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7682B -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7682B
CN115387682B CN202211323330.5A CN202211323330A CN115387682B CN 115387682 B CN115387682 B CN 115387682B CN 202211323330 A CN202211323330 A CN 202211323330A CN 115387682 B CN115387682 B CN 115387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late
traction
guide groov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33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87682A (zh
Inventor
康誉仪
马辰光
李祥军
林发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axiang Automotive Decorative Tri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33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87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87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7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87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7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2Inner door 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其中,平出式隐藏把手包括把手、执行器和连板组件;把手可伸缩的收纳于车门侧板上设置的收纳腔内;连板组件安装于收纳腔内并通过导向结构进行配合,连板组件还和把手的背部进行平行四边形连接,可以保证把手整体呈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姿态进行运动,进而有效的提高把手的开启稳定性。执行器安装于收纳腔的一侧并与连板组件进行连接;执行器适于驱使连板组件沿收纳腔进行水平移动,进而通过导向结构带动把手沿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把手的开启稳定性,以保证用户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感。其中,车辆包括上述的平出式隐藏把手。

Description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
背景技术
传随着汽车的电气化的普及发展和制造工艺的提升,很多车型都在外形上下功夫,汽车门把手作为一个日常与驾驶员、乘客接触最多的零件之一,外观和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隐藏把手逐步成为风向标。隐藏式车门把手具备降低风阻系数、美化车门外观和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多用于中高端车型。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平出式隐藏把手在开启过程中会出现前后端不同步的现象,并且把手不会直的展开(即把手开启后会往车的前方或后方走),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开启过程稳定的平出式隐藏把手。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把手开启过程稳定的车辆。
为达到上述的至少一个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包括把手、执行器和连板组件;所述把手可伸缩的收纳于车门侧板上设置的收纳腔内;所述连板组件安装于所述收纳腔内并通过导向结构进行配合,所述连板组件还和所述把手的背部进行平行四边形连接;所述执行器安装于所述收纳腔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板组件进行连接;所述执行器适于驱使所述连板组件沿所述收纳腔进行水平移动,进而通过所述导向结构带动所述把手以平行于车门侧板的姿态沿所述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连板组件包括驱动板和一对从动板;所述驱动板滑动安装于所述收纳腔并和所述执行器进行连接;两块所述从动板均通过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驱动板的两端进行铰接;两块所述从动板均通过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把手的背部两端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连板组件和所述把手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中,至少一块所述从动板和所述收纳腔通过所述导向结构进行配合;所述执行器适于驱使所述驱动板沿垂直于所述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滑动,以使得所述从动板通过所述导向结构进行绕所述驱动板的偏转,进而所述把手以平行于车门侧板的姿态沿所述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执行器适于通过直线运动以驱使所述驱动板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执行器通过输出端设置的齿轮和所述驱动板上的齿条段进行啮合,进而所述执行器带动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段进行啮合以驱使所述驱动板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槽