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4400B -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4400B
CN115584400B CN202211164497.1A CN202211164497A CN115584400B CN 115584400 B CN115584400 B CN 115584400B CN 202211164497 A CN202211164497 A CN 202211164497A CN 115584400 B CN115584400 B CN 1155844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balt
nickel
liquid
wet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44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84400A (zh
Inventor
王海春
王彪
唐猛山
李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Brunp Recycl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644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44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4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440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2856 priority patent/WO202406054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844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44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23/00Obtaining nickel or cobalt
    • C22B23/04Obtaining nickel or cobalt by wet processes
    • C22B23/0453Treatment or purification of solutions, e.g. obtained by lea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20Treatment or purification of solutions, e.g. obtained by leach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47/00Obtaining manganes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0Metals
    • G01N33/205Metals in liquid state, e.g. molten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包括: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基于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根据所述湿法液的实际配置体积,对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检测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根据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端的投料智能系统取代常规方法中的人工计算工作,减少人工计算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投料的工作效率,提升投料精度,提高配料过程中的产出效率,为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工作提供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生产锂电池原材料时,各类材料合成工序的配料段是核心工艺段,其中配料方式如下:使用萃取车间萃取完成后富含镍钴锰的金属湿法液以及纯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充分混合后取样测取其中镍、钴、锰金属的含量,当金属含量在工艺标准区间内时合格。若金属含量不在标准区间内,则需要再次计算各种物料分别投入量,再次搅拌送样检测,直到制浆液镍钴锰金属含量处于标准区间,形成合成液。
主要操作流程按照操作顺序依次如下:1、萃取湿法液打液;2、第一次取样送检;3、检测报告数据;4、计算配料;5、料液、投料;6、搅拌;7、第二次取样送检8、检验合格后(若检验不合格,再次返回执行步骤4),过滤;9、出合格液。
在这些操作流程中,都是依靠于生产线员工进行手工计算投料,并且步骤4-7中可能出现反复进行的情况,既存在计算时间长,也容易出现由于人工计算出现数据误差等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一次投料成功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应用于基于投料智能系统对镍钴锰氢氧化物的终产品的制备,包括:
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其中,每组所述湿法液均包含不同初始浓度的镍钴锰;所述湿法液包括: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
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
根据所述湿法液的所述实际配置体积,对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
检测所述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
根据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
优选地,所述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包括:
配置所述第一湿法液;其中,所述第一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为a1,钴初始浓度为a2,锰初始浓度为a3;并且,配置所述第二湿法液;其中,所述第二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为b1,钴初始浓度为b2,锰初始浓度为b3;并且,配置所述第三湿法液;其中,所述第二湿法液镍初始浓度为c1,钴初始浓度为c2,锰初始浓度为c3
