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82954A -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82954A
CN115182954A CN202210155232.9A CN202210155232A CN115182954A CN 115182954 A CN115182954 A CN 115182954A CN 202210155232 A CN202210155232 A CN 202210155232A CN 115182954 A CN115182954 A CN 115182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inspection
engagement
vibration isolato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552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82954B (zh
Inventor
大木健司
田中信伍
近藤弘基
新井祐介
久保田贡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82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2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82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82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3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6/00Manufacturing; Treatments
    • F16F2226/04Assembly or fixing methods; methods to form or fashion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05Attachment, e.g. to facilitate mounting onto confer adjus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确认适当地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脱出的情况。在将防振装置主体(12)从侧方插入到托架(62)的装配空间(88)并固定地支承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中,在托架的装配空间的对置内表面(92)设置有卡合片(96),通过卡合片对在防振装置主体的固定用构件(16)形成的防脱卡合面(32)所产生的卡合作用,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装配空间脱出,另一方面,在装配空间的对置壁部(74)贯通形成有开口窗(106),在通过开口窗从外部所看到的卡合片的外侧面(101)、和从开口窗偏离的托架的外部侧面(107)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检查用平坦面(102、108)。

Description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具有在防振装置主体上安装有托架的结构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被用于例如机动车用的发动机支架等。如日本特开2018-162824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示,托架具备供防振装置主体从侧方插入的装配空间,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具有在托架的装配空间的对置内表面之间配置并固定地支承防振装置主体的固定用构件的结构。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的装配空间脱出,设置有通过设置于防振装置主体的固定用构件的卡合部、与设置于托架的对置内表面的卡合部两者的卡合而形成的防脱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628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那样,若在托架的装配空间内设置有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脱出的防脱结构,则例如在将防振装置主体向托架的装配空间插入并组装时,难以准确地掌握卡合部未以适当的状态卡合的卡合不良。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托架中,在位于防振装置主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的背壁部设置贯通孔,通过该贯通孔能够目视确认卡合部。但是,在设置于托架的背壁部的贯通孔中,卡合面被爪状的卡合部遮挡,难以确认卡合状态,通过目视确认贯通孔的内侧的暗且狭窄的卡合部分本身是困难的,例如实质上不可能发现在能够目视的面以外产生的龟裂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确认适当地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脱出的情况的新结构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上所述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对用于掌握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记载,但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是例示性地记载的方式,不仅能够适当地相互组合而采用,对于各方式所记载的多个构成要素,也能够尽可能独立地识别以及采用,也能够适当地与其他方式所记载的任一构成要素组合而采用。由此,在本发明中,并不限定于以下记载的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其他方式。
第一方式是一种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其通过将防振装置主体从侧方插入到托架的装配空间,在该托架的该装配空间的对置内表面之间配置并固定地支承该防振装置主体的固定用构件而形成,其中,在所述托架的所述装配空间的对置内表面设置有卡合片,通过该卡合片对在所述防振装置主体的所述固定用构件形成的防脱卡合面所产生的卡合作用,阻止该防振装置主体从该托架的该装配空间脱出,另一方面,在该托架的该装配空间的对置壁部贯通形成有开口窗,在通过该开口窗从外部所看到的该卡合片的外侧面、和从该开口窗偏离的该托架的外部侧面,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检查用平坦面。
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通过对在卡合片的外侧面和托架的外部侧面设置的检查用平坦面的相对位置进行测定,能够简单且准确地确认例如因卡合片的损伤等引起的卡合片与防脱卡合面的卡合不良。特别是,通过使检查用平坦面相互平行,也能够利用机械而稳定且高精度地测定检查用平坦面的相对位置。
