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44A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244A CN1159244A CN96190811A CN96190811A CN1159244A CN 1159244 A CN1159244 A CN 1159244A CN 96190811 A CN96190811 A CN 96190811A CN 96190811 A CN96190811 A CN 96190811A CN 1159244 A CN1159244 A CN 11592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ettlement section
- recording medium
- carriage
- dish
- transfer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6—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the magazine having a cylindrical shape with vertical axi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11B17/223—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Automatic Tape Cassette Changers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内容纳着若干个记录媒体,在再生进行中也能进行记录媒体的更换,使用方便。收容部21内容纳着若干个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第1移送机构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框体外与收容部21之间移送。第2移送机构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收容部21与再生机构之间移送。收容部被上下方向移动,以便使记录媒体保持部的位置对准第1或第2移送机构。记录媒体保持部被从框体外移送到收容部时,由发光部和受光部检测记录媒体的有无,控制部储存收容部各层中记录媒体的有无。当发出了由第2移送机构将未保持着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移送到再生机构的指示时,控制部无视该指示。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备有记录媒体更换机构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特别涉及把记录媒体收容部内的记录媒体向再生机构或向框外移送的控制。
现有的备有记录媒体更换机构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例如有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4-38673号揭示的再生装置,该装置如图22所示。图中所示的收容器容纳着若干个能载置盘的托架,该收容器由收容器移动机构升降,以便使任一个托架对准被托盘抽出的高度。即,收容器只能被移动相当于其所容纳托架的层数。
托盘可在图22(a)和(b)所示的装入位置与图22(c)所示的推出位置之间移动。如图22(a)所示,任意一个载置着盘的托架被抽出到位于装入位置的托盘上,再如图22(b)所示地,再生机构夹住盘进行再生。
载置着托架的托盘从图22(a)所示状态移动到图22(c)所示位置时,托盘上的托架露出于框体外,这时可更换托架上的盘或把新盘放到托架上。载置着托架的托盘从图22(c)所示状态移动到图22(a)所示位置、进而托盘上的托架返回收容器内时,可进行盘的更换或将盘插入装置内。该盘再生装置与现有带更换器的盘再生装置相比,其优点是不象现有装置那样要采用盘盒。而这种盘盒的价格是较高的。另外,从装置中取出后放置在一边,使用时要化费时间寻找,使用上不很方便。
但是,上述特开平4-38673号公报揭示的盘再生装置中,由于从收容器中抽出托架的机构只有一个,所以,当托架位于再生机构的位置进行再生中时,不能更换收容器内的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该装置内收容着若干个记录媒体,在记录媒体再生中也能更换收容部内的记录媒体,并且,不进行无用的动作,使用很方便。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备有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可容纳该记录媒体保持部的收容部、再生记录媒体的再生机构、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收容部内与框体外之间移送的第1移送机构、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收容部内与再生位置之间移送的第2移送机构、将收容部内的记录媒体保持部与第1或第2移送机构相对定位的定位机构、检测收容部内有无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检测机构、指示第1移送机构动作的第1指示机构、指示第2移送机构动作的第2指示机构和控制机构;当第1指示机构指示了移送未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时,该控制机构使第1移送机构动作,当第2指示机构指示了移送未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时,该控制机构使第2移送机构动作。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即使第2移送机构把记录媒体从收容部移送到记录媒体再生机构进行再生时,也能通过定位机构将任意的记录媒体保持部对准第1移送机构的位置,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收容部内与框体外之间移送,这样能进行记录媒体的插入或更换等。
另外,即使第2指示机构对收容部内的未保持着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发出了指示,也不使第2移送机构动作,所以,不进行无用的动作,使用更方便。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断面图,剖切面是通过收容器盖6中心和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中心的台阶状。
图6是表示图5所示部分另一状态的断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部分另一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局部剖切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部分另一状态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部分又一状态的平面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平面图,图12(b)是表示该部分的侧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动作的局部侧面图。
