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4955A - 堆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堆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4955A
CN115884955A CN202180050188.9A CN202180050188A CN115884955A CN 115884955 A CN115884955 A CN 115884955A CN 202180050188 A CN202180050188 A CN 202180050188A CN 115884955 A CN115884955 A CN 115884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omposting
organic material
opening
compos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01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托马斯·霍费尔
亚历山大·布伦德勒
约翰内斯·卢希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red Kaercher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lfred Kaercher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red Kaercher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lfred Kaercher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5884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4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90Apparatus therefor
    • C05F17/95Device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conveyed essentially vertically between inlet and discharge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90Apparatus therefor
    • C05F17/957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two or more serially arranged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90Apparatus therefor
    • C05F17/964Constructional parts, e.g. floors, covers or doors
    • C05F17/971Constructional parts, e.g. floors, covers or doors for feeding or discharging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for feeding or discharging other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90Apparatus therefor
    • C05F17/993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process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pressure or humid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 Y02P20/145Feedstock the feedstock being materials of biological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供源自有机材料(14)的堆肥材料(12)的堆肥设备,其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和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其中,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和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包括堆肥室(40),有机材料(14)能够在堆肥室中转化为堆肥材料(12),其中,至少一个输出室(46、60)包括送入开口(58、68)和送出开口(64、76),并且有机材料(14)能经由送入开口(58、68)被送入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其中,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包括送入开口(58、68);输送机组(66、78),其在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处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其内的用于有机材料(14)的输送元件(112、150);以及控制装置(106),其用于驱控输送机组(66、78),其中,有机材料(14)能借助输送机组(66、78)穿过送出开口(64、76)地输送以转送给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

Description

堆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供源自有机材料的堆肥材料的堆肥设备,该堆肥设备包括堆肥室。
背景技术
堆肥设备是已知的,其中,待堆肥的有机材料被转化为堆肥材料。待堆肥的有机材料尤其是有机废料,例如来自私人使用的食物残渣。因此,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家庭使用的堆肥设备,利用该堆肥设备例如可以将来自私人家庭的厨余垃圾和小型植物转化为例如家庭使用的堆肥材料。这种堆肥设备例如也可适用于办公室。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家庭使用的堆肥设备是已知的。例如US2008/0209976A1说明了一种具有堆肥室的堆肥设备。堆肥室布置在壳体内。混合机组用于翻动有机材料。堆肥室可以被加热。堆肥过程完成之后,堆肥室的底部被打开。堆肥材料可以落入容纳容器并从那里被从壳体中取出。水可以经由堆肥室的底部排流并被收集在单独的容器中。堆肥设备可以包括闸门,待堆肥的材料被送入其中并且暂时存放在那里,之后其可经由翻板送入堆肥室。被证实不利的是,有机材料在堆肥室中可能结块。打开底部时,可能会出现堆肥材料留在堆肥室中的问题。由于打开底部,堆肥材料可能堵塞通向容纳容器的贯通开口并导致堆肥设备的功能失效。
在EP 3 275 808 B1中说明了一种具有堆肥室的堆肥设备。堆肥室借助空气流在靠下的区段处被加热并在靠上的区段处被冷却。以此方式,在堆肥室的内壁上应当形成冷凝水,利用该冷凝水可以清洁内壁。
其他堆肥设备例如在文献DE 197 49 751A1、US 2016/0207845A1、US 2017/0260111 A1、EP 3 007 836 B1和FR 2792330 A1中已说明。
