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80143A - 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以及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以及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80143A
CN115380143A CN202180026005.XA CN202180026005A CN115380143A CN 115380143 A CN115380143 A CN 115380143A CN 202180026005 A CN202180026005 A CN 202180026005A CN 115380143 A CN115380143 A CN 115380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guide
guide member
arranging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60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一原彰宏
草间谦三
藤原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80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80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025Means for supplying energy to the end effector
    • B25J19/0029Means for supplying energy to the end effector arranged within the different robot elements
    • B25J19/0041Means for supplying energy to the end effector arranged within the different robot elements having rotary connection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38Cantilever beams, i.e. boo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s, geometry or materials used for booms; Dipper-ar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s, geometry or materials used for dipper-arms; Bucket-arms
    • E02F3/382Connections to the frame; Supports for booms or arms
    • E02F3/384Connections to the frame; Supports for booms or arms the boom being pivotable relative to the frame about a vertic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 E02F3/32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dipper-arm pivoted on a cantilever beam, i.e. boom working downwardly and towards the machine, e.g. with backhoes
    • E02F3/325Backhoes of the miniature typ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06Pivot joint assembl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6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ments for hydraulic drives
    • E02F9/2275Hos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nd protection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Shovels (AREA)

Abstract

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具备:可动构件(21),其枢轴支承于固定侧构件(20);第一布设构件(67),其布设于可动构件(21);以及引导构件(90),其对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引导,可动构件(21)具有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60B)以及第二壁部(61A),引导构件(90)从与布设在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状态的第一布设构件(6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而固定于可动构件(21),在与第一壁部(60B)之间对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以及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以及具备该引导构造的作业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机。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机将摆动托架(可动构件)枢轴支承于在机体设置的支承托架(固定侧构件),将被液压驱动的作业装置安装于摆动托架。在作业机中,相对于驱动作业装置的液压致动器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多个液压软管(布设构件)从机体通过摆动托架而布设于作业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232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的作业机中,摆动托架相对于支承托架移动,因此为了限制液压软管的路径、防止液压软管彼此的干扰等,在摆动托架设置有软管引导件。软管引导件在布设液压软管之前,组装于摆动托架。因此,以往,必须使液压软管通过组装于摆动托架的状态的软管引导件与软管引导件周边的壁部之间来布设,存在液压软管的组装性差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布设构件的组装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具备:可动构件,其枢轴支承于固定侧构件;第一布设构件,其布设于所述可动构件;以及引导构件,其对所述第一布设构件进行引导,所述可动构件具有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所述引导构件从与布设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状态的所述第一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而固定于所述可动构件,在与所述第一壁部之间对所述第一布设构件进行引导。
