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8286A - 层叠膜、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叠膜、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8286A
CN115398286A CN202080099314.5A CN202080099314A CN115398286A CN 115398286 A CN115398286 A CN 115398286A CN 202080099314 A CN202080099314 A CN 202080099314A CN 115398286 A CN115398286 A CN 115398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functional layer
thickness
polarizing plate
ch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93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久保康
藤枝奈奈惠
西村浩
田坂公志
建部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398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82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虽然为薄膜,但输送性优异,能够与以往的偏振片保护膜同样地进行处理,进而在偏振片加工时具有优异的卷曲控制性,偏振片加工的生产率(与起偏器的贴合性)得到提高的层叠膜、具备该层叠膜的没有光学不均的高品质的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层叠膜的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上层叠有能够剥离的功能性层的层叠膜,上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19μm的范围内,上述层叠膜的总厚度为50μm以下,将上述基材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1(ppm/%RH)、厚度设为d1(μm)、上述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2(ppm/%RH)、厚度设为d2(μm)时,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式1 0.20<|(CHE1‑CHE2)|×(d2/d1)<2.00。

Description

层叠膜、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膜、具备该层叠膜的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虽然为薄膜,但能够与以往的偏振片保护膜同样地进行处理,进而在偏振片加工时具有优异的卷曲控制性,偏振片加工的生产率得到提高的层叠膜等。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是低消耗电力且能够薄型化,因此被广泛用作电视(TV)、个人计算机(PC)等的图像显示装置。
在近年来的要求电视(TV)的大型化·薄膜化、提高显示品质的过程中,为了抑制伴随因显示面板的弯曲、部件的尺寸变化产生的应力而发生的光学不均,要求部件薄膜化。
另外,在笔记本型、中小型的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途中,部件的薄膜化要求特别高,需要所使用的功能性膜(例如视场角补偿膜、偏振片保护膜等)的进一步的薄膜化。
但是,如果薄膜过薄,则存在失去膜的弹性·刚性,膜输送性、贴合工序的收率降低这样的问题。因此,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将薄的功能性膜能够剥离地形成于基材膜(也称为“载体膜”),从而利用厚的层叠膜进行输送直至贴合为止,与起偏器贴合后除去不需要的基材膜这样的方法。
但是,在如此层叠有基材膜、配置于其上的薄功能性膜之类的材料不同的2种膜的情况下,如果这些材料固有的湿度膨胀系数不同,则由于湿度变动而产生卷曲。如果是极少量的卷曲,则也存在反而容易进行贴合·剥离工序的情况,但在产生了强的卷曲的情况下,不易贴合,产生降低偏振片制造该工艺的收率的问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中举出了为了处理薄的功能性膜而在基材膜上能够剥离地层叠该功能性膜进行制膜的方法,但由于在将该功能性膜制膜的材料与基材膜之间存在湿度依存性的差异,因此存在由于偏振片加工时或保管环境时的吸湿而产生卷曲,在上述输送、贴合中难以处理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层叠膜为薄膜时特别显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45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状况而作出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虽然为薄膜,但输送性优异,能够与以往的偏振片保护膜同样地进行处理,进而在偏振片加工时具有优异的卷曲控制性,偏振片加工的生产率(与起偏器的贴合性)得到提高的层叠膜、具备该层叠膜的没有光学不均的高品质的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针对上述问题的原因等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在基材膜上层叠有能够剥离的功能层的层叠膜,在基材膜和功能层分别具有特定范围的厚度,上述基材膜的湿度膨胀系数和厚度、以及上述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和厚度满足特定的关系式时,可得到虽然为薄膜,但输送性优异,能够与以往的偏振片保护膜同样地进行处理,进而在偏振片加工时具有优异的卷曲控制性,偏振片加工的生产率(与起偏器的贴合性)得到提高的层叠膜。
即,本发明的上述课题可通过以下的手段得以解决。
1.一种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上层叠有能够剥离的功能层的层叠膜,
上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19μm的范围内,
上述层叠膜的总厚度为50μm以下,
将上述基材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1(ppm/%RH)、厚度设为d1(μm),以及将上述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2(ppm/%RH)、厚度设为d2(μm)时,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式(1)0.20<|(CHE1-CHE2)|×(d2/d1)<2.00
2.根据第1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层的厚度在2~10μm的范围内。
3.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层叠膜的总厚度在30~45μm的范围内。
4.根据第1项~第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层的由下述式(i)定义的延迟值Ro在0~20nm的范围内,由下述式(ii)定义的延迟值Rt在-25~25nm的范围内。
式(i)Ro=(nx-ny)×d
式(ii)Rt={(nx+ny)/2-nz}×d
(在上述式(i)和(ii)中,Ro为功能层的面内方向的延迟值,Rt为功能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nx为功能层的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功能层的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功能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折射率在23℃、55%RH的环境下,以波长590nm进行测定),d表示膜的厚度(nm))
5.根据第1项~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基材膜的残留溶剂的含量设为S1,将上述功能层的残留溶剂的含量设为S2时,满足下述式(2)。
式(2)10<S1<S2<1000(ppm)
6.根据第5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残留溶剂中主要的残留溶剂的沸点在大气压下为100℃以下。
7.根据第5项或第6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残留溶剂为氯系溶剂。
8.根据第5项~第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残留溶剂为二氯甲烷。
9.根据第5项~第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残留溶剂,包含二氯甲烷和醇类。
10.根据第1项~第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基材膜为经双轴拉伸的聚酯膜,该聚酯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在10~20ppm/%RH的范围内。
11.根据第1项~第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层含有在侧链具有羰基的高分子材料。
12.根据第1项~第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层含有在主链具有环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13.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项~第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项~第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或者第13项所述的偏振片。
15.一种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第1项~第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一边贴合于起偏器的至少一个面一边进行卷绕的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按照从卷的内侧起成为起偏器、粘合层、功能层以及基材膜的层的顺序的方式一边将上述层叠膜贴合于上述起偏器一边进行卷绕。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手段,能够提供虽然为薄膜,但输送性优异,能够与以往的偏振片保护膜同样地进行处理,进而在偏振片加工时具有优异的卷曲控制性,偏振片加工的生产率(与起偏器的贴合性)得到提高的层叠膜、具备该层叠膜的没有光学不均的高品质的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效果的表现机制以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但推测如下。
在基材膜上形成配置了功能层的层叠膜(以下,也称为“层叠体”)时,为了提高其收率而贴合的膜的翘曲·卷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弯曲的机理复杂,其产生机制迄今为止尚不明确,因此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出在不牺牲生产率的情况下控制翘曲的方法。
特别是在处理配置了非常薄的膜的功能层的层叠膜的方面,对于基材膜(作为保护膜发挥作用)与功能层的层叠体中的卷曲、特别是对于受湿度影响的卷曲,几乎不知道大小的预测·改良。
对于这样的基于湿度的翘曲的机理,本发明人等以基于热的层叠体的卷曲预测公式作为参考对能够如何进行预测、以及改良进行了研究。
对于基于热的层叠体的卷曲,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公式,研究的结果得出能够通过下述所示的假定,以比较简单的公式精度良好地预测湿度变动、以及温水中的卷曲等一定条件下的层叠体的卷曲的指标。
即发现层叠体的温水中(或者高湿度下)的卷曲受(1)基材膜与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CHE:Coefficient of Hydroscopic Expansion))之差、(2)基材膜与功能层的厚度之比这两者大幅影响。
已知基于热的双金属层叠体的卷曲预测公式由以下的式(a)表示。
式(a)卷曲曲率1/R∝6(α21)(ΔT)(1+m2)/h[3(1+m)2+(1+mn){m2+(mn)-1}]
(式中,α:表示热膨胀系数,α1表示功能层,α2表示基材膜。ΔT:表示升温宽度。h:表示基材膜的厚度(d1)和功能层的厚度(d2)的合计。m:表示基材膜的厚度(d1)和功能层的厚度(d2)时的厚度比(d1/d2)。n:表示基材膜的弹性模量(f1)和功能层的弹性模量(f2)时的弹性模量比(f1/f2))
这里,1)将基材膜与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率之差直接替换为热膨胀率之差(α21)=ΔCHE)。
2)在水中浸渍这样的一定条件下对各种膜进行比较时,湿度差(ΔT)处理为常数。
3)弹性模量比n设为在有机高分子材料中没有大幅变化,假设处理为n≈1。
4)基材膜的厚度(d1)/功能层的厚度(d2)的厚度比m实际上为功能层的厚度(d2)<基材膜的厚度(d1),因此为1<<m,成为(1/m)<<1。
5)总厚度h作为现实上可处理的厚度也在一定数值的范围,视为常数处理。
因此,如果追加上述1)~5)的近似条件,则式(a)最终可以由式(f)表示。
如果将式(a)的“h”视为常数,则式(a)为:
式(b)卷曲曲率1/R∝ΔCHE×(1+m)/[3+3m+m2+m-1]
如果视为式(a)的“m-1≈0”,则式(b)为:
式(c)卷曲曲率1/R≈ΔCHE×(1+m)/[3+3m+m2]
式(d)卷曲曲率1/R≈ΔCHE×(1+m)/3(1+m)2
由于式(a)的“m为1<<m”,因此式(d)为,
式(e)卷曲曲率1/R∝ΔCHE×1/(1+m)
进而,式(e)由于“m为1<<m”,因此如果将“1+m”设为“m”,则式(f)卷曲曲率1/R∝ΔCHE/m
即,通过进行推测卷曲曲率1/R可以由本发明的式(1)的“|(CHE1-CHE2)|×(d2/d1)”表示的上述实证实验,以至发现本发明。
概念上,也可以根据定性现象来理解,即虽然因湿度而常常膨胀,但层越厚,卷曲变得越剧烈。
另一方面,还一并发现如果是完全不卷曲这样的层叠体,则在基材膜剥离时得不到剥离的契机,作业性降低,收率也降低。
将起偏器和功能层贴合时,如果基材膜的湿度膨胀系数与功能层相比过大,则基材膜容易以成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卷曲,功能层的中央部从起偏器的表面浮起,无法使功能层和起偏器充分地贴合(参照图1)。进而,认为在卷曲大的情况下,由于对功能层的内部应力而容易产生光学不均。
另外,在将上述层叠膜以卷体的状态在高湿下保管的期间等,如果各层的湿度膨胀量之差大,则由此容易产生层间剥离,或者在功能层容易产生皱褶等变形。如果产生层间剥离,则在层叠膜的输送时、偏振片的制作时,输送稳定性容易降低,如果功能层产生皱褶等变形,则功能层的平坦性受损,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地提高功能层与起偏器之间的贴合性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推测通过抑制在高湿下保管层叠膜的期间的层间剥离、功能层的变形的同时将成为产生卷曲的主要因素的基材膜和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和厚度分别调整为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能够得到不仅在偏振片加工时具有优异的卷曲控制性,而且抑制了偏振片加工的生产率(与起偏器的贴合性)和功能层的光学不均的产生的层叠膜。
具体而言,推测通过在基材膜和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中使基材膜的湿度膨胀系数与功能层相比适度地增大,且适当地设计各自的厚度比,使其满足上述式(1)的范围,从而能够控制层叠膜的适度卷曲的方向和大小而提高偏振片加工的生产率(与起偏器的贴合性),且表现出抑制功能层产生抑制褶、产生光学不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能够剥离的膜层叠体制作偏振片时,在高湿环境下产生卷曲的机理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层叠膜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4A是带基材膜的偏振片的剖视图。
图4B是将基材膜剥离的偏振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上层叠有能够剥离的功能层的层叠膜,上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19μm的范围内,上述层叠膜的总厚度为50μm以下,将上述基材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1(ppm/%RH)、厚度设为d1(μm),以及将上述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2(ppm/%RH)、厚度设为d2(μm)时,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该特征是与下述实施方式共用或对应的技术特征。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考虑,上述功能层的厚度在2~10μm的范围内,抑制作为薄膜的功能层的褶皱、卷曲变形,并且将基材膜剥离并将功能层与起偏器贴合时,提供更薄型的偏振片,从该观点考虑是优选的。进而,从抑制使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不均的观点考虑也是优选的。
