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9960A - 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口罩以及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口罩以及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9960A
CN115279960A CN202180019501.2A CN202180019501A CN115279960A CN 115279960 A CN115279960 A CN 115279960A CN 202180019501 A CN202180019501 A CN 202180019501A CN 115279960 A CN115279960 A CN 115279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nwoven fabric
stretchable
stretching
extending
ma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95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杉庆
中村友亮
星加和彦
光野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2077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9530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79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99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webs, e.g. by layering web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orientated, e.g. in parallel (anisotropic flee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3/00Other non-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CFINISHING, DRESSING, TENTERING OR STRETCHING TEXTILE FABRICS
    • D06C3/00Stretching, tentering or spreading textile fabrics; Producing elasticity in textile fabr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沿着应用对象部位的凹凸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的伸缩性无纺布。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1)具有作为纤维定向方向的第1方向(D1)和相对于上述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包括伸长性纤维以及伸缩性构件。伸缩性无纺布(1)的特征在于,上述伸缩性无纺布(1)的至少一部分被加工成: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1方向(D1)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相对于第2方向(D2)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的比率(F1/F2)为20以下,且上述第1方向(D1)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为0.90N/mm以下。

Description

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口罩 以及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口罩以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无纺布被使用在一次性口罩等卫生用品、面罩等美容用品、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擦拭巾等清洁用品等大范围领域中。
并且,在这样的无纺布之中,还已知有通过齿轮延伸等加工手段被赋予了伸缩性的无纺布(即伸缩性无纺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伸缩性无纺布:由混合的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构成,通过在相互空开4~7mm的间隔地配置的具有凸状齿轮齿的一对齿轮辊之间经过而形成。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伸缩性无纺布作为肌肤触感(缓冲性)优异、透气性高且单位面积重量低的无纺布,也能在使用时具有高的伸缩范围,能抑制延伸处理时出现的断裂、强度降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42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伸缩性无纺布那样,通过齿轮延伸被赋予伸缩性的无纺布不仅仅在延伸方向(即,作为无纺布的搬送方向(MD方向)即无纺布的构成纤维进行定向的方向(纤维定向方向)),在相对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CD方向)或以小于90°的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向上也显现出一定的伸缩性,但分别在MD方向以及CD方向延伸的场合的收缩力的差异大,因而,无法充分地沿着无纺布的应用对象部位(例如,口罩或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的身体、擦拭巾等的擦拭对象面等的规定部位)的凹凸形状进行追随变形,存在着难以获得应用该无纺布的制品的期望效果的可能性。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沿着应用对象部位的凹凸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的伸缩性无纺布。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方式1)是一种伸缩性无纺布,该伸缩性无纺布具有作为纤维定向方向的第1方向和相对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且包括伸长性纤维以及伸缩性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被加工成: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相对于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的比率(F1/F2)为20以下,并且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为0.90N/mm以下。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包括伸长性纤维以及伸缩性构件(伸缩性纤维以及/或者伸缩性片),至少一部分在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时的收缩力的差异小,能以小的力进行伸缩。因而,能沿着该无纺布的应用对象部位(口罩或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的身体等的规定部位)的凹凸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即,能发挥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容易沿着无纺布的应用对象部位的凹凸形状而追随变形的性质称为形状追随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方式2)中,在上述方式1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相对于上述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的比率(F1/F2)为15以下。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延伸时的收缩力的差异更小,所以,能更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3)中,在上述方式1或者2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为0.75N/mm以下。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在第1方向能以更小的力进行伸缩,所以,能更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4)中,在上述方式1~3中任一项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上述第2方向以小于90°的规定角度倾斜的第3方向上,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3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3)为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与上述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之间的大小。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在第3方向也能以小的力进行伸缩,所以,能更可靠且恰当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5)中,在上述方式1~4中任一项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方向以及上述第2方向上的形变小于35%,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以下。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在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形变小(即,伸长后容易恢复成原来的长度),容易持续地发挥这两个方向的伸缩性,因而,能更长期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6)中,在上述方式1~5中任一项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其特征在于,在与以一定的力进行延伸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与该延伸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了100%时的宽度不收缩50%以上。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在与以一定的力延伸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正交的方向延伸100%时的宽度难以收缩(即,难以出现缩颈现象),因而,能更稳定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7)中,在上述方式1~6中任一项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伸缩性构件,包括伸缩性纤维。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包括伸缩性纤维来作为伸缩性构件。因而,由于伸缩性纤维以及伸长性纤维的混合,能薄且结实地形成伸缩性无纺布。由此,能更稳定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8)中,在上述方式1~7中任一项的伸缩性无纺布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缩性无纺布具备:包括上述伸长性纤维且相互层积的第1无纺布以及第2无纺布;以及位于上述第1无纺布与上述第2无纺布之间的作为上述伸缩性构件的上述伸缩性片。
