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37910A -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37910A
CN101837910A CN 201010145424 CN201010145424A CN101837910A CN 101837910 A CN101837910 A CN 101837910A CN 201010145424 CN201010145424 CN 201010145424 CN 201010145424 A CN201010145424 A CN 201010145424A CN 101837910 A CN101837910 A CN 101837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traffic
ladder riding
riding hall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454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尚史
浅野宜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37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37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对将来可以假定的交通需要执行可靠的轿厢分配。本发明的装置,生成各楼层间的交通需要数据,检测乘梯厅呼叫,按照所述交通需要数据,产生配置了多个假想需要的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所述多个假想需要包括假想乘梯厅呼叫、派生轿厢呼叫、和所述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生成各所述电梯轿厢的楼层巡回表,使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和从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的组、与所述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进行组合,以使预先确定的评价指标最小化或最大化的方式执行分别将各组合个别地追加到所述楼层巡回表的搜索运算,对所述各组合基于分别被分配给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电梯轿厢的识别信息,确定对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电梯轿厢。

Description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执行对楼内的任意楼层在任意时刻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电梯轿厢的群管理控制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群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入考虑当前产生的呼叫(乘梯厅呼叫、轿厢呼叫)的状况和轿厢的当前位置、乘坐人数等信息,将乘梯厅呼叫分配给适当的轿厢。为了适当地对轿厢分配乘梯厅呼叫,原本需要考虑下面的所有要因。
1.当前的分配对至今产生但未被服务的呼叫(未响应呼叫)产生的影响。
2.当前的分配对将来的呼叫产生的影响
3.将来的呼叫产生对至今已分配的所有未响应呼叫产生的影响
其中,上述1的要因容易处理,但关于其他的要因,除了日本特开平5-319707号公报的一部分的提案,在现有方式中几乎没有处理。这是因为:在上述2、3中,因为需要同时考虑包括将来的假想的呼叫的多个呼叫,所以需要进行对多个呼叫从所有的分配的组合中得出准最适的解的一种组合最适化运算,因此方法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考虑上述2、3的要因,需要在预定的限制时间内对多个呼叫进行组合最适化运算。但是,在利用了日本特开平5-319797号公报中提出的GA(遗传算法)和/或日本特开平5-319706号公报中提出的SA(模拟退火算法)的方式等中,很难实现群管理中所需要的实时性。在日本特开2006-143360号公报中提出了在确保了实时性的方式下的由组合最适化运算进行的轿厢分配运算方式,但不能说根据统计数据能够充分把握可以设想的将来状况,存在不能对将来可以设想的交通需要执行可靠的轿厢分配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电梯群管理装置,其对在楼内的任意楼层任意时刻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电梯轿厢,所述楼装有多个电梯轿厢和进行所述多个电梯轿厢的运行控制的控制部,该电梯群管理系统具备:
交通需要存储部,其存储表示各楼层间的交通需要的交通需要数据;
乘梯厅呼叫检测部,其检测在所述楼的任意楼层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即实际乘梯厅呼叫;
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其按照所述交通需要存储部内的所述交通需要数据,分别产生配置了多个假想需要的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其中,V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多个假想需要包括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起未来的假想乘梯厅呼叫、从假想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和所述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
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其从所述控制部收集轿厢停止信息,所述轿厢停止信息表示已对各所述电梯轿厢分配但未响应的乘梯厅呼叫、和各电梯轿厢中产生的未响应的轿厢呼叫;
搜索运算控制部,其预测从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基于所述轿厢停止信息来生成各所述电梯轿厢的楼层巡回表,使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和所述预测出的派生轿厢呼叫的组与所述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进行组合,执行以使分别预先确定的评价指标最小化或最大化的方式分别将各组合个别地追加到所述楼层巡回表的搜索运算控制部;
搜索运算存储部,其存储按每个所述组合由所述搜索运算对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电梯轿厢的识别信息;以及
轿厢分配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搜索运算存储部中存储的内容来确定对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电梯轿厢,将指示由已确定的轿厢向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响应的分配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方法,其在电梯群管理装置中执行,所述电梯群管理装置对在楼内的任意楼层任意时刻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电梯轿厢,所述楼装有多个电梯轿厢和进行所述多个电梯轿厢的运行控制的控制部,该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
乘梯厅呼叫检测步骤,乘梯厅呼叫检测部检测在所述楼的任意楼层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即实际乘梯厅呼叫;
读出步骤,读出单元从存储有表示各楼层间的交通需要的交通需要数据的交通需要存储部读出所述交通需要数据;
假想交通需要产生的步骤,假想交通需要产生单元按照所述交通需要数据,分别产生配置了多个假想需要的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其中,V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多个假想需要包括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起未来的假想乘梯厅呼叫、从假想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和所述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
轿厢停止信息收集步骤,轿厢停止信息收集单元从所述控制部收集轿厢停止信息,所述轿厢停止信息表示已对各所述电梯轿厢分配但未响应的乘梯厅呼叫、和各电梯轿厢中产生的未响应的轿厢呼叫;
搜索运算控制步骤,搜索运算控制单元预测从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基于所述轿厢停止信息来生成各所述电梯轿厢的楼层巡回表,使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和所述预测出的派生轿厢呼叫的组、与所述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进行组合,执行以使预先确定的评价指标最小化或最大化的方式分别将各组合个别地追加到所述楼层巡回表的搜索运算;
