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7891A - 旋转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7891A
CN115917891A CN202180047328.7A CN202180047328A CN115917891A CN 115917891 A CN115917891 A CN 115917891A CN 202180047328 A CN202180047328 A CN 202180047328A CN 115917891 A CN115917891 A CN 115917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able
movable member
rotation
radial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73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荒木真哉
北尾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17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78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2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01R35/025Flexible line connectors without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having a flexible conductor wound around a rotation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take-up reel or drum

Abstract

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第1壳体(10)、第2壳体(20)、电缆(60)以及止挡构造(70)。止挡构造(70)包含可动部件(71)、旋转限制部(72)以及引导部(73)。可动部件(71)能够相对于第2壳体(20)在第1径向位置(P11)和第2径向位置(P12)之间沿与旋转轴线(A1)垂直的径向移动。旋转限制部(72)设置于第1壳体(10),并且能够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的状态下与可动部件(71)在周向(D3)上接触以限制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的相对旋转。引导部(73)设置于第1壳体(10),并且能够与可动部件(71)接触以将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

Description

旋转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涉及旋转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用于车辆的旋转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86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线缆的状态稳定,优选将转子相对于定子的旋转角度限制为规定的旋转角度。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旋转连接器中,当止挡部件相对于旋转壳体移动时,由于产品的个体差异、尺寸误差等,止挡部件有可能在不期望的状态下与旋转限制部接触而使固定壳体和旋转壳体的相对旋转受到限制。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课题在于,抑制因产品的个体差异、尺寸误差等导致的止挡构造的误动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第1特征,旋转连接器装置具有第1壳体、第2壳体、电缆以及止挡构造。第1壳体和第2壳体设置为能够绕旋转轴线互相相对旋转,并且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电缆以在绕旋转轴线定义的周向上卷绕的方式设置在线缆收纳空间内。止挡构造构成为将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对旋转限制为规定的旋转角度。止挡构造包含可动部件、旋转限制部以及引导部。可动部件能够相对于第2壳体在第1径向位置和第2径向位置之间沿与旋转轴线垂直的径向移动。旋转限制部设置于第1壳体,并且能够在可动部件处于第2径向位置的状态下与可动部件在周向上接触以限制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对旋转。引导部设置于第1壳体,并且能够与可动部件接触以将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引导。
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例如,当在可动部件处于第2径向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可动部件与引导部接触时,可动部件被引导部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引导。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由于因产品的个体差异、尺寸误差等导致的可动部件相对于第2壳体的微小移动,可动部件在不期望的状态下与旋转限制部接触而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抑制了因产品的个体差异、尺寸误差等导致的止挡构造的误动作。
根据第2特征,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旋转限制部配置于引导部的径向外侧。
在第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用旋转限制部承受更大的旋转力,能够提高止挡构造的强度。
根据第3特征,在第1或第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旋转限制部包含止挡面,该止挡面能够与可动部件在周向上接触。引导部从止挡面沿周向突出。
在第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可靠地利用引导部将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引导。
根据第4特征,在第1特征~第3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引导部包含引导面,该引导面在沿着旋转轴线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周向倾斜。
在第4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更可靠地利用引导面将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引导。
根据第5特征,在第1特征~第4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引导部构成为在可动部件处于第2径向位置的状态下限制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移动。
在第5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例如,在可动部件在第2径向位置与旋转限制部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可动部件与旋转限制部的接触状态稳定。
根据第6特征,在第1特征~第5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止挡构造包含止挡槽,该止挡槽在可动部件与旋转限制部接触的状态下供可动部件至少局部地插入。
