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7977A -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7977A
CN115777977A CN202211522398.6A CN202211522398A CN115777977A CN 115777977 A CN115777977 A CN 115777977A CN 202211522398 A CN202211522398 A CN 202211522398A CN 115777977 A CN115777977 A CN 115777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variety
tobacco
test
cured tobacc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23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圣江
韦克苏
贺帅
穆冬升
莫静静
李德仑
陈丽萍
余世洲
韦斌
杨志晓
李光雷
焦剑
王涛
张婕
刘琼
蔡凯
赵会纳
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Institute of Tobacco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Institute of Tobacco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Institute of Tobacco Science filed Critical Guizhou Institute of Tobacco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2115223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7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7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7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Tobacco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包括:(1)将同一生态条件下的试验烤烟品种(系)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的烟叶分别进行暗箱试验、烤中试验和烤后试验,获取试验烤烟品种(系)相比对照品种的暗箱试验、烤中试验和烤后试验的加权易烤性分值和加权耐烤性分值;(2)对各部位烟叶烘烤特性评价;(3)试验烤烟品种(系)的烘烤特性评价;(4)根据将试验烤烟品种(系)与对照烤烟品种的烘烤特性比较,基于对照烤烟品种烘烤工艺优化形成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本发明可使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与失水更加协调,物质转化更加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Description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属于烟叶烘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我国西南烤烟种植产区来说,烤烟是贵州省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山地复杂生态环境条件的限制,贵州烤烟种植较为分散,且每个农户在其分散的土地上可能会种植不同品种(基因型)的烤烟。一部分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较好,一部分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耐烤性较差,一部分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一般,一部分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好、耐烤性中等或偏差,还有的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中等或偏差、耐烤性好等等,从而严重制约了不同烤烟品种(系)烟叶烘烤特性的一致性。从目前现状来看,烤烟品种(系)烟叶烘烤特性评价主要通过暗箱试验、烘烤过程中烟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缺少可操作性、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此外,从全国烤烟生产来看,各烤烟生产区主栽烤烟品种(如云烟87)主要是以常规三段式烘烤和经验烘烤为主,而自育和特色烤烟品种(系)缺少烟叶烘烤的灵活性、系统性和针对性。而贵州不同烤烟种植产区不同品种(系)烟叶的烘烤工艺更是多种多样,若采用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和经验烘烤,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烘烤工艺难以配伍其衰老生理与物质转化的内在需要,极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烟叶烘烤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包括:
(1)获取试验分值
将同一生态条件下的试验烤烟品种(系)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的烟叶分别进行暗箱试验、烤中试验和烤后试验,判断试验烤烟品种(系)相比对照品种的暗箱试验、烤中试验和烤后试验的加权易烤性分值和加权耐烤性分值;
(2)各部位烟叶烘烤特性评价
试验烤烟品种(系)各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暗箱试验加权易烤性分值+烤中试验加权易烤性分值+烤后试验加权易烤性分值;
试验烤烟品种(系)各部位烟叶的耐烤性分值=暗箱试验加权耐烤性分值+烤后试验加权耐烤性分值。
(3)试验烤烟品种(系)的烘烤特性评价
试验烤烟品种(系)的易烤性=权重A*下部叶易烤性分值+权重B*中部叶易烤性分值+权重C*上部叶易烤性分值;
试验烤烟品种(系)的耐烤性=权重A*下部叶耐烤性分值+权重B*中部叶耐烤性分值+权重C*上部叶耐烤性分值。
(4)确定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烘烤工艺
根据将试验烤烟品种(系)与对照烤烟品种的烘烤特性比较,优化烘烤工艺;
其中,暗箱试验对照烤烟品种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分别赋分值30分和40分,烤中试验对照品种烟叶的易烤性赋分值30分,烤后试验对照品种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分别赋分值40分和60分,权重A为10%,权重B为50%,权重C为40%。
