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2807B -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2807B
CN115602807B CN202211096901.6A CN202211096901A CN115602807B CN 115602807 B CN115602807 B CN 115602807B CN 202211096901 A CN202211096901 A CN 202211096901A CN 115602807 B CN115602807 B CN 1156028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tirring
materials
silicon oxide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69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2807A (zh
Inventor
黄蒙
田文龙
应晓猛
程华
解晓宁
刘阳
陈龙明
俞新浩
孙振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nbm Zhejiang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rovincial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Co ltd
Cnbm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rovincial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Co ltd, Cnbm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rovincial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69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2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2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2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2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2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包覆溶液配制、氧化亚硅称量、搅拌包覆、包覆料打散、煅烧、筛分、检验。将产品的批次产量提高到400公斤以上,满足工业制备条件,产品经检测,可逆比容量在1700mAh/g以上,首次效率在77%以上,循环寿命在500次以上,与市场现有产品相比性能上有着显著的提高,且由于采用独特的液相包覆工艺和二次煅烧技术,使其生产批量大,能耗和成本大幅降低。

Description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自从商业化后,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成为当今电池储能的主流。其正负极作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锂离子电池包括容量在内主要性能。目前普遍采用的石墨负极材料已接近理论容量的极限(372mAh/g),而硅基负极材料(硅、氧化亚硅)因其理论容量高(最高可达4200mAh/g)而成为新一代负极材料的最优选项。但硅基负极材料也存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大(300%)、导电性能差、首次充放电效率低等缺陷,需要进行改性处理后,以一定比例掺入石墨负极材料中使用,从而将现有的石墨负极材料实际容量从350mAh/g左右进一步提升至420~600mAh/g。
作为硅基负极材料的一种,氧化亚硅虽然理论容量上较硅负极材料小,但由于其充放电过程中膨胀较小(200%),循环稳定性能好,材料颗粒尺寸只需做到微米级,因而在动力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来对氧化亚硅粉料进行碳包覆改性处理,通常推出的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均以掺入石墨(95%~90%)的复合材料为主,其生产效率较低(每批次在100千克左右),且能耗高,导致其生产成本高,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首次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最高只能达到1600mAh/g 和75%左右。如专利分开号为CN110828811A,公开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球形氧化亚硅-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氧化亚硅原料与天然石墨原料分别进行球磨处理,然后与沥青、异丙醇铝和其它有机碳源混合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高温歧化反应和碳化处理。该产品为亚硅石墨复合材料,成分包括亚硅、石墨、无定形碳,制作方式主要是将亚硅和石墨分别与酒精混合后球磨成浆料,将两种浆料和沥青异丙醇铝混合球磨,然后经喷雾干燥后在气保下进行煅烧到1100度制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它具有满足工业制备要求,在降低产品能耗和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产品性能首次可逆比容量、首次效率以及循环寿命等特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包覆溶液配制:
