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88857B - 雷达组件 - Google Patents

雷达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88857B
CN115988857B CN202310285648.7A CN202310285648A CN115988857B CN 115988857 B CN115988857 B CN 115988857B CN 202310285648 A CN202310285648 A CN 202310285648A CN 115988857 B CN115988857 B CN 115988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groove
housing
heat dissipation
rada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56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88857A (zh
Inventor
王健
徐宝亮
孙伟华
方铁勇
赵娜
张英龙
吴深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2856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88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88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88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88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雷达组件,涉及雷达技术领域。一种雷达组件,包括:外壳、散热件和第一电路板;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体,所述散热件和所述第一电路板均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外壳连接,并与所述散热件接触。本申请能够解决当前4D毫米波成像雷达内部热量堆积而影响使用寿命等问题。

Description

雷达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雷达组件。
背景技术
当前,汽车的毫米波雷达主要用于确定目标和发射点的距离、相对速度、方位信息等,该种雷达可以称为是3D毫米波雷达。在此基础上,增加利用时间检测来确定物体高于道路水平面的高度的功能,形成4D毫米波成像雷达。通过4D毫米波成像雷达的使用大幅提高了分辨率,从而可以为汽车行驶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然而,4D毫米波成像雷达的运行功率较大,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并使热量堆积在其内部,从而使各电气元件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长此以往,会影响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最终影响4D毫米波成像雷达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雷达组件,能够解决当前4D毫米波成像雷达内部热量堆积而影响使用寿命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组件,包括:外壳、散热件和第一电路板;
所述外壳具有容纳腔体,所述散热件和所述第一电路板均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
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外壳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外壳连接,并与所述散热件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雷达组件运行过程中,第一电路板会产生热量,由于第一电路板与外壳连接,使得第一电路板上的一部分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外壳,并经由外壳向外部环境散发,从而实现对第一电路板的散热效果;并且,第一电路板还与散热件接触,散热件与外壳连接,使得第一电路板上的另一部分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散热件,并通过散热件传递至外壳,从而可以使第一电路板上的另一部分热量间接的传递至外壳,并经由外壳向外部环境散发,从而实现对第一电路板的散热效果。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雷达组件可以在雷达组件的内部形成双散热路径,相比于单路径散热方式,双散热路径方式的散热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使热量向外散发的速度更快,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热量在雷达组件内部堆积,使雷达组件内部的电气元件所处运行环境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可以提高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整个雷达组件的维修或更换周期,降低了维修或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雷达组件的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壳体、连接器等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外壳;110-壳体;111-凹槽;112-第一凸台;113-第一安装孔;114-导向凸起;115-第一定位柱;116-第二凸台;117-第二定位柱;118-避让孔;119-散热齿;120-罩体;121-定位槽;130-透气阀;
200-散热件;210-第二导向槽;220-连接块;230-支撑块;
300-第一电路板;310-第二安装孔;320-第一导向槽;330-定位孔;
400-第二电路板;
500-连接器;510-连接端子;
600-紧固件;
710-第一密封圈;720-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雷达组件,所公开的雷达组件包括外壳100、散热件200和第一电路板300。示例性地,雷达组件可以为4D成像雷达组件;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具体类型不作限定。
