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4261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4261A
CN104184261A CN201410213957.4A CN201410213957A CN104184261A CN 104184261 A CN104184261 A CN 104184261A CN 201410213957 A CN201410213957 A CN 201410213957A CN 104184261 A CN104184261 A CN 104184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hole
rotating machine
electric rotating
sid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39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澤尚刚
井上清巳
小嶋淳
龟井良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84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4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使旋转电机的组装自动化趋于容易。是具备定子(2)与转子(3)的旋转电机(1),具有:框架(4),设置在定子(2)的外周侧;树脂部(14),在框架(4)的一端侧具备连接接地引线(7)的端子(20);导电性接地连接用销(23),一端(23a)介由端子(20)连接于接地引线(7),另一端(23b)以向转子(3)的轴向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树脂部(14);负载相反侧支架(5),具有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径相比规定尺寸更大的内径的销孔(25)穿通形成在对应于上述销(23)的位置;及导电性套筒(26),对插入于销孔(25)的上述销(23)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进行电接通。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马达,具有定子芯、卷绕安装于定子芯的定子线圈、连接定子线圈的引线的印制电路板,通过树脂对这些进行注塑。在该马达中,在印制电路板与负载相反侧支架之间设置有销座,将FG连接用销固定于该销座。FG连接用销的一端连接于负载相反侧支架,另一端连接于印制电路板。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4474676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马达中,将凹部设置于注塑树脂,将凸部设置于负载相反侧支架,通过上述凹部与凸部的配合而以注塑树脂与负载相反侧支架处于同轴的方式进行定位。另一方面,FG连接用销呈被压入于设置在负载相反侧支架上的销孔的结构。因而,需要一边对负载相反侧支架与注塑树脂的配合部的相对位置和FG连接用销与销孔的相对位置的双方进行对位一边组装马达,成为阻碍马达组装的自动化的要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能够使组装自动化趋于容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应用如下旋转电机,其为具备定子与转子的旋转电机,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侧;树脂部,具备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一端侧且连接引线的端子;导电性销,一端介由所述端子连接于所述引线,另一端以向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树脂部;第1支架,具有与所述销的外径相比规定尺寸更大的内径的销孔穿通形成在对应于所述销的位置;及接通单元,对插入于所述销孔的所述销与所述第1支架进行电接通。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旋转电机的组装自动化趋于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整体构成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旋转电机的概要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表示端子的周围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实现负载相反侧支架与接地连接用销的接通的导电性套筒插入于销孔之前的状态及插入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通过将突起设置于外周面的导电性套筒来实现接通时的将套筒插入于销孔之前的状态及插入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通过将螺纹设置于外周面的导电性套筒来实现接通时的将套筒插入于销孔之前的状态及插入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通过弯曲接地连接用销而实现接通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旋转电机;2-定子;3-转子;4-框架;5-负载相反侧支架(第1支架);5d-凸部;6-负载侧支架(第2支架);7-接地引线(引线);10a-轴承;14-树脂部;14a-凹部;16-螺栓;20-端子;23-接地连接用销(导电性销);23a-一端;23b-另一端;23b′-弯曲部(接通单元);25-销孔;26-套筒(接通单元、圆筒构件);26A-套筒(接通单元、圆筒构件);26B-套筒(接通单元、圆筒构件);26b-锥形部;28-突起;29-槽;30-外螺纹;31-内螺纹;d-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旋转电机的整体构成
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旋转电机1的轴向纵剖视图,图2是旋转电机1的分解立体图。而且,在图2中适当省略了后述的树脂部14等的图示。如图1及图2所示,旋转电机1具备:圆筒状的定子2;及在定子2的内侧在半径向上相对设置的圆筒状的转子3,作为内转子型的马达而构成。将转子3固定于轴8。
另外,旋转电机1具有:导电性(例如铝制)筒状框架4,设置在定子2的外周侧;导电性(例如铝制)负载相反侧支架5(第1支架),堵住框架4的轴向一端侧(图1中的左侧)的开口部;导电性(例如铝制)负载侧支架6(第2支架),堵住框架4的轴向另一端侧(图1中的右侧)的开口部;及树脂部14,在框架4的一端侧(图1中的左侧)具备连接接地引线7(引线)的端子20。端子20具有销座21。
框架4如下,由断面大致呈四角形的筒体构成,在中央部具有轴向穿通的圆状的中空孔4a,在四个角具备以凹状切除的轴向的凹槽部4b。在框架4的各凹槽部4b的靠近位置,例如在从轴向另一侧(图2中的右侧)观察的凹槽部4b的顺时针方向侧的靠近位置,设置有轴向的通孔4c。负载相反侧支架5及负载侧支架6具有与框架4呈相同形状的大致四角形状断面,分别在中央部具备轴向穿通的小圆状的中空孔5a、6a。在负载相反侧支架5及负载侧支架6的四个角,形成有与框架4的凹槽部4b对应的轴向的凹槽部5b及凹槽部6b。另外,在凹槽部5b及凹槽部6b的靠近位置,设置有与框架4的通孔4c对应的轴向的螺孔5c及通孔6c。
