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2888B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2888B
CN115402888B CN202210577939.9A CN202210577939A CN115402888B CN 115402888 B CN115402888 B CN 115402888B CN 202210577939 A CN202210577939 A CN 202210577939A CN 115402888 B CN115402888 B CN 1154028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cation
pattern
virtual
call
elevato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79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02888A (zh
Inventor
杉原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02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2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02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2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11Waiting time, i.e. response ti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31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虚拟呼叫信息存储部,其存储预测发生而生成的虚拟呼叫信息;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其针对多台电梯的每一台,对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每个个数,在规定时间执行计算候梯厅呼梯以及虚拟呼梯的每个分配模式的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的处理;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其将针对全部电梯计算出了相符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个数中的最大的值决定为有效虚拟呼梯个数;以及分配轿厢决定部,其基于针对候梯厅呼梯以及所决定的个数的虚拟呼梯的每个分配模式的评价值来决定分配给候梯厅呼梯的轿厢。

Description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将统一控制多台电梯的系统称为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近年来,正在开发搭载了实时分配控制功能(RTS)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该实时分配控制功能一边实时解析建筑物内的电梯的动作,一边预测将来的候梯厅呼梯的发生状况来控制运行。通过搭载RTS,能够进行效率良好的群管理控制,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及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在搭载了RTS的群管理控制中,在发生了候梯厅呼梯时,对于多台电梯进行运算处理,该运算处理是从针对包含将来的虚拟的呼梯的多个呼梯的全部分配的组合中找出最佳组合。为了实现群管理所需的实时性,要求对于每个候梯厅呼梯都在规定的限制时间内执行该运算处理。
但是,由于该运算处理复杂,因此有时没有在预先设定的限制时间内结束。在这种情况下,与针对呼梯的电梯分配相关的最佳组合的判定精度降低,存在有时不能使最佳的电梯来响应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实时分配控制功能来对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时,能够在规定的限制时间内高精度地执行对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分配最佳的电梯的处理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
候梯厅呼梯登记部,其用于登记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的信息;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其用于存储预测将来发生的情况而生成的多个虚拟呼梯的信息;单体分配模式获取部,其用于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每一台获取单体分配模式的信息,该单体分配模式的信息表示有无针对登记在所述候梯厅呼梯登记部中的候梯厅呼梯以及存储在所述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中的虚拟呼梯的轿厢分配;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其用于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每一台,对于由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获取部获取到的单体分配模式执行如下处理:从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数量最少的单体分配模式开始依次在规定时间内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其用于将在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中对于所述多台电梯的全部计算出了相符合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个数中的最大值决定为有效虚拟呼梯个数;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其用于生成电梯群分配模式的信息,该电梯群分配模式的信息表示针对登记在所述候梯厅呼梯登记部中的候梯厅呼梯以及由所述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决定的个数的虚拟呼梯的所述多台电梯的分配模式;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其用于针对由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生成的每个电梯群分配模式,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以及分配轿厢决定部,其用于基于由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计算出的评价值来选择最佳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并且基于所选择的电梯群分配模式来决定分配给所述候梯厅呼梯的轿厢。
根据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在使用实时分配控制功能来对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时,能够在规定的限制时间内高精度地执行对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分配最佳的电梯的处理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利用了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2A是表示在发生了候梯厅呼梯时,由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B是表示在发生了候梯厅呼梯时,由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由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4A、4B是表示由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生成的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时,首先,对在使用了多台电梯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在发生了候梯厅呼梯时执行的轿厢分配处理进行说明。
