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3022A -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3022A
CN115693022A CN202211470279.0A CN202211470279A CN115693022A CN 115693022 A CN115693022 A CN 115693022A CN 202211470279 A CN202211470279 A CN 202211470279A CN 115693022 A CN115693022 A CN 115693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inc
iodine
organic framework
covalent organic
lig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02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3022B (zh
Inventor
张兵
程豪
卜然
陆盈盈
王琳琳
涂继兵
张世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anborui New Energy Material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JU Hangzhou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JU Hangzhou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ZJU Hangzhou Glob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114702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3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3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3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3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3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el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在溶剂中溶解形成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滴在基底表面,经加热反应、溶剂蒸发得到晶化的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膜;膜从基底上剥离后,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锌碘电池隔膜。该锌碘电池隔膜具有适宜的孔径设计,保证Zn2+快速传递同时其较小的孔道起到阻碍I3 穿梭的作用,且该隔膜中富含的磺酸基团使得该亚纳米通道可以通过静电作用高效抑制I3 穿梭。使用该隔膜能够明显提升锌碘电池的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库伦效率、倍率性能等。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等一系列问题,碳减排和清洁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为此,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发展太阳能、风能以及水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因环境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电网波动性大,难以直接造福于社会,因此有必要发展高效的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从1990年发明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码电子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开路电压高、循环稳定性好等优势。然而,锂离子电池较高的成本以及其内部的有机电解液存在易燃及热失控等安全性问题阻碍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电站。而传统的铅酸电池虽然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性能好等优势,但是其由于较低的体积能量密度、较差的循环寿命,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样影响了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发展。因此当前急需开发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长寿命的新型储能电池体系。
以水溶液为电解液的水系二次电池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生产条件要求低等优势。尽管其电化学窗口(1.23 V)不及有机电解液体系,但其离子导电率比有机电解液体系高两个数量级,使其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可支持快速充放电。这些特点使得水系二次电池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强的竞争力。
依据离子价态分类,当前水系二次电池主要包含一价碱金属离子电池(如Li+,Na+,K+等)和高价金属离子电池(如Zn2+,Mg2+,Al3+等)。由于碱金属电位较低,与水副反应较为严重,限制了其在水系电池中的进一步发展。而高价金属离子电池具有适中的电位,有利于缓解水系电解液中的副反应。相比于Mg元素和Al元素,Zn元素具有储量高,成本低,耐腐蚀性能强等特点。除此之外,锌负极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820 mAh g-1),且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镀/剥离可逆性,在水系二次电池中脱颖而出。
