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4680A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4680A
CN115614680A CN202210748603.4A CN202210748603A CN115614680A CN 115614680 A CN115614680 A CN 115614680A CN 202210748603 A CN202210748603 A CN 202210748603A CN 115614680 A CN115614680 A CN 115614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optical member
lighting device
ligh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86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原康辅
富山贤司
中村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14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4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KNON-ELECTRIC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LIGHT SOURCES USING CHARGES OF COMBUSTIBLE MATERIAL; 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K9/00Light source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 lasers
    • F21K9/20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ttachment means
    • F21K9/27Retrofit light sources for lighting devices with two fittings for each light source, e.g. for substitution of fluorescent tubes
    • F21K9/27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ircuit elements integrated in the ligh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1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the light sources being semiconductors devices, e.g. L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8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producing an asymmetric light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更小型化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具备第一光源(8)、第一光学部件(101)、第二光源(9)、第二光学部件(102)和控制电路(52)。第一光源(8)发出第一光。第一光学部件(101)与第一光源(8)对置,控制第一光的配光。第二光源(9)发出第二光。第二光学部件(102)与第二光源(9)对置,控制第二光的配光。控制电路(52)控制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各自的点灯。第二光学部件(102)形成为包围第一光学部件(101)的环状。在第二光源(9)和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对置方向上,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厚度比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厚度小。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性地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02314号公报)的发光装置具备:配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发光元件、配置在第一区域的周围的第二区域的第二发光元件、及光学部件。从第二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色温与从第一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的色温不同。光学部件具有第一聚光部、第二聚光部和第一导光部。
第一聚光部将从第一区域入射的光聚光。
第二聚光部配置在第一聚光部的周围,将从第一区域射出而没有入射到第一聚光部的光聚光。第二聚光部的形状是顶部凹陷的大致圆锥体状。
第一导光部配置在第二聚光部的周围,使从第二区域入射的光在内部全反射而进行导光。第一导光部的形状是将第二聚光部的周围以环状包围的筒状,第一导光部的截面形状是梯形。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于如专利文献1的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而言,要求更小型化。
本公开鉴于上述理由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更小型化的照明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具备:第一光源、第一光学部件、第二光源、第二光学部件以及控制电路。上述第一光源发出第一光。上述第一光学部件与上述第一光源对置,控制上述第一光的配光。上述第二光源发出第二光。上述第二光学部件与上述第二光源对置,控制上述第二光的配光。上述控制电路控制上述第一光源及上述第二光源各自的点灯。上述第二光学部件被形成为将上述第一光学部件包围的环状;在上述第二光源和上述第二光学部件的对置方向上,上述第二光学部件的厚度比上述第一光学部件的厚度小。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本公开具有能够实现照明装置的更小型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同上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同上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同上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同上的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上方观察同上的照明装置的透光性罩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同上的照明装置的配光的截面立体图。
