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65289A -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65289A
CN115665289A CN202211106357.9A CN202211106357A CN115665289A CN 115665289 A CN115665289 A CN 115665289A CN 202211106357 A CN202211106357 A CN 202211106357A CN 115665289 A CN115665289 A CN 1156652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support plate
arm
swing arm
fold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63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正一
姜文杰
李云勇
马春军
王岗超
吴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063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652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652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652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结构,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电子设备包括屏幕和壳体装置,壳体装置用于承载屏幕,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折叠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通过折叠组件的运动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折叠组件具有主轴、位于主轴两侧的两个支撑板及多个运动件,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主轴、两个支撑板及多个运动件的端部拼接,从而提供一个连续的、破孔小或无破孔的支撑环境,使得折叠组件能够可靠地支撑屏幕的折弯部,降低屏幕的折弯部在按压或撞击下发生凹陷的风险,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屏幕由于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中。其中,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屏幕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折叠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通过折叠组件的运动,实现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屏幕随壳体装置展开或折叠。
然而,由于折叠组件通常设有多个破孔以便于运动件活动,因此折叠组件难以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导致屏幕的折弯部在打开状态中,容易因用户的按压操作或碰撞而发生凹陷、出现损坏,降低了屏幕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电子设备包括屏幕和承载屏幕的壳体装置,壳体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壳体、折叠组件及第二壳体,折叠组件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使屏幕的折弯部被按压或碰撞时发生损坏的风险较小,提高了屏幕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装置和屏幕,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折叠组件,折叠组件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折叠组件的运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展开或者相对折叠。壳体装置相对展开时,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屏幕展平,屏幕能够进行全屏显示,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壳体装置相对折叠时,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电子设备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屏幕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折弯部以及第二非折弯部,第一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非折弯部固定于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折弯部发生形变。
折叠组件包括主轴、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主轴包括主支撑板,主支撑板设有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第一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包括第一拼接块,第一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一避让缺口用于避让第一摆臂,使得第一摆臂与主支撑板之间不发生干涉,以确保机构运动的顺畅和可靠性。第二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包括第二拼接块,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避让缺口用于避让第二摆臂,使得第二摆臂与主支撑板之间不发生干涉,以确保机构运动的顺畅和可靠性。第一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拼接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缺口,第二拼接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缺口,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主支撑板的两侧,主支撑板、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共同支撑屏幕的折弯部。此时,折叠组件能够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使屏幕的折弯部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轴具有活动空间,活动空间连通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转入活动空间。此时,第一摆臂的连接段和第二摆臂的连接段能够通过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靠近彼此,两者之间间距较小,以便折叠组件整体形成类似水滴状的收容空间。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支撑板具有用于支撑屏幕的支撑面。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拼接块的端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此时,第一拼接块的端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共同支撑屏幕的折弯部,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一拼接块的端面以及第二拼接块的端面拼接,也即,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一拼接块的端面、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共同拼接形成折叠组件的支撑面。此时,折叠组件的支撑面无破孔、或者破孔很小,折叠组件的支撑面较为完整,能够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可以是平整的表面,以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更好的支撑环境。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深度很浅的凹槽,这部分凹槽可以用于但不限于用于涂布或安装粘接层,通过粘接层连接屏幕的折弯部。可以理解的是,这部分的凹槽的深度很小,屏幕对应这部分凹槽的区域在受到外部压力(例如用户的按压力)时不会发生明显凹陷,使得屏幕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补充块,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补充块。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补充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缺口,使得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一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拼接效果更好,相邻支撑面之间的缝隙更小。同样的,第二补充块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缺口,使得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拼接效果更好,相邻支撑面之间的缝隙更小。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轴具有第一弧形空间和第二弧形空间,主支撑板还包括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第一避让孔连通第一弧形空间,第二避让孔连通第二弧形空间。
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包括第一弧形臂,第一弧形臂安装于第一弧形空间,以使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包括第二弧形臂,第二弧形臂安装于第二弧形空间,以使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弧形臂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孔,此时,第一避让孔的设计使得第一弧形臂能够具有较大的弧度,第一弧形臂与主支撑板的第一弧形空间的配合弧度(也即第一弧形臂伸入第一弧形空间的弧度)更大,两者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此外,还能够降低第一弧形臂脱离主支撑板的风险,使得两者的,连接关系更为可靠。第二弧形臂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孔,此时,第二避让孔的设计使得第二弧形臂能够具有较大的弧度,第二弧形臂与主支撑板的第二弧形空间的配合弧度更大,两者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此外,还能够降低第二弧形臂脱离主支撑板的风险,使得两者的,连接关系更为可靠。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弧形臂的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的第一避让孔中,第二弧形臂的第二凸块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的第二避让孔中。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孔中,可以填补第一避让孔,第二凸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孔中,可以填补第二避让孔,使得主支撑板能够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凸块占据第一避让孔的大部分空间,第二凸块占据第二避让孔的大部分空间,从而提供完整的支撑环境。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块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以实现拼接,第二凸块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以实现拼接,从而提供更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一弧形臂的连接需求和屏幕的支撑需求,此时,由于第一避让孔的开口面积较小,且第一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下凹程度较浅,因此屏幕的折弯部对应于第一避让孔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的可靠性较高。
第二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二弧形臂的连接需求和屏幕的支撑需求,此时,由于第二避让孔的开口面积较小,且第二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下凹程度较浅,因此屏幕的折弯部对应于第二避让孔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的可靠性较高。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结构设计或尺寸设计等,使得第一弧形臂及第二弧形臂与主支撑板的配合弧度足够,此时,主支撑板上不设置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主支撑板的完整度较高,能够更好地支撑屏幕的折弯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和/或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和/或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具有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具有配合壁面。第一连接臂的连接段包括第一配合块,第一配合块包括面向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的配合面。第一配合块安装于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块的配合面接触第一配合槽的配合壁面。配合面与配合壁面的接触结构增加了配合块与固定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连接臂与固定架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折叠组件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块的配合面和/或第一配合槽的配合壁面为弧面,第一配合块的配合面与第一配合槽的配合壁面形成弧面搭接。弧面搭接结构增加了连接臂与固定架在折叠组件运动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使得连接臂与固定架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提高了折叠组件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分别凸出地设于主支撑板的两侧。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板搭接第二支撑块。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主支撑板的第一支撑块能够为第一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第二支撑块能够为第二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因此能够通过搭接设计,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局部刚度,减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按压虚位,以提升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一支撑块的支撑面的第一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搭接面与第一支撑块的支撑面之间形成斜面配合,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一支撑块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第二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二支撑块的支撑面的第一搭接面,第二支撑板的第一搭接面与第二支撑块的支撑面之间形成斜面配合,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二支撑块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轴还包括罩体,罩体固定于主支撑板背向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一侧,罩体还包括第三支撑块和第四支撑块,第三支撑块和第四支撑块分别凸出地设于罩体的两侧。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三支撑块,第二支撑板搭接第四支撑块。搭接结构使支撑块对支撑板的支撑较为稳定,增加折叠组件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第三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三搭接面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第二支撑板具有搭接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的第三搭接面,第二支撑板的第三搭接面与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二支撑板与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支撑块向靠近主支撑板的方向凸起,第三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错位排布。由于第三支撑块向靠近主支撑板的方向凸起,第三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错位排布,第三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的支撑面靠近,因此第三支撑块和第一支撑块能够更好地同时支撑第一支撑板,并且对第一支撑板的结构要求较低,支撑结构易实现。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第三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三搭接面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一摆臂,第二支撑板搭接第二摆臂。由于第一摆臂能够为第一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第二摆臂能够为第二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因此能够通过搭接设计,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局部刚度,减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按压虚位,以提升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一摆臂的第二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搭接面与第一摆臂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一摆臂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摆臂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第二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二摆臂的第二搭接面,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搭接面与第二摆臂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二摆臂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摆臂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一固定架、第一摆臂或第一连接臂,第二支撑板搭接第二固定架、第二摆臂或第二连接臂。此时,连接组件的摆臂、固定架及连接臂均能够为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位置稳定,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与主轴配合、形成稳定性更好的收容空间,更易维持屏幕的折弯部的水滴状,有利于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屏幕的折弯部,折叠组件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
