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4219U -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4219U
CN212614219U CN202022116837.6U CN202022116837U CN212614219U CN 212614219 U CN212614219 U CN 212614219U CN 202022116837 U CN202022116837 U CN 202022116837U CN 212614219 U CN212614219 U CN 212614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handle
locking
position form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68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炜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ad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68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4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4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4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把手主体,把手主体至少具有初始位置形态、伸出至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形态、以及打开车门时的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把手底座,其安装在车门内,把手主体安装在把手底座中;其特征在于:把手主体还具有介于初始位置形态与预展开位置形态之间的驱动位置形态、以及关闭锁止车门时的自锁位置形态;解锁机构,其与车门门锁连接;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把手主体与把手底座之间并与把手主体传动连接,驱动机构具有初锁止状态、释放驱动状态、解锁驱动状态。本实用新型采用纯机械的隐藏式摆出结构,零部件较少,结构合理且简单,成本低,实际使用时稳定性好,故障率大大降低,使得把手整体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手的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应用在汽车车门外把手上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汽车的汽车门拉手均是裸露外凸式设计,存在诸多缺陷。设计把手时一方面需要考虑汽车门拉手的造型需要与车身侧面相匹配,以保证有良好的外观造型,因此会存在诸多局限;而另一方面,由于门外拉手整体外露,门外拉手内外侧很容易被污染,驾驶人员打开车门时很容易弄脏手。并且,门外拉手裸露外凸式,不仅破坏整车侧面外观,同时造成了一定的风阻,增加了汽车行驶阻力,增大了风噪。为此,许多厂商改进拉手结构,制造出了可伸缩的隐藏式拉手。
由于隐藏式拉手的位置要变化,且涉及到电动和机械的双路结构,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固定式拉手,零部件增多,结构也要复杂许多。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现有的隐藏式拉手还是存在不少的缺陷,例如:1、电动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成本高,实际使用时故障率较高,导致把手整体可靠性下降;2、目前的机械式把手开启时需要一只手按住把手,另一只手开门,开启时需要双手同时操作才能完成,带来操作的不便,否则单手操作就容易把手夹伤;3、目前机械式把手开启角度与整个把手结构中的大多数部件都有关联,因此在一个成熟的产品中需要调整角度时,往往需要将所有相关的部件重新设计以相互配套,十分麻烦,且成本过高;4、目前机械式把手无反锁功能;5、目前机械式把手复位后存在未复位到位,而出现二次开启现象;6、电动结构开启时需要提前启动车内电路,且运行时有电机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把手主体,该把手主体至少具有初始位置形态、伸出至该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形态、以及打开车门时的完全打开位置形态;
把手底座,其安装在车门内,所述的把手主体安装在所述的把手底座中;所述的把手主体还具有介于初始位置形态与预展开位置形态之间的驱动位置形态、以及关闭锁止车门时的自锁位置形态;
解锁机构,其与车门门锁连接;
所述的机械回摆把手还包括:
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的把手主体与把手底座之间并与所述的把手主体传动连接,该驱动机构具有初锁止状态、释放驱动状态、解锁驱动状态;