其中,所述湿法液中镍钴锰的初始浓度符合的浓度条件为:
所述第一湿法液中a2>a1且a3>a1
所述第二湿法液中b1>b2且b1>b3
所述第三湿法液中c1>c2且c1>c3;并且,a2>b2且a2>c2;a3>b3且a3>c3;c1>a1
优选地,每组所述湿法液中镍钴锰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a1的初始浓度为0~1g/L;
a2的初始浓度为65~90g/L;
a3的初始浓度为35~50g/L;
b1的初始浓度为80~100g/L;
b2的初始浓度为10~20g/L;
b3的初始浓度为4~8g/L;
c1的初始浓度为95~120g/L;
c2的初始浓度为0~1g/L;
c3的初始浓度为0~1g/L。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包括:
在所述投料智能系统中,设置所述第一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x,所述第二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y,所述第三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z;
通过计算模型计算每个所述湿法液实际配置时所需的x、y和z,作为所述实际配置体积。
优选地,所述计算模型为:
(*)
当D≠0时,模型(*)有唯一解
当D=0时,如果Dx、Dy、Dz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模型(*)无解;
当D=0时,如果Dx=Dy=Dz=0时,模型(*)有无穷多解或无解;
当D=Dx=Dy=Dz=0时,模型(*)无解或有无穷多解。
优选地,配置时,x、y、z符合条件:
x+y+z≤预设目标体积。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包括:
分别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
优选地,所述分别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包括:
定义所述混合液中的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分别为:镍浓度为d1,钴浓度为d2,锰浓度为d3;定义所述预设标准浓度分别为:镍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1±标准误差,钴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2±标准误差,锰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3±标准误差;
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所述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得出所述比较结果;
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为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内;
若是,则判定投料完成,将所述混合液打入合格液容器。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为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内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比较结果出现d1超出O1±标准误差范围和/或d2超出O2±标准误差范围和/或d3超出O3±标准误差范围,则判定投料未达到所述预设标准浓度,重复所述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的步骤进行再次投料,直至所述比较结果达到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为止。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湿法液的所述实际配置体积,对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的步骤中,控制环境湿度为30%-60%。
优选地,所述检测所述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之前,还包括:
若为首次投料,对所述混合液搅拌2小时;
若为再次投料,对所述混合液搅拌1小时。
本发明提供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包括:应用于基于投料智能系统对镍钴锰氢氧化物的终产品的制备,包括: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其中,每组所述湿法液均包含不同初始浓度的镍钴锰;所述湿法液包括: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根据所述湿法液的所述实际配置体积,对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检测所述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根据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在配置了三组不同浓度的湿法液后,利用投料智能系统,根据计算模型,基于预设标准浓度分别计算三组湿法液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然后根据实际配置体积进行投料得到混合液,在检测后根据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去判断是否投料完成,是否为合格品,以及下一步是否进行重新调配,从而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端的投料智能系统取代常规方法中的人工计算工作,减少人工计算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投料的工作效率,提升投料精度,提高配料过程中的产出效率,为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工作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在下文中另有定义,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含义意图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虽然相信以下术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好理解,但仍然阐述以下定义以更好地解释本发明。
