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6909A - 口罩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口罩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6909A
CN115426909A CN202180024284.6A CN202180024284A CN115426909A CN 115426909 A CN115426909 A CN 115426909A CN 202180024284 A CN202180024284 A CN 202180024284A CN 115426909 A CN115426909 A CN 115426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ear hook
mask body
intermediate member
hook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42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林丰志
平田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u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u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uiko Corp filed Critical Zu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426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69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02Lin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24Hems; Seams
    • A41D27/245Hems; Seams made by welding or glu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0Impermeable to liquids, e.g. waterproof; Liquid-repellent
    • A41D31/102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8Elas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43/00Other methods, machines or appliances
    • A41H43/04Joining garment parts or blanks by gluing or welding ; Gluing p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降低含有病毒等微粒的空气不通过口罩主体而从侧边部分进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的风险的口罩以及其制造方法。口罩(10)具备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和耳挂构件(4)。口罩主体(2)具有在佩戴时面向佩戴者的第1面和配置在第1面的背侧的第2面(2B)。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配置于口罩主体(2)的两端部。耳挂构件(4)包括至少一部分与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接合的基部(42)和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44)。耳挂构件(4)经由中间构件(6)与口罩主体(2)连结。

Description

口罩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佩戴到佩戴者的脸部的口罩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18719号公报)所示,已知有一种口罩,其具有口罩主体和分别与口罩主体的侧边的两端部接合的耳挂构件。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佩戴者佩戴这种口罩时,口罩主体的外缘部以沿着佩戴者的脸部的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是有时会在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和佩戴者的脸部之间产生间隙。当在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与佩戴者的脸部之间产生这种间隙时,含有病毒等微粒的空气可能不通过口罩主体的过滤器而流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并被佩戴者从口等吸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以及其制造方法,该口罩能够降低含有病毒等微粒的空气不通过口罩主体而从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进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的风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口罩具备口罩主体、中间构件和耳挂构件。口罩主体具有在佩戴时面向佩戴者的第1面和配置在第1面的背侧的第2面。中间构件在第1方向配置于口罩主体的两端部。耳挂构件包括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耳挂构件通过中间构件与口罩主体连结。
在本发明的口罩中,通过配置在口罩主体和耳挂构件之间的中间构件,能够抑制气流不通过口罩主体而通过在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和佩戴者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口罩中,通过配置在口罩主体和耳挂构件之间的中间构件,能够抑制气流不通过口罩主体而通过在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和佩戴者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状态的图。
图2是图1的口罩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口罩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口罩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口罩的仰视图。
图6是图1的口罩的左视图。
图7是图1的口罩的右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2的口罩中,将耳挂构件向外侧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9是图4中的符号Ⅸ的双点划线的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通用的口罩主体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通用的口罩的耳挂构件集合体的主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口罩的制造系统的图。
图13是按时间序列表示图1的口罩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状态的图。
图15是图14的口罩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4的口罩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4的口罩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4的口罩的仰视图。
图19是图14的口罩的左视图。
图20是图14的口罩的右视图。
图21是表示在图15的口罩中,将耳挂构件向外侧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22是图17中的符号XXII的双点划线的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3是示意地表示图14的口罩的制造系统的图。
图24是按时间序列表示图14的口罩的制造过程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口罩的佩戴状态的图。
图26是图25的口罩的主视图。
图27是图25的口罩的后视图。
图28是图25的口罩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5的口罩的仰视图。
图30是图25的口罩的左视图。
图31是图25的口罩的右视图。
图32是表示在图25的口罩中,将耳挂构件向外侧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3是图28中的符号XXXIII的双点划线的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4是图25的口罩的耳挂构件集合体的主视图。
图35是示意地表示图25的口罩的制造系统的图。
图36是按时间序列表示图25的口罩的制造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口罩及口罩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10及口罩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1)整体结构
口罩10是佩戴在佩戴者的脸部并至少覆盖佩戴者的口的卫生用品。口罩10抑制空气中含有的微粒从佩戴者的口等吸入。口罩10的捕集对象的微粒中,例如包含病毒、细菌、花粉。
参照图1~图3说明口罩10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佩戴者P佩戴口罩10的状态的图。图2和图3是描绘未使用的(如图1地被佩戴者P佩戴之前的)口罩10的图。换言之,未使用的口罩10以图2和图3所示的方式提供给佩戴者P。图2是口罩10的主视图。图3是口罩10的后视图。
另外,图2的口罩10的主视图是正对覆盖佩戴者P的口等的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而观察未使用的口罩10的图。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是在佩戴口罩10时不与佩戴者P的脸部相对的面,换言之是配置在外侧的面。图3的口罩10的后视图是正对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而观察未使用的口罩10的图。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是在佩戴口罩10时与佩戴者P的脸部相对的面,换言之是配置在内侧的面。