在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当使用者在候梯厅登记候梯厅呼梯时,以能够最有效地输送使用者的方式进行决定响应该呼梯的轿厢(分配轿厢)的分配处理。在分配处理中,将成为决定分配轿厢的对象的候梯厅呼梯称为分配请求。
在分配处理中,首先,根据由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发生的分配请求、以及已经登记并分配给电梯的呼梯等生成的运行时间表,进行各电梯的运行预测处理。在运行预测处理中,根据对分配请求假设分配哪个轿厢来设想多个分配模式,针对每个分配模式来预测将来的运行。在该处理中,存在与能够分配给分配请求的轿厢的台数相应的分配模式。
接着,针对每个分配模式估计到对分配请求的响应为止所需要的时间,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对于分配请求和已登记的呼梯,选择整体上能够尽快响应的、即评价高的最佳分配模式。然后,基于所选择的分配模式中的信息,实际进行分配。
作为评价各分配模式来决定分配轿厢的方法的例子,有如下方法:对于分配请求以及已登记的候梯厅呼梯,根据运行预测的结果预测从登记各呼梯开始到轿厢在各呼梯的出发层响应为止的时间(等待时间),将各呼梯的等待时间之和、或者各呼梯的等待时间的平方和作为该模式的评价值,选择评价值成为最小的模式,将以该模式分配了分配请求的轿厢作为最终的分配轿厢。
此时,预先准备几个设想了将来发生的情况的呼梯“虚拟呼梯”,通过使用它们进行分配处理,能够在将来维持良好的群管理性能。虚拟呼梯是指例如设想从发生分配请求开始15秒后在3层发生的UP方向(目的地楼层为7层)的呼梯、设想30秒后在7层发生的DOWN方向(目的地楼层为3层)的呼梯等。
在使用了虚拟呼梯的分配处理中,设想了多个分配模式,所述多个分配模式对分配请求以及虚拟呼梯假设分配了成为分配候选的各种轿厢。对所设想的分配模式分别进行运行预测,以分配请求以及虚拟呼梯和已登记的呼梯为对象,评价到响应为止所需要的时间,选择整体上成为最佳的模式。然后,将以成为最佳的模式分配给分配请求的轿厢决定为作为分配处理的结果而选定的轿厢(分配轿厢)。
当设电梯的台数为c、虚拟呼梯的个数为n时,在发生分配请求而进行分配处理时生成的假设分配的分配模式的数量存在c(n+1)个。例如,在管理3台电梯(A号机电梯、B号机电梯以及C号机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中发生了分配请求时,在使用预先设定的3个虚拟呼梯来生成分配模式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设想的分配模式为81个。这样,当分配模式的数量变多时,分配处理的运算所需的负荷变高,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正常结束处理。
以在一般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中如上述那样执行相对于候梯厅呼梯的分配处理为前提,对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利用了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
参照图1对利用了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1具备:设置在楼层数m(m>1的整数)的建筑物内的多台电梯(在实施方式中为A号机电梯10A、B号机电梯10B以及C号机电梯10C这3台);设置在各层的候梯厅的候梯厅呼梯登记装置201~20m;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
A号机电梯10A具备轿厢11A和A号机控制装置12A。A号机控制装置12A将轿厢11A的位置信息、行驶状况信息、门开闭状况信息、载重状态信息等作为电梯信息输出到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另外,A号机控制装置12A根据来自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分配指令,使A号机电梯10A响应呼梯的登记层,使相应的轿厢开门。
B号机电梯10B以及C号机电梯10C具有与A号机电梯10A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候梯厅呼梯登记装置201~20m分别是候梯厅的使用者指定目的地楼层的方向并登记呼叫轿厢11A~11C中的某一个的候梯厅呼梯用的装置。另外,候梯厅呼梯登记装置201~20m也可以是输入目的地楼层的候梯厅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对A号机电梯10A、B号机电梯10B以及C号机电梯10C进行群管理。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具有候梯厅呼梯登记部301、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302、电梯信息获取部303、作为单体分配模式获取部的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04、处理时间限制部305、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08、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分配轿厢决定部310以及分配信息输出部311。
候梯厅呼梯登记部301接受从候梯厅呼梯登记装置201~20m获取到的候梯厅呼梯的信息并登记。
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302存储预测将来发生的情况而生成的虚拟呼梯信息。如后所述,虚拟呼梯如“在从分配请求的发生开始X秒后发生,从3层出发去7层”那样,指定发生的时刻和出发层以及目的地楼层并预先设定。虚拟呼梯以如下为目的而设定:进行设想了在登记了成为分配处理的对象的候梯厅呼梯的时刻以后也持续发生呼梯的状况的预测和评价,由此在发生了虚拟呼梯的楼层或其附近,在将来保持能够快速响应的状况。例如,在希望改善出入建筑物时所使用的出发基准层和建筑物上端部附近的服务性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出发基准层和上端部的楼层设定虚拟呼梯。
如果不使用虚拟呼梯而进行分配处理,则即使对于在发生了分配请求时存在的呼梯能够进行良好的服务,也不能进行考虑了之后发生的呼梯的运行,因此对于将来发生的候梯厅呼梯,等待时间可能会变长。虚拟呼梯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而准备的。
电梯信息获取部303获取从各控制装置12A~12C输出的电梯信息。
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04针对电梯10A、10B、10C分别生成表示分配模式的单体分配模式的信息,该分配模式表示了有无针对登记在候梯厅呼梯登记部301中的候梯厅呼梯以及存储在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302中的虚拟呼梯的轿厢分配。
如后述那样,在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中开始每个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计算处理时,处理时间限制部305测量该处理的执行时间,在测量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时,将超时通知信息发送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
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针对各电梯10A、10B、10C,对于由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04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从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数量最少的单体分配模式开始依次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将在此计算出的评价值称为单体评价值。然后,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在处理开始后,如果从处理时间限制部305获取到超时通知信息,则停止执行中的处理。
