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你电脑主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脑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迷你电脑主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很多电子产品不仅性能越来越强,体积也越来越小巧,其中就包括电脑,传统的台式机功能强大,但是体积也大,便携性较差,有些厂家顺势推出了迷你型的电脑主机,体积小巧,只有一个巴掌大小,重量也很轻,便携性很好,机箱内主板、硬盘和内存条齐全,还配置有丰富的接口,完全能应付常规的办公、影音和游戏需求,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迷你电脑主机机箱内部配件布置非常紧凑,硬盘和内存条等部件都集成在主板上,发热量集中,即使增加了散热风扇,散热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主机长时间运行发热严重,容易影响电脑的运行速率,还会降低主机的使用寿命,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迷你电脑主机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迷你电脑主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迷你电脑主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迷你电脑主机,包括机箱、主板、内存条、硬盘和散热组件;
所述散热组件、主板和硬盘相互平行叠放在机箱内,主板位于散热组件和硬盘的中间,所述内存条设置在主板上,所述主板远离硬盘的一面设有CPU;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散热器、热管和导热板,所述散热器包括底板和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相互平行阵列设置在底板上,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所述导热板的正面与CPU面接触,所述热管一端固定在导热板的背面,另一端设置在散热器的底板上,所述散热器与散热风扇平行并列布置,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入口对接;
所述机箱侧壁还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主板上方空间的进风,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主板下方空间的进风,所述机箱侧壁的出风口与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出口对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把机箱内部多个配件分成三层,相互平行叠放,层次分明,方便组装,为了方便描述,把主板设有CPU的一面定义为主板的正面,另一面为背面,主板正面布置的CPU发热量最大,散热组件主要对CPU进行散热,所以把散热组件设置在主板正面一侧,以保证散热效率,硬盘功率较小,发热量也较小,设置在主板的背面一侧,能减少CPU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硬盘上。
本申请冷风流动路径合理,机箱内层与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通风间隙,机箱侧壁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用于主板上方空间的进风,第二进风口用于主板下方空间的进风,机箱内大部分空间的空气都能流动,无论是主板产生的热量,还是硬盘产生的热量都能被流动的空气带走,散热风扇将主板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的热空气抽走,送入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通道内,最终导出机箱。
本申请迷你电脑主机的厚度更薄,传统的热管散热组件中的散热风扇一般都设置在散热器的上方,为了保证散热效率,厚度很难进一步降低。本申请把散热风扇和散热器平行并列布置,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入口对接,解决了出风问题,扁平化布局直接降低了散热组件的厚度。
本申请对CPU的散热更高效,采用了热管风冷散热技术,导热板与CPU面接触,能高效地吸收CPU产生的热量,再利用热管把热量传递至散热器上,散热器上设有多个散热鳍片,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入口对接,散热风道的出口与机箱侧壁的出风口对接,散热风扇产生的风能快速、直接地把散热器上的热量带至机箱外部。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包括导热板本体、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位于导热板本体的两端,所述导热板本体的正面与CPU面接触,所述第一固定板用于固定散热器,所述导热板本体和第二固定板用于固定散热风扇;
所述热管为U形平板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高于导热板本体背面,所述第一固定板和导热板本体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高度差的数值等于热管的厚度;
所述第二固定板也高于导热板本体背面,所述第二固定板和导热板本体之间也形成高度差,所述散热风扇底部设有多个螺钉柱,通过多个螺钉把散热风扇固定在导热板本体和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导热板本体一端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用于提高机箱内远离散热器一端空间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机箱内远离散热器一端空间的散热性能。
