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8543A -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8543A
CN115318543A CN202211077377.8A CN202211077377A CN115318543A CN 115318543 A CN115318543 A CN 115318543A CN 202211077377 A CN202211077377 A CN 202211077377A CN 115318543 A CN115318543 A CN 115318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cloth
conveying belt
moisture
convey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7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18543B (zh
Inventor
李国华
田东超
郝达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ngxing Weimeisite Lining Clo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angxing Weimeisite Lining Clo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angxing Weimeisite Lining Clo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angxing Weimeisite Lining Clo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773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85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8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8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18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85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 B05C1/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39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Controlling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纺粘合衬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该设备包括机架;涂胶单元,涂胶单元包括第一涂胶组件,用于将底胶A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上的所述第一涂胶组件与机架连接;第二涂胶组件,用于将胶料B涂覆于底胶A上部的所述第二涂胶组件与第一涂胶组件传动连接;第三涂胶组件,用于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已堆叠有胶料B的底胶A之间的所述第三涂胶组件设置于衬布的输送路径上并与涂胶单元同步传动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对衬布涂层时渗透性小、生产出的衬布质量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粘合衬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衬布是指缝在衣领、衣服的两肩、袖口和裤腰内面的布。衬布的作用是为了衬托面料,改善服装性能,对服装优美的外观起很大作用,促使服装具有完美的造型,可弥补面料所不足的性能。衬布是服装的骨架,俗称是粘合衬。衬布的分类包括:粘合衬、有纺衬、无纺衬、嵌条衬、双面衬、裤腰衬、衬衫衬、外衣衬、裘皮衬、复合衬等;由于衬布是布置于衣领、衣袖等部位以起到衬托作用,但这些位置处位于衣服包裹人体的交界处,衣服一侧与另一侧的温差较大,而衬布位于这样温差较大的位置,势必对衣服整体的保温性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衬布的保温性十分有必要;
授权公告号为CN107020227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包括机体、放卷架、浆点涂层装置、撒粉装置、预烘装置、余粉回收装置和冷却辊,机体内部通过两块隔板形成三层级结构,上层为涂布层,中间层为焙烘层,下层为烘干层,浆点涂层装置、撒粉装置、预烘装置从右至左依次安装在涂布层内,机体的左侧前后部均设置有支撑板,两支撑板之间安装有转向辊和余粉回收装置,机体上还设置有第一放卷导辊、第二放卷导辊、冷却辊、焙烘进布导辊、焙烘出布导辊、烘干进布导辊和烘干出布导辊;
该方案虽然能实现衬布的焙烘、涂层和烘干工序,但并不能生产出保温型衬布,若是直接将保温微胶囊与底胶A或胶料B混合涂布,将会降低衬布的粘合性能;同时,该方案在涂层工序中无法精确涂覆胶料B而需要在后期对多涂覆的胶料B,即粉料进行回收,提高了工序复杂程度,从而使得该方案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部分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通过第一涂胶组件、第二涂胶组件和第三涂胶组件相互配合工作,能够实现将底胶A间隔均匀的涂布于正在输送的衬布上将胶料B涂覆于底胶A上,并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底胶A之间的空隙处,解决了常规衬布涂层设备无法生产出具有均匀保温性能的衬布以及无法精确涂覆胶料B而需要再次回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包括
机架;
输送单元,用于输送衬布的所述输送单元安装于机架上;
涂胶单元,用于将底胶A与胶料B以上下堆叠形式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上的所述涂胶单元设置于衬布的输送路径上方;
所述涂胶单元包括:
第一涂胶组件,用于将底胶A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上的所述第一涂胶组件与机架连接;
第二涂胶组件,用于将胶料B涂覆于底胶A上部的所述第二涂胶组件与第一涂胶组件传动连接;
第三涂胶组件,用于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已堆叠有胶料B的底胶A之间的所述第三涂胶组件设置于衬布的输送路径上并与涂胶单元同步传动连接。
作为改进,还包括喷雾单元,用于对已经涂覆有混合物D的衬布上表面以雾化的形成喷一层胶料B的所述喷雾单元设置于第三涂胶组件旁侧;
作为改进,所述喷雾单元的X轴正方向设置有用于对涂布过底胶A、胶料B和混合物D的衬布进行烘干的烘干设备;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涂胶组件包括:
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带面上均匀布置有第一孔;
第一布料器,用于将底胶A均匀间隔填充于第一输送带位于下部的第一孔内的所述第一布料器设置于第一输送带内。
作为改进,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放卷辊和收卷辊,用于放卷衬布的所述放卷辊和用于收卷已经涂覆底胶A、胶料B及混合物D并烘干烧结的衬布的所述收卷辊均与机架转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涂胶组件包括:
第二输送带,位于第一布料器与第一输送带内侧一端之间的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带面上布置有与第一输送带下部的第一孔对齐的第二孔;
第二布料器,用于将胶料B均匀填充于第二输送带位于下部的第二孔内的所述第二布料器设置于第二输送带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输送带内侧还设置有第一挡料输送带和第二挡料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内设置有第三挡料输送带;
且第一挡料输送带上设置有供混合物D进入的第四孔,所述第二挡料输送带和第三挡料输送带上设置有供底胶A或胶料B进入的第五孔。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表面均布有第一凸起的第一从动轴,且第一凸起与第一孔匹配啮合;
所述第二输送带还包括:
表面均设有第二凸起的第二主动轴且第二凸起与第二孔匹配啮合,且第二凸起能够伸入与第二孔对齐的第一孔内;
表面设置有第三凸起的第二从动轴且第三凸起与第二孔匹配啮合。
作为改进,伸入所述第二孔内的第三凸起的高度与第二孔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与第一孔及第二孔的深度和相同;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与第一孔的深度相同;通过第二主动轴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输送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涂胶组件包括第三布料器,所述第一布料器、第二布料器和第三布料器均包括:
送料筒,设置于第一挡料输送带内侧的所述送料筒下部设置有落料口;
设置于送料筒内的螺旋输送轴;
设置于送料筒侧部的刮料口;所述刮料口包括:
倾斜向下且贴合于第一从动轴或第二主动轴或第二从动轴的轴面的刮料部;
位于刮料部下方的接料部;
以及伸至刮料口下方并设置于刮料部末端的挡料板,所述螺旋输送轴的转动方向切于挡料板内侧并向下。
作为改进,所述送料筒上设置有进料管;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挡料输送带由第一从动轴驱动并同步输送转动,所述第三挡料输送带由第二主动轴间接驱动并同步输送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衬布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一组压料辊,且位于下方的压料辊为空心状结构,且该压料辊内被持续通入冷却液或冷却气。
作为改进,所述压料辊包括设置于压料辊两端的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上均设置有气滑环以及向气滑环内通入冷却液或冷却气的管;所述空心转轴上设置有连通气滑环的孔,通过压料辊一端的管和气滑环通入气体以及压料辊另一端的管和气滑环输出气体,实现压料辊内冷却气的流通;
作为改进,两个压料辊通过第二齿轮传动组件传动连接并同步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送料筒处连接有振动送料组件,用于输送并消除底胶A或胶料B或混合物D内的气泡的所述振动送料组件与送料筒端部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振动送料组件包括:
与落料口连通且竖向布置的弹簧管,所述弹簧管布置于输入管的下方;
竖向管,所述竖向管布置于弹簧管的下端并与弹簧管连通;
输出管,位于竖向管的上端与输入管下方的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竖向管连通而另一端与送料筒连通;
振动驱动件,用于驱动弹簧管上下振动的所述振动驱动件与机架连接;
竖向出气管,高度高于落料口高度的所述竖向出气管设置于弹簧管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布料器、第二布料器和第三布料器中的螺旋输送轴通过带齿的皮带传动件传动;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主动轴与第一挡料输送带之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组件传动并实现第一挡料输送带与第一输送带同步传动输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工艺,通过步骤一配合步骤二至四步骤,一方面通过压实衬布并对衬布下表面降温实现降低衬布涂胶渗透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挡料输送带、第二挡料输送带和第三挡料输送带的配合解决了衬布上不易交替涂覆底胶A和混合物D的技术问题以及将胶料B难以准确堆叠于底胶A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一组压料辊将正在输送的衬布滚压而使衬布厚度降低,并对该组位于下侧且为空心结构的压料辊内通入冷却液或冷却气;
步骤二、第一布料器预先于正在转动输送的第三挡料输送带内将底胶A准确间隔涂覆于第一输送带下侧的第一孔内,使底胶A落于下表面已被降温的衬布上;