图8是表示同上的照明装置的另一种配光的截面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配光的截面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照明装置的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照明装置;101第一光学部件;102、102A第二光学部件;108b射出面(第一射出面);108c射出面(第二射出面);51电源电路;52控制电路;53电源端子;8第一光源;81第一LED(第一固体发光元件);9第二光源;91第二LED(第二固体发光元件);Q1开关元件;D1第一光学部件的厚度;D2第二光学部件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般性地涉及照明装置。更详细地讲,实施方式涉及具备与两个光源分别对应的两个光学部件的照明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有关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但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图是示意性的图,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及厚度各自的比并不一定反映实际的尺寸比。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在图1~图3中规定相互正交的X轴、Y轴及Z轴。进而,为了方便,将沿着X轴的两方向中的一方向设为右方,将另一方向设为左方。此外,将沿着Y轴的两方向中的一方向设为前方,将另一方向设为后方。此外,将沿着Z轴的两方向中的一方向设为上方,将另一方向设为下方向。此外,这些方向主旨并不是限定照明装置的使用时的方向。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起到本公开的效果,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实施方式)
(1)照明装置的概略
图1~图4表示照明装置1的整体结构。
照明装置1如图1及图2所示,是薄形的扁平灯,安装到未图示的灯座(socket)上,从而通过经由灯座被供给的电力而点灯。灯座被安装在顶棚面板、壁面板及地面板等构造物上,或被安装在设置于构造物上的托架上。通过将照明装置1装接到灯座上,构成筒灯(downlight)、聚光灯(spotlight)或吸顶灯(ceiling light)等照明器具。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整体形状是扁平的圆柱形(圆盘形状),照明装置1的外形尺寸例如是φ70mm。另外,外形尺寸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尺寸,也可以是φ70mm以外的尺寸。
此外,照明装置1是具备能够相对于灯座拆装的灯头的更换型的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灯头是相对于依据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业标准)标准的GX53灯座拆装自如的GX53灯头。另外,灯头并不限定于特定的灯头,也可以是GX53灯头以外的灯头。
并且,照明装置1如图3及图4所示,具备第一光源8、第二光源9、第一光学部件101、第二光学部件102和控制电路52。第一光源8发出第一光。第二光源9发出第二光。第一光学部件101与第一光源8对置,控制第一光的配光。第二光学部件102与第二光源9对置,控制第二光的配光。控制电路52控制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各自的点灯。第二光学部件102形成为包围第一光学部件101的环状。并且,在第二光源9与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对置方向上,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厚度D2比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厚度D1小(参照图4)。另外,图4是图1的X1-X1剖视图。
因而,照明装置1由于使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厚度D2比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厚度D1小,所以能够实现照明装置1的更小型化。
(2)照明装置的结构
如图3及图4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壳体2、电路保持器3、热沉4、电路单元5、绝缘板6、模块板7、第一光源8、第二光源9及透光性罩10。
(2.1)第一光源
第一光源8如图5所示,具备第一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81、第一基板82及一对导线83。
第一LED81是大致正方形状的板上芯片(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封装)型的LED封装,相当于第一固体发光元件。第一LED81具备以圆形状配置在封装的安装面上的多个LED芯片,多个LED芯片通过含有第一荧光体的树脂被密封。第一LED81通过多个LED芯片发出的光透射过第一荧光体,射出希望的光色的光。并且,第一光源8将第一LED81发出的光作为第一光射出。从第一光源8射出的第一光透射过透光性罩10向透光性罩10的下方照射。第一光例如优选的是色温为约5000K的光。
第一基板82被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大致正方形状的贯通孔821的圆板状,在贯通孔821中嵌入着第一LED81。在贯通孔821的周缘,形成有多个L状的挠曲片822。挠曲片822通过与嵌入在贯通孔821中的第一LED81的边缘抵接而挠曲,从而保持第一LED81。
一对导线83分别通过将棒状的金属(铜或铝等)导体弯折而形成。一对导线83分别被形成在第一基板82的下表面的一对保持片823保持。保持片823从第一基板82的下表面以L状延伸,将导线83从下方支承。导线83的第一端831通过钎焊等与第一LED81的电极连接。导线83的第二端832(参照图3)被朝上弯曲,向上方延伸,与电路单元5电连接。
(2.2)第二光源
第二光源9如图3及图5所示,具备多个第二LED91及第二基板92。
