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87711A - 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87711A
CN116887711A CN202280014913.1A CN202280014913A CN116887711A CN 116887711 A CN116887711 A CN 116887711A CN 202280014913 A CN202280014913 A CN 202280014913A CN 116887711 A CN116887711 A CN 116887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hanging
ear
annular ear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49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氏家广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o Pap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o Paper Corp filed Critical Daio Pap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87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877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62B18/025Half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8Component parts for gas-masks or gas-helmets, e.g. windows, straps, speech transmitters, signal-devices
    • A62B18/084Means for fastening gas-masks to heads or helm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23/00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 A62B23/02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 A62B23/025Filters for breathing-protection purposes for respirators the filter having substantially the shape of a mas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其中,所述环形耳挂部分别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的端部且在纵向上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接合区域被接合到所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所述接合区域中。

Description

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佩戴在脸上的口罩的结构,已知具备有:口罩主体,其至少部分地覆盖佩戴者的脸;以及一对耳挂部,亦即为了将口罩主体保持在佩戴位置上而能够挂在佩戴者的各耳朵上的一对构件,其分别结合在口罩主体上。
近年来,为了减轻口罩的佩戴中施加到耳朵上的负担,检讨不使用细绳状而使用片状的耳挂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由一个或多个片材所形成的环形的第一耳挂部和第二耳挂部,分别通过沿着第二方向(纵向)设置为线状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而被接合于口罩主体其中一个面。当使用这种口罩时,使第一耳挂部和第二耳挂部分别朝第一方向(横向)的外侧展开。此时,第一耳挂部在第一接合部的部位在横向上折返,并且第二耳挂部在第二接合部的部位在横向上折返。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362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当使用口罩时在两耳挂部分别在横向的外侧上折返时,耳挂部的环之中固定于口罩主体的横向的端部且在纵向上延伸的部分(专利文献1中的基部),以沿着纵向的接合部为边界折弯。此时,自接合部起横向外侧的部分依然接合于口罩主体,而自接合部起横向内侧的部分被折返而被里外翻转。这里,在耳挂部接合于口罩主体的外表面(与相对于脸部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情况,根据接合部的位置、耳挂部的材质、口罩的安装式样,会有耳挂部的上述基部的折返部分没有贴着口罩主体而自口罩主体离开并翘起的状况。这样的耳挂部的自口罩主体向外部翘起的部分,有可能会对佩戴口罩中的佩戴者的动作造成妨碍,而且也会有损外观。
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其不易产生片状的耳挂部自口罩主体翘起的状况。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其中,所述环形耳挂部分别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的端部且在纵向上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接合区域被接合到所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所述接合区域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口罩,佩戴时不易产生片状的耳挂部自口罩主体翘起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外表面侧观察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平面图。
图2是自图1所示的口罩的内表面侧(脸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耳挂部朝侧方展开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口罩中的接合区域的放大图。
图5表示传统的口罩的形态。
图6是表示传统的口罩的耳挂部朝侧方展开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图。
图7是自外表面侧观察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平面图。
图8是图7中的环形耳挂部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耳挂部朝侧方展开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图。
