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5443A - 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5443A
CN115335443A CN202180022290.8A CN202180022290A CN115335443A CN 115335443 A CN115335443 A CN 115335443A CN 202180022290 A CN202180022290 A CN 202180022290A CN 115335443 A CN115335443 A CN 115335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resin
resin composition
regene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22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武宗宪
石塚裕人
高木祐梨
池田慎也
清水英贵
堀越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5335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54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11/0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 C08J11/04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 C08J11/06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 C08J11/08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without chemical reactions using selective solvents for polymer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含有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的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包括使上述废树脂组合物与1~30质量%的盐水接触而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a1);和用水清洗上述再生树脂组合物而得到再生树脂的工序(b1)。

Description

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自然环境恶化和废弃物排出量增加的担忧增加,为了实现循环型社会,将塑料制品循环并进行再利用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作为塑料制品的主要构成成分的聚碳酸酯树脂和聚酯树脂等合成树脂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制品、电子电气设备、OA设备、光媒体、汽车部件、建筑部件等各种用途。在制造上述塑料制品时和使用塑料制品后会大量地排出合成树脂的废料,因此正在进行这些废料的再利用。
特别是在将合成树脂成型而制造塑料制品的情况下,去除来自浇道、流道、浇口等模具的通路的部分,得到塑料制品。尝试着不将这样的对塑料制品来说不需要而被去除的合成树脂、以及成型不合格品等的废树脂废弃,而是将其进行再利用以再次用于制品。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的回收方法的发明,其包括将具有聚碳酸酯树脂基板的废弃光盘和/或回收光盘粉碎,对所得到的粉碎处理物进行化学处理的工序。在上述回收方法中记载了,对于在上述化学处理工序中得到的化学处理物,进行通过使用磁铁来除去磁性金属异物,通过使用光学摄像机来除去着色异物的工序;以及通过使用金属异物检测器来除去具有金属异物的树脂的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1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回收方法,能够将具有金属、着色异物、金属异物的树脂等除去并回收合成树脂。上述回收方法基于所含的金属和着色的外观而实施。但是,塑料制品大多情况下组合多种合成树脂制造,塑料制品所不需要而被除去的合成树脂、成型不合格品等同时含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这种情况下,所期望的合成树脂与有机杂质之间关于是否含有金属、着色的程度有时没有差异。这样一来,通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法,就无法回收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并进行再利用。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新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含有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的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用着眼于再生树脂的特性的手法,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上述废树脂组合物与1~30质量%的盐水接触而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a1);和用水清洗上述再生树脂组合物而得到再生树脂的工序(b1)。
[2]上述[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b1)之后,还包括测定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的工序(c1)。
[3]上述[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清洗前的水电导率(K1)与清洗后的水电导率(K2)之差(K2-K1)小于100μS/cm。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废树脂组合物的最长直径为5cm以下。
[5]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活性炭接触溶解有上述废树脂组合物的废树脂溶液而得到再生树脂溶液的工序(a2);和使上述再生树脂溶液接触40~100℃的水而使再生树脂析出的工序(b2)。
[6]上述[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废树脂溶液是5~20质量%的二氯甲烷溶液。
[7]上述[5]或[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活性炭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溶液100质量份为0.001~0.1质量份。
[8]上述[5]~[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水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溶液100质量份为1000~10000质量份。
[9]上述[5]~[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工序(b2)包括在利用具有搅拌叶片的搅拌机搅拌的40~100℃的水中添加再生树脂溶液的步骤。
[10]上述[5]~[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b2)之后,还包括对上述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c2)。
[11]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对含有上述废树脂组合物和水的浆料进行水力旋流处理而将再生树脂分离的工序(a3)。
[12]上述[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废树脂组合物含有环烯烃聚合物,上述环烯烃聚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上述废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为20质量%以下。
[13]上述[11]或[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废树脂组合物的含量相对于上述浆料的总质量为1~10质量%。
[14]上述[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水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为1000~10000质量份。
[15]上述[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为500~800L/分钟。
[16]上述[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水力旋流处理利用旋流分离器进行,上述旋流分离器具有具备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备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上述倒圆锥部的锥角为10~35度。
[17]上述[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水力旋流处理利用旋流分离器进行,上述旋流分离器具有具备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备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上述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为10~50mm。
[18]上述[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a3)之后,还包括对上述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b3)。
[19]上述[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再生树脂的质量相对于上述废树脂组合物的质量为80质量%以上。
[20]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再生树脂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1)~(5)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041
〔式中,
Xa、Xb、Xc、Xd、Xe和Xf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Ra、Rb、Rc、Rd、Re和Rf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
Ri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
a、b、c、d、e和f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
h、i、j、k、m和n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g和Rh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
[21]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废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6)~(8)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杂质树脂。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051
〔式中,
Xg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
Rj、Rk和Rl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
Ri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
p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数,
q、r和s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
t表示1~3的整数,
其中,在q为2以上、且2个Rj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j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
在r为2以上、且2个Rk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k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
在s为2以上、且2个Rl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l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
Rm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
[22]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利用碱水溶液对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的废树脂组合物进行处理,得到选自以下通式(1’)~(4’)中的至少1种二羟基化合物的工序(a4)。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071
〔式中,
Xa、Xb、Xc、Xd、Xe和Xf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Ra、Rb、Rc、Rd、Re和Rf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
Ri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
a、b、c、d、e和f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
h、i、j、k、m和n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g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081
[23]上述[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a4)之后,还包括由上述二羟基化合物得到包含选自上述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再生树脂的工序(b4)。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由含有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的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旋流分离器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使用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旋流分离器时的水力旋流处理的机理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四个具体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利用废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的物理特性的差异制造再生树脂。在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时,通过制造方法,再生树脂的化学结构没有变化或者几乎没有变化。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废弃物树脂组合物所含的有机杂质除去来制造再生树脂。
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利用废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的化学特性的差异制造再生树脂。在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时,通过制造方法,再生树脂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废弃物树脂所含的所期望的合成树脂至少一部分发生解聚后转化成再生树脂。
下面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此时,包括:使上述废树脂组合物与1~30质量%的盐水接触而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a1);和用水清洗上述再生树脂组合物而得到再生树脂的工序(b1)。此时,在工序(a1)之前可以还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并且,在工序(b1)之后,可以还包括测定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的工序(c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实施方式依次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工序(a1)、工序(b1)和工序(c1)。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制造不含或几乎不含有机杂质的再生树脂。结果,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的雾度减小。