A、包覆溶液称量:称取溶质中温沥青5~10千克和有机醚类溶剂25~50千克。
B、溶解:将A中的溶质和溶剂先后加入100升搅拌罐内,以25~100RPM转速搅拌20~45分钟。
C、泵送:将搅拌完成的溶液泵送到储罐内备用。
(二)氧化亚硅称量:称取氧化亚硅100~250千克。
(三)搅拌包覆:
A、将称量好的氧化亚硅加入高搅拌机内。
B、将1/5~1/2的溶液加入高搅机内,同时以100~400RPM高速搅拌1~5分钟,随后以20~50RPM低速搅拌15~30分钟。
C、重复B中高-低速交替搅拌步骤2~5次,之后,通过300~400RPM高速搅拌或配以电辅助加热,使溶剂挥发。
(四)包覆料打散:对上述所得包覆沥青的氧化亚硅以0.1~0.3MPA的气压进行打散处理。
(五)煅烧:将每2~4批次的包覆料送入煅烧炉内,每炉次重量控制在200~800千克。
(六)筛分、检验:
A、将煅烧所得物料用100~400目的超声振动筛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进行检测,粗料继续打散处理。
B、对合格细料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三)C中,挥发的溶剂经冷凝设备回收后重复使用。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四)中,所述打散处理气压为扁平气流磨。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搅拌包覆过程中,在高搅机的进液阶段,每当高搅机温度上升3-5℃后,停止喷液,高搅机调速至低频,10-20秒后,高搅机的转速调为既定频率,如此往复,直至温度升至目标温度时,加液完成,此时维持高搅机既定频率转动搅拌,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是通过对溶剂挥发时回收管路的蒸发器后温度、流量,回收管路压力,以及循环水流量数据来控制变频高搅机的转速完成。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五)中所说煅烧为二次煅烧过程:无氧状态下,在60~150分钟内加热到400~550℃,保温60~300分钟;99.99%纯度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在60~150分钟内加热到750~900℃,保温60~300分钟。降温至室温后卸料。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所述煅烧过程在压力回转煅烧炉中进行,所述压力回转煅烧炉进出料均位于炉体一端,且该端设有双层炉门,炉门部位设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具有热电偶和保护气体集成式结构。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压力回转煅烧炉相对于双层炉门的另一端连接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与炉体连接部设有防尘密封过滤组件以及快拆法兰。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步骤(六)中,使用对辊机和成品气流磨对成品筛分的粗料再进行打散;将打散后的物料用100~400目的超声振动筛再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送往单独检测,粗料重复回送进成品气流磨继续打散;对打散后的细料单独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品送往包装。
前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中,作为优选,所得负极材料内层为氧化亚硅SiOx,其中0.9<x<1.1, D50为4μm~7μm,质量占比为 97%~99%;外层为包覆导电碳,质量占比为1%~3%;成品材料粒度分布D50为6μm~9μm,粒径集中度SPAN (D90-D10)/D50为0.8~1。
本技术方案以上述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为目标产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和制备:
一是从负极材料的粒径、比表面积、pH值、振实密度、压实密度、石墨化度、灰分、首次效率、克容量、倍率、循环容量保持率等物化指标出发,来设计符合工业化生产的成分质量比、粒度分布、粒度集中度等技术特征。
二是从配方入手,除满足负极材料的基本特性外,提高产品的循环寿命。
三是从各工艺阶段进行控制,如包覆过程的转速、温度以及冷凝回收控制参数的设计,煅烧过程的温度、压力、保护气氛等控制参数的设计。
本方案中,将高搅机的启动运行和高压加液系统连锁,在保证连续生产状态下,进行灵活机动的搅拌模式,每当搅拌温度上升了设定度数(3-5℃)就停止喷液,且保持低频状态,待温度稳定时,再调至既定频率。这种快、慢混合搅拌方式,不仅控制住整个搅拌区溶液一直处在低温区域(60℃以内)作业,促使物料在稳定、足够浓度的溶剂中浸孕,而且快慢翻搅共同作用,使物料和溶剂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全方位融合,克服超细粒子因比表面积大产生的团聚现象,保证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的粉体表面覆盖层质量均匀,进一步提高目标成品改变其磁、电、催化、亲疏水、烧结特性等效能,以及提高其抗腐蚀性、耐久性、使用寿命、化学稳定性等能力。
打散处理气压采用扁平气流磨,通过喷嘴把压缩气体变为高速气流,当物料通过加料器送入炉室时受到高速气流的剪切作用,使物料粉碎成超细产品。经溶剂挥发的包覆沥青的氧化亚硅半成品属干性、脆性物料,因此在扁平气流磨作用下获得超细粉碎,很容易获得数微米的料子,且依靠粉体间的自磨粉碎,不易污染,纯度高;同时满足密闭无粉尘飞扬、低噪等环保要求。特别地,本方法能实现大处理量连续生产,自动化程度也高。