图10是用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口罩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注意,在各图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对于相同或相应的结构,有时标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口罩的基本结构)
本发明的一形态可以是能够覆盖佩戴者的脸部的口罩,更具体而言,可以是能够覆盖佩戴者的至少鼻和嘴的口罩。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可获得防止异物到达脸部的功能、或防止从佩戴者产生的飞沫飞散的功能,也被称为卫生口罩或医用口罩。口罩也可以是一次性口罩,也可以是通过清洗而可重复使用的口罩。
图1是表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平面图。图1是自外侧(或外表面侧),亦即佩戴时没有与脸部相对而朝向外部露出的面的一侧观察口罩1的平面图。此外,图2是自内表面侧(与脸部相对的面的一侧)观察口罩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具备:口罩主体10,其在佩戴时被配置在佩戴者的脸部的正面,主要是能够覆盖配戴者的鼻和嘴;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20a、20a,其在接合区域50、50接合在口罩主体10上。口罩1和口罩主体10,具有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的上下方向对应的上下方向(纵向)D1、以及佩戴时与佩戴者的脸部的左右方向对应的左右方向(横向)D2。纵向D1与横向D2正交。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口罩主体10具有长方形的平面形状,该平面形状在横向D2上具有长边,但是口罩主体10的平面形状不限于图示的形状。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口罩主体10具有皱褶构造15,该皱褶构造15是通过在纵向D1上排列地配置的多个皱襞(皱褶)而形成。皱褶构造15的皱襞是通过将构成口罩主体10的片材在沿着左右方向D2的折线折叠而形成。注意,在形成有多个皱襞的状态下,口罩主体10的横向的两端部通过热封等而被固定。因此,当使用口罩1时,能够将在口罩1的横向D2的中央附近的皱褶构造15的皱襞向纵向D1扩展。由此,口罩10的横向D2的中央在纵向D1和横向D2上都以朝口罩1的外表面侧突出的方式弯曲,而可以变形成适合于脸部的立体形状的形状。皱褶构造15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形成口罩主体的公知的结构,而若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在纵向D1的中央形成有箱状皱襞,则佩戴时使口罩10的纵向D1的中央容易自脸部朝远离方向突出,所以优选。
口罩主体10也可以具有由多个层层叠而成的多层构造。例如,也可以是至少包含以外侧层和内侧层夹住中间层而成的三层的构造,其中中间层提高了捕集异物(灰尘、花粉、细菌、病毒等)的功能。构成口罩主体10的各层优选包含无纺布、织物、编织品等含纤维层,更优选包含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举出纺粘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热风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等。此外,中间层优选使用可包含细纤维的熔喷无纺布。此外,构成含纤维层的纤维优选为树脂纤维,作为树脂纤维的树脂的种类,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等。外侧层和内侧层的基重可为10~50g/m2,优选为15~50g/m2。异物捕集性高的中间层的基重优选为10~100g/m2,更优选为15~50g/m2
佩戴时,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分别构成为能够以佩戴者的耳朵可进入环的内侧亦即环形耳挂部20a的中央的开口29中的方式将环形耳挂部20a挂在耳朵上的形状。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形成为与细绳状或丝状不同的片状。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是片状,由此当佩戴口罩时将环形耳挂部20a挂在耳朵上时能够与耳后面或耳垂背面面接触,所以能够减轻挂在耳朵上的负担。因此,即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减轻不适感。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可形成为在横向D2的中央处可相互分离地结合在一起,亦即形成为单一片状的耳挂部片20。此处的单一片,是指由连续的一张片材构成的形态。此一张片材,也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由多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将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构成为单一片状,由此能够在制造时同时地执行环形耳挂部20a、20a的定位,以使口罩的制造更容易。但是,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也不一定要结合在一起。
当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形成为耳挂部片20时,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使耳挂部片20在规定位置断裂而分离成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在图1的形态中,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通过结合部28而结合在一起。结合部28的结合形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结合成可通过使用者的通常的力量进行拉拽而分离。例如图1所示,可形成为打孔眼线。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片材的厚度减小或是其他方法,使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的边界脆弱化或容易施加应力,由此形成结合部28。此外,结合部28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由使用者使用剪刀等工具来切断。
环形耳挂部20a、20a(或耳挂部片20)也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至少是在横向上具有伸缩性的材料来形成。环形耳挂部20a、20a具有伸缩性,由此在口罩的佩戴动作时,使用者容易执行将环形耳挂部20a、20a拉拽到耳后并挂在耳朵上的动作,并且当佩戴时(佩戴中)也能够通过在环形耳挂部20a、20a上产生的拉伸应力使口罩主体10与脸部贴合。