图1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根据图1,废树脂组合物原料11被导入粉碎机21,将废树脂组合物原料11粉碎,由此得到废树脂组合物12(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通过本工序,例如能够调整废树脂组合物12的大小,在后续的工序中能够高效地除去有机杂质。
接着,所得到的废树脂组合物12被投入送料器22,通过运输管线23被投入盐水罐24。此时,盐水罐24中贮存有1~30质量%的盐水。盐水罐24所具有的3个搅拌体25转动,由此促进废树脂组合物12与盐水的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盐水中再生树脂沉降,有机杂质漂浮。于是,首先利用回收装置(未图示)从盐水罐24的上部回收在盐水表面区域漂浮的有机杂质,从盐水罐24除去。接着,从盐水罐24的下部所具备的排出口26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工序(a1))。此时,通过过滤,盐水的大部分被除去。
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组合物通常含有再生树脂和盐水。因此,将再生树脂组合物导入水清洗罐27,用水(清洗前)13清洗再生树脂组合物,由此能够得到再生树脂(工序(b1))。此时,优选反复进行水清洗,直至能够将盐从再生树脂除去。
另外,在工序(b1)之后测定水(清洗后)14的电导率(工序(c1))。由此,能够掌握再生树脂中是否残留有盐,能够利用于再生树脂的品质管理。优选对水(清洗前)13的电导率与水(清洗后)14的电导率进行对比。其差越接近0,越能够判断再生树脂中不残留盐,即再生树脂具有高品质。另一方面,在水(清洗前)13的电导率与水(清洗后)14的电导率之差大(水(清洗后)14的电导率增高)时,能够判断再生树脂中残留有应该被清洗的盐,因此,优选再次实施工序(b1)。
所得到的再生树脂通过运输管线28被导入脱水机29。利用该脱水机能够除去再生树脂中的水分。由此,能够制造再生树脂15。
通过如此利用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与有机杂质的物理特性的差异,能够由含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和有机杂质的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此时,上述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通常在工序(a1)之前进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包括将废树脂组合物原料粉碎而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步骤。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包括从废树脂组合物原料进行金属除去的步骤。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可以进行上述粉碎和上述金属除去双方。此时的粉碎和金属除去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制,从有效地进行金属除去的方面考虑,优选在进行粉碎后进行金属除去。
(废树脂组合物原料)
作为废树脂组合物原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来自于市场上作为制品的一部份利用后回收的成型品、成型工序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成型工序中附带产生的成型物(浇道、流道、浇口等)、制品化工序中产生的不合格品、不再需要的未使用成型品等的材料。这些之中,从所期望的合成树脂的劣化少的观点出发,优选来自于成型工序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成型工序中附带产生的成型物(浇道、流道、浇口等)、制品化工序中产生的不合格品、不再需要的未使用成型品的材料;从入手效率的观点出发,更优选成型工序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成型工序中附带产生的成型物(浇道、流道、浇口等)。另外,也可以对上述的成型品等进行筛选,仅将含有有机杂质的材料用作废树脂组合物原料。例如,可以选取浇道,将能够直接再利用的去掉而用于制品,将含有残留的有机杂质的作为废树脂组合物原料。此外,还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材料混合作为废树脂组合物原料。
废树脂组合物原料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粉末、颗粒、片材、膜、成型品等、以及废弃的镜片、片材、膜;制造时和/或成型加工时产生的不合格品、毛刺;制造废弃物、从使用树脂的制品的废弃物回收的固形物、它们的粉碎物等。
废树脂组合物原料的最长直径优选为100cm以下,更优选为50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3cm。废树脂组合物原料的最长直径为100cm以下时,粉碎所需要的能量低,因而优选。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最长直径”意指对于随机选取的200个对象物,该对象物的轮廓线上具有最长距离的直径的平均值。
(粉碎)
粉碎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采用压缩、冲击、切断、摩擦的任意方法。
作为能够使用的粉碎机,可以列举:颚式破碎机、旋回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单轴破碎机、双轴破碎机等粗粉碎机;辊式破碎机、轮碾机、破碎机(disintegrator)、SAG(Semi-Autogenous Grinding,半自磨)磨机、辊碎机、锤磨机、辊磨机等中粉碎机;珠磨机、球磨机、振动球磨机、棒磨机、喷射磨、行星磨机等微粉碎机等。这些之中,优选使用粗粉碎机,更优选使用单轴破碎机、双轴破碎机。作为具体的粉碎机,可以列举强力粉碎机35-560、35-720、55-770、55-1050(TANAKA CO.,LTD.制)、低速粉碎机KGA-250、KGA-350(KAWATAMFG.CO.,LTD.制)等。其中,上述的粉碎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金属除去)
金属除去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利用磁力的方法、利用风力的方法、使用筛的方法、利用比重的方法、利用浮力的方法等。这些之中,优选利用磁力的方法(使用磁铁的方法、使用金属探测器的方法等)、利用比重的方法、利用浮力的方法(使用盐水的方法)。其中,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被除去的金属,可以列举塑料制品中含有的金属、在成型过程中混入的金属、在粉碎过程中混入的金属等。
(废树脂组合物)
关于废树脂组合物,可以直接使用废树脂组合物原料,但优选为对废树脂组合物原料进行粉碎、金属除去等而得到的材料。其中,在废树脂组合物原料中,在不需要粉碎、金属除去的情况下,优选将废树脂组合物原料直接用作废树脂组合物。例如,在废树脂组合物原料的大小均匀、废树脂组合物原料的最长直径小(例如最长直径为5cm以下)、或者不含金属的情况下,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不进行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废树脂组合物含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上述所期望的合成树脂通常最终成为再生树脂。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树脂”意指重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的树脂。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Mw)”是指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
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
作为再生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举热塑性树脂。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聚烯烃树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乙酸乙烯酯(PVAc)、聚四氟乙烯(PTFE)等)、聚氨酯(PU)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树脂、聚缩醛树脂、环状聚烯烃(环烯烃聚合物)、聚碳酸酯(PC)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聚砜树脂、聚醚砜树脂、液晶聚合物(LCP)、聚醚醚酮(PEEK)树脂、聚酰胺酰亚胺(PAI)树脂、以及这些树脂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AS树脂)、丙烯腈-丁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树脂)等)。
这些之中,再生树脂优选为聚酯树脂、聚酰胺(PA)树脂、聚缩醛树脂、环状聚烯烃、聚碳酸酯(PC)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更优选为聚碳酸酯(PC)树脂、聚酯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进一步优选为聚碳酸酯(PC)树脂。
作为上述再生树脂,优选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1)~(5)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其中,具有上述结构单元的树脂通常为聚碳酸酯(PC)树脂、聚酯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优选为聚碳酸酯树脂。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141
上述式中,Xa、Xb、Xc、Xd、Xe和Xf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可以列举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异丙基、亚丁基、亚异丁基、亚仲丁基、亚叔丁基等。这些之中,优选亚甲基、亚乙基,更优选亚乙基。
Ra、Rb、Rc、Rd、Re和Rf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其中,Rc和Rd在式(2)中为芴环的取代基和/或与芴环键合的苯基的取代基。另外,Re和Rf在式(3)中为芴环的取代基和/或与芴环键合的萘基的取代基。
作为上述卤原子,可以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二十烷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庚氧基、辛氧基、壬氧基、癸氧基、十一烷氧基、十二烷氧基、二十烷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可以列举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环十二烷基、环十三烷基、环十四烷基、环十五烷基、环十八烷基、双环[2.2.1]庚基、双环[2.2.2]辛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可以列举环戊氧基、环己氧基、环庚氧基、环辛氧基、环十二烷氧基、环十三烷氧基、环十四烷氧基、环十五烷氧基、环十八烷氧基、双环[2.2.1]庚氧基、双环[2.2.2]辛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可以列举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三甲基苯基、四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乙基甲基苯基、二乙基苯基、丙基苯基、异丙基苯基、异丙基甲基苯基、苯甲基、苯乙基、苯丙基、萘基、蒽基、菲基、并四苯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151
基、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四联苯基等。
作为上述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可列举呋喃基、苯并呋喃基、异苯并呋喃基、吡咯基、咪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吡咯烷基、吲哚基、异吲哚基、吲唑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萘啶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蝶啶基、菲啶基、吖啶基、嘧啶基、菲咯啉基、吩嗪基、噻吩基(thiophenyl)、噻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噻喃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呋咱基、噁二唑基、二噻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异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异噻唑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可以列举苯氧基、甲苯氧基、二甲苯氧基、三甲基苯氧基、四甲基苯氧基、乙基苯氧基、乙基甲基苯氧基、二乙基苯氧基、丙基苯氧基、异丙基苯氧基、异丙基甲基苯氧基、萘氧基、蒽氧基、菲氧基、并四苯氧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161
氧基、芘氧基、联苯氧基、三联苯氧基、四联苯氧基等。
这些之中,Ra、Rb、Rc、Rd、Re和Rf优选为苯基、萘基,更优选为苯基、1-萘基、2-萘基。
Ri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作为上述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和包含选自上述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可以列举上述基团。这些之中,Ri优选为苯基、萘基,更优选为苯基、1-萘基、2-萘基。
a、b、c、d、e和f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a、b、c、d、e和f分别独立地优选为0~5,更优选为0~3,进一步优选为0或1。另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a、b、c、d、e和f分别独立地优选为1~5,更优选为1~3,进一步优选为1或2。
h、i、j、k、m和n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优选为0~3,更优选为0~2,进一步优选为0或1,特别优选为0。
Rg和Rh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3的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这些之中,Rg和Rh优选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
作为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来自2,2′-双(1-羟基甲氧基)-1,1′-联二萘、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二萘(也称为“BHEBN”)、2,2′-双(3-羟基丙氧基)-1,1′-联二萘、2,2′-双(4-羟基丁氧基)-1,1′-联二萘等的结构单元。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是来自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二萘(BHEBN)的结构单元。
作为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来自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也称为“BPEF”)、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叔丁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异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环己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也称为“BPPEF”)等的结构单元。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为来自选自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PEF)和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BPPEF)中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作为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来自9,9-双(羟基(聚)烷氧基萘基)芴类的结构单元。例如,可以列举来自选自9,9-双[6-(1-羟基甲氧基)萘-2-基]芴(也称为“BNEF”)、9,9-双[6-(2-羟基乙氧基)萘-2-基]芴、9,9-双[6-(3-羟基丙氧基)萘-2-基]芴和9,9-双[6-(4-羟基丁氧基)萘-2-基]芴中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为来自9,9-双[6-(2-羟基乙氧基)萘-2-基]芴(BNEF)的结构单元。
