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2184A -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2184A
CN115342184A CN202211073857.7A CN202211073857A CN115342184A CN 115342184 A CN115342184 A CN 115342184A CN 202211073857 A CN202211073857 A CN 202211073857A CN 115342184 A CN115342184 A CN 115342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riving
cooling
control valve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38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先
周之光
李亚南
李双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738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21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2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218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61/0025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35Pressure control for supplying lubricant; Circuits or valv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6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the supply forming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 e.g.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6Electric machines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ments of the control apparatus, e.g. valve assemblies or snapfittings of valves; Arrangements of the control unit on or in the transmission gearbox
    • F16H61/0009Hydraulic control units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e.g. assembly of valve plates or valve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2061/0037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led fluid supply to lubrication circuits of the gea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属于汽车领域。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单元、驱动单元和冷却润滑单元;动力输出单元包括驱动泵和低压电机,驱动单元包括驱动阀组和驱动油路,驱动阀组分别与驱动泵和驱动油路连接,驱动阀组用于控制驱动油路是否与驱动泵的输出口连通,驱动油路用于向混动变速箱中的驱动部件供油;冷却润滑单元包括冷却润滑阀组和冷却润滑油路,冷却润滑阀组与驱动泵和冷却润滑油路连接,冷却润滑阀组用于控制冷却润滑油路是否与驱动泵的输出口连通,冷却润滑油路用于向混动变速箱中的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本公开通过液压系统,可以使得混动变速箱根据汽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供油。

Description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汽车结构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箱简称为混动变速箱,是一种将发动机与电机的动力以一定的方式耦合在一起并能实现变速、变扭的传动系统。为了确保混动变速箱的正常使用,往往需要通过液压系统对混动变速箱中待润滑冷却部件(比如,过热的电机或者轴齿部件等)进行强制冷却或者进行润滑,同时也需要对高压驱动部件(比如,离合器、驻车结构等)进行驱动。
相关技术中,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液压控制阀。其中,液压泵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以泵送液压油。液压泵将自身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油的压力能。液压控制阀控制液压油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将液压泵输出的液压油同时传给汽车的高压驱动部件和待润滑冷却部件。
然而,由于汽车的驱动电机的转动与车轮的转速正相关,汽车转速高,驱动电机的转动速率也高,这样,就会使得汽车在中高速工况时,液压泵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速高,使得液压油供大于求,影响汽车的节油率。而在低速工况模式下,液压泵在驱动电机驱动拆下,转速大大降低,液压油的流量减少,最终极有可能难以满足冷却、润滑油量的需求,影响驾驶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可以使得混动变速箱根据汽车的实际工况进行合理供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单元、驱动单元和冷却润滑单元;所述动力输出单元包括驱动泵和低压电机,所述低压电机与所述驱动泵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泵转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阀组和驱动油路,所述驱动阀组分别与所述驱动泵和所述驱动油路连接,所述驱动阀组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油路是否与所述驱动泵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驱动油路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驱动部件供油;所述冷却润滑单元包括冷却润滑阀组和冷却润滑油路,所述冷却润滑阀组与所述驱动泵和冷却润滑油路连接,所述冷却润滑阀组用于控制所述冷却润滑油路是否与所述驱动泵的输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润滑油路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润滑油路包括第一冷却子油路,所述第一冷却子油路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所述冷却润滑阀组包括第一冷却控制阀,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驱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子油路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润滑油路还包括第二冷却子油路,所述第二冷却子油路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所述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为不同的部件;所述冷却润滑阀组还包括第二冷却控制阀,所述第二冷却控制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