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0834A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0834A
CN116540834A CN202210088310.8A CN202210088310A CN116540834A CN 116540834 A CN116540834 A CN 116540834A CN 202210088310 A CN202210088310 A CN 202210088310A CN 116540834 A CN116540834 A CN 116540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connecting arm
folding mechanism
rotating
midd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883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
朱明超
甄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883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083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0823 priority patent/WO202314296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0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0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折叠机构包括中壳、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连接臂,第一支撑板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二转动部。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一转动部,第一连接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滑动部。本申请的中壳、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连接臂可以构成四连杆结构,从而利用中壳、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连接臂的运动形式来实现折叠机构的展平或者折叠。本申请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运动方式较为简单,更加容易量产。

Description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折叠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手机由于其在展平状态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折叠状态具有小型化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传统的折叠手机包括柔性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折叠机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用于承载柔性屏。折叠机构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折叠机构用于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或折叠,并使得柔性屏展开或折叠。然而,传统的折叠机构的部件多且结构复杂,导致折叠机构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低成本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折叠机构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折叠装置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安装于折叠装置的柔性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中壳、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连接臂,中壳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动部以及第二转动部,第一支撑板包括转动部和滑动部,第一支撑板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二转动部,第一支撑板的滑动部位于第二转动部的远离第一转动部的一侧。第一连接臂包括转动部以及滑动部,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一转动部,第一连接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滑动部。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板的转动部可以为转轴结构。中壳的第二转动部可以为第二凹槽。第一支撑板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的转轴部分在中壳的第二凹槽内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转动部也可以为第二凹槽。中壳的第二转动部可以为转轴结构。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可以为第一转轴。中壳的第一转动部可以为第一凹槽。
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在中壳的第一凹槽内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可以为第一凹槽。中壳的第一转动部可以为第一转轴。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板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一凸起。第一连接臂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一滑槽。
第一连接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的滑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的第一凸起在第一连接臂的第一滑槽内滑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一滑槽。第一连接臂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一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将中壳、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连接臂设置成四连杆结构,从而利用中壳、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连接臂的运动形式来实现折叠机构的展平或者折叠,进而当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可以实现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或者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本申请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运动方式较为简单,更加容易量产。
另外,相较于将第一支撑板和中壳直接连接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的方案,由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还需要与电子设备的较多部件装配,第一壳体如果再考虑与第一支撑板和中壳的连接关系,第一壳体的装配难度较大,很难实现。而本申请通过额外设置第一连接臂,可以使得中壳和第一支撑板在与第一壳体的装配中脱离出来。这样,本申请的中壳、第一支撑板可以先和第一连接臂装配成一个折叠机构,再将折叠机构装配在电子设备上,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本体,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与第一连接臂的滑动部均设于第一连接臂本体,第一连接臂本体位于中壳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部的同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在中壳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设置避让区,并将第一连接臂设置在避让区的方案,或者将第一连接臂与中壳堆叠设置的方案,或者将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板堆叠设置的方案,本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一连接臂本体设置于中壳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部的同一侧,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在相对中壳转动时,第一连接臂不容易影响第一支撑板的转动,也即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第一连接臂、中壳以及第一支撑板之间发生干涉。此外,本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一连接臂本体设置于中壳的第一端部和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部的同一侧,可以使得第一连接臂、中壳以及第一支撑板之间的排布更加地紧凑。这样,当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折叠机构占用的空间较少。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中壳的第一转动部包括第一凹槽,中壳具有顶面和第一端面,中壳的第一端面连接中壳的顶面,第一凹槽的开口位于中壳的顶面和中壳的第一端面。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的一部分设于第一凹槽内,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在第一凹槽内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现方式通过转轴与凹槽的配合关系,从而实现中壳与第一连接臂的连接方式,中壳与第一连接臂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凹槽的开口设置于中壳的第一端面,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可以通过第一端面的开口伸进第一凹槽内。这样,第一连接臂的装配较为简单。
另外,相较于中壳设置转轴结构,第一连接臂设置第一凹槽的方案,一方面,本实现方式的第一凹槽设置在中壳。由于中壳的结构强度较大,第一凹槽对中壳的结构强度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本实现方式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连接臂上,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大第一连接臂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中壳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开口位于中壳的顶面,容纳槽连通第一凹槽。折叠机构包括阻尼件,阻尼件固定于容纳槽内,阻尼件包裹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的一部分,阻尼件用于增大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现方式通过设置阻尼件,从而当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且在电子设备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或者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连接臂相对中壳转动,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受到较大的摩擦力,第一连接臂相对中壳转动的速度较慢。这样,第一壳体相对中壳转动的速度较慢。柔性屏就不容易因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速太快而导致柔性屏局部发生碰撞损坏。故而,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屏的可靠性较高,柔性屏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中壳的第二转动部包括第二凹槽,中壳具有第一侧面,中壳的第一侧面连接中壳的顶面和中壳的第一端面,第二凹槽的开口位于中壳的顶面、中壳的第一端面和中壳的第一侧面。第一支撑板的转动部为转轴结构,第一支撑板的转动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二凹槽内,且在第二凹槽内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现方式通过转轴与凹槽的配合关系,从而实现中壳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中壳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另外,相较于在第一支撑板上设置连接件,再利用连接件来实现第一支撑板与中壳转动连接的方案,本实现方式直接利用第一支撑板的侧部结构来与中壳连接,本实现方式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运动方式较为简单,更加容易量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连接臂的滑动部包括第一滑槽,第一支撑板的滑动部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在第一滑槽内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现方式通过第一凸起与滑槽的配合关系,从而实现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滑槽呈条形状,第一滑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第一滑槽的第二端壁相对第一滑槽的第一端壁靠近第一连接臂的转动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滑槽的形状,可以一定程度地控制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的滑动速度,以使折叠机构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连接臂设有第一止位槽,第一止位槽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二凸起,第二凸起设置于第一止位槽内,且在第一止位槽内滑动。当折叠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二凸起与第一止位槽的第一端壁接触,当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二凸起与第一止位槽的第二端壁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当折叠机构展开至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第二凸起可以与第一连接臂的第一止位槽的第一端壁接触。这样,第一连接臂的第一止位槽的第一端壁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板继续展开,从而避免第一支撑板发生过折的问题,也即准确控制第一支撑板在展平状态下的位置。
当折叠机构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的第二凸起可以与第一连接臂的第一止位槽的第二端壁接触。这样,第一连接臂的第一止位槽的第二端壁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板继续折叠,从而避免第一支撑板发生过折的问题,也即准确控制第一支撑板在闭合状态下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折叠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二连接臂,中壳包括第三转动部以及第四转动部,第三转动部位于第一转动部与第四转动部之间,第二支撑板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四转动部,第二支撑板的滑动部位于第四转动部的远离第三转动部的一侧。第二连接臂包括转动部以及滑动部,第二连接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三转动部,第二连接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滑动部。