其中,外壳100为雷达组件的基础安装构件,其可以为散热件200、第一电路板300等构件提供安装基础。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具有容纳腔体,散热件200和第一电路板300均设于容纳腔体内,如此,通过外壳100可以为散热件200和第一电路板300提供容纳空间,并且对散热件200和第一电路板300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以防止外部环境(如,雨水、灰尘等)对外壳100内部的构件造成损坏。示例性地,第一电路板300可以是数字板。
为实现对散热件200的固定安装,散热件200与外壳100连接,一方面可以保证对散热件200的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散热件200的热量传递至外壳100,从而实现雷达组件内部热量的散发,以提高雷达组件的散热效率。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200可以与外壳100的内部结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粘接、铆接等方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螺接、卡接等,只要能够保证散热件200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即可,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第一电路板300与外壳100连接,一方面可以保证对第一电路板300的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第一电路板300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外壳100,从而可以提高第一电路板300的散热效率。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0可以与外壳100的内部结构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粘接、铆接等方式,当然,还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螺接、卡接等,只要能够保障第一电路板300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即可,具体连接方式不作限定。
另外,第一电路板300与散热件200接触,使得第一电路板300的热量还可以传递至散热件200,并通过散热件200向外壳100传递,最终实现热量的散发,与此同时,散热件200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第一电路板300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一电路板300的稳定性。示例性地,第一电路板300与散热件200之间可以相互固定,当然,还可以相互抵接,只要能够保证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雷达组件运行过程中,第一电路板300上的一些电气元件会产生热量,使第一电路板300温度升高,由于第一电路板300与外壳100连接,使得第一电路板300上的一部分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外壳100,并经由外壳100向外部环境散发,从而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的散热效果;并且,第一电路板300还与散热件200接触,散热件200与外壳100连接,使得第一电路板300上的另一部分热量可以直接传递至散热件200,并通过散热件200传递至外壳100,从而可以使第一电路板300上的另一部分热量间接的传递至外壳100,并经由外壳100向外部环境散发,从而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的散热效果。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雷达组件可以在雷达组件的内部形成双散热路径,相比于单路径散热方式,双散热路径方式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使散热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加快热量向外散发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热量在雷达组件内部堆积,使雷达组件内部的电气元件所处运行环境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可以提高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整个雷达组件的维修或更换周期,降低了维修或更换成本。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散热效果,散热件200和外壳100均可以采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较佳导热性能的材料,具体材料不作限定。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可以包括壳体110,该壳体110设有凹槽111,第一电路板300位于凹槽111内,如此,通过凹槽111可以为第一电路板300提供容纳空间,并且还可以对第一电路板300起到防护作用,以保证第一电路板300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示例性地,壳体110可以为矩形壳体,当然,还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
其中,凹槽111内可以设有凸出于槽底的第一凸台112,第一电路板300面向槽底的板面与第一凸台112连接,通过第一凸台112可以对第一电路板300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以提高第一电路板300在壳体110内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第一电路板300上的热量还可以直接传递至第一凸台112,并由第一凸台112传递至壳体110的其他部位,如,将热量传递给槽底、侧壁等,最终由壳体110的外壁向外部环境散发,从而实现散热。
示例性地,第一凸台112可以固定在凹槽111的槽底上,当然,第一凸台112还可以固定在凹槽111的侧壁上,或者,第一凸台112的底端固定在凹槽111的槽底上,侧面固定在凹槽111的侧壁上,无论采用哪种固定方式,均可以保证第一凸台112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还可以保证第一凸台112能够向壳体110传递热量。
另外,第一凸台112与壳体110还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即,在制造壳体110时,一并形成第一凸台112,当然,还可以先制造出壳体110,后续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第一凸台112。