的第二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控制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子油路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润滑阀组还包括第一冷却调节阀,所述第一冷却调节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驱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调节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的控制油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润滑阀组还包括第二冷却调节阀,所述第二冷却调节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驱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却调节阀的第二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二冷却调节阀的第三油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控制阀的控制油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冷却润滑阀组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与所述第一冷却子油路之间。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所述驱动油路包括第一驱动油路,所述第一驱动油路用于驱动所第一驱动部件动作;所述驱动阀组包括第一驱动控制阀,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驱动油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的第一控制油口与自身的工作油口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所述驱动油路还包括第二驱动油路和第三驱动油路,所述第二驱动油路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第一进油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正向动作,所述第三驱动油路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第二进油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反向动作;所述驱动阀组还包括第二驱动控制阀,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油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三驱动油路连接;或者,所述驱动阀组还包括第三驱动控制阀和第四驱动控制阀,所述第三驱动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控制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油路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控制阀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控制阀的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三驱动油路连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电机、发动机、变速箱和以上所述的液压系统,所述电机和所述发动机均与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系统进行使用时,由于该液压系统中的动力输出单元包括驱动泵和低压电机,这样便可通过控制低压电机来控制驱动泵的运转状态,进而控制驱动泵泵送出的液压油的流量的大小。
又因为该液压系统中包括驱动单元和冷却润滑单元,这样便可根据汽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对应操控驱动阀组以及冷却润滑阀组,以将驱动泵泵送出的液压油分别输送至待润滑冷却部件或者驱动部件,最终使得汽车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对待润滑冷却部件以及驱动部件进行供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系统的简要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无高压需求的工况对应的油路走向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且拨叉右移时油路走向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且拨叉左移时油路走向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油路走向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无高压需求时一种油路走向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无高压需求时另一种油路走向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一种油路走向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另一种油路走向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再一种油路走向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又一种油路走向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动力输出单元;11、驱动泵;12、低压电机;
2、驱动单元;21、驱动阀组;211、第一驱动控制阀;212、第二驱动控制阀;213、第三驱动控制阀;214、第四驱动控制阀;215、第一驱动调节阀;216、第二驱动调节阀;217、第五驱动控制阀;218、第五驱动调节阀;219、第六驱动控制阀;22、驱动油路;221、第一驱动油路;222、第二驱动油路;223、第三驱动油路;224、第四驱动油路;
3、冷却润滑单元;31、冷却润滑阀组;311、第一冷却控制阀;312、第二冷却控制阀;313、第一冷却调节阀;314、第二冷却调节阀;315、减压阀;32、冷却润滑油路;321、第一冷却子油路;322、第二冷却子油路;33、油冷器;34、冷却单向阀;
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过滤器;
101、轴齿部件;102、驱动电机;103、辅助电机;104、离合器;
300、阻尼孔;201、第一驱动部件;202、第二驱动部件;203、第三驱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单元1、驱动单元2和冷却润滑单元3。动力输出单元1包括驱动泵11和低压电机12,低压电机12与驱动泵11连接以驱动驱动泵11转动。
驱动单元2包括驱动阀组21和驱动油路22,驱动阀组21分别与驱动泵11和驱动油路22连接,驱动阀组21用于控制驱动油路22是否与驱动泵11的输出口连通,驱动油路22用于向混动变速箱中的驱动部件供油。冷却润滑单元3包括冷却润滑阀组31和冷却润滑油路32,冷却润滑阀组31与驱动泵11和冷却润滑油路32连接,冷却润滑阀组31用于控制冷却润滑油路32是否与驱动泵11的输出口连通,冷却润滑油路32用于向混动变速箱中的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
当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系统进行使用时,由于该液压系统中的动力输出单元1包括驱动泵11和低压电机12,这样便可通过控制低压电机12来控制驱动泵11的运转状态,进而控制驱动泵11泵送出的液压油的流量的大小。