在第6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例如,在可动部件在第2径向位置与旋转限制部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可动部件与旋转限制部的接触状态更稳定。
根据第7特征,在第1特征~第6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包含:止挡主体,其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第2壳体连结;以及突出部,其从止挡主体向沿着旋转轴线定义的轴向突出,并且能够与旋转限制部在周向上接触。
在第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突出部的形状、位置不容易受到止挡主体的形状、位置等的影响,可动部件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根据第8特征,在第7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止挡主体包含线缆接触面,该线缆接触面能够根据电缆的状态以从电缆承受径向的力的方式与电缆接触。
在第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利用电缆使可动部件沿径向移动,能够简化构造。
根据第9特征,在第8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突出部设置于在沿着旋转轴线观察的情况下比线缆接触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在第9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将突出部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的外侧。
根据第10特征,在第1特征~第9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突出部配置于在可动部件处于第1径向位置的状态下在径向上远离旋转限制部的位置。
在第10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可靠地抑制可动部件意外地与旋转限制部接触的情况。
根据第11特征,在第1特征~第10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可动部件能够根据电缆的状态向第1径向位置和第2径向位置移动。
在第1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利用电缆使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和第2径向位置这一侧移动,能够简化构造。
根据第12特征,在第1特征~第11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壳体包含局部地形成线缆收纳空间的内周面。第2壳体包含设置于内周面的径向内侧并且局部地形成线缆收纳空间的外周面。电缆包含:第1卷绕部,其沿着第1壳体的内周面卷绕;第2卷绕部,其沿着第2壳体的外周面卷绕;以及中间部,其设置于第1卷绕部与第2卷绕部之间,并将第1卷绕部与第2卷绕部连结。电缆以当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时使电缆的第2卷绕部卷绕于外周面的长度减小的方式设置在线缆收纳空间内。电缆以当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向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使电缆的第2卷绕部卷绕于外周面的长度增大的方式设置在线缆收纳空间内。当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时,电缆对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施加的作用力变小。当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向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电缆对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施加的作用力变大。
在第12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能够利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相对旋转使可动部件向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和第2径向位置这一侧移动,能够简化构造。
根据第13特征,在第1特征~第12特征的任意一个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第1壳体是构成为固定于车体的定子。第2壳体是能够相对于定子绕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转子。可动部件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转子连结。旋转限制部设置于定子。
在第13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中,通过设置于定子的旋转限制部,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能够提高止挡构造的强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转子相对于定子的旋转角度限制为规定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连接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线II-II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止挡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旋转连接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可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可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俯视图。
图9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俯视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图3所示的止挡构造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或相同的结构。
如图1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以能够绕旋转轴线A1互相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1壳体10构成为固定于车体。第2壳体20构成为与方向盘一起旋转。即,第1壳体10是构成为固定于车体的定子。第2壳体20是能够相对于定子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转子。因此,第1壳体10可以称为定子10。第2壳体20可以称为转子20。但是,第1壳体10也可以是转子,第2壳体20也可以是定子。即,在本申请中,设置于定子10的结构可以设置于转子20,设置于转子20的结构也可以设置于定子10。
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第1电连接器30和第2电连接器40。第1电连接器30安装于第1壳体10。第1电连接器30从第1壳体10向沿着旋转轴线A1定义的轴向D1突出。第2电连接器40设置于第2壳体20。第1电连接器30例如构成为与设置于车辆主体的电气设备(例如,控制装置和电池)电连接。第2电连接器40例如构成为与方向盘的开关类、气囊装置等的电路电连接。