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为了表示朝向,有时使用“正面侧”、“背面侧”等表述。此时,“正面侧”是指正对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而观察未使用的口罩10时能看到的一侧,“背面侧”是指正对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而观察未使用的口罩10时看不到的一侧的面。
口罩10主要包括口罩主体2、一对中间构件6和一对耳挂构件4(参照图1~图3)。口罩10是在口罩主体2上设置有褶皱2C的所谓的褶皱型的口罩。在口罩10中,耳挂构件4不直接接合在口罩主体2上,而是经由中间构件6连结在口罩主体2上。
下面,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及耳挂构件4进行概述。
口罩主体2是主要覆盖口罩10的佩戴者P的口、鼻的构件。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口罩主体2是沿第1方向D1和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展开的平面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未使用状态的口罩主体2的形状在主视视角下为长方形形状,但不限定于此。另外,在此,口罩10的第1方向D1是口罩主体2的长边方向。此外,口罩10的第2方向D2是口罩主体2的短边方向。当口罩10被佩戴者P佩戴时,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一侧的端部配置于佩戴者P的右颊,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另一侧的端部配置于佩戴者P的左颊。
一对中间构件6分别是将口罩主体2和一对耳挂构件4中的一个连结的构件。具体而言,中间构件6包括与口罩主体2接合的第1接合部12,和与耳挂构件4接合的第2接合部14。中间构件6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热熔,但接合方法不限定于此。但是,接合方法并不限定于热熔,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粘接剂的粘接。通过使中间构件6分别与口罩主体2和耳挂构件4接合,从而耳挂构件4经由中间构件6与口罩主体2连结。一对中间构件6中的一个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一侧的端部,一对中间构件6中的另一个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另一侧的端部。中间构件6是在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上展开的片状构件。在主视图中,中间构件6的形状是将第1方向D1作为短边方向、将第2方向D2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形状。
一对耳挂构件4是口罩10的佩戴者P佩戴的部分。耳挂构件4是片状的构件。从正面侧看,耳挂构件4的形状为大致D字状或大致反D字状(参照图2)。在佩戴口罩10时,一对耳挂构件4分别以挂在佩戴者P的一只耳朵上的方式被佩戴。
(2)详细结构
除了图1~图3之外,还参照图4~图11进一步详细说明口罩10。与图2和图3同样,图4~图7是描绘了未使用的口罩10的图。图4是口罩10的俯视图。图5是口罩10的仰视图。图6是口罩10的左视图。图7是口罩10的右视图。图8是表示在图2的主视图的口罩10中,将耳挂构件4向外侧打开的状态的图。图9是图4中的符号Ⅸ的双点划线的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通用的口罩主体2的单件的主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通用的口罩10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主视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除了上述的口罩10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以外,还如以下地定义口罩10的第3方向D3。口罩10的第3方向D3是与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正交的方向。口罩10的第3方向D3是未使用的口罩10的口罩主体2的厚度方向。
(2-1)口罩主体
详细地说,口罩主体2通过在第3方向D3上重叠多个片材而形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主体2是外侧片材、中间片材以及内侧片材在第3方向D3层叠的3层结构的片材(省略图示)。另外,片材的层数只不过是例示,也可以在外侧片材与内侧片材之间配置多个中间片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片材、中间片材以及内侧片材都是合成树脂制的无纺布的片材,但材质并不限定于此。外侧片材具有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换言之,外侧片材具有在口罩10的佩戴状态下暴露于口罩主体2的外侧的面。内侧片材具有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换言之,内侧片材具有在口罩10的佩戴状态下面向佩戴者P的面。中间片材是对细菌、病毒、尘埃等具有规定的捕集性的无纺布。从例如透气性的观点来看,对于外侧片材、内侧片材,选择满足所希望的条件的规格的无纺布。从例如对捕捉对象的微粒的捕集性、透气性的观点来看,对于中间片材,选择满足所希望的条件的规格的无纺布。
外侧片材、中间片材以及内侧片材通过在配置于口罩主体2的第2方向D2上的两端部的接合部2D、2E被热熔,从而作为口罩主体2而一体化(参照图10)。如图10所示,接合部2D、2E沿着第1方向D1,在口罩主体2的除了第1方向D1上的两端部以外的第1方向D1上的大致整个区域而设置。另外,热熔只不过是将外侧片材、中间片材以及内侧片材一体化的方法的一个例子,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一体化。例如,外侧片材、中间片材以及内侧片材也可以在接合部2D、2E处通过粘接剂被粘接而一体化。
另外,在接合部2D、2E中的、佩戴口罩10时配置在上方(佩戴者P的鼻侧)的接合部2D中,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沿第1方向D1延伸的两列热熔点组在第2方向D2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热熔点组的列之间形成能够容纳鼻托构件(省略图示)的空间。鼻托构件是在佩戴口罩10时能够变形以适合佩戴者P的鼻上部的形状的构件。另外,由于具备鼻托构件的口罩主体是公知的,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口罩主体2设置有多个褶皱2C。具体而言,在口罩主体2上,沿第1方向D1延伸的褶皱2C沿第2方向D2配置有多个。通过设置这种褶皱2C,佩戴者P能够在第1方向D1上的中央部使口罩主体2向第2方向D2展开,从而佩戴口罩10。换言之,口罩主体2通过具有沿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褶皱2C,从而具有第2方向D2的伸缩性比第1方向D1的伸缩性高的结构。
另外,此处的口罩主体2在第1方向D1上的伸缩性是指,能够返回到原来的状态的范围内的口罩主体2在第1方向D1上的可变形量,相对于未使用时的口罩10在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长度的比例。口罩主体2的第2方向D2的伸缩性也同样地定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提及伸缩性,但伸缩性均同样地定义。
通过使口罩主体2构成为在第1方向D1的中央部能够向第2方向D2展开,从而能够在口罩主体2与佩戴者P的口之间形成空间,由此,能够获得即使佩戴口罩10也容易呼吸等的优点。此外,通过在口罩主体2上设置褶皱2C,能够获得即使佩戴者P在戴着口罩10的状态下说话,口罩10也不容易偏移等的效果。另外,由于褶皱型的口罩是公知的,所以在此省略对褶皱2C的结构等的详细说明。
(2-2)中间构件
中间构件6是将第1方向D1作为短边方向并将第2方向D2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形状的片状构件(参照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使用的状态的口罩10中,中间构件6的第2方向D2的长度与口罩主体2的第2方向D2的长度一致(参照图2)。
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中间构件6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正面侧。
在从正面侧观察未使用的口罩10时,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上的一端侧与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端部接合(参照图2)。换言之,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的一端侧具有作为与口罩主体2接合的接合部分的第1接合部12(参照图2)。此外,当从正面侧观察未使用的口罩10时,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的另一端侧(与设置有第1接合部12侧相反侧的端部侧)与耳挂构件4的后述的基部42接合(参照图2)。换言之,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的另一端侧具有作为与耳挂构件4的接合部分的第2接合部14(参照图2)。在第1方向D1上,设置在各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配置在相比第1接合部12更靠口罩主体2的中央侧的位置。
另外,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两端部的沿第2方向D2延伸的各边缘部2F和与各边缘部2F相对的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之间的第1距离L1,小于第1方向D1上的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之间的第2距离L2(参照图10)。另外,在此,第1距离L1是口罩主体2的边缘部2F与在第1方向D1上配置在与边缘部2F的远端侧的第1接合部12的边缘部之间的距离。另外,第2距离L2是第1接合部12以及第2接合部14的配置在相互的近端侧的边缘部之间的距离。