在KR 10-1183135B1中说明了一种用于工业应用的堆肥设备。该堆肥设备包括可被加热的鼓形堆肥室。有机材料可以借助混合机组被翻动。堆肥过程完成之后可以通过可锁闭的翻板取出堆肥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提供堆肥材料的堆肥设备,该堆肥设备具有更可靠的功能。
该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提供源自有机材料的堆肥材料的堆肥设备来解决,其包括:
-至少一个输出室和至少一个后续室,其中,至少一个输出室和至少一个后续室包括堆肥室,有机材料在堆肥室中能转化为堆肥材料,其中,至少一个输出室包括送入开口和送出开口,并且有机材料能经由送入开口被送入至少一个输出室,其中,至少一个后续室包括送入开口;
-输送机组,该输送机组在至少一个输出室处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其内的用于有机材料的输送元件;和
-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驱控输送机组,其中,有机材料能够借助输送机组穿过送出开口地输送,用以转送到至少一个后续室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堆肥设备中,待堆肥的有机材料可以在堆肥室内转化为堆肥材料。为了此目的,优选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有机材料的加热装置、用于有机材料通风的通风装置和/或用于润湿有机材料的润湿装置,以获得尽量有利的堆肥结果。有机材料(在此可以是待堆肥的原料或堆肥过程结束之后的堆肥材料)的运输在根据本发明的堆肥设备中通过至少一个输出室和至少一个后续室来实现,至少一个输出室和至少一个后续室包括堆肥室。根据本发明规定,在至少一个输出室处存在可由控制装置驱控的输送机组。这允许有针对性地通过输出室内的输送元件输送有机材料穿过送出开口。由此可以将有机材料经由送入开口转移到后续室中。通过应用输送机组例如可以优选避免基于有机材料结块所引起的材料堵塞,并且由此可以降低堆肥设备的故障易发性。以此方式,与传统堆肥设备相比,所述堆肥设备在运行中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干燥室作为输出室并且可以规定堆肥室作为后续室。这种堆肥设备优选可以包括布置在干燥室处的且能够由控制装置驱控的加热装置,利用该加热装置能够加热干燥室内的有机材料以便干燥。已干燥的有机材料能够经由输送机组被供应给堆肥室用于堆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待堆肥的材料可以在干燥室内干燥。以此方式阻止不受控的分解。有机材料中的微生物优选不被杀死并且可以留在干燥的材料中用于之后的堆肥过程。干燥的有机材料优选可以在避免形成气味的情况下一直储备在干燥室内,直至其借助输送机组被转移到堆肥室中。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堆肥室作为输出室,并且规定提取容器作为后续室。在此,供应给堆肥室的有机材料可以转化为堆肥材料。堆肥过程结束之后,堆肥材料可以经由输送机组被供应给提取容器。优选地,使用者可以将提取容器从堆肥设备上取下。
根据上述阐述可以看到,堆肥设备可以具有多于一个的输出室和多于一个的后续室。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堆肥室关于干燥室可以是后续室。同时,堆肥室关于提取容器可以是输出室。
堆肥设备可以在干燥室处和在堆肥室处包括各自的输送机组。优选地,输送机组可以不依赖于彼此地由控制装置驱控。
有利的可以是,堆肥设备包括与控制装置耦联的传感器装置,并且输送机组能够依赖于传感器装置的信号地驱控。这允许检测堆肥设备的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驱控输送机组。
输送机组例如可以是能被驱控的,以确保有机材料在输出室内的预定的停留时间。
例如可以规定,当在转移到后续室中之前确保了有机材料的状态时,输送机组是能被驱控的。例如可以借助传感器装置监控有机材料在干燥室内的干燥度和/或堆肥材料在堆肥室内的特性并且依赖于此地驱控输送机组。
例如可以规定,输送机组可以关于预定的量的有机材料转移到至少一个后续室地被驱控。例如关于堆肥设备的节能运行地确保输送有机材料的最小量。备选或补充地例如确保,不超过有机材料的最大量,以避免对后续室的过度填充。
输送机组的运行可以通过使用者例如在操作单元上触发。例如可以规定,在输出单元上给使用者提供指示,即,有机材料包括适当的特性用于进一步运输到后续室中。
至少一个输送机组能够以不同方式设计。两个或更多个输送机组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设计方案。
为了有机材料的运动,至少一个输送元件是可运动且优选可运动地支承在输出室上。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输送机组包括驱动装置和能够通过驱动装置绕转动轴线转动的轴,至少一个输送元件固定在该轴上。以此方式,输送元件可以由驱动装置绕转动轴线转动地被驱动。
有利地,转动轴线可以是至少一个输出室的轴线,其中,轴和输出室彼此同轴取向。
被证实有利的可以是,至少一个输送元件包括保持区段和与保持区段相连的推动区段。
有利的是,保持区段保持在轴上,并且推动区段朝送出开口的方向推动。在轴旋转时,推动区段绕轴线旋转。由此可以带动有机材料并将其推动至送出开口。
输送元件,尤其是推动区段,优选至少区段式地平行于输出室的轴线取向。
有利地,推动区段是能够沿着至少一个输出室的内壁运动的刮擦区段。以此方式例如可以确保,有机材料沿输出室的内周可靠地朝送出开口的方向运动。优选可以从内壁上去除附着物。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输出室包括第一室区域和第二室区域。输送元件优选可以设计成盘状并且将第一室区域与第二室区域分隔开。在此可以规定,送出开口布置在第二室部分上并且在输送元件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留空部和至少一个推动区段,借助其能够使有机材料穿过留空部地从第一室区域输送到第二室区域中。通过至少区段式盘状的输送元件来使室区域分隔开。为此,输送元件例如可以横向于且尤其是垂直于转动轴线取向。在输送元件转动时,有机材料可以在第一室区域中被推动区段带动,并且穿过留空部地运动到第二室区域中。推动区段例如设计成翼状并且与盘区段的平面成角度地突出于输送元件的盘状区段。
输出室的送入开口有利地在第一室区域处形成。
在盘状的输送元件上优选布置有刮擦区段,借助其可刮擦送出开口的边缘。以此方式可以消除送出开口的边缘上可能附着的有机材料。
有利的是,输送机组能够在两个运行模式下工作,其中,输送机组在第一运行模式下作为输送机组工作,用以将有机材料运输到至少一个后续室中,而在第二运行模式下作为混合机组工作,用以在至少一个输出室内混匀有机材料。这允许堆肥设备的结构简单的设计方案,具体而言,可以节约输出室上的单独混合机组。
输送机组优选能够由控制装置驱控以实施相应的运行模式。当作为混合机组运行时,优选存在粉碎有机材料的可能性。以此方式可以关于高效干燥过程和高效堆肥过程增大材料的表面。
优选规定,借助输送机组的至少一个混合元件,有机材料能够在第二运行模式下朝离开送出开口指向的方向运动。以此方式可以避免,有机材料被无意地输送穿过送出开口。
有利地尤其可以是,至少一个输送元件包括或形成混合元件,或者反之亦然。依赖于是否执行输送模式或混合模式,输送机组的同一元件一方面可以充当输送元件或另一方面充当混合元件。优选地,输送元件可以在混合模式下使有机材料朝离开送出开口指向的方向运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输送机组的运行模式可以通过输送机组绕转动轴线的转动方向彼此区分。借助输送机组以第一转动方向来实现混合模式。在转动方向颠倒成反向的转动方向后,输送机组用于将有机材料输送至送出开口。