此外,所述引导构件的一端部插通并支承于在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或在安装于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的第一安装构件上设置的孔部,另一端部通过固定件而固定于所述可动构件的另一侧面侧或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可动构件的另一侧面侧。
此外,在所述第一布设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将该第一布设构件与其他构件连接的接头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引导构件的间隔比所述接头部的与所述第一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
此外,具备布设于所述第一布设构件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第二布设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将所述第一布设构件和所述第二布设构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状态下插入到所述第一布设构件与所述第二布设构件之间。
此外,所述引导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靠近所述第一壁部的位置,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靠近所述第二壁部的位置的另一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布设构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引导构件之间,所述第二布设构件布设于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另一引导构件之间,在所述另一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布设有第三布设构件。
此外,所述另一引导构件沿与所述第二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引导构件错开位置。
此外,所述第一布设构件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向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或另一侧面侧布设,具有对布设到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或另一侧面侧的所述第一布设构件进行夹持的夹持构件。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作业机具备:机体;上述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作为所述固定侧构件的支承托架,其设置于所述机体;以及作为所述可动构件的摆动托架,其以能够绕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的枢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托架。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引导构件能够在对第一布设构件进行布设之后,组装于可动构件。由此,能够提高第一布设构件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业机的侧视图。
图2是摆动托架的主视图。
图3是摆动托架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摆动托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引导构造体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说明引导构件的组装的立体图。
图8是摆动托架以及引导构造体的右视图。
图9是摆动托架以及引导构造体的左视图。
图10是第二构造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布设构件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布设构件、第三布设构件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布设构件的端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业机1的概略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1而例示了作为回转作业机的反铲。
如图1所示,作业机1具备行驶体1A、以及装备于行驶体1A的作业装置4。行驶体1A具有行驶装置3、以及搭载于行驶装置3的机体(回转台)2。在机体2,搭载有包括驾驶席6的驾驶部2A、以及覆盖驾驶席6的上方的顶盖5。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就座于驾驶席6的操作员的前侧(图1的箭头A1方向)设为前方,将操作员的后侧(图1的箭头A2方向)设为后方,将图1的箭头K1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机体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此外,将操作员的左侧(图1的近前侧)设为左方,将操作员的右侧(图1的里侧)设为右方,将与前后方向K1正交的方向即水平方向设为机体宽度方向(机体2的宽度方向)来进行说明。将机体2的宽度方向的从中央部朝向右部、或者朝向左部的方向设为机体宽度方向外方来进行说明。将与机体宽度方向外方相反的方向设为机体宽度方向内方来进行说明。即,所谓机体宽度方向内方,是指为机体宽度方向且靠近机体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行驶装置3是将机体2支承为能够行驶的装置。行驶装置3通过由液压马达(液压致动器)或者电动马达等构成的行驶马达11来驱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履带式的行驶装置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轮式等的行驶装置。在行驶装置3的前部,安装有推土装置7。
机体2具有由构成底部的钢板等形成的回转基板9。回转基板9经由回转轴承8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回转的方式支承在行驶装置3上。在机体2的后部,设置有配重10。此外,在机体2的后部,搭载有原动机。原动机是柴油发动机。另外,原动机也可以是汽油发动机或电动马达,还可以是具有发动机以及电动马达的混合动力型。