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在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中针对全部的电梯10A、10B、10C计算出了相符的全部的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个数中的最大值决定为有效虚拟呼梯个数。
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08生成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该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表示针对登记在候梯厅呼梯登记部301中的候梯厅呼梯以及由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决定的个数的虚拟呼梯的电梯10A、10B以及10C的轿厢分配模式。
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基于由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计算出的单体评价值,针对由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08生成的每个电梯群分配模式,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将在此计算出的评价值称为电梯群评价值。
分配轿厢决定部310基于由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计算出的电梯群评价值来选择最佳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并且基于所选择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分配请求的轿厢。
分配信息输出部311基于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10决定的分配轿厢的信息,向相符的电梯输出分配指令。
(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的动作)
在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A、2B的流程图说明由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1执行的动作。在实施方式中,在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302中预先存储有3个虚拟呼梯(虚拟呼梯(1)、虚拟呼梯(2)以及虚拟呼梯(3))的信息。
当使用者通过建筑物内的某一楼层的候梯厅的候梯厅呼梯登记装置、例如通过1层候梯厅的候梯厅呼梯登记装置201进行候梯厅呼梯登记操作时,在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候梯厅呼梯登记部301中登记有该候梯厅呼梯的信息(S1的“是”)。当登记有候梯厅呼梯的信息时,单体分配模式生成部304针对每个电梯10A、10B、10C,将登记在候梯厅呼梯登记部301中的候梯厅呼梯作为分配请求,生成单体分配模式信息,该单体分配模式信息表示针对该分配请求以及存储在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302中的3个虚拟呼梯的轿厢的分配模式(S2)。
图3表示所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在虚拟呼梯为n个的情况下,生成2n+1个单体分配模式。在实施方式中,由于虚拟呼梯是3个,因此生成模式NO.0~NO.15这16个单体分配模式。
在所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中,将对相符的电梯不分配全部呼梯的模式NO.0作为模式分类(a),将不把全部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而把分配请求作为分配对象的模式NO.1作为模式分类(b)。将把分配请求以及虚拟呼梯(1)作为分配对象的模式No.2和No.3作为模式分类(c)。将把分配请求、虚拟呼梯(1)以及虚拟呼梯(2)作为分配对象的模式NO.4~No.7作为模式分类(d)。将把分配请求、虚拟呼梯(1)、虚拟呼梯(2)以及虚拟呼梯(3)作为分配对象的模式NO.8~NO.15作为模式分类(e)。
接着,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针对每个电梯以及每个单体分配模式进行运行预测,基于该运行预测计算并存储与各个模式的服务性能相关的单体评价值(S3)。当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开始每个单体分配模式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时,处理时间限制部305开始该处理的执行时间的测量。
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针对各电梯10A、10B、10C,按照16个单体分配模式中的模式分类(a)→模式分类(b)→模式分类(c)→模式分类(d)→模式分类(e)的顺序,执行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即,不进行对分配请求的分配处理,而仅针对已登记的呼梯从根据各轿厢的位置关系等运行的模式开始。然后,按照如下的顺序:不将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而仅将分配请求作为分配对象而生成的分配模式→将分配请求以及1个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而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将分配请求以及2个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而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将分配请求以及3个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而生成的单体分配模式,依次增加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数量,执行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循环(1))。
此时,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将分配有不能响应候梯厅呼梯的轿厢的单体分配模式,作为非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对象而进行存储。“不能响应候梯厅呼梯的轿厢”是指例如发生了候梯厅呼梯的层被设定为非停止层、越过层或服务对象外的非正规楼层的电梯的轿厢。非停止层是指为了使使用者不能上下梯而被设定为相符的轿厢不能停止的层。越过层是指在服务对象的区间中被设定为相符的轿厢不能停止的中途层。例如,在1~5层为服务对象区间,1、3、4以及5层被设定为能够停止,2层被设定为不能停止的情况下,2层成为越过层。另外,非正规楼层是指仅特定的电梯能够服务的楼层(例如地下层等)。
在执行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的期间,处理时间限制部305监视执行时间的测量值,当测量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时,将超时通知信息发送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
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在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中,如果从处理时间限制部305获取到超时通知信息(S4的“是”),则停止执行中的处理,转移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与在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中针对全部的电梯10A、10B、10C计算出了相符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模式分类相符的虚拟呼梯的个数中的最大值决定为有效虚拟呼梯个数。详细说明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所执行的有效虚拟呼梯个数的决定处理。