步骤三、第二布料器于正在转动输送的第二挡料输送带内将胶料B准确涂覆于第二输送带下侧的第二孔内且使胶料B堆叠于底胶A上方;
步骤四、第三布料器于正在转动输送的第一挡料输送带内将混合物D涂覆于第一输送带内相邻两底胶A之间的第一孔以及与该第一孔对齐的第二孔内以实现衬布的涂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输送单元、涂胶单元和喷雾单元的相互配合工作,涂胶单元将底胶A与胶料B以上下堆叠的形式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上,第三涂胶组件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已堆叠有胶料B的底胶A之间,通过将胶料B准确的堆叠于底胶A上,不会产生多余的胶料B,无需再通过设置回收单元回收胶料B,简化了设备结构和工艺,通过使胶料C粘合保温微胶囊并间隔布置在相邻底胶A之间的衬布上,解决了衬布保温效果差、保温不均匀以及保温微胶囊处的粘接性差的问题,同时,由于底胶A、胶料B、胶料C于衬布表面的涂覆并在于面料粘合时压合而使底胶A、胶料B、胶料C粘连成片,使得衬布具有了防水防潮性能,从而提高衬布使用性能;
2、本发明通过第一涂胶组件、第二涂胶组件和第三涂胶组件的相互配合工作,通过第一布料器将底胶A间隔落料于第一输送带内侧下表面的第一孔内,并均匀间隔预留出部分第一孔以便后续填充混合物D;通过第二布料器将胶料B均匀间隔落料于第二输送带内侧下表面的第二孔内,且位于第二孔内的胶料B是堆积于底胶A上,从而实现衬布上的底胶A和胶料B堆叠布置,能够避免胶料B过多的堆积于衬布上而导致后续需要回收的问题;通过第三布料器将混合物D直接布料于剩余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内,从而实现含有保温微胶囊的混合物D与底胶A的间隔布置,提高了衬布的生产质量;
3、本发明通过第三挡料输送带的设置,使得底胶A能够被顺利均匀间隔的充入第一输送带的对应第一孔内,且能够留出填充混合物D的第一孔;通过第二挡料输送带的设置,能够实现胶料B能被准确的填充于底胶A正上方的第二输送带的第二孔内;通过第一挡料输送带的设置能够使得混合物D能够顺利被充入第一输送带的对应第一孔内并处于相邻第一输送带上底胶A之间,从而实现底胶A、胶料B和混合物D能够顺利涂覆于衬布对应位置处,完成衬布的涂层工序;
4、本发明通过第一从动轴、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以及第一齿轮传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工作,一方面实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三输送带、第一挡料输送带、第二挡料输送带和第三挡料输送的同步传动并保证各孔位对齐,另一方面,第一凸起实现了对第一输送带和第一挡料输送带上的孔的清理,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实现了对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上的孔残留的物料清理,避免或降低各输送带上孔的堵塞问题;
5、本发明通过设置压料辊,以将待涂布的衬布通过滚压的方式压扁,以减小衬布的经纬线之间的缝隙,降低衬布的渗透性,同时通过向给位于下部的压辊内通入有冷却液或冷却气,使该压辊表面成低温状态,以给输送过来的衬布下表面降温,使衬布被涂布后,底胶A、胶料B或混合物D在向下渗透过程中遇冷降温冷凝而无法继续渗透,一方面进一步的解决了胶料渗透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胶料的使用量,使得在增加底胶A、胶料B或混合物D的用量而提高剥离强度时不会出现胶料渗透问题;
6、本发明通过振动送料组件的设置,通过振动驱动件驱动弹簧管振动,使得胶料在经过弹簧管内时,胶料被抖动压实,胶料内的气泡均逐渐上升并沿着输入管或竖向出气管溢出,使得从出料管流出的胶料内气泡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衬布上涂覆的底胶A或胶料B或混合物D的质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对衬布涂层时渗透性小、生产出的衬布质量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涂胶单元正视图;
图4为图3的斜向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布料器、第二布料器和第三布料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各输送带结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布料器和振动送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衬布涂布的工序过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附图说明:底胶A、胶料B、混合物D、衬布10、机架1、喷雾单元4、烘干单元6、输送单元2、放卷辊21、收卷辊22、压料辊23、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31、气滑环232、涂胶单元3、第一涂胶组件31、第二涂胶组件32、第三涂胶组件33、第一输送带311、第一孔3111、第一布料器312、第二输送带321、第二孔3211、第二布料器322、第一挡料输送带323、第二挡料输送带324、第三挡料输送带313、第四孔3231、第五孔3232、第一从动轴314、第一凸起3141、第二主动轴325、第二凸起3251、第一齿轮传动组件327、皮带传动件328、第二从动轴326、第三凸起3261、送料筒331、落料口332、螺旋输送轴333、刮料口334、刮料部3341、接料部3342、挡料板3343、进料管335、振动送料组件5、弹簧管51、竖向管52、输出管53、振动驱动件54、竖向出气管55、安装板56、M1:在衬布上涂覆底胶A;M2:在底胶A上涂覆胶料B;M3:在衬布上相邻底胶A之间涂覆混合物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包括:机架1;
输送单元2,用于输送衬布10的所述输送单元2安装于机架1上;
涂胶单元3,用于将底胶A与胶料B以上下堆叠形式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10上的所述涂胶单元3设置于衬布10的输送路径上方;
所述涂胶单元3包括:
第一涂胶组件31,用于将底胶A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10上的所述第一涂胶组件31与机架1连接;