如图2所示,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50。例如,线缆收纳空间50为环状,并相对于旋转轴线A1沿周向D3延伸。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电缆60。电缆60以沿绕旋转轴线A1定义的周向D3卷绕的方式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内。电缆60与第1电连接器30和第2电连接器40(图1)电连接。电缆60具有挠性,并具有平坦的形状。电缆60也可以称为柔性扁平线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缆60包含多个扁平线缆61。
第1壳体10包含内周面10B,该内周面10B局部地形成线缆收纳空间50。第2壳体20包含外周面20B,该外周面20B设置于内周面10B的径向内侧,并局部地形成线缆收纳空间50。电缆60包含第1卷绕部60A、第2卷绕部60B以及中间部60C。第1卷绕部60A沿着第1壳体10的内周面10B卷绕。第2卷绕部60B沿着第2壳体20的外周面20B卷绕。中间部60C设置于第1卷绕部60A与第2卷绕部60B之间,并将第1卷绕部60A与第2卷绕部60B连结。
第1卷绕部60A与第1电连接器30电连接。第2卷绕部60B与第2电连接器40(图1)电连接。中间部60C在第1卷绕部60A与第2卷绕部60B之间挠曲。中间部60C例如具有向第1旋转方向D21突出的弯曲形状。多个扁平线缆61分别包含第1卷绕部60A、第2卷绕部60B以及中间部60C。
电缆60以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使电缆60的第2卷绕部60B卷绕于外周面20B的长度减小的方式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内。电缆60以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与第1旋转方向D21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时使电缆60的第2卷绕部60B卷绕于外周面20B的长度增大的方式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内。换句话说,电缆60以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使电缆60的第1卷绕部60A卷绕于内周面10B的长度增大的方式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内。电缆60以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时使电缆60的第1卷绕部60A卷绕于内周面10B的长度减小的方式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内。
但是,当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相对旋转过度时,例如,电缆60会松弛,从而有可能破坏电缆60的中间部60C的状态。
因此,如图3所示,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止挡构造70,该止挡构造70构成为将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的相对旋转限定在规定的旋转角度。止挡构造70包含可动部件71、旋转限制部72以及引导部73。可动部件71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与转子20连结。旋转限制部72设置于第1壳体10。引导部73设置于第1壳体10。旋转限制部72设置于定子10。引导部73设置于定子10。但是,可动部件71也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定子10连结。旋转限制部72也可以设置于转子20。引导部73也可以设置于转子20。
如图4所示,第2壳体20包含第2壳体主体21和连接器支承部22。连接器支承部22是与第2壳体主体21分体的部件,并安装于第2壳体主体21。可动部件71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与连接器支承部22连结。止挡主体71A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与连接器支承部22连结。止挡构造70包含枢轴销74。枢轴销74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将可动部件71与第2壳体20连结。连接器支承部22也可以与第2壳体主体21作为单个(one-piece)部件一体地设置。枢轴销74也可以与第2壳体20和可动部件71中的一个作为单个部件一体地设置。
可动部件71包含止挡主体71A和突出部71B。止挡主体71A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与第2壳体20连结。突出部71B从止挡主体71A向沿着旋转轴线A1定义的轴向D1突出。止挡旋转轴线A2与旋转轴线A1平行地配置。但是,止挡旋转轴线A2也可以与旋转轴线A1不平行地配置。
如图5所示,可动部件71能够相对于第2壳体20在第1径向位置P11和第2径向位置P12之间沿与旋转轴线A1垂直的径向D4移动。可动部件71能够相对于第2壳体20在第1径向位置P11和第2径向位置P12之间绕止挡旋转轴线A2旋转。第2径向位置P12配置于比第1径向位置P1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但是,第2径向位置P12也可以配置于比第1径向位置P1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止挡主体71A包含线缆接触面75。线缆接触面75能够根据电缆60(例如,参照图2)的状态以从电缆60承受径向的力的方式与电缆60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缆接触面75包含第1线缆接触面75A和第2线缆接触面75B。
如图5所示,第2线缆接触面75B配置于第1线缆接触面75A的背侧。第2线缆接触面75B配置于第1线缆接触面75A的径向内侧。第1线缆接触面75A构成为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朝向径向外侧。第2线缆接触面75B构成为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朝向径向内侧。第1线缆接触面75A能够以从电缆60向径向内侧承受作用力的方式与电缆60接触。第2线缆接触面75B能够以从电缆60向径向外侧承受作用力的方式与电缆60接触。
突出部71B设置于在沿着旋转轴线A1观察的情况下比线缆接触面7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突出部71B设置于在沿着旋转轴线A1观察的情况下比第1线缆接触面75A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突出部71B设置于在沿着旋转轴线A1观察的情况下比第2线缆接触面75B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但是,突出部71B也可以设置于在沿着旋转轴线A1观察的情况下与线缆接触面75相同的径向位置,也可以设置于比线缆接触面7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如图8所示,旋转限制部72能够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的状态下与可动部件71在周向D3上接触以限制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的相对旋转。突出部71B能够与旋转限制部72在周向D3上接触。旋转限制部72包含止挡面72A,该止挡面72A能够与可动部件71在周向D3上接触。止挡面72A配置为朝向周向D3。止挡面72A配置为朝向第2旋转方向D22。
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的状态下,突出部71B能够与旋转限制部72在周向D3上接触。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的状态下,突出部71B的径向位置与旋转限制部72的径向位置大致相同。