机体2在前部,具有支承作业装置4的支承托架(固定侧构件)20以及摆动托架(可动构件)21。支承托架20设置为从机体2向前方的突出状。支承托架20具有第一托架部20A、以及空开间隔地位于第一托架部20A的下方的第二托架部20B。在第一托架部20A以及第二托架部20B(支承托架20的前部),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纵轴)即摆动轴心X1摆动的方式安装有摆动托架21。摆动托架21通过由能够伸缩的液压缸构成的省略图示的摆动缸来驱动。通过摆动缸伸缩,从而摆动托架21围绕摆动轴心X1向左以及右摆动。
如图1所示,作业装置4具有:动臂装置30、斗杆装置40、以及作业用具装置50。动臂装置30具有动臂31和动臂缸32。动臂31的基部经由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的横轴35以能够摆动(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摆动托架21的上部。动臂缸32由能够伸缩的液压缸构成,跨设于摆动托架21和动臂31的中途部,通过伸缩而使动臂31摆动。
斗杆装置40具有斗杆41和斗杆缸42。斗杆41的基端部经由横轴43摆动自如地支承于动臂31的前端部。斗杆缸42由能够伸缩的液压缸构成,跨设于斗杆41的基部和动臂31的中途部,通过伸缩而使斗杆41摆动。
作业用具装置50具有作为作业用具的铲斗51、以及作为作业用具缸的铲斗缸52。铲斗51经由枢轴50A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斗杆41的前端部。铲斗缸52由能够伸缩的液压缸构成,跨设于在铲斗51与斗杆41的前端部之间设置的连杆机构53和斗杆41的基部,通过伸缩而使铲斗51摆动。
如图2所示,摆动托架21具有一侧壁56L和另一侧壁56R。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壁56L构成摆动托架21的左侧的壁部,另一侧壁56R构成摆动托架21的右侧的壁部。
如图2、图3所示,摆动托架21具有多个缸安装部54。多个缸安装部54包括第一缸安装部57、第二缸安装部58、第三缸安装部59。
第一缸安装部57是枢轴支承动臂31的基部的部位,设置于摆动托架21的上部。详细而言,第一缸安装部57具有将一侧壁56L与另一侧壁56R连结的枢轴支承筒部57a、以及设置于一侧壁56L以及另一侧壁56R的外表面的缸凸台57b。在枢轴支承筒部57a以及缸凸台57b,插通枢轴支承动臂31的基部的横轴35。
第二缸安装部58是枢轴支承动臂缸32的基端侧(液压缸的缸筒的底侧)的部位,设置于摆动托架21的前部。详细而言,第二缸安装部58设置于一侧壁56L以及另一侧壁56R的上下方向中途部的前部。在第二缸安装部58的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设置有缸凸台58a,经由贯通缸凸台58a的枢轴33枢轴支承有动臂缸32的基端侧。
第三缸安装部59从另一侧壁56R的下部向机体宽度方向外方突出。在第三缸安装部59,安装有摆动缸的前端侧(液压缸的杆的前端侧)。
如图3所示,在摆动托架21的后部,设置有多个枢轴支承部55。多个枢轴支承部55包括经由枢轴(上摆动轴)62A枢轴支承于第一托架部20A的第一枢轴支承部60、以及经由枢轴(下摆动轴)62B枢轴支承于第二托架部20B的第二枢轴支承部61。第一枢轴支承部60以及第二枢轴支承部61设置于一侧壁56L与另一侧壁56R之间,将一侧壁56L与另一侧壁56R连结。上摆动轴62A以及下摆动轴62B的轴心与摆动轴心X1一致。
第一枢轴支承部60形成为具有配置于第一托架部20A的上表面侧的上壁60A、以及配置于第一托架部20A的下表面侧的下壁(第一壁部)60B的两股状。上摆动轴62A贯通上壁60A、第一托架部20A以及第一壁部60B。
第二枢轴支承部61形成为具有配置于第二托架部20B的上表面侧的上壁(第二壁部)61A、以及配置于第二托架部20B的下表面侧的下壁61B的两股状。下摆动轴62B贯通第二壁部61A、第二托架部20B以及下壁61B。
第一枢轴支承部60和第二枢轴支承部61在上下方向上空开间隔地排列配置。即,第一壁部60B和第二壁部61A对置配置。详细而言,第一壁部60B和第二壁部61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
如图2、图3所示,摆动托架21具有将一侧壁56L与另一侧壁56R连结的连结壁63。连结壁63配置于第一枢轴支承部60的前方侧且第二缸安装部的后方侧。在连结壁63的上部,安装有软管引导件64。
如图4所示,在摆动托架21,布设有多个布设构件66。详细而言,多个布设构件66是从机体2通过摆动托架21布设于作业装置4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液压软管。多个布设构件66包括多个第一布设构件67、多个第二布设构件68以及多个第三布设构件69。第一布设构件67是供给以及排出用于对装备于作业装置4的阀进行先导操作的工作油(先导油)的液压软管。第二布设构件68以及第三布设构件69是用于相对于代替装备于作业装置4的液压缸或铲斗51或与铲斗51一起安装的液压附件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液压软管。
另外,布设构件并不限于液压软管,例如也可以是将电气布线捆扎而形成的线束。
如图4所示,在摆动托架21,安装有对多个布设构件66进行引导的引导构造体70。
如图5所示,引导构造体70具有第一结构体71、以及第二结构体72。第一结构体71具有安装于摆动托架21的安装体73、以及安装于安装体73的第一布设引导件74以及第二布设引导件75。安装体73具有安装于摆动托架21的一侧面侧(左侧面侧)的第一安装构件76、以及安装于摆动托架21的另一侧面侧(右侧面侧)的第二安装构件77。
如图6、图8所示,第一安装构件76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板构件76A。板构件76A配置于第一壁部60B的一侧方(左侧方),由板面朝向机体宽度方向的板材形成。板构件76A具有第一部位76a以及第二部位76b。第一部位76a的上部通过螺栓78安装于形成于第一壁部60B的安装部位79。第二部位76b从第一部位76a的前部向下方延伸设置。第二部位76b的下部成为安装第二布设引导件75的安装部76c。
在第一安装构件76的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面,固定有杆件80。杆件80由棒件(圆棒件)形成,配置于第一安装构件76的前后方向K1中途部且比第二部位76b靠后方。杆件80的上部固定于第一部位76a,下部从第一部位76a向下方突出。
如图6、图8所示,第一安装构件76具有支承部81。支承部81设置于第一部位76a的后部且下部。支承部81构成为具有形成于第一部位76a的缺口部82、以及固定于第一部位76a的支承杆83。缺口部82从上缘部82a和前缘部82b向后方以及下方呈敞开状地切口。支承杆83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杆部83a、以及从纵杆部83a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横杆部83b。纵杆部83a配置于缺口部82的后方,上部固定于第一部位76a,下部堵住缺口部82的后方敞开部分。横杆部83b的前部固定于第一部位76a。横杆部83b的后部堵住缺口部82的下方敞开部分。上述的支承部81具有由上缘部82a、前缘部82b、纵杆部83a以及横杆部83b包围的插通部(孔部)81a。
