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34763A -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34763A
CN117834763A CN202211200529.9A CN202211200529A CN117834763A CN 117834763 A CN117834763 A CN 117834763A CN 202211200529 A CN202211200529 A CN 202211200529A CN 117834763 A CN117834763 A CN 117834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link
base
rotation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0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波
姜铁柱
邢冲
邢天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005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3476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8795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12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834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347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底座,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折叠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五连杆。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通过连杆组件实现电子设备的打开或闭合,能够精确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此外,连杆组件的结构简单,能够在保证电子设备的精确运动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叠式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柔性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轻薄、不易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折叠式的电子设备中。折叠式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用于承载柔性显示屏的主体,主体一般包括两个主体部分及连接在两个主体部分之间的折叠结构,两个主体部分通过折叠结构的变形相对折叠或相对展开,并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展开。但是现有的折叠结构难以精确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且现有的折叠结构复杂,导致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电子设备的折叠组件通过连杆组件实现电子设备的打开或闭合,能够精确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此外,连杆组件的结构简单,能够在保证电子设备的精确运动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及折叠组件,折叠组件连接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之间,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折叠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底座,第一主体部分与第二连杆或第三连杆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底座的第一位置与底座的第二位置不同,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与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折叠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第二主体部分与第四连杆或第五连杆固定连接,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三位置,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第六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四位置,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底座的第三位置与底座的第四位置不同,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与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底座组成第一组四连杆机构。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及底座组成第二组四连杆机构。连杆组件的两组四连杆机构能够变形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打开或闭合。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简单,组成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低。此外,在四连杆机构的变形过程中,四连杆机构的各个连杆彼此制约,使得四连杆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轨迹,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连杆组件实现电子设备的打开或闭合,能够在保证电子设备的精确运动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相对第二连杆绕第二转动中心转动,第二连杆相对第三连杆绕第三转动中心转动,第二转动中心和第三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1满足:L1≤20毫米;第四连杆相对第五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转动,第五连杆相对第六连杆绕第七转动中心转动,第六转动中心和第七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2满足:L2≤20毫米。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转动中心与第三转动中心之间距离较大,避免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第六转动中心与第七转动中心之间可以具有较大间距,避免第四连杆和第六连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相对底座绕第一转动中心转动,第三连杆相对底座绕第四转动中心转动,第一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3满足:L3≤5毫米;
第四连杆相对底座绕第五转动中心转动,第六连杆相对底座绕第八转动中心转动,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4满足:L4≤5毫米。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以减小连杆组件的宽度,从而减小折叠组件的宽度,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挤压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部件的可用空间。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的连线与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支撑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的连线与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支撑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当电子设备打开时,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支撑面位于折叠组件的两侧。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则第四转动中心位于第一转动中心靠近屏幕的一侧,以减小第四转动中心与第一转动中心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小连杆组件的宽度,以进一步减小折叠组件的宽度,为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可用空间。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则第八转动中心位于第五转动中心靠近屏幕的一侧,以减小第八转动中心与第五转动中心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小连杆组件的宽度,以进一步减小折叠组件的宽度,为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可用空间。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夹角满足:第一夹角≤25°;第二夹角满足:第二夹角≤25°。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较小,使得折叠组件的厚度较小。因此,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小,能够满足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5满足:L5≤4毫米;
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6满足:L6≤4毫米。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也即第一连杆的尺寸较小、且第五连杆的尺寸较小,使得折叠组件的厚度较小,从而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满足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
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反向转动,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反向转动,第一主体部分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分与第五连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第二连杆和第五连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因此,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运动,也即连杆组件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打开或闭合。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相对第二连杆绕第二转动中心转动,第三连杆相对第二连杆绕第三转动中心转动,第三连杆相对底座绕第四转动中心转动,第三转动中心位于第二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的连线背向底座的一侧;
第四连杆相对第五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转动,第六连杆相对第五连杆绕第七转动中心转动,第六连杆相对底座绕第八转动中心转动,第七转动中心位于第六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的连线背向底座的一侧。
在本实现方式中,在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反向转动,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反向转动。第三转动中心位于第二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的连线背向底座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二转动中心、第三转动中心及第四转动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在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卡死。第七转动中心位于第六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的连线背向底座的一侧,能够避免第六转动中心、第七转动中心及第八转动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在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卡死。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连杆设有第一避让空间,第一避让空间用于避让第一连杆;第六连杆设有第二避让空间,第二避让空间用于避让第四连杆。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避让空间用于在第三连杆的运动过程中避让第一连杆。第二避让空间用于在第六连杆的运动过程中避让第四连杆。
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一个板件或多个堆叠设置的板件。
在本实现方式中,板件可以采用锻造、切削等低成本的方式制作,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一些实现方式中,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接轴和第一紧固件,第一转接轴依次插接底座、第一连杆、第一弹性件和第一紧固件,第一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第一连杆相对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第一紧固件固定于第一转接轴,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电子设备打开时第一弹性件的形变量;
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转接轴和第二紧固件,第二转接轴依次插接底座、第四连杆、第二弹性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二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第四连杆相对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第二紧固件固定于第二转接轴,用于调节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电子设备打开时第二弹性件的形变量。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紧固件可以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第二紧固件可以用于调节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
一些实现方式中,折叠组件还包括卡位件,卡位件位于第一连杆和第一弹性件之间,卡位件和第一连杆之间形成卡接结构,第一转接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第一轴体插接底座和第一连杆,第二轴体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杆,第二轴体的外径小于第一轴体的外径;
卡位件位于第四连杆和第二弹性件之间,卡位件和第四连杆之间形成卡接结构,第二转接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第三轴体插接底座和第四连杆,第四轴体至少部分位于第四连杆,第四轴体的外径小于第三轴体的外径。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外径的大小不相等,能够在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的连接处形成一个限位凸台。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的外径的大小不相等,能够在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的连接处形成一个限位凸台。此外,通过在第一转接轴和第二转接轴设置限位凸台,不需要增加其他结构以实现限位,结构简单,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三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同向转动,第六连杆和第五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同向转动;第一主体部分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分与第六连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第三连杆和第六连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因此,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运动,也即连杆组件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和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实现打开或闭合。
一些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与第五连杆固定连接;
当电子设备打开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底座的两侧;当电子设备闭合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底座的同一侧、且在靠近底座的方向上远离彼此。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同向转动,第六连杆和第五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同向转动;因此,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通过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运动,也即连杆组件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当电子设备打开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三支撑件的两侧。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以平齐设置,与第三支撑件形成支撑平面,为屏幕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当电子设备闭合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位于第三支撑件的同一侧。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形成容屏空间,部分屏幕可以位于容屏空间,满足屏幕的折叠收纳需求,使得屏幕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小、可靠性较高。
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设有第一弧形槽,第三连杆设有第一弧形臂,第一弧形臂位于第三连杆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一端,第一弧形臂滑动安装于第一弧形槽;
底座设有第二弧形槽,第六连杆设有第二弧形臂,第二弧形臂位于第六连杆与底座转动连接的一端,第二弧形臂滑动安装于第二弧形槽。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连杆的弧形臂安装于底座的第一弧形槽,使得第三连杆相对底座转动。第六连杆的弧形臂安装于底座的第二弧形槽,使得第六连杆相对底座转动。
一些实现方式中,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紧固件,第一连接轴依次连接第一连杆、第一弹性件和第一紧固件,第一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第一连杆相对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第一紧固件固定于第一连接轴,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电子设备打开时第一弹性件的形变量;