负载相反侧支架5及负载侧支架6具备分别安装在中空孔5a及中空孔6a的内侧的轴承10a及轴承10b(图2中省略图示)。通过这些轴承10a及轴承10b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轴8。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轴承10a安装部向轴向另一侧(图1中的右侧)突出,形成有圆状的凸部5d。
定子2具备:环状定子芯11,在中央部具有轴向穿通的圆状的中空孔2a;定子线圈12,卷绕安装于定子芯11;及印制电路板13,设置在定子线圈12的轴向一侧(图1中的左侧),连接定子线圈12的末端。定子2插入在框架4的中空孔4a内,通过热装、粘结等而安装。在将定子2安装于框架4之后,对定子芯11、定子线圈12及印制电路板13与上述销座21一起呈一体地进行树脂成形。由此,形成树脂部14,通过树脂部14对定子2的整体进行封固。另外,像在销座21的径向一侧形成开口部24(参照后述的图3)那样,由树脂部14覆盖销座21的一部分,形成上述端子20(对端子20的周围结构进行后述)。树脂部14的上述端子形成部分在框架4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之间露出于外部。
在树脂部14的轴向一侧(图1中的左侧),形成有插入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凸部5d的圆状凹部14a。该树脂部14的凹部14a构成为,在与被插入的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凸部5d的外周之间隔着规定的径向间隔d(参照后述的图3)。
转子3具备在中空孔中插入上述轴8的环状转子芯15。转子3以介由磁性空隙而与定子芯11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定子2内。
大致如下地组装旋转电机1。首先,将定子2安装于框架4的中空孔4a。接下来,定子2及销座21呈一体地树脂成形而形成树脂部14。之后,将转子3配置于定子2的中空孔2a,从轴8的定子2突出的两端部被负载相反侧支架5及负载侧支架6的轴承10a、10b所支撑。而且,4根导电性(例如铝制)螺栓16(导电性螺栓)依次穿通于负载侧支架6的四个角的通孔6c、框架4的四个角的通孔4c,旋入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四个角的螺孔5c。由此,框架4与从两侧夹住框架4的负载相反侧支架5及负载侧支架6呈一体地被组装。之后,通过用盖体18封住收容有编码器17等的编码器室17A而构筑旋转电机1。
端子的周围结构
使用图3及图4对端子20的周围结构进行说明。像在销座21的径向一侧(图3中的上侧)设置开口部24那样,通过树脂注塑(树脂部14)覆盖销座21的一部分来形成端子20。销座21具备用树脂一体成型的大致呈L字状的导电性接地销22。该接地销22的一端22a从销座21向轴向另一侧(图3中的右侧)延伸而连接于印制电路板13,接地销22的另一端22b从销座21向径向一侧延伸而在树脂部14的开口部24内突出。将接地引线7的端子7a插入于开口部24内,连接接地引线7与接地销22的另一端22b。
在树脂部14设置有与销座21呈一体地树脂成形的导电性的接地连接用销23(导电性销)。接地连接用销23是直线状的线材,接地连接用销23的一端23a在销座21内接触接地销22,介由接地销22而与接地引线7连接。另一方面,接地连接用销23的另一端23b以向轴向一侧(图4中的左侧)突出的方式延伸,插入于以穿通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方式设置的销孔25。
销孔25具有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径相比规定尺寸更大的内径。将如图4(a)所示的套筒26(接通单元、圆筒构件)插入于该销孔25。套筒26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铝)构成,对接地连接用销23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进行电接通。套筒26具有与销孔25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和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在套筒26的一端侧(图4(a)中的右侧)形成有内周面26a的内径扩大的锥形部26b,内周面26a构成套筒26的中空部27。套筒26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外侧由上述一端侧开始压入于销孔25,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销孔25。而且,也可以通过粘结来固定套筒26。此时,由于在套筒26的一端侧的内周面26a上形成有锥形部26b,因此能够使接地连接用销23的另一端23b从套筒26的一端侧容易插入。
如图4(b)所示,通过将套筒26插入于销孔25,从而套筒26的外周面26c压力接触销孔25的内周面25a,套筒26的内周面26a压力接触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周面23c,介由套筒26而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接地连接用销23被电接通。而且,在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框架4以处于同轴的方式被对位之后,将套筒26插入固定于销孔25。
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具有:树脂部14,具备连接接地引线7的端子7a的端子20;及导电性接地连接用销23,设置在该树脂部14。接地连接用销23的一端23a构成为介由端子20连接于接地引线7。另一方面,接地连接用销23的另一端23b向转子3的轴向一侧突出,插入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销孔25。销孔25具有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径相比规定尺寸更大的内径,通过导电性套筒26对插入于销孔25的接地连接用销23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进行电接通。这样,确保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接地接通。
在此,假设在销孔25的内径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径大致相等且呈将接地连接用销23压入于销孔25的结构时,在组装旋转电机1时接地连接用销23与销孔25有可能发生干涉,成为阻碍组装自动化的要因。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销孔25的内径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径相比规定尺寸更大,因此在组装旋转电机1时,能够在销孔25与接地连接用销23不发生干涉的状态下将负载相反侧支架5安装于框架4(装配有定子2及树脂部14)。之后,利用销孔25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间隙空间,能够以处于同轴的方式对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框架4高精度地进行对位。因而,能够使旋转电机1的组装自动化趋于容易。