存储步骤,搜索运算存储单元存储按每个所述组合由所述搜索运算对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电梯轿厢的识别信息;以及
轿厢分配确定步骤,轿厢分配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搜索运算存储部中存储的内容来确定对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电梯轿厢,将指示由已确定的轿厢向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响应的分配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将来可以设想的交通需要执行可靠的轿厢分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V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以与图2不同的记载方法表现出的V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图。
图4是表示OD(Origin & Destination)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过滤了OD表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坐标图表示图5的OD表的图。
图7是表示向图2中示出的V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附加了实际乘梯厅呼叫集的图。
图8是表示搜索运算处理整体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模型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详细地示出了图8的步骤A5中进行的搜索运算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12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13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14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15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16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17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图18是搜索运算处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电梯群管理部11进行至少2台以上(一台的话没有轿厢的选择这样的概念所以称不上群管理)的电梯轿厢33的群管理控制。电梯群管理部11具备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该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确定对在楼内任意楼层任意时刻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实际乘梯厅呼叫)的轿厢的分配,通过对由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确定的轿厢分配上述产生的乘梯厅呼叫,从而进行群管理控制。
各轿厢的轿厢控制部31,分别将分配乘梯厅呼叫信息列表31a和轿厢呼叫信息列表31b保持在存储部中,基于这些列表31a、31b来独立地进行轿厢的楼层停止运行。乘梯厅呼叫信息表31a是将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与发生楼层、方向(上或下)设为一组的信息列表,轿厢呼叫信息列表31b是将产生时刻与产生楼层设为一组的信息列表。需说明的是,列表31a、31b内的产生时刻可以省略。各轿厢控制部31,通过由电梯用户按下在各轿厢内具备的轿厢呼叫按键32来检测轿厢呼叫的产生,将检测出的轿厢呼叫的信息追加在轿厢呼叫信息列表31b中。在由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确定了对乘梯厅呼叫的轿厢分配时,将乘梯厅呼叫信息从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发送至与确定的轿厢对应的轿厢控制部31,接收到乘梯厅呼叫信息的轿厢控制部31将其追加到分配乘梯厅呼叫信息列表31a中。需说明的是,在本例中,对每个轿厢配置了轿厢控制部,但也可以对各轿厢设置共同的控制部,在该共同的控制部中运行控制各轿厢。
在电梯群管理部11中具备乘梯厅呼叫检测部12,该乘梯厅呼叫检测部12检测各楼层具备的乘梯厅呼叫按键41的按下。当由乘梯厅呼叫检测部12检测到产生新的乘梯厅呼叫时,将该乘梯厅呼叫的信息向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发送,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通过轿厢分配运算来确定对该乘梯厅呼叫分配的轿厢。轿厢呼叫的信息包括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楼层、乘梯厅呼叫的方向(上或下)等。
此外,在电梯群管理部11中具备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该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收集各轿厢的信息、即“当前位置”“轿厢行进方向”“当前的载重”“速度”等轿厢状态信息。在由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进行分配运算时,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将各轿厢的轿厢状态信息发送至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
此外,在电梯群管理部11中具备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在由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进行轿厢分配运算时,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从各轿厢的轿厢控制部31收集分配乘梯厅呼叫信息列表31a的数据、和轿厢呼叫信息列表31b的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发送至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
交通需要数据生成部15,在多个时间带的每个,基于电梯工作中的乘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的产生状况(已产生的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产生楼层、产生方向、以及已产生的轿厢呼叫的产生时刻、产生楼层等),计测各时间带中的交通需要,生成每个时间带的交通需要数据,将其存储于内部的存储部15a。交通需要数据包括例如作为楼层间的移动频度的OD(Origin & Destination)表、和需要的平均产生间隔。需说明的是,本发明也包括不考虑时间带而生成交通需要数据的情况。
在由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进行分配运算时,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使用与当前时刻或检测出的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对应的时间带中的交通需要数据、和随机数产生器17,产生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将其发送至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假想交通需要系列是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的系列。各假想交通需要包括:实际上没有产生但假定为将来会产生的假想乘梯厅呼叫(产生楼层)、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未来的时刻)、和从假想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目的楼层)。假想交通需要也被称为假想呼叫集(参照后述的图2)。
