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6246B -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16246B
CN115216246B CN202110427322.4A CN202110427322A CN115216246B CN 115216246 B CN115216246 B CN 115216246B CN 202110427322 A CN202110427322 A CN 202110427322A CN 115216246 B CN115216246 B CN 115216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member
universal
conductive
lower structural
conductiv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73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216246A (zh
Inventor
崔馨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E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E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E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Enwe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73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16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216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6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216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16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9/00Adhesiv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e.g. glue sticks
    • C09J9/02Electrically-conducting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5/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an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08K2003/0806Silv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08K2003/085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1Conductive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该万向导电胶,用于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粘结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万向导电胶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基体、导电粒子和导电填料;导电粒子选择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材料,核壳结构由内核结构和包裹在内核结构外部的壳结构组成,内核结构和壳结构的材料均选择为导电材料;导电粒子的硬度大于第一预设硬度,以允许万向导电胶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通过导电粒子刺破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从而使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导通;导电填料在导电粒子刺破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之后或同时与导电粒子电连接在一起。该万向导电胶不仅可以实现Z轴方向的导通,而且可以实现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导通。

Description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通常使用焊接、电镀和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将导电元器件与金属或合金材料件电连接在一起。例如,在移动终端的天线接地领域,需要将金属箔电连接至移动终端的金属中框或金属中板上,金属箔用于将天线各触点互联,起到同步信号、提升接地性能以及消除噪音等作用。
以上三种方法中,焊接方法不仅会存在焊疤,影响美观,而且会导致导电元器件的有效使用面积损失,同时也会存在焊点失效、难以应用到薄的金属板上等问题。电镀方法不环保,尤其是镀金,会带来氰化物的污染,并且治理成本高,而且局部镀金的价格高昂且影响薄板的平面度,从而带来外观缺陷。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着利用导电胶贴胶的工艺实现上、下结构件的电连接,但是该导电胶存在着电阻率低、稳定性差等缺陷,导致其无法应用于对电阻率以及稳定性具有较高要求的产品中。
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导电胶存在电阻率低、稳定性差等缺陷。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以用于上、下结构件的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万向导电胶,用于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粘结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所述万向导电胶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基体、导电粒子和导电填料;
所述导电粒子选择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材料,所述核壳结构由内核结构和包裹在所述内核结构外部的壳结构组成,所述内核结构和所述壳结构的材料均选择为导电材料;
所述导电粒子的硬度大于第一预设硬度,以允许所述万向导电胶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压力下通过所述导电粒子刺破所述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从而使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导通;
所述导电填料在所述导电粒子刺破所述上、下结构件的所述氧化层之后或同时与所述导电粒子电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壳结构的材料硬度,且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二预设硬度。
可选地,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硬度大于预设硬度,以允许所述万向导电胶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压力下通过所述导电粒子刺破所述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从而使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导通。
可选地,所述壳结构为具有突出部位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可选地,所述导电粒子在Z轴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导电填料在所述Z轴方向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和所述壳结构的材料选择为不同的材料。
可选地,所述核壳结构中所述内核结构和所述壳结构的材料均选择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
可选地,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选择为铁、铜或镍,所述壳结构的材料选择为金、银、铜或镍。