四是从硬件设施来保障本产品的实现,其中,煅烧过程在压力回转煅烧炉中进行,在进出料口端设置两道炉门以及自动密封结构,确保粉体在炉内的扬尘及烧结后的尾气不会溢出炉体,并根据本物料特性设计排气系统、耐正负压的供气旋转接头,可实时监控和利用炉内各工艺参数,实现炉管内缓慢排送气从而减少炉内物料损失,降低生产成本。缓慢排送气可以避免大量保护气体冲入,使炉内温度失衡,影响物料性能,避免和减轻排气系统堵塞导致的回转炉无法正常使用,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压力回转煅烧炉还提供了良好的气体保护氛围,实现均匀升温,保证碳化处理每批物料的包覆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产品的批次产量提高到400公斤以上,满足工业制备条件,产品经检测,可逆比容量在1700mAh/g以上,首次效率在77%以上,循环寿命在500次以上,与市场现有产品相比性能上有着显著的提高,且由于采用独特的液相包覆工艺和二次煅烧技术,使其生产批量大,能耗和成本大幅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图4是本发明几种首次充放电实验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目标产品即所得负极材料内层为氧化亚硅SiOx,其中0.9<x<1.1, D50为4μm~7μm,质量占比为 97%~99%;外层为包覆导电碳,质量占比为1%~3%;成品材料粒度分布D50为6μm~9μm,粒径集中度SPAN (D90-D10)/D50为0.8~1。
实施例一:参考附图1(下同),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包覆溶液配制:
A、包覆溶液称量:称取溶质中温沥青5千克和有机醚类溶剂25千克。
B、溶解:将A中的溶质和溶剂先后加入100升搅拌罐内,以30RPM转速搅拌20分钟。
C、泵送:将搅拌完成的溶液泵送到储罐内备用。
(二)氧化亚硅称量:称取氧化亚硅100千克。
(三)搅拌包覆:
A、将称量好的氧化亚硅加入高搅拌机内。
B、将1/5的溶液加入高搅机内,同时以100RPM高速搅拌5分钟,随后以20RPM低速搅拌15分钟。
C、重复B中高-低速交替搅拌步骤2次,之后,通过300RPM高速搅拌或配以电辅助加热,使溶剂挥发。挥发的溶剂经冷凝设备回收后重复使用。
搅拌包覆过程中,在高搅机的进液阶段,每当高搅机温度上升3℃后,停止喷液,高搅机调速至低频,10秒后,高搅机的转速调为既定频率,如此往复,直至温度升至目标温度时,加液完成,此时维持高搅机既定频率转动搅拌,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
上述搅拌包覆过程,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是通过对溶剂挥发时回收管路的蒸发器后温度、流量,回收管路压力,以及循环水流量数据来控制变频高搅机的转速完成。
(四)包覆料打散:对上述所得包覆沥青的氧化亚硅以0.1MPA的扁平气流磨气压进行打散处理。
(五)煅烧:将每2批次的包覆料送入煅烧炉内,每炉次重量控制在200千克。
煅烧为二次煅烧过程:无氧状态下,在60分钟内加热到400℃,保温60分钟;99.99%纯度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在60分钟内加热到750℃,保温60分钟。
(六)筛分、检验:
A、将煅烧所得物料用100目的超声振动筛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进行检测,粗料继续打散处理。
B、对合格细料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
筛分时,使用对辊机和成品气流磨对成品筛分的粗料再进行打散;将打散后的物料用100目的超声振动筛再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送往单独检测,粗料重复回送进成品气流磨继续打散;对打散后的细料单独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品送往包装区。
实施例二: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包覆溶液配制:
A、包覆溶液称量:称取溶质中温沥青8千克和有机醚类溶剂40千克。
B、溶解:将A中的溶质和溶剂先后加入100升搅拌罐内,以50RPM转速搅拌30分钟。
C、泵送:将搅拌完成的溶液泵送到储罐内备用。
(二)氧化亚硅称量:称取氧化亚硅180千克。
(三)搅拌包覆:
A、将称量好的氧化亚硅加入高搅拌机内。
B、将1/3的溶液加入高搅机内,同时以250RPM高速搅拌3分钟,随后以30RPM低速搅拌20分钟。
C、重复B中高-低速交替搅拌步骤3次,之后,通过300RPM高速搅拌或配以电辅助加热,使溶剂挥发。挥发的溶剂经冷凝设备回收后重复使用。
搅拌包覆过程中,在高搅机的进液阶段,每当高搅机温度上升3℃后,停止喷液,高搅机调速至低频,10秒后,高搅机的转速调为既定频率,如此往复,直至温度升至目标温度时,加液完成,此时维持高搅机既定频率转动搅拌,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
上述搅拌包覆过程,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是通过对溶剂挥发时回收管路的蒸发器后温度、流量,回收管路压力,以及循环水流量数据来控制变频高搅机的转速完成。
(四)包覆料打散:对上述所得包覆沥青的氧化亚硅以0.2MPA的扁平气流磨气压进行打散处理。
(五)煅烧:将每3批次的包覆料送入煅烧炉内,每炉次重量控制在500千克。
二次煅烧过程:无氧状态下,在90分钟内加热到480℃,保温110分钟;99.99%纯度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在105分钟内加热到800℃,保温180分钟。
(六)筛分、检验:
A、将煅烧所得物料用250目的超声振动筛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进行检测,粗料继续打散处理。
B、对合格细料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