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使用包括搜索运算处理部22、运行模拟评价部23和运行模拟评价结果存储部24的搜索运算控制部27,执行控制轿厢分配运算(搜索运算)。具体而言,预测生成从检测出的乘梯厅呼叫(实际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生成包括实际乘梯厅呼叫和派生乘梯厅呼叫的实际呼叫集(参照后述的图7)。并且,对使从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接受的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与上述实际呼叫集进行组合来生成多个组,对各组以使预先提供的评价指标最小化或最大化的方式进行轿厢分配,基于运算结果按各组的每个来指定对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轿厢,将表示确定的轿厢的识别标识和最小化或最大化后的评价值的搜索运算结果存储于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25中。轿厢分配确定部26,基于在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25中存储的各组搜索运算结果,最终确定对实际乘梯厅呼叫的轿厢分配。轿厢分配确定部26,将由该确定的轿厢向实际乘梯厅呼叫进行响应所示出的分配结果数据(具体而言是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信息),对该确定的轿厢的轿厢控制部31发送。轿厢控制部31将发送来的实际乘梯厅呼叫信息追加到分配乘梯厅呼叫信息列表31a中。
上述的各构成要素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或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计算机与电梯实机之间经由用于发送接收控制所需要的电信号的控制盘和/或通信接口而连接。
对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梯群管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在楼内由想要乘坐电梯的乘客按下乘梯厅呼叫按键41,由此向电梯群管理部11进行电梯轿厢的配车要求(乘梯厅呼叫)。该电梯轿厢的配车要求以“新建乘梯厅呼叫的产生”这样的形式由乘梯厅呼叫检测部12来检测。检测出的乘梯厅呼叫(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信息被发送至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如上所述,检测出的乘梯厅呼叫(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信息包括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楼层、乘梯厅呼叫的方向(上或下)等。
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以乘梯厅呼叫信息的取得作为触发,开始确定对检测出的乘梯厅呼叫(实际乘梯厅呼叫)的分配轿厢的轿厢分配运算处理。
具体而言,首先,为了收集运算所需要的信息,向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和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发出发送信息的指令。
在从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接收到指令的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中,参照交通需要数据生成部15内的存储部15a,基于与当前时刻对应的交通需要数据,产生假想的假想交通需要的多个系列(产生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在此时的产生中使用随机数产生器17。然后,将产生的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向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发送。
此外,从轿厢运算处理部21接收到指令的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收集各轿厢的“当前位置”“当前行进方向”等轿厢状态信息,将其向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发送。
此外,从轿厢运算处理部21接收到指令的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将各轿厢33具有的乘梯厅呼叫列表31a和轿厢呼叫信息列表31b的数据(轿厢停止信息)向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发送。
此外,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和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能够并行地执行动作,在收集到各自应该产生或应该收集的信息的阶段,依次向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发送数据。
在此,对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的动作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当在某时间带产生乘梯厅呼叫时,从交通需要数据生成部15的存储部15a中读出该时间带中的OD表和平均需要产生间隔,根据读出的数据、和由随机数产生器17产生的随机数来产生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然后,当接收到来自轿厢运算处理部21的发送指令时,将这些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发送至轿厢运算处理部21。
图2表示由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产生的V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例子。各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分别包含N个假想交通需要(N个假想呼叫集)。每个假想交通需要,上段表示假想乘梯厅呼叫,下端表示派生轿厢呼叫。例如,以V=1的假想交通需要系列作为例子,包含索引1~N的假想交通需要,其中索引1的假想交通需要,其意思如下。即意味着在从当前时刻(设为时刻T=0)起4秒后的时刻T=4产生出发层(0)为1层的乘梯厅呼叫(假想乘梯厅呼叫),产生目标层(D)为6层的轿厢呼叫(派生轿厢呼叫)。假想交通需要的时刻是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起未来的时刻。需说明的是,图2中示出的假想交通需要(假想呼叫集)也能够如图3那样由一段来简单地表记。
每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使用随机数产生器17产生N个假想交通需要,作为产生方法,例如,假想交通需要的产生时刻(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能够以按照泊松分布的方式由随机数来确定,作为出发层与目的层的组的OD(即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楼层和派生轿厢呼叫的目的楼层),能够以按照与产生时刻对应的时间带的OD表(存储在交通需要数据生成部的存储部15a中)分布的方式由随机数来确定。
需说明的是,在本例中,也可以设想N个假想交通需要的产生时刻没有全部包含在一个时间带中而横跨不同的时间带的情况,但在该情况下,关于在不同的时间带中包含的产生时刻产生假想交通需要,可以使用该不同的时间带的OD表,或者也可以容许其作为误差的范围而使用相同时间带的OD表。
在此,在以按照OD表的分布的方式确定OD(出发层和目标层)中,通过对由OD表表现的交通流进行过滤和聚类,从而生成多个代表性的交通流,也能够以按照这些代表性的交通流的一个或多个的方式来确定OD。以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对由相关的OD表表现的交通流进行过滤,进一步进行聚类,由此分类为几个代表性的交通流。
设为例如如图4那样形成OD表。在此,Orig1表示出发楼层为1层,Dest1表示目的楼层为1层。此时,由预定的位对OD值通过四舍五入等来进行过滤。此外,也考虑将阈值以下的值设为0的方法。在此,对将OD值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4的OD表中若将OD值在1的位上四舍五入,则得到图5所示的OD表。若通过坐标图来表现图5的OD表,则变为图6所示那样。
对图5或图6的过滤后的OD表进一步进行聚类,由此如图6所示,能够将原来的OD表的交通流分类为六个代表性的交通流(交通流1~6)。
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以使图6示出的交通流1~6独立或混在一起的方式产生多个包含N个假想交通需要的系列。
在此,所谓独立地产生,是指仅使用交通流1~6中的一个交通流来产生假想交通需要。例如仅使用交通流1来产生假想交通需要。也即是交通流1是从各层向1层的交通流,按每个系列产生N个这样的假想交通需要。
此外,所谓使其混在一起,是指使用从交通流1~6中选择出的多个交通流来产生假想交通需要。例如以按照交通流1与交通流2的合计交通流的方式来产生假想交通需要。需说明的是,交通流1如先前所述那样是从各层向1层的交通流,交通流2是从1层向各层的交通流。
使用哪个交通流可以从外部提供指定了期间的指示,关于该期间可以使用指示的交通流,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