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连接轴和第二紧固件,第二连接轴依次连接第四连杆、第二弹性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二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第四连杆相对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第二紧固件固定于第二连接轴,用于调节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电子设备打开时第二弹性件的形变量。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紧固件可以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一弹性件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第二紧固件可以用于调节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二弹性件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组件。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应用于折叠式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折叠组件连接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之间,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折叠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打开或闭合;
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底座,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连接于底座及第一主体部分之间,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一位置,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二位置,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底座的第一位置与底座的第二位置不同,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与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折叠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连接于底座及第二主体部分之间,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三位置,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第六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的第四位置,第六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底座的第三位置与底座的第四位置不同,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与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底座组成第一组四连杆机构。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六连杆及底座组成第二组四连杆机构。连杆组件的两组四连杆机构能够变形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打开或闭合。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简单,组成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低。此外,在四连杆机构的变形过程中,四连杆机构的各个连杆彼此制约,使得四连杆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轨迹,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连杆组件实现电子设备的打开或闭合,能够在保证电子设备的精确运动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相对第二连杆绕第二转动中心转动,第二连杆相对第三连杆绕第三转动中心转动,第二转动中心和第三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1满足:L1≤20毫米;第四连杆相对第五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转动,第五连杆相对第六连杆绕第七转动中心转动,第六转动中心和第七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2满足:L2≤20毫米。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转动中心与第三转动中心之间距离较大,避免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第六转动中心与第七转动中心之间可以具有较大间距,避免第四连杆和第六连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相对底座绕第一转动中心转动,第三连杆相对底座绕第四转动中心转动,第一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3满足:L3≤5毫米;
第四连杆相对底座绕第五转动中心转动,第六连杆相对底座绕第八转动中心转动,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4满足:L4≤5毫米。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四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八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以减小连杆组件的宽度,从而减小折叠组件的宽度,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挤压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部件的可用空间。
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5满足:L5≤4毫米;
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6满足:L6≤4毫米。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中心和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也即第一连杆的尺寸较小、且第五连杆的尺寸较小,使得折叠组件的厚度较小,从而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满足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
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反向转动,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反向转动,第一主体部分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分与第五连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第二连杆和第五连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因此,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运动,也即连杆组件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打开或闭合。
一些实现方式中,在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第三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同向转动,第六连杆和第五连杆能够相对底座同向转动;第一主体部分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分与第六连杆固定连接。
在本实现方式中,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第三连杆和第六连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因此,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运动,也即连杆组件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实现打开或闭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折叠组件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折叠组件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连杆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连杆组件的部分结构处于装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连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连杆组件的投影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连杆组件在闭合时的投影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连杆组件的运动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是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卡位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闭合时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1所示折叠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7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8A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在A-A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8B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的内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9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在B-B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在C-C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在D-D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0所示折叠组件闭合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27所示连杆组件的运动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图34是图27所示连杆组件的各个连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5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闭合时的内部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此外,本文中的“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再者,本文中的“固定”也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固定。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主体100和屏幕200,屏幕200安装于主体100。主体100可以通过转轴等结构实现打开或闭合,也可以通过屏幕200的变形实现打开或闭合。屏幕200随主体100运动,主体100可以带动屏幕200打开或折叠。其中,当电子设备1000折叠时,屏幕200位于主体100内侧。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外置屏幕(图未示)。外置屏幕安装于主体100,且与屏幕200相背地位于主体100两侧。当电子设备1000折叠时,外置屏幕可以位于主体100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屏幕200能够进行全屏显示,使得电子设备1000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和操作体验。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电子设备1000的平面尺寸较小,便于用户携带和收纳。
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可以集成有显示功能和触摸感测功能。屏幕200的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200的触摸感测功能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动作,以实现人机交互。示例性的,屏幕200可以是可以弯折的柔性显示屏。其中,柔性显示屏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显示屏、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Micro-OLED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等。
示例性的,屏幕200可以固定安装于主体100。例如:屏幕200可以通过粘接、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主体100。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屏幕200也可以活动安装于主体100。例如:屏幕200可以相对主体100滑动。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多个部件(图中未示出),多个部件安装于主体100内部或表面。多个部件例如可以包括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天线、通信模块、摄像头、音频模块、扬声器、受话器、麦克风、耳机接口、传感器模块、按键、马达、指示器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等。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0可以具有比上文描述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包括两个平板部分以及连接在两个平板部分之间的折弯部分;两个平板部分可以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使电子设备1000呈现两层的形态;两个平板部分也可以相背转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为三折以上结构等,也即,电子设备1000包括三个以上平板部分,相邻的两个平板部分之间通过折弯部分连接,相邻的两个平板可以相对转动至相互层叠或相背转动。当电子设备1000包括三个以上平板部分时,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可以参阅本实施例中的描述进行适应性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第二主体部分2、及折叠组件3。
其中,折叠组件3可以连接在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之间,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可以通过折叠组件3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1000实现打开或闭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连接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通过折叠组件3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位于折叠组件3的两侧,且与折叠组件3共同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还能够在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位于折叠组件3的同一侧,且与折叠组件3共同为屏幕200提供良好的容屏空间,以使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200既能够满足大屏显示需求,也能够满足折叠收纳需求,且屏幕200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小、可靠性较高。
其中,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18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其中,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的夹角,定义为第一主体部分1的上侧与第二主体部分2的上侧之间的夹角。
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0°,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折叠。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闭合时,两者也可以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存在微小缝隙,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此外,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在从打开至闭合、或从闭合至打开的过程中停留。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00停留时,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之间的角度小于180°,例如:45°、90°、120°等。
其中,折叠组件3可以包括座体4。座体4位于折叠组件3背向屏幕200的一侧。折叠组件3安装于座体4。示例性的,座体4朝向屏幕200的一侧可以设有多个凸起、凹槽等安装结构(图未示),用于与折叠组件3配合,以使折叠组件3安装于座体4。
示例性的,第一主体部分1可以设有第一支撑面10,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10为第一主体部分1朝向屏幕200的一侧的表面。第二主体部分2可以设有第二支撑面20,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20为第二主体部分2朝向屏幕200的一侧的表面。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10和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20可以平行于屏幕200,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
以下对折叠组件3的实现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图5以及图6,图4是图2所示折叠组件3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折叠组件3闭合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折叠组件3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折叠组件3包括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一固定件33、第二固定件34、第三固定件35、第四固定件36、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共同形成折叠组件3的主运动机构。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本申请中,轴向为座体4的延伸方向。
其中,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连接于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两侧,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结构的形状发生变化,即可认为是“发生形变”。