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把手主体保持在初始位置形态;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从初锁止状态切换至释放驱动状态的过程中时,驱动机构先将所述的把手主体从初始位置形态驱动至驱动位置形态,再从驱动位置形态驱动至预展开位置形态;当拉动把手主体至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时,通过解锁机构将车门解锁,同时把手主体带动驱动机构切换至解锁驱动状态;当解锁车门并松开把手主体时,驱动机构复位至初锁止状态,同时驱动机构将所述的把手主体驱动并复位至初始位置形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设在把手底座中的驱动基座、活动设置在驱动基座中并能够伸出至驱动基座外的推拉组件、活动设置在车门内中并与所述的把手主体传动连接的联动件、用于锁定推拉组件与驱动基座相对位置关系的锁止组件、以及能够与所述的把手主体抵接并激活解锁所述锁止组件的触发件;其中,所述的联动件能够与所述的推拉组件抵接并实现互相传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推拉组件包括驱动弹簧、传动杆、以及推拉块;所述驱动弹簧的其中一端与驱动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传动杆连接,所述的传动杆还与所述的推拉块传动连接,所述的推拉块能够与所述的联动件抵接并实现传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把手主体预展开位置形态的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臂和限位凸起,所述的限位凸起固设在所述的联动件上,所述的调节杆臂与所述的把手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臂的其中一端能够与所述的推拉组件抵接并实现限位配合,所述调节杆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并实现限位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联动件上开设有联动槽,所述的推拉组件上设有一联动凸起,所述的联动凸起伸入至所述的联动槽中并能够与联动槽的内壁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的联动槽中,所述的推拉组件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调节杆臂的其中一端伸入至联动槽中并能够与所述的限位凸起抵接,所述调节杆臂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限位槽中并能够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推拉组件上并能够随着推拉组件一起运动的弹性锁片、以及依次开设在驱动基座上的第一驱动锁槽和第二驱动锁槽,所述的弹性锁片具有迎向第一驱动锁槽方向的导向面;其中,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锁片卡入至所述的第一驱动锁槽中,且所述的第一驱动锁槽与所述的触发件相对位;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释放驱动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锁片卡入至所述的第二驱动锁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触发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触发块、触发杆、以及缓冲复位弹簧,所述的把手主体能够与所述的触发块抵接,所述的触发杆能够与锁止组件抵接并激活解锁所述的锁止组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反锁机构,其能够将所述的驱动机构持续锁定在初锁止状态,同时将所述的把手主体持续锁定在初始位置形态;
所述的反锁机构固设在车门中,其包括反锁驱动电机、受反锁驱动电机驱动的反锁杆、以及设置在驱动机构上的反锁槽,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位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反锁杆能够插入至所述的反锁槽中并将所述的驱动机构持续锁定在初锁止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杆臂、与解锁杆臂连接同时还与车门门锁连接的拉索、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解锁驱动块,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从释放驱动状态切换至解锁驱动状态时,所述的解锁驱动块与所述的解锁杆臂抵接并通过拉索将车门门锁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纯机械的隐藏式摆出结构,零部件较少,结构合理且简单,成本低,实际使用时稳定性好,故障率大大降低,使得把手整体更加稳定可靠。
2、通过机械式驱动机构的设置,把手主体在预展开位置形态时无需持续按住把手主体尾端,即在机械式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即能够持续保持在该位置形态中,用户单手操作可将车门轻松打开。
3、取消了电动结构,开启时无需提前启动车内电路,且打开把手主体时不会有电机的噪音。
4、把手主体开启角度数值可通过调整调节组件来实现调整,该组件涉及到的零部件大大减少,且实质的结构并未变化,只需要改变各自的尺寸即可,有效降低了整体的设计生产成本。
5、本把手附带反锁功能,在反锁状态下避免把手主体被他人按压开启,以免展开导致不必要的碰撞损坏,同时还能够起到防盗功能。
6、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靠性高,有效减小风阻及风噪,提高整车的高端科技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运动周期的运动示意图。
图3是把手主体处于初始位置形态时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是把手主体处于初始位置形态时的正面轴侧图。
图7是把手主体处于初始位置形态时的背面轴侧图。
图8是把手主体处于驱动位置形态时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D-D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把手主体处于预展开位置形态时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E-E向的剖视图。
图13是把手主体处于预展开位置形态时的正面轴侧图。
图14是把手主体处于预展开位置形态时的背面轴侧图。