另外,从虽然为薄膜,但刚性、输送性优异,能够与以往的偏振片保护膜同样地进行处理的观点考虑,上述层叠膜的总厚度优选在30~45μm的范围内。
上述功能层的由上述式(i)定义的延迟值Ro在0~20nm的范围内,由上述式(ii)定义的延迟值Rt在-25~25nm的范围内,从提供应用于IPS模式的显示装置的薄型的偏振片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延迟值的范围。另外,从采用不影响各种膜的光学特性地赋予极薄膜的功能层这样的用法的方面出发,也优选为这样的光学特性的功能层。
在将上述基材膜的残留溶剂的含量设为S1,将上述功能层的残留溶剂的含量设为S2时,从控制上述基材膜和上述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和CHE2)的观点考虑,优选满足上述式(2)。通过溶剂也渗透到基材膜,从而在层叠膜间进行若干混合层的形成,能够在各种工序时不容易剥离而确保良好的工艺适应性。应予说明,在使用混合溶剂时,将全部溶剂种类总和的值作为指标。
另外,在制备上述基材膜和功能层用的胶浆进行制膜时,从容易操作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残留溶剂中的主要溶剂的沸点在大气压下为100℃以下,上述残留溶剂为氯系溶剂,进而上述残留溶剂为二氯甲烷,其中,作为上述残留溶剂,包含二氯甲烷和醇类。通过使用低沸点溶剂,并且使用氯系的具有高溶解性的溶剂,能够使制膜后的干燥时间为短时间。推定干燥时间短的涂布膜与干燥时间长的涂布膜相比,致密性低,其结果,水分的渗透性发生变化,能够稍微控制CHE2。应予说明,主要的溶剂是指涂布液的溶剂种类中以大于50质量%的比率混合的溶剂。
上述基材膜是经双轴拉伸的聚酯膜,从通过适度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来抑制层叠膜整体的卷曲的观点考虑,优选该聚酯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在10~20ppm/%RH的范围内。另外,通过制成经双轴拉伸的聚酯膜,从而消除CHE1的各向异性,能够抑制不均的产生。
另外,从控制湿度膨胀系数等物理特性且提高光学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功能层含有在侧链具有羰基的直链状高分子材料、含有在主链具有环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作为所使用的树脂。
本发明的偏振片通过具备本发明的层叠膜,从而能够在不降低生产率的情况下,即使不需要繁杂的加工工序,也能够利用与以往相同的偏振片加工工序对偏振片进行加工。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具备本发明的层叠膜或者本发明的偏振片而得到没有漏光、光学不均的高品质的显示装置,从该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方式。
本发明的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是将本发明的层叠膜一边贴合于起偏器的至少一个面一边进行卷绕的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包括按照从卷的内侧起成为起偏器、功能层以及基材膜的层的顺序的方式一边将上述层叠膜贴合于上述起偏器一边进行卷绕的工序。通过该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基材膜能够兼作保护膜,结果削减零件数量、简化加工工序。
以下,对本发明和其构成要素、以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应予说明,在本申请中,“~”以包含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使用。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概要》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上层叠有可剥离的功能层的层叠膜,上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19μm的范围内,上述层叠膜的总厚度为50μm以下,将上述基材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1(ppm/%RH)、厚度设为d1(μm),以及将上述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2(ppm/%RH)、厚度设为d2(μm)时,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式(1)0.20<|(CHE1-CHE2)|×(d2/d1)<2.00
(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的测定)
将膜试样以宽度1cm、试样长度15cm的方式固定于恒温恒湿槽,脱湿至一定湿度(约30%RH),膜长成为一定后,如果进行加湿(约80%RH),则通过吸湿而开始伸长。约24小时后吸湿达到平衡,膜的伸长也达到平衡。根据此时的伸长量,通过下式计算。此时,气氛温度在23℃时保持一定。
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ppm/%RH)=伸长量(cm)/(试样长度(cm)×湿度差)×106
作为上述湿度膨胀系数(以下,也简称为“CHE”))的控制手段,例如优选调整基材膜和功能层的制膜后的干燥速度(膜密度)。如果进行高速干燥,则容易形成稀疏的膜,CHE变大。
作为基材膜的CHE控制手段,可以在制膜时、制膜后使用拉伸(倍率)·热缓和。如果为高拉伸(倍率),则形成致密的膜,CHE变小,如果进行热缓和,则容易形成粗的膜,CHE变大,因此,可以考虑与功能层的CHE之间的关系,作为以落入上述式(1)的范围的方式进行调整的手段使用。
另外,基材膜、功能层中使用的制膜材料也与CHE的控制相关。在功能层的制膜材料为在侧链具有羰基的直链状高分子材料的情况下,除了CHE的控制之外,还具有适度的透湿性,从而也能够赋予抑制起偏器的光学不均的效果。特别是光弹性低的丙烯酸系树脂容易显示良好的特性。进而,上述制膜材料在主链具有环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例如环烯烃系树脂)相对于湿度的光学特性的变化少,不易产生来自湿度的不均,因此使用这些高分子材料也是优选的方式。
层叠膜的上述式(1)的值大,超过2.00时,如上所述,卷曲大,在实用上在偏振片制造时难以贴合。另一方面,如果作为式(1)的值为0.20以下,则存在基材膜和功能层难以剥离,产生剥离错误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式(1)的范围内调整CHE和厚度。
另外,根据卷入的大小,存在与起偏器(聚乙烯醇膜)贴合时产生气泡,或者产生折断·皱褶的情况。
贴合时产生气泡的机理尚未确定,但认为如下。
如果卷曲过大,则TD方向(长条膜的宽度方向)的凹凸变得过大,在贴合时卷入空气而产生气泡。相反,如果卷曲过小,则容易过于受到MD方向(长条膜的宽度方向)的卷曲的影响,卷入空气而产生气泡。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卷曲控制在特定的范围,能够改善贴合性。从改善贴合性的观点考虑,与卷曲对应的本申请的指标(|(CHE1-CHE2)|×(d2/d1))的范围是超过0.20且小于2.0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30~1.00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40~0.70的范围。
另外,在将功能性膜贴合于起偏器(聚乙烯醇膜)时,存在产生干涉条纹的情况。
产生干涉条纹的原因尚未详细判明,但认为在贴合本发明的层叠膜后,将基材膜剥离时,功能层收缩。此时,在起偏器和功能层界面产生微小的折射率的不均,认为由于该不均而观测到干涉不均。
认为通过将卷曲控制在本发明的特定的范围,能够使起偏器的收缩不均变得均匀,能够改善干涉不均。
应予说明,推测如果卷曲过小,则起偏器的收缩的影响变大,因此干涉不均变大,如果卷曲过大,则功能层的收缩的影响变大。
本发明中,从干涉不均的观点考虑,与卷曲对应的本申请的指标(|(CHE1-CHE2)|×(d2/d1))的范围优选为0.30~1.00的范围,特别优选为0.40~0.70的范围。
另外,在显示装置中具备的情况下,在作为式(1)的值为2.00以上的情况下,在功能层残留内部应力而容易产生光学不均。另一方面,如果作为式(1)的值为0.20以下,则功能层的透湿性存在问题,容易产生干燥不均,存在可见产生由干燥不均引起的褶皱、产生光学不均的情况。
另外,如果层叠膜整体的湿度膨胀系数CHE大,则例如在将层叠膜以卷体的状态在高温下保存的期间,基材膜和功能性层各自的湿度膨胀量大,因此它们的湿度膨胀量之差也容易变大。由此,在基材层与基材膜之间容易产生层间剥离,或者功能层发生变形。如果产生层间剥离,则层叠膜的输送稳定性容易降低,如果功能层发生变形,则功能层的平坦性容易受损,因此与起偏器的贴合性也容易降低。
本发明中,优选减少层叠膜整体的湿度膨胀系数CHE,由于能够减少高湿下的层叠膜整体的湿度膨胀量,因此也能够减少基材膜与功能层的湿度膨胀量之差。由此,在将层叠膜在高温下保管的期间等,能够抑制功能层的剥离、变形,因此能够在不损害层叠膜的输送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与起偏器的贴合性。
(层叠膜的层构成)
图2示出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层构成的一个例子。
本发明的层叠膜1具有基材膜2和该基材膜2上的功能层3。基材膜2和功能层3可以层叠多个层而构成。另外,功能层3可以在表面或背面具有底漆层(未图示)、保护层(未图示)等其它功能层。
基材膜2可以在与功能层相反一侧的面具有粘接层或粘合层(未图示),该粘接层或粘合层可以在基材膜2与显示元件贴合时提供粘接功能。
顺便提一下,本发明中所谓的“能够剥离的功能层”是指在通常生产时或者一般使用时基材膜与功能层密合而不容易剥离,在偏振片加工时,在想要仅使用功能层时,功能层能够通过外部应力而从基材层剥离的形态。
例如,对于从功能层剥离基材膜时的应力,可举出如下状态作为一个例子:在裁切成宽度25mm、长度80mm的层叠膜中,将功能层的与基材膜侧界面相反一侧的面经由丙烯酸系粘合剂片贴合于玻璃基材进行固定后,通过使用拉伸试验机(A&D株式会社制RTF-1210)夹住试验片的长度方向一端(宽度25mm的一边)的基材膜,在温度23℃、湿度60%RH的气氛下,以十字头速度(夹具移动速度)200mm/分钟实施90°剥离试验(JIS K 6854-1:1999“依据粘接剂-剥离粘接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90度剥离”)而进行剥离应力评价时,以0.05~2.00N/25mm的应力,基材膜与功能层能够剥离。如果上述应力为0.05N/25mm以上,则在偏振片加工工艺的中途不易产生剥离,因此优选,如果为2.00N/25mm以下,则在将基材膜剥离时,偏振片不会产生折断,因此优选。
以下,对本发明的层叠膜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1〕基材膜
基材膜支撑功能层,只要能够将基材膜与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之差(|(CHE1-CHE2)|)调整成满足上述式(1)这样的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基材膜通常包含树脂膜。
作为所使用的树脂,可举出纤维素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以及苯乙烯系树脂或者其复合树脂,其中,作为湿度膨胀系数适度大且容易控制式(1)的范围的树脂,优选使用聚酯系树脂。
树脂膜的例子中包含聚酯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三亚甲基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等)等。其中,从容易将层叠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调整在上述式(1)的范围内的方面出发,优选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聚酯系树脂膜。
树脂膜可以为经热处理(热缓和)的树脂膜,也可以为经拉伸处理的树脂膜,如上所述,适用于控制CHE。
热处理由于使树脂膜的残留应力(例如伴随拉伸的残留应力等)降低,因此能够提高树脂膜、进而基材膜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热处理温度没有特别限制,将构成树脂膜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时,可以以(Tg+60)~(Tg+180)℃进行。
拉伸处理使树脂膜的残留应力增加,因此能够降低树脂膜、进而基材膜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拉伸处理例如优选在树脂膜的双轴方向进行。拉伸处理可以在任意的条件下进行,例如可以以拉伸倍率120~900%左右进行。树脂膜是否被拉伸例如可通过是否具有面内滞相轴(在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延伸的轴)来确认。拉伸处理可以在层叠功能层之前进行,也可以在层叠后进行,优选在层叠前进行拉伸。
聚酯系树脂膜(也简称为聚酯膜)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TN100(东洋纺公司制)、MELINEX ST504(DuPont Teijin Films公司制)等。
基材膜可以进一步具有设置于树脂膜的表面的脱模层。脱模层在制作偏振片时,可以容易将功能层从基材膜剥离。
脱模层可以包含公知的剥离剂,没有特别限制。脱模层中包含的剥离剂的例子包含有机硅系剥离剂和非有机硅系剥离剂。
有机硅系剥离剂的例子包含公知的有机硅系树脂。非有机硅系剥离剂的例子包含使长链烷基异氰酸酯与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反应而得的长链烷基侧链型聚合物、烯烃系树脂(例如共聚聚乙烯、环状聚烯烃、聚甲基戊烯)、聚芳酯树脂(例如芳香族二羧酸成分与二元苯酚成分的缩聚物)、氟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PFA(四氟乙烯与全氟烷氧基乙烯的共聚物)、FEP(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等。
脱模层的厚度可以为能够表现出期望的剥离性的程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0.1~1.0μm。
另外,基材膜自身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只要在10~20ppm/%RH的范围内,则不易产生弯曲而优选。
推测这是因为如果为10ppm/%RH以上,则基材膜能够追随由环境变动引起的起偏器的变动,其结果,推测能够避免外观不良的产生。另外,推测如果为20ppm/%RH以下,则能够避免基材膜本身发生湿度膨胀,其结果,推测能够抑制弯曲的产生。
(厚度)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总厚度为50μm以下,优选为30~45μm的范围内。由于虽然为薄膜,但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强度(弹性、刚性)作为支承体,因此,基材膜的厚度d1优选为15~45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0~40μm的范围内。
〔1.2〕添加剂
〈增塑剂〉
本发明的基材膜可以含有增塑剂。作为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选自多元醇酯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系增塑剂、柠檬酸系增塑剂、脂肪酸酯系增塑剂、磷酸酯系增塑剂、多元羧酸酯系增塑剂以及聚酯系增塑剂等。
〈紫外线吸收剂〉
本发明的基材膜也可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作为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苯并三唑系、2-羟基二苯甲酮系或水杨酸苯酯系的紫外线吸收剂等。例如可以例示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双(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2-(3,5-二-叔丁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等三唑类、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类。
〈抗氧化剂〉
本发明的基材膜也可以含有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也被称为防劣化剂。
抗氧化剂由于具有例如延迟或者防止利用因基材膜中的残留溶剂中包含的卤素、磷酸系增塑剂的磷酸等而基材膜分解的作用,因此优选含有在基材膜中。
作为这样的抗氧化剂,优选使用受阻酚系的化合物,例如优选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