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从动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收纳腔的底部且呈弧形,所述第一导向槽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驱动板的一侧;以使得当所述驱动板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进行滑动时,所述从动板在绕所述驱动板进行偏转的同时还通过所述导向杆沿所述第一导向槽进行滑动,进而所述从动板和所述把手连接的端部进行沿所述收纳腔开口方向的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收纳腔内还安装有和解锁机构连接的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适于和所述连板组件通过牵引结构进行连接;当所述把手在所述连板组件的驱使下伸出所述收纳腔后,通过继续拉动所述把手,以使得所述连板组件通过所述牵引结构驱使所述解锁部件带动所述解锁机构对车门进行解锁。
优选的,所述解锁部件和所述收纳腔通过扭簧进行弹性转动连接;所述牵引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解锁部件的牵引槽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板组件的牵引杆;当所述连板组件驱使所述把手伸至所述收纳腔的外部时,所述牵引杆适于沿所述牵引槽进行滑动直至相抵配合;进而通过手动拉动所述把手时,所述连板组件适于通过所述牵引杆和所述牵引槽的相抵以带动所述解锁部件进行转动解锁。
优选的,所述连板组件还包括牵引板;所述牵引板通过第一端和所述收纳腔进行铰接,且所述牵引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导向槽对应的圆心位置重合,所述导向杆和所述牵引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收纳腔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呈弧形且对应的圆心和所述牵引板的第一端重合;所述牵引杆安装于所述牵引板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牵引槽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牵引槽。
优选的,所述车门侧板的背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车门侧板和所述安装腔正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和所述安装腔配合以形成所述收纳腔;所述连板组件以及所述执行器均安装于所述底座。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平出式隐藏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连板组件和把手进行平行四边形连接,以保证连板组件在驱动把手进行伸缩时,把手整体呈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姿态进行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把手的开启稳定性。
(2)通过将连板组件和收纳腔之间通过导向结构进行配合,从而在连板组件驱使把手进行伸出时,可以通过导向结构来对把手沿车辆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补偿,以使得把手只进行沿收纳腔开口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把手的开启稳定性,以保证用户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收缩至车门侧板内的正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收缩至车门侧板内的背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连板组件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解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连板组件带动把手处于隐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与解锁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连板组件带动把手处于迎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迎宾状态时与解锁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连板组件带动把手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解锁状态时与解锁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门侧板100、开口110、底座120、安装腔121、固定区122、第一导向槽123、第二导向槽124、安装杆125、把手200、握持孔210、执行器3、连板组件4、驱动板41、齿条段410、第一从动板42、第二从动板43、导向杆431、牵引板44、牵引杆441、解锁部件5、安装孔51、牵引槽52、连接孔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 “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如图1至图12所示,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包括把手200、执行器3和连板组件4。在初始时,把手200可伸缩的收纳于车门侧板100上设置的收纳腔内,以保证把手200处于隐藏状态,从而车辆在进行行驶时,可以降低车辆的风阻,以提高车辆的驾驶性能。连板组件4也安装于收纳腔内并通过导向结构和收纳腔进行配合;同时,连板组件4还和把手200的背部进行平行四边形连接,从而驾驶员或者乘客想要开启车门时,连板组件4可以将把手200以平行于车门侧板100的姿态进行伸出,以保证把手200的开启稳定。执行器3安装于收纳腔的一侧并与连板组件4进行连接;执行器3可以驱使连板组件4沿收纳腔进行水平移动,进而通过导向结构带动把手200沿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相比较传统的隐藏式把手,在进行把手200的开启过程中,通过设置导向结构来对把手200沿车辆长度方向的移动进行补偿,以保证把手200只进行沿收纳腔开口方向的直线运动,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把手200的开启稳定性,以保证用户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体验感。
