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9305A -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9305A
CN115949305A CN202310013492.7A CN202310013492A CN115949305A CN 115949305 A CN115949305 A CN 115949305A CN 202310013492 A CN202310013492 A CN 202310013492A CN 115949305 A CN115949305 A CN 115949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andle base
handle
opening
inw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34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阳
杨光亮
张飞
梅怀玉
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134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9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9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9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其包括:门内饰板总成,其设有配合孔洞;内开手柄底座,其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的一侧;以及内开手柄,其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分别位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的相对两侧,所述内开手柄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上,所述门内饰板总成、所述内开手柄底座和所述内开手柄用于作为一个整体装配于车门钣金上。通过在门内饰板总成上开设配合孔洞,将内开手柄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上,将内开手柄穿过配合孔洞,再将内开手柄底座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的背侧,最后将整个内开启机构固定到车门钣金上,不需要使用螺钉堵盖遮蔽螺钉,减少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分缝,减少了螺钉紧固、螺钉堵盖安装的工时,成本更低,组件少,异响风险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车门内开启机构是汽车的必要部件,一般是布置在车门内饰板上便于乘员解锁车门的机构。相关技术中,参见图1所示,车门内开启机构主要由内开手柄1’、螺钉堵盖2’、转轴、弹簧、缓冲块、内开手柄底座3’六个组件构成。车门内开启机构先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车门内饰板4’上,然后作为一个整体合件装配到车门钣金上。乘员使用车门内开启机构时会拉拽内开手柄,为保证结构的刚性,即受力不发生明显的变形晃动,会设计总装螺钉穿过内开手柄底座3’的过孔将内开启机构固定到车门钣金上,为了遮蔽螺钉,会布置螺钉堵盖2’卡接到内开手柄底座3’。
但是,由于这种车门内开启机构是相对独立的部件,内开手柄底座3’与门内饰板4’之间会存在配合分缝,螺钉堵盖2’与内开手柄底座3’之间也存在配合分缝,分缝多破坏了车门内饰板的视觉整体感。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内开手柄底座与门内饰板之间存在配合分缝,为了遮蔽螺钉需要布置螺钉堵盖,螺钉堵盖与内开手柄底座之间也存在配合分缝,分缝多破坏了车门内饰板的视觉整体感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其包括:门内饰板总成,其设有配合孔洞;内开手柄底座,其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的一侧;以及内开手柄,其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分别位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的相对两侧,所述内开手柄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上,所述门内饰板总成、所述内开手柄底座和所述内开手柄用于作为一个整体装配于车门钣金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远离所述门内饰板总成的一侧设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将所述内开手柄底座固定于车门钣金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通过自攻螺钉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上,所述内开手柄底座靠近所述转轴的位置设有网状加强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内开启机构还包括内开拉丝总成,所述内开拉丝总成具有拉丝链接头,所述内开手柄靠近所述内开手柄底座的一端与所述拉丝链接头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上设有第一槽体,所述拉丝链接头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上设有第二槽体,所述内开拉丝总成的拉丝固定头容纳于所述第二槽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上设有氛围灯插接头,所述氛围灯插接头用于与氛围灯电性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的连接处安装有弹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通过在门内饰板总成上开设配合孔洞,将内开手柄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上,将内开手柄穿过配合孔洞,再将内开手柄底座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的背侧,最后将整个内开启机构固定到车门钣金上,不需要使用螺钉堵盖遮蔽螺钉,减少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分缝,内开启机构外观上与门内饰板融合在一起,造型设计更自由,减少了螺钉紧固、螺钉堵盖安装的工时,成本更低,组件少,配合关系简单,异响风险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车门内开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开手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内开手柄底座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