对于各电梯10A、10B、10C,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在获取超时通知信息而停止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时,基于该计算处理已完成的模式分类,决定有效虚拟呼梯个数。
具体而言,在停止了处理时,如果针对电梯10A、10B、10C中的某一个到符合模式分类(c)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为止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则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为“0”。
另外,在停止了处理时,如果针对全部电梯10A、10B、10C到符合模式分类(c)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为止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结束,针对电梯10A、10B、10C的某一个符合模式分类(d)的全部的单体分配模式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则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为“1”。
另外,在停止了处理时,如果针对全部的电梯10A、10B、10C到符合模式分类(d)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为止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结束,针对电梯10A、10B、10C的某一个符合模式分类(e)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则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为“2”。
另外,在停止了处理时,如果针对全部的电梯10A、10B、10C到符合模式分类(e)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为止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结束,则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为“3”。
在此,假设针对A号机电梯10A到模式No.7为止计算处理结束,针对B号机电梯10B到模式No.9为止计算处理结束,针对C号机电梯10C到模式No.12为止计算处理结束。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全部的电梯到模式分类(d)为止计算处理结束,但模式分类(e)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因此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为“2”。
接着,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08生成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该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表示针对分配请求以及由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决定的个数(2个)的虚拟呼梯的电梯10A、10B、10C的轿厢分配模式(S6)。
关于在生成该电梯群分配模式时使用的有效虚拟呼梯,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307将针对全部电梯10A、10B、10C计算出相符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虚拟呼梯的个数中的最大值决定为有效虚拟呼梯个数。由此,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08能够对全部的电梯平均地将尽可能多的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生成能够计算的电梯群分配模式。
图4A、4B表示所生成的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的例子。在图4A、4B中,“A号机单体模式”表示对于A号机电梯10A采用的单体分配模式NO.,“B号机单体模式”表示对于B号机电梯10B采用的单体分配模式NO.,“C号机单体模式”表示对于C号机电梯10C采用的单体分配模式NO.。
如果电梯的台数为c台,虚拟呼梯为n个,则生成cn+1个电梯群分配模式,因此在图4A、4B所示的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中,电梯为3台,虚拟呼梯为2个,生成27个电梯群分配模式。
接着,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针对由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308生成的每个电梯群分配模式,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首先开始对作为评价值计算对象的电梯群分配模式信息的模式No.0的处理。
作为与该电梯群分配模式No.0相符的单体分配模式,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确定A号机电梯10A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7,B号机电梯10B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0,C号机电梯10C的单体分配模式为No.0。然后,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对于所确定的各个单体分配模式,获取在步骤S3中存储的评价值。
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通过求出所获取的各单体分配模式的单体评价值之和,计算并存储电梯群分配模式NO.0的电梯群评价值。通过这样计算电梯群评价值,不需要对各个电梯群分配模式重新进行运行预测,能够以简单的处理计算电梯群评价值。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对每个电梯群分配模式执行步骤S7的处理(循环(2))。
此时,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判断在符合作为处理对象的电梯群分配模式的单体分配模式中是否包含被判断为非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对象的单体分配模式。在判断为包含被判断为非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对象的单体分配模式的情况下,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判断为不能实施该电梯群分配模式,并非是电梯群评价值的计算对象。
接着,分配轿厢决定部310根据由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309计算出的电梯群评价值中选择最佳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基于所选择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分配请求的轿厢(S8)。
然后,分配信息输出部311基于由分配轿厢决定部310决定的针对分配请求的分配轿厢的信息,向相符的电梯控制装置输出分配指令(S9)。各控制装置12A~12C以基于所获取的分配指令响应相符的候梯厅呼梯的方式控制各电梯10A~10C内的设备。
对在步骤S5~S7中有效虚拟呼梯个数被决定为“0”的情况下的分配轿厢决定处理进行说明。首先,说明在停止了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时,由于针对某一台电梯的符合模式分类(a)的单体分配模式NO.0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而有效虚拟呼梯个数被决定为“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设想对于该电梯,用于计算到响应分配请求为止的时间的信息不齐全,分配轿厢决定部310根据分配请求和各电梯10A、20A、30A的轿厢的位置关系等,决定分配给该分配请求的轿厢。
