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79524A - 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79524A
CN115279524A CN202080098254.5A CN202080098254A CN115279524A CN 115279524 A CN115279524 A CN 115279524A CN 202080098254 A CN202080098254 A CN 202080098254A CN 115279524 A CN115279524 A CN 115279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der
holding
cutting
strip
solder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82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79524B (zh
Inventor
池田寿臣
松吉哲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Corp filed Critical Hir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279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9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79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79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6Solder feeding devices; Solder melting pans
    • B23K3/0607Solder feeding devices
    • B23K3/0623Solder feeding devices for shaped solder piece feeding, e.g. preforms, bumps, balls, pellets, drop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6Solder feeding devices; Solder melting pans
    • B23K3/0607Solder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6Solder feeding devices; Solder melting pans
    • B23K3/0607Solder feeding devices
    • B23K3/063Solder feeding devices for wire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8Auxiliary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焊料供给单元(2)包括:基座构件(22);卷盘支架(23),设在基座构件(22)上,旋转自如地保持带状焊料材的卷盘;支撑构件(24),设在基座构件(22)上;以及引导构件(25),设于支撑构件(24),在放出卷绕于卷盘的带状焊料材时引导带状焊料材的至少下表面。

Description

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给带状焊料材的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包含焊料处理工艺的生产系统中,进行下述操作,即:利用焊料片制造装置将从焊料供给单元供给的长条的带状焊料材切断为焊料片,并利用零件安装装置来将所获得的焊料片安装至安装对象物。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焊料供给装置中,为在一个壳体内设有卷盘支架以及切断装置的结构。在卷盘支架上,安装卷绕有带状焊料材的卷盘。切断装置将从卷盘放出的带状焊料材切断为焊料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381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零件安装装置中,根据要处理的安装对象物的种类,有时会使用厚度或宽度不同等各种尺寸的焊料片。此时,必须根据在零件安装装置中使用的焊料片的种类,来更换带状焊料材即卷盘支架以及卷盘。
但是,所述以往的结构是在零件安装装置中的一个壳体内设有作为焊料供给单元的卷盘支架以及切断装置的结构,因此具有下述问题点,即,无法容易地更换向切断装置供给的带状焊料材即焊料供给单元。尤其在零件安装装置内将多个焊料供给单元沿宽度方向排列时,有时会受到邻接的不同的焊料供给单元的影响,卷盘支架的更换并不容易。而且,在卷盘支架的中心部,插通有用于旋转自如地轴支撑的支撑构件。并且,在更换带状焊料材时,必须使卷盘支架相对于支撑构件而沿轴方向(与带状焊料材的移送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移动来进行装卸。因此,在将多台焊料供给单元沿宽度方向排列时,必须确保使卷盘支架移动的量的移动量,即,必须设置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焊料供给单元以及使用此焊料供给单元的焊料片制造装置、零件安装装置以及生产系统,所述焊料供给单元为对工件安装带状焊料材的装置的构成构件之一,且容易装卸。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焊料供给单元包括:基座构件;卷盘支架,设在所述基座构件上,旋转自如地保持带状焊料材的卷盘;支撑构件,设在所述基座构件上;以及引导构件,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在放出卷绕于所述卷盘的所述带状焊料材时引导所述带状焊料材的至少下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基座构件上设置卷盘支架以及支撑构件,在所述支撑构件设置引导构件,使焊料供给单元的构成构件一体地构成,因此除了卷盘单独相对于卷盘支架的拆装以外,还能实现焊料供给单元自身的拆装。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所包括的焊料供给单元以及焊料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2]图2(A)是图1所示的焊料供给单元的立体图,图2(B)是焊料供给单元中的支撑构件部分的放大图,图2(C)是图2(B)中的识别部262的局部放大图。
[图3]图3(A)是表示引导构件的下部导引构件的上表面的下游侧部分的形状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引导构件的下部导引构件的上表面的上游侧部分的形状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下部导引构件的下表面的形状的立体图,以及图3(D)是表示在下部导引构件的下表面安装有安装导引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图4是图1所示的焊料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5]图5是图4所示的焊料切断装置的正面图。
[图6]图6(A)是将图4及图5所示的第一保持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6(B)是将图4及图5所示的第二保持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7]图7(A)是切断部所包括的切刀单元的立体图,图7(B)是去除了支撑切刀单元的支撑构件以及连结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C)是去除了导引支撑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D)是切断部以及切断部附近的纵剖面图,图7(E)是切断部的正面图,图7(F)是表示切断部与切断片保持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7(G)是表示切断部与引导构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8]图8是将图4及图5所示的切断焊料移送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9]图9是在图5所示的焊料切断装置中,从第一保持部对带状焊料材的送入直至切断部对带状焊料材的切断为止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0]图10(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所包括的零件安装装置的立体图,图10(B)是沿着第一方向(放出方向)来切断上侧的零件安装装置,且从与上侧的图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11]图11(A)至图11(E)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所包括的各类型的零件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12]图12(A)至图12(D)是表示包括图11(A)至图11(E)所示的各类型的零件安装装置的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13]图13(A)是表示图1所示的焊料供给单元所包括的引导构件的下部导引构件的上表面的形状的图,且是表示在下部导引构件安装有安装导引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B)是表示所述引导构件的下部导引构件的下表面的形状的图,且是表示在下部导引构件安装有安装导引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焊料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15]图15是图14所示的焊料切断装置的正面图。
[图16]图16是将图14及图15所示的第一保持部以及第二保持部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生产系统1包括图12(A)至图12(D)所示的零件安装装置5以及温度处理装置57。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生产系统1(参照图11)中构成的零件安装装置5(参照图10(A)、图10(B))中所含的焊料片制造部12所包括的焊料供给单元2以及焊料切断装置3(焊料切断单元4)的立体图。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将送给带状焊料材21的方向(带状焊料材21的前端侧)或者送给从带状焊料材21切断的焊料片的方向(经切断的焊料片的取出位置侧)设为下游侧,将其相反方向设为上游侧来进行说明。
带状焊料构件21是以预先规定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带状焊料构件21是以下述的状态来准备并供给,即,从带状焊料构件21的一端开始依序以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卷绕收容至被安装于卷盘支架23的卷盘(未图示),直至成为另一端的前端部为止。带状焊料构件21的宽度是以比长度窄的尺寸(例如50mm以下)而形成。带状焊料构件21是将厚度方向的其中一面作为上表面,将另一面作为下表面来进行处理。本实施方式中,在卷绕于卷盘的状态下,将外周侧的面作为下表面来进行处理。带状焊料构件21是准备宽度尺寸不同的多个带状焊料构件,并卷绕至具备适合于各自的尺寸的宽度的卷盘而供给。另外,也可不使用卷盘而以呈直线状延伸的状态来准备带状焊料构件,直接供给直线状体。
(焊料供给单元2)
图2(A)是图1所示的焊料供给单元2的立体图,图2(B)是焊料供给单元2中的支撑构件24的部分的放大图,以及图2(C)是图2(B)中的识别部262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以及图2(A)至图2(C)所示,焊料供给单元2包括基座构件22、卷盘支架23、支撑构件24、引导构件25以及抑制单元27,将卷盘支架23所保持的长条的带状焊料材21供给至焊料切断装置3。而且,焊料供给单元2包括识别区域部26。
(基座构件22)
基座构件22是沿带状焊料材21的放出方向(以下简称作放出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构件。基座构件22是由后述的移动机构28予以支撑,可在将焊料供给单元2设在焊料切断单元4侧的安装位置S与从焊料切断单元4分隔地设置的脱离位置R之间沿放出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地设在底座11上。
(卷盘支架23、支撑构件24)
卷盘支架23被设在基座构件22上(的脱离位置R侧),旋转自如地保持卷绕有带状焊料材21的卷盘(未图示)。卷盘支架23包括支架安装部23a、支架支撑部23b以及旋转保持构件23c。支架安装部23a被安装于基座构件22。支架支撑部23b是以朝上方延伸的方式设在支架安装部23a的与放出方向正交的一端部侧,且为板状。旋转保持构件23c被设于支架支撑部23b,旋转自如地保持卷盘。而且,卷盘支架23包括设在支架支撑部23a的其中一侧的第一操作部23d、以及设在支架支撑部23a的另一侧的第二操作部23e。旋转保持构件23c包含与相对于支架支撑部23b的另一面朝垂直方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轴平行的旋转轴RC而构成于支架支撑部23b。旋转轴RC被配置在与后述的引导构件25的伸出部2512相同的高度位置。第一操作部23d以及第二操作部23e是将旋转保持构件23c夹在中间而设于支架支撑部23a。第一操作部23d是在支架支撑部23a的安装位置S侧配置在比旋转保持构件23c更靠上方。第二操作部23e是在支架支撑部23a的脱离位置R侧配置在比旋转保持构件23c更靠下方。通过包括第一操作部23d以及第二操作部23e,移动机构28的移动、即从拉出方向进行的卷盘安装变得容易。
移动机构28包括:沿放出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轨道构件281、可移动地构成在轨道构件281的移动构件282、以及安装供给单元2的基座构件22的安装构件283。而且,移动机构28包括:第一限制构件30,被设在安装位置S侧,限制供给单元2朝向安装位置S侧的移动;以及第二限制构件29,被设在脱离位置R侧,限制供给单元2朝向脱离位置R侧的移动。
轨道构件281被配置在安装位置S与脱离位置R之间,导引移动构件282的移动。
移动构件282受轨道构件281导引而在安装位置S与脱离位置R之间移动。
安装构件283为规定长度的板状构件,设在其中一侧的未图示的安装部被安装于移动构件282。安装构件283包括:规定部22a,在将基座构件22安装于安装构件283时,对设在安装构件283的安装位置进行规定;以及载置部22c,载置并固定基座构件22(参照图4)。在相对于安装构件283来进行供给单元2的拆卸时,解除基座构件22与载置部22c的固定,使基座构件22与规定部22a的卡合解除。而且,在对安装构件283进行供给单元2的包含重新安装的安装时,使基座构件22卡合于规定部22a,随后进行基座构件22与载置部22c的固定。由于能够将规定部22a作为基准来使基座构件22的位置对准,因此能够使供给单元2适当地对位并安装至规定的位置。