折叠组件包括主轴、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第一摆臂、第二摆臂、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主轴包括主支撑板,主支撑板设有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第一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一摆臂的转动端包括第一拼接块,第一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一避让缺口用于避让第一摆臂,使得第一摆臂与主支撑板之间不发生干涉,以确保机构运动的顺畅和可靠性。第二摆臂包括转动端和滑动端,第二摆臂的转动端包括第二拼接块,第二摆臂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避让缺口用于避让第二摆臂,使得第二摆臂与主支撑板之间不发生干涉,以确保机构运动的顺畅和可靠性。第一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摆臂的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拼接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缺口,第二拼接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缺口,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主支撑板的两侧,主支撑板、第一拼接块、第二拼接块、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共同支撑屏幕的折弯部。此时,折叠组件能够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使屏幕的折弯部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轴具有活动空间,活动空间连通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拼接块和第二拼接块转入活动空间。此时,第一摆臂的连接段和第二摆臂的连接段能够通过第一避让缺口和第二避让缺口靠近彼此,两者之间间距较小,以便折叠组件整体形成类似水滴状的收容空间。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支撑板具有用于支撑屏幕的支撑面。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拼接块的端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此时,第一拼接块的端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形成位于同一个平面,共同支撑屏幕的折弯部,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一拼接块的端面以及第二拼接块的端面拼接,也即,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一拼接块的端面、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共同拼接形成折叠组件的支撑面。此时,折叠组件的支撑面无破孔、或者破孔很小,折叠组件的支撑面较为完整,能够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可以是平整的表面,以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更好的支撑环境。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深度很浅的凹槽,这部分凹槽可以用于但不限于用于涂布或安装粘接层,通过粘接层连接屏幕的折弯部。可以理解的是,这部分的凹槽的深度很小,屏幕对应这部分凹槽的区域在受到外部压力(例如用户的按压力)时不会发生明显凹陷,使得屏幕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补充块,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二补充块。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补充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缺口,使得第一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一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拼接效果更好,相邻支撑面之间的缝隙更小。同样的,第二补充块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缺口,使得第二支撑板的支撑面、第二拼接块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拼接效果更好,相邻支撑面之间的缝隙更小。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轴具有第一弧形空间和第二弧形空间,主支撑板还包括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第一避让孔连通第一弧形空间,第二避让孔连通第二弧形空间。
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包括第一弧形臂,第一弧形臂安装于第一弧形空间,以使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包括第二弧形臂,第二弧形臂安装于第二弧形空间,以使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主轴,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弧形臂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孔,此时,第一避让孔的设计使得第一弧形臂能够具有较大的弧度,第一弧形臂与主支撑板的第一弧形空间的配合弧度(也即第一弧形臂伸入第一弧形空间的弧度)更大,两者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此外,还能够降低第一弧形臂脱离主支撑板的风险,使得两者的,连接关系更为可靠。第二弧形臂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孔,此时,第二避让孔的设计使得第二弧形臂能够具有较大的弧度,第二弧形臂与主支撑板的第二弧形空间的配合弧度更大,两者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此外,还能够降低第二弧形臂脱离主支撑板的风险,使得两者的,连接关系更为可靠。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弧形臂的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的第一避让孔中,第二弧形臂的第二凸块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的第二避让孔中。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凸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孔中,可以填补第一避让孔,第二凸块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孔中,可以填补第二避让孔,使得主支撑板能够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凸块占据第一避让孔的大部分空间,第二凸块占据第二避让孔的大部分空间,从而提供完整的支撑环境。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块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以实现拼接,第二凸块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的支撑面齐平、以实现拼接,从而提供更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一弧形臂的连接需求和屏幕的支撑需求,此时,由于第一避让孔的开口面积较小,且第一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下凹程度较浅,因此屏幕的折弯部对应于第一避让孔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的可靠性较高。
第二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二弧形臂的连接需求和屏幕的支撑需求,此时,由于第二避让孔的开口面积较小,且第二凸块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下凹程度较浅,因此屏幕的折弯部对应于第二避让孔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的可靠性较高。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结构设计或尺寸设计等,使得第一弧形臂及第二弧形臂与主支撑板的配合弧度足够,此时,主支撑板上不设置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主支撑板的完整度较高,能够更好地支撑屏幕的折弯部。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和/或,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和/或,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和/或,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架具有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槽具有配合壁面。第一连接臂的连接段包括第一配合块,第一配合块包括面向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的配合面。第一配合块安装于第一配合槽,第一配合块的配合面接触第一配合槽的配合壁面。配合面与配合壁面的接触结构增加了配合块与固定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连接臂与固定架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折叠组件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合块的配合面和/或第一配合槽的配合壁面为弧面,第一配合块的配合面与第一配合槽的配合壁面形成弧面搭接。弧面搭接结构增加了连接臂与固定架在折叠组件运动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使得连接臂与固定架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提高了折叠组件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分别凸出地设于主支撑板的两侧。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板搭接第二支撑块。折叠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主支撑板的第一支撑块能够为第一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第二支撑块能够为第二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因此能够通过搭接设计,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局部刚度,减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按压虚位,以提升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一支撑块的支撑面的第一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一搭接面与第一支撑块的支撑面之间形成斜面配合,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一支撑块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第二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二支撑块的支撑面的第一搭接面,第二支撑板的第一搭接面与第二支撑块的支撑面之间形成斜面配合,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二支撑块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轴还包括罩体,罩体固定于主支撑板背向主支撑板的支撑面的一侧,罩体还包括第三支撑块和第四支撑块,第三支撑块和第四支撑块分别凸出地设于罩体的两侧。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三支撑块,第二支撑板搭接第四支撑块。搭接结构使支撑块对支撑板的支撑较为稳定,增加折叠组件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第三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三搭接面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第二支撑板具有搭接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的第三搭接面,第二支撑板的第三搭接面与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二支撑板与罩体的多个第四支撑块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支撑块向靠近主支撑板的方向凸起,第三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错位排布。由于第三支撑块向靠近主支撑板的方向凸起,第三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错位排布,第三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的支撑面靠近,因此第三支撑块和第一支撑块能够更好地同时支撑第一支撑板,并且对第一支撑板的结构要求较低,支撑结构易实现。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第三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三搭接面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与罩体的多个第三支撑块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一摆臂,第二支撑板搭接第二摆臂。由于第一摆臂能够为第一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第二摆臂能够为第二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因此能够通过搭接设计,提高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局部刚度,减小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按压虚位,以提升屏幕的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一摆臂的第二搭接面,第一支撑板的第二搭接面与第一摆臂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一摆臂对第一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摆臂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第二支撑板具有搭接第二摆臂的第二搭接面,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搭接面与第二摆臂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二摆臂对第二支撑板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摆臂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搭接第一固定架、第一摆臂或第一连接臂,第二支撑板搭接第二固定架、第二摆臂或第二连接臂。此时,连接组件的摆臂、固定架及连接臂均能够为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相对位置稳定,为屏幕的折弯部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能够与主轴配合、形成稳定性更好的收容空间,更易维持屏幕的折弯部的水滴状,有利于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装置。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上述的折叠组件,折叠组件的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壳体,折叠组件的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二壳体,通过折叠组件的运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能够相对展开或者相对折叠。壳体装置能够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使其支撑的部件被按压或碰撞时发生损坏的风险较小,提高了其支撑的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壳体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主轴和多个连接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主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主轴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主轴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顶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第一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第二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第一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所示第二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7A是图12所示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B是图17A所示阻尼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2所示第一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第一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2所示第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2所示第二固定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顶部罩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与主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4所示结构沿D-D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5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6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4所示结构沿E-E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4所示结构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6所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5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沿I-I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沿J-J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沿K-K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沿L-L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应理解,当部件A通过部件B与部件C固定连接时,允许由于部件A、部件B及部件C本身的形变而产生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化。“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其中,两个部件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得到一体化结构是指,在形成两个部件中的其中一个部件的过程中,该部件即与另一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不需要通过再次加工(如粘接、焊接、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方式将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上”、“下”、“侧”、“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术语“多个”是指至少两个。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术语“第一”、“第二”等用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为可折叠的结构,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电子设备包括屏幕和壳体装置,壳体装置用于承载屏幕。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折叠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能够通过折叠组件的运动,实现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屏幕随壳体装置展开或折叠。电子设备为屏幕内折式设备。
折叠组件具有主轴、位于主轴两侧的两个支撑板及多个运动件,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主轴、两个支撑板及多个运动件的端部拼接,从而提供一个平整、连续的、破孔小或无破孔的支撑环境,使得折叠组件能够可靠支撑屏幕的折弯部,降低屏幕的折弯部在按压或撞击下发生凹陷的风险,提高屏幕的可靠性。