如本发明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含有”或“涉及”为包含性的(inclusive)或开放式的,且不排除其它未列举的元素或方法步骤。术语“由…组成”被认为是术语“包含”的优选实施方案。如果在下文中某一组被定义为包含至少一定数目的实施方案,这也应被理解为揭示了一个优选地仅由这些实施方案组成的组。
在提及单数形式名词时使用的不定冠词或定冠词例如“一个”或“一种”,“所述”,包括该名词的复数形式。
本发明中的术语“大约”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仍可保证论及特征的技术效果的准确度区间。该术语通常表示偏离指示数值的±10%,优选±5%。
此外,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a)、(b)、(c)以及诸如此类,是用于区分相似的元素,不是描述顺序或时间次序必须的。应理解,如此应用的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可互换,并且本发明描述的实施方案能以不同于本发明描述或举例说明的其它顺序实施。
除非另外定义或由背景清楚指示,否则在本公开中的全部技术与科学术语具有如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应用于基于投料智能系统对镍钴锰氢氧化物的终产品的制备,包括:
步骤S100,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其中,每组所述湿法液均包含不同初始浓度的镍钴锰;所述湿法液包括: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
步骤S200,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
步骤S300,根据所述湿法液的所述实际配置体积,对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
步骤S400,检测所述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
步骤S500,根据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投料方式中,合格液质量控制重点在于投料后的成分检测控制,前期的投料方法和关键控制因素往往被忽视。这将造成投料配料过程更曲折,需经历多次投料检测再补料的过程,耗费更多的时间,产品的良品率也无法达到更高的高度。
例如,某生产线的投料配料方法按照传统的方式,合成后的良品率基本稳定在96.5%。而不良的2.5%产品是一笔可观的成本浪费。分析其不良原因主要有几点:镍钴锰分别占有比例有少许偏差、成品的磁性超高、以及杂质超标等。采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更加精准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经过一个周期的良品率统计发现其已经达到了98.7%。而且投料配料过程一次成功率显著提升,对生产效率提升明显。
上述,湿法液,是从废旧电池回收后直接再加工生产得到的湿法溶液,其中均包含有不同浓度的镍钴锰。为了实现废物利用,减少排放,避免环境污染,实现低成本生产进一步的镍钴锰金属液,本实施例中,采用回收得到的三组含有不同浓度镍钴锰的湿法液进行投料调配,从而得到混合液的方法,实现了工业废料循环再利用,更加环保;此外,本实施例中,并未采用高成本高条件要求的单一组分的湿法液或者二元液的方式进行投料,而是转而采用回收利用的湿法溶液直接检测后投料使用,该生产混合液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三组湿法液,包括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其中,每组湿法液中,均含有镍钴锰三种金属液,并且在每组的湿法液中,通过检测可获知每种金属液在该组湿法液中的浓度。因此,进一步的可以用着三组湿法液分别去投料以便于得到混合液。
上述,投料智能系统,可以为管理控制平台,其中包含有自动投料计算功能,当实时或定时的获取数据,或者输入相关参数,自动获得所需要的计算结果。
上述,投料智能系统,可以运行于计算机端、或者云端服务器并通过客户端进行数据的获取,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能运行操作系统并启动运行投料智能系统的智能电子设备上,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上述,通过投料智能系统进行计算,得出每种湿法液所应当投料的体积,即为实际配置体积,即为每种湿法液对应的有一个实际配置体积的数据,每种湿法液取实际配置体积相当的量进行混合,即得到当前的混合液。
然后再进行检测,检测后获得的镍钴锰实际浓度,将该浓度数据,与在投料前预设的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完成投料,混合液中的各类金属液是否符合标准,是否为合格浓度的混合液。
上述步骤中,配置湿法液、检测湿法液获取参数、以及计算模型进行计算之后的配置混合液、检测混合液,以及根据结果确定是否投料完成,均可以通过计算机,由投料智能系统进行同一控制,统一完成,从而实现完全的智能化、自动化的操作,从而实现无人工全自动的投料。
总之,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在配置了三组不同浓度的湿法液后,利用投料智能系统,根据计算模型,基于预设标准浓度分别计算三组湿法液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然后根据实际配置体积进行投料得到混合液,在检测后根据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去判断是否投料完成,是否为合格品,以及下一步是否进行重新调配,从而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端的投料智能系统取代常规方法中的人工计算工作,减少人工计算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投料的工作效率,提升投料精度,提高配料过程中的产出效率,为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工作提供了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包括:
