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99A - 液晶显示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99A
CN1159599A CN96106011A CN96106011A CN1159599A CN 1159599 A CN1159599 A CN 1159599A CN 96106011 A CN96106011 A CN 96106011A CN 96106011 A CN96106011 A CN 96106011A CN 1159599 A CN1159599 A CN 1159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eriod
gating
less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6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938C (zh
Inventor
清家武士
伊势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9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93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7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with a nonlinear element in series with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e.g. a diode, or M.I.M.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09Crosstalk reduction, i.e. to reduce direct or indirect influences of signals directed to a certain pixel of the displayed image on other pixels of said image, inclusive of influences affecting pixels in different frames or fields or sub-images which constitute a same image, e.g. left and right images of a stereoscopic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该方法在一个选通时段的第一到第三时段内向显示单元施加不同的电压。在第一时段内,通过一个非线性元件将一个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第一电压施加到所说显示单元上。在第二时段内,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不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在第三时段内,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与第一电压极性相反的第三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与第一电压具有相同极性的第三电压。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驱动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驱动方法,该方法用于驱动采用非线性元件作为象素开关元件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单元。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AV(伴音显示)和OA(办公自动化)领域。具体来说,在价格较低的产品上一般安装采用TN(扭曲向列型)和STN(超扭曲向列型)液晶的无源型液晶显示装置。在价格较高的产品上则安装具有有源矩阵驱动系统,即采用TFT(薄膜晶体管),也就是三极的非线性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由于具有有源矩阵驱动系统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彩色再现能力、体型薄、重量轻、低能耗方面具有优于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的特点,所以这类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已经迅速地扩大了。但是,使用TFT作为开关元件需要进行6-8道或者更多道的薄膜成形工序和光刻工序,结果提高了生产成本。而相反,采用两极非线性元件作为开关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与采用TFT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生产成本则较低,并且与无源型液晶显示装置相比仍然具有优越的显示质量。所以,这一类显示装置的应用正在迅速发展。
如图6所示,采用两极非线性元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一个显示板1,其中信号电极导线X1~Xn和扫描电极导线Y1~Ym,与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一样,以矩阵形式设置。在信号电极导线X1~Xn上加有预定电压,这些电压对应于显示数据,由一个信号电极驱动电路2根据来自控制部分4的控制信号施加。在扫描电极导线Y1~Ym上加有预定电压,这些电压由一个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根据来自控制部分4的控制信号以串行序列方式施加。
此外,如图7所示,在每个象素中安装有彼此串联连接的一个液晶元件5和一个两极非线性元件(下文中称之为两极元件)6,各个象素是由信号电极导线X1~Xn和扫描电极导线Y1~Ym的各个交叉点构成的。
通常,两极元件的特性用如图10中实线所表示的I-V(电流-电压)特性曲线表示。更具体地说,这个特性曲线表示了当施加在两极元件上的电压为低电平时,具有高等效阻抗的瞬间电流,还表示了当施加在两极元件上的电压为高电平时,具有低等效阻抗的突然增大电流。所以,在采用两极元件6执行显示操作时就利用了这个特性。
换句话说,当进行显示操作时,就通过在两极元件6上施加高电压,因而该两极元件6具有低阻抗,而在液晶元件5上施加一个使其处于选通状态的电压。相反,在不进行显示的状态下,就通过在两极元件6上施加低电压,因而该两极元件6具有高阻抗,而在液晶元件5上施加一个使其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电压。
此外,由于两极元件6在非选择时段变为高阻抗状态,所以施加在液晶元件5上的电压在选择时段保持不变。因此,与简单矩阵显示器相比,在使用两极元件的6的显示器中能够提供高功率驱动操作。
但是,如上所述,两极元件6的初始特征,随着施加电压和时间而变化;这引起了产生余象现象(也被称作滞象现象)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前的显示受到以前显示状态的影响。