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件200可以位于第一电路板300背离槽底的一侧,且散热件200的至少部分与第一电路板300背离槽底的板面连接。基于此,散热件200与第一凸台112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300的两侧,并从两侧分别接触第一电路板300,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的限位固定,也即,将第一电路板300夹在两者之间,进而可以保证第一电路板300的稳定性;并且,散热件200与第一凸台112还可以分别从第一电路板300的两侧吸收热量,从而增大了与第一电路板300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加快第一电路板300的散热效率,保证第一电路板300的温度不会过高。
一种较为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2可以沿槽底的边缘环绕设置,通过该种设置方式,可以增大第一凸台112与第一电路板30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第一电路板300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提高第一电路板300的散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2还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凸台112沿槽底的边缘间隔分布,此种方式同样可以保证对第一电路板300支撑的稳定性和提高散热效率。
继续参考图1和图2,为防止第一电路板300在凹槽111内随意晃动,第一凸台112可以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3,相应地,第一电路板300可以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310,多个第二安装孔310与多个第一安装孔113分别对应设置,且每对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3和第二安装孔310中可以装配有紧固件600。
具体地,将第一电路板300置入凹槽111中,使第一电路板300的板面与第一凸台112的台面抵接,并使多个第一安装孔113与多个第二安装孔310分别对齐,而后将紧固件600装配至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3和第二安装孔310中。
示例性地,第一安装孔113可以为螺纹孔,第二安装孔310可以为通孔,紧固件600可以为螺纹件,如,螺钉、螺栓等,螺纹件穿过通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既可以保证第一电路板300安装的牢固性,又可以方便拆卸,以便于维保。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紧固件600可以将第一电路板300牢牢紧固在第一凸台112上,从而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电路板300在凹槽111内随意晃动与其他构件碰撞而造成零部件损坏的情况发生,保证了零部件的完好性。
为方便零部件的安装,凹槽111的侧壁可以设有导向结构,如,凸起、槽体等结构,通过导向结构可以对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等构件的安装提供导向作用,以便于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等构件可以更容易进入凹槽111中,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并且,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还可以提高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等构件的安装精度。
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11的侧壁可以设有导向凸起114,该导向凸起114沿凹槽111的槽口至槽底方向延伸,相应地,第一电路板300的边缘可以设有第一导向槽320,第一导向槽320与导向凸起114导向配合,如此,通过导向凸起114与第一导向槽320的配合,可以方便将第一电路板300置于凹槽111内,并且可以保证第一电路板300在凹槽111内的位置精度,从而提高第一电路板300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另外,散热件200的边缘可以设有第二导向槽210,该第二导向槽210也可以与导向凸起114导向配合,如此,通过导向凸起114与第二导向槽210的配合,可以方便将散热件200安装至壳体110,并且可以保证散热件200与壳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从而提高散热件200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示例性地,导向凸起114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导向凸起114分布在凹槽111侧壁的不同区域,例如,相对的两个侧壁,或者,每个侧壁等,以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各自的多个区域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11的侧壁还可以设置导向槽,相应地,第一电路板300的边缘可以设置第一导向凸起,而散热件200的边缘可以设置第二导向凸起,通过导向槽与第一导向凸起及第二导向凸起分别导向配合,同样可以方便第一电路板300和散热件200的安装,并且保证安装精度,提高安装效率。
示例性地,导向槽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导向槽分布在凹槽111侧壁的不同区域,例如,相对的两个侧壁,或者,每个侧壁等,以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各自的多个区域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
为保证第一电路板300在凹槽111内的位置精度,凹槽111内还可以设有第一定位柱115,该第一定位柱115沿凹槽111的槽底至槽口方向延伸,且第一定位柱115面向槽口的一端凸出于第一凸台112面向槽口的台面,相应地,第一电路板300可以设有定位孔330,该定位孔330与第一定位柱115定位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在安装第一电路板300时,随着第一电路板300在凹槽111内移动,第一定位柱115逐渐穿入定位孔330中,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的定位作用,随着第一电路板300继续移动,使第一电路板300的板面与第一凸台112的台面抵接,最终通过紧固件600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的紧固。上述过程既实现了对第一电路板300的定位,保证其位置精度,又实现了对第一电路板300的紧固,保证第一电路板300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示例性地,第一定位柱115可以为多个,相应地,定位孔330也可以为多个,通过多个第一定位柱115与多个定位孔330分别定位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电路板300的位置精度。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外侧排布有多个散热齿119,通过多个散热齿119的设置,可以增大壳体110的散热面积,从而可以提高壳体110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等构件的散热效率,进而可以有效缓解热量在壳体110内堆积而造成过热的问题。
