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00C - 安全带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00C
CN1153700C CNB01120026XA CN01120026A CN1153700C CN 1153700 C CN1153700 C CN 1153700C CN B01120026X A CNB01120026X A CN B01120026XA CN 01120026 A CN01120026 A CN 01120026A CN 1153700 C CN1153700 C CN 115370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line reel
lockplate
hole portio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200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2100A (zh
Inventor
角屋敷晃
永田智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PHYSICO-CHEMICAL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PHYSICO-CHEMICAL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PHYSICO-CHEMICAL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PHYSICO-CHEMICAL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2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2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3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 B60R22/405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self-locking in an emergency responsive to belt movement and vehic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022/3419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end lock preve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在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锁定板上,立设着导销。在V齿轮上形成与导销对应的导孔。导孔由第1孔部、第2孔部和第3孔部构成。导销位于第1孔部的状态是初始状态。当V齿轮与卷绕轴之间产生相对旋转时,导销从第1孔部到达第2孔部,在该过程中,V齿轮被导销推压而反转,解除锁定。当V齿轮反转角为设定值以上的推压力从导销作用时,将导销进入第3孔部,释放过剩的推压力。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急减速等时,可阻止安全带拉出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特别涉及在安全带的拉出被阻止后,能再次拉出安全带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安全带卷绕装置中,安全带层状地卷绕在圆筒状卷绕轴上,该卷绕轴由框架支承着,该框架从平面看为略コ字形,固定在车辆上。通常,卷绕轴可自由旋转,安全带可自由地卷绕和拉出。另外,安全带卷绕装置中,为了感知车辆的急减速或安全带的急剧拉出并阻安全带的拉出,采用安全带感应式收缩器(WSIR)或车身感应式收缩器(VSIR)。
下面,参照图12A和图12B,说明备有WSIR或VSIR的已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图12A和图12B,是表示从卷绕轴102的旋转轴方向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0的侧面图。安全带卷绕装置100,备有卷绕轴102、锁定板104、V齿轮108、构成WSIR的W传感器部110、构成VSIR的V传感器部120。锁定板104可摆动地支承在卷绕轴102上,可与设在图未示框架上的棘齿106啮合。V齿轮108与卷绕轴102同轴设置,当相对于卷绕轴102产生相对旋转时,将锁定板104导引到可与棘齿106卡合的位置。
该安全带卷绕装置100中,通常由于卷绕轴102和V齿轮108是一体旋转的,所以,锁定板104不与棘齿106卡合,安全带可自由地卷绕和拉出,图12A的状态。
当安全带被急剧拉出时,W传感器部110的惯性板116,不能随从V齿轮108,卷绕轴102的朝安全带拉出方向,即图12A和图12B中所示的方向A,的旋转,产生惯性延迟。因此,在惯性板116与V齿轮108之间产生安全带卷绕方向的相对旋转,与惯性板116相接着的卡爪112朝安全带卷绕方向摆动,与固定在框架上的内齿118卡合,阻止V齿轮108的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图12B的状态。
V齿轮108的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后,在V齿轮108与随着安全带拉出而继续旋转的卷绕轴102之间,产生相对旋转。因此,具有导销104a的锁定板104,其中该导销104a插入形成在V齿轮108上的导孔108a内,不随从卷绕轴102的旋转,通过导销104a被导孔108a导引,到达可与棘齿106卡合的位置,即锁定板104与棘齿106的齿尖卡合的位置。被导引到可与棘齿106卡合位置的锁定板104,借助棘齿106的形状,被导引到棘齿106的齿底而成为锁定状态。即,锁定板104成为自锁状态,阻止卷绕轴102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
