CN116263551A - 照相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3551A
CN116263551A CN202211588467.3A CN202211588467A CN116263551A CN 116263551 A CN116263551 A CN 116263551A CN 202211588467 A CN202211588467 A CN 202211588467A CN 116263551 A CN116263551 A CN 116263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cylinder
viewfinder
lever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884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松希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263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3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10Viewfinders adjusting viewfinders fiel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02Viewfinders
    • G03B13/10Viewfinders adjusting viewfinders field
    • G03B13/14Viewfinders adjusting viewfinders field to compensate for parallax due to short ran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Viewfinders (AREA)
  • Mounting And Adjus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照相机装置。能够根据镜头镜筒的伸缩状态来变更取景器的视野的范围。照相机装置具有:取景器部,其用于经由取景窗来观察前方的视野;以及驱动杆,其能够以轴部为中心进行旋转。操作伸缩单元的伸缩的操作筒具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引导面和与引导面相邻的凹部。驱动杆包含能够与操作筒的引导面接触的工作部。照相机装置还具有:施力弹簧,其对驱动杆的工作部施力;棱镜,其能够变更由取景器部观察的视野的方向;以及棱镜引导杆,其能够以轴体为中心进行旋转。棱镜引导杆包含保持棱镜的棱镜保持部和与驱动杆的驱动齿轮部啮合的从动齿轮部。棱镜保持部构成为能够插入到取景器部内。

Description

照相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装置,尤其涉及具有能够沿着光轴方向伸缩的镜头镜筒的照相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有通过使操作环旋转而能够使1个以上的筒体向光轴方向伸缩的镜头镜筒的照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近年来,在这样的照相机中,还进行了从通常的拍摄时将镜头镜筒进一步向前方伸出,除了通常的拍摄之外还能够尝试进行近距离的拍摄(微距拍摄)。
在这样的照相机中,通常为了供用户观察被摄体而设置取景器,但微距拍摄时的被摄体的位置与通常的拍摄时的被摄体的位置相比要更靠近照相机,因此被摄体不会进入到能够由取景器观察的视野内,而难以顺利地进行微距拍摄。因此,需要能够根据镜头镜筒的伸缩状态而容易地变更取景器的视野的范围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82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根据镜头镜筒的伸缩状态来变更取景器的视野的范围的照相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镜头镜筒的伸缩状态来变更取景器的视野的范围的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具有:壳体,其在前表面形成有取景窗;框架,其收纳在上述壳体的内部;镜头镜筒,其收纳至少一片透镜;取景器部,其用于经由上述壳体的上述取景窗来观察前方的视野;以及驱动杆,其能够以第1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上述镜头镜筒包含:固定筒,其具有固定于上述框架的基部和从上述基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壁;伸缩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内侧,能够在上述轴向上伸缩;以及操作筒,其通过相对于上述固定筒以不在上述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来操作上述伸缩单元的伸缩。上述操作筒具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引导面和在周向上与上述引导面相邻且具有与上述引导面不同的外径的杆驱动部。上述驱动杆包含能够与上述操作筒的上述引导面接触的工作部和具有多个齿的驱动齿轮部。上述照相机装置还具有:施力部件,其对上述驱动杆的上述工作部朝向上述操作筒的上述引导面施力;棱镜,其能够变更由上述取景器部观察的视野的方向;以及棱镜引导杆,其能够以第2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上述棱镜引导杆包含:棱镜保持部,其保持上述棱镜;以及从动齿轮部,其具有与上述驱动杆的上述驱动齿轮部的上述多个齿啮合的多个齿。上述棱镜保持部构成为能够插入到上述取景器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将图1的照相机装置中的镜头镜筒向前方伸出的同时拆下前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照相机装置中的镜头镜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图4所示的驱动杆的主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驱动杆的俯视图。
图5C是图5A所示的驱动杆的右侧视图。
图6A是安装有图4所示的棱镜的棱镜引导杆的主视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棱镜和棱镜引导杆的俯视图。
图6C是图6A所示的棱镜和棱镜引导杆的右侧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收缩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收缩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中间伸出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最大伸出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最大伸出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图4所示的棱镜的立体图。
图13A是图4所示的棱镜引导杆的主视图。
图13B是图13A所示的棱镜引导杆的后视图。