〈微粒〉
本发明的基材膜也优选含有微粒。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微粒,作为无机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碳酸钙、滑石、粘土、烧制高岭土、烧制硅酸钙、水和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和磷酸钙。另外,也可以优选地使用有机化合物的微粒。作为有机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纤维素乙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丙酯、聚丙烯酸甲酯、聚碳酸亚乙酯、丙烯酸苯乙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苯并胍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聚烯烃系粉末、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或者聚氟乙烯系树脂、淀粉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粉碎分级物、利用悬浮聚合法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从浊度变低的方面考虑,微粒优选包含硅,特别优选二氧化硅,例如以Aerosil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OX50、TT600(以上为日本Aerosil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市售,可以使用。
〔1.3〕基材膜的制造方法
作为本发明的基材膜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通常的吹胀法、T-模法、压延法、切削法、流延法、乳化法、热压法等制造法,从抑制着色、抑制异物缺陷、抑制模线等光学缺点的等的观点考虑,制膜方法优选为溶液流延法和熔融流延法。如果为溶液流延法,则加工工序中的温度低,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添加剂来赋予高功能化。另外,在溶液流延法中,为了调整CHE1,也可以控制基材膜的残留溶剂的含量。
以下,对“溶液流延法”进行说明。
〈溶液流延法〉
在通过溶液流延法进行制膜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基材膜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如下工序:使热塑性树脂和上述的微粒等添加剂溶解、分散于溶剂中来制备胶浆的工序(溶解工序;胶浆制备工序);将胶浆流延到连续移动的环形金属支承体上的工序(流延工序);将流延的胶浆干燥成网(web)的工序(溶剂蒸发工序);从金属支承体剥离的工序(剥离工序);干燥、拉伸、保持宽度的工序(拉伸·保持宽度·干燥工序);将精加工后的膜卷绕成卷状的工序(卷绕工序)。在溶液流延法的胶浆制备工序中使用的溶剂可以适当地选择使用后述的功能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溶剂。
应予说明,将上述网剥离的时刻的网的残留溶剂的含量(以下,也称为“残留溶剂量”)可根据干燥条件的强弱、金属支承体的长度等而适当地调节。为了使膜显示良好的平面性,从金属支承体剥离网时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为10~150质量%。在残留溶剂量更多的时刻进行剥离时,如果网过于柔软,则在剥离时损害平面性,容易产生因剥离张力所致的表面凹凸不平、纵向条纹,因此兼顾经济速度和品质来确定剥离时的残留溶剂量。进一步优选为10~40质量%或者60~130质量%,特别优选为10~30质量%或者70~120质量%。
在本发明中,基材膜的残留溶剂量由下述式定义。
残留溶剂量(质量%)=[(M-N)/N]×100
应予说明,M是在网或膜的制造中或制造后的任意时刻采取的试样的质量,N是将M在115℃加热1小时后的质量。应予说明,残留溶剂种类是基本上使用的溶剂种类,可以利用气相色谱法等适当地测定·鉴定。
在上述干燥·拉伸·宽度保持工序中,膜的干燥一般采用辊干燥方式(在上下配置的多个辊交替地通过网进行干燥的方式)、利用拉幅机方式一边输送一边进行干燥的方式。例如在剥离后,使用将网交替地通过在干燥装置内配置多个的多个辊进行输送的干燥装置和/或利用夹具夹住网的两端进行输送的拉幅机拉伸装置,对网进行干燥。
使网干燥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制,一般而言,可以利用热风、红外线、加热辊、微波等进行,从简便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利用热风进行。
网优选至少在一个方向进行拉伸处理。通过进行拉伸处理,能够控制膜内的分子的取向。特别是通过下述双轴拉伸,消除CHE1的各向异性,能够抑制不均的产生。
作为具体的拉伸方法,可以对网的长边方向(制膜方向;流延方向;MD方向)和在网面内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TD方向)逐次或者同时进行双轴拉伸或单轴拉伸。优选为对流延方向(MD方向)、宽度方向(TD方向)实施了双轴拉伸而得到的双轴拉伸膜。应予说明,拉伸操作可以分成多个阶段来实施。另外,在进行双轴拉伸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双轴拉伸,也可以阶段性地实施。另外,同时双轴拉伸中也包括在一个方向进行拉伸,使另一方缓和张力进行收缩的情况。
相互正交的双轴方向的拉伸倍率分别优选最终在流延方向为0.8~1.5倍,在宽度方向为1.1~2.5倍的范围,优选在流延方向以0.8~1.2倍,在宽度方向以1.2~2.0倍的范围进行。
拉伸温度通常优选在构成膜的树脂的Tg~Tg+60℃的温度范围进行。通常,拉伸温度优选为120℃~200℃,进一步优选为120℃~180℃。
拉伸时的网中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为0~20质量%,进一步优选以0~15质量%的范围进行拉伸。
将网拉伸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对多个辊附加圆周速度差,在其间利用辊圆周速度差在纵向进行拉伸的方法;利用夹具、销固定网的两端,在前进方向扩大夹具、销的间隔,在纵向进行拉伸的方法;同样地在横向扩大并在横向进行拉伸的方法;或者在纵横同时扩大并在纵横两个方向进行拉伸的方法等。当然这些方法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利用以夹具等把持网的两端的拉幅机方式在宽度方向(横向)进行拉伸。制膜工序的这些宽度保持或者横向的拉伸优选利用拉幅机进行,也可以为针板拉幅机,也可以为布铗拉幅机。
本发明的基材膜即使除拉伸以外进行热缓和,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热缓和温度通常优选在构成膜的树脂的Tg~Tg+60℃的温度范围进行。通常热缓和温度优选为120℃~200℃,进一步优选为120℃~180℃。
接着,膜通过卷绕工序卷绕成卷状,进行膜的卷绕的方法只要使用一般使用的方法即可,有定扭矩法、定张力法、锥度张力法、内部应力恒定的程序张力控制法等,只要分开使用这些方法即可。
本发明的基材膜优选为长条膜,具体而言,示出100m~10000m左右的膜,通常为以卷状提供的形态的膜。膜长越长,一次生产中能做出的量越多,因此优选。应予说明,从输送性·操作性的观点考虑,要求为紧凑的卷状,因此层叠膜的总膜厚越薄越优选。
〔2〕功能层
本发明的功能层在从基材膜剥离后,与起偏器贴合,或者与起偏器贴合后剥离,构成偏振片,可作为偏振片保护膜或者相位差膜等光学膜发挥作用。
从提供薄膜的偏振片,同时抑制作为薄膜的功能层的褶皱、卷曲变形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功能层的厚度优选为1~19μm的范围内,优选为2~10μm的范围内。
〔2.1〕树脂
本发明的功能层所使用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但从控制湿度膨胀系数的方面出发,优选含有在侧链具有羰基的直链状高分子材料、或者在主链具有环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因此,作为优选的树脂,可以为环烯烃系树脂、富马酸二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或者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环烯烃系树脂〉
功能层中使用的环烯烃系树脂优选为环烯烃单体的聚合物、或者环烯烃单体与其以外的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环烯烃单体,优选为具有降冰片烯骨架的环烯烃单体,更优选为具有下述通式(A-1)或(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171
通式(A-1)中,R1~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30的烃基、或者极性基团。p表示0~2的整数。其中,R1~R4的全部不同时表示氢原子,R1和R2不同时表示氢原子,R3和R4不同时表示氢原子。
在通式(A-1)中,作为R1~R4表示的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5的烃基。碳原子数1~30的烃基例如可以进一步具有包含卤素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硅原子的连接基团。这样的连接基团的例子包含羰基、亚氨基、醚键、甲硅烷基醚键、硫醚键等2价的极性基团。碳原子数1~30的烃基的例子包含甲基、乙基、丙基和丁基等。
通式(A-1)中R1~R4表示的极性基团的例子包含羧基、羟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酰胺基和氰基。其中,优选为羧基、羟基、烷氧基羰基和芳氧基羰基,从确保溶液制膜时的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烷氧基羰基和芳氧基羰基。
从提高光学膜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通式(A-1)中的p优选为1或2。这是因为如果p为1或2,则所得到的聚合物的体积变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容易提高。另外,也具有能够稍微响应湿度,容易控制作为层叠体的卷曲平衡的优点。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181
通式(A-2)中,R5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5的烃基,或者具有碳原子数1~5的烷基的烷基甲硅烷基。R6表示羧基、羟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酰胺基、氰基、或者卤素原子(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p表示0~2的整数。
通式(A-2)中的R5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5的烃基,更优选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烃基。
通式(A-2)的R6优选表示羧基、羟基、烷氧基羰基和芳氧基羰基,从确保溶液制膜时的溶解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烷氧基羰基和芳氧基羰基。
从提高光学膜的耐热性的观点考虑,通式(A-2)的p优选表示1或2。这是因为如果p表示1或2,则得到的聚合物体积变大,玻璃化转变温度容易提高。
从提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一般而言,有机化合物通过破坏对称性而结晶性降低,因此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通式(A-2)的R5和R6相对于分子的对称轴仅取代于单侧的环构成碳原子,因此分子的对称性低,即具有由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溶解性高,因此适于通过溶液流延法制造光学膜的情况。
环烯烃单体的聚合物中的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构成环烯烃系树脂的全部环烯烃单体的合计,例如可以为70摩尔%以上,优选为8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100摩尔%。如果包含一定以上的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则树脂的取向性提高,因此相位差(延迟)值容易上升。
以下,将具有通式(A-1)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具体例示于例示化合物1~14,将具有通式(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的具体例示于例示化合物15~34。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201
能够与环烯烃单体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例子包含能够与环烯烃单体开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以及能够与环烯烃单体加成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等。
能够开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例子包含环丁烯、环戊烯、环庚烯、环辛烯和二环戊二烯等环烯烃。
能够加成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例子包含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乙烯基系环状烃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的例子中包含碳原子数2~12(优选为2~8)的烯烃系化合物,其例子包含乙烯、丙烯和丁烯等。乙烯基系环状烃单体的例子包含4-乙烯基环戊烯和2-甲基-4-异丙烯基环戊烯等乙烯基环戊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碳原子数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环烯烃单体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中的环烯烃单体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构成共聚物的全部单体的合计例如可以为20~80mol%,优选为30~70mol%。
环烯烃系树脂如上所述是将具有降冰片烯骨架的环烯烃单体、优选具有通式(A-1)或(A-2)表示的结构的环烯烃单体聚合或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其例子包含以下的物质。
1)环烯烃单体的开环聚合物
2)环烯烃单体和能够与其开环共聚的共聚性单体的开环共聚物
3)上述1)或2)的开环(共)聚合物的氢化物
4)通过傅克反应将上述1)或2)的开环(共)聚合物环化后,进行氢化而得的(共)聚合物
5)环烯烃单体与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的饱和共聚物
6)环烯烃单体的与乙烯基系环状烃单体的加成共聚物和其氢化物
7)环烯烃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的交替共聚物
上述1)~7)的聚合物均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08-10753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27606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而得到。例如上述2)的开环共聚中使用的催化剂、溶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8-107534号公报的第0019~0024段记载的催化剂、溶剂。上述3)和6)的氢化中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第2008-107534号公报的第0025~0028段中记载的催化剂。上述4)的傅克反应中使用的酸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8-107534号公报的第0029段中记载的酸性化合物。上述5)~7)的加成聚合中使用的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5-227606号公报的第0058~0063段中记载的催化剂。上述7)的交替共聚合反应例如可以通过日本特开2005-227606号公报的第0071和0072中记载的方法进行。
其中,优选为上述1)~3)和5)的聚合物,更优选为上述3)和5)的聚合物。即,从能够提高所得到的环烯烃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提高透光率的方面出发,环烯烃系树脂优选包含下述通式(B-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下述通式(B-2)表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者,更优选仅包含通式(B-2)表示的结构单元,或者包含通式(B-1)表示的结构单元和通式(B-2)表示的结构单元这两者。通式(B-1)表示的结构单元是来自上述的通式(A-1)表示的环烯烃单体的结构单元,通式(B-2)表示的结构单元是来自上述的通式(A-2)表示的环烯烃单体的结构单元。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221