如上所述,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当接收到由乘梯厅呼叫检测部12检测出的乘梯厅呼叫(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信息时,对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16指示其产生和发送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从而接收这些假想交通需要系列。此外,对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和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也指示其发送各自收集的信息,从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和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接收信息。
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根据接收到的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信息来生成派生轿厢呼叫,将作为实际乘梯厅呼叫信息和派生轿厢呼叫的组的实际乘梯厅呼叫集附加到各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开头。将对图2中示出的V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附加了实际乘梯厅呼叫集的状态示出在图7中。需说明的是,附加于各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实际乘梯厅呼叫集是彼此相同的数据。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通过使用了包括要素22~24的搜索运算控制部27的搜索运算,在假定为分别产生了各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假想交通需要的情况下,对实际乘梯厅呼叫确定各自成为将来最佳或优选的轿厢分配确定的轿厢(即、使预先提供的评价指标最小化或最大化的轿厢),取得此时的评价值(最小化或最大化后的评价值)。并且,在轿厢分配确定部26中,基于各确定的分配轿厢和各评价值的至少前者,最终确定对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轿厢。以下,对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
轿厢分配运算处理部21中的搜索运算处理部22,预测生成从实际乘梯厅呼叫派生的轿厢呼叫(产生楼层)。也即是,搜索运算处理部22具备根据乘梯厅呼叫来预测生成派生轿厢呼叫的轿厢呼叫预测部。派生轿厢呼叫,例如可以向预先准备的函数输入乘梯厅呼叫信息来求得,也可以随机求得。
搜索运算处理部22,将组合了实际乘梯厅呼叫信息、和根据实际乘梯厅呼叫生成的派生轿厢呼叫的信息的实际呼叫集附加到各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开头,由此生成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实际呼叫集与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组)(参照图7)。也即是,一个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包括一个实际呼叫集和一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因此,对应于V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得到V个分配对象呼叫列表。
搜索运算处理部22执行搜索运算,该搜索运算对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包含的多个呼叫集(将实际呼叫集、假想呼叫集分别简称为呼叫集)找出最适或准最适的轿厢的分配模式(轿厢暂定分配模式)、即向后述的模型数据追加多个呼叫集的追加模式。搜索运算处理部22,基于通过搜索运算处理找出的轿厢暂定分配模式,为分配实际乘梯厅呼叫指定最适或准最适(后述)的轿厢,将指定的轿厢的信息(轿厢的识别标识、评价值等)存储于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25。对每个分配对象呼叫列表进行以上的处理。
由搜索运算处理部22进行的搜索运算处理,设为由未图示的运算控制部来控制。该运算控制部管理运算处理时间,搜索运算处理部22在达到由运算控制部管理的搜索运算限制时间之前反复进行搜索。在到达搜索运算限制时间之前全部处理结束的情况下,找到最适的轿厢暂定分配模式。另一方面,在到达搜索运算限制时间之前全部处理没有结束的情况下,在已进行了处理的范围内找到最适(即准最适)的轿厢暂定分配模式。准最适的轿厢暂定分配模式,与最适的轿厢暂定分配模式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搜索运算限制时间能够由对运算控制部的设定来改变。搜索运算限制时间在每个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8是表示搜索运算处理整体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A1中,根据在任意时刻任意楼层产生的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信息来生成派生轿厢呼叫信息,生成作为这些乘梯厅呼叫信息与派生轿厢呼叫信息的组的实际呼叫集。将生成的实际呼叫集附加到多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的开头来生成多个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实际呼叫集与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组)(参照图7)。
接着,在步骤A2中,基于来自轿厢状态信息收集部13的轿厢状态信息(例如各轿厢的当前位置(移动中的情况下,为能够开始减速并停止的楼层位置))、和来自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14的分配乘梯厅呼叫信息表31a和轿厢呼叫信息列表31b的数据(轿厢停止信息),求出当前时刻的各轿厢的楼层巡回表。然后,制作求出的各轿厢的楼层巡回表的集合即模型数据。在此制作的模型数据称为初始模型数据。
在此,对模型数据进行说明。
所谓模型数据是指如上述那样汇总每个轿厢的楼层巡回表而表现的数据。各轿厢的楼层巡回表,基于各轿厢的当前位置、各轿厢的轿厢呼叫信息、各轿厢的乘梯厅呼叫分配信息进行简易的模拟实验(simulation),由此能够进行高速地估算。
图9表示模型数据的一例。
行数据是与轿厢向楼层停止相关的数据(以后,称为轿厢停止数据)
“数据No”是识别轿厢停止数据的ID。
“轿厢序号”是对每个轿厢指派的轿厢ID,在本例中示出两台时的例子。
“楼层”是指轿厢停止的楼层的ID。
“方向”若为UP则表示上方向乘梯厅呼叫停止,若为DN则表示下方向乘梯厅呼叫停止,若为C则表示轿厢呼叫停止。
“产生时刻”是以当前时刻(=0)为基准来表示成为轿厢停止的要因的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
“到达时刻”是以当前时刻(=0)为基准来表示轿厢到达楼层的预定时刻。
“出发时刻”是以当前时刻(=0)为基准来表示轿厢从楼层出发的预定时刻。
“前停止层数据No”是表示关于前一个停止的楼层的轿厢停止数据的数据No,若为-1则表示没有之前的停止楼层。
“后停止层数据No”是表示关于下一个停止的楼层的轿厢停止数据的数据No,若为-1则表示没有下一个停止楼层。
表示轿厢呼叫停止的轿厢停止数据中的“产生时刻”一栏的值为0,这不意味着在当前时刻发生了轿厢呼叫停止。也即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运算中不特别使用轿厢呼叫的产生时刻,方便起见代入0。
在图9的例子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一层楼间的移动所需要的时间设为5秒,将伴随楼层停止的轿厢的停止时间与乘梯厅呼叫、轿厢呼叫一起设为5秒,计算到达时刻、出发时刻。实际上这些数值根据电梯规格来确定。
楼层的巡回顺序,通过追溯“前停止层数据No”和“后停止层数据No”来表现,模型数据为所谓连结列表那样的数据结构。
此外,在此,作为模型数据的制作规则,在同一楼层发生了乘梯厅呼叫停止和轿厢呼叫停止的情况下,设为在处理轿厢呼叫停止之后处理乘梯厅呼叫停止。这对应于在通常的电梯系统中用户一般先出后进电梯的情况。需说明的是,这样的处理是一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一例。
返回图8,在步骤A3中,从在步骤A1中制作的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选择一个还没被选择的分配对象呼叫列表。
在步骤A4中,将在步骤A2中制作的初始模型数据设置在搜索用列表的开头。搜索用列表是能够存储多个模型数据的列表。在本步骤A2中将初始模型数据设置在这样的搜索用列表的开头。搜索用列表与后述的保存用列表一起,存储在运行模拟评价结果存储部24中。
在步骤A5中,基于设置在搜索用列表中的初始模型数据,通过搜索运算处理部22和运行模拟评价部23,进行对在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包含的多个呼叫集找出最适或准最适的分配模式(轿厢暂定分配模式)的搜索运算处理。
图10是详细地示出了步骤A5中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B1中检查搜索用列表是否为空。若搜索用列表为空(步骤B1的“是”),则结束步骤A5中的处理,移至图8的步骤A6。若搜索用列表不为空(步骤B1的“否”),则从搜索用列表的开头提取(复制)模型数据(步骤B2),移至步骤B3。