配置所述第一湿法液;其中,所述第一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为a1,钴初始浓度为a2,锰初始浓度为a3;并且,配置所述第二湿法液;其中,所述第二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为b1,钴初始浓度为b2,锰初始浓度为b3;并且,配置所述第三湿法液;其中,所述第二湿法液镍初始浓度为c1,钴初始浓度为c2,锰初始浓度为c3
表1、湿法液中的不同组分标记
所述湿法液中镍钴锰的初始浓度符合的浓度条件为:
1、所述第一湿法液中a2>a1且a3>a1
2、所述第二湿法液中b1>b2且b1>b3
3、所述第三湿法液中c1>c2且c1>c3
并且,a2>b2且a2>c2;a3>b3且a3>c3;c1>a1
上述,第一湿法液即为钴锰液;第二湿法液即为三元液;第三湿法液即为镍液;为了更好的进行混合液的配置,达到灵活调配、精准调配的目的,其中对于镍钴锰有着针对于初始浓度的符合条件的要求。
其中,初始浓度的符合的浓度条件为:
(1)在第一湿法液中,即钴锰液,钴锰的初始浓度均要大于第一湿法液中的镍。即a2>a1且a3>a1
(2)在第二湿法液中,即三元液,镍的初始浓度大于钴锰的初始浓度;即b1>b2且b1>b3
(3)在第三湿法液中,即镍液,镍的初始浓度要大于第三湿法液中的钴锰。即为c1>c2且c1>c3
(4)并且在横向的整体比对中,第一湿法液中的钴锰的初始浓度分别要大于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中的钴和锰的初始浓度,即为,a2>b2且a2>c2;a3>b3且a3>c3
(5)并且在横向的整体比对中,第三湿法液,由于是镍液,其中的镍的初始浓度要比第一湿法液中的镍的初始浓度要大,即为c1>a1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湿法液中镍钴锰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1)a1的初始浓度为0~1g/L;a2的初始浓度为65~90g/L;a3的初始浓度为35~50g/L;
(2)b1的初始浓度为80~100g/L;b2的初始浓度为10~20g/L;b3的初始浓度为4~8g/L;
(3)c1的初始浓度为95~120g/L;c2的初始浓度为0~1g/L;c3的初始浓度为0~1g/L。
根据上述浓度要求,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初始浓度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表2、湿法液中的不同组分标记及初始浓度的浓度范围
备注:*代表湿法液中的相对的高浓度组分。
由上表可见,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中的各个组份,是符合前述的浓度条件的。在生产中,三组湿法液中的镍钴锰的初始浓度,在符合浓度条件的基础上,有所不同,所以可进一步针对三组湿法液中的实际的镍钴锰进行检测,并对实际浓度进行计算,从而通过三组湿法液进行针对于混合液的投料调配。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包括:
在所述投料智能系统中,设置所述第一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x,所述第二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y,所述第三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z;
通过计算模型计算每个所述湿法液实际配置时所需的x、y和z,作为所述实际配置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模型为:
(*)
当D≠0时,模型(*)有唯一解
当D=0时,如果Dx、Dy、Dz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模型(*)无解;
当D=0时,如果Dx=Dy=Dz=0时,模型(*)有无穷多解或无解;
当D=Dx=Dy=Dz=0时,模型(*)无解或有无穷多解。
上述,镍浓度为d1,钴浓度为d2,锰浓度为d3;所述第一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为a1,钴初始浓度为a2,锰初始浓度为a3;所述第二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为b1,钴初始浓度为b2,锰初始浓度为b3;所述第二湿法液镍初始浓度为c1,钴初始浓度为c2,锰初始浓度为c3。设所述第一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x,所述第二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y,所述第三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z。
进一步的,配置时,x、y、z符合条件:
x+y+z≤预设目标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包括:
分别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
上述,预设标准浓度,可以为预先设置的,混合液在投料后需要达到的浓度,即为,其中所包含有的镍钴锰的分别所对应的预设标准浓度。该预设标准浓度可以为预先计算并设定的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分别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包括:
定义所述混合液中的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分别为:镍浓度为d1,钴浓度为d2,锰浓度为d3;定义所述预设标准浓度分别为:镍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1±标准误差,钴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2±标准误差,锰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3±标准误差;
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所述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得出所述比较结果;
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为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内;