有利的是,输出室至少区段式地且优选完全布置在后续室的上方,并且有机材料能够在重力影响下从至少一个输出室转移到至少一个后续室中。通过充分利用重力可以使有机材料从输出室运输到后续室中变得容易。
定位和定向说明例如“上方”、“下方”等在本情况下涉及按照规定使用堆肥设备。在此,堆肥设备尤其通过安放装置置于安放面上。安放装置的接触平面与安放面的安放平面重合。安放面可以不受限地被视为水平取向。
有利的可以是,后续室突出于输出室的外轮廓。以此方式可以实现输出室和后续室在堆肥设备的壳体内的节约空间的布置。
可以规定,至少一个输出室的送入开口布置在其上侧。
备选或补充地,至少一个后续室的送入开口可以布置在其上侧。
有利的尤其是,堆肥设备在送出开口处、在送入开口处和/或在它们之间延伸的通道处没有运动元件。关于堆肥设备的结构简单的设计方案可以避免运动元件,例如翻板、滑块、阀门等。由此可以避免,这类元件由于例如附着的有机材料而被卡阻并导致堆肥设备的功能故障。
优选地,至少一个输出室包括具有底壁的器壁用以平放有机材料,其中,送出开口优选布置在底壁上方和/或底壁的顶点上方。送出开口例如可以在凹状地形成的底壁的情况下布置在底壁的下顶点(例如顶线)上方。
壁区段优选存在于送出开口和底壁且尤其是顶点之间,从而送出开口的自由(净)横截面相对于底壁且尤其是相对于顶点具有间距。由此从湿润的有机材料排出的液体可以驻留在壁区段上并且不会穿过送出开口进入后续室。
优选地,底壁没有送出开口。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向下沉的有机材料而可能导致的堵塞。此外,可以从防止湿润的有机材料排出的液体穿过送出开口进入后续室。
被证实有利的是,至少一个输出室包括仅一个送出开口并且至少一个后续室仅一个送入开口。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输出室设计成柱形或大致柱形并且限定轴线,其中,器壁包括环绕轴线的外罩状的侧壁和彼此对置的端部壁,尤其是端侧壁。
有利的是,轴线平行于堆肥设备的接触平面取向,以便接触安放面。轴线尤其可以水平取向。
有利的可以是,送出开口在侧壁中形成。
在此例如可以规定如下至少一项:
-送出开口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轴线上方
-送出开口被设计成溢出开口,有机材料能够借助输送元件抬升到送出开口中;
-送出开口设计成缝隙状;
-送出开口平行于轴线延伸。
侧壁中的送出开口优选在堆肥室处形成。优选地,堆肥材料借助输送元件以推动区段在内侧沿着侧壁被抬升并被供应给送出开口。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送出开口在端部壁中形成。在此,有选择地规定如下至少一项:
-端部壁的,尤其是端侧壁的壁区段存在于送出开口和底壁,尤其是底壁的顶点之间;
-送出开口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轴线上方和/或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轴线下方;
-送出开口相对于轴线偏心地布置。在这里尤其理解为,轴线不横穿送出开口或不与其相交。
-送出开口设计成圆形;
-有机材料能够借助输送元件挤压穿过送出开口。
例如,在干燥室中,送出开口设置在端部壁上并且尤其是在端侧壁上。输送元件可以设计成盘状并且在转动时将有机材料从第一室区域转移到第二室区域中。在转动的情况下,有机材料优选被挤压穿过送出开口并且有利地被刮擦区段刮擦边缘。
有利的是,设置有通道,输出室经由送出开口通入该通道并且通道经由送入开口通入后续室。
通道例如可以设计成井状并且至少区段式地在高度方向上延伸。有机材料可以穿过通道优选在重力影响下落入后续室。
为了实现结构简单的设计方案,通道的器壁例如成形在至少一个输出室的和/或至少一个后续室的器壁上。
有利地,堆肥设备在至少一个输出室上和/或在至少一个后续室上包括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利用该加热装置优选能够加热至少一个输出室的和/或至少一个后续室的器壁。例如可以加热器壁的底壁。由此例如在干燥过程期间或在堆肥过程期间使有机材料在输出室或后续室内可以被加温。
优选地,堆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力生成机组和至少一个空气引导件,利用空气引导件能够将空气引导至至少一个输出室上或其内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上或其内。例如可以使用空气作为用于干燥室的干燥空气,以便加速干燥过程。备选地或补充地,可以在堆肥室内供应空气以有助于好氧堆肥过程。
优选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通风装置可由控制装置驱控。
优选地,至少一个空气引导件至少区段式地包围至少一个输出室的器壁和/或至少一个后续室的器壁,其中,空气在空气引导件和器壁之间流动,并且空气能够借助至少一个加热装置被加热。加热装置尤其可以布置在空气引导件上,例如布置在器壁和空气引导件之间的中间空间内。通过预先加热的空气例如可以加速干燥过程或堆肥过程。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用于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堆肥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堆肥设备的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壳体部分:
图3示出以沿图2中的线3-3的局部视图所示出的堆肥设备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堆肥设备的干燥室和其他部件的透视局剖图;
图4A示出具有在其中形成的送出开口的干燥室的端部壁的示意图;
图5示出堆肥设备在干燥室内的输送机组的透视局部视图;
图6示出堆肥设备的堆肥室和其他部件的部分剖开的透视局剖图;和
图7示出堆肥设备在堆肥室内的输送机组的透视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案
附图中整体上以附图标记10标注的根据本发明的堆肥设备的以下阐述的优选实施方式用于提供原料分解之后的堆肥材料12。原料是待堆肥的有机材料14。有机材料14例如包括厨余垃圾或小型植物。尤其地,堆肥设备(以下称设备)10被规定用于家庭使用,其例如也可以用于办公室。
设备10包括具有壳体18的承载装置16,壳体的器壁保持在框架20上。器壁在图2中部分隐去,以便能够看到壳体18。
设备10在按照规定的使用中例如可以通过在下侧22处形成的安放装置24定位在安放面26上,例如定位在底面上。由安放装置24限定的接触平面与安放面26的平面重合。安放面26可以不受限地被视为水平取向。
定位和定向说明涉及对设备10的按照规定的使用,其中,该设备尤其竖立地定位在安放面26上。设备10具有上侧28、前侧30、后侧32、左侧34和右侧36。
接下来,首先介绍设备10的基本结构及其部件,随后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尤其根据图1至图3可以看出,堆肥设备10包括第一室,在本情况下是用于干燥有机材料14的干燥室38。
此外设置有第二室,在本情况下是堆肥室40。堆肥室40用于从干燥室38输送的干燥的有机材料的堆肥。
干燥室38布置在堆肥室40上方。在此,堆肥室40的轮廓尤其是在纵向方向上从前侧30至后侧32地突出超过干燥室38。
堆肥设备10包括提取容器42。提取容器42被设置成用于容纳从堆肥室40供应的堆肥材料12。
在本示例中,提取容器42布置在堆肥室40下方。在此,提取容器42在横向方向上从右侧36至左侧34地与堆肥室40错开布置并且朝右侧36的方向突出超过其外轮廓。