如此地,通过使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之间的第2距离L2,大于口罩主体2的边缘部2F和与该边缘部2F相对的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之间的第1距离L1,能够确保中间构件6的第1方向D1的长度较大。因此,可以在佩戴时的口罩10中,在中间构件6上设置不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中的任何一个重叠的部分R(参照图8)。另外,在图8中,部分R被描绘得较小。但是,由于中间构件6如后所述,在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因此中间构件6的不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重叠的部分R,在佩戴时主要沿第1方向D1延伸,而以较大的区域与佩戴者P的脸部相对。其结果是,通过中间构件6覆盖在口罩主体2的侧边部分与佩戴者P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流通过间隙流入口罩主体2的内表面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构件6是合成树脂制的无纺布的片材,但材质并不限定于此。在此,中间构件6是1层的片材,但并不限定于此,中间构件6也可以是在第3方向D3上层叠的多层结构的片材。
从例如透气性的观点来看,对于中间构件6的片材,选择满足所希望的条件的规格的无纺布。另外,优选地,中间构件6的片材的透气性与口罩主体2的透气性以及耳挂构件4的透气性相互不同。通过使中间构件6的透气性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的透气性不同,能够提高中间构件6与佩戴者P的面部的紧贴性,或者,与口罩主体2和耳挂构件4相比减少通过中间构件6的空气量,并减少通过中间构件6而流入口罩主体2与佩戴者P的脸部之间的空间的空气量。
此外,优选地,中间构件6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比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此外,优选地,中间构件6的片材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比耳挂构件4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通过使中间构件6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比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能够使中间构件6紧贴佩戴者P的脸部,抑制气流通过在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的端部部分与佩戴者P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流入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侧。
(2-3)耳挂构件
各耳挂构件4具有至少一部分与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接合的基部42和挂在佩戴者P耳朵上的耳挂部44。基部42是沿着第2方向D2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的部分。参照图11,本实施方式的基部42是各耳挂构件4的、配置在双点划线的外侧的部分。耳挂部44的形状在俯视视角下为大致C字形状或大致反C字形状。耳挂部44被连接在基部42,耳挂构件4作为整体,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孔46的环状。佩戴者P通过将耳朵插入被基部42以及耳挂部44包围的孔46中,而能够将耳挂部44挂在耳朵上。在主视视角下,各耳挂构件4的形状为大致D字形状或大致反D字形状。
另外,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如图11所示,一对耳挂构件4以耳挂部44彼此连接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方式,接合在口罩10的一对中间构件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耳挂构件4是合成树脂制的无纺布的片材,但材质并不限定于此。在此,耳挂构件4是1层的片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在第3方向D3上层叠的多层结构的片材。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耳挂构件4具有配置于背面侧的第1面4A和配置于正面侧(第1面4A的背侧)的第2面4B。第1面4A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3面的一例,第2面4B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4面的一例。
优选地,耳挂构件4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于第2方向D2的伸缩性。如此地,通过使耳挂构件4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较大,从而耳挂部44容易挂在佩戴者P的耳朵上,并且在佩戴后容易使口罩主体2紧贴在佩戴者P的脸部。
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耳挂构件集合体4C(换言之,一对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参照图2)。换言之,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佩戴时不面对佩戴者P的一侧。在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的状态下,耳挂构件4的第1面4A面向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耳挂构件4的第2面4B朝向口罩主体2的正面侧。
另外,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在主视图以及后视图中,各耳挂构件4配置为在第2方向D2上伸出到口罩主体2的外侧。因此,如图3所示,从背面侧看口罩10时,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背侧的耳挂构件4的一部分处于能看见的状态。
当佩戴者P佩戴口罩10时,佩戴者P将形成在耳挂构件集合体4C上的未图示的齿孔部分(一对耳挂构件4相连的部分)分离后,将一对耳挂构件4分别从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朝第1面2A侧折返而挂在耳朵上。具体而言,在佩戴者P佩戴口罩10时,在俯视图(在图9的视角)中,佩戴者P使耳挂构件4绕中间构件6的与口罩主体2接合的第1接合部12,以远离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的方式旋转而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在图9中,用双点划线示意性地描绘了使耳挂构件4的一边沿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绕第1接合部12以远离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的方式旋转的状态。然后,佩戴者P在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朝向脸侧的状态下,将一对耳挂构件4挂在双耳上,从而佩戴口罩。在佩戴者P佩戴口罩10的状态下,在未使用的口罩10中露出于外侧的耳挂构件4的第2面4B与佩戴者P的脸部相对。
另外,在佩戴者P佩戴口罩10时,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直接(中间不经由耳挂构件4等其它构件)与佩戴者P的脸部相对。此外,当佩戴者P佩戴口罩10时,口罩主体2的、与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连接的部分与佩戴者P的脸部直接相对。
(3)制造工序
接着,参照图12以及图13,对口罩1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图12是示意地表示口罩10的制造系统100的图。图13是按时间序列表示口罩10的制造过程(组合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以及耳挂构件4的工序)的图。
(3-1)口罩主体、中间构件、耳挂构件的各自的制造工序
首先,参照图12,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和耳挂构件4的各自的制造工序进行概述。
<口罩主体的制造工序>
制造系统100主要具备外侧片材供给装置110a、中间片材供给装置110b、内侧片材供给装置110c和一体化装置112作为用于制造口罩主体2、更具体而言用于制造口罩主体片材2S的装置。另外,在此,为了避免说明的复杂化,省略了对用于制造口罩主体2的、将鼻托构件插入口罩主体2的装置、在口罩主体2上形成褶皱2C的装置等的描绘以及说明。
外侧片材供给装置110a从片材卷供给用于形成口罩主体2的外侧片材的、带状的长条的外侧片材。中间片材供给装置110b从片材卷供给用于形成口罩主体2的中间片材的、带状的长条的中间片材。内侧片材供给装置110c从片材卷供给用于形成口罩主体2的内侧片材的、带状的长条的内侧片材。由片材供给装置110a~110c供给的外侧片材、中间片材和内侧片材,通过一体化装置112并按照外侧片材、中间片材、内侧片材的顺序重叠,在上述的接合部2D、2E熔接,而成为在上述的第1方向D1上口罩主体2相连的带状的长条的片材(称为口罩主体片材2S),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向后述的接合装置150输送。另外,向接合装置150输送的口罩主体片材2S沿多个口罩主体2相连的方向输送。换言之,口罩主体2以输送方向C1沿上述的第1方向D1的姿势被朝接合装置150被输送。
<中间构件的制造工序>
制造系统100主要具备中间构件片材供给装置130和切断装置132作为用于制造中间构件6、更具体而言用于制造中间构件集合体6A的装置。
中间构件片材供给装置130从片材卷供给用于形成中间构件6(中间构件集合体6A)的带状的长条的片材。切断装置132切断中间构件片材供给装置130所供给的长条的片材,形成规定尺寸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另外,中间构件集合体6A是两个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上相连的片材。所形成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向后述的接合装置140输送。另外,向接合装置140输送的中间构件6(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其输送方向C3沿着上述的第1方向D1(中间构件6的短边方向)的姿势向接合装置140输送。
