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73577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73577U
CN219473577U CN202320184640.7U CN202320184640U CN219473577U CN 219473577 U CN219473577 U CN 219473577U CN 202320184640 U CN202320184640 U CN 202320184640U CN 219473577 U CN219473577 U CN 219473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ghting device
operation switch
cylindrical porti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46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山贤司
矶贝俊明
城户大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73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73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1)具备:光源部(10);电源部(20),向光源部提供电力;控制部(30),对电源部进行控制;壳体(50),收纳光源部、电源部、以及控制部;导电插脚(80),与电源部电连接;以及操作开关(60),用于切换控制部的工作模式。壳体包括:第一筒状部(51),具有环状的底部(51a);以及第二筒状部(52),被设置在第一筒状部的外侧,与底部的内周部连接。导电插脚从底部突出。操作开关被设置在壳体的外侧的面。电源部包括电路板(21)以及被安装在电路板的电路部件(22)。控制部包括基板(31)以及被安装在基板的集成电路元件(32)。在平面图中,基板与电路板重叠。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发光部、电源部、以及控制部的照明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932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设定工作模式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部;电源部,向所述光源部提供电力;控制部,对所述电源部进行控制;壳体,收纳所述光源部、所述电源部、以及所述控制部;导电插脚,与所述电源部电连接;以及操作开关,用于切换所述控制部的工作模式,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筒状部,具有环状的第一底部;以及第二筒状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底部的内周部连接;所述导电插脚从所述第一底部突出,所述操作开关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的面,所述电源部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被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电路部件,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被安装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集成电路元件,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重叠。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能够简单地设定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斜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斜视图。
符号说明
1,2,3照明装置;
10 光源部;
20 电源部;
21电路板(第一基板);
22 电路部件;
30 控制部;
31基板(第二基板);
32 集成电路元件;
50 壳体;
51 第一筒状部;
51a底部(第一底部);
52第二筒状部;
52a底部(第二底部);
60,61操作开关;
80导电插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均为一个例子,其主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从而,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没有记载在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的构成要素,将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另外,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严谨的图示。因此,例如各个图中的比例尺等并非必须一致。并且,在各个图中,关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重复说明。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垂直”等表示要素之间的关系的术语、“圆筒”等表示要素形状的术语、以及数值范围,并非仅是严谨的表达,而且还表示实质上等同的范围,例如意味着可以有百分之几左右的误差。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序数词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并非是表示构成要素的数量或顺序的术语,而是为了避免混淆相同类型的构成要素,以进行区別为目的而被使用的。