可选地,所述树脂基体选择为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压力下具有适中的流动性,以使所述树脂基体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压力下不溢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由上结构件以及形成在所述上结构件上的前述的万向导电胶组成,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在使用时通过热压方法热压在下结构件上,实现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结构件的材料选择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
可选地,所述金属材料选择为铝或表面镀金的铜;
可选地,所述合金材料选择为不锈钢。
可选地,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以卷状形式进行收卷。
可选地,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的表面贴附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选择为在使用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时能够去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万向导电胶的配方中包括树脂基体、导电粒子和导电填料,该万向导电胶在加热处于流动状态下进行涂布,后续烘干、冷却成固态完成粘结。导电粒子选择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材料,核壳结构由内核结构和包裹在内核结构外部的壳结构组成,内核结构和壳结构的材料均选择为导电材料,并且,该导电粒子的硬度大于第一预设硬度,从而使得万向导电胶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通过导电粒子刺破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从而使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电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在预设压力和预设温度下,一方面导电粒子刺破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从而使得上、下结构件实现位于氧化层下层的导电材料的电导通,另一方面,导电粒子和导电填料发生变形从而挤压在一起,进而实现电导通,即导电粒子和导电填料之间、导电填料之间连成一片,形成面导通,进而使得该万向导电胶不仅可以实现Z轴方向(上、下结构件互连的垂直方向)的导通,而且可以实现X轴方向(横向方向)和Y轴方向(纵向方向)的电导通,从而具有万向导电的功能。
进一步地,将壳结构选择为具有突出部位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该突出部位有利于对上、下结构件的刺破,更容易实现在预设压力下的上、下结构件的电导通。更进一步地,选择的导电粒子在Z轴方向的尺寸大于导电填料在Z轴方向的尺寸,如此,在万向导电胶被加热熔化处于流动状态且受到预设压力时,导电粒子由于尺寸相对较大,则首先刺破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然后在此基础上,尺寸相对较小的导电填料与导电粒子挤压在一起,进而实现万向导电。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是由上结构件和形成在该上结构件上的万向导电胶组成,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在使用时仅需通过热压方法热压在下结构件上即可,无需采用电镀、焊接、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进行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的结合,使用非常便利、成本极低、界面结合力非常强且具有超低的界面电阻率,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而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具有这种超低的界面电阻率也是由于万向导电胶可以实现上、下结构件氧化层下层的导电材料的电导通,以及万向导电。可以理解的是,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可以根据需要被裁切为任意形状,并可以被热压在任意需要的地方,可以完全实现量产。
进一步地,在存储以及运输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时也极其便利,可以在上结构件的表面贴附保护层,并在使用时去除或撕除即可。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万向导电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被热压在下结构件之前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被热压在下结构件上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被热压在下结构件上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金层与铝板结合在一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将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热压在下结构件上的方案与利用现有技术结合上、下结构件的方案的两个小时的盐雾试验前后箱线对比图;
图中:1-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1-万向导电胶,111-树脂基体,112-导电粒子,113-导电填料,12-上结构件,2-下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配方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得到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配方及/或功能性实施此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结构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结构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结构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结构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万向导电胶11,用于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粘结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该万向导电胶11与一般的导电胶完全不同。通常,现有的导电胶按照导电方向可以分为各向同性导电胶和各向异性导电胶,各向异性导电胶指在一个方向上如Z方向导电,而在X和Y方向不导电的胶黏剂,例如异方性导电胶(ACF),而各向同性导电胶是指各个方向均导电的胶黏剂。现有的各向同性导电胶和各向异性导电胶存在诸多研究,研究方向以及路线都非常成熟,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固有思维,即制备各向同性导电胶和制备各向异性导电胶是朝着相反的方向研究,不可能同时具备两者的特点,形成了这种技术偏见,如在研究各向异性导电胶(如ACF)时,其是需要上、下端子阵列对齐挤压,将ACF压至破裂,从而暴露里面的金属粒子,使得金属粒子将上、下端子对齐导通,但是不允许相邻的上、下端子相互导通,即不允许X和Y方向电导通,仅仅是Z方向的电导通,因此,在对ACF研究时均集中在如何避免X和Y方向的电导通,而降低Z方向导通的电阻率。但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突破了这种技术偏见,采用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由于这种技术偏见而舍弃的技术思路,使得本申请的万向导电胶11同时具有两者的优点,既可以实现Z向(并不单纯地指用于连接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竖直方向,而且还指的是直接使得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本体相互连接)导电,同时也可以在X和Y方向上导电。并且,本申请的万向导电胶11在具有两者的优点的前提下,更是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各种数据表征,使用该万向导电胶11,使得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之间的电阻率超低,甚至优于目前电阻率非常低的在下结构件2的表面镀金的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超低电阻率的稳定性、PIM性能等同样优于其他目前已知的较好的产品。该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材料以及结构无需限定,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来选择不同的材料或结构,只要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需要电连接在一起,且要求电阻率低即可。