余象现象是由两极元件6中的I-V特性中施加电压的时间依赖性引起的。换句话说,如图10所示,当电压施加时间增加时,两极元件的I-V特性从实线所表示的状态偏移到由虚线所表示的状态。由于这个原因,如图11所示,液晶元件5的V-T(电压-透射率)特性也从由实线表示的状态偏移到由虚线表示的状态。这时,例如,产生50%透射率的电压从V50偏移到V50’。这里,偏移量根据所施加电压的不同而变化。
结果,如图12所示,当电压施加时间增长时,使液晶元件选通的偏移量(用实线表示)大于使液晶元件关闭的偏移量(用虚线表示)。偏移量差值的增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形成显示余象或滞象。
现在已经有若干种能够抵消上述特性偏移的两极元件6的制造工艺及结构,以及能够抵消显示状态特性偏移影响的驱动方法。
例如,日本专利专利申请№.29748/1996(Tokukaihei 8-29748)中公开了一种驱动方法,该方法将选择扫描电极的选择时段分成两个时段,通过在第一个半时段内施加一个足够的电压来减少余象现象,而不考虑显示状态。
在采用液晶和其他材料的矩阵型显示装置中,如图13所示,在显示某一图案(黑色部分)时,沿着显示线的延伸线就会出现一个与显示信息无关的图案(阴影部分)。这个被称之为图象串扰的现象主要是由下面两个原因引起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波形失真,这是由信号电极的线电阻和寄生电容引起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在所谓的工作驱动操作中,施加到显示单元上的有效电压在非选择时段内受到数据信号的干扰而发生波动,所说的驱动操作使用了诸如熟知的电压平均方法作为简单矩阵型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采取了下列改进制造工艺和显示板设计的措施:使用低电阻材料作为电极电阻;改变电极电阻构造以使其具有叠层布线结构;改变导线形状;等等。
在使用两极元件6的情况下,由于两极元件的特性使得在选择时段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即使在非选择时段也能保持,所以,能够产生高质量的显示。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与简单矩阵型显示系统,如STN,相比所产生的干扰减小了,但是,由于在非选择时段内数据信号的干扰,无法完全抵消由后一个原因引起的图象串扰现象。
参见图14和15,下面的内容将讨论图象串扰现象产生的方式。这里,为了便于解释,图14表示在一个每行有8个象素的显示板上的显示状态。更具体地说,显示了三个显示状态:(A)所有象素处于选通状态;(B)相间的象素处于选通状态;(C)只有一个选定的象素处于选通状态。此外,以下内容只涉及在电压平均方法中发生帧转换的一个帧区。因为很容易设想只要显示数据是同步传送到该转换循环的,那么一行转换和多行转换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所以省略了对这些转换的描述。
在上述显示状态A到C中,施加在各个选定的象素上的电压波形,用图15(a)到15(c)中的A3~C3表示。在图15(a)到15(c)的各个图中,用实线S表示的矩形波表示由信号电极施加的电压和由扫描电极施加的电压所构成的电压波形,阴影部分表示通过非线性元件施加在一个显示单元(在此为液晶)上的电压波形。
图15(a)到15(c)表示施加到各个选定的象素上的有效电压值,由于A3~C3等于上述的阴影部分,并且它们之间彼此不同,所以将它们表示为A3>B3>C3。此外,由于液晶的透射率信赖于电压有效值,例如,在显示模式被设置为通常的白色时,选定的象素如图14所示被显示成黑色。关于显示器的暗度,A最暗,C最不暗。在非选择象素的显示部分中,C也是最不暗的。
如图16(a)到16(c)所示,如果采用日本专利专利申请№.29748/1996(Tokukaihei 8-29748)中公开的驱动方法,由于与图15(a)到15(c)所示的情况相比,在非选择时段中数据干扰被减少到一半,所以能够减少图象串扰,如在显示状态A到C中施加到各个选定象素上的电压波形A4~C4(阴影部分)所示。但是由于在上述三个显示状态中施加到象素上的有效电压值之间仍然存在微小的差别,所以不能完全抵消图象串扰。在使用大屏幕高负荷(high duty)板显示图象以及进行多层次图象显示时,上述现象就导致了显示质量下降。
关于使用非线性元件防止液晶显示器中图象串扰产生的驱动方法,下面列出三种:
在日本特许公开№.6210/1987(Tokukoushou 62-6210)中公开的一种驱动方法中,选择时段具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在第一时段中,扫描信号被设置在选通电平,在第二时段中,扫描信号被设置在非选通电平。在该驱动方法中,驱动电平是这样设置的,在第一时段内,显示信号具有与图象信息相对应的电平,而在第二时段中,它具有与在第一时段中相反的电平。
另外,在日本特许公开№.64875/1991(Tokukoushou 3-64875)中公开,并应用于每隔一个水平扫描时段信号极性就反转一次的一种驱动方法中,选通时段具有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在第一时段中,扫描信号为一个具有选通电平的信号,而在第二时段中,扫描信号为一个具有非选通电平的信号。在这个驱动方法中,驱动电平是这样设置的,使得显示信号构成一个在第一和第二时段的选通状态和非选通状态之间反转的电平信号。更具体地说,显示信号在一个时段内构成一个与显示图象对应的选通或非选通电平信号。然后,在第二时段内,如果显示信号在第一时段中是一个选通信号,则它构成一个非选通信号,而如果显示信号在第一时段中是一个非选通信号,则它构成一个选通信号。
此外,在日本特许公开№.49712/1992(Tokukoushou 4-49712)中公开,并应用于两帧ac系统中的一种驱动方法中,通过采用实质上与上面两种驱动方法相同的方法而减小了非选通时段内的数据干扰。
由于可以抑制加在象素上的有效电压的波动,所以,采用上述任何一种驱动方法都被认为足以减小由非选通时段中数据干扰所引起的图象串扰现象。
但是上述三种驱动方法都不能防止余象现象的产生,在显示质量,诸如对比度方面,它们也只能达到使用通常的驱动方法所能实现的特性。所以,上述驱动方法的问题是不能充分利用非线性元件的特性。
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它不仅可以减小图象串扰,而且可以抑制余象。
本发明的第一驱动方法用于具有相互交叉设置的一组信号电极线和一组扫描电极线、和在每个交叉区域的每一条信号电极线和每一条扫描电极线之间彼此串联的一个显示单元和一个非线性元件的显示器,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在每个选通时段中顺序选通扫描电极线,同时在成对的扫描电极线和信号电极线之间施加一个将连接在选通的扫描电极线上的显示单元选通或关闭的电压,以驱动该显示单元,并将选通时段分成第一到第三时段。
在选通时段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a)在第一时段中,通过非线性元件施加一个不小于预定值的第一电压;
(b)在第二时段中,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具有不抵消第一电压的电平的第二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具有可抵消第一电压的电平的第二电压;
(c)在第三时段中,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具有与第一电压极性相反的非选通电平的第三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具有与第一电压极性相同的电平的第三电压。