通式(B-1)中,X表示-CH=CH-或-CH2CH2-。R1~R4和p分别与通式(A-1)的R1~R4和p含义相同。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222
通式(B-2)中,X表示-CH=CH-或者-CH2CH2-。R5~R6和p分别与通式(A-2)的R5~R6和p相同含义。
本发明的环烯烃系树脂可以为市售品。环烯烃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包含JSR株式会社制的Arton G(例如G7810等)、Arton F、Arton R(例如R4500、R4900和R5000等)、以及Arton RX(例如RX4500等)。
环烯烃系树脂的固有粘度〔η〕inh在30℃的测定中,优选为0.2~5cm3/g,更优选为0.3~3cm3/g,进一步优选为0.4~1.5cm3/g。
环烯烃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8000~100000,更优选为10000~80000,进一步优选为12000~50000。环烯烃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0~300000,更优选为30000~250000,进一步优选为40000~200000。环烯烃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可以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以聚苯乙烯换算进行测定。
<凝胶渗透色谱>
溶剂:二氯甲烷
柱:Shodex K806,K805,K803G(将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连接3根而使用)
柱温:25℃
试样浓度:0.1质量%
检测器:RI Model 504(GLScience公司制)
泵:L6000(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制)
流量:1.0mL/分钟
校正曲线:使用基于标准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东曹株式会社制)Mw=500~2800000的范围内的13个样品的校正曲线。13个样品优选大致等间隔地使用。
如果固有粘度〔η〕inh、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则环烯烃系树脂的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机械特性以及作为功能层的成型加工性良好。
环烯烃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通常为110℃以上,优选为110~350℃,更优选为120~250℃,进一步优选为120~220℃。如果Tg为110℃以上,则容易抑制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另一方面,如果Tg为350℃以下,则容易进行成型加工,也容易抑制因成型加工时的热所致的树脂的劣化。
环烯烃系树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功能层为7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
〈富马酸二酯系树脂〉
功能层中使用的富马酸二酯系树脂是包含富马酸二异丙酯残基单元和具有碳原子数1或2的烷基的富马酸二酯残基单元的富马酸二酯系树脂。
这里,具有碳原子数1或2的烷基的富马酸二酯残基单元的碳原子数1或2的烷基各自独立,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另外,它们也可以被氟、氯等卤素基团;醚基;酯基或氨基取代。作为具有碳原子数1或2的烷基的富马酸二酯残基单元,例如可举出富马酸二甲酯残基单元、富马酸二乙酯残基单元。另外,它们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
作为具体的富马酸二酯系树脂,例如可举出富马酸二异丙酯/富马酸二甲酯共聚物树脂、富马酸二异丙酯酯/富马酸二乙酯共聚物树脂等。
上述富马酸二酯系树脂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范围,则也可以含有其它单体残基单元,作为其它单体残基单元,例如可举出选自苯乙烯残基单元、α-甲基苯乙烯残基单元等苯乙烯类残基单元;(甲基)丙烯酸残基单元;(甲基)丙烯酸甲酯残基单元、(甲基)丙烯酸乙酯残基单元、(甲基)丙烯酸丁酯残基单元等(甲基)丙烯酸酯残基单元;乙酸乙烯酯残基单元、丙酸乙烯酯残基单元等乙烯基酯类残基单元;丙烯腈残基单元;甲基丙烯酰基残基单元;甲基乙烯基醚残基单元、乙基乙烯基醚残基单元、丁基乙烯基醚残基单元等乙烯基醚类残基单元;N-甲基马来酰亚胺残基单元、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残基单元、N-苯基马来酰亚胺残基单元等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残基单元;乙烯残基单元、丙烯残基单元等烯烃类残基单元;或者富马酸二正丁酯残基单元、富马酸双(2-乙基己基)酯残基单元等上述富马酸二酯残基单元以外的富马酸二酯类残基、以及肉桂酸以及肉桂酸酯单元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本发明中使用的富马酸二酯系树脂的配合比例优选富马酸二异丙酯残基单元50~99摩尔%和具有碳原子数1或2的烷基的富马酸二酯残基单元1~50摩尔%,从制成相位差膜时的相位差特性、强度优异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由富马酸二异丙酯残基单元60~95摩尔%和具有碳原子数1或2的烷基的富马酸二酯残基单元5~40摩尔%构成的富马酸二酯系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富马酸二酯系树脂优选根据利用上述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的溶出曲线得到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0~250000的范围内。
(富马酸二酯系树脂的合成例)
在具备搅拌机、冷却管、氮导入管和温度计的1L的高压釜中放入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信越化学公司制,商品名Metolose 60SH-50)2g、蒸馏水600g、富马酸二异丙酯330g、富马酸二乙酯70g和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化新戊酸酯3g,进行1小时氮鼓泡后,通过一边以400rpm搅拌一边在50℃保持24小时,从而进行自由基悬浮聚合。冷却至室温,对包含生成的聚合物粒子的悬浮液进行过滤,利用蒸馏水和甲醇进行清洗,从而得到富马酸二酯系树脂(收率:75%)。
得到的富马酸二酯系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20000。另外,通过1H-NMR测定,确认树脂组成为富马酸二异丙酯残基单元/富马酸二乙酯残基单元=84/16(摩尔%)。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
功能层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优选至少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U1)和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包含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能够减小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另外,光弹性系数也小,具有即使吸湿膨胀,也不易产生不均的优点。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进一步包含上述以外的其它结构单元。这样的其它结构单元的例子包含丙烯酸金刚烷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等。其中,从减少由包含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带来的脆性恶化的观点等考虑,优选进一步包含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
即,(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更优选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U1)、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以及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
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U1)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为50~95质量%,更优选为70~90质量%。
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具有较刚直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小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另外,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由于具有体积较高的结构,因此在树脂基体中能够具有可使橡胶粒子移动的微空隙,因此能够使橡胶粒子容易不均匀地存在于功能层的表层部。
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为1~25质量%。如果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则容易减小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如果为25质量%以下,则功能层的脆性不易过度受损。从上述观点考虑,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的含量更优选为7~15质量%。
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能够对树脂赋予适度的柔软性,因此能够改善例如由包含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带来的脆性。
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为1~7,优选为1~5的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的例子包含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全部结构单元为1~25质量%。如果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则能够对(甲基)丙烯酸树脂赋予适度的柔软性,因此功能层不会变得过脆,不易断裂。如果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的含量为25质量%以下,则功能层的Tg不会变得过低,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也不会变得过大。从上述观点考虑,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的含量更优选为5~15质量%。
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的、相对于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和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的合计量的比率优选为20~70质量%。如果该比率为20质量%以上,则容易提高功能层的拉伸弹性模量G2,如果为70质量%以下,则功能层不会变得过脆。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20~150℃。如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Tg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提高功能层的耐热性。为了调整(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Tg,优选调整例如来自苯基马来酰亚胺的结构单元(U2)、来自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U3)的含量。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调整。例如从促进树脂分子彼此的缠结来提高功能层的韧性而不易断裂的观点,适度增大CHE比而容易调整为对粘合而言优选的程度的卷曲量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100万以上。如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万以上,则能够提高所得到的功能层的韧性。因此,在向层叠膜输送时,能够抑制因输送张力而功能层断裂,能够提高输送稳定性。从同样的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进一步优选为150万~300万。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如上所述。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以下,也称为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在用于功能层时透明性优异。另外,也可以通过苯乙烯部分的共聚比率来调整吸湿膨胀系数,因此能够通过变更这些比率来控制作为层叠体的卷曲。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至少使苯乙烯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加成聚合而形成。苯乙烯单体在除由CH2=CH-C6H5的结构式表示的苯乙烯之外,还包含在苯乙烯结构中具有公知的侧链、官能团的苯乙烯衍生物。
另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除CH(R1)=CHCOOR2(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24的烷基)表示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外,还包含在这些酯的结构中具有公知的侧链、官能团的丙烯酸酯衍生物、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
苯乙烯单体的例子包含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苯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正己基苯乙烯、对正辛基苯乙烯、对正壬基苯乙烯、对正癸基苯乙烯和对正十二烷基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例子中,包含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月桂酯和丙烯酸苯酯等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是指“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统称,是指它们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是指“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者或两者。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其以上。例如可以为使用苯乙烯单体和2种以上的丙烯酸酯单体而形成共聚物、使用苯乙烯单体和2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而形成共聚物、以及将苯乙烯单体与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并用而形成共聚物中的任一种。
从容易控制增塑性的观点考虑,上述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在5000~15000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0000~70000的范围内。
本发明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可以为市售品,可以举出电化株式会社制MS树脂“TX320XL”作为一个例子。
〈聚芳酯系树脂〉
聚芳酯系树脂在用于功能层时韧性优异。该聚芳酯系树脂至少包含来自芳香族二醇的构成单元和来自芳香族二羧酸的构成单元。
本发明的聚芳酯系树脂可以为市售品,可以举出尤尼吉可株式会社制PAR树脂“U-100”、重均分子量(Mw)100000作为一个例子。