安装构件283被安装于移动构件282。安装构件283包括卡合于第一限制构件30的第一卡合构件284、以及卡合于第二限制构件29的第二卡合构件285。第一卡合构件284以及第二卡合构件285是在放出方向上分隔,并将移动构件282夹在中间而设。通过安装构件283移动至安装位置S,且第一卡合构件284与第一限制构件30卡合,从而将供给单元2定位至安装位置S。而且,通过安装构件283移动至脱离位置R,且第二卡合构件285与第二限制构件29卡合,从而将供给单元定位至脱离位置R。
支撑构件24被设在基座构件22上(基座构件22上的安装位置S侧),支撑引导构件25。具体而言,支撑构件24沿上下方向延伸,以使引导构件25在规定高度位置成为水平的方式来支撑引导构件25。支撑构件24包括被安装于基座构件22的基座安装部24L、以及支撑并安装引导构件25的引导安装部24U。而且,引导安装部24U可转动地支撑下侧辊24c。下侧辊24c能够以与下侧辊24c的宽度方向平行的轴LRC为中心而转动。受引导构件25引导而移动的带状焊料构件21的下表面抵接于下侧辊24c。本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构件24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有两个板状的构件,包括配置在其中一侧的第一支撑构件24a与配置在另一侧的第二支撑构件24b。下侧辊24c被支撑于第一支撑构件24a的引导安装部与第二支撑构件24b的引导安装部,且配置在它们之间。在引导安装部24U,设有安装后述的抑制单元27的未图示的抑制安装部。
(识别区域部26)
如图2(B)、图2(C)所示,识别区域部26是通过设在底座11的后述的识别机构261来检测识别部262的部分。识别部262例如被设在焊料供给单元2的基座构件22。识别部262包含安装于基座构件22的识别安装部262a、以及通过识别机构261来检测的多个标记部262b。多个标记部262b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多个孔所形成。
多个标记部262b是分别根据由卷盘支架23所保持的带焊料材21的种类(至少宽度的种类=宽度尺寸)而设有规定的标记部262b。图2(C)的示例中,标记部262b是沿上下方向排列形成有两个的孔。通过检测单元261b(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检测单元261b中的两个检测单元261b)检测这些孔262b、262b,从而判别带焊料材21的种类。另外,识别区域部26的识别机构261与识别部262也可使识别机构261构成于基座构件22,使识别部262构成于底座11。
识别机构261被设在底座11,包括检测安装部261a、检测单元安装部26b以及多个检测单元261b。检测安装部261a被安装于第一限制构件30,所述第一限制构件30限制移动到安装位置S侧的焊料供给单元2的移动。检测单元261b进行识别检测体262的多个标记部262b的检测。检测单元261b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光检测传感器。检测单元安装部26b安装检测单元261b。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检测单元261b沿上下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并安装。
通过焊料供给单元2具有识别区域部26的识别部262,例如焊料切断装置3能够识别焊料供给单元2保持着哪种卷盘宽度的卷盘、即哪种种类(宽度)的带状焊料材21。
这样,在从焊料片制造装置12拆卸焊料供给单元2并安装新的焊料供给单元2时,仅凭外观难以判别设置于新的焊料供给单元2的带状焊料材21的种类。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焊料供给单元2通过焊料供给单元2自身所包括的识别区域部26,能够容易地识别出设置于卷盘的带状焊料材21的种类。因此,即便作业员误将错误的带状焊料材21的卷盘设置于焊料供给单元2,也能够可靠地探测出所述错误,因此能够防止因人为失误(human error)引起的制品不良的发生。
(引导构件25)
图3(A)是表示引导构件25的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上表面的下游侧部分的形状的立体图,图3(B)是表示引导构件25的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上表面的上游侧部分的形状的立体图,图3(C)是表示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下表面的形状的立体图,以及图3(D)是表示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下表面被安装于(卡合于)安装导引构件39的状态的立体图。
引导构件25沿放出方向延伸,对从所述卷盘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进行引导。引导构件25只要是至少对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进行引导的结构即可。
如图2(A)以及图3(A)至图3(D)所示,引导构件25具有沿放出方向伸出的下部导引构件251以及上部导引构件252。而且,引导构件25包括:引导固定部251a,设在放出方向的一端部侧,且被安装于支撑构件24的引导安装部24U;以及前端部251b,设在放出方向的另一端部侧,且被规定至焊料切断单元4。
上部导引构件252是以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上方重叠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方式而构成,且是沿放出方向延伸的形状的板构件。上部导引构件252具有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宽度相同的宽度,遍及下部导引构件251的放出方向而配置在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上表面。
下部导引构件251对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以及侧面(侧部)进行引导。即,下部导引构件251通过沿放出方向(规定方向)伸出的伸出部2512以及对被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的侧部进行引导的引导侧壁部2513、2513来形成引导路2511。具体而言,下部导引构件251形成从与放出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上表面的一端部朝下方延伸设置且相向而设的引导侧壁部2513、2513,且形成与引导侧壁部2513、2513各自的另一端部连续的伸出部2512,由此来形成引导路2511。下部导引构件251对应于根据带状焊料材21的种类而不同的宽度以及厚度来设定引导侧壁部2513、2513的高度以及彼此的分隔间隔,形成引导路2511。
由此,引导构件25通过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伸出部2512来限制被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朝向下方的移动。而且,通过引导侧壁部2513、2513来限制带状焊料材21的两侧部,由此来限制被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朝向宽度方向的移动。而且,通过与伸出部2512相向地配置的上部导引构件252的下表面来限制被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朝向上方的移动。由此,引导构件25能够在成为带状焊料材21的放出方向的引导固定部251a与前端部251b之间稳定地进行引导。
而且,通过采用与带状焊料材21的种类相应的引导构件25,从而能够最佳地进行被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的移送。即,引导构件25能够由伸出部2512以及引导侧壁部2513来形成带状焊料材21的引导路2511,通过伸出部2512来引导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通过引导侧壁部2513来引导带状焊料材21的侧部。
而且,如图3(B)所示,伸出部2512包含:第一伸出部2531,在其两侧设有引导侧壁部2513、2513;以及第二伸出部2532,与第一伸出部2531连续地设置,且在其两侧未设有引导侧壁部2513、2513。引导侧壁部2513、2513包含:第一引导侧壁部2541、2541,彼此以可引导带状焊料材21的间隔而设;以及第二引导侧壁部2542、2542,以比第一引导侧壁部2541大的间隔而设。由此,焊料供给单元2能够将带状焊料材21的前端部容易地对位安装至引导构件25的引导路2511。
而且,下部导引构件251在将前端部251b安装于后述的焊料切断装置3时,将前端部251b规定至设于焊料切断装置3的引导规定部338。这是为了将带状焊料材21引导至对被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进行切断的焊料切断装置3的切断位置。详细而言,下部导引构件251在前端部251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从放出方向的前端侧朝向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各个侧部形成规定角度的倾斜部251b1、251b1。而且,下部导引构件251将与倾斜部251b1、251b1连续的前端部251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的固定范围设定为规定至引导规定部338的侧部前端部251c1、251c1。而且,下部导引构件251将前端部251b的下部距放出方向的前端侧为规定的范围设定为规定至引导规定部338的下部前端部251b2。
如图3(A)至图3(D)所示,引导构件25在下部导引构件251的背面具有下部引导部2514以及侧部引导部2515、2515。本实施方式中,下部引导部2514形成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上表面部。侧部引导部2515、2515是在下部引导部251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背面朝上方伸出地设置。由此,侧部引导部2515、2515在引导构件25即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的下表面的位置,在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其中一端部的前端部251b,形成沿放出方向延伸且前端侧开放的槽形状。
焊料供给单元2在被安装于焊料切断装置3时,下部引导部2514以及侧部引导部2515、2515由焊料切断装置3所具有的安装导引构件39予以引导,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前端部251b被定位并安装至焊料切断装置3的切断位置。即,下部引导部2514被设在伸出部2512的放出方向(其中一)前端部,在朝向安装焊料供给单元2的安装位置的移动过程中,由安装导引构件39将伸出部2512朝向下方向的移动规定至规定位置并且予以导引。而且,下部引导部2514在朝向安装焊料供给单元2的安装位置的移动过程中,由侧部引导部2515、2515将伸出部2512朝向侧方的移动规定至规定位置并且予以导引,从而被定位至切断位置。
由此,在将焊料供给单元2安装于焊料切断装置3的上游侧时,通过下部引导部2514以及侧部引导部2515、2515,将引导构件25的前端部引导至设定在焊料切断装置3的规定位置的安装位置。在安装位置,前端部251b被规定至焊料切断装置3的引导规定部338,由此,能够将焊料供给单元2高效且准确地安装至焊料切断装置3。因此,能够通过引导构件25来将被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准确地放出并设置到焊料切断装置3的切断位置。而且,即便是与不同种类的带状焊料材21相应的引导构件25,由于下部引导部2514、侧部引导部2515、2515以及前端部251b是共同地设置,因此仍能够将引导构件25的前端部高效且准确地安装至焊料切断装置3的切断位置。
在引导构件25的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伸出部2512,形成有作为沿上下方向贯穿伸出部2512的开口部的第一开口部2516。第一开口部2516包含:第一周缘部2551,沿成为伸出部2512的规定方向的伸出方向以规定的长度而形成;以及第二周缘部2552,与第一周缘部2551连续地形成,且以比伸出部2512的宽度短的长度而形成。第一开口部2516是以可容纳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焊料切断装置3的第一握持件(相当于图6所示的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中的第二保持构件312)的方式而形成为规定宽度。由此,受引导构件25引导的带状焊料材21在第一开口部2516中被配置在第一握持件的第一保持构件311与第二保持构件312之间,通过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接近并分别抵接于带状焊料材2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从而可进行握持。
而且,第一开口部2516是以第二保持构件312可朝放出方向移动的方式而沿放出方向形成为规定的长度。由此,第一握持件可在第一开口部2516中握持带状焊料材21,并在握持的状态下使其朝放出方向移动。
而且,在引导构件25的下部导引构件251,在放出方向上的比第一开口部2516更靠下游侧的位置(切断位置侧),形成有第二开口部2517。第二开口部2517是以可容纳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焊料切断装置3的第二握持件(相当于图6所示的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中的第二保持构件352)的方式形成为规定宽度。由此,受引导构件25引导的带状焊料材21在第二开口部2517中被配置在第二握持件的第一保持构件351与第二保持构件352之间,通过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接近并分别抵接于带状焊料材2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从而能够进行握持。而且,第二握持件在利用焊料切断装置3来切断带状焊料材21时,能够在第二开口部2517中握持带状焊料材21,从而焊料切断装置3能够稳定地切断带状焊料材21。而且,通过第二握持件握持带状焊料材21,能够解除第一握持件对带状焊料材21的握持,进行接下来的带状焊料材21的放出动作的准备。
如图2(A)所示,在引导构件25的上部导引构件252,以放出方向的前端部251b侧开放的状态而沿放出方向形成有规定的长度以及宽度的开口部2521。具体而言,开口部2521是从放出方向的前端部251b朝向引导固定部251a连续的开口形成至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开口部2516的引导固定部251a侧的端部的位置一致的位置为止。通过像这样形成开口部2521,开口部2521与第一开口部2516以及第二开口部2517形成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开放空间。