图15是把手主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时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5中F-F向的剖视图。
图17是把手主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时的正面轴侧图。
图18是把手主体处于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时的背面轴侧图。
图19是把手主体、驱动机构和触发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反锁机构启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反锁机构未启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驱动机构中部分部件一个运动周期的运动示意图。
图23是反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弹性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4,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把手主体1,该把手主体1至少具有初始位置形态、伸出至该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形态、以及打开车门时的完全打开位置形态;
把手底座2,其安装在车门内,所述的把手主体1安装在所述的把手底座2中(其中图7、图14、图18中为了说明结构,只展示出了部分把手底座2的结构);所述的把手主体1还具有介于初始位置形态与预展开位置形态之间的驱动位置形态、以及关闭锁止车门时的自锁位置形态;
优选的,把手主体1通过一转轴3转动连接在把手底座2上,且转轴3上套设有复位扭簧(图中未表示),以便于把手主体1自行复位;
解锁机构,其与车门门锁连接;
所述的机械回摆把手还包括:
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的把手主体1与把手底座2之间并与所述的把手主体1传动连接,优选的驱动机构通过一连杆机构4与把手主体1传动连接,该连杆机构4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转动铰接并实现传动,另一端与把手主体1铰接并实现传动。该驱动机构具有初锁止状态、释放驱动状态、解锁驱动状态;
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把手主体1保持在初始位置形态;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从初锁止状态切换至释放驱动状态的过程中时,驱动机构先将所述的把手主体1从初始位置形态驱动至驱动位置形态,再从驱动位置形态驱动至预展开位置形态;当拉动把手主体1至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时,通过解锁机构将车门解锁,同时把手主体1带动驱动机构切换至解锁驱动状态;当解锁车门并松开把手主体1时,驱动机构复位至初锁止状态,同时驱动机构将所述的把手主体1驱动并复位至初始位置形态。
为了实现驱动机构相应的动作和功能,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优选结构,具体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设在把手底座2中的驱动基座5、活动设置在驱动基座5中并能够伸出至驱动基座5外的推拉组件、活动设置在车门内中并与所述的把手主体1传动连接的联动件6、用于锁定推拉组件与驱动基座5相对位置关系的锁止组件、以及能够与所述的把手主体1抵接并激活解锁所述锁止组件的触发件;所述的联动件6能够与所述的推拉组件抵接并实现互相传动。其中,所述的驱动基座5内部空心,以提供给其它部件安装的空间。展开把手主体1时的操作为:用户按压把手主体1,使得把手主体1带动触发件,触发件带动锁止组件解锁,从而释放出推拉组件,推拉组件运动过程中带动联动件6,联动件6再带动把手主体1向车外展开,即使得把手主体1从初始位置形态切换至预展开位置形态;打开车门时的操作为:继续拉动把手主体1,此时把手主体1带动联动件6移动,联动件6带动推拉组件运动,该过程中解锁机构启动将车门门锁解锁,同时锁止组件回到锁止位置,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打开车门后松开把手主体1,把手主体1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同时带动联动件6复位,此时联动件6与推动组件未传动,复位完成后把手主体1即处于初始位置形态,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
更具体的,所述的推拉组件包括驱动弹簧7、传动杆8、以及推拉块9,其中传动杆8与推拉块9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成型后组装在一起;所述驱动弹簧7的其中一端与驱动基座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传动杆8连接,所述的传动杆8还与所述的推拉块9传动连接,所述的推拉块9能够与所述的联动件6抵接并实现传动。当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时,驱动弹簧7是变形压缩状态,因此一旦将锁止组件解锁,驱动弹簧7即得到释放,从而其弹性回复力将传动杆8和推拉块9一并推出,进而推拉块9在碰触到联动件6并将联动件6也一并带动。同理,在复位过程中,联动件6通过推拉块9和传动杆8将驱动弹簧7重新复位至变形压缩状态,同时锁止组件重新将整个驱动机构锁止。