耳挂部20a也可以是由具有伸缩性的材料构成的单层片,也可以是由多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片,该多层中包含由伸缩性的材料构成的层。伸缩性的材料,可以是伸缩性无纺布、伸缩性薄膜、或者橡胶丝等丝状或细绳状的伸缩性构件。当包含伸缩性无纺布时,该无纺布的伸缩性也可以通过在无纺布中包含伸缩性纤维,例如纤维的材料本身具有伸缩性的纤维、或是卷缩纤维而呈现。或者,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物理构造,例如在表面上具有凹凸来呈现伸缩性。作为伸缩性的无纺布的具体例,可举出伸缩性热风无纺布、伸缩性纺粘无纺布、伸缩性水刺无纺布、伸缩性针刺无纺布、伸缩性化学粘合无纺布等。也可以是所使用的无纺布的基重,优选为5~50g/m2、更优选为8~35g/m2
当环形耳挂部20a是由多个无纺布的层层叠而成的多层片时,例如能够采用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的结构,这样在至少一层中使用具有伸缩性无纺布。此外,当环形耳挂部20a是由包含伸缩性薄膜的多层片构成时,可举出无纺布/伸缩性薄膜、无纺布/伸缩性薄膜/伸缩性薄膜(例如纺粘无纺布/伸缩性薄膜/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伸缩性薄膜/热风无纺布)的结构。当是由两层的层叠而成的片材时,在将任一方的层设有伸缩性,并在使该伸缩性的层伸长的状态下,层叠在另一方的层上且加以断续地固定之后,使其松弛并回到自然状态而能够得到环形耳挂部20a用的片材。此外,当是由三层的层叠而成的片材时,可以在使中央的层伸长的状态下,在其两面上分别层叠其他的层且加以断续地固定之后,使其松弛并回到自然状态,从而得到环形耳挂部20a用的片材。
在上述结构中,从制造容易且可得到高伸缩性来看,优选使用伸缩性薄膜的结构,特别是在伸缩性薄膜的两面上配置无纺布而成的结构。作为伸缩性薄膜的材料,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胺酯等。伸缩性薄膜的伸缩性优选为:在根据拉伸试验机所进行的测量中,最大伸长率(拉伸断裂时的伸长率)为自然长度的3.5~4.0倍。此外,伸缩性薄膜也可以具有使湿气通过的功能。当使用伸缩性薄膜时,在使伸缩性薄膜相对于自然长度伸长到规定倍率的状态下,将无纺布通过超音波熔接等断续地接合于伸缩性薄膜之后,使其松弛并回到自然状态而能够得到环形耳挂部20a用的片材。因为伸缩性薄膜的松弛而使得无纺布的没有接合的部分隆起,所以在得到的片材上形成有多个沿着与伸缩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皱褶。
注意,环形耳挂部20a用的片材也可以通过以伸缩性小或不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夹入伸长状态下的橡胶丝而形成。此外,也可以利用伸缩性或非伸缩性的热熔无纺布(可通过加热使纤维软化或熔融以与其他构件粘接的无纺布)来使上述材料彼此之间贴合。
环形耳挂部20a(耳挂部片20)的基重,可以是20~150g/m2。此外,环形耳挂部20a的厚度可以是100~3000μm。
(口罩的使用)
当开始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时,使用者在佩戴口罩1之前将环形耳挂部20a、20a分别朝横向D2侧方展开。当如上述的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彼此可相互分离地结合在一起时,展开之前要先解除结合而使环形耳挂部20a、20a相互分离。
图3表示图1的口罩1的环形耳挂部20a、20a展开之后的状态的右侧部分。使环形耳挂部20a朝横向D2外侧展开之后,环形耳挂部20a被里外翻转,并使环形耳挂部20a的与口罩主体10相对的面露出。注意,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也几乎整面露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配置在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因此,在将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彼此分离并朝横向D2外侧展开的动作中,能够减少碰触到口罩主体10的内表面的可能性,或者消除该可能性,从卫生观点来看为优选。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使用。在使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朝向上方而放置口罩1的状态下,使用者以手来分别把持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并朝横向D2外侧展开之后,在仍旧把持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的情况下,使口罩1朝他人(佩戴者)的脸部移动。注意,将口罩主体10配置在他人的脸上的所希望的位置之后,能够在不改变把持方法的情况下,将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分别挂在他人的耳朵上。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罩1,即便是在使口罩佩戴在例如小孩、病人等难以自己佩戴口罩的人的脸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使用。
注意,在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上,也可形成有捏持部25、25(图1),以便在将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相互分离并朝横向D2外侧展开时能够供使用者捏持。捏持部25、25在俯视时自口罩主体10的端缘,优选为自口罩1的下端(或口罩主体10的下端)突出。此时,使用者也能够对于口罩10主体亦即在不碰触到或几乎不碰触到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任一面的情况下以双手对捏持部25、25进行捏持。因此,使用者能够在不碰触到或几乎不碰触到口罩主体10的情况下,使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分离和展开。由此,即便在使用者不能够充分地顾及到手指卫生的状况下,也能够将卫生状态良好的口罩1佩戴于自身或他人。
此外,环形耳挂部20a具有捏持部25,由此使用者将环形耳挂部20a挂在佩戴者的耳朵上时或之后,能够拿着捏持部25而容易执行耳挂部的调整。亦即,可以拿着捏持部25而在环形耳挂部20a的圆周方向上使环形耳挂部20a对于耳朵相对地偏移并执行位置调整,或将环形耳挂部20a朝向后侧拉拽并加以松弛,以调整环形耳挂部20a的张力状况。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环形耳挂部20a、20a分别接合于口罩主体的两侧部(图1和图2),所以当佩戴口罩1时,亦即在将环形耳挂部20a、20a朝侧方展开并挂在耳朵上的状态下,通过耳挂部20a而使得口罩主体10的两侧部自外表面侧朝向脸部推压。由此,在口罩主体10的两侧部中能够使口罩主体10与脸部的间隙变小,从而能够提升口罩的功能,例如隔绝异物的功能,使佩戴者产生的飞沫不会飞散的功能等。此外,环形耳挂部20a没有接合于主体的两侧面的内表面侧(脸侧),由此在佩戴中,在口罩主体10的两侧部中,环形耳挂部20a不会直接接触到佩戴者的脸部,也可减少不适感。
(环形耳挂部的形状)