示例性地,第二支撑板的转动部可以为转轴结构。中壳的第四转动部可以为第四凹槽。第二支撑板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四转动部包括第二支撑板的转轴部分在中壳的第四凹槽内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板的转动部也可以为第四凹槽。中壳的第四转动部可以为转轴结构。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臂的转动部可以为第二转轴。中壳的第三转动部可以为第三凹槽。
第二连接臂的转动部转动连接中壳的第三转动部包括第二连接臂的第二转轴在中壳的第三凹槽内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臂的转动部可以为第三凹槽。中壳的第三转动部可以为第二转轴。
示例性地,第二支撑板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一凸起。第二连接臂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二滑槽。
第二连接臂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的滑动部包括第二支撑板的第一凸起在第二连接臂的第二滑槽内滑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板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二滑槽。第二连接臂的滑动部可以为第一凸起。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将中壳、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一连接臂设置成四连杆结构,以及将中壳、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二连接臂也设置成四连杆结构,从而利用中壳、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连接臂以及第二连接臂的运动形式来实现折叠机构的展平或者折叠,进而当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可以实现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或者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本申请的折叠机构的结构更简单,部件更少,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运动方式较为简单,更加容易量产。
另外,本申请通过额外设置第二连接臂,可以使得中壳和第二支撑板在与第二壳体的装配中脱离出来。这样,本申请的中壳、第二支撑板可以先和第二连接臂装配成一个折叠机构,再将折叠机构装配在电子设备上,从而进一步地降低电子设备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连接臂包括第二连接臂本体,第二连接臂的转动部与第二连接臂的滑动部均设于第二连接臂本体,第二连接臂本体位于中壳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部的同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在中壳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避让区,并将第二连接臂设置在避让区的方案,或者将第二连接臂与中壳堆叠设置的方案,或者将第二连接臂与第二支撑板堆叠设置的方案,本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二连接臂本体设置于中壳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部的同一侧,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板在相对中壳转动时,第二连接臂不容易影响第二支撑板的转动,也即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第二连接臂、中壳以及第二支撑板之间发生干涉。此外,本实现方式通过将第二连接臂本体设置于中壳的第一端部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部的同一侧,可以使得第二连接臂、中壳以及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排布更加地紧凑。这样,当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折叠机构占用的空间较少。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配合件,配合件包括固定部、第一勾部以及第二勾部,第一勾部与第二勾部连接于固定部的两端;固定部固定于中壳,第一勾部勾设于第一支撑板,第二勾部勾设于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相对第一勾部转动,第二支撑板相对第二勾部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利用配合件可以用来避免当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相对中壳转动时,第一支撑板与中壳发生脱离,第二支撑板与中壳发生脱离,进而保证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中壳的连接稳定性,保证折叠机构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连接臂与第一连接臂啮合。这样,当第一连接臂相对中壳转动,第二连接臂相对中壳转动时,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可以实现同步转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连接中壳与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包括滑动部和第一固定部,第三支撑板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第一固定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折叠机构只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方案。当本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通过增加设置第三支撑板,从而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提高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弯折部的接触面积。这样,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多位置的支撑弯折部,以使弯折部更加的平坦。此时,当用户在触摸弯折部时,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共同支撑弯折部,从而避免弯折部发生塌陷。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提高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弯折部的接触面积。这样,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多位置支撑弯折部,以使弯折部大致呈“水滴”型。在整机转动过程中,也会促使柔性屏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也有利于中间状态的支撑。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三支撑板的滑动部包括滑孔,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设置于滑孔内,且在滑孔内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现方式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的一部分与滑孔的配合关系,从而实现第三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第三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固定部为凸起结构,第一连接臂设有第一固定槽,第三支撑板的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臂的第一固定槽内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现方式通过凸起结构与第一固定槽的配合关系,从而实现第三支撑板与第一连接臂的连接方式,第三支撑板与第一连接臂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折叠机构还包括第四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连接中壳与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包括滑动部和第一固定部,第四支撑板的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第一固定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折叠机构只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方案。当本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通过增加设置第四支撑板,从而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提高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弯折部的接触面积。这样,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多位置的支撑弯折部,以使弯折部更加的平坦。此时,当用户在触摸弯折部时,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共同支撑弯折部,从而避免弯折部发生塌陷。在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提高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弯折部的接触面积。这样,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多位置支撑弯折部,以使弯折部大致呈“水滴”型。在整机转动过程中,也会促使柔性屏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也有利于中间状态的支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如上的折叠机构,折叠机构连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折叠机构用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折叠或展开,其中,第一连接臂固定于第一壳体;柔性屏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弯折部、弯折部以及第二非弯折部,第一非弯折部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非弯折部固定于第二壳体,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展开或闭合的过程中,弯折部发生形变。
可以理解的是,当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运动方式较为简单,更加容易量产。
另外,相较于将第一支撑板和中壳直接连接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的方案,由于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还需要与电子设备的较多部件装配,第一壳体如果再考虑与第一支撑板和中壳的连接关系,第一壳体的装配难度较大,很难实现。而本申请通过额外设置第一连接臂,可以使得中壳和第一支撑板在与第一壳体的装配中脱离出来。这样,本申请的中壳、第一支撑板可以先和第一连接臂装配成一个折叠机构,再将折叠机构装配在电子设备上,从而降低电子设备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连接臂本体与柔性屏的错开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连接臂主体与柔性屏错开设置,从而当第一连接臂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臂对柔性屏的影响较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壳体包括边框和中板,边框连接中板,且边框围绕中板。第一非弯折部固定第一壳体的中板,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连接臂本体固定边框。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连接臂主体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的边框,从而使得第一连接臂主体与柔性屏错开设置。这样,当第一连接臂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臂对柔性屏的影响较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连接臂的第二连接臂本体与柔性屏的错开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连接臂主体与柔性屏错开设置,从而当第二连接臂在转动过程中,第二连接臂对柔性屏的影响较小。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二连接臂的第二连接臂本体固定边框。这样,第二连接臂主体可以与柔性屏错开设置。当第二连接臂在转动过程中,第二连接臂对柔性屏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1-A1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折叠装置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折叠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中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中壳在另一个角度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第一支撑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的中壳、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在A2-A2线处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在A3-A3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15是图7所示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的放大图;
图16a是图15所示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b是图7所示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6所示的折叠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在A4-A4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在A5-A5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处于中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6所示的第一壳体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第一壳体在B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4是图2所示的折叠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折叠装置在B2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折叠装置在A6-A6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部分折叠装置与柔性屏的装配示意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7-A7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29是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下的部分剖面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第一支撑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0所示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放大图;
图33是图30所示的第三支撑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0所示的折叠机构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35是图34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在A8-A8线处的部分剖面图;