本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在第1无纺布以及第2无纺布之间具备容易调整收缩力的伸缩性片来作为伸缩性构件。因而,通过适当选择具有所期望的收缩力的伸缩性片或调整伸缩性片的收缩力,能容易将作为伸缩性无纺布整体的比率(F1/F2)或收缩力(F1)设定在所期望的数值范围。由此,能更稳定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9)是一种口罩,该口罩具有上下方向以及横向方向,并具有口罩主体部和接合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横向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耳挂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耳挂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上述方式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形成。
本方式的口罩由于耳挂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形成,所以,能使该耳挂部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由此,本方式的口罩的勒紧感小,能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0)中,在上述方式9的口罩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耳挂部分别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接合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横向方向的端部;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该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将一方端部与上述接合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以及外方侧末端部,该外方侧末端部将上述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端部以及下侧的端部与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的另一方端部连接,上述外方侧末端部是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
本方式的口罩的耳挂部之中追求曲率半径最大的变形的外方侧末端部由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形成。因而,能使该耳挂部特别是外方侧末端部以小的力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更恰当地追随变形。由此,本方式的口罩的勒紧感更小,能更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1)中,在上述方式9或者10的口罩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耳挂部分别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接合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横向方向的端部;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该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将一方端部与上述接合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以及外方侧末端部,该外方侧末端部将上述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端部以及下侧的端部分别接合在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的另一方端部,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中的至少一方是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
本方式的口罩的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中的至少一方是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因而,在该耳挂部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变形时,通过使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中的至少一方以小的力伸缩,能减小因外方侧末端部对耳朵造成的勒紧感。由此,本方式的口罩的勒紧感更小,能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2)中,在上述方式11的口罩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是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中的任一方的收缩力比另一方的收缩力小。
在本方式的口罩中,由伸缩性无纺布形成的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中任一方的收缩力比另一方的收缩力小。因而,在该耳挂部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变形时,能由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之中的以相对小的力伸缩的延伸部减小因外方侧末端部对耳朵造成的勒紧感,且能由以相对强的力伸缩的延伸部确保稳定的穿着。由此,本方式的口罩的勒紧感更小,能更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3)中,在上述方式12的口罩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侧延伸部的收缩力比上述下侧延伸部的收缩力小。
在口罩中,若耳挂部中位于耳朵上侧的部分强烈地拉扯耳朵,则穿用者的耳朵容易感到疼痛。于是,在本方式的口罩中,使上侧延伸部的收缩力比下侧延伸部的收缩力小。因而,在该耳挂部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变形时,能由以相对小的力伸缩的上侧延伸部减小因外方侧末端部对耳朵造成的勒紧感,并且还能降低疼痛,且能由以相对强的力伸缩的下侧延伸部确保稳定的穿着。由此,本方式的口罩的勒紧感或疼痛更少,能更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4)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括上述方式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
本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包括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所以,能使应用了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位沿着穿用者的身体的规定部位的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由此,本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勒紧感小,能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身体的规定部位。
另外,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5)是一种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将搬送的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搬送方向以及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
根据本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制造出至少一部分在搬送方向(即,作为纤维定向方向的第1方向)以及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时的收缩力的差异小、且能以小的力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即,具有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6)中,在上述方式15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延伸上述无纺布,以便在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部分与在上述正交方向延伸的部分重叠。
本方式的制造方法由于不仅在搬送方向以及与该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也在这两个方向之间的方向使无纺布以一定程度延伸(即,显现伸缩性),所以,能制造出具有更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7)中,在上述方式15或者16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将上述无纺布在上述正交方向延伸之后在上述搬送方向延伸。
本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率先进行上述正交方向的延伸,该延伸后的无纺布难以受到搬送时的影响(即,在搬送方向施加的张力的影响),能恰当地进行接下来的搬送方向的延伸,因而,能更高精度地制造出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8)中,在上述方式17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延伸上述无纺布,以便在上述搬送方向延伸上述无纺布时,在上述无纺布形成未进行朝上述搬送方向的延伸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
本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由在搬送方向延伸无纺布时形成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接受在搬送无纺布时施加的张力,难以在延伸的部分施加这样的张力,因而,能更高精度地制造出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19)中,在上述方式18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延伸上述无纺布,以便上述搬送方向非延伸部形成在上述无纺布的上述正交方向的两端。
本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由在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形成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更可靠地接受在搬送无纺布时施加的张力,在被该搬送方向非延伸部夹着的延伸的部分,更加难以受到这样的张力,因而,能更高精度地稳定制造出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式(方式20)中,在上述方式15~19中任一项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包括:将作为上述无纺布的第1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搬送方向以及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将作为上述无纺布的第2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搬送方向以及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以及依次层积延伸后的上述第1无纺布、伸缩性片和延伸后的上述第2无纺布的工序。