第二基板92被形成为在中央具有圆形的贯通孔921的圆板状,在贯通孔921配置有第一光源8的第一基板82。在第二基板92的下表面,安装着将贯通孔921包围并以圆环状排列为两列的多个第二LED91。第二LED91经由未图示的导线与电路单元5电连接。
第二LED91是表面安装(SMD:Surface Mount Device、表面贴装器件)型的LED元件,相当于第二固体发光元件。第二LED91具备被含有第二荧光体的树脂密封的LED芯片,LED芯片发出的光透射过第二荧光体,从而射出希望的光色的光。
并且,第二光源9将多个第二LED91发出的光作为第二光射出。从第二光源9射出的第二光透射过透光性罩10向透光性罩10的下方照射。第二光例如优选的是色温为约2700K的光。另外,第二光源9也可以是仅具备1个第二LED91的结构。
(2.3)模块板
上述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通过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模块板7被支承。具体而言,以第一光源8的第一基板82的上表面及第二光源9的第二基板92的上表面与模块板7的下表面对置的方式,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被保持在模块板7上。
模块板7优选的是由铝等的金属材料或导热系数较高的树脂材料构成。在此情况下,模块板7也作为将由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产生的热散热的热沉发挥功能。
(2.4)绝缘板
绝缘板6是由硅或丙烯酸等绝缘性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绝缘片,配置在模块板7的上表面。绝缘板6的下表面与模块板7的上表面相接。在绝缘板6的上表面侧配置有电路单元5。即,绝缘板6具有将电路单元5与模块板7之间电绝缘的功能。
在绝缘板6的边缘,以120度间隔形成有3个支承片63。支承片63从绝缘板6的边缘向下方延伸,支承片63的下端(前端)形成有楔型的卡止爪631。模块板7的边缘的下表面卡止于卡止爪631。即,绝缘板6通过卡止爪631保持模块板7。
此外,绝缘板6优选的是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绝缘性材料构成。例如,绝缘板6也可以包括由导热系数较高的硅等弹性体构成的具有橡胶弹性的绝缘性的导热片。或者,绝缘板6是刚性板及柔性板中的任一种。
并且,在第二光源9的第二基板92和绝缘板6夹着模块板7的状态下,第二基板92通过3根螺钉B1被固定在绝缘板6。具体而言,形成于第二基板92的3个插通孔(未图示)、形成于模块板7的3个插通孔71、及形成于绝缘板6的3个螺孔61在沿着Z轴的上下方向上分别连通。螺钉B1从第二基板92的下方穿过第二基板92的插通孔、模块板7的插通孔71而被拧入到绝缘板6的螺孔61中。
此时,导线83的第二端832(参照图3)穿过模块板7的插通孔72及绝缘板6的插通孔62而位于绝缘板6的上侧,与电路单元5电连接。
另外,也可以是第二基板92、绝缘板6及模块板7通过粘接剂等相互被固定。
(2.5)电路单元
电路单元5具备圆板状的基板50、被构成在基板50的上表面的电源电路51、以及被构成在基板50的下表面的控制电路52。
在基板50,通过金属等导体的薄膜形成有布线,一对电源端子53分别与基板50的布线电连接。
电源端子53是针型端子,在一对电源端子53被施加交流电压。交流电压例如是商用电力系统的电压(100V或200V),被输入到电源电路51及控制电路52。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电源端子53作为照明装置1的灯头而构成GX53灯头。
电源电路51具备安装在基板50的上表面的多个第一电路元件。多个第一电路元件例如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变压器、晶体管及二极管等。并且,电源电路51构成将从一对电源端子53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的点灯电力的电力变换电路,向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分别供给点灯电力。电源电路51经由导线83向第一光源8供给第一点灯电力。此外,电源电路51经由未图示的导线向第二光源9供给第二点灯电力。即,电源电路51能够向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分别单独地供给点灯电力。另外,电力变换电路优选的是对输出进行控制以使输出电力与目标电力一致的恒功率电路。此外,电力变换电路也可以是降压变换器、升压变换器或升降压变换器。
照明装置1通过具备电源电路51,由此不需要使用单独的电源装置,提高了设置的自由度。
控制电路52具备安装在基板50的下表面的多个第二电路元件。多个第二电路元件例如包括控制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控制电源IC、电阻器及电容器等。控制电路52控制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各自的点灯。具体而言,控制电路52通过控制电源电路51,分别控制向第一光源8供给的第一点灯电力及向第二光源9供给的第二点灯电力。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52控制第一光源8的点灯及熄灯以及第二光源9的点灯及熄灯。
(2.6)壳体
壳体2具有圆板状的底部21、从底部21的周缘向下方延伸的圆环状的侧壁22、以及同轴地形成在底部21的上表面的中空的圆柱状的突部23。突部23的直径比底部21的直径小,壳体2的上部通过底部21的上表面和突部23成为台阶构造。此外,壳体2也可以说是上表面封闭、下表面开口的大致圆柱状的筒体。并且,壳体2容纳电路保持器3、热沉4、电路单元5、绝缘板6、模块板7、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壳体2的下表面开口通过透光性罩10被覆盖,壳体2和透光性罩10相当于照明装置1的外壳。
进而,在底部21,设置有后述的供一对电源端子53分别插通的一对插通孔211。插通孔211的截面是圆形。
此外,壳体2由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等树脂材料或铝等金属材料形成。
(2.7)电路保持器
电路保持器3是保持热沉4及电路单元5的保持部件。电路保持器3由PBT等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形成。为了确保热沉4与电路单元5之间的电绝缘性,电路保持器3优选的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等绝缘材料来形成。
具体而言,电路保持器3具备框体31、形成在框体31的边缘的侧壁32、形成在框体31的一对插通孔33、以及形成在框体31的边缘的3个支承片34及3个限制片35。
框体31是由平板形成的框体,具有以上下方向为轴的截面圆形状的贯通孔311。侧壁32是从框体31的边缘向上方延伸的圆弧状的壁体。侧壁32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侧壁22的内表面对置。