另外,说明在停止了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时,由于对于处理的进度最慢的电梯符合模式分类(a)的单体分配模式NO.0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结束,符合模式分类(b)的单体分配模式NO.1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有效虚拟呼梯个数被决定为“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不能计算出仅将分配请求作为分配对象而假设分配的情况下的到对分配请求的响应为止所需的时间(未响应时间),但是能够推定到轿厢以由分配请求指定的方向通过登记有分配请求的层为止所需的预计时间。因此,分配轿厢决定部310基于该推定时间进行将被预测为对分配请求的响应最快的轿厢分配给该分配请求的决定。
另外,说明在停止了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时,对于处理的进度最慢的电梯,由于符合模式分类(b)的单体分配模式NO.1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结束,符合模式分类(c)的单体分配模式NO.2以及NO.3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而有效虚拟呼梯个数被决定为“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10基于不对分配请求假设分配的情况下的已登记的各呼梯的未响应时间的预测值、对分配请求假设分配的情况下的已登记的各呼梯的未响应时间的预测值、以及对分配请求的未响应时间的预测值,决定分配给该分配请求的轿厢。
另外,在有效虚拟呼梯个数被决定为“1”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对于处理进度最慢的电梯符合模式分类(c)的单体分配模式NO.2以及NO.3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结束,符合模式分类(d)的单体分配模式NO.4~NO.7全部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10基于将分配请求以及1个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而生成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分配请求的轿厢。
另外,在有效虚拟呼梯个数被决定为“3”的情况下,具体而言,在对于处理进度最慢的电梯到符合模式分类(e)的单体分配模式NO.9~NO.15为止的全部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结束的情况下,分配轿厢决定部310基于将分配请求以及3个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而生成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分配请求的轿厢。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使用实时分配控制功能对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时,针对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对全部的电梯考虑平均地尽可能多的虚拟呼梯,能够在规定的限制时间内高精度地执行分配处理。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处理时间限制部305监视由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所进行的单体评价值计算处理的执行时间的测量值,当测量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时,将超时通知信息发送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处理时间限制部305也可以监视由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所进行的单体评价值计算处理的进展状况,基于该进展状况判断是否继续单体评价值计算处理,在判断为不继续时,将超时通知信息发送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
具体而言,在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中,对将规定数量的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结束了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时,处理时间限制部305在从当前时刻到测量值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t为止的期间,判断是否能够对虚拟呼梯的数量比该规定数量多1个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结束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
然后,在判断为不能结束对相符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时,处理时间限制部305不等待测量值达到阈值t,而将超时通知信息发送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在将2个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的单体分配模式全部(到单体分配模式No.7为止)结束时,在到阈值t为止的时间对于各电梯仅剩下3个单体评价值的计算时间的情况下,处理时间限制部305判断为难以执行将3个虚拟呼梯作为分配对象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到单体分配模式No.15为止)。
在此,对于增加1个虚拟呼梯数时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是否能够执行单体评价值的计算处理是根据例如通过相符的单体分配模式的数量是否超过了在到阈值t为止的剩余时间能够计算出的单体评价值的数量的150%来进行判断。如果相符的单体分配模式的数量超过了在到阈值t为止的剩余时间能够计算出的单体评价值的数量的150%,则处理时间限制部305判断为难以进行该计算处理的执行,在该时刻将超时通知信息发送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306。
通过这样进行处理,能够避免执行无用的处理,减轻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处理负荷,并且能够缩短电梯的分配处理的时间。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存储在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302中的虚拟呼梯,也可以针对星期或时间段设定不同的信息。另外,也可以存在没有虚拟呼梯的设定的星期或时间段。另外,虚拟呼梯也可以通过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预先设定的程序,基于过去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的信息等自动生成并设定在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302中。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单体分配模式的生成、单体评价值的计算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由各电梯的控制装置执行这些处理,将所获取的信息发送到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