目前机械式把手开启角度与整个把手结构中的大多数部件都有关联,因此在一个成熟的产品中需要调整角度时,往往需要将所有相关的部件重新设计以相互配套,十分麻烦,且成本过高。为了既能够实现把手主体1展开角度的调节功能,同时尽量减少设计、生产制造的变化和成本,本实施例就提供了一种优选的方案,其用于把手主体1预展开位置形态的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臂10和限位凸起11,所述的限位凸起11固设在所述的联动件6上,所述的调节杆臂10与所述的把手底座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臂10的其中一端能够与所述的推拉组件(推拉块)抵接并实现限位配合,所述调节杆臂10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11抵接并实现限位配合。调节组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整联动件6的尺寸、或是限位凸起11在联动件6中的具体位置、或是调节杆臂10的长度尺寸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相关尺寸之间比例的变化,从而起到把手主体1展开时相对车门之间角度的调节功能。该结构方案涉及到的零部件大大减少,且实质的结构并未变化,只需要改变各自的尺寸即可,有效降低了整体的设计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联动件6上开设有联动槽12,所述的推拉组件上设有一联动凸起13,所述的联动凸起13伸入至所述的联动槽12中并能够与联动槽12的内壁抵接。通过联动凸起13和联动槽12的设置,一是能够对联动件6与推拉组件两者的运动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防止两者脱离其正常的工位而影响到使用;二是该组合形式,在结构设计上更加合理,能够有效减少占用的空间,便于生产安装,也利于车辆更加轻量化。
为了进一步优化结构,本实施例将所述的限位凸起11设置在所述的联动槽12中,所述的推拉组件上还开设有限位槽14,所述调节杆臂10的其中一端伸入至联动槽12中并能够与所述的限位凸起11抵接,所述调节杆臂10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限位槽14中并能够与所述限位槽14的内壁抵接,从而再保证相关部件的功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占用的空间,更利于车辆更加轻量化。
锁止组件的功能至关重要,其既能够控制驱动机构在某些节点下保持在初锁止状态,又能够控制驱动机构在另一些节点下保持在释放驱动状态,同时还要兼具顺畅地切换功能。为了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在此提供一种优选方案,具体的,所述的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推拉组件上并能够随着推拉组件一起运动的弹性锁片15、以及依次开设在驱动基座5上的第一驱动锁槽16和第二驱动锁槽17,所述的弹性锁片15具有迎向第一驱动锁槽16方向的导向面18。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锁片15卡入至所述的第一驱动锁槽16中,且所述的第一驱动锁槽16与所述的触发件相对位;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释放驱动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锁片15卡入至所述的第二驱动锁槽17中;该导向面18的设置,一是无论弹性锁片15是卡入第一驱动锁槽16或是第二驱动锁槽17中,在非外力介入下时,导向面18能够与驱动基座5形成有效的限位作用。
弹性锁片15安装结构,优选的,在传动杆8靠近驱动弹簧7处凸设有连接柱19,所述的弹性锁片15上开设有与连接柱19相适配的连接孔20,因此通过连接柱19和连接孔20的配合将弹性锁片15直接套在传动杆8上。另外,连接柱19还能够插入至驱动弹簧7中,起到两者之间连接配合的作用。
为了配合弹性锁片15的运动,在所述的传动杆8上开设有避空槽21,使得弹性锁片15变形时能够进入至避空槽21中。这种结构一是可以消除传动杆8与弹性锁片15之间不必要的接触和干涉,确保两者各自地顺畅运行;二是减少弹性锁片15受到的压力,以防变形过度无法恢复而影响到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发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触发块22、触发杆23、以及缓冲复位弹簧24,所述的把手主体1能够与所述的触发块22抵接,所述的触发杆23能够与锁止组件(弹性锁片15)抵接并激活解锁所述的锁止组件。其中,所述的触发块22与触发杆2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组装在一起。按压触发块22后,触发块22和触发杆23能够在缓冲复位弹簧24的作用下复位。另外,所述的触发块22优选由软性材质制成,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使得用户使用起来具有更好的手感。
为了在不需要用到把手主体1的情况下,使得把手主体1保持在初始位置形态,以免展开导致不必要的碰撞损坏,同时还能够起到防盗功能,在此提供一反锁机构,其能够将所述的驱动机构持续锁定在初锁止状态,同时将所述的把手主体1持续锁定在初始位置形态;具体的,所述的反锁机构固设在车门中,其包括反锁驱动电机25、受反锁驱动电机25驱动的反锁杆26、以及设置在驱动机构(联动件6)上的反锁槽27,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位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反锁杆26能够插入至所述的反锁槽27中并将所述的驱动机构持续锁定在初锁止状态。优选的,所述的反锁杆26中设置有导向轨迹槽28,反锁驱动电机25的电机轴伸入至导向轨迹槽28中,通过导向轨迹槽28特定的形状设计,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反锁杆26作规律的伸缩运动。