另外,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负载相反侧支架5具有在内部具备轴承10a的圆状凸部5d,该凸部5d插入于形成在树脂部14的圆状凹部14a。此时,假设在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凸部5d外径与树脂部14的凹部14a内径大致相等且呈通过这些凹部14a与凸部5d的配合而以处于同轴的方式对框架4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进行定位的结构时,需要一边对凹部14a与凸部5d的配合部的相对位置、上述的接地连接用销23与销孔25的相对位置的双方进行对位一边组装旋转电机1,成为阻碍组装自动化的要因。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树脂部14的凹部14a构成为,在与被插入的凸部5d的外周之间隔着规定间隔d。由此,在组装旋转电机1时,能够在上述的销孔25与接地连接用销23不发生干涉而且凹部14a与凸部5d不发生干涉的状态下将负载相反侧支架5安装于框架4。因而,能够使旋转电机1的组装自动化趋于容易。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即,如上所述,假设在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凸部5d外径与树脂部14的凹部14a内径大致相等且呈通过这些凹部14a与凸部5d的配合而以处于同轴的方式对框架4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进行定位的结构时,由于凹部14a或凸部5d的尺寸误差而有可能招致同轴精度的降低。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负载相反侧支架5安装于框架4之后,利用凹部14a与凸部5d的间隙d空间(上述的销孔25与接地连接用销23的间隙空间也相同),例如通过使用相机与图像处理等的位置控制来能够以处于同轴的方式对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框架4高精度地进行对位。因而,与通过凹部14a、凸部5d的配合来进行定位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框架4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同轴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中,由于在框架4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之间配置树脂部14,因此框架4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不会接通。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导电性的螺栓16在中间夹着树脂部14及框架4而连结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负载侧支架6。由此,能够介由螺栓16而接通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负载侧支架6。其结果,介由框架4、负载侧支架6、螺栓16、负载相反侧支架5、套筒26、接地连接用销23及接地销22将定子2接通于接地引线7。这样,能够通过框架接地来确保定子2的接地接通。
另外,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入于销孔25的接地连接用销23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电接通单元而在销孔25与插入于该销孔25的接地连接用销23之间设置导电性的套筒26。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确保接地连接用销23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接通。
另外,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套筒26压入于销孔25,因此通过过盈配合被固定。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套筒26从销孔25脱落。
另外,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26在一端侧具有内周面26a的内径扩大的锥形部26b。由此,由于能够将接地连接用销23的另一端23b从套筒26的一端侧容易地插入,因此能够使套筒26对销孔25的嵌入工序自动化趋于容易。
变形例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及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以下,依次说明这样的变形例。
(1)通过在外周面上设置有突起的套筒来实现接通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导电性的圆筒构件而使用了在外周面上不存在凹凸的套筒26,但是也可以使用在外周面上设置在圆筒轴向上延伸的突起的套筒。在图5中示出本变形例的一个例子。
如图5(a)所示,套筒26A在外周面上具有在圆筒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在该例子中是6个)突起28,其在周向上呈等间隔。另一方面,设置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销孔25A在内周面上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多个(在该例子中是6个)凹状槽29,槽29设置在与套筒26的突起28对应的周向位置。如图5(a)所示,当将套筒26A从一端侧(图5(a)中的右侧)开始压入于销孔25A时,如图5(b)所示,套筒26A的外周面的突起28分别与销孔25A的内周面的槽29配合。即,套筒26A通过花键结合固定于销孔25A。此时,构成套筒26A的中空部27的内周面26a压力接触插入于中空部27内的接地连接用销23的外周面23c。由此,通过套筒26A对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接地连接用销23进行电接通。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套筒26A的突起28与销孔25A的槽29的配合作用将套筒26A固定于销孔25A。由此,能够提高防止套筒26A从销孔25A脱落的效果。
(2)通过在外周面上设置有螺纹的套筒来实现接通时
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导电性的圆筒构件而使用了在外周面上设置有螺纹的套筒。在图6中示出本变形例的一个例子。