突出部71B配置于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在径向上远离旋转限制部72的位置。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突出部71B的径向位置与旋转限制部72的径向位置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1B配置于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比旋转限制部7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但是,突出部71B也可以配置于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比旋转限制部7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第1壳体10包含环状槽15。突出部71B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配置于环状槽15内。因此,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第2壳体20能够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和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当在可动部件71被向径向外侧施力的状态下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可动部件71的突出部71B与旋转限制部72的止挡面72A接触,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的旋转停止。另一方面,止挡面72A朝向第2旋转方向D22,因此即使在可动部件71被向径向外侧施力的状态下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的旋转也不受限制。
如图9所示,引导部73能够以将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的方式与可动部件71接触。例如,在可动部件71处于位于第1径向位置P11与第2径向位置P12的大致中间的中间位置P13的状态下,引导部73能够以将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的方式与可动部件71接触。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与中间位置P13之间的状态下,引导部73能够以将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的方式与可动部件71接触。
旋转限制部72配置于引导部73的径向外侧。引导部73从止挡面72A沿周向D3突出。引导部73包含引导面73A,该引导面73A在沿着旋转轴线A1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周向D3倾斜。引导面73A配置为朝向径向内侧。但是,引导部73也可以不从止挡面72A沿周向D3突出。也可以构成为引导面73A从止挡面72A向径向内侧延伸。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面73A是平面,但也可以是曲面。
引导部73构成为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的状态下限制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移动。止挡构造70包含由旋转限制部72和引导部73定义的止挡槽72B。在可动部件71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的状态下,可动部件71至少局部地插入止挡槽72B。在突出部71B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的状态下,突出部71B局部地插入止挡槽72B。在引导部73不从止挡面72A沿周向D3突出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止挡槽72B。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73包含限制面73B。限制面73B配置为朝向径向外侧。限制面73B设置于引导面73A的背侧。限制面73B从止挡面72A沿周向D3延伸。旋转限制部72包含导入面72C,该导入面72C构成为将突出部71B导入止挡面72A。导入面72C从止挡面72A沿周向D3延伸。限制面73B从导入面72C沿周向D3延伸,并与导入面72C在径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止挡槽72B由止挡面72A、导入面72C以及限制面73B构成。
图10示出了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处于中立位置P20的状态。图11示出了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从中立位置P2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了360度的状态。图12示出了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从中立位置P2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了720度的状态。电缆60由4个扁平线缆61构成,但在图10~图12中,简化地示出电缆60。
如图10所示,在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处于中立位置P20的状态下,电缆60的第2卷绕部60B在外周面20B卷绕2~3周左右,因此可动部件71被电缆60向径向内侧施力。另一方面,可动部件71被电缆60的导出部60D向径向外侧施力,但配置于可动部件71的径向外侧的第2卷绕部60B的个数比配置于可动部件71的径向内侧的导出部60D的个数多。因此,在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处于中立位置P20的状态下,可动部件71通过电缆60的作用力被保持在第1径向位置P11。
如图10~图12所示,可动部件71能够根据电缆60的状态向第1径向位置P11和第2径向位置P12移动。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电缆60对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施加的作用力变小。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时,电缆60对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施加的作用力变大。
具体而言,如前所述,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电缆60的第2卷绕部60B卷绕于外周面20B的长度减小。另一方面,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电缆60的第1卷绕部60A卷绕于内周面10B的长度增大相当于第2卷绕部60B卷绕于外周面20B的长度减小的量。
如图11所示,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从中立位置P2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360度时,与中立位置P20相比,卷绕于外周面20B的第2卷绕部60B的个数减少。由此,电缆60的朝向径向内侧的作用力变弱,由于因产品的个体差异、尺寸误差等导致的可动部件71相对于第2壳体20的微小移动,可动部件71有可能在不期望的状态下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
