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12740A -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2740A
CN115912740A CN202111162495.4A CN202111162495A CN115912740A CN 115912740 A CN115912740 A CN 115912740A CN 202111162495 A CN202111162495 A CN 202111162495A CN 115912740 A CN115912740 A CN 115912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motor
stator
bus bar
ba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24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分一浩司
黄婷
赵志明
孙世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1624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2740A/zh
Priority to JP2022102974A priority patent/JP2023051727A/ja
Priority to US17/952,367 priority patent/US20230108398A1/en
Priority to DE102022124689.2A priority patent/DE102022124689A1/de
Publication of CN115912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2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定位设备和定位方法。该马达包括定子、转子、汇流条单元和机壳,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精确地定位机壳和汇流条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高马达的组装精度。

Description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马达通常包括转子、定子、机壳以及汇流条单元等部件,在将这些部件组装成马达时,需要进行部件间的相互定位。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组装方式进行组装:首先,将汇流条单元的足部插入定子的绝缘件中,而将汇流条单元和定子大致定位,然后,将组合后的汇流条单元和定子装入马达的机壳,在此过程中,利用定位夹具定位定子和机壳的相互位置以实现定子和机壳之间的相互定位,从而间接实现汇流条单元和机壳之间的相互定位。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上述现有的组装方式中,汇流条单元和机壳之间的相对位置是通过汇流条单元和定子的相对定位以及定子和机壳的相对定位而间接实现的,汇流条单元和机壳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并不高,当存在高精度定位机壳和汇流条单元的相对位置的客户需求时,如露出于汇流条单元的电源端子过长,无法满足在此情况下的客户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或其他类似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定位装置以及定位方法,能够精确地定位机壳和汇流条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
定子;
转子,所述转子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定子相对旋转;
汇流条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以及
机壳,所述机壳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以及所述汇流条单元,
其中,
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
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平面,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距离所述第一定位平面的距离为预定大小,或者,
连接所述定位孔和所述中心轴线的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大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平面沿径向延伸,所述定位孔和所述中心轴线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大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为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上一侧的面,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上另一侧的面为第二定位平面,
所述第一定位平面和所述第二定位平面均沿径向延伸。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连接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中心轴线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之间的夹角在预定范围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条单元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足部,所述足部支承于所述定子的所述轴向一侧的表面,所述足部与所述定子在周向不干涉。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连接端子沿轴向延伸,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机壳的轴向长度,和/或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长度是所述定子的轴向长度的2倍或以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定位设备,用于组装马达,所述定位设备包括;
第一定位夹具,其具有用于抵接所述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第一定位部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汇流条单元的配置有电连接端子的接口部;以及
第二定位夹具,其用于支承设置于所述马达的机壳的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夹具在定位时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部为面,所述第二定位夹具为沿轴向延伸的销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孔,
连接所述销部件和所述马达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夹角为预定大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设备还包括第三定位夹具,所述第三定位夹具具有抵接于所述接口部的第四定位部的第五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两侧,
所述第五定位部用于朝向所述第三定位部推压所述汇流条单元的所述接口部,使得所述第三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设备还包括第四定位夹具,所述第四定位夹具抵接于所述马达的定子的定位凹槽,且所述第四定位夹具不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周向两侧同时抵接,所述定位凹槽设置于所述定子的外周面,
连接所述第四定位夹具和所述马达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定大小,所述第三定位部为平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夹具与所述第四定位夹具一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定位方法,用于组装马达,所述马达包括定子;转子,所述转子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定子相对旋转;汇流条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以及机壳,所述机壳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以及所述汇流条单元,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定位方法包括:
使第一定位夹具的第三定位部抵接于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所述接口部的所述第一定位部;