如图1所示,环形耳挂部20a的环的形状也可以是大致四边形(优选为矩形)。或者是,包含四个环形耳挂部20a的内周缘或外周缘的曲率半径成为极小的部位的形状。其中,环形耳挂部20a的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此外,也可以在耳挂部20a的内周缘及/或外周缘上形成有凹凸,例如内周缘及/或外周缘的轮廓也可以是波浪状,只要环形耳挂部20a是环形即可。
环形耳挂部20a可以具有固定部21和自由部22,该固定部21被固定在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的横向D2的端部且沿着纵向D1延伸,该自由部22是该固定部21以外的部分且自固定部21朝横向D2的中央延伸。自由部22没有被接合在口罩主体10上,当佩戴口罩1时将环形耳挂部20a、20a朝横向D2外侧展开时,其整体被朝横向D2外侧展开且被里外翻转。自由部22具有朝横向D2上的一侧打开的C字形状。
当如本例那样环形耳挂部20a是四边形时,可以是固定部21为对应于四边形的一边的部分,而自由部22为构成四边形的其余三边的部分。具体而言,自由部22可以具有耳后方配置部24、上侧延伸部23、以及下侧延伸部26,当佩戴时,该耳后方配置部24被配置在佩戴者的耳后方且沿着纵向D1延伸,该上侧延伸部23在口罩1的上侧连接固定部21与耳后方配置部24且延伸为大致直线状,该下侧延伸部26在口罩1的下侧连接固定部21与耳后方配置部24且延伸为大致直线状。
注意,本例的情况下,固定部21可以设为以通过点p1和点p2之中位于较靠横向D2中央的点(在本例中是点p1)的与纵向D1平行的线作为边界线,而从比该边界线在横向D2上靠外侧直到环形耳挂部20a的横向D2的外端缘的部分(图4),其中,点p1是环形耳挂部20a在上侧(与上侧延伸部23连接的一侧)的内周缘的曲率半径最小的点,点p2是环形耳挂部20a在下侧(与下侧延伸部26连接的一侧)的内周缘的曲率半径最小的点。图4是图1中的右侧的接合区域50及其附近部分的放大图。图4中表示在横向D2上观察的固定部21的范围21R、以及自由部22的范围22R的例子。图示的例子中,以通过点p1且平行于纵向D1的线XB作为固定部21与自由部22的边界线,点p1是环形耳挂部20a在上侧的内周缘的曲率半径最小的点。
(接合区域)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20a、20a(或耳挂部片20)重叠在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上,且分别在接合区域50、50接合到横向D2上的两端部。接合区域50、50也可以是对例如耳挂部20a和口罩主体10的原材料,通过例如热封、超音波密封等方法(熔接方法),至少将这些原材料的表面加以熔融,以将耳挂部20a和口罩主体10的彼此相对的表面熔接在一起来形成。或者,接合区域50、50也能够通过粘接剂、或不伴随材料的熔融的其他的机械结合方法来形成。当耳挂部20a和口罩主体10的原材料是热塑性树脂时,可容易地使两者熔融在一起而更可靠地接合,所以优选为使用热封。
当通过熔接方法来形成接合区域50时,通过熔接方法而实施了熔接处理的区域,亦即熔接处理区域60,也可以与接合区域50一致,但是也不一定要与接合区域50一致。例如图1和图4所示,熔接处理区域60(以灰阶表示)也可以形成为比口罩主体10与固定部21的接合区域50(以斜线表示)大的范围。亦即,如图1和图4所示,熔接处理区域60不仅是对重叠的口罩主体10和固定部21进行了处理的区域,也包含仅对口罩主体10进行了熔接处理的区域。例如,可以在由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延伸成几乎直线状的主要部分的横向D2的内侧,仅对口罩主体10进行了熔接处理。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形耳挂部20a的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接合区域50中。换言之,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的至少一部分,当俯视时与熔接处理区域60重叠(亦即,位于熔接处理区域60内、或与熔接处理区域60的周缘重叠)。换言之,构成为,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经过熔接处理区域60,或者环形耳挂部20a的内周缘经过熔接处理区域60。通过这种构成,固定部21中直到其内周缘21i为止都可靠地固定于口罩主体10,当佩戴口罩时能够防止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附近的部分自口罩主体10翘起的状况。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效果。因此,图5是表示传统的口罩1’的平面图。图5是与图1对应的图,是自口罩主体10的外表面侧观察口罩1’的图。口罩1’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口罩1相同,但是口罩1’中的接合区域50’、50’的结构,与口罩1中的接合区域50、50的结构不同。
如图5所示,在传统的口罩1’中,接合区域50’也是在口罩10的横向D2的端部沿着纵向D1形成的,但是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不包含在接合区域50’中。此外,熔接处理区域60也不与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重叠,并且也不与环形耳挂部20a的内周缘重叠。
图6中表示(图5)的口罩1’的耳挂部20a、20a朝横向D2外侧展开之后的状态的局部图。图6是与图3对应的图。如图6所示,当是口罩1’时,若耳挂部20a朝横向D2外侧展开,则固定部21在接合区域50’的横向D2的内侧折返。这里,固定部21之中比接合区域50’靠横向D2内侧的部分没有接合在口罩主体10上,所以存在佩戴时也不会贴着口罩主体10的表面,而自主体10离开且立起并成为翘起fr的倾向。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图1至图4),其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接合区域50中,当佩戴口罩1时使环形耳挂部20a、20a朝横向D2外侧展开时,因为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的至少一部分被接合在口罩主体10上,所以不易形成或根本不会形成在传统的构造中产生的翘起fr(图6)(图3)。通过抑制这种翘起,当必须要进行使物体通过佩戴者的脸部的周围的动作时,不会妨碍这种动作。例如,在佩戴口罩1期间,当必须要佩戴进一步的防护装置(防护面罩等)时,能够防止防护装置的突出的部件勾在翘起处而造成口罩或防护装置破损的状况。此外,如图3所示,当观察佩戴中的口罩1时,可目视辨识环形耳挂部20a、20a不是环形状,而是上侧延伸部23和下侧延伸部26为上下独立且分别直接自主体10延伸的形状。因此,成为整齐的外观而有优选的美感。
注意,如上所述,为了抑制固定部21的翘起且得到良好的外观,也考虑对于固定部21,使用在纵向D1上不连续的结构,亦即不是环形而是朝横向D2外侧打开的C字形状的耳挂部。然而,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固定部21沿着纵向D1延伸,由此能够形成沿着纵向D1连续的接合区域50(或熔接处理区域60),所以能够提高口罩主体10和耳挂部的接合强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一种不易损坏而牢靠的口罩,并且抑制固定部21的翘起。