根据本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调整伸缩性片的收缩力,能容易将作为伸缩性无纺布整体的比率(F1/F2)或收缩力(F1)设定在所期望的数值范围,可制造能更为稳定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沿着应用对象部位的凹凸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的伸缩性无纺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将伸缩性无纺布1应用于一次性口罩2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是将伸缩性无纺布1应用于一次性口罩2的实施方式的未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中的使搬送的无纺布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中的使搬送的无纺布的一部分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式。
[伸缩性无纺布]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1所示那样,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伸缩性无纺布1具有整体呈片状的结构,其具有第1方向D1和相对于该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方向D1设为纤维定向方向。
另外,纤维定向方向是与制造无纺布时的搬送方向(所谓MD方向)相当的方向,能通过利用放大观察机构(例如显微镜或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等)放大观察无纺布的构成纤维的定向来进行确认。
伸缩性无纺布1是包括聚烯烃纤维等伸长性纤维和弹性体构件等伸缩性构件的伸缩性无纺布,是至少一部分以如下方式加工的伸缩性无纺布: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1方向D1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相对于第2方向D2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的比率(F1/F2)为20以下,且第1方向D1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为0.90N/mm以下。作为弹性体构件,例如可列举弹性体纤维等伸缩性纤维以及弹性体片等伸缩性片中的至少一方。另外,在伸缩性构件(弹性体构件)为伸缩性纤维的场合,在伸缩性无纺布1中,混合(例如交织)有伸缩性纤维和伸长性纤维。
在伸缩性无纺布1包括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的场合,伸缩性无纺布1通过分别在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进行齿轮延伸加工而被赋予上述那样的两个方向的伸缩性。通过这样的各方向上的齿轮延伸加工,在伸缩性无纺布1的两个面,形成有图1所示那样的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的多条第1方向槽11和沿着第2方向D2延伸的多条第2方向槽12。
另外,在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中,这样的赋予伸缩性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能更高精度且更高效地赋予上述的伸缩性等的方面出发,优选的是,采用像本实施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1那样在两个方向进行齿轮延伸加工的手段。但是,在即便是仅一个方向的齿轮延伸加工也能通过齿轮延伸加工条件显现出上述的两个方向的伸缩性那样的场合,也可以采用进行仅一个方向的齿轮延伸加工的手段。关于伸缩性无纺布的具体制造方法在后叙述。
这样,伸缩性无纺布1也可以包括伸缩性纤维来作为伸缩性构件。在该场合,由于伸缩性纤维以及伸长性纤维的混合,能薄且结实地形成伸缩性无纺布。由此,能更稳定地发挥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伸缩性无纺布1包括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片的场合,伸缩性无纺布1具备包括伸长性纤维且相互层积的第1无纺布以及第2无纺布和位于第1无纺布与第2无纺布之间的伸缩性片。第1无纺布以及第2无纺布通过分别在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进行齿轮延伸加工的方法等被赋予上述那样的两个方向的伸缩性。伸缩性片至少具有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的伸缩性。第1无纺布、第2无纺布和伸缩性片相互通过粘接、压接以及融熔中的至少一个方法而结合。
这样,伸缩性无纺布1也可以在第1无纺布以及第2无纺布之间具备容易调整收缩力的伸缩性片来作为伸缩性构件。在该场合,例如通过适当选择具有所期望的收缩力的伸缩性片或调整伸缩性片的收缩力,能容易将作为伸缩性无纺布1整体的比率(F1/F2)或收缩力(F1)设定在所期望的数值范围。由此,能更稳定地发挥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此,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以及F2)是指以下应力值(N/mm):将伸缩性无纺布或者其一部分作为测定对象的试验片,反复进行两次将该试验片朝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的各方向相对于原来的长度(D0mm)延伸100%(即,延伸D0mm)的工序,然后将该试验片收缩的(即,延伸后长度复原)时的应力(N)除以该试验片的宽度(即,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来得到上述应力值(N/mm)。
该应力值能具体像以下那样进行测定。
<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的测定方法>
(1)在室温20℃、湿度60%的环境下,从测定对象的伸缩性无纺布切出规定尺寸(例如,长度100mm×宽度40mm)的试验片。
另外,在从伸缩性无纺布切出规定尺寸的试验片时,以试验片的测定对象方向(即,第1方向或第2方向等)与拉伸试验机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式进行切出。
(2)将切出的试验片以规定的卡具间距离(例如,50mm)安装于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UTOGRAPH AG-50-NXplus H)。
(3)在反复进行两次将安装于拉伸试验机的试验片以规定的拉伸速度100mm/分钟相对于原来的长度延伸100%(即,延伸与原来的长度(卡具间距离)相同的长度)工序之后(另外,自延伸100%起至恢复成原来的长度为止的间隔时间为0秒),将该试验片恢复成原来的长度时的力(单位:N)作为收缩力进行测定。
另外,试验片的原来的长度的意思与将试验片安装于拉伸试验机时的卡具间距离相同。
(4)通过将测定出的收缩力除以试验片的宽度(例如,40mm),可获得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N/mm)。
另外,对于后述的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3方向D3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3)也同样,在该场合,只要以试验片的测定对象方向(即,第3方向)与拉伸试验机的延伸方向对应的方式从伸缩性无纺布切出规定尺寸的试验片即可。另外,也可以考虑测定值的偏差,将由预先设定的个数(例如,10个)的试验片获得的平均值设为最终的收缩率。
如上所述,伸缩性无纺布1由于至少一部分在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这两个方向延伸时的收缩力的差异小,能以低应力伸缩,所以,能沿着该伸缩性无纺布1的应用对象部位(例如,口罩或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者的身体等的规定部位)的凹凸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即,能发挥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上述的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伸缩性可通过适当调整齿轮延伸加工时的条件(例如,齿轮深度、齿轮间距等)来获得。
另外,伸缩性无纺布1包括伸长性纤维以及伸缩性纤维来作为构成纤维。这些纤维包括以比纤维的最大强度下的伸长程度(最大伸度)小的伸长程度发生塑性变形的纤维,伸长性纤维是能非弹性地伸长的纤维,伸缩性纤维是能弹性地伸缩的纤维。伸缩性片是能弹性地伸缩的片。
可作为伸缩性无纺布1的构成纤维使用的伸长性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类树脂构成的聚烯烃纤维或将这些聚烯烃类树脂组合多种而成的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等。另外,这些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二种以上的纤维。
另外,可作为伸缩性无纺布1的构成纤维使用的伸缩性纤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氨酯类弹性体纤维、聚苯乙烯类弹性体纤维、聚烯烃类弹性体纤维、聚酰胺类弹性体纤维、聚酯类弹性体纤维、橡胶类弹性体纤维等弹性体纤维等。另外,这些弹性体纤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二种以上的纤维。
伸缩性无纺布1的伸长性纤维与伸缩性纤维的混合比例(质量比)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80∶20~25∶75,优选的是60∶40~40∶60。若伸长性纤维的比例为80质量%以下,则能将伸缩性无纺布的形变抑制得较小,另外,若伸缩性纤维的比例为75质量%以下,则具有更难以产生粘连感等不适触感这样的优点。
作为伸缩性无纺布1的构成片使用的伸缩性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聚氨酯类薄膜、聚苯乙烯类薄膜、片状苯乙烯类橡胶、片状烯烃类橡胶、片状聚氨酯类橡胶等的弹性体片、将它们与无纺布或纸等复合而成的复合弹性体片等。
另外,伸缩性无纺布1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应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制品(例如,后述的口罩或吸收性物品等)的要求特性等而包括伸长性纤维以及伸缩性纤维以外的任意的纤维或片。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1中,在至少一部分,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1方向D1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相对于第2方向D2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的比率(F1/F2)为20以下,但优选的是该比率(F1/F2)为15以下。这样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延伸时的收缩力的差异更小,所以,能更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另外,作为F1/F2的下限,例如可列举1/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伸缩性无纺布1中,第1方向D1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为0.90N/mm以下,而该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优选为0.75N/mm以下。这样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能在第1方向以更低的应力伸缩,所以,能更加可靠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另外,作为F1的下限,例如可列举0.02N/mm。