如图5、图7所示,第二安装构件77具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板构件77A。板构件77A配置于第一壁部60B的另一侧方(右侧方),由板面朝向机体宽度方向的板材形成。板构件77A包括第一部位77a、第二部位77b以及第三部位77c。第一部位77a沿前后方向K1延伸而形成,通过螺栓85固定于设置于该第一壁部60B的安装部位84。第二部位77b从第一部位77a的后部向下方延伸出。第二部位77b是安装第一布设引导件74的安装部。第三部位77c从第一部位77a的前部向下方延伸出。第三部位77c的下部比第二部位77b向下方延伸出。第三部位77c的下部成为安装第二布设引导件75的安装部77e。
如图5所示,第二安装构件77具有引导杆86和保护杆87。引导杆86以及保护杆87由棒件(圆棒件)形成。引导杆86对布设构件66(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引导。保护杆87防止布设构件66(第一布设构件67)与板构件77A的边缘接触。引导杆86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上部固定于第一部位77a的前部的机体宽度方向内方侧的面。此外,引导杆86从第一部位77a向下方突出。引导杆86的下部延伸至第三部位77c的下部。保护杆87以大致平行状配置于引导杆86的前侧,并固定于第三部位77c的后端。
如图6、图7所示,在第二安装构件77,固定有引导杆88。引导杆88由棒件(圆棒件)形成,例如能够引导线束。引导杆88具有固定于第二部位77b的基部88a、以及从基部88a的上端向机体宽度方向内方延伸出的引导部88b。
如图6、图7所示,第一布设引导件74具有由多个杆件92形成的第一引导构件(引导构件)90、以及由板面朝向机体宽度方向的板材形成且固定于第一引导构件90的右侧部的安装撑条89。
如图5所示,第一引导构件90配置于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靠近第一壁部60B的位置。
如图6、图7所示,构成第一引导构件90的多个杆件92由棒件(圆棒件)形成。多个杆件92包括第一杆件93、第二杆件94、第三杆件95以及第四杆件96。
第一杆件93具有第一部位93a、第二部位93b、第三部位93c以及第四部位93d。第一部位93a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二部位93b从第一部位93a的右端部向前方延伸出并固定于安装撑条89的下端。第三部位93c从第一部位93a的左端部随着朝向左方而向前方转移的倾斜方向延伸出。第四部位93d从第三部位93c的左端部朝向左方延伸出并且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
第二杆件94具有第一部位94a、第二部位94b、第三部位94c以及第四部位94d。第一部位94a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且呈平行状配置于第一杆件93的第一部位93a的前方。第二部位94b从第一部位94a的右端部随着朝向后方而向右方转移的倾斜方向延伸出。第三部位94c从第二部位94b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出,并固定于安装撑条89的前端。第四部位94d从第一部位94a的左端向左方呈直线状延伸出,并与第一杆件93的第四部位93d重叠固定。第一杆件93的第四部位93d和第二杆件94的第四部位94d能够插入支承部81的插通部81a。即,第四部位93d以及第四部位94d构成了能够插入支承部81的插通部81a的插入部90a。
如图6、图7所示,第三杆件95配置于第一杆件93的第一部位93a与第二杆件94的第一部位94a之间的左侧,将这些第一部位93a与第一部位94a连结。
第四杆件96具有第一部位96a和第二部位96b。第一部位96a配置于第一杆件93的第一部位93a与第二杆件94的第一部位94a之间的右侧,将这些第一部位93a与第一部位94a连结。第二部位96b从第一部位96a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出。
如图5所示,安装撑条89安装于第二安装构件77的第二部位77b。详细而言,安装撑条89与第二部位77b的机体宽度方向外方侧的面重叠,并通过由螺栓以及拧入该螺栓的螺母构成的固定件91安装并固定于第二部位77b。
第一布设引导件74如下进行安装。
如图7所示,在安装于摆动托架21的状态的安装体73(第二安装构件77)的右方配置第一布设引导件74(第一引导构件90)并且使该第一布设引导件74相对于安装体73向左方移动,将插入部90a插入支承部81的插通部81a并且将安装撑条89安装于第二安装构件77的第二部位77b。由此,如图5所示,第一布设引导件74的一侧部插通并支承于第一安装构件76的支承部81并且第一布设引导件74的另一侧部通过固定件91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77的第二部位(安装部)77b。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布设引导件74能够相对于安装于摆动托架21的安装体73从侧方安装,所以能够相对于布设于摆动托架21的第一布设构件67以及第二布设构件68,插入到第一布设构件67与第二布设构件68之间而安装于安装体73。
另外,第一布设引导件74只要是在将第一引导构件90插入到布设的状态的第一布设构件67与第二布设构件68之间后,安装于安装体73的构造即可,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构造:代替第一引导构件90的一端侧的插入部90a而设置安装撑条,该安装撑条通过螺栓以及螺母等固定件而安装于第一安装构件76。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引导构件90设为一端部插通并支承于在摆动托架21的一侧面侧安装的第一安装构件77上设置的插通部(孔部)81a,另一端部通过固定件91固定于安装于摆动托架21的另一侧面侧的第二安装构件77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引导构件90也可以设为一端部插通并支承于在摆动托架21的一侧面侧直接(摆动托架21自身)形成的孔部,另一端部直接通过固定件91固定于摆动托架21的另一侧面侧的构造。
接着,对第二布设引导件75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第二布设引导件75具有第二引导构件(另一引导构件)97、固定于第二引导构件97的一端侧(左端侧)的第一撑条98L、以及固定于第二引导构件97的另一端(右端侧)的第二撑条98R。
如图5、图7所示,第二引导构件97由棒件(圆棒件)形成,以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引导构件90的下方侧。换言之,如图12所示,第二引导构件97在相对于第二布设构件68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配置。
如图3所示,第二引导构件97配置于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靠近第二壁部61A的位置。而且,第二引导构件97在第二布设构件68的延伸方向上与第一引导构件90错开位置位置。具体而言,第二引导构件97配置于比第一引导构件90靠前方(与横贯第二布设构件68的方向以及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的对置方向正交的方向)处。