此外,从纵向D1观察时,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被包含在接合区域50中的范围,或者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与熔接处理区域60重叠的范围,优选为固定部21的纵向D1的整体长度的6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抑制固定部21的翘起的上述效果。进而,如图示所示,固定部21的主要部分(内周缘21i沿着纵向D1延伸成几乎直线状的部分)的内周缘被包含在接合区域50中,或者,固定部21的主要部分的内周缘被包含在熔接处理区域60中,由此固定部的翘起更加不易形成。
如图1至图4所示,优选地,接合区域50为沿着纵向D1形成,优选形成为从耳挂部20a的纵向D1的上端连续到下端。此外,接合区域50也可以沿着纵向D1形成为线状,但是从提升粘接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因此,优选地,熔接处理区域60也是沿着纵向D1形成,优选形成为从耳挂部20a的纵向D1的上端连续到下端。此外,熔接处理区域60优选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
熔接处理区域60的宽度W1(图4),可以是优选为3~15mm,更优选为4~12mm。熔接处理区域60的宽度W1也可以是在纵向D1上不固定,但是宽度固定的熔接处理区域60比较容易制造,所以优选。注意,当熔接处理区域60的宽度不固定时,上述宽度W1的数值也可以是平均值。
固定部21的最小宽度W2(图4)可以优选为3~15mm,更优选为4~12mm。当固定部21的宽度有变动时,上述数值作为平均值。此外,固定部21的最小宽度W2也可以是主要部分(内周缘沿着纵向D1延伸成几乎直线状的部分)的宽度。
此外,固定部21的最小宽度W2也可以是熔接处理区域60的宽度W1的50~100%。通过将W2/W1×100的值设成上述范围,能够维持口罩主体10与固定部21的良好的接合强度。此外,通过将W2/W1×100的值设在98%以下,优选为95%以下,能够使熔接处理区域60从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超出到横向D2内侧,因此能够将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更可靠地接合在口罩主体10上。此外,当制造时在口罩主体10与环形耳挂部20a之间产生了位置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这种位置偏移误差。注意,优选为如图1和图4所示,使熔接处理区域60一直延伸到口罩主体10的横向D2的端缘。
环形耳挂部20a与口罩主体10也可以通过熔接等而在整个接合区域50内连续地接合。或者,也可以是在接合区域50内,包含在微观下环形耳挂部20a与口罩主体10被接合在一起的接合小部分、以及在微观下环形耳挂部20a与口罩主体10没有被接合的非接合小部分。在如后者那样在接合区域50中包含接合小部分和非接合小部分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柔软性和粘接强度的平衡而优选。上述接合小部分,也可以以散点(dot)状分散地存在于接合区域50内。一个散点的形状除了圆形、椭圆形、四边形等多边形之外,也可以是心形、星形等形状。此外,接合小部分也可以形成为在纵向D1或横向D2上延伸的多个线、格子、交叉阴影线(cross hatching)等。此外,接合小部分优选为在微观下与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重叠。
<第二实施方式>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口罩101。图7是自外侧(或外表面侧),亦即佩戴时没有与脸部相对而朝向外部露出的面的一侧观察口罩101的图。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口罩101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图1)相同,具备口罩主体110、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120a、120a。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环形耳挂部120a、120a(耳挂部片120)的形状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不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120a、120a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图1)同样具有四边环形的形状。并且,环形耳挂部120a具有固定部121和自由部122,固定部121被固定在口罩主体110的横向D2的端部且沿着纵向D1延伸,自由部122是固定部121以外的部分,在将环形耳挂部120a朝横向D2外侧展开时,其整体被里外翻转。并且,自由部122可以具有耳后方配置部124、上侧延伸部123、以及下侧延伸部126,当佩戴时,耳后方配置部124被配置在佩戴者的耳后方且沿着纵向D1延伸,上侧延伸部123在口罩101的上侧连接固定部121与耳后方配置部124且延伸为大致直线状,该下侧延伸部126在口罩101的下侧连接固定部121与耳后方配置部124且延伸为大致直线状。上侧延伸部123是自固定部121朝向横向D2的中央延伸的部分;下侧延伸部126是自固定部121朝向横向D2的中央延伸的部分。上述的固定部121、耳后方配置部124、上侧延伸部123、以及下侧延伸部126是相当于环形耳挂部120a的四边环的各边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21也是在沿纵向D1延伸的接合区域150中接合在口罩主体110的外表面。不过,本实施方式中,接合区域150与熔接处理区域160相等。亦即,接合区域150没有超过熔接处理区域160。换言之,熔接处理是在口罩主体110与固定部121重叠的部分实施的,且不存在仅对口罩主体10实施熔接处理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口罩主体110因为熔接处理而变硬。
并且,固定部121的内周缘121i也包含在接合区域150中。附图的例子中,固定部121的内周缘121i全部都包含在接合区域150中。接合区域150与熔接处理区域160相等,所以固定部121的内周缘121i全部都与熔接处理区域160的周缘重叠。由此,即便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口罩101中,也具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亦即将固定部121的内周缘121i也可靠地固定于口罩主体110,而能够防止佩戴口罩时在固定部121的内周缘121i附近的部分自口罩主体110翘起。
注意,图7中更详细地表示接合区域150。如图7所示,在接合区域150中分离地形成有在微观下环形耳挂部120a和口罩主体110被接合(熔接)在一起的多个接合小部分150a、150a、……。图示的接合小部分150a、150a、……具有俯视时为正方形的形状。接合小部分150a、150a、……的总面积可以是接合区域150的面积的50%以上。此外,配置在最靠横向D2的内侧的接合小部分150a、150a的横向D2的内端,与固定部121的内周缘121i重叠。