又因为该液压系统中包括驱动单元2和冷却润滑单元3,这样便可根据汽车的运行工况,对应操控驱动阀组21以及冷却润滑阀组31,以将驱动泵11泵送出的液压油输送至待润滑冷却部件和/或驱动部件,最终使得汽车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对待润滑冷却部件以及驱动部件进行供油。
示例性地,驱动泵11电动泵。低压电机12为汽车另外布置且额定电压在48v以下工作的电机,该低压电机12仅仅用于驱动驱动泵11工作。
以上所说的汽车的运行工况可以按照汽车的运行情况结合汽车的冷却润滑部件以及驱动部件的需求来划分。比如,可以划分为:汽车无高压需求的工况(仅仅需要对待润滑冷却部件进行冷却)、汽车有高压需求对应的第一种情况(需要对待润滑冷却部件进行冷却和对其中至少一个驱动部件进行驱动)、汽车有高压需求对应的另一种情况(需要对待润滑冷却部件进行冷却、对其中至少二个驱动部件进行驱动),汽车有高压需求对应的又一种情况(需要对待润滑冷却部件进行冷却、对其中至少三个驱动部件进行驱动)等等。
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油路可以为管路,比如软管和/或硬管,或者油路可以为集成在其他部件中的通道;或者油路的一部分是管路,另一部分是集成在其他部件中的通道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油路还可以包括各种接头。
待润滑冷却部件包括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可以包括轴齿部件101、驱动电机102、辅助电机103等,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可以包括离合器104等等。
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201、第二驱动部件202和第三驱动部件203。其中,第一驱动部件201为离合器等。液压油驱动离合器单向动作之后,能够使得发动机与混动变速箱接合在一起,以便使得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源。第二驱动部件202为拨叉等,液压油驱动拨叉向左或者向右动作,可以实现相应的换挡动作。第三驱动部件203为制动器等。液压油驱动制动器单向动作,可以实现汽车制动。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结合图2,可选地,冷却润滑油路32包括第一冷却子油路321,第一冷却子油路321用于向混动变速箱中的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冷却润滑阀组31包括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一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二油口与第一冷却子油路321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用于将驱动泵11与第一冷却子油路321连通,以此通过控制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开合来控制是否向第一冷却子油路321供油,以控制是否对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
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第一冷却控制阀311为液控阀,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的第一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的第二油口与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控制油口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用于调节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阀芯位置,进而相应的调整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开度大小,从而调整进入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中的油压大小以及流量等,最终调整进入到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内的液压油的油压和流量大小。
当然,第一冷却控制阀311也可以其他为类型的阀,比如电磁阀,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通入的电流来控制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阀芯位置。
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减压阀315,减压阀315连接在第一冷却控制阀311与第一冷却子油路321之间。减压阀315用于限制进入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内的液压油的油压,以确保液压油的油压能够满足待润滑冷却部件的油压需求。
示例性地,减压阀315的第一油口与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二油口连接,减压阀315的第二油口与第一冷却子油路321连接。减压阀315的控制油口与自身的第二油口连接。减压阀315为常闭减压阀。该减压阀在不工作时,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连通。由于该控制油口与自身的第二油口连通,所以,在工作状态时,可以保证第二油口的油压为恒定值,进而控制进入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中的油压。
可选地,冷却润滑单元3还包括油冷器33,油冷器33连接在第一冷却子油路321与减压阀315之间的油路上,油冷器33的进油口与减压阀315的第二油口连接,油冷器33的出油口与第一冷却子油路321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油冷器33用于降低进入到待润滑冷却部件中的液压油的温度,以此对待润滑冷却部件进行良好的润滑和冷却。
可选地,冷却润滑单元3还包括冷却单向阀34,冷却单向阀34的进油口与油冷器33的出油口连通,冷却单向阀34的出油口与油冷器33的进油口连通。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冷却单向阀34用于对油冷器33进行保护,当油冷器33发生堵塞时,此时,从减压阀315中流出的液压油使得油冷器33的进口处的油压急剧增大,当达到冷却单向阀34的接通压力时,液压油便可以通过冷却单向阀34进入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中,而避免因为油冷器33的进口处的油压太大而导致油冷器33发生爆裂。
示例性地,冷却单向阀34为液控单向阀,即当冷却单向阀34的进油口处的压力大于预定的压力时,冷却单向阀34的进油口与出油口才会导通。
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201,第一驱动部件201在液压油的驱动下进行单向动作。
驱动油路22包括第一驱动油路221,第一驱动油路221用于驱动所第一驱动部件201动作。驱动阀组21包括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进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工作油口与第一驱动油路221连接,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第一控制油口与自身的工作油口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用于将驱动泵11与第一驱动油路221连通,以此通过控制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启闭来控制是否向第一驱动油路221供油,以控制是否对第一驱动部件201中供油。另外,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第一控制油口与自身的工作油口连通,这样当工作油口处的油压达到第一控制油口油压时,就可以通过内部的弹簧推动阀芯移动,以限制第一驱动控制阀211中的工作油口的油压不能超过预定值,以提高该第一驱动控制阀211对油压的控制精度。