但是,如图9所示,例如,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与中间位置P13之间的状态下,可动部件71的突出部71B与引导部73的引导面73A接触。因此,可动部件71被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从而能够抑制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的旋转被止挡构造70限制的情况。即,在图11所示的程度的相对旋转角度下,止挡构造70不工作。
如图12所示,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从中立位置P2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720度时,与从中立位置P20旋转了360度的情况相比,卷绕于外周面20B的第2卷绕部60B的个数进一步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从中立位置P2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720度时,卷绕于外周面20B的第2卷绕部60B的个数为零。另一方面,可动部件71被电缆60的导出部60D向径向外侧施力。
如图5和图12所示,在可动部件71被电缆60的导出部60D向径向外侧施力的状态下,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进一步旋转时,可动部件71的突出部71B与旋转限制部72的止挡面72A接触,第1旋转方向D21上的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的旋转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第1旋转方向D21上的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的旋转角度被止挡构造70限制为大概720度。
另一方面,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时,电缆60的第2卷绕部60B卷绕于外周面20B的长度增大,因此可动部件71被保持在第1径向位置P11。而且,如图8所示,由于止挡面72A朝向第2旋转方向D22,因此即使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可动部件71的突出部71B也不与旋转限制部72的止挡面72A接触。因此,在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的情况下,止挡构造70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时,在电缆60在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之间被拉伸的状态下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的旋转停止。
旋转连接器装置1的特征总结如下。
(1)旋转连接器装置1具有第1壳体10、第2壳体20、电缆60以及止挡构造70。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设置为能够绕旋转轴线A1互相相对旋转,并且形成以包围旋转轴线A1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50。电缆60以在绕旋转轴线A1定义的周向D3上卷绕的方式设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内。止挡构造70构成为将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的相对旋转限制为规定的旋转角度。止挡构造70包含可动部件71、旋转限制部72以及引导部73。可动部件71能够相对于第2壳体20在第1径向位置P11和第2径向位置P12之间沿与旋转轴线A1垂直的径向移动。旋转限制部72设置于第1壳体10,并且能够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的状态下与可动部件71在周向D3上接触以限制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的相对旋转。引导部73设置于第1壳体10,并且能够与可动部件71接触以将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
在第1特征的旋转连接器装置1中,例如,当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可动部件71与引导部73接触时,可动部件71被引导部73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因此,能够抑制如下情况:由于因产品的个体差异、尺寸误差等导致的可动部件71相对于第2壳体20的微小移动,可动部件71在不期望的状态下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而使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即,抑制了因产品的个体差异、尺寸误差等导致的止挡构造70的误动作。
(2)旋转限制部72配置于引导部73的径向外侧。由此,能够用旋转限制部72承受更大的旋转力,从而能够提高止挡构造70的强度。
(3)旋转限制部72包含止挡面72A,该止挡面72A能够与可动部件71在周向D3上接触。引导部73从止挡面72A沿周向D3突出。因此,能够可靠地利用引导部73将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
(4)引导部73包含引导面73A,该引导面73A在沿着旋转轴线A1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周向D3倾斜。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利用引导面73A将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引导。
(5)引导部73构成为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2径向位置P12的状态下限制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移动。因此,例如,在可动部件71在第2径向位置P12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可动部件71与旋转限制部72的接触状态稳定。
(6)止挡构造70包含止挡槽72B,该止挡槽72B在可动部件71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的状态下供可动部件71至少局部地插入。因此,例如,在可动部件71在第2径向位置P12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可动部件71与旋转限制部72的接触状态更稳定。
(7)可动部件71包含:止挡主体71A,其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A2旋转的方式与第2壳体20连结;以及突出部71B,其从止挡主体71A向沿着旋转轴线A1定义的轴向D1突出,并能够与旋转限制部72在周向D3上接触。由此,突出部71B的形状、位置不容易受到止挡主体71A的形状、位置等的影响,可动部件71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8)止挡主体71A包含线缆接触面75,该线缆接触面75能够根据电缆60的状态以从电缆60承受径向的力的方式与电缆60接触。由此,能够利用电缆60使可动部件71沿径向移动,能够简化构造。
(9)突出部71B设置于在沿着旋转轴线A1观察的情况下比线缆接触面75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突出部71B配置于线缆收纳空间50的外侧。
(10)突出部71B配置于在可动部件71处于第1径向位置P11的状态下在径向上远离旋转限制部72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可动部件71意外地与旋转限制部72接触的情况。
(11)可动部件71能够根据电缆60的状态向第1径向位置P11和第2径向位置P12移动。由此,能够利用电缆60使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和第2径向位置P12这一侧移动,能够简化构造。