由于本申请采用了导热板,导热板与散热风扇底部的进风口距离较近,对散热风扇底部吸风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增加了风阻,尤其是影响机箱内远离散热器一端空间的散热性能,风噪也会有所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对导热板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导热板本体向外延伸出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用于固定散热器,第二固定板和导热板本体用于固定散热风扇,导热板在导热作用之外,还起到了结构固定件的作用。
本申请采用了U形平板结构的热管,热管的一端设置在导热板的背面,另一端设置在散热器的底部,为了使热管保持水平状态(此时散热效果最佳),需要使第一固定板和导热板本体之间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的数值要等于热管的厚度,所以第一固定板要高于导热板本体背面。
本申请把第二固定板也设计为高于导热板本体背面,使第二固定板和导热板本体之间形成高度差,另外还在第二固定板靠近导热板本体一端的两侧均设置了通风槽,此处的通风槽是一个立体的通风槽(因为第二固定板和导热板本体之间具有高度差的原因),进风面积大,而且通风槽进风方向与散热风扇的底部吸风口更加匹配,通风槽能提高机箱内远离散热器一端空间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机箱内远离散热器一端空间的散热性能。
优选的,所述热管的一端设置在散热器底板靠近散热风道出口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如此设计可以把热管传导过来的热量集中在靠近机箱的出风口处,在第一时间就能把热量导出机箱外,减少热量回流,从而保证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机箱的背面,所述机箱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且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包括多个长条形的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出风口设置在机箱的背面,可以防止热风直接吹向人体或者左右手,避免对使用者产生不适。机箱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形成对称进风,散热均衡,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包括多个长条形的栅孔,进风口面积大,使机箱内的风道能遍及大部分空间,减少散热盲点。
优选的,所述散热鳍片上方还覆盖有盖片,所述盖片使散热鳍片之间的散热风道四周全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散热风道四周全封闭可以防止散热风道在机箱内向外溢风,使散热风道内的热风可以全部从散热风道的出口出来,并从机箱的出风口吹出。
优选的,所述机箱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围成完整的机箱外壳,所述主板固定在第一壳体上,所述硬盘固定在第二壳体上,所述散热组件固定在主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把散热组件固定在主板上,再把主板固定在第一壳体上,硬盘固定在第二壳体上,然后把硬盘的线缆连接到主板上,最后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围并完全固定,内部零件固定可靠,而且组装方便,后期拆卸维修也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表面向上延伸出固定肋条,所述迷你电脑主机还包括硬盘固定板,所述硬盘先固定在硬盘固定板上,硬盘固定板再固定在固定肋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盘采用这种固定方式,增加了硬盘的稳固性,不易发生晃动,影响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内表面向上延伸出蜂巢状的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巢状的加强筋可以增加第二壳体的刚性,从而增加整个机箱的结构刚性;蜂巢状的加强筋还可以增加第二壳体的吸热面积,第二壳体的温度升高后,可以通过桌面等接触面快速向环境散热。
优选的,所述迷你电脑主机设有双麦克风,所述双麦克风分别设置在机箱的两个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麦克风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能接受不同方向的声音,信噪比高,在嘈杂的环境下,收音效果依旧很出色。
优选的,所述迷你电脑主机还设有主副天线,所述主副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不同频段的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副天线能接受无线信号,主副天线能实现对不同频段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结构设计合理,把机箱内部多个配件分成三层,相互平行叠放,层次分明,方便组装。
2.对CPU的散热更高效,采用了热管风冷散热技术,导热板与CPU面接触,能高效地吸收CPU产生的热量,再利用热管把热量传递至散热器上,散热器和散热风扇平行并列布置,散热风扇的出风口与散热鳍片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入口对接,散热风道的出口与机箱侧壁的出风口对接,散热风扇产生的风能快速、直接地把散热器上的热量带至机箱外部。