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7、图9和图11所示,车门侧板100的背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20,底座120内设置有安装腔121。车门侧板100和安装腔121正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110,开口110和安装腔121可以相互配合以形成收纳腔。连板组件4以及执行器3均安装于底座120内,以方便执行器3对连板组件4进行驱动。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5、图7、图9和图11所示,连板组件4包括驱动板41和一对从动板。驱动板41滑动安装于收纳腔内并和执行器3进行连接;两块从动板均通过第一端分别与驱动板41的两端进行铰接;两块从动板均通过第二端分别与把手200的背部两端进行连接,以使得连板组件4和把手200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驱动板41在执行器3的驱动下进行沿收纳腔的水平移动时,两块从动板同步进行绕第一端的偏转,以保证把手200以平行于驱动板41的姿态进行伸缩,从而可以提高把手200在开启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中,至少一块从动板和收纳腔通过导向结构进行配合;执行器3适于驱使驱动板41沿垂直于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滑动,以使得从动板通过导向结构进行绕驱动板41的偏转,进而把手200以平行于车门侧板100的姿态沿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具体的,如图4、图5、图7、图9和图11所示,驱动板41沿车辆的长度方向滑动安装于底座120的安装腔121内侧。两块从动板分别为第一从动板42和第二从动板43;第一从动板42和第二从动板43分别位于驱动板41的两端,第一从动板42和第二从动板43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端与驱动板41的对应端进行转动铰接;第一从动板42和第二从动板43可以分别通过第二端和把手200的背部两端进行转动铰接;从而第一从动板42、第二从动板43、驱动板41和把手200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中,第一从动板42的两端连线和第二从动板43的两端连线平行,驱动板41的两端连线和把手200的两端连线平行。从而驱动板41在执行器3的驱动下进行沿车辆长度方向的滑动时,第一从动板42和第二从动板43可以通过导向结构进行绕驱动板41的偏转来带动把手200保持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姿态伸出收纳腔。
本实施例中,执行器3驱使驱动板41进行沿车辆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两种。
方式一:执行器3通过输出端与驱动板41直接进行连接,从而执行器3可以通过输出端的直线运动以驱使驱动板41进行滑动。
具体的,底座120位于驱动板41端部方向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区122,执行器3被固定于固定区122,以使得执行器3的输出端伸至底座120的安装腔121内并与驱动板41的一端进行连接。
方式二:如图3、图5所示,执行器3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驱动板41的中部设置有齿条段410;执行器3可以通过输出端设置的齿轮和驱动板41上的齿条段410进行啮合。从而执行器3可以驱动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通过齿轮和齿条段410的啮合以驱使驱动板41进行滑动。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20位于驱动板41的上方或下方一侧设置有固定区122,执行器3被固定于固定区122,以使得执行器3输出端安装的齿轮位于底座120的安装腔121内并与驱动板41的齿条段410进行啮合。
可以理解的是,执行器3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故不在此进行详细的阐述。常见的执行器3可以采用气缸、液压缸以及直线电机等。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4、图5、图7、图9和图11所示,导向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槽123和导向杆431。导向杆431设置于从动板的中部;第一导向槽123设置于收纳腔的底部且呈弧形,第一导向槽123对应的圆心位于导向杆431远离驱动板41的一侧;以使得当驱动板41向第一导向槽123的方向进行滑动时,从动板可以通过导向杆431沿第一导向槽123的滑动以进行绕驱动板41端部的偏转,进而以驱使从动板带动把手200以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姿态沿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进行导向结构的设置时,可以是两块从动板均通过导向结构与收纳腔进行配合,也可以是其中一块从动板通过导向结构与收纳腔进行配合。为了方便后续进行描述,本申请中优选采用第二从动板43通过导向结构和收纳腔进行配合。
具体的,如图4、图5、图7、图9和图11所示,底座120的安装腔121底部于靠近第二从动板4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23,第一导向槽123对应的圆心位置和与第二从动板43连接的驱动板41的端部分别位于导向杆431的两侧。从而驱动板41在执行器3的驱动下进行滑动时,导向杆431可以通过和第一导向槽123的配合以驱使第二从动板43进行绕驱动板41端部的偏转,通过连板组件4和把手200的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从动板42可以随第二从动板43同步进行偏转,进而以驱使把手200伸出至收纳腔外。