提取容器42可以从壳体18取下,从而供给堆肥材料12以供使用。为了此目的,覆盖元件44可以在前侧30的下区段上打开。
在本发明中,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室和至少一个后续室。在本示例中,干燥室38是关于堆肥室40的输出室46。堆肥室40是干燥室38的后续室48。
此外,堆肥室40是关于提取容器42的输出室50。提取容器42是关于堆肥室40的后续室52。
输出室和后续室的名称涉及在按照规定的使用中运输有机材料14经过设备10。在此,有机材料14在干燥室38内被干燥并且被输送给堆肥室40用于堆肥。在堆肥过程之后进行至提取容器42内的运输。
有机材料14可以被送入通向上侧28的通道54。通道54可以借助覆盖元件56防气味地封闭。通道54在此设计成井状并且通入包括送入开口58的干燥室38。干燥室38具有器壁60和由其包围的内部空间62。
此外,干燥室38包括送出开口64。借助干燥室38的输送机组66可以朝堆肥室40的方向输送有机材料14穿过该送出开口64。
为了供应有机材料14,堆肥室40包括送入开口68。在此被设计成井状的通道70经由送入开口68通入堆肥室40。通道70始于送出开口64。
堆肥室40包括器壁72和由器壁围出的内部空间74。此外,堆肥室40包括送出开口76。在堆肥过程之后,借助输送机组78可以朝提取容器42的方向输送堆肥材料12穿过送出开口76。
在此被设计为井的通道80经由送入开口82通入提取容器42。通道80经由送出开口76与堆肥室40相连。
通道54、70和80在本情况下至少区段式在设备10的高度方向上取向,以便简化在相应处理步骤之后从上向下地运输有机材料14。
尤其如根据图3和图4可见,干燥室38具有大致柱状外形。干燥室38“平躺地”取向并且固定在框架20上。由干燥室38限定的轴线84优选平行于接触平面取向,尤其是水平取向。
器壁60包括环绕的外罩形侧壁86。在前面,器壁60具有端部壁,尤其是端侧壁88。在后面,器壁60具有端部壁,尤其是端侧壁90。
送入开口58在上侧形成在侧壁86处并且具有足够大的横截面,进而也可以将未粉碎的有机材料14顺利送入内部空间62。向上地伸出侧壁86的边缘92围出送入开口58。
侧壁86构成底壁94,其在下侧限定顶线96。顶线96限定底壁94的最深部位。
送出开口64在本示例中在向后的端侧壁90处形成。在此,送出开口64呈圆形并且近似椭圆形或肾形。
送出开口64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在轴线84的下方并且关于干燥室38的中间纵向平面是大致对称的(图4)。边缘98围出送出开口64。
端侧壁90的壁区段99布置在送出开口64的自由横截面和底壁94尤其是顶线96之间。壁区段99可以完全或部分由边缘98构成或包括。从湿润的有机材料中排出的液体可以留在壁区段99上并且不会穿过送出开口64进入堆肥室40。
送出开口64相对于轴线84偏心的布置方案已被证实是有利的。
有利的可以是,送出开口64至少部分地在轴线84上方形成在端部壁内。图4A示例性示出具有送出开口64的端侧壁90。其与根据图4的结构相比增大并更高地定位。壁区段99增大并且可以留住更多的液体。通过该自由横截面也可以输送更大颗粒的有机材料14。
尤其如根据图4和图5进一步看出,输送机组66包括驱动装置100和轴102。轴102可被驱动装置100绕转动轴线104转动地驱动。转动轴线104在此与轴线84重合。因而,参引转动轴线104也是同时参引轴线84,并且反之亦然。
设置有设备10的控制装置106。控制装置106用于控制和/或调节设备10的部件。
尤其地,驱动装置100可由控制装置106驱控。存在如下的可能性,轴102有选择地朝两个彼此相反的转动方向旋转。在转动方向108上,输送机组66充当混合机组,以便混合并粉碎干燥室38内的有机材料14。为了此目的,输送机组66包括至少一个混合元件110。在此,设置有多个混合元件110。混合元件110例如可以设计成钩状和/或包括用于粉碎有机材料14的刃。
为了运输有机材料14至送出开口64,输送机组66还包括固定在轴102上的输送元件112。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元件112设计成盘状并且包括盘区段114。盘区段114例如是平面的并且优选横向于且尤其是垂直于转动轴线104取向。在此,盘区段114如下地确定尺寸,即,其优选形状锁合地布置在内部空间62中(图3和图4)。
盘区段114以此方式将干燥室38的第一室区域116与第二室区域118分隔开。
盘区段114优选大致布置在边缘92的下方。送入的有机材料14以此方式进入盘区段114之前的第一室区域116。第一室区域116延伸直至端侧壁88。第二室区域118从盘区段114延伸直至后端侧壁90。
在输送元件112上形成留空部120,有机材料14可以穿过该留空部从第一室区域116进入第二室区域118。为了此目的,输送元件112还包括用于推动有机材料14的推动区段122。推动区段122相对于盘区段114的平面并相对于转动轴线104成角度地取向(图4和图5)。推动区段122伸入第一室区域116并且布置在留空部120的边缘上。
在留空部120的对置的边缘上,输送元件112还包括刮擦区段124。刮擦区段124相对于盘区段114的平面和转动轴线104成角度取向。在此,刮擦区段124伸入第二室区域118。刮擦区段124如下地确定尺寸,即,其自由端部直至端侧壁90地伸出并且可以刮擦送出开口64的边缘98。
针对输送机组66的功能,轴102可以绕反向于转动方向108的转动方向126转动。在此,通过控制装置106实施驱控。输送机组66可以此方式采用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在第一运行模式下,其充当输送机组,其中,轴102沿转动方向126旋转。在转动方向反向的情况下,输送机组66充当混合机组,并且轴102沿转动方向108转动。
在设备10运行时,输送机组66首先充当混合机组,以使有机材料14粉碎和松散。以此方式,使得由以下还将阐述的加热装置所支持的干燥过程有利于有机材料14。盘区段114尽量阻止材料14到达送出开口64的附近。
当有机材料14应当转移到堆肥室40中时,可以反转输送机组66的转动方向。轴102沿转动方向126旋转。
在此,借助推动区段122带动有机材料14。有机材料14穿过留空部120从第一室区域116被输入第二室区域118。由此,有机材料14到达布置在第二室区域118处的送出开口64。已干燥的有机材料14的优选预限定的量或部分被压入送出开口64。借助刮擦区段124可以刮擦掉有机材料14的可能附着在器壁60上的残余物。
如果不输送材料14,送出开口64可以保持空闲。封闭是不必要的,这显著降低了设备10的故障易发性。在传统的堆肥设备中,密封面尤其可能被固态的有机材料覆盖。可以确保可靠关闭这种开口。
输送元件112形成混合元件110。在混合模式下,有机材料14可以离开送出开口64地从第二室区域118进入第一室区域116。当有机材料14到达送出开口64的附近,其在本示例中被刮擦区段124带动并且穿过留空部120地运动到第一室区域116中。相应地,刮擦区段形成推动区段。盘区段114上的材料14可以在混合模式下被推动区段122带动并且进一步运动到第一室区域116中。
有利的是,借助输送机组66可以有针对性地将有机材料14供应给送出开口64。可以避免在干燥室38内由于有机材料14的附着而导致可能发生的堵塞。优选地,这也适用于第一室区域116,其中,混合元件110可以充当用于器壁60的内侧的刮擦元件。
有利的是,底壁94没有送出开口。可以避免由于有机材料14向下沉所导致的可能发生的堵塞。
取而代之,有机材料14借助输送机组66有针对性地经由送出开口64和通道70运输到堆肥室40中。
有利的是,通道70、送出开口64和送入开口68没有可运动元件例如翻板。这一方面确保了设备10的可靠的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了结构简单的设计。
尤其如图3和图6可见,堆肥室40具有大致柱形的外形。堆肥室40“平躺地”取向并且固定在框架20上。由堆肥室40限定的轴线128优选平行于接触平面取向,尤其是水平取向。