在第一驱动方法中,在选通时段中施加在选通象素(显示单元和非线性元件)上的有效电压,通过在第一到第三时段施加不同的电压,而被设置成不论显示状态如何,实质上相同。因此,在非选通时段内的数据干扰在选通时段中几乎不在显示器上表现出来。这使得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图象串扰现象的产生。
此外,由于不论象素处于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在选通时段中施加在显示单元上的电压都能保持不小于一个预定值,所以能够减少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偏移对于显示状态的依赖。这使得能够抑制诸如余象和滞象等现象,并且扩大了电压-对比度特性的工作范围。从而能够提高显示质量。
在上述第一驱动方法中,假设第一电压为1,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值较可取的是,在选通状态时设置在小于1,不小于-0.5的范围,在非工作状态时设置在大于-1,小于-0.5的范围。第三电压较可取的是设置为幅值为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时的两个第二电压幅度差值的1/2,并且在非选通时段中的第二和第三时段以相反极性施加。这种设计在选通状态下施加电压-透射率特性与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施加电压-透射率特性之间产生了一个清楚的对比,从而在显示屏上得到较好的对比度。更可取的是,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电压比值设置在不小于-0.9到不大于-0.6的范围内。这就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为了解决上述驱动方法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驱动方法包括以与第一驱动方法相同方式驱动显示单元的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在分成第一到第三时段的选通时段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a)在第一时段中,通过一个非线性元件向显示单元施加一个不小于一个预定值的第一电压;
(b)在第二时段中,施加一个与在第三时段中施加的第三电压极性相反,但是与该第三电压具有相同的绝对值的第二电压;
(c)在第三时段中,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电压值不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则施加一个电压值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
在第二驱动方法中,采用与第一方法相同的方式,将在选通时段施加在选通象素上的有效电压设置为在不同显示状态下实质上相同。所以,在非选通时段内的数据干扰在选通时段中几乎不表现在显示上。这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图象串扰现象的产生。
此外,由于不论象素处于工作状态还是非工作状态,在选通时段中施加在显示单元上的电压都能保持不小于一个预定值,所以能够减少非线性元件的特性偏移对于显示状态的依赖。这使得能够抑制诸如余象和滞象等现象,并且扩大了电压-对比度特性的工作范围。
另外,在上述方法中,在第一到第三时段中任何一个时段内都施加了对应于选通电平的电压,所以能够优化各个时段的电压组合以减小在选通时段中的电压变化。因此能够减小实现上述驱动方法的驱动ICs特性中的电压变化。
在上述第二驱动方法中,假设第一电压值为1,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电压比值较可取的是,在工作状态时设置在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在非工作状态时设置在大于0.5到小于1的范围。此外,第三电压与第一电压的电压比值较可取的是,在工作状态时设置在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在非工作状态时设置在大于-1到小于-0.5的范围。这种设计在选通状态下施加电压-透射率特性与在非工作状态下的施加电压-透射率特性之间产生了一个清楚的对比,从而在显示屏上得到较好的对比度。更可取的是,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第三电压与第一电压的电压比值设置在不小于-0.9到不大于-0.6的范围内。这就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一波形图,表示用于解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所用的信号波形;
图2(a)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图1中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所有显示单元都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2(b)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图1中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相间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2(c)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图1中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只有一个选定的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3是一个曲线图,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共用,表示电压-透射率特性相对于电压施加时间的偏移量的变化;
图4(a)是一个曲线图,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共用,表示在两个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中选定电压的电压比值根据工作状态时变化的情况下的施加电压-透射率特性;
图4(b)是一个曲线图,为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共用,表示在两个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中选定电压的电压比值根据非工作状态时变化的情况下的施加电压-透射率特性;
图5是一个曲线图,为各个实施例及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共用,表示各个驱动方法中施加电压-对比度特性;
图6是一个方块图,为各个实施例及一个传统显示装置共用,表示液晶显示器的主要结构;
图7是一个电路图,表示图6中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板的详细结构;
图8是一个波形图,表示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所用的信号波形;