此外,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主轴和/或多个运动件还能够为支撑板提供结构支撑,使得支撑板按压虚位小、变形小,进一步提高了屏幕的可靠性。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可折叠的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为可折叠的设备,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示例性的,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装置1和屏幕2,屏幕2安装于壳体装置1。如图1所示,壳体装置1可以展开至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壳体装置1还可以折叠至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壳体装置1还可以展开或折叠至中间状态,中间状态可以为打开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状态。屏幕2为可弯折结构,屏幕2随壳体装置1运动,壳体装置1可以带动屏幕2展开或折叠,以使电子设备200能够展开或折叠至打开状态、闭合状态或中间状态。其中,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屏幕2位于壳体装置1内侧,电子设备200为屏幕内折式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2展平,屏幕2能够进行全屏显示,使得电子设备2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当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200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多个部件(图中未示出),多个部件安装于壳体装置1内部。多个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天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传感器模块、按键、马达、指示器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其中,电子设备200可以具有比上文描述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用户手持电子设备200时,电子设备200的听筒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200的上边,电子设备200的麦克风模组所在位置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200的下边,电子设备200的被用户的左右手握持的两侧可以定义为电子设备200的左右两边。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能够实现左右对折。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能够实现上下对折。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图4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壳体装置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3及折叠组件12。其中,折叠组件12可以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折叠组件12可以发生运动,以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能够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或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还能够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至中间状态。应理解,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屏幕2、壳体装置1及壳体装置1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打开状态;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屏幕2、壳体装置1及壳体装置1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闭合状态;电子设备200处于中间状态时,屏幕2、壳体装置1及壳体装置1的各部件对应地处于中间状态。
其中,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展平,屏幕2呈现展平形态,此时第一壳体11可以与第二壳体13拼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拼接包括了两者相互抵持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有小缝隙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的拼接,能够实现对壳体装置1展开动作的止位,以防止壳体装置1在展开时过折,从而降低屏幕2的受力,提高屏幕2和电子设备200的可靠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这种情况也认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展平。其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壳体11的上侧与第二壳体13的上侧之间的夹角。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0°,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折叠至合拢状态,屏幕2呈现折叠形态。示例性的,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呈合拢状态时,两者可以相互接触,以实现定位。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呈合拢状态时,两者也可以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微小缝隙,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当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存在微小缝隙时,电子设备200外部的一些异物(例如钉子、曲别针、玻璃渣等)也不会通过该缝隙进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以避免异物损伤屏幕2,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2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为壳体件,用于安装和固定电子设备200的其他部件,具有多样化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只简要地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的部分结构做示例性说明,附图中也进行简化示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具体结构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屏幕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折弯部21、折弯部22以及第二非折弯部23。第一非折弯部2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非折弯部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折弯部22对应折叠组件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折弯部22发生形变。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壳体11带动第一非折弯部21活动,第二壳体13带动第二非折弯部23活动,第一非折弯部21与第二非折弯部23相对折叠或展开。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壳体11包括用于承载屏幕2的支撑面111,第二壳体13包括用于承载屏幕2的支撑面131。示例性的,屏幕2的第一非折弯部21可以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例如,第一非折弯部21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第二非折弯部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例如,第二非折弯部23可以通过胶层粘接于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非折弯部2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非折弯部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13,因此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或展开时,能够准确地控制第一非折弯部21与第二非折弯部23之间的相对折叠和展开的动作,使得屏幕2的变形过程和运动形态可控,可靠性较高。
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时,屏幕2的第一非折弯部21、折弯部22及第二非折弯部23相对展平,屏幕2处于展平形态。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处于中间状态时,屏幕2的第一非折弯部21与第二非折弯部23之间形成夹角,折弯部22发生部分弯折,屏幕2处于弯折形态。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时,屏幕2位于折叠装置的内侧,处于折叠形态。其中,屏幕2的折叠形态的相关细节可以参阅后文描述。
其中,屏幕2可以包括显示模组和支撑板,显示模组为柔性显示屏,支撑板位于显示模组的下方,用于支撑显示模组、增加显示模组的结构刚度。其中,支撑板位于折弯部22的部分的刚度小于位于第一非折弯部21和第二非折弯部23的部分的刚度,也即,支撑板位于折弯部22的部分的刚度较小,支撑板位于第一非折弯部21和第二非折弯部23的部分的刚度较大,使得屏幕2既可以兼顾结构刚度、以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同时屏幕2的折弯部22也可以顺利弯折。
可以理解的,第一壳体11的支撑面111和第二壳体13的支撑面131可以是连续的、完整的表面,也可以是包括有多个凹陷区域或镂空区域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显示模组可以集成有显示功能和触摸感测功能。屏幕2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2的触摸感测功能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动作,以实现人机交互。其中,显示模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显示屏、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Micro-O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以下对折叠组件12的实现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7,图6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1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主轴31和多个连接组件(32、33、34)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12包括主轴31、多个连接组件(32、33、34)、第一支撑板35、第二支撑板36以及背盖37。
示例性的,多个连接组件(32、33、34)均连接主轴31,多个连接组件(32、33、34)均能够发生运动,而相对主轴31展开或折叠。多个连接组件(32、33、34)还均连接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之间,多个连接组件(32、33、34)相对主轴31发生运动时,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3相对主轴31发生运动,以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示例性的,多个连接组件(32、33、34)可以包括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以及底部连接组件34。其中,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以及底部连接组件34在主轴3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列。其中,主轴31的延伸方向是指由其顶端向底端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以及底部连接组件34的协同运动,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相对主轴31转动时的运动更为平稳、可靠。
其中,顶部连接组件32与底部连接组件34可以为相同结构、镜面对称结构、中心对称结构或其他不同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以顶部连接组件32与底部连接组件34是镜面对称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后文主要对顶部连接组件32进行描述。中部连接组件33的结构可以与顶部连接组件32的结构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12也可以不设置中部连接组件33,或者设置多个中部连接组件3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顶部连接组件32可以包括多个运动件和多个固定件。其中,在顶部连接组件32的运动过程中,固定件相对顶部连接组件32的安装结构件(例如主轴31、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3)固定,运动件能够相对固定件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主轴31包括主支撑板41和多个罩体(42、43、44),多个罩体(42、43、44)可以包括顶部罩体42、中部罩体43及底部罩体44。顶部罩体42、中部罩体43及底部罩体44均位于主支撑板41的下方;顶部罩体42固定于主支撑板41的顶部,且与主支撑板4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顶部连接组件32的顶部空间;中部罩体43固定于主支撑板41的中部,且与主支撑板4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中部连接组件33的中部空间;底部罩体44固定于主支撑板41的底部,且与主支撑板4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底部连接组件34的底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罩体(42、43、44)的数量、结构、位置等均与多个连接组件(32、33、34)对应设置。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5位于主轴31的主支撑板41朝向第一壳体11的一侧,第二支撑板36位于主轴31的主支撑板41朝向第二壳体13的一侧。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连接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以及底部连接组件34,以在折叠组件12的运动过程中随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以及底部连接组件34运动。第一支撑板35、主支撑板41及第二支撑板36能够共同支撑屏幕2的折弯部22,以提高屏幕2的折弯部22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主支撑板41背向多个罩体(42、43、44)的上侧形成支撑面411。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用于支撑屏幕。多个罩体(42、43、44)固定于主支撑板41的背向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一侧。第一支撑板35背向多个罩体(42、43、44)的上侧形成支撑面351。第二支撑板36背向多个罩体(42、43、44)的上侧形成支撑面361。壳体装置1处于打开状态时,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与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拼接,用于共同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2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表面拼接时,可以包括两个表面连接的方案,也可以包括两个表面之间有小缝隙、但整体上呈现拼接效果的方案。
示例性的,背盖37位于主轴31的下方,且固定连接主轴31。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共同遮盖背盖37,背盖37隐藏于折叠组件12与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3之间。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背盖37相对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露出,背盖37形成电子设备200的外观件的一部分,背盖37能够遮挡折叠组件12,以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外观一致性和美观性,也便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200。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8是图6所示主轴3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主支撑板41可以设有多组避让空间,多组避让空间分别排布于主支撑板41的顶部、中部及底部,与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及底部连接组件34一一对应,用于在折叠组件12的运动过程中,避让多个连接组件(32、33、34)的运动件,以使折叠组件12的运动过程顺畅,可靠性高。
单组避让空间可以包括第一避让孔412、第二避让孔413、第一避让缺口414及第二避让缺口415,第一避让孔412、第二避让孔413、第一避让缺口414及第二避让缺口415均贯穿主支撑板41,且在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上形成开口。第一避让孔412和第一避让缺口414靠近主支撑板41的一侧设置,第二避让孔413和第二避让缺口415靠近主支撑板41的另一侧设置。其中,第一避让缺口414和第二避让缺口415位于主支撑板41的两侧侧边,第一避让孔412和第二避让孔413位于主支撑板41的中间区域。
其中,第一避让孔4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示实施例为两个,第二避让孔413可以与第一避让孔412对称设置。第一避让缺口4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示实施例为一个,第二避让缺口415可以与第一避让缺口414对称设置。
示例性的,主支撑板41还包括多个第一支撑块416和多个第二支撑块417,多个第一支撑块416凸出地设于主支撑板41的一侧,多个第二支撑块417凸出地设于主支撑板41的另一侧,也即,多个第一支撑块416和多个第二支撑块417分别凸出地设于主支撑板41的两侧。其中,多个第一支撑块416与第一避让缺口414位于主支撑板41的同一侧,第二支撑块417与第二避让缺口415位于主支撑板41的同一侧。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块416和第二支撑块417均具有支撑面,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和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朝向相同。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和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下沉,也即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相对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和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凸起。
其中,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可以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倾斜设置,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可以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倾斜设置。例如,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和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的相互远离的端部,向远离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方向偏转。
示例性的,主支撑板41还包括多个第一收容槽418和多个第二收容槽419,多个第一收容槽418内凹地设于主支撑板41的一侧,多个第二收容槽419内凹地设于主支撑板41的另一侧。其中,多个第一收容槽418与第一避让缺口414位于主支撑板41的同一侧,第二收容槽419与第二避让缺口415位于主支撑板41的同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顶部罩体42可以大致呈中部下凹、两侧翘起的罩体结构。顶部罩体42朝向主支撑板41的上侧设置有多个配合结构,多个配合结构用于与主支撑板41配合,以形成用于安装顶部连接组件32的顶部空间。多个配合结构可以包括凹槽、开孔、凸起、缺口等结构。
示例性的,如图7和图8所示,顶部罩体42还可以设有多个第三支撑块421和多个第四支撑块422,多个第三支撑块421凸设于顶部罩体42的一侧,多个第四支撑块422凸设于顶部罩体42的另一侧,也即,多个第三支撑块421和多个第四支撑块422分别凸出地设于顶部罩体42的两侧。
多个第三支撑块421与多个第一支撑块416位于主轴31的同一侧,多个第三支撑块421向靠近主支撑板41的方向凸起,至少部分伸入主支撑板41的第一收容槽418,且与第一支撑块416错开排布。第三支撑块421具有支撑面,第三支撑块421的支撑面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朝向相同,且第三支撑块421的支撑面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下沉。
多个第四支撑块422与多个第二支撑块417位于主轴31的同一侧,多个第四支撑块422向靠近主支撑板41的方向凸起,至少部分伸入主支撑板41的第二收容槽419,且与第二支撑块417错开排布。第四支撑块422具有支撑面,第四支撑块422的支撑面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朝向相同,且第四支撑块422的支撑面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下沉。
其中,中部罩体43和底部罩体44的结构可以参考顶部罩体42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对中部罩体43和底部罩体44进行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主轴31还可以包括多组紧固件311,多组紧固件311一一对应多个罩体(42、43、44),用于将多个罩体(42、43、44)固定至主支撑板41。其中,单组紧固件31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紧固件311。其中,多个罩体(42、43、44)上设有紧固孔,主支撑板41面向多个罩体(42、43、44)的一侧也可以设有紧固孔,紧固件311穿过多个罩体(42、43、44)的紧固孔并伸入主支撑板41的紧固孔,以锁紧罩体与主支撑板41。其中,紧固件311可以为螺钉、螺栓、铆钉等。
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图9是图8所示主轴31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经过主支撑板41和顶部罩体42。