若是,则判定投料完成,将所述混合液打入合格液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为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内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比较结果出现d1超出O1±标准误差范围和/或d2超出O2±标准误差范围和/或d3超出O3±标准误差范围,则判定投料未达到所述预设标准浓度,重复所述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的步骤进行再次投料,直至所述比较结果达到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为止。
上述,如果在投料后,d1、d2和d3同时均达到了各自对应的预设标准浓度,且在标准误差范围之内,则说明投料所得的混合液达到合格标准。
上述标准误差,为一个预设的误差值,通过预设误差值可以将预设标准浓度设定为一个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例如,标准误差可以为0.2,O1=77;那么在判断时就需要判断d1是否落在了77±0.2的范围之内,即76.8-77.2这一段区间范围之内,如果d1=76.9,则判定d1落入在该范围之内;如果d1=77.3,则判定d1超出了该范围。如果满足判定投料完成的条件,则在判定投料完成后,可将混合液输入至合格液槽内。
上述,如果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的比较结果为:超出了对应的预设标准浓度±标准误差范围,则判定为投料后的混合液浓度不合格,则需要再次进行调配投料。
返回执行通过投料智能系统进行测算的步骤,直至达到合格标准为止。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湿法液的所述实际配置体积,对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的步骤中,控制环境湿度为30%-60%。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所述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之前,还包括:
若为首次投料,对所述混合液搅拌2小时;
若为再次投料,对所述混合液搅拌1小时。
在检测镍钴锰实际浓度之前,还需要进行搅拌混合的步骤,分两种情况,不同的投料时机,所需要的混合液搅拌时间有所不同,如果为首次投料,初次搅拌,则需要2个小时,如果为再次投料,由于先前的物料在混合液中已经较好的混合,再次加入少量物料后,搅拌时间相应减少即可,从而能够实现在确保终产品中物料混合均匀的前提下提高生产制备的效率,节省整体的生产时间。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施例汇总所提供的方法,通过如下制备流程将所提供的方法进一步的说明:
制造镍钴锰氢氧化物终产品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如下几项:
原料投料配料、反应釜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合批、筛料包装。其中第一项即原料投料配料属于关键项目,配料投料的准确决定了合成后产品的合格率。
1、参考图2,本文所述的一种制造镍钴锰氢氧化物更加精准的投料方法涉及到的步骤包括如下: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
步骤:萃取完成后来料湿法液——第一次取样送测——计算各类湿法液和水分别投入的量——投入湿法液和水——开启搅拌形成初配液——第二次取样送测——对比产品镍钴锰金属含量是否合格,合格则打入合格液槽,不合格则再次计算——第二次投料补料——第三次取样送测——对比结果,直到溶液镍钴锰金属含量满足工艺要求为止。
2、更加精准的投料方法原理
该投料精准的方案基于一种智能型的投料计算系统以及对投料过程的温度、湿度、磁性、杂质等影响因素的精准控制,实现投料精准和料液质量可控。
2.1、智能型的投料计算系统描述如下:
以下配置计算方法为默认配置1m3(实际的总体积)合格液的计算方法,计算所得各种湿法液浓度之和应≤1m3,若三种湿法液求和不够1m3的,则添加纯水补充至1m3满足。实际投料过程中,需要调制更多的容积,则根据计算1m3所得体积乘以实际体积系数即可:
表3、湿法液中的组分标记及体积
所述计算系统模型为:
(*)
1、当D≠0时,模型(*)有唯一解
2、当D=0时,分几种情况:
(1)Dx、Dy、Dz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模型(*)无解;
(2)当Dx=Dy=Dz=0时,模型(*)有无穷多解或无解;
当D=Dx=Dy=Dz=0时,模型(*)无解或有无穷多解;
2.2、投料过程影响因素严格控制的描述:
①温度
投料过程中为确保各类湿法液的分子的活性并相互混合,搅拌槽的温度须控制≥25℃。
②湿度
湿度控制范围:30%~60%,湿度过大导致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含水量超标;
③粒度与杂质
溶液投料配比合格后经过精密过滤器过滤杂质并筛选前工序湿法液内融入的NiSO4、CoSO4、MnSO4等粒度较大的固态物,防止合格液混入大颗粒杂质影响下一步反应过程。精密过滤器孔径要求80~100μm;
④搅拌槽及搅拌桨叶的材质
搅拌槽及搅拌桨叶搅拌轴需使用PPH材质(均聚聚丙烯),其具有极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损。其在溶液搅拌过程不会产生铁与磁,不会对溶液的磁度产生影响;
⑤投料过程使用辅助工具
投料时需要使用的取样勺工具需使用PPH材质。涉及到固体物投料的,切割包装以及铲料工具需使用陶瓷或PP塑料等,不能使用钢铁制品。防止铁器工具磨损造成产品铁杂质超标;
⑥检测时机
为了确保投料调制液体充分混合,一次投料后取样检测的时间需要控制在投料搅拌2小时后,二次投料后取样检测时间需要控制在投料搅拌1小时后;
⑦浓度误差
为确保溶液经反应陈化后得到固体物的镍钴锰含量比例合格,溶液配置过程的镍钴锰金属浓度误差需≤±0.2。
表4、实施例中样品当前的浓度
表5、实施例1-3中通过投料智能系统计算后的投料量
实施例1
使用如上述所述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调配一槽40立方米的P8203镍钴锰合格液(预设标准浓度分别为:镍含量为77g/L、钴含量为11.3g/L、锰含量为5.3g/L)。标准误差为0.2g/L。具体步骤如下:
(1)将萃取车间配置好的来料的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第三湿法液分别取样送检,检测出三种湿法液内的镍钴锰金属含量(初始浓度)如上表所述。
(2)在投料智能系统,分别输入以上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第三湿法液的各项初始浓度的数值。系统自动计算配比的各种湿法液的实际需要投入的实际配置体积。
(3)根据投料智能系统计算,得到如上表中各种湿法液和水的投料量(1m3合格液):
(4)按照系统计算得结果分别投入以上量的湿法液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5)2小时后(首次投料)取样检测第一次混合液的镍钴锰金属浓度,得到检测结果如下(镍钴锰实际浓度):