作为式(4)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具体例,可举来自十氢-1,4:5,8-二甲桥萘二醇类(也称为“D-NDM”)的结构单元。例如可以列举来自选自(十氢-1,4:5,8-二甲桥萘-2,6-二基)二甲醇、(十氢-1,4:5,8-二甲桥萘-2,7-二基)二甲醇、(2-甲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6-二基)二甲醇、(2-甲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7-二基)二甲醇、(2-乙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6-二基)二甲醇、(2-乙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7-二基)二甲醇中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作为式(5)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具体例,可举来自十氢-1,4:5,8-二甲桥萘-2-甲氧基羰基-6(7)-甲醇类的结构单元。例如可以列举来自选自十氢-1,4:5,8-二甲桥萘-2-甲氧基羰基-6-甲醇、十氢-1,4:5,8-二甲桥萘-2-甲氧基羰基-7-甲醇、2-甲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甲氧基羰基-6-甲醇、2-甲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甲氧基羰基-7-甲醇、2-乙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甲氧基羰基-6-甲醇、2-乙基-十氢-1,4:5,8-二甲桥萘-2-甲氧基羰基-7-甲醇中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上述的结构单元在再生树脂中可以单独包含,也可以组合包含2种以上。此外,与上述的结构单元一起,可以组合其他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结构单元,也可以组合其他的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等的结构单元。
作为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000~70000,更优选为15000~50000。在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0以上时,例如能够作为光学透镜用树脂等的成型体保持适当的强度,因而优选。另一方面,在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70000以下时,在树脂成型时能够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并提升成型性,因而优选。
废树脂组合物中的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含有率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的质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99质量%。在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含有率为80质量%以上时,再生效率提高,因而优选。
有机杂质
作为有机杂质,可以列举杂质树脂、杂质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杂质树脂,可以列举上述的热塑性树脂。即,在废树脂组合物含有多种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该热塑性树脂中,被选取为再生树脂的成为再生树脂,未被选取的成为被除去的杂质树脂。
其中,废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6)~(8)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杂质树脂。其中,具有上述结构单元的杂质树脂通常为环状聚烯烃。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191
上述式中,Xg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可以列举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异丙基、亚丁基、亚异丁基、亚仲丁基、亚叔丁基、亚戊基等。这些之中,优选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异丁基、亚仲丁基,更优选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
Rj、Rk和Rl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作为上述Rj、Rk和Rl,可以列举与上述的Xa、Xb、Xc、Xd、Xe和Xf同样的基团。
其中,Rj、Rk和Rl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7~15的芳氧基羰基、碳原子数2~10的烷基羰氧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基羰氧基、碳原子数7~15的芳基羰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羟基烷基羰基、缩水甘油氧基羰基、羟基、羧基、氰基、碳原子数1~10的酰胺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基,可以列举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双环[2.2.1]庚基、双环[2.2.2]辛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可以列举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戊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5~10的环烷氧基,可以列举环戊氧基、环己氧基、双环[2.2.1]庚氧基、双环[2.2.2]辛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2~10的烷氧基羰基,可以列举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仲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5~10的环烷氧基羰基,可以列举环戊氧基羰基、环己氧基羰基、双环[2.2.1]庚氧基羰基、双环[2.2.2]辛氧基羰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7~15的芳氧基羰基,可以列举苯氧基羰基、甲苯氧基羰基、二甲苯氧基羰基、三甲基苯氧基羰基、四甲基苯氧基羰基、乙基苯氧基羰基、乙基甲基苯氧基羰基、二乙基苯氧基羰基、萘氧基羰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2~10的烷基羰氧基,可以列举甲基羰氧基、乙基羰氧基、丙基羰氧基、异丙基羰氧基、丁基羰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基羰氧基,可以列举环戊基羰氧基、环己基羰氧基、双环[2.2.1]庚基羰氧基、双环[2.2.2]辛基羰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7~15的芳基羰氧基,可以列举苯基羰氧基、甲苯基羰氧基、二甲苯基羰氧基、三甲基苯基羰氧基、四甲基苯基羰氧基、乙基苯基羰氧基、乙基甲基苯基羰氧基、二乙基苯基羰氧基、萘基羰氧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2~10的羟烷基羰基,可以列举羟甲基羰基、羟乙基羰基、羟丙基羰基等。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10的酰胺基,可以列举甲基氨基羰基、乙基氨基羰基、二甲基氨基羰基、乙酰氨基等。
上述的取代基可以单独具有,也可以组合具有2种以上。
Ri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者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上述Ri同上。
p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数。
q、r和s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优选为0~5,更优选为0~3。
t表示1~3的整数,优选为1或2。
在此,在q为2以上且2个Rj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j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例如,在q为2且2个Rj均为取代或非取代烷基的情况下,通式(6)成为以下式(6-1);在q为2且2个Rj为取代或非取代烷基以及取代或非取代环烷基的情况下,通式(6)成为以下式(6-2)、(6-3)或(6-4)。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221
上述式中,Xg和p如上所述。
Rn为上述的取代基,具体可以列举卤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7~15的芳氧基羰基、碳原子数2~10的烷基羰氧基、碳原子数5~10的环烷基羰氧基、碳原子数7~15的芳基羰氧基、碳原子数2~10的羟基烷基羰基、缩水甘油氧基羰基、羟基、羧基、氰基、碳原子数1~10的酰胺基等。
z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6,更优选为0~3,进一步优选为0或1。
u表示1~3的整数,优选为1或2。
另外,在r为2以上且2个Rk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k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例如,在r为2且2个Rk均为取代或非取代烷基的情况下,通式(7)成为以下式(7-1)或(7-2);在r为2且2个Rk为取代或非取代烷基以及取代或非取代环烷基的情况下,通式(7)成为以下式(7-3)。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231
上述式中,Xg、p、Rn、z和u如上所述。
并且,在s为2以上且2个Rl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l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例如,在s为2且2个Rl均为取代或非取代烷基的情况下,通式(8)成为以下式(8-1)或(8-2);在s为2且2个Rl为取代或非取代烷基以及取代或非取代环烷基的情况下,通式(8)成为以下式(8-3)或(8-4)。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241
上述式中,Xg、p、Rn、z和u如上所述。
Rm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3的烷基,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
作为杂质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包含选自以下式1~8所示的结构单元中的至少1种的树脂。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251
上述的结构单元在杂质树脂中可以单独包含,也可以组合包含2种以上。此外,与上述的结构单元一起,可以组合其他的环状聚烯烃的结构单元,也可以组合其他的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酯树脂)等的结构单元。
作为杂质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00~3,000,000,更优选为10,000~3,00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0~1,000,000,特别优选为30,000~500,000。在杂质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1,000以上时,分离容易,因而优选。另一方面,杂质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3,000,000以下时,在微量的杂质树脂污染再生树脂的情况下不易成为凝胶杂质的产生来源,因而优选。
废树脂组合物中的杂质树脂的含有率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01~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1~0质量%,特别优选为0.1~20质量%。在杂质树脂的含有率为50质量%以下时,效率提高,因而优选。
作为上述杂质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上述的杂质树脂的单体、二聚体、共聚物、低聚物、苯酚等的芳基醇、碳酸二苯酯等的碳酸二酯、以下式(A-1)、(A-2)等的再生树脂原料单体改性体、具有以下式(B-1)、(B-2)所示的部分结构等的再生树脂改性体等。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杂质化合物”是指重均分子量小于1000的有机化合物的杂质。因此,在上述再生树脂改性体的重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情况下,再生树脂改性体划分为杂质树脂。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261
在上述式(B-1)和式(B-2)中,“*”表示与聚合物链的键合部位。
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和杂质树脂的组合
如上所述,在热塑性树脂中,被选取为再生树脂的物质成为再生树脂,未被选取为再生树脂的物质成为被除去的杂质树脂。其中,从经济性、可并用性、分离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再生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更优选含有具有选自通式(1)~(5)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另一方面,杂质树脂优选含有环状聚烯烃(环烯烃聚合物),更优选含有具有选自通式(6)~(8)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进一步优选含有具有选自式(6-1)~(6-4)、(7-1)~(7-3)和(8-1)~(8-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另外,通常情况下,存在聚碳酸酯树脂的比重相对较高、环状聚烯烃(环烯烃聚合物)的比重相对较低的倾向。
另外,从操作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将被选取为再生树脂的物质理解为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将上述再生树脂以外的树脂等理解为杂质树脂、杂质化合物等。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和有机杂质的比重差越大,越能够适当地除去有机杂质。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和有机杂质的比重差优选为0.05以上,更优选为0.1以上。此时,优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比重比有机杂质的比重大。由此,能够在工序(1)中使盐水再生树脂在盐水中沉降,使有机杂质漂浮,操作效率提升。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比重”意指相对于1个大气压、4℃时的同体积的水(纯水)的质量比。
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比重优选为1.02以上,更优选为1.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10,特别优选为1.2~5。
有机杂质的比重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1.3,特别优选为0.5~1.1。
废树脂组合物的形状
废树脂组合物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粉状、粒状、棒状等。
废树脂组合物的最长直径优选为5cm以下,更优选为3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1~3cm,特别优选为0.01~2cm,非常优选为0.1~1cm。废树脂组合物的最长直径为5cm以下时,从容易输送、容易向机械投入等观点出发优选。
[工序(a1)]
工序(a1)是使上述废树脂组合物与1~30质量%的盐水接触而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废树脂组合物)
作为废树脂组合物,也可以直接使用废树脂组合物原料,但优选使用经过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而得到的废树脂组合物。
废树脂组合物含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上述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上述有机杂质如上所述。
(盐水)
盐水含有水和盐(氯化钠)。此外,可以还含有离子成分等。
盐水的浓度(盐浓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26质量%,更优选为1~21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21质量%,特别优选为8~21质量%,最优选为12~21质量%。盐水的浓度在1质量%以上时,能够将所期望的合成树脂与有机杂质分离,因而优选。而盐水的浓度在26质量%以下时,再生树脂的雾度减小,黄色度下降,因而优选。