使第二定位夹具支承设置于马达的机壳的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
使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部设置有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两侧,
所述使第一定位夹具抵接于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第一定位部包括:
使第三定位夹具的第五定位部抵接于所述接口部的所述第四定位部,并朝向所述第一定位夹具推压所述接口部,使所述第一定位夹具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汇流条单元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定子的轴向一侧;
使第四定位夹具抵靠于所述定子的外周的定位凹槽,所述第四定位夹具不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周向两侧同时抵接,
连接所述第四定位夹具和所述马达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定大小,所述第三定位部为平面。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机壳和汇流条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精确地定位,因此,能够通过机壳精确定位汇流条单元,尤其是能够精确定位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的接口部,能够提高马达组装精度,满足客户要求。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马达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马达的部分组件的一个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马达的一个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第二定位夹具的一个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定位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理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由于使各结构要素为能够在图面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比例尺根据每个结构要素而不同,本申请不仅限于这些图中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例以及各结构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与沿马达的中心轴线OO’延伸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OO’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围绕中心轴线OO’的方向称为“周向”。值得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对各方向的定义只是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便,并不限定马达等在使用和制造时的方向。
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
图1是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马达的一个示意图,示出了从轴向一侧沿轴向观察马达的情况;图2是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马达的部分组件的一个示意图,其中未示出马达的转子;图3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马达的一个示意图,示出了从侧向观察马达的情况。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马达10包括定子11、转子12、汇流条单元13以及机壳14。转子12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O’为中心与定子11相对旋转,汇流条单元13设置于定子11的轴向一侧(O侧),机壳14容纳定子11、转子12以及汇流条单元13,例如,机壳14容纳定子11、转子12以及汇流条单元13这三个部件的各个部件的至少一部分或各个部件的全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汇流条单元13包括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接口部132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21,机壳1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41,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机壳14和汇流条单元1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精确地定位,因此,能够通过机壳14精确定位汇流条单元13,尤其是能够精确定位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能够提高马达10的组装精度,满足客户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马达10可以为各种类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另外,除了定子11、转子12、汇流条单元13和机壳14,马达10还可以包括其它部件,例如轴承等,可参考相关技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条单元13可包括金属制汇流条和支持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汇流条的从汇流条保持架露出的部分可称为汇流条端子,例如汇流条端子可包括用于和马达内部部件(如绕线)连接的内部端子和用于和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连接端子131,汇流条保持架可包括主体部和支承电源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接口132可如图1至图3所示设置于主体部的径向外侧,但不限于此,接口部132还可设置于主体部的轴向O侧,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参考相关技术。本申请说明书中以如图1至图3所示的接口部132设置于主体部的径向外侧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一定位部1321可以为点、孔、线、面等中的任意一种,第二定位部141可以为点、孔、线、面等中的任意一种,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只要接口部132设置有能够用于定位的第一定位部1321、机壳14上设置有能够用于定位的第二定位部141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1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可根据实际需要(如便于测量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的相对位置)选择其中之一作为第二定位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可以为多种情况,例如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之间的距离为预定距离,该距离可以为实际距离,或者可以为从例如轴向观察时在与轴向垂直的平面内的距离,或者,可以为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之间的角度为预定角度,例如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第一定位部1321和马达的中心轴线OO’的连线与第二定位部和马达的中心轴线OO’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预定角度,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定位部为线或面时,第一定位部1321与连接第二定位部和马达的中心轴线OO’而成的直线的夹角为预定距离,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预定距离和预定角度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设置。
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定位部1321为第一定位平面,第二定位部141为定位孔,在此情况下,第二定位部141(定位孔)距离第一定位平面1321的距离可以为预定大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在垂直于中心轴线OO’的面上,连接第二定位部141(定位孔)和中心轴线OO’的而成的直线L1与第一定位平面1321之间的夹角a为预定大小,其中,虚线S1表示在轴线观察时第一定位平面1321所在的平面。