在引导构件25的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下表面,以放出方向的前端部251b侧开放的状态,从前端部251b朝向引导固定部251a而形成有沿放出方向以规定的长度以及宽度且距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下表面以规定的高度而形成的凹陷部2518(参照图3(C))。具体而言,凹陷部2518是从放出方向的前端部251b形成至与第一开口部2516的引导固定部251a侧的端部的位置一致的位置为止。即,凹陷部2518形成在引导构件的下表面中的从第一开口部的前端部直至引导构件的前端为止的区域。引导路2511的底面与凹陷部2518的底面是以第二厚度尺寸而各自的底面邻接地形成,所述第二厚度尺寸为比第一厚度尺寸小的尺寸,所述第一厚度尺寸为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尺寸。由此,第一握持件及第二握持件在握持状态位置与握持解除位置之间的运行距离可设定为比第二厚度尺寸大且比第一厚度尺寸小的距离。而且,由于在引导构件2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内且在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宽度以内的下表面形成凹陷部2518,因此引导构件25可有效地活用宽度方向的占用面积。
(抑制单元27)
抑制单元27被设在引导构件25的上方,且构成为,可在要将带状焊料材21安装至引导构件25时的待机位置与已将带状焊料材21安装至引导构件25时的安装位置之间移动。抑制单元27朝向伸出部2512对位于引导路2511的带状焊料材21的上表面施力。具体而言,抑制单元27包括:抑制机构271,抑制受引导构件25引导的带状焊料材21朝向上方的移动;以及抑制支撑部272,支撑抑制机构271。抑制支撑机构271包括:抑制构件(抑制辊)271b,抵接于带状焊料材21的上表面;以及抑制移动体271a,支撑并移动抑制构件271b。抑制构件271b被设在抑制移动体271a的移动端部,且构成为,能够以与宽度方向平行地设定的旋转轴URC为中心而转动。抑制支撑部272包括:抑制移动支撑部272b,可移动地支撑抑制移动体271a;以及移动支撑安装部272a,将抑制移动支撑部272b以可在从引导构件25分隔的位置进行支撑的方式安装于支撑构件24。抑制移动体271a可绕沿与从卷盘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轴HC转动地轴支撑于抑制移动支撑部272a。由此,焊料供给单元2能够通过引导构件25以及抑制单元27来稳定地导引从卷盘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
(焊料供给单元2的优点)
焊料供给单元2是将引导构件25设于支撑构件24,将卷盘支架23以及支撑构件24设在基座构件22上而一体地构成,因此,例如在对安装于焊料切断装置3的焊料供给单元2进行更换时,通过进行基座构件22的安装以及拆卸,便能实现焊料供给单元2的拆装。
(焊料切断装置3)
图4是图1所示的焊料切断装置3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焊料切断装置3的正面图。
如图4及图5所示,焊料切断装置3包括第一保持部31、第一驱动部32、切断部33、第二驱动部34、第二保持部35、清洁单元36、切断焊料移送部37以及框体38。而且,焊料切断装置3包括移动机构28,所述移动机构28在安装位置S与脱离位置R之间可移动地支撑焊料供给单元2。而且,焊料切断装置3包括对所供给的带状焊料材21的种类进行识别的识别机构261。
(框体38)
框体38被设在底座11上,具有下台部381以及上台部382。下台部381是具有规定的宽度,且沿带状焊料材21的送给方向(放出方向)延伸的规定长度的板形状的构件。上台部382是位于下台部381的上方,具有与下台部381大致相同的宽度,且与下台部381平行地沿送给方向延伸的规定长度的板形状的构件。上台部382是比下台部381短的长度的板形状的构件。上台部382在下游侧端部(其中一端部),连结于由下台部381予以支撑的连结部383。而且,上台部382在比下游侧端部更靠上游侧,连结于由下台部381予以支撑的辅助连结部383a。换言之,下台部381与上台部382通过在第一方向(X方向、放出方向)的其中一侧彼此连结的连结部383以及在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彼此连结的辅助连结部383a而连结,形成一体的框体38。
(第一保持部31)
图6(A)是将图4以及图5所示的第一保持部31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6(B)是将图4以及图5所示的第二保持部35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如图5以及图6(附图上部的图)所示,第一保持部31进行从焊料供给单元2供给的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解除。如图6(A)所示,第一保持部31包括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与第一保持驱动部313。而且,第一保持部31包括对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与第一保持驱动部313进行支撑的第一保持载置部31a。
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是相向且接近及分隔自如地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是在上下方向上彼此接近及分隔自如地设置。第一保持驱动部313使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朝相对于带状焊料材21的平面部而垂直的第二方向(Z方向:上下方向)运行。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各自的前端部形成为平面状,相互的面彼此可抵接地形成且配置。而且,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各自的前端部是以在宽度方向上成为引导构件25的中央部的方式而配置。
第一保持驱动部313包括:成为第一保持构件311及第二保持构件312的驱动源的第三致动器3131、以及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一保持构件311及第二保持构件312的传递机构3133。第三致动器3131具有可沿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的保持移动体3132,使保持移动体3132在被设定在第一方向的其中一端的保持动作位置与被设定在第一方向的另一端的保持解除位置之间作往复直线运动。第三致动器3131是由支撑于第一保持载置部31a的支撑部31b予以支撑。而且,保持移动体3132是由支撑于第一保持载置部31a的支撑部31c可移动地予以支撑。本实施方式中,保持移动体3132为侧视三角形状的构件,以第一面313a朝向上方的方式而配置,而且以第二面313b朝向下方的方式而配置,且以第一面313a以及第二面313b朝向第一方向而彼此的面的距离逐渐变小的方式呈倾斜状配置。
传递机构3133将保持移动体3132朝向第一方向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朝向第二方向(Z方向)的直线运动,对使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进行传递。
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133使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运行。具体而言,传递机构3133包括上部卡夹机构部3134、上部从动件部3135、上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138、下部卡夹机构部3136、下部从动件部3137以及下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139。
上部卡夹机构部3134包含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上部弹性构件3138,上部从动件部3135连结于第一保持构件311。而且,上部卡夹机构部3134包括:上部支撑体311a,被支撑于保持载置部31a;以及未图示的上部移动体,连结第一保持构件311,且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于上部支撑体311a。上部弹性构件3138的其中一端连结于第一保持构件311,另一端连接于上部支撑体311a,由此来赋予朝下的弹性力(移动力)。上部从动件部3135通过上部弹性构件3138的弹性力而维持为抵接于保持移动体3132的第一面313a的状态,由此,伴随保持移动体3132朝向第一方向的移动,上部卡夹机构部3134可进行朝向第二方向的往复移动。
下部卡夹机构部3136包含第二保持构件312以及下部弹性构件3139,下部从动件部3137连结于第二保持构件312。而且,下部卡夹机构部3136包括:下部支撑体312a,被支撑于保持载置部31a;以及未图示的下部移动体,连结第二保持构件312,且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于下部支撑体312a。下部弹性构件3139的其中一端连结于第二保持构件312,另一端连结于下部支撑体312a,由此来赋予朝上的弹性力(移动力)。下部从动件部3137通过下部弹性构件3139的弹性力而维持为抵接于保持移动体3132的第二面313b的状态,由此,伴随保持移动体3132朝向第一方向的移动,下部卡夹机构部3136可进行朝向第二方向的往复移动。
当保持移动体3132进入时,上部卡夹机构部3134使第一保持构件311沿第二方向从所设定的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位置上升至上方的保持解除位置,当保持移动体3132退出时,上部卡夹机构部3134使第一保持构件311沿第二方向从所设定的带状焊料材21的上方的保持解除位置下降至保持位置。同样,当保持移动体3132进入时,下部卡夹机构部3136使第二保持构件312沿第二方向从所设定的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位置下降至下方的保持解除位置,当保持移动体3132退出时,下部卡夹机构部3136使第二保持构件312沿第二方向从所设定的带状焊料材21的下方的保持解除位置上升至保持位置。由此,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12对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的解除成为可能。另外,第一保持部31也可为下述结构,即,仅借助下侧的第二保持构件312,例如第二保持构件312对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进行吸附以及解除吸附,由此,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的解除成为可能。在进行吸附保持时,采用不会残留吸附痕迹的吸附构件。
(第一驱动部32)
第一驱动部32包括:第一保持移动体32b,被配置在上台部382的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搭载第一保持部31;以及第一驱动机构32a,使第一保持移动体32b沿带状焊料材21的放出方向(第一方向(X方向))进行直线输送。第一保持移动体32b是具有规定的宽度,且沿第一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板状的构件。第一保持移动体32b通过在其上部载置并固定保持载置部31a,从而使第一保持部31跟随第一保持移动体32b的移动一同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驱动机构32a是如下所述的电动驱动的第一致动器,即,包括轴心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体32a1,通过将内置的未图示的旋转体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朝向第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从而使轴体32a1朝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致动器被载置于上台部382,且包括未图示的移动位置检测部件(例如编码器),通过数值数据来设定朝向第一方向的移动位置,通过数值控制来运行,由此,能够使轴体32a1移动到第一方向的任意位置。而且,第一驱动部32通过将轴体32a1的其中一端部连结于第一保持移动体32b,从而使第一保持移动体32b可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地构成。
通过像这样在第一驱动部32构成第一保持部31,从而能够使由第一保持部31所保持的带状焊料材21朝向放出方向移送。而且,通过利用数值数据来对第一致动器的轴体32a1的移动进行移动控制,从而能够任意地设定朝向放出方向移送的带状焊料材21的移送距离。
(切断部33)
图7(A)是切断部33所包括的切刀单元333的立体图,图7(B)是去除了支撑切刀单元333的支撑构件334以及连结构件342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C)是去除了导引支撑构件33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D)是切断部33以及切断部33附近的纵剖面图,图7(E)是切断部33的正面图,图7(F)是表示切断部33与切断片保持部371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7(G)是表示切断部33与引导构件25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如图7(A)至图7(G)所示,切断部33包括切刀单元333、支撑构件334以及连结构件3423。连结构件3423连结于切刀单元333的后述的移动构件3331,由支撑构件334可沿第二方向移动地予以支撑。支撑构件334规定切刀单元333的第二方向的位置。即,支撑构件334将切刀单元333配置在比上台部332更靠上方,在上台部332的上方位置可进行切刀单元333对带状焊料材21的切断地予以支撑。
如图7(E)所示,切断部33还具有相向且接近及分隔自如地设置的第一切断构件331以及第二切断构件332,对位于所述第一切断构件331与第二切断构件332之间的切断位置的带状焊料材21进行切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断构件331构成为,可沿相对于带状焊料材21的平面部而垂直的第二方向(Z方向)移动。即,可上下移动的第一切断构件331包含上刃部331a,第二切断构件332包含以固定状态设在切断位置的下刃部332a。切刀单元333对带状焊料材21的切断是通过第一切断构件331下降至虚线的位置为止,上刃部331a与下刃部332a交叉而进行。
上刃部331a以及下刃部332a的宽度是以比所供给的带状焊料材21的宽度大的尺寸而形成,且设定为,对于包含所供给的最大宽度尺寸的带状焊料材21在内的多个尺寸的宽度的带状焊料材21的切断能够共同地应对。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所供给的带状焊料材21的宽度,最大宽度为50mm以下,设定为能够共同切断以比最大宽度小的宽度而形成的多个带状焊料材21。
切刀单元333包括:移动构件3331,构成第一切断构件331;一对导引支撑构件335,被安装支撑于由下台部381予以支撑的连结部383,在支撑构件334的上部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对移动构件3331的移动进行导引;一侧保持构件336,设在移动构件3331的第一方向上,限制移动构件3331朝向第一方向中的其中一侧的移动;以及另一侧保持构件337,限制移动构件3331朝向第一方向中的另一侧的移动。