图13C是图13A的A-A线剖视图。
图13D是图13A的B-B线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照相机装置;2:前罩;3:后罩;4:顶罩;5:镜头镜筒;6:取景窗;7:闪光窗;8:释放按钮;9:取景器部;10:固定筒;11:基部;12:圆筒壁;14:贯通凸轮槽;20:操作筒;30:罩筒;32:圆环部;40:旋转筒;50:键筒;58:罩环;70:直动筒;80:框架;90:壳体;91:罩部件;92:开口部;110:驱动杆;111:筒部;112:工作部;113:臂部;114:驱动齿轮部;115:齿;116:卡合部;120:棱镜引导杆;121:筒部;122:从动齿轮部;123:臂部;124:棱镜保持部;125:侧壁;126:面对部;127:插入孔;128:卡合孔;130:施力弹簧(施力部件);135:齿;140:棱镜;141:基部;142:台座部;143:(第1)透镜面;144:(第2)透镜面;145:周缘部;146:扩张部;147:凸台;148:突起部;150:轴体;201:引导面;202:凹部(杆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3D对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图1至图13D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13D中,存在夸张地示出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尺寸的情况、省略了一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第1”、“第2”等用语只是为了将构成要素相互区分而使用的,并不表示特定的位次、顺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是使用在拍摄后自动地进行显影的照片胶片的照相机(即显照相机),但本发明当然也能够应用于这样的即显照相机以外的照相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图1中的+X方向称为“前”或“前方”,将-X方向称为“后”或“后方”。
如图1所示,照相机装置1具有:前罩2;后罩3,其安装在前罩2的后方;顶罩4,其被前罩2和后罩3夹持;以及镜头镜筒5,其在内部收纳有透镜单元。在前罩2上形成有取景窗6,与该取景窗6相邻地配置有闪光窗7。另外,在取景窗6的-Z方向侧配置有释放按钮8。在顶罩4形成有沿Y方向延伸的排出缝4A,从该排出缝4A排出在拍摄后显影的照片胶片。
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5构成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伸缩。图1所示的状态的镜头镜筒5处于在光轴方向(X方向)上最收缩的状态。将镜头镜筒5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时称为照相机装置1的“收缩状态”。
图2是示出收纳于由前罩2、后罩3以及顶罩4形成的内部空间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示出了镜头镜筒5沿光轴方向P(X方向)最大限度地伸出的状态。将镜头镜筒5处于该状态时称为照相机装置1的“最大伸出状态”。
如图2所示,在由前罩2、后罩3以及顶罩4形成的内部空间中收纳有大致长方体状的框架80。在该框架80的内部收纳有照片胶片等。在框架80上,除了上述的镜头镜筒5以外,还安装有用于使用户经由取景窗6确认镜头镜筒5的前方的视野的取景器部9。
图3是图1的照相机装置中的镜头镜筒5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5包含:固定筒10,其安装于框架80的前表面;操作筒20,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以不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罩筒30,其覆盖操作筒20的外周;旋转筒40,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键筒50,其构成为能够以相对于固定筒10不旋转的方式与旋转筒40一起在轴向上移动;罩环58,其安装于键筒50的前缘;以及直动筒70,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与键筒50一起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直动筒70的内部收纳有包含至少一片透镜(未图示)的透镜单元。在直动筒70的透镜单元的前方配置有开闭自如的挡板78。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筒40、键筒50、罩环58以及直动筒70构成能够在轴向(Z方向)上伸缩的伸缩单元。
如图3所示,操作筒20具有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圆筒部21和从圆筒部21向后方延伸的2个延伸部22。圆筒部21配置于固定筒10的半径方向外侧。另外,圆筒部21具有在其后端附近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21A,在圆筒部21的外周面,为了使组装时的处理变得容易而形成有滚花21B。2个延伸部22配置在隔着光轴P而相互对置的位置。
在延伸部22和圆筒部21的内周面形成有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轴向槽24。另外,在圆筒部21的内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2个周向槽25和从圆筒部21的后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周向槽25的端部连接的2个连通槽26。2个轴向槽24、2个周向槽25以及2个连通槽26分别沿着周向以180度的间隔配置。
在圆筒部21的前缘部形成有3个凹部27,在各个凹部27的-X方向侧,凸缘部21A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形成缺口部28。这些凹部27和缺口部28沿着周向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如图3所示,固定筒10具有:矩形框状的基部11,其固定于框架80;圆筒壁12,其从基部11向前方(+X方向)延伸;以及2个卡合片13,该2个卡合片13从圆筒壁12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在基部11的四角形成有螺纹孔11A,通过将螺钉81(参照图2)贯穿插入于该螺纹孔11A并使该螺钉81与框架80螺合,将固定筒10固定于框架80。
各个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的沿着轴向(X方向)的宽度(以下,称为轴向宽度)为比操作筒20的周向槽25的轴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与操作筒20的周向槽25卡合并能够在周向槽25的内部沿周向移动。通过该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与操作筒20的周向槽25的卡合,操作筒20能够以相对于固定筒10不改变轴向位置的方式相对于固定筒10相对地旋转。