图36是图35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37是图30所示的折叠机构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图38是图30所示的折叠机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且处于展平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39是图38所示的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以下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可以是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转动连接”可以是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可以是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滚动”可以是转动与位移的复合运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顶”、“底”、“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电子设备1包括折叠装置1000以及柔性屏2000。柔性屏2000用于显示图像。柔性屏2000固定连接折叠装置1000。折叠装置1000用于带动柔性屏2000运动,以使柔性屏2000展开或者折叠。
可以理解的是,当折叠装置1000处于打开状态时,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此时,柔性屏2000随折叠装置1000展开,处于展平形态。
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处于中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装置1000处于打开或者闭合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处于中间状态。此时,柔性屏2000随折叠装置1000展开或者闭合,并处于弯折形态。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在A1-A1线处的部分剖面图。当折叠装置1000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此时,柔性屏2000随折叠装置1000闭合,并处于折叠形态。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的中间状态为展平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任意一个状态。为了方便描述,图3仅示意了电子设备1的一个中间状态。
当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电子设备1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用户的观看体验性较佳。当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的平面尺寸较小,方便用户携带。其中,电子设备1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等可折叠的电子产品。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阐述。
为了便于描述,示例性地,定义电子设备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Y轴方向。电子设备1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垂直于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为X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的坐标系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为Y轴方向时,折叠装置1000能够使得柔性屏2000沿Y轴方向相对展开或折叠。这样,当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在X轴方向的尺寸变小。
请参阅图6,图6是图2所示的折叠装置10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折叠装置1000包括折叠机构100、第一壳体200以及第二壳体300。折叠机构100连接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折叠机构100用于使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相对展开或折叠。
如图1和图2所示,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可以呈18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
如图3所示,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处于打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处于中间状态,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呈一定角度设置。例如,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可以呈30°、90°、100°或者120°等角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可以相互合拢,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相对设置。这样,电子设备1的外观体验较佳,且防水、防尘、防异物的性能较佳。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合拢的情况包括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相互接触的情况(也即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根据屏幕可靠性需求也可设计为具有较小缝隙的情况。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存在较小缝隙时,电子设备1外部的一些异物也不会通过该缝隙进入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柔性屏2000包括第一非弯折部2100、弯折部2200以及第二非弯折部2300。弯折部2200连接在第一非弯折部2100与第二非弯折部2300之间。图1与图2均用虚线简单地示意性区分第一非弯折部2100、弯折部2200以及第二非弯折部2300。柔性屏2000的第一非弯折部2100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200。第二非弯折部2300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300。在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相对打开或闭合的过程中,第一壳体200可以带动第一非弯折部2100活动,第二壳体300可以带动第二非弯折部2300活动,第一非弯折部2100与第二非弯折部2300相对展开或闭合的过程中,弯折部2200能够发生形变。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处于打开状态(也即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柔性屏2000的第一非弯折部2100、弯折部2200以及第二非弯折部2300可以呈平面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非弯折部2100、弯折部2200以及第二非弯折部2300也可以不绝对的平面。例如柔性屏2000的一小部分出现弯曲形态。
请再次参阅图3,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处于打开或者闭合的过程中(也即电子设备1处于中间状态)时,柔性屏2000的第一非弯折部2100和第二非弯折部2300可以呈夹角设置。例如,第一非弯折部2100和第二非弯折部230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90°、100°或者120°等。
请参阅图4和图5,当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处于闭合状态(也即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柔性屏2000位于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其中,第一非弯折部2100与第二非弯折部2300可以平行且相互合拢设置。弯折部2200可以呈弯折状。示例性地,柔性屏2000大致呈“水滴”状。
请参阅图7,并结合图6所示,图7是图6所示的折叠机构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折叠机构100包括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一连接臂40、第二连接臂50、配合件60以及阻尼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壳1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板2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第二支撑板3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均为Y轴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壳1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第一支撑板2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第二支撑板30的长度的延伸方向不做具体地限定。
其中,第一连接臂40、第二连接臂50和阻尼件70可以共同构成第一连接组件100a。示例性地,第一连接组件100a可以作为折叠机构100的底部连接组件。折叠机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组件100b。第二连接组件100b可以作为折叠机构100的顶部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100a和第二连接组件100b均与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组件100b与第一连接组件100a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100b与第一连接组件100a为对称结构,第二连接组件100b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一连接组件100a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连接组件100b与第一连接组件100a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示例性地,第二连接组件100b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40b、第二连接臂50b和阻尼件70b。第二连接组件100b的各部件结构、各部件与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对应地参考第一连接组件100a的相关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机构100也可以不包括阻尼件70。此时,第一连接组件100a不包括阻尼件70。
请再次参阅图7,配合件60位于第一连接组件100a与第二连接组件100b之间。配合件60可以与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图7通过虚线框围住配合件60,以示意性地给出配合件60。配合件60的数量不仅限于图7所示意的七个。配合件60的数量不做具体地限定。另外,为了保证附图的整洁性,图7仅在一个配合件60上标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机构100也可以不包括配合件60。
请再次参阅图7,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为对称结构,第二支撑板30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一支撑板20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下文将以第一支撑板20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8,并结合图7所示,图8是图7所示的中壳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中壳10包括底座11、第一端板12以及第二端板13。第一端板12以及第二端板13分别连接于底座11的两个端部。可以理解的是,中壳10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件,也即底座11、第一端板12以及第二端板13为一体成型结构件。中壳10也可以是一个拼接的结构件。例如,通过底座11、第一端板12以及第二端板13可以通过拼接方式(例如榫卯工艺)或者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接等工艺)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件。具体地本申请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板12与部分底座11可以构成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第二端板13与部分底座11可以构成中壳10的第二端部10b。部分底座11可以构成中壳10的中部10c。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可以用于与第一连接组件100a连接。中壳10的第二端部10b可以用于与第二连接组件100b连接。中壳10的中部可以用于与配合件60连接。
示例性地,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与中壳10的第二端部10b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与中壳10的第二端部10b为对称结构。这样,中壳10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低。下文结合附图以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8和图9,图9是图7所示的中壳1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底座11包括背向设置的顶面111和底面112,以及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113和第二侧面114。第一侧面113和第二侧面114连接于顶面111和底面112之间。第一端板12包括第一端面12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壳10设有容纳槽115。容纳槽115的开口位于底座11的顶面111。中壳10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116和第二凹槽117。第一凹槽116的开口位于底座11的顶面111和第一端板12的第一端面121。第一凹槽116连通容纳槽115。第二凹槽117的开口位于底座11的顶面111、底座11的第一侧面113和第一端板12的第一端面121。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凹槽116和部分容纳槽115可以构成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第二凹槽117可以构成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转轴结构)。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转轴结构)。具体地本申请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壳10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凹槽118和第四凹槽119。第三凹槽118可以位于第一凹槽116和第四凹槽119之间,且彼此间隔设置。容纳槽115可以位于第三凹槽118和第四凹槽119之间,且彼此间隔设置。其中,第三凹槽118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一凹槽116的设置方式。第四凹槽119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二凹槽117的设置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凹槽118和部分容纳槽115可以构成中壳10的第三转动部103。第四凹槽119构成中壳10的第四转动部104。
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15、第一凹槽116、第二凹槽117、第三凹槽118和第四凹槽119均位于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容纳槽115、第一凹槽116、第二凹槽117、第三凹槽118和第四凹槽119也可以位于中壳10的其他位置。