其中,第一固定件33和第二固定件34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组件37的两侧,第一连接组件37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件33与第一支撑件3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37的另一侧通过第二固定件34与第二支撑件32固定连接。第三固定件35和第四固定件36分别位于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两侧,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一侧通过第三固定件35与第一支撑件3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组件38的另一侧通过第四固定件36与第二支撑件32固定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包括两个连接组件(37、38),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个连接组件,例如一个、三个、四个等。多个连接组件的结构可以彼此相同,多个连接组件也可以存在至少一个连接组件的结构与其他连接组件的结构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以折叠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本申请的第二连接组件38可以参考第一连接组件37设计,本申请不再赘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部件参考另一个部件设计时,可以是这两个部件的结构完全一致,也可以是这两个部件的核心结构相同、少许结构可以存在差别,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此外,第二连接组件38与第一连接组件37包括相同的部件,且第二连接组件38的各个部件的排布位置与第一连接组件37的各个部件的排布位置呈现对称关系。第二连接组件38与第三固定件35和第四固定件36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第一连接组件37与第一固定件33和第二固定件34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赘述。以下将结合附图对第一连接组件37的实现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37可以包括连杆组件373和阻尼组件374。连杆组件373能够发生形变,以使第一连接组件37发生形变。阻尼组件374与连杆组件373连接,用于为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之间的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的上表面为平面,从而能够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1和/或第二支撑件32可以采用板状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7,图7是图6所示连杆组件37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示例性的,连杆组件373可以包括底座3730、第一连杆3731、第二连杆3732、第三连杆3733、第四连杆3734、第五连杆3735、第六连杆3736及多个销轴。示例性的,多个销轴可以包括第一销轴51、第二销轴52、第三销轴53、第四销轴54、第五销轴55及第六销轴56。
示例性的,底座3730可以呈两端翘起、中部内凹的结构。底座3730可以具有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可以分散地位于底座3730的两端和中部。其中,多个连接孔可以包括第一连接孔601、第二连接孔602、第三连接孔603及第四连接孔604,第二连接孔602和第四连接孔604分别位于底座3730的两端,第一连接孔601和第三连接孔603位于第二连接孔602和第四连接孔604之间。
其中,第一连杆3731可以具有第五连接孔605和第六连接孔606,第五连接孔605和第六连接孔606分别位于第一连杆3731的两端。第四连杆3734可以具有第七连接孔607和第八连接孔608,第七连接孔607和第八连接孔608分别位于第四连杆3734的两端。
其中,第二连杆3732可以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九连接孔609和第十连接孔610,第五连杆3735可以具有间隔设置的第十一连接孔611和第十二连接孔612。
其中,底座3730的第一连接孔601位于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底座3730的第二连接孔602位于底座3730的第二位置,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与底座3730的第二位置不同,也即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与底座3730的第二位置存在间距。第二连杆3732的第九连接孔609位于第二连杆3732的第一位置,第二连杆3732的第十连接孔610位于第二连杆3732的第二位置,第二连杆3732的第一位置与第二连杆3732的第二位置不同,也即第二连杆3732的第一位置与第二连杆3732的第二位置存在间距。
底座3730的第三连接孔603位于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底座3730的第四连接孔604位于底座3730的第四位置,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与底座3730的第四位置不同,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与底座3730的第四位置存在间距。第五连杆3735的第十一连接孔611位于第五连杆3735的第三位置,第五连杆3735的第十二连接孔612位于第五连杆3735的第四位置,第五连杆3735的第三位置与第五连杆3735的第四位置不同,第五连杆3735的第三位置与第五连杆3735的第四位置存在间距。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8是图7所示连杆组件373的部分结构处于装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意出了底座3730、第一连杆3731、第二连杆3732、第四连杆3734和第五连杆3735处于装配状态时的结构。
其中,第一连杆3731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7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73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731的第五连接孔605可以通过转接轴等结构和底座3730的第一连接孔601连接,以使第一连杆3731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731的第六连接孔606可以通过第一销轴51和第二连杆3732的第九连接孔609连接,以使第一连杆373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732转动连接。
第四连杆3734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734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3735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734的第七连接孔607可以通过转接轴等结构和底座3730的第三连接孔603连接,以使第四连杆3734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734的第八连接孔608可以通过第二销轴52和第五连杆3735的第十一连接孔611连接,以使第四连杆3734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3735转动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9,图9是图6所示连杆组件373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意出了底座3730、第一连杆3731、第二连杆3732、第三连杆3733、第四连杆3734、第五连杆3735及第六连杆3736处于装配状态时的结构。
如图7所示,第三连杆3733可以具有第十三连接孔613和第十四连接孔614,第十三连接孔613和第十四连接孔614分别位于第三连杆3733的两端。第六连杆3736可以具有第十五连接孔615和第十六连接孔616,第十五连接孔615和第十六连接孔616分别位于第六连杆3736的两端。
如图9所示,第三连杆3733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73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732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733的第十三连接孔613可以通过第三销轴53等结构和底座3730的第二连接孔602连接,以使第三连杆3733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733的第十四连接孔614可以通过第四销轴54和第二连杆3732的第十连接孔610连接,以使第三连杆373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3732转动连接。
第六连杆3736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六连杆3736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3735转动连接。第六连杆3736的第十五连接孔615可以通过第五销轴55等结构和底座3730的第四连接孔604连接,以使第六连杆3736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六连杆3736的第十六连接孔616可以通过第六销轴56和第五连杆3735的第十二连接孔612连接,以使第六连杆3736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3735转动连接。
示例性的,底座3730、第二连杆3732、第三连杆3733、第四连杆3734、第五连杆3735及第六连杆3736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包括一个板件或多个堆叠设置的板件。板件可以采用锻造、切削等低成本的方式制作,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以底座3730、第二连杆3732、第三连杆3733、第四连杆3734、第五连杆3735及第六连杆3736均采用多个堆叠设置的板件为例进行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底座3730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一隔板37381,多个第一隔板37381间距均匀。第二连杆3732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二隔板37382,多个第二隔板37382间距均匀。第三连杆3733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三隔板37383,多个第三隔板37383间距均匀。第一隔板37381的数量、第二隔板37382的数量及第三隔板37383的数量可以相等。第一隔板37381、第二隔板37382及第三隔板37383的厚度均匀。
第五连杆3735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四隔板37384,多个第四隔板37384间距均匀。第六连杆3736可以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第五隔板37385,多个第五隔板37385间距均匀。第一隔板37381的数量、第四隔板37384的数量及第五隔板37385的数量可以相等。第一隔板37381、第四隔板37384及第五隔板37385的厚度均匀。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杆3733的多个第三隔板37383的一端可以与底座3730的多个第一隔板37381交错设置、第三连杆3733的多个第三隔板37383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连杆3732的多个第二隔板37382交错设置。多个第三隔板37383和多个第一隔板37381交错设置,使得第三隔板37383和第一隔板37381能够互为支撑,使得第三隔板37383和第一隔板37381均能够保持均匀的间距;多个第三隔板37383和多个第二隔板37382交错设置,使得第三隔板37383和第二隔板37382能够互为支撑,使得第三隔板37383和第二隔板37382均能够保持均匀的间距。
第六连杆3736的多个第五隔板37385的一端可以与底座3730的多个第一隔板37381交错设置、第六连杆3736的多个第五隔板37385的另一端可以与第五连杆3735的多个第四隔板37384交错设置。多个第五隔板37385和多个第一隔板37381交错设置,使得第五隔板37385和第一隔板37381能够互为支撑,使得第五隔板37385和第一隔板37381均能够保持均匀的间距;多个第五隔板37385和多个第四隔板37384交错设置,使得第五隔板37385和第四隔板37384能够互为支撑,使得第五隔板37385和第四隔板37384均能够保持均匀的间距。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第一隔板37381、第二隔板37382及第三隔板37383的数量、来调节底座3730、第二连杆3732及第三连杆3733的结构强度,从而调节连杆组件373的结构强度。可以通过改变第一隔板37381、第四隔板37384及第五隔板37385的数量、来调节底座3730、第五连杆3735及第六连杆3736的结构强度,从而调节连杆组件373的结构强度。用户可以综合考虑结构强度及成本等因素,选择不同的隔板数量。本申请提供的连杆组件373便于设计,配置灵活,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其中,底座3730、第二连杆3732、第三连杆3733、第四连杆3734、第五连杆3735及第六连杆3736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示例性的,底座3730、第二连杆3732及第三连杆3733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控(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CNC)铣削工艺成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244也可以采用金属注射成型工艺成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图9所示连杆组件373的投影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连杆组件373在闭合时的投影示意图。图10和图11中的连杆组件373的投影方向平行于轴向。
其中,第一连杆3731相对底座3730绕第一转动中心71转动,第一连杆3731相对第二连杆3732绕第二转动中心72转动,第二连杆3732相对第三连杆3733绕第三转动中心73转动,第三连杆3733相对底座3730绕第四转动中心74转动。
此外,底座3730的第一连接孔601位于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一转动中心71位于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底座3730的第二连接孔602位于底座3730的第二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四转动中心74位于底座3730的第二位置。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与底座3730的第二位置存在间距(请参阅图7),则第一转动中心71与第四转动中心74存在间距。
此外,第二连杆3732的第九连接孔609位于第二连杆3732的第一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二转动中心72位于第二连杆3732的第一位置;第二连杆3732的第十连接孔610位于第二连杆3732的第二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三转动中心73位于第二连杆3732的第二位置。第二连杆3732的第一位置与第二连杆3732的第二位置存在间距(请参阅图7),则第二转动中心72与第三转动中心73存在间距。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中心71与第四转动中心74存在间距,第二转动中心72与第三转动中心73存在间距,使得第一连杆3731、第二连杆3732、第三连杆3733及底座3730组成第一组四连杆机构。
其中,第四连杆3734相对底座3730绕第五转动中心75转动,第四连杆3734相对第五连杆3735绕第六转动中心76转动,第五连杆3735相对第六连杆3736绕第七转动中心77转动,第六连杆3736相对底座3730绕第八转动中心78转动。
此外,底座3730的第三连接孔603位于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五转动中心75位于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底座3730的第四连接孔604位于底座3730的第四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八转动中心78位于底座3730的第四位置。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与底座3730的第四位置存在间距(请参阅图7),则第五转动中心75与第八转动中心78存在间距。
此外,第五连杆3735的第十一连接孔611位于第五连杆3735的第三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六转动中心76位于第五连杆3735的第三位置;第五连杆3735的第十二连接孔612位于第五连杆3735的第四位置(请参阅图7),则第七转动中心77位于第五连杆3735的第四位置。第五连杆3735的第三位置与第五连杆3735的第四位置存在间距(请参阅图7),则第六转动中心76与第七转动中心77存在间距。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五转动中心75与第八转动中心78存在间距,第六转动中心76与第七转动中心77存在间距,使得第四连杆3734、第五连杆3735、第六连杆3736及底座3730组成第二组四连杆机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杆组件373的两组四连杆机构能够变形以使得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打开或闭合。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简单,组成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低。此外,在四连杆机构的变形过程中,四连杆机构的各个连杆彼此制约,使得四连杆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轨迹,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电子设备1000的运动轨迹。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连杆组件373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打开或闭合,能够在保证电子设备1000的精确运动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1000的制造成本。
示例性的,第一组四连杆机构和第二组四连杆机构可以包括相同的部件,且两者的各个部件之间具有相同的连接关系。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四连杆机构和第二组四连杆机构也可以包括不同数量和/或结构部件,两者的各个部件之间也可以具有不同的连接关系,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三连杆3733可以设有第一避让空间81,第一避让空间81用于在第三连杆3733的运动过程中避让第一连杆3731。第六连杆3736也可以设有第二避让空间82,第二避让空间82用于在第六连杆3736的运动过程中避让第四连杆3734。