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对其性能影响至关重要,目前主流研发的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普鲁士蓝化合物等正极材料主要以Zn2+嵌入/脱出机制储存电荷。由于Zn2+水合半径较大以及正极提供的离子存储空间有限,这会造成受限的功率性能以及能量密度。最近,基于转化反应的卤族元素单质正极由于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较强的氧化还原动力学以及优异的充放电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碘单质具有较高的沸点,以及较低的成本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锌-碘二次电池使用溶解锌盐的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金属锌为负极,单质碘为正极,通过溶解-沉积机制存储电荷,相比于离子嵌入或转换反应机制,反应速度更快、可逆性更好、能量/功率密度更高,兼具安全、经济、环保和高效等独特优势。然而,尽管反应机制简单,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I3 -中间态产物会造成严重的穿梭效应,从而影响电池的放电容量、库伦效率以及循环寿命等指标。
造成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传统锌离子电池研究中广泛使用的玻璃纤维隔膜具有较大的孔径(0.7~1.6 µm),难以阻挡较小尺寸的I3 -的穿梭,从而难以实现高性能锌碘电池。而一些阳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如Nafion系列隔膜)虽然可以通过隔膜中负电基团的静电排斥作用有效抑制I3 -的穿梭,但是其封闭的结构会造成低的锌离子电导率,从而造成极化严重,这会显著降低电池的倍率性能。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设计一种能保证Zn2+快速通过,同时有效阻挡I3 -穿梭的高效隔膜。
近期,研究者提出具有较小孔径的沸石分子筛(孔径0.4 nm)隔膜来抑制I3 -的穿梭,从而实现了改善的库伦效率、放电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等指标 [Nano Lett. 2022,22, 2538−2546]。虽然沸石分子筛可以利用较小的孔径尺寸物理上抑制I3 -(离子直径0.514nm)的穿梭,但是由于Zn2+在水系电解液中较大的水合离子半径(0.43 nm)其传输效率也被限制[ACS Energy Lett. 2018, 3, 10, 2602–2609]。同时,无机颗粒需要依赖额外的粘结剂以达到成膜的效果,从而难以保证孔径的均一性与连续性。另一方面,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厚度通常小于25 μm,该沸石分子筛基隔膜具有较大的厚度(60 μm)不利于发挥体积能量密度。
因此,开发一种兼具高的I3 -阻挡效率,高Zn2+透过率,且可以大规模制造的一体化薄层隔膜,从而提高锌-碘电池的放电容量、库伦效率以及倍率性能是目前锌-碘电池领域丞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锌-碘电池隔膜难以实现保证Zn2+快速通过的同时,又能有效阻挡I3 -穿梭,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该锌碘电池隔膜具有适宜的孔径设计(0.5-5 nm),可以保证Zn2+快速传递同时其较小的孔道起到阻碍I3 -穿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该隔膜中富含的磺酸基团使得该亚纳米通道可以通过静电作用高效抑制I3 -穿梭。使用该隔膜能够明显提升锌碘电池的放电容量、循环性能数据、库伦效率、倍率性能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在溶剂中溶解形成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滴在基底表面,经加热反应、溶剂蒸发得到晶化的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膜;
步骤3,将所述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膜从基底上剥离后,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锌碘电池隔膜。
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使用的聚乙烯以及聚丙烯隔膜难以直接应用到锌电池体系。由于非亲水特性,聚乙烯以及聚丙烯隔膜在水系锌电池中无法浸润,从而造成受阻的离子通道。目前锌离子电池仍然尚处于研发阶段,其广泛使用的玻璃纤维隔膜虽然在氧化物、硫化物等正极中展现出不错的性能,但是针对锌碘电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其较大的孔径无法阻挡锌碘电池中I3 -的穿梭,另一方面,Nafion系列阳离子选择性透过膜虽然可以有效阻挡I3 -的穿梭,但是其非孔结构不利于锌离子的传导。
针对这些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一体化共价有机框架隔膜,采用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反应而成。其具有合适的孔径设计(0.5-5 nm),其在允许Zn2+快速通过的同时可以微孔限域以及静电作用有效限制I3 -的穿梭。因此,基于以上机理的协同作用,上述共价有机框架COF隔膜能够有效抑制I3 - 的穿梭,并且大幅度提高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
所述磺酸基配体为2,5-二氨基苯磺酸,2,5-二氨基1,4苯磺酸,3,6-二氨基1,2,4苯三磺酸,3,6-二氨基1,2,4,5四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的摩尔比为1:1.2-1.8。优选地,所述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的摩尔比为1:1.5,两者是按照该化学比进行反应,可适量增加磺酸基配体的原料添加量,但过多造成原料浪费。
优选地,所述前驱体溶液中磺酸基配体浓度为0.01-0.1 g/mL。磺酸基配体的浓度决定了制备的隔膜的厚度。
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48-168小时。在本发明的电池隔膜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对成膜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如温度过高制备的隔膜会出现均匀性欠缺。
优选地,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48-72小时。反应时间过短会造成反应不充分,过长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步骤1中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等。
所述基体包括玻璃、硅片、金属板、陶瓷、塑料等中任一种。
优选地,步骤3中从基底上剥离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膜可采用去离子水冲洗或浸泡后取下;
优选地,剥离后的膜依次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酮洗涤并干燥,或采用其他本领域常规的活化方法活化。