内开手柄;11、网状加强筋;2、门内饰板总成;21、中饰板;22、装饰条;23、装饰板;3、内开手柄底座;31、第一槽体;32、第二槽体;4、自攻螺钉;5、氛围灯插接头;6、卡扣;7、内开拉丝总成;71、拉丝链接头;72、拉丝固定头;8、转轴;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内开手柄底座与门内饰板之间存在配合分缝,为了遮蔽螺钉需要布置螺钉堵盖,螺钉堵盖与内开手柄底座之间也存在配合分缝,分缝多破坏了车门内饰板的视觉整体感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其包括:门内饰板总成2,其设有配合孔洞;内开手柄底座3,其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一侧,门内饰板总成2包括中饰板21、装饰条22和装饰板23,中饰板21、装饰条22和装饰板23之间的预留配合孔洞,中饰板21位于配合孔洞的下方,装饰条22位于配合孔洞的一侧,装饰板23位于配合孔洞的一侧;以及内开手柄1,其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分别位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相对两侧,所述内开手柄1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和所述内开手柄1用于作为一个整体装配于车门钣金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门内饰板总成2上开设配合孔洞,将内开手柄1通过转轴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3上,将内开手柄1穿过配合孔洞,再将内开手柄底座3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2的背侧,最后再将整个内开启机构固定到车门钣金上,由于内开手柄底座3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2的背侧,不需要使用螺钉堵盖遮蔽螺钉,也就不存在螺钉堵盖与内开手柄底座3之间的配合分缝,门内饰板总成2上仅设有一个配合孔洞,内开手柄底座3与门内饰板总成2之间也不会存在配合分缝,从而减少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分缝,内开启机构外观上与门内饰板总成2融合在一起,造型设计更自由,少了螺钉堵盖,就可以减少螺钉紧固、螺钉堵盖安装的工时,成本更低,组件少,配合关系简单,异响风险降低,内开手柄固定座尺寸大,可为氛围灯插头等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点,相对于传统结构,本发明更美观、更经济。
参见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远离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一侧设有卡扣6,所述卡扣6用于将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固定于车门钣金上,本实施例中,乘员使用车门内开启机构时会拉拽内开手柄1,为保证结构的刚性,即受力不发生明显的变形晃动,会在内开手柄底座3的背面设计卡扣6固定到车门钣金上,卡扣6位于内开手柄底座3远离内开手柄1的一侧,且位于内开手柄底座3的中间位置,通过卡扣6的连接和支撑,使得在拉拽内开手柄1
时,内开手柄底座3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内开手柄底座3与车门钣5金的连接也不容易松动或产生晃动,降低了异响风险。
参见图2所示,卡扣6包括底座、卡接柱和卡接块,底座固定于内开手柄底座3上,卡接柱安装于底座上,卡接柱与底座垂直,用于插入车门钣金上对内开手柄底座3进行固定,卡接块安装于卡接柱上,卡接块与底座间隔设置,用于在车门钣金内起到卡接作用。
0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螺栓将内开手柄底座3固定于车门钣金上,螺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使结构的刚性更强,通过螺栓的连接和支撑,使得在拉拽内开手柄1时,内开手柄底座3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也不容易松动产生晃动,降低了异响风险。
参见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可以通过5自攻螺钉4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上,本实施例中,乘员使用车
门内开启机构时会拉拽内开手柄1,为保证结构的刚性,即受力不发生明显的变形晃动,会在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计多个螺丝孔,内开手柄底座3通过多个自攻螺钉4与门内饰板总成2连接为一个整体,自攻
螺钉4具有多个,分别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3的四个角以及中间位置,0通过自攻螺钉4对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和支撑,使得在拉拽内开手柄1时,内开手柄底座3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内开手柄底座3与门内饰板总成2的连接也不容易松动或产生晃动,降低了异响风险。
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开手柄底座3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安装于门
内饰板总成2上,卡接结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安装内开5手柄底座3时更加方便,内开手柄底座3通过卡接结构与门内饰板总
成2连接为一个整体,通过卡接结构对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和支撑,使得在拉拽内开手柄1时,内开手柄底座3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内开手柄底座3与门内饰板总成2的连接也不容易松动或产生晃动,降低了异响风险。
优选的,内开手柄底座3在垂直于转轴(转动连接内开手柄1和内开手柄底座3)方向的尺寸较长,也就是内开手柄底座3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较长,在内开手柄底座3上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自攻螺钉4,内开手柄底座3通过多个自攻螺钉4与门内饰板总成2连接为一个整体,可以进一步增加整个车门内开启机构的刚性,防止受力发生明显的变形晃动。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1可以通过转轴8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靠近所述转轴8的位置设有网状加强筋11,本实施例中,内开手柄1通过转轴8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3上,在解锁车门时,拉开内开手柄1,内开手柄1可以绕转轴8转动,内开手柄底座3上靠近转轴8的位置设有网状加强筋11,可以提升内开手柄底座3上靠近转轴8的位置的强度,防止在拉开内开手柄1时,内开手柄1与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处受力会发生变形或损坏,进一步增加内开门机构的整体刚度。