进而,伸缩性无纺布优选上述的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为0.25N/mm以下,更优选为0.20N/mm以下。这样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在第2方向也能以低应力伸缩,所以,能更可靠且恰当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伸缩性无纺布优选的是,在相对于第2方向以小于90°的规定角度(例如,30°、60°等)倾斜的第3方向,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3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3)是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与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之间的大小。这样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在第3方向也能以低应力伸缩,所以,能更可靠且恰当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这样的第3方向的伸缩性能通过调整上述的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伸缩性来得到。
在本发明中,伸缩性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可采用应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制品的要求特性等所对应的任意的单位面积重量,例如可列举90g/m2以下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的是15g/m2~90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更优选的是20g/m2~85g/m2的范围内的单位面积重量。若伸缩性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以下,则更容易获得上述的形状追随性,若为15g/m2以上,则在使用伸缩性无纺布时难以出现断裂等。另外,单位面积重量能根据JIS L 1906的5.2进行测定。
另外,伸缩性无纺布优选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的形变小于35%,优选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以下,进而,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的形变更优选为小于25%。这样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的形变小(即,在伸长后容易恢复成原来的长度),容易持续地发挥这两个方向的伸缩性,所以,能更长期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在此,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上的形变是指以下比例(%):将伸缩性无纺布或者其一部分作为测定对象的试验片,在反复进行两次将该试验片朝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各方向相对于原来的长度(D0mm)延伸100%(即,延伸D0mm)的工序之后,试验片收缩的长度(DRmm)相对于原来的长度(D0mm)的比例(%)。
该形变(%)能具体像以下那样进行测定。
<形变的测定方法>
(1)在与上述的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以及F2)的测定同样地延伸了试验片之后,测量试验片收缩后的应力成为0N时的试验片的长度(DSmm)。
(2)通过从该收缩后的试验片的长度DSmm减去试验片的原来的长度D0mm,求出试验片收缩的长度DRmm。
另外,试验片的原来的长度与将试验片安装于拉伸试验机时的卡具间距离的意思相同。
(3)进而,通过将该试验片收缩的长度DRmm除以原来的长度D0mm并乘以100,可获得试验片的形变(%)。
因此,例如在长度为50mm的试验片延伸直至长度成为100mm之后,在试验片收缩而长度成为65mm的场合,根据(65mm-50mm)/50mm×100=30%,成为30%的形变。另外,也可以考虑测定值的偏差,将由预先设定的个数(例如,10个)的试验片获得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形变。
另外,伸缩无纺布优选的是在与以一定的力延伸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正交的方向延伸100%时的宽度不收缩50%以上,更优选的是不收缩40%以上。这样的伸缩性无纺布由于在与以一定的力延伸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正交的方向延伸100%时的宽度难以收缩(即,难以出现缩颈现象(缩幅)),所以,能更稳定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另外,这样的伸缩性无纺布延伸100%时的宽度(即,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能通过缩幅度(%)进行评价。缩幅度是指通过将由拉伸试验机延伸无纺布的试验片时的宽度(即,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除以由拉伸试验机延伸前的宽度并乘以100而得的比例(%),即宽度的收缩率(%)。
具体来讲,该缩幅度(%)能像以下那样进行测定。
<缩幅度的测定方法>
(1)与上述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以及F2)的测定同样地延伸试验片(另外,100%延伸仅为1次),测定此时的试验片的宽度(mm),即与延伸方向(拉伸试验机的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试验片的长度(mm)。
(2)通过从试验片的原来的宽度(mm)减去测定的试验片的宽度(mm),获得宽度的收缩量(mm)。
(3)进而,通过将该宽度的收缩量(mm)除以试验片的原来的宽度(mm)并乘以100,能获得试验片的宽度的收缩率(%),即缩幅度(%)。
另外,考虑测定值的偏差,也可以将通过预先设定的个数(例如10个)的试验片获得的平均值设为最终的缩幅度。另外,上述的“在与以一定的力延伸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正交的方向延伸了100%延伸时的宽度不收缩50%以上”与该缩幅度为50%以上的意思相同。
在本发明中,伸缩性无纺布的第1方向、第2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的各种尺寸或外形形状等可采用应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制品所对应的任意的尺寸或外形形状等。
另外,应用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制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应用于一次性口罩等卫生用品、面罩等美容用品、一次性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擦拭巾等清洁用品等使用无纺布的任意制品。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应用于一次性口罩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口罩]
应用了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一次性口罩具有上下方向以及横向方向,具有口罩主体部和接合在口罩主体部的横向方向的两端部上的一对耳挂部。图2是将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1应用于一次性口罩2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口罩2由在穿用时覆盖穿用者的鼻子以及嘴边的口罩主体部3和连接在该口罩主体部3的横向方向DH的两侧且在穿用时挂装在穿用者的耳朵上的一对耳挂部4构成。在耳挂部4形成有放入耳朵的耳挂孔。
在一次性口罩2中,口罩主体部3由层积了多张无纺布而成的无纺布层积体形成,进而具备:配置在口罩主体部3的上侧端部且能以适合于穿用者的鼻子上部的形状的方式变形的鼻子匹配部;以及通过在上下方向折叠上述的无纺布层积体而成的多个褶部。
一对耳挂部4分别包括接合部43、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和外方侧末端部41。接合部43沿着上下方向DV接合在口罩主体部3的横向方向DH的端部。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将一方端部与接合部43的上下方向DV的上侧以及下侧的端部分别连接。外方侧末端部41将上下方向DV的上侧的端部以及下侧的端部与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另一方端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43沿着上下方向DV呈大致长方形从口罩主体部3的上下方向DV的上端延伸设置至下端。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沿着横向方向DH延伸设置,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外方侧末端部41沿着上下方向DV延伸设置,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因此,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能够在横向方向DH上作为分别从接合部43的上侧以及下侧沿着横向方向DH延伸的最大面积的长方形的范围的部分。外方侧末端部41能够作为耳挂部4的上侧延伸部42U与下侧延伸部42L之间的其余部分。另外,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上下方向DV的宽度相同,但也可以不同。另外,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相对于接合部43呈直角延伸,但也可以例如以90度±30度的范围呈带状延伸。
在此,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有接合部43、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形状弯曲等不具有大致长方形的部分的场合。在该场合,可如以下那样规定各部分。接合部43设成为将耳挂部4的横向方向DH的与口罩主体部3接合那侧的端缘作为一方的长边的与上下方向DV平行地延伸的长方形形状的区域。因此,接合部43(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度与口罩主体部3的上下方向DV的长度大致相同。接合部43(长方形)的短边的长度设成为长方形与横向方向DH平行地取得的最大长度。在考虑了与耳挂孔处的横向方向DH的最外方侧末端部41侧相切的上下方向DV的切线时,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是耳挂部4处的自接合部43在横向方向DH延伸的部分之中的比该切线靠接合部43侧的部分。外方侧末端部41是比该切线靠与接合部43相反侧的部分。
另外,关于上侧延伸部42U、下侧延伸部42L以及外方侧末端部41的上述的收缩力等的测定方法,能将上侧延伸部42U、下侧延伸部42L以及外方侧末端部41的最大面积的长方形的部分作为试验片切出来进行测定。此时,在比较上侧延伸部42U的收缩力和下侧延伸部42L的收缩力的场合,不将测定的收缩力除以试验片的宽度地进行比较。
并且,耳挂部4由一张伸缩性无纺布形成。对于该伸缩性无纺布,在与耳挂部4的外方侧末端部41对应的区域,在与一次性口罩2的上下方向DV以及横向方向DH对应的两个方向实施齿轮延伸加工,形成出能在这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1,另一方面,在与耳挂部4的外方侧末端部41与口罩主体部3之间对应的区域即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仅在与一次性口罩2的横向方向DH对应的一个方向实施齿轮延伸加工,形成出仅能在该一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