第二涂胶组件32,用于将胶料B涂覆于底胶A上部的所述第二涂胶组件32与第一涂胶组件31传动连接;
第三涂胶组件33,用于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已堆叠有胶料B的底胶A之间的所述第三涂胶组件33设置于衬布10的输送路径上并与涂胶单元3同步传动连接。
其中,M1:在衬布上涂覆底胶A;M2:在底胶A上涂覆胶料B;M3:在衬布上相邻底胶A之间涂覆混合物D;
进一步的,还包括喷雾单元4,用于对已经涂覆有混合物D的衬布10上表面以雾化的形成喷一层胶料B的所述喷雾单元4设置于第三涂胶组件33旁侧;
喷雾单元4为常规喷雾状胶水的机构或设备,如将胶料B稀释并装于雾化器内,以喷出雾状的胶料B,通过在混合物D上表面喷涂一层胶料B,以提高混合物D后续与面料的粘合性;
所述喷雾单元4的X轴正方向设置有用于对涂布过底胶A、胶料B和混合物D的衬布10进行烘干的烘干设备6,烘干设备6采用常规衬布10涂层后烘干的设备,在此不再过多陈述;
进一步的,由于本案生产的是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10,由于其需要保温性,如春冬季节使用的衣服,因此,本案主要针对厚衬布10,如100D衬布10或150D衬布10或更厚的衬布10,厚衬布10的保温性能更佳;
进一步的,其中底胶A易于与衬布10粘合,胶料B易于与后续需要粘合的面料粘合,胶料C易于与衬布10及面料粘合或胶料C易与底胶A和胶料B粘合或胶料C为底胶A和胶料B的混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输送单元2输送衬布10,通过第一涂胶组件31将底胶A均匀间隔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10上;通过第二涂胶组件32将胶料B涂覆于底胶A上;通过第三涂胶组件33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均匀涂覆于相邻底胶A之间的间隙处并使混合物D处于底胶A的包围之中,随后通过喷雾单元4将胶料B以雾化的形式喷向衬布10上表面并覆盖微胶囊上表面;由于在通过第一涂胶组件31将底胶A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10上时,底胶A除了会被均匀间隔的涂覆于衬布10上,还会有少量的底胶A不可避免的被第一涂胶组件31抹在衬布10上表面,因此,仅需通过喷雾单元4于向已涂混合物D的衬布10上表面喷出雾化的胶料B,而无需在胶料B堆叠于底胶A之前向衬布10上喷出雾化的底胶A,减少了衬布10涂布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的底胶A相当于常规双点涂层工艺中的底浆,胶料B相当于常规双点涂层工艺中的粉料,通过底胶A和胶料B保证衬布10的粘合性能,通过胶料C和保温微胶囊的混合物保证了衬布10具有保温性能;其中,保温微胶囊取自现有技术中的保温微胶囊;
通过输送单元2、涂胶单元3、第三涂胶组件33和喷雾单元4的相互配合工作,涂胶单元3将底胶A与胶料B以上下堆叠的形式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10上,第三涂胶组件33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已堆叠有胶料B的底胶A之间,喷雾单元4将雾化的胶料B喷洒于已经涂覆有混合物D的衬布10上表面;通过将胶料B准确的堆叠于底胶A上,不会产生多余的胶料B,无需再通过设置回收单元回收胶料B,简化了设备结构和工艺,通过使胶料C粘合保温微胶囊,通过使混合物D的下层覆盖一层底胶A,混合物D的上层覆盖一层胶料B,解决了填充有保温微胶囊处的粘接性降低的问题,并使衬布10新增保温性能,同时,由于底胶A、胶料B、胶料C于衬布10表面的涂覆,使得衬布10具有了防水防潮性能,选择吸湿性无纺衬布10,也能使得衬布10具备吸湿性,以实现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10的生产。
进一步的,如图3-6所示,所述第一涂胶组件31包括:
第一输送带311,所述第一输送带311的带面上均匀布置有第一孔3111;
第一布料器312,用于将底胶A均匀间隔填充于第一输送带311位于下部的第一孔3111内的所述第一布料器312设置于第一输送带311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布料器312将底胶A间隔落料于第一输送带311内侧下表面的第一孔3111内,并均匀间隔预留出部分第一孔3111以便后续填充混合物D;位于第一孔3111内的底胶A跟随第一输送带311行走,且底胶A附着于衬布10上,实现了在衬布10上准确预留出混合物D的填充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3-5所示,所述输送单元2包括放卷辊21和收卷辊22,用于放卷衬布10的所述放卷辊21和用于收卷已经涂覆底胶A、胶料B及混合物D并烘干烧结的衬布10的所述收卷辊22均与机架1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6所示,所述第二涂胶组件32包括:
第二输送带321,位于第一布料器312与第一输送带311内侧一端之间的所述第二输送带321的带面上布置有与第一输送带311下部的第一孔3111对齐的第二孔3211;
第二布料器322,用于将胶料B均匀填充于第二输送带321位于下部的第二孔3211内的所述第二布料器322设置于第二输送带321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二布料器322将胶料B均匀间隔落料于第二输送带321内侧下表面的第二孔3211内,且位于第二孔3211内的胶料B是堆积于底胶A上,从而实现衬布10上的底胶A和胶料B堆叠布置;胶料B为粘稠液体状或固体颗粒状,通过第二涂胶组件32的设置,能够实现胶料B定点涂覆并恰好堆积于底胶A上,避免了胶料B过多的堆积于衬布10上而导致后续需要回收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5-6所示,所述第二输送带321内侧还设置有第一挡料输送带323和第二挡料输送带324,所述第一输送带311内设置有第三挡料输送带313;
且第一挡料输送带323上设置有供混合物D进入的第四孔3231,所述第二挡料输送带324和第三挡料输送带313上设置有供底胶A或胶料B进入的第五孔323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料输送带323下侧的第四孔3231始终保持与第一输送带311下侧的第一孔3111同步对齐,第二挡料输送带324和第三挡料输送带313下侧的第五孔3232始终与第二输送带321下侧的第二孔3211同步对齐;通过第三挡料输送带313的设置,使得底胶A能够被顺利均匀间隔的充入第一输送带311的对应第一孔3111内,且能够留出填充混合物D的第一孔3111;通过第二挡料输送带324的设置,能够实现胶料B能被准确的填充于底胶A正上方的第二输送带321的第二孔3211内;通过第一挡料输送带323的设置能够使得混合物D能够顺利被充入第一输送带311的对应第一孔3111内并处于相邻第一输送带311上底胶A之间,从而实现底胶A、胶料B和混合物D能够顺利涂覆于衬布10对应位置处,完成衬布10的涂层工序。