可选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为液控阀,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进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工作油口与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第二控制油口连接,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用于调节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阀芯位置,进而相应的调整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开度大小,以致调整进入到第一驱动油路221中的油压大小以及流量等,最终调整进入到第一驱动部件201内的液压油的油压和流量大小。
示例性地,第一驱动调节阀215为电磁二位三通比例换向阀。这样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开度大小,以便无级调节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阀芯位置,进而方便控制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方向以及开度大小。
当然,第一驱动控制阀211也可以为其他控制阀,比如,手动控制的机械阀等。只要第一驱动控制阀211能够根据自身的阀芯位置来有效控制第一驱动油路221是否向第一驱动部件供油即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驱动油路22还包括第二驱动油路222和第三驱动油路223,第二驱动油路222用于与第二驱动部件202的第一进油口连通以驱动第二驱动部件202正向动作,第三驱动油路223用于与第二驱动部件202的第二进油口连通以驱动第二驱动部件202反向动作。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进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驱动油路222连接,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三驱动油路223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控制阀212,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油路222、第三驱动油路223向第二驱动部件202的两个油口供油,以驱动第二驱动部件202进行正向或者反向动作。
当第二驱动部件202中的第一进油口进油时,可以使得第二驱动部件20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图2中的右移),当第二驱动部件202中的第二进油口进油时,可以使得第二驱动部件202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图2中的左移),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
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第二驱动控制阀212为液控阀(例如液控二位三通比例换向阀),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的第一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的第二油口与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控制油口连接,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的第三油口与油箱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用于调节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阀芯位置,进而相应的调整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方向以及开度大小,进而调整液压油是从第一进油口进入或者从第二进油口进入第二驱动部件202中,以及调整液压油的流量和油压大小等,最终控制第二驱动部件202的动作方向以及进入的液压油的油压和流量大小。
同样的道理,第二驱动调节阀216为电磁二位三通比例换向阀。这样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的开度大小,以便无级调节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的阀芯位置,进而方便控制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的方向以及开度大小。
类似的,第二驱动调节阀216也可以为其他控制阀,比如,手动控制的机械阀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继续参见图2,可选地,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五驱动控制阀217和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一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二油口与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第一油口连接,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三油口与油箱连接。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一控制油口与自身的第二油口连接。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的第一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的第二油口与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二控制油口连接,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的第三油口与油箱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驱动阀组21中设置第五驱动控制阀217和第五驱动调节阀218,可以通过第五驱动控制阀217进一步控制从驱动泵11流出的液压油进入到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油压大小以及流量大小,即对进入到第二驱动控制阀212中的液压油的油压以及流量进行控制。而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用于调整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开度大小,进而控制从第五驱动控制阀217流出的液压油的油压大小和流量大小等。
同样的道理,第五驱动调节阀218为电磁二位三通比例换向阀。这样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的开度大小,以便无级调节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的阀芯位置,进而方便控制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的方向以及开度大小。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的连接示意图,结合图3,与图2所示的液压系统的区别在于:引出第二冷却子油路以对第四待润滑部件进行冷却润滑、减压阀315的连接方式不同、第二驱动部件202的驱动方式不同以及引出第三驱动部件203等。
可选地,冷却润滑油路32还包括第二冷却子油路322,第二冷却子油路322用于向混动变速箱中的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