另外,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的沿着周向的宽度(以下,称为周向宽度)比操作筒20的连通槽26的周向宽度小。因此,在将操作筒20组装于固定筒10时,使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的周向位置与操作筒20的连通槽26的周向位置对齐,使操作筒20从固定筒10的前方向-X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在操作筒20的连通槽26的内部沿轴向(X方向)移动而移动到周向槽25的端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操作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能够使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与操作筒20的周向槽25卡合。
如图3所示,在固定筒10的圆筒壁12形成有贯穿圆筒壁12而延伸的2个贯通凸轮槽14。2个贯通凸轮槽14沿着周向以180度的间隔配置。各个贯通凸轮槽14以周向的位置从后端部朝向前端部而逐渐变化的方式延伸。另外,贯通凸轮槽14的后端部和前端部沿周向延伸。在固定筒10的圆筒壁12的内周面形成有以与上述的贯通凸轮槽14对应的形状延伸的2个凸轮槽15和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2个轴向槽16。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槽15形成在相对于贯通凸轮槽14绕轴线旋转了90度的位置。
罩筒30构成为能够与上述操作筒20一起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如图3所示,罩筒30具有:圆筒部31,其沿轴向(X方向)延伸;圆环部32,其从圆筒部31的前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3个卡合部34,该3个卡合部34形成于圆筒部31的内周面;以及3个钩部35,该3个钩部35配置在3个卡合部34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卡合部34和3个钩部35分别在周向上对齐地配置,沿着周向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各个钩部35与形成于前罩2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卡合,钩部35与前罩2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卡合,由此罩筒30能够相对于前罩2旋转。另外,罩筒30的卡合部34的周向宽度与操作筒20的凹部27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各个卡合部34在周向上与操作筒20的凹部27嵌合(卡合)。另外,各个钩部35的周向宽度与操作筒20的缺口部28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各个钩部35与操作筒20的缺口部28嵌合。由此,罩筒30与操作筒20成为一体。
旋转筒4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旋转筒40具有:圆筒部41,其沿轴向(X方向)延伸,配置于固定筒10的半径方向内侧;2个工作部42,该2个工作部42在圆筒部41的后端部附近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2个突出部43,该2个突出部43在圆筒部41的后端部附近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以及3个卡合片44,该3个卡合片44从圆筒部41的内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
工作部42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突出量比突出部43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多。例如,工作部42能够通过在形成于圆筒部41的后端部附近的凸台部安装螺钉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部42和突出部43沿着周向每隔90度交替配置。另外,3个卡合片44绕轴线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各个工作部42的外径为比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周向宽度和操作筒20的轴向槽24的周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工作部42穿过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而与操作筒20的轴向槽24卡合。另外,各个突出部43的外径比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周向宽度小,突出部43能够在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内部移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能够与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卡合并沿着贯通凸轮槽14在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内部移动,并且能够与操作筒20的轴向槽24卡合并沿着轴向在操作筒20的轴向槽24的内部移动。通过该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操作筒20的轴向槽24的卡合,当操作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时,旋转筒40与操作筒20一起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此时,通过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卡合,随着旋转筒40的旋转而旋转筒40沿着贯通凸轮槽14的形状相对于固定筒10在X方向上移动。这样,当操作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时,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并且向+X方向伸出。另外,在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沿着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移动时,旋转筒40的突出部43在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内部移动,通过旋转筒40的突出部43与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卡合,旋转筒40被辅助地支承在固定筒10的内部。
如图3所示,在旋转筒40的圆筒部41的内周面形成有以周向的位置从后端部朝向前端部而逐渐变化的方式延伸的6个凸轮槽45和从旋转筒40的前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凸轮槽45的前端部连接的6个连通槽46。6个凸轮槽45和6个连通槽46绕轴线以60度的间隔配置。