示例性地,多个散热齿119可以布置在凹槽111的槽底的外侧面,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与第一电路板300接触的第一凸台112距离散热齿119的距离较短,从而可以缩短第一电路板300的散热路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当然,散热齿119还可以布置在壳体110外侧的其他区域,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而设定。
参考图1、图2和图4,为实现对散热件200的安装,凹槽111内还可以设有多个分别凸出于槽底的第二凸台116,通过多个第二凸台116可以对散热件200进行支撑,以便于实现对散热件200的固定安装。示例性地,多个第二凸台116可以分布在凹槽111的边角处,当然,还可以位于其他位置,具体位置不作限定。另外,第二凸台116与壳体110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即,在制造壳体110时可以一并形成第二凸台116,当然,还可以是在制造完成壳体110后,再通过机加工的方式形成第二凸台116。
为防止第一凸台112干涉散热件200的安装,可以使第二凸台116的高度高于第一凸台112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安装在第二凸台116上的散热件200与第一凸台112分隔开而不受第一凸台112的干涉。另外,为避免干涉,第一电路板300的边缘可以设有多个避让槽,第二凸台116则位于对应的避让槽中,以避免第一电路板300与第二凸台116发生干涉。
另外,散热件200的边缘可以设有多个连接块220,多个连接块220与多个第二凸台116分别相对应,且每个连接块220连接于相对应的第二凸台116上。通过该种设置,可以通过第二凸台116支撑对应的连接块220,并对应连接,从而可以保证散热件200安装的稳定性,防止散热件200随意晃动与其他构件碰撞而造成零部件损坏。
示例性地,散热件200可以为长方形板件,长方形板件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个连接块220,通过对四个边角处的连接块220的固定安装可以保证整个散热件200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当然,散热件200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对应地,多个连接块220的分布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而选定。
进一步地,第二凸台116面向槽口的端面可以设有第一固定孔,相应地,连接块22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在连接块220放置于相对应的第二凸台116上时,使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对齐,并穿入紧固螺钉,从而可以通过紧固螺钉将散热件200牢牢固定在壳体110上,并且可以方便散热件200的拆装,以便于维保。
参考图4,为实现散热件200对第一电路板300的限位,散热件200可以设有支撑块230,支撑块230朝向第一电路板300延伸,并与第一电路板300背离槽底的板面抵接。通过该种设置,在将散热件200安装至壳体110时,可以通过支撑块230抵接第一电路板300的板面,从而可以保证对第一电路板300的限位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支撑块230进行传热,增大散热面积,以便于使第一电路板300的热量可以快速传递至散热件200,并由散热件200传递至壳体110,最终通过壳体110外散。
示例性地,支撑块230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块230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00抵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进而加快热量的外散。另外,支撑块230与散热件200可以为一体结构,还可以是支撑块230连接于散热件200,具体形式不作限定。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雷达组件还可以包括与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400,该第二电路板400设于容纳腔体内,且第二电路板400连接于散热件200背离第一电路板300的一侧。通过该种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散热件200对第二电路板400进行固定安装,保证第二电路板400在容纳腔体内固定不动,防止第二电路板400随意晃动与其他零部件碰撞而造成零部件损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第二电路板400的热量传递至散热件200,并通过散热件200将热量传递至外壳100,从而实现对第二电路板400的散热,以缓解热量在容纳腔体内堆积造成雷达组件过热的问题。
从散热方面来看,第二电路板400与第一电路板300分别位于散热件200相背的两侧,通过散热件200可以将第一电路板300与第二电路板400分隔开,从而可以对热量进行分散,以缓解热量集中而造成雷达组件内部热量堆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从成本方面来看,第一电路板300可以为数字板,第二电路板400可以为天线板时,天线板所需板材较贵,而采用双板模式,可以使数字板与天线板的材质不同,从而可以减少较贵板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成本。
从性能方面来看,第一电路板300与第二电路板400隔开一定的空间,两者相互干扰造成的影响较弱。
另外,散热件200除了具有传热功能,还具有一定的屏蔽功能,对第一电路板300和第二电路板400起到屏蔽作用,以防止第一电路板300与第二电路板400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300与第二电路板400还可以集成为一体,形成单板结构。