如图1所示,该万向导电胶11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基体111、导电粒子和导电填料113。该树脂基体111选择为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具有适中的流动性,以使树脂基体111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不溢胶,同时,该树脂基体111还具有稳定且好的结合力,不易剥离,且耐高温等物理特性。该树脂基体111例如可以为热塑性胶粘剂或热固性胶粘剂,对于两种胶粘剂具体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该树脂基体111例如可以为丙烯酸系树脂。该丙烯酸系树脂也可以根据预期目的进行选择,例如环氧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四亚甲基二醇四丙烯酸酯,2-羟基-1,3-二丙烯氧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甲氧基)苯基]丙烷,2,2-双[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异丁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丙烯酸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该导电粒子112选择为在热压的条件下能够至少刺破下结构件2表面的氧化层的导电材料。可以理解的是,此处限定至少刺破下结构件2的表面,并没有限定需要刺破上结构件12的表面,其含义是该导电粒子112必须是要刺破下结构件2表面的氧化层的,但是能否刺破上结构件12的表层,其并要求,也不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同时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表层。同样,可以理解的是,不要求万向导电胶11的全部导电粒子112均必须刺破下结构件2表面的氧化层,但是要求万向导电胶11中至少部分导电粒子112需要刺破下结构件2表面的氧化层。该导电填料113选择为在热压的条件下能够与导电粒子112一起在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之间的连接界面处形成面导通,进而形成万向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导电粒子112和导电填料113自身都可以在任意方向导电,但是本申请中所指万向导电,是要求Z轴方向上,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本体导通,即并不属于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表层导通,在此基础上,导电填料113与导电粒子112连成一片,从而实现在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本体之间的万向导通,而不仅仅是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表层之间的万向导通,此处所述“表层”,一般情况下是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表面的氧化层。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万向导电胶11中同时具有导电粒子112和导电填料113,从而使该万向导电胶11具有万向导电的可能性,其万向导电的原理是:在预设压力和预设温度(热压工艺中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万向导电胶11形成流动状态,导电粒子112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从而使得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实现位于氧化层下层的导电材料的电导通,另一方面,导电粒子112和导电填料113发生变形从而挤压在一起,进而实现电导通,即导电粒子112和导电填料113之间、导电填料113之间连成一片,形成面导通,进而使得该万向导电胶11不仅可以实现Z轴方向(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本体互连的垂直方向)的导通,而且可以实现X轴方向(横向方向)和Y轴方向(纵向方向)的电导通,从而具有万向导电的功能。该万向导电胶11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比,不同需求会导致各个组分中的配比有所不同,但是只要组分中包含有导电粒子112和导电填料113,就可以实现万向导电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导电粒子112选择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材料,核壳结构由内核结构和包裹在内核结构外部的壳结构组成,内核结构和壳结构的材料均选择为导电材料。内核结构的材料选择为硬度大于壳结构的材料硬度,但是同时该壳结构的材料硬度要大于第二预设硬度,从而使得导电粒子112的硬度整体上大于第一预设硬度,以允许万向导电胶11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通过导电粒子112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从而使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导通。
该第一预设硬度和第二预设硬度设置的要求为,在该第一预设硬度和第二预设硬度下,万向导电胶11可以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通过导电粒子112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从而使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导通。该第一预设硬度和第二预设硬度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根据该万向导电胶11所应用的场景来确定,即可以根据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材料、两者结合时的界面电阻率以及两者结合时的界面结合力等要求来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预设硬度的选择要求壳结构的材料硬度要满足在预设压力和预设温度下能够至少刺破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为了保证该导电粒子112的硬度大于第一预设硬度,要求内核结构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二预设硬度,该第二预设硬度要稍高于或基本上等于该第一预设硬度,这是因为该导电粒子112的硬度基本上是由内核结构的硬度决定的。该导电粒子112的壳结构的材料硬度要小于内核结构的材料硬度,这是因为该壳结构要能够变形,从而可以包裹内核结构。