可以理解的是,在驱动板41进行滑动的过程中,第二从动板43在进行绕驱动板41端部的偏转的同时,第二从动板43整体还通过导向杆431沿第一导向槽123进行弧形的滑动;从而第二从动板43在偏转过程中,通过导向杆431沿第一导向槽123的滑动以及第二从动板43绕驱动板41的偏转的复合运动,使得第二从动板43和把手200连接的端部相对于底座120只进行沿收纳腔开口方向的直线运动,进而通过平行四边形结构,可以保证第一从动板42和第二从动板43的运动过程一致。
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3、图7至图12所示,收纳腔内还安装有和解锁机构连接的解锁部件5,解锁部件5可以和连板组件4通过牵引结构进行连接。当把手200在连板组件4的驱使下伸出收纳腔后,通过继续拉动把手200,以使得连板组件4通过牵引结构驱使解锁部件5带动解锁机构对车门进行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车门在关闭时都是通过处于锁定状态;从而在驾驶员或乘客需要上车时,首先需要把手200伸出,然后通过手动拉动把手200来进行车门的解锁,进而打开车门进入车辆内部。
本实施例中,解锁部件5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只需满足连板组件4对解锁部件5的驱动即可,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两种。
安装方式一:解锁部件5通过扭簧转动安装于底座120且位于驱动板41的端部一侧或下方。当驱动板41通过滑动以驱使把手200伸出收纳腔的过程中,驱动板41的端部逐渐靠近解锁部件5的配合部直至相接触。从而在把手200伸出后通过手动拉动把手200,可以继续驱使驱动板41进行滑动,进而可以通过牵引结构来带动解锁部件5进行压缩扭簧的转动,通过解锁部件5的转动可以实现对解锁机构的解锁。
安装方式二:解锁部件5通过扭簧转动安装于底座120且位于其中一块从动板的下方。当驱动板41通过滑动以驱使从动板进行偏转时,从动板可以进行向着解锁部件5的配合背部进行运动直至相接触。从而在把手200伸出后通过手动拉动把手200,可以继续驱使从动板进行运动,进而可以通过牵引结构来带动解锁部件5进行压缩扭簧的转动,通过解锁部件5的转动可以实现对解锁机构的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的两种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上述的安装方式二,且解锁部件5和第二从动板43进行配合。
具体的,如图2至12所示,底座120于靠近第二从动板43安装位置的下部设置有安装杆125,解锁部件5可以通过设置的安装孔51和安装杆125进行转动连接,且安装杆125上套接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孔51以及安装杆125进行相抵。解锁部件5上还设置有和解锁机构进行连接的连接孔53,解锁部件5偏离安装孔51以及连接孔53的位置和第二从动板43通过牵引结构进行连接。从而在把手200伸出收纳腔后,可以通过手动拉动把手200以驱使第二从动板43通过牵引结构驱使解锁部件5绕安装杆125进行压缩扭簧的转动,进而通过解锁部件5的偏转以带动与连接孔53连接的解锁机构对车门进行解锁。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8、图10和图12所示,牵引结构包括设置于解锁部件5的牵引槽52以及设置于连板组件4的牵引杆441。当连板组件4驱使把手200伸至收纳腔的外部时,牵引杆441可以沿牵引槽52进行滑动直至和牵引槽52的端部相抵配合;进而通过手动拉动把手200时,连板组件4可以通过牵引杆441和牵引槽52端部的相抵以带动解锁部件5进行转动解锁。
本实施例中,对于牵引杆441的具体设置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三种。
方式一:牵引杆441即为导向杆431;则设置于解锁部件5上的牵引槽52需要位于第一导向槽123的正下方,且第一导向槽123的延伸长度大于牵引槽52,导向杆431可以沿长度方向穿过第一导向槽123并伸至牵引槽52内。当把手200进行电动伸出的过程中,导向杆431可以分别沿第一导向槽123以及牵引槽52进行滑动,直至导向杆431和牵引槽52的端部相接触,随后在手动拉动把手200的过程中,导向杆431继续沿第一导向槽123进行滑动,同时导向杆431通过和牵引槽52的挤压以带动解锁部件5进行绕安装杆125的转动,以实现对解锁机构的解锁。
方式二:牵引杆441设置于第二从动板43且相邻与导向杆431,则底座120于第一导向槽123的一侧设置于第一导向槽123对应的圆心重合的第二导向槽124。解锁部件5上设置的牵引槽52位于第二导向槽124的下方,以使得牵引杆441穿过第二导向槽124伸至牵引槽52内。当把手200进行电动伸出的过程中,牵引杆441可以沿第二导向槽124以及牵引槽52进行滑动,直至牵引杆441和牵引槽52的端部相接触,随后在手动拉动把手200的过程中,牵引杆441继续沿第二导向槽124进行滑动,以使得牵引杆441通过和牵引槽52的挤压以带动解锁部件5进行绕安装杆125的转动,以实现对解锁机构的解锁。
方式三:如图4、图5、图8、图10和图12所示,连板组件4还包括牵引板44;牵引板44通过第一端和收纳腔进行铰接,且牵引板44的第一端和第一导向槽123对应的圆心位置重合,导向杆431和牵引板44的第二端铰接;底座12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24,第二导向槽124呈弧形且对应的圆心和牵引板44的第一端重合;牵引杆441安装于牵引板44的中部并与第二导向槽124滑动配合;牵引槽52位于第二导向槽124的下方,且第二导向槽124的延伸长度大于牵引槽52。当把手200进行电动伸出的过程中,牵引板44可以在导向杆431的驱使下带动牵引杆441沿第二导向槽124以及牵引槽52进行滑动,直至牵引杆441和牵引槽52的端部相接触,随后在手动拉动把手200的过程中,牵引板44可以继续在导向杆431的驱使下带动牵引杆441继续沿第二导向槽124进行滑动,以使得牵引杆441通过和牵引槽52的挤压以带动解锁部件5进行绕安装杆125的转动,以实现对解锁机构的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的方式一和方式二,在把手200电动伸出的过程中,导向杆431以及牵引杆441都是直接和对应的第一导向槽123以及第二导向槽124直接进行滑动,容易导致导向杆431以及牵引杆441和对应的第一导向槽123以及第二导向槽124的摩擦阻力较大,进而影响导向杆431以及牵引杆441的使用寿命。而在上述的方式三中,通过设置牵引板44,牵引板44和底座120进行转动连接的第一端分别和第一导向槽123以及第二导向槽124对应的圆心重合,从而在导向杆431以及牵引杆441分别沿第一导向槽123以及第二导向槽124进行滑动的过程中,牵引板44可以分别对导向杆431以及牵引杆441进行约束,以降低导向杆431以及牵引杆441分别与第一导向槽123以及第二导向槽124的摩擦阻力,在方便用户进行操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所以,本实施例中牵引杆441的设置方式优选采用上述的方式三。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对本申请的平出式隐藏把手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阐述。