为实现对第二电路板400的固定安装,散热件200的边缘可以设有多个连接块220,多个连接块220分别与第二电路板400面向散热件200的板面连接,如此,通过多个连接块220可以对第二电路板400起到支撑作用,并且,还可以实现对第二电路板400的固定,以保证第二电路板400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第二电路板400的热量还可以通过多个连接块220传递至散热件200,并由散热件200传递至外壳100,最终实现热量的外散。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块220可以设有第三固定孔,相应地,第二电路板400可以设有第四固定孔,在安装时,将第二电路板400放置于多个连接块220上,并使第三固定孔与第四固定孔对齐,而后在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中穿入紧固螺钉,以实现对第二电路板400的固定安装,并且可以方便拆装,以便于维保。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三固定孔可以与上述第二固定孔为相同的孔,也即,通过同一套紧固螺钉将第二电路板400、散热件200和第二凸台116三者紧固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紧固螺钉,并且方便拆装。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0还可以包括罩体120,例如,天线罩等,该罩体120连接于壳体110,并对凹槽111的槽口进行罩设,以使罩体120与壳体110之间围成容纳腔体。通过罩体120与壳体110的配合,可以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第二电路板400等构件的防护作用,以防止外部环境对内部构件造成损坏。
其中,罩体120背离壳体110的端面可以设有部分凸起,该部分凸起即为透射区,以便于信号传输。另外,罩体120的边缘还可以设有加强筋,对罩体120起到加强作用。
示例性地,第二电路板400可以为天线板,此种情况下,由于天线板需要传输信号,为缓解罩体120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罩体120的材质可以为透波材质,以便于缓解罩体120对信号造成削弱、损耗的影响,从而可以保证信号的顺畅传输。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透波材质可以为射频电磁波通过后损耗不大,失真较小的绝缘材料。示例性地,透波材质可以包括玻璃钢、ASA、PP等。
为保证密封性,雷达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710,该第一密封圈710设于凹槽111的槽口处,并对罩体120与壳体110进行密封。通过第一密封圈710,可以保证罩体120与壳体110之间的密封性,以防止雨水、尘土等进入到容纳腔体内而对内部的零部件造成损坏。另外,第一密封圈710可以拆下,以便于更换。
另外,还可以采用模内注塑或点胶的方式进行密封,只要能够保证防水密封性即可,具体方式不作限定。
参考图2和图5,为便于罩体120与壳体110之间的装配,罩体120和壳体110中的一者可以设有第二定位柱117,另一者设有定位槽121,且第二定位柱117与定位槽121定位配合。通过该种设置,可以保证罩体120与壳体110之间的位置精度,并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在第二定位柱117与定位槽121的配合作用下,还可以方便于使罩体120安装至壳体110,从而既可以保证安装精度,又可以提高安装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的边缘可以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117,相应地,罩体120的边缘设有多个定位槽121;当然,还可以相反,壳体110的边缘设有多个定位槽121,罩体120的边缘设有多个第二定位柱117。具体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而选定。
为提高导热、散热性能,壳体11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导热材质,例如,金属合金材质、纯金属材质、石墨材质,等等,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质,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基于上述设置,可以有助于提高壳体110的散热效率。
为实现第一电路板300与外部电气元件的连接,雷达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器500,该连接器500设于壳体110的外侧,并具有连接端子510,凹槽111的槽底设有避让孔118,连接端子510穿过避让孔118并连接至第一电路板300。基于此,通过连接器500可以将第一电路板300与外部电气元件连接,以便于传输电能、传输信号等。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510可以为鱼眼针,通过鱼眼针与第一电路板300压接连接,以便于拆装。
示例性地,连接器500可以为独立的模块,其固定在壳体110的底部;当然,连接器500与壳体110还可以为一体结构,以便于制造。
为保证密封性,雷达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720,该第二密封圈720设于避让孔118处,并对壳体110与连接器500进行密封,如此,可以保证避让孔118处的密封性,以防止雨水、尘土等进入到壳体110内部而造成电气元件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可以设有透气阀130,该透气阀130连通容纳腔体与容纳腔体的外部环境,如此,可以通过透气阀130起到容纳腔体内外平衡压差的作用,并且可以达到防水透气的作用。示例性地,透气阀130可以设于壳体110的槽底,当然,还可以设于其他位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雷达组件的装配过程为:
将连接器500固定在壳体110上;将第一电路板300在导向凸起114的导向作用下置入凹槽111内,并使第一定位柱115与定位孔330定位配合,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的精确定位,并使第一电路板300与连接器500连接;将紧固件600紧固在第一凸台112上,实现对第一电路板300的固定安装;将散热件200在导向凸起114的导向作用下放置于壳体110的多个第二凸台116上,将第二电路板400放置在散热件200的多个连接块220上,采用紧固螺钉将第二电路板400、散热件200和壳体110紧固在一起;将罩体120罩设在壳体110的槽口处,并使第二定位柱117与定位槽121定位配合,最后采用紧固螺钉将罩体120与壳体110紧固,至此,实现整个雷达组件的安装。另外,还在罩体120与壳体11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710,在避让孔118处设置第二密封圈720,以保证整个外壳100的防水密封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10、第一电路板300、散热件200、第二电路板400和罩体120依次叠加设置形成雷达组件,通过第一电路板300与第二电路板400的双板设置方式,可以减小雷达组件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尺寸,从而可以缩小整个雷达组件的体积,对于其安装空间至关重要。