器壁72包括环绕的、外罩形的侧壁130。在前面,器壁72具有端部壁,尤其是端侧壁132。在后面,器壁72具有端部壁,尤其是端侧壁134。
送入开口68在上侧形成在侧壁132处。在此,送入开口68布置在上顶线136的区域内。优点是,堆肥室40突出超过干燥室38。通过通道70落下的有机材料14以此方式无转向地直接进入内部空间74。
侧壁132形成底壁138。
送出开口76在本示例中形成在侧壁130上。在此,送出开口76设计成缝隙状或窗状。优选地,送出开口76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轴线128上方和/或平行于该轴线地取向。在此,送出开口76整体布置在轴线128上方(图3)。以此方式,堆肥室40可以填充有大量干燥的有机材料14用于堆肥过程,而不会无意地进入通道80。
送出开口76在本情况下是溢出开口,堆肥材料12在堆肥过程之后可以穿过该溢出开口地被输送到通道80中。
尤其如图6和图7进一步可见,输送机组78包括驱动装置140和轴142。轴142可被驱动装置140绕转动轴线144转动地驱动并且支承在器壁72上。转动轴线144与轴线128重合。参引转动轴线144因而也是同时参引轴线128,并且反之亦然。
尤其地,驱动装置140可由控制设备106控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轴142有选择地在两个彼此反向的转动方向上旋转。在转动方向146上,输送机组78充当混合机组,以便混合堆肥室40内的有机材料14。在此,有机材料14可以被粉碎。
为了此目的,输送机组78包括至少一个混合元件148。在此,设置有多个混合元件148。混合元件148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成楔形或犁形。在此,混合元件148关于侧壁130的投影包括两个分别与轴线128成角度地取向的部段。混合元件148可以按照不同方式设计。
在混合有机材料14时,轴142沿转动方向146旋转。以此方式,有机材料14离开送出开口76地运动。在本示例中,材料14通过混合元件148的具有倾斜于轴线128的方向分量的部段来移动,从而也实现了轴向的混匀。
混合元件148在内侧接触器壁72。可能的附着的有机材料14以此方式被从器壁72上去除。
在混合模式下,轴142的旋转速度优选如下设定,即,有机材料14借助混合元件148抬起,然而优选最多大约直至顶线136,从而材料14不会穿过送出开口76地被抛出。已经在顶线下方或从那里出发,有机材料14又朝底壁138的方向回落。
针对堆肥的有机材料14运输至送出开口76,输送机组78还包括至少一个输送元件150。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固定在轴142上的输送元件150。
各自的输送元件150包括用于固定在轴142上的保持区段152。各自的保持区段152在这里具有两个彼此保持间隔布置的部段153。部段153例如相对于转动轴线144径向地取向。保持区段152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设计。
此外,输送元件150包括推动区段154。推动区段154通过部段157将部段153彼此相连并且突出于相应的部段153地还包括另一部段155。部段155在远离于彼此指向的方向上取向并且在此关于侧壁130的投影与轴线128成角度地取向。以此方式,推动区段154在指离保持区段152的方向上扩展。
推动区段154区段式地在此在部段157上平行于轴线128取向。
推动区段154整体上在俯视图中近似具有盆形(\_/)。
保持区段152在此也是用于混合元件148的保持区段,混合元件148的前述楔形件或犁形件例如布置在该保持区段上(图7)。
关于侧壁130的投影,输送元件150和混合元件大致具有倒A形(\_/和\/组合)。
输送元件150如下地确定尺寸,即,推动区段154可以沿侧壁130的内侧刮擦。推动区段154以此方式充当用于侧壁130的刮擦元件。
两个输送元件150如下地确定尺寸和定位,即,侧壁130可以在内侧大致沿送出开口76的整个延伸被刮擦。以此方式,在输送堆肥材料12时不会形成死角。
输送元件150在本示例中如下固定在轴142上,即,其关于转动轴线144具有大致180°的角距离。
针对输送机组78的功能,轴142可以绕与转动方向146相反的转动方向156转动。在此,驱控通过控制装置106来实现。输送机组78可以此方式承担两种不同的运行模式。在第一运行模式下,其充当输送机组78,其中,轴142沿转动方向156旋转。在转动方向颠倒时,输送机组78充当混合机组,并且轴142沿转动方向146转动。
在设备10运行时,输送机组78首先充当混合机组,以使供应的有机材料14进一步被粉碎和松散。以此方式,该堆肥过程有利于制造堆肥材料12。
当堆肥材料12在结束堆肥过程之后应当转移到提取容器42中,则输送机组78的转动方向可以反转。轴142沿转动方向156旋转。
由此,借助推动区段154带动堆肥材料12。堆肥材料12被抬起并且沿侧壁130的内周输送至送出开口76并且穿过该送出开口地进入通道80。堆肥材料12穿过通道80并落入提取容器42。
输送元件150形成混合元件148。在混合模式下,有机材料14可以运动离开送出开口76。
有利的是,借助输送机组78可以将堆肥材料12有针对性地供应给送出开口76。如已述那样,可以借助推动区段154去除附着在器壁72上的材料。
有利的是,底壁138没有送出开口。可以避免由于堆肥材料12向下沉而导致的可能发生的堵塞。
取而代之,堆肥材料12借助输送机组78有针对性地经由送出开口76和通道80被输送到提取容器42中。
有利的是,通道80、送出开口76和送入开口82没有可运动的元件例如翻板。这一方面确保了设备10的可靠的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了结构简单的设计。
在设备10中由此获得紧凑的结构方式,即,提取容器42在侧向方向上突出超过堆肥室40的外轮廓。提取容器42在纵向方向上平行于堆肥室40取向。设备10的结构高度由此可以保持得较低。
尤其如图1可见,设备10包括布置在干燥室38上的加热装置158。加热装置158包括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布置在底壁94上并且对底壁进行加热。以此方式,有机材料14可以在内部空间62内被加热并由此被干燥。这允许避免干燥室38内的不期望的堆肥形成。阻止气味形成。干燥的有机材料14也可以在干燥室38内较长时间地储备。
设备10包括具有布置在干燥室38处的空气引导件162的通风装置160。空气引导件162至少区段式地环绕器壁60,尤其是侧壁86。来自壳体18的空气可以(箭头164)被吸入空气引导件162和器壁60之间的中间空间。为了此目的,通风装置160包括生成负压的压力生成机组166。
压力生成机组166在此是风扇168,其通过通道170与干燥室38流体连接。干燥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引导件162被抽吸至送入开口58并进入干燥室48。干燥空气可以吸收湿气并且经过通道170地被抽吸并释放到大气中。
设置有具有冷凝器174和冷凝容器176的冷凝装置172,以便对干燥空气除湿并容纳冷凝水。
加热装置158的加热元件在本示例中布置在器壁60和空气引导件162之间的中间空间内(图4)。这允许利用加热装置158对干燥空气加温,并且以此方式提升蒸汽从干燥室38的排出并加速干燥过程。
此外,设备10包括布置在堆肥室40处的加热装置178。借助加热装置178可以加热器壁72,尤其是底壁138。在堆肥过程期间由此可以加热有机材料14。
通风装置160包括另一空气引导件180。空气引导件180至少区段式地环绕器壁72,尤其是侧壁130。空气可以被从壳体18抽吸经过空气引导件180(箭头182)。
空气可以借助加热装置178的加热元件被加温。为了此目的,加热元件布置在器壁72和空气引导件180之间的中间空间内(图3)。
空气引导件180通入通道80。空气穿过通道80和堆肥室40经由通道70进入干燥室38并且从那里出发经由通道170被抽出。