另外,如上所述,优选地,中间构件6是在第1方向D1上具有较大伸缩性的构件。但是,在中间构件6的伸缩性较大的情况下,若大的力沿输送方向C3(即第1方向D1)作用在中间构件6,则中间构件6可能沿第1方向D1伸长而变形为预期之外的形状。因此,优选地,在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进行输送的输送机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输送机控制张力的同时输送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不会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施加第1方向D1的较大的力。
<耳挂构件的制造工序>
制造系统100主要具备耳挂构件片材供给装置120和冲裁装置122作为用于制造耳挂构件4、更具体地言用于制造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装置。
耳挂构件片材供给装置120从片材卷供给用于形成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带状的长条的片材。冲裁装置122将耳挂构件片材供给装置120所供给的长条片材的多余部分冲裁,而形成规定形状的(图11所示)耳挂构件集合体4C。形成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向后述的接合装置140输送。另外,向接合装置140输送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其输送方向C2沿着上述的第1方向D1的姿势,向接合装置140输送。
另外,如上所述,耳挂构件4是在第1方向D1上具有较大伸缩性的构件。因此,若在输送方向C2(即第1方向D1)上对连接了一对耳挂构件4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作用较大的力,则耳挂构件集合体4C可能会在第1方向D1伸长而变形为预期之外的形状。因此,优选地,在对耳挂构件集合体4C进行输送的输送机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输送机控制张力的同时输送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不会对耳挂构件集合体4C施加第1方向D1的较大的力。
(3-2)组合口罩主体、中间构件和耳挂构件的工序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耳挂构件4进行组合而最终制造口罩10的工序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有时使用将“B”重叠于“A”的表达,但这是为了便于说明的表达,即使在使用将“B”重叠于“A”的表达的情况下,实际上也可以将“A”重叠于“B”。此外,在此的将“B”重叠于“A”的表达并不限于在“B”之上配置“A”的意思,而是包括在“B”之下配置“A”的情况。
制造系统100主要具备接合装置140、接合装置150和切断装置160作为用于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耳挂构件4进行组合而制造口罩10的工序的装置。
在接合装置140中,在从冲裁装置122输送而来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参照图13(A))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从切断装置132输送而来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参照图13(B))。更详细而言,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横跨相邻的一个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基部42和另一个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基部42的状态而配置。然后,接合装置140沿第2方向D2对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和耳挂构件4的基部42进行熔接(参照图13(C))。被接合装置140接合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向接合装置150输送。另外,向接合装置150输送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其输送方向C4沿着上述第1方向D1的姿势,向接合装置150输送。另外,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优选地,在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和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一体物进行输送的输送机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输送机控制张力的同时输送中间构件集合体6A和耳挂构件集合体4C的一体物,以不会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施加第1方向D1的较大的力。
接着,在接合装置150中,在从一体化装置112输送过来的口罩主体片材2S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由接合装置140接合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参照图13D)。具体而言,在将口罩主体片材2S和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重叠的方向,在耳挂构件集合体4C被配置在口罩主体片材2S与中间构件集合体6A之间的状态下,在口罩主体片材2S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然后,接合装置150沿着第2方向D2熔接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和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端部(参照图13(E))。由接合装置150接合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及口罩主体片材2S,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向切断装置160输送。向切断装置160输送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及口罩主体片材2S,以其输送方向C5沿着上述第1方向D1的姿势,向切断装置160输送。另外,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优选地,输送机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输送机控制张力的同时输送中间构件集合体6A和耳挂构件集合体4C和口罩主体片材2S的一体物,以不会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施加第1方向D1的较大的力。
切断装置160在第1方向D1的中央部分(相邻的第1接合部12的中间部分)沿着第2方向D2切断中间构件集合体6A。通过将中间构件集合体6A分割成两个中间构件6从而制造口罩10。
(4)特征
(4-1)
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10具备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和耳挂构件4。口罩主体2具有在佩戴时面向佩戴者P的第1面2A和配置在第1面2A的背侧的第2面2B。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配置于口罩主体2的两端部。耳挂构件4包括挂在佩戴者P的耳朵上的耳挂部44。耳挂构件4经由中间构件6与口罩主体2连结。
在口罩10中,通过配置在口罩主体2和耳挂构件4之间的中间构件6,能够抑制气流不通过口罩主体2,而通过在口罩主体2的侧边部分(第1方向D1的端部)和佩戴者P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入口罩主体2的内表面侧。
(4-2)
在口罩10中,中间构件6包括与口罩主体2接合的第1接合部12,和与耳挂构件4接合的第2接合部14。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两端部的各边缘部2F和与各边缘部2F相对的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之间的第1距离L1,小于第1方向D1上的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之间的第2距离L2。
在口罩10中,使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之间的第2距离L2,大于口罩主体2的边缘部2F和与口罩主体2相对的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之间的第1距离L1。如此地,通过确保中间构件6的第1方向D1的长度比较长,由此,可以在佩戴时的口罩10中,在中间构件6上设置有不与口罩主体2及耳挂构件4中的任一个重叠的部分R。并且,由于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因此中间构件6的不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重叠的部分R,在佩戴时主要沿第1方向D1延伸,而以较大的区域与佩戴者P的脸部相对。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流通过口罩主体2的侧边部分与佩戴者P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流入口罩主体2的内表面侧。
(4-3)
在未使用状态的口罩10中(在未使用的口罩10被提供给佩戴者P时),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耳挂构件4具有作为第3面的一例的第1面4A和配置在第1面4A的背侧的作为第4面的一例的第2面4B。在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的状态下,耳挂构件4的第1面4A面向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在佩戴口罩时,耳挂构件4折返到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侧,耳挂构件4的第2面4B面向佩戴者P。