〔2.2〕添加剂
功能层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包含上述以外的其它成分。其它成分的例子包含橡胶粒子、上述的消光剂(微粒)、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其中,橡胶粒子、增塑剂也可以对膜赋予疏水性而作为控制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CHE的手段使用,因此能够通过适当地调整材料·添加量来控制层叠体的卷曲特性。并且,从对功能层赋予韧性(柔软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进一步包含橡胶粒子。
〈橡胶粒子〉
橡胶粒子是包含橡胶状聚合物的粒子。橡胶状聚合物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下的软质的交联聚合物。这样的交联聚合物的例子包含丁二烯系交联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交联聚合物以及有机硅氧烷系交联聚合物。其中,从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折射率差小,不易损害功能层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系交联聚合物,更优选为丙烯酸系交联聚合物(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
即,橡胶粒子优选为包含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粒子。
对于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
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是包含来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成分的交联聚合物。作为主成分包含是指来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成为后述的范围。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优选为包含来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来自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非共轭的反应性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的结构单元的交联聚合物。
丙烯酸酯优选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1~12的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酯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来自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1)的全部结构单元为40~80质量%,更优选为50~80质量%。如果丙烯酸酯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容易对保护膜赋予充分的韧性。
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是能够与丙烯酸酯共聚的单体中的多官能性单体以外的单体。即,能够共聚的单体不具有2个以上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能够共聚的单体的例子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甲基)丙烯腈类;(甲基)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酸。其中,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优选包含苯乙烯类。可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两种以上。
来自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全部结构单元为5~55质量%,更优选为10~45质量%。
多官能性单体的例子包含(甲基)丙烯酸烯丙酯、氰尿酸三烯丙酯、异氰酸三烯丙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马来酸二烯丙酯、己二二乙烯基酸、二乙烯基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来自多官能性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全部结构单元为0.05~10质量%,更优选为0.1~5质量%。如果多官能性单体的含量为0.05质量%以上,则容易提高所得到的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交联度,因此不会过于损害所得到的功能层的硬度、刚性,如果为10质量%以下,则功能层的韧性不易受损。
构成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单体成分例如可以通过利用热分解GC-MS检测的峰面积比进行测定。
橡胶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如果橡胶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0℃以下,则能够对膜赋予适度的韧性。橡胶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利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橡胶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通过橡胶状聚合物的组成进行调整。例如,为了降低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增加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中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丙烯酸酯/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的质量比(例如为3以上,优选为4~10)。
包含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粒子可以为由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构成的粒子、或者具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上的硬质的交联聚合物(c)构成的硬质层和配置在其周围的由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构成的软质层的粒子(也将它们称为“弹性体”);也可以为由在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存在下,将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体的混合物聚合至少1段以上而得到的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物构成的粒子。由丙烯酸系接枝共聚构成的粒子可以为具有包含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核部和覆盖其的壳部的核壳型的粒子。
对于包含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的核壳型的橡胶粒子:
(核部)
核部包含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包含硬质的交联聚合物(c)。即,核部可以具有由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构成的软质层和由配置于其内侧的硬质的交联聚合物(c)构成的硬质层。
交联聚合物(c)可以为以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的交联聚合物。即,交联聚合物(c)优选为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来自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多官能性单体的结构单元的交联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为上述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以为上述的苯乙烯类、丙烯酸酯等;多官能性单体可举出与上述作为多官能性单体所列举的单体同样的单体。
来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可以相对于构成交联聚合物(c)的全部结构单元为40~100质量%。来自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可以相对于构成其它交联聚合物(c)的全部结构单元为60~0质量%。来自多官能性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可以相对于构成其它的交联聚合物的全部结构单元为0.01~10质量%。
(壳部)
壳部包含与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接枝结合而成的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系聚合物(b)(其它聚合物)。作为主成分包含是指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成为后述的范围。
构成甲基丙烯系聚合物(b)的甲基丙烯酸酯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烷基的碳原子数1~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系聚合物(b)的全部结构单元为50质量%以上。如果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则容易得到与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系树脂的相容性。从上述观点考虑,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更优选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系聚合物(b)的全部结构单元为70质量%以上。
甲基丙烯系聚合物(b)可以进一步包含来自能够与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的其它单体的结构单元。能够共聚的其它单体的例子包含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等具有脂环、杂环或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含有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来自能够共聚的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系聚合物(b)的全部结构单元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功能层未被拉伸,因此橡胶粒子的形状可以为近似正球状的形状。即,观察功能层的截面或表面时的橡胶粒子的纵横比可以为1~2左右。
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400nm。如果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则容易对功能层赋予充分的韧性、应力缓和性,如果为400nm以下,则功能层的透明性不易受损。从同样的观点考虑,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更优选为150~300nm。
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算出。
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以作为由层叠膜的表面或切片的SEM拍摄或TEM拍摄得到的粒子100个的圆当量直径的平均值进行测定。圆当量直径可以通过将由拍摄得到的粒子的投影面积换算为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而求出。此时,将由倍率5000倍的SEM观察和/或TEM观察所观察到的橡胶粒子用于平均粒径的算出。
橡胶粒子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相对于功能层为5~40质量%,更优选为7~30质量%。
〔2.3〕物性
〈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
根据与基材膜的优选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的关系,且从控制卷曲的朝向、程度的观点考虑,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优选为1~30ppm/%RH的范围。如果透功能层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为1ppm以上,则表现出容易进行贴合后的剥离工艺这样的效果,如果为30ppm以下,则表现出能够抑制贴合时的错误和不均的产生这样的效果。更优选为3~20ppm/%RH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5~15ppm/%RH的范围。
〈相位差Ro和Rt〉
本发明的功能层可以在从基材膜剥离后,与起偏器贴合而作为相位差膜等光学膜发挥作用。
例如从用作IPS模式用的相位差膜的观点考虑,功能层优选在测定波长590nm、23℃55%RH的环境下测定的面内方向的相位差Ro为0~10nm,更优选为0~5nm。功能层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优选为-40~40nm,更优选为-25~25nm。
Ro和Rt分别由下述式定义。
式(a):Ro=(nx-ny)×d
式(b):Rt=((nx+ny)/2-nz)×d
(式中,
nx表示功能层的面内滞相轴方向(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的折射率,
ny表示功能层的与面内迟相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nz表示功能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d表示功能层的厚度(nm))
功能层的面内迟相轴可以通过自动双折射率计Axo Scan(Axo ScanMuellerMatrix Polarimeter:AXOMETRICS公司制)进行确认。
Ro和Rt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定。
1)将功能层在23℃、55%RH的环境下调湿24小时。利用阿贝折射率测定该膜的平均折射率,使用市售的测微计测定厚度d。
2)分别使用自动双折射率计Axo Scan(Axo Scan Mueller MatrixPolarimeter:AXOMETRICS公司制),在23℃55%RH的环境下测定对调湿后的膜的测定波长590nm处的延迟Ro和Rt。
功能层的相位差Ro和Rt例如可以根据树脂的种类、拉伸条件、干燥条件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干燥温度来降低Rt。
〔3〕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带状。即,本发明的层叠膜优选在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卷绕成卷状而制成卷体。
〔3.1〕层叠膜的制造方法
[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具有:1)得到功能层用溶液的工序;2)将得到的功能层溶液赋予到基材膜的表面的工序;以及3)从被赋予的功能层用溶液除去溶剂而形成功能层的工序。
1)得到功能层用溶液的工序
制备包含上述的树脂和溶剂的功能层用溶液。
用于功能层用溶液的溶剂只要是能够使树脂良好地分散或溶解的溶剂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有机溶剂,可举出醇类(甲醇、乙醇、二醇、三醇、四氟丙醇等)、甘醇类、溶纤剂类、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等)、羧酸类(甲酸、乙酸等)、碳酸酯类(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等)、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等)、醚类(异丙基醚、THF等)、酰胺类(二甲基亚砜等)、烃类(庚烷等)、腈类(乙腈等)、芳香族类(环己基苯、甲苯、二甲苯、氯苯等)、卤代烷烃类(也称为二氯甲烷(“甲叉二氯”)等)、胺类(1,4-二氮双环[2.2.2]辛烷、二氮双环十一碳烯等)、内酯系等。
