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6274A -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6274A
CN115316274A CN202211038936.4A CN202211038936A CN115316274A CN 115316274 A CN115316274 A CN 115316274A CN 202211038936 A CN202211038936 A CN 202211038936A CN 115316274 A CN115316274 A CN 115316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medium
lancea
atractylis lancea
rhizoma atractylod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89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16274B (zh
Inventor
郭兰萍
张成才
王升
董钠
闫滨滨
张燕
王月枫
王红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al Training Base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Original Assignee
De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al Training Base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al Training Base,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MS filed Critical Dex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perimental Training Base
Priority to CN20221103893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6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6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6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16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6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2Culture media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Embry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属于植物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启动培养基,本发明的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酵母浸粉5~10g/L、蔗糖25~35g/L、琼脂7.0~7.5g/L、赤霉素300~500mg/L、特美汀200~400mg/L、6‑BA2.5~3.5mg/L、NAA0.05~0.15mg/mL、2,4‑D0.5~1.0mg/L。利用本发明的启动培养基可以在20~25d得到增殖系数达到3~4的茅苍术无菌苗,为后期茅苍术种苗的培育提供了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是菊科(Compositae)苍术属(Atractylodes)的干燥根茎,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称“茅术”或“茅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近年来,野生苍术资源逐年减少,而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供需矛盾尖锐,价格不断上涨。在自然条件下,根茎生长缓慢的特性也是导致茅苍术资源面临枯竭的重要原因。为保护野生中药资源,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人工栽培、规范化种植茅山苍术迫在眉睫。但是,由于人工栽培需要3~4年的生长期,且人工种植苍术尚未形成规模,也缺乏系统的质量分析控制研究,目前,市场供应商品仍以野生苍术为主。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茅苍术的离体快繁,成为解决野生茅苍术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可为人工栽培提供质量相对稳定的种苗来源。但是现有技术培育得到的茅苍术种苗的繁殖品质并不理想。
基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为茅苍术人工繁殖提供一种新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启动培养基,所述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酵母浸粉5~10g/L、蔗糖25~35g/L、琼脂7.0~7.5g/L、赤霉素300~500mg/L、特美汀200~400mg/L、6-BA 2.5~3.5mg/L、NAA 0.05~0.15mg/mL、2,4-D 0.5~1.0mg/L。
作为优选,所述启动培养基的pH为5.8~6.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启动培养基培育茅苍术试管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茅苍术外植体转接入启动培养基中,培养20~25d,得到苍术无菌苗;
(2)将所述的苍术无菌苗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30~50d,得到苍术增殖苗;
(3)将所述的苍术增殖苗转接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30d,得到茅苍术试管苗。
作为优选,所述外植体为剥离种皮的种子。
作为优选,所述外植体转接前还包括对所述外植体进行消毒的步骤;
所述消毒剂为酒精和/或氯化汞;
所述酒精的浓度为70~80vt%;所述酒精消毒的时间为28~32s;
所述氯化汞的浓度为0.08~0.12wt%;所述氯化汞消毒的时间为6~8min。
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茅苍术外植体转接的方式为:以茅苍术种子胚根和子叶在下,胚芽和胚轴在上的方式进行转接。
作为优选,所述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6-BA 2.5~3.5mg/L、KT 1.0~2.0mg/L、NAA 0.1~0.3mg/L、特美汀100~150mg/L、琼脂7.0~7.5g/L、蔗糖25~30g/L;
所述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6.0。