(实施方式)
[构成]
首先,利用图1至图3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斜视图。具体而言,图1是从光射出侧来看照明装置1时的斜视图。图2是从将照明装置1安装于器具的一侧(光射出侧的相反侧)来看照明装置1时的斜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3所示,照明装置1是整体形状为扁平形状的灯。另外,“扁平形状”是指,高度(例如,上下方向的最大长度)比宽度(例如,水平方向的最大长度)短的形状。作为一个例子,照明装置1的外形尺寸是φ(直径)为70mm。
照明装置1是被安装在照明器具的灯头插座的可更换型的灯,该照明器具是被埋入配置在天花板等的照明器具。照明装置1被构成为可自由装拆于灯头插座。另外,“自由装拆”是指,无需分解或组装就能够装拆的意思。具体而言,照明装置1具有嵌入灯头插座的灯头(具体而言,是导电插脚80)。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灯头是Gx53灯头。另外,照明装置1的灯头并非受此所限,也可以具有GH76p灯头等其他的灯头。
并且,照明装置1具有调光和调色的至少一方的功能。也就是说,照明装置1能够对射出的照明光的亮度以及颜色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另外,照明装置1也可以是不能调光以及调色的灯。
如图1至图3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光源部10、模块板15、电源部20、控制部30、连接器40、壳体50、操作开关60、绝缘板70、导电插脚80、以及透光性罩90。在照明装置1中,由壳体50以及透光性罩90构成外围器。并且,操作开关60被设置为露出在照明装置1的外表面,从而人能够从外部来进行操作。
光源部10是发出光的发光模块。光源部10例如发出白色光。光源部10发出的光经由透光性罩90被照射到照明装置1的外部。
如图3所示,光源部10包括基板11以及被安装在基板11的发光元件12。虽然被安装在基板11的发光元件12有多个,但安装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基板11是用于安装发光元件12的安装基板。虽然并没有进行图示,但基板11设置有与发光元件12电连接的金属引线。基板11例如是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为圆形平板状的基板。
作为基板11,例如能够利用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基板、通过对由铝或铜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实施绝缘涂膜而得到的金属基底基板、或作为氧化铝等陶瓷材料的烧结体的陶瓷基板等。另外,虽然基板11是刚性基板,但也可以是可挠性基板。
发光元件12是发出光的光源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12是射出白色光的白色光源。具体而言,发光元件12的每一个都是表面贴装(SMD:Surface MountDevice)型的发光元件。
例如,发光元件12是LED芯片被封装体化的SMD型的LED元件。SMD型的LED元件具有容器(封装体)、被安装在容器内的LED芯片、以及密封LED芯片的密封部件。
LED芯片是通过规定的直流电来发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也是发出单色可见光的裸芯片。LED芯片例如是通电后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芯片。
密封部件是硅树脂等具有透光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本实施方式中的密封部件中含有作为对来自LED芯片的光的波长进行转换的波长转换材料的荧光体。也就是说,密封部件是透光性树脂中含有荧光体的含荧光体树脂,将来自LED芯片的光的波长转换(颜色转换)为规定的波长。密封部件被填充在容器的凹部。
作为密封部件,例如在LED芯片是蓝色LED芯片的情况下,为了获得白色光,而能够利用将YAG(钇铝石榴石)系的黄色荧光体颗粒分散于硅树脂的含荧光体树脂。据此,黄色荧光体颗粒被蓝色LED芯片的蓝色光激励而放出黄色光,因此,从密封部件放出作为来自黄色荧光体颗粒的黄色光和来自蓝色LED芯片的蓝色光的合成光的白色光。另外,密封部件也可以分散二氧化硅等光扩散材料或填充材料等。
多个发光元件12也可以包括发出不同色温的光的发光元件。多个发光元件12例如包括色温高的发光元件(例如,6500K)以及色温低的发光元件(例如,2700K)。按每个发光元件或每个色温的组,来通过开灯和关灯、以及对发光的强度进行调整,从而变得能够调色。
如图3所示,光源部10被收纳在壳体50的第一筒状部51内。具体而言,光源部10被配置以及固定在模块板15的主面,该模块板15是被配置在第一筒状部51内(空间51c)的模块板。
模块板15是支承光源部10的支承台。模块板15载置有光源部10的基板11。
并且,模块板15也可以作为散热板而具有对在光源部10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功能。因此,模块板15也可以由铝等金属材料或热导率高的树脂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块板15由金属所制,例如是由铝构成的金属板。
如图3所示,绝缘板70被配置在模块板15与电源部20之间。具体而言,绝缘板70被配置在模块板15与电源部20的电路板21之间。