优选地,在步骤(1)中,取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叶片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正常烟叶3-5片,利用暗箱试验判断其易烤性和耐烤性。统计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变黄9成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以及从开始变褐至变褐5成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暗箱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对照品种变黄9成时间/试验品种(系)变黄9成时间×30;
暗箱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耐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系)变褐5成时间/对照品种变褐5成时间×40。
优选地,在步骤(1)中,取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叶片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10-20片正常烟叶,根据对照烤烟品种进行烘烤工艺操作,利用烘烤试验判断试验烤烟品种(系)烤中易烤性。按照叶片变黄面积及比例,统计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烘烤过程中38℃稳温结束时10-20片烟叶的变黄程度(成数);
烤中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系)烟叶38℃稳温结束时变黄程度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38℃稳温结束时烟叶变黄程度的加权平均值×30。
优选地,在步骤(1)中,取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素质、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正常烟叶进行编(夹)烟,竿(夹)数各为6,并进行挂牌,远离烤房门和隔热墙5竿(夹)以上随机装进烤房,根据对照烤烟品种进行烘烤工艺操作。烘烤结束后,将烤后烟叶水分平衡至16%~18%,再将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进行分类称重;
烤后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烤后烟叶(1-青烟率)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系)烤后烟叶(1-青烟率)的加权平均值×40;
青烟率=青烟片数/总叶片数;统计青烟率,主要考虑青片烟、青筋烟、浮青烟、青黄烟,不考虑机械损伤等导致的青痕烟;
烤后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耐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烤后烟叶(1-挂灰烟率-黑糟烟率-烤红烟率)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系)烤后烟叶(1-挂灰烟率-黑糟烟率-烤红烟率)的加权平均值×60;
单片烟叶属于2种及以上分类时,以现行分级标准和严重程度列入其中一类,不重复计算。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小于86,耐烤性分值小于77,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耐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较差;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缩短低温变黄时间5-15h,提高主变黄温度1-2℃,转火时降低烟叶变黄程度1-2成,低温低湿定色时降低干球和湿球温度1-2℃。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小于86,耐烤性分值在77~122之间,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较差,耐烤性相当;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延长主变黄温度时间5-15h,中湿定色。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小于86,耐烤性分值大于122,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较差,耐烤性较好;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延长低温变黄时间5-15h,转火时提高烟叶变黄程度(黄片青筋),提高定色期湿球温度0.5-1℃,延长定色期物质转化时间5-10h。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在86~118之间,耐烤性分值小于77,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相当,耐烤性较差;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转火时降低烟叶变黄程度1-2成,提高定色初期烟叶失水程度5%-10%,降低定色期湿球温度1-2℃。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在86~118之间,耐烤性分值在77~122之间,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耐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相当;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的烘烤工艺进行烘烤。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在86~118之间,耐烤性分值大于122,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相当,耐烤性较好;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转火时提高烟叶变黄程度(黄片青筋),提高定色期湿球温度0.5-1℃,延长定色期物质转化时间5-10h。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大于118,耐烤性分值小于77,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较好,耐烤性较差;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缩短变黄期时间5-10h,转火时降低烟叶变黄程度1-2成,提高定色初期烟叶失水程度5%-10%,降低定色期湿球温度1-2℃。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大于118,耐烤性分值在77~122之间,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较好,耐烤性相当;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缩短变黄期时间5-10h,中湿定色。