该自锁时,锁定板104移动到棘齿106的齿底方向,即图12A和图12B中的左方向。随着该锁定板104的移动,导销104a将V齿轮108的导孔108a的侧壁朝图12的左方推压,借助该推压力矩,V齿轮108朝安全带卷绕方向,即图12A和图12B中所示的方向B,旋转。当V齿轮108朝方向B旋转预定量时,卡爪112和内齿118的卡合被解除,与一端固定在V齿轮108上的弹簧114的另一端连接,这样,被朝方向A摆动的卡爪112复回到初始位置。即,W传感器部110的作动被解除。
这样,在安全带的拉出被阻止的过程中,由于W传感器部110的作动被解除,然后,可再次拉出安全带。另外,在车辆急减速时,由于预定值以上的拉力作用在安全带上,所以,在该拉力作用期间,锁定板104与棘齿106的卡合状态得以保持。
但是,上述已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0,锁定板104的导销104a,推压V齿轮108的导孔108a的侧壁,使V齿轮108朝安全带卷绕方向,即图12A和图12B中的方向B,反转,这样,进行W传感器部110的锁定解除,所以,控制V齿轮反转角是很困难的。
即,如果V齿轮反转角过小,V齿轮108朝安全带卷绕方向的旋转量不足,W传感器部110的锁定不能解除。另一方面,如果V齿轮反转角过大,则卡爪112与下一个内齿118卡合,保持锁定状态。因此,要求准确地控制V齿轮反转角,为此,必须严格地进行导孔108a的尺寸管理、锁定板104的尺寸管理等。
另外,申请日为1994年10月20日,由Yoshiichi Fujimura和HenryHanna转让给Takata公司的美国专利US 5482224,公开了一种座带卷绕器,在此将其引入以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切实解除安全带的拉出阻止状态,而且容易控制V齿轮反转角的安全带卷绕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备有卷绕轴、框架、锁定板、锁定轮和锁定作动装置;
上述卷绕轴,可层状地卷绕安全带;
上述框架,固定保持在车辆上,可旋转地支承着卷绕轴的两端部,在与该卷绕轴的端部交叉的面上,形成锁定齿;
上述锁定板,设在卷绕轴的至少一端部侧,可在与锁定齿卡合的位置及与锁定齿非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与锁定齿卡合,阻止卷绕轴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
上述锁定轮,同轴地设在卷绕轴的一端部侧,通常与卷绕轴一体地旋转,并将锁定板保持在非卡合位置,当与卷绕轴之间产生相对旋转时,将锁定板移动到卡合位置;
上述锁定作动装置,具有可摆动地支承着的卡爪以及可与该卡爪卡合的卡合齿,通常卡爪保持在与卡合齿非卡合位置,在预定情况下,卡爪摆动而与卡合齿卡合,这样,阻止锁定轮朝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并且,当锁定轮朝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时,解除卡爪与卡合齿的卡合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锁定板上,设有朝锁定轮侧突出的导销,在上述锁定轮上设有供该导销插入、并且使锁定板从卡合位置移动到非卡合位置或从非卡合位置移动到卡合位置的导孔;
该导孔具有第1孔部、第2孔部和第3孔部;第1孔部通过导销将锁定板保持在非卡合位置;第2孔部与第1孔部连通,承受来自导销的推压力,使锁定轮朝安全带卷绕方向反转;第3孔部与第2孔部连通,释放导销对锁定轮的反转付与的预定值以上的推压力。
根据本发明,通常,锁定作动装置的卡爪保持在非卡合位置,所以,锁定轮的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不被阻止。因此,锁定轮与卷绕轴一体地旋转,安全带相对于卷绕轴的拉出和卷绕都是自由的。另外,这时,在卷绕轴与锁定轮之间不产生相对旋转,锁定板的导销保持在形成于锁定轮上的导孔的第1孔部内。
另一方面,例如,当安全带被急剧拉出等时,锁定作动装置动作。该锁定作动装置动作时,卡爪与卡合齿卡合,锁定轮的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当锁定轮的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时,在卷绕轴与锁定轮之间产生相对旋转,锁定板与框架的锁定齿卡合,即锁定板与锁定齿自锁。这样,卷绕轴的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被阻止。
如上所述,当锁定板与框架的锁定齿卡合时,锁定板的导销通过形成于锁定轮上的导孔的第2孔部内,这时,第2孔部的壁面受到来自导销的推压力,使锁定轮朝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当锁定轮朝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时,锁定作动装置中的卡爪与卡合齿的卡合状态被解除。
这里,由于本发明中设置了与第2孔部连通的第3孔部,所以,当预定值以上的推压力从导销作用时,使导销进入第3孔部,可释放该推压力。因此,可避免锁定轮的反转角过大。换言之,根据本发明,将第2孔部设定为使锁定轮的反转角不过小、而稍大于目标值,如果过大的反转角作用在锁定轮上,可用第3孔部吸收或解除付与该反转角的推压力。结果,根据本发明,可防止锁定轮的反转角过小,防止锁定作动装置不能解除的事态。同时,可防止锁定轮的反转角过大,防止卡爪与下一个卡合齿轮卡合的事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整体构造的概略断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非锁定状态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W传感器非作动状态的侧面图。