请再次参阅图8,并结合图7所示,底座11还设有限位槽110。限位槽110的开口可以位于底座11的顶面111、第一侧面113(请参阅图9)和第二侧面114。限位槽110的数量可以与配合件60(请参阅图7)的数量相同。
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7所示的第一支撑板2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20包括板体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第三凸起24以及第四凸起25。
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体21包括背向设置的顶面211和底面212、背向设置的第一端面213和第二端面214以及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215和第二侧面216。第一端面213和第二端面214连接于顶面211和底面212之间。第一侧面215和第二侧面216连接在顶面211和底面212之间,且连接在第一端面213和第二端面214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板体2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侧面215可以为弧面。这样,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侧面215所在的第一侧部20d大致呈转轴状。此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侧部20d构成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凹槽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22和第二凸起23可以连接于板体21的第一端面213。第一凸起22和第二凸起23间隔设置。第三凸起24和第四凸起25可以连接于板体21的第二端面214。第三凸起24和第四凸起25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20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件,也即板体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第三凸起24以及第四凸起25为一体成型结构件。第一支撑板20也可以是一个拼接的结构件。例如,通过板体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第三凸起24以及第四凸起25可以通过拼接方式(例如榫卯工艺)或者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接等工艺)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件。具体地本申请不做限定。示例性地,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第三凸起24以及第四凸起25均呈圆柱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凸起22和第三凸起24均可以构成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滑槽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与部分板体21构成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端部20a。第三凸起24、第四凸起25与部分板体21构成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端部20b。部分板体21构成第一支撑板20的中部20c。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端部20a可以用于与第一连接组件100a(请参阅图7)连接,以及与中壳10(请参阅图8)的第一端部10a(请参阅图8)连接。第一支撑板20的中部20c可以用于与配合件60(请参阅图7)连接,以及与中壳10(请参阅图8)的中部10c(请参阅图8)连接。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端部20b可以用于与第二连接组件100b(请参阅图7)连接,以及中壳10(请参阅图8)的第二端部10b(请参阅图8)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端部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端部与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端部为对称结构。这样,第一支撑板20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低。
请再次参阅图10,第一支撑板20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避让空间26。第一避让空间26的开口位于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底面212和第一侧面215。第一支撑板20还具有第一连接轴27。第一连接轴27连接于板体21。第一连接轴27位于第一避让空间26内。示例性地,第一连接轴27呈圆柱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轴27可以与板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轴27也可以通过拼接或者固定等方式连接于板体21。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避让空间26可以将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分成多个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也可以不用设置第一避让空间26和第一连接轴27。
请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是图7所示的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在A2-A2线处的剖面图。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转动连接于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设置于中壳10的第二凹槽117(图8与图9也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二凹槽117)内。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可以在中壳10的第二凹槽117内转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与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的转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的结构与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的结构对调。示例性地,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可以为第二凹槽117。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为转轴结构。
请再次参阅图11,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可以通过第二凹槽117在第一端板12上的开口穿过第一端板12。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板30的转动部301转动连接于中壳10的第四转动部104。第二支撑板30与中壳1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阅第一支撑板20与中壳10的连接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11和图12,当折叠机构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与中壳10的顶面111朝向同一侧。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与第二支撑板30可以并排设置。其中,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与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之间可以呈180°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与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之间的角度也可以相对180°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与中壳10的顶面111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2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当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可以相互合拢设置。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与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和第二支撑板30围出一空间。
请一并参阅图11至图13,当折叠机构100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折叠时,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可以相对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转动,第二支撑板30的转动部301可以相对中壳10的第四转动部104转动,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可以自并排设置的状态转换至相对设置的状态。当折叠机构100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展开时,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可以相对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转动,第二支撑板30的转动部301可以相对中壳10的第四转动部104转动,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可以自相对设置的状态转换至并排设置的状态。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1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在A3-A3线处的部分剖面图。配合件60包括固定部61、第一勾部62以及第二勾部63。第一勾部62与第二勾部63连接于固定部61的两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勾部62与第二勾部63均呈圆弧状。
请参阅图14,配合件60的固定部61固定于中壳10的底座11。示例性地,配合件60的固定部61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固定于底座11的限位槽110(图8也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限位槽110)内。通过在底座11设置限位槽110,从而一方面避免配合件60因堆叠于中壳10上而增大中壳10的高度,另一方面限位槽110可以槽壁可以限制配合件60移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配合件60的固定部61的表面可以与中壳10的顶面111齐平。
另外,配合件60的第一勾部62勾设于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连接轴27(图10也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一连接轴27)。配合件60的第二勾部63勾设于第二支撑板30的第一连接轴37。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相对中壳10转动时,配合件60的第一勾部62可以相对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连接轴27转动,配合件60的第二勾部63可以相对第二支撑板30的连接轴37转动。
请再次参阅图14,并结合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利用配合件60可以用来避免当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相对中壳10转动时,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转出中壳10的第二凹槽117,第二支撑板30的转动部301转出中壳10的第四凹槽119,进而保证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与中壳10的连接稳定性,保证折叠机构100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折叠机构100未包括配合件60时,可以在中壳10的底座11上设置其他的限位机构或者改变底座11的局部结构,从而避免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转出中壳10的第二凹槽117,第二支撑板30的转动部转出中壳10的第四凹槽119。
请参阅图15及图16a,图15是图7所示的第一连接臂40与第二连接臂50的放大图。图16a是图15所示的第一连接臂40与第二连接臂50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臂40包括第一连接臂主体41以及第一转轴42。第一转轴42连接第一连接臂主体41。第一转轴42可以与第一连接臂主体41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通过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接等方式)彼此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42与第一连接臂主体41的一部分可以构成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
第一连接臂主体41包括背向设置的顶面411和底面412、以及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413和第二侧面414。第一侧面413和第二侧面414连接在顶面411和底面412之间。其中,第一转轴42连接于第一连接臂主体41的第一侧面41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主体41包括第一滑槽415。第一滑槽415的开口位于第一侧面413。第一滑槽4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4151和第二端壁4152。第一端壁4151可以靠近顶面411设置。第二端壁4152可以靠近底面412设置。应理解,第一滑槽415的形状不仅限于图16a所示意的条形状。例如,请参阅图16b,图16b是图7所示的第一连接臂40与第二连接臂5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滑槽415的形状也可以为弧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415可以构成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凸起结构(可参阅图10中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的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主体41包括第一止位槽416。第一止位槽416的开口也位于第一侧面413。第一止位槽416可以位于第一滑槽415与第一转轴42之间,且彼此间隔设置。第一止位槽416可以呈弧形状。第一止位槽416的弧心可以与第一转轴42的位置重合。第一止位槽4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4161和第二端壁4162。第一端壁4161可以靠近顶面411设置。第二端壁4162可以靠近底面412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主体41的转动部401呈齿轮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主体41设有紧固孔417。紧固孔417的开口位于第一连接臂主体41的顶面411。应理解,紧固孔417的数量不仅限于图15和图16a所示意的两个。
请再次参阅图15及图16a,第二连接臂50包括第二连接臂主体51以及第二转轴52。第二转轴52连接第二连接臂主体51。第二转轴52可以与第二连接臂主体51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通过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接等方式)彼此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52与第二连接臂主体51的一部分可以构成第二连接臂50的转动部501。