在口罩10中,由于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因此,能够减少在口罩佩戴时佩戴者P接触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佩戴时与佩戴者P的脸部相对的面)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在该口罩10中,能够减少在佩戴口罩10时附着在佩戴者P的手指的病毒等附着在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的风险。
(4-4)
在未使用的状态的口罩10中,在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的状态下,耳挂构件4的一部分配置在口罩主体2和中间构件6之间。
由于耳挂构件4是挂在佩戴者P耳朵上的,因此耳挂构件4在第1方向D1的伸缩性高,并且耳挂构件4大多采用柔软的材质。因此,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口罩10的制造工序中,在耳挂构件4的第1方向D1(即高伸缩方向)与输送方向一致的姿势下,并且以高速输送耳挂构件4,则有可能产生耳挂构件4变形而浮起等不良情况。因此,不使耳挂构件4变形而可进行输送的输送速度有可能对口罩10的制造能力造成限速。
对此,在此,由于以将耳挂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夹在口罩主体2与中间构件6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即使耳挂构件4的输送速度大,也容易防止耳挂构件4的浮起。其结果是,容易实现提高口罩10的制造能力。
(4-5)
在口罩10中,优选地,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上的伸缩性大于口罩主体2在第1方向D1上的伸缩性,并且大于耳挂构件4在第1方向D1上的伸缩性。
在这种口罩10中,能够使中间构件6紧贴佩戴者P的脸部,抑制气流通过口罩主体2的侧边部分与佩戴者P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流入口罩主体2的内表面侧。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中间构件6在第1方向D1的伸缩性,既可以与口罩主体2在第1方向D1的伸缩性以及耳挂构件4在第1方向D1的伸缩性中的至少一者相同,也可以比其小。
(4-6)
在口罩10中,优选地,中间构件6的透气性与口罩主体2的透气性以及耳挂构件4的透气性相互不同。
在这种口罩10中,通过使中间构件6的透气性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的透气性不同,能够提高中间构件6与佩戴者P的脸部的紧贴性,减少通过中间构件6的空气量。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中间构件6的透气性也可以与口罩主体2的透气性以及耳挂构件4的透气性中的至少一者相同。
(4-7)
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10的制造方法是对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和中间构件6进行组合来制造口罩10的方法。口罩10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别输送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的工序。口罩主体2的输送方向、耳挂构件4的输送方向以及中间构件6的输送方向沿着口罩的第1方向D1。
在该口罩的制造方法中,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以与对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进行组合而成为口罩10时相同的方向被输送。因此,在将构件彼此组合时,不需要使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和/或中间构件6旋转,而容易实现制造工序的高速化。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图2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口罩20以及口罩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佩戴者P佩戴口罩20的状态的图。图15~图20是描绘未使用的口罩20的图,分别是口罩20的主视图、后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以及右视图。图21是表示在图15的口罩20中,将耳挂构件4向外侧打开的状态的图。图22是图17中的符号XXII的双点划线的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23是示意地表示口罩20的制造系统200的图。图24是按时间序列表示口罩20的制造过程的图。另外,在这些附图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与第1实施方式的附图相同的参照符号来表示。
另外,口罩20的结构在多个方面与口罩10相同,口罩20的制造方法在多个方面与口罩10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对口罩20及口罩20的制造方法与口罩10及口罩10的制造方法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构成口罩20的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与构成口罩10的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相同。因此,省略对于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的各自的说明。
口罩20和口罩10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第3方向D3上对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进行配置的顺序不同。具体而言,在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10中,在未使用状态下,耳挂构件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口罩主体2与中间构件6之间。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的口罩20中,在未使用状态下,中间构件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口罩主体2和耳挂构件4之间(参照图15、图22)。换言之,在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10中,中间构件6和耳挂构件4在中间构件6的背面与耳挂构件4的正面接触的状态下接合。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的口罩20中,中间构件6和耳挂构件4在中间构件6的正面与耳挂构件4的背面接触的状态下接合。关于其他方面,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关于口罩20的构造的进一步说明。
接着,对口罩2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口罩主体2(口罩主体片材2S)、耳挂构件4(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及中间构件6(中间构件集合体6A)的制造方法,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此,参照图23以及图24,仅说明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耳挂构件4进行组合,最终制造口罩20的工序。
另外,以下,关于将“B”重叠于“A”的表达,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地定义。
制造系统200主要具备接合装置140、接合装置150A和切断装置160作为用于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耳挂构件4进行组合而制造口罩20的工序的装置。
关于接合装置140,由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系统100中的接合装置14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在接合装置150A中,在从一体化装置112输送过来的口罩主体片材2S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由接合装置140接合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参照图24(D))。具体而言,在将口罩主体片材2S和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重叠的方向,在中间构件集合体6A被配置在口罩主体片材2S与耳挂构件集合体4C之间的状态下,在口罩主体片材2S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然后,接合装置150A沿着第2方向D2熔接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和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上的端部(参照图24(E))。由接合装置150接合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及口罩主体片材2S,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向切断装置160输送。另外,向切断装置160输送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耳挂构件集合体4C以及口罩主体片材2S,以其输送方向C5沿着上述第1方向D1的姿势,向切断装置160输送。另外,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优选地,输送机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输送机控制张力的同时输送中间构件集合体6A和耳挂构件集合体4C和口罩主体片材2S的一体物,以不会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C施加第1方向D1的较大的力。
切断装置160在第1方向D1的中央部分(相邻的第1接合部12的中间部分)沿着第2方向D2切断中间构件集合体6A。通过将中间构件集合体6A分割成两个中间构件6从而制造口罩20。