优选地,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大于118,耐烤性分值大于122,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均较好;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缩短变黄时间5-10h,转火时提高烟叶变黄程度(黄片青筋),提高定色期湿球温度0.5-1℃,延长定色期物质转化时间5-10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暗箱试验(暗箱烟叶变黄时间、暗箱烟叶变褐时间)、烤中烟叶变黄程度、烤后烟叶易烤性与耐烤性判断等各个指标赋值,通过加权平均值综合判断试验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对照常规烤烟品种烘烤特性和烘烤工艺,明确二者在易烤性和耐烤性方面存在的差异,以此来建立试验烤烟品种(系)新的烘烤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能够量化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烘烤特性的阈值,对试验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的判断更加系统、精准、科学。
2、本发明能够使试验烤烟品种(系)的烘烤工艺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科学,能根据试验烤烟品种(系)的易烤性和耐烤性制定烘烤策略,调整变黄时间、定色时间、温湿度参数等,使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与失水更加协调,物质转化更加充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3、本发明能够使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烘烤过程中致香物质积累更多,烤后烟叶香气品质较佳,感官质量较好。
4、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试验烤烟品种(系)烤后烟叶的中上等烟比例、橘黄烟比例和烟叶外观质量,以及显著降低青黄烟比例和烤糟烟比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1、暗箱试验
以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烤烟品种云烟87作为对照,取对照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叶片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正常烟叶3-5片,利用暗箱试验判断其同一暗箱试验条件下的烟叶易烤性和耐烤性。统计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变黄9成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以及从开始变褐至变褐5成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暗箱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对照品种变黄9成时间/试验品种(系)变黄9成时间×30;
暗箱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耐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系)变褐5成时间/对照品种变褐5成时间×40。
2、烤中试验
以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烤烟品种云烟87作为对照,取对照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叶片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10-20片正常烟叶,编(夹)烟后放置在烤房同一位置,根据对照烤烟品种进行烘烤工艺操作,利用烘烤试验判断试验烤烟品种(系)烤中易烤性。按照叶片变黄面积及比例,统计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烘烤过程中38℃稳温结束时10-20片烟叶的变黄程度(成数);
烤中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系)38℃稳温结束时烟叶变黄程度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38℃稳温结束时烟叶变黄程度的加权平均值×30。
3、烤后试验
以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烤烟品种云烟87作为对照,取对照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素质、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正常烟叶进行编(夹)烟,竿(夹)数各为6,并进行挂牌,远离烤房门和隔热墙5竿(夹)以上随机装进烤房,根据对照烤烟品种进行烘烤工艺操作。烘烤结束后,将烤后烟叶水分平衡至16%~18%,再将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进行分类称重;
烤后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烤后烟叶(1-青烟率)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系)烤后烟叶(1-青烟率)的加权平均值×40;
青烟率=青烟片数/总叶片数;统计青烟率,主要考虑青片烟、青筋烟、浮青烟、青黄烟,不考虑机械损伤等导致的青痕烟;
烤后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耐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烤后烟叶(1-挂灰烟率-黑糟烟率-烤红烟率)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系)烤后烟叶(1-挂灰烟率-黑糟烟率-烤红烟率)的加权平均值×60;
单片烟叶属于2种及以上分类时,以现行分级标准和严重程度列入其中一类,不重复计算。
4、常规烤烟品种三段式烘烤工艺(GB/T 23219—2008)基本操作
变黄期:装烟后,烧小火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5℃左右,保持湿球温度33~34℃,至叶尖变黄后,将干球温度以每2h升高1℃的速度,升至38℃,稳温延长时间,控制湿球温度34~36℃,使烤房内挂温度计棚次的烟叶80%左右达到七成到八成黄,同时叶片发软(失水量30%左右)。之后再升温到41~42℃,保持湿球温度36~37℃,拉长时间,使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微带青,凋萎塌架、主脉发软。
定色期:干球温度先以平均每2h~3h升高1℃的速度升至45~49℃(一般下部叶45℃左右,中部叶45~47℃,上部叶47~49℃)保持稳定,延长时间,使烟叶烟筋变黄,失水达到小卷筒,然后以l~2h升高1℃的速度升温至54~55℃,稳温8~12h,达到叶片干燥。随着干球温度上升,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7℃~39℃。