在步骤B3中,对在步骤B2中提取的模型数据,检查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内的所有的呼叫集是否完成暂定分配(追加完成)。若所有的呼叫集都完成暂定分配(追加完成)(步骤B3的“是”),则移至步骤B4。
在步骤B4中,将该模型数据保存在保存用列表中,并且将该模型数据从搜索用列表中删除,返回步骤B1。在此,保存用列表是用于存储结束了所有的呼叫集的暂定分配(追加)的模型数据的列表。保存用列表能够存储多个模型数据。
另一方面,在步骤B3中,对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若存在还没有进行暂定分配(追加)的呼叫集(步骤B3的“否”),则移至步骤B5。
在步骤B5中,从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取得对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还没有暂定分配(未追加)的呼叫集N。
在步骤B6中,在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中搜索能够追加(插入)包含于取得的呼叫集N中的乘梯厅呼叫的位置。
在步骤B7中,在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中搜索能够插入包含于呼叫集N中的派生轿厢呼叫的位置。在步骤B7和步骤B6中,能够插入的位置设为如下位置,该位置满足物理的限制、和为了不使乘客产生不适而需要保持最低限的轿厢的运行规则的限制。
在步骤B8中,生成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的备份。
在步骤B9中,在该备份中插入呼叫集N(乘梯厅呼叫和派生轿厢呼叫)来更新模型数据。
在此,使用具体例子对步骤B6~步骤B9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以图9中示出的模型数据为例,说明如下的例子:将新的乘梯厅呼叫“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和其派生轿厢呼叫“向6层的轿厢呼叫”分配给轿厢1号机,更新模型数据。
图11是对将“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和“向6层的轿厢呼叫”插入到图9中示出的模型数据的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11(A)中,在图9中示出的模型数据中搜索能够插入“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的位置,在图11(B)中进一步搜索能够插入该派生轿厢呼叫即“向6层的轿厢呼叫”的位置,如图11(C)所示将其插入到搜索出的位置。此时,因为在由“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产生的停止以后停止的楼层的到达时刻和出发时刻被改变,所以根据电梯的移动时间和/或轿厢停止时间来修正这些到达时刻和出发时刻等。将向图9的模型数据中插入“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和“向6层的轿厢呼叫”而更新了模型数据的状态示出在图12中。
在图12中,新的轿厢停止数据被追加在模型数据的最末尾。如图11(B)所示,新的“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被插入到数据No4表示的“5层轿厢呼叫”的下一个,所以数据No4的“后停止层数据No被更新为16,表示“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的数据No16的“前停止层数据No”=4。同样地,数据No16表示的“5层向上乘梯厅呼叫”的下一个变为新的“向6层的轿厢呼叫”,所以数据No16的“后停止层数据No”=17,数据No17的“前停止层数据No”=16,“后停止层数据No”=5。此外,由于插入新的轿厢停止数据,这以后的轿厢停止数据(No5~No9)的“到达时刻”、“出发时刻”也改变,所以根据轿厢楼层移动时间和轿厢楼层停止时间,也更新这些轿厢停止数据。如此,当插入新的呼叫(乘梯厅呼叫、轿厢呼叫)时,被插入的位置以后的轿厢停止数据的“到达时刻”和“出发时刻”被更新,而且表示巡回顺序的“前停止层数据No”和“后停止层数据No”也被更新。
返回图10,如上所述在步骤B9中,向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的备份中插入呼叫集N(乘梯厅呼叫和派生轿厢呼叫)来更新模型数据。
在接下来的步骤B10中,计算更新后的模型数据的评价值。在此,将评价值设为包含于模型数据的各乘梯厅呼叫的未响应时间(从乘梯厅呼叫产生时刻到轿厢到达的时间)的总和。但是,有时评价值(评价指标)也使用“最大未响应时间”“服务时间(对乘梯厅呼叫从楼层到达到目的层到达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最大等待时间”“最大未响应”“未响应时间为阈值以上的概率”“等待时间的总和”“服务时间的总和”等,并不限定于上述未响应时间的总和。此外,评价值(评价指标)也可以是将包括这些的多个项目中的至少一个项目作为输入变量的函数的输出值。
在步骤B11中,将该更新后的模型数据追加到搜索用列表的空位。
在步骤B12中,将搜索用列表内的各模型数据按评价高的顺序(在此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来排序。因此在当前时刻具有最小评价值的模型数据被配置在列表的开头。
在步骤B13中,在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中,判定是否对能够插入上述呼叫集N的乘梯厅呼叫的所有的位置进行了处理,若存在还没有插入的位置(步骤B13的“否”),移至步骤B14,搜索能够插入上述呼叫集N的乘梯厅呼叫的其他的位置。然后,返回步骤B7,搜索能够插入呼叫集N的轿厢呼叫的位置。
在步骤B13中,当判定为对能够插入上述呼叫集N的乘梯厅呼叫的所有的位置进行了处理时(步骤B13的“是”),移至步骤B15。需说明的是,在存在多个能够插入呼叫集N的乘梯厅呼叫的位置的情况下,当对一个位置进行了处理时可以无条件地进入步骤B15。
在步骤B15中,判定对能够分配的所有轿厢是否结束了处理。作为不能分配的轿厢,存在乘梯厅呼叫的产生层在非停止层的轿厢。若对所有轿厢没有结束处理,则移至步骤B16来选择下一个轿厢,返回步骤B6。
另一方面,若对所有轿厢结束了处理(步骤B15的“是”),从搜索用列表中删除上述提取的模型数据,移至步骤B17,判定是否到达了搜索运算限制时间。若没有到达搜索运算限制时间(步骤B17的“否”),则返回步骤B1。若到达了搜索运算限制时间(步骤B17的“是”),则结束搜索运算处理,移至图8的步骤A6。如此设置搜索运算限制时间,在到达了搜索运算限制时间的情况下,即使对所有轿厢的所有呼叫集的暂定分配没有结束,也在中途中止搜索,由此实现电梯群管理的实时性。
在步骤B17中,当到达搜索运算限制时间时(步骤B17的“是”),如图8所示移至步骤A6,对保存用列表内的各模型数据按评价值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因此,将当前时刻具有最小评价值的模型数据配置在列表的开头。
接着,在步骤A7中判定保存用列表是否为空。
若保存用表不为空(步骤A7的“否”),则移至步骤7,从保存用列表中取得开头的模型数据,移至步骤A10。
若保存用表变为空(步骤A7的“是”),则移至步骤A9,取得搜索用列表(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中的开头的模型数据,移至步骤A10。
在步骤A10中,根据在步骤A8或步骤A9中取得的模型数据,指定对在任意时刻任意楼层产生的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轿厢,取得包含指定的轿厢和模型数据的评价值的搜索运算结果,将其存储在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25中。
在步骤A11中,判断是否对在步骤A1中制作的所有分配对象呼叫列表都进行了选择,当存在还没有被选择的分配对象呼叫列表时(“是”),返回步骤A3来选择还没有被选择的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再次执行步骤A4~A10。当对所有的分配对象呼叫列表都执行了步骤A4~A10时(“否”),结束本流程的处理。
在上述流程中,代替步骤A7、步骤A8、步骤A9,可以对保存用列表的开头的模型数据的评价值与搜索用列表的开头的模型数据的评价值进行比较,取得评价值好的模型数据。
在以上中,在步骤A6和步骤B12中执行的基于评价值的模型数据的排序中,如果直接比较双方模型数据的评价值,则进行了暂定分配的乘梯厅呼叫少的模型数据的评价值变好,这样的话比较的精度下降。于是,即使是暂定分配的乘梯厅呼叫的数量不同的双方模型数据,也使其能够适当地执行评价值的比较,例如可以如下所述来进行。
也即是,存储在将呼叫集暂定分配到一个模型数据时的评价值的增加,每次分配呼叫集都求得增加值的平均。将该平均作为评价值估算值用于调整。具体而言,在进行比较时,在暂定分配的呼叫集少的一方的模型数据的评价值上,加上对呼叫集的数量的差乘以上述增加值的平均值得到的值,使用该加法运算结果作为评价值。需说明的是,该估算值(预测值)越接近实际暂定分配呼叫集时的平均值增量,越适当的进行搜索。如此,使用估算值对搜索节点(模型数据)设置优先级(带评价)来进行搜索的方法被称为“A搜索”,在人工智能领域利用。
在此,为了加深对图8和图10的流程图中说明的搜索运算处理的理解,使用图13~图18来进行搜索运算处理的补充说明。