如图3所示,键筒50具有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圆筒部51。键筒50的圆筒部51配置于旋转筒40的圆筒部41的半径方向内侧。在键筒50的圆筒部51形成有贯穿圆筒部51并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6个轴向槽52和从圆筒部51的前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轴向槽52的端部连接的6个连通槽53。6个轴向槽52和6个连通槽53分别沿着周向以60度的间隔配置。
另外,在键筒50的圆筒部51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圆筒部51的前缘附近沿周向延伸的3个周向槽(未图示)和从圆筒部51的后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周向槽的端部连接的3个连通槽55。3个连通槽55和3个周向槽分别沿着周向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键筒50的周向槽的轴向宽度为比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的轴向宽度稍大的程度,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与键筒50的周向槽54卡合并能够在周向槽54的内部沿周向移动。通过该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与键筒50的周向槽54的卡合,键筒50能够以相对于旋转筒40不改变轴向位置的方式相对于旋转筒40相对地旋转。
另外,键筒50的连通槽55的周向宽度比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的周向宽度大。因此,在将键筒50组装于旋转筒40时,通过使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的周向位置与键筒50的连通槽55的周向位置对齐,并使键筒50从旋转筒40的前方沿-X方向移动,能够使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在键筒50的连通槽55的内部沿轴向(X方向)移动而移动到周向槽54的端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键筒50相对于旋转筒40旋转,能够使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与键筒50的周向槽卡合。
键筒50具有与固定筒10的轴向槽16卡合的卡合部(未图示)。该卡合部与固定筒10的轴向槽16卡合并能够在该轴向槽16的内部沿轴向移动。因此,键筒50相对于固定筒10不旋转,而能够一边相对于旋转筒40旋转一边与旋转筒40一起沿轴向移动。
如图3所示,直动筒70具有配置于键筒50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圆筒部71和从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6个圆筒状的工作部72。这些工作部72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各个工作部72的外径为比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连通槽53的周向宽度以及旋转筒40的连通槽46和凸轮槽45的周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工作部72穿过键筒50的轴向槽52并与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卡合。
键筒50通过上述的卡合部与固定筒10的轴向槽16的卡合而不会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另一方面,旋转筒40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因此,当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时,通过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卡合,直动筒70沿着凸轮槽45的形状相对于旋转筒40在X方向上移动。这样,通过使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能够将直动筒70从旋转筒40向+X方向伸出。
在将直动筒70组装于键筒50时,在如上述那样将键筒50组装于旋转筒40之后,使旋转筒40相对于键筒50旋转,使旋转筒40的连通槽46的周向位置与键筒50的连通槽53的周向位置对齐。并且,通过使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的周向位置与这些连通槽53、46的周向位置对齐,并使直动筒70从旋转筒40和键筒50的前方向-X方向移动,能够使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从连通槽53、46分别向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内部移动。由此,能够使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卡合。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导入到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中,在键筒50和旋转筒40的前缘部分别形成有连通槽53、46。当这些连通槽53、46露出到外部时,在产品的外观上不优选,因此覆盖键筒50和旋转筒40的前缘部的罩环58安装于键筒50。例如,该罩环58能够通过使形成于罩环58的后表面的突起58A(参照图3)与键筒50的连通槽53嵌合而安装于键筒50。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1的收缩状态下,当用户进行使罩筒30的圆筒部31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的操作时,操作筒20与罩筒30一体地旋转,通过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操作筒20的轴向槽24的卡合以及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卡合,旋转筒40与操作筒20一体地旋转,并且沿着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形状沿着轴向移动。另外,通过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键筒50的轴向槽52的卡合以及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卡合,直动筒70不会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而沿着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形状沿着轴向移动。这样,能够将镜头镜筒5的旋转筒40和直动筒70双方沿轴向伸出。另外,在收缩状态和最大伸出状态下,操作筒20的延伸部22分别与固定筒10的基部11的台座部19的缘部19A(参照图3)抵接,由此限制了操作筒20进一步旋转。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示,固定筒10具有从基部11向+Z方向延伸的轴部18(第1轴)。在该轴部18安装有驱动杆110。与该驱动杆110相邻地配置有棱镜引导杆120,在该棱镜引导杆120安装有用于变更由取景器部9观察的视野的方向的棱镜140。