第2实施方式的口罩2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4)特征的(4-1)~(4-3)、(4-5)~(4-6)相同的特征。此外,第2实施方式的口罩20的制造方法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4)特征的(4-7)相同的特征。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25~图36,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口罩30以及口罩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5是表示佩戴者P佩戴口罩30的状态的图。图26~图31是描绘未使用的口罩30的图,分别是口罩30的主视图、后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以及右视图。图32是表示在图26的口罩30中,将耳挂构件4向外侧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3是图28中的符号XXXIII的双点划线的圆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34是在口罩30的制造中使用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D的主视图。图35是示意地表示口罩20的制造系统300的图。图36是按时间序列表示口罩30的制造过程的图。另外,在这些附图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与第1实施方式的附图相同的参照符号来表示。
另外,口罩30的结构在多个方面与口罩10相同,口罩30的制造方法在多个方面与口罩10的制造方法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对口罩30及口罩30的制造方法与口罩10及口罩10的制造方法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首先,构成口罩30的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与构成口罩10的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相同。但是,在口罩10中,连接着一对耳挂构件4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安装在口罩10上,与此相对,在口罩30中,耳挂构件4不连接而分开配置,在这方面不同。由于其它方面相同,因此,省略对口罩主体2、耳挂构件4以及中间构件6的各自的说明。
口罩30和口罩10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如上所述,一对耳挂构件4中的一个以与另一个耳挂构件4分离的状态分别安装在一对中间构件6上。
此外,口罩30和口罩10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安装到中间构件6的方法。
具体而言,在第1实施方式的口罩10中,在未使用状态下,中间构件6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参照图2)。与此相对,在第3实施方式的口罩30中,在未使用状态下,中间构件6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侧(参照图27)。此外,在口罩10中,在第1方向D1上,设置在各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配置在比第1接合部12更靠口罩主体2的中央侧的位置(参照图2),与此相对,在口罩30中,如图27所示,在第1方向D1上,设置在各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配置在比第1接合部12更靠口罩主体2的外侧的位置。
此外,在佩戴者P佩戴口罩10时,在俯视图(在图9的视角)中,佩戴者P使耳挂构件4绕中间构件6的与口罩主体2接合的第1接合部12,以远离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的方式旋转而成为图8所示的状态。与此相对,在佩戴者P佩戴口罩30时,在俯视图(在图33的视角)中,佩戴者P使耳挂构件4绕耳挂构件4的与中间构件6接合的第2接合部14,以远离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的方式旋转而成为图32所示的状态。在图33中,用双点划线示意性地描绘了使耳挂构件4的一边沿图中的箭头A的方向绕第2接合部14以远离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的方式旋转的状态。在口罩10中,佩戴时没有将耳挂构件4折返,与此相对,在口罩30中,佩戴时成为耳挂构件4的基部42的一部分被折返的状态。
另外,在佩戴者P佩戴口罩30时,中间构件6的第2接合部14也与佩戴者P的脸部直接相对。此外,在佩戴者P佩戴口罩30时,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直接面对佩戴者P的脸部。
此外,虽然口罩30的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相对于中间构件6的安装方式与口罩10不同,但是在口罩30中,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的两端部的各边缘部2F和与各边缘部2F相对的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之间的第1距离L1,也小于第1方向D1上的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之间的第2距离L2(参照图33)。如此地,通过使第1接合部12和第2接合部14之间的第2距离L2,大于口罩主体2的边缘部2F和与该边缘部2F相对的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之间的第1距离L1,能够确保中间构件6的第1方向D1的长度较大,从而在佩戴时的口罩30中,在中间构件6上设置不与口罩主体2以及耳挂构件4中的任何一个重叠的部分R(参照图32)。其结果是,通过中间构件6覆盖在口罩主体2的侧边部分与佩戴者P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流通过间隙流入口罩主体2的内表面侧。
接着,对口罩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中间构件6(中间构件集合体6A)的制造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关于口罩主体2的制造方法,在一体化/切断装置112A中制造口罩主体片材2S,并且,口罩主体片材2S按照每个口罩主体2被切离,这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关于耳挂构件4的制造方法,在第1实施方式中,冲裁装置122形成一对耳挂构件4在耳挂部44连接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C,与此相对,制造系统300的冲裁装置122A在形成一对耳挂构件4在基部42连接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D,这方面不同。其他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下面,参照图35和图36,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耳挂构件4进行组合而最终制造口罩30的工序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关于将“B”重叠于“A”的表达,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地定义。
制造系统300主要具备接合装置170和接合切断装置180作为用于对口罩主体2、中间构件6、耳挂构件4进行组合而制造口罩30的工序的装置。
在接合装置170中,在从一体化/切断装置112A输送过来的口罩主体2(参照图36(A))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从切断装置132输送过来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参照图36(B))。更详细而言,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横跨相邻输送的口罩主体2的状态与口罩主体2重叠并配置。然后,接合装置170沿着第2方向D2对中间构件6的第1接合部12和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的端部进行熔接(参照图36(C))。由接合装置170接合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口罩主体2,通过未图示的输送机向接合切断装置180输送。另外,向接合切断装置180输送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口罩主体2,以其输送方向C4沿着上述第1方向D1的姿势,向接合切断装置180输送。另外,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优选地,在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和口罩主体2的一体物进行输送的输送机上设置有张力控制器,输送机控制张力的同时输送中间构件集合体6A和口罩主体2的一体物,以不会对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口罩主体2施加第1方向D1的较大的力。
接着,在接合切断装置180中,在从接合装置170输送过来的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口罩主体2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在冲裁装置122A制造的耳挂构件集合体4D(参照图36(D))。具体而言,在将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口罩主体2与耳挂构件集合体4D重叠的方向,在口罩主体2被配置在中间构件集合体6A与耳挂构件集合体4D之间的状态下,在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口罩主体2的规定位置重叠并配置耳挂构件集合体4D。然后,接合切断装置180将中间构件集合体6A的第1方向D1的中央部分(第2接合部14)和耳挂构件集合体4D的第1方向D1的中央部分(基部42)沿着第2方向D2熔接2处(参照图36(E))。此外,接合切断装置180沿着第2方向D2切断中间构件集合体6A以及耳挂构件集合体4D的第1方向D1的中央部分(相邻的2处熔接(第2接合部14)的中间部分)。其结果是制造出口罩30。