请结合参阅图10至图12,图12是图10所示连杆组件373的运动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如图10和图12所示,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二连杆3732和第五连杆3735位于底座3730的两侧。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连杆组件373能够通过四连杆机构的变形使得第二连杆3732和第五连杆3735位于底座3730的同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电子设备1000实现打开或闭合。具体地,在电子设备1000从打开至闭合的过程中,第一连杆3731相对底座37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三连杆3733相对底座3730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再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四连杆3734相对底座37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五连杆373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六连杆3736相对底座3730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再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和第五连杆3735相向运动,从底座3730的两侧折叠至底座3730的同一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1000从打开至闭合的过程中,第三连杆3733也可以相对底座37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六连杆3736也可以相对底座37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相应地,在电子设备1000从闭合至打开的过程中,第一连杆3731相对底座37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三连杆3733相对底座3730先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再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四连杆3734相对底座37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五连杆373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六连杆3736相对底座3730先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再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和第五连杆3735相向运动,从底座3730的同一侧相对展开至底座3730的两侧。
示例性的,第三转动中心73位于第二转动中心72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第七转动中心77位于第六转动中心76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二连杆3732和第一连杆3731反向转动,第五连杆3735和第四连杆3734反向转动。第三转动中心73位于第二转动中心72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二转动中心72、第三转动中心73及第四转动中心7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第二连杆3732和第三连杆3733在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卡死。第七转动中心77位于第六转动中心76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能够避免第六转动中心76、第七转动中心77及第八转动中心78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第五连杆3735和第六连杆3736在反向转动的过程中卡死。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1及图13,图13是图10所示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第三转动中心73位于第二转动中心72的右侧,也即远离第二主体部分2的一侧,第七转动中心位于第六转动中心左侧,也即远离第一主体部分1的一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折叠组件3的各个部件靠近第一主体部分1的一侧为右侧,折叠组件3的各个部件靠近第二主体部分2的一侧为左侧。
示例性的,第二转动中心72和第三转动中心73之间的距离L1可以满足:L1≤20毫米、或1毫米≤L1≤20毫米,例如:L1可以为3毫米、7毫米或12毫米;第六转动中心和第七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2可以满足:L2≤20毫米、或1毫米≤L2≤20毫米,例如:L2可以为3毫米、7毫米或12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中心72与第三转动中心73之间可以具有较大距离,避免第一连杆3731和第三连杆3733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第六转动中心76与第七转动中心77之间可以具有较大间距,避免第四连杆3734和第六连杆3736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
其中,第四转动中心74位于第一转动中心71的右侧,也即远离第二主体部分2的一侧,第八转动中心78位于第五转动中心75的左侧,也即远离第一主体部分1的一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转动中心74也可以位于第一转动中心71的左侧,也即远离第一主体部分1的一侧,第八转动中心78也可以位于第五转动中心75的右侧,也即远离第二主体部分2的一侧。
示例性的,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之间的距离L3可以满足:L3≤5毫米、或2毫米≤L3≤5毫米,例如:L3可以为2毫米、2.5毫米或4毫米;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之间的距离L4可以满足:L4≤5毫米、或2毫米≤L4≤5毫米,例如:L4可以为2毫米、2.5毫米或4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之间的距离较小,以减小连杆组件373的宽度,从而减小折叠组件3的宽度,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挤压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的可用空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部件的宽度为部件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第一方向X平行于屏幕200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轴向(请参阅图1)。
示例性的,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α,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β。如图12所示,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的投影和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的投影均为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直线。第一夹角α为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第二夹角β为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中心71与第四转动中心74需要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连杆机构运动所需的连杆件的结构要求。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α,则第四转动中心74位于第一转动中心71靠近屏幕200的一侧,以减小第四转动中心74与第一转动中心71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小连杆组件373的宽度,以进一步减小折叠组件3的宽度,为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可用空间。
此外,第五转动中心75与第八转动中心78需要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连杆机构运动所需的连杆件的结构要求。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β,则第八转动中心78位于第五转动中心75靠近屏幕200的一侧,以减小第八转动中心78与第五转动中心75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小连杆组件373的宽度,以进一步减小折叠组件3的宽度,为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可用空间。
示例性的,第一夹角α可以满足:第一夹角α≤25°、或5°≤第一夹角α≤25°,例如:7°、10°或13°等;第二夹角β可以满足:第二夹角β≤25°、或5°≤第二夹角β≤25°,例如:7°、10°或13°等。
示例性的,第一夹角α可以等于第二夹角β,也可以与第二夹角β不相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二转动中心72之间的距离L5可以满足:L5≤4毫米、或1毫米≤L5≤4毫米,例如:L5可以为1毫米、2.5毫米或4毫米;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6可以满足:L6≤4毫米、或1毫米≤L6≤4毫米,例如:L6可以为1毫米、2.5毫米或4毫米。
如图11所示,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连杆3731和第五连杆3735均近似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一连杆3731和第五连杆3735的尺寸影响折叠组件3的厚度,第一连杆3731和第五连杆3735的尺寸越小,折叠组件3的厚度也可以相应减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垂直于屏幕200。部件的厚度为部件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二转动中心72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也即第一连杆3731的尺寸较小、且第五连杆3735的尺寸较小,使得折叠组件3的厚度较小,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满足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6所示的第一连接组件37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组件37还可以包括第一转接轴371和第二转接轴372。第一转接轴371和第二转接轴372插接连杆组件373和阻尼组件374。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组件37的阻尼组件374可以包括卡位件3741、第一弹性件3742、第二弹性件3743、固定件3744、第一紧固件3745和第二紧固件3746。其中,卡位件3741、第一弹性件3742、第二弹性件3743、固定件3744、第一紧固件3745和第二紧固件3746。
其中,固定件3744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3747和第二通孔3748。
示例性的,第一连杆3731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块3737,多个第一凸块3737环绕第一连杆3731的第五连接孔605间隔设置,且固定于第一连杆3731的同一侧。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3737之间形成第一卡位槽。
示例性的,第四连杆3734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块3738,多个第二凸块3738环绕第四连杆3734的第七连接孔607间隔设置,且固定于第四连杆3734的同一侧。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3738之间形成第二卡位槽。
请结合参阅图14和图15,图15是图14中卡位件3741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示例性的,卡位件3741可以包括卡位板3749和多个第三凸块3750和多个第四凸块3751。卡位板3749可以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通孔3752和第四通孔3753。多个第三凸块3750和多个第四凸块3751固定于卡位板3749的同一侧表面。多个第三凸块3750环绕第三通孔3752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三凸块3750之间形成第三卡位槽。多个第四凸块3751环绕第四通孔3753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第四凸块3751之间形成第四卡位槽。
示例性的,卡位件3741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请结合参阅图16和图17,图16是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7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7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转接轴371穿过连杆组件373的底座3730的第一连接孔601、第一连杆3731的第五连接孔605、卡位件3741的第三通孔3752及固定件3744的第一通孔3747,依次插接底座3730、第一连杆3731、卡位件3741、第一弹性件3742、固定件3744及第一紧固件3745。第二转接轴372依次插接底座3730、第四连杆3734、卡位件3741、第二弹性件3743、固定件3744及第二紧固件3746。
其中,第一连杆3731的多个第一凸块3737和卡位件3741的多个第三凸块3750可以交错设置形成第一卡接结构,多个第一凸块3737可以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三卡位槽,多个第三凸块3750可以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一卡位槽。第一连杆3731的多个第一凸块3737和卡位件3741的多个第三凸块3750也可以一一对应设置形成第二卡接结构,多个第一卡位槽与多个第三卡位槽一一对应设置。
第四连杆3734的多个第二凸块3738和卡位件3741的多个第四凸块3751可以交错设置形成第三卡接结构,多个第二凸块3738可以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三卡位槽,多个第四凸块3751可以对应地卡入多个第一卡位槽。第四连杆3734的多个第二凸块3738和卡位件3741的多个第四凸块3751也可以一一对应设置形成第四卡接结构,多个第一卡位槽与多个第三卡位槽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第一弹性件3742位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和固定件3744之间。第一弹性件3742处于压缩状态,具有安装形变量。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为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弹性件3742的形变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742的形变量为处于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742的长度与第一弹性件3742处于松弛状态时的长度的差值,第一弹性件3742处于松弛状态时不产生弹性力。第一紧固件3745固定于第一转接轴371。第二弹性件3743位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和固定件3744之间。第二弹性件3743处于压缩状态,具有安装形变量。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为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二弹性件3743的形变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743的形变量为处于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第二弹性件3743的长度与第二弹性件3743处于松弛状态时的长度的差值,第二弹性件3743处于松弛状态时不产生弹性力。第二紧固件3746固定于第二转接轴372。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74对第一连杆3731和第四连杆3734的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
其中,在第一连杆3731相对底座3730转动的过程中,多个第一凸块3737和多个第三凸块3750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例如可以从第一卡接结构变为第二卡接结构。在卡接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卡位件3741能够远离第一连杆3731,第一弹性件3742被进一步压缩,产生运动阻尼力。运动阻尼力挤压第一连杆3731、增大了第一连杆3731和底座3730之间的压力,使得第一连杆3731需要一定的驱动力才能够相对底座3730转动,也即阻尼组件374对第一连杆3731的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
在第四连杆3734相对底座3730转动的过程中,多个第二凸块3738和多个第四凸块3751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例如可以从第三卡接结构变为第四卡接结构。在卡接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卡位件3741能够远离第四连杆3734,第二弹性件3743被进一步压缩,产生运动阻尼力。运动阻尼力挤压第四连杆3734、增大了第四连杆3734和底座3730之间的压力,使得第四连杆3734需要一定的驱动力才能够相对底座3730转动,也即阻尼组件374对第四连杆3734的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
其中,第一紧固件3745与第一转接轴371固定连接,以限定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距离,从而限定了处于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第一弹性件3742的长度,使得第一弹性件3742处于压缩状态。
示例性的,第一紧固件3745可以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一弹性件3742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第一紧固件3745相对第一转接轴371移动,以调节第一紧固件3745与第一转接轴371的固定位置,从而可以调节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此外,第一弹性件3742的弹性力与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成正比,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越大,则第一弹性件3742的弹性力越大,第一弹性件3742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也越大。因此,第一紧固件3745可以通过增大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以增大第一弹性件3742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也可以通过减小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以减小第一弹性件3742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也即第一紧固件3745可以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一弹性件3742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
其中,第二紧固件3746与第二转接轴372固定连接,以限定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距离,从而限定了处于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第二弹性件3743的长度,使得第二弹性件3743处于压缩状态。
示例性的,第二紧固件3746可以用于调节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二弹性件3743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第二紧固件3746相对第二转接轴372移动,以调节第二紧固件3746与第二转接轴372的固定位置,从而可以调节固定件3744与卡位件3741的卡位板3749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此外,第二弹性件3743的弹性力与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成正比,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越大,则第二弹性件3743的弹性力越大,第二弹性件3743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也越大。因此,第二紧固件3746可以通过增大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以增大第二弹性件3743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也可以通过减小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以减小第二弹性件3743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也即第二紧固件3746可以用于调节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从而调节第二弹性件3743能够提供的弹性阻尼力的大小。
