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68555A -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68555A
CN115868555A CN202211355013.1A CN202211355013A CN115868555A CN 115868555 A CN115868555 A CN 115868555A CN 202211355013 A CN202211355013 A CN 202211355013A CN 115868555 A CN115868555 A CN 1158685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ea leaves
leaves
humidity
ferm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550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丽
闫志刚
方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Yi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Yi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Yi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T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Yiyuan Ecological Tea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550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685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68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685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S1,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使其常温下自然萎凋,去除残缺的茶叶和除杂;S2,在茶叶中喷入添加物,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1,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2;S3,将茶叶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进行揉捻;S4,在T4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炭火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炒青定型。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茶叶发酵方法,能够提供适合茶叶有益菌生长的环境,且本发明的茶叶发酵方法使得茶叶进行两次发酵,容易使得茶叶的发酵程度相同,使得烘培出来的茶叶口感顺滑,有利于售卖。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发酵,就是指茶叶进行酶性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深色物质的过程,发酵多发生在能控制温度、湿度的专用室进行,影响发酵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和叶片的含水量等,发酵后的茶叶,会因发酵程度的轻或重,往红色方向变化,愈重愈红,其汤色,与叶色大体趋同,所以观茶汤,基本可以推测出茶的发酵程度,发酵愈少的茶,愈接近其本身原味,最突出的是苦涩味;反之,苦涩程度越来越低,口感也越来越醇和;传统的茶叶发酵方法大多是使茶叶一次发酵完成,容易使得茶叶的发酵程度不同,也容易影响茶叶的颜色,更容易导致烘培出来的茶叶口感不佳,不利于售卖,因此,亟需一种茶叶发酵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叶发酵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S1,首先,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进行通风散热,使其常温下自然萎凋,去除残缺的茶叶和除杂;
S2,在茶叶中喷入添加物,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1,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2,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3,进行第一次发酵;
S3,将茶叶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进行揉捻,进而能够揉破茶叶的叶缘细胞,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即为消青,达到绿叶红镶边;
S4,在T4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炭火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炒青定型,即以高湿环境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避免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使其具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5,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5,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6,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5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7。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摊放的茶叶的厚度为9cm。
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使茶叶常温下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9小时。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T1为40min,T2为40min,T3为30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添加物为发酵促进剂和茶提取物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发酵促进剂为酵母菌。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T4的温度为43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T5为40min,T6为25min,T7为10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茶叶发酵方法,能够提供适合茶叶有益菌生长的环境,并含有植物清香,口感顺滑大大提高茶叶品质,且本发明提供的茶叶发酵方法使得茶叶进行两次发酵,容易使得茶叶的发酵程度相同,不容易影响茶叶的颜色,也避免了残缺的茶叶影响其他完整茶叶的发酵,使得烘培出来的茶叶口感顺滑,有利于售卖,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S1,首先,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进行通风散热,使其常温下自然萎凋,去除残缺的茶叶和除杂;
S2,在茶叶中喷入添加物,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1,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2,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3,进行第一次发酵;
S3,将茶叶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进行揉捻,进而能够揉破茶叶的叶缘细胞,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即为消青,达到绿叶红镶边;
S4,在T4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炭火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炒青定型,即以高湿环境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避免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使其具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5,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5,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6,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5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摊放的茶叶的厚度为9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使茶叶常温下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9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T1为40min,T2为40min,T3为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添加物为发酵促进剂和茶提取物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发酵促进剂为酵母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T4的温度为43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T5为40min,T6为25min,T7为10d。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S1,首先,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进行通风散热,使其常温下自然萎凋,去除残缺的茶叶和除杂;
S2,在茶叶中喷入添加物,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2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1,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6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2,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2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3,进行第一次发酵;
S3,将茶叶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进行揉捻,进而能够揉破茶叶的叶缘细胞,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即为消青,达到绿叶红镶边;
S4,在T4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炭火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炒青定型,即以高湿环境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避免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使其具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5,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5,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6,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5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摊放的茶叶的厚度为9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使茶叶常温下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9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T1为40min,T2为40min,T3为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添加物为发酵促进剂和茶提取物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发酵促进剂为酵母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T4的温度为43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T5为40min,T6为25min,T7为10d。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S1,首先,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进行通风散热,使其常温下自然萎凋,去除残缺的茶叶和除杂;