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第一油口与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二油口连接,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第二油口与第二冷却子油路322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用于将驱动泵11与第二冷却子油路322连通,以此通过控制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启闭来控制是否向第二冷却子油路322供油,以控制是否对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
可选地,第二冷却控制阀312为液控阀,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的第一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的第二油口与油箱连接,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的第三油口与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控制油口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用于调节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阀芯位置,进而相应的调整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开度大小,从而调整进入到第二冷却子油路322中的油压大小以及流量等,最终调整进入到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内的液压油的油压和流量大小。
当然,第二冷却控制阀312也可以其他为类型的阀,比如电磁阀,这样就可以直接通过通入的电流来控制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阀芯位置。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冷却润滑阀组31中的减压阀315,也可以为图3中的连接方式,即减压阀315的第一油口与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二油口连接,减压阀315的第二油口分别与第一冷却子油路321和第二冷却子油路322连接,减压阀315的控制油口与自身的第一油口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减压阀315用于限制进入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和第二冷却子油路322内的液压油的油压,以确保液压油的油压能够满足待润滑冷却部件的油压需求。
图3中的减压阀为常开减压阀,该减压阀在不工作时,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不连通。由于控制油口与自身的第一油口连通,所以,在工作状态时,可以保证第一油口处的油压为恒定值。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可选地,驱动油路22还包括第二驱动油路222和第三驱动油路223,第二驱动油路222用于与第二驱动部件202的第一进油口连通以驱动第二驱动部件202正向动作,第三驱动油路223用于与第二驱动部件202的第二进油口连通以驱动第二驱动部件202反向动作。
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三驱动控制阀213和第四驱动控制阀214,第三驱动控制阀213的进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三驱动控制阀213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第三驱动控制阀213的工作油口与第二驱动油路222连接,第四驱动控制阀214的进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四驱动控制阀214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第四驱动控制阀214的工作油口与第三驱动油路223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三驱动控制阀213和第四驱动控制阀214,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油路222、第三驱动油路223向第二驱动部件202的两个油口供油,以驱动第二驱动部件202进行正向或者反向动作。
当第三驱动控制阀213通电时,阀芯左移,位于右位,可以使得第二驱动部件20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图3中的右移)。当第四驱动控制阀214通电时,阀芯左移,位于右位,可以使得第二驱动部件202沿着第二方向移动(图3中的左移),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驱动油路22还包括第四驱动油路224,第四驱动油路224用于与第三驱动部件203连通以驱动所第三驱动部件203动作。
驱动阀组21包括第六驱动控制阀219,第六驱动控制阀219的进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六驱动控制阀219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第六驱动控制阀219的工作油口与第四驱动油路224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六驱动控制阀219用于控制驱动泵11与第四驱动油路224连通,以控制是否对第三驱动部件203中供油。
继续参见图2或者图3,图3中相对图2中不同之处可以替换为图2中的结构,这样可以增加多种控制方式。
可选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4,第一单向阀4的出油口与油箱连通,第一单向阀4的进油口分别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通。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单向阀4用于对该系统的压力进行进一步的限制,当从驱动泵11流出的液压油的油压大于一定的值,第一单向阀4导通,可以进行泄压。
示例性地,第一单向阀4也为液控单向阀。
可选地,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5的进油口与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第二单向阀5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第五驱动调节阀218和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一油口连接。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单向阀5用于限制从驱动泵11流出的液压油只能单向流进对应的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第五驱动调节阀218和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一油口连通中,而不反向流通。
可选地,液压系统还包括过滤器6,过滤器6连接在驱动泵11与油箱之间的油路上。过滤器6的进油口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过滤器6的出油口与驱动泵11的进油口连接。
通过设置过滤器6,可以将液压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驱动泵11而堵塞驱动泵11,影响汽车的运行。
可选地,该液压系统还包括阻尼孔300。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第二油口和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第二控制油口之间的油路设有阻尼孔300。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第一控制油口与自身的第二油口之间的油路也设有阻尼孔300。这样可以使得第一驱动调节阀215在对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开度大小进行调节时,可以保证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开度缓慢变化,避免由于变化过急,造成油压跳窜严重,影响汽车行驶。