解锁机构的组成结构和设置方式有许多,在此提供一种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优选方案,具体的,所述的解锁机构包括铰接在把手底座2上的解锁杆臂29、与解锁杆臂29连接同时还与车门门锁连接的拉索30、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解锁驱动块31,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从释放驱动状态切换至解锁驱动状态时,所述的解锁驱动块31与所述的解锁杆臂29抵接并通过拉索30将车门门锁解锁。该优选方案的特点是将解锁机构的部分结构设置在驱动机构中,从而在驱动机构运动的过程中同步实现解锁机构的位置状态变化,同时能够缩减零部件数量且简化结构,使用起来也更加稳定可靠。
优选的,所述的把手底座2上开设有限位活动槽32,所述的解锁驱动块31穿过所述的限位活动槽32并与所述的解锁杆臂29可接触连接,且所述的解锁驱动块31在移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限位活动槽32的两端抵接并形成限位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把手主体1具有至少4个不同位置形态,即缩回至车门内的初始位置形态、介于初始位置形态与预展开位置形态之间的驱动位置形态、伸出至该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形态、以及打开车门时的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把手主体1使用时即在4个不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把手主体1处于初始位置形态时,对应的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此时用户先将把手主体1朝车门内的方向按压(即驱动位置形态),把手主体1与触发块22抵接并带动触发杆23运动,接着触发杆23将正位于第一驱动锁槽16中的弹性锁片15推出第一驱动锁槽16,即锁止组件锁止功能暂时停止,驱动弹簧7即得到释放,从而其弹性回复力将传动杆8和推拉块9一并推出,进而推拉块9在碰触到联动件6并将联动件6也一并带动,联动件6再带动把手主体1向车外展开,即把手主体1成功切换至预展开位置形态。
把手主体1处于预展开位置形态时,对应的驱动机构处于释放驱动状态。此时的弹性锁片15卡入至第二驱动锁槽17中,使得锁止组件的锁止功能生效,从而起到限制驱动机构运动的作用,使得把手主体1在非其它外力的作用下,能够持续稳定的处于预展开位置形态。
当需要打开车门时,用户握住把手主体1并将把手主体1向更大的展开角度拉动,此时把手主体1带动联动件6移动,此时联动件6与推拉块9分离不再传动,同时解锁驱动块31与所述的解锁杆臂29抵接并通过拉索30将车门门锁解锁,即可将车门拉开。此时把手主体1切换至完全打开位置形态,驱动机构切换至解锁驱动状态。
打开车门后松开把手,把手主体1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自动作复位运动,同时带动联动件6复位,联动件6重新碰触到推拉块9并使得推拉块9、传动杆8等部件一并反向运动,同时在导向面18的配合下,弹性锁片15能够轻松地脱离第二驱动锁槽17并使得锁止组件的锁止功能再次停止,进而使得整个驱动机构复位,弹性锁片15再次卡入至第一驱动锁槽16中并使得锁止功能再次生效。此时把手主体1切换至初始位置形态,驱动机构也切换至初锁止状态。
另外,反锁机构的开闭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决定是否启用,且反锁机构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操作,例如车钥匙、车门指纹等形式,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结构不仅仅局限于车门外把手,也可以应用在车内或者其它场景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把手主体,该把手主体至少具有初始位置形态、伸出至该车门外的预展开位置形态、以及打开车门时的完全打开位置形态;
把手底座,其安装在车门内,所述的把手主体安装在所述的把手底座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主体还具有介于初始位置形态与预展开位置形态之间的驱动位置形态、以及关闭锁止车门时的自锁位置形态;
解锁机构,其与车门门锁连接;
所述的机械回摆把手还包括:
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的把手主体与把手底座之间并与所述的把手主体传动连接,该驱动机构具有初锁止状态、释放驱动状态、解锁驱动状态;
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把手主体保持在初始位置形态;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从初锁止状态切换至释放驱动状态的过程中时,驱动机构先将所述的把手主体从初始位置形态驱动至驱动位置形态,再从驱动位置形态驱动至预展开位置形态;当拉动把手主体至完全打开位置形态时,通过解锁机构将车门解锁,同时把手主体带动驱动机构切换至解锁驱动状态;当解锁车门并松开把手主体时,驱动机构复位至初锁止状态,同时驱动机构将所述的把手主体驱动并复位至初始位置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固设在把手底座中的驱动基座、活动设置在驱动基座中并能够伸出至驱动基座外的推拉组件、活动设置在车门内中并与所述的把手主体传动连接的联动件、用于锁定推拉组件与驱动基座相对位置关系的锁止组件、以及能够与所述的把手主体抵接并激活解锁所述锁止组件的触发件;其中,所述的联动件能够与所述的推拉组件抵接并实现互相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拉组件包括驱动弹簧、传动杆、以及推拉块;所述驱动弹簧的其中一端与驱动基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传动杆连接,所述的传动杆还与所述的推拉块传动连接,所述的推拉块能够与所述的联动件抵接并实现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把手主体预展开位置形态的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臂和限位凸起,所述的