由此,由于第二定位部141(定位孔)距离第一定位平面1321的距离为预定大小,能够通过机壳14精确定位接口部132,提高马达10的组装精度,满足客户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平面1321的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平面1321沿径向延伸,即中心轴线OO’位于第一定位平面1321内,第二定位部141(定位孔)和中心轴线OO’的连线L1与第一定位平面1321之间的夹角a为预定大小。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定位平面1321还可以沿其它方向延伸,例如中心轴线OO’可不位于第一定位平面1321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定位平面1321为接口部132的周向上一侧的面,接口部132的周向上另一侧的面为第二定位平面1322,也就是说,接口部132的周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平面1321和第二定位平面1322,第一定位平面1321和第二定位平面1322均沿径向延伸。
由此,在马达组装过程中,用于抵接第一定位平面1321的定位夹具和机壳14的相对位置确定的情况下,可通过定位夹具抵接接口部132的第二定位平面1322以在周向推动汇流条单元13,使第一定位平面1321抵接定位夹具,从而能够可靠地调整汇流条单元13的周向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定子11的外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111,连接定位凹槽111与中心轴线OO’而成的直线L2与第一定位平面1321之间的夹角b在预定范围内。
由此,能够实现定子11与汇流条单元13之间的定位,另外,直线L2与第一定位平面1321之间的夹角b在预定范围内,表示的是,首先将汇流条单元13与定子12之间大致定位,然后,将汇流条单元13与机壳14之间进行精确定位,由于夹角b在预定范围内可调,而不影响汇流条单元13与机壳14之间的精确定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夹角b的预定范围的具体数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汇流条单元13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足部133,足部133支承于定子11的轴向一侧(O侧)的表面,足部133与定子11在周向不干涉。由此,方便汇流条单元13的周向定位,如可以在不与定子11干涉的情况下进行汇流条单元13的周向位置的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足部13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足部133可在周向等间隔或不等间隔地支承于定子11的轴向一侧(O侧)的表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电源连接端子131可沿轴向延伸,电源连接端子1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机壳14的轴向长度,和/或电源连接端子131的长度是定子11的轴向长度的2倍或以上。在此情况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在满足电源连接端子131的长度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电源连接端子131的位置精度。
不过,本申请不限于此,电源连接端子131还可以沿其它方向延伸,例如沿径向延伸,此外,电源连接端子131的长度和机壳的轴向长度、定子的轴向长度的大小关系还可以为其它情况,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机壳14和汇流条单元1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精确地定位,因此,能够通过机壳14精确定位汇流条单元13,尤其是能够精确定位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能够提高马达10的组装精度,满足客户要求。
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设备,该定位设备可用于组装马达,该马达可以为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马达10,由于在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已经对马达1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其内容被合并于此,此处不再赘述。
图1和图2中示出了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定位设备,图4是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第二定位夹具的一个示意图。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定位设备20包括第一定位夹具21和第二定位夹具22,第一定位夹具21具有用于抵接马达10的汇流条单元13的第一定位部1321的第三定位部211,第一定位部1321设置于汇流条单元13的配置有电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第二定位夹具20用于支承设置于马达10的机壳14的第二定位部141,第三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夹具22在定位时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三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夹具22在定位时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能够精确定位汇流条单元13与机壳14的相对位置,提高马达10的组装精度,确保马达10的品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定位部211和接口部132的第一定位部1321抵接,第二定位夹具22支承机壳14的第二定位部141,因此,关于第三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夹具22在定位时所述处于的预定的相对位置,可参见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关于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所处于的预定的相对位置的说明。
例如,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三定位部211为面,第二定位夹具22为沿轴向延伸的销部件221,即第二定位夹具22包括沿轴向延伸的销部件221,第二定位部141为孔,由于第一定位平面1321和作为第三定位部211的面抵接,销部件221插入作为第二定位部141的孔中,连接销部221和马达10的中心(中心轴线OO’)而成的直线L1与第三定位部211之间的夹角,即连接第二定位部141(孔)和中心轴线OO’的而成的直线L1与第一定位平面1321之间的夹角a,该夹角为预定大小。由此,能够精确定位汇流条单元13与机壳14的相对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定位夹具22包括底座222以及设置于底座的多个柱223,底座222的中央设置有开口,销部件221设置于柱223的轴向O端并朝向O端延伸,由此,在组装时,可将机壳的轴向O’侧放置于底座22的中央开口,销部件221与机壳14上的各个第二定位部141(孔)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在组装时限定马达机壳14的位置。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二定位夹具22可以仅包括沿轴向延伸的销部件221以支承第二定位部141。
