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33370A -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33370A
CN115233370A CN202210772931.8A CN202210772931A CN115233370A CN 115233370 A CN115233370 A CN 115233370A CN 202210772931 A CN202210772931 A CN 202210772931A CN 115233370 A CN115233370 A CN 115233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peed
calcium oxide
parts
moisture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29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友根
顾宏强
刘伟峰
刘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an Qiho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an Qiho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an Qiho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an Qihong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29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333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33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33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包括,织造,定型,整染,成型;所用纤维原料中,中空涤纶纤维,超细涤纶纤维或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在面丝,底丝或中丝中重量占比为20~100%;其中,所述定型,其温度为160~230℃;其中,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原料,为经氧化钙微胶囊改性的聚酰胺纤维。本材料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保暖面料制备方式,创新性的加入不同保暖纤维原料,不仅增加了面料的保暖特性,还可以提高面料的舒适度,从而实现服装面料的得体、美观、舒适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冬暖夏凉一直是消费者需求的主题,在纤维及面料领域凸显强烈。随着保暖布料的不断开发,一些具有发热功能的纤维及面料产品也逐渐出现,如咖啡碳纤维可以吸光发热,中空纤维可以隔绝热量流失,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现有的面料用料比较单一,保暖效果有限。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保暖效果佳、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整经、织造、定型、整染和成型;
其中,所用纤维原料中,面丝采用中空涤纶纤维,占面丝重量比为20~100%;
底丝采用超细涤纶纤维,占底丝重量比为20~100%;
中丝采用20-75D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占中丝总重的比例为20~100%;
其中,所述定型,其温度为160~230℃;
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
对氧化钙进行干燥,干燥温度160~180℃,干燥4~8小时,采用分子量2000~8000的聚酰胺聚乙烯蜡对干燥后的氧化钙进行包覆,在高速捏合机中进行,制得氧化钙微胶囊;
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机对聚酰胺和氧化钙微胶囊进行共混挤出,挤出加工温度为220~260℃;
采用熔融纺丝工艺进行纤维制备,纺丝温度250~290℃,纺丝速度为2000~3000m/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氧化钙的粒径为0.1~1微米。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聚酰胺聚乙烯蜡和干燥后的氧化钙的质量比为1:10~1:100。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氧化钙微胶囊的粒径为0.2~2微米。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聚酰胺和氧化钙微胶囊的质量比为10:1~2:1。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中空涤纶纤维,中空度为40-60%,纤维规格为50-150D;所述超细涤纶纤维规格为50-150D,单纤维直径为0.1-0.5D;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规格为50-150D。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整染,其包括染色,烘干,水洗;其中,所述染色,其温度为100~130℃;其中,所述烘干,其温度为100~150℃。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染色,其包括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
其中,所述升温阶段,其包含自25~30℃,以1~3℃/min升温至70~80℃并保温5~8min,以2~3℃/min升温至90~110℃并保温5~8min,以2~3℃/min加热至110-130℃,保温30-50min;
所述降温阶段,其包含以0.5~1.5℃/min降温至90~110℃并保温5~8min,以1~3℃/min降温至70~90℃并保温15~40min,以1.5~4℃/min降温至30~50℃。
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型,其定型速度为25~30m/min。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
本发明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氧化钙胶囊体系对聚酰胺进行改性,结合聚酰胺的优异吸水性能,可以最大幅度提升其吸湿发热效率,并且将其用为中丝,不影响面料染色后的视觉效果;通过多种原料的组合及与之相适应的织造工艺配合,从而得到一种具有功能组合效果,实现面料的舒适、保暖功能,特别适合服装及家纺面料的开发;
(2)本发明首次提出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并优选其制备工艺,最大幅度提升其吸湿发热效率,制得经编面料,同时具有保暖和舒适性两方面的优异功能效果;保暖方面,依据GB/T11048-2008测试规定,满足织物保暖率和克罗值要求,与此同时,其还能赋予面料舒适性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本发明中的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其制备方法为:
(1)对氧化钙进行干燥,干燥温度180℃,干燥6小时,采用分子量4000的聚酰胺聚乙烯蜡对干燥后的氧化钙进行包覆,在高速捏合机中进行,制得氧化钙微胶囊,其中,氧化钙的粒径为0.8微米,聚酰胺聚乙烯蜡和干燥后的氧化钙的质量比为1:40,氧化钙微胶囊的粒径为0.2微米;
(2)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机对聚酰胺和氧化钙微胶囊进行共混挤出,挤出加工温度为220~260℃,其中,所述聚酰胺和氧化钙微胶囊的质量比为10:3;
采用熔融纺丝工艺进行纤维制备,纺丝温度250~290℃,纺丝速度为2000~3000m/min。
实施例1:
以2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2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8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
表1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041
实施例2:
以4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6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2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8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051
实施例3:
以6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4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2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8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3:
表3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061
实施例4: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2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8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4:
表4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071
实施例5:
以10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为面丝原料,以2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8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5:
表5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072
当面丝中空纤维用量达到80%时,此时保暖效果基本已达稳定,此时对于面料来说,添加一定量的75D/144F涤纶纤维可以增加手感,因此中空纤维用量确定为面丝用量80%。
实施例6: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4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6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6:
表6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081
实施例7: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7:
表7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091
实施例8: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8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2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2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8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8:
表8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01
此时继续增加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保暖性能提升不大,因此确认其中丝添加量为60%。
实施例9: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4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6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9:
表9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11
实施例10: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6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4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0:
表10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12
实施例11: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8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1:
表11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21
实施例12: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10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2:
表12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31
此时继续增加底丝中超细纤维的用量,保暖性能没有增加,且在底丝中超细纤维含量达到80%时面料手感已经达到最佳。
实施例13: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8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增加空气湿度,由标准测试的35%提升至45%,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3。
表13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41
实施例14: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8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增加空气湿度,由标准测试的35%提升至55%,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4:
表14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42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51
实施例15: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8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增加空气湿度,由标准测试的35%提升至65%,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5:
表15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52
实施例16:
以80重量份中空涤纶纤维75/72DTY、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面丝原料,以60重量份50D FDY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酰胺纤维、40重量份普通涤纶50DFDY为中丝原料,底丝采用80重量份超细涤纶纤维75/288DTY和20重量份普通涤纶75/144DTY为原料,通过织造、定型、染整、缝制工艺制成所设计材料。
所述普通涤纶DTY的规格为75D/144F,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聚酯纤维FDY的规格为50D/36F,所述普通涤纶50DFDY规格为50D/72F。
所述定型工艺的定型温度为200℃,定型速度为26m/min。
所述染整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进染缸(染色温度为120℃),烘干(温度为110℃),水洗,烘干(温度为110℃),柔软剂采用鞣酸处理。
所述染色工艺采用的染料的组成及质量份为:分散黄0.04质量份、分散红0.0152质量份、分散兰0.022质量份、98%冰醋酸0.5质量份。所述染色工艺的温度控制为:起始温度为30℃,以2℃/min加热至80℃,保温5min,再以1.5℃/min加热至100℃,保温6min,再以2℃/min加热至120℃,保温40min,再以1℃/min降温至110℃,保温6min,再以1.5℃/min降温至80℃,保温20min,最后以2℃/min降温至33℃。
增加空气湿度,由标准测试的35%提升至75%,对所得面料进行了针对性性能检测,结果如下表16:
表16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61
当空气湿度继续提升时,保暖率继续上升,因为湿度越大,聚酰胺吸水率提高,此时氧化钙与水分产生的反应热也越多,但是由于湿度的增加导致传热系数增加,因此此时克罗值测试反而呈下降趋势,但是本产品依然适合在秋冬季开发保暖服装系列。
对比例1:
在最佳实施例11的条件下,提供不同的聚酰胺和氧化钙微胶囊的质量比制得的聚酰胺纤维对吸湿发热功能的影响,条件和结果见表: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62
Figure BDA0003724876920000171
随着氧化钙微胶囊比例含量添加升高,保暖率和克罗值升高,但是当超过30%时,由于氧化钙具有碱性,因此对聚酰胺体系具有分解作用,会导致效果下降,且纤维力学性能下降,可纺性下降。
对比例2:
在最佳实施例11的条件下,提供氧化钙微胶囊的粒径的优选,在30%添加时对粒径进行优选,结果见表:
氧化钙微胶囊粒径(微米) 保暖率(%) 克罗值
0.2 65 1.0
0.5 72 1.1
0.8 77 1.2
1.2 75 1.2
1.6 68 1.1
2.0 60 1.0
随着粒径增加,氧化钙微胶囊分散性增加,减少了团聚,因此纤维保暖性能增加,但是在增加到0.8微米之后,由于颗粒粒径过大,有效添加量变小(体积效应),因此保暖性下降,且颗粒粒径在大于1微米之后,纤维可纺性也变差,影响纺丝效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经、织造、定型、整染和成型;
其中,所用纤维原料中,面丝采用中空涤纶纤维,占面丝重量比为20~100%;
底丝采用超细涤纶纤维,占底丝重量比为20~100%;
中丝采用20-75D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占中丝总重的比例为20~100%;
其中,所述定型,其温度为160~230℃;
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
对氧化钙进行干燥,干燥温度160~180℃,干燥4~8小时,采用分子量2000~8000的聚酰胺聚乙烯蜡对干燥后的氧化钙进行包覆,在高速捏合机中进行,制得氧化钙微胶囊;
采用双螺杆共混挤出机对聚酰胺和氧化钙微胶囊进行共混挤出,挤出加工温度为220~260℃;
采用熔融纺丝工艺进行纤维制备,纺丝温度250~290℃,纺丝速度为2000~3000m/mi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钙的粒径为0.1~1微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聚乙烯蜡和干燥后的氧化钙的质量比为1:10~1:10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钙微胶囊的粒径为0.2~2微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和氧化钙微胶囊的质量比为10:1~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涤纶纤维,中空度为40-60%,纤维规格为50-150D;所述超细涤纶纤维规格为50-150D,单纤维直径为0.1-0.5D;所述氧化钙微胶囊改性吸湿发热聚酰胺纤维规格为50-150D。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染,其包括染色,烘干,水洗;其中,所述染色,其温度为100~130℃;其中,所述烘干,其温度为100~15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其包括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