图4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卷绕轴的右侧面图。
图4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卷绕轴的左侧面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卷绕轴和锁定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V齿轮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W传感器作动状态的侧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锁定过程(初始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锁定过程(锁定准备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锁定过程,即锁定结束:V齿轮反转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的锁定过程,即锁定结束:高负荷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12A是表示构成已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W传感器非作动状态的侧面图。
图12B是表示构成已往的安全带卷绕装置的W传感器作动状态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
〔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构造〕
先说明本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构造,然后说明本实施例之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要部。图1中,用断面图表示本实施例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整体构造。图2和图3中,用侧面图表示从图1的C-C方向、D-D方向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图1至图11中标出的A方向和方向B,分别表示安全带的拉出方向和卷绕方向。
如图1所示,安全带卷绕装置10备有框架12。框架12备有相向的一对脚片12a、12b和连接各脚片的背片12c,从平面看形成为略コ字形。背片12c往下方伸出,其下端部用螺栓固定在车身上。
在框架12的脚片12a、12b上,分别用冲切形成作为锁定齿的内齿棘爪12d、12e。该内齿棘爪12d、12e的棘齿12f、12g具有高强度。
在框架12的相向脚片12a、12b之间,设有圆筒形的卷绕轴14,该卷绕轴14的轴方向是脚片12a、12b的相向方向。在卷绕轴14的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旋转轴14a,在该旋转轴14a处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着。在该旋转轴14a的前端部,连接着螺旋弹簧(图未示),卷绕轴14常时地以朝方向B(见图2)旋转的状态轴支着。在卷绕轴14的另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旋转轴14b,在旋转轴14b的前端,一体地形成小径轴14c。卷绕轴14,在该小径轴14c处被后述的传感器保持座28的轴承部28d可旋转地支承着。安全带50的一端接合在该卷绕轴14上,卷绕轴14旋转时,安全带50可相对于卷绕轴14卷绕或拉出。
如图4A、图4B和图5所示,在卷绕轴14的外周部形成缺口部14d。该缺口部14d离开卷绕轴14的端面14e、14f的中心线一定距离,沿着卷绕轴14除卷绕旋转轴14a、14b和小径轴14c外的全长形成,其底部是半圆形,见图5。另外,在卷绕轴14的端面14e、14f上,分别形成荷重承受面14g、14h,该荷重承受面14g、14h由与缺口部14d底部的半圆弧同心的圆弧和卷绕轴14轴方向台阶形成,其中该台阶由上述圆弧的外侧降低而形成。另外,在卷绕轴14的端面14e、14f上,沿着缺口部14d的靠旋转轴14a、14b侧的壁面14i形成台阶部14j、14k。台阶部14j、14k的靠旋转轴14a、14b侧比荷重承受面14g、14h的上部高,从缺口部14d看,在荷重承受面14g、14h的前面,分别形成抵接部14l、14m。
另外,在卷绕轴14的端面14e的、旋转轴14b周围,形成第1凹部14n,在第1凹部14n内,形成与旋转轴14b同心的圆弧状第2凹部14o。在形成第1凹部14n的壁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弹簧支承部14p。
如图2和图5所示,锁定板16的圆柱状连接轴16a,可摆动地插入卷绕轴14的缺口部14d。在连接轴16a的两端部,一体地形成板16b和板16c。在各板16b、16c上,分别形成可与框架12的棘齿12f、12g卡合的锁定爪16d、16e。包含该锁定爪16d、16e的各板16b、16c的前端部,朝着锁定板16的内侧是厚壁部,在厚壁部与薄壁部交界处的台阶部,分别形成作动面16f、16g。该作动面16f、16g由与连接轴16a同心、并且与卷绕轴14的荷重承受面14g、14h同径的圆弧面构成。
把锁定板16安装到卷绕轴14上时,将连接轴16a朝前地插入缺口部14d后,以连接轴16a为中心使锁定板16旋转。这样,作动面16f、16g成为与荷重面14g、14h相向的状态,锁定板16连接轴16a为轴可摆动地安装在卷绕轴14上。另外,在该状态,板16b、16c分别在框架12的内齿棘爪12d、12e的内侧并与它们相向地配置着。这样,当板16b、16c相对于卷绕轴14朝方向B摆动或导引时,锁定爪16d、16e可与棘齿12f、12g卡合或自锁。另外,在锁定板16与内齿棘爪12d、12e卡合时,作动面16f、16g与荷重承受面14g、14h相接,这样,作用在锁定板16上的荷重由卷绕轴14支承,并且,防止锁定板16从卷绕轴14上脱落。另外,锁定板16的摆动范围,借助与卷绕轴14的抵接部14l、14m的相接而被限制。