该内核结构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具有突起的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例如该内核结构可以为具有突起的规则形状,例如菱形、球形、锥形等。在内核结构为球形时,要求壳结构的表面具有突起,且该壳结构要有一定的硬度,以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在内核结构为菱形、锥形等具有突起的规则形状时,该壳结构仅需制作形成在该内核结构的外表面,且与该内核结构的形状保持一致即可,该内核结构和壳结构一起提供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的结构。又如该内核结构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壳结构与该内核结构的形状保持一致,且形成在该内核结构的外表面,同样地,该内核结构和壳结构一起提供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的结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导电粒子112在Z轴方向的尺寸大于导电填料113在Z轴方向的尺寸。如此,在万向导电胶11被加热熔化处于流动状态且受到预设压力时,导电粒子112由于尺寸相对较大,则首先刺破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氧化层,然后在此基础上,尺寸相对较小的导电填料113再与该导电粒子112挤压在一起,进而实现万向导电。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内核结构的材料选择为与壳结构的材料不同。该内核结构和壳结构的材料均可以选择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内核结构的材料例如可以选择为铁、铜或镍,该壳结构的材料例如可以选择为金、银、铜或镍。
该万向导电胶11可以实现上、下结构件的万向导通,主要原因在于,导电粒子在热压的条件下可以至少刺破下结构件表面的氧化层,以使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的本体之间直接电导通,导电填料113在热压的条件下可以在上、下结构件之间的连接界面处与导电粒子一起形成面导通,并最终形成万向导通。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由上结构件以及形成在所述上结构件上的万向导电胶11组成,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在使用时通过热压方法热压在下结构件上,其中,该万向导电胶为前述的万向导电胶11,此处不再赘述。
该上结构件的材料选择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在一种应用场景中,该金属材料选择为铝或表面镀金的铜,其中,该上结构件的材料选择为表面镀金的铜时,可以将其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接地领域。在天线接地领域,需要将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电连接至移动终端的金属中框或金属中板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用于将天线各触点互联,起到同步信号、提升接地性能以及消除噪音等作用。在将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电连接至移动终端的金属中框或金属中板上时,仅需通过热压方法将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热压在金属中框或金属中板(作为下结构件)上。并且,由于应用至移动终端的天线接地领域时,所涉及的面积较小,可以根据应用的场景随意裁切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非常便利且成本低,无需采用电镀、焊接、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进行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的结合。更为预料不到的是,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应用至用于结合上、下结构件时,其具有超低的界面电阻率,极强的界面结合力、非常稳定的结合力以及优异的PIM(Passive Inter-Modulatio)性能。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业上,该种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被热压在在下结构件上,其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电镀、焊接、物理气相沉积等任一方式都是极低的,可以完全以一种极低的成本和极好的效果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和方式。
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作为一个整体,其在未处理前,即未与下结构件2结合在一起之前,其存在形状以及大小不受限定,其形状与工业化批量生产时所用机器有关,例如可以为长条带状。在与下结构件2结合时,需要匹配下结构件2的形状以及大小,从而根据该下结构件2的形状来裁切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可以理解的是,在商业适用时,在已知下结构件2的形状以及大小的前提下,可以大批量裁切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以使其匹配下结构件2,而在将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结合在一起时,仅需要取一个上结构件12,通过热压工艺直接热压在下结构件2上即可,操作及其便利,成本相比于现有方式大幅度下降,而且具有更为优异的技术效果,这是产品研发之前根本未曾预料到的。
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是事先将万向导电胶11制作在上结构件12上的一个产品,然后再将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热压在下结构件2上。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将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电和机械地连接在一起。事先将万向导电胶11制作在上结构件12上,制作形成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这种方式与在需要结合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时将万向导电胶11涂布在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之间的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可以保证高质量的品质,这是因为天线接地点中,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面积较低,热压接触点也很小,很难同时控制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之间的同时固定。并且,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的相对的面上不需要有凸起,无需依靠该凸起的相互挤压来使万向导电胶11内部的导电粒子112被压迫而使上结构件12和下结构件2导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上结构件的合金材料例如可以选择为不锈钢等,这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此外,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可以以卷状形式进行收卷,由此便于运输。并且,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的外表面,即在上结构件的与万向导电胶相对的表面贴附有保护膜,避免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的外表面划伤或附着污染物,并且,该保护膜可以在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使用时去除。在去除该保护膜时不会造型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的外表面的损伤。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该实施例一中,将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应用至天线接地触点上,需要将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热压在移动终端的金属中框或金属中板(即下结构件)上,从而实现天线各触点的互连。这个应用中,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的上结构件12的材料选择为表面镀金的铜,且要求涂布在上结构件12表面的万向导电胶11不会带来较大的电阻率,电阻率越低越好,且要求该万向导电胶11耐高温且结合力强。
在该应用中,该万向导电胶11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树脂基体111的质量百分比为70%-75%,导电粒子112的质量百分比为5%-8%,导电填料113的质量百分比为7-10%。该树脂基体111的厚度为6-20μm,其可以在高温(如100-200℃)下激活粘性,冷却到常温后粘性固化。该导电粒子112选择为金、银或镍包铜粒子,导电粒子112的直径为为10-15μm,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呈不规则形状。该导电填料113例如可以选择为镍粉、银粉或铜粉,优选为镍粉。