如图5、图7所示,第一撑条98L配置于第一安装构件76的安装部76c的机体宽度方向外方侧(左方侧),前部通过螺栓99L以及拧入螺栓99L的螺母而安装于安装部76c。在第一撑条98L的后部固定有第二引导构件97的左端部。
第二撑条98R配置于第二安装构件77的安装部77e的机体宽度方向外方侧(右方侧),前部通过螺栓99R以及拧入螺栓99R的螺母而安装于安装部77e。在第二撑条98R的后部固定有第二引导构件97的右端部。
接着,对第二结构体72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第二结构体72设置于摆动托架21的右侧面侧。此外,第二结构体72配置于第二安装构件77的前方。
另外,第二结构体72也可以设置于摆动托架21的左侧面侧。在该情况下,将第二安装构件77设置于摆动托架21的左侧面侧,将第一安装构件76设置于摆动托架21的右侧面侧。
第二结构体72具有安装撑条101、夹持构件102、引导杆103以及多个杆件104。
如图10所示,安装撑条101具有第一板101a、第二板101b和筒部101c。第一板101a由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板材形成,上部通过螺栓105安装于在摆动托架21的另一侧壁56R设置的安装部位109。第二板101b固定于第一板101a的下部。筒部101c由具有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轴心的筒体形成,以向右方的突出状固定于第二板101b。
夹持构件102具有夹持主体107和保持构件108。夹持主体107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形成为矩形块状。在夹持主体107形成有多个插通孔(第一插通孔107a~第四插通孔107d)和贯通孔107e。第一插通孔107a~第四插通孔107d是供布设构件66(第一布设构件67)穿过的孔,沿前后方向K1贯通夹持主体107而形成。第一插通孔107a和第二插通孔107b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形成于夹持主体107的上部。第三插通孔107c和第四插通孔107d沿机体宽度方向排列形成于夹持主体107的下部。另外,在夹持主体107,形成有从夹持主体107的外表面到第一插通孔107a~第四插通孔107d的狭缝,布设构件66能够经由该狭缝插入到第一插通孔107a~第四插通孔107d中。贯通孔107e在机体宽度方向上贯通夹持主体107的上下方向中途部而形成。筒部101c能够插通于贯通孔107e。
保持构件108具有:侧壁部108a;上壁部108b,其从侧壁部108a的上端部向机体宽度方向内方(左方)延伸出;以及下壁部108c,其从侧壁部108a的下端部向机体宽度方向内方延伸出。保持构件108嵌于夹持主体107的外侧并且通过贯通侧壁部108a拧入筒部101c的螺栓106而安装于安装撑条101。由此,保持构件108保持夹持主体107。
引导杆103由棒件(圆棒件)形成,具有第一部位103a~第五部位103e。第一部位103a在随着朝向前方而向右方转移的倾斜方向上延伸,并固定于保持构件108的上壁部108b。第二部位103b从第一部位103a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出。第三部位103c从第二部位103b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出。第四部位103d从第三部位103c的下端部向左方延伸出。第五部位103e从第一部位103a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出。
多个杆件104包括固定于保持构件108的侧壁部108a上部的上杆件104A、以及固定于侧壁部108a下部的下杆件104B。上杆件104A的前部固定于侧壁部108a的上部。上杆件104A的后部在随着朝向后方而向左方且向上方转移的倾斜方向上延伸。下杆件104B的前部固定于侧壁部108a的下部。下杆件104B的后部在随着朝向后方而向左方且向下方转移的倾斜方向上延伸。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布设构件67设置有4根。4根第一布设构件67在第一壁部60B与第一引导构件90之间,沿第一布设构件67的宽度方向(液压软管的径向)排列布设。此外,4根第一布设构件67从第一壁部60B与第一引导构件90之间,通过引导杆86与第二杆件94的第三部位94c之间而向摆动托架21的右方布设并被夹持构件102夹持。被夹持于夹持构件102的上部的2根第一布设构件67通过引导杆103的第二部位103b的左方,与用于相对于安装于斗杆缸42的阀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液压管路连接。被夹持于夹持构件102的下部的2根第一布设构件67通过引导杆103的第三部位103c的左方且第四部位103d的上方,与安装于动臂缸32的阀连接。
如图12所示,多个第二布设构件68设置有6根。6根第二布设构件68中的2根是用于相对于斗杆缸42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液压软管,另外的2根是用于相对于铲斗缸52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液压软管,剩余的2根是用于相对于液压附件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液压软管。第二引导构件97横贯6根第二布设构件68而配置。6根第二布设构件68通过第一引导构件90与第二引导构件97之间而布设。此外,如图3所示,6根第二布设构件68在通过第一引导构件90与第二引导构件97之间后,通过连结壁63与第一枢轴支承部60之间而向摆动托架21的前上方布设。
如图12所示,多个第三布设构件69设置有2根。2根第三布设构件69是用于相对于动臂缸32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液压软管。如图3所示,2根第三布设构件69布设于第二引导构件97与第二壁部61A之间,从第二引导构件97与第二壁部61A之间通过连结壁63与枢轴33之间而向摆动托架21的前方布设。
如图13所示,在布设构件66(液压软管)的端部,设置有将该布设构件66与其他构件(阀、钢管、液压软管、液压缸等)连接的接口件(接头部)111。该接口件111的宽度(接口件111的与布设构件6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111a形成为比布设构件66的宽度(液压软管的直径)66a大的宽度。
在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除了相对于斗杆缸42、铲斗缸52、液压附件、动臂缸32供给以及排出工作油的第二布设构件68、第三布设构件69之外,还布设先导用的第一布设构件67的情况下,布设构件66的布设有时变得困难。