图14(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动作的局部平面图,图14(c)是图14(a)中的C-C断面图,图14(d)是图14(a)中的D部详图,图14(e)是图14(b)中的E部详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齿轮啮合关系的断面图,是从齿轮中心连接线剖切的断面。
图16(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平面图,图16(b)是表示该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图16(a)所示状态的另一部分平面图,图16(c)是图16(b)中的C-C断面图。
图17、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部分其它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动作的图。
图20(a)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构造的图,图20(b)是概略地表示该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局部构造图,图20(c)是表示图20(b)所示部分另一状态的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控制部的框图。
图22是表示现有例的概略构造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先参照图20说明实施例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的概要。记录媒体可采用各种形式的。在以下实施例中,是用盒式盘(以下简称为盘)为例进行说明。配置在框体内的收容部21的各层架子(实施例中是6层)上容纳着载置盘的托架。第1移送机构使托架在收容部21内与框体外位置之间移动,第2移送机构使托架在收容部21内与再生机构之间移动。当第1移送机构将托架移送到框体内时,由发光部和受光部检测盘的有无,收容部21的该层上盘的有无储存在控制部内。第1和第2移送机构不能被上下驱动。
收容部21被驱动升降,以便将任意盘对准被第1或第2移送机构抽出的高度。如图20(a)所示,第1移送机构配置在比第2移送机构低处,低的程度相当于收容部21内的一层盘高度。图20(b)表示收容部21移动到最下位置的状态。这时第1移送机构与最上层的托架接合,第2移送机构位于与收容部21的上部空间对应的位置。图20(c)表示收容部21移动到最上位置的状态。这时第2移送机构与最下层的托架接合,第1移送机构位于与收容部的下部空间对应的位置。这样,收容部21虽然有6层收容托架的架子,但可被驱动的范围相当于7层托架的行程。
再生机构被上下方向驱动。当盘被第2移送机构移送到再生位置时,再生机构上升,由转台和夹具挟持着盘,盘被驱动旋转,成为再生状态。
为了确认收容部21内的盘是否处于正规位置,盘位置检测部件26可升降地穿过收容部21内的盘的中央孔。盘位置检测部件26借助弹簧的弹力上升。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行程沿着盘分成2段,当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时,被第1或第2移送机构移送的盘与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不干扰。当盘被第1或第2移送机构移送到收容部21内后,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盘位置检测部件26未穿过的盘,由固定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方的部件穿过其中央孔。
第2电动机驱动第2移送机构和收容部移动机构;第1电动机驱动第1移送机构和盘再生机构的盘夹持机构,还将第2电动机的动力在移送机构与收容部移动机构之间切换。
由于第1移送机构在盘再生机构的相反侧将盘从收容部21中抽出,所以,无论在盘再生机构保持着盘的状态时或不保持盘的状态时,都可以更换收容部21内的盘或往收容部21内放入盘。
下面,参照图1至图19详细说明实施例。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盘再生装置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1中,把X轴的正方向,Y轴的正方向及Z轴的正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分别称为后方向、右方向及上方向。图2~图4中各部件的姿势与图1中的关系不变。
图1所示的主底盘1支承着图1至图4所示的全体部件。右侧面底盘2固接在主底盘1的右侧面。齿轮组支承部件3和导引板4固接在右侧面底盘2上。第1电动机7固接在齿轮组支承部件3上。齿轮组支承部件3支承着由皮带和空转齿轮构成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将第1电动机7的旋转传递给由齿轮组支承部件3支承着的齿轮8。夹具支承部件5固接在主底盘1的后侧上面,保持着可旋转的夹具10。夹具支承部件5的左侧内壁上设有导槽5a,该导槽5a用于移送图2所示的托架20。开关基板12上安装着开关SW2和SW4~SW9,固定在主底盘1的底面。
收容部盖6固接在主底盘1的前侧上面,并复盖在图2所示收容部21的上部。收容部盖6与收容部21的配置关系详细表示在图5和图6中。图5是表示所有的托架20都收容在收容部21内的状态时的断面图,图6是表示托架20的一部分从收容部21中被抽出状态时的断面图。如图所示,开关作动杆11可上下动地支承在从收容部盖6的中央向下方延伸的圆筒形部6a上。开关SW10通过基板固定在收容部盖6上,并与开关作动杆11相对。
在收容部盖6的右前方,与图2所示收容部21的孔21c对应位置处,设有结合杆6b。该结合杆6b的下端的高度与圆筒形部6a的下端高度略相同。在收容部盖6的前方下部,设有止挡部6c。受光元件74通过基板安装在收容部盖6上。朝受光元件74发射光的发光元件73通过基板安装在主底盘1上。
如图14(c)所示,装载滑块9与导引板4接合,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在导引板4上。装载滑块9的下部左侧面上,设有与图4和图1 5所示内齿齿轮52的外齿52a啮合的齿条9a。齿条9a由内齿齿轮52的旋转而被前后方向驱动。如图14(a)所示,开关作动滑块13的突起13a、13a与主底盘1的长孔1s、1s接合,开关作动滑块13可左右方向移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
如图14(a)、(d)、(b)及(e)所示,设在开关作动滑块13上的突部13a与装载滑块9的突起9b及9c抵接。如图14(a)和图14(d)所示,装载滑块9移动到前方即托架收容位置时,装载滑块9的突起9b通过凸部13a向左右方向推动开关作动块13,使开关SW8作动。如图14(b)和图14(e)所示,当装载滑块9移动到后方即装入位置时,装载滑块9的突起9c通过凸部13a左右方向地推动开关作动滑块13,使开关SW7作动。装载滑块9的突起9b或9c不推动开关作动滑块13的凸部13a时,开关作动滑块13被开关SW7和SW8推压,位于中间位置。