Ni:77g/L,Co:11.25g/L,Mn:5.43g/L。
对比镍钴锰实际浓度,确认均符合预设标准浓度±标准误差0.2g/L的要求,无需再次投料。
进一步的,本溶液经过100μm孔径精密过滤器过滤后可打入合格液储槽。
实施例2
使用如上述所述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调配一槽40立方米的P8203镍钴锰合格液(预设标准浓度分别为:镍含量为77g/L、钴含量为11.3g/L、锰含量为5.3g/L)。标准误差为0.2g/L。具体步骤如下:
(2)将萃取车间配置好的来料的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第三湿法液分别取样送检,检测出三种湿法液内的镍钴锰金属含量(初始浓度)如上表所述。
(2)在投料智能系统,分别输入以上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第三湿法液的各项初始浓度的数值。系统自动计算配比的各种湿法液的实际需要投入的实际配置体积。
(3)根据投料智能系统计算,得到如上表中各种湿法液和水的投料量(1m3合格液):
(4)按照系统计算得结果分别投入以上量的湿法液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5)2小时后(首次投料)取样检测第一次混合液的镍钴锰金属浓度,得到检测结果如下(镍钴锰实际浓度):
Ni:77.12g/L,Co:11.20g/L,Mn:5.25g/L。
对比镍钴锰实际浓度,确认均符合预设标准浓度±标准误差0.2g/L的要求,无需再次投料。
进一步的,本溶液经过100μm孔径精密过滤器过滤后可打入合格液储槽。
实施例3
使用如上述所述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调配一槽40立方米的P8203镍钴锰合格液(预设标准浓度分别为:镍含量为77g/L、钴含量为11.3g/L、锰含量为5.3g/L)。标准误差为0.2g/L。具体步骤如下:
(3)将萃取车间配置好的来料的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第三湿法液分别取样送检,检测出三种湿法液内的镍钴锰金属含量(初始浓度)如上表所述。
(2)在投料智能系统,分别输入以上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第三湿法液的各项初始浓度的数值。系统自动计算配比的各种湿法液的实际需要投入的实际配置体积。
(3)根据投料智能系统计算,得到如上表中各种湿法液和水的投料量(1m3合格液):
(4)按照系统计算得结果分别投入以上量的湿法液原料,充分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
(5)2小时后(首次投料)取样检测第一次混合液的镍钴锰金属浓度,得到检测结果如下(镍钴锰实际浓度):
Ni:76.91g/L,Co:11.33g/L,Mn:5.46g/L。
对比镍钴锰实际浓度,确认均符合预设标准浓度±标准误差0.2g/L的要求,无需再次投料。
进一步的,本溶液经过100μm孔径精密过滤器过滤后可打入合格液储槽。
实验结果:
表6、实施例1-3中镍钴锰实际浓度的检测结果
参考上表所示的检测结果,可见实施例1-3,均采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进行投料,其中均通过投料智能系统对湿法液中的初始浓度进行计算,分别得到对应的实际配置体积,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混合投料,调配混合液。
所得到的混合液经过检测,经确认均符合预设标准浓度,并且符合标准浓度误差要求(±0.2),无需再次投料。
总之,实验证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实现了通过计算机端的投料智能系统取代常规方法中的人工计算工作,减少人工计算所带来的计算误差,提高投料的工作效率,提升投料精度,提高配料过程中的产出效率,为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工作提供了方便。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相应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包括但不限于比例、流程、用量的调整,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和相应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包括但不限于比例、流程、用量的调整,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应用于基于投料智能系统对镍钴锰氢氧化物的终产品的制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其中,每组所述湿法液均包含不同初始浓度的镍钴锰;所述湿法液包括:第一湿法液、第二湿法液和第三湿法液;
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
根据所述湿法液的所述实际配置体积,对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
检测所述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
根据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
所述计算模型为:
当D≠0时,模型(*)有唯一解
当D=0时,如果Dx、Dy、Dz至少有一个不为0,则模型(*)无解;
当D=0时,如果Dx=Dy=Dz=0时,模型(*)有无穷多解或无解;
当D=Dx=Dy=Dz=0时,模型(*)无解或有无穷多解;
其中,a1代表所述第一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a2代表钴初始浓度,a3代表锰初始浓度;b1代表所述第二湿法液中镍初始浓度,b2代表钴初始浓度,b3代表锰初始浓度;c1代表所述第三湿法液镍初始浓度,c2代表钴初始浓度,c3代表锰初始浓度;x代表所述第一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y代表所述第二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z代表所述第三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配置三组湿法液,包括:
分别配置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
其中,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中镍钴锰的初始浓度符合的浓度条件为:
所述第一湿法液中a2>a1且a3>a1