示例性的,主轴具有活动空间,例如,主支撑板41与顶部罩体42之间形成活动空间41a,活动空间41a的两端分别连通至主轴31两侧的空间。其中,活动空间41a连通主支撑板41的第一避让缺口414和第二避让缺口415,以通过第一避让缺口414和第二避让缺口415连通至主轴31外侧的空间。活动空间41a为主轴31的顶部空间的另一部分,用于安装顶部连接组件32的一部分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10,图10是图8所示主轴31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经过主支撑板41和顶部罩体42。
示例性的,主支撑板41与顶部罩体42之间形成第一弧形空间41b和第二弧形空间41c。其中,第一弧形空间41b靠近主轴31的一侧设置。第一弧形空间41b的一端连通第一避让孔412,第一弧形空间41b的另一端连通至主轴31外侧的空间。其中,第一弧形空间41b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顶部罩体42的部分配合结构连通至主轴31外侧的空间。第二弧形空间41c靠近主轴31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弧形空间41c的一端连通第二避让孔413,第二弧形空间41c的另一端连通至主轴31外侧的空间。其中,第二弧形空间41c的另一端还可以通过顶部罩体42的另一部分配合结构连通至主轴31外侧的空间。第一弧形空间41b和第二弧形空间41c为主轴31的顶部空间的一部分,用于安装顶部连接组件32的另一部分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图7所示顶部连接组件32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3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顶部连接组件32包括第一固定架321、第二固定架322、第一连接臂323、第二连接臂324、第一摆臂325、第二摆臂326及阻尼组件327。其中,顶部连接组件32还可以包括多个转轴(3281、3282、3283、3284),多个转轴(3281、3282、3283、3284)用于插接顶部连接组件32的其他部件,以实现连接。其中,顶部连接组件32还可以包括第一止位件3291和第二止位件3292。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2所示第一连接臂323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包括第一端3231和第二端3232,第一端3231和第二端3232可以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可以包括第一弧形臂3233。其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弧形臂3233,例如,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弧形臂32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弧形臂3233分别位于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的两侧。
其中,第一弧形臂3233包括第一凸块3233a,第一凸块3233a位于第一弧形臂3233远离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的端部。其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具有远离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的端面3231a,第一凸块3233a相对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的端面3231a凸起。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可以设有转轴孔3234。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3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3231与第二端3232之间的连接段3235。连接段3235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臂323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其中,第一连接臂323的连接段3235可以包括第一配合块3235a,第一配合块3235a可以形成于连接段3235的侧面并向外凸出。其中,第一配合块3235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示实施例中,第一配合块3235a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第一配合块3235a包括面向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的配合面3235b,配合面3235b可以为弧面。第一配合块3235a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臂323可以与某些结构更好地配合,增加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连接臂32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3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2所示第二连接臂324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24包括第一端3241和第二端3242,第一端3241和第二端3242可以均为转动端。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可以包括第二弧形臂3243。其中,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弧形臂3243,例如,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弧形臂32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弧形臂3243分别位于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的两侧。
其中,第二弧形臂3243包括第二凸块3243a,第二凸块3243a位于第二弧形臂3243远离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的端部。其中,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具有远离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的端面3241a,第二凸块3243a相对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的端面3241a凸起。
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可以设有转轴孔3244。
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24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端3241与第二端3242之间的连接段3245。连接段3245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臂324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其中,第二连接臂324的连接段3245可以包括第二配合块3245a,第二配合块3245a可以形成于连接段3245的侧面并向外凸出。其中,第二配合块3245a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中,第二配合块3245a包括面向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的配合面3245b,配合面3245b可以为弧面。第二配合块3245a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臂324可以与某些结构更好地配合,增加连接关系的稳定性。
其中,第二连接臂324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连接臂324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324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形状和材料可以与第二连接臂324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折叠组件12的物料种类,降低折叠组件1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形状和/或材料也可以与第二连接臂324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13所示第一摆臂325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5包括转动端3251和滑动端3252。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设有转轴孔3251a,转轴孔3251a贯穿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还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3251b、多个第一凸起3251c以及多个第二凸起3251d;多个啮合齿3251b可以位于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中部,且位于背向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的一侧;多个第一凸起3251c和多个第二凸起3251d相背设置地位于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两侧,多个第一凸起3251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3251c环绕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转轴孔3251a设置,多个第二凸起3251d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3251d环绕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转轴孔3251a设置。
其中,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还可以包括第一拼接块3251e,第一拼接块3251e可以位于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中部,并且与多个啮合齿3251b相邻,第一拼接块3251e位于多个啮合齿3251b靠近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的一侧。
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设有第一插轴孔3252a和第一避让区3252b,第一避让区3252b贯穿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第一避让区3252b将第一插轴孔3252a分隔为两部分。
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5还包括连接于转动端3251与滑动端3252之间的连接段3253。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5的连接段3253可以相对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弯折,以使第一摆臂325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顶部连接组件32和折叠组件1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5的连接段3253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加固块3253a,两个第一加固块3253a分别位于第一摆臂325的连接段3253的两侧,两个第一加固块3253a能够增加第一摆臂325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一摆臂32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5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6,图16是图12所示第二摆臂326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摆臂326包括转动端3261和滑动端3262。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设有转轴孔3261a,转轴孔3261a贯穿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还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3261b、多个第一凸起3261c以及多个第二凸起3261d;多个啮合齿3261b可以位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中部,且位于背向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的一侧;多个第一凸起3261c和多个第二凸起3261d相背设置地位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两侧,多个第一凸起3261c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一凸起3261c环绕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转轴孔3261a设置,多个第二凸起3261d排布成环状且彼此间隔,多个第二凸起3261d环绕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转轴孔3261a设置。
其中,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还可以包括第二拼接块3261e,第二拼接块3261e可以位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中部,并且与多个啮合齿3261b相邻,第二拼接块3261e位于多个啮合齿3261b靠近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的一侧。
示例性的,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设有第二插轴孔3262a和第二避让区3262b,第二避让区3262b贯穿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第二避让区3262b将第二插轴孔3262a分隔为两部分。
示例性的,第二摆臂326还包括连接于转动端3261与滑动端3262之间的连接段3263。示例性的,第二摆臂326的连接段3263可以相对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弯折,以使第二摆臂326的结构设计更为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顶部连接组件32和折叠组件12的连接需求和形状需求。
示例性的,第二摆臂326的连接段3263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加固块3263a,两个第二加固块3263a分别位于第二摆臂326的连接段3263的两侧,两个第二加固块3263a能够增加第二摆臂326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二摆臂32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第二摆臂326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或者通过其他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5的形状和材料可以与第二摆臂326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节约折叠组件12的物料种类,降低折叠组件12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5的形状和/或材料也可以与第二摆臂326不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17A和图17B,图17A是图12所示阻尼组件327的结构示意图,图17B是图17A所示阻尼组件32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27包括第一卡位件3271、第二卡位件3272、多个同步齿轮3273、第一固定板3274、第二固定板3275、弹性件3276、第一转接轴3277、第二转接轴3278以及多个第三转接轴3279。本实施例中,以“同步齿轮3273的数量为两个、第三转接轴3279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行示意。
示例性的,第一卡位件3271包括第一凸块结构3271a和第一通孔3271b,第二卡位件3272包括第二凸块结构3272a和第二通孔3272b,第二凸块结构3272a与第一凸块结构3271a面对面设置。多个同步齿轮3273位于第一卡位件3271与第二卡位件3272之间,多个同步齿轮3273彼此啮合。同步齿轮3273均设有转轴孔3273a。各同步齿轮3273均可以包括多个啮合齿3273b、多个第一凸起3273c以及多个第二凸起3273d。多个啮合齿3273b可以位于同步齿轮3273的中部,相邻两个同步齿轮3273的多个啮合齿3273b彼此啮合。多个第一凸起3273c和多个第二凸起3273d相背设置地位于同步齿轮3273的两端。一些使用状态中,同步齿轮3273的多个第一凸起3273c与第一凸块结构3271a配合,形成卡接结构;同步齿轮3273的多个第二凸起3273d与第二凸块结构3272a配合,形成卡接结构。
示例性的,第一固定板3274位于第一卡位件3271背向第二卡位件3272的一侧。第一固定板3274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卡槽3274a,卡槽3274a延伸至第一固定板3274的侧面,以使转接轴可以从第一固定板3274的侧面卡入卡槽3274a,以卡接第一固定板3274。其中,第一固定板3274可以大致呈平板状。
示例性的,弹性件3276位于第二卡位件3272背向第一卡位件3271的一侧。弹性件3276包括多个弹簧3276a。弹簧3276a的数量与第一通孔3271b的数量相同。其中,弹簧3276a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276也可以采用弹性橡胶等弹性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示例性的,第二固定板3275位于弹性件3276背向第二卡位件3272的一侧。第二固定板3275可以呈板体结构。第二固定板3275包括多个第三通孔3275a,多个第三通孔3275a彼此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多个第一通孔3271b、多个第二通孔3272b以及多个第三通孔3275a的数量、排布形状及排布间距可以相同。第三通孔3275a的数量可以为四个。
示例性的,第一转接轴3277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3277a,第一转接轴3277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卡槽3277b。第一转接轴3277插接第二固定板3275、其中一个弹簧3276a、第二卡位件3272、第一卡位件3271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其中,第一转接轴3277穿过第二固定板3275的其中一个第三通孔3275a、其中一个弹簧3276a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3272的其中一个第二通孔3272b、第一卡位件3271的其中一个第一通孔3271b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的其中一个卡槽3274a。并且,第一转接轴3277的限位凸缘3277a位于第二固定板3275背向第二卡位件3272的一侧且抵持第二固定板3275,第一固定板3274卡入第一转接轴3277的限位卡槽3277b,使得第一转接轴3277、第二固定板3275、其中一个弹簧3276a、第二卡位件3272、第一卡位件3271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3276a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一转接轴3277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3274。
示例性的,第二转接轴3278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3278a,第二转接轴3278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卡槽3278b。第二转接轴3278插接第二固定板3275、另一个弹簧3276a、第二卡位件3272、第一卡位件3271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其中,第二转接轴3278穿过第二固定板3275的另一个第三通孔3275a、另一个弹簧3276a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3272的另一个第二通孔3272b、第一卡位件3271的另一个第一通孔3271b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的另一个卡槽3274a。并且,第二转接轴3278的限位凸缘3278a位于第二固定板3275背向第二卡位件3272的一侧且抵持第二固定板3275,第一固定板3274卡入第二转接轴3278的限位卡槽3278b,使得第二转接轴3278、第二固定板3275、另一个弹簧3276a、第二卡位件3272、第一卡位件3271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3276a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二转接轴3278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3274。
示例性的,第三转接轴3279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3279a,第三转接轴3279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卡槽3279b。第三转接轴3279的数量与同步齿轮3273的数量相同,第三转接轴3279、同步齿轮3273及弹性件3276中的部分弹簧3276a一一对应设置。第三转接轴3279插接第二固定板3275、另一个弹簧3276a、第二卡位件3272、同步齿轮3273、第一卡位件3271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其中,第三转接轴3279穿过第二固定板3275的另一个第三通孔3275a、另一个弹簧3276a的内侧空间、第二卡位件3272的另一个第二通孔3272b、同步齿轮3273的转轴孔3273a、第一卡位件3271的另一个第一通孔3271b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的另一个卡槽3274a。并且,第三转接轴3279的限位凸缘3279a位于第二固定板3275背向第二卡位件3272的一侧且抵持第二固定板3275,第一固定板3274卡入第三转接轴3279的限位卡槽3279b,使得第三转接轴3279、第二固定板3275、另一个弹簧3276a、第二卡位件3272、第一卡位件3271以及第一固定板3274可以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弹簧3276a处于压缩状态。其中,第三转接轴3279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3274。