进一步的,如图5-7所示,所述第一输送带311包括表面均布有第一凸起3141的第一从动轴314,且第一凸起3141与第一孔3111匹配啮合;
所述第二输送带321还包括:
表面均设有第二凸起3251的第二主动轴325且第二凸起3251与第二孔3211匹配啮合,且第二凸起3251能够伸入与第二孔3211对齐的第一孔3111内;
表面设置有第三凸起3261的第二从动轴326且第三凸起3261与第二孔3211匹配啮合。
进一步的,伸入所述第二孔3211内的第三凸起3261的高度与第二孔321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二凸起3251的高度与第一孔3111及第二孔3211的深度和相同;所述第一凸起3141的高度与第一孔3111的深度相同;通过第二主动轴325能够同时驱动第一输送带311和第二输送带321输送转动;
通过第二主动轴325、第一从动轴314和第二从动轴326的设置,一方面减少了一个主动轴的设置,简化了设备结构并保证了第一输送带311和第二输送带321的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当第一布料器312将底胶A布料于对应第一孔3111内,第二布料器322将胶料B布料于第二孔3211内且该第二孔3211位于已经布料底胶A的第一孔3111正上方;而转动的第一从动轴314上的第一凸起3141能够实现将与之啮合的第一孔3111清理干净,提高了第一输送带311内底胶A的清理效果;转动的第二从动轴326上的第三凸起3261能够实现将与之啮合第二孔3211清理以及将已填入底胶A的第一孔3111内底胶A顶部压平,转动的第二主动轴325上的第二凸起3251能够实现将与之啮合的第一孔3111及第二孔3211内叠加的底胶A和胶料B挤压出并落入到正在输送的衬布10上;
同时,第三涂胶组件33将混合物D布料于处于已填充底胶A和胶料B后剩余空置状态的第一孔3111和第二孔3211内,而第二凸起3251则将与之啮合的第一孔3111和第二孔3211内的混合物D挤出落入到正在输送的衬布10上,并使混合物D处于相邻底胶A的包围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输送带321与第一输送带311同步输送转动,第二输送带321下部的第二孔3211始终与第一输送带311下部的第一孔3111对齐,由于底胶A仅将对应第一孔3111填充满,而第二孔3211则被第二布料器322输出的胶料B填充,从而实现胶料B与底胶A的堆叠而使胶料B恰好堆叠于底胶A上部,并不会使多余的胶料B堆积于衬布10上,无需后续设置回收单元回收多余的胶料A,简化了设备结构和加工生产步骤;
实施例二
如图1-9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涂胶组件33包括第三布料器,所述第一布料器312、第二布料器322和第三布料器均包括:
送料筒331,设置于第一挡料输送带323内侧的所述送料筒331下部设置有落料口332;
设置于送料筒331内的螺旋输送轴333;
设置于送料筒331侧部的刮料口334;所述刮料口334包括:
倾斜向下且贴合于第一从动轴314或第二主动轴325或第二从动轴326的轴面的刮料部3341;
位于刮料部3341下方的接料部3342;
以及伸至刮料口334下方并设置于刮料部3341末端的挡料板3343,所述螺旋输送轴333的转动方向切于挡料板3343内侧并向下。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筒331上设置有进料管33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布料器312位于第三挡料输送带313内侧,所述第二布料器322位于第二挡料输送带324内侧,所述第三布料器位于第一挡料输送带323内侧;通过电机驱动螺旋输送轴333转动以实现送料筒331内胶料流动并均匀布料,且胶料通过落料口332落入第一输送带311上,在第一从动轴314或第二主动轴325或第二从动轴326转动时,通过刮料部3341对第一从动轴314表面或第二主动轴325表面或第二从动轴326轴面上的胶料刮下,胶料为底胶A或胶料B或混合物D,被刮下的胶料顺着接料部3342流下并至挡料板3343处进入落料筒内;通过转动方向与挡料板3343相切且朝下的螺旋输送轴333转动,能够实现将位于挡料板3343处的胶料吸入并重新搅拌熔融后继续利用;同时,通过倾斜向下设置的接料部3342以及与螺旋输送轴333相切设置的挡料板3343,实现了将被刮下的胶料向送料筒331内引导并阻挡了送料筒331内胶料外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料输送带324由第一从动轴314驱动并同步输送转动,所述第三挡料输送带313由第二主动轴325间接驱动并同步输送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一从动轴314驱动第二挡料输送带324,通过第二主动轴325驱动第三挡料输送带313,减少了动力源的设置并简化了设备结构,同时实现了第二挡料输送带324、第三挡料输送带313与第一输送带311的同步转动工作。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所述衬布10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一组压料辊23,且位于下方的压料辊23为空心状结构,且该压料辊23内被持续通入冷却液或冷却气;所述冷却液或冷却气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压料辊23包括设置于压料辊23两端的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上均设置有气滑环323以及向气滑环323内通入冷却液或冷却气的管;所述空心转轴上设置有连通气滑环323的孔,通过压料辊23一端的管和气滑环323通入气体以及压料辊23另一端的管和气滑环323输出气体,实现压料辊23内冷却气的流通;
进一步的,两个压料辊23通过第二齿轮传动组件231传动连接并同步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该组压料辊23,用于将待涂布的衬布10通过滚压的方式压扁,以减小衬布10的经纬线之间的缝隙,降低衬布10的渗透性;