图2所示托架20由大直径盘用的凹部20e或小直径盘用的凹部20f定位并载置盘。托架20的大直径盘用的凹部20e的外侧形成孔20c。当托架20容纳在收容部21内时,该孔20c的位置与收容部21的孔21c对应。因此,上述收容部盖6的结合杆6b通过收容部21的孔21c穿过托架20的孔20c。收容部21通过设在内壁上的槽21a、21a…支承着托架20,容纳6个托架20。如前所述,在收容部21上设有孔21c,该孔21c的位置与收容部21内的托架20的孔20c对应。另外,在托架20中的小直径盘用的凹部20f的局部上设有孔20h。如后所述,当托架20从框体外向收容部21内移动时,该孔20h用于通过发光元件73的光束。
固定在图2所示收容部21上的板簧24与托架20的凹部20g接合,轻轻地使托架20定位。托架20的第1钩接合缺口20b与图3所示托架抽出部件36的第1钩36a接合。因此,托架20可被托架抽出部件36在收容部21与框体外之间移动。
托架20的第2钩接合缺口20a与图3所示装载钩40的第2钩40a接合。这样,托架20可被装载钩40在收容部21与再生位置之间移动。托架抽出部件36及其驱动机构构成第1移送机构,装载钩40及其驱动机构构成第2移送机构。
收容部21的轴21b、21b与设在主底盘1上的纵方向槽1a、1a接合。前板22和后板23固接在收容部21的下侧。前板22上立设着轴22a、22a。后板23上立设着轴23a,还立设着舌片23b。
主底盘1的导杆1c穿过收容部升降滑块25的长孔25e,主底盘上的轴1r、1r穿过收容部升降滑块25的槽25b、25b。因此,收容部升降滑块25可左右方向滑动地支承在主底盘上。在收容部升降滑块25上,设有带7个水平部的台阶状槽25c、25c…和齿条25a。
收容部升降滑块25的齿条25a与图4及图1 5所示的齿轮56啮合。前板22的轴22a、22a及后板23的轴23a穿过台阶状槽25c、25c…。即,齿轮56的旋转使升降滑块25移动,进而收容部21被升降。收容部升降滑块25及其驱动机构构成收容部移动机构。
当收容部21位于最下降位置即原来位置时,舌片23b使开关SW2动作。这时,收容部21的最上层架子上的托架20被托架抽出部件36抽出到框体外位置处。在与该托架抽出部件36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下是收容部的最上层架子)处是否有托架20,可由后述的开关SW9检测。这时,装载钩40位于最上层架子上部的空间内。
开关作动臂28通过孔28a可转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轴1g上,其右侧端部与开关SW6抵接。开关作动臂28被开关SW6往反时针方向推压。开关作动臂28的突起28b的位置与收容部升降滑块25的孔25d、25d…对应,当收容部升降滑块25移动时,每当孔25d通过,突起28b就进入孔25d内,开关作动臂28便摆动。开关SW6每当孔25d通过时,开关一次。
孔25d和孔25d之间的距离与使托架20升降一层的移动距离一致。设收容部21移动到最下位置时的收容部位置为0,使收容部21上升时,开关SW6每开关一次,将收容部位置加算计数一次;使收容部21下降时,开关SW6每开关一次,将收容部位置减计算计数一次,这样,控制电路可储存收容部21的位置。
收容部能从原来位置上升7层架子的高度,当收容部处于最上升位置时,最下层的架子位于托架能被装载钩40出入的位置。即,托架抽出部件36位于最下层架子的下部的空间处。另外,如前所述,当收容部的各层架子高度与装载钩40或托架抽出部件36对应时,为了使收容部暂时停止,在收容部升降滑块25的台阶状槽25c上设置了7个水平部。
盘位置检测部件26具有杆状突起26a和26b,杆状突起26a和26b的内部为朝下面开口的中空部。图1所示主底盘1的导杆1c及1d与杆状突起26a及26b的中空部接合,盘位置检测部件26可上下动。
在主底盘1与盘位置检测部件26之间挟着压缩螺旋弹簧27,该弹簧27把盘位置检测部件26往上方推压。图4所示臂58的前端形成凹部58a,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杆状突起26a的基端部与该凹部28a接合。臂58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下动。图5表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了的状态,图6表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了的状态。
当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通过开关作动杆11使开关SW10动作。杆状突起26a穿过收容部21内的盘中央孔,杆状突起26b穿过收容部21内的托架20的孔20c。
图2、图5和图6所示的开关作动臂29通过轴29a可转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底面中央部稍稍靠右的凸台1h上,其后方下端部与开关SW9抵接,被开关SW9推压。其突起29b与被托架抽出部件36抽出的层对应,与该位置的托架20的后端部抵接。
因此,当托架20从收容部被抽出时或返回时,开关作动臂29转动,打开或关闭开关SW9。开关SW9检测托架20被托架抽出部件36返回收容部21。另外,开关SW9检测被托架抽出部件36抽出的层中有无托架。
图3所示的开关保持部38,在其下面形成コ字形的凸部38b,该凸部38b嵌入图1所示右侧面底盘2前方的コ字形凹部2d内地固接着。滑动托盘31由主底盘1和开关保持部件38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着。即,开关保持部件38的凸部38a与设在滑动托盘31右侧面的槽31d接合,主底盘1的左侧面凸部1j与设在滑动托盘31左侧面的槽31e接合。
滑动托盘31与收容部21的位置关系如图7和图8所示。图7表示滑动托盘31将托架20返回收容部21内的状态,图8表示将托架20抽出框体外的状态。如图所示,滑动托盘31从左右挟住收容部21,所以,滑动托盘31可在左右形成作为长支承部的槽31e、31d。因此,可稳定且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另外,如后所述,可稳定地支承主滑块34和托架抽出部件36。而且,当滑动托盘31收容在框体内时,滑动托盘31包围着收容部21,所以,能用窄的空间加大滑动托盘31的行程,可长距离地抽出托架20。
当滑动托盘31如图7所示地收容在框体内时,或者正在向框体外移动的行程(向前方移动的行程)途中时,固接在开关保持部件38上的开关SW3的作动片被滑动托盘31的右侧面推压。如图8所示,在滑动托盘31向框体外移动行程的终端,滑动托盘31的后端倾斜部31c成为与开关SW3的作动片相向,作动片的推压被解除。即,开关SW3检测滑动托盘31的开位置。
图3所示的导引板33固接在滑动托盘31的下面。导引板33和滑动托盘31挟住主滑块34和托架抽出部件36,将这些部件可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着。
主滑块34的下面前后方向上设有齿条34a。该齿条34a与图1所示的齿轮8啮合。因此,主滑块34由第1电动机7的正反转而在前后方向移动。主滑块34使滑动托盘31和托架抽出部件36移动,还使图4、图7及图8所示的齿轮62旋转。