如图6(a)所示,在套筒26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30。另一方面,在设置于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销孔25B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对应于外螺纹30的内螺纹31。如图6(a)所示,当将套筒26B从一端侧(图6(a)中的右侧)开始旋入于销孔25B时,如图6(b)所示,在套筒26B的中空部27内插入有接地连接用销23的状态下,套筒26B连结于销孔25B。由此,通过套筒26B对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接地连接用销23进行电接通。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在套筒26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30,在销孔25B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31,通过将套筒26B旋入销孔25B而将套筒26B固定于销孔25B。由此,能够提高防止套筒26B从销孔25B脱落的效果。
(3)通过弯曲接地连接用销来实现接通时
在本变形例中,如图7所示,接地连接用销23的另一端23b向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外侧延伸出,该延伸出的另一端23b以接触负载相反侧支架5的方式大致以直角弯曲。利用因该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23b′(接通单元),不使用其他构件的接通单元而直接接通负载相反侧支架5与接地连接用销23。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不需要为了接通而设置其他构件,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另外,由于不需要像嵌入用于接通的构件时那样的构件的对位、压入工序,只通过弯曲接地连接用销23的顶端的工序就足够,因此能够进一步使旋转电机1的组装工序趋于简单化。
(4)通过焊锡实现接通时
作为对插入于销孔25的接地连接用销23与负载相反侧支架5进行电接通的单元而也可以使用焊锡。由此,与将用于接通的构件嵌入销孔25与插入于该销孔25的接地连接用销23之间的情况相比,由于不需要构件的对位、压入工序,因此能够使旋转电机1的组装工序趋于简单化。
以上,虽然将旋转电机1为马达的情况作为一个例子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旋转电机为发电机的情况。
另外,在以上已经记述的内容以外,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或基于变形例的手法加以适当组合利用。
此外,虽然并不一一进行例示,但是上述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追加各种变更而实施的。

Claims (10)

1.一种旋转电机,具备定子与转子,其特征为,
具有:框架,设置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侧;
树脂部,在所述框架的一端侧具备连接引线的端子;
导电性销,一端介由所述端子连接于所述引线,另一端以向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树脂部;
第1支架,具有与所述销的外径相比规定尺寸更大的内径的销孔穿通形成在对应于所述销的位置;
及接通单元,对插入于所述销孔的所述销与所述第1支架进行电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所述第1支架具有在内部具备轴承且向所述树脂部侧突出的圆状凸部,
在所述树脂部的所述第1支架侧形成有以在与被插入的所述凸部的外周之间隔着规定间隔的方式构成的圆状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还具有:第2支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另一端侧;
及导电性螺栓,在中间夹着所述树脂部与所述框架而连结所述第1支架与所述第2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所述接通单元是设置在所述销孔与插入于该销孔的所述销之间的导电性圆筒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所述圆筒构件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所述销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在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在圆筒轴向上延伸的突起,
在所述销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突起配合的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在所述圆筒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
在所述销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所述圆筒构件在一端侧具有内周面的内径扩大的锥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所述接通单元是设置在所述销孔与插入于所述销孔的所述销之间的焊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1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为,
所述接通单元是弯曲所述销而形成的弯曲部,以使所述另一端接触所述支架。
CN201410213957.4A 2013-05-27 2014-05-20 旋转电机 Pending CN1041842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11076 2013-05-27
JP2013111076A JP5874934B2 (ja) 2013-05-27 2013-05-27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4261A true CN104184261A (zh) 2014-12-03

Family

ID=5196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3957.4A Pending CN104184261A (zh) 2013-05-27 2014-05-20 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4934B2 (zh)
CN (1) CN10418426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1017A (zh) * 2017-04-28 2020-02-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壳体的电驱动单元
CN112136266A (zh) * 2018-05-08 2020-1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编码器及伺服电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7098B1 (ja) 2019-12-26 2021-02-10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電動機及び一般電気機器