图9(a)是一个波形图,表示按照图8中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所有显示单元都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9(b)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图8中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相间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9(c)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图8中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只有一个选定的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10是一个曲线图,表示非线性元件的共用电压-电流特性;
图11是一个曲线图,表示根据图10中特性曲线偏移而偏移的显示单元的电压-透射率特性;
图12是一个曲线图,表示采用常规驱动方法时,在工作状态时和非工作状态时,相对于电压施加时间,图11中的偏移量的变化;
图13为一示意图,表示其上出现图象串扰的一个显示屏;
图14为一示意图,表示用于解释图象串扰现象出现原因的三种显示状态;
图15(a)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常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所有显示单元都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15(b)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常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相间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15(c)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常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只有一个选定的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16(a)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另一个常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所有显示单元都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16(b)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另一个常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相间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图16(c)为一波形图,表示按照另一个常规驱动方法,在一行中只有一个选定的象素被选通的显示状态下施加到液晶显示单元上的电压波形。
[第一实施例]
以下内容参照图1到图7讨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个显示板1,一个信号电极驱动电路2,一个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一个控制部分4,信号电极线X1~Xn,和扫描电极线Y1~Ym。
显示板1放置在信号电极线X1~Xn与扫描电极线Y1~Ym彼此以矩阵形式交叉形成的区域中,用来显示图象。信号电极驱动电路2在信号电极线X1~Xn上施加与显示数据对应的预定电压。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以行序方式在扫描电极线Y1~Ym上施加预定电压。尽管在附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信号电极驱动电路2和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都是由位移寄存器、模拟开关和其他部件构成的。
控制部分4根据输入的显示数据和其他数据产生控制信号,这些控制信号被送到信号电极驱动电路2和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中。换句话说,如在下文中所描述的,控制部分4控制信号电极驱动电路2和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从而在分成三个时段的选择时段中,对应于各个时段在液晶元件5上施加不同的电压。
在显示板1中,液晶元件5和一个两极元件(两极型非线性元件)6,如图7所示,安装在由信号电极线X1~Xn和扫描电极线Y1~Ym分割成的各个区域中,并且由这些部件构成一个象素。作为显示单元的液晶元件5和作为非线性元件的两极元件6彼此串联连接。液晶元件5的电极之一与信号电极线X1~Xn中指定的一条连接,两极元件6的电极之一与扫描电极线Y1~Ym中指定的一条连接。
以下内容将参照图1讨论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液晶显示器中的驱动方法。
在图1中,LP表示用于形成各个选通时段Ts的一个信号,M表示一个以固定周期反转的ac转换信号。LP和M都包含在由控制部分4发出的控制信号中。
COM表示由扫描电极驱动电路3加在扫描电极线Y1~Ym上,并用六个电压V0、V1、Vp、Vn、V4和V5标示的信号波形。SEG表示由信号电极驱动电路2加在信号电极线X1~Xn上,并用四个电压V0、V2、V3和V5标示的信号波形。COM-SEG表示加在每个象素的两端,并用八个电压Vop、Voff、Von、Vb、-Vb、-Von、-Voff和-Vop标示的信号波形。在这个波形COM-SEG中,实线表示对应于工作状态时的波形,虚线表示非工作状态时的波形。
上述电压V0到V5为需要用来驱动液晶的六个电平的电压,Vp和Vn为用于确定电压±Von和±Voff与用于将各个液晶元件5充电的电压上Vop之间比值的电压。这里,(Von是为了将液晶元件5选通而施加的电压。而电压±Voff是为了将液晶元件5关闭而施加的电压。电压Von和Voff的值根据显示板的条件,例如液晶元件5的特性、两极元件6的特性和电容比,以及给定的驱动条件,例如帧频和功效比的不同而有微小的差别。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选通时段Ts分成三个时段,也就是,第一到第三时段T1到T3,并且在各个时段施加驱动电压(加在象素上的电压)。
在第一时段T1中,通过两极元件6将一个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电压施加到显示元件5上。在第二时段T2中,根据显示状态的不同所施加的电压也不同,在液晶元件5工作状态时内该电压电平不抵消在第一时段中施加的电压,而在液晶元件5的非工作状态时内该电压电平抵消在第一时段中施加的电压,并且在此时段中施加选通电平。在第三时段T3中,所施加的电压在液晶元件5工作状态时内具有与在第一时段中施加的电压(第一电压)相反的极性,而在液晶元件5非工作状态时内具有与上述在第一时段中施加的电压相同的极性。这里,在液晶元件5的工作状态时和非工作状态时内,这些电压的值都设置在非选通电平的范围内。
在第二时段T2和第三时段T3中所施加的电压按如下方式设置:
在第二时段T2中,假定电压Vop幅度为1,则将所施加电压的值设定成这样的值,使得在工作状态时施加的电压(Von)幅度比R1(=Von/Vop)被设置在从不小于-0.5到小于1的范围内,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的电压(Voff)的幅度比R2(=Voff/Vop)被设置在大于-1到小于-0.5的范围内。在第三时段T3中,所施加的电压(第三电压)的值设定为在第二时段T2的工作状态时和非工作状态时所施加电压的幅度差的1/2。此外,非选通时段也按照与选通时段Ts相同的方式分成第一到第三时段,也就是,T1到T3,并且所施加的电压被设置成在这些时段的第二和第三时段内具有相反的极性。
这里,在上述幅度比中的符号(-)表示相反极性。
下面的内容将讨论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中串扰现象的影响。这里,为了便于解说,按照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式(参见图14)表示三种显示状态,在这些显示状态中一行包含八个象素:(A)所有象素都被选通;(B)相间的象素被选通;(C)只有一个象素被选通。此外,下面的描述仅仅涉及一行反转。因为很容易设想只要显示数据与反转周期同步,从一行反转和多行反转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所以省略了对这些情况的描述。
在上述显示状态A到C中(其中●表示工作状态,○表示非工作状态),在各个被选定象素上施加的电压波形在图2(a)到图2(c)中表示为A3~C3。在图2(a)到图2(c)的各个图中,用实线S表示的矩形波部分表示由在第一到第三时段T1到T3中各个信号电极X1到Xn所施加的三个电压和在同样的时段内各个扫描电极Y1到Ym施加的三个电压组成的电压的波形,阴影部分表示通过两极元件6施加到液晶元件5上的电压波形。
图2(a)到图2(c)表示施加到各个选定的象素上的电压的有效值,A1~C1,与上述阴影部分相等,并且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所以,采用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能够抑制在上述三种显示状态下施加到象素上的有效电压的变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串扰现象。
这里,对应于该液晶显示器的V-T(电压-透射率)特性的偏移(参见图10),图3表示相对于电压施加时间的偏移量。图3表明在工作状态时(用实线表示)内的偏移量实际上与在非工作状态时的偏移量是相同的。这表明,与在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情况相比(参见图12),已经最大程度地减小了这两个偏移量之间的差值。所以,能够从实质上抵消诸如余象和滞象等现象。
图4表示在写入时段或擦除时段所施加的电压的幅度比改变时的V-T特性。图4(a)表示工作状态时的特性,其中包含在R1=0~0.4,R1=0.5,R1=0.6时的各个特性曲线,它们分别用实线、一长一短点划线和虚线表示。而图4(b)表示非工作状态时的特性,其中包含在R2=1,R2=0.9,R2=0.8,和R2=0.7时的特性曲线,它们分别用实线、一长两短点划线、一长一短点划线和虚线表示。
在图4(a)中,R1处于0~0.4的范围时的工作状态时特性是优选的特性,当R1=0.5时,工作状态时的典型特性与非工作状态时的典型特性混合,R1=0.6时的特性接近优选的非工作状态时特性。另外,在图4(b)中,当R2被设置为0.7、0.8和0.9时的非工作状态时特性是优选的,当R2=1时的特性接近工作状态时的优选特性。所以,根据图4(a),表明在R1=0.5附近,在工作状态时特性与非工作状态时特性之间存在一条边界。
因此,在电压Von的极性与电压Vop相反的情况下,如果不等式-0.5≤R1<1和-1<R2<-0.5得到满足,就能增强工作状态时与非工作状态时之间的对比度,于是就可以在显示屏上得到优异的对比度。这里,图4(a)和图4(b)表明,尤其在-0.9≤R2≤-0.6的范围内能够提高对比度。
此外,由于两极元件6的特性的影响,R1和R2的值稍微有些变化。另外,由于起初被设定为擦除脉冲的所施加电压被用作写入脉冲,并且当幅度比R2=-1时造成象素被选通,所以电压Voff的下限受到限制。
图5表示施加电压-对比度特性曲线。在图5中,实线表示由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得到的特性,虚线表示由传统驱动方法得到的特性。图5表明利用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与传统驱动方法相比,能够在较宽的施加电压范围内提供较好的对比度。[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到图9,以下内容讨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这里,与在上述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不再对其进行介绍。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是采用与在实施例1中讨论的液晶显示器相同的方式构成的。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选通时段Ts也被分成三个时段,也就是第一到第三时段,T1到T3,并在各个时段中施加驱动电压。
在第一时段T1中,通过两极元件6将一个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电压施加到显示元件5上。在第三时段T3中,根据显示状态的不同所施加的电压也不同,在液晶元件5工作状态时内该电压电平不抵消在第一时段T1中施加的电压,而在液晶元件5的非工作状态时内该电压电平抵消在第一时段T1中施加的电压。在第一时段T1与第三时段T3之间的第二时段T2中,施加一个与在第三时段T3中施加的电压幅度具有相同绝对值,但是与之极性相反的电压。
在图8中,相应于COM-SEG的波形,实线表示工作状态时的波形,虚线表示非工作状态时的波形。
在第二时段T2和第三时段T3中施加的电压是按照如下方式设置的:在第二时段T2中,假定电压Vop的幅度为1,则将所施加电压的值设定成这样的值,使得在工作状态时施加的电压(Von)幅度比R1被设置在从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内,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的电压(Voff)的幅度比R2被设置在大于0.5到小于1的范围内。在第三时段T3中,所施加电压的值设定成这样的值,使得隔度比R1被设置在从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内,幅度比R2被设置在大于-1到小于-0.5的范围内。
下面的描述将讨论串扰现象在上述驱动方法中的影响。这里,与实施例1相同,以显示状态A到C作为示例。
在上述显示状态A到C中,在各个被选定象素上施加的电压波形在图9(a)到图9(c)中表示为A2~C2。图9(a)到图9(c)表示施加到各个选定的象素上的电压的有效值,A2~C2,(阴影部分)几乎没有任何差别。所以,采用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能够抑制在上述三种显示状态下施加到象素上的有效电压的变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串扰现象。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在工作状态时的V-T特性偏移量实际上与在非工作状态时的V-T特性偏移量是相同的,如图3所示;所以,能够从实质上抵消诸如余象和滞象等现象。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所施加的电压是采用与前面所述相同的方式,利用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第二时段T2和第三时段T3中的幅度比R1和R2确定的;所以,如图5中实线所示,能够增强工作状态时与非工作状态时之间的对比度,并且能够在显示屏上得到优异的对比度。这里,与实施例1中的液晶显示器相同,R2最好设置在-0.9≤R2≤-0.6的范围内。这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比度。