在锁定板16的板16b上,设有导销16h。导销16h形成为圆柱形突起状,从板16b的连接轴16a看,该导销16h立设在作动面16f的前端并且在与连接轴16a的连接侧相反侧。
如图3所示,在框架12的脚片12a外侧,设有作为“锁定轮”的V齿轮18。V齿轮18形成为直径比卷绕轴14的端面14e大的圆板状,在轴心部形成圆筒状的毂18a。卷绕轴14的旋转轴14b插入该毂18a内,V齿轮18与卷绕轴14同轴并可旋转地支承着。另外,在V齿轮18上形成略逆S字形的导孔18b,立设在锁定板16的板16b上的导销16h,插入该导孔18b。这样,在卷绕轴14与V齿轮18之间产生相对旋转时,导孔18b通过导销16h,将锁定板16导引到可与内齿棘爪12d、12e卡合的位置,将锁定板16相对于卷绕轴14朝方向B摆动。关于导孔18b的详细构造,将在后面说明。
另外,如图6所示,在V齿轮18的靠卷绕轴14侧的面上,设有支承突起18c。该支承突起18c的前端部,插入设在卷绕轴14的端面14e上的第2凹部14o内,接合着扭转螺旋弹簧、即回簧20,该回簧20从广义上说是“付能装置”的一端部。回簧20插入配置在卷绕轴14b周围的第1凹部14n内,其另一端部接合在卷绕轴14的弹簧支承部14p上。这样,锁定板16通过导销16h、V齿轮18(导孔18b)和回簧20,相对于卷绕轴14被朝A方向推压,通常,与卷绕轴14的抵接部14l、14m相接而不妨碍卷绕轴14的旋转。这样,V齿轮18也通常与卷绕轴14一体旋转。
另外,在V齿轮18的与卷绕轴14相反侧的面上,设有卡接部18d。卡接部18d从平面看形成为与毂18a同轴的圆弧状,挟着毂18a地配置在对称的2个部位。在V齿轮18的靠卡接部18d侧的面上,设有卡爪轴18e。卡爪轴18e形成为圆柱状,挟着毂18a地配置在与导孔18b约对称的位置。在卡爪轴18e的附近,在V齿轮18的同一侧的面上,从平面看形成与卡爪轴18e同心的圆弧状卡爪卡接部18f,在卡爪轴18e和卡爪卡接部18f的附近,形成与卡爪24的形状对应的止挡件18g。另外,在V齿轮18上设有弹簧孔18h,在该弹簧孔18h的、与卡爪轴18e约相向的一端面上,设有弹簧支承部18i。
在V齿轮18的外周部,以等间隔形成作为“卡合齿”的若干外齿轮18j。该外齿18j的卡合面18k,形成为与后述加速度传感器40的传感器杆46前端部46b的摆动轨迹对应的圆弧。
如图1和图3所示,在V齿轮18的与卷绕轴14相反侧,设有惯性板22。该惯性板22形成为圆板状,其相对于旋转轴对称的周边部的2个部位被切掉。在惯性板22上,在轴心部形成支承孔22a,在挟着支承孔22a对称的2个部位,配置着从平面看与支承孔22a同心的圆弧状卡接孔22b。该支承孔22a和卡接孔22b分别与V齿轮18的毂18a和卡接部18d对应,毂18a插入支承孔22a,卡接部18d插入卡接孔22b,卡接部18d与卡接孔22b的内缘部卡合,惯性板22可与V齿轮18(卷绕轴14)同轴摆动并不脱落地支承着。另外,卡接孔22b的轴心侧圆弧,比卡接部18d的圆弧长,即圆周角大,在初始状态,在该圆弧长度,即圆周角的差的范围内,配置着可相对于V齿轮18朝方向B摆动的惯性板22。在惯性板22的切去部分,在与方向A相向的面上形成卡合突起22c。
在V齿轮18的卡爪轴18e上,连接着卡爪24。卡爪24备有前端部24a、供卡爪轴18e插入的轴孔24b、与卡爪卡接部18f卡接的卡接突起24c和弹簧支承部24d。上述前端部24a与设在传感器保持座28上的内齿28b卡合。
如图3所示,卡爪24,以把V齿轮18的卡爪轴18e插入轴孔24b内的状态,可摆动地支承在V齿轮18的侧面,在该状态,卡接突起24c与卡爪卡接部18f卡接而防止脱落。另外,卡爪24的摆动范围,被与卡爪24的形状对应的止挡件18g限制。在卡爪24的弹簧支承部24d上,插入保持着螺旋弹簧26的一端部。该螺旋弹簧26的另一端部,插入保持在V齿轮18的弹簧支承部18i,螺旋弹簧26以这样的状态配置在V齿轮18的弹簧孔18h内。在该状态,卡爪24与惯性板22的卡合突起22c卡合。这样,卡爪24和惯性板22,相对于V齿轮18被朝方向A推压,通常不摆动而与V齿轮18一体地旋转,即绕旋转轴14b公转。
在框架12的脚片12a的外侧,固定保持着传感器保持座28,该保持座28广义上是“支承体”。该传感器保持座28略呈杯形,其开口部与框架12的脚片12a相向,以内部收容着V齿轮18、惯性板22、卡爪24等的状态固定保持在脚片12a的外侧。在传感器保持座28的内部形成圆筒部28a,在该圆筒部28a的内面形成作为“卡合齿”的内齿28b。该内齿28b配置在卡爪24的外侧,当卡爪24相对于V齿轮18朝方向B相对摆动时,可与卡爪24的前端部24a卡合。
上述构造中,惯性板22、卡爪24、螺旋弹簧26和内齿28b,是构成WSIR的W传感器3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锁定作动装置”。
另外,在传感器保持座28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保持部28e。在该保持部28e上,设有V传感器,即加速度传感器,40。图1中未示出V传感器40。
如图3所示,V传感器40具有壳体42,该壳体42固定保持在传感器保持座28的保持部28e上。在壳体42上形成浅底V字形的底面42a,在该底面42a上载置着作为惯性体的球44。另外,在壳体42上连接着作为卡爪的传感器杆46。该传感器杆46,借助于把设在壳体42上的支承轴42b,插入设在略中央部的轴孔46a内,而可摆动地支承在壳体42上。另外,传感器杆46备有前端部46b和抵接部46c。前端部46b可与V齿轮18的外齿18j卡合。抵接部46c挟着轴孔46a地形成在前端部46b的相反侧,其惯性矩大于前端部46b。抵接部46c载置在球44上,在该状态,借助重力前端部46b位于与V齿轮18的外齿18j非卡合的位置。这样,在V传感器40中,通常借助重力,保持前端部46b与V齿轮18的外齿18j的非卡合状态,当车辆急减速时,球44在底面42a上滚动,这样,传感器杆46摆动,其前端部46b移动到与V齿轮18的外齿18j卡合的位置。