盐水的比重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1~1.20,更优选为1.01~1.16,进一步优选为1.03~1.16,特别优选为1.06~1.16,最优选为1.09~1.16。盐水的比重在1.01以上时,能够将所期望的合成树脂与有机杂质分离,因而优选。而盐水的比重在1.20以下时,再生树脂的雾度减小,黄色度下降,因而优选。
盐水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100g优选为0.1~2.0L,更优选为0.2~1.0L。盐水的使用量在0.1L以上时,废树脂组合物能够与盐水适当地接触,因而优选。而盐水的使用量在2.0L以下时,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因而优选。并且,在连续地进行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时,有时将盐水进行再利用。此时,优选相对于新的被处理的废树脂组合物100g,再利用的盐水的使用量、或再利用的盐水和新使用的盐水的总量在上述范围。
(接触)
废树脂组合物与盐水的接触通常通过将两者混合而进行。此时,优选促进接触。作为促进接触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搅拌、振荡等。
接触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分钟~10小时,更优选为3分钟~3小时,进一步优选为5~60分钟。
通过在接触后静置,所期望的合成树脂与有机杂质分离。具体而言,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因其比重差而一方沉降、另一方漂浮。例如,在所期望的合成树脂为聚碳酸酯树脂、有机杂质为环状聚烯烃的情况下,聚碳酸酯树脂沉降、环状聚烯烃漂浮。
静置后,通过过滤、抽吸等将分离的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回收,从而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此时,优选在回收再生树脂的时刻尽可能地将盐水除去。例如,通过利用过滤进行回收,从而能够减少再生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盐水。
另外,也能够通过在回收后进行脱水、溶剂萃取等的精制工序来减少再生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杂质。
(再生树脂组合物)
如上所述得到的再生树脂组合物含有再生树脂和盐。此外,可以含有水、其他的杂质等。
[工序(b1)]
工序(b1)是通过用水清洗再生树脂组合物而得到再生树脂的工序。通过工序(b1),能够将再生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盐除去。由此,能够得到雾度小的再生树脂。
(再生树脂组合物)
再生树脂组合物是通过工序(a1)得到的。
(水)
水可以为纯水、自来水、地下水等的任意种,没有特别限制。水也可以含有无机盐。其中,从提高再生树脂品质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纯水。这些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每清洗1次的水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再生树脂组合物100g,优选为0.1~2.0L,更优选为0.2~1.0L。水的使用量在0.1L以上时,能够充分地将盐从再生树脂组合物除去,因而优选。而水的使用量在2.0L以下时,从抑制制造成本、能够缩小装置规模等观点出发优选。
水的总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再生树脂组合物100g,优选为0.1~10L,更优选为0.1~5.0L。水的总使用量在0.1L以上时,能够充分地将盐从再生树脂组合物除去,因而优选。而水的总使用量在10L以下时,从抑制制造成本、能够缩小装置规模等观点出发优选。另外,在连续地进行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时,有时将清洗后的水进行再利用。此时,优选相对于新的被处理的再生树脂组合物100g,再利用的水的使用量、或再利用的水和新使用的水的总量在上述范围。
(清洗)
清洗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将再生树脂组合物浸渍在水中、进行搅拌,也可以向再生树脂组合物喷射水,还可以是它们的组合。
并且,清洗可以重复进行。通过重复进行清洗,清洗效率提高。另外,是否需要重复清洗,优选基于后述工序(c1)的水的电导率的测定结果判断。
另外,清洗而得到的再生树脂可能会含有水,因而优选进行脱水处理。作为该脱水处理,可以列举干燥(室温静置、送风)等。
(再生树脂)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废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所期望的合成树脂的物理特性的差异来制造再生树脂。因此,通过制造方法,再生树脂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或者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适当地将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直接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用途。
再生树脂的雾度优选为1.1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5以下,特别优选为0.01~0.85。由于再生树脂的雾度在1.1以下,再生树脂能够适当地用于塑料制品的用途。其中,在本说明书中,“雾度”的值是指按照实施例的方法测得的值。
另外,再生树脂的黄色度YI优选低于13,更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7.7以下,最优选为7.5以下。其中,黄色度YI的优选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01以上。
[工序(c1)]
工序(c1)是测定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的工序。通过测定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能够进行再生树脂的品质管理。
具体而言,比较清洗前后的水的电导率,在变化大的情况下,判断再生树脂中残留有盐。结果,根据情况有时会雾度高,不满足再生树脂的品质要求。这种情况下,优选再次进行上述的工序(b2)。
另一方面,比较清洗前后的水的电导率,在没有变化或基本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判断再生树脂中不残留能够通过水洗除去的盐。结果,雾度低、能够满足再生树脂的品质要求。
在作为清洗水使用纯水等不含无机盐(矿物质)等的水的情况下,清洗前的水的电导率为0。这种情况下,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直接成为通过清洗而增加的电导率,因此,可以根据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的数值进行品质管理。
另外,在作为清洗水使用地下水等含无机盐(矿物质)等的水的情况下,清洗前的水的电导率显示一定的数值。这种情况下,优选对清洗前的水的电导率与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进行对比,算出增加的电导率。具体而言,优选算出清洗前的水电导率(K1)与清洗后的水电导率(K2)之差(K2-K1)。
清洗前后的水的电导率之差优选小于100μS/cm,更优选为50μS/c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μS/c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S/cm以下,最优选为5μS/cm以下。清洗前后的水的电导率之差小于100μS/cm时,能够得到雾度小的再生树脂,因而优选。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清洗前的水电导率(K1)与清洗后的水电导率(K2)之差(K2-K1)小于100μS/cm,更优选为50μS/cm以下,进一步优选30μS/cm以下,特别优选10μS/cm以下,最优选5μS/cm以下。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此时,包括:使活性炭接触溶解有上述废树脂组合物的废树脂溶液而得到再生树脂溶液的工序(a2);和使上述再生树脂溶液接触40~100℃的水而使再生树脂析出的工序(b2)。此时,在工序(a2)之前还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并且,在工序(b2)之后,可以还包括对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c2)。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实施方式依次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工序(a2)、工序(b2)和工序(c2)。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制造不含或几乎不含有机杂质的再生树脂。结果,所得的再生树脂不发生或很少发生黄变。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工序(a2)]
工序(a2)是使活性炭接触溶解有废树脂组合物的废树脂溶液而得到再生树脂溶液的工序。
(废树脂溶液)
废树脂溶液含有废树脂组合物和溶剂。此外,还可能含有来自外部的灰尘、在成型工序、粉碎工序中混入的金属成分等。
废树脂组合物
作为废树脂组合物,使用上述的组合物。
其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优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更优选含有聚碳酸酯树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包含具有选自通式(1)~(5)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
另一方面,作为有机杂质,优选含有低分子量的有机杂质、着色性的杂质等。这些有机杂质与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不同,与活性炭接触容易被吸附,因而优选。
废树脂溶液中的废树脂组合物的含有率优选为2~30质量%,更优选为5~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15质量%。废树脂组合物的含有率为2质量%以上时,能够减少所使用的溶剂量,因而优选。另一方面,废树脂组合物的含有率为30质量%以下时,废树脂溶液不会成为或者几乎不会成为粘稠的液体,有机杂质的除去效率高,因而优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后述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因此废树脂溶液优选为2~30质量%的二氯甲烷溶液,更优选为5~20质量%的二氯甲烷溶液,进一步优选为5~15质量%的二氯甲烷溶液。
溶剂
作为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优选能够将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的至少一部分溶解、并且沸点为100℃以下的溶剂。作为溶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二氯甲烷(沸点:40℃)、氯仿(沸点:61℃)、氯乙烯(沸点:84℃)、三氯乙烯(沸点:87℃)、四氢呋喃(沸点:66℃)、乙酸乙酯(沸点:77℃)、乙酸异丙酯(沸点:89℃)、丙酮(沸点:56℃)、甲乙酮(MEK)(沸点:80℃)、苯(沸点:80℃)等。这些中,溶剂优选为二氯甲烷(沸点:40℃)、氯仿(沸点:61℃)、四氢呋喃(沸点:66℃)、丙酮(沸点:56℃),更优选为二氯甲烷(沸点:40℃)、氯仿(沸点:61℃)、四氢呋喃(沸点:66℃),进一步优选为二氯甲烷。其中,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溶剂的沸点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下,特别优选为70℃以下,非常优选为60℃以下,最优选为50℃以下。溶剂的沸点在100℃以下时,在后述的工序(b2)中溶剂容易挥发,容易得到水浆料,因而优选。
(活性炭)
作为活性炭,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优选为30~2000m2/g,更优选为50~500m2/g。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30m2/g以上时,吸附效果高,因而优选。另一方面,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在2000m2/g以下时,能够在进行连续的活性炭处理时提升流通速度,例如在使用活性炭过滤器时容易防止堵塞等故障,因而优选。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是指通过BET法测得的值。
活性炭的细孔直径优选为0.1nm~1μm,更优选为1~100μm。活性炭的细孔直径在0.1nm以上时,容易吸附不需要的物质,因而优选。另一方面,活性炭的细孔直径在1μm以下时,容易吸附不需要的物质,因而优选。其中,“活性炭的细孔直径”是指通过气体吸附法(定容法)测得的值。
活性炭的表面极性既可以为疏水性也可以为亲水性,从有效地除去有机杂质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疏水性。另外,为了控制活性炭的表面极性,可以进行活性炭的表面修饰。
活性炭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粉末状、粒状、棒状、针状、纤维状、片状、过滤器状的任意形状均可。废树脂溶液为少量(小于1L)时,优选使用粉末状、粒状的活性炭。而在废树脂溶液为大量(1L以上)时,优选使用片状、过滤器状的活性炭。
关于活性炭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溶液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0.1质量份,更优选为0.001~0.0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01~0.03质量份。活性炭的使用量在0.001质量份以上时,吸附效果提高,因而优选。而在活性炭的使用量在0.1质量份以下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因而优选。
接触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通过向废树脂溶液中添加活性炭而进行的方法、向活性炭中通入废树脂溶液的方法。其中,优选通过向废树脂溶液中添加活性炭而进行的方法。此时,活性炭可以1次添加,也可以分成2次以上添加。并且在接触过程中,从促进有机杂质与活性炭接触的观点出发,优选进行搅拌、振荡,更优选进行搅拌。
接触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分钟~100小时,更优选为0.3~100小时,进一步优选为3~75小时,特别优选为5~50小时,最优选为10~40小时。接触时间在1分钟以上时,能够将有机杂质充分地除去,因而优选。而在接触时间在100小时以下时,制造成本降低,因而优选。
另外,在接触后通常通过过滤、离心分离等固液分离除去活性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废树脂溶液可以与2个以上的活性炭连续接触。例如,可以将废树脂溶液连续地通入第一过滤器形状的活性炭、第二过滤器形状的活性炭。此时,上述第一过滤器形状的活性炭和第二过滤器形状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细孔直径、表面极性、使用量等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接触方法、接触时间等也可以相同或不同。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废树脂溶液与活性炭的接触可以实施2次以上。例如,废树脂溶液与活性炭的接触可以以分批式实施2次以上。此时,所使用的活性炭、接触方法、接触时间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不同。
(再生树脂溶液)
再生树脂溶液可以含有再生树脂和溶剂。另外,再生树脂溶液有时含有未能通过与活性炭的接触完全除去的有机杂质。并且,活性炭通常在上述接触后从溶液中除去,但也可以至少一部分包含在再生树脂溶液中。
[工序(b2)]
工序(b2)是使再生树脂溶液接触40~100℃的水而析出再生树脂的工序。通过从再生树脂溶液中除去溶剂也能够得到再生树脂,但此时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的形状成为具有粉体、块状体等各种形状的混合物,或者发生结块。相对于此,通过进行工序(b2),能够除去溶剂,能够得到均匀的形状(粉体、粒体等)。
(再生树脂溶液)
再生树脂溶液使用上述的溶液。
(40~100℃的水)
水可以为纯水、自来水、地下水等的任意种,没有特别限制,但从提高再生树脂的品质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纯水。这些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水的温度为40~100℃,优选为50~90℃,更优选为55~80℃。另外,水的温度通常适当设定为水不蒸发、但溶剂容易挥发的温度区域。此外,可以在工序(b2)的途中变更水的温度。
水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溶液100质量份优选为1000~10000质量份,更优选为1000~9000质量份。水的使用量在1000质量份以上时,聚合物的析出容易,容易得到均匀的粉体,因而优选。另一方面,水的使用量在10000质量份以下时,水的使用量得到控制,规模不会变大并且操作变得容易,因而优选。