示例性的,固定件3744可以固定安装于座体4(图未示)。固定件3744可以相对第二转接轴372移动。第一紧固件3745相对第一转接轴371移动,第二紧固件3746相对第二转接轴372移动时,固定件3744也可以随第一紧固件3745和第二紧固件3746移动,并在第一紧固件3745固定于第一转接轴371、第二紧固件3746固定于第二转接轴372时固定于座体4。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74与第一连杆3731和第四连杆3734连接,通过对第一连杆3731和第四连杆3734的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进而通过第一连杆3731与其他连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其他连杆的运动也受到运动阻尼力的作用,从而对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之间的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阻尼组件374也可以与第一连杆3731或第四连杆3734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7,第一转接轴371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轴体3711和第二轴体3712。第一轴体3711插接底座3730和第一连杆3731、并与第二轴体3712连接,第二轴体37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杆3731。第二轴体3712的外径小于第一轴体3711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体3711和第二轴体3712的外径的大小不相等,能够在第一轴体3711和第二轴体3712的连接处形成一个限位凸台。此外,第二轴体37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杆3731,使得第一连杆3731的第五连接孔605的孔壁接触或抵持限位凸台,以限定第一连杆3731与底座3730的相对位置,避免第一连杆3731在运动阻尼力的作用下向靠近底座3730的方向运动并过度挤压底座3730,提升底座3730的可靠性。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转接轴371设置限位凸台,不需要增加其他结构以实现限位,结构简单,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体3711的外径也可以小于第二轴体3712的外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轴体3711远离第二轴体3712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3713,限位凸缘3713的外径大于第一轴体3711的外径,避免插接在第一轴体3711的部件从轴上脱开。
示例性的,第二转接轴372也可以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图未示)。第三轴体插接底座3730和第四连杆3734、并与第四轴体连接,第四轴体至少部分位于第四连杆3734。第四轴体的外径小于第三轴体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的外径的大小不相等,能够在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的连接处形成一个限位凸台。此外,第四轴体至少部分位于第四连杆3734,使得第四连杆3734的第七连接孔的孔壁接触或抵持限位凸台,以限定第四连杆3734与底座3730的相对位置,避免第四连杆3734在运动阻尼力的作用下向靠近底座3730的方向运动并过度挤压底座3730,提升底座3730的可靠性。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在第二转接轴372设置限位凸台,不需要增加其他结构以实现限位,结构简单,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轴体的外径也可以小于第四轴体的外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三轴体远离第四轴体的一端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外径大于第三轴体的外径。
请参阅图18,图18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的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连接组件37的连杆组件373的第二连杆3732通过第一固定件33与第一支撑件3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37的连杆组件373的第五连杆3735通过第二固定件34与第二支撑件32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一固定件33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分2与第二固定件3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37的连杆组件373的第二连杆3732能够通过第一固定件33连接第一主体部分1;第一连接组件37的连杆组件373的第五连杆3735能够通过第二固定件34连接第二主体部分2。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第二连杆3732和第五连杆3735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因此,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能够通过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的运动,也即连杆组件373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1000实现打开或闭合。
此外,请结合参阅图17和图18,由于阻尼组件374对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之间的运动提供运动阻尼力,也即阻尼组件374能够在连杆组件373的变形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而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能够通过连杆组件373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因此在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阻尼组件374能够提供运动阻尼力,使得用户能够感应到阻力,从而获得较佳的手感开合体验,提高了电子设备1000的机构操作感体验。此外,阻尼组件374还可以使连杆组件373的变形暂停,从而使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二主体部分2能够停留在某些位置,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如图18所示,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的间距在靠近底座3730的方向上递增,第一支撑件31、折叠组件3和第二支撑件32形成容屏空间2000,部分屏幕200可以位于容屏空间2000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彼此倾斜,且两者的间距在靠近底座3730的方向上递增,使得第一主体部分1、第一支撑件31、第三支撑件39、第二支撑件32及第二主体部分2共同形成“棒球状”的容屏空间2000。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屏幕200的中部弯曲,容屏空间2000靠近折叠组件3的一侧的尺寸较大,能够为屏幕200提供容纳空间,使得屏幕200能够保持自然的弯曲弧度,避免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和折叠组件3对屏幕200造成挤压,提升屏幕200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第三支撑件39的上表面为平面,从而能够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39可以采用板状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件39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电子设备1000。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主体100和屏幕200,屏幕200安装于主体100。主体10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分1、第二主体部分2、折叠组件3及座体4。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200、第一主体部分1、第二主体部分2及座体4的结构以及折叠组件3与座体4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的屏幕200、第一主体部分1、第二主体部分2及座体4的结构以及折叠组件3与座体4的连接关系。
其中,折叠组件3可以连接在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之间,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可以通过折叠组件3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1000实现打开或闭合。
其中,座体4位于折叠组件3背向屏幕200的一侧。折叠组件3安装于座体4。示例性的,座体4朝向屏幕200的一侧可以设有多个凸起、凹槽等安装结构,用于与折叠组件3配合,以使折叠组件3安装于座体4。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折叠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以及折叠组件3与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的连接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9至图21,图19是图3所示折叠组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三支撑件39、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第三连接件43、第四连接件44、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
其中,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沿轴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两侧。第三支撑件39固定于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中部。
其中,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组件37的两侧。第一连接组件37的一侧通过第一连接件41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组件37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件42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43和第四连接件44分别位于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两侧,第二连接组件38的一侧通过第三连接件43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组件38的另一侧通过第四连接件44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发生形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能够相对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转动,因此,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共同形成折叠组件3的主运动机构。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一连接组件37和第二连接组件38能够发生形变,以使折叠组件3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位于第三支撑件39的两侧。示例性的,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可以平齐设置,与第三支撑件39形成支撑平面,为屏幕200提供平整的支撑环境。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之间也可以存在夹角,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位于第三支撑件39的同一侧。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和第三支撑件39形成容屏空间,部分屏幕200可以位于容屏空间,满足屏幕200的折叠收纳需求,使得屏幕200受到损伤的风险较小、可靠性较高。
其中,第二连接组件38可以参考第一连接组件37设计,本申请不再赘述。第二连接组件38与第一连接组件37包括相同的部件,且第二连接组件38的各个部件的排布位置与第一连接组件37的各个部件的排布位置呈现对称关系。
示例性的,第一连接件41可以设有第五转动连接件411。第五转动连接件411可以设有通孔。第二连接件42可以设有第六转动连接件421,第六转动连接件421可以设有通孔。
示例性的,如图21所示,折叠组件3还可以包括第七销轴57及第八销轴58。第一连接件41的第五转动连接件411能够通过第七销轴57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41还能够与第一连接组件37固定连接,以使第一连接组件37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42的第六转动连接件421能够通过第八销轴58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42还能够与第一连接组件37固定连接,以使第一连接组件37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1还可以不通过第一连接件41、直接与第一连接组件37的部件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32还可以不通过第二连接件42、直接与第一连接组件37的部件转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第二连接组件38与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连接组件37与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的连接结构,本申请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22和图23,图22是图21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7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3是图2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7的部分分解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3所处视角相对图22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37可以包括底座3730、第一连杆3731、第三连杆3733、第四连杆3734、第六连杆3736、第九销轴59、第十销轴60、第一同步齿轮91、第二同步齿轮92、卡位件3741、第一弹性件3742、第二弹性件3743、固定件3744、第一紧固件3745和第二紧固件3746。
示例性的,如图22所示,底座3730可以设有第一弧形槽3761及第二弧形槽3762。第一弧形槽3761和第二弧形槽3762对称地设置于底座3730的左右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槽3761的槽壁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3763和第二槽壁3764、以及连接于第一槽壁3763和第二槽壁3764之间的第三槽壁3765,第三槽壁3765可以为弧面。第一槽壁3763和/或第二槽壁3764可以设有弧形限位件3766。弧形限位件3766能够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的弧形槽配合,以使其他结构的弧形槽沿弧形限位件3766滑动,从而限定其他部件的运动轨迹。第二弧形槽3762的槽壁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四槽壁3767和第五槽壁3768、以及连接于第四槽壁3767和第五槽壁3768之间的第六槽壁3769,第六槽壁3769可以为弧面。第四槽壁3767和/或第五槽壁3768可以设有弧形限位件3766。
示例性的,如图23所示,底座3730还可以设有第一安装槽3771和第二安装槽3772。第一安装槽3771和第二安装槽3772相对地设置于底座3730的左右两侧。第一安装槽3771和第二安装槽3772的开口延伸至底座3730的下表面。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3771和第二安装槽3772的开口也可以延伸至底座3730的上表面。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的部件朝向屏幕200的一侧为上侧,远离屏幕200的一侧为下侧。
示例性的,底座3730的上侧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紧固孔392。第二紧固孔392用于允许紧固件(图未示)穿过。
示例性的,第三连杆3733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一弧形臂3781,第一弧形臂3781位于第三连杆3733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的一端。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可以设有第一限位槽3782。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的第一限位槽3782可以为两个,分别设于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的两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的第一限位槽3782也可以为一个,设于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的任意一侧。第六连杆3736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二弧形臂3783,第二弧形臂3783位于第六连杆3736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的一端。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可以设有第二限位槽3784。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的第二限位槽3784可以为两个,分别设于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的两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的第二限位槽3784也可以为一个,设于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的任意一侧。
示例性的,如图22所示,第一连杆3731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一转动端3791,第一连杆3731的另一端可以设有第一安装孔3792。第四连杆3734的一端可以设有第二转动端3793,第四连杆3734的另一端可以设有第二安装孔3794。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安装孔3792可以通过第九销轴59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安装孔3794可以通过第十销轴6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他部件转动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转动端3791可以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转动端3791的外径。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转动端3793可以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外径大于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转动端3793的外径。