例如,在将第一引导构件90以及第二引导构件97安装于摆动托架21之后,对布设构件66进行布设的情况下,必须将第一壁部60B与第一引导构件90之间的间隔、第一引导构件90与第二引导构件97之间的间隔、第二引导构件97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接口件111通过的间隔。但是,若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间隔不充分,则有时在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无法充分地形成供接口件111通过的间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构件90(第一布设引导件74)能够从摆动托架21的侧方插入到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而安装于安装体73。即,第一引导构件90(第一布设引导件74)能够在对布设构件66进行布设之后,从与第一布设构件6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到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而安装于摆动托架21。详细而言,能够在组装第一引导构件90(第一布设引导件74)之前,将第一布设构件67、第二布设构件68布设于第二引导构件97的上方并且将第三布设构件69布设于第二引导构件97的下方,在该状态下,将第一引导构件90插入于第一布设构件67与第二布设构件68之间而组装于安装体73。由此,能够将图3所示的第一壁部60B与第一引导构件90之间的间隔W1形成为第一布设构件67的宽度以上且接口件111的宽度111a以下(比接口件111的宽度111a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比以往多的根数的布设构件66配置在同一空间(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
另外,在第一引导构件90中也可以包括配置于第一杆件93以及第二杆件94与第一壁部60B之间的其他杆件。在该情况下,能够将第一杆件93以及第二杆件94与其他杆件之间的间隔形成为第一布设构件67的宽度以上且接口件111的宽度以下。即,第一杆件93以及第二杆件94与位于该第一杆件93以及第二杆件94的上方的构件之间的间隔形成为能够供第一布设构件67通过的间隙即可。
此外,由于在配置了布设构件66之后,能够组装第一引导构件90(第一布设引导件74),因此能够在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引导构件97之间容易地配置第一布设构件67以及第二布设构件68。
此外,由于第一布设引导件74将插入部90a插入支承部81(插通部81a),并通过构成固定件91的一个螺栓而安装于第二部位77b,因此能够从摆动托架21的单侧的侧方容易地进行第一布设引导件74的安装。
此外,如图3所示,由于第二引导构件97相对于第一引导构件90向前方错开位置,因此能够扩大第一引导构件90(第二杆件94)与第二引导构件97的间隔。
本实施方式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具备:可动构件(摆动托架21),其枢轴支承于固定侧构件(支承托架20);第一布设构件67,其布设于可动构件21;以及引导构件(第一引导构件90),其对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引导,可动构件21具有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60B以及第二壁部61A,引导构件90从与布设于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状态的第一布设构件67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到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而固定于可动构件21,在与第一壁部60B之间对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引导。
根据该结构,引导构件90能够在对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了布设之后,组装于可动构件21。由此,能够提高第一布设构件67的组装性。
此外,引导构件90的一端部插通并支承于在安装于可动构件21的一侧面侧上或在安装于可动构件21的一侧面侧的第一安装构件77上设置的孔部(插通部81a),另一端部通过固定件91固定于安装于可动构件21的另一侧面侧或第二安装构件77,该第二安装构件77安装于可动构件21的另一侧面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引导构件90的组装。
此外,在第一布设构件67的端部设置有将该第一布设构件67与其他构件连接的接头部(接口件111),第一壁部60B与引导构件90的间隔W1比接头部111的与第一布设构件67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111a窄。
由于引导构件90即使在对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布设之后也能够组装于可动构件21,因此即使第一壁部60B与引导构件90的间隔W1比接头部111的宽度111a窄,也能够组装引导构件90以及第一布设构件67。
此外,具备在第一布设构件67与第二壁部61A之间布设的第二布设构件68,引导构件90在将第一布设构件67和第二布设构件68布设于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状态下插入到第一布设构件67与第二布设构件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布设构件67以及第二布设构件的组装性。
此外,引导构件90配置于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靠近第一壁部60B的位置,具有配置于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的靠近第二壁部61A的位置的另一引导构件(第二引导构件97),第一布设构件67布设于第一壁部60B与引导构件90之间,第二布设构件68布设于引导构件90与另一引导构件97之间,在另一引导构件97与第二壁部61A之间布设有第三布设构件69。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配置比以往多的布设构件66。
此外,另一引导构件97在与第二布设构件68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配置,并且在第二布设构件68的延伸方向上与引导构件90错开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扩大引导构件90与另一引导构件97的间隔。
此外,第一布设构件67从第一壁部60B与第二壁部61A之间向可动构件21的一侧面侧或另一侧面侧布设,具有对向可动构件21的一侧面侧或另一侧面侧布设的第一布设构件67进行夹持的夹持构件102。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由夹持构件102夹持第一布设构件67的状态下将引导构件90插入第一布设构件67与第二布设构件68之间,能够提供引导构件90的组装性良好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1具备:机体2;上述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作为固定侧构件的支承托架20,其设置于机体2;以及作为可动构件的摆动托架21,其以能够绕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的枢轴62A、62B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托架20。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请求保护的范围来示出,意图包含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2机体