(接触)
接触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在水中添加再生树脂溶液。
此时,优选再生树脂溶液被添加到被搅拌的水中。此时,上述搅拌优选利用具有搅拌叶片的搅拌机进行搅拌。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工序(b2)包括在利用具有搅拌叶片的搅拌机搅拌的40~100℃的水中添加再生树脂溶液的步骤。
作为上述搅拌叶片,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加边涡轮叶片、盘式涡轮叶片、叶片式涡轮(blade turbine)翼、螺旋桨叶片、桨式(paddle)叶片、加边桨式(edge paddle)叶片、倾斜桨式叶片、喷气式叶片、allard叶片、锚式叶片、螺带式叶片、均质叶片等。这些搅拌叶片在搅拌机中可以使用2个以上。并且,在搅拌机包括2个以上的搅拌叶片的情况下,这些搅拌叶片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具体的搅拌机,可以列举往复旋转式搅拌机AJITER、管道AJITER、喷气式搅拌机AJITER、旋转式搅拌机AJITER、侧面式搅拌机AJITER、分散机AJITER、可搬运式搅拌机AJITER(Shimazaki Mixing Engineering Co.,Ltd.制)等。
另外,关于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优选滴加。滴加时间也因再生树脂溶液的使用量而异,优选为5分钟~3小时,更优选为10分钟~1小时。
接触时间没有特别限制,也因再生树脂溶液的使用量而有所不同,优选为5分钟~3小时,更优选为10分钟~1小时。
在工序(b2),使再生树脂溶液接触40~100℃的水,从而再生树脂溶液所含的溶剂的至少一部分挥发而被除去。在工序(b2)中,优选除去上述溶剂而得到包含再生树脂和水的水浆料。
作为除去溶剂的方法,可以列举延长上述接触时间的方法、在再生树脂析出后(造粒后)进行加热的方法。在水的温度为100℃左右(例如95~100℃)时,上述除去溶剂的方法优选为延长接触时间的方法。在水的温度为低温(例如低于95℃、优选40~80℃)时,上述除去溶剂的方法优选为在再生树脂析出后进行加热的方法。其中,从有效地将再生树脂造粒的观点出发,优选后者的方法。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工序(b2)优选为使包含再生树脂和溶剂的再生树脂溶液接触40~100℃、优选低于95℃、更优选40~80℃的水,使再生树脂析出,得到包含再生树脂、水和溶剂的混合液,再将上述混合液加热除去上述溶剂,得到包含再生树脂和水的水浆料的工序。通过在工序(b2)中除去溶剂,可以获得能够仅回收溶剂、能够再利用、安全性高等的效果,因而优选。
此时,上述加热后的温度考虑溶剂的沸点设定,优选为50~100℃,更优选为60~100℃,进一步优选为80~100℃,特别优选为95~100℃。
另外,在工序(b1)之后,通过对包含再生树脂、水和溶剂的混合液、优选包含再生树脂和水的水浆料进行过滤、离心分离等处理,能够得到再生树脂。
(工序(c2))
第二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包括工序(c2)。上述工序(c2)是在工序(b2)之后对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通过上述工序(b2)得到的固体形状的再生树脂的内部可能会含有水。因此,通过对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能够得到适合成型等的再生树脂。并且,根据脱水处理的方法,可能会残留在再生树脂内的溶剂有时也会被除去。
作为上述脱水处理,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干燥。干燥温度优选为100~200℃,更优选为110~180℃。并且,作为减压环境,也可以降低干燥温度。
(再生树脂)
按照上述方法得到的再生树脂通过造粒而成为粒形(颗粒等)的形状。结果,容易处理,能够直接作为再生树脂进行成型。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此时,包括对含有上述废树脂组合物和水的浆料进行水力旋流处理而将再生树脂分离的工序(a3)。在工序(a3)之前可以还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并且,在工序(a3)之后可以还包括对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b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实施方式依次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工序(a3)和工序(b3)。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制造不含或几乎不含有机杂质的再生树脂。结果,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的雾度变小。
图2是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旋流分离器的示意图。将含有废树脂组合物和水的浆料31导入旋流分离器40。在本实施方式中,比重大的再生树脂32与水一起从旋流分离器40下部排出,比重小的杂质树脂33与水一起从旋流分离器40的上部排出。其中,旋流分离器40包括具有第一排出机构41的上部圆筒部42、和具有第二排出机构43的倒圆锥部44。
图3是表示使用第三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旋流分离器时的水力旋流的机理的图。浆料31从上部圆筒部42导入,受重力的影响,形成下降流。具体而言,浆料31沿着倒圆锥部44的壁面呈螺旋状向下方移动。浆料31在到达倒圆锥部44的底部时反转上升,在中心部形成上升流,上述上升流从第一排出机构41排出。
在此,浆料31中比重较重的再生树脂在下降流中沉降,通过第二排出机构43被排出。另一方面,浆料31中比重较轻的杂质树脂与上升流一起从第一排出机构41排出。结果,能够将再生树脂和杂质树脂分离(工序(a3))。并且,从第二排出机构43排出的再生树脂32与水的混合液能够通过离心脱水机(未图示)被脱水,得到再生树脂32(工序(b3))。
另外,在倒圆锥部44所具有的第二排出机构43中,将最小直径称为孔径,调整该孔径时,能够控制旋流处理的流速等。另外,在倒圆锥部44中,将倒圆锥部44的2条侧线(相当于圆锥的母线)延长,将2条侧线相交时所形成的角度中最大的角度称为锥角,调整该锥角时,能够控制旋流处理的流速等。
通过这样利用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与有机杂质的物理特性的差异,能够由含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和有机杂质的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因而在此省略说明。
[工序(a3)]
工序(a3)是对含有废树脂组合物和水的浆料进行水力旋流处理而将再生树脂分离的工序。
(浆料)
浆料含有废树脂组合物和水。
废树脂组合物
作为废树脂组合物,使用以上物质。
并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优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含有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酯碳酸酯树脂,更优选含有聚碳酸酯树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包含具有选自通式(1)~(5)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
作为有机杂质,优选含有环状聚烯烃(环烯烃聚合物)。此时,优选上述环状聚烯烃含有具有2种以上结构单元的环烯烃共聚物。这些有机杂质的比重比聚碳酸酯树脂等小,能够通过旋流处理适当地分离,因而优选。
废树脂组合物中的有机杂质的含有率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以下。废树脂组合物的含有率为20质量%以上时,能够通过旋流处理适当地除去有机杂质,因而优选。另外,即使在有机杂质的含有率高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进行旋流处理,也能够将有机杂质分阶段地除去。
另外,作为有机杂质,优选含有环状聚烯烃(环烯烃聚合物)。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废树脂组合物含有环烯烃聚合物,上述环烯烃聚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上述废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质量%以下。
浆料中的废树脂组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浆料的总质量优选为1~10质量%,更优选为3~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7质量%。废树脂组合物的含有率为1质量%以上时,处理能力提高,因而优选。另一方面,废树脂组合物的含有率为10质量%以下时,分离能提高,因而优选。
水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纯水、自来水、地下水等的任意种,从提高再生树脂的品质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纯水。这些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水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1000~10000质量份,更优选为1000~70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00~3000质量份。水的使用量为1000质量份以上时,浆料的粘性消失或降低,从而使得水力旋流处理的旋转变得容易,因而优选。另一方面,水的使用量为10000质量%以下时,处理能力提高,因而优选。
(水力旋流处理)
在水力旋流(液体旋流)处理中利用浆料中所含的成分的比重差来分离成分。
作为水力旋流处理所使用的装置,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利用以下的旋流分离器进行,该旋流分离器包括具有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有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
在水力旋流处理中,优选以能够将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再生树脂)和有机杂质分离的方式适当设定条件。作为上述条件,可以列举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倒圆锥部的锥角、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旋流分离器的结构等。
上述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优选为500~800L/分钟,更优选为550~750L/分钟,进一步优选为600~700L/分钟。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为500L/分钟以上时,生产率提高,因而优选。另一方面,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为800L/分钟以下时,能够降低能源成本,因而优选。该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可以通过适当变更导入浆料的泵等的压力、以及倒圆锥部的锥角、上部圆筒部所具有的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倒圆锥部所具有的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以及旋流分离器的结构等来进行调整。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意指浆料的流入部、具体是指浆料导入上部圆筒部的速度。上述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可以通过在上部圆筒部的浆料导入部配置流速测定计来进行测定。
上述倒圆锥部的锥角优选为10~35度,更优选为15~25度。倒圆锥部的锥角为10度以上时,处理量提升,因而优选。另一方面,倒圆锥部的锥角为35度以下时,旋流处理所实现的分离能提高,因而优选。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水力旋流处理利用包括具有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有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的旋流分离器进行,上述倒圆锥部的锥角优选为10~35度,更优选为15~25度。其中,如上所述,锥角是指将倒圆锥部的2条侧线(相当于圆锥的母线)延长,2条侧线相交时所形成的角度中最大的角度。通过调整该锥角,浆料所受到的离心力、浆料的流速等会发生变化。
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优选为30~500mm,更优选为40~100mm。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为30mm以上时,处理量提升,因而优选。另一方面,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为500mm以下时,分离能提高,因而优选。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水力旋流处理通过包括具有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有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的旋流分离器进行,上述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优选为30~500mm,更优选为40~100mm。其中,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是指第一排出机构的最小直径。通过调整该第一排出机构的孔径,上升流的排出速度发生变动,能够控制旋流处理的流速等。
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优选为10~50mm,更优选为15~30mm,进一步优选为18~27mm,特别优选为18~25mm,极优选为21~25mm,最优选为23~25mm。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为10mm以上时,从处理量提升、能够防止堵塞等观点出发优选。另一方面,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为50mm以下时,分离能提高,因而优选。即,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水力旋流处理通过包括具有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有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的旋流分离器进行,上述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优选为10~50mm,更优选为15~30mm,进一步优选为18~27mm,特别优选为18~25mm,极优选为21~25mm,最优选为23~25mm。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是指第二排出机构的最小直径。通过调整该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受到下降流而从第二排出机构排出的排出速度发生变动,能够控制旋流处理的流速等。
作为旋流分离器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在下降流所通过的倒圆锥部的内表面设置对下降流的流动造成影响的挡板的结构、在上升流所通过的倒圆锥部的中心部具备对上升流的流动造成影响的遮断物的结构、将它们组合的结构等。
(再生树脂的分离)
再生树脂的分离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再生树脂的比重大于有机杂质的比重时,通过下降流,再生树脂与水一起从倒圆锥部所具有的第二排出机构排出。另外,在再生树脂的比重小于有机杂质的比重时,通过上升流,再生树脂与水一起从上部圆筒部所具有的第一排出机构排出。这样分离的再生树脂通常以含有再生树脂和水的混合液的形态得到。
另外,关于有机杂质,在有机杂质的比重小于再生树脂的比重时,从上部圆筒部所具有的第一排出机构以含有有机杂质和水的混合液的形态得到。另外,在有机杂质的比重大于再生树脂的比重时,从倒圆锥部所具有的第二排出机构以含有有机杂质和水的混合液的形态得到。
通过对从第二排出机构得到的含有再生树脂和水的混合液进行过滤、离心分离等处理,能够将水除去,得到再生树脂。
另外,通过对从第一排出机构得到的含有再生树脂和水的混合液也进行过滤、离心分离等处理,能够将水除去,得到有机杂质。
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上述被除去的水优选作为用于制备浆料的水再利用。通过这样进行水循环,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被除去的水可以适当进行精制处理。
[工序(b3)]
工序(b3)是在工序(a3)之后对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通过上述工序(a3)得到的再生树脂的内部可能含有水。因此,通过对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能够得到适合成型等的再生树脂。
作为上述脱水处理,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干燥。干燥温度优选为100~200℃,更优选为110~180℃。并且,作为减压环境,也可以降低干燥温度。