上述构造中,V传感器40和外齿18j构成VSIR,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锁定作动装置”。
〔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要部构造〕
本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1等所示,形成在V齿轮18上的导孔18b的形状是特别设计的。下面详细说明。
该导孔18b由第1孔部60、第2孔部62和第3孔部64三要素构成。第1孔部60形成在V齿轮18的轴心侧,如图8所示,在初始状态,形成在锁定板16上的导销16h,位于该第1孔部60的基端部。第2孔部62的基端部与第1孔部60的终端部连通,形成为从该第1孔部60的终端部倾斜并朝向径方向外侧的直线状。该第2孔部62的长度和倾斜度等,设定为使V齿轮18的反转角比目标值稍大。另外,第3孔部64的基端部,与第2孔部62的终端部连通,形成为相对于第1孔部60平行且朝向径方向外侧的直线状。该第3孔部是新设的部分,通过形成该第3孔部,可任意设定第2孔部62的长度和倾斜度。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
上述构造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卷绕轴14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着,并且,锁定板16被回簧20朝安全带拉出方向,即方向A,推压。所以,通常,它们是一体地旋转。另外,通常,W传感器30的卡爪24,被螺旋弹簧26朝方向A推压,并且,V传感器40的传感器杆46借助重力保持在球44上,所以,W传感器30和V传感器40不动作。因此,通常安全带50可自由地卷绕或拉出。另外,这时,在卷绕轴14与V齿轮18之间不产生相对旋转,锁定板16的导销16h,保持在形成于V齿轮18上的导孔18b的第1孔部60内,见图8。
下面,分开地说明W传感器30作动时和V传感器40作动时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的作用。
〔W传感器30作动时〕
当安全带50被急剧拉出时,卷绕轴14和V齿轮18朝方向A高速旋转。这时,惯性板22不随从V齿轮18,抵抗螺旋弹簧26的推压力而产生惯性延迟,相对于V齿轮18朝方向B旋转。惯性板22相对于V齿轮18朝方向B旋转时,与惯性板22的卡合突起22c卡合着的卡爪24,被朝方向B推压摆动而与传感器保持座28的内齿28b卡合,阻止V齿轮18朝方向A的旋转,成为图7状态。
V齿轮18的朝方向A的旋转被阻止后,继续作用着安全带拉力的卷绕轴14,抵抗回簧20的推压力,朝方向A旋转,同时,在荷重承受面14g,推压锁定板16的作动面16f。在作动面16f被推压的锁定板,由于V齿轮18的朝方向A的旋转被阻止,所以,不随从卷绕轴14旋转。因此,锁定销16h进入V齿轮18的导孔18b的第2孔部62,这样,锁定爪16d被导引到可与内齿棘爪12d的棘齿12f卡合的位置,成为锁定准备状态,即图9所示状态。在该状态,锁定爪16d的前端的一部分与棘齿12g卡合。另外,被卷绕轴14的荷重承受面14h推压的锁定板16的板16c,也通过连接轴16a摆动,这样,锁定爪16d被导引到与内齿棘爪12e的棘齿12g卡合的位置,锁定爪16d的前端的一部分,与棘齿12g卡合。
板16b、16c的各锁定爪16d、16e,分别被导引到可与棘齿12f、12g卡合的位置时,锁定爪16d、16e随着卷绕轴14的朝方向A的旋转,分别被棘齿12f、12g导引,分别到达棘齿12f、12g的齿底,即成为图10的状态。这样,锁定板16被内齿棘爪12d、12e切实锁定,卷绕轴14的朝方向A的旋转被阻止,安全带不能继续拉出。即,锁定爪16d、16e被导引到可与棘齿12f、12g卡合的位置后,卷绕轴14或锁定板16自锁。
在该自锁时,板16b朝棘齿12f的齿底方向,移动图9中是左方向。随着该板16b的移动,导销16h将V齿轮18的导孔18b的侧壁朝图9中左方推压,该推压力矩使V齿轮18朝方向B稍稍旋转。当V齿轮18朝方向B旋转了预定量后,卡爪24的前端部24a与内齿28b的卡合面28c的卡合被解除,卡爪24在螺旋弹簧26的推压力作用下复回到初始位置。即,W传感器30的作动被解除。
另一方面,在安全带50的拉出阻止后,作用于安全带50的拉力降低,卷绕轴14朝方向B仅旋转预定角度时(将安全带卷绕预定量),锁定板16和内齿棘爪12d、12e的卡合状态被解除。即,当卷绕轴14朝方向B旋转时,锁定板16在连接轴16a处被卷绕轴14的缺口部14d的周边部推压,这样,锁定爪16d、16e分别离开内齿棘爪12d、12e的棘齿12f、12g,在回簧20的推压力作用下,与V齿轮18一起复回到初始位置,即回到图2、图3的状态。另外,作用于安全带50的拉力降低后的安全带的卷绕,借助与卷绕轴14的旋转轴14a连接着的图未示螺旋弹簧实现。
这样,在安全带的拉出被阻止的过程中,由于W传感器30的作动被解除,所以,其后可再次拉出安全带。
这里,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与第2孔部62连通的第3孔部64,所以,当预定值以上的推压力从导销16h作用时,使导销16h进入第3孔部64,可释放该推压力。因此,可避免V齿轮18的反转角过大。换言之,根据本实施例,将第2孔部设定为使V齿轮18的反转角不过小、而比目标值稍大,如果更大的反转角作用在V齿轮18上,可由第3孔部64吸收或解除付与该反转角的推压力。结果,根据本实施例,可防止V齿轮18的反转角过小、防止锁定作动装置不解除事态。同时,防止V齿轮18的反转角过大、防止卡爪24与下一个内齿28b卡合。
这样,本实施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可切实解除安全带的拉出阻止状态,而且V齿轮反转角的控制也容易。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备有W传感器30和V传感器40二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只备有上述任一方。另外,感知安全带急剧拉出的W传感器和感知车辆急减速的V传感器,其构造也不限定于上述构造,只要在预定情况下,卡爪或传感器杆与卡合齿卡合,阻止V齿轮或锁定轮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把V传感器设在V齿轮下方,将传感器杆做成为前端部和抵接部相同的构造。