绝缘板70由绝缘性材料构成。绝缘板70例如是由硅树脂或丙烯酸等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板。另外,绝缘板70也可以是刚性板以及可挠性板中的任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板70是由热导率高的硅树脂等弹性体构成的具有橡胶弹性的绝缘性的热传导板。
光源部10和模块板15和绝缘板70通过螺钉而被相互固定。具体而言,在以光源部10的基板11和绝缘板70夹着模块板15的状态下,通过将基板11和绝缘板70用螺钉固定,从而能够以拧紧螺钉来将光源部10和模块板15和绝缘板70固定。另外,光源部10和模块板15和绝缘板70并非受通过螺钉来固定的情况所限,也可以通过粘合剂来相互固定。
电源部20向光源部10提供电力。具体而言,电源部20生成用于使光源部10发光的电力。例如,电源部20将由一对导电插脚80提供的交流电(例如来自AC100V商用电源的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提供给光源部10。并且,电源部20生成用于使控制部30工作的电力,并将生成的电力提供给控制部30。
如图3所示,电源部20包括电路板21以及被安装在电路板21的电路部件22。电路板21安装有多个电路部件22。
电路板21是第一基板的一个例子,例如是具有由铜箔等金属布线形成的导电图案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1例如是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的板状的基板。另外,电路板21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并非受此所限,也可以是为矩形形状等的多边形。
多个电路部件22例如是电解电容器或陶瓷电容器等电容元件、扼流线圈或扼流变压器等线圈元件(电感器)、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等晶体管元件、电阻器等电阻元件、或二极管等。
多个电路部件22例如包括作为表面贴装型的电路部件的表面贴装部件、以及作为具有元件主体和从元件主体引出的一对引线的带引线型电路部件的引线部件的至少一方。主要的电路部件22被配置在电路板21的、光源部10的相反侧的主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20被配置在光源部10与控制部30之间。具体而言,电源部20被收纳在壳体50的第一筒状部51内。电源部20例如由被配置在壳体50内的电路支架来保持。
控制部30对电源部20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30通过对由电源部20提供给光源部10的电能进行控制,从而对光源部10的开灯和关灯、以及调光和调色等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控制部30包括基板31以及被安装在基板31的集成电路元件32。另外,基板31也可以安装有集成电路元件32以外的电路部件。
基板31是第二基板的一个例子,例如是具有由铜箔等金属布线形成的导电图案的印刷电路板(PCB)。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31例如是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的板状的基板。在平面图中,基板31比电源部20的电路板21小。基板31为能够被收纳进壳体50的第二筒状部52内的大小。
集成电路元件32例如是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例如包括存放有程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用于执行程序的暂时性的存储区域的易失性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执行程序的处理器等。集成电路元件32也可以是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重构处理器。
集成电路元件32主要执行用于控制电源部20的处理。具体而言,集成电路元件32进行对由电源部20提供的用于光源部10的开灯和关灯、以及调光和调色的电力进行调整等的处理。
并且,集成电路元件32也可以包括对通过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电波)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例如,无线信号中包括用于对光源部10的开灯和关灯、以及调光和调色等进行各种指示的信息。经由天线的无线通信例如根据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注册商标)、或ZigBee(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标准来进行。
另外,天线例如在基板31形成有图案。或者,为了提高接收敏感度,天线也可以被配置在模块板15与透光性罩90之间。
集成电路元件32被配置在基板31的、电路板21相反侧的主面。即,集成电路元件32被配置在基板31与第二筒状部52的底部52a之间。另外,集成电路元件32也可以被配置在基板31的、电路板21侧的主面。
控制部30被收纳在壳体50的第二筒状部52内。具体而言,控制部30的基板31通过连接器40由电源部20的电路板21支承。在平面图中,基板31与电路板21重叠。另外,在此的“平面图”是指,垂直于基板31的主面的水平面上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31被配置为与电路板21平行。通过基板31被支承,从而能够将控制部30配置在第二筒状部52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0具有多个工作模式。多个工作模式由操作开关60来进行切换。关于具体的工作模式的例子将后述。