S2,在茶叶中喷入添加物,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1,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2,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3,进行第一次发酵;
S3,将茶叶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进行揉捻,进而能够揉破茶叶的叶缘细胞,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即为消青,达到绿叶红镶边;
S4,在T4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炭火进行烘焙到7成干时收起,炒青定型,即以高湿环境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避免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使其具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5,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5,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6,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5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摊放的茶叶的厚度为9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使茶叶常温下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9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T1为40min,T2为40min,T3为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添加物为发酵促进剂和茶提取物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发酵促进剂为酵母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T4的温度为43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T5为40min,T6为25min,T7为10d。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S1,首先,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进行通风散热,使其常温下自然萎凋,去除残缺的茶叶和除杂;
S2,在茶叶中喷入添加物,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1,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2,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3,进行第一次发酵;
S3,将茶叶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进行揉捻,进而能够揉破茶叶的叶缘细胞,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即为消青,达到绿叶红镶边;
S4,在T4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炭火进行烘焙到6成干时收起,炒青定型,即以高湿环境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避免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使其具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5,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5,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6,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5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摊放的茶叶的厚度为9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使茶叶常温下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9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T1为40min,T2为40min,T3为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添加物为发酵促进剂和茶提取物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发酵促进剂为酵母菌。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T4的温度为43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T5为40min,T6为25min,T7为10d。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骤:
S1,首先,将人工采摘的茶叶新梢芽叶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进行通风散热,使其常温下自然萎凋,去除残缺的茶叶和除杂;
S2,在茶叶中喷入添加物,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1,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2,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31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3,进行第一次发酵;
S3,将茶叶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进行揉捻,进而能够揉破茶叶的叶缘细胞,促进酶促氧化作用,使鲜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8-10小时,使叶子由硬变软;即为消青,达到绿叶红镶边;
S4,在T4的温度环境下,使用炭火进行烘焙到8成干时收起,炒青定型,即以高湿环境破坏酵素的活性,抑制茶叶继续发酵,避免气味完全散失,从而使其具有半发酵茶类特有的香味;
S5,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5,然后将茶叶在温度为27度、湿度为90%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6,最后再将茶叶在温度为25度、湿度为96%的环境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T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摊放的茶叶的厚度为9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使茶叶常温下自然萎凋的时间为19小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T1为40min,T2为40min,T3为30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添加物为发酵促进剂和茶提取物的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发酵促进剂为酵母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T4的温度为43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T5为40min,T6为25min,T7为10d。
CN202211355013.1A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Pending CN1158685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5013.1A CN11586855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55013.1A CN11586855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68555A true CN115868555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59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55013.1A Pending CN115868555A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6855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5633A (zh) * 2014-06-30 2016-01-27 漳州辰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二次发酵的乌龙茶工艺
CN106234660A (zh) * 2016-08-25 2016-12-21 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
CN106332991A (zh) * 2016-08-25 2017-01-18 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一种乌龙茶二次发酵工艺
CN110521803A (zh) * 2019-09-18 2019-12-03 紫云自治县新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快速发酵方法
CN111990485A (zh) * 2020-09-01 2020-11-27 湖南水木芙蓉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
CN112704134A (zh) * 2021-01-12 2021-04-27 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 一种功能微生物优化发酵的螺形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5633A (zh) * 2014-06-30 2016-01-27 漳州辰和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二次发酵的乌龙茶工艺
CN106234660A (zh) * 2016-08-25 2016-12-21 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一种乌龙茶发酵方法
CN106332991A (zh) * 2016-08-25 2017-01-18 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一种乌龙茶二次发酵工艺
CN110521803A (zh) * 2019-09-18 2019-12-03 紫云自治县新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的快速发酵方法
CN111990485A (zh) * 2020-09-01 2020-11-27 湖南水木芙蓉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红茶制作焙炒方法
CN112704134A (zh) * 2021-01-12 2021-04-27 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 一种功能微生物优化发酵的螺形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916B (zh) 二次发酵的黑茶及其生产方法和设备
CN103238686B (zh) 一种有机茶叶红乌龙茶的加工方法
CN101073344B (zh) 一种茶叶的后发酵方法
CN102747050B (zh) 一种生物复合酶制剂及利用该复合酶制剂提高茶叶品质的黑茶制茶工艺
CN111493170B (zh) 一种甜醇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3478313B (zh) 一种壮乡红茶的制作工艺
CN109486643A (zh) 以大曲为种曲的强化多微麸曲采用固态发酵酿造陈醋方法
CN104304525A (zh)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12616947A (zh) 一种经摇青协同有氧发酵提高红茶品质制备方法
CN1470179A (zh) 颗粒桑叶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4468072A (zh) 一种新品红茶
CN108903049A (zh) 一种使用生物技术醇化发酵“清甜香”型烤烟烟叶的方法
CN115868555A (zh) 一种茶叶发酵方法
CN1739383A (zh) 一种臭豆腐的制作方法
CN109329870B (zh) 一种提高大罐发酵酱油品质的制备工艺
CN111345361A (zh) 一种高香红茶的制备工艺
CN104938666A (zh) 一种红银针茶及其加工工艺
CN114736754A (zh) 一种基于糖化箱的糖化培菌工艺
CN107691716A (zh) 一种香椿茶的制作方法
CN113951341A (zh) 工夫红茶的发酵工艺
CN109619503B (zh) 一种芽菜汁调味品的生产方法
CN106509151A (zh) 青方腐乳的生产方法
CN107258958B (zh) 一种红茶加工的茶青前处理方法
CN111700137A (zh) 一种浓香型普洱茶烤制工艺
CN112753797B (zh) 一种清香富锌红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