作为优选,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NAA 0.3~0.5mg/L、活性炭0.2~0.5g/L、琼脂7.0~7.5g/L、蔗糖15~25g/L。
作为优选,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的pH为5.8~6.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方法培育得到的茅苍术试管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方法的优势在于:
利用本发明的启动培养基培育茅苍术种子,可以得到含有增殖体的茅苍术无菌苗,并且得到的无菌苗的繁殖系数可达3~4个。并且利用本发明的启动培养基培育茅苍术种子,发芽率可以达到62.45%。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启动培养基和培育方法可以得到繁殖数量大,根系完整,生长健壮的试管苗,解决了茅苍术野生资源短缺,块茎繁殖品质差的问题。
本发明利用成熟、饱满的茅苍术种子外植体建立苍术离体快繁技术体系,有利于培育高质量的茅苍术种苗并保存优良种质资源。为苍术种苗的开发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成熟的茅苍术种子。
图2为不同培养基培养得到的茅苍术无菌苗(其中上图为对比例1的启动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无菌苗,下图为实施例1的启动培养基培养得到的无菌苗)。
图3为茅苍术无菌苗整株在增殖培养基中适应性培养8d的生长情况。
图4为繁殖体刚刚转接入增殖培养基时的情况。
图5为繁殖体增殖培养5d的生长情况。
图6为繁殖体增殖培养16d的生长情况。
图7为茅苍术增殖苗。
图8为茅苍术试管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启动培养基,所述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酵母浸粉5~10g/L,优选为7.5g/L;
蔗糖25~35g/L,优选为30g/L;
琼脂7.0~7.5g/L,优选为7.25g/L;
赤霉素300~500mg/L,优选为400mg/L;
特美汀200~400mg/L,优选为300mg/L;
6-BA2.5~3.5mg/L,优选为3mg/L;
NAA 0.05~0.15mg/mL,优选为0.1mg/L;
2,4-D 0.5~1.0mg/L,优选为0.75mg/L。
在本发明中,所述启动培养基的pH为5.8~6.0,优选为5.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的启动培养基培育茅苍术试管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茅苍术外植体转接入启动培养基中,培养20~25d,得到苍术无菌苗;
(2)将所述的苍术无菌苗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30~50d,得到苍术增殖苗;
(3)将所述的苍术增殖苗转接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30d,得到茅苍术试管苗。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植体为剥离种皮的种子。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植体转接前还包括对所述外植体进行消毒的步骤;所述消毒剂为酒精和/或氯化汞;所述酒精的浓度为70~80vt%,优选为75vt%;所述酒精消毒的时间为28~32s,优选为30s;所述氯化汞的浓度为0.08~0.12wt%,优选为0.1wt%;所述氯化汞消毒的时间为6~8min,优选为7min。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植体消毒前还包括对外植体进行清洗的步骤,所述清洗的具体步骤为:用洗衣粉水对外植体进行清洗,之后用流水冲洗外植体20~40min,优选为30min。
在本发明中,步骤(1)所述茅苍术外植体转接的方式为:以茅苍术种子胚根和子叶在下,胚芽和胚轴在上的方式进行转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BA2.5~3.5mg/L,优选为3mg/L;KT 1.0~2.0mg/L,优选为1.5mg/L;NAA 0.1~0.3mg/L,优选为0.2mg/L;特美汀100~150mg/L,优选为125mg/L;琼脂7.0~7.5g/L,优选为7.25g/L;蔗糖25~30g/L,优选为27.5g/L;
所述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6.0,优选为5.9。
在本发明中,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NAA 0.3~0.5mg/L,优选为0.4mg/L;
活性炭0.2~0.5g/L,优选为0.35g/L;
琼脂7.0~7.5g/L,优选为7.25g/L;
蔗糖15~25g/L,优选为17.5g/L。
在本发明中,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的pH为5.8~6.0,优选为5.9。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方法培育得到的茅苍术试管苗。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茅苍术来源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茅苍术繁育基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述增殖系数=增殖后不定芽个数/接种芽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述生根率=(生根的植株数/植株的总数)×100%。
在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述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播种的种子总数)×100%。
在本发明中,所述MS培养基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硫酸铵1.32g/L、硝酸钾2.0g/L、七水硫酸镁0.36g/L、磷酸二氢钾0.17g/L、氯化钙0.44g/L、硫酸锰0.0168g/L、七水硫酸锌0.0085g/L、硼酸0.0065g/L、碘化钾0.00083g/L、钼酸钠0.00025g/L、硫酸铜0.000025g/L、氯化钴0.000025g/L、七水硫酸铁0.0278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373g/L、甘氨酸0.0020g/L、盐酸硫胺素0.0004g/L、盐酸吡哆醇0.0005g/L、肌醇0.010g/L。
实施例1
以成熟、饱满,无病害,剥离种皮的茅苍术种子作为外植体,依次用洗衣粉和蒸馏水清洗后,进行初步消毒,然后用流水冲洗茅山种子30min;随后将茅苍术种子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在超净工作台里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成熟、饱满、无病害的茅苍术种子如图1所示。