此外,图7中也表示在口罩主体110的上侧形成的上侧压纹141、以及在下侧形成的下侧压纹142。上侧压纹141是用以固定口罩主体110的在上侧的折返部分的压纹,下侧压纹142是用以固定口罩主体110的在下侧的折返部分的压纹。上侧压纹141和下侧压纹142均形成为在横向D2上断续地配置的热熔接小部分,且整体构成为在横向D2上延伸的线状。上侧压纹141被形成为在纵向D1上并排的两条直线状,也可以在两条直线状的压纹之间的区域中埋入长条板状的鼻梁压条(nose fit wire)145。鼻梁压条145在佩戴口罩时能够配合鼻子形状变形,且由能够维持该变形状态的材料形成。下侧压纹142也是被形成为在纵向D1上并排的两条直线状。
此外,在口罩主体110上,也可以通过压纹加工、印刷、缝入等来形成可区别口罩主体1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标记118。标记118的形态没有限定,,只要是用户能够目视辨识即可。标记118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文字,也可以是数字、记号、图形、标志等。
图8仅表示图7所示的口罩101的一对环形耳挂部120a、120a(耳挂部片120),来更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环形耳挂部120a的形状。
如上所述,环形耳挂部120a具有(在纵向D1延伸的)固定部121、(大致在纵向D1延伸的)耳后方配置部124、上侧延伸部123、以及下侧延伸部126,固定部121被固定于口罩主体110,当佩戴时,耳后方配置部124主要被配置在佩戴者的耳后方,上侧延伸部123在上侧连接固定部121与耳后方配置部124,该下侧延伸部126在下侧连接固定部121与耳后方配置部124。这里,上侧延伸部123和下侧延伸部126自固定部121朝向横向D2的中央延伸。但是,上侧延伸部123不平行于横向D2(不与纵向D1正交),而是以越靠近横向D2的中央越向下侧倾斜的方式形成。亦即,上侧延伸部123的延伸方向与纵向D1在下侧(在纵向D1中央侧)的夹角小于90°。此外,下侧延伸部126也不平行于横向D2(不与纵向D1正交),而是以越靠近横向D2的中央越向下侧倾斜的方式形成。亦即,下侧延伸部126的延伸方向与纵向D1在上侧(在纵向D1中央侧)的夹角大于90°。
如图8所示的形态中,上述上侧延伸部123的延伸方向,可以设为在上侧延伸部123之中由内周缘和外周缘都构成为直线状的部分的中心线XU的方向。中心线XU是通过上侧延伸部123的宽度的中央的线。此外,也可以设为上侧延伸部123的内周缘123i的直线部分的方向、或上侧延伸部123的外周缘123o的直线部分的方向。此外,上述下侧延伸部126的延伸方向,可以设为在下侧延伸部126之中由内周缘和外周缘都构成为直线状的部分的中心线XL的方向。中心线XL是通过下侧延伸部126的宽度的中央的线。此外,也可以设为下侧延伸部126的内周缘126i的直线部分的方向、或下侧延伸部126的外周缘126o的直线部分的方向。
图8中,表示在上侧延伸部123的中心线XU与纵向D1在下侧所成的夹角αc、外周缘123o的直线部分与纵向D1在下侧所成的夹角αo、以及内周缘123i的直线部分与纵向D1在下侧所成的夹角αi。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αc、αo、αi的一个以上小于90°,优选为小于85°,更优选为小于80°,进一步更优选为79°以下,且优选为65°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75°以上。注意,角度αo可以形成为比角度αi大(亦即,可以是αo>αi)。
此外,图8中,表示在下侧延伸部126的中心线XL与纵向D1在上侧所成的夹角βc、外周缘126o的直线部分与纵向D1在上侧所成的夹角βo、以及内周缘126i的直线部分与纵向D1在上侧所成的夹角βi。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βc、βo、βi的一个以上大于90°,优选为93°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进一步更优选为98°以上,且优选为115°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105°以下。注意,角度βo可以形成为比角度βi小(亦即,可以是βo<βi)。
下侧延伸部126的延伸方向与纵向D1在上侧所成的夹角,优选为比上侧延伸部123的延伸方向与纵向D1在下侧所成的夹角大。例如,下侧延伸部126的上述角度βc也可以比上侧延伸部123的上述角度αc大(βc>αc)。
图9中,局部地表示环形耳挂部120a的朝横向D2外侧展开的状态。图9中仅表示图7的口罩101的右半部。即便在这种朝横向D2外侧展开的状态,上侧延伸部123和下侧延伸部126也是以越远离口罩主体110而越朝向下方的方式延伸。这里,当佩戴口罩时,自脸部的上下方向(纵向D1)观察时,大多是耳朵的位置位于相较于口罩主体110稍微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因此,当佩戴口罩101时,耳后方配置部124相对于口罩主体110会位于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上侧延伸部123和下侧延伸部126会被朝斜上方(朝箭头A1、A2的方向)拉拽。这样一来,在上侧延伸部123和下侧延伸部126的根部,亦即在与接合区域150(熔接处理区域160)的边界附近的部分,会稍微朝上方(朝箭头B1、B2的方向)旋转而产生扭曲。本实施方式中,环形耳挂部120a接合在口罩主体110的外表面上,而口罩主体110被环形耳挂部120a向脸部的方向推压,所以在上侧延伸部123和下侧延伸部126的根部的上述扭曲,容易朝向脸部一侧。因此,上侧延伸部123和下侧延伸部126容易一起推压口罩主体110,而能够使口罩主体110更紧密贴合脸部。
<口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形态可以是口罩的制造方法。图10示意地表示作为例子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一部分制造步骤。图10中省略口罩1的详细构造(口罩主体的皱褶等)的图示。如图10所示,之后将作为口罩主体10的长条的口罩主体带10A从辊筒等卷绕出并在传送方向Dt上传送。进而,之后将作为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20a、20a(或耳挂部片20)的长条的环形耳挂部带20A也被重叠在口罩主体带10A的外表面上,并在传送方向Dt上传送。
环形耳挂部带20A形成为由多个耳挂部片20在横向D2上连续。亦即,在环形耳挂部带20A中,以一个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21相接于与其邻接的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21的方式,配置有多个环形耳挂部。这样一来,形成有邻接的固定部21彼此的连续部分,该连续部分有利于保持环形耳挂部带20A的形状,能够在传送中防止环形耳挂部带20A变形或蜿蜒等而位置偏移。
被重叠的口罩主体带10A与环形耳挂部带20A,是指能够对环形耳挂部带20A的上述连续部分(邻接的固定部21彼此连续的部分)实施熔接处理,由此能够形成连续熔接处理区域60A和连续接合区域50A。此时,使固定部21的内周缘21i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在连续接合区域50A中,来进行熔接。即便在此熔接处理中,通过使环形耳挂部20a具有在纵向D1上连续地延伸的固定部21(图1),且通过使环形耳挂部带20A具有在与传送方向Dt正交的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邻接的固定部21彼此的连续部分(图10),也能够防止环形耳挂部带20A的变形(扭曲)、相对于口罩主体带10A的位置偏移。通过熔接处理来形成由口罩主体带10A和环形耳挂部带20A接合而成的接合体。并且,在形成上述接合体之后,以使邻接的固定部彼此分离的方式在切断线CL进行切断,而能够得到口罩1。