通过堆肥室40内的空气可以实施好氧堆肥过程,借助加热装置178的附加加热有助于该好氧堆肥过程。
此外,设备10还包括润湿装置184。通过润湿装置184可以借助泵186将液体尤其是从冷凝容器176输送到堆肥室40中。通过有机材料14在堆肥室40内的再润湿来实现改进的堆肥结果。湿气可以借助空气排出。
加热装置158和178可借助控制装置106来驱控,冷凝装置172和润湿装置184同样也可借助控制装置来驱控。
设备10在干燥室38或堆肥室40处包括传感器装置188和190。传感器装置188、190与控制装置106连接。尤其地,可以存在如下的可能性,依赖于传感器装置188、190的信号来控制和/或调节设备10的运行。
在本示例中尤其规定,控制和/或调节输送机组66或78。
例如可以监控有机材料14在干燥室38内的状态。如果控制装置106确定有机材料14已经足够干燥并且可以堆肥,则可以在操作单元192上发送相关指示给使用者。使用者可以触发输送机组66的操纵。备选地,输送机组66自动地由控制装置106控制。
通过转动方向颠倒,已干燥的有机材料14如上述那样在应用输送机组66情况下转移到堆肥室40中。
根据传感器装置190的信号例如可以检查,供应的有机材料14的量不超过最大量,以避免堆肥室40被过度填充。备选地或附加地,关于节能地使用设备10可以规定供应最小量的有机材料14。
为了此目的,传感器装置190例如可以包括重量传感器,以便获知堆肥室40的质量变化。在此,堆肥室40通过至少一个称重单元194固定在框架20上。
通过传感器装置190可以监控堆肥室40的状态并且获知:在堆肥过程之后,堆肥材料12是否具有期望的特性。在此情况下,输送机组78可以通过转动方向颠倒起作用,以便将堆肥材料12如前述那样转移到提取容器42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堆肥设备(设备)
12 堆肥材料
14 有机材料
16 承载装置
18 壳体
20 框架
22 下侧
24 安放装置
26 安放面
28 上侧
30 前侧
32 后侧
34 左侧
36 右侧
38 干燥室
40 堆肥室
42 提取容器
44 覆盖元件
46 输出室
48 后续室
50 输出室
52 后续室
54 通道
56 覆盖元件
58 送入开口
60 器壁
62 内部空间
64 送出开口
66 输送机组
68 送入开口
70 通道
72 器壁
74 内部空间
76 送出开口
78 输送机组
80 通道
82 送入开口
84 轴线
86 侧壁
88、90 端侧壁
92 边缘
94 底壁
96 顶线
98 边缘
99 壁区段
100 驱动装置
102 轴
104 转动轴线
106 控制装置
108 转动方向
110 混合元件
112 输送元件
114 盘区段
116 第一室区域
118 第二室区域
120 留空部
122 推动区段
124 刮擦区段
126 转动方向
128 轴线
130 侧壁
132、134 端侧壁
136 顶线
138 底壁
140 驱动装置
142 轴
144 转动轴线
146 转动方向
148 混合元件
150 输送元件
152 保持区段
153、155、157 部段
154 推动区段
156 转动方向
158 加热装置
160 通风装置
162 空气引导件
164 箭头
166 压力生成机组
168 风扇
170 通道
172 冷凝装置
174 冷凝器
176 冷凝容器
178 加热装置
180 空气引导件
182 箭头
184 润湿装置
186 泵
188、190 传感器装置
192 操作单元
194 称重单元

Claims (31)

1.用于提供源自有机材料(14)的堆肥材料(12)的堆肥设备,所述堆肥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和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和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包括堆肥室(40),有机材料(14)在所述堆肥室中能转化为堆肥材料(12),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包括送入开口(58、68)和送出开口(64、76),并且有机材料(14)能经由所述送入开口(58、68)送入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包括送入开口(58、68),
-在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处的输送机组(66、78),所述输送机组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其内的用于所述有机材料(14)的输送元件(112、150);和
-控制装置(106),所述控制装置用于驱控所述输送机组(66、78),其中,所述有机材料(14)能借助所述输送机组(66、78)穿过所述送出开口(64、76)地输送,用以转送到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干燥室(38)作为输出室(46、50)并设置所述堆肥室(40)作为后续室(48、52),其中,所述堆肥设备(10)包括布置在所述干燥室(38)处的且能由所述控制装置(106)驱控的加热装置(158),利用所述加热装置能加热所述干燥室(38)中的所述有机材料(14)用以干燥,并且其中,干燥的有机材料(14)能经由所述输送机组(66)供应给所述堆肥室(40)用以堆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设备在所述干燥室(38)处并且在所述堆肥室(40)处包括各自的能不依赖于彼此地由所述控制装置(106)驱控的输送机组(66、78)。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所述堆肥室(40)作为输出室(46、50)并且设置有提取容器(42)作为后续室(48、52),其中,供应到所述堆肥室(40)中的有机材料(14)能转化为堆肥材料(12),并且堆肥材料(12)能经由所述输送机组(78)供应给所述提取容器(42)。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设备(10)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106)耦联的传感器装置(188、190),并且所述输送机组(66、78)能依赖于所述传感器装置(188、190)的信号地被驱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组(66、78)能根据下述至少一项被驱控:
-确保所述有机材料(14)在所述输出室(46、50)中的预定的停留时间;
-确保转移到所述后续室(48、52)中的所述有机材料(14)的状态;