示例性的,如图23所示,第一连杆3731的中部可以设有多个第一凸起3795。多个第一凸起3795沿第一连杆3731中部的外表面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3795可以占据第一连杆3731中部的部分外表面,以减少多个第一凸起3795的占据空间。第四连杆3734的中部可以设有多个第二凸起3796。多个第二凸起3796沿第四连杆3734中部的外表面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3796可以占据第四连杆3734中部的部分外表面,以减少多个第二凸起3796的占据空间。
示例性的,第一同步齿轮91设有多个第三凸起3797,多个第三凸起3797环绕第一同步齿轮91的周侧间隔设置。第二同步齿轮92设有多个第四凸起3798,多个第四凸起3798环绕第二同步齿轮92的周侧间隔设置。第一同步齿轮91和第二同步齿轮92啮合。
示例性的,第一同步齿轮91还包括第一连接轴911,第二同步齿轮92还包括第二连接轴921。
示例性的,第一同步齿轮91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凸块3737,多个第一凸块3737环绕第一同步齿轮91的第一连接轴911间隔设置,且固定于第一同步齿轮91的同一侧。第二同步齿轮92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凸块3738,多个第二凸块3738环绕第二同步齿轮92的第二连接轴921间隔设置,且固定于第二同步齿轮92的同一侧。
请结合参阅图24和图25,图24是图22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7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所示第一连接组件37的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5所处视角相对图24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其中,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滑动安装于底座3730的第一弧形槽3761。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滑动安装于底座3730的第二弧形槽3762。
其中,如图25所示,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转动端3791从底座3730的第一安装槽3771的开口滑入。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转动端3793从底座3730的第二安装槽3772的开口滑入。示例性的,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转动端3791的限位凸缘可以卡入第一安装槽3771,避免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转动端3791从第一安装槽3771中滑脱。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转动端3793的限位凸缘可以卡入第二安装槽3772,避免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转动端3793从第二安装槽3772中滑脱。
其中,第一同步齿轮91和第二同步齿轮92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一同步齿轮91和第二同步齿轮92连接于第一连杆3731和第四连杆3734之间。第一同步齿轮91的多个第三凸起3797与第一连杆3731的多个第一凸起3795啮合,第二同步齿轮92的多个第四凸起3798与第四连杆3734的多个第二凸起3796啮合。第一连杆3731和第四连杆3734通过第一同步齿轮91和第二同步齿轮92实现同步运动。
其中,第一同步齿轮91的第一连接轴911穿过卡位件3741、第一弹性件3742、固定件3744和第一紧固件3745,也即:第一连接轴911依次连接第一连杆3731、第一弹性件3742和第一紧固件3745。第一紧固件3745固定于第一连接轴911,用于调节第一弹性件3742的安装形变量。第二同步齿轮92的第二连接轴921穿过卡位件3741、第二弹性件3743、固定件3744和第二紧固件3746,也即:第二连接轴921依次连接第四连杆3734、第二弹性件3743和第二紧固件3746。第二紧固件3746固定于第二连接轴921,用于调节第二弹性件3743的安装形变量。
示例性的,卡位件3741、第一弹性件3742、第二弹性件3743、固定件3744、第一紧固件3745和第二紧固件3746可以组成折叠组件3的阻尼组件374。卡位件3741和第一同步齿轮91的多个第一凸块3737及第二同步齿轮92的多个第二凸块3738形成多个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可以参考图16所示的卡位件3741和第一连杆3731的多个第一凸块3737及第四连杆3734的多个第二凸块3738形成的多个卡接结构。
阻尼组件374的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阻尼组件374的各个部件与第一同步齿轮91的第一连接轴911和第二同步齿轮92的第二连接轴921的连接结构可以参考图16和图17所示的阻尼组件374的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阻尼组件374的各个部件与第一转接轴371和第二转接轴372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折叠组件3还可以包括中间同步齿轮(图未示),中间同步齿轮连接于第一同步相邻的两个同步齿轮彼此啮合其中,同步齿轮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以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中,多个同步齿轮(91、92及中间同步齿轮)的结构可以相同,以采用同一种物料,减少折叠组件3的物料种类,降低折叠组件3的成本。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同步齿轮的结构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22和图24,示例性的,第一同步齿轮91可以设有第三避让空间912,用于避让第九销轴59以及第一连杆3731与第九销轴59连接的部分结构,使得第一连杆3731与第一同步齿轮91实现空间上的复用;第二同步齿轮92可以设有第四避让空间922,用于避让第十销轴60以及第四连杆3734与第十销轴60连接的部分结构,使得第四连杆3734与第二同步齿轮92实现空间上的复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组件3的结构紧凑,占据空间较少,从而能够为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的可用空间。
示例性的,卡位件3741可以设有第五避让空间381和第六避让空间382,第五避让空间381用于避让第九销轴59以及第一连杆3731与第九销轴59连接的部分结构;第六避让空间382用于避让第十销轴60以及第四连杆3734与第十销轴60连接的部分结构,使得第一连杆3731和第四连杆3734与卡位件3741实现空间上的复用。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折叠组件3的结构紧凑,占据空间较少,从而能够为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的可用空间。
请参阅图26,图26是图21所示折叠组件3的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6示意出了折叠组件3的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三支撑件39的结构,图26所处视角相对图21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件31的底面可以设有第一转动连接件311和第二转动连接件312,第一转动连接件311位于第一支撑件31端部,第二转动连接件312位于第一支撑件31的中部。第一转动连接件311可以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设有通孔,两个连接板的通孔相对设置。第二转动连接件312可以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设有通孔。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连接件311也可以包括一个、三个或其他数量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设有通孔,每个连接板的通孔均相对设置。第二转动连接件312也可以包括两个、三个或其他数量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每个连接板设有通孔,每个连接板的通孔均相对设置。
示例性的,第二支撑件32的底面可以设有第三转动连接件321和第四转动连接件322,第三转动连接件321位于第二支撑件32端部,第四转动连接件322位于第二支撑件32的中部。第三转动连接件321可以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设有通孔,两个连接板的通孔相对设置。第四转动连接件322可以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设有通孔。
示例性的,第三支撑件39可以设有多个第一紧固孔391。多个第一紧固孔391用于允许紧固件(图未示)穿过。第三支撑件39的部分第一紧固孔391可以对齐第一连接组件37的底座3730的第二紧固孔392(请结合参阅图22),通过将紧固件伸入底座3730的第二紧固孔392和第三支撑件39的第一紧固孔391,以锁紧第三支撑件39与第一连接组件37的底座3730。
请结合参阅图27、图28A、图28B和图29,图27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8A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在A-A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8B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的内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9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在B-B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7所处视角相对图19所处视角进行了左右翻转,图19的A-A与图27的A-A位于同一位置,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二连接件42、第二支撑件32、第十销轴60、第二同步齿轮92、第三支撑件39、第一同步齿轮91、第九销轴59、第一支撑件31及第一连接件41;图19的B-B与图27处的B-B位于同一位置,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二连接件42、第二支撑件32、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转动端3793、底座3730、第三支撑件39、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转动端3791、第一支撑件31及第一连接件41。图28B中示意出了第九销轴59与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安装孔3792和第一支撑件31的第二转动连接件312的通孔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如图27、图28A和图28B所示,第九销轴59穿过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安装孔3792和第一支撑件31的第二转动连接件312的通孔,以使第一连杆3731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如图27和图28A所示,第十销轴60穿过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安装孔3794和第二支撑件32的第四转动连接件322的通孔,以使第四连杆3734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十销轴60穿过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安装孔3794和第二支撑件32的第四转动连接件322的通孔虽未在附图中示意出来,可以参考图28B中的结构进行设计。
如图27和图29所示,第一连杆3731的第一转动端3791安装于底座3730的第一安装槽3771,以使第一连杆3731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734的第二转动端3793安装于底座3730的第二安装槽3772,以使第四连杆3734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
请结合参阅图27、图30和图31,图30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在C-C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19所示折叠组件3在D-D处剖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9的C-C与图27处的C-C位于同一位置,沿C-C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二连接件42、第二支撑件32、第六连杆3736、底座3730、第三支撑件39、第三连杆3733、第一支撑件31及第一连接件41;图19的D-D与图27处的D-D位于同一位置,沿D-D处剖开的截面经过第二连接件42、第二支撑件32、底座3730、第三支撑件39、第一支撑件31及第一连接件41。
其中,如图27和图30所示,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安装于底座3730的第一弧形槽3761。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贴合于底座3730的第三槽壁3765,并沿第三槽壁3765的弧度滑动,使得第三连杆3733相对底座3730转动。此外,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的第一限位槽3782与第一槽壁3763和第二槽壁3764(图未示)的弧形限位件3766配合。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的第一限位槽3782可以与第一槽壁3763和第二槽壁3764的弧形限位件3766相对滑动,弧形限位件3766能够限定第三连杆3733的第一弧形臂3781的第一限位槽3782的运动轨迹,进一步限定了第三连杆3733相对底座3730的运动轨迹。
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安装于底座3730的第二弧形槽3762。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贴合于底座3730的第六槽壁3769,并沿第六槽壁3769的弧度滑动,使得第六连杆3736相对底座3730转动。此外,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的第二限位槽3784与第四槽壁3767和第五槽壁3768(图未示)的弧形限位件3766配合。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的第二限位槽3784可以与第四槽壁3767和第五槽壁3768的弧形限位件3766相对滑动,弧形限位件3766能够限定第六连杆3736的第二弧形臂3783的第二限位槽3784的运动轨迹,进一步限定了第六连杆3736相对底座3730的运动轨迹。
其中,如图27和图31所示,第七销轴57穿过第一连接件41的第五转动连接件411的通孔和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转动连接件311的通孔,以使第一连接件41和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此外,如图30所示,第三连杆3733与第一连接件41固定连接,因此,第三连杆3733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
第八销轴58穿过第二连接件42的第六转动连接件421的通孔和第二支撑件32的第三转动连接件321的通孔,以使第二连接件42和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此外,如图30所示,第六连杆3736与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因此,第六连杆3736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28A和图29,第一连杆37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一安装槽3771,第一连杆37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31的第二转动连接件312;请结合参阅图30和图31,第三连杆37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一弧形槽3761,第三连杆373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转动连接件311,底座3730的第一安装槽3771与第一弧形槽3761存在间距,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转动连接件311与第二转动连接件312存在间距。也即:第一连杆37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第一连杆37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位置,第三连杆37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二位置,第三连杆373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31的第二位置,底座3730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存在间距,第一支撑件31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存在间距。因此,第一连杆3731、第一支撑件31、第三连杆3733及底座3730组成第一组四连杆机构。
请结合参阅图28A和图29,第四连杆373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二安装槽3772,第四连杆373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2的第四转动连接件322;请结合参阅图30和图31,第六连杆3736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二弧形槽3762,第六连杆373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2的第三转动连接件321,底座3730的第二安装槽3772与第二弧形槽3762存在间距,第二支撑件32的第三转动连接件321与第四转动连接件322存在间距。也即:第四连杆373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第四连杆373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2的第三位置,第六连杆3736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底座3730的第四位置,第六连杆373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件32的第四位置,底座3730的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存在间距,第二支撑件32的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存在间距。因此,第四连杆3734、第二支撑件32、第六连杆3736及底座3730组成第二组四连杆机构。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31、第二支撑件32、第二销轴52、第一连接件41、第二连接件42、底座3730、第一连杆3731、第三连杆3733、第四连杆3734和第六连杆3736组成了连杆组件373的两组四连杆机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杆组件373的两组四连杆机构能够变形以使得电子设备1000能够实现打开或闭合。四连杆机构的结构简单,组成部件较少,制造成本低。此外,在四连杆机构的变形过程中,四连杆机构的各个连杆彼此制约,使得四连杆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轨迹,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电子设备1000的运动轨迹。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连杆组件373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打开或闭合,能够在保证电子设备1000的精确运动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1000的制造成本。
请结合参阅图30和图32,图32是图30所示折叠组件3闭合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位于底座3730的两侧。第三连杆3733和第六连杆3736位于底座3730的两侧。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位于底座3730的同一侧。第三连杆3733和第六连杆3736位于底座3730的同一侧。