第二连接臂主体51包括背向设置的顶面511和底面512、以及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14。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14连接在顶面511和底面512之间。其中,第二转轴52可以连接于第二连接臂主体51的第一侧面51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臂主体51包括第二滑槽515。第二滑槽515的开口位于第一侧面513。第二滑槽5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5151和第二端壁5152。第一端壁5151可以靠近顶面511设置。第二端壁5152可以靠近底面512设置。应理解,第二滑槽515的形状不仅限于图16a所示意的条形状。例如,请参阅图16b,第二滑槽515的形状也可以为弧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滑槽515可以构成第二连接臂50的滑动部50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臂50的滑动部50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凸起结构(可参阅图10中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的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臂主体51包括第二止位槽516。第二止位槽516的开口也位于第一侧面513。第二止位槽516可以位于第二滑槽515与第二转轴52之间,且彼此间隔设置。第二止位槽516可以呈弧形状。第二止位槽516的弧心可以与第二转轴52的位置重合。第二止位槽5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壁5161和第二端壁5162。第二端壁5161可以靠近顶面511设置。第二端壁5162可以靠近底面512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臂主体51的转动部501呈齿轮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臂主体51设有紧固孔517。紧固孔517的开口位于第二连接臂主体51的顶面511。应理解,紧固孔517的数量不仅限于图15和图16a所示意的两个。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臂50和第一连接臂40可以为相同结构、镜面对称结构、部分镜面对称结构、中心对称结构、部分中心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臂50和第一连接臂40为对称结构。第二连接臂50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一连接臂40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连接臂50和第一连接臂40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请参阅图17及图18,图17是图6所示的折叠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在A4-A4线处的部分剖面图。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连接臂主体41位于中壳10的第一端板12远离底座11的一侧,也即第一连接臂主体41位于靠近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的一侧。
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转动连接于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的一部分设置于中壳10的第一凹槽116(图8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一凹槽116),一部分设置于中壳10的容纳槽115(图8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容纳槽115)。第一转轴42可以相对第一凹槽116的槽壁以及容纳槽115的槽壁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底座11没有设置容纳槽115内时,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可以在第一凹槽116内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与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的转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的结构与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的结构对调。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可以为第一凹槽116。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可以为第一转轴42。
请再次参阅图17及图18,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连接臂本体51位于中壳10的第一端板12远离中壳10的底座11的一侧,也即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连接臂本体51位于靠近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的一侧。
第二连接臂50的转动部501转动连接于中壳10的第三转动部10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的一部分设置于中壳10的第三凹槽118(图8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二凹槽117),一部分设置于中壳10的容纳槽115。第二转轴52可以相对第三凹槽118的槽壁以及容纳槽115的槽壁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底座11没有设置容纳槽115内时,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可以在第三凹槽118内转动。
请再次参阅图17和图18,阻尼件70设有间隔设置第一夹持槽71和第二夹持槽7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阻尼件7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粉末也金刚等。
阻尼件70固定于底座11,且阻尼件70设于容纳槽115(图8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容纳槽115)内。示例性地,阻尼件70可以通过粘胶固定于容纳槽115的槽壁。
另外,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的一部分设置于阻尼件70的第一夹持槽71内。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可以相对第一夹持槽71的槽壁转动。示例性地,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可以与第一夹持槽71的槽壁过盈配合,以使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较大。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的一部分设置于阻尼件70的第二夹持槽72内。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可以与第二夹持槽72的槽壁过盈配合,以使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相对中壳10转动,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相对中壳10转动时,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与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受到较大的摩擦力,第一连接臂40相对中壳10转动的速度较慢,第二连接臂50相对中壳10转动的速度较慢。
请再次参阅图17和图18,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与第二连接臂50的转动部501啮合。这样,当第一连接臂40相对中壳10转动,第二连接臂50相对中壳10转动时,第一连接臂40与第二连接臂50可以实现同步转动。
上文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了第一连接臂40与中壳10的连接关系,第二连接臂50与中壳10的连接关系,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第一连接臂40与第一支撑板20的连接关系,第二连接臂50与第二支撑板30的连接关系。
请参阅图19,并结合图17所示,图19是图17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在A5-A5线处的部分剖面图。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图10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一凸起22)设置于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滑槽415(图16a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一滑槽415)。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可以在第一滑槽415内滑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与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的滑动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的结构与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的结构对调。示例性地,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可以为第一凸起22。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可以为第一滑槽415。
请再次参阅图19,第二连接臂50的滑动部502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板30的滑动部302。其中,第二连接臂50的滑动部502与第二支撑板30的滑动部302的连接方式可以参阅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与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的连接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19,当折叠机构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靠近第一滑槽415的第一端壁4151设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22可以与第一滑槽415的第一端壁4151接触。
请参阅图20,图20是图19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处于中间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机构100处于中间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位于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滑槽415的第一端壁4151和第二端壁4152之间。
请参阅图21,图21是图19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靠近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滑槽415的第二端壁4152设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可以与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滑槽415的第二端壁4152接触。
请一并参阅图19至图21,当折叠机构100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转换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自靠近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滑槽415的第一端壁4151的位置,滑动至靠近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滑槽415的第二端壁4152的位置。应理解,折叠机构100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转换的过程,与折叠机构100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转换的过程相反。这里不再赘述。另外,第二支撑板30与第二连接臂50的运动过程可以参阅第一支撑板20与第一连接臂40的运动过程。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9至图21,由于第一支撑板20转动连接中壳10、第一连接臂40转动连接中壳10以及第一连接臂40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以及第一连接臂40可以构成四连杆结构。另外,由于第二支撑板30转动连接中壳10、第二连接臂50转动连接中壳10以及第二连接臂50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0,中壳10、第二支撑板30以及第二连接臂50也可以构成四连杆结构。这样,当折叠机构100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折叠时,第一连接臂40和第二连接臂50均相对中壳10转动,第一连接臂40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20相对中壳10转动,第二连接臂50可以带动第二支撑板30相对中壳10转动,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可以自两者并排设置的状态折叠至两者相对设置的状态。
请再次参阅图19,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凸起23(图10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二凸起23)还设置于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止位槽416(图16a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一止位槽416)内。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凸起23可以在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止位槽416内滑动。第二支撑板30的第二凸起33还设置于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止位槽516(图16a在不同角度下示意出了第二止位槽516)内。第二支撑板30的第二凸起33可以在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止位槽516内滑动。
请再次参阅图19,当折叠机构100展开至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凸起23可以与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止位槽416的第一端壁4161接触,第二支撑板30的第二凸起33可以与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止位槽516的第一端壁5161接触。这样,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止位槽416的第一端壁4161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板20继续展开,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止位槽516的第一端壁5161可以限制第二支撑板30继续展开,从而避免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发生过折的问题,也即准确控制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在展平状态下的位置。
请再次参阅图21,当折叠机构100折叠至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凸起23可以与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止位槽416的第二端壁4162接触,第二支撑板30的第二凸起33可以与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止位槽516的第二端壁5162接触。这样,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止位槽416的第二端壁4162可以限制第一支撑板20继续折叠,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止位槽516的第二端壁5162可以限制第二支撑板30继续折叠,从而避免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发生过折的问题,也即准确控制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在闭合状态下的位置。