3.在第二固定板靠近导热板本体一端的两侧均设置了通风槽,使进风面积更大,通风槽能提高机箱内远离散热器一端空间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机箱内远离散热器一端空间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迷你电脑主机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迷你电脑主机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迷你电脑主机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迷你电脑主机分解图的右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迷你电脑主机的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散热组件的正面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散热组件的背面立体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散热组件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散热组件和主板配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A-A向剖视图。
图11是散热组件和主板配合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箱;11、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出风口;14、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51、固定肋条;152、加强筋;2、主板;21、CPU;3、硬盘;4、散热组件;41、散热风扇;42、散热器;421、底板;422、散热鳍片;423、盖片;43、热管;44、导热板;441、导热板本体;442、第一固定板;443、第二固定板;444、通风槽;5、硬盘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迷你电脑主机,参照图1-4,包括机箱1、主板2、内存条(图中未示出)、硬盘3和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主板2和硬盘3相互平行叠放在机箱1内,主板2位于散热组件4和硬盘3的中间,内存条设置在主板2上,主板2靠近散热组件4的一面设有CPU21。
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把机箱1内部多个配件分成三层,相互平行叠放,层次分明,方便组装,为了方便描述,把主板2设有CPU21的一面定义为主板2的正面,另一面为背面,主板2正面布置的CPU21发热量最大,散热组件4主要对CPU21进行散热,所以把散热组件4设置在主板2正面一侧,以保证散热效率,硬盘3功率较小,发热量也较小,设置在主板2的背面一侧,能减少CPU2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硬盘3上。
迷你电脑主机上还设有双麦克风(图中未示出)和主副天线(图中未示出),双麦克风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能接受不同方向的声音,信噪比高,尤其是在嘈杂的环境下,收音效果依旧很出色。主副天线用于实现对不同频段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参照图5,迷你电脑主机还包括硬盘固定板5,机箱1包括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合围成完整的机箱外壳,主板2固定在第一壳体14上,散热组件4固定在主板2上,硬盘3固定在硬盘固定板5上,第二壳体15内表面向上延伸出固定肋条151,用于固定硬盘固定板5,第二壳体15内表面还向上延伸出蜂巢状的加强筋152。
先把散热组件4固定在主板2上,再把主板2固定在第一壳体14上,硬盘3固定在第二壳体15上,然后把硬盘3的线缆连接到主板2上,最后把第一壳体14和第二壳体15合围并完全固定,内部零件固定可靠,而且组装方便,后期拆卸维修也方便。并且这样放置使零件之间具有间隙,增加空气流动性,提高散热效率。
硬盘3先固定在硬盘固定板5上,再固定在第二壳体15的固定肋条151上,这种固定方式使硬盘3更稳固,不易发生晃动。
加强筋152可以增加第二壳体15的刚性,从而增加整个机箱1的结构刚性,不易变形;设计为蜂巢状可以增加第二壳体15的吸热面积,第二壳体15的温度升高后,可以通过桌面等接触面快速向环境散热。
参照图1-2,机箱1侧壁设有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机箱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且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平行布置,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均包括多个长条形的栅孔,第一进风口11用于主板2上方空间的进风,第二进风口12用于主板2下方空间的进风,机箱1侧壁的出风口13与散热组件4的出口对接,出风口13设置在机箱1的背面。
本申请冷风流动路径合理,机箱1内层与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通风间隙,机箱1侧壁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第一进风口11用于主板2上方空间的进风,第二进风口12用于主板2下方空间的进风,机箱1内大部分空间的空气都能流动,无论是主板2产生的热量,还是硬盘3产生的热量都能被流动的空气带走,散热风扇41将主板2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的热空气抽走,送入散热组件4,再通过机箱1侧壁的出风口13最终导出机箱1。