20固定侧构件(支承托架)
21可动构件(摆动托架)
60B第一壁部
61A第二壁部
62A枢轴
62B枢轴
67第一布设构件
68第二布设构件
69第三布设构件
70引导构造体
73安装体
76第一安装构件
77第二安装构件
81支承部
81a孔部(插通部)
90引导构件(第一引导构件)
91固定件
97另一引导构件(第二引导构件)
102夹持构件
111接头部(接口件)
111a宽度
W1间隔。

Claims (8)

1.一种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其具备:
可动构件,其枢轴支承于固定侧构件;
第一布设构件,其布设于所述可动构件;以及
引导构件,其对所述第一布设构件进行引导,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
所述引导构件从与布设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状态的所述第一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而固定于所述可动构件,在与所述第一壁部之间对所述第一布设构件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的一端部插通并支承于在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上或在安装于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的第一安装构件上设置的孔部,另一端部通过固定件而固定于所述可动构件的另一侧面侧或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安装于所述可动构件的另一侧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一布设构件的端部设置有将该第一布设构件与其他构件连接的接头部,
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引导构件的间隔比所述接头部的与所述第一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其中,
所述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具备布设于所述第一布设构件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第二布设构件,
所述引导构件在将所述第一布设构件和所述第二布设构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状态下插入到所述第一布设构件与所述第二布设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其中,
所述引导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靠近所述第一壁部的位置,
所述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的靠近所述第二壁部的位置的另一引导构件,
所述第一布设构件布设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引导构件之间,
所述第二布设构件布设于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另一引导构件之间,
在所述另一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布设有第三布设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其中,
所述另一引导构件沿与所述第二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布设构件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引导构件错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布设构件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向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或另一侧面侧布设,
所述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具有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对布设到所述可动构件的一侧面侧或另一侧面侧的所述第一布设构件进行夹持。
8.一种作业机,其具备:
机体;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
作为所述固定侧构件的支承托架,其设置于所述机体;以及
作为所述可动构件的摆动托架,其以能够绕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心的枢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支承托架。
CN202180026005.XA 2020-05-11 2021-05-07 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以及作业机 Pending CN1153801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3086 2020-05-11
JP2020083086A JP7404152B2 (ja) 2020-05-11 2020-05-11 配策部材のガイド構造及び作業機
PCT/JP2021/017562 WO2021230164A1 (ja) 2020-05-11 2021-05-07 配策部材のガイド構造及び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80143A true CN115380143A (zh) 2022-11-22

Family

ID=7851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6005.XA Pending CN115380143A (zh) 2020-05-11 2021-05-07 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以及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60330A1 (zh)
EP (1) EP4151803A1 (zh)
JP (1) JP7404152B2 (zh)
CN (1) CN115380143A (zh)