(12)第1壳体10包含局部地形成线缆收纳空间50的内周面。第2壳体20包含设置于内周面的径向内侧并且局部地形成线缆收纳空间50的外周面。电缆60包含:第1卷绕部,其沿着第1壳体10的内周面卷绕;第2卷绕部,其沿着第2壳体20的外周面卷绕;以及中间部,其设置于第1卷绕部与第2卷绕部之间,并将第1卷绕部与第2卷绕部连结。电缆60以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使电缆60的第2卷绕部卷绕于外周面的长度减小的方式设置在线缆收纳空间50内。电缆60以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与第1旋转方向D21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时使电缆60的第2卷绕部卷绕于外周面的长度增大的方式设置在线缆收纳空间50内。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1旋转方向D21旋转时,电缆60对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71这一侧施加的作用力变小。当第2壳体20相对于第1壳体10向第2旋转方向D22旋转时,电缆60对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施加的作用力变大。因此,能够利用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的相对旋转使可动部件71向第1径向位置P11这一侧和第2径向位置P12这一侧移动,能够简化构造。
(13)第1壳体10是构成为固定于车体的定子。第2壳体20是能够相对于定子10绕旋转轴线A1进行旋转的转子。可动部件71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A2进行旋转的方式与转子连结。旋转限制部72设置于定子10。因此,通过设置于定子10的旋转限制部72,能够承受更大的力,能够提高止挡构造70的强度。
另外,在本申请中,“具有”及其派生词是说明构成要素的存在的非限制用语,不排除未记载的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这也适用于“具备”、“包含”以及它们的派生词。
在本申请中,“第1”、“第2”等序数仅是用于识别结构的用语,不具有其他意思(例如特定的顺序等)。例如,并不暗示因为有“第1要素”就存在“第2要素”,而且,并不暗示因为有“第2要素”就存在“第1要素”。
而且,本公开中的“平行”、“垂直”以及“一致”的表现并不应该被严格地解释,它们分别包含“实质上平行”、“实质上垂直”以及“实质上一致”的意思。而且,关于其他配置的表现也不被严格地解释。
而且,本公开中的“A和B中的至少一个”的表现例如包含(1)仅A、(2)仅B、以及(3)A和B的双方、中的任意一种情况。“A、B以及C中的至少一个”的表现例如包含(1)仅A、(2)仅B、(3)仅C、(4)A和B、(5)B和C、(6)A和C、(7)A、B以及C全部、中的任意一种情况。在本公开中,“A和B中的至少一个”的表现并不被解释为“A中的至少一个和B中的至少一个”。
从上述公开内容考虑,显然能够进行本发明的各种变更、修正。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与本申请的具体公开内容不同的方法来实施本发明。
标号说明
1:旋转连接器装置;10:第1壳体、定子(stator);10B:内周面;15:环状槽;20:第2壳体、转子(rotator);20B:外周面;30:第1电连接器;40:第2电连接器;50:线缆收纳空间;60:电缆;60A:第1卷绕部;60B:第2卷绕部;60C:中间部;60D:导出部;70:止挡构造;71:可动部件;71A:止挡主体;71B:突出部;72:旋转限制部;72A:止挡面;72B:止挡槽;72C:导入面;73:引导部;73A:引导面;73B:限制面;75:线缆接触面;75A:第1线缆接触面;75B:第2线缆接触面;A1:旋转轴线;A2:止挡旋转轴线;D1:轴向;D21:第1旋转方向;D22:第2旋转方向;D3:周向;D4:径向;P11:第1径向位置;P12:第2径向位置;P13:中间位置。

Claims (13)

1.一种旋转连接器装置,其具有:
第1壳体和第2壳体,该第1壳体和该第2壳体设置为能够绕旋转轴线互相相对旋转,并且形成以包围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式设置的线缆收纳空间;
电缆,其以在绕所述旋转轴线定义的周向上卷绕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线缆收纳空间内;以及
止挡构造,其构成为将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相对旋转限制为规定的旋转角度,
所述止挡构造包含:
可动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2壳体在第1径向位置和第2径向位置之间沿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径向移动;
旋转限制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并且能够在所述可动部件处于所述第2径向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周向上接触以限制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相对旋转;以及
引导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并且能够与所述可动部件接触以将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限制部配置于所述引导部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限制部包含止挡面,该止挡面能够与所述可动部件在所述周向上接触,
所述引导部从所述止挡面沿所述周向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包含引导面,该引导面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观察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周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构成为在所述可动部件处于所述第2径向位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止挡构造包含止挡槽,该止挡槽在所述可动部件与所述旋转限制部接触的状态下供所述可动部件至少局部地插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部件包含:
止挡主体,其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2壳体连结;以及
突出部,其从所述止挡主体向沿着所述旋转轴线定义的轴向突出,并且能够与所述旋转限制部在所述周向上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止挡主体包含线缆接触面,该线缆接触面能够根据所述电缆的状态以从所述电缆承受所述径向的力的方式与所述电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部设置于在沿着所述旋转轴线观察的情况下比所述线缆接触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部配置于在所述可动部件处于所述第1径向位置的状态下在径向上远离所述旋转限制部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可动部件能够根据所述电缆的状态向所述第1径向位置和所述第2径向位置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壳体包含局部地形成所述线缆收纳空间的内周面,
所述第2壳体包含设置于所述内周面的径向内侧并且局部地形成所述线缆收纳空间的外周面,
所述电缆包含:
第1卷绕部,其沿着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内周面卷绕;