一对插通孔33以180度间隔形成在框体31,是以上下方向为轴的截面圆形状的插通孔。一对插通孔33与壳体2的一对插通孔211连通,分别插通着一对电源端子53。
3个支承片34以120度间隔形成在框体31的边缘。支承片34从框体31的边缘向下方延伸,支承片34的下端(前端)形成有楔型的卡止爪341。电路单元5的基板50的边缘的下表面卡止于卡止爪341。
3个限制片35相互隔开间隔形成在框体31的边缘。限制片35从框体31的边缘向下方延伸,限制片35的下端(前端)形成有台阶部351。台阶部351形成为将框体31的内周侧的面以矩形体状切掉得到的形状,在台阶部351电路单元5的基板50的端面及上表面嵌入到台阶部351中。
即,通过支承片34的卡止爪341及限制片35的台阶部351夹持电路单元5的基板50,从而电路保持器3在框体31的下表面侧将电路单元5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保持电路单元5。
(2.8)热沉
热沉4与电路单元5、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热耦合,是将由电路单元5、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件。热沉4由铝等金属或导热系数较高的树脂材料形成。
具体而言,热沉4具备框体41、形成在框体41的边缘的侧壁42。
框体41是由平板形成的框体,具有以上下方向为轴的截面圆形状的贯通孔43。侧壁42是从框体41的周缘向下方延伸的圆环状的壁体。侧壁42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侧壁22的内表面对置。
在框体41形成有以120度间隔的位置处的3个插通孔45。并且,螺钉B2从下方插通插通孔45,穿过电路保持器3的外侧,被拧入到形成于壳体2的底部21的下表面的螺孔212(参照图3)中。即,在热沉4的框体41和壳体2的底部21夹着电路保持器3的状态下,热沉4通过3根螺钉B3被固定于壳体2。
被保持于电路保持器3的电路单元5被热沉4的侧壁42包围。此外,固定在壳体2的热沉4的贯通孔43嵌入到电路保持器3的贯通孔311的周缘。即,贯通孔311同轴地位于贯通孔43的内侧。并且,被保持于电路保持器3的电路单元5的电源电路51的第一电路元件中的电解电容器、变压器等大型部件插通贯通孔311而被容纳在壳体2的突部23内。
(2.9)透光性罩
透光性罩10是具有透光性的透光部件,以覆盖壳体2的下表面开口的方式被安装在壳体2的下端。作为透光性罩10的材料,能够使用丙烯酸及聚碳酸酯等透光性树脂材料、或石英玻璃等的玻璃材料等透光性材料。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光性罩10具备圆板状的底部103、以及从底部103的周缘向上方延伸的圆环状的侧壁104。在侧壁104的上端面,形成有3个圆弧状的壁体105。在3个壁体105的各自间,以120度间隔形成有3个支承片106。在支承片106的上端(前端)形成有楔型的卡止爪107。壁体105从下方嵌入到壳体2的侧壁22的内侧,通过卡止爪107卡止在侧壁22的下端内表面,从而透光性罩10被安装到壳体2的下端。
被安装在壳体2的下端的透光性罩10的底部103位于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的下方。即,底部103的中央附近沿着Z轴(沿着上下方向)与第一光源8对置,底部103的周缘附近沿着Z轴与第二光源9对置。
并且,在底部103的上表面的中央形成有第一光学部件101,在底部103的上表面的周缘形成有第二光学部件102。即,第一光源8与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对置方向是沿着Z轴的上下方向。此外,第二光源9与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对置方向是沿着Z轴的上下方向。并且,第一光学部件101的配光与第二光学部件102的配光不同。因而,照明装置1能够将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和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以相互不同的配光进行照射,因此能够使照明环境变化。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光学部件101是菲涅尔透镜。在第一光学部件101的上表面,形成有相对于底部103的中心同轴的圆锥台状的凸部101b。并且,在凸部101b的上表面,同轴地形成有圆环状的多个槽101a。沿着Z轴与第一光学部件101对置的第一光源8具备COB型的第一LED81,第一光源8的发光面积比第二光源9的发光面积小。并且,第一光学部件101作为聚光透镜发挥功能,该聚光透镜在光入射到第一光学部件101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使从第一光学部件101的下表面射出的光聚光到第一光学部件101的下方的焦点。具体如图7(图1的Y1-Y1剖视图)所示,当第一光从第一光源8向第一光学部件101入射,第一光学部件101进行配光,以使从第一光学部件101的下表面射出的第一光经过朝向第一光学部件101的下方的焦点的路径R1。路径R1朝向第一光学部件101的正下方的焦点逐渐变窄。因而,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从底部103的圆形状的下表面之中的位于下表面的中央的圆形状的射出面108a朝向照明装置1的正下方的比较窄的区域照射。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光学部件102是沿着底部103的外周形成的圆环状的扩散透镜,包围第一光学部件101。此外,第二光学部件102沿着Z轴与圆环状的第二光源9对置。第二光源9所具备的多个第二LED91分别是SMD型的LED元件,第二光源9可以看作是面光源。并且,第二光学部件102作为使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成为扩散光的扩散透镜发挥功能。具体如图8(图1的Y1-Y1剖视图)所示,当第二光从第二光源9入射到第二光学部件102,第二光学部件102以使第二光经过逐渐扩大的路径R2的方式进行配光,并使其作为扩散光向下方射出。路径R2的配光角比路径R1的配光角大,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从底部103的圆形状的下表面之中的相当于圆环状的外周的射出面(第一射出面)108b朝向照明装置1的周围的比较大的区域照射。
扩散透镜例如通过对透光性罩10的表面(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至少一方)施以了涂层处理、蚀刻处理、喷砂处理等,或在透光性罩10的表面形成层叠构造,或使用透镜构造物等来实现。具体而言,使用含有硅石、碳酸钙等光扩散材料(微粒子)的树脂、或使用了白色顔料的乳白色的光扩散膜、圆点图案的印刷、凹凸加工或透镜阵列。此外,也可以使用分散有光扩散材料的树脂材料。