(1)如图7所示,此时把手200收缩至收纳腔内,即把手200处于隐藏状态,以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以及提高车辆的整体美观性。
当用户需要从车辆的外部打开车门时。
(2)如图9所示,执行器3通过齿轮与齿条段410的啮合以驱使驱动板41进行沿车辆长度方向的滑动,进而带动第二从动板43通过导向杆431沿第一导向槽123的滑动,从而以驱使第二从动板43以及第一从动板42同步带动把手200以平行于车辆长度方向的姿态进行沿收纳腔开口方向的伸出运动,直至把手200上的握持孔210位于收纳腔的外部。此时把手200处于迎宾状态,以方便用户进行握持。
在此过程中,如图10所示,导向杆431可以带动牵引板44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从而以驱使牵引杆441沿第二导向槽124进行相对于牵引槽52的滑动,直至牵引杆441和牵引槽52相接触。
(3)如图11和图12所示,用户通过把持把手200的握持孔210来拉动把手200,从而可以拉动把手200继续伸出。在把手200继续伸出的过程中,第二从动板43继续带动导向杆431沿第一导向槽123进行滑动,从而可以驱使牵引板44带动牵引杆441继续沿第二导向槽124进行滑动。在牵引杆441继续沿第二导向槽124进行滑动的过程中,通过牵引杆441和牵引槽52的相抵,以带动解锁部件5绕安装杆125进行压缩扭簧的转动来实现对解锁机构的解锁。此时把手200处于解锁状态,随后用户拉动把手200即可打开车门。
(4)在松开把手200后,在扭簧的弹簧力下,把手200向收纳腔的方向从解锁状态回缩至迎宾状态;随后在执行器3的反向驱动下复位至隐藏状态。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平出式隐藏把手。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平出式隐藏把手不仅可以应用于车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所述把手可伸缩的收纳于车门侧板上设置的收纳腔内;
连板组件,所述连板组件安装于所述收纳腔内并通过导向结构进行配合,所述连板组件还和所述把手的背部进行平行四边形连接;以及
执行器,所述执行器安装于所述收纳腔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板组件进行连接;所述执行器适于驱使所述连板组件沿所述收纳腔进行水平移动,进而通过所述导向结构带动所述把手以平行于车门侧板的姿态沿所述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连板组件包括驱动板和一对从动板;所述驱动板、所述从动板以及所述把手之间相互铰接且呈平行四边形;至少一块所述从动板和所述收纳腔通过所述导向结构进行配合;所述执行器适于驱使所述驱动板沿垂直于所述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滑动,以使得所述从动板通过所述导向结构进行绕所述驱动板的偏转,进而所述把手以平行于车门侧板的姿态沿所述收纳腔的开口方向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执行器通过输出端设置的齿轮和所述驱动板上的齿条段进行啮合,进而所述执行器带动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段进行啮合以驱使所述驱动板进行滑动;
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槽和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从动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收纳腔的底部且呈弧形,所述第一导向槽对应的圆心位于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驱动板的一侧;以使得当所述驱动板向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方向进行滑动时,所述从动板在绕所述驱动板进行偏转的同时还通过所述导向杆沿所述第一导向槽进行滑动,进而所述从动板和所述把手连接的端部进行沿所述收纳腔开口方向的直线运动;
所述收纳腔内还安装有和解锁机构连接的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适于和所述连板组件通过牵引结构进行连接;当所述把手在所述连板组件的驱使下伸出所述收纳腔后,通过继续拉动所述把手,以使得所述连板组件通过所述牵引结构驱使所述解锁部件带动所述解锁机构对车门进行解锁;
所述解锁部件和所述收纳腔通过扭簧进行弹性转动连接;所述牵引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解锁部件的牵引槽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板组件的牵引杆;当所述连板组件驱使所述把手伸至所述收纳腔的外部时,所述牵引杆适于沿所述牵引槽进行滑动直至相抵配合;进而通过手动拉动所述把手时,所述连板组件适于通过所述牵引杆和所述牵引槽的相抵以带动所述解锁部件进行转动解锁;