先在浓度为75vt%的酒精中消毒30s;再在0.08wt%的氯化汞中消毒8min,之后用无菌水将种子涮洗4遍,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随后将茅苍术种子转接到启动培养基,记录茅苍术种子在启动培养基中的萌发时间和增殖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记录剥皮的茅苍术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表2所示。茅苍术种子在启动培养基中培养25d,得到茅苍术无菌苗。结果如图2下图所示。
茅苍术种子转接的方式为:以种子胚根和子叶在下,胚芽和和胚轴在上,垂直接入启动培养基中。
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5g/L的酵母浸粉、30g/L的蔗糖、7.5g/L的琼脂、300mg/L的赤霉素、400mg/L的特美汀、3mg/L的6-BA、0.05mg/L的NAA以及1.0mg/L的2,4-D。pH为5.85。
将茅苍术无菌苗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适应性培养,培养8d后的情况如图3所示。将图3中所述的苗沿下胚轴基部切取下来,得到繁殖体,将繁殖体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刚刚转接入增殖培养基的繁殖体如图4所示。增殖培养5d,增殖苗的生长情况如图5所示。增殖培养16d,增殖苗的生长情况如图6所示。增殖培养至第16d时,更换增殖培养基一次。增殖培养的天数为32d时,得到苍术增殖苗,结果如图7所示。
所述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BA 2.5mg/L、KT1.5mg/L、NAA0.3mg/L、特美汀100mg/L、琼脂7.2g/L、蔗糖30g/L,所述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5。
将培养得到的增殖苗分割成单株转接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d,得到茅苍术试管苗。茅苍术试管苗如图8所示。
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NAA 0.4mg/L,活性炭0.2g/L,琼脂7.0g/L、蔗糖20g/L;所述茅山苍术壮苗生根培养基的pH为5.85。
利用该壮苗生根培养基培养茅苍术繁殖体,繁殖体的生根率为97%。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案设置本对比例1的方案,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启动培养基。该对比例1的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5g/L的酵母浸粉、30g/L的蔗糖、7.5g/L的琼脂,pH为5.85。记录利用对比例1的启动培养基培养得到的茅苍术种子的增殖系数以及种子萌发的时间。结果如表1和图2上图所示。
表1不同的启动培养基对茅苍术种子萌发的影响
处理 种子萌发时间/d 增殖系数
实施例1 8 3.58
对比例1 15 0
表1显示,按照实施例1的启动培养基培养茅苍术种子的种子萌发时间较对比例1的种子萌发时间短,还能得到具有增殖体的无菌苗。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设置对比例2的方案,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作为外植体的茅苍术种子为不剥离种皮的茅苍术种子。记录利用该对比例2的外植体进行转接后的茅苍术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种皮处理对茅苍术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种皮处理方式 发芽率(%) 生长情况
实施例1剥皮 62.45 芽伸长,有增殖
对比例2未剥皮 35.69 芽不伸长,有增殖
表2显示,剥离种皮后的茅苍术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未剥离种皮的茅苍术的发芽率。
实验例1
以实施例1的方案为基础进行实验,将生根壮苗培养基中的NAA的含量分别设置成0.5mg/L、1.0mg/L和2.0mg/L,比较不同的NAA含量对茅苍术生根的影响。以生根率为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NAA的含量对茅苍术生根的影响
NAA浓度(mg/L) 生根率(%)
0.5 96.3
1.0 90.0
2.0 84.2
表3显示,增加NAA的浓度,茅苍术的生根率有降低的趋势。根据该表的结果进一步筛选得到最适宜茅苍术生根时,壮苗生根培养基中NAA的浓度为0.3~0.5mg/L。
实施例2
以成熟、饱满,无病害,剥离种皮的茅苍术种子作为外植体,依次用洗衣粉和蒸馏水清洗后,进行初步消毒,然后用流水冲洗茅山种子20min;随后将茅苍术种子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在超净工作台里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先在浓度为80vt%的酒精中消毒32s;再在0.1wt%的氯化汞中消毒7min,之后用无菌水将种子涮洗3遍,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随后将茅苍术种子转接到启动培养基,培养23d,得到茅苍术无菌苗,得到的茅苍术无菌苗的增殖系数在3~4之间。所述茅苍术种子在培养至第7d时开始萌发。
茅苍术种子转接的方式为:以种子胚根和子叶在下,胚芽和和胚轴在上,垂直接入启动培养基中。
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10g/L的酵母浸粉、25g/L的蔗糖、7.2g/L的琼脂、500mg/L的赤霉素、200mg/L的特美汀、3.5mg/L的6-BA、0.1mg/L的NAA以及0.5mg/L的2,4-D。pH为5.85。
将得到的茅苍术无菌苗整株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适应性培养10d后,沿下胚轴基部切取下来,得到繁殖体,将繁殖体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每培养10d更换一次增殖培养基,增殖培养30d得到增殖苗。
所述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BA 3.5mg/L、KT1.0mg/L、NAA 0.1mg/L、特美汀150mg/L、琼脂7.5g/L、蔗糖25g/L,所述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5。
将增殖苗分割成单株,转接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5d,得到茅苍术试管苗。
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NAA 0.3mg/L,活性炭0.5g/L,琼脂7.5g/L、蔗糖25g/L;所述茅山苍术壮苗生根培养基的pH为5.85。
利用该壮苗生根培养基培养茅苍术繁殖体,繁殖体的生根率为96.8%。
实施例3