请结合参阅图15、图16和图18,图18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32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8中示意出第一摆臂325、第二摆臂326及阻尼组件327。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和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位于第一卡位件3271与第二卡位件3272之间。第一转接轴3277还穿过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转轴孔3251a,以插接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第二转接轴3278还穿过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转轴孔3261a,以插接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
一些使用状态中,第一摆臂325的多个第一凸起3251c与第一卡位件3271的第一凸块结构3271a配合,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325的多个第二凸起3251d与第二卡位件3272的第二凸块结构3272a配合,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326的多个第一凸起3261c与第一卡位件3271的第一凸块结构3271a配合,形成卡接结构;第二摆臂326的多个第二凸起3261d与第二卡位件3272的第二凸块结构3272a配合,形成卡接结构。
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3273啮合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示例性的,多个同步齿轮3273可以排成一串,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3273彼此啮合,位于端部的两个同步齿轮3273分别啮合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和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多个啮合齿3251b与相邻的同步齿轮3273的多个啮合齿3273b啮合,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多个啮合齿3261b与相邻的同步齿轮3273的多个啮合齿3273b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以及同步齿轮3273均卡接第一卡位件3271和第二卡位件3272,形成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325和第二摆臂326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此外,由于阻尼组件327的各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稳定,弹性件3276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3276产生的弹性力驱动第一卡位件3271与第二卡位件3272配合压紧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同步齿轮3273以及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使得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同步齿轮3273以及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与第一卡位件3271及第二卡位件3272之间的卡接结构稳定。
请结合参阅图19和图20,图19是图12所示第一固定架321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第一固定架32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架321具有第一转轴孔3211、第一容纳槽3212以及第一配合槽3213。第一容纳槽3212用于安装其他结构件。第一转轴孔3211及第一配合槽3213连通第一容纳槽3212。第一配合槽3213具有靠近第一转轴孔3211设置的配合壁面3213a,配合壁面3213a可以为弧面。
其中,第一固定架321还可以具有第一滑动槽3214和第一安装槽3215,第一安装槽3215连通第一滑动槽3214。此时,安装于第一安装槽3215的结构件可以部分伸入第一滑动槽3214。第一固定架321还可以具有第一弧形槽3216,第一弧形槽321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弧形槽3216可以设于第一固定架321的端部。
请参阅图21和图22,图21是图12所示第二固定架322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12所示第二固定架32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架322具有第二转轴孔3221、第二容纳槽3222以及第二配合槽3223。第二容纳槽3222用于安装其他结构件。第二转轴孔3221及第二配合槽3223连通第二容纳槽3222。第二配合槽3223具有靠近第二转轴孔3221设置的配合壁面3223a,配合壁面3223a可以为弧面。
其中,第二固定架322还可以具有第二滑动槽3224和第二安装槽3225,第二安装槽3225连通第二滑动槽3224。此时,安装于第二安装槽的结构件可以部分伸入第二滑动槽。第二固定架322还可以具有第二弧形槽3226,第二弧形槽32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弧形槽3226可以设于第二固定架322的端部。
请结合参阅图23和图24,图23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32与主轴31的顶部罩体42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11所示顶部连接组件32与主轴31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一固定架321,第二连接臂32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二固定架322。第一摆臂325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摆臂326的两端分别连接主轴31和第二固定架322。阻尼组件327安装于主轴31内,且连接第一摆臂325与第二摆臂326。
请结合参阅图25至图28,图25是图24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4所示结构沿D-D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7是图25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8是图26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321、第一连接臂323、主轴31、第二连接臂324及第二固定架322。沿D-D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321、第一连接臂323、主轴31、第二连接臂324及第二固定架322。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转动连接主轴31,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转动连接主轴31,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的第一弧形臂3233安装于主轴31的第一弧形空间41b,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使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转动连接主轴31。转轴3281穿过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的转轴孔3234,且穿过第一固定架321的第一转轴孔3211,以插接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和第一固定架321,使得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
其中,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的第二弧形臂3243安装于主轴31的第二弧形空间41c,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使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转动连接主轴31。转轴3282穿过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的转轴孔3244、且穿过第二固定架322的第二转轴孔3221,以插接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和第二固定架322,使得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
示例性的,如图25所示,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弧形臂3233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孔412,例如,第一弧形臂3233的第一凸块3233a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41的第一避让孔412中。此时,第一避让孔412的设计使得第一弧形臂3233能够具有较大的弧度,第一弧形臂3233与主支撑板41的第一弧形空间41b的配合弧度(也即第一弧形臂3233伸入第一弧形空间41b的弧度)更大,两者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此外,还能够降低第一弧形臂3233脱离主支撑板41的风险,使得两者的连接关系更为可靠。
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弧形臂3243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孔413,例如,第二弧形臂3243的第二凸块3243a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41的第二避让孔413中。此时,第二避让孔413的设计使得第二弧形臂3243能够具有较大的弧度,第二弧形臂3243与主支撑板41的第二弧形空间41c的配合弧度更大,两者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此外,还能够降低第二弧形臂3243脱离主支撑板41的风险,使得两者的连接关系更为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凸块3233a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孔412中,可以填补第一避让孔412,第二凸块3243a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孔413中,可以填补第二避让孔413,使得主支撑板41能够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2的可靠性。
其中,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凸块3233a可以占据第一避让孔412的大部分空间。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块3233a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以实现拼接,从而提供更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块3233a的端面也可以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一弧形臂3233的连接需求和屏幕2的支撑需求。此时,由于第一避让孔412的开口面积较小,且第一凸块3233a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下凹程度较浅,因此屏幕2的折弯部22对应于第一避让孔412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2的可靠性较高。
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凸块3243a可以占据第二避让孔413的大部分空间。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块3243a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以实现拼接,从而提供更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块3243a的端面也可以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二弧形臂3243的连接需求和屏幕2的支撑需求。此时,由于第二避让孔413的开口面积较小,且第二凸块3243a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下凹程度较浅,因此屏幕2的折弯部22对应于第二避让孔413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2的可靠性较高。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结构设计或尺寸设计等,使得第一弧形臂3233及第二弧形臂3243与主支撑板41的配合弧度足够,此时,主支撑板41上可以不设置第一避让孔412和第二避让孔413,主支撑板41的完整度较高,能够更好地支撑屏幕2的折弯部22。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31;和/或,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主轴31,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和/或,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可以通过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29,图29是图24所示结构沿E-E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配合块3235a可以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1的第一配合槽3213,以与第一固定架321的第一配合槽3213配合。其中,第一配合块3235a的配合面3235b接触第一配合槽3213的配合壁面3213a。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配合块3245a可以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2的第二配合槽3223,以与第二固定架322的第二配合槽3223配合。其中,第二配合块3245a的配合面3245b接触第二配合槽3223的配合壁面3223a。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配合面与配合壁面的接触结构增加了配合块与固定架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连接臂与固定架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折叠组件12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第一配合块3235a的配合面3235b和/或第一配合槽3213的配合壁面3213a可以为弧面,第一配合块3235a的配合面3235b与第一配合槽3213的配合壁面3213a形成弧面搭接。第二配合块3245a的配合面3245b和/或第二配合槽3223的配合壁面3223a可以为弧面,第二配合块3245a的配合面3245b与第二配合槽3223的配合壁面3223a形成弧面搭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弧面搭接结构增加了连接臂与固定架在折叠组件12运动过程中的连接稳定性,使得连接臂与固定架的相对运动更为平稳,提高了折叠组件12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30和图31,图30是图24所示结构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30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转动连接主轴31,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动连接主轴31,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示例性的,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1的第一滑动槽3214,以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安装于主轴31,通过第一转接轴3277转动连接主轴31。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2的第二滑动槽3224,以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安装于主轴31,通过第二转接轴3278转动连接主轴31。
在本申请中,顶部连接组件32的第一连接臂32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主轴31和第一固定架321,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转动连接主轴31、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第二连接臂32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主轴31和第二固定架322,形成了连杆结构,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动连接主轴31、滑动端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形成了连杆滑块结构。
第一固定架321用于连接第一壳体11,第二固定架322用于连接第二壳体13,因此折叠组件12的顶部连接组件32通过连杆结构和连杆滑块结构,实现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3与主轴31之间的连接,组成部分数量少,配合关系及配合位置简单,组成部件易制作和组装,有利于实现量产,以降低壳体装置1的成本。并且,由于主轴31通过第一连接臂323和第一摆臂325联动第一固定架321、且通过第二连接臂324和第二摆臂326联动第二固定架322,因此折叠组件12的运动轨迹准确,折叠组件12具有较佳的机构抗拉能力和机构抗挤压能力。
其中,如图30所示,在打开状态中,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转入主轴31,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入主轴31,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滑入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滑入第二固定架322,第一固定架321及第二固定架322与主轴31之间的距离较小。
如图31所示,在闭合状态中,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部分转出主轴31,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部分转出主轴31,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部分滑出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部分滑出第二固定架322,第一固定架321及第二固定架322与主轴31之间的距离较大。
故而,折叠组件12能够在打开状态中,通过第一固定架321和第二固定架322分别拉近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靠近主轴31;在闭合状态中,通过第一固定架321和第二固定架322分别推开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远离主轴31,使得折叠组件12的结构能够更好地适应屏幕2的变形结构,以降低拉扯或挤压屏幕2的风险,提高屏幕2和电子设备200的可靠性。
此外,如图30和图31所示,由于阻尼组件327连接在第一摆臂325与第二摆臂326之间,阻尼组件327能够在第一摆臂325和第二摆臂326运动时提供阻尼力和推动力,第一摆臂325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架321连接第一壳体11,第一摆臂325随第一壳体11运动,第二摆臂326能够通过第二固定架322连接第二壳体13,第二摆臂326随第二壳体13运动,因此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阻尼组件327能够提供阻尼力,使得用户在展开或折叠电子设备200时,能够感应到阻力和推力,从而获得较佳的手感开合体验,提高了电子设备200的机构操作感体验。此外,阻尼组件327还可以使第一摆臂325和第二摆臂326停留在某些位置,从而使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能够停留在某些位置,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持打开状态或闭合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通过多个同步齿轮3273啮合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使得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转动角度,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使得第一摆臂325与第二摆臂326相对主轴3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也即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3相对主轴31的转动动作保持同步,提高了用户的机构操作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同步齿轮3273的数量、尺寸等可以依据产品具体形态、尺寸等机型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其中,同步齿轮3273数量越多、同步齿轮3273的尺寸越小,能够释放更多的空间,同步齿轮3273的数量越少,同步齿轮3273的尺寸越大,同步齿轮3273的传动累积误差更小,有利于提高运动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阻尼组件327可以有多种实现结构。例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27可以通过对同步齿轮3273的位置限定,间接限定第一摆臂325的位置和第二摆臂326的位置。例如,第一卡位件3271和第二卡位件3272与同步齿轮3273之间形成卡接结构,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与第一卡位件3271及第二卡位件3272之间无卡接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27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卡位件3272,通过第一卡位件3271与同步齿轮3273、第一摆臂325及第二摆臂326之间的卡接结构,使得第一摆臂325和第二摆臂326能够在某些位置停留。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27也可以不设置固定板,弹性件3276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持第一卡位件3271和第一安装空间的壁面,弹性件3276被压缩在第一卡位件3271与主轴31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27也可以不设置同步齿轮3273和第三转接轴3279,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直接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啮合。以上实施例为阻尼组件327的示例性结构,阻尼组件327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之间也可以不设置连接两者的阻尼组件327,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主轴31,该转轴可以为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主轴31,该转轴可以为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独立结构件且插接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