所述第二湿法液中b1>b2且b1>b3
所述第三湿法液中c1>c2且c1>c3
并且,a2>b2且a2>c2;a3>b3且a3>c3;c1>a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湿法液中镍钴锰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a1的初始浓度为0g/L~1g/L;
a2的初始浓度为65g/L~90g/L;
a3的初始浓度为35g/L~50g/L;
b1的初始浓度为80g/L~100g/L;
b2的初始浓度为10g/L~20g/L;
b3的初始浓度为4g/L~8g/L;
c1的初始浓度为95g/L~120g/L;
c2的初始浓度为0g/L~1g/L;
c3的初始浓度为0g/L~1g/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包括:
在所述投料智能系统中,设置所述第一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x,所述第二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y,所述第三湿法液的实际所需体积为z;
通过计算模型计算每个所述湿法液实际配置时所需的x、y和z,作为所述实际配置体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时,x、y、z符合条件:
x+y+z≤预设目标体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包括:
分别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镍钴锰金属液是否投料完成,包括:
定义所述混合液中的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分别为:镍浓度为d1,钴浓度为d2,锰浓度为d3;定义所述预设标准浓度分别为:镍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1±标准误差,钴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2±标准误差,锰的预设标准浓度为O3±标准误差;
将所述镍钴锰实际浓度与所述预设标准浓度进行比较,得出所述比较结果;
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为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内;
若是,则判定投料完成,将所述混合液打入合格液容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比较结果是否为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内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比较结果出现d1超出O1±标准误差范围和/或d2超出O2±标准误差范围和/或d3超出O3±标准误差范围,则判定投料未达到所述预设标准浓度,重复所述基于所述投料智能系统,通过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得出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在实际配置时所需要的实际配置体积的步骤进行再次投料,直至所述比较结果达到d1、d2和d3同时满足d1符合O1±标准误差范围内、d2符合O2±标准误差范围内和d3符合O3±标准误差范围为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湿法液的所述实际配置体积,对所述第一湿法液、所述第二湿法液和所述第三湿法液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液的步骤中,控制环境湿度为30%-6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混合液中的镍钴锰实际浓度之前,还包括:
若为首次投料,对所述混合液搅拌2小时;
若为再次投料,对所述混合液搅拌1小时。
CN202211164497.1A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Active CN1155844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4497.1A CN115584400B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PCT/CN2023/082856 WO2024060546A1 (zh) 2022-09-23 2023-03-21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4497.1A CN115584400B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4400A CN115584400A (zh) 2023-01-10
CN115584400B true CN115584400B (zh) 2024-01-09

Family

ID=8477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4497.1A Active CN115584400B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4400B (zh)
WO (1) WO20240605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4400B (zh) * 2022-09-23 2024-01-09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7211A (ja) * 2006-11-16 2008-06-05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リチウム−鉄−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
JP2013060319A (ja) * 2011-09-13 2013-04-0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リチウムマンガン(iv)ニッケル(iii)系酸化物、その酸化物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その正極活物質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