返回到图2,在安装于固定筒10的操作筒20的圆筒部21的后缘形成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引导面201。另外,在周向上与引导面201相邻的位置形成有规定的深度的凹部202。换言之,凹部202的底面具有比引导面201的外径小的外径,如后所述,凹部202具有作为用于使驱动杆110驱动的杆驱动部的作用。
图5A是驱动杆110的主视图,图5B是俯视图,图5C是右侧视图。如图5A至图5C所示,驱动杆110包含沿+X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筒部111、在筒部111的半径方向外侧向+X方向延伸的工作部112、从筒部111延伸的臂部113以及形成在臂部113的端部的驱动齿轮部114。驱动齿轮部114具有沿着周向排列形成的多个齿115。
在驱动杆110的筒部111贯穿插入有固定筒10的轴部18,驱动杆110能够以轴部18为中心进行旋转。在驱动杆110安装于固定筒10的轴部18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沿+X方向延伸的工作部112的前端位于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和凹部202的半径方向外侧。
如图4所示,在驱动杆110的筒部111的周围安装有由扭转线圈弹簧构成的施力弹簧130(施力部件)。施力弹簧130的一个臂部130A与固定筒10的基部11的台座部19卡合,另一个臂部130B与驱动杆110的卡合部116(参照图5B)卡合。该施力弹簧130以臂部130A、130B之间的打开角度小于施力弹簧130的自由角度的方式安装在筒部111的周围,施力弹簧130构成为对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朝向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和凹部202施力。在图示的例子中,该施力弹簧130由扭转线圈弹簧构成,但也可以由其他种类的弹簧(例如板簧)构成。
图6A是示出安装有棱镜140的棱镜引导杆120的主视图,图6B是俯视图,图6C是右侧视图。如图6A至图6C所示,棱镜引导杆120包含沿X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筒部121、形成于筒部121的半径方向外侧的从动齿轮部122、从筒部121延伸的臂部123以及在臂部123的端部保持棱镜140的棱镜保持部124。从动齿轮部122具有沿着周向排列形成的多个齿135,从动齿轮部122的齿135与驱动杆110的驱动齿轮部114的齿115啮合。
在棱镜引导杆120的筒部121中贯穿插入有例如由螺钉构成的轴体150(参照图4),该轴体150固定于框架80。筒部121的内径比轴体150的外径大,棱镜引导杆120能够以轴体150(第2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如图4所示,取景器部9包含在内部收纳有普罗棱镜和透镜(均未图示)的壳体90和安装于壳体90的前表面的罩部件91。在壳体90形成有向+Y方向开放的开口部92。
棱镜引导杆120的臂部123的一部分和棱镜保持部124从取景器部9的壳体90的开口部92插入到壳体90内,棱镜保持部124和保持于该棱镜保持部124的棱镜140位于取景器部9的壳体90内。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驱动杆110以固定筒10的轴部18为中心进行旋转时,通过驱动杆110的驱动齿轮部114的齿115与棱镜引导杆120的从动齿轮部122的齿135的啮合,棱镜引导杆120以轴体150为中心进行旋转。其结果为,保持于棱镜保持部124的棱镜140以轴体150为中心进行摆动。以下,更详细地说明该动作。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照相机装置1的收缩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俯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在照相机装置1处于收缩状态、即图1的状态时,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位于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上,利用施力弹簧130的作用力将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按压于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此时,通过驱动杆110的驱动齿轮部114与棱镜引导杆120的从动齿轮部122的啮合,棱镜引导杆120如图8所示那样保持在取景器部9中的偏离光路Q的位置。
在收缩状态下,当用户进行使罩筒30和操作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的操作时,如上述那样镜头镜筒5的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并且向+X方向伸出,直动筒70相对于固定筒10不旋转地向+X方向伸出。在该状态下用户能够进行通常的拍摄。将镜头镜筒5处于该状态时称为照相机装置1的“中间伸出状态”。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照相机装置1的中间伸出状态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在照相机装置1处于中间伸出状态时,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持续位于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上,驱动杆110和棱镜引导杆120的位置在照相机装置1处于收缩状态时不改变。因此,棱镜引导杆120保持在取景器部9中的偏离光路Q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用户通过观察取景器部9的目镜(未图示),能够一边观察以通常的光路Q为中心的视野一边进行被摄体的拍摄。
在中间伸出状态下,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位于沿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周向延伸的前端部14A(参照图4)。当用户从该中间伸出状态进一步进行使罩筒30和操作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的操作时,虽然镜头镜筒5的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但在+X方向上不会进一步伸出,仅直动筒70向+X方向伸出,成为上述的最大伸出状态。在该状态下,用户能够进行近距离的拍摄(微距拍摄)。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照相机装置1的最大伸出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俯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照相机装置1从中间伸出状态向最大伸出状态转变的中途,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从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上移动到凹部202上。由于操作筒20的凹部202的底面的外径比引导面201的外径小,因此利用施力弹簧130的作用力使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向-Z方向移动。由此,驱动杆110以固定筒10的轴部18为中心在图10中顺时针旋转。而且,棱镜引导杆120通过从动齿轮部122与驱动杆110的驱动齿轮部114的啮合而在图10中逆时针旋转。最终,如图10所示,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与取景器部9的壳体90的内表面接触而限制了棱镜引导杆120的旋转。