即,主滑块34向后方移动时,可将滑动托盘31拉入框体内。并且,将滑动托盘31拉入框体内后还可以进一步向后方移动。这样进一步向后方移动的主滑块34使图4、图7及图8所示的齿轮62旋转。
图3及图9至图11所示的托架抽出部件36支承着可转动的转动部件37,转动部件37的轴37a与滑动托盘31的J形槽31a接合。转动部件37的轴37a还能与主滑块34的凹部34c接合。图3和图9至图11所示的滑动托盘31支承着可转动的转动部件35。转动部件35的轴35a与图1所示右侧面底盘2的J形槽2a接合,还能与主滑动块34的凹部34d接合。
图9至图11是表示主滑块34、滑动托盘31和托架抽出部件36之相对关系变化的图。如图9所示,当主滑块34移动到后方时,轴37a与J形槽31a的右方突出部接合,不与凹部34c接合,所以,主滑块34不驱动托架抽出部件36。另外这时,轴35a与J形槽2a的右方突出部接合,不与凹部34d接合,所以,主滑块34不驱动滑动托盘31。即,在图9所示状态,即使主滑块34移动,托架抽出部件36和滑动托盘31也不移动。
当主滑块34向前方移动到图10所示位置时,凹部34c将轴37a拉入,轴37a与J形槽31a的直线部接合,托架抽出部件36被驱动。这时滑动托盘31还不移动。
当主滑块34向前方移动到图11所示位置时,凹部34d将轴35a拉入,轴35a与J形槽2a的直线部接合,滑动托盘31被驱动。当主滑块34向前方移动时,先将托架抽出部件36向前方移动,然后把滑动托盘31与托架抽出部件36一起移动到前方。
托架抽出部件36移动到前方时,把收容部21内的托架20向前方抽出,将其前端载置到固接在滑动托盘31上的下板32的舌片32a、32a上。图6中表示托架20载置在下板32的舌片32a、32a上的状态。如图6所示,托架20在从收容部21向框体外抽出的状态时,托架20上的盘和收容部盖6的止挡部6c之间的距离C小于盘的厚度。
当滑动托盘31收容在框体内时,舌片32a、32a嵌入设在主底盘1的框上面1e上的凹部1f、1f内,靠近收容部21内的托架20。这样,当托架20被抽出时,托架20前端的凹部20d、20d与滑动托盘31的突起31b、31b接合,托架20的前端的左右方向位置被决定。另外,托架20的后方由主底盘1的框上面1e支承着,托架20的左右方向位置由框上面1e的左右两侧垂直面决定。
图4所示的轴61与设在图1所示主底盘1底面的孔1p和设在图3所示支承部件39的稍稍靠后部左侧下面的孔嵌合并支承着。轴61支承着可转动的凸轮齿轮63和齿轮62。凸轮齿轮63的突起63a与齿轮62的凹部62b嵌合,凸轮齿轮63与齿轮62一体地旋转。如前所述,齿轮62由主滑块34旋转。
图7表示主滑块34开始使齿轮62旋转的状态。当主滑块34移动到后方时,其后端推压齿轮62的突起62a,齿轮62旋转。齿轮62与主滑块34的位置关系是一定的,齿轮62与主滑块34的齿条34b成顺利啮合状态。
图3所示支承部件39通过其孔39c和39d与右侧面底盘2的轴2b及2c嵌合地固接着。支承部件39的左侧面上设有上述的夹具保持部件5的导槽5a和在托架20移送时用于导引托架的导槽5a。转动部件41可转动地支承在装载钩40上。转动部件41的轴41a与支承部件39的L形槽39a接合。轴41b与图1所示的装载滑块9的倾斜槽9d接合着。这样,装载钩40由支承部件39和装载滑块9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支承着。图12表示支承部件39、装载滑块9、装载钩40、转动部件41的组装状态。
图13表示装载滑块9驱动装载钩40的状态。图13(a)表示装载钩40的驱动途中,这时,轴41a(被轴41b挡住的部分)与L形槽39a的水平部接合,转动部件41不转动,装载钩40与装载滑块9一体地动作。
图13(b)表示轴41a与L形槽39a的水平部后端接合的状态。图13(c)表示装载滑块9移动到移动行程终端的状态。装载滑块9从图13(b)所示位置移动到图13(c)所示位置期间,转动部件41转动,装载钩40几乎不移动,装载滑块9约束住,移动位置偏移时装载钩40的停止位置也是稳定的。
如前所述,由于托架20的第2钩接合缺口20a与装载钩40的第2钩40a接合着,所以,当装载钩40移动到后方时,收容部21内的托架20被装载钩40抽出。然后被上述夹具支承部件5的导槽5a和支承部件39的导槽39b(见图1和图3)导引,被移送到图4和图7~图8所示转台70a的正上方即装入位置。这样,由于托架20被固定在主底盘1上的部件导引,所以在移送过程中不振动,能被切实地拉入导引部。
这样,装载滑块9的移动使得托架20在收容部21内与转台70a之间移动,如前参照图14所述,装载滑块9的移动终端由开关SW7和开关SW8检测。虽然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都把托架20从收容部21中抽出,但如图20和图6所示,由于它们的高度错开一层托架,所以,不会对着拉托架20。
图4和图15所示的原动齿轮51、内齿齿轮52和移动齿轮54可转动地支承在轴1h上。轴1h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支承在主底盘1的孔1k和保持部件55的孔55a上,该保持部件55固接在主底盘1上。保持部件55的孔55a与主底盘1的孔1k对应。行星齿轮53、53可转动地支承在移动齿轮54的轴上,该行星齿轮53、53与内齿齿轮52的内齿52b和形成在原动齿轮51上的太阳齿轮51b啮合。这些齿轮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第2电动机50固定在图1所示主底盘1的凸台1m上。由于第2电动机50驱动的减速机构与原动齿轮51的大齿轮51a啮合,所以第2电动机50驱动原动齿轮51旋转。当内齿齿轮52停止时,原动齿轮51的旋转传给移动齿轮54,当移动齿轮54停止时,传给内齿齿轮52。
如前所述,内齿齿轮52的外齿52a与装载滑块9的齿条9a啮合着(图15),驱动装载滑块9。移动齿轮54被主底盘1和保持部件55挟着,通过可旋转地支承着的齿轮56和57与收容部升降滑块25的齿条25a连结,驱动收容部升降滑块25。
图4和图16~图18所示的滑块59通过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个长孔,在前后方向可滑动地支承在保持部件55的上侧,被张拉螺旋弹簧72往前方向推压。设在滑块59上的凸轮从动部59b与凸轮齿轮63的突起63a接合,滑块59被凸轮齿轮63在前后方向驱动。设在滑块59下面的凸轮形状的突起59a与可转动地支承在保持部件55上的臂58的边接合,如图16~图18所示,使臂58转动。
即,主滑块34使图2所示的盘位置检测部件26升降,当托架20不出入收容部21时,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例如,当8cm盘错位的状态下托架20收容在收容部21内时,错位的盘妨碍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上升,开关SW10不动作,所以,可检测出盘的错位或托架的错位等。
另外,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行程与分别接合在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上的托架20对应。也就是说,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行程相当于2层托架的高度。
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杆状突起26a和26b分别穿过收容部内的盘的中央孔和托架20的孔20c。这时,杆状突起26a与开关作动杆11抵接,使开关SW10动作,杆状突起26b与收容部盖里面的结合杆6b抵接。