基于上述雷达组件,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雷达组件,该雷达组件设于车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散热件(200)和第一电路板(300);
所述外壳(100)具有容纳腔体,所述散热件(200)和所述第一电路板(300)均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
所述散热件(200)与所述外壳(100)连接;
所述第一电路板(300)与所述外壳(100)连接,并与所述散热件(200)接触;
所述外壳(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设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内设有凸出于槽底的第一凸台(112);
所述第一电路板(300)位于所述凹槽(111)内,且所述第一电路板(300)面向所述槽底的板面与所述第一凸台(112)连接;
所述散热件(200)位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背离所述槽底的一侧,且所述散热件(20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背离所述槽底的板面连接;
所述凹槽(111)内设有多个分别凸出于所述凹槽(111)的槽底的第二凸台(116),所述散热件(200)的边缘设有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凸台(116)相对应的多个连接块(220),每个所述连接块(220)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凸台(116)上;
所述壳体(11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导热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112)沿所述槽底的边缘环绕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112)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3),所述第一电路板(300)设有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3)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310),每对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13)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10)中装配有紧固件(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的侧壁设有导向凸起(114),所述导向凸起(114)沿所述凹槽(111)的槽口至槽底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电路板(300)的边缘设有第一导向槽(320),所述第一导向槽(320)与所述导向凸起(114)导向配合,和/或,所述散热件(200)的边缘设有第二导向槽(210),所述第二导向槽(210)与所述导向凸起(114)导向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内设有第一定位柱(115),所述第一定位柱(115)沿所述凹槽(111)的槽底至槽口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定位柱(115)面向所述槽口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凸台(112)面向所述槽口的台面;
所述第一电路板(300)设有定位孔(330),所述定位孔(330)与所述第一定位柱(115)定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0)的外侧排布有多个散热齿(1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00)设有支撑块(230),所述支撑块(230)朝向所述第一电路板(300)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背离所述槽底的板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400),所述第二电路板(400)设于所述容纳腔体内,且所述第二电路板(400)连接于所述散热件(200)背离所述第一电路板(300)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00)的边缘设有多个连接块(220),多个所述连接块(220)分别与所述第二电路板(400)面向所述散热件(200)的板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还包括罩体(120),所述罩体(120)连接于所述壳体(110),并对所述凹槽(111)的槽口进行罩设,以使所述罩体(120)与所述壳体(110)之间围成所述容纳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10),所述第一密封圈(710)设于所述凹槽(111)的槽口处,并对所述罩体(120)与所述壳体(110)进行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20)和所述壳体(110)中的一者设有第二定位柱(117),另一者设有定位槽(121),所述第二定位柱(117)与所述定位槽(121)定位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20)的材质为透波材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组件还包括连接器(500),所述连接器(500)设于所述壳体(110)的外侧,所述连接器(500)具有连接端子(510);
所述凹槽(111)的槽底设有避让孔(118),所述连接端子(510)穿过所述避让孔(118)并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3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720),所述第二密封圈(720)设于所述避让孔(118)处,并对所述壳体(110)与所述连接器(500)进行密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设有透气阀(130),所述透气阀(130)连通所述容纳腔体与所述容纳腔体的外部环境。