同时,该位于下方的压料辊23为空心状结构,且其内设置有螺旋输送叶轮;通过向该下部的压辊内通入有冷却液或冷却气,使该压辊表面成低温状态,以给输送过来的衬布10下表面降温,使衬布10被涂布后,底胶A、胶料B或混合物D在向下渗透过程中遇冷降温冷凝而无法继续渗透,一方面进一步的解决了胶料渗透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胶料的使用量,使得在增加底胶A、胶料B或混合物D的用量而提高剥离强度时不会出现胶料渗透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7-8所示,所述送料筒331处连接有振动送料组件5,用于输送并消除底胶A或胶料B或混合物D内的气泡的所述振动送料组件5与送料筒331端部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振动送料组件5,使得输送至送料筒331内的胶料内气泡降低,以提高后续生产的衬布10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送料组件5包括:
与落料口332连通且竖向布置的弹簧管51,所述弹簧管51布置于输入管的下方;
竖向管52,所述竖向管52布置于弹簧管51的下端并与弹簧管51连通;
输出管53,位于竖向管52的上端与输入管下方的所述输出管53的一端与竖向管52连通而另一端与送料筒331连通;
振动驱动件54,用于驱动弹簧管51上下振动的所述振动驱动件54通过设置的安装板56与机架1连接;
竖向出气管55,高度高于落料口332高度的所述竖向出气管55设置于弹簧管51上。
需要说明的是,弹簧管51、竖向管52和输出管53均为耐高温管并满足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10生产使用;振动驱动件54为振动电机;通过振动驱动件54驱动弹簧管51振动,使得胶料在经过弹簧管51内时,胶料被抖动压实,胶料内的气泡均逐渐上升并沿着输入管或竖向出气管55溢出,使得从出料管流出的胶料内气泡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衬布10上涂覆的底胶A或胶料B或混合物D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料器312、第二布料器322和第三布料器中的螺旋输送轴333通过带齿的皮带传动件328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主动轴325与第一挡料输送带323之间通过第一齿轮传动组件327传动并实现第一挡料输送带323与第一输送带311同步传动输送;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对底胶A、胶料B及胶料C加热为常规技术,通过常规的加热器加热至所需温度即可,本案不再多余陈述。
实施例三
如图1-10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一组压料辊23将正在输送的衬布10滚压而使衬布10厚度降低,并对该组位于下侧且为空心结构的压料辊23内通入冷却液或冷却气;
步骤二、第一布料器312预先于正在转动输送的第三挡料输送带313内将底胶A准确间隔涂覆于第一输送带311下侧的第一孔3111内,使底胶A落于下表面已被降温的衬布10上;
步骤三、第二布料器322于正在转动输送的第二挡料输送带324内将胶料B准确涂覆于第二输送带321下侧的第二孔3211内且使胶料B堆叠于底胶A上方;
步骤四、第三布料器于正在转动输送的第一挡料输送带323内将混合物D涂覆于第一输送带311内相邻两底胶A之间的第一孔3111以及与该第一孔3111对齐的第二孔3211内以实现衬布10的涂布。
工作步骤:
步骤一:输送单元2开始输送衬布10;
步骤二:第二主动轴325转动驱动第一输送带311和第二输送带321同步转动,第一从动轴314和第二从动轴326跟从转动;第一挡料输送带323、第二挡料输送带324和第三挡料输送带313与第一输送带311同步转动;
步骤三:第一布料器312预先于第三挡料输送带313内将底胶A涂覆于第一输送带311下侧的第一孔3111内;
步骤四:第二布料器322于第二挡料输送带324内将胶料B涂覆于第二输送带321下侧的第二孔3211内且使胶料B堆叠于底胶A上方;
步骤五:第三布料器于第一挡料输送带323内将混合物D涂覆于第一输送带311内底胶A旁侧的第一孔3111以及与第一孔3111对齐的第二孔3211内,使混合物D与底胶A均匀间隔布置;
步骤六:在第一布料器312、第二布料器322和第三布料器布料时,振动送料组件5工作,以实现将各物料内的气泡除去;
步骤七:在第一从动轴314转动过程中,第一凸起3141实现将充入第一输送带311的第一孔3111内的底胶A压平;在第二从动轴326转动过程中,第三凸起3261实现将所有第一孔3111清理;在第二主动轴325转动过程中,第二凸起3251实现将第一孔3111和第二孔3211内的胶料挤出至衬布10上,实现衬布10表面的涂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输送单元,用于输送衬布的所述输送单元安装于机架上;
涂胶单元,用于将底胶A与胶料B以上下堆叠形式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上的所述涂胶单元设置于衬布的输送路径上方;
所述涂胶单元包括:
第一涂胶组件,用于将底胶A间隔均匀涂覆于正在输送的衬布上的所述第一涂胶组件与机架连接;
第二涂胶组件,用于将胶料B涂覆于底胶A上部的所述第二涂胶组件与第一涂胶组件传动连接;
第三涂胶组件,用于将保温微胶囊与胶料C的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底胶A之间位置的所述第三涂胶组件设置于衬布的输送路径上并与第二涂胶组件同步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胶组件包括:
第一输送带,其带面上均匀布置有第一孔;
第一布料器,用于将底胶A均匀间隔填充于位于下部的第一孔内的所述第一布料器设置于第一输送带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胶组件包括:
第二输送带,位于第一布料器与第一输送带内侧一端之间的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带面上布置有与第一输送带下部的第一孔对齐的第二孔;
第二布料器,用于将胶料B均匀填充于位于下部的第二孔内的所述第二布料器设置于第二输送带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带内侧还设置有第一挡料输送带和第二挡料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内设置有第三挡料输送带;
且第一挡料输送带上设置有供混合物D进入的第四孔,所述第二挡料输送带和第三挡料输送带上均设置有供底胶A或胶料B进入的第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带包括表面均布有第一凸起的第一从动轴,且第一凸起与第一孔匹配啮合;