此时,如图11所示,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所保持的棱镜140插入到取景器部9中的光路Q的中途。通过该棱镜140将取景器部9中的光路Q变更为光路Q’,从而变更由取景器部9观察的视野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最大伸出状态下,进行近距离的拍摄,因此视野的范围被变更,以便能够观察照相机装置1的更接近镜头镜筒5的场所。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利用施力弹簧130对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朝向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施力而与引导面201接触的状态下,当使操作筒20旋转而使伸缩单元伸缩时,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到达与引导面201相邻的凹部202,通过引导面201与凹部202之间的外径之差,施力弹簧130的作用力作用于驱动杆110,使驱动杆110以轴部18为中心进行旋转。随着驱动杆110的旋转,通过驱动杆110的驱动齿轮部114与棱镜引导杆120的从动齿轮部122的啮合,棱镜引导杆120以轴体150为中心进行摆动。随着棱镜引导杆120的摆动,通过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所保持的棱镜140插入于取景器部9,能够通过棱镜140来变更由取景器部9观察的视野的方向。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根据镜头镜筒5的伸缩状态而简单地变更由取景器部9观察的视野的范围。
这里,作为将棱镜140固定于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的方法,也考虑使用粘接材料的方法,但在这样的方法中,认为粘接材料附着于棱镜140的透镜面,难以看到经由棱镜140观察的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使用粘接材料的情况下将棱镜140固定于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棱镜140的固定构造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棱镜140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棱镜140具有大致长方体状的基部141和从基部141向-X方向突出的台座部142。台座部142具有倾斜的透镜面143(第1透镜面),基部141在该透镜面143的相反侧具有透镜面144(第2透镜面)。另外,基部141包含从台座部142向外侧延伸的周缘部145。该周缘部145包含在台座部142的两侧在Y”方向上的宽度扩大的扩张部146。
另外,棱镜140具有从周缘部145的扩张部146向-X方向(第1方向)延伸的2个凸台147和从周缘部145的+Z”方向侧的缘部向+Z”方向(第2方向)和-X方向突出的2个突起部148。2个凸台147在Y”方向(第3方向)上配置于隔着台座部142的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棱镜140的周缘部145与台座部142上的透镜面143之间形成有台阶。这样,由于在与透镜面143不同的面上形成有凸台147和突起部148,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成型出台座部142上的透镜面143。
图13A是棱镜引导杆120的主视图,图13B是后视图,图13C是图13A的A-A线剖视图,图13D是图13A的B-B线剖视图。如图13A至图13D所示,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包含包围棱镜140的周围的侧壁125和从侧壁125向内侧延伸并与棱镜140的周缘部145面对的面对部126。在该面对部126的内侧形成有供棱镜140的台座部142插入的开口R。
在棱镜保持部124的面对部126形成有用于供棱镜140的凸台147插入的2个插入孔127。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孔127贯穿面对部126,但插入孔127也可以不贯穿面对部126。另外,在棱镜保持部124的侧壁125,与棱镜140的扩张部146对应地形成有缺口125A。
另外,在棱镜保持部124的面对部126和侧壁125形成有与棱镜140的突起部148卡合的卡合孔128。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孔128贯穿面对部126,但卡合孔128也可以不贯穿面对部126。
在将棱镜140固定于棱镜引导杆120时,使棱镜140倾斜而插入到开口R中,使棱镜140的突起部148与棱镜保持部124的卡合孔128卡合。然后,当将棱镜140的凸台147插入于棱镜保持部124的插入孔127时,棱镜140固定于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
根据这样的结构,仅通过使棱镜140的突起部148与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的卡合孔128卡合,并将棱镜140的凸台147插入于棱镜保持部124的插入孔127,就能够将棱镜140安装于棱镜引导杆120的棱镜保持部124。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粘接材料的情况下将棱镜140安装于棱镜引导杆120。因此,抑制了粘接材料附着于棱镜140的透镜面143、144而难以看到经由棱镜140观察的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Y”方向上隔着透镜面143的两侧配置有1对凸台147,因此能够将棱镜140更稳定地固定于棱镜引导杆120。另外,由于将棱镜140的突起部148相邻地形成,因此能够将棱镜140更稳定地固定于棱镜引导杆120。另外,该突起部148的个数不限于图示的个数(2个),可以在棱镜140形成单一的突起部148,也可以在棱镜140形成3个以上的突起部148。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与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相邻的位置的凹部202作为使驱动杆110驱动的杆驱动部而发挥功能,但也可以在与操作筒20的引导面201相邻的位置形成具有比引导面201的外径大的外径的突起,利用该突起来使驱动杆110驱动。