(再生树脂)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再生树脂的化学结构不会或几乎不会通过制造方法而发生变化。因此,所得到的再生树脂适合直接用于塑料制品的用途。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方法。此时,包括利用碱水溶液对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的废树脂组合物进行处理,得到选自以下通式(1’)~(4’)中的至少1种二羟基化合物的工序(a4)。在工序(a4)之前可以还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并且,在工序(a4)之后可以还包括由上述二羟基化合物得到包含选自上述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再生树脂的工序(b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实施方式依次包括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工序(a4)和工序(b4)。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制造不含或几乎不含有机杂质的再生树脂。结果,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的雾度变小。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431
上述式中,Xa、Xb、Xc、Xd、Xe和Xf,Ra、Rb、Rc、Rd、Re和Rf,a、b、c、d、e和f,以及Rg同上。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441
上述式中,Xa、Xb、Xc、Xd、Xe和Xf,Ra、Rb、Rc、Rd、Re和Rf,a、b、c、d、e和f,以及Rg同上。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利用废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和有机杂质的化学特性的差异来制造再生树脂。即,所期望的合成树脂的至少一部分在碱性条件下解聚而得到所期望的合成树脂的单体。通过使上述单体再次聚合,能够得到再生树脂。下面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
制备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在此省略说明。其中,废树脂组合物所含的所期望的树脂(再生树脂)如后所述是具有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
[工序(a4)]
工序(a4)是利用碱水溶液对包含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的废树脂组合物进行处理,得到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二羟基化合物的工序。
(废树脂组合物)
废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并且还包含有机杂质。
树脂
树脂是具有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因此,上述树脂通常为聚碳酸酯树脂。该树脂相当于所期望的合成树脂。其中,树脂可以单独具有上述结构单元,也可以组合具有2种以上的上述结构单元。
通式(1)~(4)所示的结构单元的具体例如上所述。
上述树脂可以进一步具有其他的结构单元。作为该结构单元,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来自烯烃的结构单元、来自酯的结构单元等。树脂可以单独具有上述其他的结构单元,也可以组合具有2种以上的上述其他的结构单元。
上述树脂在废树脂组合物中可以单独包含,也可以混合包含2种以上。
作为上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000~70000,更优选为15000~50000。上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10000以上时,能够保持适合作为例如光学透镜用的树脂等的成型体的强度,因而优选。而在上述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在70000以下时,能够在树脂成型时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成型性提高,因而优选。
废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树脂的含有率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的质量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99质量%。上述树脂的含有率在80质量%以上时,效率提升,因而优选。
有机杂质
作为有机杂质,可以列举杂质树脂、杂质化合物等。上述杂质树脂和杂质化合物如上所述。
其中,从与聚碳酸酯树脂之间化学特性差异大(在碱水溶液中解聚容易程度的差异大)的观点出发,杂质树脂优选为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更优选为环状聚烯烃。
(碱水溶液)
碱水溶液含有金属氧化物和水。
作为上述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等碱金属;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碱土金属等。这些之中,金属氧化物优选为碱金属,更优选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进一步优选为氢氧化钾。并且,这些金属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金属氧化物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的碳酸酯键1摩尔,优选为1.5~10摩尔,更优选为2~8摩尔,进一步优选为2~4摩尔。金属氧化物的使用量在1.5摩尔以上时,充分地发生解聚,因而优选。而金属氧化物的使用量在10摩尔以下时,制造成本降低,因而优选。
碱水溶液中的金属氧化物的浓度相对于碱水溶液的总质量优选为10~60质量%,更优选为15~5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50质量%。金属氧化物的浓度在10质量%以上时,解聚的反应速度加快,因而优选。而金属氧化物的浓度在60质量%以下时,碱水溶液不会形成浆料,反应容易进行,因而优选。
(反应溶剂)
工序(a4)中的解聚通常在反应溶剂中进行。
作为上述反应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脂肪族烃系溶剂、芳香族烃系溶剂。
作为上述脂肪族烃系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环己烷、环癸烷等。
作为上述芳香族烃系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
这些中,反应溶剂优选为芳香族烃系溶剂,更优选为甲苯、二甲苯。其中,上述反应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反应溶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30~2000质量份,更优选为40~15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0~1000质量份。反应溶剂的使用量在30质量份以上时,废树脂组合物的有机成分在反应溶剂中充分溶解,反应效率提升,因而优选。而反应溶剂的使用量在2000质量份以下时,反应时间缩短,因而优选。
(处理)
废树脂组合物的利用碱水溶液的处理通常在反应溶剂中进行。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优选通过向反应溶剂中添加废树脂组合物和碱水溶液,使其反应而进行。
另外,废树脂组合物所含的有机杂质与上述的树脂相比,解聚时的化学特性不同。因此,可以采取上述有机杂质不发生反应、比上述树脂早解聚、或者比上述树脂晚解聚等任意方式。例如,在有机杂质为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等时,在碱性条件下通常不发生反应,因而仅上述的树脂发生解聚,能够容易地除去。并且,即便有机杂质发生解聚,通常,有机杂质的解聚物的极性与二羟基化合物不同,因而能够容易地除去。
作为处理温度(解聚的反应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2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90℃。处理温度在120℃以下时,能够防止副反应,因而优选。
在处理(解聚)后,优选进行清洗、萃取、重结晶等精制工序,得到二羟基化合物。其中,未反应的树脂、发生了部分解聚的二聚体、低聚物等优选在精制工序中回收进行再次解聚等,实现再利用。
(二羟基化合物)
二羟基化合物为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具有选自上述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解聚至单体单元,从而能够得到羟基化合物。其中,在上述树脂为具有2种以上通式(1)~(4)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的情况下,上述二羟基化合物成为包含2种以上二羟基化合物的组合物。此时,通过对上述组合物进行精制处理,能够将组合物中的2种以上的二羟基化合物分离。
[工序(b4)]
第四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包括工序(b4)。上述工序(b4)是在上述工序(a4)之后由上述二羟基化合物得到包含选自上述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再生树脂的工序。通过进行工序(b4),能够由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二羟基化合物得到包含选自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再生树脂。
其中,由上述二羟基化合物得到再生树脂的方法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聚合技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再生树脂可以通过在碱性化合物催化剂和/或酯交换催化剂的存在下、或者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使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进行溶液缩合法而制造。
作为上述碳酸二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二(氯苯基)酯、碳酸间甲酚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环己酯等。这些之中,优选碳酸二苯酯。
碳酸二酯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1摩尔优选为0.97~1.20摩尔,更优选为0.98~1.1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00~1.10摩尔。
作为碱性化合物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碱金属化合物、碱土金属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
作为上述碱金属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碱金属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醇盐。具体可以列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铯、氢氧化锂、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锂、乙酸钠、乙酸钾、乙酸铯、乙酸锂、硬脂酸钠、硬脂酸钾、硬脂酸铯、硬脂酸锂、硼氢化钠、苯基硼钠、苯甲酸钠、苯甲酸钾、苯甲酸铯、苯甲酸锂、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锂、磷酸苯基二钠、双酚A的二钠盐、二钾盐、二铯盐或二锂盐、苯酚的钠盐、钾盐、铯盐或锂盐等。
作为上述碱土金属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碱土金属化合物的有机酸盐、无机盐、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或醇盐等。具体可以列举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锶、氢氧化钡、碳酸氢镁、碳酸氢钙、碳酸氢锶、碳酸氢钡、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锶、碳酸钡、乙酸镁、乙酸钙、乙酸锶、乙酸钡、硬脂酸镁、硬脂酸钙、苯甲酸钙、磷酸苯基镁等。
作为上述含氮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氢氧化季铵、它们的盐、胺类等。具体可以列举:四甲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三甲基苄基氢氧化铵等具有烷基、芳基等的氢氧化季铵类;三乙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胺等叔胺类;二乙胺、二丁胺等仲胺类;丙胺、丁胺等伯胺类;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咪唑类;氨、四甲基硼氢化铵、四丁基硼氢化铵、四丁基四苯基硼酸铵、四苯基四苯基硼酸铵等。
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可以列举锌、锡、锆、铅等的盐。具体可以列举乙酸锌、苯甲酸锌、2-乙基己酸锌、氯化锡(II)、氯化锡(IV)、乙酸锡(II)、乙酸锡(IV)、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甲氧基锡、乙酰丙酮锆、乙酸氧锆、四丁氧基锆、乙酸铅(II)、乙酸铅(IV)等。
上述的碱性化合物催化剂、酯交换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
碱性化合物催化剂、酯交换催化剂的使用量(并用时为其总量)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1摩尔优选为1×10-9~1×10-3摩尔,更优选为1×10-7~1×10-4摩尔。
熔融缩聚法优选使二羟基化合物和碳酸二酯在反应容器中熔融后、在滞留有所生成的单羟基化合物的状态下进行反应。为了使上述单羟基化合物滞留,可以将反应装置封闭,或者进行减压或加压等的压力控制。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再生树脂能够很好地适用于塑料制品用途。
实施例
下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实施例中的“份”和“%”分别表示“质量份”和“质量%”。
[制造例]
按照以下方法制造废树脂组合物。
向带搅拌器和馏出装置的50L反应器中加入作为原料的9,9-双[6-(2-羟基乙氧基)萘-2-基]芴(BNEF)4.53kg(12.1摩尔)、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二萘(BHEBN)7.5kg(20.03摩尔)、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BPPEF)8.72kg(14.8摩尔)、碳酸二苯酯(DPC)5.99kg(27.9摩尔)和2.5×10-2摩尔/升的碳酸氢钠(NaHCO3)水溶液16毫升(4.0×10-4摩尔、即相对于二羟基化合物合计1摩尔为8.4×10-6摩尔),在氮气氛760mmHg下,用时30分钟从25℃加热至180℃。加热开始30分钟后,确认原料完全溶解。之后,以180℃搅拌120分钟。接着,将减压度调节为200mmHg、同时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00℃。此时,确认了副产生成的苯酚开始馏出。之后,保持200℃20分钟,进行反应。再以75℃/hr的速度升温至230℃,升温结束10分钟后,保持该温度并用时2小时将减压度调节为1mmHg以下。之后,以60℃/hr的速度升温至245℃,再搅拌40分钟。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器内导入氮气恢复至常压,将所生成的热塑性树脂粒料化(pelletize)并取出。其中,上述BNEF、BHEBN、BPPEF和DPC的结构式如下,因而所生成的热塑性树脂是聚碳酸酯树脂。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01
在上述所得到的树脂中熔融混炼作为失活剂的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盐(MGA-614、竹本油脂株式会社生产)15重量ppm、作为脱模剂的3,9-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5.5]十一烷(PEP-36、ADEKA公司生产)300重量ppm、和作为抗氧化剂的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AO-60、ADEKA公司生产)1000重量ppm,进行造粒。
使用所得到的粒料,利用注射成型机形成光学用透镜。对透镜成型时一并得到的流道和浇道进行回收,作为废树脂组合物。
<实施例1:第一实施方式>
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其中,废树脂组合物使用制造例中制得的材料。所期望的合成树脂是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1-1]
(工序(a1))
向5L的容器中添加废树脂组合物500g和5质量%的盐水(比重:1.04g/cm3)2.0L,利用搅拌机搅拌10分钟。除去漂浮的有机杂质,通过过滤将盐水分离,由此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
(工序(b1))
向5L的容器中添加再生树脂组合物和水(电导率:0μS/cm)2.0L,利用搅拌机搅拌10分钟。接着通过过滤除去水,利用脱水机脱水,制造再生树脂。
(工序(c1))