优选地,步骤3中干燥60-80℃,干燥12-24小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所述锌碘电池隔膜孔径范围为0.5-5 nm,厚度为5-50 μ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锌碘电池,包括所述的锌碘电池隔膜。
优选地,所述锌碘电池包括正极、负极、所述的锌碘电池隔膜和电解液;
所述正极包括集流体、碳材料和粘接剂;
所述负极为金属锌箔、锌粉或者其他含锌的金属合金的负极;
所述电解液,负极侧为锌盐水溶液,正极侧包含锌盐和含碘水溶液。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碳材料包括为微孔碳或活性炭;所述粘接剂包括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丁苯橡胶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正极的制备过程过包括:将微孔碳或者活性碳与粘接剂以质量比9:18-20:1的比例混合,随后加入溶液,如N甲基吡咯烷酮(固液质量比为1:5-1:8)。再将浆料涂覆在金属(铜,钛,不锈钢)箔或碳箔(碳纸,碳布,碳毡)上并在50-80℃下进行干燥,将其作为正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碳材料孔径小于10 nm,比表面积大于1500 m2/g。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锌碘电池电解液负极侧为0.5-5 M ZnSO4水溶液;正极侧为0.5-5 M ZnSO4 + 0.5 M KI+0.1-2 M I2水溶液。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的锌碘电池可在储能领域、数码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反应形成共价有机框架隔膜,其具有合适的孔径设计(0.5-5 nm),其在允许Zn2+快速通过的同时可以通过孔径限域以及静电作用有效限制I3 -的穿梭。基于以上机理的协同作用,该隔膜能够有效抑制I3 - 的穿梭,并且大幅度提高电池库伦效率与放电容量以及循环寿命。
(2)相比于玻璃纤维隔膜以及Nafion隔膜,该共价有机框架隔膜更薄,应用于锌碘电池展现出明显提升的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库伦效率、倍率性能等指标。即使进行10000次充放电循环,其容量保持率高达97%,远超过当前锂离子电池以及铅酸电池等主流电池的寿命指标,从而在储能二次电池中展现出极大的应用前景。
(3)该磺酸基共价有机框架隔膜采用一步合成工艺,制备方法简单,有利于大规模制造。同时原材料成本低廉,具有环境友好等特点。除此之外,该基于希夫碱反应所制备的隔膜具有回收优势,其在酸性溶液种可重新解离并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利用2,5-二氨基苯磺酸所制备的COF#1反应机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COF#1隔膜实物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制备的COF#1隔膜的X射线衍射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COF#1隔膜对应的截面扫描电镜图。
图5是实施例1制备的COF#1隔膜的I3 -离子穿透性实验结果。
图6是实施例2中所制备的COF#2隔膜对应的截面扫描电镜图。
图7是实施例3中所制备的COF#3隔膜对应的截面扫描电镜图。
图8是实施例4中所制备的COF#4隔膜对应的截面扫描电镜图。
图9是对比例1中所制备的COF#5隔膜对应的截面扫描电镜图。
图10是对比例2的玻璃纤维隔膜(GF/A)的I3 -离子穿透性实验结果。
图11为应用例2中用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COF#1隔膜组装的锌碘电池循环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原料均购于市场。
实施例1
2,5-二氨基苯磺酸基共价有机框架隔膜的制备:
步骤1,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2,5-二氨基苯磺酸配体按照摩尔比1:1.5加入到10 mL二甲基亚砜中,其中2,5-二氨基苯磺酸配体浓度为0.02 g/mL。充分搅拌使配体充分溶解,配置成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滴在玻璃板表面,将包含前驱体溶液的基底在60℃下加热48小时,使原料反应,反应机理如图1所示,根据分子结构原子间距计算孔直径约1.45nm。
步骤3,待反应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浸泡产物,使其从基底上剥离。接着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酮分别洗涤产物,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共价有机框架膜(命名为COF#1)。
图2为COF#1的实物图,其具有较好的成膜特性。图3为COF#1对应的XRD结果,可见其呈现较好的结晶性。图4为COF#1截面扫描电镜形貌图,其厚度为20μm。其截面形貌进一步展示出材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成膜性。
图5为I3 -离子穿透性实验测试,H型电池左侧为2 M ZnSO4水溶液,右侧为2 MZnSO4 + 0.5 M KI+0.1 M I2(模拟I3 -离子)水溶液。中间夹着COF#1隔膜。在静置24小时后,左侧的水溶液仍然纯净无变色,可以证实COF#1隔膜可以有效抑制I3 -离子的穿透。
实施例2
2,5-二氨基1,4苯磺酸基共价有机框架隔膜的制备:
步骤1,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2,5-二氨基1,4苯磺酸配体按照摩尔比1:1.5加入到10 mL二甲基亚砜中,其中2,5-二氨基1,4苯磺酸配体浓度为0.02 g/mL。充分搅拌使配体充分溶解,配置成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滴在玻璃板表面,将包含前驱体溶液的基底在60℃下加热48小时。
步骤3,待反应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浸泡产物,使其从基底上剥离。接着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酮分别洗涤产物,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共价有机框架膜(命名为COF#2)。
图6为COF#2截面扫描电镜形貌图,其厚度为20μm。也可以看出截面形貌展示出材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成膜性。
实施例3
2,5-二氨基苯磺酸与2,5-二氨基1,4苯磺酸基混合共价有机框架隔膜的制备:
步骤1,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2,5-二氨基苯磺酸以及2,5-二氨基1,4苯磺酸配体按照摩尔比1:0.75:0.75加入到10 mL二甲基亚砜中,其中2,5-二氨基苯磺酸与2,5-二氨基1,4苯磺酸配体浓度分别为0.01 g/mL。充分搅拌使配体充分溶解,配置成一定浓度的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滴在玻璃板表面,将包含前驱体溶液的基底在60℃下加热48小时。
步骤3,待反应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浸泡产物,使其从基底上剥离。接着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酮分别洗涤产物,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共价有机框架膜(命名为COF#3)。
图7为COF#3截面扫描电镜形貌图,其厚度为20μm。其截面形貌展示出材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成膜性。
实施例4
不同厚度2,5-二氨基苯磺酸基共价有机框架隔膜的制备:
步骤1,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2,5-二氨基苯磺酸配体按照摩尔比1:1.5加入到10 mL二甲基亚砜中,其中2,5-二氨基苯磺酸配体浓度为0.05 g/mL。充分搅拌使配体充分溶解,配置成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滴在玻璃板表面,将包含前驱体溶液的基底在60℃下加热48小时。
步骤3,待反应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浸泡产物,使其从基底上剥离。接着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酮分别洗涤产物,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共价有机框架膜(命名为COF#4)。
图8为COF#4截面扫描电镜形貌图,其厚度为50μm。其截面形貌仍展示出材料较好的一致性与成膜性。
对比例1
更高温度下2,5-二氨基苯磺酸基共价有机框架隔膜的制备:
步骤1,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2,5-二氨基苯磺酸配体按照摩尔比1:1.5加入到10 mL二甲基亚砜中,其中2,5-二氨基苯磺酸配体浓度为0.02 g/mL。充分搅拌使配体充分溶解配置成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滴在玻璃板表面,将包含前驱体溶液的基底在120℃下加热48小时,使原料反应。
步骤3,待反应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浸泡产物,使其从基底上剥离。接着利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酮分别洗涤产物,最后在60℃下真空干燥后得到共价有机框架膜(命名为COF#5)。
图9为COF#5截面扫描电镜形貌图,其厚度为20μm。其截面形貌显示材料成膜性较差,内部出现不规整的裂纹以及颗粒状游离物,难以作为电池隔膜使用。
对比例2
玻璃纤维隔膜基锌碘电池性能测试:将商业化玻璃纤维隔膜(GF/A,厚度为260 μm)裁剪为直径为12mm的圆片直接作为电池隔膜。图10为I3 -离子穿透性实验测试,H型电池左侧为2 M ZnSO4水溶液,右侧为2 M ZnSO4 + 0.5 M KI+0.1 M I2(模拟I3 -离子)水溶液,中间夹着纤维隔膜隔膜。在刚在右侧加入碘离子溶液后,左侧的水溶液就一开始变色,静置24小时后,两侧几乎一致,其可以证实纤维隔膜难以有效抑制I3 -离子的穿透。
对比例3
Nafion隔膜基锌碘电池性能测试:将商业化的Nafion隔膜(N117型,厚度为183 μm)裁剪为直径为12 mm的圆片直接作为电池隔膜。
应用例1
步骤1,将0.9 g活性碳(YP-80F)与0.1 g聚偏氟乙烯混合后,随后加入5 g N甲基吡咯烷酮并搅拌12小时。其后将浆料涂覆在碳纸上,涂覆厚度为150 μm。随后在60℃下进行干燥后裁剪为直径为11 mm的圆片,将其作为正极集流体。采用金属锌箔圆片作为负极,厚度为100 μm,直径为11 mm。将实施例1-4制备的隔膜裁剪为直径为12mm的圆片直接作为电池隔膜。对比例2和3的电池隔膜作为对照,负极侧电解液为采用2 M ZnSO4水溶液,正极侧电解液为2 M ZnSO4 + 0.5 M KI+0.1 M I2水溶液。
步骤2,利用蓝电系统对所组装的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其中电池首先充电至1.6 V将正极侧中的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随后电池在1.6-0.6 V电压区间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其中电流密度分别设置为0.2-5 A/g(基于初始正极电解液中I2的质量)。
不同锌碘电池在0.2 A/g电流密度下的库伦效率如表1所示。其中库伦效率可以用来反应实际电池中隔膜对I3 -离子的阻挡效率,其阻挡效率越高,对应的库伦效率越高。可以看到采用实施例1-4中的隔膜,电池的库伦效率都超过99%,而对比例2中的玻璃纤维隔膜难以阻挡I3 -离子的穿梭,反映出实际电池的库伦效率仅为84.1%。而对比例3中Nafion隔膜由于具有无孔特性,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库伦效率。然而,Nafion隔膜这种特性也会反过来牺牲电池的倍率性能。
不同锌碘电池在0.2-5 A/g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如表2所示。在更大的电流密度下,使用Nafion隔膜的锌碘电池放电容量急剧衰减,这是由于大电流密度下Zn2+难以及时穿过隔膜,从而造成电池极化严重。相比而言,采用实施例1-4的COF基隔膜与对比例2与对比例3相比,在不同倍率下,其放电容量提升明显。
表1 不同锌碘电池在0.2 A/g电流密度下的库伦效率
Figure 131252DEST_PATH_IMAGE001
表2 不同锌碘电池在0.2-5 A/g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
Figure 845131DEST_PATH_IMAGE002
应用例2
按照应用例1的工艺,将实施例1制备的COF#1剪裁后作为电池隔膜,测试锌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结果如图11所示,在5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其初始放电容量为65 mAh/g,经过10000次长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7%,展现出稳定的充放电性能。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步骤1,将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在溶剂中溶解形成前驱体溶液;