在以下的补充说明中,以电梯轿厢为两台(1号机和2号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生成表示当前的各轿厢的楼层巡回表的集合的模型数据(初始模型数据)(步骤A2),选择一个分配对象呼叫列表(步骤A3),将初始模型数据设置在搜索用列表的开头(步骤A4)。在此,在步骤A3中选择的分配对象呼叫列表设为包括“2层向上乘梯厅呼叫”的实际乘梯厅呼叫、以及“4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和“7层向下乘梯厅呼叫”这两个假想乘梯厅呼叫。在此为了便于说明而没有考虑从各乘梯厅呼叫派生的轿厢呼叫。
接着,如图14所示,进行步骤B1~步骤B12的一连串处理。
首先,在搜索用列表中存在初始模型数据(步骤B1的“否”),所以从搜索用列表中提取开头的模型数据、即初始模型数据(步骤B2)。在初始模型数据中没有追加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内的所有的乘梯厅呼叫(步骤B3的“否”),所以从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取得没有追加到初始模型数据的“2层向上乘梯厅呼叫”(步骤B5)。在初始模型数据中制作将“2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分配给1号机时的模型数据1(步骤B6~B9),计算模型数据1的评价值(步骤10)。计算的结果,设为得到了50的评价值。将制作出的模型数据1存储在搜索用列表中(步骤B11),将搜索用列表内的模型数据按评价值好的顺序(评价值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步骤B12)。
还没有制作将“2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分配给2号机时的模型数据(步骤B13的“是”,步骤B15的“否”),所以如图15所示,也对2号机制作模型数据2(步骤B16,步骤B6~B9)。然后,计算模型数据2的评价值(步骤B10),将模型数据2存储在搜索用列表中(步骤B11),将搜索用列表内的模型数据按评价值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步骤B12)。模型数据2的平价值为60。
关于“2层向上乘梯厅呼叫”以所有的轿厢为对象结束了处理(步骤B15的“是”),所以从搜索用列表中删除初始模型数据,若没有到达搜索运算限制时间(步骤B17的“否”),则返回步骤B1。
搜索用列表不为空(步骤B1的“否”),所以从搜索用列表中提取开头的模型数据(步骤B2)。搜索用列表在步骤B12中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所以如图16所示,提取评价最好的模型数据1。模型数据1不是追加了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内的所有的乘梯厅呼叫的模型数据(步骤B3的“否”),所以从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取得未追加的乘梯厅呼叫、在此是“4层向上乘梯厅呼叫”(步骤B5)。
然后,进行图14和图15中示出那样的一连串处理,如图16所示,根据模型数据1制作将“4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分配给1号机的模型数据1-1、将“4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分配给2号机的模型数据1-2。然后,计算模型数据1-1、模型数据1-2的评价值,作为模型数据1-1的评价值得到40,作为模型数据1-2的评价值得到70。模型数据1-1、模型数据1-2存储在搜索用列表中,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模型数据1从搜索用列表中删除,若没有到达限制时间(步骤B17的“否”),则返回步骤B1。
搜索用列表不为空(步骤B1的“否”),所以从搜索用列表中提取开头的模型数据(步骤B2)。搜索用列表在步骤B12中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所以如图17所示,提取评价最好的模型数据1-1(评价值40)。模型数据1-1不是追加了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内的所有的乘梯厅呼叫的模型数据(步骤B3的“否”),所以从分配对象呼叫列表中取得未追加的乘梯厅呼叫、在此是“7层向下乘梯厅呼叫”(步骤B5)。
然后,如图17所示,根据模型数据1-1制作将“7层向下乘梯厅呼叫”分配给1号机的模型数据1-1-1、将“7层向下乘梯厅呼叫”分配给2号机的模型数据1-1-2。然后,计算模型数据1-1-1、模型数据1-1-2的评价值,作为模型数据1-1-1的评价值得到55,作为模型数据1-1-2的评价值得到65。模型数据1-1-1、模型数据1-1-2存储在搜索用列表中,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模型数据1-1从搜索用列表中删除,若没有到达限制时间(步骤B17的“否”),则返回步骤B1。
搜索用列表不为空(步骤B1的“否”),即在搜索用列表中存储了模型数据2、模型数据1-2、模型数据1-1-1、模型数据1-1-2,所以从搜索用列表中提取开头的模型数据(步骤B2)。搜索用列表在步骤B12中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所以如图18所示,提取评价最好的模型数据1-1-1(评价值55)。
提取出的模型数据1-1-1是分配对象呼叫列表内的所有的乘梯厅呼叫都分配结束的模型数据(步骤B3的“是”),所以将模型数据1-1-1移至保存用列表,从搜索用列表中删除模型数据1-1-1(步骤B4)。
搜索用列表不为空(步骤B1的“否”),所以从搜索用列表中取得开头的模型数据、即评价最好的模型数据2(步骤B2)。
基于取得的模型数据2,制作将“4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分配给1号机的模型数据2-1、分配给2号机的模型数据2-2,计算制作出的模型数据2-1、2-2(未图示)的评价值。然后,将模型数据2-1、模型数据2-2存储于搜索用列表,将搜索用列表内的模型数据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删除模型数据2。
在此,当到达了搜索运算限制时间时(步骤B17的“是”),移至步骤A6。在步骤A6中,将保存用列表内的模型数据按评价值小的顺序排序。保存用列表不为空(步骤A7的“否”),即在保存用列表中存储了数据模型1-1-1,所以取得保存用列表的开头的模型数据(步骤A8)。即从保存用列表中取得评价最好的模型数据即模型数据1-1-1。然后,从取得的模型数据1-1-1中,取得被分配了作为分配对象的“2层向上乘梯厅呼叫”的轿厢序号、和此时的评价值。在模型数据1-1-1中,“2层向上乘梯厅呼叫”分配给轿厢1号机,所以取得“轿厢1号机”和此时的评价值55作为搜索运算结果,将其存储在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25中(步骤A10)。在图18的结构中,从路线节点开始到末端的选择节点的一个路径是最适或准最适轿厢暂定分配模型。
轿厢分配确定部26,基于在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25内对每个分配对象呼叫列表(每个实际呼叫集与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组)存储的分配轿厢的识别标识与评价值的组,最终确定对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轿厢分配。例如,将每个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评价值设为Ev(v=1、2......V),如下所述在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25内存储数据。
 分配轿厢1 评价值E1  分配轿厢2 评价值E2  分配轿厢1 评价值E3 ............ 分配轿厢1评价值EV
(1)轿厢分配确定部26,作为不使用评价值的最简单的确定例,在上述数据中,有时确定次数最多的轿厢。
(2)此外,作为使用评价值的确定例,例如有时确定具有最大或最小评价值的轿厢。例如在评价值为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最大等待时间、最大未响应时间、未响应时间的总和、等待时间的总和、服务时间、服务时间的总和等时确定具有最小评价值的轿厢,另一方面,在评价值是未响应时间为阈值以下的概率等时确定具有最大评价值的轿厢。
此外,作为其他的例子有以下的(3)~(6)。
(3)对每个分配轿厢,如下所述,计算评价值的平均。在下式中Ni表示具有轿厢i作为分配解的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个数。
轿厢1的平均评价值=(E1+E3+...+EV)/N1
轿厢2的平均评价值=(E2+...)/N2
……
……
并且,轿厢分配确定部26,确定具有最小或最大的平均值的轿厢作为对乘梯厅呼叫的最终的分配轿厢。例如在评价值为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最大等待时间、最大未响应时间、未响应时间的总和、等待时间的总和、服务时间、服务时间的总和等时,确定平均评价值最小的轿厢,另一方面,在评价值是未响应时间为阈值以下的概率等时平均评价值最大的轿厢。
(4)对每个轿厢,不计算评价值而计算作为评价值的最大值的最大评价值,确定具有最小的最大评价值的轿厢。例如在评价值为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最大等待时间、最大未响应时间、未响应时间的总和、等待时间的总和、服务时间、服务时间的总和等时,确定最大评价值最小的轿厢。
轿厢1的最大评价值=max(E1,E3,...,EV)
轿厢2的最大评价值=max(E2...)