测定上述工序(b1)中过滤而得到的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结果电导率为2μS/cm。
[实施例1-2]
除了在工序(a1)中使用10质量%的盐水(比重:1.07g/cm3),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实施例1-3]
除了在工序(a1)中使用20质量%的盐水(比重:1.16g/cm3),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比较例1-1]
除了在工序(a1)中使用水,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比较例1-2]
除了在工序(a1)中使用20质量%的盐水(比重:1.16g/cm3)并且不进行工序(b1),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评价]
对于实施例1-1~1-3和比较例1-1~1-2中得到的再生树脂,测定雾度和着色度。
(雾度)
利用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制注射成型机SH50,将料筒温度设为260℃,将模具温度设为比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30℃的温度,进行注射成型,得到3mm厚的圆板。使用该圆板测定雾度(Hz)。雾度(Hz)的测定使用日本电色制NDH2000。
(着色度)
利用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制注射成型机SH50,将料筒温度设为260℃,将模具温度设为比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30℃的温度,进行注射成型,得到3mm厚的圆板。使用该圆板测定黄色度(YI)。黄色度(YI)的测定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SE2000。
将所得到的结果示于以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31
由表1的结果可知,在实施例1-1~1-3中,能够适当地除去有机杂质。并且,在实施例1-1~1-3中电导率差(C1-C2)的值低,由此可知再生树脂中几乎没有残留的盐。结果,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的雾度低,适合作为再生树脂使用。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1中,未能将有机杂质充分地除去,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的雾度高。并且,比较例1-2由于不具有工序(b1),所以电导率差(C1-C2)的值高,再生树脂中残留有盐,所以再生树脂的雾度高。
<实施例2:第二实施方式>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其中,废树脂组合物使用制造例中制得的材料。所期望的合成树脂是聚碳酸酯树脂。
[实施例2-1]
(工序(a2))
将废树脂组合物8g和二氯甲烷80mL(110g)投入200mL的三角烧瓶,利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废树脂组合物溶解,得到废树脂溶液(废树脂的含有率:6.8质量%)。
向废树脂溶液中添加活性炭10mg,搅拌0.1小时。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由此得到再生树脂溶液。
按照以下方法测定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即,将再生树脂溶液加入光程长6cm的石英比色皿,使用分光式色差计测定YI。黄色度(YI)的测定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SE2000。结果,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为12.5。
(工序(b2))
另外,将工序(a2)所得到的再生树脂溶液滴入利用AJITER搅拌中的60℃的水800g中,进行搅拌,从而使得再生树脂析出,并且作为溶剂的二氯甲烷(沸点40℃)挥发。结果,得到再生树脂的水浆料。通过过滤该水浆料,得到再生树脂。
(工序(c2))
另外,对工序(b2)所得到的再生树脂进行干燥等脱水处理,由此得到粉末状的再生树脂。
[实施例2-2]
除了将工序(a2)中活性炭添加后的搅拌时间由0.1小时变为1小时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再生树脂溶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结果为10.8。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工序(b2)和工序(c2),从而得到再生树脂。
[实施例2-3]
除了将工序(a2)中活性炭添加后的搅拌时间由0.1小时变为24小时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再生树脂溶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结果为9.9。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工序(b2)和工序(c2),从而能够得到再生树脂。
[实施例2-4]
除了将工序(a2)中活性炭添加后的搅拌时间由0.1小时变为72小时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再生树脂溶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结果为9.5。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工序(b2)和工序(c2),从而能够得到再生树脂。
[实施例2-5]
除了将工序(a2)中的活性炭添加量由10mg变为20mg,并将活性炭添加后的搅拌时间由0.1小时变为24小时,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再生树脂溶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结果为9.9。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工序(b2)和工序(c2),从而能够得到再生树脂。
[实施例2-6]
除了将工序(a2)中的活性炭添加量由10mg变为30mg,并将活性炭添加后的搅拌时间由0.1小时变为24小时,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再生树脂溶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结果为9.7。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工序(b2)和工序(c2),从而能够得到再生树脂。
[比较例2-1]
除了在工序(a2)中不添加活性炭,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再生树脂溶液。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溶液的黄色度(YI),结果为13。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工序(b2)和工序(c2),从而能够得到再生树脂。
将实施例2-1~2-6和比较例2-1中得到的结果示于以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61
由表2的结果可知,在实施例2-1~2-6中,通过废树脂溶液中所含的有机杂质被活性炭吸附,能够将有机杂质除去,能够降低黄色度YI。
[实施例2-7]
(工序(a2))
除了使用废树脂组合物20g,按照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法得到废树脂溶液(废树脂的含有率:15.4质量%)。
向废树脂溶液中添加活性炭10mg,搅拌24小时。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炭,从而得到再生树脂溶液。
(工序(b2))
将工序(a2)中得到的再生树脂溶液20g一边利用AJITER(具有搅拌叶片的搅拌机)搅拌一边用时15分钟滴入60℃的水(纯水)1.2kg中。此时,在滴加的同时析出粉状的再生树脂。接着,将所得到的溶液升温至100℃,加热10分钟,从而使得再生树脂进一步析出,并且溶液中的二氯甲烷(沸点:40℃)挥发。结果得到再生树脂的水浆料。
(工序(c2))
对工序(b2)中得到的水浆料进行过滤、干燥、脱水,从而得到再生树脂。
<实施例3:第三实施方式>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
[实施例3-1]
(工序(a3))
在制造例中制得的废树脂组合物中以1068ppm的浓度混炼作为有机杂质的环烯烃共聚物。使用如此制得的树脂混合物作为废树脂组合物。所期望的合成树脂是聚碳酸酯树脂。另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废树脂组合物的雾度,结果为36.24%。
将废树脂组合物25.0kg投入水500kg中,制备浆料(浓度:5质量%)。使用旋流分离器对该浆料进行旋流处理。
此时,旋流分离器包括具有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有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上述倒圆锥部的锥角为22度,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71
另外,第一排出机构的外径为250mm。
旋流处理以浆料在浆料流入部的流速达到804L/分钟的条件进行。
将从上部圆筒部所具有的第一排出机构排出的排出液的漂浮物(包含环烯烃共聚物的有机杂质)除去,有机杂质为155g。
(工序(b3))
对作为从第二排出机构排出的排出液的水浆料进行离心脱水处理,从而得到24.3kg再生树脂。另外,再生树脂的吸水率为0.35质量%。
测定所得到的再生树脂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结果为106ppm。其中,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定。即,首先将再生树脂600g加入10质量%的盐水中并进行搅拌。接着回收漂浮的树脂,利用纯水清洗,反复清洗直至排水(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达到10μS/cm以下。清洗后,使所得到的再生树脂干燥,溶于二氯甲烷100mL。接着,使用滤纸对所得到的溶解液进行抽滤,测定残渣的质量。根据再生树脂600g和残渣的质量算出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残渣的重量(g)/沉淀物600g×1000000)。
另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的雾度,为1.76%。
[实施例3-2]
除了将旋流分离器的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设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72
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和再生树脂的雾度,分别为60ppm和1.74%。
[实施例3-3]
除了将旋流分离器的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设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82
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和再生树脂的雾度,分别为58ppm和1.10%。
[实施例3-4]
除了将旋流分离器的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设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83
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和再生树脂的雾度,分别为120ppm和4.60%。
[实施例3-5]
除了将旋流分离器的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设为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84
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
并且,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和再生树脂的雾度,分别为480ppm和8.82%。
将实施例3-1~实施例3-5中得到的结果示于以下表3。
[表3]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81
*COC:环烯烃共聚物
由表3的结果可知,实施例3-1~3-5能够从废树脂组合物除去环烯烃共聚物,得到了雾度小的再生树脂。
[实施例3-6]
在制造例中制得的废树脂组合物中以5297ppm的浓度混炼作为有机杂质的环烯烃共聚物。使用如此制得的树脂混合物作为废树脂组合物。所期望的合成树脂是聚碳酸酯树脂。另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废树脂组合物的雾度,结果为97.81%。
除了使用上述废树脂组合物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第一处理)。
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通过第一处理得到的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和再生树脂的雾度,分别为202ppm和4.66%。
除了使用通过第一处理得到的再生树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第二处理)。
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通过第二处理得到的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和再生树脂的雾度,分别为86ppm和0.86%。
除了使用通过第二处理得到的再生树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制造再生树脂(第三处理)。
按照与实施例3-1同样的方法测定通过第三处理得到的再生树脂中的环烯烃共聚物的浓度和再生树脂的雾度,分别为51ppm和0.64%。
实施例3-6的第一处理~第三处理中得到的结果示于以下表4。
[表4]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591
*COC:环烯烃共聚物
由表4的结果可知,即使在有机杂质的含有率非常高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除去有机杂质,得到再生树脂。还可知,随着旋流处理次数的累积,有机杂质能够被除去。
<实施例4:第四实施方式>
[实施例4-1]
(工序(a4))
向带有搅拌器、冷却管的反应器中加入包含来自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PEF)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48%氢氧化钠水溶液88重量份、和甲苯734重量份,在加热回流的条件下反应3小时。之后,将液温冷却至80~85℃,加入离子交换水178重量份。在搅拌、静置后将水相分离,利用离子交换水对有机相进行水洗。从有机相蒸馏除去部分甲苯后,进行过滤,加入23份的离子交换水,边搅拌边冷却至室温。将析出的结晶过滤、干燥,得到85重量份的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BPEF)的白色结晶。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601
由上述结果可知,包含来自BPEF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解聚。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等有机杂质在碱性条件下通常不发生反应,因而在与聚碳酸酯树脂一起含有这些有机杂质的情况下,能够在过滤BPEF结晶的阶段除去有机杂质。
并且,例如通过溶液缩合法使所得到的BPEF与碳酸二酯反应(工序(b4)),由此能够制造包含BPEF的结构单元的再生树脂。
[实施例4-2]
除了使用包含来自9,9-双[4-(2-羟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芴(BPPEF)和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二萘(BHEBN)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BPPEF﹕BHEBN=70摩尔﹕30摩尔)代替包含来自BPEF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以外,按照与实施例4-1同样的方法得到结晶。使所得到的结晶析出,从而将BPPEF和BHEBN分别分离。
Figure BDA0003851950090000611
由上述结果可知,包含来自BPPEF和BHEBN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解聚。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等有机杂质在碱性条件下通常不发生反应,因而在与聚碳酸酯树脂一起含有这些有机杂质的情况下,能够在过滤BPPEF和BHEBN结晶的阶段除去有机杂质。其中,上述的包含来自BPPEF和BHEBN的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树脂是无规共聚物,在上述式中,A和B分别独立地为整数,C为整数。
并且,例如通过溶液缩合法使所得到的BPPEF和BHEBN与碳酸二酯反应(工序(b4)),由此能够制造包含BPPEF和BHEBN的结构单元的再生树脂。
符号说明