但本申请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定位部还可以为面,如机壳14的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41(孔)的安装部的一个面,在此情况下,第二定位夹具可以为具有与机壳14的安装部的该一个面抵接的面的部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选择。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设备20还包括第三定位夹具23,第三定位夹具23具有抵接于接口部132的第四定位部的第五定位部231,第四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1321分别设置于接口部132的周向两侧,第五定位部231用于朝向第三定位部211推压汇流条单元13的接口部132,使得第三定位部211抵接于第一定位部1321。由此,能够可靠地调整汇流条单元13的周向位置以使得第三定位部211抵接于第一定位部1321,从而实现汇流条单元13相对于机壳14和/或定子11的定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四定位部可以为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平面1322,但不限于此,第四定位部还可以为点、线等。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设备20还包括第四定位夹具24,第四定位夹具24抵接于马达10的定子11的定位凹槽111,且第四定位夹具24可不与定位凹槽111的周向两侧同时抵接,定位凹槽111设置于定子11的外周面,如第四定位夹具24为与定位凹槽111相配合的肋部,连接第四定位夹具24和马达10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第三定位部211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定大小,该第三定位部211为平面。由此,能够实现定子11与汇流条单元13之间的定位,并且,既实现汇流条与绕线之间的电连接,又兼顾了便于将第四定位夹具24插入定位凹槽111中,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组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该第二预定大小的角度的具体数值,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在利用定位设备对马达进行组装时,该第二预定大小的角度可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的夹角b,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选择。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夹具21与第四定位夹具24一体成型。由此,能够确保定位夹具的定位精度。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定位夹具21和第四定位夹具24也可以分体成型。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第三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夹具22在定位时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能够精确定位汇流条单元13与机壳14的相对位置,提高马达10的组装精度,确保马达10的品质。
第三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利用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定位设备20,组装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马达10,马达10包括定子11、转子12、汇流条单元13以及机壳14。
转子12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O’为中心与定子11相对旋转,汇流条单元13设置于定子11的轴向一侧(O侧),机壳14容纳定子11、转子12以及汇流条单元13,汇流条单元13包括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接口部132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321,机壳1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41,定位设备20包括第一定位夹具21和第二定位夹具22,第一定位夹具21具有用于抵接马达10的汇流条单元13的第一定位部1321的第三定位部211,第一定位部1321设置于汇流条单元13的配置有电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此外,关于马达10和定位设备20的结构还可参考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和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其内容被合并于此,此处不再赘述。
图5是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定位方面的一个流程图。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定位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使第一定位夹具21的第三定位部211抵接于马达10的汇流条单元13的第一定位部1321;步骤502:使第二定位夹具22支承设置于马达10的机壳14的第二定位部141;以及
步骤503:使第一定位部1321与第二定位部141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接口部132设置有第四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1321分别设置于接口部132的周向两侧。
在步骤501中,可以使第三定位夹具23的第五定位部231抵接于接口部132的第四定位部,并朝向第一定位夹具21推压接口部132,使第一定位夹具21抵接于第一定位部1321。
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汇流条单元13的周向位置是可以调整的,在第一定位夹具21的第三定位部211和第二定位夹具22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可通过第三定位夹具23在周向推动汇流条单元13以调整汇流条单元13的周向位置并使其第一定位部1321与第一定位夹具21的第三定位部211相抵接,从而使得第一定位部1321与第二定位部141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定位方法还包括:将汇流条单元13配置于马达10的定子11的轴向一侧(O侧),使第四定位夹具24抵靠于定子11的外周的定位凹槽111其中,第四定位夹具24不与定位凹槽111的周向两侧同时抵接,连接第四定位夹具24和马达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第三定位部211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定大小,第三定位部211为平面,可参见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由此,能够实现定子11和汇流条单元13的相互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是可以调整的,例如可以先执行步骤502,然后执行步骤501,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此外,以上方法中还可以包括对马达10进行组装的其他步骤,关于该其他步骤,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省略说明。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定位方法,在马达组装时,第一定位部1321和第二定位部141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机壳14和汇流条单元1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精确地定位,因此,能够通过机壳14精确定位汇流条单元13,尤其是能够精确定位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131的接口部132,能够提高马达10的组装精度,满足客户要求。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
定子;
转子,所述转子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定子相对旋转;
汇流条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以及
机壳,所述机壳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以及所述汇流条单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
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平面,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距离所述第一定位平面的距离为预定大小,或者,
连接所述定位孔和所述中心轴线的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平面沿径向延伸,所述定位孔和所述中心轴线的连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预定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为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上一侧的面,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上另一侧的面为第二定位平面,
所述第一定位平面和所述第二定位平面均沿径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有定位凹槽,连接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中心轴线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平面之间的夹角在预定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单元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足部,所述足部支承于所述定子的所述轴向一侧的表面,所述足部与所述定子在周向不干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连接端子沿轴向延伸,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机壳的轴向长度,和/或所述电源连接端子的长度是所述定子的轴向长度的2倍或以上。