CN202310285648.7A 2023-03-22 2023-03-22 雷达组件 Active CN115988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5648.7A CN115988857B (zh) 2023-03-22 2023-03-22 雷达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5648.7A CN115988857B (zh) 2023-03-22 2023-03-22 雷达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857A CN115988857A (zh) 2023-04-18
CN115988857B true CN115988857B (zh) 2023-06-20

Family

ID=85970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5648.7A Active CN115988857B (zh) 2023-03-22 2023-03-22 雷达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88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10711B (zh) * 2023-08-31 2024-07-05 深圳承泰科技有限公司 4d成像毫米波雷达及移动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740A (zh) * 2011-06-08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方法
CN211352583U (zh) * 2019-08-02 2020-08-25 尼得科电机(青岛)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
CN212259668U (zh) * 2020-06-30 2020-12-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217655285U (zh) * 2022-05-09 2022-10-25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结构
CN217689384U (zh) * 2022-07-06 2022-10-28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车载雷达结构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16217A (ja) * 2005-10-18 2007-05-10 Hitachi Ltd ミリ波レー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ミリ波レーダシステム
CN210181217U (zh) * 2019-01-30 2020-03-24 东莞正扬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易装配的可靠型车载雷达装置
CN211042512U (zh) * 2019-12-27 2020-07-17 成都世纪科园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信号处理机高效散热结构
CN213989165U (zh) * 2020-10-13 2021-08-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雷达装置、雷达安装装置及可移动设备
CN216852675U (zh) * 2021-12-27 2022-06-28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封装壳体及雷达
CN115343677A (zh) * 2022-08-04 2022-11-15 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雷达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740A (zh) * 2011-06-08 201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方法
CN211352583U (zh) * 2019-08-02 2020-08-25 尼得科电机(青岛)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
CN212259668U (zh) * 2020-06-30 2020-12-2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217655285U (zh) * 2022-05-09 2022-10-25 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结构
CN217689384U (zh) * 2022-07-06 2022-10-28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车载雷达结构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88857A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88857B (zh) 雷达组件
US20120223601A1 (en) Terminal block and motor provided therewith
WO2021147865A1 (zh) 一种雷达装置和移动平台
CN116068529A (zh) 雷达系统
CN114599215B (zh) 高效散热的智能座舱域液冷主机
CN213069159U (zh) 一种新型雷达外壳及车载雷达
CN215813334U (zh) 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及雷达
CN113874752A (zh) 雷达装置及可移动设备
CN112866540A (zh) 摄像头模块、摄像头模块的安装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969154A (zh) 电化学装置及无人机
CN117310711B (zh) 4d成像毫米波雷达及移动设备
CN211554297U (zh) 一种测向装置
CN212611291U (zh) 一种缝纫机及其电机散热装置
US20230273295A1 (en) In-vehicle radar device
CN111083899A (zh) 车载娱乐主机箱及车载娱乐主机
CN213750305U (zh) 雷达装置及可移动设备
CN218728193U (zh) 单通道点胶屏蔽光模块
CN220653907U (zh) 一种浮地设备芯片屏蔽罩
CN219437469U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11090471U (zh) 无人机定位系统及rtk定位装置
CN218275516U (zh) 激光器模块散热结构
CN113273323B (zh) 散热组件及散热组件的装配方法
CN215580629U (zh) 一种平衡车电机压片及平衡车
CN215379674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的散热器
CN219834548U (zh) 一种紧凑型探测器壳体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