上述第一光学部件101具备形成在透光性罩10的上表面的圆锥台状的凸部101b。另一方面,上述的第二光学部件102是沿着透光性罩10的外周的扁平的圆环形状。因而,如果设“厚度”为沿着Z轴的尺寸,则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厚度D2比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厚度D1小。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能够使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厚度D2比较薄,因此能够实现照明装置1的更小型化。
“厚度”是第一光源8与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对置方向上的尺寸,或者也可以说是第二光源9与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对置方向上的尺寸。在图4中,厚度D1是以底部103的下表面(图7及图8的射出面108a)为基准面、沿着Z轴的(上下方向上的)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尺寸的最大值,是从底部103的下表面到凸部101b的上端的尺寸。厚度D2是以底部103的下表面(图7及图8的射出面108b)为基准面、沿着Z轴的(上下方向上的)第二光学部件102的尺寸。
(3)照明装置的动作
控制电路52通过对电源电路51进行控制,从而控制第一光源8的点灯及熄灯、以及第二光源9的点灯及熄灯。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52在第一光源8点灯时将第二光源9熄灯,在第二光源9点灯时将第一光源8熄灯。具体而言,控制电路52从照明装置1的外部的装置接受指示信号。指示信号是指示第一光源8的点灯及熄灯以及第二光源9的点灯及熄灯的信号。控制电路52根据指示信号对电源电路51进行控制,以成为[第一光源8:点灯,第二光源9:熄灯]、[第一光源8:熄灯,第二光源9:点灯]、[第一光源8:熄灯,第二光源9:熄灯]的3个控制状态中的某个。
此外,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的色温与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的色温不同。例如,第二光的色温优选的是比第一光的色温低。例如,第一光的色温是5000K(日光色),第二光的色温是2700K(白炽灯色)。
并且,如果是[第一光源8:点灯,第二光源9:熄灯],则在照明装置1的下方的照明空间,色温5000K的第一光被聚光并照射。在此情况下,被聚光的色温5000K的第一光能够使照明空间的环境成为自然的感觉,能够生成例如适合于读书的照明空间。
如果是[第一光源8:熄灯,第二光源9:点灯],则在照明装置1的下方的照明空间,色温2700K的第二光被扩散照射。在此情况下,扩散的色温2700K的第二光使照明空间的人感到舒适放松。
这样,照明装置1通过将配光及光色分别切换,能够控制照明环境。
(4)第一变形例
透光性罩10也可以具备图9所示的第二光学部件102A来代替第二光学部件102。第二光学部件102A具备将第二光在第一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上射出的射出面(第一射出面)108b、以及将第二光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沿着X-Y平面的方向)上射出的射出面(第二射出面)108c。
第二光学部件102A是不仅沿着底部103的外周、还沿着侧壁104的下端的整周而形成的圆环状的扩散透镜,包围第一光学部件101。并且,第二光学部件102A作为使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成为扩散光的扩散透镜发挥功能。具体如图9所示,当第二光从第二光源9向第二光学部件102入射,第二光学部件102使第二光作为经过逐渐扩大的路径R3的扩散光向下方及侧方射出。路径R3的配光角比路径R2的配光角大,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不仅从底部103的圆环状的射出面108b射出、也从侧壁104的外表面之中的相当于下端的圆环状的外周的射出面108c射出。射出面108b将第二光向沿着Z轴的方向(下方)射出。射出面108c将第二光向沿着X-Y平面的方向(水平方向)射出。结果是照明装置1能够有效地利用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朝向照明装置1的周围的更大的区域照射第二光。
(5)第二变形例
图10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照明装置1的一部分的框图。
在本变形例的电源电路51的输出端间,第一光源8与开关元件Q1的串联电路,和第二光源9并联连接。
开关元件Q1配置在电流从电源电路51向第一光源8流动的路径中。开关元件Q1例如是晶体管,在本实施方式中是P沟道增强型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另外,开关元件Q1除了P沟道MOSFET以外,还可以是例如N沟道MOSFET、或双极晶体管等其他的半导体开关元件。
第一光源8的第一LED81是COB型的LED封装,具备串联连接的多个LED芯片811。在多个LED芯片811之中的相邻的一对LED芯片811,一方的LED芯片811的阴极与另一方的LED芯片811的阳极连接。第一光源8使多个LED芯片811的串联电路的两端之中的高电位侧为阳极侧、低电位侧为阴极侧。在此情况下,第一光源8的阳极侧经由开关元件Q1与电源电路51的一对输出端之中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连接。即,第一光源8的阳极侧与开关元件Q1的源极连接,开关元件Q1的漏极与电源电路51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连接。即,开关元件Q1其源极及漏极串联连接在电流从电源电路51向第一光源8流动的第一电流路径、以及电流从电源电路51向第二光源9流动的第二电流路径之中的顺向电压较小的第一电流路径中。此外,在开关元件Q1的栅极,作为选择控制信号J2而施加来自控制电路52的电压信号。第一光源8的阴极侧与电源电路51的一对输出端之中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光源9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第二LED91。在多个第二LED91之中的相邻的一对第二LED91,一方的第二LED91的阴极与另一方的第二LED91的阳极连接。第二光源9使多个第二LED91的串联电路的两端之中的高电位侧为阳极侧,使低电位侧设为阴极侧。此情况下,第二光源9的阳极侧与电源电路51的一对输出端之中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光源9的阴极侧与电源电路51的一对输出端之中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连接。