注意,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口罩101,也同样能够通过参照图10所说明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具体形态。
(附注1)
附注1的形态是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其中,所述环形耳挂部分别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的端部且在纵向上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接合区域被接合到所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所述接合区域中。
根据上述附注1的形态,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被固定于口罩主体的横向的端部且在纵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环形耳挂部与口罩主体的接合区域中。因此,当使用口罩时,将环形耳挂部朝横向外侧展开时,能够减少或消除固定部的折返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在佩戴口罩中的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自口罩主体翘起的状况。因此,当在口罩上要佩戴进一步的防护装置(防护面罩等)时,能够减小防护装置的部件勾在耳挂部的可能性。此外,佩戴中的口罩的外观也良好。
注意,为了防止在佩戴中的固定部的折返部分自口罩主体翘起,也考虑使用本来就不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固定部的耳挂部,例如朝横向外侧打开的C字形状的非环形的耳挂部。但是,这种非环形耳挂部和口罩主体,仅在口罩主体的横向端部的上端和下端固定,而不能够形成在纵向上延伸的接合区域。这样一来,耳挂部和口罩主体的接合强度降低,在大力拉拽耳挂部等情况下耳挂部可能会自口罩主体脱落。而相对于此,本形态中的环形耳挂部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固定部,且该固定部在纵向上延伸的接合区域接合到口罩主体,所以能够维持耳挂部与口罩主体之间的良好的接合强度。由此,根据本形态,能够防止在佩戴口罩时固定部自口罩主体朝外部翘起,并且提供一种耳挂部与口罩主体牢靠地结合而不易损坏的口罩。
(附注2)
在附注2的形态中,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被包含在所述接合区域中的范围,是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纵向的长度的60%以上。
根据上述附注2的形态,固定部的内周缘的大部分都被包含在接合区域中,所以能够可靠地得到耳挂部不易自口罩主体翘起的上述效果。
(附注3)
在附注3的形态中,所述接合区域的最大宽度为3~15mm。
根据上述附注3的形态,能够提升耳挂部与口罩主体的接合强度,并且也能保持口罩的横向的两端部的柔软性。
(附注4)
在附注4的形态中,所述接合区域被包含在实施了熔接处理的熔接处理区域中,所述固定部的所述横向的最小宽度为所述熔接处理区域的所述横向的宽度的50~100%。
根据上述附注4的形态,能够提升耳挂部与口罩主体的接合强度,并且也能保持口罩的横向的两端部的柔软性。
(附注5)
在附注5的形态中,所述环形耳挂部具有上侧延伸部和下侧延伸部,所述上侧延伸部在上侧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横向延伸,所述下侧延伸部在下侧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横向延伸,所述上侧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在下侧所成的夹角小于90°,所述下侧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在上侧所成的夹角大于90°。
根据上述附注5的形态,能够提供一种口罩,使口罩主体更紧密贴合脸部。
(附注6)
附注6的形态是一种口罩的制造方法,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所述口罩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将作为所述口罩主体的长条的口罩主体带、以及将作为所述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的长条的环形耳挂部带,其中,所述环形耳挂部带包含连续部分,所述连续部分中,一个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与在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上与该固定部邻接的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在所述横向上连续;将所述环形耳挂部带重叠在所述口罩主体带的外表面上;以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连续接合区域内的方式,在所述连续接合区域,将所述环形耳挂部带的所述连续部分接合到所述口罩主体带,来得到接合体;以及以将所述一个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与所述邻接的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彼此分离的方式,切断所述接合体,来得到口罩。
根据上述附注6的形态,能够提供一种口罩,其能获得根据附注1至附注5的任一形态的效果。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口罩的制造方法,使耳挂部相对于口罩主体的配置不易偏移。
本申请主张以于2021年3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056560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援引于此。
标号说明
1 口罩
1’ 传统的口罩
10 口罩主体
10A 口罩主体带
15 皱褶
20 耳挂部片
20A 环形耳挂部带
20a 环形耳挂部(耳挂部)
21 固定部
21i 固定部的内周缘
22 自由部
23 上侧延伸部
24 耳后方配置部
25 捏持部
26 下侧延伸部
28 可分离结合部
29 开口
50 接合区域
50A 连续接合区域
60 熔接处理区域
60A 连续熔接处理区域
D1 纵向(上下方向)
D2 横向(左右方向)
Dt 传送方向
fr 固定部的翘起。

Claims (6)

1.一种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其中,
所述环形耳挂部分别具有被固定于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的端部且在纵向上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在沿所述纵向延伸的接合区域被接合到所述口罩主体的外表面,