上述实施例中,锁定板16的板16b、16c,是配置在卷绕轴14的两端部,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锁定板也可以仅配置在卷绕轴的一侧。这时,通过将锁定板配置在V齿轮侧,可以不要连接轴和卷绕轴的缺口部。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安全带卷绕装置10中,表示了在预定情况下阻止安全带拉出的构造,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付加各种机构。因此,例如也可付加预张紧机构和限力机构等。上述预张紧机构,当车辆急减速时,将安全带卷绕一定量而约束住乘座人员。上述限力机构,在安全带的拉出被阻止后,容许拉出预定量的安全带,吸收能量。这时,锁定板不限定为直接设置在卷绕轴上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做成为通过与扭杆连接的锁定基板,与卷绕轴连接的构造。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可切实解除安全带的拉出阻止状态,而且,V齿轮反转角的控制也容易。

Claims (10)

1.安全带卷绕装置(10),备有卷绕轴(14)、框架(12)、锁定板(16)、锁定轮(18)和锁定作动装置;
上述卷绕轴(14),可层状地卷绕安全带(50);
上述框架(12),固定保持在车辆上,可旋转地支承着卷绕轴(14)的两端部,在与该卷绕轴(14)的端部交叉的面上,形成锁定齿轮(12f、12e);
上述锁定板(16),设在卷绕轴(14)的至少一端部侧,可在与锁定齿(12f、12e)卡合的位置及与锁定齿(12f、12e)非卡合的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与锁定齿(12f、12e)卡合,阻止卷绕轴(14)的朝安全带拉出方向的旋转;
上述锁定轮(18),同轴地设在卷绕轴(14)的一端部侧,通常与卷绕轴(14)一体地旋转,并将锁定板(16)保持在非卡合位置,当与卷绕轴(14)之间产生相对旋转时,将锁定板(16)移动到卡合位置;
上述锁定作动装置,具有可摆动地支承着的卡爪(46)以及可与该卡爪(46)卡合的卡合齿(18j),通常卡爪(46)保持在与卡合齿(18j)非卡合位置,在预定情况下,卡爪(46)摆动而与卡合齿(18j)卡合,这样,阻止锁定轮(18)朝安全带拉出方向旋转,并且,当锁定轮(18)朝安全带卷绕方向旋转时,解除卡爪(46)与卡合齿(18j)的卡合状态;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锁定板(16)上,设有朝锁定轮(18)侧突出的导销(16h),在上述锁定轮(18)上设有供该导销(16h)插入、并且使锁定板(16)从卡合位置移动到非卡合位置或从非卡合位置移动到卡合位置的导孔(18b);
该导孔(18b)具有第1孔部(60)、第2孔部(62)和第3孔部(64);第1孔部(60)通过导销(16h)将锁定板(16)保持在非卡合位置;第2孔部(62)与第1孔部(60)连通,承受来自导销(16h)的推压力,使锁定轮(18)朝安全带卷绕方向反转;第3孔部(64)与第2孔部(62)连通,释放导销(16h)对锁定轮(18)反转付与的预定值以上的推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板(16)仅配置在卷绕轴(14)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板(16)配置在锁定轮(18)的设置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锁定作动装置,至少有一个用于作动控制的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传感器是安全带传感器,上述安全带传感器收容在保持部(28)内,该保持部设在上述框架(12)的一个脚片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加速度传感器(40),该加速度传感器(40)收容在壳体(42)内,该壳体(42)固定在安全带传感器的上述保持座(28)的一部分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传感器(30),具有惯性板(22)、卡爪(24)、弹簧(26)和内齿(28b);上述惯性板(22)与锁定轮(18)同轴可摆动地支承着,相对于锁定轮(18)设在卷绕轴(14)的相反侧;上述卡爪(24)与锁定轮(18)的支承轴相连,在锁定轮(18)的侧面可摆动;上述弹簧(26)保持在形成于锁定轮(18)上的孔内;上述内齿(28b)形成在上述保持部内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速度传感器(40)设在锁定轮(18)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速度传感器(40),具有载置在上述壳体底面(42a)的球(44)和可摆动地支承在上述壳体(42)上的杆(46),上述杆(46)具有可与V齿轮(18)的外齿(18j)卡合的第1端部和与上述球(44)相接的第2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速度传感器的杆(46)的第2端部,具有比第1端部大的惯性矩。