CN212811453U (zh) * 2020-07-16 2021-03-2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装置
CN114285214A (zh) * 2021-12-28 2022-04-05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压、大电流、高防护等级的三相电机接线盒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88A (zh) * 1988-02-01 1989-09-13 Amp公司 微同轴接插件系列
CN1052753A (zh) * 1989-11-09 1991-07-03 先进联系公司 在电路板上安装多腿部件的装置和方法
JPH0536763U (ja) * 1991-03-19 1993-05-18 オーガツト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リードソケツト用インナーコンタクト
JPH05307979A (ja) * 1992-04-28 1993-11-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端子台
JP2005080480A (ja) * 2003-09-03 2005-03-24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07166760A (ja) * 2005-12-13 2007-06-28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EP1993191A1 (en) * 2007-05-15 2008-11-19 Emerson Electric Co. Cool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N101588103A (zh) * 2008-05-23 2009-11-2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2747B2 (ja) * 1990-01-09 2000-01-24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88A (zh) * 1988-02-01 1989-09-13 Amp公司 微同轴接插件系列
CN1052753A (zh) * 1989-11-09 1991-07-03 先进联系公司 在电路板上安装多腿部件的装置和方法
JPH0536763U (ja) * 1991-03-19 1993-05-18 オーガツト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リードソケツト用インナーコンタクト
JPH05307979A (ja) * 1992-04-28 1993-11-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端子台
JP2005080480A (ja) * 2003-09-03 2005-03-24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JP2007166760A (ja) * 2005-12-13 2007-06-28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ルドモータ
EP1993191A1 (en) * 2007-05-15 2008-11-19 Emerson Electric Co. Cool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CN101588103A (zh) * 2008-05-23 2009-11-2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电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1017A (zh) * 2017-04-28 2020-02-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壳体的电驱动单元
CN110771017B (zh) * 2017-04-28 2022-02-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壳体的电驱动单元
CN112136266A (zh) * 2018-05-08 2020-1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编码器及伺服电动机
CN112136266B (zh) * 2018-05-08 2021-11-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编码器及伺服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4934B2 (ja) 2016-03-02
JP2014230464A (ja) 2014-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1545B2 (en) Motor including busbar portion
US10998789B2 (en) Busbar unit for a stator of an electric motor
CN104184261A (zh) 旋转电机
US20160352189A1 (en) Motor
JP5992606B2 (ja) 回転電機
CN111342587B (zh) 旋转电机
CN111295819B (zh) 汇流条及包括该汇流条的电机
EP3151391B1 (en)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KR101993624B1 (ko) 모터
US20150380992A1 (en) Axial Gap-Type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US20220224195A1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2567601A (zh) 马达、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马达的制造方法、汇流条单元以及汇流条单元的制造方法
EP3487045B1 (en) Motor
JP5896333B2 (ja) モータ
JP7120251B2 (ja)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US20210226501A1 (en) Motor
CN109716629B (zh) 马达
CN103117620B (zh) 模制马达
US11378081B2 (en) Electric pump
US20200006995A1 (en) Electric motor
US20210351657A1 (en) Motor
CN111919365B (zh) 马达和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211720385U (zh) 马达
JP6719531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US20220069666A1 (en) Brushless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