即,耳挂部4的外方侧末端部41由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该伸缩性无纺布1以上述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与一次性口罩2的上下方向DV以及横向方向DH对应的方式形成。另外,伸缩性无纺布1由于包括其一部分能在这两个方向伸缩的场合,所以,即便在该场合,耳挂部4的整体也由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能在两个方向伸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外方侧末端部41。
在此,耳挂部4的外方侧末端部41是指如图2所示那样的展开状态的一次性口罩2的耳挂部4中的相对于口罩主体部3位于相对远位侧的端部,是在穿用一次性口罩2时主要位于穿用者的耳朵的背侧的部分。
图3是将伸缩性无纺布1应用于一次性口罩2的实施方式的未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图3的(a)示出了一对耳挂部4配置在口罩主体部3的非穿用面3a(不与面部接触的那侧)的例子。图3的(b)示出了一对耳挂部4配置在口罩主体部3的穿用面3b(与面部接触的那侧)的例子。
另外,在上述的一次性口罩2中,仅耳挂部4的一部分(即,外方侧末端部41)由能在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但也可以是耳挂部4的全部由能在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若耳挂部4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能在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则耳挂部4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因而,能使该耳挂部4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由此,具备这样的耳挂部的口罩的勒紧感小,能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进而,如上所述,在一次性口罩2中,耳挂部4的外方侧末端部41由能在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该一次性口罩2的耳挂部4之中要求曲率半径最大的变形的外方侧末端部41由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1形成,因而,能更加可靠地发挥以下效果:上述的勒紧感小,能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口罩2中,对于形成耳挂部4的伸缩性无纺布,也可以在与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中的至少一方对应的区域,在与上下方向DV以及横向方向DH对应的两个方向实施齿轮延伸加工,形成出能在这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1。在该场合,也可以在外方侧末端部41,仅在与横向方向DH对应的一个方向实施齿轮延伸加工,形成出仅能在该一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其中,在该场合,优选的是,设定成伸缩性无纺布1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分别与一次性口罩2的横向方向DH以及上下方向DV对应。
这样的口罩的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中的至少一方是伸缩性无纺布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在两个方向伸缩。因而,在该耳挂部4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变形时,通过使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中的至少一方以小的力伸缩,能减小因外方侧末端部41对耳朵造成的勒紧感。由此,该口罩的勒紧感更小,能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面部的规定部位。
进而,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双方是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也能在两个方向伸缩。并且,对于收缩力(例如,横向方向DH的收缩力),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中的任意一方也可以比另一方小。在该场合,在该耳挂部4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变形时,能由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之中的以相对小的力伸缩的延伸部来减小因外方侧末端部41对耳朵造成的勒紧感,且能由以相对强的力伸缩的延伸部来确保稳定的穿着。该场合的收缩力是各延伸部整体的收缩力。
上侧延伸部42U的收缩力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收缩力设成为在将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作为测定对象的试验片并将该试验片延伸了在耳挂部2被挂在耳朵上时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伸长的长度即穿用时伸长长度时的力(N)。其中,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穿用时伸长长度通过将口罩1穿着在出于试验目的设定的规定的人头模型上而预先测定。也可以考虑测定值的偏差,将由预先设定的个数(例如,10个)的口罩1得到的平均值设为最终的穿用时伸长长度。另外,若将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原来的长度设为100%,则伸长后的长度(原来的长度+穿用时伸长长度)成为115~150%左右。另外,作为出于试验目的设定的规定的人头模型,例如可列举基于表示特定的人员的头部的形状的数据或表示多个人员的头部的平均形状的数据而通过3D打印等形成的人头模型、JIS T8151的试验用人头模型等。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下述那样。
<收缩力的测定方法>
(1)在室温20℃、湿度60%的环境下,从测定对象的耳挂部2以长方形(面积最大)切出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试验片。因此,试验片的宽度以及长度对于每个试验片都会不同。
(2)将切出的试验片安装于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UTOGRAPH AG-50-NXplus H)。此时,由卡具抓持与上侧延伸部42U以及下侧延伸部42L的横向方向H的两端对应的试验片的两端。抓持量的卡具间方向的长度全部相同(例示:5mm)。因此,卡具间距离对于每个试验片都会不同。
(3)将安装于拉伸试验机的试验片以规定的拉伸速度100mm/分钟延伸了穿用时伸长长度,测定在进行完该延伸时将要恢复成原来的长度的力(单位:N)来作为收缩力。其中,也可以考虑测定值的偏差,将由预先设定的个数(例如,10个)的试验片获得的平均值设为最终的收缩力。
在该场合,优选的是,收缩力(例如,横向方向DH的收缩力)在上侧延伸部42U比在下侧延伸部42L小。尤其是,在口罩中,若耳挂部4的位于耳朵上侧的部分强烈拉扯耳朵,则穿用者的耳朵容易感到疼痛。因此,优选的是,收缩力在上侧延伸部42U比在下侧延伸部42L小。因而,在该耳挂部4沿着穿用者的耳朵的弯曲形状变形时,能由以相对小的力伸缩的上侧延伸部42U减小因外方侧末端部41对耳朵造成的勒紧感且也能降低疼痛,且能由以相对强的力伸缩的下侧延伸部42L确保稳定的穿着。
另外,本发明的能在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尤其是在应用于美容用品的面罩等的场合等,不仅是口罩的耳挂部,也可应用于覆盖穿用者面部的口罩主体部,进而还可以仅应用于耳挂部以及口罩主体部中的任意一方。
另外,本发明的能在两个方向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除了上述的口罩以外还能适当地应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这样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由于能使应用了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吸收性物品的规定部位沿着穿用者的身体的规定部位的形状恰当地追随变形,所以,勒紧感小,能恰当地匹配于穿用者的身体的规定部位。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中,应用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可应用于要求伸缩性的任意的部位(例如,各种褶裥构件或一次性尿布主体的基底等)。
接下来,使用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作为例子,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另外,图4是示出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中的将搬送的无纺布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的立体图。
[制造方法]
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包括对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赋予上述的两个方向的伸缩性的工序,即针对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分别与上述的第1方向D1以及第2方向D2对应的无纺布的搬送方向(即,MD方向)以及与该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CD方向)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
具体来讲,具有以下工序:从无纺布原料卷将加工前的无纺布10在搬送方向DM连续地输出的输出工序;一边搬送所输出的无纺布10一边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由如图4所示那样具备上下一对齿轮辊(上侧的齿轮辊61以及下侧的齿轮辊62)的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6,将加热后的无纺布10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的1次齿轮延伸工序;由如图4所示那样具备上下一对齿轮辊(上侧的齿轮辊71以及下侧的齿轮辊72)的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将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而形成了第1方向槽11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在搬送方向DM延伸的2次齿轮延伸工序;将在搬送方向DM延伸而形成了第2方向槽12的2次延伸无纺布10b(即,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冷却的冷却工序;将冷却后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卷绕成卷状的卷绕工序。
另外,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若包括上述的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则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制造方法,例如也可以具有在各齿轮延伸工序之前进行预备延伸的工序、在1次齿轮延伸工序与2次齿轮延伸工序之间调整无纺布的张力的工序、一边不经由巻绕工序地搬送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一边切断成规定的制品形状的切断工序等任意工序。