收容部21上升时,有时托架20在装载钩40上侧的位置。这种情况下,由于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行程的原因,杆状突起26a不能穿过装载钩40上侧的盘的中央孔,杆状突起26b不能穿过托架20的孔20c。但是,在这种情况时,如图5所示,圆筒形部6a穿过装载钩40上侧的盘的中央孔,收容部盖里面的结合杆6b穿过托架20的孔20c。因此,无论收容部21的位置如何,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即使有振动,托架20和载置在托架20上的盘也不会错位
如图6所示,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了时,收容部21内的托架20可被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向各自方向抽出。另外,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下降着的情况下,即使对装置有振动,由于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分别与不存在杆状突起26b位置的托架20接合着,所以这些托架20不会错位。
如果在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杆状突起26a和26b的前端形成锥形,则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时,可修正盘或托架的小的错位。因此,在使收容部21升降时,可防止装载钩40或托架抽出部件36与托架20接触。
图4和图16~图18所示的制动部件60被主底盘1和保持部件55挟住,并可前后方向滑动地支承着,设在其上的凸轮从动部60a与凸轮齿轮63的凸轮63b接合,由凸轮齿轮63前后方向驱动。设在制动部件60上的突起60b卡住移动齿轮54,突起60c卡住内齿齿轮52。
如前所述,当移动齿轮54被卡住时,内齿齿轮52被驱动旋转;当内齿齿轮52被卡住时,移动齿轮54被驱动旋转,所以,由制动部件60的动作,使第2电动机50的动力传递目标被切换。即,主滑块34切换第2电动机50的动力传递目标。制动部件60及其驱动机构和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了动力切换机构。
图4和图16~图18所示的凸轮齿轮63与齿轮64啮合,该齿轮64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稍稍后部右侧。齿轮64与设在旋转部件65上的齿轮65a啮合,该旋转部件65可旋转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轴1n上。旋转部件65的轴65c与滑块71的J形槽71a接合,该滑块71可滑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的后部。J形槽71a的圆弧部半径与轴65c的旋转半径一致,在旋转部件65的旋转中,滑块71移动或停止。
升降部件69的轴69a、69a…与主底盘1的纵向导槽1b、1b…及滑块71的斜升降导槽71b、71b…接合着。因此,升降部件69通过齿轮62~滑块71由主滑块34升降。机械底盘70通过弹簧和缓冲器安装在升降部件69上。
机械底盘70上固定着盘电动机,盘电动机的旋转轴上固定着转台70a。拾光器70b安装在机械底盘70上,可沿保持在转台70a上的盘的半径方向移送。拾光器70b在离开转台70a最远的位置即原位置时,图未示的开关SW1动作,检测出拾光器的原位置。
机械底盘70上升,转台70a上升时,托架20上的盘被转台70a和夹具10挟住,由盘电动机驱动旋转。在盘旋转期间,拾光器70b被沿盘半径方向移送,将记录在盘上的信号再生。安装在机械底盘70上的部件、夹具10和机械底盘70的驱动机构构成了再生机构。
图4和图16~图18所示的杆66和67在靠近旋转部件65的位置处,各自的孔66a和67a与主底盘1的轴嵌合,可转动地支承在主底盘1上,被张拉螺旋弹簧68推压,其后端被旋转部件65的凸轮65b压接。杆66和67的前端分别与开关SW4和开关SW5抵接。
随着旋转部件65的旋转,杆66和67绕着与孔66a和67a嵌合着的轴摆动。杆66和67分别使开关SW4和开关SW5动作。开关SW4在机械底盘70的上升了时或开始下降之前成为开,开关SW5在机械底盘70下降了时或开始上升之前成为开。
图16表示凸轮齿轮63被主滑块34旋转之前的状态。这时盘位置检测部件26是下降着,内齿齿轮52被制动部件60卡住。转台70a是上升着。开关SW4和开关SW5成为关。
图17表示凸轮齿轮63被主滑块34旋转中的状态。这时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着,内齿齿轮52被制动部件60卡住。转台70a是上升着。开关SW成为开,开关SW5成为关。
图18表示凸轮齿轮63被主滑块34旋转到最大转动角度状态。这时盘位置检测部件26是下降着,移动齿轮54被制动部件60卡住。转台70a是下降着。开关SW4成为关,开关SW5成为开。
图19的流程图表示上述各部件的作动定时。图(a)~(h)的横轴是主滑块行程,采用同一标度。主滑块移动起始点A表示主滑块最前进位置,主滑块移动终点B表示主滑块最后退位置。
图(b)和(c)分别表示滑动托盘31和托架20的移动期间。滑动托盘31的移动终点C比托架20的移动终点D早。图(d)表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升降状态。图(e)表示转台的升降状态。如前所述,转台的上升位置G点由开关SW4检测。
图(f)表示凸轮齿轮63的旋转状态。图(g)表示行星齿轮机构的部件的可旋转状态。在H点以前托架能旋转,在J点以后内齿齿轮能旋转。图(h)表示收容部升降和装载滑块的移动状态。在托架旋转界限点以前收容部能升降,当盘位置检测部件26在下降的点F以后,装载滑块能被驱动。
下面说明上述构造的盘再生机构的动作。图21所示的控制电路中备有微机、存储器、输入输出变换器、驱动电路等,输入来自操作键和开关SW1~SW10的信号以及来自再生部的信号,驱动第1电动机7(M1)和第2电动机50(M2),向再生部输出再生信号,驱动再生部的盘电动机及拾光器移送电动机。
按照上述各开关SW1~SW10的动作及设在框体的前面板上的图未示键的操作,由控制电路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在初期状态,托架抽出部件36和装载钩40与收容部21内的托架20、20是卡接着的状态。主滑块34处于即将离开齿轮62的位置,齿轮62从上方看顺时针方向转动着。
转台70a为上升着的状态。收容部21在最下位置。如图16所示,制动部件60移动到后方,突起60c与内齿齿轮52啮合、使其停止着(这时开关SW2、SW4和SW8成为开,开关SW5和SW7成为关。)。这样,第2电动机50可以仅使移动齿轮54旋转。因此,收容部升降滑块25由第2电动机移动,图2、图5和图6所示的收容部21被升降。
在此状态下使收容部21升降,把要再生的盘的托架高度对准装载钩40,便可选择要再生的盘。即,由第2电动机使收容部21上升,由开关SW6的开或关使存储收容部位置的控制电路的计数从0往上计数,可使要再生的盘的托架高度对准装载钩40。另外,也可以把要更换的盘的托架20的高度对准托架抽出部件36。