限位凸起固设在所述的联动件上,所述的调节杆臂与所述的把手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臂的其中一端能够与所述的推拉组件抵接并实现限位配合,所述调节杆臂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并实现限位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件上开设有联动槽,所述的推拉组件上设有一联动凸起,所述的联动凸起伸入至所述的联动槽中并能够与联动槽的内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的联动槽中,所述的推拉组件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调节杆臂的其中一端伸入至联动槽中并能够与所述的限位凸起抵接,所述调节杆臂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限位槽中并能够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止组件包括设置在推拉组件上并能够随着推拉组件一起运动的弹性锁片、以及依次开设在驱动基座上的第一驱动锁槽和第二驱动锁槽,所述的弹性锁片具有迎向第一驱动锁槽方向的导向面;其中,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锁片卡入至所述的第一驱动锁槽中,且所述的第一驱动锁槽与所述的触发件相对位;当所述的驱动机构处于释放驱动状态时,所述的弹性锁片卡入至所述的第二驱动锁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件包括依次设置的触发块、触发杆、以及缓冲复位弹簧,所述的把手主体能够与所述的触发块抵接,所述的触发杆能够与锁止组件抵接并激活解锁所述的锁止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锁机构,其能够将所述的驱动机构持续锁定在初锁止状态,同时将所述的把手主体持续锁定在初始位置形态;
所述的反锁机构固设在车门中,其包括反锁驱动电机、受反锁驱动电机驱动的反锁杆、以及设置在驱动机构上的反锁槽,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位于初锁止状态时,所述的反锁杆能够插入至所述的反锁槽中并将所述的驱动机构持续锁定在初锁止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杆臂、与解锁杆臂连接同时还与车门门锁连接的拉索、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的解锁驱动块,当所述的驱动机构从释放驱动状态切换至解锁驱动状态时,所述的解锁驱动块与所述的解锁杆臂抵接并通过拉索将车门门锁解锁。
CN202022116837.6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Active CN212614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6837.6U CN212614219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6837.6U CN212614219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4219U true CN212614219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0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6837.6U Active CN212614219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4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08505A (zh) 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
CN111593977A (zh) 一种新型车用电动伸缩把手
CN113756666B (zh) 一种机械式隐藏门把手及车辆
CN114737833A (zh) 一种隐藏式汽车外把手结构
CN211422208U (zh) 一种二段式汽车门拉手
CN212614219U (zh)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CN112324263A (zh) 一种可自锁的机械回摆把手
CN212359418U (zh) 一种隐藏式机械回摆把手
CN209924679U (zh) 一种汽车门外把手的隐藏式结构
CN113323523A (zh) 一种具有push机构的机械摆出式把手
CN215212868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险机构的房车锁
CN215565181U (zh) 一种具有push机构的机械摆出式把手
KR20220031439A (ko) 출몰형 아웃사이드 도어 핸들 조립체
CN108222698B (zh) 保险柜门锁
CN112664072A (zh) 一种隐藏式外开手柄
CN220469598U (zh) 一种通用型锁芯结构
CN214659498U (zh) 一种多控房车锁的限位导向结构
CN212614218U (zh) 一种新型车用电动伸缩把手
CN214659503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式推出机构
CN219509438U (zh) 一种汽车车门儿童锁
CN114251031B (zh) 门把手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6588100U (zh) 一种静音锁体
JP2594866B2 (ja) 車両扉のワンモーション開閉装置
CN216476788U (zh) 一种多控制方式的单锁舌门锁及包括其的门
WO2024066915A1 (zh) 车门把手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