另外,在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中,通过1次齿轮延伸工序以及2次齿轮延伸工序将无纺布10在上述的两个方向延伸,而这些工序可以由图4所示的具备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6以及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的齿轮延伸加工装置5来进行。
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6如图4所示那样具备位于作为加工对象的无纺布10的上侧的齿轮辊61和位于下侧的齿轮辊62。上侧的齿轮辊61在外周面具备朝搬送方向DM延伸且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排列的多个齿轮齿61P,同样,下侧的齿轮辊62也在外周面具备朝搬送方向DM延伸且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排列的多个齿轮齿62P。上侧的齿轮辊61和下侧的齿轮辊62以上侧的齿轮齿61P和下侧的齿轮齿62P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
另外,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如图4所示那样具备位于作为加工对象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的上侧的齿轮辊71和位于下侧的齿轮辊72。上侧的齿轮辊71在外周面具备朝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且在搬送方向DM排列的多个齿轮齿71P,同样,下侧的齿轮辊72也在外周面具备朝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且在搬送方向DM排列的多个齿轮齿72P。上侧的齿轮辊71和下侧的齿轮辊72以上侧的齿轮齿71P和下侧的齿轮齿72P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
另外,在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图4所示的齿轮延伸加工装置5,将无纺布10的整体在搬送方向DM以及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这两个方向延伸,但也可以将无纺布10的一部分在上述的两个方向延伸。例如,图4所示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也可以是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未延伸(即,1次延伸无纺布10a也可以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具有非延伸部)。
这样,本发明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搬送的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搬送方向以及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根据该制造方法,可制造出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搬送方向(即,作为纤维定向方向的第1方向)以及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时的收缩力的差异小且能以低应力伸缩的伸缩性无纺布(即,具有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另外,在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中,如图4所示那样,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以在搬送方向DM延伸的部分与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的部分重叠的方式延伸无纺布10。在该制造方法中,并不仅仅是搬送方向DM以及与该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这两个方向,在这两个方向之间的方向上,无纺布也延伸一定程度(即,显现伸缩性),因而,能制造出具有更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1。
进而,在上述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中,如图4所示那样,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了无纺布10之后在搬送方向DM进行延伸。在该制造方法中,通过率先进行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延伸,该延伸后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难以受到搬送时的影响(即,在搬送方向DM施加的张力的影响),能恰当地进行接下来的搬送方向DM的延伸,因而,能更高精度地制造出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1。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也可以仅将无纺布的一部分在搬送方向DM以及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这两个方向延伸。
以下,作为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在上述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是仅将无纺布的一部分在搬送方向DM以及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的制造方法。
在此,图5是示出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中的将搬送的无纺布的一部分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的立体图。
在该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中,除了使用图5所示的具备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6以及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的齿轮延伸加工装置51来进行将加工前的无纺布10的一部分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以外,与上述的图3所示的制造方法同样。
即,该变形例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从无纺布原料卷将加工前的无纺布10在搬送方向DM连续地输出的输出工序;一边搬送所输出的无纺布10一边进行加热的加热工序;由如图5所示那样具备上下一对齿轮辊(上侧的齿轮辊61以及下侧的齿轮辊62)的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6,将加热后的无纺布10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的1次齿轮延伸工序;由如图5所示那样具备上下一对齿轮辊(上侧的齿轮辊73以及下侧的齿轮辊74)的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将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而形成有第1方向槽11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的包括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中央部在内的一部分在搬送方向DM延伸的2次齿轮延伸工序;将在搬送方向DM延伸而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中央部形成有第2方向槽12的2次延伸无纺布10c(即,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冷却的冷却工序;以及将冷却后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卷绕成卷状的卷绕工序。
在该变形例的制造方法中,在2次齿轮延伸工序中在搬送方向DM延伸1次齿轮延伸工序后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时,以在无纺布形成未进行朝搬送方向DM的延伸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的方式延伸上述无纺布。
另外,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如图5所示那样形成在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
另外,在该变形例的制造方法中例如也可以具有在各齿轮延伸工序之前进行预备延伸的工序、在1次齿轮延伸工序与2次齿轮延伸工序之间调整无纺布的张力的工序、一边不经由卷绕工序地搬送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一边切断成规定的制品形状的切断工序等任意工序。
并且,在该变形例的制造方法中,如上所述,1次齿轮延伸工序以及2次齿轮延伸工序通过图5所示的具备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6以及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的齿轮延伸加工装置51来进行。
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6与图4所示的装置同样,但是,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如图5所示那样具备位于作为加工对象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的上侧的齿轮辊73和位于下侧的齿轮辊74。上侧的齿轮辊73在外周面具备朝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且在搬送方向DM排列的多个齿轮齿73P和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跟该齿轮齿73P邻接的平坦部73F,同样,下侧的齿轮辊74也在外周面具备朝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延伸且在搬送方向DM排列的多个齿轮齿74P和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跟该齿轮齿74P邻接的平坦部74F。上侧的齿轮辊73和下侧的齿轮辊74以上侧的齿轮齿73P和下侧的齿轮齿74P相互啮合的方式配置。
这样,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7’具备上侧的齿轮辊73的平坦部73F和下侧的齿轮辊74的平坦部74F,由此,在将1次齿轮延伸工序后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在2次齿轮延伸工序中在搬送方向DM延伸时,能在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形成未进行朝搬送方向DM的延伸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
这样,在上述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若在将1次延伸无纺布10a在搬送方向DM延伸时,以在无纺布形成未进行朝搬送方向DM的延伸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的方式延伸上述无纺布,则由在搬送方向DM延伸1次延伸无纺布10a时所形成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接受在搬送2次延伸无纺布10c时施加的张力,由此,难以在延伸的部分施加这样的张力,因而,能更高精度地制造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另外,像上述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那样的非延伸部既可以在1次延伸工序中形成,也可以在1次延伸工序以及2次延伸工序这两个工序中形成。例如,图5所示的1次延伸无纺布10a也可以是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未延伸(即,1次延伸无纺布10a也可以在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具有非延伸部)。