以成熟、饱满,无病害,剥离种皮的茅苍术种子作为外植体,依次用洗衣粉和蒸馏水清洗后,进行初步消毒,然后用流水冲洗茅山种子40min;随后将茅苍术种子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在超净工作台里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先在浓度为70vt%的酒精中消毒28s;再在0.12wt%的氯化汞中消毒6min,之后用无菌水将种子涮洗3遍,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随后将茅苍术种子转接到启动培养基,培养20d,得到茅苍术启动苗,得到的茅苍术启动苗的增殖系数在3~4之间。所述茅苍术种子在培养至第8d时开始萌发。
茅苍术种子转接的方式为:以种子胚根和子叶在下,胚芽和和胚轴在上,垂直接入启动培养基中。
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8g/L的酵母浸粉、35g/L的蔗糖、7.0g/L的琼脂、400mg/L的赤霉素、300mg/L的特美汀、2.5mg/L的6-BA、0.15mg/L的NAA以及0.8mg/L的2,4-D。pH为5.85。
将得到的茅苍术无菌苗整株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适应性培养8d后,沿下胚轴基部切取下来,得到繁殖体,将繁殖体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30d,得到茅苍术增殖苗,培养至15d更换一次增殖培养基。
所述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6-BA 3.0mg/L、KT1.5mg/L、NAA 0.2mg/L、特美汀100mg/L、琼脂7.0g/L、蔗糖27g/L,pH为5.85。
将苍术增殖苗分割成单株,转接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30d,得到茅苍术试管苗。
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NAA 0.5mg/L,活性炭0.3g/L,琼脂7.2g/L、蔗糖15g/L;所述茅山苍术壮苗生根培养基的pH为5.85。
利用该壮苗生根培养基培养茅苍术繁殖体,繁殖体的生根率为98%。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20~25d得到增殖系数达到3~4的茅苍术无菌苗。解决了茅苍术资源短缺,块茎繁殖品质差的问题。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培育得到高质量的苍术种苗,并且繁殖数量大,根系完整,生长健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启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酵母浸粉5~10g/L、蔗糖25~35g/L、琼脂7.0~7.5g/L、赤霉素300~500mg/L、特美汀200~400mg/L、6-BA2.5~3.5mg/L、NAA 0.05~0.15mg/mL、2,4-D 0.5~1.0m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启动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培养基的pH为5.8~6.0。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启动培养基培育茅苍术试管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茅苍术外植体转接入启动培养基中,培养20~25d,得到苍术无菌苗;
(2)将所述的苍术无菌苗转接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30~50d,得到苍术增殖苗;
(3)将所述的苍术增殖苗转接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30d,得到茅苍术试管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为剥离种皮的种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转接前还包括对所述外植体进行消毒的步骤;
所述消毒剂为酒精和/或氯化汞;
所述酒精的浓度为70~80vt%;所述酒精消毒的时间为28~32s;
所述氯化汞的浓度为0.08~0.12wt%;所述氯化汞消毒的时间为6~8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茅苍术外植体转接的方式为:以茅苍术种子胚根和子叶在下,胚芽和胚轴在上的方式进行转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殖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6-BA 2.5~3.5mg/L、KT 1.0~2.0mg/L、NAA 0.1~0.3mg/L、特美汀100~150mg/L、琼脂7.0~7.5g/L、蔗糖25~30g/L;
所述增殖培养基的pH为5.8~6.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为基础还包括如下浓度的组分:
NAA 0.3~0.5mg/L、活性炭0.2~0.5g/L、琼脂7.0~7.5g/L、蔗糖15~25g/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壮苗生根培养基的pH为5.8~6.0。
10.权利要求3~9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培育得到的茅苍术试管苗。
CN202211038936.4A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Active CN115316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8936.4A CN115316274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8936.4A CN115316274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6274A true CN115316274A (zh) 2022-11-11
CN115316274B CN115316274B (zh) 2023-03-14

Family

ID=8392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8936.4A Active CN115316274B (zh) 2022-08-29 2022-08-29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627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4386A (zh) * 2023-05-24 2023-08-15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及杨梅种子萌发方法和杨梅组培快繁方法
CN116724890A (zh) * 2023-06-15 2023-09-12 德兴市中医研究院试验培训基地 一种植物组培苗开放式培养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0129A (zh) * 2014-04-24 2014-08-06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茅苍术组培快繁的方法