类似的,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控制油口与第二驱动调节阀216的第二油口之间的油路也设有阻尼孔300。这样可以使得第二驱动调节阀216在对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开度大小进行调节时,可以保证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开度缓慢变化,避免由于变化过急,造成油压跳窜严重,影响汽车行驶。
类似的,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二控制油口与第五驱动调节阀218的第三油口之间的油路也设有阻尼孔300。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第一控制油口与自身的第二油口之间的油路也设有阻尼孔300。
类似的,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控制油口与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的第二油口之间的油路也设有阻尼孔300。同样的道理,在减压阀315控制油口处也设有阻尼孔300。
当然,第一冷却子油路321在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的油路上,也可以分别设置阻尼孔300,以控制流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中的液压油的流量。
第二冷却子油路322在向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的油路上,也可以设置阻尼孔300,以控制流向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液压油的流量。
下面结合图4-7来说明该图2中液压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的工作过程: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无高压需求的工况对应的油路走向图,结合图4,汽车无高压需求,只需要向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驱动泵11低速转动,提供冷却润滑液压油。液压油的流动路径为:驱动泵11将液压油由油箱吸出,经过滤器6过滤后,经过第二单向阀5进入第一冷却调节阀313和第一冷却控制阀311。通过第一冷却调节阀313控制液压油的油压,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第五驱动调节阀218和第二驱动调节阀216均不工作。驱动泵11提供的液压油处于低压状态,经第一冷却控制阀311、减压阀315将液压油供给待润滑冷却部件,满足待润滑冷却部件的冷却、润滑油量需求。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且拨叉右移时油路走向图,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有高压需求时且拨叉左移时油路走向图,结合图5和图6,此时需要部分高压驱动动作(拨叉部件动作时),此时,液压油不仅需要向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也需要向第二驱动部件202供油。液压油的流动路径为:待润滑冷却部件的冷却润滑油路可以参见上图4,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驱动部件202供油的油路(也就是换挡油路)可以为:控制第五驱动调节阀218通电,使得第五驱动控制阀217的阀芯位于左位,同时第二驱动调节阀216不通电,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阀芯靠自身弹簧位于左位。液压油从拨叉的左侧流入,右侧流出,使得拨叉达到右位。然后,第二驱动调节阀216通电,控制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阀芯位于右侧,使得拨叉达到左位,实现换挡。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油路走向图,此时需要对所有的驱动部件供油(拨叉部件以及离合器动作等),同时也需要对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液压油的流动路径为:待润滑冷却部件的冷却润滑油路可以参见上图4,拨叉部件的换挡油路见图5和图6,这里不再赘述。
离合器动作所对应的液压油的路径为:驱动泵11将液压油由油箱吸出,经过滤器6过滤后,经第二单向阀5进入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中。第一驱动调节阀215通电,控制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阀芯在右位,液压油经第一驱动控制阀211后,到达离合器,推动离合器结合。当第一驱动调节阀215断电,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阀芯到左位后,离合器卸油脱开。
下面结合图8-12来说明图3中(又一种)液压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的工作过程: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无高压需求时一种油路走向图,结合图8,汽车无高压需求时对应以下情形,只需要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驱动泵11低速转动,提供冷却润滑液压油。液压油的流动路径为:驱动泵11将液压油由油箱吸出,经过滤器6过滤后,经过第二单向阀5进入第一冷却调节阀313和第一冷却控制阀311。驱动泵11提供的液压油处于低压状态(无高压部件需求),经第一冷却控制阀311、减压阀315将液压油供给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电机和轴齿等),满足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的冷却、润滑油量需求。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无高压需求时另一种油路走向图,结合图9,此时需要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同时供油。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的油路可以参见图8所对应的内容。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离合器)的液压油流动路径为:控制第二冷却调节阀314通电,第二冷却调节阀314控制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阀芯位于左侧。液压油通过第二冷却控制阀312供给第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离合器),满足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的冷却、润滑油量需求。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一种油路走向图,结合图10,汽车有高压需求对应的第一种情形,需要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同时供油,同时也需要驱动第二驱动部件正向移动(拨叉右移)。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同时供油的油路可以参见图9。第二驱动部件正向移动的油路为:控制第三驱动控制阀213通电,实现换挡拨叉达到右位。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另一种油路走向图,结合图11,汽车有高压需求对应的另一种情形,需要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同时供油,同时也需要驱动第二驱动部件反向移动(拨叉左移)。