此外,关于在集成驱动电路的选通时段内的电压变化,实施例1的范围为从V0到Vn或者从V5到Vp;但是,本实施例的电压变化范围是从V0到Vp或者从V5到Vn,已减小到最大程度。从而使得能够加在集成驱动电路上的负载,进而提高集成驱动电路的可靠性,同时降低集成驱动电路的成本。
另外,在前述的实施例1和本实施例中,没有描述有关灰度的问题。但是,传统的灰度系统中所采用的脉冲宽度,帧面淡化,幅度和其他因素可以与本发明结合使用,这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虽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很显然本发明可以采用许多方式加以改进。这种改进不应被认为脱离了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并且所有这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改进都将包含在下列权利要求中。

Claims (12)

1、一种驱动方法,该方法用于驱动一种显示器,所说显示器包括彼此交叉设置的一组信号电极线和一组扫描电极线,一个显示单元和一个非线性元件,所说显示单元和非线性元件彼此串联连接在各个交叉区域处的每一条信号电极线和每一条扫描电极线之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各个选通时段内顺序选通扫描电极线,并在扫描电极线和信号电极线之间施加一个电压以驱动该显示单元,所说电压将连接到选定扫描电极线的显示单元选通或关闭,所说选通时段被分成第一到第三时段,所说步骤,在所说选通时段内,还包括以下步骤:
(a)在第一时段内,通过一个非线性元件将一个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第一电压施加到所说显示单元上;
(b)在第二时段内,施加一个其电压值在工作状态时不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同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在非工作状态时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c)在第三时段内,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构成与第一电压极性相反的非选通电平的第三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构成与第一电压具有相同极性的非选通电平的第三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假定第一电压值为1,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设定在不小于-0.5到小于1的范围内,在非工作状态时设定在大于-1到小于-0.5的范围内,同时第三电压被设置为其幅度等于工作状态时和非工作状态时的两个第二电压幅度差值的1/2,并且在采用与选通时段相同方式划分的选通时段中的第一到第三时段的第二和第三时段中,所说第三电压是以相反极性施加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之间的幅度比在非工作状态时设定在不小于-0.9到不大于-0.6的范围内。
4、一种驱动方法,该方法用于驱动一种显示器,所说显示器包括彼此交叉设置的一组信号电极线和一组扫描电极线,一个显示单元和一个非线性元件,所说显示单元和非线性元件彼此串联连接在各个交叉区域处的每一条信号电极线和每一条扫描电极线之间,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各个选通时段内顺序选通扫描电极线,并在扫描电极线和信号电极线之间施加一个电压以驱动该显示单元,所说电压将连接到选定扫描电极线的显示单元选通或关闭,所说选通时段被分成第一到第三时段,所说步骤,在所说选通时段内,还包括以下步骤:
(a)在第一时段内,通过一个非线性元件将一个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第一电压施加到所说显示单元上;
(b)在第二时段内,施加一个与在所说第三时段内施加的一个第三电压具有相反极性,但是与该第三电压的幅度具有相同的绝对值的第二电压;和
(c)在第三时段内,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不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假定第一电压值为1,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内,而在非工作状态时设定在大于0.5到小于1的范围内,同时第三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内,在非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大于-1到小于-0.5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中第三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不小于-0.9到不大于-0.6的范围内。
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组信号电极线;
一组扫描电极线,它们与所说信号电极线交叉设置;
一个显示单元和一个非线性元件,它们彼此串联连接在各个交叉区域处的每一条信号电极线和每一条扫描电极线之间;
一个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它用于在各个选通时段内顺序选通所说扫描电极线;
一个信号电极驱动电路,它用于在所说扫描电极线和所说信号电极线之间施加一个电压,所说电压选通或者关闭与所说选定的扫描电极线连接的显示单元;和
一个控制部分,它可以在分成第一到第三时段的选通时段内,控制所说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所说信号电极驱动电路执行以下步骤:
(a)在第一时段内,通过一个非线性元件降一个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第一电压施加到所说显示单元上;
(b)在第二时段内,施加一个其电压值在工作状态时不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同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在非工作状态时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