筛分时,使用对辊机和成品气流磨对成品筛分的粗料再进行打散;将打散后的物料用250目的超声振动筛再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送往单独检测,粗料重复回送进成品气流磨继续打散;对打散后的细料单独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品送往包装区。
实施例三: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包覆溶液配制:
A、包覆溶液称量:称取溶质中温沥青10千克和有机醚类溶剂50千克。
B、溶解:将A中的溶质和溶剂先后加入100升搅拌罐内,以100RPM转速搅拌20分钟。
C、泵送:将搅拌完成的溶液泵送到储罐内备用。
(二)氧化亚硅称量:称取氧化亚硅250千克。
(三)搅拌包覆:
A、将称量好的氧化亚硅加入高搅拌机内。
B、将1/2的溶液加入高搅机内,同时以400RPM高速搅拌1分钟,随后以50RPM低速搅拌30分钟。
C、重复B中高-低速交替搅拌步骤5次,之后,通过400RPM高速搅拌或配以电辅助加热,使溶剂挥发。挥发的溶剂经冷凝设备回收后重复使用。
搅拌包覆过程中,在高搅机的进液阶段,每当高搅机温度上升3℃后,停止喷液,高搅机调速至低频,10秒后,高搅机的转速调为既定频率,如此往复,直至温度升至目标温度时,加液完成,此时维持高搅机既定频率转动搅拌,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
上述搅拌包覆过程,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低温区域完成进液和物料搅拌,是通过对溶剂挥发时回收管路的蒸发器后温度、流量,回收管路压力,以及循环水流量数据来控制变频高搅机的转速完成。
(四)包覆料打散:对上述所得包覆沥青的氧化亚硅以0.3MPA的扁平气流磨气压进行打散处理。
(五)煅烧:将每4批次的包覆料送入煅烧炉内,每炉次重量控制在800千克。
二次煅烧过程:无氧状态下,在150分钟内加热到550℃,保温300分钟;99.99%纯度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在150分钟内加热到900℃,保温300分钟。
(六)筛分、检验:
A、将煅烧所得物料用400目的超声振动筛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进行检测,粗料继续打散处理。
B、对合格细料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
筛分时,使用对辊机和成品气流磨对成品筛分的粗料再进行打散;将打散后的物料用400目的超声振动筛再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送往单独检测,粗料重复回送进成品气流磨继续打散;对打散后的细料单独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品送往包装区。
下面进一步对本实施例硬件装备的说明:
高搅机搅拌包覆过程:该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高搅机的进液阶段,二是高搅机物料干燥阶段。利用多组数据采集和分析来控制变频高搅机的转速,如在高搅机的进液阶段,高搅机启动的同时高压加液系统连锁启动,并设定既定频率转动搅拌,转动搅拌既定频率即电机工作电压的频率,为35~60HZ;每当高搅机温度上升3℃后,停止喷液,且高搅机调速至低频(低频≤3HZ)状态工作。10秒后,高搅机的转速重新调为既定频率,如此往复,直至温度升至目标温度(设目标温度为50度)时,加液完成,此时维持高搅机既定频率转动搅拌。上述过程中,通过冷凝机回收管路的蒸发器后各参数、各组数据模型控制高搅机转速及循环水流量开关的大小,使高搅机温度维持在60℃以内,使溶液一直在低温区域内完成进液并使物料得到充分搅拌。在高搅机的进液阶段,高搅机往复加液进液过程中,均采用循环冷却水。
关于回转煅烧炉:本实施例煅烧过程在压力回转煅烧炉中进行。压力回转煅烧炉进出料均位于炉体一端,且该端设有双层炉门,炉门部位设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具有热电偶和保护气体集成式结构,可耐正负高压、高温。这种热电偶能直接反映炉内料温,通过炉内物料温度实时数据监测来控制炉体电加热的输出功率,从而避免环境温度及其它原因带来的干扰,大幅度提升生产精度,对炉内物料温度的精准掌握,实现精准控制产品质量。
压力回转煅烧炉相对于双层炉门的另一端连接排气系统,排气系统与炉体连接部设有防尘密封过滤组件以及快拆法兰。
上述不同实施例的所得产品检测:
检测依据:技术方案确认函、参照GB/T38823-2020《硅炭》、参照B/T30835-2014《锂离子电池用炭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测试条件:折射率1.985;吸收率0.1;分散剂为水。
样品预处理条件:真空脱气,温度为300℃,脱气时间2小时。
检测项目和结果见表一。
首次充放电检测方法为:调浆配方是锂电池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活性物质120mg,导电剂SP 15mg,粘结剂CMC 15mg,极片直径12mm,其活性物质载量为0.6~0.8mg,组装成型号为2016的扣电。
首次充放电性能测试为:充放电倍率为0.2C(标称比容量为1000mAh/g),充放电截止电压为0.005~2V,充放电环境温度为30℃。
附图2~图4是不同实施例首次充放电实验曲线图。
表一:实物样品检测项目和结果
由上可知,在符合工业制备条件下,按本制备方式生产的产品,可逆比容量在1700mAh/g以上,首次效率在77%以上。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原则,任何对本发明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方法、工艺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包覆溶液配制:
A、包覆溶液称量:称取溶质中温沥青5~10千克和有机醚类溶剂25~50千克;
B、溶解:将A中的溶质和溶剂先后加入100升搅拌罐内,以25~100RPM转速搅拌20~45分钟;