参见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内开启机构还可以包括内开拉丝总成7,所述内开拉丝总成7具有拉丝链接头71,所述内开手柄1靠近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的一端与所述拉丝链接头71连接,本实施例中,内开拉丝总成7包括拉丝和拉丝链接头71,拉丝的一端与拉丝链接头71连接,拉丝链接头71与内开手柄1连接,拉丝的另一端与车门锁扣连接,乘员拉拽内开手柄1,内开手柄1绕转轴8旋转,带动安装在内开手柄1端头的内开拉丝链接头71移动,即拉丝被拉动,从而解开车门锁扣。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1上可以设有第一槽体31,所述拉丝链接头71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31内,本实施例中,当乘员拉拽内开手柄1时,与内开手柄1连接的内开拉丝链接头71会随之移动,内开拉丝链接头71拉动拉丝,从而解开车门锁扣,通过在内开手柄1上设置第一槽体31,将拉丝链接头71容纳于第一槽体31内,在不影响开关车门的前提下,使得内开拉丝总成7可以保持在较稳定的位置,减少晃动异响。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可以设有第二槽体32,所述内开拉丝总成7的拉丝固定头72容纳于所述第二槽体32,本实施例中,与车门锁扣连接的拉丝位于拉丝固定头72内,当乘员拉拽内开手柄1时,通过内开拉丝链接头71拉动拉丝,从而解开车门锁扣,通过在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置第二槽体32,将拉丝固定头72容纳于第二槽体32内,使得拉丝固定头72可以保持在较稳定的位置,减少晃动异响。
参见图2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有可以氛围灯插接头5,所述氛围灯插接头5用于与氛围灯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内开手柄底座3的尺寸较大,可以为氛围灯插接头5等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点,氛围灯插接头5上用于插接氛围灯,可以对汽车起到装饰效果。
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开手柄1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处安装有弹簧9,本实施例中,通过内开手柄1与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处安装弹簧9,在转动内开手柄1解锁车门后,内开手柄可以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原位,使车门内开启机构更加自动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参见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其可以包括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所述车门内开启机构包括:门内饰板总成2,其设有配合孔洞,门内饰板总成2包括中饰板21、装饰条22和装饰板23,中饰板21、装饰条22和装饰板23之间的预留配合孔洞,中饰板21位于配合孔洞的下方,装饰条22位于配合孔洞的一侧,装饰板23位于配合孔洞的一侧;内开手柄底座3,其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一侧;以及内开手柄1,其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分别位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相对两侧,内开手柄1呈弧形,用手握住内开手柄1往外转动时,就可以解开车门锁扣,符合大众的使用习惯,内开手柄1的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内开手柄1的连接头可以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手握部分位于配合孔洞的外侧,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和所述内开手柄1用于作为一个整体装配于车门钣金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门内饰板总成2上开设配合孔洞,将内开手柄底座3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2的背侧,内开手柄1穿过配合孔洞通过转轴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3上,最后再将整个内开启机构固定到车门钣金上,由于内开手柄底座3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2的背侧,不需要使用螺钉堵盖遮蔽螺钉,也就不存在螺钉堵盖与内开手柄底座3之间的配合分缝,门内饰板总成2上仅设有一个配合孔洞,内开手柄1穿过配合孔洞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3上,内开手柄底座3与门内饰板总成2之间也不会存在配合分缝,从而减少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分缝,内开启机构外观上与门内饰板总成2融合在一起,造型设计更自由,少了螺钉堵盖,就可以减少螺钉紧固、螺钉堵盖安装的工时,成本更低,组件少,配合关系简单,异响风险降低。
其中,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远离门内饰板总成2的一侧设有卡扣6,卡扣6用于将内开手柄底座3固定于车门钣金上,通过卡扣6的连接和支撑,使得在拉拽内开手柄1时,内开手柄底座3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内开手柄底座3与车门钣金的连接也不容易松动或产生晃动,降低了异响风险;内开手柄底座3通过自攻螺钉4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2上,通过自攻螺钉4对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和支撑,使得在拉拽内开手柄1时,内开手柄底座3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形,内开手柄底座3与门内饰板总成2的连接也不容易松动或产生晃动,进一步降低了异响风险;内开手柄1通过转轴8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3上,内开手柄底座3靠近转轴8的位置设有网状加强筋11,通过网状加强筋11可以提升内开手柄底座3上靠近转轴8的位置的强度,防止在拉开内开手柄1时,内开手柄1与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处受力会发生变形或损坏,进一步增加内开门机构的整体刚度;内开拉丝总成7具有拉丝链接头71,内开手柄1靠近内开手柄底座3的一端与拉丝链接头71连接,乘员拉拽内开