干筋期:以每小时l℃的速度由54℃升温到65~68℃保持稳定,直到烟叶完全干燥。在干球温度达到60℃以前,保持湿球温度39~40℃;60℃以后逐渐关小进排湿口,减小通风量,保持湿球温度40~43℃。
云烟87是目前各大烟区主栽烤烟品种,主要采用上述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也是很多烤烟品种(系)参考或采用的烘烤工艺。
下面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的暗箱试验、烤中试验和烤后试验按上述相应试验方法进行。
实施例1: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试验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试验分值。
暗箱试验研究表明,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红大)下部、中部、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分别为25、23、20,耐烤性分值分别为29、32、31;烤中试验研究表明,烤烟红大易烤性分值分别为24、23、22;烤后试验研究表明,烤烟品种红大烟叶易烤性分值分别为30、32、32,耐烤性分值分别为40、43、42。
步骤(2),评价红大各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
下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79,中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78,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74。
下部烟叶耐烤性分值为69,中部烟叶耐烤性分值为75,上部烟叶耐烤性分值为73。
步骤(3),评价红大烤烟品种的烘烤特性。
红大烤烟品种的易烤性分值为76.5(79*10%+78*50%+74*40%),耐烤性分值为75.2(69*10%+75*50%+77*40%)。则红大烤烟品种的易烤性、耐烤性分值均小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其易烤性、耐烤性相对较差。
步骤(4),制定红大烤烟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烘烤工艺。
基于红大烤烟品种不同部位烟叶的烘烤特性以及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的烘烤工艺,制定烘烤关键调控技术。红大不同部位烟叶烘烤应适当缩短低温变黄时间,提高主变黄温度,转火时降低烟叶变黄程度,低温低湿定色。具体操作如下:
变黄期:点火后,以1℃/h升温到35~36℃,湿球温度34~35℃,稳温烘烤2~3h;然后以1℃/h升温到38℃,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变黄5~6成;之后,以1℃/h升温到40℃,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5~25h,烟叶变黄7~8成;之后,以1℃/3h升温到42℃,湿球温度35~36℃,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变黄8~9成,充分凋萎发软。
定色期:以1℃/3h升温到44℃,湿球温度35~36℃,稳温烘烤10~15h,扫除叶片余青,叶尖勾尖卷边;之后,以1℃/3h升温到46~48℃,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6~10h,烟叶叶片失水近半;之后,以1℃/3h升温到50~51℃,湿球温度37~38℃,稳温烘烤8~10h,烟叶叶片干燥2/3以上;之后,以1℃/2h升温到53℃,湿球温度38~39℃,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叶片全干。
干筋期: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操作即可。
如表1所示,采用该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该技术能明显提高试验烤烟品种红大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中部烟叶试验数据为例)中上等烟比例、橘黄烟比例和外观质量,显著降低青黄烟比例和级外烟比例,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表1不同烘烤处理对红大中部烤后烟叶等级结构的影响(%)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081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表2不同烘烤处理对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091
表3不同烘烤处理对中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092
实施例2: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试验烤烟品系GZ36中部烟叶烘烤特性试验分值。
暗箱试验研究表明,烤烟GZ36中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27,耐烤性分值为52;烤中试验研究表明,烤烟GZ36中部烟叶的易烤性分值为25;烤后试验研究表明,烤烟品系GZ36中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36,耐烤性分值为72。
步骤(2),评价GZ36中部烟叶的烘烤特性。
GZ36中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88,耐烤性分值为124。则GZ36中部烟叶易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相当,耐烤性好于云烟87。
步骤(3),制定GZ36烤烟品系中部烟叶烘烤工艺。
基于GZ36烤烟品系中部烟叶的烘烤特性以及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中部烟叶的烘烤工艺,制定GZ36中部烟叶烘烤关键调控技术。GZ36中部烟叶烘烤应适当提高烟叶变黄程度,适当提高定色期湿球温度,延长定色期物质转化时间。具体操作如下:
变黄期:点火后,以1℃/h升温到35~36℃,湿球温度34~35℃,稳温烘烤3~5h;之后,以1℃/h升温到38℃,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20~25h,烟叶变黄7~8成;之后,以1℃/h升温到40℃,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变黄8~9成;之后,以1℃/3h升温到42℃,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5h,烟叶黄片青筋,凋萎发软。
定色期:以1℃/3h升温到45℃,湿球温度37~38℃,稳温烘烤10~15h,叶尖勾尖卷边;之后,以1℃/3h升温到47~48℃,湿球温度38~39℃,稳温烘烤10~15h,烟叶小卷筒;之后,以1℃/2h升温到53~54℃,湿球温度39~40℃,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叶片全干。