把出风口13设置在机箱1的背面,可以防止热风直接吹向人体或者左右手,避免对使用者造成不适。机箱1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形成对称进风,散热均衡,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2均包括多个长条形的栅孔,进风口面积大,使机箱1内的风道能遍及大部分空间,减少散热盲点。
参照图6-7,散热组件4包括散热风扇41、散热器42、热管43和导热板44,散热风扇41和散热器42并列放置,导热板44的正面与主板2上的CPU21接触,热管43一端放置在导热板44的背面,另一端放置在散热器42靠近主板2的一面。
参照图8,散热器42包括底板421和多个散热鳍片422,散热鳍片422相互平行阵列设置在底板421上,相邻的散热鳍片422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散热鳍片422上方覆盖有盖片423,盖片423使散热鳍片422之间的散热风道四周全封闭。散热器42与散热风扇41平行并列布置,散热风扇41的出风口13与散热鳍片422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入口对接。
散热器42上设有多个散热鳍片422,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散热风扇41的出风口13与散热鳍片422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入口对接,散热风道的出口与机箱1侧壁的出风口13对接,散热风扇41产生的风能快速、直接地把散热器42上的热量带至机箱1外部。
散热鳍片422之间形成的多条散热通道用于将机箱1内产生的热量传送至机箱1外,盖片423和底板421使散热风道的四周全封闭,防止散热风道在机箱1内向外溢风,使散热风道内的热风可以全部从散热风道的出口出来,并从机箱1的出风口13吹出,提高散热效率。
参照图9,本申请把散热风扇41和散热器42平行并列布置,散热风扇41的出风口13与散热鳍片422形成的散热风道的入口对接,解决了散热风扇41的出风问题,并且扁平化的设计在保证散热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散热组件4的厚度,使迷你电脑主机的整体厚度也有所降低。
参照6-7,热管43一端固定在导热板44的背面,另一端设置在散热器42底板421靠近散热风道出口的位置。
如此设计一是将导热板44的热量散至散热器42一部分,增加散热,利于散热风扇41带走热量,二是可以把热管43传导过来的热量集中在靠近机箱1的出风口13处,在第一时间就能把热量导出机箱1外,减少热量回流,从而保证散热效率。
参照图8,导热板44包括导热板本体441、第一固定板442和第二固定板443,第一固定板442和第二固定板443分别位于导热板本体441的两端,导热板本体441的正面与CPU21面接触,第一固定板442用于固定散热器42,导热板本体441和第二固定板443用于固定散热风扇41,散热风扇41底部设有多个螺钉柱,通过多个螺钉把散热风扇41固定在导热板本体441和第二固定板443上。
将导热板本体441进一步延伸出第一固定板442和第二固定板443,导热板本体441用于对CPU21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第一固定板442用于固定散热器42和将CPU21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42,第二固定板443和导热板本体441通过螺钉对散热风扇41进行固定。采用此种设计,一物二用,使导热板44不仅可以用来传导热量,还可以用来固定散热器42和散热风扇41,充分体现了物尽其用的精神。
参照图8-9,本申请热管43为U形平板结构,第一固定板442高于导热板本体441背面,第一固定板442和导热板本体441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高度差的数值等于热管43的厚度。
参照图8,第二固定板443也高于导热板本体441背面,第二固定板443和导热板本体441之间也形成高度差,第二固定板443靠近导热板本体441一端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槽444,通风槽444用于提高机箱1内远离散热器42一端空间的空气流动性,从而提高机箱1内远离散热器42一端空间的散热性能。
本申请由于采用了导热板44,导热板44与散热风扇41底部的进风口距离较近,对散热风扇41底部吸风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增加了风阻,尤其是影响机箱1内远离散热器42一端空间的散热性能,风噪也会有所增加。
现已对导热板44作了进一步改进,导热板本体441延伸出第一固定板442和第二固定板443,并且,第一固定板442高于导热板本体441,形成一个热管43厚度的高度差,使热管43两端可以平行放置,第二固定板443与导热板本体441也形成高度差,参照图10-11,箭头方向代表空气流动方向,在第二固定板443靠近导热板本体441一端的两侧还增设了通风槽444,由于存在高度差,通风槽444是一个立体的通风槽,进风面积大,而且通风槽444进风方向与散热风扇41的底部吸风口更加匹配,能把机箱1内远离散热器42一端空间的空气抽过来,从而提高机箱1内远离散热器42一端空间的散热性能,也减小了风阻和风噪。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迷你电脑主机的实施原理为:散热组件4、主板2和硬盘3分层布置在机箱1内,当主板2发热到一定程度时,迷你电脑主机开始散热,自然风通过机箱1上长条形的栅孔进入机箱1内,导热板44将CPU21产生的热量通过热管43传至散热鳍片422及散热风扇41下方,散热风扇41负压抽风通过散热鳍片422形成的散热通道将热空气吹到机箱1外。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