请再次参阅图12、图20、图22以及图30,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12可以在第一固定架321中设置阻尼结构,用于对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施加阻尼力,在第二固定架322中设置阻尼结构,用于对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施加阻尼力。示例性的,第一止位件3291安装于第一安装槽3215,第二止位件3292安装于第二安装槽。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止位件3291能够抵持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第二止位件3292抵持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通过第一止位件3291对第一摆臂325的限位和第二止位件3292对第二摆臂326的限位,使得壳体装置1在没有受到较大外力时,保持打开状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第一止位件3291和第二止位件3292还能够在电子设备200展开以进入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折叠以解除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提供限位阻力,使得用户能够体验到较佳的机构操作感。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0和图31所示,在折叠组件12的运动过程中,第一摆臂325相对主轴31转动,主支撑板41的第一避让缺口414用于避让第一摆臂325,使得第一摆臂325与主支撑板41之间不发生干涉,以确保机构运动的顺畅和可靠性。第二摆臂326相对主轴31转动,主支撑板41的第二避让缺口415用于避让第二摆臂326,使得第二摆臂326与主支撑板41之间不发生干涉,以确保机构运动的顺畅和可靠性。
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摆臂325的第一拼接块3251e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41的第一避让缺口414,第二摆臂326的第二拼接块3261e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41的第二避让缺口415。如图31所示,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摆臂325的第一拼接块3251e转入主轴31的活动空间41a中,第二摆臂326的第二拼接块3261e转入主轴31的活动空间41a中。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拼接块3251e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缺口414中,可以填补第一避让缺口414,第二拼接块3261e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缺口415中,可以填补第二避让缺口415,主支撑板41、第一拼接块3251e及第二拼接块3261e能够用于共同支撑屏幕2的折弯部22,从而主支撑板41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2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拼接块3251e可以占据第一避让缺口414的大部分空间。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以实现拼接,从而提供更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也可以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一连接臂323的连接需求和屏幕2的支撑需求。此时,通过控制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下凹程度足够浅,使得屏幕2的折弯部22对应于第一避让缺口414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2的可靠性较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但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不构成拼接,但这种结构仍然可以为屏幕2提供较好的支撑环境。
第二拼接块3261e可以占据第二避让缺口415的大部分空间。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以实现拼接,从而提供更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也可以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稍微下凹,以兼顾第二连接臂324的连接需求和屏幕2的支撑需求。此时,通过控制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相对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下凹程度足够浅,使得屏幕2的折弯部22对应于第二避让缺口415的区域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屏幕2的可靠性较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可以与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但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不构成拼接,但这种结构仍然可以为屏幕2提供较好的支撑环境。
例如,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及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三者位于同一个平面,共同支撑屏幕2的折弯部22,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一个较为完整且平整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2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可以拼接,以提高支撑环境的完整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及主支撑板的支撑面中的至少两者之间也可以形成一定间隙、不构成拼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此外,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拼接块3251e和第二拼接块3261e还可以转入主轴31的活动空间41a中,不影响折叠组件12的用于容纳屏幕2的收容空间,提高了折叠组件12的可靠性。此外,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摆臂325的连接段3253和第二摆臂326的连接段3263能够通过第一避让缺口414和第二避让缺口415靠近彼此,两者之间间距较小,以便折叠组件12整体形成类似水滴状的收容空间。
请参阅图32,图32是图6所示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5包括第一板体352、第一转动块353及第一导向块354。其中,第一板体352包括支撑面和与支撑面相背设置的固定面352a,第一板体352的支撑面即为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第一转动块353和第一导向块354固定于第一板体352的固定面352a。其中,第一支撑板35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装形成一体化结构。其中,第一转动块353可以包括弧形臂3531,第一导向块354可以形成第一导向滑槽3541。
第二支撑板36包括第二板体362、第二转动块363及第二导向块364。其中,第二板体362包括支撑面和与支撑面相背设置的固定面362a,第二板体362的支撑面即为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第二转动块363和第二导向块364固定于第二板体362的固定面362a。其中,第二支撑板36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装形成一体化结构。其中,第二转动块363可以包括弧形臂3631,第二导向块364可以形成第二导向滑槽3641。
应理解,第一转动块353和第二转动块363主要在于提供转动连接结构,第一转动块353和第二转动块363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两者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第一导向块354和第二导向块364主要在于提供导向滑槽,以引导其他结构件的运动方向,第一导向块354和第二导向块364也可以有其他实现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35的一个或多个第一转动块353及第一导向块354可以形成一组连接结构,第一支撑板35可以包括三组连接结构,分别用于对应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及底部连接组件34,还用于分别对应主轴31的顶部、中部及底部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板35的三组连接结构是可以相互参考设计的,此处不再赘述。同样的,第二支撑板36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转动块363及一个第二导向块364可以形成一组连接结构,第二支撑板36可以包括三组连接结构,分别用于对应顶部连接组件32、中部连接组件33及底部连接组件34,还用于分别对应主轴31的顶部、中部及底部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二支撑板36的三组连接结构是可以相互参考设计的,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板体35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补充块3514,第一补充块3514凸设于第一板体352的一侧。第二板体36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补充块3614,第二补充块3614凸设于第二板体362的一侧。第二补充块3614和第一补充块3514可以相对设置。
请结合参阅图33和图34,图33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12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4是图33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沿G-G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321、第一支撑板35的第一转动块353、主轴31、第二支撑板36的第二转动块363以及第二固定架322。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5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支撑板36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5的第一转动块353的弧形臂3531安装于第一固定架321的第一弧形槽3216,第一转动块353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使得第一支撑板35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支撑板36的第二转动块363的弧形臂3631安装于第二固定架322的第二弧形槽3226,第二转动块363以虚拟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使得第二支撑板36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5包括多个第一转动块353时,第一固定架321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3216,多个第一转动块353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第一弧形槽3216中,以形成多组虚拟轴转动连接结构,使得第一支撑板35与第一固定架321的转动连接更为平稳、可靠。同样的,第二支撑板36包括多个第二转动块363时,第二固定架322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多个第二转动块363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第二弧形槽中,以形成多组虚拟轴转动连接结构,使得第二支撑板36与第二固定架322的转动连接更为平稳、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35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支撑板36也可以通过实体轴的连接方式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35和图36,图35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12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6是图35所示结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沿H-H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一固定架321、第一摆臂325、第一支撑板35的第一导向块354、主轴31、第二支撑板36的第二导向块364、第二摆臂326以及第二固定架322。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5滑动连接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第二支撑板36滑动连接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5的第一导向块354可以安装于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的第一避让区3252b,插接于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的转轴3283安装于第一导向块354的导向滑槽3541,第一导向块354可以通过第一避让区3252b相对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滑动,转轴3283能够在第一导向块354的导向滑槽3541中滑动,使得第一支撑板35滑动连接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
第二支撑板36的第二导向块364可以安装于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的第二避让区3262b,插接于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的转轴3284安装于第二导向块364的导向滑槽3641,第二导向块364可以通过第二避让区3262b相对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滑动,转轴3284能够在第二导向块364的导向滑槽3641中滑动,使得第二支撑板36滑动连接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5滑动连接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和第一固定架321共同限定第一支撑板35的运动轨迹;第二支撑板36滑动连接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架322,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和第二固定架322共同限定第二支撑板36的运动轨迹。因此,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能够随连接组件运动,且运动轨迹准确,使得折叠组件12的可靠性更高。
其中,如图34和图36所示,在闭合状态中,折叠组件12的第一支撑板35、主轴31以及第二支撑板36共同围设出类似水滴状的用于容纳屏幕2的收容空间,使得屏幕2能够收容于折叠组件12的内侧,且不易损坏、可靠性高。并且,在折叠组件12的一些位置,折叠组件12的多个连接组件(32、33、34)的运动件,还可以配合第一支撑板35、主轴31及第二支撑板36,以共同围绕出更完整的水滴状的收容空间。如图36所示,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第一摆臂325的连接段3253的表面、主轴31的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第二摆臂326的连接段3263的表面以及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共同围绕出水滴状的收容空间。
请再次参阅图35,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摆臂325的第一拼接块3251e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41的第一避让缺口414,第二摆臂326的第二拼接块3261e至少部分位于主支撑板41的第二避让缺口415。此时,主支撑板41、第一拼接块3251e、第二拼接块3261e、第一支撑板35及第二支撑板36共同支撑屏幕的折弯部,折叠组件12能够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支撑环境,使屏幕2的折弯部2受到按压或冲撞时,发生明显凹陷或损坏的风险较小,以提高屏幕2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如图35所示,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共同拼接形成折叠组件12的支撑面。此时,折叠组件12的支撑面无破孔、或者破孔很小,折叠组件12的支撑面较为完整,能够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以提高屏幕2的可靠性。
其中,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可以是平整的表面,以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更好的支撑环境。或者,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深度很浅的凹槽,这部分凹槽可以用于但不限于用于涂布或安装粘接层,通过粘接层连接屏幕2的折弯部22。可以理解的是,这部分的凹槽的深度很小,屏幕2对应这部分凹槽的区域在受到外部压力(例如用户的按压力)时不会发生明显凹陷,使得屏幕2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可以是平整的表面,以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更好的支撑环境。或者,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深度很浅的凹槽,这部分凹槽可以用于但不限于用于涂布或安装粘接层,通过粘接层连接屏幕2的折弯部22。可以理解的是,这部分的凹槽的深度很小,屏幕2对应这部分凹槽的区域在受到外部压力(例如用户的按压力)时不会发生明显凹陷,使得屏幕2的可靠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示例性的,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5的第一补充块3514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避让缺口414,使得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及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拼接效果更好,相邻支撑面之间的缝隙更小。同样的,第二支撑板36的第二补充块3614可以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避让缺口415,使得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及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拼接效果更好,相邻支撑面之间的缝隙更小。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结构或尺寸设计,使得第一摆臂325的第一拼接块3251e能够更高程度地填充第一避让缺口414,第二摆臂326的第二拼接块3261e能够更高程度地填充第二避让缺口415,则第一支撑板35可以不设置第一补充块3514,第二支撑板36可以不设置第二补充块3614。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支撑板、主轴31及运动件的具体拼接结构作严格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可以搭接主轴31及多个连接组件(32、33、34)的部分运动件,使得主轴31及运动件能够为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提供刚性支撑,减小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的按压虚位,以提升屏幕2的可靠性。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请再次参阅图33,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5搭接主支撑板41的第一支撑块416,第二支撑板36搭接主支撑板41的第二支撑块417。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主支撑板41的第一支撑块416能够为第一支撑板35提供刚性支撑,第二支撑块417能够为第二支撑板36提供刚性支撑,因此能够通过搭接设计,提高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的局部刚度,减小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的按压虚位,以提升屏幕2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5具有搭接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的第一搭接面355,第一支撑板35的第一搭接面355与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之间形成斜面配合,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一支撑块416对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更为稳定。第二支撑板36具有搭接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的第一搭接面365,第二支撑板36的第一搭接面365与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之间形成斜面配合,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二支撑块417对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更为稳定。