在该情况下,在驱动杆110的工作部112与突起接触而被抬起时,需要以棱镜引导杆120在图10中逆时针旋转的方式构成驱动杆110和棱镜引导杆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杆110安装于设置于固定筒10的轴部18,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设置于框架80的轴部安装驱动杆11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伸缩单元由旋转筒40、键筒50、罩环58以及直动筒70构成,以2个阶段(中间伸出状态和最大伸出状态)进行伸缩,但也可以构成为使伸缩单元连续地(即在单一的阶段中)伸缩,也可以构成为以3个阶段以上的阶段进行伸缩。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用语“上”、“下”、“上方”、“下方”、“上侧”、“下侧”、“前”、“前方”、“后”、“后方”、“宽度”、其他表示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在与图示的实施方式的关联中确定要素间的相对的关系,并不确定绝对的位置关系。因此,应当注意的是,若改变装置的位置、姿势,则这些用语所意味着的方向也相应地变化。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镜头镜筒的伸缩状态来变更取景器的视野的范围的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具有:壳体,其在前表面形成有取景窗;框架,其收纳在上述壳体的内部;镜头镜筒,其收纳至少一片透镜;取景器部,其用于经由上述壳体的上述取景窗来观察前方的视野;以及驱动杆,其能够以第1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上述镜头镜筒包含:固定筒,其具有固定于上述框架的基部和从上述基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壁;伸缩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内侧,能够在上述轴向上伸缩;以及操作筒,其通过相对于上述固定筒以不在上述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来操作上述伸缩单元的伸缩。上述操作筒具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引导面和在周向上与上述引导面相邻且具有与上述引导面不同的外径的杆驱动部。上述驱动杆包含能够与上述操作筒的上述引导面接触的工作部和具有多个齿的驱动齿轮部。上述照相机装置还具有:施力部件,其对上述驱动杆的上述工作部朝向上述操作筒的上述引导面施力;棱镜,其能够变更由上述取景器部观察的视野的方向;以及棱镜引导杆,其能够以第2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上述棱镜引导杆包含:棱镜保持部,其保持上述棱镜;以及从动齿轮部,其具有与上述驱动杆的上述驱动齿轮部的上述多个齿啮合的多个齿。上述棱镜保持部构成为能够插入到上述取景器部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利用施力部件对驱动杆的工作部朝向操作筒的引导面施力而使该工作部与引导面接触的状态下,当使操作筒旋转而使伸缩单元伸缩时,驱动杆的工作部到达与引导面相邻的杆驱动部,通过引导面与杆驱动部之间的外径之差,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驱动杆而使驱动杆以第1轴为中心进行旋转。随着驱动杆的旋转,通过驱动杆的驱动齿轮部与棱镜引导杆的从动齿轮部的啮合,棱镜引导杆以第2轴为中心进行摆动。随着棱镜引导杆的摆动,通过棱镜引导杆的棱镜保持部所保持的棱镜插入到取景器部,能够通过棱镜来变更由取景器部观察的视野的方向。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镜头镜筒的伸缩状态而简单地变更由取景器部观察的视野的范围。
上述操作筒的上述杆驱动部能够由与上述引导面相邻形成的凹部构成。
也可以是,上述棱镜具有:第1透镜面;周缘部,其位于上述第1透镜面的外侧;至少一个凸台,其从上述周缘部沿着第1方向延伸;第2透镜面,其在上述第1方向上位于与上述第1透镜面相反的一侧;以及至少一个突起部,其从上述周缘部沿与上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和上述第1方向突出。也可以是,上述棱镜引导杆的上述棱镜保持部具有包围上述棱镜的周围的侧壁和从上述侧壁向内侧延伸并与上述棱镜的上述周缘部面对的面对部。也可以在上述棱镜保持部的上述面对部形成有用于供上述棱镜的上述至少一个凸台插入的至少一个插入孔,也可以在上述棱镜保持部的上述面对部和上述侧壁形成有与上述棱镜的上述至少一个突起部卡合的卡合孔。
根据这样的结构,仅通过使棱镜的突起部与棱镜引导杆的棱镜保持部的卡合孔卡合,并将棱镜的凸台插入到棱镜保持部的插入孔中,就能够将棱镜固定于棱镜引导杆的棱镜保持部。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粘接材料的情况下将棱镜固定于棱镜引导杆。因此,能够抑制粘接材料附着于棱镜的透镜面而难以看到经由棱镜观察的像。
优选的是,上述棱镜的上述至少一个凸台包含在与上述第1方向和上述第2方向双方垂直的第3方向上配置于隔着上述第1透镜面的两侧的一对凸台。能够通过这样配置凸台而将棱镜更稳定地固定于棱镜引导杆。
也可以是上述棱镜的上述周缘部包含上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扩大的扩张部,上述一对凸台也可以形成于上述周缘部的上述扩张部。
也可以是,上述棱镜的上述至少一个突起部包含相邻形成的多个突起部。通过使这样的多个突起部与棱镜引导杆的棱镜保持部的卡合孔卡合,能够将棱镜更稳定地固定于棱镜引导杆。
优选的是,在上述棱镜的上述周缘部与上述第1透镜面之间形成有台阶。在该情况下,由于在与透镜面不同的面上形成有凸台和突起部,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成型出透镜面。
至此,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7)

1.一种照相机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在前表面形成有取景窗;
框架,其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镜头镜筒,其收纳至少一片透镜,并且该镜头镜筒包含固定筒、伸缩单元以及操作筒,该固定筒具有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壁,该伸缩单元配置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内侧,能够在所述轴向上伸缩,该操作筒通过相对于所述固定筒以不在所述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来操作所述伸缩单元的伸缩,并且该操作筒具有沿着周向延伸的引导面和在周向上与所述引导面相邻的杆驱动部,该杆驱动部具有与所述引导面不同的外径;
取景器部,其用于经由所述壳体的所述取景窗来观察前方的视野;
驱动杆,其能够以第1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该驱动杆包含工作部和驱动齿轮部,该工作部能够与所述操作筒的所述引导面接触,该驱动齿轮部具有多个齿;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驱动杆的所述工作部朝向所述操作筒的所述引导面施力;
棱镜,其能够变更由所述取景器部观察的视野的方向;以及