干筋期: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操作即可。
如表4-5所示,采用该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该技术能明显提高试验烤烟品系GZ36中部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香气物质含量等。
表4不同烘烤处理对GZ36中部烟叶等级结构的影响(%)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101
表5不同烘烤处理对中部烤后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μg/g)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102
实施例3: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试验烤烟品种K326上部烟叶烘烤特性试验分值。
暗箱试验研究表明,烤烟K326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28,耐烤性分值为32;烤中试验研究表明,烤烟K326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35;烤后试验研究表明,烤烟品种K326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36,耐烤性分值为42。
步骤(2),评价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
K326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99,耐烤性分值为74。则K326上部烟叶易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相当,耐烤性差于云烟87。
步骤(3),制定烤烟品种K326上部烟叶烘烤工艺。
基于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以及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烟叶的烘烤工艺,制定烘烤关键调控技术。K326上部烟叶烘烤转火时适当降低烟叶变黄程度,适当提高定色初期烟叶失水程度,适当降低定色期湿球温度。具体操作如下:
变黄期:点火后,以1℃/h升温到38℃,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变黄4~5成;之后,以1℃/h升温到40℃,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5~20h,烟叶变黄7~8成;之后,以1℃/3h升温到42℃,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2h,烟叶变黄8~9成,充分凋萎发软。
定色期:以1℃/3h升温到44℃,湿球温度35~36℃,稳温烘烤15~18h,扫除叶片余青、叶尖勾尖卷边;之后,以1℃/3h升温到47~48℃,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叶片半干、小卷筒;之后,以1℃/2h升温到53℃,湿球温度37~38℃,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叶片全干、大卷筒。
干筋期: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操作即可。
如表6所示,采用该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该技术能明显提高试验烤烟品种K326上部烤后烟叶橘黄烟和上中等烟比例,以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等。
表6不同烘烤处理对K326上部烟叶等级结构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111
实施例4: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试验烤烟品系贵烟2号下部烟叶烘烤特性试验分值。
暗箱试验研究表明,烤烟贵烟2号下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35,耐烤性分值为38;烤中试验研究表明,烤烟贵烟2号下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40;烤后试验研究表明,烤烟品系贵烟2号下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49,耐烤性分值为58。
步骤(2),评价贵烟2号下部烟叶的烘烤特性。
贵烟2号下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122,下部烟叶耐烤性分值为96。则贵烟2号下部烟叶易烤性比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好,耐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均相当。
步骤(3),制定贵烟2号烤烟品系下部烟叶烘烤工艺。
基于贵烟2号烤烟品系下部烟叶的烘烤特性以及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下部烟叶的烘烤工艺,制定烘烤关键调控技术。贵烟2号烤烟品系下部烟叶烘烤适当缩短变黄期时间,中湿定色。
变黄期:点火后,以1℃/h升温到35~36℃,湿球温度34~35℃,稳温烘烤2~3h;之后,以1℃/h升温到38℃,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2~18h,烟叶变黄7~8成;之后,以1℃/h升温到40℃,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6~10h,烟叶变黄8~9成;之后,以1℃/3h升温到42℃,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8~10h,烟叶黄片青筋、叶基部微带青,充分凋萎发软。
定色期:以1℃/3h升温到45℃,湿球温度37℃,稳温烘烤10~15h,扫除叶片余青,烟叶达到小卷筒;之后,以1℃/3h升温到48~49℃,湿球温度38℃,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叶片干燥2/3以上;之后,以1℃/2h升温到53℃,湿球温度39℃,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叶片全干。
干筋期: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操作即可。
如表7所示,采用该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该技术能明显提高试验烤烟品系贵烟2号下部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和上中等烟比例等。
表7不同烘烤处理对贵烟2号下部烟叶等级结构的影响(%)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121