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所述接合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被包含在所述接合区域中的范围,是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纵向的长度的6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的最大宽度为3~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接合区域被包含在实施了熔接处理的熔接处理区域中,
所述固定部的所述横向的最小宽度为所述熔接处理区域的所述横向的宽度的5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口罩,其中,
所述环形耳挂部具有上侧延伸部和下侧延伸部,所述上侧延伸部在上侧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横向延伸,所述下侧延伸部在下侧自所述固定部向所述横向延伸,
所述上侧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在下侧所成的夹角小于90°,
所述下侧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纵向在上侧所成的夹角大于90°。
6.一种口罩的制造方法,所述口罩包括口罩主体、以及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所述口罩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将作为所述口罩主体的长条的口罩主体带、以及将作为所述一对片状的环形耳挂部的长条的环形耳挂部带,其中,所述环形耳挂部带包含连续部分,所述连续部分中,一个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与在所述口罩主体的横向上与该固定部邻接的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在所述横向上连续;
将所述环形耳挂部带重叠在所述口罩主体带的外表面上;
以所述固定部的内周缘的至少一部分被包含在连续接合区域内的方式,在所述连续接合区域,将所述环形耳挂部带的所述连续部分接合到所述口罩主体带,来得到接合体;以及
以将所述一个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与所述邻接的环形耳挂部的固定部彼此分离的方式,切断所述接合体,来得到口罩。
CN202280014913.1A 2021-03-30 2022-02-09 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8877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6560A JP2022153831A (ja) 2021-03-30 2021-03-30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21-056560 2021-03-30
PCT/JP2022/005151 WO2022209333A1 (ja) 2021-03-30 2022-02-09 マスク、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87711A true CN116887711A (zh) 2023-10-13

Family

ID=83455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4913.1A Pending CN116887711A (zh) 2021-03-30 2022-02-09 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16605A1 (zh)
JP (1) JP2022153831A (zh)
KR (1) KR20230160774A (zh)
CN (1) CN116887711A (zh)
TW (1) TW202237228A (zh)
WO (1) WO20222093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6262B2 (ja) * 2010-02-19 2014-03-0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5901900B2 (ja) * 2011-06-28 2016-04-13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
JP6242352B2 (ja) * 2015-01-28 2017-12-06 株式会社白鳩 衛生マスク
TWI645883B (zh) * 2017-07-24 2019-01-01 台灣康匠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具展翼之口罩及其製造工序
JP2021056560A (ja) 2019-09-26 2021-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9333A1 (ja) 2022-10-06
JP2022153831A (ja) 2022-10-13
TW202237228A (zh) 2022-10-01
EP4316605A1 (en) 2024-02-07
KR20230160774A (ko)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033032A (ko)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마스크
KR20140036169A (ko) 마스크
KR20200141025A (ko) 일회용 마스크
KR20200141023A (ko) 일회용 마스크
JP5074746B2 (ja) 使い捨て衛生マスク
CN116887711A (zh) 口罩和口罩的制造方法
JP7386760B2 (ja)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7210512B2 (ja) マスク
WO2022196142A1 (ja) マスク
JP7261774B2 (ja) マスク用耳掛け部、マスク、マスク用耳掛け部の製造方法、及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EP4190195A1 (en) Mas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ask
EP4159072A1 (en) Mask
JP7386756B2 (ja) マスク
JP2023128037A (ja) マスク
EP429592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ear hook member for mask,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ear hook member for mask, method for producing mask, and mask
JP2022150304A (ja) マスク
JP2023128038A (ja) マスク
JP2023125998A (ja) マスク
CN116916777A (zh) 口罩用耳挂部件和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