所述第二输送带还包括:
表面均设有第二凸起的第二主动轴,且第二凸起与第二孔匹配啮合并能够伸入与第二孔对齐的第一孔内;
表面设置有第三凸起的第二从动轴,且第三凸起与第二孔匹配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涂胶组件包括第三布料器,所述第一布料器、第二布料器和第三布料器均包括:
送料筒,设置于第一挡料输送带内侧的所述送料筒下部设置有落料口;
设置于送料筒内的螺旋输送轴;
设置于送料筒侧部的刮料口;所述刮料口包括:
倾斜向下且贴合于第一从动轴或第二主动轴或第二从动轴轴面的刮料部;
位于刮料部下方的接料部;
以及伸至刮料口下方并设置于刮料部末端的挡料板,所述螺旋输送轴的转动方向切于挡料板内侧并向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料输送带由第一从动轴驱动并同步输送转动,所述第三挡料输送带由第二主动轴间接驱动并同步输送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筒处连接有振动送料组件,
用于输送并消除底胶A或胶料B或混合物D内的气泡的所述振动送料组件与送料筒端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送料组件包括:
竖向布置且与落料口连通的弹簧管,所述弹簧管上端与落料口连通;
竖向管,其布置于弹簧管的下端并与弹簧管连通;
输出管,位于竖向管的上端与输入管下方的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竖向管连通而另一端与送料筒连通;
振动驱动件,用于驱动弹簧管上下振动的所述振动驱动件与机架连接;
竖向出气管,高度高于落料口高度的所述竖向出气管设置于弹簧管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用于生产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一组压料辊滚压衬布并降低衬布厚度,对该组位于下侧且为空心结构的压料辊内通入冷却液以对衬布下表面降温;
步骤二、第一布料器于输送中的第三挡料输送带内将底胶A准确间隔涂覆于位于下侧的第一孔内并使底胶A落于下表面已被降温的衬布上;
步骤三、第二布料器于输送中的第二挡料输送带内将胶料B准确涂覆于位于下侧的第二孔内且使胶料B堆叠于底胶A上方;
步骤四、第三布料器于正在转动输送的第一挡料输送带内将混合物D涂覆于相邻两底胶A之间的第一孔及与该第一孔对齐的第二孔内以实现衬布的涂布。
CN202211077377.8A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Active CN115318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7377.8A CN115318543B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7377.8A CN115318543B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8543A true CN115318543A (zh) 2022-11-11
CN115318543B CN115318543B (zh) 2023-03-24

Family

ID=83930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7377.8A Active CN115318543B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8543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4238B1 (en) * 1999-04-13 2002-02-05 Firma Carl Freudenberg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sible interlining fabrics
JP2003033694A (ja) * 2001-07-23 2003-02-04 Kubota Corp 建築用外装板の塗装設備
JP2006028793A (ja) * 2004-07-13 2006-02-02 Kawata:Kk 建築物における防水膜施工方法
CN102697213A (zh) * 2012-06-30 2012-10-03 杭州奥科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热熔粘合衬布双点涂层生产线
CN202697822U (zh) * 2012-06-30 2013-01-30 杭州奥科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服装双点衬布生产线
WO2016124010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杭州星华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胶涂覆机构及利用其实现花式反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20227A (zh) * 2017-03-29 2017-08-08 长兴县志纬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衬布自动焙烘涂层生产设备
CN107398410A (zh) * 2017-08-16 2017-11-28 湖州荣能达燃料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物阻燃层高效涂抹工艺流程
IT201700012037A1 (it) * 2017-02-03 2018-08-03 Officina Mecc Bartolini S R L Procedimento e apparecchiatura per la formazione di pannelli a mosaico con punti di congiunzione in pvc, e pannelli così ottenuti
CN208604393U (zh) * 2018-07-12 2019-03-15 浙江长兴维美丝特衬布有限公司 一种面料涂层复合装置
CN210652241U (zh) * 2019-07-11 2020-06-02 无锡喜尔福装饰品有限公司 一种地毯生产用上胶装置
CN111686997A (zh) * 2020-06-23 2020-09-22 江阴市雅泽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自动涂层设备