请参阅图22及图23,图22是图6所示的第一壳体200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第一壳体200在B1处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壳体200包括边框210以及中板220。中板220连接于边框210的内表面,边框210围绕中板220的一部分设置。示例性地,边框210大致呈“U”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0为一体结构件,也即第一壳体200可以通过注塑或者其他工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0的边框210和中板220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等工艺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23通过虚线示意性地区分边框210和中板22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200的材质可以采用不锈钢、镁铝合金、铝合金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中板220包括第一部分2201与第二部分2202。第二部分2202连接于第一部分2201的一侧。在Z轴方向上,第一部分2201的高度大于第二部分2202的高度。此时,中板220大致呈阶梯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边框210包括框部2101以及连接部2102。连接部2102连接框部2101与中板220。示例性地,在Z轴方向上,框部2101的高度可以小于连接部2102的高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102包括第一端部2103和第二端部2104。连接部2102的第一端部2103和第二端部2104分别位于中板220的两侧。示例性地,连接部2102的第一端部2103与连接部2102的第二端部2104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102的第一端部2103与连接部2102的第二端部2104为对称结构。本实施方式以连接部2102的第一端部2103为例进行描述。
请再次参阅图22及图23,连接部2102的第一端部2103设有避让空间2105。另外,连接部2102的第一端部2103还设有紧固孔2106。紧固孔2106连通避让空间2105。应理解,紧固孔2106的数量不仅限于图22和图23所示意的两个。
示例性地,第二壳体300(请参阅图6)与第一壳体200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0与第一壳体200为对称结构,第二壳体300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一壳体200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壳体300与第一壳体200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请参阅图24及图25,图24是图2所示的折叠装置10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所示的折叠装置1000在B2处的放大示意图。第一连接臂40固定于第一壳体200。第二连接臂50固定于第二壳体300。这样,折叠机构100连接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连接臂主体41固定于第一壳体200的边框210的连接部2102。此时,在X-Y平面上,第一连接臂主体41与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错开设置。此外,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可以与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相对设置。此外,第一支撑板20也可以与中板220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40、第二支撑板20的位置不做具体地限定。
另外,折叠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端盖(图未示)。端盖可以固定于第一壳体200的边框210的连接部2102。端盖可以盖住第一连接臂40,以避免第一连接臂40相对第一壳体200露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在Z轴方向上,框部2101的高度可以小于连接部2102的高度,从而当端盖固定于连接部2102时,在Z轴方向上,端盖的高度不容易超过框部2101的高度,从而保证边框210具有较佳的外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装置1000也可以没有包括端盖。此时,折叠装置1000可以通过其他方案来盖住第一连接臂主体41。
应理解,第二壳体300的边框310的连接部3102也可以固定连接端盖。端盖用于盖住第二连接臂50,以避免第二连接臂50相对第二壳体300露出。
请参阅图26,并结合图25所示,图26是图25所示的折叠装置1000在A6-A6线处的部分剖面图。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连接臂主体41位于边框210的连接部2102的避让空间2105内(图23通过不同角度示意了避让空间210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避让空间2105的形状与第一连接臂40的形状可以大致相同,从而当第一连接臂40固定于连接部2102时,第一连接臂40与连接部2102所形成的整体性较佳。
另外,第一连接臂主体41的多个紧固孔417与连接部2102的多个紧固孔2106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示例性地,通过将紧固件(图未示)锁紧于第一连接臂主体41的紧固孔417与连接部2102的紧固孔2106内。紧固件可以为螺钉、螺丝或者铆钉等。应理解,第二连接臂50与第二壳体300的连接关系可以参阅第一连接臂40与第一壳体200的连接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7,并结合图25所示,图27是图25所示的部分折叠装置1000与柔性屏2000的装配示意图。柔性屏2000的第一非弯折部2100固定于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以参阅图25为主)。柔性屏2000的第二非弯折部2300固定于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以参阅图25为主)。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X-Y平面上,柔性屏2000与第一壳体200的边框210、第二壳体300的边框310错开设置,也即在X-Y平面上,第一壳体200的边框210、第二壳体300的边框310均与柔性屏2000没有重叠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连接臂主体4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200的边框210,第二连接臂主体51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0的边框310,使得在X-Y平面上,第一连接臂主体41、第二连接臂主体51也均与柔性屏2000错开设置。这样,当第一连接臂40与第二连接臂50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接臂40与第二连接臂50对柔性屏2000的影响较小。
请参阅图28,图28是图27所示的电子设备1在A7-A7线处的部分剖面图。柔性屏2000的第一非弯折部2100固定于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一部分2201。柔性屏2000的第二非弯折部2300固定于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一部分3201。第一支撑板20与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间隔且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板30与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间隔且相对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中板220采用其他结构时,柔性屏2000的第一非弯折部2100也可以固定于中板220的其他位置。
请再次参阅图28,当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和第二支撑板30共同支撑柔性屏2000的弯折部2200,从而当弯折部2200被触摸时,弯折部2200不容易因外力触摸而发生损坏或者出现凹坑等问题,进而提高柔性屏2000的可靠性。此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板20远离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第二支撑板30与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间隔设置,且第二支撑板30远离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
示例性地,当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中壳10的顶面111以及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齐平。此时,柔性屏2000的弯折部2200的平整度较佳,用户的使用体验性较高。
请参阅图29,图29是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下的部分剖面图。当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位于第一壳体200与第二壳体300之间,柔性屏2000的弯折部2200位于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与第二支撑板30所围出的空间内。柔性屏2000的弯折部2200大致形成“水滴”状。此外,第一支撑板20靠近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设置,第二支撑板30靠近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可以与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接触设置,第二支撑板30与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接触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28和图29,当电子设备1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支撑板20靠近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第二支撑板30靠近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当电子设备1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支撑板20远离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第二支撑板30远离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呈阶梯状,以及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呈阶梯状,从而当电子设备1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或者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具有活动空间。
请参阅图28和图29,并结合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折叠机构100内设有阻尼件70,从而当电子设备1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或者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一连接臂40相对中壳10转动,第二连接臂50相对中壳10转动时,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与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转轴52受到较大的摩擦力,第一连接臂40相对中壳10转动的速度较慢,第二连接臂50相对中壳10转动的速度较慢。这样,第一壳体200相对中壳10转动的速度较慢,第二壳体300相对中壳10转动的速度较慢。柔性屏2000就不容易因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转速太快而导致柔性屏2000局部发生碰撞损坏。故而,本实施方式的柔性屏2000的可靠性较高,柔性屏2000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将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以及第一连接臂40设置成四连杆结构,以及将中壳10、第二支撑板30以及第二连接臂50也设置成四连杆结构,从而利用第一连接臂40、第二连接臂50第一支撑板20以及第二支撑板30的运动形式来实现折叠装置1000的展平或者折叠,进而实现电子设备1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或者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本申请的折叠装置1000的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一方面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运动方式较为简单,更加容易量产。
上文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了一种折叠机构100,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再介绍一种折叠机构100。
第二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0,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100的分解示意图。折叠机构100包括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三支撑板80、第四支撑板90、第一连接臂40、第二连接臂50、配合件60以及阻尼件70。相较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100,本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100还包括第三支撑板80和第四支撑板90。本实施方式的中壳10、配合件60以及阻尼件70的设置方式均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中壳10、配合件60以及阻尼件70的设置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臂40、第二连接臂50和阻尼件70可以共同构成折叠机构100的第一连接组件100a。示例性地,第一连接组件100a可以作为折叠机构100的底部连接组件。折叠机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组件100b。第二连接组件100b可以作为折叠机构100的顶部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100b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40b、第二连接臂50b和阻尼件70b。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实施方式的折叠机构100包括第三支撑板80以及第四支撑板90时,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一连接臂40以及第二连接臂50的结构也做了一些不同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一连接臂40以及第二连接臂50的设置方式相同的技术内容中,下文将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1,图31是图30所示的第一支撑板2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板20的板体21还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二避让空间28。第二避让空间28的开口位于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底面212和第二侧面216。第二避让空间28与第一避让空间26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板20还具有第二连接轴29。第二连接轴29连接于板体21。第二连接轴29位于第二避让空间28内。示例性地,第二连接轴29呈圆柱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轴29可以与板体2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轴29也可以通过拼接或者固定等方式连接于板体21。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板30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可参阅第一支撑板20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二支撑板30与第一支撑板20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请参阅图32,图32是图30所示的第一连接臂40和第二连接臂50的放大图。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连接臂主体41还设有第一固定槽418。第一固定槽418的开口位于第一连接臂主体41的第一侧面413。第一固定槽418可以位于第一滑槽415远离第一止位槽416的一侧。另外,第二连接臂50的第二连接臂主体51还设有第二固定槽518。第二固定槽518的开口位于第二连接臂主体51的第一侧面513。第二固定槽518可以位于第二滑槽515远离第二止位槽516的一侧。