其中,所述升温阶段,其包含自25~30℃,以1~3℃/min升温至70~80℃并保温5~8min,以2~3℃/min升温至90~110℃并保温5~8min,以2~3℃/min加热至110-130℃,保温30-50min;
所述降温阶段,其包含以0.5~1.5℃/min降温至90~110℃并保温5~8min,以1~3℃/min降温至70~90℃并保温15~40min,以1.5~4℃/min降温至30~50℃。
9.如权利要求7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其定型速度为25~30m/min。
10.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
CN202210772931.8A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Pending CN1152333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2931.8A CN115233370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2931.8A CN115233370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33370A true CN115233370A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72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2931.8A Pending CN115233370A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3337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40A (zh) * 1994-09-23 1997-10-29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含有带状纤维材料的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171895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Laminat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CN105962441A (zh) * 2016-05-16 2016-09-28 长兴华海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3198A (zh) * 2019-02-15 2019-05-17 南通苏源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的锦纶复合单丝制备方法
JP2020050997A (ja) * 2018-09-27 2020-04-02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芯鞘複合糸
CN111962306A (zh) * 2020-08-06 2020-11-20 安丹达工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具有开裂发泡涂层的织物的方法
WO2022033415A1 (zh) * 2020-08-10 2022-0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针织面料及其用途
CN114411325A (zh) * 2021-12-13 2022-04-29 海安启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磨隔热保温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40A (zh) * 1994-09-23 1997-10-29 金伯利-克拉克环球有限公司 含有带状纤维材料的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171895A1 (en) * 2012-12-19 2014-06-1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Laminat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CN105962441A (zh) * 2016-05-16 2016-09-28 长兴华海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内衣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50997A (ja) * 2018-09-27 2020-04-02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芯鞘複合糸
CN109763198A (zh) * 2019-02-15 2019-05-17 南通苏源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的锦纶复合单丝制备方法
CN111962306A (zh) * 2020-08-06 2020-11-20 安丹达工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具有开裂发泡涂层的织物的方法
WO2022033415A1 (zh) * 2020-08-10 2022-0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针织面料及其用途
CN114411325A (zh) * 2021-12-13 2022-04-29 海安启弘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磨隔热保温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功政、邱银生: "《家禽常用药物及其合理使用》",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pages: 5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3350B (zh) 一种热湿智能调节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4314B (zh) 内衣用竹炭纤维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7190382A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的涤纶混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6674A (zh) 具有凉感舒适性的列车卧具面料
CN102443876A (zh) 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抗老化、吸湿速干复合功能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058168A (zh) 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和持续凉感功能针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38578A (zh) 一种变色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13463264B (zh) 一种具有吸湿快干凉感功能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8382027B (zh) 一种发热纤维复合面料的加工工艺
CN115233370A (zh) 一种具有吸湿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5029853B (zh) 一种强防晒针织双面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11325A (zh) 一种高耐磨隔热保温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1472063A (zh) 一种具有高效吸光发热性能的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041585A (zh) 一种拒水聚酯功能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6356A (zh) 一种轶纶混合纤维针织面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56099B (zh) 一种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生产工艺
CN114411324A (zh) 一种具有自发热功能轻薄型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3668135B (zh) 一种具有防水凉感功能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1101279B (zh) 一种多组分舒适弹性抗菌功能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4294395B (zh) 高抗紫外线高透气抗起球吸湿排汗纤维的加工方法
CN112575437A (zh) 一种导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5706A (zh) 一种冰舒干爽运动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05342A (zh) 一种银离子掺杂抗菌保暖经编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70345A (zh) 一种lmpet/ptt/pet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691081A (zh) 吸光发热保温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