CN111842001A (zh) * 2020-07-17 2020-10-30 长兴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粘合衬布双点涂层上料机构
CN114603933A (zh) * 2020-12-09 2022-06-10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用于制备透气防水织物的贴合装置以及贴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4238B1 (en) * 1999-04-13 2002-02-05 Firma Carl Freudenberg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sible interlining fabrics
JP2003033694A (ja) * 2001-07-23 2003-02-04 Kubota Corp 建築用外装板の塗装設備
JP2006028793A (ja) * 2004-07-13 2006-02-02 Kawata:Kk 建築物における防水膜施工方法
CN102697213A (zh) * 2012-06-30 2012-10-03 杭州奥科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热熔粘合衬布双点涂层生产线
CN202697822U (zh) * 2012-06-30 2013-01-30 杭州奥科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服装双点衬布生产线
WO2016124010A1 (zh) * 2015-02-05 2016-08-11 杭州星华反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胶涂覆机构及利用其实现花式反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IT201700012037A1 (it) * 2017-02-03 2018-08-03 Officina Mecc Bartolini S R L Procedimento e apparecchiatura per la formazione di pannelli a mosaico con punti di congiunzione in pvc, e pannelli così ottenuti
CN107020227A (zh) * 2017-03-29 2017-08-08 长兴县志纬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一种粘合衬布自动焙烘涂层生产设备
CN107398410A (zh) * 2017-08-16 2017-11-28 湖州荣能达燃料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物阻燃层高效涂抹工艺流程
CN208604393U (zh) * 2018-07-12 2019-03-15 浙江长兴维美丝特衬布有限公司 一种面料涂层复合装置
CN210652241U (zh) * 2019-07-11 2020-06-02 无锡喜尔福装饰品有限公司 一种地毯生产用上胶装置
CN111686997A (zh) * 2020-06-23 2020-09-22 江阴市雅泽毛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品自动涂层设备
CN111842001A (zh) * 2020-07-17 2020-10-30 长兴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熔粘合衬布双点涂层上料机构
CN114603933A (zh) * 2020-12-09 2022-06-10 财团法人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用于制备透气防水织物的贴合装置以及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8543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83736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partial surface coatings
CN106183336B (zh) 热熔胶涂布贴合机
JP3540979B2 (ja) 固定可能な芯材の製造方法
CN1117513A (zh) 形成带有热熔粘结剂的织物光栅花纹涂层的方法
CN107310241A (zh) 一种无纺布包裹高分子材料设备
KR100744694B1 (ko) 이온교환 섬유 복합필터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115318543B (zh) 一种保温型吸湿防潮无纺粘合衬布的生产设备及工艺
JPH03167356A (ja) 繊維ラミ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2208151A (zh) 一种纸塑复合编织袋制备工艺
CN210337205U (zh) 复合活性炭布加工装置
CN215243564U (zh) 一种用于智能沙发面料的复合装置
CN107415423B (zh) 一种干法人造革的生产设备
CN103173192A (zh) 柔性片状铁热发热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CN207310763U (zh) 一种无纺布包裹高分子材料设备
CN114985215A (zh) 一种特种复合面料及其生产设备
CN107672237A (zh) 一种复合环保高吸液亲肤热风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209646891U (zh) 一种涂胶装置
CN106334647A (zh) 一种自动涂胶机
CN207590858U (zh) 一种纸尿裤的生产流水线
KR100191839B1 (ko) 마이크로섬유 포함의 열접착 인터라이닝
CN110270480A (zh) 一种热熔胶上胶设备及其工艺
KR100816353B1 (ko) 소성 지지체를 갖는 이온교환 화학필터용 소재 및 그제조장치
CN1273146A (zh) 带间断平面涂覆的活性粘合剂的薄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94184B (zh) 柔性片状铁热发热材料制作设备
CN110356125A (zh) 一种环保型瓦楞纸打印机的双层覆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