其中,作为功能层的溶剂,在制备功能层用的胶浆进行制膜时,从处理难以度的观点和控制湿度膨胀系数的观点考虑,优选沸点在大气压下为100℃以下,作为种类为氯系溶剂,进一步具体地为二氯甲烷(也称为“甲叉二氯”)。其在制备功能层用的胶浆进行制膜时,溶解性高,以及干燥速度快,由此调整涂布膜的膜质,进而控制湿度膨胀系数,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也是优选的。另外,添加亲水性的溶剂也能够控制湿度膨胀系数。作为亲水性的溶剂,可举出酮类、醇类,优选为醇类。更优选为异丙醇、乙醇、甲醇等,最优选为甲醇。
作为添加量,优选为1~2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3~10质量%的范围。
从容易将粘度调整到后述的范围的观点考虑,功能层用溶液的树脂浓度例如优选为1.0~20质量%。进而,从减少涂膜的干燥时的收缩量的观点考虑,功能层用溶液的树脂浓度优选适度地高,更优选超过5质量%且为2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超过5质量%且为15质量%以下。另外,通过调整溶液浓度,到形成为膜为止的时间变短,这些干燥时间也可成为控制功能层的CHE的手段。为了高浓度化,可以适当地使用混合溶剂。
功能层用溶液的粘度只要是能够形成期望的厚度的功能层的程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5~5000mPa·s。如果功能层用溶液的粘度为5cP以上,则容易形成适度厚度的功能层,如果为5000mPa·s以下,则通过溶液的粘度上升,能够抑制产生厚度不均。从同样的观点考虑,功能层用溶液的粘度更优选为100~1000mPa·s。功能层用溶液的粘度可以在25℃利用E型粘度计进行测定。
2)赋予功能层用溶液的工序
接着,将得到的功能层用溶液赋予到基材膜的表面。具体而言,将得到的功能层用溶液涂布于基材膜的表面。
功能层用溶液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支撑辊(backroll)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旋涂法、线棒涂布法、辊涂布法等公知的方法。其中,从能够形成薄且均匀的厚度的涂膜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支撑辊涂布法。
3)形成功能层的工序
接着,从赋予到基材膜的功能层用溶液除去溶剂,形成功能层。
具体而言,使赋予到基材膜的功能层用溶液干燥。干燥例如可以通过送风或加热来进行。其中,从容易抑制层叠膜的卷曲等的观点考虑,也可以通过送风进行干燥。
可以通过调整干燥条件(例如干燥温度、干燥风量、干燥时间等)来控制功能层的疏密,进而调整CHE。为了调整为增大CHE的方向,优选调整为膜质变得稀疏的方向,具体而言,优选提高干燥速度,优选为0.001~0.05kg/hr·m2,更优选为0.002~0.01kg/hr·m2
干燥速度表示为单位时间、每单元面积所蒸发的溶剂的质量。干燥速度通常可以通过干燥温度进行调整。干燥温度也取决于所使用的溶剂种类,例如可以为50~200℃(相对于所使用的溶剂的沸点Tb为(Tb-50)~(Tb+50)℃)。温度控制可以以多个阶段进行。进行某种程度的干燥后,可以通过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干燥而控制干燥速度、膜质。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如上所述可以为带状。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优选进一步包括4)将带状的层叠膜卷绕成卷状,制成卷的工序。
4)将层叠膜卷绕,得到卷体的工序
将所得到的带状的层叠膜在与其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卷绕成卷状而得到卷体。
带状的层叠膜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100~10000m左右。另外,带状的层叠膜的宽度优选为1m以上,更优选为1.3~4m。从提高膜的均匀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为1.6~2.5m。
[制造装置]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制造装置进行。
图3是用于实施本实施方式的层叠膜的制造方法的制造装置B200的示意图。制造装置B200具有供给部B210、涂布部B220、干燥部B230、冷却部B240以及卷绕部B250。Ba~Bd表示输送基材膜B110的输送辊。
供给部B210具有将卷在卷芯的带状的基材膜B110的辊体B201抽出的抽出装置(未图示)。
涂布部B220为涂布装置,具有保持基材膜B110的支撑辊B221、向被支撑辊B221保持的基材膜B110涂布功能层用溶液的涂布头B222以及设置于涂布头B222的上游侧的减压室B223。
从涂布头B222排出的功能层用溶液的流量能够通过未图示的泵进行调整。从涂布头B222排出的功能层用溶液的流量设定为在以预先调整后的涂布头B222的条件进行连续涂布时,能够稳定地形成规定厚度的涂布层的量。
减压室B223是在涂布时用于使形成于来自涂布头B222的功能层用溶液与基材膜B110之间的液珠(涂布液的积聚)稳定化的机构,能够调整减压度。减压室B223与减压鼓风机(未图示)连接,内部被减压。减压室B223成为没有空气泄露的状态,且与支撑辊的间隙也被调整得较窄,能够形成稳定的涂布液的液珠。
干燥部B230是使涂布于基材膜B110的表面的涂膜干燥的干燥装置,具有干燥室B231、干燥用气体的导入口B232和排出口B233。干燥风的温度和风量可根据涂膜的种类和基材膜B110的种类适当地确定。通过在干燥部B230设定干燥风的温度和风量、干燥时间等条件,能够调整干燥后的涂膜的残留溶剂量。干燥后的涂膜的残留溶剂量可以通过将干燥后的涂膜的单位质量与将该涂膜充分干燥后的质量进行比较而测定。
(残留溶剂量)
功能层由于是涂布功能层用溶液而得到的,因此有时残留来自该溶液的溶剂。残留溶剂量也成为湿度膨胀系数的控制手段,可以通过使用溶剂·涂布液浓度、对功能层的干燥所喷吹的风速、干燥温度·时间、干燥室的条件(外部空气或内部空气循环)、涂布时的支撑辊涂布法的加热温度等进行控制。
如上所述,如果为高速干燥,则膜变疏而水分的渗透变快,因此湿度膨胀系数CHE2变大。
在将上述基材膜的残留溶剂量设为S1,将上述功能层的残留溶剂量设为S2时,从层叠膜的卷曲平衡的观点考虑,功能层的残留溶剂量优选满足下述式(2)。
式(2)10<S1<S2<1000(ppm)
具体而言,功能层的残留溶剂量优选小于1000ppm,更优选小于800ppm,如果考虑层叠膜的卷曲平衡,则更优选为500~小于700ppm。另外,通过选择在基材膜也残留溶剂这样的溶剂·涂布工艺,层叠体间的密合性提高。作为基材膜的残留溶剂量,优选为10~100ppm的范围。
功能层和基材膜的残留溶剂量可以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进行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中,将样品封入到容器,进行加热,以在容器中充满挥发成分的状态迅速地将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气相色谱中,进行质量分析,一边进行化合物的鉴定一定对挥发成分进行定量。顶空法中,利用气相色谱仪,能够观测挥发成分的全部峰,并且通过使用利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分析法,也能够以高精度一并进行挥发性物质、单体等的定量。
冷却部B240对具有利用干燥部B230进行干燥而得到的涂膜(功能层B120)的基材膜B110的温度进行冷却,调整为适当的温度。冷却部B240具有冷却室B241、冷却风入口B242以及冷却风出口B243。冷却风的温度和风量可以根据涂膜的种类和基材膜B110的种类而适当地确定。另外,即使没有设置冷却部B240,在成为适当的冷却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没有冷却部B240。
卷绕部B250是用于将形成有功能层B120的基材膜B110卷绕而得到卷体B251的卷绕装置(未图示)。
(厚度)
功能层的厚度d2通常比基材膜的厚度d1薄。具体而言,从偏振片的薄型化的观点考虑,功能层的厚度d2具体优选为1~19μm的范围,其中,更优选为2~10μm的范围。
〔4〕偏振片
偏振片具有起偏器和配置于其至少一个面的层叠膜或功能层。起偏器与层叠膜或功能层优选经由粘接剂层粘接。
图4A和图4B示出本发明的偏振片的层构成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于此。
图4A是带基材膜的偏振片的剖视图。
将本发明的层叠膜1(基材膜2和功能层3)的功能层3侧经由粘接层4贴合于起偏器5,对偏振片10a进行加工。在起偏器5的与贴合有本发明的层叠膜1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可以根据需要经由粘接层4贴合对置膜6。
例如在显示装置(未图示)具有偏振片10a的情况下,可以在显示元件侧经由粘接层(未图示)贴合本发明的层叠膜1,另外,也可以在显示元件侧经由粘合层(未图示)贴合对置膜6。在贴合有本发明的层叠膜1的情况下,优选为从层叠膜1剥离了基材膜2的下述图4(b)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4B是剥离了基材膜的偏振片的剖视图。
将本发明的层叠膜1(基材膜2和功能层3)的功能层3侧经由粘接层4贴合于起偏器5而对偏振片10b进行加工。在偏振片加工时或加工后,基材膜2从功能层3剥离,对薄膜的偏振片10b进行加工。在起偏器5的与贴合有本发明的功能层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可以根据需要经由粘接层4贴合对置膜6。
例如在显示装置(未图示)具备偏振片10b的情况下,可以在显示元件侧经由粘合层(未图示)贴合本发明的功能层3,另外,也可以在显示元件侧经由粘合层(未图示)贴合对置膜6。
〔4.1〕起偏器
起偏器为仅通过一定方向的偏振面的光的元件。起偏器通常可以为聚乙烯醇系偏振膜。聚乙烯醇系偏振膜的例子包含使聚乙烯醇系膜染色碘而成的膜、使二色性染料染色的膜。
聚乙烯醇系偏振光膜可以为在将聚乙烯醇系膜单轴拉伸后,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进行染色的膜(优选为进一步利用硼化合物实施了耐久性处理的膜);也可以为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对聚乙烯醇系膜进行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而成的膜(优选为进一步利用硼化合物实施了耐久性处理的膜)。起偏器的吸收轴通常与最大拉伸方向平行。
起偏器的厚度优选为5~30μm,从将偏振片薄型化的观点等考虑,更优选为5~20μm。
〔4.2〕层叠膜或功能层、以及对置膜
在起偏器的至少一个面配置有构成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基材膜或功能层。构成层叠膜的基材膜或功能层均可作为起偏器保护膜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在起偏器的一个面配置功能层,在另一个面配置其它保护膜。
对置膜的例子含有环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以及苯乙烯系树脂或者其复合树脂等。其中,优选为含有环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以及聚酯系树脂的树脂膜。
〔4.3〕粘接剂层
粘接剂层分别配置在功能层与起偏器之间以及对置膜与起偏器之间。配置在功能层与起偏器之间的粘接剂层与配置在对置膜与起偏器之间的粘接剂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粘接剂层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的固化物层,也可以为由水溶性聚合物得到的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可以为光自由基聚合性组合物,也可以为光阳离子聚合性组合物。其中,优选为光阳离子聚合性组合物。
光阳离子聚合性组合物包含环氧系化合物和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在水溶性聚合物的情况下,可以经由例如由乙烯醇系聚合物构成的粘接剂、或者至少由硼酸或硼砂、戊二醛或三聚氰胺、草酸等乙烯醇系聚合物的水溶性交联剂构成的粘接剂等进行。该粘接层可形成为水溶液的涂布干燥层等,在制备其水溶液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配合其它添加剂、酸等催化剂。在使用水溶性聚合物的工序的情况下,有时通过所包含的水的渗透而产生层叠体的卷曲,使偏振片的收率降低。防止这样的工序的错误也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
粘接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分别优选为0.01~10μm,更优选为0.01~5μm。
〔4.4〕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是用于将偏振片与液晶单元等显示元件贴合的层,可以形成于偏振片的任一个面,但也可配置于功能层的与起偏器相反一侧的面。
粘合剂层优选为使包含基体聚合物、预聚物和/或交联性单体、交联剂以及溶剂的粘合剂组合物进行干燥和部分交联而成的层。即,可以为使粘合剂组合物的至少一部分交联而成的层。
粘合剂组合物的例子包含以(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为基体聚合物的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以有机硅系聚合物为基体聚合物的有机硅系粘合剂组合物、以橡胶为基体聚合物的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从透明性、耐久性、耐热性、加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包含增稠剂、增塑剂、玻璃纤维、玻璃珠、金属粉、其它填充剂、颜料、着色剂、填充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联剂等各种添加剂。
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3~100μm左右,优选为5~50μm。
粘合剂层的表面由实施了脱模处理的剥离膜保护。剥离膜的例子包含丙烯酸膜、聚碳酸酯膜、聚酯膜、氟树脂膜等塑料膜。
〔4.4〕偏振片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可以经由在起偏器的至少一个面贴合上述的层叠膜,并且将基材膜剥离的工序来制造。层叠膜的贴合可以仅在起偏器的一个面进行,也可以在两个面进行,从透过率的观点考虑,优选在起偏器的一个面贴合层叠膜,在另一个面贴合作为其它保护膜的对置膜。
另外,在起偏器可以贴合本发明的层叠膜的基材膜侧,也可以贴合功能层侧。优选贴合功能层侧,活用基材膜作为保护膜,或者进行剥离而仅活用薄膜的功能层。
因此,在一边将层叠膜贴合于起偏器的至少一个面一边进行卷绕而制造偏振片卷时,包括按照从卷的内侧起成为起偏器、功能层和基材膜的层的顺序的方式一边将上述层叠膜贴合于上述起偏器一边卷绕的工序是优选的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另外,在起偏器贴合本层叠膜并干燥,在进行卷绕前,一边剥离层叠膜中的基材膜一边进行卷绕这样的方法也是优选的方式。
基本上,本发明的偏振片可以经由如下工序制作:1)在起偏器的一个面贴合上述层叠膜的功能层的工序(配置于功能层的与起偏器相反一侧的面的基材膜可以为贴附的状态,也可以根据需要剥离);2)在起偏器的另一个面贴合作为其它保护膜的对置膜。
1)功能层的贴合工序
在起偏器的一个面经由粘接剂贴合上述层叠膜的功能层。可以根据需要对贴合的功能层的表面、或者起偏器的一个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前处理。
例如,在使用水溶性聚合物的粘接剂作为粘接剂的情况下,1)根据需要对层叠膜的功能层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接着,在起偏器的一个面经由水溶性聚合物的粘接剂层叠层叠膜的功能层。2)接着,在起偏器的另一个面贴合作为其它保护膜的对置膜。具体而言,根据需要对对置膜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表面处理。接着,在起偏器的另一个面经由水溶性聚合物的粘接剂层叠该对置膜后,例如在50~80℃的温度范围下阶段性地进行干燥处理。
1)和2)的工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依次进行。从提高制造效率的观点考虑,1)和2)的工序优选同时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可以为带状。因此,1)和2)的工序优选带状的层叠膜的功能层、带状的起偏器和带状的其它保护膜(对置膜)分别从卷体退卷,并以卷对卷进行贴合,由此进行偏振片加工。
另外,优选进一步进行将带状的偏振片卷绕成卷状而制成卷体的工序。在该工序中,带状的偏振片的长度、宽度可以与层叠膜的制造方法的4)的工序中的带状的层叠膜的长度、宽度同样。
另外,本发明的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中,在一边将层叠膜贴合于起偏器5的至少一个面一边进行卷绕的工序中,也优选通过按照从卷的内侧起成为起偏器5、粘合层4、功能层3和基材膜2的层的顺序的方式一边将上述层叠膜1贴合于上述起偏器5一边进行卷绕的工序而形成偏振片卷。在该情况下,本发明的基材膜2由于配置于偏振片卷的外侧,因此能够发挥作为保护膜的功能,防止在偏振片加工时产生对功能层2的损伤等,或者抑制卷边而容易操作。
另外,此时,也可以在与贴合了层叠膜1的面相反一侧的面根据需要一边经由粘接层4将对置膜6贴合于起偏器5一边卷绕而形成偏振片卷。