WO (1) WO20212301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8306B2 (ja) * 2020-08-03 2023-10-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車両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8253A (en) * 1989-02-16 1992-04-28 Kubota, Ltd. Hydraulic piping structure for a backhoe
JP2004353401A (ja) * 2003-05-30 2004-12-1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ホースクランプ装置
KR20090107743A (ko) * 2008-04-10 2009-10-14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작업장치 선회형 굴삭기
CN102959158A (zh) * 2011-06-17 2013-03-0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挖掘机
JP2013237996A (ja) * 2012-05-11 2013-11-2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US20150132095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machine
JP2016075042A (ja) * 2014-10-03 2016-05-1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16188548A (ja) * 2015-03-30 2016-11-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8024B1 (en) * 1999-11-24 2004-07-06 Liebherr-Hydraulikbagger Gmbh Industrial shaft, particularly for packaging equipment
JP2005232712A (ja) 2004-02-17 2005-09-02 Kubota Corp バックホー
AU2008247328C1 (en) * 2007-05-08 2015-09-03 Challenge Implements Holdings Pty Limited Hose entry system
US11384867B2 (en) * 2019-03-27 2022-07-12 Great Plains Manufacturing, Inc. Hydraulic hose clamp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8253A (en) * 1989-02-16 1992-04-28 Kubota, Ltd. Hydraulic piping structure for a backhoe
JP2004353401A (ja) * 2003-05-30 2004-12-16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ホースクランプ装置
KR20090107743A (ko) * 2008-04-10 2009-10-14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작업장치 선회형 굴삭기
CN102959158A (zh) * 2011-06-17 2013-03-0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液压挖掘机
JP2013237996A (ja) * 2012-05-11 2013-11-28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
US20150132095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Kubota Corporation Working machine
JP2016075042A (ja) * 2014-10-03 2016-05-1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16188548A (ja) * 2015-03-30 2016-11-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60330A1 (en) 2023-03-02
JP7404152B2 (ja) 2023-12-25
WO2021230164A1 (ja) 2021-11-18
JP2021179077A (ja) 2021-11-18
EP4151803A1 (en) 2023-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40008632B1 (ko) 백호우의 유압배관구조
KR100241097B1 (ko) 유압셔블
JP5301480B2 (ja) 建設機械
US7682124B2 (en) Tractor with backhoe
KR20100014361A (ko) 건설기계에 있어서의 유압배관 배치구조
CN115380143A (zh) 布设构件的引导构造以及作业机
US11105067B2 (en) Work machine
US20040187366A1 (en) Piping arrangement for swing type hydraulic excavators
US20100019104A1 (en) Hydraulic hose guiding device
KR100969909B1 (ko) 좌우스윙식 작업기장치의 유압배관구조
JPH11200408A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ホース配索構造
JP5046138B2 (ja) アタッチメントホースのクランプ構造
US20220333351A1 (en) Pipe protection unit in work machine
US10281949B2 (en) Cable wiring structure, operation device, and work machine
JP2009133084A (ja) オフセットブーム式フロント装置
JP4005429B2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CN112135945A (zh) 回转作业车
JP3637990B2 (ja) 油圧ショベルの油圧配管構造
US11851841B2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JP7344844B2 (ja) 建設機械
JP4648357B2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2023061802A (ja) 作業機
JPH07180177A (ja) 建設機械
JP2023105630A (ja) フロントローダ
JP2001040701A (ja) 油圧ショベルのアタッチメント揺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