移动构件3331在上部具有构成第一切断构件331的上部安装部3331a,在下部具有与后述的连结构件3423连结的下部连结部3331b,在上部安装部3331a与下部连结部3331b之间,包括形成可配置带状焊料材21的开口的开口部3332。而且,开口部3332的开口形成有如下所述的尺寸的开口,即,能够使后述的切断焊料移送部37的切断片保持部371相对于切断支撑位置(邻接于第二切断构件332的位置)而出入,且在对由切断片保持部371所支撑的带状焊料材21进行切断时,移动构件3331能够在待机位置与切断位置之间移动。
一对导引支撑构件335分别沿移动构件3331的宽度方向而配置,且包含:引导部335a,限制移动构件3331朝向宽度方向的移动,并且导引移动构件3331朝向第二方向(上下方向)的移动;以及切断支撑部335b,安装有第二切断构件332。而且,一对导引支撑构件335在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安装有一侧保持构件336,在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且第二切断构件332的上方安装有另一侧保持构件337。
一侧保持构件336例如具有方形的框形状,在与移动构件3331的开口部3332对应的位置,具有比开口部3332大的开口部3371。另一侧保持构件337被设在移动构件3331与限制构件338中的跟第一方向为相反侧的部分之间,限制移动构件3331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移动。如图7(G)所示,限制构件338具有配置在另一侧保持构件337的上表面的第一部分338d、与配置在另一侧保持构件337的侧面中的上游侧的面的第二部分338e。第二部分338e具有从第二部分338e的下端部朝向上方呈大致长方形状切开的形状的开口部338c。引导构件25被插入至开口部338c,开口部338c的左右侧部成为对引导构件25的侧部的位置进行规定的引导部规定部338a、338a。在开口部338c的左右的下端部,形成有引导下部规定部338b、338b,所述引导下部规定部338b、338b分别朝向相反侧的引导部规定部338a方向突出,且对引导构件25的下部的位置进行规定。
(第二驱动部34)
第二驱动部34使第一切断构件331沿相对于带状焊料材21的平面部而垂直的第二方向(Z方向)运行。平面部为带状焊料材2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部34使第一切断构件331在设在带状焊料材21的上表面的上方的切断待机位置、与设在比带状焊料材21的上表面更靠下方的切断完成位置之间运行。第二驱动部34被配置在下台部381的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且包括朝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体34a以及第二致动器341。而且,第二驱动部34包括将第二致动器341的动作传递为第一切断构件331的切断动作的传递机构342。
第二致动器341被载置于下台部381,使可沿放出方向(第一方向(X方向))移动的传递移动体343作直线运动。传递机构342将传递移动体343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朝向相对于带状焊料材21的平面部而垂直的第二方向(Z方向)的直线运动,将所述直线运动传递至上刃331。
如图5所示,传递机构342为平面凸轮机构,包括平面凸轮3421、凸轮从动件3422以及连结构件3423。传递移动体343被载置于移动体载置构件343a上,受第二致动器341驱动而移动至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移动体载置构件343a被设在载置构件支撑台343b上。平面凸轮3421构成为传递移动体343的下游侧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凸轮面3421a为从下游侧部分朝向上游侧部分而朝斜上方倾斜的状态。
凸轮从动件3422抵接于平面凸轮3421的凸轮面3421a,通过传递移动体343即凸轮面3421a朝向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的移动而朝第二方向移动。凸轮从动件3422是由连结构件3423予以支撑,连结构件3423如前述那样连结于移动构件3331以及第一切断构件331。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传递移动体343朝向第一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从而凸轮从动件3422由平面凸轮3421的凸轮面3421a予以下按。由此,切断部33的连结构件3423、移动构件3331以及第一切断构件331朝向下方移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一切断构件331的上刃部331a与第二切断构件332的下刃部332a来切断带状焊料材21。
而且,第二驱动部34的传递机构342包括朝上方对连结构件3423施力的施力机构3424。施力机构3424包含:移动端部3424a,连结于连结构件3423,跟随连结构件3423的移动一同移动;固定端部3424b,被固定于下台部381;以及施力构件3424c(例如作为弹性构件的弹簧构件),配置在移动端部3424a与固定端部3424b之间,对移动端部3424a赋予朝向上方的移动力。
传递移动体343通过第二致动器341的动作而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朝向下方移动的第一切断构件331被赋予施力机构3424产生的朝向上方的移动力,而开始朝向上方的移动。详细而言,构成于连结构件3423的凸轮从动件3422通过施力机构3424产生的朝向上方的施加力而抵接于平面凸轮3421,从而朝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传递移动体343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平面凸轮3421对朝向上方的移动的限制被逐渐解除。第一切断构件331通过平面凸轮3421对朝向上方的移动的限制被逐渐解除而朝向上方逐渐移动,构成于第一切断构件331的上刃部331a将跟随第一切断构件331朝向上方的移动而朝上方移动。
(第二保持部35)
如图5以及图6(B)所示,第二保持部35在第一方向上被设在第一保持部31与切断部33之间,进行被切断的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解除。第二保持部35包括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与第二保持驱动部353。而且,第二保持部35包括:支撑部35a,与支撑构件334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连结支撑于上台部382;以及载置部35b,在上台部382的上方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且由支撑构件334与支撑部35a予以支撑。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与第二保持驱动部353是由载置部35b予以支撑。
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是相向且接近及分隔自如地设置。第二保持驱动部353使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的至少一者沿相对于带状焊料材21的平面部而垂直的第二方向(Z方向)运行。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各自的前端部形成为平面状,相互的面彼此可抵接地形成且配置。而且,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各自的前端部是以在宽度方向上成为引导构件25的中央部的方式而配置。
第二保持驱动部353包括第四致动器3531以及传递机构3533。第四致动器3531构成于载置部35b,且具有可沿第二方向(Z方向)移动的致动器运行部3532,致动器运行部3532以通过形成于载置部35b的开口的方式而配置于载置部35b,使致动器运行部3532朝上下方向作直线运动。
本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3533使第一保持构件351及第二保持构件352运行。具体而言,传递机构3533包括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上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1a、上部从动件部3535、下部卡夹机构部3536、下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2a以及下部从动件部3537。而且,传递机构3533包括中间传递机构(天平机构)3528,所述中间传递机构(天平机构)3528被支撑于载置部35b,将致动器运行部3532的直线运动传递至第一保持构件351。
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包含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上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1a,上部从动件部3535连结于第一保持构件351。而且,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包括:上部支撑体351b,被支撑于载置部35b;未图示的上部移动体,连结第一保持构件351,且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于上部支撑体351b;以及未图示的抵接部,包含在上部支撑体351b中。上部弹性构件351a的其中一端连结于第一保持构件351,另一端连结于上部支撑体351b,由此来赋予朝下的弹性力(移动力)。上部从动件部3535卡合于后述的中间传递机构3538的中间传递构件3538b。
当致动器运行部3532进入时,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上升,当致动器运行部3532退出时,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下降。具体而言,致动器运行部3532抵接于未图示的抵接部而朝上方移动,由此,第一保持构件351朝上方移动,上部从动件部3535也朝上方移动,由此,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抵接于中间传递构件3538的卡合部,当致动器运行部3532后退时,被赋予上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1a的朝下的弹性力(移动力),由此,第一保持构件351朝下方移动,上部从动件部3535也朝下方移动,由此,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从中间传递构件3538的卡合部分离。
中间传递机构3538包括:中间支撑部3538a,被支撑于载置部35b;以及中间传递构件3538b,可摆动地支撑于中间支撑部3538a。而且,中间传递机构3538包括限制中间传递构件3538b朝向一方向的摆动动作的摆动限制机构3538c。中间支撑部3538a的其中一端被支撑于载置部35b,在另一端部可摆动地支撑中间传递构件353b。中间传递构件3538b为长方形的构件,中心部以与第一方向平行地设置的轴为中心而可摆动地轴支撑于中间支撑部3538a。总而言之,中间传递机构3538构成为可摆动地支撑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天平机构。摆动限制机构3538c被支撑于载置部35b,限制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另一端部朝向上方的摆动移动。
下部卡夹机构部3536包含第二保持构件352以及下部弹性构件352a,下部从动件部3537连结于第二保持构件322。而且,下部卡夹机构部3536包括:下部支撑体352b,被支撑于载置部35b;以及未图示的下部移动体,连结第二保持构件352,且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于下部支撑体352b。下部弹性构件352a的其中一端连结于第二保持构件352,另一端连结于下部支撑体352b,由此来赋予朝上的弹性力(移动力)。下部从动件部3537维持为通过下部弹性构件352a的弹性力来移动并抵接至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另一端部的状态,由此,下部卡夹机构部3536可伴随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另一端部的摆动动作而进行朝向上下方向的往复移动。
第二保持部35通过致动器运行部3532进入(移动)至上方而抵接于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的抵接部并进一步上升,由此,与上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1a朝向下方向的移动力相向地,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朝上方移动。于是,第一保持部351朝向上方移动,并且上部从动件部3535上升,并抵接于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一端部而使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一端部朝上方移动。通过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一端部朝上方移动,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另一端部与下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2a朝向上方向的移动力相向地下降,抵接于另一端部的下部从动件部3537下降,由此,下部卡夹机构部3536下降,且第二保持构件352下降。
而且,第二保持部35通过致动器运行部3532进入(移动)至下方,从而上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1a朝向下方向的移动力被传递至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致动器运行部3532进一步朝从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的抵接部分离的方向移动,由此,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朝下方移动。于是,第一保持部351朝下方移动,并且上部从动件部3535下降,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一端部的抵接被解除,由此,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一端部朝向上方的移动被解除。下部卡夹机构部3536通过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一端部朝向上方的移动被解除而被赋予下部弹性构件(弹簧构件)352a朝向上方向的移动力,第二保持构件352上升,并且下部从动件部3537上升,由此,抵接于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另一端部而使另一端部上升。通过下部卡夹机构部3536的上升而朝上方移动的中间传递构件3538b的另一端部被摆动限制机构3538c限制朝向上方的移动。