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足以达到所希望的目的,即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基于该万向导电胶11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不溢胶,且在上结构件12(表面镀金的铜)和下结构件(金属中框或金属中板)结合之后两者之间的结合力非常强,更为意想不到的是,上结合件和下结构件之间的界面电阻率极低,确保了优良的导电性。
为了直观观察到该万向导电胶11中的导电粒子112可以刺破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在金箔的表面涂布万向导电胶11,将其制作成为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再将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热压在金属中框或金属中板(如铝基板)上,从而实现金和铝的电连接。如图4所示,该样品中,上结构件12金和下结构件铝之间的界面具有多个用于连接金和铝的颗粒,这些颗粒就是导电粒子112,可以观察到该导电粒子112刺破了金和铝的氧化层,使得金和铝可以直接接触,避免接触金和铝表面的氧化层。需要特别解释的是,由于万向导电胶11涂布在金箔的表面,因此与万向导电胶11接触的金箔表面基本上不含有氧化层,或者含有的氧化层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铝表面是含有一层氧化层的,而导电粒子112主要是刺破了下结构件,即铝表面的氧化层,从而就可以实现金本体与铝本体之间的直接接触。
为了进一步直观比较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与本申请方式的差别,发明人将利用现有方法获得的结构件进行了扫描电镜的拍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在铝板表面镀金的方法是,在铝板的表面首先电镀一层镍层作为连接层,进而在镍层表面电镀金层,从而实现金层和铝板的电连接。图5示出了该现有技术中的金层与铝板结合在一起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如图5所示,可以观察到在金和铝之间存在镍层(图5所示A处),该镍层是金和铝互联的桥梁,在铝表面会有天然氧化层,厚度为0.5-4um,电阻值约20-30mΩ,在电镀工艺中,该氧化层如果没有预先破坏,镀金后,会造成接触不均匀,电阻率相比于图2和3所示的方案更高,并且,镍层与铝层之间的结合力,以及金层与镍层之间的结合力相比于图1至3中的万向导电胶11弱,在使用过程中,镍层一旦脱落则会导致金和铝之间无法电连接在一起。
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具有超低电阻率,发明人比较了一系列现有技术中可能可以使用的技术。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将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1热压在下结构件上的方案与利用现有技术结合上、下结构件的方案的两个小时的盐雾试验前后的箱线对比图。图6中各项标注的含义分别为,“铝板”表示其上没有接合上结构件12,仅为纯的铝板。“铝板上镀镍”表示在铝板上镀有镍层。“铝板上镀金”表示在铝板上镀有金层。“天线接地点一”和“天线接地点二”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接地点中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不同,通过调整万向导电胶11的配方得到。“铝板上贴附金胶带”表示在铝板上贴附粘贴有金的胶带。由图6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接地点一”和“天线接地点二”具有最低的电阻率,可以达到5-7毫欧,甚至比已知的电阻率较低的在铝板上镀金或镀镍的方案相比具有更低的电阻率。并且,其他的导电胶带(如铝板上贴附金胶带)应用于上、下结构件之间的连接时,其电阻率是非常高的,远远高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发明人同样比较了一系列现有技术中可能可以使用的技术。由图6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在两个小时的盐雾试验前后界面电阻率的变化是最小的,其具有最强的稳定性。而其他方法在经过两个小时的盐雾试验前后界面电阻率的变化均较大。
使用万向导电胶11和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的方案相比于电镀的方案具有诸多优点,例如,电镀的方案不能或较难应用于超大件以及异形件的局部电镀,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轻松应用于任意大小任意形状的下结构件中,包括轻松应用于超大件以及异形件中。又如电镀工艺中会广泛使用氰化物等有毒有害废水废液排放,造成环境污染,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仅需进行热压即可,完全不涉及污染环境的工艺,非常环保。再如,电镀工艺成本非常高,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相比于电镀工艺成本极低。使用万向导电胶11和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的方案相比于其他现有技术的方案如物理气相沉积以及焊接等,均具有如上述的优点。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对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的电阻率要求不同。例如要求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的电阻率具有比实施例一稍高的电阻率,那么该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中树脂基体为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该树脂基体的质量百分比为75%-80%。导电粒子为银粉,该导电粒子的质量百分比为3-4%。该导电填料为铜粉,其质量百分比为10-12%。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改变导电粒子的结构、材料、尺寸以及含量,并改变导电填料的材料、尺寸以及含量等,还可以改变树脂基体的材料等,最终可以改变电阻率,最低电阻率可以达到1-2毫欧,电阻率变化也会带来PIM性能的变化。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常用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万向导电胶,其特征在于,用于在预设温度和预设压力下粘结上结构件和下结构件,所述万向导电胶包括以下组分:树脂基体、导电粒子和导电填料;
所述导电粒子选择为具有核壳结构的导电材料,所述核壳结构由内核结构和包裹在所述内核结构外部的壳结构组成,所述内核结构和所述壳结构的材料均选择为导电材料;
所述导电粒子的硬度大于第一预设硬度,以允许所述万向导电胶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压力下通过所述导电粒子刺破所述上、下结构件的氧化层,从而使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导通;
所述导电填料在所述导电粒子刺破所述上、下结构件的所述氧化层之后或同时与所述导电粒子电连接在一起;
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壳结构的材料硬度,且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硬度大于第二预设硬度;
所述壳结构为具有突出部位的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所述导电粒子在Z轴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导电填料在所述Z轴方向的尺寸;
所述树脂基体选择为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压力下具有适中的流动性,以使所述树脂基体在所述预设温度和所述预设压力下不溢胶;