连接器40进行电源部20与控制部30的电连接。并且,连接器40支承控制部30。连接器40例如是插脚接头,而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插针41以及覆盖金属插针41的一部分的树脂部件42。树脂部件42通过其两端与电源部20的电路板21、控制部30的基板31抵接,从而对基板31进行支承。
另外,电源部20与控制部30的电连接以及对控制部30的支承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部件来进行。例如也可以设置对电源部20与控制部30进行电连接的引线来代替连接器40。并且,也可以设置专用于对控制部30进行支承的部件。或者,控制部30也可以由电路支架或壳体50来保持。
壳体50收纳光源部10、电源部20、以及控制部30。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50包括第一筒状部51以及第二筒状部52。第二筒状部52比第一筒状部51小,并被设置为从第一筒状部51的底部51a向外侧(光射出方向的相反侧)突出。据此,在壳体50的外表面,第一筒状部51与第二筒状部52的连接部分设置有阶梯。
第一筒状部51与第二筒状部52相比,位于光射出侧的位置。第一筒状部51形成有能够收纳光源部10以及电源部20的空间51c。即,光源部10以及电源部20被收纳在第一筒状部51内(空间51c)。
第一筒状部51具有环状的底部51a以及侧壁51b。底部51a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为具有规定宽度的圆环形状(环状)。底部51a被插入导电插脚80而被固定。侧壁51b被设置成沿着底部51a的外周部的环状,并被直立设置在底部51a的外周部。在平面图中,侧壁51b的外径相当于壳体50的外径。在被侧壁51b包围的空间51c配置有光源部10以及电源部20。与光源部10相比,电源部20被配置在离底部51a更近的位置。
第二筒状部52与第一筒状部51的环状的底部51a的内周部连接。第二筒状部52被设置在第一筒状部51的外侧。即,与第一筒状部51相比,第二筒状部52位于光射出侧的相反侧。第二筒状部52形成有能够收纳控制部30的空间52c。即,控制部30被收纳在第二筒状部52内(空间52c)。
第二筒状部52具有底部52a以及侧壁52b。底部52a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为大致圆形。侧壁52b以环状的底部51a的内周部与底部52a的外周部连接的方式而被设置为环状。在平面图中,侧壁52b的外径比侧壁51b的外径短。并且例如是,侧壁52b的高度比侧壁51b的高度短。在被侧壁52b包围的空间52c配置有控制部30。
第一筒状部51与第二筒状部52使用相同的材料而构成一体。例如,壳体50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等树脂材料或铝等金属材料构成。
操作开关60是用于切换控制部30的工作模式的操作开关。操作开关60被设置在壳体50的外表面。据此,人能够在外部对操作开关60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开关60被设置在壳体50的底部52a。具体而言,操作开关60以挖空圆形的底部52a的一部分和侧壁52b的一部分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底部52a的平面图中,操作开关60被设置成没有超出从相对于底部52a的外形而言的最小外接圆。并且,在侧面图中,操作开关60被设置成没有从底部52a的外表面(光射出方向的相反侧的主面)突出。据此,在将照明装置1安装到照明器具时,能够使操作开关60不会对安装造成妨碍。另外,只要不会对安装造成妨碍,操作开关60可以超出相对于底部52a的外形而言的最小外接圆,也可以从底部52a的外表面突出。
操作开关60与控制部30电连接。例如,操作开关60被安装在基板31的主面。操作开关60通过被设置在基板31表面的金属布线与集成电路元件32电连接。集成电路元件32根据针对操作开关60的操作结果,来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和设定。另外,操作开关60也可以被安装在与基板31不同的专用的基板。
操作开关60例如是拨号盘式开关。操作开关60通过被人转动,从而能够选择预先决定的工作模式,并进行设定。在图2的示例中,操作开关60能够对“1”至“6”的这六个工作模式进行切换。“1”至“6”的数字是用于对工作模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并以使人能够看到的方式被附加在操作开关60的表面。
如此,操作开关60被附加了用于对工作模式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在图2的示例中,虽然识别信息是数字,但也可以是字母、平假名字符或符号等。并且,作为识别信息,也可以附加表示工作模式特征的图标。或者,作为识别信息,也可以附加表示工作模式的文本。通过附加图标或文本,用户能够通过目视简单地对正在设定的工作模式进行确认。
另外,在将数字或字母作为识别信息进行了附加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关于该工作模式的说明(例如,示出工作模式名的文本)附加在壳体50的表面。即使在操作开关60没有足以能够附加详细说明的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壳体50的表面,来使用户简单地了解工作模式。特别是壳体50的底部51a或52a、或者侧壁52b等的表面,在照明装置1安装在照明器具的情况下而无法看到。据此,即使在这些的表面附加有文本等,但也无损照明装置1的外观以及照明状态的设计性。