……
……
(5)对每个轿厢,计算作为评价值的最小值的最小评价值,确定具有最大的最小评价值的轿厢。例如在评价值是未响应时间为阈值以下的概率等时,确定最小评价值为最大的轿厢。
轿厢1的最小评价值=min(E1,E3,...,EV)
轿厢2的最小评价值=min(E2...)
……
……
(6)评价评价值的方差。在该情况下,若将对轿厢i的评价值的平均设为则能够计算为:
Figure GSA00000063604100222
= 1 N 1 Σ i ( EV 1 ‾ - E i ) = 1 N i { ( EV 1 ‾ - E 1 ) + ( EV 1 ‾ - E 3 ) + . . . + ( EV 1 ‾ - E V ) }
Figure GSA00000063604100224
= 1 N 2 Σ i ( EV 2 ‾ - E i ) = 1 N 2 { ( EV 2 ‾ - E 2 ) + . . . }
在评价值为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服务时间等的情况下,能够确定例如方差最小的轿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考虑当前的乘梯厅呼叫和轿厢呼叫的分配对将来的呼叫产生的影响、和将来的呼叫产生对当前的分配产生的影响,对将来设想的交通需要,能够执行可靠的轿厢分配。此外,将OD表的交通流分类为代表性的多个交通流,基于其中一个或多个交通流来产生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由此,关于例如预定由特别的情况产生特定的一个或多个代表性的交通流的期间,基于该一个或多个交通流来产生假想交通需要系列,从而能够执行更优选的轿厢分配。

Claims (13)

1.一种电梯群管理系统,其对在楼内的任意楼层在任意时刻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电梯轿厢,所述楼装有多个电梯轿厢和进行所述多个电梯轿厢的运行控制的控制部,该电梯群管理系统具备:
交通需要存储部,其存储表示各楼层间的交通需要的交通需要数据;
乘梯厅呼叫检测部,其检测在所述楼的任意楼层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即实际乘梯厅呼叫;
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其按照所述交通需要存储部内的所述交通需要数据,分别产生配置了多个假想需要的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其中,V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多个假想需要包括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起未来的假想乘梯厅呼叫、从假想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和所述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
轿厢停止信息收集部,其从所述控制部收集轿厢停止信息,所述轿厢停止信息表示已对各所述电梯轿厢分配但未响应的乘梯厅呼叫、和各电梯轿厢中产生的未响应的轿厢呼叫;
搜索运算控制部,其预测从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基于所述轿厢停止信息来生成各所述电梯轿厢的楼层巡回表,使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和所述预测出的派生轿厢呼叫的组与所述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进行组合,执行以使分别预先确定的评价指标最小化或最大化的方式分别将各组合个别地追加到所述楼层巡回表的搜索运算;
搜索运算存储部,其存储按每个所述组合由所述搜索运算分配给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电梯轿厢的识别信息;以及
轿厢分配确定部,其基于所述搜索运算存储部中存储的内容来确定对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电梯轿厢,将指示由已确定的轿厢向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响应的分配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
通过聚类将所述交通需要数据所表示的楼层间交通分类为C个交通流,其中,C为2以上的整数;
按照所述C个交通流中的一个,生成所述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其中,V为2以上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
通过聚类将所述交通需要数据所表示的楼层间交通分类为C个交通流,其中,C为2以上的整数;
按照从所述C个交通流选择出的两个以上的交通流的组合,生成所述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其中,V为2以上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索运算控制部,以作为所述评价指标,使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最大等待时间、最大未响应时间、未响应时间的总和、等待时间的总和、服务时间、和服务时间的总和中的一个项目最小化的方式进行搜索运算。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索运算控制部,以作为所述评价指标,使未响应时间为阈值以下的概率最大化的方式进行搜索运算。
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索运算控制部,以作为所述评价指标,使函数的输出值最小化或最大化的方式进行搜索运算,所述函数将平均等待时间、平均未响应时间、最大等待时间、最大未响应时间、未响应时间的总和、等待时间的总和、服务时间、和服务时间的总和、和未响应时间为阈值以下的概率中的至少一个项目作为输入变量。
7.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分配确定部,确定被分配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次数最多的电梯轿厢。
8.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按每个所述组合,还存储最小化或最大化后的所述评价指标的值即评价值,
所述轿厢分配确定部,确定在所述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中具有最小或最大的评价值的电梯轿厢。
9.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按每个所述组合,还存储最小化或最大化后的所述评价指标的值即评价值,
所述轿厢分配确定部,在所述搜索运算结果存储部中按被分配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每个电梯轿厢,计算所述评价值的方差,确定计算出的方差最小的电梯轿厢。
10.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需要数据是表示出发层和目的层间的频度的OD表,其中,OD为出发层和目的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搜索运算设置限制时间,
所述搜索运算处理部在所述限制时间的范围内进行所述搜索运算。
12.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群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需要存储部,按多个时间带的各个,存储所述交通需要数据,
所述假想交通需要产生部使用包括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的时间带的交通需要数据。
13.一种电梯群管理方法,其在电梯群管理装置中执行,所述电梯群管理装置对在楼内的任意楼层在任意时刻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分配电梯轿厢,所述楼装有多个电梯轿厢和进行所述多个电梯轿厢的运行控制的控制部,该电梯群管理方法包括:
乘梯厅呼叫检测步骤,乘梯厅呼叫检测部检测在所述楼的任意楼层产生的乘梯厅呼叫即实际乘梯厅呼叫;
读出步骤,读出单元从存储有表示各楼层间的交通需要的交通需要数据的交通需要存储部读出所述交通需要数据;
假想交通需要产生步骤,假想交通需要产生单元按照所述交通需要数据,分别产生配置了多个假想需要的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其中,V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多个假想需要包括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起未来的假想乘梯厅呼叫、从假想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和所述假想乘梯厅呼叫的产生时刻;
轿厢停止信息收集步骤,轿厢停止信息收集单元从所述控制部收集轿厢停止信息,所述轿厢停止信息表示已对各所述电梯轿厢分配但未响应的乘梯厅呼叫、和各电梯轿厢中产生的未响应的轿厢呼叫;
搜索运算控制步骤,搜索运算控制单元预测从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派生的派生轿厢呼叫,基于所述轿厢停止信息来生成各所述电梯轿厢的楼层巡回表,使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和所述预测出的派生轿厢呼叫的组与所述第1~第V假想交通需要系列的各个进行组合,执行以使预先确定的评价指标最小化或最大化的方式分别将各组合个别地追加到所述楼层巡回表的搜索运算;
存储步骤,搜索运算存储部存储按每个所述组合由所述搜索运算被分配给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的电梯轿厢的识别信息;以及
轿厢分配确定步骤,轿厢分配确定单元基于所述搜索运算存储部中存储的内容来确定对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分配的电梯轿厢,将指示由已确定的轿厢向所述实际乘梯厅呼叫进行响应的分配结果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部。
CN 201010145424 2009-03-19 2010-03-19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18379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8547/2009 2009-03-19
JP2009068547A JP2010222074A (ja) 2009-03-19 2009-03-19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37910A true CN101837910A (zh) 2010-09-22

Family

ID=4274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145424 Pending CN101837910A (zh) 2009-03-19 2010-03-19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22074A (zh)
CN (1) CN10183791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8279A (zh) * 2012-06-18 2014-0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电梯系统
CN109693980A (zh) * 2019-02-21 2019-04-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27946A (zh) * 2018-01-02 2019-07-19 通力股份公司 预报电梯乘客交通
CN110114292A (zh) * 2017-03-23 2019-08-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管理方法