第2卷绕部,其沿着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外周面卷绕;以及
中间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卷绕部与所述第2卷绕部之间,并将所述第1卷绕部与所述第2卷绕部连结,
所述电缆以当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向第1旋转方向旋转时使所述电缆的所述第2卷绕部卷绕于所述外周面的长度减小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线缆收纳空间内,
所述电缆以当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向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使所述电缆的所述第2卷绕部卷绕于所述外周面的长度增大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线缆收纳空间内,
当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向所述第1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电缆对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施加的作用力变小,
当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向所述第2旋转方向旋转时,所述电缆对所述可动部件向所述第1径向位置这一侧施加的所述作用力变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连接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1壳体是构成为固定于车体的定子,
所述第2壳体是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绕所述旋转轴线进行旋转的转子,
所述可动部件以能够绕止挡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转子连结,
所述旋转限制部设置于所述定子。
CN202180047328.7A 2020-07-13 2021-07-01 旋转连接器装置 Pending CN1159178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0064 2020-07-13
JP2020120064 2020-07-13
PCT/JP2021/025012 WO2022014349A1 (ja) 2020-07-13 2021-07-01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7891A true CN115917891A (zh) 2023-04-04

Family

ID=7955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7328.7A Pending CN115917891A (zh) 2020-07-13 2021-07-01 旋转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70656A1 (zh)
EP (1) EP4178049A4 (zh)
JP (1) JPWO2022014349A1 (zh)
KR (1) KR20230029998A (zh)
CN (1) CN115917891A (zh)
WO (1) WO20220143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12466A1 (zh) * 2022-07-12 2024-01-18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疏通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39875U (zh) * 1989-04-26 1990-11-22
JP2540938Y2 (ja) * 1992-09-04 1997-07-0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体と固定体間の伝送装置
JP4176966B2 (ja) * 2001-01-15 2008-11-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JP5940728B2 (ja) * 2013-03-27 2016-06-2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70656A1 (en) 2023-06-01
EP4178049A1 (en) 2023-05-10
WO2022014349A1 (ja) 2022-01-20
KR20230029998A (ko) 2023-03-03
EP4178049A4 (en) 2023-12-20
JPWO2022014349A1 (zh) 2022-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8610B2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US7175454B2 (en) Rotary connector
US7811108B2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JP5871438B2 (ja) 回転コネクタ
US8758024B2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P2685571B1 (en) Rotatable connector device
EP2597734B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US20230170656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P2642618B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EP2642617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JPH0864324A (ja) ハンドル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間の電気的接続装置
US20140235082A1 (en) Rotatable connector device
CN111819739A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的组装结构
EP1806812B1 (en) Rotary connector
JP5342866B2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US20230170657A1 (en) Rotary connector device
CN114258618A (zh) 旋转连接器装置以及旋转连接器装置用扁平线缆组装体
WO2024053462A1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車載装置
KR101506742B1 (ko) 차량용 롤 커넥터 장치
JP6629620B2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2022170317A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
JP2022182104A (ja) 回転コネクタ装置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0170644A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2022078921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KR20240038699A (ko) 회전 커넥터 장치 및 회전 커넥터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