另外,在该变形例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中,以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形成在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的方式延伸上述无纺布。通过这样延伸,形成在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更可靠地接受在搬送无纺布时施加的张力,在被该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夹着的延伸的部分,难以进一步施加这样的张力,因而,能更高精度且更稳定地制造具有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1。
另外,上述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13那样的非延伸部并不限定于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两端,也可以仅形成在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一方端部,还可以形成在无纺布的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DC的中央部。
另外,在伸缩性无纺布1包括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片的场合,伸缩性无纺布1的制造方法的在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包括以下的第1~第3工序。第1工序是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将作为无纺布的第1无纺布(无纺布10)的至少一部分在搬送方向DM以及与搬送方向DM正交的方向DC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由此,形成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第2工序是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将作为无纺布的第2无纺布(其他的无纺布10)的至少一部分在搬送方向DM以及与搬送方向DM正交的方向DC的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由此,形成其他的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第1工序和第2工序也可以同时进行。第3工序是依次层积延伸后的第1无纺布(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伸缩性片和延伸后的上述第2无纺布(其他的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的工序。由此,形成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伸缩性片和其他的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的层积体,即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其中,第3工序例如在延伸后的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的伸缩性片侧的面以及其他的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的伸缩性片侧的面分别涂敷粘接剂,将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伸缩性片以及其他的2次延伸无纺布10b(或者10c)依次重合,夹入在一对辊之间,相互接合。然后,伸缩性无纺布1的连续片在冷却工序被冷却,在卷绕工序被卷绕成卷状。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通过调整伸缩性片的收缩力,能够容易地将作为伸缩性无纺布1整体的比率(F1/F2)或收缩力(F1)设定在所期望的数值范围,可制造出能更稳定地发挥上述的优异的形状追随性的伸缩性无纺布。
另外,作为使用上述那样制造出的伸缩性无纺布1的口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日本专利5762804号公报的口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后述的实施例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构思的范围内能适当进行组合或替换、变更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第1”、“第2”等序数是用于区别标注有该序数的事项的序数,并不是指各事项的顺序或优先度、重要度等。
实施例
以下,例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来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制作延伸加工前的无纺布,其由作为伸长性纤维的聚丙烯纤维和作为伸缩性纤维的聚氨酯纤维构成,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聚氨酯纤维的混入率为50%。
接下来,对该无纺布以下述的表1所示的齿轮延伸加工条件在MD方向(对应于第1方向)以及CD方向(对应于第2方向)进行齿轮延伸加工来制作伸缩性无纺布。
实施例2~9
除了将齿轮延伸加工条件分别像下述的表1所示那样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2~9的伸缩性无纺布。
比较例1~5
将上述的延伸加工前的无纺布作为比较例1的无纺布,进而,除了将齿轮延伸加工条件分别像下述的表1所示那样进行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比较例2~5的伸缩性无纺布。
对于所制作的实施例1~9以及比较例1~5的伸缩性无纺布,根据上述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的测定方法>、<形变的测定方法>以及<缩幅度的测定方法>,测定各自的各种方向上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N/mm)、形变以及缩幅度(%)。这些测定结果汇集地示于以下的表1。
另外,在进行这些测定时,在以各种测定对象方向对应于长度方向的方式切出长度100mm×宽度40mm的尺寸的试验片之后,以50mm的卡具间距离安装于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造的AUTOGRAPH AG-50-NXplus H)来实施测定。
[表1]
Figure BDA0003835653600000301
如表1所示那样可知,实施例1~9的伸缩性无纺布都是在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时的收缩力的差异小,能以低应力伸缩,可发挥优异的形状追随性。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伸缩性无纺布
11 第1方向槽
12 第2方向槽
2 一次性口罩
3 口罩主体部
4 耳挂部
41 外方侧末端部
5 齿轮延伸加工装置
6 1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
7 2次齿轮延伸加工装置
10 加工前的无纺布
10a 1次齿轮延伸加工无纺布
10b 2次齿轮延伸加工无纺布
13 搬送方向非延伸部
D1 第1方向
D2 第2方向
DM 搬送方向(MD方向)
DC 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CD方向)

Claims (20)

1.一种伸缩性无纺布,该伸缩性无纺布具有作为纤维定向方向的第1方向和相对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且包括伸长性纤维以及伸缩性构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被加工成:
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相对于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的比率(F1/F2)为20以下,并且
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为0.90N/mm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相对于上述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的比率(F1/F2)为1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为0.75N/m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上述第2方向以小于90°的规定角度倾斜的第3方向上,反复进行了两次100%延伸时的第3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3)为上述第1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1)与上述第2方向的每单位宽度的收缩力(F2)之间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方向以及上述第2方向上的形变小于35%,单位面积重量为90g/m2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在与以一定的力进行延伸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或者与该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了100%时的宽度不收缩50%以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伸缩性构件,包括伸缩性纤维。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性无纺布具备:
包括上述伸长性纤维且相互层积的第1无纺布以及第2无纺布;以及
位于上述第1无纺布与上述第2无纺布之间的作为上述伸缩性构件的上述伸缩性片。
9.一种口罩,该口罩具有上下方向以及横向方向,并具有口罩主体部和接合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横向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耳挂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耳挂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耳挂部分别包括:
接合部,该接合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接合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横向方向的端部;
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该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分别将一方端部与上述接合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两端部连接;以及
外方侧末端部,该外方侧末端部将上述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端部以及下侧的端部接合在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的另一方端部,
上述外方侧末端部是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耳挂部分别包括:
接合部,该接合部沿着上述上下方向接合在上述口罩主体部的上述横向方向的端部;