请再次参阅图35,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5还可以搭接第一摆臂325,例如搭接于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和/或连接段3253;第二支撑板36还可以搭接第二摆臂326,例如搭接于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和/或连接段3263。在本实施例中,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和/或连接段3253能够为第一支撑板35提供刚性支撑,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和/或连接段3263能够为第二支撑板36提供刚性支撑,因此能够通过搭接设计,提高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的局部刚度,减小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的按压虚位,以提升屏幕2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5具有搭接第一摆臂325的第二搭接面356,第一支撑板35的第二搭接面356与第一摆臂325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一摆臂325对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35与第一摆臂325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第二支撑板36具有搭接第二摆臂326的第二搭接面366,第二支撑板36的第二搭接面366与第二摆臂326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第二摆臂326对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二支撑板36与第二摆臂326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37,图37是图5所示折叠组件12沿I-I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在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5还可以搭接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三支撑块421,第二支撑板36还可以搭接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四支撑块422。其中,主轴31的其他罩体(如中部罩体43或底部罩体44)也可以设有第三支撑块421和第四支撑块422,同样可以用于分别与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搭接,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支撑块421向靠近主支撑板41的方向凸起,第三支撑块421与第一支撑块416错位排布,第三支撑块421与第一支撑块416的支撑面4161靠近,因此第三支撑块421和第一支撑块416能够更好地同时支撑第一支撑板35,并且对第一支撑板35的结构要求较低,支撑结构易实现。同样的,由于第四支撑块422向靠近主支撑板41的方向凸起,第四支撑块422与第二支撑块417错位排布,第四支撑块422与第二支撑块417的支撑面4171靠近,因此第四支撑块422和第二支撑块417能够更好地同时支撑第二支撑板36,并且对第二支撑板36的结构要求较低,支撑结构易实现。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板35具有搭接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三支撑块421的第三搭接面357,第一支撑板35的第三搭接面357与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三支撑块421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三支撑块421对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一支撑板35与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三支撑块421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第二支撑板36具有搭接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四支撑块422的第三搭接面367,第二支撑板36的第三搭接面367与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四支撑块422之间形成斜面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搭接面积,使得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四支撑块422对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更为稳定,还能够使第二支撑板36与顶部罩体42的多个第四支撑块422的相对运动不易干涉、更为顺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可以搭接固定架及连接组件的部分运动件,使得固定架及运动件能够为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提供刚性支撑,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能够与主轴31配合、形成稳定性更好的收容空间,以更好地容纳屏幕2,提升屏幕2的可靠性。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38至图40,图38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200沿J-J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9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200沿K-K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0是图3所示电子设备200沿L-L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在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如图38所示,第一支撑板35搭接第一摆臂325,第二支撑板36搭接第二摆臂326;如图39所示,第一支撑板35搭接第一固定架321,第二支撑板36搭接第二固定架322;如图40所示,第一支撑板35搭接第一连接臂323,第二支撑板36搭接第二连接臂324。此时,连接组件的摆臂、固定架及连接臂均能够为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使得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的相对位置稳定,为屏幕2的折弯部22提供稳定的支撑环境,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更易维持屏幕2的折弯部22的水滴状,有利于提高屏幕2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8)

1.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3)及折叠组件(12);
所述折叠组件(12)包括主轴(31)、第一固定架(321)、第二固定架(322)、第一连接臂(323)、第二连接臂(324);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包括第一端(3231)和第二端(3232),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包括第一端(3241)和第二端(3242),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
所述第一固定架(3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固定架(3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3);
所述第一固定架(321)包括第一配合槽(3213),所述第二固定架(322)包括第二配合槽(3223);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还包括第一连接段(3235),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和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包括第一配合块(3235a),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安装于所述第一配合槽(3213);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还包括第二连接段(3245),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包括第二配合块(3245a),所述第二配合块(3245a)安装于所述第二配合槽(32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包括第一弧形空间(41b)和第二弧形空间(41c);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包括第一弧形臂(3233),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包括第二弧形臂(3243);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包括:所述第一弧形臂(3233)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空间(41b);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包括:所述第二弧形臂(3243)安装于所述第二弧形空间(41c)。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包括: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和所述第一固定架(321)通过第一转轴(3281)和第一转轴孔(3234)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包括: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和所述第二固定架(322)通过第二转轴(3282)和第二转轴孔(3244)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板(41)还包括第一避让孔(412)和第二避让孔(413),所述第一避让孔(412)连通所述第一弧形空间(41b),所述第二避让孔(413)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空间(41c);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弧形臂(3233)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孔(412),所述第二弧形臂(3243)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41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的侧面;所述第二配合块(3245a)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连接段(3235)包含两个第一配合块(3235a),所述两个第一配合块(3235a)分别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的两个侧面;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连接段(3245)包含两个第二配合块(3245a),所述两个第二配合块(3245a)分别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的两个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的配合面(3235b)接触所述第一配合槽(3213)的配合壁面(3213a);
所述第二配合块(3245a)的配合面(3245b)接触所述第二配合槽(3223)的配合壁面(3223a)。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的配合面(3235b)和/或所述第一配合槽(3213)的配合壁面(3213a)为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12)还包括第一摆臂(325)和第二摆臂(326);
所述第一摆臂(325)包括转动端(3251)和滑动端(3252),所述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
所述第二摆臂(326)包括转动端(3261)和滑动端(3262),所述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还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
所述第一支撑板(3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所述第一支撑板(3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
所述第二支撑板(3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所述第二支撑板(3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包括主支撑板(41),所述主支撑板(41)设有第一避让缺口(414)和第二避让缺口(415);
所述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包括第一拼接块(3251e),所述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包括第二拼接块(3261e);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折叠屏幕(2);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6)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撑板(41)的两侧,所述主支撑板(41)、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所述第一支撑板(35)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36)共同支撑所述屏幕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折叠屏幕(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所述可折叠屏幕(2)的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可折叠屏幕(2)的第三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13);
在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所述可折叠屏幕(2)的第二部分发生形变;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主支撑板(41)、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所述第一支撑板(35)及所述第二支撑板(36)共同支撑所述可折叠屏幕(2)的第二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均贯穿所述主支撑板(41),且在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上形成开口,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是所述主支撑板(41)朝向所述屏幕(2)的一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具有活动空间(41a),所述活动空间(41a)连通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和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转入所述活动空间(41a)。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板(41)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屏幕(2)的支撑面(411);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及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齐平。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所述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拼接,共同支撑所述屏幕(2)的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5)包括第一补充块(3514),所述第二支撑板(36)包括第二补充块(3614);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补充块(351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所述第二补充块(361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板(41)包括第一支撑块(416)和第二支撑块(417),所述第一支撑块(416)和所述第二支撑块(417)分别凸出地设于所述主支撑板(41)的两侧;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支撑块(416),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支撑块(417)。
20.根据权利要求10至19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还包括罩体(42),所述罩体(42)固定于所述主支撑板(41)背向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一侧,所述罩体(42)还包括第三支撑块(421)和第四支撑块(422),所述第三支撑块(421)和所述第四支撑块(422)分别凸出地设于所述罩体(42)的两侧;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三支撑块(421),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四支撑块(422)。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块(421)向靠近所述主支撑板(41)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三支撑块(421)与所述第一支撑块(416)错位排布。
22.根据权利要求10至21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摆臂(325),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摆臂(326)。
23.根据权利要求10至22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所述第一摆臂(325)或所述第一连接臂(323),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所述第二摆臂(326)或所述第二连接臂(324)。
24.根据权利要求10至22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或所述第一摆臂(325),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或所述第二摆臂(326)。
25.根据权利要求9至24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2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摆臂(32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所述第二摆臂(32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缺口。
26.一种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组件(12)包括主轴(31)、第一固定架(321)、第二固定架(322)、第一连接臂(323)、第二连接臂(324);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包括第一端(3231)和第二端(3232),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包括第一端(3241)和第二端(3242),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