CN105104211A (zh) * 2015-10-10 2015-12-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苍术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CN105284612A (zh) * 2015-09-30 2016-02-03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快速繁殖茅苍术试管苗的方法
CN105993956A (zh) * 2016-06-14 2016-10-12 江苏茅山地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茅苍术快速繁殖方法
CN106359088A (zh) * 2016-08-28 2017-02-01 李志勇 一种苍术组织培养方法
CN109258461A (zh) * 2018-09-10 2019-01-25 连云港秀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火龙果的种质离体保存与复壮方法
CN110352853A (zh) * 2019-08-26 2019-10-2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茅苍术试管苗品质和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0129A (zh) * 2014-04-24 2014-08-06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茅苍术组培快繁的方法
CN105284612A (zh) * 2015-09-30 2016-02-03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快速繁殖茅苍术试管苗的方法
CN105104211A (zh) * 2015-10-10 2015-12-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苍术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
CN105993956A (zh) * 2016-06-14 2016-10-12 江苏茅山地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茅苍术快速繁殖方法
CN106359088A (zh) * 2016-08-28 2017-02-01 李志勇 一种苍术组织培养方法
CN109258461A (zh) * 2018-09-10 2019-01-25 连云港秀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火龙果的种质离体保存与复壮方法
CN110352853A (zh) * 2019-08-26 2019-10-2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茅苍术试管苗品质和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WO2021036472A1 (zh) * 2019-08-26 2021-03-04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茅苍术试管苗品质和移栽成活率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海萍等: "药用植物茅苍术的组织培养",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
张成才等: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李亮杰等: "茅苍术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王佳佳: "山柰及小花山柰的组织培养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
赵玉国等: "茅苍术胚培养与快速繁殖(简报)", 《亚热带植物科学》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4386A (zh) * 2023-05-24 2023-08-15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及杨梅种子萌发方法和杨梅组培快繁方法
CN116584386B (zh) * 2023-05-24 2024-03-19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于杨梅的组培培养基及杨梅种子萌发方法和杨梅组培快繁方法
CN116724890A (zh) * 2023-06-15 2023-09-12 德兴市中医研究院试验培训基地 一种植物组培苗开放式培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6274B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16274B (zh) 一种启动培养基与一种茅苍术试管苗及其培育方法
CN107047320A (zh) 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
CN105532448A (zh) 一种滇黄精组织培养的方法
CN115474546B (zh) 一种海伦兜兰素花的繁育方法
CN102907318A (zh) 一种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体细胞胚快繁三七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9566412B (zh) 一种提高芍药属组间远缘杂交种子成苗率的方法
CN109258478A (zh) 多花黄精的组培繁殖方法
CN110741937B (zh) 一种黄精快速繁殖的方法
CN111727885B (zh) 一种高频菜心离体组织培养方法
CN105706872A (zh) 白芨种子直播自然繁殖育苗方法
CN112931197B (zh) 一种菠萝组织培养苗的制备方法
CN112602595A (zh) 一种提高大蒜生长点分化不定芽数量的组培方法
CN105766636B (zh) 一种牡丹组织培养再生的方法
CN115581202B (zh) 一种多花黄精新品种再生与体外成苗的方法
WO2023109318A1 (zh) 一种一步诱导艾纳香根细胞分化产生不定芽的培养方法
CN108094207B (zh) 湿地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方法
CN116076364A (zh) 一种淫羊藿不定芽诱导及快速增殖的方法
CN115024221A (zh) 一种大叶种巴戟天组培苗快速繁殖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9362571B (zh) 一种通过沿阶草种子组培快繁种苗的方法
CN113907005A (zh) 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绿豆直接再生组培方法
CN112616663A (zh) 一种大幅度缩短兰州百合种植周期和种苗快速繁殖的方法
CN115836645B (zh) 一种建立羽扇豆再生体系的方法
CN111448985A (zh) 一种细梗蔷薇的组织培养方法
CN113796311B (zh) 一种黄梁木四倍体诱导方法
CN113287519B (zh) 矮生碗柱草组织培养用培养基、组织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