(c)在第三时段内,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构成与第一电压极性相反的非选通电平的第三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构成与第一电压具有相同极性的非选通电平的第三电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控制部分控制所说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所说信号电极驱动电路,使得如果假定所说第一电压值为1,则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设定在不小于-0.5到小于1的范围内,在非工作状态时设定在大于-1到小于-0.5的范围内,同时第三电压被设置为其幅度等于工作状态时和非工作状态时的两个第二电压幅度差值的1/2,并且在采用与选通时段相同方式划分的选通时段中的第一到第三时段的第二和第三时段中,所说第三电压是以相反极性施加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控制部分控制所说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所说信号电极驱动电路,使得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之间的幅度比在非工作状态时设定在不小于-0.9到不大于-0.6的范围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组信号电极线;
一组扫描电极线,它们与所说信号电极线交叉设置;
一个显示单元和一个非线性元件,它们彼此串联连接在各个交叉区域处的每一条信号电极线和每一条扫描电极线之间;
一个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它用于在各个选通时段内顺序选通所说扫描电极线;
一个信号电极驱动电路,它用于在所说扫描电极线和所说信号电极线之间施加一个电压,所说电压选通或者关闭与所说选定的扫描电极线连接的显示单元;和
一个控制部分,它可以在分成第一到第三时段的选通时段内,控制所说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所说信号电极驱动电路执行以下步骤:
(a)在第一时段内,通过一个非线性元件将一个不小于某一预定值的第一电压施加到所说显示单元上;
(b)在第二时段内,施加一个与在所说第三时段内施加的一个第三电压具有相反极性,但是与该第三电压的幅度具有相同的绝对值的第二电压;和
(c)在第三时段内,在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不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而在非工作状态时施加一个其电压值抵消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控制部分控制所说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所说信号电极驱动电路,使得如果假定所说第一电压值为1,则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内,而在非工作状态时设定在大于0.5到小于1的范围内,同时第三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不小于-0.5到不大于0.5的范围内,在非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大于-1到小于-0.5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控制部分控制所说扫描电极驱动电路和所说信号电极驱动电路,使得第三电压与第一电压的幅度比在工作状态时被设定在不小于-0.9到不大于-0.6的范围内。
CN96106011A 1995-03-22 1996-03-21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9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3187/1995 1995-03-22
JP6318795A JP3110648B2 (ja) 1995-03-22 1995-03-22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63187/95 1995-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99A true CN1159599A (zh) 1997-09-17
CN1105938C CN1105938C (zh) 2003-04-16

Family

ID=1322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60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938C (zh) 1995-03-22 1996-03-21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663744A (zh)
JP (1) JP3110648B2 (zh)
KR (1) KR100199647B1 (zh)
CN (1) CN1105938C (zh)
TW (1) TW30785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1344B2 (en) 2000-11-10 2007-05-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0356440C (zh) * 2001-07-16 2007-12-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
CN102412750A (zh) * 2010-09-17 2012-04-1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761629B2 (en) 2010-09-22 2014-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supplying power to electronic device such a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759524A (zh) * 2016-05-12 2016-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8312A (ja) * 1996-12-30 1998-07-3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3217288B2 (ja) * 1997-01-27 2001-10-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ための電圧作成回路
JP3281290B2 (ja) * 1997-06-19 2002-05-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圧作成回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75541A (ja) 1999-06-28 2001-03-23 Sharp Corp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879463B2 (ja) * 2001-09-19 2007-0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テレビ
EP1949353B1 (en) * 2005-11-16 2013-07-17 Creator Technology B.V. Method for addressing active matrix displays with ferroelectrical thin film transistor based pix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210A (ja) * 1985-07-02 1987-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分波器