请参阅图33,图33是图30所示的第三支撑板8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三支撑板80包括主体部81、滑动部82、第一连接部83以及第二连接部84。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82的数量为八个(具体可参阅图3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动部82的数量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81包括背向设置的顶面811和底面812、背向设置的第一端面813和第二端面814以及背向设置的第一侧面815和第二侧面816。第一端面813和第二端面814连接于顶面811和底面812之间。第一侧面815和第二侧面816连接在顶面811和底面812之间,且连接在第一端面813和第二端面814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体部8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82可以连接于主体部81的第一侧面815。第一连接部83可以连接于主体部81的第一端面813。第二连接部84可以连接于主体部81的第二端面814。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支撑板80可以是一个整体的结构件,也即主体部81、第一连接部83、第二连接部84以及滑动部82为一体成型结构件。第三支撑板80也可以是一个拼接的结构件。例如,通过主体部81、滑动部82、第一连接部83以及第二连接部84可以通过拼接方式(例如榫卯工艺)或者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粘接等工艺)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件。具体地本申请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部83和第二连接部84均可以呈圆柱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滑动部82均包括滑孔821。滑孔8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8211和第二端壁8212。第一端壁8211可以靠近第一侧面815设置。第二端壁8212可以远离第一侧面815设置。示例性地,滑孔821可以呈条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83、其中一个滑动部82与部分主体部81构成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端部80a。第二连接部84、其中一个滑动部82与部分主体部81构成第三支撑板80的第二端部80b。部分主体部81和剩下六个的滑动部82构成第三支撑板80的中部80c。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端部80a可以用于与第一连接组件100a(请参阅图30)连接,以及与第一支撑板20(请参阅图30)的第一端部20a(请参阅图30)连接。第三支撑板80的中部80c可以用于与第一支撑板20的中部20c(请参阅图30)连接。第三支撑板80的第二端部80b可以用于与第二连接组件100b(请参阅图30)连接,以及与第一支撑板20(请参阅图30)的第二端部20b(请参阅图30)连接。
示例性地,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端部80a与第三支撑板80的第二端部80b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端部80a与第三支撑板80的第二端部80b为对称结构。这样,第三支撑板80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支撑板90与第三支撑板80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结构、对称或部分对称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支撑板90与第三支撑板80为对称结构,第四支撑板90的部件结构的基础设计、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及部件与组件之外的其他结构的连接关系设计,均可参阅第三支撑板80的相关方案,同时允许第四支撑板90与第三支撑板80在部件的细节结构或位置排布上有些许不同。
请参阅图34,图34是图30所示的折叠机构100的部分组装示意图。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均转动连接于中壳10。其中,第一支撑板20与中壳1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撑板20与中壳10的连接方式(请参阅图11至图14)。第二支撑板30与中壳1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撑板30与中壳10的连接方式(请参阅图11至图14)。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第三支撑板80的主体部81位于第一支撑板20远离中壳10的一侧。第四支撑板90的主体部91位于第二支撑板30远离中壳10的一侧。
请再次参阅图34,并结合图31与图33所示,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20。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穿过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的一个滑孔821。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可以在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的滑孔821内滑动。
请参阅图35,并结合图34,图35是图34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在A8-A8线处的部分剖面图。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位于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避让空间28(图31示意了不同角度下的第二避让空间28)内。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连接轴29穿过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的滑孔821。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连接轴29可以在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的滑孔821内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板30与第四支撑板90的连接关系可以参阅第一支撑板20与第三支撑板80的连接关系。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34和图35,当折叠机构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第二支撑板30与第四支撑板90并排设置,第三支撑板80的顶面811、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中壳10的顶面111、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与第四支撑板90的顶面911均朝向同一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撑板80的顶面811、第一支撑板20的顶面211、中壳10的顶面111、第二支撑板30的顶面311与第四支撑板90的顶面911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示例性地,当折叠机构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可以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的第一端壁8211接触设置。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连接轴29可以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的第一端壁8211接触设置。第二支撑板30与第四支撑板90的位置关系可以参阅第一支撑板20与第三支撑板80的位置关系。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6,图36是图35所示的部分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当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可以相互合拢设置。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可以相对设置。第三支撑板80与第四支撑板90可以相互合拢设置。第三支撑板80与第四支撑板90可以相对设置。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第二支撑板30和第四支撑板90围出一空间。
请一并参阅图35和图36,当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可以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的第二端壁8212接触设置。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连接轴29(以图35为主)可以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以图35为主)的第二端壁8212(以图35为主)接触设置。第二支撑板30与第四支撑板90的位置关系可以参阅第一支撑板20与第三支撑板80的位置关系。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34至图36,当折叠机构100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折叠时,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均可以相对中壳10转动,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第二支撑板30与第四支撑板90可以自并排设置的状态,转换至第三支撑板80与第四支撑板90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相对设置的状态。另外,第一支撑板20的第二连接轴29可以自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的第一端壁8211接触的位置,运动至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的第二端壁8212接触的位置。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凸起22可以自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的第一端壁8211接触的位置,运动至与第三支撑板80的滑孔821的第二端壁8212接触的位置。
请参阅图37,图37是图30所示的折叠机构100的部分组装示意图。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连接部8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40。示例性地,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连接部83插入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固定槽418内。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连接部83可以相对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固定槽418的槽壁转动。另外,第四支撑板90与第二连接臂5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阅第三支撑板80与第一连接臂40的连接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这样,当折叠机构100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折叠时,第一连接臂40和第二连接臂50相对中壳10转动,第一连接臂40不仅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20相对中壳10转动,还可以带动第三支撑板80相对中壳10转动,第二连接臂50不仅可以带动第二支撑板30相对中壳10转动,还可以带动第四支撑板90相对中壳10转动。其中,第一支撑板20和第二支撑板30相对中壳10的转动情况,上文已经结合图36至图38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38,图38是图30所示的折叠机构100应用于电子设备1时且处于展平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当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三支撑板80远离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第四支撑板90远离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第二支撑板30与第四支撑板90可以共同用于支撑柔性屏2000的弯折部2200。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图28所示的电子设备1,本实施方式通过增加设置第三支撑板80和第四支撑板90,从而在电子设备1处于展平状态时,提高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与弯折部2200的接触面积。这样,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和第四支撑板90可以多位置的支撑弯折部2200,以使弯折部2200更加的平坦。此时,当用户在触摸弯折部2200时,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和第四支撑板90共同支撑弯折部2200,从而避免弯折部2200发生塌陷。
请参阅图39,图39是图38所示的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当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三支撑板80靠近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第四支撑板90靠近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柔性屏2000的弯折部2200位于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中壳10、第二支撑板30和第四支撑板90所围出的空间内。此外,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和第四支撑板90可以用于共同支撑弯折部2200,以使弯折部2200大致呈“水滴”型。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图29所示的电子设备1,本实施方式通过增加设置第三支撑板80和第四支撑板90,从而在电子设备1处于闭合状态时,提高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与弯折部2200的接触面积。这样,第三支撑板8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和第四支撑板90可以多位置支撑弯折部2200,以使弯折部2200大致呈“水滴”型。在整机转动过程中,也会促使柔性屏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也有利于中间状态的支撑。