Claims (4)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用于对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所述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候梯厅呼梯登记部,其用于登记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的信息;
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其用于存储预测将来发生的情况而生成的多个虚拟呼梯的信息;
单体分配模式获取部,其用于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每一台获取单体分配模式的信息,所述单体分配模式的信息表示有无针对登记在所述候梯厅呼梯登记部中的候梯厅呼梯以及存储在所述虚拟呼梯信息存储部中的虚拟呼梯的轿厢分配;
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其用于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每一台,对由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获取部获取到的单体分配模式执行如下处理:从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数量最少的单体分配模式开始依次在规定时间内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限制时间时停止计算所述评价值的处理;
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其用于将在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中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全部计算出了相符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个数中的最大值决定为有效虚拟呼梯个数;
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其用于生成电梯群分配模式的信息,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的信息表示针对登记在所述候梯厅呼梯登记部中的候梯厅呼梯以及由所述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部决定的个数的虚拟呼梯的所述多台电梯的分配模式;
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其用于针对由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部生成的每个电梯群分配模式,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以及
分配轿厢决定部,其用于基于由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计算出的评价值来选择最佳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并且基于所选择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所述候梯厅呼梯的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将分配有不能响应所述候梯厅呼梯的轿厢的单体分配模式判断为非评价值的计算对象,
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部将包含由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判断为非评价值的计算对象的单体分配模式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判断为非评价值的计算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基于计算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处理的进展状况判断为不继续进行计算该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处理时,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部停止计算所述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处理。
4.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其对多台电梯进行群管理,所述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
候梯厅呼梯登记步骤,登记所发生的候梯厅呼梯的信息;
虚拟呼梯信息存储步骤,存储预测将来发生的情况而生成的多个虚拟呼梯的信息;
单体分配模式获取步骤,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每一台获取单体分配模式的信息,所述单体分配模式的信息表示有无针对在所述候梯厅呼梯登记步骤中登记的候梯厅呼梯以及在所述虚拟呼梯信息存储步骤中存储的虚拟呼梯的轿厢分配;
单体分配模式评价步骤,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每一台,对在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获取步骤中获取到的单体分配模式执行如下处理:从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数量最少的单体分配模式开始依次在规定时间内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在经过了预先设定的限制时间时停止计算所述评价值的处理;
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步骤,将在所述单体分配模式评价步骤中针对所述多台电梯的全部计算出了相符的全部单体分配模式的评价值的、作为分配对象的虚拟呼梯的个数中的最大值决定为有效虚拟呼梯个数;
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步骤,生成电梯群分配模式的信息,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的信息表示针对在所述候梯厅呼梯登记步骤中登记的候梯厅呼梯以及在所述有效虚拟呼梯个数决定步骤中决定的个数的虚拟呼梯的所述多台电梯的分配模式;
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步骤,针对在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生成步骤中生成的每个电梯群分配模式,计算与服务性能相关的评价值;以及
分配轿厢决定步骤,基于在所述电梯群分配模式评价步骤中计算出的评价值来选择最佳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并且基于所选择的电梯群分配模式决定分配给所述候梯厅呼梯的轿厢。
CN202210577939.9A 2021-05-26 2022-05-25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402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8482A JP7230104B2 (ja) 2021-05-26 2021-05-26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21-088482 2021-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2888A CN115402888A (zh) 2022-11-29
CN115402888B true CN115402888B (zh) 2023-12-08

Family

ID=84157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7939.9A Active CN115402888B (zh) 2021-05-26 2022-05-25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30104B2 (zh)