8.一种定位设备,用于组装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设备包括;
第一定位夹具,其具有用于抵接所述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第一定位部的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于所述汇流条单元的配置有电连接端子的接口部;以及
第二定位夹具,其用于支承设置于所述马达的机壳的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三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夹具在定位时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定位部为面,所述第二定位夹具为沿轴向延伸的销部件,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孔,
连接所述销部件和所述马达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夹角为预定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设备还包括第三定位夹具,所述第三定位夹具具有抵接于所述接口部的第四定位部的第五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两侧,
所述第五定位部用于朝向所述第三定位部推压所述汇流条单元的所述接口部,使得所述第三定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设备还包括第四定位夹具,所述第四定位夹具抵接于所述马达的定子的定位凹槽,且所述第四定位夹具不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周向两侧同时抵接,所述定位凹槽设置于所述定子的外周面,
连接所述第四定位夹具和所述马达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定大小,所述第三定位部为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夹具与所述第四定位夹具一体成型。
13.一种定位方法,用于组装马达,所述马达包括定子;转子,所述转子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与所述定子相对旋转;汇流条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以及机壳,所述机壳容纳所述定子、所述转子以及所述汇流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单元包括配置有电源连接端子的接口部,所述接口部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机壳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定位方法包括:
使第一定位夹具的第三定位部抵接于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所述接口部的所述第一定位部;
使第二定位夹具支承设置于马达的机壳的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及
使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部设置有第四定位部,所述第四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接口部的周向两侧,
所述使第一定位夹具抵接于马达的汇流条单元的第一定位部包括:
使第三定位夹具的第五定位部抵接于所述接口部的所述第四定位部,并朝向所述第一定位夹具推压所述接口部,使所述第一定位夹具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汇流条单元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定子的轴向一侧;
使第四定位夹具抵靠于所述定子的外周的定位凹槽,所述第四定位夹具不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周向两侧同时抵接,
连接所述第四定位夹具和所述马达的中心而成的直线与所述第三定位部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定大小,所述第三定位部为平面。
CN202111162495.4A 2021-09-30 2021-09-30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Pending CN115912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495.4A CN115912740A (zh) 2021-09-30 2021-09-30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JP2022102974A JP2023051727A (ja) 2021-09-30 2022-06-27 モータ、位置決め装置、及び位置決め方法
US17/952,367 US20230108398A1 (en) 2021-09-30 2022-09-26 Motor, positioning device, and positioning method
DE102022124689.2A DE102022124689A1 (de) 2021-09-30 2022-09-26 Motor, positionierungsvorrichtung und positionierungsverfahr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2495.4A CN115912740A (zh) 2021-09-30 2021-09-30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2740A true CN115912740A (zh) 2023-04-04

Family

ID=85477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2495.4A Pending CN115912740A (zh) 2021-09-30 2021-09-30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8398A1 (zh)
JP (1) JP2023051727A (zh)
CN (1) CN115912740A (zh)
DE (1) DE1020221246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7907B2 (ja) 2013-09-26 2018-01-24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24689A1 (de) 2023-03-30
JP2023051727A (ja) 2023-04-11
US20230108398A1 (en)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309340A1 (en) Motor
TW201630307A (zh) 馬達
US9502849B2 (en) Commutator
US11522415B2 (en) Motor
CN109586478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US11881747B2 (en) Motor
CN111386647B (zh) 汇流条单元和马达
US20210226501A1 (en) Motor
CN115912740A (zh) 马达、定位设备以及定位方法
CN104184261A (zh) 旋转电机
US20200014271A1 (en) Motor
CN109937522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1788760B (zh) 马达
US20220190698A1 (en) Busbar fixture tool for holding a stator during assembly
CN207475295U (zh) 定子以及马达
JP2018125184A (ja) 近接センサ
JP5066135B2 (ja) 振動モータ
JP6220666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220320942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pump
US20220320941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pump
JP7167860B2 (ja) 端子台装置
CN218335501U (zh) 马达
CN218971445U (zh)
CN211720385U (zh) 马达
JP7166180B2 (ja)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エンコーダ付き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