手柄1,内开手柄1绕转轴8旋转,带动安装在内开手柄1端头的内开拉丝链接头71移动,即拉丝被拉动,从而解开车门锁扣;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有第一槽体31,拉丝链接头71容纳于第一槽体31内,通过在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置第一槽体31,将拉丝链接头71容纳于第一槽体31内,且拉丝链接头71可以沿第一槽体31移动,在不影响开关车门的前提下,使得内开拉丝总成7可以保持在较稳定的位置,减少晃动异响;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有第二槽体32,内开拉丝总成7的拉丝固定头72容纳于第二槽体32,通过在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置第二槽体32,将拉丝固定头72容纳于第二槽体32内,使得拉丝固定头72可以保持在较稳定的位置,减少晃动异响;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有氛围灯插接头5,氛围灯插接头5用于与氛围灯电性连接,可以为氛围灯插接头5等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点,氛围灯插接头5上用于插接氛围灯,可以对汽车起到装饰效果;内开手柄1与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处安装有弹簧9,在转动内开手柄1解锁车门后,内开手柄可以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原位,使车门内开启机构更加自动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开启机构的安装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内开手柄1部分穿过门内饰板装饰板23、装饰条22与中饰板21之间的预留的配合孔洞,将内开手柄1部预挂到门内饰板总成2上;然后,利用自攻螺钉穿过内开手柄底座3的过孔,将内开手柄底座3固定到门内饰板总成2上;最后,内开启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合件装配到车门钣金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内开拉丝总成7在内开启机构上的安装固定方法为:拉丝固定头72卡接到内开手柄底座3上的U型的第二槽体32内,拉丝链接头71插入内开手柄尾端的圆柱型的第一槽体31内。
如图4所示,车门内开启机构的使用过程为:乘员拉拽内开手柄1,内开手柄1绕转轴8旋转,带动安装在内开手柄1端头的内开拉丝链接头71移动,即拉丝被拉动,从而解开车门锁扣。
如图5和图6所示,使用时保证刚性的措施有:1、乘员使用车门内开启机构时会拉拽内开手柄,为保证结构的刚性,即受力不发生明显的变形晃动,会在内开手柄底座3背面设计卡扣6固定到车门钣金上;2、内开手柄底座3在垂直转轴的方向尺寸较长,通过多个自攻螺钉4与装饰板连接为一个整体;3、内开手柄底座3在转轴8的安装孔部位设计网状加强筋11,进行加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的原理为:
通过在门内饰板总成2上开设配合孔洞,将内开手柄1通过转轴安装于内开手柄底座3上,内开手柄1穿过配合孔洞,将内开手柄底座3安装于门内饰板总成2的背侧,最后再将整个内开启机构固定到车门钣金上,不需要使用螺钉堵盖遮蔽螺钉,从而减少了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分缝,内开启机构外观上与门内饰板总成2融合在一起,造型设计更自由,少了螺钉堵盖,就可以减少螺钉紧固、螺钉堵盖安装的工时,成本更低,组件少,配合关系简单,异响风险降低,内开手柄固定座尺寸大,可为氛围灯插头等其他部件提供安装点,相对于传统结构,本发明更美观、更经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门内饰板总成(2),其设有配合孔洞;
内开手柄底座(3),其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一侧;
以及内开手柄(1),其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分别位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相对两侧,所述内开手柄(1)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和所述内开手柄(1)用于作为一个整体装配于车门钣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远离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的一侧设有卡扣(6),所述卡扣(6)用于将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固定于车门钣金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通过自攻螺钉(4)安装于所述门内饰板总成(2)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手柄(1)通过转轴(8)安装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靠近所述转轴(8)的位置设有网状加强筋(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内开启机构还包括内开拉丝总成(7),所述内开拉丝总成(7)具有拉丝链接头(71),所述内开手柄(1)靠近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的一端与所述拉丝链接头(71)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手柄(1)上设有第一槽体(31),所述拉丝链接头(71)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31)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有第二槽体(32),所述内开拉丝总成(7)的拉丝固定头(72)容纳于所述第二槽体(3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上设有氛围灯插接头(5),所述氛围灯插接头(5)用于与氛围灯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开手柄(1)与所述内开手柄底座(3)的连接处安装有弹簧(9)。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内开启机构。
CN202310013492.7A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Pending CN115949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3492.7A CN115949305A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3492.7A CN115949305A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9305A true CN115949305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6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3492.7A Pending CN115949305A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9305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428A (ja) * 2000-05-18 2001-11-27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構造