C、泵送:将搅拌完成的溶液泵送到储罐内备用;
(二)氧化亚硅称量:称取氧化亚硅100~250千克;
(三)搅拌包覆:
A、将称量好的氧化亚硅加入高搅拌机内;
B、将1/5~1/2的溶液加入高搅机内,同时以100~400RPM高速搅拌1~5分钟,随后以20~50RPM低速搅拌15~30分钟;
C、重复B中高-低速交替搅拌步骤2~5次,之后,通过300~400RPM高速搅拌或配以电辅助加热,使溶剂挥发;
(四)包覆料打散:对上述所得包覆沥青的氧化亚硅以0.1~0.3MPA的气压进行打散处理;
(五)煅烧:将每2~4批次的包覆料送入煅烧炉内,每炉次重量控制在200~800千克;
(六)筛分、检验:
A、将煅烧所得物料用100~400目的超声振动筛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进行检测,粗料继续打散处理;
B、对合格细料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三)C中,挥发的溶剂经冷凝设备回收后重复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打散处理气压为扁平气流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说煅烧为二次煅烧过程:无氧状态下,在60~150分钟内加热到400~550℃,保温60~300分钟;99.99%纯度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在60~150分钟内加热到750~900℃,保温60~30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煅烧过程在压力回转煅烧炉中进行,所述压力回转煅烧炉进出料均位于炉体一端,且该端设有双层炉门,炉门部位设有旋转接头,旋转接头具有热电偶和保护气体集成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力回转煅烧炉相对于双层炉门的另一端连接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与炉体连接部设有防尘密封过滤组件以及快拆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六)中,使用对辊机和成品气流磨对成品筛分的粗料再进行打散;将打散后的物料用100~400目的超声振动筛再进行筛分,细料经除磁处理后送往单独检测,粗料重复回送进成品气流磨继续打散;对打散后的细料单独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并装配成半电池进行可逆比容量和首次效率等电化学性能检测;合格品送往包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得负极材料内层为氧化亚硅SiOx,其中0.9<x<1.1, D50为4μm~7μm,质量占比为 97%~99%;外层为包覆导电碳,质量占比为1%~3%;成品材料粒度分布D50为6μm~9μm,粒径集中度SPAN (D90-D10)/D50为0.8~1。
CN202211096901.6A 2022-09-08 2022-09-08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602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6901.6A CN115602807B (zh) 2022-09-08 2022-09-08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6901.6A CN115602807B (zh) 2022-09-08 2022-09-08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2807A CN115602807A (zh) 2023-01-13
CN115602807B true CN115602807B (zh) 2023-10-31

Family

ID=84842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6901.6A Active CN115602807B (zh) 2022-09-08 2022-09-08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28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17082B (zh) * 2024-04-30 2024-09-13 浙江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提高氧化亚硅包碳利用率的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847A (zh) * 2012-04-26 2012-08-15 宁波世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高分散性锂电池正负极浆料的方法
CN102891282A (zh) * 2011-07-21 2013-01-23 湖北骆驼特种电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配料工艺
CN104617331A (zh) * 2015-01-29 2015-05-13 深圳市索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专用磷酸铁锂蓄电池
CN109768253A (zh) * 2019-01-11 2019-05-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配料工艺
CN113571678A (zh) * 2021-06-24 2021-10-29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品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1282A (zh) * 2011-07-21 2013-01-23 湖北骆驼特种电源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配料工艺