先说明盘的更换。盘的更换可以在上述的初期状态进行,也可以在装载钩40把托架20移动到转盘70a上的再生状态中进行(这时开关SW7成为开,开关SW8成为关)。即,如前所述,当主滑块34位于图7所示位置时,虽然转台70a为上升着的状态,但在转台70a上升之前,如果任一个托架20已被装载钩40移动到转台70a上,则该托架20上的盘被转台70a和夹具10挟持着成为再生状态。并且即使主滑块34从图7所示位置移动到前方(图中下方),制动部件60的状态也不变化,齿轮52不被旋转,所以再生状态不变。
由第2电动机50移动收容部升降滑块25,使收容部21升降,把要更换的盘的托架20的高度对准托架抽出部件36后,主滑块34被第1电动机7向前方向移送。
在主滑块34移动行程的初期阶段,图3所示的转动部件35从上方看顺时针方向转动着,由于其轴35a与图9所示右侧面底盘2上J形槽2a的与滑动托盘31移动方向垂直的部分接合着,所以,阻止转动部件35的轴35a的前后方向动,支承转动部件35的滑动托盘31不动。
托架抽出部件36也同样地,在主滑块34的前进行程初期不动。在主滑块34的前进行程途中,图10所示的转动部件37被主滑块34的凹部34c导引并转动,转动部件37的轴37a进入J形槽31a的直线部内,托架抽出部件36被向前方驱动。托架20被移送,其前端部分载置在下板31的舌片31a、32a上,
由滑动托盘31支承着。
主滑块34进一步移动时,如图11所示,主滑块34的凹部34d与轴35a接合,使转动部件35反时针向转动。于是,轴35a与J形槽2a的沿着滑动 托盘31移动方向的部分接合,滑动托盘31能够被移动,同时轴35a被凹部34d推压,滑动托盘31向前方移动即从框体向突出方向移动。
即,滑块托盘31从图7所示位置移动到图8所示位置。这时开关SW3成为关。在图8所示状态下,滑动托盘31从框体中突出,托架20也被托架抽出部件36与滑动托盘31一体地抽出。在图8所示状态可更换托架20上的盘或者把盘放到托架20上。
通过使电动机7逆转,可以将托架20返回到收容部21内。这时轴35a由J形槽2a导引,转动部件35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使滑动托盘31后退(开关SW4成为开而检测出)后,主滑块34进一步后退。
滑动托盘31后退,把托架20收容到收容部21内时,由此时的受光元件74的信号检测托架20上有无盘。根据该检测情报控制电路储存收容部21内各层上盘的有无。由于图6所示距离C比盘厚度小,所以,可防止在托架20上放置2片盘地拉入框体内。使收容部升降,选择托架,使选择了的托架突出于框体外,更换盘,反复上述动作,则可以对所有托架上的盘进行更换。
下面,说明从初期状态再生任意托架上的盘的动作。在图7所示的初期状态,当操作键指示了再生收容部21内任意层上的盘时,在该层上有盘的情况下,进行盘的再生动作。在该层上没有盘的情况下,无视该再生指示。在盘的再生动作时,先使收容部升降,把要再生的盘的托架20对准装载钩40后,由第1电动机7使主滑块34后退,使齿轮62的齿与齿条34b啮合,齿轮62和凸轮齿轮63反时针向转动。
于是,转台70a从上升位置降下,制动部件60前进,移动齿轮54停止。该状态由开关SW5成为开而检测出。该状态表示在图18中。凸轮齿轮63在从图19(f)的D点旋转到B点的期间,如图19(d)所示,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一度上升后再降下。
内齿齿轮52被第2电动机50旋转,装载滑块9被往后方向移送。托架20通过装载钩40由装载滑块9移动到转台70a上(该状态由开关SW7成为开而检测出)。
然后,主滑块34由第1电动机7的与前相反方向的旋转,被向前方移送到即将离开齿轮62的位置(图7所示位置),转台70a上升,夹住盘而成为再生状态(该状态由开关SW4成为开而检测出)。在该状态,第1电动机7成为使主滑块34移动的状态,如前所述,可进行盘的更换。即,在该装置中,可以在再生进行中更换盘。
盘再生结束后,使第1电动机7和第2电动机50向着与把盘装到转台上时相反方向转动,即可把盘返回收容部21内。即,先由第1电动机7使主滑块34从图19所示D点移动到B点(主滑块34从图7所示位置后退。该状态由开关SW5成为开而检测出),再由第2电动机50使装载滑块9从再生位置前进到图14(a)所示的位置,把托架20收容到收容部21内。成为图7所示的初期状态。
如上所述,进行盘的再生或收容部内的盘的更换,当把滑动托盘31从框体外移动到框体内时,即,托架20从框体外被收容到收容部21内后,主滑块34移动到图19所示的G点(该状态由开关SW4成为开而检测出)。这样,通过使主滑块34移动,虽然盘位置检测部件26要上升,但当盘位置检测部件26的上升由于盘或托架20的错位而被这些部件阻止时,开关SW10不动作。这时,使滑动托盘31移动到框体外。在修正了盘的错位后,才可以使滑动托盘31移动到框体内。
同样地,将托架20从再生位置返回收容部21内时,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当盘或托架20错位时,将返回的托架20排出框体外。这种情况时,使收容部21下降一层托架的高度,把排出的托架高度对准托架抽出部件36的高度后,主滑块34被移动到框体外。
当盘再生或盘更换结束、使装置停止时,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上升,使收容部21下降,使盘位置检测部件26穿过收容部内的所有盘和托架。这样,在移动装置等时或者对收容部21内的盘及托架施加了力时,也不会产生托架及盘的错位。
在上述特开平4-38673号公报揭示的盘再生装置中,在更换盘时,由于盘通过再生位置排出框体外,所以,盘的移送距离长,更换盘所需时间长。另外,由于用拾光器确认盘的有无,所以,在每次更换盘时必须驱动再生机构,不利于装置的耐久性,在本实施例的构造中,更换盘时盘的移送距离短,可用短时间进行更换,而且,提高了装置的耐久性。另外,当对没有盘的层发出再生指示时,可以无视该再生指示,消除了无用的动作,更提高了装置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在再生装置内容纳了若干个记录媒体,在再生中可更换记录媒体。另外,即使第2指示机构对未保持着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发出了再生指示,也不使第2移送机构动作,所以,耐久性高,使用更方便。
Claims (2)
1.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备有能容纳若干个记录媒体的收容部、再生记录媒体的再生机构、将记录媒体在收容部内与装置外之间移送的第1移送机构、将记录媒体在收容部内与再生位置之间移送的第2移送机构、将记录媒体与第1或第2移送机构相对定位的定位机构、检测在收容部内的记录媒体收容位置内有无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检测机构、指示第1移送机构动作的第1指示机构、指示第2移送机构动作的第2指示机构和控制机构;当第1指示机构指示了收容部内的未收容记录媒体的位置时,该控制机构使第1移送机构动作,当第2指示机构指示了收容部内的未收容记录媒体的位置时,该控制机构使第2移送机构动作。
2.一种记录媒体再生装置,备有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可容纳该记录媒体保持部的收容部、再生记录媒体的再生机构、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收容部内与框体外之间移送的第1移送机构、将记录媒体保持部在收容部内与再生位置之间移送的第2移送机构、将收容部内的记录媒体保持部与第1或第2移送机构相对定位的定位机构、检测收容部内有无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检测机构、指示第1移送机构动作的第1指示机构、指示第2移送机构动作的第2指示机构和控制机构;当第1指示机构指示了移送未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时,该控制机构使第1移送机构动作,当第2指示机构指示了移送未保持记录媒体的记录媒体保持部时,该控制机构使第2移送机构动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10961/95 | 1995-07-27 | ||