棱镜引导杆,其能够以第2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该棱镜引导杆包含保持所述棱镜的棱镜保持部和从动齿轮部,该棱镜保持部构成为能够插入到所述取景器部内,该从动齿轮部具有与所述驱动杆的所述驱动齿轮部的所述多个齿啮合的多个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筒的所述杆驱动部由与所述引导面相邻形成的凹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所述棱镜具有:
第1透镜面;
周缘部,其位于所述第1透镜面的外侧;
至少一个凸台,其从所述周缘部沿着第1方向延伸;
第2透镜面,其在所述第1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1透镜面相反的一侧;以及
至少一个突起部,其从所述周缘部沿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和所述第1方向突出,
所述棱镜引导杆的所述棱镜保持部具有:
侧壁,其包围所述棱镜的周围;以及
面对部,其从所述侧壁向内侧延伸并与所述棱镜的所述周缘部面对,
在所述棱镜保持部的所述面对部形成有用于供所述棱镜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插入的至少一个插入孔,
在所述棱镜保持部的所述面对部和所述侧壁形成有与所述棱镜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卡合的卡合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所述棱镜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包含在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双方垂直的第3方向上配置于隔着所述第1透镜面的两侧的一对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所述棱镜的所述周缘部包含所述第3方向上的宽度扩大的扩张部,
所述一对凸台形成于所述周缘部的所述扩张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所述棱镜的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包含相邻形成的多个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在所述棱镜的所述周缘部与所述第1透镜面之间形成有台阶。
CN202211588467.3A 2021-12-14 2022-12-12 照相机装置 Pending CN1162635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2708 2021-12-14
JP2021202708A JP2023088071A (ja) 2021-12-14 2021-12-14 カメ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3551A true CN116263551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695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88467.3A Pending CN116263551A (zh) 2021-12-14 2022-12-12 照相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0194B2 (zh)
JP (1) JP2023088071A (zh)
CN (1) CN11626355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61462A (ja) * 2021-10-20 2023-05-02 ニデック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JP2023064196A (ja) * 2021-10-26 2023-05-11 ニデック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8792A (en) * 1989-07-26 1993-11-02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iewfinder for camera
US5727245A (en) * 1993-07-13 1998-03-1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amera
JP3671758B2 (ja) * 1999-08-23 2005-07-13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ピント調整装置
JP2002090818A (ja) * 2000-09-12 2002-03-27 Asahi Optical Co Ltd 撮影モード切換カメラ
JP2019028295A (ja) 2017-07-31 2019-02-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可動レンズ連動スイッチ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85166A1 (en) 2023-06-15
JP2023088071A (ja) 2023-06-26
US11960194B2 (en)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63551A (zh) 照相机装置
US7150571B2 (en) Optical apparatus
JP4804155B2 (ja) レンズ鏡筒
JP4274543B2 (ja) レンズ移動装置
EP2287662A1 (en) Dome camera
CN116009334A (zh) 照相机装置
JP4253597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JPH05188274A (ja) レンズ鏡筒
CN116027617A (zh) 照相机装置
JP5252160B2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該レンズ鏡胴を備えたカメラ
JP5012919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光学装置
JP5120388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CN115993749A (zh) 照相机装置
JP3999404B2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JPH07199295A (ja) カメラ
JP4253596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
CN216351454U (zh) 镜头镜筒和照相机装置
CN216351455U (zh) 镜头镜筒和照相机装置
JP4804554B2 (ja) レンズ鏡筒
CN213126164U (zh) 照相机装置
CN104749737B (zh) 镜筒及具有该镜筒的摄像设备
JP2006227213A (ja) 光学機器
CN116909074A (zh) 镜头镜筒和照相机装置
JP5515786B2 (ja) 撮影装置
JP3393028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の前群レンズの支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