CN203716686U (zh) * 2014-02-21 2014-07-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把手总成
CN203835079U (zh) * 2014-04-29 2014-09-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开手柄安装结构
CN204782399U (zh) * 2015-06-17 2015-11-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开手柄结构
CN10819396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车门外开机构
CN207617480U (zh) * 2017-11-23 2018-07-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切端盖组件
CN214220907U (zh) * 2020-11-03 2021-09-17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内拉手机构、车门组件和车辆
CN216805278U (zh) * 2021-10-26 2022-06-24 王鸣星 汽车车门感应提示内把手
WO2022222103A1 (zh) * 2021-04-22 2022-10-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开启手柄组件、车门结构及车辆
US20220396978A1 (en) * 2019-11-22 2022-12-15 Great Wall Motor Company Limited Hidden vehicle door handle mount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8428A (ja) * 2000-05-18 2001-11-27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構造
CN203716686U (zh) * 2014-02-21 2014-07-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把手总成
CN203835079U (zh) * 2014-04-29 2014-09-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开手柄安装结构
CN204782399U (zh) * 2015-06-17 2015-11-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开手柄结构
CN207617480U (zh) * 2017-11-23 2018-07-17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切端盖组件
CN10819396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车门外开机构
US20220396978A1 (en) * 2019-11-22 2022-12-15 Great Wall Motor Company Limited Hidden vehicle door handle mounting mechanism and vehicle
CN214220907U (zh) * 2020-11-03 2021-09-17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内拉手机构、车门组件和车辆
WO2022222103A1 (zh) * 2021-04-22 2022-10-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内开启手柄组件、车门结构及车辆
CN216805278U (zh) * 2021-10-26 2022-06-24 王鸣星 汽车车门感应提示内把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6611B2 (en) Door module for a vehicle door, and mounting method
US6381906B1 (en) Modular door with attachment mechanism
US5716044A (en) Vehicle door and wire harness arrangement
CN115949305A (zh) 一种车门内开启机构及汽车
JP4031083B2 (ja) 牽引フック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2001090410A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ラッチカバー
JP5427230B2 (ja) ドアロック機構取付用治具
US7976095B2 (en) Integrated switch mount and harness hook
KR100836319B1 (ko) 자동차용 후드래치의 도난방지 구조
KR100803425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아웃사이드 핸들 구조
CN113338728B (zh) 机械锁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
JPH09148003A (ja) 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コネクタ取付方法
CN218150357U (zh) 一种新型外手柄线束插接头连接机构
KR100380446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풀 핸들 고정 구조
KR100862250B1 (ko) 차량 도어래치의 가조립 구조
KR100253512B1 (ko) 자동차 도어용 아웃사이드 핸들
CN219754986U (zh) 一种卡扣结构
KR100407263B1 (ko) 차량용 도어트림의 스트라이커 장착구조
KR20040058486A (ko) 자동차용 도어 모듈
JP4262101B2 (ja) 車両用ストライカ
KR960003751Y1 (ko) 차량용 범퍼의 결합구조
KR0171355B1 (ko) 자동차의 컴파트먼트 샐프 판넬 설치구조
JPH08191523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成形プロテクタ
JPS59248Y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ウインドの取付構造
KR940008367Y1 (ko) 자동차용 도어트림의 결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