〔5〕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单元、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也称为“EL”)元件等显示元件和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偏振片。其中,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优选为具有液晶单元和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即,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液晶单元、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一个面的第1偏振片以及配置于液晶单元的另一个面的第2偏振片。而且,第1偏振片和第2偏振片中的至少一者为本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第1偏振片中的第1起偏器的吸收轴与第2偏振片中的第2起偏器的吸收轴优选正交的(成为正交尼克尔)。
液晶单元的显示模式例如可以是STN(Super-Twisted Nematic)、TN(TwistedNematic)、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HAN(Hybridaligned Nematic)、VA(Vertical Alignment,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PVA(PatternedVertical Alignment))、IPS(In-Plane-Switching)等。例如在便携设置用途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IPS模式。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应予说明,在实施例中使用“份”或“%”的显示,但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表示“质量份”或“质量%”。
实施例1
[1]层叠膜的材料
[1-1]基材膜
<基材膜A>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东洋纺公司制TN100,具有包含非有机硅系剥离剂的脱模层,厚度38μm)
<基材膜B>
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东洋纺公司制TN100)在TD方向拉伸13%而成的膜(厚度30μm)
<基材膜C>
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东洋纺公司制TN100)在TD方向拉伸30%而成的膜(厚度25μm)
<基材膜D>
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东洋纺公司制TN100)在150℃下热保持缓和30秒而成的膜(厚度38μm)
<基材膜E>
三乙酰纤维素膜(TAC)(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KC4UA,无脱模层,厚度38μm)
<基材膜F>
环烯烃膜(COP)(JSR公司制ARTON G7810,无脱模层,厚度38μm)
<基材膜G>
高密度聚乙烯(HDPE)(HI-ZEX 2200J(Prime Polymer公司制),厚度38μm)
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基材膜A~G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
(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
基材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以JIS K7197为参考进行测定。
将膜试样以宽度1cm、试样长度15cm的方式固定于恒温恒湿槽,脱湿至一定湿度(约30%RH),膜长度成为一定后,如果进行加湿(约80%RH),则通过吸湿而开始伸长。约24小时后吸湿达到平衡,膜的伸长也达到平衡。根据此时的伸长量,利用下式计算。此时,气氛温度在23℃保持一定。
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ppm/%RH)=伸长量(cm)/(试样长度(cm)×湿度差)×106
[1-2]功能层用溶液
(1)材料的准备
<树脂>
1.COP(G7810):JSR株式会社制ARTON G7810,Mw:14万,具有羧酸基的环烯烃系树脂
2.富马酸树脂:东曹公司制富马酸二酯系树脂,数均分子量12万
3.丙烯酸:MMA/PMI/MADA共聚物(60/20/20质量比),Mw:150万,Tg:137℃(应予说明,以下示出缩写。MMA:甲基丙烯酸甲酯,PMI:苯基马来酰亚胺以及MADA:丙烯酸金刚烷基酯)
4.聚芳酯:尤尼吉可公司制U-100
5.COP(ZNX330R):日本Zeon公司制ZNX330R
6.A-DCP: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制)
7.PSt/聚芳酯(质量比5:5)混合物:Pst(聚苯乙烯:PS JAPAN公司制,Mw:50万:PSJAPAN制],聚芳酯(下述化合物P)
8.PSt:聚苯乙烯(Mw:50万:PS JAPAN公司制)
9.TAC:乙酰基取代度2.9的乙酰纤维素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441
树脂1~9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重均分子量(Mw)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
(玻璃化转变温度)
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使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Colorimetry:差示扫描热量法),依据JIS K 7121-2012进行测定。
(重均分子量)
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东曹公司制HLC8220GPC)、柱(东曹公司制TSK-GEL G6000HXL-G5000HXL-G5000HXL-G4000HXL-G3000HXL串联)测定。将样品20mg±0.5mg溶解于四氢呋喃10ml,利用0.45m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将该溶液向柱(温度40℃)中注入100ml,以检测器RI温度40℃进行测定,使用苯乙烯换算的值。
<橡胶粒子R1>
使用通过以下的方法制备的橡胶粒子R1。
在带搅拌机的8L聚合装置中装入以下的物质。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442
将聚合机内利用氮气充分置换后,使内温为80℃,将过硫酸钾0.021质量份以2%水溶液的形式投入。接着,在上述溶液中用63分钟连续地添加向由甲基丙烯酸甲酯84.6质量%、丙烯酸丁酯5.9质量%、苯乙烯7.9质量%、甲基丙烯酸烯丙酯0.5质量%、正辛基酯硫醇1.1质量%构成的单体混合物(c’)21质量份中加入0.07质量份的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磷酸而得的混合液。进而,通过持续60分钟聚合反应而得到最内硬质聚合物(c)。
其后,将氢氧化钠0.021质量份以2质量%水溶液的形式,将过硫酸钾0.062质量份以2质量%水溶液的形式添加。接着,用117分钟连续地添加向由丙烯酸丁酯80.0质量%、苯乙烯18.5质量%、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5质量%构成的单体混合物(a’)39质量份加入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磷酸0.25质量份而得的混合液。添加结束后,即将过硫酸钾0.012质量份以2质量%水溶液的形式添加,持续聚合反应120分钟,得到软质层(由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构成的层)。软质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0℃。软质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组成比将构成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a)的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平均而算出。
其后,以2质量%水溶液的形式添加过硫酸钾0.04质量份,用78分钟连续地添加由甲基丙烯酸甲酯97.5质量%、丙烯酸丁酯2.5质量%构成的单体混合物(b’)26.1质量份。进一步持续30分钟聚合反应,得到聚合物(b)。
将得到的聚合物投入到3质量%硫酸钠温水溶液中,使其盐析·凝固。接着,重复进行脱水·清洗后,进行干燥,得到3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接枝共聚粒子(橡胶粒子R1)。得到的橡胶粒子R1的平均粒径为200nm。
橡胶粒子的平均粒径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
(平均粒径)
利用Zeta电位·粒径测定系统(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ELSZ-2000ZS)测定所得到的分散液中的橡胶粒子的分散粒径。
(2)功能层用溶液的制备
<层叠膜201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01。
甲苯(沸点110℃): 900质量份
COP(G7810): 100质量份
<层叠膜202~205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变更为表I所示的作为溶剂的环戊酮(沸点131℃)和二氯甲烷(甲叉二氯,沸点41℃),除此之外,与层叠膜201用功能层溶液同样地得到层叠膜202~205用功能层溶液。
<层叠膜206~215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06~215。
二氯甲烷(沸点41℃): 760质量份
甲醇(沸点65℃): 40质量份
COP(G7810): 200质量份
<层叠膜216~222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16。
甲基乙基酮(MEK:沸点80℃) 900质量份
富马酸二酯树脂(表述为富马酸树脂): 100质量份
层叠膜217~222用功能层溶液中,如表II记载所示,将溶剂适当地变更为MEK(沸点80℃):甲苯(沸点110℃)=7:3(质量比)混合液、二氯甲烷(沸点41℃)以及树脂浓度(10质量%或者20质量%),除此以外,与层叠膜216用功能层溶液同样地制备层叠膜217~222用功能层溶液。
<层叠膜223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23。
甲基乙基酮(MEK:沸点80℃) 900质量份
丙烯酸: 100质量份
<层叠膜224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24。
甲基乙基酮(MEK:沸点80℃) 900质量份
丙烯酸: 80质量份
橡胶粒子R1: 20质量份
<层叠膜225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25。
二氯甲烷(沸点41℃) 900质量份
丙烯酸: 100质量份
<层叠膜226和227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26。
二氯甲烷(沸点41℃) 800质量份
丙烯酸: 80质量份
橡胶粒子R1: 20质量份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27。
二氯甲烷(沸点41℃) 800质量份
丙烯酸: 160质量份
橡胶粒子R1: 20质量份
<层叠膜228和229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28。
甲苯(沸点110℃): 900质量份
聚芳酯(尤尼吉可公司制U-100): 100质量份
层叠膜229用功能层溶液中,如表III记载所示,使用二氯甲烷(沸点41℃)作为溶剂,除此以外,与层叠膜228用功能层用溶液同样地制备层叠膜229用功能层溶液。
<层叠膜230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日本特开2020-3823号公报的实施例1作为参考,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30。
环己烷(沸点81℃): 900质量份
COP(ZNX330R) 100质量份
<层叠膜231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日本特开2018-45220号公报的实施例3作为参考,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层叠膜231用功能层溶液。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471
<层叠膜232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日本特开2018-45220号公报的实施例3作为参考,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层叠膜232用功能层溶液。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481
<层叠膜233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日本特开2018-41028号公报的实施例3作为参考,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层叠膜233用功能层溶液。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482
<层叠膜234用功能层溶液的制备>
将下述成分混合,得到功能层用溶液234。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483
[2]层叠膜的制成
<层叠膜201的制成>
作为基材膜,准备PET膜(东洋纺公司制TN100,基材膜A)。在该PET膜的脱模层上,通过支撑辊涂布法,使用模头涂布层叠膜201用功能层用溶液后,以下述的干燥步骤进行层叠膜的干燥,由此形成厚度5μm的功能层,得到层叠膜201。
第1步骤:在40℃1分钟
第2步骤:在70℃1分钟
第3步骤:在100℃1分钟
第4步骤:在130℃2分钟
<层叠膜202~234的制作>
在层叠膜201的制作中,如表I~表III所示,分别变更基材膜的种类和厚度、功能层溶液的种类和厚度,除此之外,同样地得到层叠膜202~234。应予说明,干燥温度仅变更第4步骤的干燥机温度,第1、第2、第3步骤的温度固定。
《评价》
(1)残留溶剂的定性和定量
所得到的层叠膜中的残留溶剂的定性和定量通过将层叠膜分别剥离成基材膜和功能层,分别通过顶空气相色谱进行。顶空气相色谱中,将试样封入到容器中进行加热,以容器中充满挥发成分的状态迅速地将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气相色谱,进行质量分析,一边进行化合物的鉴定一边进行挥发成分的定量。挥发成分的定量使用浓度已知的试样预先制作标准曲线,将测定得到的挥发成分的峰面积与标准曲线进行对照而进行。
(测定条件)
顶空装置:HP7694 Head Space Sampler(Hewlett-Packard公司制)
温度条件:传输线200℃,回路温度200℃
样品量:0.8g/20ml小瓶
GC:HP5890(Hewlett-Packard公司制)
MS:HP5971(Hewlett-Packard公司制)
柱:HP-624(30m×内径0.25mm)
烘箱温度:初始温度40℃(保持时间3分钟),升温速度10℃/分钟,到达温度200℃(保持时间5分钟)
测定模式:SIM(选择离子监控)模式
(2)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的测定
在所得到的层叠膜中,在将基材膜剥离的试样中,通过与上述基材膜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同样的方法测定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2)。
(3)输送性(输送稳定性)
层叠膜的输送稳定性通过一边赋予输送张力350N/m一边确认利用生产线进行卷输送时有无产生断裂、开裂来进行评价。而且,基于以下的基准评价输送稳定性。
〇:功能层没有断裂,能够输送
△:功能层产生微小的伤痕和开裂,但能够输送
×:功能层开裂,断裂
如果为△以上,则判断为良好。
(4)水中卷曲
将层叠膜切断成35mm(制造时的横向)×2mm(制造时的纵向)的带状,测定在38℃的温水中浸渍30分钟时的水中的宽度方向的卷曲度。
将涂设功能层的一侧为凹的情况测定为正(plus)。
[卷曲度]
将所得到的层叠膜切成直径5cm的圆形,制成样品。将所得到的样品在23℃、55%RH的恒温恒湿室下放置24小时。其后,将样品从恒温恒湿室取出,置于平板上,使用曲率刻度尺,由具有与样品一致的曲线的曲率半径r(m)求出1/r。然后,基于以下的基准,评价卷曲量。
◎:1/r小于4
○:1/r为4以上且小于8
△:1/r为8以上且小于12
×:1/r为12以上
如果为△以上,则判断为良好。
(5)与起偏器的贴合性
(贴合性的评价)
将含有聚乙烯醇(以下,称为“PVA”)的厚度60μm的长条聚乙烯醇膜一边经由导辊连续输送一边浸渍于硼酸与碘化钾配合的染色浴(30℃)中实施染色处理和2.5倍的拉伸处理后,在添加了硼酸和碘化钾的酸性浴(60℃)中,实施总计为5倍的拉伸处理和交联处理,使所得到的厚度12μm的碘-PVA系起偏器在干燥机中以50℃干燥30分钟,得到水分率4.9%的起偏器。起偏器切割成10cm×10cm。
接着,将以下的各成分混合,制备水系粘接剂1。
纯水:100质量份
聚乙烯醇系树脂(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GOSEFIMER Z200”]:3质量份