所述万向导电是要求Z轴方向上,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的本体导通,即并不属于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的表层导通,在此基础上,所述导电填料与所述导电粒子连成一片,从而实现在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的本体之间的万向导通,而不仅仅是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表层之间的万向导通,所述“表层”是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表面的氧化层;
所述万向导电胶不仅仅可以实现所述Z轴的导通,所述Z轴是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的本体互连的垂直方向,而且可以实现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电导通,从而具有万向导电的功能,所述X轴方向是横向方向,所述Y轴方向是纵向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万向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和所述壳结构的材料选择为不同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万向导电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结构中所述内核结构和所述壳结构的材料均选择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万向导电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核结构的材料选择为铁、铜或镍,所述壳结构的材料选择为金、银、铜或镍。
5.一种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其特征在于,由上结构件以及形成在所述上结构件上的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万向导电胶组成,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在使用时通过热压方法热压在下结构件上,实现所述上结构件和所述下结构件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结构件的材料选择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材料选择为铝或表面镀金的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材料选择为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以卷状形式进行收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的表面贴附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选择为在使用所述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时能够去除。
CN202110427322.4A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Active CN115216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7322.4A CN11521624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7322.4A CN11521624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6246A CN115216246A (zh) 2022-10-21
CN115216246B true CN115216246B (zh) 2024-01-12

Family

ID=83604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7322.4A Active CN115216246B (zh) 2021-04-21 2021-04-21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1624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6388A (ja) * 2005-02-03 2006-08-17 Sekisui Chem Co Ltd 導電性微粒子及び異方性導電材料
CN109890124A (zh) * 2017-12-06 2019-06-14 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异向穿刺型导电布胶及使用其的fpc补强屏蔽结构
CN110343484A (zh) * 2019-06-21 2019-10-18 东南大学 基于粒子基质涂覆液态金属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6388A (ja) * 2005-02-03 2006-08-17 Sekisui Chem Co Ltd 導電性微粒子及び異方性導電材料
CN109890124A (zh) * 2017-12-06 2019-06-14 昆山雅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异向穿刺型导电布胶及使用其的fpc补强屏蔽结构
CN110343484A (zh) * 2019-06-21 2019-10-18 东南大学 基于粒子基质涂覆液态金属的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16246A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297B (zh) 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方法和连接结构体
CN102942883B (zh) 粘接带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US9723715B2 (e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 connection method, and assembly
KR101193757B1 (ko) 이방성 도전막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이방성 도전막을 이용한 접합체
KR101082238B1 (ko) 접합체, 이 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 접합체에 이용되는 이방성 도전막
KR102161430B1 (ko) 이방성 도전 필름, 접속 방법, 및 접합체
JP7452418B2 (ja) 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101675558A (zh) 各向异性导电材料
JP2008097922A (ja) 電極接続用接着剤
EP1198162A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ed member and repair method thereof
JPH0623349B2 (ja) 異方導電性接着剤
CN105567112A (zh) 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16246B (zh) 一种万向导电胶及万向超低电阻增强膜
CN109887639B (zh) 一种可焊接低温固化型功能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JP4770139B2 (ja) 導電性粒子および異方導電性材料用組成物
JP3137578B2 (ja) 異方性導電接着フィルム用導電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異方性導電接着フィルム
CN113140899B (zh) 一种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3803596U (zh) 一种异方性导电胶膜
CN114867206A (zh) 一种电子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4055008A (zh) 一种制备超细焊锡膏的金属粉、焊锡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9674A (zh) 一种漂浮式全方位导电胶膜
Jain Isotrop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filled with silver metalised polymer spheres
JP2007213915A (ja) 多心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405124U (zh) 新型异方性导电膜
KR20190080250A (ko) 솔더입자를 포함한 시트를 사용한 부품 실장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