请一并参阅图38和图39,当电子设备1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三支撑板80靠近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第四支撑板90靠近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当电子设备1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三支撑板80远离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的第二部分2202,第四支撑板90远离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的第二部分320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呈阶梯状,以及第二壳体300的中板320呈阶梯状,从而当电子设备1自展平状态向闭合状态之间转换,或者自闭合状态向展平状态之间转换时,第三支撑板80和第四支撑板90具有活动空间。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机构100也可以包括第三支撑板80或者第四支撑板90中的一者。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折叠结构100还可以包括第五支撑板、第六支撑板、……第P支撑板。P为大于4的整数。其中,第(2S+1)支撑板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三支撑板80的设置方式。第2S支撑板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四支撑板90的设置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壳(10)、第一支撑板(20)以及第一连接臂(40),所述中壳(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动部(101)以及第二转动部(102),所述第一支撑板(20)包括转动部(201)和滑动部(202),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转动连接所述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位于所述第二转动部(102)的远离所述第一转动部(101)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臂(40)包括转动部(401)以及滑动部(402),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转动连接所述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0)包括第一连接臂本体(41),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臂本体(41),所述第一连接臂本体(41)位于所述中壳(10)的第一端部(10a)和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第一端部(20a)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10)的第一转动部(101)包括第一凹槽(116),所述中壳(10)具有顶面(111)和第一端面(121),所述中壳(10)的第一端面(121)连接所述中壳(10)的顶面(111),所述第一凹槽(116)的开口位于所述中壳(10)的顶面(111)和所述中壳(10)的第一端面(121);
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包括第一转轴(42),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6)内,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在所述第一凹槽(116)内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10)设有容纳槽(115),所述容纳槽(115)的开口位于所述中壳(10)的顶面(111),所述容纳槽(115)连通所述第一凹槽(116);
所述折叠机构(100)包括阻尼件(70),所述阻尼件(70)固定于所述容纳槽(115)内,所述阻尼件(70)包裹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的一部分,所述阻尼件(70)用于增大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转轴(42)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10)的第二转动部(102)包括第二凹槽(117),所述中壳(10)具有第一侧面(113),所述中壳(10)的第一侧面(113)连接所述中壳(10)的顶面(111)和所述中壳(10)的第一端面(121),所述第二凹槽(117)的开口位于所述中壳(10)的顶面(111)、所述中壳(10)的第一端面(121)和所述中壳(10)的第一侧面(113);
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为转轴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转动部(20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17)内,且在所述第二凹槽(117)内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滑动部(402)包括第一滑槽(415),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滑动部(202)为第一凸起(22),所述第一凸起(22)在所述第一滑槽(415)内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15)呈条形状,所述第一滑槽(4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4151)和第二端壁(4152),所述第一滑槽(415)的第二端壁(4152)相对所述第一滑槽(415)的第一端壁(415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转动部(40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0)设有第一止位槽(416),所述第一止位槽(416)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壁(4161)和第二端壁(4162),所述第一支撑板(20)包括第二凸起(23),所述第二凸起(23)设置于所述第一止位槽(416)内,且在所述第一止位槽(416)内滑动;
当所述折叠机构(100)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二凸起(23)与所述第一止位槽(416)的第一端壁(4161)接触,当所述折叠机构(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凸起(23)与所述第一止位槽(416)的第二端壁(4162)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100)包括第二支撑板(30)以及第二连接臂(50),所述中壳(10)包括第三转动部(103)以及第四转动部(104),所述第三转动部(103)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101)与所述第四转动部(104)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30)的转动部(301)转动连接所述中壳(10)的第四转动部(104),所述第二支撑板(30)的滑动部(302)位于所述第四转动部(104)的远离所述第三转动部(103)的一侧;
所述第二连接臂(50)包括转动部(501)以及滑动部(502),所述第二连接臂(50)的转动部(501)转动连接所述中壳(10)的第三转动部(103),所述第二连接臂(50)的滑动部(50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0)的滑动部(3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100)还包括配合件(60),所述配合件(60)包括固定部(61)、第一勾部(62)以及第二勾部(63),所述第一勾部(62)与所述第二勾部(63)连接于所述固定部(61)的两端;
所述固定部(61)固定于所述中壳(10),所述第一勾部(62)勾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所述第二勾部(63)勾设于第二支撑板(30),所述第一支撑板(20)相对所述第一勾部(62)转动,所述第二支撑板(30)相对所述第二勾部(63)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50)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0)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100)还包括第三支撑板(80),所述第一支撑板(20)连接所述中壳(10)与所述第三支撑板(80);
所述第三支撑板(80)包括滑动部(82)和第一固定部(83),所述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0),所述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固定部(8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4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板(80)的滑动部(82)包括滑孔(821),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滑孔(821)内,且在所述滑孔(821)内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83)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40)设有第一固定槽(418),第三支撑板(80)的第一连接部(83)在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固定槽(418)内转动。
15.一种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构(100),所述折叠机构(100)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00)与所述第二壳体(300),所述折叠机构(100)用于使所述第一壳体(200)和所述第二壳体(300)相对折叠或展开,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40)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00);
所述柔性屏(2000)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非弯折部(2100)、弯折部(2200)以及第二非弯折部(2300),所述第一非弯折部(2100)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200),所述第二非弯折部(2300)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300),在所述第一壳体(200)与所述第二壳体(300)相对展开或闭合的过程中,所述弯折部(2200)发生形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连接臂本体(41)与所述柔性屏(2000)的错开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00)包括边框(210)和中板(220),所述边框(210)连接所述中板(220),且所述边框(210)围绕所述中板(220);
所述第一非弯折部(2100)固定所述第一壳体(200)的中板(220),所述第一连接臂(40)的第一连接臂本体(41)固定所述边框(210)。
CN202210088310.8A 2022-01-25 2022-01-25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540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8310.8A CN116540834A (zh) 2022-01-25 2022-01-25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PCT/CN2023/070823 WO2023142960A1 (zh) 2022-01-25 2023-01-06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88310.8A CN116540834A (zh) 2022-01-25 2022-01-25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0834A true CN116540834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5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88310.8A Pending CN116540834A (zh) 2022-01-25 2022-01-25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0834A (zh)
WO (1) WO20231429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21695U (zh) * 2018-07-13 2019-0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9373959U (zh) * 2018-10-26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2155434U (zh) * 2020-03-30 2020-12-15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固定轴的两板水滴形内折转动机构
CN111583791B (zh) * 2020-05-07 2022-04-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CN212509199U (zh) * 2020-07-02 2021-02-09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多模式开合的水滴形内折转动机构
CN212643301U (zh) * 2020-07-08 2021-03-02 拓米(成都)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可搭载小尺寸柔性屏的折叠铰链机构及折叠设备
CN217718537U (zh) * 2022-03-09 2022-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2960A1 (zh)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6997B2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542456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02857B (zh)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76218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EP418428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hinge module
CN219268892U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CN217718537U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9372800U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67397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115949665B (zh)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219202201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CN117678215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8934999U (zh)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WO2022228158A1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6540834A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893494A (zh) 阻尼机构及终端
CN115705074A (zh)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20067475U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9655079U (zh) 一种转轴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4067615A1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机构
WO2023231371A1 (zh) 折叠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6181786A (zh) 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7189764A (zh) 折叠装置、壳体组件、电子设备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