所述第一固定架(3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固定架(3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3);
所述第一固定架(321)包括第一配合槽(3213),所述第二固定架(322)包括第二配合槽(3223);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还包括第一连接段(3235),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和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包括第一配合块(3235a),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安装于所述第一配合槽(3213);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还包括第二连接段(3245),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包括第二配合块(3245a),所述第二配合块(3245a)安装于所述第二配合槽(3223)。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包括第一弧形空间(41b)和第二弧形空间(41c);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包括第一弧形臂(3233),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包括第二弧形臂(3243);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端(323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包括:所述第一弧形臂(3233)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空间(41b);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一端(324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包括:所述第二弧形臂(3243)安装于所述第二弧形空间(41c)。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包括: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二端(3232)和所述第一固定架(321)通过第一转轴(3281)和第一转轴孔(3234)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包括: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端(3242)和所述第二固定架(322)通过第二转轴(3282)和第二转轴孔(3244)转动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板(41)还包括第一避让孔(412)和第二避让孔(413),所述第一避让孔(412)连通所述第一弧形空间(41b),所述第二避让孔(413)连通所述第二弧形空间(41c);
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弧形臂(3233)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孔(412),所述第二弧形臂(3243)的端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孔(413)。
30.根据权利要求26至2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的侧面;所述第二配合块(3245a)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的侧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6至30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臂(323)的第一连接段(3235)包含两个第一配合块(3235a),所述两个第一配合块(3235a)分别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3235)的两个侧面;
所述第二连接臂(324)的第二连接段(3245)包含两个第二配合块(3245a),所述两个第二配合块(3245a)分别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3245)的两个侧面。
32.根据权利要求26至31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的配合面(3235b)接触所述第一配合槽(3213)的配合壁面(3213a);
所述第二配合块(3245a)的配合面(3245b)接触所述第二配合槽(3223)的配合壁面(3223a)。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块(3235a)的配合面(3235b)和/或所述第一配合槽(3213)的配合壁面(3213a)为弧面。
34.根据权利要求26至3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12)还包括第一摆臂(325)和第二摆臂(326);
所述第一摆臂(325)包括转动端(3251)和滑动端(3252),所述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
所述第二摆臂(326)包括转动端(3261)和滑动端(3262),所述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转动连接所述主轴(31),所述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12)还包括所述第一支撑板(35)和第二支撑板(36);
所述第一支撑板(35)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摆臂(325)的滑动端(3252),所述第一支撑板(3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
所述第二支撑板(3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摆臂(326)的滑动端(3262),所述第二支撑板(36)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包括主支撑板(41),所述主支撑板(41)设有第一避让缺口(414)和第二避让缺口(415);
所述第一摆臂(325)的转动端(3251)包括第一拼接块(3251e),所述第二摆臂(326)的转动端(3261)包括第二拼接块(3261e);
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6)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撑板(41)的两侧,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所述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齐平。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均贯穿所述主支撑板(41),且在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上形成开口。
39.根据权利要求36至3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具有活动空间(41a),所述活动空间(41a)连通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和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和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转入所述活动空间(41a)。
40.根据权利要求36至3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的支撑面(351)、所述第二支撑板(36)的支撑面(361)、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所述第一拼接块(3251e)的端面以及所述第二拼接块(3261e)的端面拼接。
41.根据权利要求36至40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5)包括第一补充块(3514),所述第二支撑板(36)包括第二补充块(3614);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补充块(351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所述第二补充块(361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缺口(415)。
42.根据权利要求26至41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板(41)包括第一支撑块(416)和第二支撑块(417),所述第一支撑块(416)和所述第二支撑块(417)分别凸出地设于所述主支撑板(41)的两侧;
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支撑块(416),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支撑块(417)。
43.根据权利要求35至42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1)还包括罩体(42),所述罩体(42)固定于所述主支撑板(41)背向所述主支撑板(41)的支撑面(411)的一侧,所述罩体(42)还包括第三支撑块(421)和第四支撑块(422),所述第三支撑块(421)和所述第四支撑块(422)分别凸出地设于所述罩体(42)的两侧;
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三支撑块(421),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四支撑块(422)。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块(421)向靠近所述主支撑板(41)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三支撑块(421)与所述第一支撑块(416)错位排布。
45.根据权利要求35至44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摆臂(325),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摆臂(326)。
46.根据权利要求35至4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所述第一摆臂(325)或所述第一连接臂(323),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所述第二摆臂(326)或所述第二连接臂(324)。
47.根据权利要求35至4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板(35)搭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21)或所述第一摆臂(325),所述第二支撑板(36)搭接所述第二固定架(322)或所述第二摆臂(326)。
48.根据权利要求34至47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组件(12)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摆臂(325)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缺口(414),所述第二摆臂(32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避让缺口。
CN202211106357.9A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Pending CN1156652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06357.9A CN115665289A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17370.7A CN114006963B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02211106357.9A CN115665289A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17370.7A Division CN114006963B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65289A true CN115665289A (zh) 2023-01-31

Family

ID=7992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7328.4A Pending CN115996256A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02211108494.6A Pending CN115996257A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02111217370.7A Active CN114006963B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02211106357.9A Pending CN115665289A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7328.4A Pending CN115996256A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02211108494.6A Pending CN115996257A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02111217370.7A Active CN114006963B (zh) 2021-10-19 2021-10-19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4) CN115996256A (zh)
WO (1) WO20230657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5149A (zh) * 2023-11-17 2023-12-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96256A (zh) * 2021-10-19 2023-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WO2023174215A1 (zh) * 2022-03-15 2023-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壳体装置
CN117201648A (zh) * 2022-05-31 2023-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992225A (zh) * 2022-05-31 2022-09-02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及折叠设备
WO2023245382A1 (zh) * 2022-06-20 2023-12-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7366089A (zh) * 2022-06-30 2024-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7527940A (zh) * 2022-07-30 202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662600A (zh) * 2022-08-22 2024-03-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装置以及折叠屏设备
CN117677094A (zh) * 2022-09-06 2024-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834763A (zh) * 2022-09-29 2024-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CN117948337A (zh) * 2022-10-20 202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39497A (zh) * 2022-10-24 2022-12-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7989220A (zh) * 2022-11-30 2024-05-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0701B (zh) * 2018-01-22 2020-03-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屏的支撑保护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9593489U (zh) * 2018-10-26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29087A (zh) * 2019-02-28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式移动终端
KR20200127744A (ko) * 2019-05-03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히든 댐퍼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CN110162141A (zh) * 2019-06-24 2019-08-23 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折叠屏的无重叠式铰链机构
CN110599907A (zh) * 2019-09-05 2019-12-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045485B (zh) * 2019-12-13 2021-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695607B (zh) * 2019-12-27 2023-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和可折叠设备
CN111614806B (zh) * 2020-04-15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01643B (zh) * 2020-09-14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65490B (zh) * 2020-12-10 2022-08-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067926B (zh) * 2021-03-19 2023-12-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支架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13067923B (zh) * 2021-03-19 2023-11-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194174B (zh) * 2021-04-29 2023-07-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996256A (zh) * 2021-10-19 2023-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5149A (zh) * 2023-11-17 2023-12-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7255149B (zh) * 2023-11-17 2024-04-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06963B (zh) 2022-08-02
WO2023065730A1 (zh) 2023-04-27
CN114006963A (zh) 2022-02-01
CN115996257A (zh) 2023-04-21
CN115996256A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06963B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115190194B (zh) 壳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97416B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354245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0564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901643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42457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15957A1 (zh) 一种支撑装置和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5388085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CN219372800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760886U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055591A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CN218888549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50486B (zh) 折叠电子设备
CN219831725U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CN117527940A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995181A (zh)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转轴组件以及壳体装置
WO2023142795A1 (zh)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201648A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948337A (zh) 折叠组件、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536976A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6540834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7489691A (zh) 转轴机构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