CNB01120026XA 2000-07-12 2001-07-06 安全带卷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7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211526A JP3727515B2 (ja) 2000-07-12 2000-07-12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0211526 2000-07-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2100A CN1332100A (zh) 2002-01-23
CN1153700C true CN1153700C (zh) 2004-06-16

Family

ID=18707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002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700C (zh) 2000-07-12 2001-07-06 安全带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30536B2 (zh)
EP (1) EP1172266A3 (zh)
JP (1) JP3727515B2 (zh)
KR (1) KR100773975B1 (zh)
CN (1) CN1153700C (zh)
AU (1) AU775338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5201B2 (ja) * 2000-07-11 2006-02-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DE10061040A1 (de) * 2000-12-08 2002-06-13 Daimler 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s reversiblen Gurtstraffers
JP3842625B2 (ja) * 2001-11-16 2006-11-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組立方法
DE10236858B4 (de) * 2002-08-07 2004-06-09 Takata-Petri (Ulm) Gmbh Gurtvorrichtung
JP3947064B2 (ja) * 2002-08-29 2007-07-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EP1527960B1 (en) * 2003-10-29 2008-09-10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Passenger protection device
GB0329164D0 (en) * 2003-12-17 2004-01-21 Britax Roemer Kindersicherheit Gmbh Belt tension indicator
ATE359199T1 (de) * 2003-12-30 2007-05-15 Key Safety Systems Inc Gurtaufroller
JP2006213156A (ja) * 2005-02-03 2006-08-17 Tokai Rika Co Ltd 保持構造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DE102005026885B4 (de) * 2005-06-10 2015-01-08 Trw Automotive Gmbh Kraftbegrenzer für einen Fahrzeug-Sicherheitsgurt
JP4685674B2 (ja) * 2006-03-20 2011-05-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US7731118B2 (en) * 2006-03-29 2010-06-08 Martin-Baker Aircraft Co., Ltd. Acceleration sensor
JP4917395B2 (ja) * 2006-09-19 2012-04-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8195085A (ja) * 2007-02-08 2008-08-28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8213600A (ja) * 2007-03-01 2008-09-18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587142B2 (ja) * 2010-01-15 2014-09-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LT2558577T (lt) 2010-04-16 2019-03-12 Nuevolution A/S Bifunkciniai kompleksai ir tokių kompleksų gamybos ir naudojimo būdai
CN102134022B (zh) * 2011-03-31 2013-09-25 浙江天下实业有限公司 紧急自锁宠物牵引器
DE102012206343B4 (de) * 2012-04-18 2015-08-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ausgleichsvorrichtung und Verwendung in einer medizintechnischen Anlage