口罩3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4)特征的(4-1)~(4-3)、(4-5)~(4-6)相同的特征。此外,口罩30的制造方法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4)特征的(4-7)相同的特征。
<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3个实施方式,但是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矛盾的范围内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适当组合。
以下,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另外,以下的变形例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组合。
(1)变形例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耳挂构件4的耳挂部44以及基部42由相同材料制造,耳挂部44以及基部42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相同。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使耳挂构件4的耳挂部44以及基部42的材料以及构造的至少一者不同,使耳挂构件4的基部42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于耳挂构件4的耳挂部44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在这种口罩中,不容易在佩戴者P的耳朵上局部地作用大的力,能够提高口罩的佩戴者P在佩戴时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可以使耳挂构件4的基部42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大于口罩主体2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并且大于中间构件6的第1方向D1的伸缩性。在这种口罩中,不容易在佩戴者P的耳朵上局部地作用大的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口罩的佩戴者P在佩戴时的舒适性。
(2)变形例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未使用的口罩10、20、30中,耳挂构件4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第2面2B侧。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未使用的口罩中,耳挂构件4也可以例如图8所示那样地配置在不与口罩主体2重叠的位置。
在耳挂构件4配置在这种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在佩戴口罩时佩戴者P接触口罩主体2、特别是接触口罩主体2的第1面2A(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相对的面)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在这种口罩10中,能够减少在佩戴口罩时附着在佩戴者的手指的病毒等附着在口罩主体的第1面的风险。
(3)变形例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口罩10、20、30是褶皱型的口罩,但并不限定于此。使用上述口罩10、20、30的中间构件6连结耳挂构件4和口罩主体2的结构也可以适用于无褶皱的平坦型口罩、立体型口罩。
(4)变形例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2方向D2上,中间构件6设置在口罩主体2的整个区域,但并不限定于此,中间构件6也可以在第2方向D2仅配置在口罩主体2的一部分区域。
最后,以下对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其他例(变形例)把握的技术思想进行追述。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口罩具备口罩主体、中间构件和耳挂构件。口罩主体具有在佩戴时面向佩戴者的第1面和配置在第1面的背侧的第2面。中间构件在第1方向配置于口罩主体的两端部。耳挂构件包括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耳挂构件经由中间构件与口罩主体连结。
在第1方面的口罩中,通过配置在口罩主体和耳挂构件之间的中间构件,能够抑制气流不通过口罩主体,而通过在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和佩戴者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口罩是,在第1方面的口罩中,中间构件包括与口罩主体接合的第1接合部和与耳挂构件接合的第2接合部的口罩。口罩主体的第1方向的两端部的各边缘部和与该各边缘部相对的中间构件的第1接合部之间的第1距离,小于第1方向D1上的第1接合部和第2接合部之间的第2距离。
在第2方面的口罩中,使中间构件的第1接合部和第2接合部之间的第2距离,大于口罩主体的边缘部和与边缘部相对的中间构件的第1接合部之间的第1距离。如此地,通过确保中间构件的第1方向D1的长度比较长,由此,可以在佩戴时的口罩中,在中间构件上设置有不与口罩主体及耳挂构件中的任一个重叠的部分。并且,特别地,通过使中间构件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比较大,而使中间构件的不与口罩主体及耳挂构件重叠的部分在佩戴时主要向第1方向伸长,从而以较大的区域与佩戴者的脸部相对。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气流通过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与佩戴者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流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口罩是,在第2方面的口罩中,耳挂构件包括基部的口罩。耳挂构件的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中间构件的第2接合部接合。耳挂构件的基部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大于耳挂构件的耳挂部的伸缩性。
在第3方面的口罩中,不容易在佩戴者的耳朵上局部地作用大的力,能够提高口罩佩戴者在佩戴时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口罩是,在第3方面的口罩中,耳挂构件的基部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大于口罩主体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并且,大于中间构件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的口罩。
在第4方面的口罩中,不容易在佩戴者的耳朵上局部地作用大的力,能够进一步提高口罩佩戴者在佩戴时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口罩是,在第1至第4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口罩中,耳挂构件配置在口罩主体的第2面侧的口罩。耳挂构件具有第3面和配置在第3面的背侧的第4面。在配置在口罩主体的第2面侧的状态下,耳挂构件的第3面面向口罩主体的第2面。在佩戴口罩时,耳挂构件折返到口罩主体的第1面侧,耳挂构件的第4面面向佩戴者。
在第5方面的口罩中,由于耳挂构件配置在口罩主体的第2面侧,因此,在口罩佩戴时,能够减少佩戴者接触口罩主体的第1面(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相对的面)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在该口罩中,能够减少在佩戴口罩时附着在佩戴者的手指的病毒等附着在口罩主体的第1面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口罩是,在第5方面的口罩中,在配置在口罩主体的第2面侧的状态下,耳挂构件的一部分配置在口罩主体与中间构件之间的口罩。
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口罩是,在第1方面至第4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口罩中,耳挂构件配置在不与口罩主体重叠的位置的口罩。
在第7方面的口罩中,由于耳挂构件配置在不与口罩主体重叠、换言之配置在离开口罩主体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少在口罩佩戴时佩戴者接触口罩主体的第1面(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相对的面)的可能性。其结果是,在该口罩中,能够减少在佩戴口罩时附着在佩戴者的手指的病毒等附着在口罩主体的第1面的风险。
本发明的第8方面的口罩是,在第1方面至第7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口罩中,中间构件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大于口罩主体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并且,大于耳挂构件的第1方向的伸缩性的口罩。
在第8方面的口罩中,能够使中间构件紧贴佩戴者的脸部,抑制气流通过口罩主体的侧边部分与佩戴者的脸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流入口罩主体的内表面侧。
本发明的第9方面的口罩是,在第1方面至第8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口罩中,中间构件的透气性与口罩主体的透气性以及耳挂构件的透气性相互不同。
在第9方面的口罩中,通过使中间构件的透气性与口罩主体以及耳挂构件的透气性不同,能够提高中间构件与佩戴者的脸部的紧贴性,减少通过中间构件的空气量。
本发明的第10方面的口罩的制造方法是对口罩主体、耳挂构件以及中间构件进行组合来制造第1方面至第9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口罩的方法。口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别输送口罩主体、耳挂构件以及中间构件的工序。口罩主体的输送方向、耳挂构件的输送方向以及中间构件的输送方向沿着口罩的第1方向。
在第10方面的口罩的制造方法中,口罩主体、耳挂构件以及中间构件以与对口罩主体、耳挂构件以及中间构件进行组合而成为口罩时相同的方向被输送。因此,在将构件彼此组合时,不需要使口罩主体、耳挂构件和/或中间构件旋转,而容易实现制造工序的高速化。