导电插脚80突出于壳体50的外部。具体而言,导电插脚80从壳体50的第一筒状部51的底部51a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对(2根)导电插脚80。一对导电插脚80具有Gx53灯头的结构。一对导电插脚80被插入到照明器具的供电灯头插座并被固定。具体而言,在一对导电插脚80被插入到供电灯头插座之后,通过使壳体50向以其中心为轴的水平方向转动,从而使一对导电插脚80与供电灯头插座扣合而被固定。通过一对导电插脚80被固定在供电灯头插座,从而交流电从供电灯头插座被提供给一对导电插脚80。并且,通过由供电灯头插座来保持一对导电插脚80,从而照明装置1被安装在照明器具并被保持。
导电插脚80通过导电性电线81与电源部20电连接。具体而言,在导电插脚80的端部缠卷有导电性电线81,由该导电性电线81来连接导电插脚80与电路板21。具体而言,将导电性电线81的一端缠在导电插脚80上并与其锡焊连接,导电性电线81的另一端与电路板21锡焊连接。作为导电性电线81,例如能够利用引线。如此,通过由导电性电线81来连接导电插脚80与电路板21,从而由一对导电插脚80接受的交流电圧经由导电性电线81而被提供给电源部20。另外,导电插脚80的一方的端部露出在壳体50的外部,与照明器具的供电灯头插座连接。
透光性罩90是具有透光性的透光部件。因此,入射到透光性罩90内表面的光,透过透光性罩90并向透光性罩90的外部放出。如图3所示,透光性罩90以覆盖光源部10的方式被安装在壳体50。具体而言,透光性罩90被安装在壳体50的第一筒状部51的开口端部。
作为透光性罩90的材料,能够利用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光性树脂材料、或二氧化硅玻璃等的玻璃材料等透光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性罩90由透光性树脂材料构成。
透光性罩90可以是不具有光扩散性的透明罩,也可以是具有光扩散性(光散射)的扩散罩。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性罩90是具有光扩散功能的乳白色的扩散罩。例如,通过在透光性罩9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光扩散膜(光扩散层)来使透光性罩90具有光扩散功能。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硅或碳酸钙等光扩散材料的树脂或白色颜料等涂布在透明的透光性罩9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整个面上,从而能够在透光性罩90上形成乳白色的光扩散膜。并且,透光性罩90也可以是自身由分散了二氧化硅或碳酸钙等光扩散材料的树脂构成的乳白色的透光性罩。如此,通过使透光性罩90具有光扩散功能,从而能够使从光源部10入射到透光性罩90的光进行扩散,进而能够扩大配光角。
另外,透光性罩90也可以是使光会聚或发散的透镜。例如,作为透光性罩90,也可以利用菲涅耳透镜。
[工作模式]
接下来,对控制部30的工作模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中,控制部30具有多个工作模式。具体而言,多个工作模式包括通常模式以及登记模式。通常模式是光源部10能够开灯和关灯的工作模式。在光源部10能够调光和调色的情况下,多个工作模式中也可以包括仅能够调光的调光模式、仅能够调色的调色模式、以及能够调光和调色的调光调色模式。
登记模式是进行照明装置1的登记的工作模式。具体而言,在登记模式中,进行用于与控制部30进行通信的登记。用于进行通信的登记例如是建立地址与照明装置1的对应、以及进行网关、路由器、智能手机或专用的操作终端与照明装置1的配对。
这样的登记有必要在照明装置1被提供了电力的状态下进行。在用户对操作开关60进行了操作并切换到登记模式之后,将照明装置1安装到照明器具。在路由器等终端完成了登记的情况下,则照明装置1具有通过亮灯或声音来通知完成了登记的功能。在完成了登记之后,用户将照明装置1从照明器具取下,对操作开关60进行操作并切换到通常模式或调光调色模式等。在这以后,用户再将照明装置1安装到照明器具。据此,能够利用智能手机或专用的操作终端来使照明装置1开灯和关灯(以及调光和调色)等。
如此,由于能够利用物理操作开关60来进行工作模式的切换,因此,对于用户来说简单易懂且能够简单地设定工作模式。
另外,例如,操作开关60能够切换的多个工作模式中也可以包括对一个以上的照明场景进行设定的场景设定模式、以及在设定好的照明场景中进行开灯的场景开灯模式。照明场景表示符合规定目的(例如,集中注意力、放松等)的空间的照明状态,仅由照明装置1、或者由包括照明装置1的多个照明装置来形成。
或者,操作开关60能够切换的多个工作模式中也可以包括发挥照明以外的功能的模式。例如,照明装置1也可以包括扬声器等的声音输出装置,多个工作模式中也可以包括允许输出声音的模式以及禁止输出声音的模式。或者,照明装置1也可以包括摄像头或红外线传感器等检测装置,多个工作模式中也可以包括执行检测功能的模式以及停止检测功能的模式。
[变形例]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而省略或简化对共通点的说明。
图4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照明装置2的斜视图。在图4所示的照明装置2中,操作开关60被设置在第一筒状部51的底部51a。具体而言,操作开关60以挖空圆环状的底部51a的一部分和侧壁51b的一部分的方式而被设置。在底部52a的平面图中,操作开关60被设置成没有超出相对于底部51a的外形而言的最小外接圆。具体而言,在从照明装置2的光射出侧(即,透光性罩90的正面)来看的情况下,操作开关60没有从第一筒状部51的侧壁51b突出。并且,在侧面图中,操作开关60被设置成没有从底部51a的外表面(光射出方向的相反侧的主面)突出。据此,在将照明装置2安装到照明器具时,能够使操作开关60不会对安装造成妨碍。另外,只要不会对安装造成妨碍,操作开关60可以超出相对于底部51a的外形而言的最小外接圆,也可以从底部51a的外表面突出。
在本变形例中,操作开关60例如被安装在电源部20的电路板21。操作开关60通过电路板21、连接器40、以及基板31与集成电路元件32电连接。另外,操作开关60也可以被安装在与电路板21不同的专用的基板。