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该上侧延伸部以及下侧延伸部分别将一方端部与上述接合部的上述上下方向的两端部连接;以及
外方侧末端部,该外方侧末端部将上述上下方向的上侧的端部以及下侧的端部分别接合在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的另一方端部,
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中的至少一方是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是上述伸缩性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上侧延伸部以及上述下侧延伸部中的任一方的上述收缩力比另一方的上述收缩力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侧延伸部的上述收缩力比上述下侧延伸部的上述收缩力小。
14.一种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该吸收性物品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伸缩性无纺布。
15.一种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造方法包括:
将搬送的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搬送方向以及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延伸上述无纺布,以便在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部分与在上述正交方向延伸的部分重叠。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将上述无纺布在上述正交方向延伸之后在上述搬送方向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延伸上述无纺布,以便在上述搬送方向延伸上述无纺布时在上述无纺布形成未进行朝上述搬送方向的延伸的搬送方向非延伸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延伸上述无纺布,以便上述搬送方向非延伸部形成在上述无纺布的上述正交方向的两端。
20.如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包括:
将作为上述无纺布的第1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搬送方向以及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
将作为上述无纺布的第2无纺布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搬送方向以及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延伸的工序;以及
依次层积上述第1无纺布、伸缩性片和上述第2无纺布的工序。
CN202180019501.2A 2020-03-13 2021-01-26 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口罩以及吸收性物品 Pending CN1152799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4793 2020-03-13
JP2020-044793 2020-03-13
JP2020-207786 2020-12-15
JP2020207786A JP7195300B2 (ja) 2020-03-13 2020-12-15 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伸縮性不織布を用いたマスク及び吸収性物品
PCT/JP2021/002675 WO2021181920A1 (ja) 2020-03-13 2021-01-26 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伸縮性不織布を用いたマスク及び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9960A true CN115279960A (zh) 2022-11-01

Family

ID=7767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9501.2A Pending CN115279960A (zh) 2020-03-13 2021-01-26 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口罩以及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79960A (zh)
TW (1) TW202206663A (zh)
WO (1) WO2021181920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5993A (ja) * 2005-06-14 2006-12-28 Zuiko Corp マスク並びに耳掛けシートおよ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08106378A (ja) * 2006-10-23 2008-05-08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WO2008069280A1 (ja) * 2006-12-08 2008-06-12 Uni-Charm Corporation 伸縮性不織布、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187901A (ja) * 2009-02-18 2010-09-02 Zuiko Corp 使い捨て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18190A (zh) * 2010-04-16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并具有凹凸的无纺布,以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WO2016104412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CN107109734A (zh) * 2014-12-26 2017-08-2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9016B2 (ja) * 2012-05-16 2016-01-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マスク製造方法およびマスク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5993A (ja) * 2005-06-14 2006-12-28 Zuiko Corp マスク並びに耳掛けシートおよび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2008106378A (ja) * 2006-10-23 2008-05-08 Kao Corp 伸縮性不織布
WO2008069280A1 (ja) * 2006-12-08 2008-06-12 Uni-Charm Corporation 伸縮性不織布、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0187901A (ja) * 2009-02-18 2010-09-02 Zuiko Corp 使い捨て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918190A (zh) * 2010-04-16 2013-02-06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包含伸长性纤维和伸缩性纤维并具有凹凸的无纺布,以及该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WO2016104412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伸縮性不織布、及び、吸収性物品
CN107109734A (zh) * 2014-12-26 2017-08-2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伸缩性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6663A (zh) 2022-02-16
WO2021181920A1 (ja) 2021-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3453B1 (en) Nonwoven stretch fabric
EP2559796B1 (en) Stretchable nonwoven fabric,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bsorbent article
EP2095939B1 (en) Composite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composite sheet
KR101325798B1 (ko) 다수의 연신 단계에 의해 제조된 탄성 필름 적층물
JP4180605B2 (ja) エラストマー性不織布積層体とその生産方法
JP4210663B2 (ja) フリース複合材料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EP1956131B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sheet
JP6446264B2 (ja) 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N101641065B (zh) 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
US8183429B2 (en) Composite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composite sheet
JP3810721B2 (ja) 伸縮性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6104422A1 (ja) 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H06505408A (ja) 歪ゼロの延伸積層ウェブを非均等に漸次延伸して可変の程度の弾性を与え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3172254A1 (ja) マスク製造方法およびマスク製造装置
CN115279960A (zh) 伸缩性无纺布以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伸缩性无纺布的口罩以及吸收性物品
JP2016125188A (ja) 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03136591A (ja) 伸縮性シート部材の製造方法
JP7195300B2 (ja) 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伸縮性不織布を用いたマスク及び吸収性物品
JP6946023B2 (ja) 伸縮性不織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伸縮性不織布シート
PL204950B1 (pl) Sposób i układ do wytwarzania podstawowego materiału wyjściowego do wytwarzania języczków łączących,materiał wyjściowy do wytwarzania języczków łączących, języczek łączący oraz wyrób chłonny
US20240075704A1 (en) Elastic composite non-woven fabric and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I755495B (zh) 複合伸縮構件及具備其之拋棄式尿布
JP2009102774A (ja)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CN117355234A (zh) 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