符号说明
2 口罩主体
2A 第1面
2B 第2面
2F 边缘部
4 耳挂构件
4A 第1面(第3面)
4B 第2面(第4面)
6 中间构件
10、20、30 口罩
12 第1接合部
14 第2接合部
42 基部
44 耳挂部
D1 第1方向
L1 第1距离
L2 第2距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18719号公报。

Claims (10)

1.口罩,具备:
口罩主体,所述口罩主体具有在佩戴时面向佩戴者的第1面和配置在所述第1面的背侧的第2面;
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在第1方向配置于所述口罩主体的两端部;
耳挂构件,所述耳挂构件包括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的耳挂部,所述耳挂构件经由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口罩主体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所述中间构件包括:与所述口罩主体接合的第1接合部和与所述耳挂构件接合的第2接合部;
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的各边缘部和与该各边缘部相对的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第1接合部之间的第1距离,小于所述第1方向D1上的所述第1接合部和所述第2接合部之间的第2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所述耳挂构件包括基部,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第2接合部接合,所述基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大于所述耳挂构件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所述耳挂构件的所述基部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大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并且,大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所述耳挂构件配置在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2面侧;
所述耳挂构件具有:在配置在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2面侧的状态下,面向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2面的第3面,和配置在所述第3面的背侧的第4面;
在佩戴时,所述耳挂构件折返到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1面侧,所述耳挂构件的所述第4面面向佩戴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罩,在配置在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2面侧的状态下,所述耳挂构件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口罩主体与所述中间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所述耳挂构件配置在不与所述口罩主体重叠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大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并且,大于所述耳挂构件的所述第1方向的伸缩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所述中间构件的透气性与所述口罩主体的透气性以及所述耳挂构件的透气性相互不同。
10.口罩的制造方法,对所述口罩主体、所述耳挂构件以及所述中间构件进行组合来制造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分别输送所述口罩主体、所述耳挂构件以及所述中间构件的工序;
所述口罩主体的输送方向、所述耳挂构件的输送方向以及所述中间构件的输送方向沿着所述口罩的所述第1方向。
CN202180024284.6A 2020-04-01 2021-03-25 口罩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4269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6312 2020-04-01
JP2020-066312 2020-04-01
PCT/JP2021/012588 WO2021200560A1 (ja) 2020-04-01 2021-03-25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909A true CN115426909A (zh) 2022-12-02

Family

ID=77927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4284.6A Pending CN115426909A (zh) 2020-04-01 2021-03-25 口罩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83129B2 (zh)
KR (1) KR20220150394A (zh)
CN (1) CN115426909A (zh)
WO (1) WO2021200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77741S (zh) * 2020-05-20 2021-01-25
JP1673584S (ja) 2020-05-28 2020-11-30 衛生マスク
JP1697944S (zh) 2020-12-23 2021-10-25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8766B2 (ja) * 2000-03-03 2006-04-1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3128583U (ja) * 2006-10-30 2007-01-18 株式会社エブノ 感染予防マスク
JP3159977U (ja) * 2010-02-15 2010-06-10 株式会社メイリ−ジャパン 立体マスク
JP2011194067A (ja) * 2010-03-19 2011-10-06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漏れ防止部を備えたマスク
JP6473860B1 (ja) * 2018-07-06 2019-02-20 里咲 金本 マスク
JP6816075B2 (ja) * 2018-09-05 2021-01-20 スズラン株式会社 マスク、およ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200560A1 (zh) 2021-10-07
KR20220150394A (ko) 2022-11-10
WO2021200560A1 (ja) 2021-10-07
JP7383129B2 (ja)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26909A (zh) 口罩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KR101827662B1 (ko) 안면마스크 제조 프로세스에서 노우즈 와이어를 절단 및 배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12137942A1 (ja) マスク
JP5173003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KR20170056473A (ko) 안면마스크 제조 프로세스에서 노우즈 와이어를 절단 및 배치하기 위한 방법
KR20140033032A (ko)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마스크
JP2012217649A5 (zh)
KR102085233B1 (ko)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8020834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rapping and Preparing Facemasks for Packaging in a Manufacturing Line
JP6883956B2 (ja) マスク
WO2005027782A2 (en) Absorbent garments with extendable side panels
TW200940122A (en) Mask with elastic non-woven fabric ear strap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4732954B2 (ja) 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76158B2 (ja) 使い捨て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354930A1 (en) Mask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WO2021220932A1 (ja) マスク用の耳掛け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スク用の耳掛け部材製造装置
CN115243579A (zh) 口罩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JP2022180782A (ja)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スク
JP2022066050A (ja) マスクおよ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CN116887711A (zh) 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CN115460950A (zh) 口罩用耳部件、口罩、口罩用耳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CN115209760A (zh) 口罩用挂耳部、口罩、口罩用挂耳部的制造方法及口罩的制造方法
JP2022076294A (ja) マスクの製造装置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