JP7210961A JP2763754B2 (ja) | 1995-07-27 | 1995-07-27 |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244A true CN1159244A (zh) | 1997-09-10 |
CN1091295C CN1091295C (zh) | 2002-09-18 |
Family
ID=1659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908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1295C (zh) | 1995-07-27 | 1996-07-25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991245A (zh) |
EP (1) | EP0784319A1 (zh) |
JP (1) | JP2763754B2 (zh) |
CN (1) | CN1091295C (zh) |
DE (1) | DE784319T1 (zh) |
WO (1) | WO199700561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07858B2 (ja) * | 1998-11-27 | 2006-08-09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US6262388B1 (en) | 1998-12-21 | 2001-07-17 | Micron Electronics, Inc. | Laser marking station with enclosur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6417484B1 (en) * | 1998-12-21 | 2002-07-09 | Micron Electronics, Inc. | Laser marking system for dice carried in tray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6528760B1 (en) | 2000-07-14 | 2003-03-04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rotational indexing for laser marking IC packages carried in trays |
US6745257B2 (en) | 2001-01-04 | 2004-06-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for providing status in a multi-processing node system |
KR100374611B1 (ko) | 2001-01-17 | 2003-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케이블 매칭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수행하는 모니터 |
US7169685B2 (en) | 2002-02-25 | 2007-01-30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Wafer back side coating to balance stress from passivation layer on front of wafer and be used as die attach adhesiv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85095A (en) * | 1984-07-11 | 1987-08-04 | Filenet Corporation | Optical storage and retrieval device |
DE3807179C3 (de) * | 1987-03-04 | 1995-06-01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s Ladevorgangs eines Mehrfachplattenspielers |
US5021902A (en) * | 1988-02-17 | 1991-06-04 | Hitachi, Ltd. | Tape changer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 magazine of magnetic tape cartridges |
JPH0778951B2 (ja) * | 1988-03-04 | 1995-08-23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フロントローディング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JPH01177457U (zh) * | 1988-06-02 | 1989-12-19 | ||
US5191569A (en) * | 1989-05-15 | 1993-03-0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 Disk playback device |
JP2673016B2 (ja) * | 1989-11-02 | 1997-11-05 | 株式会社 ケンウッド | マルチ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JPH03256260A (ja) * | 1990-03-07 | 1991-11-14 | Pioneer Electron Corp | マルチタイプcdプレーヤシステム |
US5177722A (en) * | 1990-05-31 | 1993-01-05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Disk player with disk changer functions |
US5216645A (en) * | 1990-05-31 | 1993-06-01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Disc changer for inserting, ejecting and playing discs |
CA2073400A1 (en) * | 1991-11-08 | 1993-05-09 | Masayuki Hoshi | Disk player |