开关元件Q1通过选择控制信号J2,切换开关元件Q1的导通、断开(漏极-源极间的导通、断开)。如果开关元件Q1导通,则电源电路51与第一光源8之间的电连接导通。如果开关元件Q1断开,则电源电路51与第一光源8之间的电连接被切断。另一方面,电源电路51与第二光源9之间的电连接不论开关元件Q1的导通、断开如何都为导通。
电源电路51具备以使点灯电力与目标电力一致的方式对输出进行控制的恒功率电路。在此情况下,电源电路51根据来自控制电路52的电力控制信号J3来设定目标电力,例如通过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使输出的点灯电力与目标电力一致。
第一光源8的顺向电压为多个LED芯片811的各顺向电压的和。第二光源9的顺向电压为多个第二LED91的各顺向电压的和。并且,在本变形例中,第二光源9的顺向电压比第一光源8的顺向电压大。
例如,如果LED芯片811的顺向电压与第二LED91的顺向电压相等(或大致相等),则第二LED91的串联连接数比LED芯片811的串联连接数多。此外,如果第二LED91的顺向电压比LED芯片811的顺向电压大,则第二LED91的串联连接数也可以与LED芯片811的串联连接数相同或较少。
并且,控制电路52从照明装置1的外部的装置接受指示信号J1,基于指示信号J1,向开关元件Q1的栅极施加选择控制信号J2,向电源电路51输出电力控制信号J3。开关元件Q1根据选择控制信号J2而导通或断开。电源电路51调整点灯电力,以使其与对应于电力控制信号J3的目标电力一致。
当开关元件Q1断开时,电源电路51与第一光源8之间的电连接被切断,电源电路51与第二光源9之间的电连接导通。因而,当开关元件Q1断开时,电源电路51输出的点灯电力被向第一光源8和第二光源9中的第二光源9供给。结果,第二光源9点灯,第一光源8熄灯,因此色温2700K的第二光经过路径R2(参照图8)或路径R3(参照图9)向照明空间照射。
当开关元件Q1导通时,电源电路51与第一光源8之间的电连接导通,电源电路51与第二光源9之间的电连接也导通。但是,由于第二光源9的顺向电压比第一光源8的顺向电压大,所以电源电路51输出的点灯电力被向第一光源8和第二光源9中的第一光源8供给。结果,第一光源8点灯,第二光源9熄灯,因此色温5000K的第一光经过路径R1(参照图7)向照明空间照射。
如上所述,照明装置1一边进行恒功率控制,一边切换第一光源8的点灯和第二光源9的点灯。因而,照明装置1能够不使耗电变化地切换光色。
此外,LED的发光效率主要由荧光体的发光效率等决定。所以,如果发光效率较低,则通过增加或减少LED的串联连接数,能够调整发光量。并且,如果使第一光源8的发光量和第二光源9的发光量相同(或大致相同),则照明装置1能够不使照明空间的明亮度变化地切换光色,对照明环境进行控制。
另外,也可以是在电源电路51的输出端间,第一光源8、以及第二光源9和开关元件Q1的串联电路并联连接。在此情况下,第一光源8的顺向电压比第二光源9的顺向电压大。
(6)第三变形例
第一光源8具备COB型的第一LED81,第一光源8的发光面积比第二光源9的发光面积小。所以,如果能够将第一光源8看作点光源,则第一光学部件101也可以是进行使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成为平行光的准直(collimate)的准直透镜。
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的色温并不限定于5000K,也可以在可看作日光色的色温范围中适当选择。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的色温并不限定于2700K,也可以在可看作白炽灯色的色温范围中适当选择。此外,也可以设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为白炽灯色、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为日光色。此外,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及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的各光源色并不限定于日光色及白炽灯色。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及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的各光源色可以是昼光色、日光色、白色、暖白色及白炽灯色等任一种。例如,也可以设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光为昼光色、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光为白炽灯色。此外,也可以设第一光源发出的第一光为昼光色、第二光源发出的第二光设为日光色。另外,在JIS Z 9112中规定为,昼光色:5700~7100K,日光色:4600~5500K,白色:3800~4500K,暖白色:3250~3800K,白炽灯色:2600~3250K。
此外,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的色温与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的色温相比既可以高也可以低。
即,第一光源8发出的第一光的色温及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的色温分别并不限定于特定的色温。此外,也可以是第一光的色温比第二光的色温低。第一光的色温及第二光的色温的组合根据照明装置1的设置场所、用途及用户的喜好等而适当决定。
第一光学部件101也可以是聚光透镜及准直透镜以外的部件。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也可以是扩散透镜以外的部件。即,第一光学部件101的配光及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的配光的组合根据照明装置1的设置场所、用途及用户的喜好等而适当决定。
照明装置1的灯头并不限定于包含一对电源端子53的GX53灯头,也可以是GX53灯头以外的灯头。例如,照明装置1的灯头也可以是依据日本标准即JIS(Japanese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业标准)的其他灯头。此外,照明装置1的灯头也可以是依据日本以外的国家的标准的灯头。
固体发光元件并不限定于LED,也可以是有机EL(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OEL、有机电致发光)等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
电源电路51并不限定于具备恒功率电路的结构。例如,电源电路51也可以具备恒电流电路。在此情况下,恒电流电路对输出进行控制,以使向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分别供给的点灯电流与目标电流一致。此外,电源电路51也可以具备恒电压电路。在此情况下,恒电压电路对输出进行控制,以使向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各自供给的点灯电压与目标电压一致。即,电源电路51所采用的电路方式并不限定于特定的电路方式。