请结合参阅图30、图32及图33,图33是图27所示连杆组件373的运动过程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731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731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733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733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件3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支撑件31相当于图12中所示的第二连杆3732,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也可以包括第二连杆3732,第二连杆3732具有第一转动连接件311和第二转动连接件312,第二连杆3732的第一转动连接件311和第二连杆3732的第二转动连接件312存在间距。第二连杆3732与第一支撑件3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31随第二连杆3732运动。也即第一连杆3731、第二连杆3732、第三连杆3733及底座3730组成第一组四连杆机构。
第四连杆3734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734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第六连杆3736的一端与底座3730转动连接,第六连杆3736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32转动连接。其中,第二支撑件32相当于图12中所示的第五连杆3735,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也可以包括第五连杆3735,第五连杆3735具有第三转动连接件321和第四转动连接件322,第五连杆3735的第三转动连接件321和第五连杆3735的第四转动连接件322存在间距。第五连杆3735与第二支撑件3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32随第五连杆3735运动。也即第四连杆3734、第五连杆3735、第六连杆3736及底座3730组成第二组四连杆机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电子设备1000实现打开或闭合。具体地,在电子设备1000从打开至闭合的过程中,第一连杆3731相对底座37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和第三连杆373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四连杆3734相对底座37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五连杆3735和第六连杆373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和第五连杆3735相向运动,第三连杆3733和第六连杆3736相向运动,从底座3730的两侧折叠至底座3730的同一侧。
相应地,在电子设备1000从闭合至打开的过程中,第一连杆3731相对底座37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和第三连杆373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四连杆3734相对底座37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五连杆3735和第六连杆373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连杆3732和第五连杆3735相向运动,第三连杆3733和第六连杆3736相向运动,从底座3730的同一侧相对展开至底座3730的两侧。
请结合参阅图33及图34,图34是图27所示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第一连杆3731相对底座3730绕第一转动中心71转动,第一连杆3731相对第二连杆3732绕第二转动中心72转动,第二连杆3732相对第三连杆3733绕第三转动中心73转动,第三连杆3733相对底座3730绕第四转动中心74转动。
其中,第四连杆3734相对底座3730绕第五转动中心75转动,第四连杆3734相对第五连杆3735绕第六转动中心76转动,第五连杆3735相对第六连杆3736绕第七转动中心77转动,第六连杆3736相对底座3730绕第八转动中心78转动。
其中,第三转动中心73位于第二转动中心72的右侧,也即远离第二主体部分2的一侧,第七转动中心位于第六转动中心左侧,也即远离第一主体部分1的一侧。
其中,第四转动中心74可以位于第一转动中心71的左侧,第八转动中心78可以位于第五转动中心75的右侧。
示例性的,第二转动中心72和第三转动中心73之间的距离L1可以满足:L1≤20毫米、或1毫米≤L1≤20毫米,例如:L1可以为3毫米、7毫米或12毫米;第六转动中心和第七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2可以满足:L2≤20毫米、或1毫米≤L2≤20毫米,例如:L2可以为3毫米、7毫米或12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中心72与第三转动中心73之间距离较大,避免第一连杆3731和第三连杆3733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第六转动中心与第七转动中心之间可以具有较大间距,避免第四连杆3734和第六连杆3736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干涉。
其中,第四转动中心74位于第一转动中心71的右侧,也即远离第二主体部分2的一侧,第八转动中心78位于第五转动中心75的左侧,也即远离第一主体部分1的一侧。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转动中心74也可以位于第一转动中心71的左侧,也即远离第一主体部分1的一侧,第八转动中心78也可以位于第五转动中心75的右侧,也即远离第二主体部分2的一侧。
示例性的,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之间的距离L3可以满足:L3≤5毫米、或2毫米≤L3≤5毫米,例如:L3可以为2毫米、2.5毫米或4毫米;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之间的距离L4可以满足:L4≤5毫米、或2毫米≤L4≤5毫米,例如:L4可以为2毫米、2.5毫米或4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之间的距离较小,以减小连杆组件373的宽度,从而减小折叠组件3的宽度,避免占用较大的空间,挤压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的可用空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部件的宽度为部件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第一方向X平行于屏幕200所在的平面、且垂直于轴向(请参阅图1)。
示例性的,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α,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β。如图12所示,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的投影和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的投影均为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直线。第一夹角α为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第二夹角β为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中心71与第四转动中心74需要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连杆机构运动所需的连杆件的结构要求。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一主体部分1的第一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α,则第四转动中心74位于第一转动中心71靠近屏幕200的一侧,以减小第四转动中心74与第一转动中心71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小连杆组件373的宽度,以进一步减小折叠组件3的宽度,为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可用空间。
此外,第五转动中心75与第八转动中心78需要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满足连杆机构运动所需的连杆件的结构要求。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与平行于第二主体部分2的第二支撑面的平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β,则第八转动中心78位于第五转动中心75靠近屏幕200的一侧,以减小第八转动中心78与第五转动中心75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小连杆组件373的宽度,以进一步减小折叠组件3的宽度,为电子设备1000中的其他部件留出更多可用空间。
示例性的,第一夹角α可以满足:第一夹角α≤25°、或5°≤第一夹角α≤25°,例如:7°、10°或13°等;第二夹角β可以满足:第二夹角β≤25°、或5°≤第二夹角β≤25°,例如:7°、10°或13°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α较小,使得第四转动中心74与第一转动中心71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较小、且第二夹角β较小,使得第八转动中心78与第五转动中心75在第二方向Y上的距离较小,从而使得折叠组件3的厚度较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垂直于屏幕200。部件的厚度为部件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较小,能够满足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
示例性的,第一夹角α可以等于第二夹角β,也可以与第二夹角β不相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二转动中心72之间的距离L5可以满足:L5≤4毫米、或1毫米≤L5≤4毫米,例如:L5可以为1毫米、2.5毫米或4毫米;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6可以满足:L6≤4毫米、或1毫米≤L6≤4毫米,例如:L6可以为1毫米、2.5毫米或4毫米。
如图11所示,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连杆3731和第五连杆3735均近似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一连杆3731和第五连杆3735的尺寸影响折叠组件3的厚度,第一连杆3731和第五连杆3735的尺寸越小,折叠组件3的厚度也可以相应减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中心71和第二转动中心72之间的距离较小、且第五转动中心75和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小,也即第一连杆3731的尺寸较小、且第五连杆3735的尺寸较小,使得折叠组件3的厚度较小,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0的厚度,满足小型化和轻薄化的需求。
请结合参阅图33和图34,示例性的,第三转动中心73位于第二转动中心72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第七转动中心77位于第六转动中心76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二连杆3732和第三连杆3733反向转动,第五连杆3735和第六连杆3736反向转动。第三转动中心73位于第二转动中心72和第四转动中心74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二转动中心72、第三转动中心73及第四转动中心7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第二连杆3732和第三连杆3733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卡死。第七转动中心77位于第六转动中心76和第八转动中心78的连线背向底座3730的一侧,能够避免第六转动中心76、第七转动中心77及第八转动中心78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避免第五连杆3735和第六连杆3736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卡死。
请结合参阅图30和图35,图35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的内部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的示意图。
其中,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一连接件41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连接件41与第一连接组件37的连杆组件373的第三连杆3733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分2与第二连接件42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连接件42与第一连接组件37的连杆组件373的第六连杆3736固定连接。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能够运动以使第三连杆3733和第六连杆3736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因此,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能够通过连杆组件373的各个连杆的运动,也即连杆组件373的变形实现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以使电子设备1000打开或闭合。
其中,当电子设备1000打开时,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位于第三支撑件39的两侧,第一支撑件31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和第三连杆3733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第二支撑件32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和第六连杆3736的上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底座3730位于第三支撑件的下侧,第一支撑件31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也即第一支撑件31靠近底座3730的一端,第二支撑件32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也即第二支撑件32靠近底座3730的一端。
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如图35所示,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位于第三支撑件39的同一侧,屏幕200收容于第一主体部分1、折叠组件3及第二主体部分2的内侧。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位于第三支撑件39的同一侧。第一支撑件31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几乎接触第三连杆3733的上表面,或第一支撑件31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与第三连杆373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第二支撑件32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几乎接触第六连杆3736的上表面,或第二支撑件32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与第六连杆3736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此外,在电子设备1000从闭合至打开或从打开至闭合的过程中,第一支撑件31相对于第三连杆3733转动,第二支撑件32相对于第六连杆3736转动,使得第一支撑件31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与第三连杆3733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第二支撑件32靠近第三支撑件39的一端与第六连杆3736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小。
因此,第一支撑件31和第二支撑件32的间距在靠近底座3730的方向上递增,第一支撑件31、第三支撑件39和第二支撑件32形成容屏空间2000。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可以近似平齐。第一支撑件31相对第一主体部分1倾斜,第二支撑件32相对第二主体部分2倾斜,使得第一主体部分1、第一支撑件31、第三支撑件39、第二支撑件32及第二主体部分2共同形成“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000。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0闭合时,部分屏幕200可以位于容屏空间2000内,避免第一支撑件31、第三支撑件39和第二支撑件32对屏幕200造成挤压,提升屏幕200的可靠性;且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之间的间距较小,且第一主体部分1和第二主体部分2能后互相支撑,结构稳定性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三连杆373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件31能够相对第三连杆3733转动,使得第一支撑件31能够相对第一主体部分1转动;第一主体部分1与第六连杆3736固定连接,第二支撑件32能够相对第六连杆3736转动,使得第二支撑件32能够相对第二主体部分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31能够相对第一主体部分1倾斜,第二支撑件32相对第二主体部分2倾斜,并进而形成“水滴状”的容屏空间2000。
在本申请中,第一主体部分1可以与第二连杆3732(请参阅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或第三连杆3733(请参阅图35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固定连接,第二主体部分2可以与第五连杆3735(请参阅图18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或第六连杆3736(请参阅图35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固定连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及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之间,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所述折叠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底座,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杆或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五连杆或所述第六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三位置,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四位置,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所述底座的第三位置与所述底座的第四位置不同,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第二连杆绕第二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三连杆绕第三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三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1满足:L1≤20毫米;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第五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五连杆相对所述第六连杆绕第七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六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七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2满足:L2≤20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一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四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四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3满足:L3≤5毫米;