CN109921008A (zh) * 2019-01-16 2019-06-21 中南大学 一种以锰结核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2085B2 (en) * 2009-10-22 2013-11-26 Toda Kogyo Corporation Nickel-cobalt-maganese-based compound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nickel-cobalt-manganese-based compound particles, lithium composite oxide particl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lithium composite oxide particles,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JP5365711B2 (ja) * 2012-02-21 2013-12-11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コバルトマンガン複合水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26382B2 (ja) * 2013-01-30 2014-11-19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コバルト複合水酸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789616B (zh) * 2014-12-22 2019-03-08 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修复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前驱体的方法
CN106904667B (zh) * 2017-04-01 2018-11-02 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从含锰废弃物中回收提纯镍钴的方法
EP3877338A1 (en) * 2018-11-09 2021-09-15 Basf Se Process for making a nickel composite hydroxide
CN109980219B (zh) * 2019-04-19 2020-12-04 中南大学 全梯度镍钴锰正极材料、氧化钌包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78880A (zh) * 2020-12-23 2021-04-20 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锰渣的回收利用方法
CN113582252B (zh) * 2021-07-29 2022-05-17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5584400B (zh) * 2022-09-23 2024-01-09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7211A (ja) * 2006-11-16 2008-06-05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リチウム−鉄−マンガン複合酸化物
JP2013060319A (ja) * 2011-09-13 2013-04-0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リチウムマンガン(iv)ニッケル(iii)系酸化物、その酸化物を含む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その正極活物質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を搭載した車両
CN109921008A (zh) * 2019-01-16 2019-06-21 中南大学 一种以锰结核制备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4400A (zh) 2023-01-10
WO2024060546A1 (zh)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84400B (zh) 一种镍钴锰金属液的投料方法
US20210387247A1 (en) Chemical regeneration method of water glass used sand
CN104316643A (zh) 镍钴锰三元材料的三元素测定方法
CN111024681B (zh) 一种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分析方法
CN108258355A (zh) 一种适用于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方法
CN111257170A (zh) 一种解决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坍落度变化的间接观测方法
CN109402396A (zh) 一种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加压浸出方法
CN108893609A (zh) 一种从湿法炼锌所得铜镉渣中回收铜镉锌的方法
CN117836791A (zh) 基于rms的再生料核算与溯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11187A (zh) 锂电池回收处理的方法
CN11217989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浆料中游离铁的检测方法
CN212409403U (zh) 一种用于铝加工熔炼的自动配料系统
CN114314542B (zh) 一种镍铁合金制备磷酸铁的方法
CN102168178A (zh) 从转炉钒渣提钒后的尾渣中再次提钒的方法
CN201324625Y (zh) 底流式多隔舱加压釜
CN210934891U (zh) 一种抗硬水型含腐植酸水溶肥料生产装置
CN110687005B (zh) 一种正极极片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用途
CN113188862A (zh) 一种钢液中溶解元素含量的测量方法
CN110172592B (zh) 一种从废旧三元锂电池中回收β型草酸钴的方法
CN102140650A (zh) 用新型氧化剂除铁生产电解锰的方法及应用
CN115353160B (zh) 一种电池级镍钴锰三元硫酸盐溶液的制备方法
CN205024291U (zh) 分步式酸浸提钒装置
CN104988304A (zh) 赤泥和电石渣的综合处理方法
CN110233004B (zh) 一种回收再利用导电浆料的方法
CN109942791A (zh) 一种聚氨酯固化剂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