步骤2,将前驱体溶液滴在基底表面,经加热反应、溶剂蒸发得到晶化的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膜;
步骤3,将所述自支撑共价有机框架膜从基底上剥离后,经洗涤、干燥得到所述锌碘电池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磺酸基配体为2,5-二氨基苯磺酸,2,5-二氨基1,4苯磺酸,3,6-二氨基1,2,4苯三磺酸,3,6-二氨基1,2,4,5四苯磺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4,6-三羟基-1,3,5-均苯三甲醛和磺酸基配体的摩尔比为1:1.2-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溶液中磺酸基配体浓度为0.01-0.1 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48-168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48-7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碘电池隔膜孔径范围为0.5-5 nm,厚度为5-50 μm。
8.一种锌碘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锌碘电池隔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锌碘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碘电池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以及权利要求7所述的锌碘电池隔膜;
所述正极包括集流体、碳材料和粘接剂;
所述负极为金属锌箔、锌粉或者其他含锌的金属合金的负极;
所述电解液,负极侧为锌盐水溶液,正极侧包含锌盐和含碘水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锌碘电池在储能产品、数码电子产品、电动车领域中的应用。
CN202211470279.0A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693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0279.0A CN115693022B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70279.0A CN115693022B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3022A true CN115693022A (zh) 2023-02-03
CN115693022B CN115693022B (zh) 2023-08-18

Family

ID=85056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0279.0A Active CN115693022B (zh) 2022-11-23 2022-11-23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302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6718A (zh) * 2023-08-07 2023-10-24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6105A (en) * 1983-08-30 1987-04-07 Mitsuit Toatsu Chemicals, Inc. Iodine cell
JP2012248408A (ja) * 2011-05-27 2012-12-13 Nidaiki Kk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用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742656A (zh) * 2014-12-11 2016-07-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锌碘液流电池
CN108470899A (zh) * 2018-03-29 2018-08-3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其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US20200343570A1 (en) * 2017-11-17 2020-10-29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Zinc-iodine battery structure
CN113410478A (zh) * 2021-06-16 2021-09-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锌碘液流电池的石墨毡复合电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228001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四电子转换反应的水系锌碘电池及其电解液
CN115084609A (zh) * 2022-06-24 2022-09-20 中原工学院 磺酸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Nafion质子交换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6105A (en) * 1983-08-30 1987-04-07 Mitsuit Toatsu Chemicals, Inc. Iodine cell
JP2012248408A (ja) * 2011-05-27 2012-12-13 Nidaiki Kk 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用隔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742656A (zh) * 2014-12-11 2016-07-0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锌碘液流电池
US20200343570A1 (en) * 2017-11-17 2020-10-29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Zinc-iodine battery structure
CN108470899A (zh) * 2018-03-29 2018-08-3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其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WO2021228001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湖南大学 一种基于四电子转换反应的水系锌碘电池及其电解液