图5是变形例2所涉及的照明装置3的斜视图。图5所示的照明装置3以具备操作开关61来代替操作开关60。操作开关61是DIP(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开关。操作开关61具有多个能够对断开和闭合进行切换的致动器。例如,虽然按每个致动器来和一个工作模式建立了对应,但并非受此所限。也能够根据多个致动器断开和闭合的组合不同,来对工作模式进行设定。在图5的示例中,由于设置有6个致动器,因此,最多能够设定32(=26)个工作模式。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操作开关61与变形例1相同,也可以被设置在底部51a。
[效果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具备:光源部10;电源部20,向光源部10提供电力;控制部30,对电源部20进行控制;壳体50,收纳光源部10、电源部20、以及控制部30;导电插脚80,与电源部20电连接;以及操作开关60,用于切换控制部30的工作模式。壳体50包括:第一筒状部51,具有环状的底部51a;以及第二筒状部52,被设置在第一筒状部51的外侧,与底部51a的内周部连接。导电插脚80从底部51a突出。操作开关60或61被设置在壳体50的外侧的面。电源部20包括电路板21以及被安装在电路板21的电路部件22。控制部30包括基板31以及被安装在基板31的集成电路元件32。在平面图中,基板31与电路板21重叠。
据此,由于用户利用能够操作的操作开关60或61来切换工作模式,因此,对于用户来说简单易懂且能够简单地对工作模式进行设定。
并且,电源部20与控制部30被配置成在壳体50内为两层的结构(电路板21以及基板31空开间隔而被重叠配置的结构)。集成电路元件32与电路部件22等相比,容易受到由于受热而引起的错误工作以及故障等的影响。因此,通过使集成电路元件32远离光源部10,从而能够抑制光源部10所发出的热对集成电路元件32的影响。
另外,操作开关60或61的配置例如能够根据与被收纳在壳体50内的控制部30的位置关系来决定。通过就近配置控制部30与操作开关60或61,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开关60或61与控制部30的电连接。
并且,第二筒状部52例如具有底部52a。操作开关60或61被设置在底部52a。
据此,由于操作开关60或61被配置在从光射出侧看不到它们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对安装到照明器具之后的照明装置1的外观以及照明状态的设计性的损害。并且,操作开关60或61能够靠近控制部30,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电连接。
并且,操作开关60或61例如也可以被设置在底部51a。
据此,由于操作开关60或61被配置在从光射出侧看不到它们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对安装到照明器具之后的照明装置1的外观以及照明状态的设计性的损害。
并且,操作开关60或61例如是拨号盘式开关或DIP(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开关。
据此,以直观易懂的开关来实现操作开关60或61。
并且,控制部30例如被收纳在第二筒状部52内。
据此,能够就近配置操作开关60或61与控制部30。例如,也能够将操作开关60或61安装在控制部30的基板31,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开关60或61与控制部30的电连接。由于不需要专用的连接操作开关60或61与控制部30的引线或连接器等,因此,能够提高照明装置1的易组装性,并且还能够实现轻量化。
并且,能够将控制部30远离光源部10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光源部10在发光时所发出的热对控制部30的影响。从而能够抑制由于受热而引起的控制部30的错误工作或故障。
并且,控制部30例如具有对通过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
据此,能够将操作开关60或61用于进行向登记模式的切换,该登记模式是指,进行无线通信的登记的模式。并且,由于作为信号处理电路而被经常利用的微控制器并不耐热,因此,微控制器是能够远离光源部10而进行配置的构成更为有用。
(其他)
以上,虽然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受上述实施方式所限。
例如,照明装置1也可以具备多个操作开关60或61。据此,能够增加能够切换的工作模式的数量。
并且,操作开关60也可以是按钮开关或拨动开关等。
并且,发光元件12例如也可以是直接安装在基板11的LED芯片。即,光源部10也可以是COB型的发光模块。
并且,例如虽然示出了作为发光元件12而光源部10具备LED的例子,但并非受此所限。发光元件12例如也可以是激光元件或者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
并且,例如也可以是电源部20的至少一部分或整个被收纳在第二筒状部52内。例如,在平面图中,电源部20的电路板21与控制部30的基板31也可以互不重叠而排成一排被配置。
并且,电源部20例如也可以与控制部30具有共同的基板。例如,多个电路部件22以及集成电路元件32也可以被安装在电路板21。
并且,控制部30例如也可以根据通过对红外线进行检测的红外线检测元件而获得的信息,来控制电源部20。红外线检测元件例如是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具有感度的光电转换元件。红外线检测元件例如被配置在与模块板15相比,光源部10的一侧。
另外,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执行于各个实施方式而得到的形态、以及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的构成要素和功能进行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之内。