由此,第一保持构件351以及第二保持构件352对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的解除成为可能。而且,通过在第二保持部35保持了带状焊料材21后进行第一保持部31对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解除,从而能够进行第一保持部31对带状焊料材21的接下来的放出动作的准备。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用于接下来的切断的第一保持部31的准备。
另外,第二保持部35也可为下述结构,即,仅借助下侧的第二保持构件352,例如第二保持构件352对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进行吸附以及解除吸附,由此,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的解除成为可能。在进行吸附保持时,采用不会残留吸附痕迹的保持构件。
(清洁单元36)
清洁单元36被设在框体38中的切断部33的下游侧的位置。清洁单元36例如通过鼓风(air blow)来对平面凸轮3421的凸轮面3421a以及凸轮从动件3422进行清扫。具体而言,清洁单元36具有朝向平面凸轮3421的凸轮面3421a以及凸轮从动件3422而配置的喷嘴361,从喷嘴361吹出所供给的压缩空气。另外,清洁单元36只要是对平面凸轮3421的凸轮面3421a以及凸轮从动件3422的至少一者进行清扫的结构即可。由此,能够将平面凸轮3421的凸轮面3421a以及凸轮从动件3422的至少一者保持为清洁,防止传递机构342的误动作(例如振动)。
(切断焊料移送部37)
图8是将图4以及图5所示的切断焊料移送部37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切断焊料移送部37包括切断片保持部371以及切断片保持驱动部372。切断片保持部371在切断支撑位置接纳并保持利用切断部33从带状焊料材21切断的焊料片。切断片保持驱动部372使切断片保持部371在从切断支撑位置分隔的、进行焊料片的取出的取出位置与切断支撑位置之间移动。
切断片保持驱动部372被设在下台部381上,包括支撑构件37a、致动器载置台372c、第五致动器372a、移动部372b、保持部支撑部372c以及支撑部371a。支撑构件37a被设在下台部381上,支撑致动器载置台372c,致动器载置台372c载置第五致动器372a。第五致动器372a使移动部372b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支撑部371a被设于限制部371c,使移动体371b即切断片保持部371朝向上下方向的移动成为可能并予以支撑。由此,切断片保持部371受第五致动器372a驱动而可在第一方向的取出位置与切断支撑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切断片保持驱动部372包含对切断片保持部371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的高度调整部373a。高度调整部373a包括:弹性构件371d,赋予移动体371b朝向上方的移动力;以及高度调整丝杆373,限制移动体371b朝向上方的移动,对高度进行调节。弹性构件371d被配置在移动体371b与限制部371c之间。高度调整丝杆373被固定于限制部371c,通过丝杆机构来调整切断片保持驱动部372朝向上方的移动,由此,对支撑切断位置处的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
在切断片保持部371借助第五致动器372a的所述移动中,切断片保持部371以可通过切刀单元333的支撑构件3331中的开口部3332的方式而设,且邻接于对切刀单元333所设定的切断位置的第二切断构件332。而且,切断片保持部371利用高度调整机构(丝杆机构)373a来调整对带状焊料材21进行支撑的支撑面的高度,以成为与对切断前的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进行支撑的第二切断构件332的支撑面同样的高度位置。由此,切断焊料移送部37能够通过切断片保持部371来将焊料片从切断支撑位置移送至取出位置。
(焊料切断装置3的优点)
焊料切断装置3使驱动轴的轴线方向或驱动部的进退方向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构成,而非朝向带状焊料材21的宽度方向,换言之为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焊料切断装置3不使驱动轴的轴线朝向带状焊料材21的宽度方向,或者不使驱动部沿带状焊料材21的宽度方向进退。因而,焊料切断装置3能够将带状焊料材21的宽度方向上的装置尺寸(大小)比专利文献1等记载的以往装置大幅缩窄。例如,当以往的装置的装置宽度为200mm时,同比例尺下的焊料切断装置3的装置宽度为50mm以下,装置宽度实际为1/4以下。此种效果尤其是通过作为第一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32与具有保持移动体3132、第二致动器341及传递机构342的第二驱动部34来实现。并且,焊料切断装置3每一台的装置宽度大幅缩小,因此例如在将多台焊料切断装置3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使用从各焊料切断装置3供给的焊料片的系统中,与焊料切断装置3的设置台数成正比地,装置宽度的抑制效果提高。其结果,所述系统的足迹(foot print)变小,因此能够实现系统的小型化。
(焊料切断单元4)
如图4以及图5所示,焊料切断单元4包括框体38,且为在框体38中搭载有焊料切断装置3中的第一保持部31、第一驱动部32、切断部33、第二驱动部34以及第二保持部35的结构。具体而言,框体38设有设置第一驱动部32的第一支撑部38a、设置切断部33的切断支撑部38b、设置第二驱动部34的第二支撑部38c、以及设置第二保持部35的第二保持支撑部38d。第一保持部31被搭载于第一驱动部32。
在作为框体38的最下层的第一层部即下台部381与上台部382之间,设有第二致动器341与传递机构342的平面凸轮3421、凸轮从动件3422以及连结构件3423的下部。具体而言,带状焊料材21由配置在第一层部上方的引导构件25予以引导而在第一层部的上方受到送给,在像这样受到送给的带状焊料材21与第一层部之间,设有第一保持部31、第一驱动部32、切断部33以及第二驱动部34。
详细而言,第一保持部31的第一保持构件311以及第二保持部35的第一保持构件351位于比带状焊料材21更靠上方。同样,切断部33的上刃(第一切断构件)331位于比带状焊料材21更靠上方。
通过所述结构,在包括移载单元54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即便将多台焊料切断装置3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如前所述,多台焊料切断装置3的整体的装置宽度小,因此移载单元54的可动幅度(移动距离)也小即可。这意味着:零件安装装置5中的焊料片的移载所需的作业时间变短。即,在零件安装装置5中,能够以短的循环时间来进行焊料片的移载,从而可实现高速处理。而且,焊料切断单元4对应于每个框体38可更换,因此更换作业容易,并且重新设置时的定位再现性也良好。
而且,如图5所示,焊料切断单元4在第一层部中的下台部381上,设有第二致动器341以及传递机构342,由配置在第一层部上方的引导构件25予以引导而在第一层部的上方送给带状焊料材21。上台部382被设在所送给的带状焊料材21与第一层部之间,在上台部382设有第一驱动部32(第一致动器)以及第二保持部35。
框体38的上台部382与下台部381在放出方向(第一方向)的其中一侧包括彼此连结的连结部383。第一驱动部32(第一致动器)被设在上台部382的远离连结部383的另一侧,第二致动器341被设在下台部381的远离连结部383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结构,尤其是从排列配置有多个的焊料切断单元4的一个中,从框体38拆卸第一驱动部32(第一致动器)以及第二驱动部34(第二致动器341)时的拆卸作业容易。另外,在所述拆卸作业时,在第一驱动部32以及第二驱动部34的拆卸之前,先从焊料切断单元4拆卸焊料供给单元2。
而且,如图5所示,焊料切断单元4将第一保持部31、第一驱动部32、切断部33、第二驱动部34、第二保持部35以及切断焊料移送部37设于框体38。框体38设有设置切断焊料移送部37的焊料移送支撑部。第一保持部31、第一驱动部32、切断部33、第二驱动部34以及第二保持部35以连结部383为基准而设在供给带状焊料材21的供给处理侧,切断焊料移送部37以连结部383为基准而设在取出经切断的焊料片的取出侧。由此,焊料切断单元4将切断焊料移送部37包含在内而对应于每个框体38可更换,因此更换作业容易。另外,在所述更换作业时,在焊料切断单元4的更换之前,先从焊料切断单元4拆卸焊料供给单元2。
(第一保持部31、第一驱动部32以及切断部33的动作)
图9是在图5所示的焊料切断装置3中,从第一保持部31对带状焊料材21的送入直至切断部33对带状焊料材21的切断为止的动作的说明图。而且,图10是将直至切断为止的动作工序分为八个“(1)至(8)”来依次表示,将与各工序对应的符号以(1)至(8)来表示。
如图9所示,焊料切断装置3经过状态ST91至状态ST98的工序,将带状焊料材21切断为规定长度的焊料片211。状态ST91表示第一保持构件311及第二保持构件312打开的状态,状态ST92表示送入了带状焊料材21的状态,状态ST93表示关闭了第一保持构件311及第二保持构件312并包夹着带状焊料材21的状态,状态ST94表示打开了第一保持构件311及第二保持构件312的状态,状态ST95表示使第一保持部31对应于每个单元而后退的状态,状态ST96表示关闭了第一保持构件311及第二保持构件312并再次包夹着带状焊料材21的状态,状态ST97表示使第一保持部31对应于每个单元而前进的状态,状态ST98表示通过上刃331以及下刃332来切断带状焊料材21的前端部而切出了焊料片211的状态。在状态ST98之后,为了从带状焊料材21切出新的焊料片211而返回状态ST94的工序,依次重复状态ST94至状态ST98的工序。
(焊料片制造装置12)
如图1所示,焊料片制造装置12包含焊料切断单元4以及焊料供给单元2。即,焊料片制造装置12包括底座11、被安装于底座11且将连续的带状焊料材21切断为规定的长度而制成焊料片的焊料切断单元4、以及向焊料切断单元4供给连续的所述带状焊料材21的焊料供给单元2。由此,在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在焊料片的制造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状焊料材21的更换或新的供给,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焊料片的制造。
而且,所述结构的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为焊料切断单元4包括识别机构(识别构件)261的结构,所述识别机构(识别构件)261通过检测标记部262b来识别卷盘的卷盘宽度。由此,在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当更换焊料切断单元4时,即便进行焊料切断单元4的基座构件22的安装及拆卸,焊料切断单元4也能够通过利用识别机构(识别构件)261来检测标记部262b而识别卷盘的卷盘宽度。
而且,所述结构的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为下述结构,即:在焊料供给单元2中,支撑构件24以及引导构件25的至少一者在其一部分具有识别区域部26,在识别区域部26设有与由卷盘支架23所保持的卷盘的多个卷盘宽度分别相应的规定的标记部262b,焊料切断单元4包括通过检测标记部262b来识别卷盘的卷盘宽度的识别机构(识别构件)261。由此,同样地,在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当更换焊料切断单元4时,即便进行焊料切断单元4的基座构件22的安装及拆卸,焊料切断单元4也能够通过利用识别机构(识别构件)261来检测标记部262b而识别卷盘的卷盘宽度。
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框体38被设在底座11上,基座构件22被支撑于移动机构28,将焊料供给单元2可在安装位置S与脱离位置R之间沿第一方向移动地设在底座11上。在底座11上设有识别区域部26。而且,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卷盘支架23以及支撑构件24被设在基座构件22上,引导构件25被设于支撑构件24,从而一体地构成。因此,焊料片制造装置12中,当更换焊料供给单元2时,通过进行焊料供给单元2的基座构件22的安装及拆卸,从而能够高效地拆装焊料供给单元2。而且,焊料片制造装置12即便在更换为与各个种类的带状焊料材21对应的焊料供给单元2的情况下,由于使焊料切断单元4可共用地共同构成,因此能够高效进行与多个种类相应的焊料供给单元2的更换。
(零件安装装置5)
图10(A)是表示沿着第一方向(放出方向)切断零件安装装置5的状态的剖面立体图,图10(B)是从箭头10B方向观察图10(A)的零件安装装置5时的立体图。
如图10(A)、图10(B)所示,零件安装装置5为所谓的安装机,包括底座11、焊料切断单元群51、安装支撑部52以及移载单元54。而且,零件安装装置5包括拍摄部58。而且,零件安装装置5包括第一搬送装置53。
底座11包含脚部11a、载置部11b、支撑部11c以及基台11d。基台11d是位于底座11下部的平板台状的构件。脚部11a是设在基台11d上的多个柱状的构件,支撑载置部11b。载置部11b是载置焊料供给单元2以及焊料切断单元4的平板台状的构件。支撑部11c设在载置部11b的宽度方向且焊料供给单元2以及焊料切断单元4的左右的位置,支撑移载单元54。
如图10(A)、图10(B)所示,零件安装装置5中,焊料片制造部12所包括的焊料供给单元2以及焊料切断装置3(焊料切断单元4)在底座11(载置部11b)上沿宽度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另外,详细而言,在底座11(载置部11b)上,设有平板状的载置支承构件51a,在载置支承构件51a上设有焊料片制造装置12。
焊料切断单元群51为在底座11上装卸自如地并列配置有多个焊料切断单元4的结构。焊料切断单元群51在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配置有第一焊料切断单元群511,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配置有第二焊料切断单元群512。第一焊料切断单元群511被供给多个种类的带状焊料材21,制造安装对象物56所需的焊料片。同样地,第二焊料切断单元群512也被供给与第一焊料切断单元群511相同的种类的带状焊料材21,制造安装对象物56所需的焊料片。通过利用第一焊料切断单元群511以及第二焊料切断单元群512来制造相同种类的焊料片,从而即便第一焊料切断单元群511中的焊料片的制造发生中断,也能够利用第二焊料切断单元群512来进行备份而制造相同种类的焊料片,无须使零件安装装置5中的焊料片向安装对象物56的安装停止而可连续地进行。
安装支撑部52被设在底座11上,对安装从带状焊料材21切断的焊料片211的工件即安装对象物56(参照图11)进行支撑。安装对象物56也可为收容多个焊料片211的托盘。图10(A)、图10(B)中,以虚线的椭圆来表示安装支撑部5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支撑部52相当于例如在输送器的中途构成的定位单元(也包含与在载置台上构成的定位销卡合者)。
第一搬送装置53被设在底座11上,将安装焊料片211之前的安装对象物56搬送至安装支撑部52,而且,将安装了焊料片211之后的安装支撑部52的安装对象物56搬送至安装支撑部52的外部。作为第一搬送装置53,采用包含无接头状的移动构件(例如链、带)的输送器或者将多个辊排列而成的输送器、保持安装对象物56而移动的移动单元等。另外,详细而言,在底座11(载置部11b)上,设有平板状的载置支承构件53a,在载置支承构件53a上设有第一搬送装置53。