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五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六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八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五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八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4满足:L4≤5毫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支撑面之间存在第一夹角;所述第五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八转动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支撑面之间存在第二夹角,当所述电子设备打开时,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折叠组件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满足:第一夹角≤25°;所述第二夹角满足:第二夹角≤25°。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5满足:L5≤4毫米;
所述第五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6满足:L6≤4毫米。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反向转动,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反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五连杆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第二连杆绕第二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第二连杆绕第三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四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三转动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四转动中心的连线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第五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六连杆相对所述第五连杆绕第七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六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八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七转动中心位于所述第六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八转动中心的连线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设有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避让空间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六连杆设有第二避让空间,所述第二避让空间用于避让所述第四连杆。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及所述第六连杆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一个板件或多个堆叠设置的板件。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转接轴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转接轴依次插接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转接轴,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所述电子设备打开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变量;
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转接轴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转接轴依次插接所述底座、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转接轴,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所述电子设备打开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变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卡位件,所述卡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之间,所述卡位件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形成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转接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插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轴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径;
所述卡位件位于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所述卡位件和所述第四连杆之间形成卡接结构,所述第二转接轴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三轴体和第四轴体,所述第三轴体插接所述底座和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轴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轴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三轴体的外径。
13.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同向转动,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同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与所述第六连杆固定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五连杆固定连接;
当所述电子设备打开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底座的两侧;当电子设备闭合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且在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上远离彼此。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三连杆设有第一弧形臂,所述第一弧形臂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弧形臂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弧形槽;
所述底座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六连杆设有第二弧形臂,所述第二弧形臂位于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臂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弧形槽。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接轴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轴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所述电子设备打开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形变量;
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连接轴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轴依次连接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用于在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底座转动的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力,所述第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轴,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安装形变量为所述电子设备打开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变量。
17.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底座,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所述底座的第一位置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位置不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三位置,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第四位置,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所述底座的第三位置与所述底座的第四位置不同,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五连杆的第二位置不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第二连杆绕第二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第三连杆绕第三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二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三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1满足:L1≤20毫米;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第五连杆绕第六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五连杆相对所述第六连杆绕第七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六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七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2满足:L2≤20毫米。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一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三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四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四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3满足:L3≤5毫米;
所述第四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五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六连杆相对所述底座绕第八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第五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八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4满足:L4≤5毫米。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和所述第二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5满足:L5≤4毫米;
所述第五转动中心和所述第六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L6满足:L6≤4毫米。
21.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应用于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及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之间,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所述折叠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反向转动,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反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五连杆固定连接。
22.如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应用于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部分、第二主体部分及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之间,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能够通过所述折叠组件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
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相对展开或相对折叠的过程中,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同向转动,所述第六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能够相对所述底座同向转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分与所述第六连杆固定连接。
CN202211200529.9A 2022-09-29 2022-09-29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Pending CN1178347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529.9A CN117834763A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PCT/CN2023/118795 WO2024067124A1 (zh) 2022-09-29 2023-09-14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529.9A CN117834763A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34763A true CN117834763A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76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0529.9A Pending CN117834763A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34763A (zh)
WO (1) WO202406712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51412B1 (ko) * 2010-02-23 2011-07-25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회전 슬라이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TWI695665B (zh) * 2018-06-21 2020-06-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模組及電子裝置
WO2020209424A1 (ko) * 2019-04-11 2020-10-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225412B (zh) * 2020-04-15 2022-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38861A (zh) * 2020-09-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38865A (zh) * 2020-09-30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901645B (zh) * 2021-03-01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006963B (zh) * 2021-10-19 2022-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7124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336759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37245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P3993372A1 (en) Fold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417964B (zh) 一种折叠组件、屏幕组件及移动终端
US20240007553A1 (en) Foldable mechanism, bracke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517948A (zh)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EP3800871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23521482A (ja) 折り畳み機器および電子装置
WO2023011070A1 (zh) 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4658751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CN116696929B (zh) 一种阻尼机构、折叠铰链及电子设备
CN117834763A (zh) 电子设备及折叠组件
CN218888549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899062A (zh) 折叠屏设备及铰链组件
CN116085379B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4027489A1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995181A (zh)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转轴组件以及壳体装置
KR102470325B1 (ko) 폴딩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US20240089356A1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695595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221776A1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KR20240056572A (ko) 회전 샤프트 메커니즘 및 전자 장치
CN117703916A (zh) 扭力模组、转轴组件、铰链和可折叠设备
CN116546118A (zh) 一种转动机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