KR910001848B1 (ko) * 1986-02-06 1991-03-28 세이꼬 엡슨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상 표시 장치
JPS63198097A (ja) * 1987-02-13 1988-08-1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非線形2端子型アクテイブマトリクス表示装置
JPH02135419A (ja) * 1988-11-17 1990-05-24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法
JPH0364875A (ja) * 1989-08-02 1991-03-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モジュール用クリップリード
JP2853278B2 (ja) * 1990-06-18 1999-02-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駆動回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1344B2 (en) 2000-11-10 2007-05-22 Casio Computer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0356440C (zh) * 2001-07-16 2007-12-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器件的驱动方法
CN102412750A (zh) * 2010-09-17 2012-04-11 佳能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634734B2 (en) 2010-09-17 2014-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supplying power to electronic device such a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12750B (zh) * 2010-09-17 2015-01-14 佳能株式会社 电源电路和图像形成设备
US8761629B2 (en) 2010-09-22 2014-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supplying power to electronic device such a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759524A (zh) * 2016-05-12 2016-07-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电路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663744A (en) 1997-09-02
KR100199647B1 (ko) 1999-06-15
JPH08262406A (ja) 1996-10-11
JP3110648B2 (ja) 2000-11-20
KR960035407A (ko) 1996-10-24
CN1105938C (zh) 2003-04-16
TW307855B (zh) 1997-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62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253273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TWI397734B (zh) 液晶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
US6172662B1 (en) Method of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a driving circuit
JP2006301563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回路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用駆動方法
CN1804988A (zh) 液晶驱动设备、液晶显示设备以及液晶驱动方法
CN1808552A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装置
CN1105938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KR10036693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US7355575B1 (en) Matrix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wherein auxiliary signals are applied to non-selected picture elements
CN100342278C (zh) 栅驱动器、液晶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JPH0411331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09976B1 (ko) 액정 구동 장치
US20240078957A1 (en) Diagonal Addressing of Electronic Displays
JP342672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式
JP367405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0526540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3010981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구동 방법
JP3896874B2 (ja) 電気光学素子の駆動方法
US6850251B1 (en) Control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US6124852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100516048B1 (ko) 크로스토크를감소시키기위한계조전압발생회로및이를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JPH0711400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10497A (ja) 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JP351520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駆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