(7)总结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具备第一光源(8)、第一光学部件(101)、第二光源(9)、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和控制电路(52)。第一光源(8)发出第一光。第一光学部件(101)与第一光源(8)对置,控制第一光的配光。第二光源(9)发出第二光。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与第二光源(9)对置,控制第二光的配光。控制电路(52)控制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各自的点灯。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形成为包围第一光学部件(101)的环状。在第二光源(9)和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的对置方向上,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的厚度(D2)比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厚度(D1)小。
上述照明装置(1)由于使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的厚度(D2)比第一光学部件(101)的厚度(D1)小,所以能够实现照明装置(1)的更小型化。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光学部件(101)进行的第一光的配光与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进行的第二光的配光不同。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对照明环境进行控制。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二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光学部件(101)将第一光聚光,第二光学部件(102)将第二光扩散。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对照明环境进行控制。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的任一项中,优选的是,第二光学部件(102、102A)具备在第一方向上射出第二光的第一射出面(108b)、以及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射出第二光的第二射出面(108c)。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有效地使用第二光源(9)发出的第二光,朝向更大的区域照射第二光。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一至第四技术方案的任一项中,第一光源(8)优选的是具备板上芯片型的第一固体发光元件(81)。第二光源(9)优选的是具备表面安装型的第二固体发光元件(91)。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有效地配置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六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一至第五技术方案的任一项中,优选的是,第一光的色温与第二光的色温不同。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对照明环境进行控制。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七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六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二光的色温比第一光的色温低。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对照明环境进行控制。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的任一项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向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分别供给点灯电力的电源电路(51)。
上述照明装置(1)通过具备电源电路(51),提高了设置的自由度。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九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八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电源电路(51)对点灯电力进行恒功率控制。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不使耗电变化地对照明环境进行控制。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十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九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开关元件(Q1),该开关元件(Q1)配置在电流从电源电路(51)向第一光源(8)流动的路径中,对路径的导通及断开进行切换。第二光源(9)的顺向电压比第一光源(8)的顺向电压大。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的点灯切换。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十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八至第十的技术方案的任一项中,优选的是,还具备被施加交流电压的两个电源端子(53)。电源电路(51)经由上述两个电源端子(53)被输入交流电压,分别向第一光源(8)及第二光源(9)供给点灯电力。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相对于灯座拆装,照明装置(1)的更换变得容易。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十二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十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两个电源端子(53)分别是针型端子。