移载单元54将由焊料切断单元群51所切断的各个焊料片211将移载并安装至安装支撑部52的安装对象物56。具体而言,移载单元54具有移载头单元541以及头支撑部542。头支撑部542支撑移载头单元541,架设于分隔地设置的两个支撑部11c、11c,可沿X方向(放出方向(第一方向))移动。移载头单元541可沿成为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的第三方向移动。移载头单元541具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两个)保持单元5411,所述多个保持单元5411保持焊料片211(参照图9),且可沿成为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Z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下方向)移动。由此,移载单元54保持切断片保持部371上的焊料片211,并将焊料片211移载至安装支撑部52的安装对象物56。
拍摄部58被设在焊料切断装置3与安装支撑部52之间,从下方拍摄由移载单元54的移载头单元541所保持的焊料片,算出修正值,所述修正值为相对于规定的基准位置以及基准姿势的、XY方向的位置的误差以及绕Z方向轴的姿势误差。拍摄部58包括包含摄像机的拍摄单元以及成为拍摄时的光源的光源单元。
像这样构成的零件安装装置5通过采用包含本发明的焊料切断单元4以及焊料供给单元2的焊料片制造装置12,能够减小零件安装装置5的宽度方向的占用面积,从而可有效地活用设置场所。而且,由移载单元54进行的移动距离变短,因此可高效地进行焊料片的安装。而且,零件安装装置5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状焊料材21的更换,因此能够对安装对象物56连续且高效地安装焊料片211。
(生产系统1)
图11(A)至图11(E)是表示各类型的零件安装装置5的示意图。基准类型T0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安装支撑部52被设在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在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对安装对象物56进行定位支撑。安装对象物56向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的安装支撑部52的移送、或安装对象物56从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的安装支撑部52的移送是由未图示的移送装置或作业者来进行。
类型T1的零件安装装置5是在基准类型T0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构成有第一搬送装置53的类型。类型T1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第一搬送装置53被设在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在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移送安装对象物56。第一搬送装置53在其中途设有安装支撑部52,将安装对象物56移动至安装支撑部52,而且从安装支撑部52进行移送。而且,第一搬送装置53接纳并移送来自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外部的安装对象物56,并进行向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外部的交接移送。
类型2的零件安装装置5是在基准类型T0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构成有第一搬送装置53的类型。类型T2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第一搬送装置53以通过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的方式而设,在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与区域外部之间移送安装对象物56。第一搬送装置53在其中途设有安装支撑部52,将安装对象物56移送至安装支撑部52,而且从安装支撑部52进行移送。而且,第一搬送装置53接纳并移送来自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外部的安装对象物56,并进行向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外部的交接移送。
类型3的零件安装装置5是在基准类型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构成有第一搬送装置53的类型。类型T3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第一搬送装置53以通过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的方式而设,在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与区域外部之间移送安装对象物56。安装支撑部52被设在与第一搬送装置53的移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通过未图示的安装对象物移送机构,安装对象物56在安装支撑部52与第一搬送装置53之间受到移送。而且,第一搬送装置53接纳并移送来自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外部的安装对象物56,并进行向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外部的交接移送。
另外,也可设为下述结构,即,代替类型T3的零件安装装置5的第一搬送装置53而使后述的第二搬送装置55在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外部且邻接于零件安装装置5而配置(类型T3-1)。类型T3-1的零件安装装置5是在基准类型T0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追加有第二搬送装置55的类型。类型T3-1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第二搬送装置55以与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邻接的状态,以沿着区域内部来搬送安装对象物56的方式而设。安装支撑部52被设在与第二搬送装置55的移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通过未图示的安装对象物移送机构,安装对象物56在安装支撑部52与第二搬送装置55之间受到移送。
图12(A)至图12(D)是表示包括图11(A)至图11(E)所示的各类型的零件安装装置5的生产系统1的示意图。而且,生产系统1包括进行安装有焊料片211的安装对象物56的温度处理的温度处理装置57。另外,图12(A)至图12(D)中,省略了包含焊料供给单元2以及焊料切断装置3(焊料切断单元4)的焊料片制造装置12以及移载单元54。
图12(A)所示的生产系统1包括类型T1的零件安装装置5与温度处理装置57。而且,生产系统1包括多个零件安装装置5,且包含第二搬送装置(安装对象移送装置)55,所述第二搬送装置(安装对象移送装置)55进行零件安装装置5彼此之间的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的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与安装对象物56朝向零件安装装置5和温度处理装置57的搬送、以及安装对象物56朝向本生产系统1的搬送。本生产系统1中,以连续地(图12(A)中呈直线状)形成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路径的方式而配置有类型T1的零件安装装置5。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在类型T1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构成的第一搬送装置53以及第二搬送装置55予以连结,而形成搬送路径。
而且,配置在本生产系统1的虚线部分的零件安装装置5为基准类型T0的零件安装装置5或类型T1的零件安装装置5皆可。例如也可为:配置在虚线部分的零件安装装置5在预先设置零件安装装置5时,构成类型T1的零件安装装置5,在使零件安装装置5构成为预先构成的第二搬送装置55的一部分时,构成基准类型T0的零件安装装置5。
图12(B)所示的生产系统1包括类型T2的零件安装装置5与温度处理装置57。本生产系统1包括多个零件安装装置5,零件安装装置5彼此之间的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零件安装装置5的区域内部的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与安装对象物56朝向零件安装装置5和温度处理装置57的搬送是由类型T2的零件安装装置5中所含的第一搬送装置53来进行。本生产系统1中,以连续地(图12(B)中呈直线状)形成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路径的方式而配置有类型T2的零件安装装置5,通过将在各个零件安装装置5中构成的第一搬送装置53彼此连结而形成搬送路径。
图12(C)所示的生产系统1包括类型T3的零件安装装置5与温度处理装置57。本生产系统1包括多个零件安装装置5,零件安装装置5彼此之间的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是由各个零件安装装置5中构成的第一搬送装置53来进行。而且,本生产系统1包括温度处理装置57以及进行安装对象物56向本生产系统1的搬送的第二搬送装置55。本生产系统1中,以连续地(图12(C)中呈直线状)形成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路径的方式而配置有类型T3的零件安装装置5,通过将在零件安装装置5中构成的第一搬送装置53与第二搬送装置55予以连结而形成搬送路径。
图12(D)所示的产系统1包括基准类型T0的零件安装装置5与温度处理装置57。本生产系统1包括多个零件安装装置5,且包括第二搬送装置55,所述第二搬送装置55进行安装对象物56与各个零件安装装置5的搬送、以及安装对象物56向温度处理装置57的搬送。本生产系统1中,以连续地(图12(D)中呈直线状)形成安装对象物56的搬送路径的方式而设有第二搬送装置55,第二在搬送装置55的一侧方,沿着搬送路径而配置有零件安装装置5以及温度处理装置57。本生产系统1中,沿着第二搬送装置55的搬送路径而排列配置有零件安装装置5以及温度处理装置57,因此能够根据生产系统1的生产能力来容易地进行零件安装装置5以及温度处理装置57的增减。
如上所述,生产系统1可通过零件安装装置5、温度处理装置57以及第二搬送装置55来构建。此结构中,在对安装于焊料切断装置3的焊料供给单元2进行更换时,通过进行基座构件22的安装及拆卸,从而能够实现焊料供给单元2的拆装。其结果,生产系统1整体的运转效率提高。
〔实施方式2〕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构件相同的功能的构件,附注相同的符号并不再重复其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生产系统1包括焊料供给单元6来代替焊料供给单元2,包括焊料切断装置7来代替焊料切断装置3。生产系统1的其他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1同样。
(焊料供给单元6)
图13(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焊料供给单元6所包括的引导构件61的下部导引构件611的上表面的形状的图,且是表示在下部导引构件251安装有安装导引构件7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B)是表示引导构件61的下部导引构件611的下表面的形状的图,且是表示在下部导引构件251安装有安装导引构件73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3(A)、图13(B)所示,焊料供给单元6包括引导构件61来代替焊料供给单元2的引导构件25。焊料供给单元6的其他结构与焊料供给单元2同样。
(引导构件61)
如图13(A)、图13(B)所示,引导构件61具有朝放出方向伸出的下部导引构件611以及上部导引构件612。下部导引构件611以及上部导引构件612具有与焊料供给单元2的下部导引构件251以及上部导引构件252对应的结构。下部导引构件611在上表面具有引导路6111、伸出部6112以及引导侧壁部6113。引导路6111对应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引导路2511,伸出部6112对应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伸出部2512,引导侧壁部6113对应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引导侧壁部2513。上部导引构件612与焊料供给单元2的上部导引构件252为同形状,具有与开口部2521对应的开口部6121。
在引导构件61的下部导引构件611,形成有开口部6114。开口部6114从下部导引构件611的下游侧端部朝上游方向延伸。开口部6114的上游侧端部为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第一开口部2516的上游侧端部相同的位置。开口部6114可容纳从下方插入的、焊料切断装置7的第一握持件以及第二握持件。而且,开口部6114的形成范围例如与上部导引构件612的开口部6121的形成范围一致。
而且,下部导引构件611具有前端部611b、两个倾斜部611b1、611b1、两个下部前端部611b2、611b2以及两个侧部前端部611c1、611c1。前端部611b对应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前端部251b,倾斜部611b1对应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倾斜部251b1,下部前端部611b2对应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下部前端部251b2,侧部前端部611c1对应于下部导引构件251的侧部前端部251c1。引导构件61的所述各部的功能与引导构件25的对应的所述各部的功能同样。
焊料供给单元6在被安装至焊料切断装置7时,对下部导引构件611进行导引,直至焊料切断装置7所具有的安装导引构件73从前端部611b插入至开口部6114并到达安装位置为止。由此,当焊料供给单元6被安装于焊料切断装置7时,引导构件61的前端部611b由引导规定部338予以导引,由此来安装至规定的位置,安装导引构件73的上表面与伸出部6112的面可设定为相同的高度位置。因此,通过引导构件61,可将所放出的带状焊料材21准确地放出并设置到焊料切断装置7的切断位置。焊料供给单元6具有与焊料供给单元2同样的优点。
(焊料切断装置7)
图14是焊料切断装置7的立体图。图15是焊料切断装置7的正面图。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焊料切断装置7包括第一保持部71来代替焊料切断装置3的第一保持部31,包括第二保持部72来代替第二保持部35。焊料切断装置7的其他结构与焊料切断装置3同样。
(第一保持部71)