CN (1) CN11540288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9424A (ja) * 2006-03-30 2007-10-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73363A (ja) * 2008-01-22 2009-08-06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01837910A (zh) * 2009-03-19 2010-09-2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JP2011057325A (ja) * 2009-09-07 2011-03-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2190215A (zh) * 2010-03-15 2011-09-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JP2011195281A (ja) * 2010-03-19 2011-10-0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6056001A (ja) * 2014-09-10 2016-04-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352472B1 (ja) * 2017-03-24 2018-07-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538240B1 (ja) * 2018-06-12 2019-07-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26504A (ja) * 2010-12-15 2012-07-05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装置
CN112351947A (zh) * 2018-07-05 2021-0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FR3095082B1 (fr) 2019-04-11 2021-10-08 Swissto12 Sa Dispositif à guide d’ondes de section ovale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dit dispositif
JP7027516B1 (ja) * 2020-12-17 2022-03-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9424A (ja) * 2006-03-30 2007-10-1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73363A (ja) * 2008-01-22 2009-08-06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01837910A (zh) * 2009-03-19 2010-09-2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JP2010222074A (ja) * 2009-03-19 2010-10-07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11057325A (ja) * 2009-09-07 2011-03-24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2190215A (zh) * 2010-03-15 2011-09-2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JP2011195281A (ja) * 2010-03-19 2011-10-0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16056001A (ja) * 2014-09-10 2016-04-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5984766A (zh) * 2014-09-10 2016-10-0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JP6352472B1 (ja) * 2017-03-24 2018-07-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538240B1 (ja) * 2018-06-12 2019-07-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81494A (ja) 2022-12-08
JP7230104B2 (ja) 2023-02-28
CN115402888A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3074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KR101674693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 관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4777241B2 (ja) 建物内の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の複数のかご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スケジューラ
JP5351510B2 (ja) 乗り場行先階予約式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6781108B2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群管理制御方法及び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JP2007284149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0077924B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01613043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JP484719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19142694A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473234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499927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5402888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JP460668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14644267B (zh) 双层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组群管理控制方法
US9533857B2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device
WO1999050164A1 (fr) Organe de commande d'ascenseur
JP7159271B2 (ja) 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435865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2007055782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及び群管理方法
JPH08217342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7322127B2 (ja) マルチ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7435719B1 (ja) 割当制御装置、割当方法、割当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7306518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7013985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