CN110510463A (zh) * 2019-07-18 2019-11-29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的电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80456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交通流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调度方法
CN111877820A (zh) * 2020-06-24 2020-11-03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梯目的层群控方法及其群控制器
CN115402888A (zh) * 2021-05-26 2022-11-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1199A (zh) * 2012-10-24 2014-05-07 通用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分配呼叫系统
JP2015040780A (ja) * 2013-08-22 2015-03-02 株式会社東芝 運行経路決定装置及び運行経路決定方法
CN107879206B (zh) * 2017-11-08 2019-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943430A1 (en) * 2018-08-23 2022-01-26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signalization apparatus
JP7294480B1 (ja) 2022-03-11 2023-06-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学習装置、推論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31A (zh) * 1994-05-17 1996-07-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群控系统
CN1191519A (zh) * 1995-10-24 1998-08-26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和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239928A (zh) * 1997-10-07 1999-1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操作管理和控制系统
CN1307535A (zh) * 1999-08-03 2001-08-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装置
CN1765725A (zh) * 2004-10-26 2006-05-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WO2007036597A2 (en) * 2005-09-27 2007-04-05 Kone Corporation Multiple car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group control therefor
KR20090094827A (ko) * 2007-03-26 2009-09-0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2009263037A (ja) * 2008-04-23 2009-11-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0006489A (ja) * 2008-06-24 2010-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長周期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931A (zh) * 1994-05-17 1996-07-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轿厢群控系统
CN1191519A (zh) * 1995-10-24 1998-08-26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群管理控制装置和电梯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239928A (zh) * 1997-10-07 1999-1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操作管理和控制系统
CN1307535A (zh) * 1999-08-03 2001-08-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群管理装置
CN1765725A (zh) * 2004-10-26 2006-05-03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WO2007036597A2 (en) * 2005-09-27 2007-04-05 Kone Corporation Multiple car elevator system and elevator group control therefor
KR20090094827A (ko) * 2007-03-26 2009-09-0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2009263037A (ja) * 2008-04-23 2009-11-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0006489A (ja) * 2008-06-24 2010-0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長周期地震管制運転システム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8279A (zh) * 2012-06-18 2014-01-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电梯系统
CN110114292A (zh) * 2017-03-23 2019-08-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管理方法
CN110114292B (zh) * 2017-03-23 2021-07-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管理系统以及电梯管理方法
US11365087B2 (en) 2018-01-02 2022-06-21 Kone Corporation Forecasting elevator passenger traffic
CN110027946A (zh) * 2018-01-02 2019-07-19 通力股份公司 预报电梯乘客交通
CN109693980A (zh) * 2019-02-21 2019-04-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93980B (zh) * 2019-02-21 2021-03-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10463A (zh) * 2019-07-18 2019-11-29 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的电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980456A (zh) * 2019-12-17 2020-04-10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交通流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调度方法
CN110980456B (zh) * 2019-12-17 2022-06-28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交通流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的电梯群控调度方法
CN111877820A (zh) * 2020-06-24 2020-11-03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梯目的层群控方法及其群控制器
CN111877820B (zh) * 2020-06-24 2022-03-22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梯目的层群控方法及其群控制器
CN115402888A (zh) * 2021-05-26 2022-11-2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5402888B (zh) * 2021-05-26 2023-12-08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22074A (ja) 201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7910A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7103383B (zh) 一种基于打车热点的动态拼车调度方法
CN107341553B (zh) 一种车辆调度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US2016034306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balancing a facility for shared use of vehicles, and facility implementing such a method and/or system
CN101127158B (zh) 预测交通信息生成方法、预测交通信息生成装置及交通信息显示终端
CN107305587A (zh) 周边信息收集系统以及周边信息获取装置
CN110188970B (zh) 共享车辆管理装置以及共享车辆管理方法
CN103732471A (zh) 资源运用计划制作装置及其方法、以及程序
CN109948844B (zh) 一种停机位分配鲁棒性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768629B (zh) 车辆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034181A (zh) 移动轨迹的分类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0910054B (zh) 轨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时间的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12556717B (zh) 出行方式筛选方法和出行路线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2745558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20264A (zh) 公共交通工具换乘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5814498B (zh) 利用车载用户接口预测用户的接口控制动作
WO2020049775A1 (ja) 旅客案内システムおよび旅客案内方法
JP2020117169A (ja) 運行管理システム
CN114997532A (zh) 不确定性环境下民事电话送达调度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34596A (zh) 航空信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9143878B (zh) 多路采集通道的遥信消息和soe消息处理方法
JP7062022B2 (ja) 経路案内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536493A (zh) 基于聚类反推的有效路径生成方法及断面客流估算方法
CN112926796A (zh) 一种基于特定场景的下车点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6776755A (zh) 一种面向对象式的情报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