利用线棒(#0)将水系粘接剂1涂敷于PVA起偏器,将加工成10cm×10cm的本申请膜以功能层面与PVA面粘接的方式使用高精度台式贴合机HAL-215(三共株式会社制)进行单张贴合后,将基材膜剥离而制作PVA和功能层的层叠体。
对该层叠体的贴合工序适应性如下进行评价。
(评价栏)
◎:即使进行50张贴合,也看不到气泡的混入、端部的折断、膜的错位等的产生
〇:即使进行20张贴合,也看不到气泡的混入、端部的折断、膜的错位等的产生
△:即使进行10张贴合,也看不到气泡的混入、端部的折断、膜的错位等的产生
×:进行10张贴合时,看到1张以上的气泡的混入、端部的折断、膜的错位等的产生
(6)干涉条纹
〈偏振片的制作〉
使用上述制作的层叠膜201~234,通过下述顺序制作偏振片。
(起偏器的制作)
将聚乙烯醇膜的厚度60μm的长条聚乙烯醇膜一边经由导辊连续输送一边浸渍于碘和碘化钾配合的染色浴(30℃)中,实施染色处理和2.5倍的拉伸处理后,在添加了硼酸和碘化钾的酸性浴(60℃)中实施总计为5倍的拉伸处理和交联处理,将所得到的厚度12μm的碘-PVA系起偏器在干燥机中以50℃干燥30分钟,得到水分率4.9%的起偏器。
(偏振片的制作)
使用层叠膜201~234和作为对置膜的下述光学膜从两面夹持上述制作的起偏器,经由下述水溶性粘接剂液1进行粘接,制作偏振片201~234。
此时,将起偏器的长边方向与层叠膜的长边方向的轴对齐贴合。
〈对置膜〉
对置膜使用含有下述树脂的膜。
COP(环烯烃):JSR株式会社制ARTON G7810
(水溶性粘合剂液1的制备)
将下述的各成分混合后,进行脱泡,制备水溶性粘接剂液1。
纯水 100质量份
日本触媒株式会社制“Epocross WS-300” 7.5质量份
MENADIONA公司制“CROSSLINKER CL-427” 0.1质量份
应予说明,对于偏振片制作,对层叠膜的粘合侧表面以电晕输出强度2.0kW、线速度18m/分钟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利用棒涂机将上述制备的水溶性粘接剂液1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约3μm的方式涂敷于电晕放电处理面后,以50℃、60℃、70℃依次各干燥60秒,得到偏振片。
将制作的偏振片以形成有功能层的面朝向上置于遮光帘幕这样的不透光的黑布上,利用三波长荧光灯(松下电器公司制,国家荧光灯:FL20SS·ENW/18)进行照射,目视观察偏振片的表面,通过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观察了10片试样,但看不到干涉不均。
○:看不到干涉条纹
△:隐约可看到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明显
将所得到的层叠膜201~234的制造条件示于表I、表II和表III,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V。应予说明,橡胶粒子的含量表示干燥后的涂膜(功能层)中的质量%。
[表1]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531
[表2]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541
[表3]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551
[表4]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561
如表IV所示,本发明的层叠膜201~208、211~213、216~218、222、224以及226~229的输送性、水中卷曲、贴合性和干涉条纹评价相对于比较例的层叠膜综合性优异。特别是如果式(1)表示的数值在0.30~1.00的范围内,则贴合性良好,如果在0.40~0.80的范围内,则进一步发现干涉条纹的特性变得良好的趋势。
实施例2
分别利用下述方法测定实施例1中制作的层叠膜204、213、214、216、218、226和229的功能层的相位差,将结果示于表V。
延迟Ro和Rt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
1)从层叠膜剥离基材膜,将功能层在23℃55%RH的环境下调湿24小时。利用阿贝折射率测定该层的平均折射率,使用市售的测微计测定厚度d。
2)分别使用自动双折射率计Axo Scan(Axo Scan Mueller Matrix Polarimeter:AXOMETRICS公司制),在23℃55%RH的环境下测定调湿后的膜的测定波长590nm处的延迟Ro和Rt。
Ro和Rt分别由下述式定义。
式(a):Ro=(nx-ny)×d
式(b):Rt=((nx+ny)/2-nz)×d
(式中,nx表示功能层的面内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功能层的与面内迟相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功能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以及d表示功能层的厚度(nm))
[表5]
Figure BDA0003871813290000581
根据表V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功能层的延迟值中,Ro在0~20nm的范围内,Rt在-25~25nm的范围内,均适合作为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相位差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虽然为薄膜,但输送性优异,能够与以往的偏振片保护膜同样地进行处理,进而,在偏振片加工时具有优异的卷曲控制性的层叠膜,因此能够提供偏振片加工时的生产率(与起偏器的贴合性)优异,没有光学不均的高品质的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1 层叠膜
2 基材膜
3 功能层
4 粘接层
5 起偏器
6 对置膜
10,10’ 偏振片
B110 基材膜
B120 功能层
B200 制造装置
B210 供给部
B220 涂布部
B230 干燥部
B240 冷却部
B250 卷绕部

Claims (15)

1.一种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是在基材膜上层叠有能够剥离的功能层的层叠膜,
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1~19μm的范围内,
所述层叠膜的总厚度为50μm以下,
将所述基材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1、厚度设为d1,以及将所述功能层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设为CHE2、厚度设为d2时,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式1 0.20<|(CHE1-CHE2)|×(d2/d1)<2.00。
其中,所述式1中,湿度膨胀系数CHE1和CHE2的单位是ppm/%RH,厚度d1和d2的单位是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厚度在2~10μm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膜的总厚度在30~45μ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由下述式i定义的延迟值Ro在0~20nm的范围内,由下述式ii定义的延迟值Rt在-25~25nm的范围内,
式i Ro=(nx-ny)×d
式ii Rt={(nx+ny)/2-n z}×d
在所述式i和ii中,Ro为功能层的面内方向的延迟值,Rt为功能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nx为功能层的面内的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为功能层的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功能层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膜的厚度,其中,折射率是在23℃、55%RH的环境下,以波长590nm测得的测定值,厚度d的单位是n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材膜的残留溶剂的含量设为S1,将所述功能层的残留溶剂的含量设为S2时,满足下述式2,
式2 10ppm<S1<S2<1000ppm,
其中,所述式2中,残留溶剂的含量S1和S2的单位是pp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残留溶剂中主要的残留溶剂的沸点在大气压下为100℃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残留溶剂为氯系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残留溶剂为二氯甲烷。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残留溶剂,包含二氯甲烷和醇类。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膜为经双轴拉伸的聚酯膜,该聚酯膜的23℃时的湿度膨胀系数CHE1在10~20ppm/%RH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含有在侧链具有羰基的高分子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含有在主链具有环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13.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或者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偏振片。
15.一种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一边贴合于起偏器的至少一个面一边进行卷绕的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按照从卷的内侧起成为起偏器、粘合层、功能层以及基材膜的层的顺序的方式一边将所述层叠膜贴合于所述起偏器一边进行卷绕。
CN202080099314.5A 2020-04-02 2020-04-02 层叠膜、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3982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5182 WO2021199402A1 (ja) 2020-04-02 2020-04-02 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8286A true CN115398286A (zh) 2022-11-25

Family

ID=77930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9314.5A Pending CN115398286A (zh) 2020-04-02 2020-04-02 层叠膜、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199402A1 (zh)
KR (1) KR20220126777A (zh)
CN (1) CN115398286A (zh)
WO (1) WO20211994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3205A (zh) * 2021-09-09 2024-05-1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93255A (ja) * 2004-05-18 2006-10-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自発光型表示装置
JP2010113315A (ja) * 2008-10-10 2010-05-20 Jsr Corp フォトマスク
JP2016200806A (ja) * 2015-04-10 2016-12-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セット、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724370B2 (ja) * 2016-01-08 2020-07-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776553B2 (ja) * 2016-03-02 2020-10-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JP6811060B2 (ja) * 2016-09-09 2021-0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剥離性積層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811111B2 (ja) 2016-09-09 2021-0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剥離性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126777A (ko) 2022-09-16
WO2021199402A1 (ja) 2021-10-07
JPWO2021199402A1 (zh)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7033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olarizing element, a polarizing element, a polarizing plate, an optical film, and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9061291A (ja) 偏光板
JP2006309033A (ja) 光学用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6959477B (zh) 光学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6724370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3133318A (ja) カバー部材、カバー部材用の基材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らを具備した表示装置
WO2015152157A1 (ja)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2771423A (zh) 液晶化合物取向层转印用薄膜
CN111869323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15398286A (zh) 层叠膜、偏振片、显示装置以及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
JP6711364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体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699133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31400B2 (ja) 可撓性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7259453B2 (ja) 可撓性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円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4139084A (ja) 光学補償子
JP6821913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ロール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201209A1 (ja) 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7388443B2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22024879A1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840609B (zh) 層合體、層合體之製造方法、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WO2022209279A1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
WO2022004284A1 (ja) 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ならびに、該位相差層および粘着剤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084752A1 (ja)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16761717A (zh) 叠层膜、叠层体、偏振片、偏振片卷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23111234A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