CN113410478A (zh) * 2021-06-16 2021-09-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锌碘液流电池的石墨毡复合电极、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84609A (zh) * 2022-06-24 2022-09-20 中原工学院 磺酸功能化共价有机框架/Nafion质子交换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6718A (zh) * 2023-08-07 2023-10-24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6926718B (zh) * 2023-08-07 2024-02-27 有研资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共价有机框架中空纤维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3022B (zh)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ftekhari The rise of lithium–selenium batteries
CN109309244B (zh) 一种混合水性可充电电池
He et al.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zinc anode for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CN106229498B (zh) 一种适用于水系金属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2633B (zh) 一种磷酸铁锂废旧电池中磷酸铁锂的直接回收再利用的方法
CN108807808B (zh) 一种生物质炭气凝胶改性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CN104362296A (zh) 一种新型硫基材料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244459B (zh) 一种共掺杂柔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11273A (zh) 氮化铁纳米颗粒原位生长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作为修饰隔膜材料的锂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JP2023526525A (ja) 電気化学装置の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13097464B (zh) 一种ZnS-SnS@3D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ong et al. 3D 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ramework for protecting sulfur cathode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Shaibani et al. Permselective membran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Lv et al. Key challenges,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rechargeabl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N114361570B (zh) 一种钠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93022B (zh) 一种基于共价有机框架的锌碘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ang et al. Towards high performance room temperature sodium-sulfur batteries: Strategies to avoid shuttle effect
Zhu et al. Multiple boosting Janus membranes synergized with Li-rich PAF-6 and carbon nanoparticle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u et al. Scalable fabrication of Ni (OH) 2/carbon/polypropylene separators for high-performance Li-S batteries
Song et al. Application of metal/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in separators for metal‐ion batteries
JP7265019B2 (ja) イオノマー膜セパレーター及び自立電極を有する金属イオン電池
Li et al. Zeolite-Based Electrolytes: A Promising Choice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CN102163712B (zh) 一种锂硫电池的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88198B (zh) 一种金属插层氧化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37494B (zh) 多孔硬碳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扣式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05-88, Phase 5, Information Port, No. 733 Jianshe San Road, Ningwei Street,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0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Manborui New Energy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33, Jianshe 3rd Road, Xiaoshan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200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of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