图16(A)是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第一保持部71以及第二保持部72的侧面图,图16(B)是第一保持部71以及第二保持部72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如。图16(A)、图16(B)所示,第一保持部71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保持部31同样地,在实施方式2中包括第一保持构件711及第二保持构件712与第一保持驱动部713,进行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解除。但是,第一保持部71中,第一保持构件711是可沿上下方向运行的移动构件,第二保持构件712是不沿上下方向移动而被固定的固定构件。因此,保持驱动部713仅使第一保持构件711沿相对于带状焊料材21的平面部而垂直的第二方向(Z方向)运行。
保持驱动部713包括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保持驱动部313的第三致动器3131对应的第三致动器7131、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保持驱动部313的传递机构3133对应的传递机构7133、以及与实施方式1的保持移动体3132对应的保持移动体7132。传递机构7133将保持移动体7132朝向第一方向(X方向)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朝向第二方向(Z方向)的直线运动,并传递作为第一保持构件711朝向第二方向(Z方向)的直线运动。
具体而言,传递机构7133包括与实施方式1的上部卡夹机构部3134对应的上部卡夹机构部7134、与实施方式1的上部从动件部3135对应的上部从动件部7135、以及与实施方式1的弹簧3138对应的弹簧7138。使上部卡夹机构部7134运行的传递机构7133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传递机构3133同样。对于第一保持部71,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保持部31同样地,根据以往周知的技术的应用或组合来考虑各种结构,但只要能够进行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解除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于以上公开的结构。
(第二保持部72)
如图16(A)、图16(B)所示,第二保持部72包括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保持部35的第一保持构件351对应的第一保持构件721、以及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保持驱动部353对应的第二保持驱动部723,进行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解除。
第二保持部72中,代替实施方式1的第二保持部35的第二保持构件352,由安装导引构件73作为第二保持构件(第二握持件)发挥功能。安装导引构件73被设于切断部33,朝与放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保持驱动部723使第一保持构件721沿相对于带状焊料材21的平面部而垂直的第二方向(Z方向)运行。
第二保持驱动部723包括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保持驱动部353的第四致动器3531对应的第四致动器7231、以及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保持驱动部353的传递机构3533对应的传递机构7233。传递机构7233包括与实施方式1的传递机构3533的上部卡夹机构部3534对应的上部卡夹机构部7234。上部卡夹机构部7234包含第一保持构件721以及弹簧7235。弹簧7235朝下方对第一保持构件721施力。
当第四致动器7231运行时,上部卡夹机构部7234伴随第四致动器7231的未图示的移动体的上方移动而上升,第四致动器7231停止动作,当第四致动器7231的未图示的移动体进行下方移动时,上部卡夹机构部7234被弹簧7235施力,跟随第四致动器7231的未图示的移动体而下降。第一保持构件721通过下降而使带状焊料材21朝下方移动并按压至安装导引构件73,由此,与安装导引构件73一同保持引导构件61内的带状焊料材21。
由此,可实现第一保持构件721以及安装导引构件73对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的解除。第二保持部72的其他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保持部35的动作同样。对于第二保持部72,与实施方式1的第二保持部35同样地,根据以往周知的技术的应用或组合来考虑各种结构,但只要可进行带状焊料材21的保持以及保持解除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于以上公开的结构。
(焊料切断装置7的优点)
焊料切断装置7为下述结构,即,在第一保持部71中仅使第一保持构件711升降,在第二保持部72中仅使第一保持构件721升降。由此,能够简化第一保持部71的保持驱动部713以及第二保持部72的第二保持驱动部723的结构。
而且,在将焊料供给单元6安装于焊料切断装置7时,如图13(A)、图13(B)所示,将第一保持部71的第二保持构件712以及安装导引构件73插入至引导构件61的下部导引构件611的开口部6114,它们作为带状焊料材21的下表面的导引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稳定地引导带状焊料材21。焊料切断装置7的其他优点与实施方式1的焊料切断装置3同样。
〔总结〕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焊料供给单元包括:基座构件;卷盘支架,设在所述基座构件上,旋转自如地保持带状焊料材的卷盘;支撑构件,设在所述基座构件上;以及引导构件,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在放出卷绕于所述卷盘的所述带状焊料材时引导所述带状焊料材的至少下表面。
根据所述结构,在基座构件上设置卷盘支架以及支撑构件,在所述支撑构件设置引导构件,使焊料供给单元的所有构成构件一体地构成,因此除了卷盘单独相对于卷盘支架的拆装以外,还能实现焊料供给单元自身的拆装。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可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部件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符号的说明
1:生产系统
2、6:焊料供给单元
3、7:焊料切断装置
4:焊料切断单元
5:零件安装装置
11:底座
12:焊料片制造装置
21:带状焊料材
22:基座构件
23:卷盘支架
24:支撑构件
25、61:引导构件
26:识别区域部
27:抑制单元
31、71:第一保持部
32:第一驱动部(第一致动器)
33:切断部
34:第二驱动部
36:清洁单元
35、72:第二保持部
37:切断焊料移送部
38:框体
39、73:安装导引构件
51:焊料切断单元群
52:安装支撑部
53:第一搬送装置
54:移载单元
55:第二搬送装置
56:安装对象物
57:温度处理装置
71:第一保持部
72:第二保持部
211:焊料片
251、611:下部导引构件
252、612:上部导引构件
261:识别机构
311、351、711、721:第一保持构件
312、712:第二保持构件(第一握持件)
313、713:第一保持驱动部
331:上刃(第一切断构件)
332:下刃(第二切断构件)
341:第二致动器
342、3133、3533、7133、7233:传递机构
343:移动体
352:第二保持构件(第二握持件)
353、723:第二保持驱动部
371:切断片保持部
381:下台部
382:上台部
383:连结部
2511、6111:引导路
2512、6112:伸出部
2513、6113:引导侧壁部
2514:下部引导部
2515:侧部引导部
2516:第一开口部
2517:第二开口部
2518:凹陷部
2521、6114:开口部
2531:第一伸出部
2532:第二伸出部
2541:第一引导侧壁部
2542:第二引导侧壁部
2551:第一周缘部
2552:第二周缘部
3131、7131:第三致动器
3132、7132:保持移动体
3421:平面凸轮
3422:凸轮从动件
3423:连结构件
3531、7231:第四致动器
3532:致动器运行部

Claims (15)

1.一种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构件;
卷盘支架,设在所述基座构件上,旋转自如地保持带状焊料材的卷盘;
支撑构件,设在所述基座构件上;以及
引导构件,设于所述支撑构件,在放出卷绕于所述卷盘的所述带状焊料材时引导所述带状焊料材的至少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构件以及所述引导构件的至少一者在其一部分具有识别区域部,在所述识别区域部,设有与由所述卷盘支架所保持的多个种类的所述卷盘的各卷盘宽度相应的规定的标记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包括:
伸出部,引导所述带状焊料材的下表面,且朝规定方向伸出;以及
引导侧壁部,设在所述伸出部的两侧,
所述伸出部以及所述引导侧壁部形成所述带状焊料材的引导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出部包含:第一伸出部,在其两侧设有所述引导侧壁部;以及第二伸出部,与所述第一伸出部连续地设置,且在其两侧未设有所述引导侧壁部,
所述侧壁部包含:第一引导侧壁部,彼此以能够引导所述带状焊料材的间隔而设;以及第二引导侧壁部,以比所述第一引导侧壁部大的间隔而设。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伸出部的上部的上部导引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构件在所述伸出部包括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开口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包含:第一周缘部,沿成为所述伸出部的规定方向的伸出方向以规定的长度而形成;以及第二周缘部,与所述第一周缘部连续地形成,且以比所述伸出部的宽度短的长度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构件的下表面中的从所述开口部的前端部直至所述引导构件的前端为止的区域,形成有从下表面凹陷的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抑制单元,设在所述引导构件的上方,且构成为能够在要使所述带状焊料材安装至所述引导构件时的待机位置、与已使所述带状焊料材安装至所述引导构件时的安装位置之间移动,朝向所述伸出部对位于所述引导路的所述带状焊料材的上表面施力。
10.一种焊料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焊料切断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将连续的带状焊料材切断为规定的长度而制成焊料片;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向所述焊料切断单元供给连续的所述带状焊料材。
11.一种焊料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焊料切断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将连续的带状焊料材切断为规定的长度而制成焊料片;以及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向所述焊料切断单元供给连续的所述带状焊料材,
所述焊料切断单元包括识别构件,所述识别构件通过检测所述标记部来识别所述卷盘的卷盘宽度。
12.一种焊料片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焊料切断单元,安装于所述底座,将连续的带状焊料材切断为规定的长度而制成焊料片;以及
如权利要求1、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焊料供给单元,向所述焊料切断单元供给连续的所述带状焊料材,
所述焊料供给单元中,所述支撑构件以及所述引导构件的至少一者在其一部分具有识别区域部,在所述识别区域部,设有与由所述卷盘支架所保持的多个种类的所述卷盘的各卷盘宽度相应的规定的标记部,
所述焊料切断单元包括识别构件,所述识别构件通过检测所述标记部来识别所述卷盘的卷盘宽度。
13.一种零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焊料片制造装置,装卸自如地配设在所述底座上;
安装支撑部,设在所述底座上,对安装从所述带状焊料材切断的焊料片的安装对象物进行支撑;
第一搬送装置,设在所述底座上,进行安装对象物的搬送;以及
移载单元,将由所述焊料片制造装置所切断的所述焊料片移载并安装至所述安装支撑部的安装对象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零件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搬送装置,设在所述底座上,进行所述安装对象物向所述安装支撑部与所述安装支撑部外的搬送。
15.一种生产系统,进行安装从带状焊料材切断的焊料片的安装对象物的温度处理,所述生产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零件安装装置;
温度处理装置,进行所安装的安装对象物的温度处理;以及
安装对象移送装置,向所述零件安装装置与所述温度处理装置移送所述安装对象物。
CN202080098254.5A 2020-04-03 2020-04-03 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Active CN115279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5379 WO2021199441A1 (ja) 2020-04-03 2020-04-03 半田供給ユニット、半田片製造装置、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生産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79524A true CN115279524A (zh) 2022-11-01
CN115279524B CN115279524B (zh) 2024-05-14

Family

ID=77928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8254.5A Active CN115279524B (zh) 2020-04-03 2020-04-03 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8636A1 (zh)
EP (1) EP4101572A4 (zh)
JP (1) JP7365493B2 (zh)
CN (1) CN115279524B (zh)
WO (1) WO20211994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9525B (zh) 2020-04-03 2024-05-14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焊料切断装置、焊料切断单元、零件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6747A (ja) * 1990-11-30 1992-07-28 Nichiden Mach Ltd 半田供給装置