US5384760A (en) * | 1992-03-31 | 1995-01-24 | Sony Corporation | Disk changer player with stocker between loading/unloading position and reproducing unit |
DE69410500T2 (de) * | 1993-02-16 | 1999-01-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Moriguchi, Osaka | Mehrplattenspieler |
JPH06243568A (ja) * | 1993-02-22 | 1994-09-02 | Tanashin Denki Co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EP0614178A3 (en) * | 1993-03-05 | 1994-10-12 | Nakamichi Corp | Disc player with compact disc transport device. |
US5590047A (en) * | 1993-08-05 | 1996-12-31 | Clarion Co., Ltd.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H07121967A (ja) * | 1993-10-29 | 1995-05-12 | Fujitsu Ltd | ライブラリ装置 |
JP2605089Y2 (ja) * | 1993-12-22 | 2000-06-19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オートチェンジャ |
KR100382329B1 (ko) * | 1994-04-14 | 2003-08-02 |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 디스크기록및/또는재생장치및디스크기록매체교환장치 |
US5802021A (en) * | 1994-04-14 | 1998-09-01 | Sony Corporation | Disc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disc recording media exchange apparatus |
JP3088248B2 (ja) * | 1994-09-16 | 2000-09-18 |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DE69527269T2 (de) * | 1994-12-28 | 2003-03-06 | Aiwa Co., Ltd. | Automatischer Wechsler |
-
1995
- 1995-07-27 JP JP7210961A patent/JP276375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
- 1996-07-25 US US08/809,081 patent/US599124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7-25 EP EP96925080A patent/EP078431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6-07-25 CN CN96190811A patent/CN10912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7-25 DE DE0784319T patent/DE784319T1/de active Pending
- 1996-07-25 WO PCT/JP1996/002083 patent/WO1997005613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784319A4 (zh) | 1997-08-20 |
JP2763754B2 (ja) | 1998-06-11 |
CN1091295C (zh) | 2002-09-18 |
EP0784319A1 (en) | 1997-07-16 |
JPH0944981A (ja) | 1997-02-14 |
US5991245A (en) | 1999-11-23 |
WO1997005613A1 (fr) | 1997-02-13 |
DE784319T1 (de) | 1997-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294C (zh) | 圆盘记录再现装置 | |
CN1088889C (zh) |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 |
CN1270311C (zh) | 盘式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
CN1126091C (zh) | 记录载体重放/记录装置 | |
CN1094178A (zh) | 带有光盘盒及转换驱动源的光盘重放机 | |
CN1096126A (zh) | 带小型光盘盒的光盘重放机 | |
CN1091295C (zh)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
CN1095851A (zh) | 带有紧致的光盘移送器的光盘重放机 | |
CN1248217C (zh) | 记录媒体的装载装置和记录媒体的记录与/或再生装置 | |
CN1138267C (zh)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
CN1084020C (zh) |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 |
CN1135548C (zh) | 记录光盘的重放系统 | |
CN1080437C (zh) | 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 |
CN1783280A (zh) | 盘驱动设备 | |
CN1174411C (zh) |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 |
CN1395732A (zh) | 盘形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 |
CN1088890C (zh) | 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 |
CN1278328C (zh) |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移送方法及交换控制装置 | |
CN1882992A (zh) | 光盘装置 | |
CN1591660A (zh) | 盘装置 | |
CN1252598A (zh) | 光盘驱动器的记录媒体弹出装置 | |
CN1087860C (zh) | 换盘器 | |
CN1811952A (zh) | 具备盘推出装置的换盘器 | |
CN1095850A (zh) | 带有光盘盒的重放机 | |
CN1551173A (zh) | 光盘驱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1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