Claims (6)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
光源部;
电源部,向所述光源部提供电力;
控制部,对所述电源部进行控制;
壳体,收纳所述光源部、所述电源部、以及所述控制部;
导电插脚,与所述电源部电连接;以及
操作开关,用于切换所述控制部的工作模式,
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筒状部,具有环状的第一底部;以及
第二筒状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筒状部的外侧,与所述第一底部的内周部连接,
所述导电插脚从所述第一底部突出,
所述操作开关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的面,
所述电源部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被安装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电路部件,
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被安装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集成电路元件,在平面图中,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筒状部具有第二底部,
所述操作开关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开关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开关是拨号盘式开关或DIP开关,所述DIP是指,Dual In-line Package即双列直插式封装。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被收纳在所述第二筒状部内。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具有对通过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
CN202320184640.7U 2022-02-17 2023-02-09 照明装置 Active CN21947357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2992 2022-02-17
JP2022022992A JP2023119882A (ja) 2022-02-17 2022-02-17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73577U true CN219473577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3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4640.7U Active CN219473577U (zh) 2022-02-17 2023-02-09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19882A (zh)
CN (1) CN21947357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9882A (ja)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4249B2 (en) Lamp device and luminaire
US8882295B2 (en) Lamp device and luminaire
US20120049736A1 (en) Lamp unit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JP2016170912A (ja) 照明装置
JP6704174B2 (ja) 照明装置
JP4989671B2 (ja) 照明装置
JP2011029089A (ja) 照明器具
CN219473577U (zh) 照明装置
CN219300688U (zh) 照明装置
JP6830195B2 (ja) 照明器具
JP6846635B2 (ja) 照明器具
JP2015076134A (ja)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TWI774937B (zh) 照明單元及照明器具
JP2014157691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用光源
JP6685006B2 (ja) 照明器具
JP6604572B2 (ja) 照明器具
JP5999558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CN220817537U (zh) 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JP6643672B2 (ja) 照明器具
JP6722870B2 (ja) 照明器具
CN109140265B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220851815U (zh) 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JP2015072846A (ja)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12142316A (ja) Led電球
JP2011029095A (ja) 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