CN102637847A (zh) * 2012-04-26 2012-08-15 宁波世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高分散性锂电池正负极浆料的方法
CN104617331A (zh) * 2015-01-29 2015-05-13 深圳市索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专用磷酸铁锂蓄电池
CN109768253A (zh) * 2019-01-11 2019-05-17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配料工艺
CN113571678A (zh) * 2021-06-24 2021-10-29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制品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2807A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587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103433B (zh) 一种氮参杂碳包覆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0827A (zh) 一种三维多孔状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464929B (zh) 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2195036B (zh) 一种表面改性的石墨化中间相炭微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9838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04319B (zh) 一种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745465B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652770A (zh) 低比表面积的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02807B (zh) 碳包覆氧化亚硅负极材料的工业制备方法
CN104037417A (zh) 一种改性天然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691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低温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3754865B (zh) 空心化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空心化石墨材料
CN11273623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及其电极和电池
CN105449201A (zh) 一种功率型高振实密度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88181A (zh) 一种碳氮锂多相掺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2490427A (zh)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707388A (zh) 一种锂电子电池电极用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物
CN111483994A (zh) 一种喷雾焙烧法回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清洁生产工艺
CN108470901B (zh) 一种碳纳米管锰酸锂纳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39330A (zh) 一种镍钴锰三元正极球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086960A (zh) 一种磷酸钛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212170B (zh) 一种固相热压制备得到的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58464A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磷酸钒锂/膨胀微晶石墨/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41427B (zh) 一种氮硫共掺杂树脂基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904

Address after: Room 601-4, No. 208 Huazhong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22

Patentee after: CNBM Zhejiang Mate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0022 No. 208, Huazhong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NBM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PROVINCIAL BUILDING 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