上述照明装置(1)可以使用GX53那样的灯头。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第十三的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1),在第一至第十二的技术方案的任一项中,优选的是,控制电路(52)在第一光源(8)点灯时将第二光源(9)熄灯,在第二光源(9)点灯时将第一光源(8)熄灯。
上述照明装置(1)能够切换照明环境。

Claims (13)

1.一种照明装置,
具备:
第一光源,发出第一光;
第一光学部件,与上述第一光源对置,控制上述第一光的配光;
第二光源,发出第二光;
第二光学部件,与上述第二光源对置,控制上述第二光的配光;以及
控制电路,控制上述第一光源及上述第二光源各自的点灯,
上述第二光学部件形成为包围上述第一光学部件的环状,
在上述第二光源与上述第二光学部件的对置方向上,上述第二光学部件的厚度比上述第一光学部件的厚度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由上述第一光学部件进行的上述第一光的配光与由上述第二光学部件进行的上述第二光的配光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一光学部件将上述第一光聚光,
上述第二光学部件将上述第二光扩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二光学部件具备在第一方向射出上述第二光的第一射出面、以及在与上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射出上述第二光的第二射出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一光源具有板上芯片型的第一固体发光元件,
上述第二光源具备表面安装型的第二固体发光元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一光的色温与上述第二光的色温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二光的色温比上述第一光的色温低。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还具备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向上述第一光源及上述第二光源分别供给点灯电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电源电路对上述点灯电力进行恒功率控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还具备开关元件,该开关元件配置在电流从上述电源电路向上述第一光源流动的路径中,切换上述路径的导通及断开,
上述第二光源的顺向电压比上述第一光源的顺向电压大。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还具备被施加交流电压的两个电源端子,
上述电源电路经由上述两个电源端子被输入上述交流电压,向上述第一光源及上述第二光源分别供给上述点灯电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两个电源端子分别是针型端子。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控制电路在上述第一光源点灯时将上述第二光源熄灯,在上述第二光源点灯时将上述第一光源熄灯。
CN202210748603.4A 2021-06-29 2022-06-28 照明装置 Pending CN1156146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8042A JP2023005839A (ja) 2021-06-29 2021-06-29 照明装置
JP2021-108042 2021-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4680A true CN115614680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57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8603.4A Pending CN115614680A (zh) 2021-06-29 2022-06-28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05839A (zh)
CN (1) CN11561468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5839A (ja)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4249B2 (en) Lamp device and luminaire
US9228724B2 (en) Modular LED lamp structure with replaceable modules
US8613525B2 (en) LED illumination unit,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ED illumination system
JP2007048638A (ja) 照明装置
KR20130012405A (ko) 조명 장치
US20080211429A1 (en) LED lamp
JP5957765B2 (ja) 照明器具および補助光源ユニット
JP2011222123A (ja) 照明装置
JP2011029089A (ja) 照明器具
US9200766B2 (en) Lighting fixture
CN115614680A (zh) 照明装置
JP2015082474A (ja) 照明装置
JP2013211198A (ja) 照明装置
JP6722870B2 (ja) 照明器具
JP2009016094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018693A (ja) 照明器具、照明装置およ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CN220817537U (zh) 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JP6566347B2 (ja) 照明装置
CN219300688U (zh) 照明装置
CN220851815U (zh) 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JP2012142316A (ja) Led電球
CN219473577U (zh) 照明装置
JP2009110926A (ja) 照明装置
JP7065324B2 (ja) 照明器具
JP2020198161A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