11:废树脂组合物原料;12:废树脂组合物;13:水(清洗前);14:水(清洗后);15:再生树脂;21:粉碎机;22:送料器;23:运输管线;24:盐水罐;25:搅拌体;26:排出口;27:清洗罐;28:运输管线;29:脱水机;31:浆料;32:再生树脂;33:杂质树脂;40:旋流分离器;41:第一排出机构;42:上部圆筒部;43:第二排出机构;44:倒圆锥部。

Claims (23)

1.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废树脂组合物与1~30质量%的盐水接触而得到再生树脂组合物的工序(a1);和
用水清洗所述再生树脂组合物而得到再生树脂的工序(b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b1)之后,还包括测定清洗后的水的电导率的工序(c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清洗前的水电导率(K1)与清洗后的水电导率(K2)之差(K2-K1)小于100μS/c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树脂组合物的最长直径为5cm以下。
5.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活性炭接触溶解有所述废树脂组合物的废树脂溶液而得到再生树脂溶液的工序(a2);和
使所述再生树脂溶液接触40~100℃的水而使再生树脂析出的工序(b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树脂溶液是5~20质量%的二氯甲烷溶液。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性炭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溶液100质量份为0.001~0.1质量份。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溶液100质量份为1000~10000质量份。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序(b2)包括在利用具有搅拌叶片的搅拌机搅拌的40~100℃的水中添加再生树脂溶液的步骤。
10.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b2)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c2)。
11.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含有所述废树脂组合物和水的浆料进行水力旋流处理而将再生树脂分离的工序(a3)。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树脂组合物含有环烯烃聚合物,
所述环烯烃聚合物的含有率相对于所述废树脂组合物的总质量为20质量%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树脂组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浆料的总质量为1~10质量%。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的使用量相对于废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为1000~10000质量份。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力旋流处理的流速为500~800L/分钟。
16.如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力旋流处理利用旋流分离器进行,所述旋流分离器具有具备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备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
所述倒圆锥部的锥角为10~35度。
17.如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力旋流处理利用旋流分离器进行,所述旋流分离器具有具备第一排出机构的上部圆筒部和具备第二排出机构的倒圆锥部,
所述第二排出机构的孔径为10~50mm。
18.如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a3)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再生树脂进行脱水处理的工序(b3)。
19.如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树脂的质量相对于所述废树脂组合物的质量为80质量%以上。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再生树脂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1)~(5)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
Figure FDA0003851950080000041
式中,
Xa、Xb、Xc、Xd、Xe和Xf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Ra、Rb、Rc、Rd、Re和Rf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
Ri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
a、b、c、d、e和f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
h、i、j、k、m和n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g和Rh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树脂组合物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6)~(8)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杂质树脂,
Figure FDA0003851950080000051
式中,
Xg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亚烷基,
Rj、Rk和Rl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
Ri表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
p分别独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数,
q、r和s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
t表示1~3的整数,
其中,在q为2以上、且2个Rj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j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
在r为2以上、且2个Rk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k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
在s为2以上、且2个Rl存在于相邻的碳原子的情况下,2个Rl可以一起形成环结构,
Rm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
22.一种由废树脂组合物制造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利用碱水溶液对包含具有选自以下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树脂的废树脂组合物进行处理,得到选自以下通式(1’)~(4’)中的至少1种二羟基化合物的工序(a4),
Figure FDA0003851950080000071
式中,
Xa、Xb、Xc、Xd、Xe和Xf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亚烷基,
Ra、Rb、Rc、Rd、Re和Rf分别独立地选自卤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以及-C≡C-Ri
Ri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包含选自O、N和S中的1个以上的杂环原子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
a、b、c、d、e和f分别独立地表示0~10的整数,
h、i、j、k、m和n分别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Rg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
Figure FDA0003851950080000081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a4)之后,还包括由所述二羟基化合物得到包含选自所述通式(1)~(4)中的至少1种结构单元的再生树脂的工序(b4)。
CN202180022290.8A 2020-03-31 2021-03-30 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53354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2926 2020-03-31
JP2020062926 2020-03-31
PCT/JP2021/013445 WO2021200892A1 (ja) 2020-03-31 2021-03-30 再生樹脂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5443A true CN115335443A (zh) 2022-11-11

Family

ID=77928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2290.8A Pending CN115335443A (zh) 2020-03-31 2021-03-30 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1200892A1 (zh)
KR (1) KR20220161265A (zh)
CN (1) CN115335443A (zh)
TW (1) TW202146551A (zh)
WO (1) WO20212008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8599A1 (ja) * 2021-10-05 2023-04-1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ジヒドロキシ化合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再生樹脂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1440A (ja) * 1984-01-31 1985-08-23 Human Ind Corp 樹脂の再生方法
JP2001131334A (ja) * 1999-10-29 2001-05-15 Sony Corp スチロール樹脂廃材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JP2004361459A (ja) * 2003-06-02 2004-12-2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支持体回収方法
JP2006175410A (ja) * 2004-12-24 2006-07-06 Kurita Water Ind Ltd 廃棄物の脱塩洗浄方法
JP2018183734A (ja) * 2017-04-25 2018-11-22 日本シーム株式会社 金属を含む廃プラスチック類の選別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75673A (zh) * 1973-11-08 1975-06-20
JP2941781B1 (ja) * 1998-05-27 1999-08-3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湿式分別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29371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Kazuki Kogyo:Kk 情報記録媒体の処理方法
JP2011131507A (ja) 2009-12-24 2011-07-07 Idemitsu Kosan Co Ltd 廃棄光ディスク及び/又は回収光ディスクから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回収方法及び回収し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を成形して得られる光学成形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1440A (ja) * 1984-01-31 1985-08-23 Human Ind Corp 樹脂の再生方法
JP2001131334A (ja) * 1999-10-29 2001-05-15 Sony Corp スチロール樹脂廃材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JP2004361459A (ja) * 2003-06-02 2004-12-2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ポリエステル系樹脂支持体回収方法
JP2006175410A (ja) * 2004-12-24 2006-07-06 Kurita Water Ind Ltd 廃棄物の脱塩洗浄方法
JP2018183734A (ja) * 2017-04-25 2018-11-22 日本シーム株式会社 金属を含む廃プラスチック類の選別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0892A1 (ja) 2021-10-07
KR20220161265A (ko) 2022-12-06
JPWO2021200892A1 (zh) 2021-10-07
TW202146551A (zh) 202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33717B1 (ko) 불투명한 폴리에틸렌 테레프탈레이트를 포함하는 폴리에스테르의 해중합 방법
JP6616894B2 (ja) 熱安定性および加工性が向上したポリ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を含む樹脂組成物の経済的製造方法
CN114651039B (zh) 用于处理废弃材料的方法及其反应器系统
JP2018531314A6 (ja) 熱安定性および加工性が向上したポリ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を含む樹脂組成物の経済的製造方法
US20220396680A1 (en) Method of Separating a First Contaminant from a Feed Stream and Reactor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15335443A (zh) 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CN103360260A (zh) 一种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制备工艺和聚酯的制备方法
RU2686464C2 (ru) Способ, относящийся к зоне твердофазной полимеризации
KR101799093B1 (ko) 폴리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KR101794913B1 (ko) 유기 아연 촉매 분리방법
KR101778761B1 (ko) 폴리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JP7104807B2 (ja) 有機亜鉛触媒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から製造された有機亜鉛触媒を用いたポリアルキレン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CN117957265A (zh) 二羟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和再生树脂的制造方法
KR20240081479A (ko) 디하이드록시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및 재생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US20200010616A1 (en) Method for purifying polyalkylene carbonate
JP3075406B1 (ja) 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13423758B (zh) 从聚碳酸亚烷基酯聚合溶液中分离有机锌催化剂的方法
JP4773799B2 (ja) 異種素材の分離方法
ES2916712T3 (es) Método de obtención de ácido tereftálico a partir de residuos de tereftalato de polietileno
WO2010110434A1 (ja) 熱硬化性樹脂の分解・回収方法
WO2023222878A1 (en) Chemical process
JP2004323664A (ja) ポリアルキ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WO2016072741A1 (ko) 폴리알킬렌 카보네이트 입자의 제조 방법
EP4323439A1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olyhydric alcohol from a urethane containing polymer
JPH03143920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