-转移预定的量的有机材料(14)到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中。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组(66、78)包括驱动装置(100、140)和能通过所述驱动装置(100、140)绕转动轴线(104、144)转动的轴(102、142),所述至少一个输送元件(112、150)固定在所述轴上,优选地,所述转动轴线(104、144)是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的轴线(84、1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送元件(112)包括保持区段(152)和与所述保持区段连接的推动区段(154),其中,所述保持区段(152)保持在所述轴(142)上,并且所述推动区段(154)朝所述送出开口(76)的方向推动有机材料(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区段(154)是能沿着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的内壁运动的刮擦区段。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包括第一室区域(116)和第二室区域(118),并且所述输送元件(112)设计成盘状且将所述第一室区域(116)与所述第二室区域(118)分隔开,其中,所述送出开口(64)布置在所述第二室区域(118)处并且在所述输送元件(112)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留空部(120)和至少一个推动区段(122),借助所述推动区段能使有机材料(14)穿过所述留空部(120)地从所述第一室区域(116)输送到所述第二室区域(118)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组(66、78)能在两个运行模式中工作,其中,所述输送机组在第一运行模式中作为输送机组(66、78)工作,用以将所述有机材料(14)运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中,而在第二运行模式中作为混合机组工作,用以在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中混匀所述有机材料(1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组(66、78)能由所述控制装置(106)驱控,用以实施相应的运行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以下至少一项:
-在所述第二运行模式中,有机材料(14)能借助所述输送机组(66、78)的至少一个混合元件(110、148)朝离开所述送出开口(64、76)指向的方向运动;
-至少一个输送元件(112、150)包括或形成混合元件(110、148),或者反之亦然。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模式通过所述输送机组(66、78)绕所述转动轴线(104、144)的转动方向(108、126、146、156)而彼此相区分。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室(46、50)至少区段式地和优选完全地布置在所述后续室(48、52)上方,并且有机材料(14)能在重力影响下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转移到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中。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续室(48、52)突出超过所述输出室(46、50)的外轮廓。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设备(10)在所述送出开口(64、76)处、在所述送入开口(58、68)处和/或在它们之间延伸的通道(70)处没有运动元件。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包括具有用以平放所述有机材料(14)的底壁(94、138)的器壁(60、72)。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出开口(64、76)布置在所述底壁(94、138)上方和/或布置在所述底壁(94、138)的顶点(96)上方。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94、138)没有送出开口。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设计成柱形或大致柱形并且限定轴线(84、128),其中,所述器壁(60、72)包括环绕所述轴线(84、128)的外罩状的侧壁(86、130)和彼此对置的端部壁,尤其是端侧壁(88、90、132、134)。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线(84、128)平行于所述堆肥设备(10)的接触平面取向,尤其是水平地取向,以便接触安放面(26)。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出开口(76)在所述侧壁(86)中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送出开口(76)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所述轴线(128)上方并且优选构造为溢出开口,所述有机材料(14)能借助所述输送元件(112)抬升到所述送出开口中;
-所述送出开口(76)设计成缝隙状;
-所述送出开口(76)平行于所述轴线(128)地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出开口(64)在端部壁中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端部壁的壁区段(99)存在于所述送出开口(64)和所述底壁(94),尤其是所述底壁(94)的顶点(96)之间;
-所述送出开口(64)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所述轴线(84)下方和/或至少区段式地布置在所述轴线(84)上方;
-所述送出开口(64)相对于所述轴线(84)偏心地布置;
-所述送出开口(64)设计成圆形;
-所述有机材料(14)能借助所述输送元件(112)挤压穿过所述送出开口(64)。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通道(70、80),所述输出室(46、50)经由所述送出开口(64、76)通入所述通道并且所述通道经由所述送入开口(68、82)通入所述后续室。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70、80)设计成井状并且至少区段式地在竖向上延伸。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设备(10)在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处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处包括至少一个加热装置(158、178),利用所述加热装置优选地能加热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的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的器壁(60、72)。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设备(10)包括至少一个通风装置(160),所述通风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压力生成机组(166)和至少一个空气引导件(162、180),利用所述空气引导件能将空气引导向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或引导到其内和/或引导向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或引导到其内。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堆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引导件(162、180)至少区段式地包围所述至少一个输出室(46、50)的器壁(60、72)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后续室(48、52)的器壁(72),并且空气在所述空气引导件(162、180)和所述器壁(60、72)之间流动,其中,空气能借助所述至少一个加热装置(158、178)加热。