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同时供油的油路可以参见图10。第二驱动部件反向移动的油路为:控制第四驱动控制阀214通电,控制拨叉达到左位,实现换挡。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再一种油路走向图,结合图12,汽车有高压需求对应的又一种油路需要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同时供油,同时也需要驱动第二驱动部件反向移动和第三驱动部件移动。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以及第二驱动部件的移动参见上文。第三驱动部件移动的油路为:控制第六驱动控制阀219通电,将液压油引入到第三驱动部件内,第六驱动控制阀219断电,则第三驱动部件(制动器)卸油脱开。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压系统在汽车有高压需求时又一种油路走向图,结合图13,汽车有高压需求对应的第四种油路需要向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同时供油,同时也需要驱动第二驱动部件反向移动、第一驱动件和第三驱动部件移动。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和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第三驱动部件以及第二驱动部件的移动参见上文。第一驱动部件的油路为:控制第一驱动调节阀215通电,液压油通过第一驱动控制阀211驱动离合器结合,第一驱动调节阀215断电,则离合器通过第一驱动控制阀211卸油脱开。
另一方面,汽车包括电机、发动机、变速箱和以上所说的液压系统,电机和发动机均与变速箱连接,液压系统与变速箱的箱体连接。
以上汽车具有与前述液压系统相同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动力输出单元(1)、驱动单元(2)和冷却润滑单元(3);
所述动力输出单元(1)包括驱动泵(11)和低压电机(12),所述低压电机(12)与所述驱动泵(11)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泵(11)转动;
所述驱动单元(2)包括驱动阀组(21)和驱动油路(22),所述驱动阀组(21)分别与所述驱动泵(11)和所述驱动油路(22)连接,所述驱动阀组(21)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油路(22)是否与所述驱动泵(11)的输出口连通,所述驱动油路(22)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驱动部件供油;
所述冷却润滑单元(3)包括冷却润滑阀组(31)和冷却润滑油路(32),所述冷却润滑阀组(31)与所述驱动泵(11)和冷却润滑油路(32)连接,所述冷却润滑阀组(31)用于控制所述冷却润滑油路(32)是否与所述驱动泵(11)的输出口连通,所述冷却润滑油路(32)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润滑油路(32)包括第一冷却子油路(321),所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
所述冷却润滑阀组(31)包括第一冷却控制阀(311),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一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润滑油路(32)还包括第二冷却子油路(322),所述第二冷却子油路(322)用于向所述混动变速箱中的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供油,所述第二待润滑冷却部件和所述第一待润滑冷却部件为不同的部件;
所述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第二冷却控制阀(312),所述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第二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子油路(3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第一冷却调节阀(313),所述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的第一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却调节阀(313)的第二油口与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311)的控制油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第二冷却调节阀(314),所述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的第一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的第二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二冷却调节阀(314)的第三油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控制阀(312)的控制油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润滑阀组(31)还包括减压阀(315),所述减压阀(315)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却控制阀(311)与所述第一冷却子油路(3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201);
所述驱动油路(22)包括第一驱动油路(221),所述第一驱动油路(221)用于驱动所第一驱动部件(201)动作;
所述驱动阀组(21)包括第一驱动控制阀(211),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驱动油路(22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第一控制油口与自身的工作油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202),所述驱动油路(22)还包括第二驱动油路(222)和第三驱动油路(223),所述第二驱动油路(222)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202)的第一进油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202)正向动作,所述第三驱动油路(223)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202)的第二进油口连通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部件(202)反向动作;
所述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二驱动控制阀(212),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油路(22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控制阀(212)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三驱动油路(223)连接;
或者,