CN104417486B (zh) * 2013-08-30 2017-02-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收器及应用其的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JP6306537B2 (ja) * 2015-05-29 2018-04-0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US10829341B2 (en) 2018-09-12 2020-11-10 Taiwan Tarkey Products Inc. Locking mechanism for pet retra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8165A (ja) * 1982-11-11 1984-05-22 タカタ株式会社 安全ベルト巻取装置
DE3313810A1 (de) * 1983-04-15 1984-10-25 Autoflug Gmbh, 2084 Rellingen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JP3233429B2 (ja) * 1992-03-06 2001-11-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KR100249998B1 (ko) * 1992-03-24 2000-05-01 다카다 쥬이치로 시이트벨트 리트랙터
JP3233518B2 (ja) * 1993-11-24 2001-11-26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H08133011A (ja) * 1994-11-07 1996-05-28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WO1996028321A1 (fr) * 1995-03-16 1996-09-19 Nsk Ltd. Enrouleur pour ceinture de securite
AU754709B2 (en) * 1999-02-16 2002-11-21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JP3645445B2 (ja) * 1999-04-09 2005-05-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709300B2 (ja) * 1999-04-16 2005-10-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727514B2 (ja) * 2000-07-11 2005-1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3745201B2 (ja) * 2000-07-11 2006-02-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06463A (ko) 2002-01-19
KR100773975B1 (ko) 2007-11-08
US6530536B2 (en) 2003-03-11
EP1172266A3 (en) 2004-01-14
JP3727515B2 (ja) 2005-12-14
JP2002029378A (ja) 2002-01-29
AU775338B2 (en) 2004-07-29
AU5427301A (en) 2002-01-17
CN1332100A (zh) 2002-01-23
US20020008171A1 (en) 2002-01-24
EP1172266A2 (en) 2002-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700C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153702C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153701C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171749C (zh) 预紧器
EP0962365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CN1205068C (zh) 安全带收缩器
US5368280A (en) Tire lifting device
CN2820626Y (zh) 预张紧器装置
CN1974277A (zh) 带子卷绕装置
CN1297427C (zh) 安全带收缩装置
CN101306677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锁止构件安装结构
CN1672989A (zh) 卷带装置、卷带方法以及车辆
CN1597398A (zh) 安全带收缩器
US7392959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and seat belt device
EP1388468B1 (en) Webbing retractor
CN101306674B (zh)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的扭力杆支撑结构
CN102933434B (zh) 用于座椅安全带的收进装置
US6497379B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CN1894123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US10106116B2 (en) Acceleration sensor and seat belt retractor
KR100885413B1 (ko) 웨빙권취장치
EP1176063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EP0928722A2 (en) Seat belt retractor
WO2020119425A1 (zh) 框架、安全带卷收装置及安全带组件
US7458534B2 (en) Seat-belt pretensioner coup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