所述连板组件还包括牵引板;所述牵引板通过第一端和所述收纳腔进行铰接,且所述牵引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导向槽对应的圆心位置重合,所述导向杆和所述牵引板的第二端铰接;所述收纳腔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呈弧形且对应的圆心和所述牵引板的第一端重合;所述牵引杆安装于所述牵引板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牵引槽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牵引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出式隐藏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侧板的背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车门侧板和所述安装腔正对的位置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和所述安装腔配合以形成所述收纳腔;所述连板组件以及所述执行器均安装于所述底座。
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出式隐藏把手。
CN202211323330.5A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Active CN115387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3330.5A CN115387682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3330.5A CN115387682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7682A CN115387682A (zh) 2022-11-25
CN115387682B true CN115387682B (zh) 2023-01-24

Family

ID=84127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3330.5A Active CN115387682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8768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37820B1 (ko) * 2015-03-24 2016-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리트랙터블 핸들 장치
US11643855B2 (en) * 2015-10-21 2023-05-09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Door handle for vehicle
EP3620599B1 (en) * 2018-09-05 2021-01-27 U-Shin Deutschland Zugangssysteme GmbH Coupling device for vehicle flush door handle assembly
JP7271375B2 (ja) * 2019-09-11 2023-05-11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ハンドル装置
KR102106518B1 (ko) * 2019-12-12 2020-05-04 강재성 자동차용 측면 견인 방식 출몰형 아웃사이드 도어핸들 조립체
CN216949936U (zh) * 2022-05-30 2022-07-12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
CN115012748A (zh) * 2022-06-29 2022-09-06 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
CN114856334B (zh) * 2022-07-04 2022-09-20 宁波华翔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隐藏式门把手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7682A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56334B (zh) 隐藏式门把手及车辆
CN110847729A (zh) 车辆把手装置、车门总成、车门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1608505A (zh) 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
CN209924678U (zh) 车辆把手装置、车辆把手装置组件、车门总成、车门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5387682B (zh) 一种平出式隐藏把手及车辆
CN113958208B (zh) 前置上滑式充电口盖运动机构
CN216949936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
CN214835544U (zh) 一种电控龙头锁
CN111252001A (zh) 用于车辆的扶手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4776153A (zh) 一种隐藏式外手柄及一种车辆
CN212359418U (zh) 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
CN113047711A (zh) 一种车门外拉手的自动隐藏伸展装置
CN220360398U (zh) 一种应用于洗碗机上的开门机构
CN208441626U (zh) 用于车辆的可伸缩车门外手柄组件
CN219528713U (zh) 外把手结构及车辆
CN101974998B (zh) 一种汽车的行李舱锁
CN108222698B (zh) 保险柜门锁
CN215255397U (zh) 一种车门把手总成
CN218623719U (zh) 一种传动器
CN113153033A (zh) 一种车门把手总成
CN216734094U (zh) 隐藏式挂钩总成及车辆
CN115506663B (zh) 一种平开隐藏式汽车门把手及车辆
CN212614219U (zh)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CN219687447U (zh) 前围板组件及车辆
CN218234727U (zh) 车门内把手总成、汽车车门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