实施例5: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试验烤烟品种贵烟1号上部烟叶烘烤特性试验分值。
暗箱试验研究表明,烤烟贵烟1号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42,耐烤性分值为28;烤中试验研究表明,烤烟贵烟1号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45;烤后试验研究表明,烤烟品种贵烟1号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40,耐烤性分值为41。
步骤(2),评价贵烟1号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
贵烟1号上部烟叶易烤性分值为127,耐烤性分值为69。则贵烟1号上部烟叶易烤性比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好,耐烤性比云烟87差。
步骤(3),制定贵烟1号烤烟品种上部烟叶烘烤工艺。
基于贵烟1号烤烟品种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以及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烟叶的烘烤工艺,制定烘烤关键调控技术。贵烟1号上部烟叶烘烤应适当缩短变黄期时间,转火时适当降低烟叶变黄程度,适当提高定色初期烟叶失水程度,适当降低定色初期干球和湿球温度。具体操作如下:
变黄期:点火后,以1℃/h升温到38℃,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变黄4~6成;之后,以1℃/h升温到40℃,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5~20h,烟叶变黄7~8成;之后,以1℃/3h升温到42℃,湿球温度36~37℃,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变黄8~9成(青筋、叶基部微带青、叶片少许青色),充分凋萎发软。
定色期:以1℃/3h升温到44℃,湿球温度35~36℃,稳温烘烤15~20h,扫除叶片余青、叶尖勾尖卷边;之后,以1℃/3h升温到48℃,湿球温度37~38℃,稳温烘烤10~15h,烟叶小卷筒;之后,以1℃/2h升温到53℃,湿球温度38~39℃,稳温烘烤10~15h,烟叶叶片全干。
干筋期:按照三段式烘烤工艺操作即可。
如表8所示,采用该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该技术能明显提高试验烤烟品种贵烟1号上部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和香气物质含量等。
表8不同烘烤处理对贵烟1号上部烟叶等级结构和香气物质总量的影响
Figure BDA000397166411000013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获取试验分值
将同一生态条件下的试验烤烟品种(系)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的烟叶分别进行暗箱试验、烤中试验和烤后试验,判断试验烤烟品种(系)相比对照烤烟品种的暗箱试验、烤中试验和烤后试验的加权易烤性分值和加权耐烤性分值;
(2)各部位烟叶的烘烤特性评价
试验烤烟品种(系)各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暗箱试验加权易烤性分值+烤中试验加权易烤性分值+烤后试验加权易烤性分值;
试验烤烟品种(系)各部位烟叶的耐烤性分值=暗箱试验加权耐烤性分值+烤后试验加权耐烤性分值;
(3)试验烤烟品种(系)的烘烤特性评价
试验烤烟品种(系)的易烤性=权重A*下部叶易烤性分值+权重B*中部叶易烤性分值+权重C*上部叶易烤性分值;
试验烤烟品种(系)的耐烤性=权重A*下部叶耐烤性分值+权重B*中部叶耐烤性分值+权重C*上部叶耐烤性分值;
(4)确定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烘烤工艺
根据将试验烤烟品种(系)与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的烘烤特性比较,优化烘烤工艺;
其中,暗箱试验对照烤烟品种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分别赋分值30分和40分,烤中试验对照烤烟品种烟叶的易烤性赋分值30分,烤后试验对照烤烟品种烟叶的易烤性和耐烤性分别赋分值40分和60分,权重A为10%,权重B为50%,权重C为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取对照烤烟品种云烟87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叶片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正常烟叶3-5片,利用暗箱试验判断其同一暗箱试验条件下的烟叶易烤性和耐烤性;统计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变黄9成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值,以及从开始变褐至变褐5成所需时间的加权平均值;
暗箱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对照品种变黄9成时间/试验品种(系)变黄9成时间×30;
暗箱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耐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系)变褐5成时间/对照品种变褐5成时间×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取对照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叶片大小、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10-20片正常烟叶,编(夹)烟后放置在烤房同一位置,根据对照烤烟品种进行烘烤工艺操作,判断试验烤烟品种(系)烤中易烤性;按照叶片变黄面积及比例,统计对照和试验品种(系)烟叶烘烤过程中38℃稳温结束时10-20片烟叶的变黄程度(成数);
烤中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系)38℃稳温结束时烟叶变黄程度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38℃稳温结束时烟叶变黄程度的加权平均值×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取对照和试验烤烟品种(系)部位、成熟度、素质、外观颜色相对一致的正常烟叶进行编(夹)烟,竿(夹)数各为6,并进行挂牌,远离烤房门和隔热墙5竿(夹)以上随机装进烤房,根据对照烤烟品种进行烘烤工艺操作;烘烤结束后,将烤后烟叶水分平衡至16%~18%,之后进行烟叶分类称重;
烤后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烤后烟叶(1-青烟率)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系)烤后烟叶(1-青烟率)的加权平均值×40;
青烟率=青烟片数/总叶片数;统计青烟率,主要考虑青片烟、青筋烟、浮青烟、青黄烟,不考虑机械损伤等导致的青痕烟;