JPH05245627A (ja) * 1991-09-27 1993-09-24 Japan Yunitsukusu:Kk 自動はんだ送り装置
JP2002178143A (ja) * 2000-12-20 2002-06-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田供給装置および半田付装置
CN1430542A (zh) * 2000-05-24 2003-07-16 卡森(亚洲)有限公司 经过改进的用于分配焊料的装置和方法
JP2005074483A (ja) * 2003-09-01 2005-03-24 Fujitsu Ltd 半田供給装置
JP2008288334A (ja) * 2007-05-16 2008-11-27 Yamaha Motor Co Ltd 半田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
JP2009095834A (ja) * 2007-10-12 2009-05-07 Toyota Motor Corp はんだ送給装置及びはんだリールの交換方法
CN101837388A (zh) * 2009-03-16 2010-09-2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焊丝卷取机及送出机
JP2012043862A (ja) * 2010-08-16 2012-03-01 Fuji Mach Mfg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12048287A (ja) * 2010-08-24 2012-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部品管理装置、部品管理システム、部品管理方法、および、部品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4084662A (zh) * 2014-04-02 2014-10-08 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串焊机的焊带分送机构
CN104249207A (zh) * 2014-09-11 2014-12-31 江苏大全凯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送银钎料夹具
CN104400441A (zh) * 2014-11-26 2015-03-11 艾美特焊接自动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钎焊料铺设点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5185634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露出機構の照合方法および照合システム
CN105234520A (zh) * 2015-11-06 2016-01-13 项俊俊 金刚石切割工具焊接机的焊带焊剂供给装置
JP2016203217A (ja) * 2015-04-23 2016-12-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半田付板状導体の製造装置、半田付板状導体の製造方法、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グランドバー
CN107498137A (zh) * 2017-10-11 2017-12-2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笔式焊锡丝齿轮挤压式供给器
CN206997987U (zh) * 2017-06-15 2018-02-13 钟文娟 焊带供给装置及金刚石锯片焊接机
CN109311112A (zh) * 2016-06-10 2019-02-05 科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卷对卷激光再流焊装置及再流焊方法
CN109623083A (zh) * 2019-01-19 2019-04-16 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 钎带定长输送装置
CN209578416U (zh) * 2019-02-14 2019-11-05 苏州友荣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感器钎料送料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1505A (en) * 1978-10-11 1980-11-04 Libbey-Owens-Fo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olar collector panels
US4437236A (en) * 1982-01-25 1984-03-2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older bonding process
JPS5954462A (ja) * 1982-09-20 1984-03-29 Internatl Rectifier Corp Japan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006639A (en) * 1998-02-04 1999-12-28 Litton Systems, Inc. Solder plac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273567B1 (de) * 2009-06-30 2013-08-21 Mikron Berli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cken von Lötband
EP2299500A1 (en) * 2009-09-16 2011-03-23 3S Industries AG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tringer and stringer
US20130277361A1 (en) * 2012-04-19 2013-10-24 Lian Hok Ta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ter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solar cells
CN106825839A (zh) * 2017-03-22 2017-06-13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汇流条的供料机构以及供料方法
CN110405306A (zh) * 2019-08-05 2019-11-05 无锡奥特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压机构、串焊机及施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6747A (ja) * 1990-11-30 1992-07-28 Nichiden Mach Ltd 半田供給装置
JPH05245627A (ja) * 1991-09-27 1993-09-24 Japan Yunitsukusu:Kk 自動はんだ送り装置
CN1430542A (zh) * 2000-05-24 2003-07-16 卡森(亚洲)有限公司 经过改进的用于分配焊料的装置和方法
JP2002178143A (ja) * 2000-12-20 2002-06-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田供給装置および半田付装置
JP2005074483A (ja) * 2003-09-01 2005-03-24 Fujitsu Ltd 半田供給装置
JP2008288334A (ja) * 2007-05-16 2008-11-27 Yamaha Motor Co Ltd 半田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
JP4838195B2 (ja) * 2007-05-16 2011-12-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半田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
JP2009095834A (ja) * 2007-10-12 2009-05-07 Toyota Motor Corp はんだ送給装置及びはんだリールの交換方法
CN101837388A (zh) * 2009-03-16 2010-09-22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焊丝卷取机及送出机
JP5637770B2 (ja) * 2010-08-16 2014-12-1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12043862A (ja) * 2010-08-16 2012-03-01 Fuji Mach Mfg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12048287A (ja) * 2010-08-24 2012-03-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部品管理装置、部品管理システム、部品管理方法、および、部品管理プログラム
JP2015185634A (ja) * 2014-03-24 2015-10-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露出機構の照合方法および照合システム
CN104084662A (zh) * 2014-04-02 2014-10-08 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串焊机的焊带分送机构
CN104249207A (zh) * 2014-09-11 2014-12-31 江苏大全凯帆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送银钎料夹具
CN104400441A (zh) * 2014-11-26 2015-03-11 艾美特焊接自动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钎焊料铺设点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203217A (ja) * 2015-04-23 2016-12-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半田付板状導体の製造装置、半田付板状導体の製造方法、同軸ケーブル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グランドバー
CN105234520A (zh) * 2015-11-06 2016-01-13 项俊俊 金刚石切割工具焊接机的焊带焊剂供给装置
CN109311112A (zh) * 2016-06-10 2019-02-05 科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卷对卷激光再流焊装置及再流焊方法
CN206997987U (zh) * 2017-06-15 2018-02-13 钟文娟 焊带供给装置及金刚石锯片焊接机
CN107498137A (zh) * 2017-10-11 2017-12-2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笔式焊锡丝齿轮挤压式供给器
CN109623083A (zh) * 2019-01-19 2019-04-16 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 钎带定长输送装置
CN209578416U (zh) * 2019-02-14 2019-11-05 苏州友荣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传感器钎料送料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曾宪奎, 李志洋: "输送带生产工艺及设备", 橡塑技术与装备, no. 10, 20 October 2005 (2005-10-20), pages 18 - 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99441A1 (ja) 2021-10-07
EP4101572A1 (en) 2022-12-14
EP4101572A4 (en) 2023-03-29
JPWO2021199441A1 (zh) 2021-10-07
CN115279524B (zh) 2024-05-14
US20230018636A1 (en) 2023-01-19
JP7365493B2 (ja)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55709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feeder
CN100459055C (zh) 保护带贴附方法和其装置以及保护带分离方法和其装置
KR101458219B1 (ko) 반도체 웨이퍼의 보호 테이프 절단 방법 및 보호 테이프 절단 장치
KR20140000134A (ko) 테이프 피더 및 테이프 피더에 테이프를 장착하는 방법
WO2015110090A1 (zh) 一种原位斩切输送机及定位输送方法
CN107660117B (zh) 元件供料器
CN115279524A (zh) 焊料供给单元、焊料片制造装置、零件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JP5816818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切断治具
CN110073734B (zh) 元件供料器
CN110636752A (zh) 部件安装装置
CN115279525B (zh) 焊料切断装置、焊料切断单元、零件安装装置及生产系统
JPWO2021199441A5 (zh)
JP5338852B2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スプライシング用治具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方法
JPWO2021199440A5 (zh)
US7472472B2 (en) Electronic part mounting apparatus
CN111418275B (zh) 供料器
JP2022076628A (ja) 切断装置、部品装着システム及びテープ切断方法
KR101224871B1 (ko) 캐리어 테이프의 자동 공급 장치
JP6759423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WO2023286126A1 (ja) 使用済テープ処理装置および部品装着機
US11310949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WO2022130490A1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07311692A (ja) 部品保持方法及び部品実装機
CN117198966A (zh) 带粘贴装置
JP2022113787A (ja) フィー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