CN202180050188.9A 2020-09-05 2021-08-11 堆肥设备 Pending CN1158849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23246.2A DE102020123246A1 (de) 2020-09-05 2020-09-05 Kompostiervorrichtung
DE102020123246.2 2020-09-05
PCT/EP2021/072361 WO2022048874A1 (de) 2020-09-05 2021-08-11 Kompostier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4955A true CN115884955A (zh) 2023-03-31

Family

ID=7759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0188.9A Pending CN115884955A (zh) 2020-09-05 2021-08-11 堆肥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6879A1 (zh)
EP (1) EP4208431A1 (zh)
CN (1) CN115884955A (zh)
DE (1) DE102020123246A1 (zh)
WO (1) WO20220488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2602B2 (ja) 1997-02-25 2002-09-0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生ごみ処理装置
FR2792330A1 (fr) 1999-04-14 2000-10-20 In Seop Jin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detruire des dechets alimentaires a des temperatures basses et ordinaires, utilisant des microbes
CN1585731A (zh) * 2002-09-02 2005-02-23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生产像成熟堆肥一样的物质的设备和方法
JP2004262729A (ja) * 2003-03-04 2004-09-24 Kawasaki Heavy Ind Ltd 湿潤性有機質廃棄物の処理方法とその処理システム
EP1933995B1 (en) 2005-09-08 2012-01-25 Constellium Switzerland AG Forming tool
US20130260446A1 (en) 2012-04-03 2013-10-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Composting device
KR101183135B1 (ko) 2012-04-05 2012-09-21 이재헌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장치
FR3006915B1 (fr) 2013-06-13 2015-06-26 Serveco Sa Soc Systeme de traitement destine a deshydrater des dechets alimentaires
US9895726B1 (en) 2016-07-27 2018-02-20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leaning a food waste recycling bin of a food waste recycling appliance
US10000429B2 (en) 2016-03-09 2018-06-19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composter device
IT202000006895A1 (it) * 2020-04-02 2021-10-02 Francesco Paolo Fiorente Elettrodomestico per l’autocompostaggi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48874A1 (de) 2022-03-10
DE102020123246A1 (de) 2022-03-10
EP4208431A1 (de) 2023-07-12
US20230286879A1 (en)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6777B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poster device and composter device
US20160207845A1 (en) Composting device
JP2010516454A (ja) 有機物質の乾燥設備
JP2006255550A (ja) 生ごみ乾燥処理機
KR101521847B1 (ko) 분쇄부를 포함하는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장치
KR101240760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115884955A (zh) 堆肥设备
EP1115678B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decomposing organic waste
US20230271894A1 (en) Compo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post material
KR100375424B1 (ko) 건조기
US20090291489A1 (en) Disposal apparatus of food wastes
KR0153510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용 발효 처리기
JPH0597559A (ja) 厨芥処理装置
KR101922546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시스템
JP2002282824A (ja) 生ゴミ処理装置
KR200209642Y1 (ko) 곡물세척장치의 건조구조
KR101826973B1 (ko) 음식물쓰레기 처리장치
CN219567826U (zh) 厨余垃圾处理器用的发酵装置
KR101578857B1 (ko) 음식물 처리장치
KR102194977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처리장치
KR100400819B1 (ko) 곡물탈수기 및 그 곡물탈수기를 갖는 곡물세척장치
KR102188475B1 (ko) 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장치
JPH11294952A (ja) 生ごみ処理装置
JP3662216B2 (ja) 生ごみ処理装置
JP2001137817A (ja) 生ゴミ処理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