烤后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耐烤性分值=试验品种烤后烟叶(1-挂灰烟率-黑糟烟率-烤红烟率)的加权平均值/对照品种(系)烤后烟叶(1-挂灰烟率-黑糟烟率-烤红烟率)的加权平均值×60;
单片烟叶属于2种及以上分类时,以现行分级标准和严重程度列入其中一类,不重复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不同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小于86,耐烤性分值小于77,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耐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较差;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缩短低温变黄时间5-15h,提高主变黄温度1-2℃,转火时降低烟叶变黄程度1-2成,低温低湿定色时降低干球和湿球温度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不同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小于86,耐烤性分值在77~122之间,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较差,耐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相当;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延长主变黄温度时间5-15h,中湿定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不同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小于86,耐烤性分值大于122,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相对于对照烤烟品种较差,耐烤性较好;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延长低温变黄时间5-15h,转火时提高烟叶变黄程度(黄片青筋),提高定色期湿球温度0.5-1℃,延长定色期物质转化时间5-10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不同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在86~118之间,耐烤性分值小于77,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相当,耐烤性较差;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转火时降低烟叶变黄程度1-2成,提高定色初期烟叶失水程度5%-10%,降低定色期湿球温度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不同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在86~118之间,耐烤性分值在77~122之间,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耐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相当;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的烘烤工艺进行烘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若试验烤烟品种(系)不同部位烟叶的易烤性分值在86~118之间,耐烤性分值大于122,则试验烤烟品种(系)烟叶的易烤性与对照烤烟品种相当,耐烤性较好;试验烤烟品种(系)配套烘烤工艺以对照品种作为参考,转火时提高烟叶变黄程度(黄片青筋),提高定色期湿球温度0.5-1℃,延长定色期物质转化时间5-10h。
CN202211522398.6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Pending CN115777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2398.6A CN115777977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2398.6A CN115777977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7977A true CN115777977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3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2398.6A Pending CN115777977A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79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8113B (zh) 云烟87在生物质能源烤房中的烘烤工艺
CN109691681B (zh) 一种用于云烟87烟叶烤软烤香的密集烘烤工艺
CN104146333B (zh) 一种美引烤烟品种nc297的烘烤方法
CN103598669B (zh) 一种烤烟散叶烘烤方法
CN112273700B (zh) 一种烤烟上部叶的调制方法
CN108618186A (zh) 一种基于鲜烟叶素质的k326品种烘烤方法
CN111084403B (zh) 一种中上部烟叶中温保湿变黄密集挂杆烘烤方法
CN107028214B (zh) 适合云烟116品种烟叶烘烤的烤烟烘烤工艺
CN108685144B (zh) 一种基于鲜烟叶素质的红花大金元品种烘烤方法
CN111657531A (zh) 一种减少烟叶挂灰的高温变黄降温定色烘烤工艺
CN105341986A (zh) 一种提高寒露受害烟叶烘烤质量的方法
CN102599624A (zh) 五段五对应烟叶烤香密集烘烤精准工艺
CN109892683B (zh) 一种适合烤烟品种nc-yatas6烟叶的烘烤工艺
CN109998144B (zh) 一种蜜甜香型烟叶十个关键稳温点烘烤工艺
CN115777977A (zh) 一种构建烤烟品种(系)烘烤特性评价及配套烘烤工艺的方法
CN109924532B (zh) 一种去除烤烟蜡质层改善烟叶失水特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7637855B (zh) 一种有效提高烟叶工业复烤环节加工性的烤烟初烤方法
CN108065447B (zh) 一种红花大金元烤烟品种返青烟叶的烘烤方法
CN108514151B (zh) 种植在湿热地区的烟草nc71的烘烤方法
CN111493350B (zh) 一种有效改善铁中毒烟叶质量的烤烟烘烤方法
CN111493349B (zh) 一种有效改善锰中毒烟叶质量的烤烟烘烤方法
CN113455696A (zh) 一种通过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率判断醇化进程的方法
CN112471575B (zh) 一种晒烟烤烟杂交后代的烘烤方法
CN113208145A (zh) 一种提高烤烟品质的分类装烟烘烤方法
CN113455689B (zh) 一种减少湘烟6号挂灰烟的烘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