所述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三驱动控制阀(213)和第四驱动控制阀(214),所述第三驱动控制阀(213)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控制阀(213)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控制阀(213)的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驱动油路(222)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控制阀(214)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控制阀(214)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控制阀(214)的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三驱动油路(22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为液控阀,所述驱动阀组(21)还包括第一驱动调节阀(215),所述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进油口与所述驱动泵(11)的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驱动控制阀(211)的第二控制油口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调节阀(215)的回油口与油箱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驱动电机、发动机、变速箱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系统,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发动机均与所述变速箱连接,所述液压系统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连接。
CN202211073857.7A 2022-09-02 2022-09-02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Withdrawn CN1153421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3857.7A CN115342184A (zh) 2022-09-02 2022-09-02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3857.7A CN115342184A (zh) 2022-09-02 2022-09-02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2184A true CN115342184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5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3857.7A Withdrawn CN115342184A (zh) 2022-09-02 2022-09-02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218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5995A (zh) * 2009-11-27 2010-05-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995876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变速器、车辆
CN209212951U (zh) * 2018-11-22 2019-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
CN110285210A (zh) * 2018-08-28 2019-09-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2594372A (zh) * 2020-12-08 2021-04-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混合动力变速器液压系统
CN216382530U (zh) * 2021-12-15 2022-04-26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5995A (zh) * 2009-11-27 2010-05-1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995876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变速器、车辆
CN110285210A (zh) * 2018-08-28 2019-09-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
CN209212951U (zh) * 2018-11-22 2019-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
CN112594372A (zh) * 2020-12-08 2021-04-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混合动力变速器液压系统
CN216382530U (zh) * 2021-12-15 2022-04-26 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3044B (zh) 具有液压系统的变速器装置
CN109282028B (zh) 混合动力车辆液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8413437B2 (en) Transmission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having independently controlled stator cooling flow
CN106593978B (zh)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电机冷却液压系统
CN110319181B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变速箱的液压换挡及冷却润滑系统
CN101761642B (zh) 变速器油冷却器中流速的控制
CN109826948B (zh) 液压控制系统
CN113757356B (zh) 车辆液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705995A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8757611B (zh) 多挡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
CN110469663A (zh) 一种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US20070240776A1 (en) 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CN217502555U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电液控制系统
CN112943752A (zh) 一种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液压油路
CN216643067U (zh) 用于湿式双离合器混动变速系统的液压控制装置
WO2024051798A1 (zh)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WO2024051800A1 (zh)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CN109515164B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液压控制装置
CN213920655U (zh) 混合动力车辆及其液压系统、变速箱、动力系统
CN108779851B (zh) 油压控制装置
CN213017371U (zh) 汽车变速箱双泵耦合液压控制系统
CN111006013B (zh) 无级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18440578U (zh) 自动变速箱液压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17762005U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冷却润滑系统
CN115342184A (zh) 用于混动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