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记载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卡合片的内侧面与所述固定用构件的重叠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能够防止卡合片在与固定用构件接触而变形的状态下与防脱卡合面卡合,从而稳定地实现卡合片与防脱卡合面的适当的卡合状态。
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所记载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托架侧的所述检查用平坦面设置为在对该托架的外部侧面进行成形的模具的分模方向与所述开口窗相邻。
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结构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例如,能够利用在与开口窗的开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了分模的简单的模具结构来成形托架的外部侧面,并且容易在偏离开口窗的托架的外部侧面形成与模具的分模方向平行的检查用平坦面。
第四方式为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是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个方式所记载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非破坏检查工序,在该非破坏检查工序中,测定设置于所述卡合片的外侧面与所述托架的外部侧面上的所述检查用平坦面的相对位置,从而对该卡合片与所述防脱卡合面两者的卡合不良进行检测。
根据形成为按照本方式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基于检查用平坦面的相对位置,简单且准确地确认例如由卡合片的损伤等引起的卡合片与防脱卡合面的卡合不良。检查用平坦面在外部露出设置,并且是相互平行的面,因此能够通过机械而简单地测定相对位置,能够减少检查所需的劳力和时间。
第五方式在第四方式所记载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在与所述检查用平坦面正交的方向测定该检查用平坦面的相对位置。
根据按照本方式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使检查用平坦面的相对位置的测定方向为与检查用平坦面正交的方向,例如即使在检查用平坦面的测定位置产生误差,也能够抑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能够稳定地测定相对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确认适当地阻止防振装置主体从托架脱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以另一角度表示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以另一角度表示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向剖视图,且是相当于图5的IV-IV剖面的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
图7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支架主体的立体图。
图8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外托架的后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外托架的剖视立体图,且是相当于图8的IX-IX剖面的图。
图10是图8的X-X剖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外托架的右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剖视图。
图13是说明图7所示的支架主体向图8所示的外托架的插入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动机支架(带支架的防振装置);
12:支架主体(防振装置主体);
14:第一安装构件;
16:第二安装构件(固定用构件);
18:主体橡胶弹性体;
22:引导部;
24:引导面;
26:外凹部;
28:凹状底面;
30:卡合壁部;
32:防脱卡合面;
34:嵌合部;
36:凹状部;
38:分隔构件;
40:分隔构件主体;
42:盖构件;
44:可动构件;
46:周槽;
48:容纳凹部;
50:挠性膜;
52:支承构件;
54:受压室;
56:平衡室;
58:节流通路;
60:内支架;
62:外支架(支架);
64:连结部;
66:安装部;
70:螺栓孔;
72:连结螺栓;
74:对置壁部;
76:顶壁部;
78:底壁部;
80:安装片;
82:螺栓孔;
84:远壁部;
86:插通孔;
88:装配空间;
90:插入开口部;
92:对置内表面;
94:嵌合槽;
96:卡合片;
98:基端部分;
100:前端部分;
101:外侧面;
102:第一检查用平坦面(卡合片的检查用平坦面);
104:前端面;
106:开口窗;
107:外部侧面;
108:第二检查用平坦面(外部侧面的检查用平坦面);
110:模具;
112:孔;
114:嵌合部;
11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图6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示出了机动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0。发动机支架10具备作为防振装置主体的支架主体12。如图7所示,支架主体12具有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8将第一安装构件14和作为固定用构件的第二安装构件16连结起来而成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原则上,上下方向是指作为支架中心轴线方向的图4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是指作为后述的外托架62的宽度方向的图4中的左右方向。另外,原则上,前后方向是指图5中的左右方向,前方是指图5中的右方,后方是指图5中的左方。另外,对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他构件省略附图标记。
第一安装构件14是由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的高刚性的构件,如图4、图5所示,形成为实心的圆形块状。第一安装构件14的直径朝向下方变小。
第二安装构件16与第一安装构件14同样是高刚性的构件,如图6所示形成为环状。如图4、图5所示,第二安装构件16的外周部分比内周部分向下方突出而上下尺寸变大。如图4、图6、图7所示,第二安装构件16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分别为引导部22、22。引导部22、22由在第二安装构件16中上下尺寸较大的外周部分构成,左右方向的两面为引导面24、24。引导面24、24形成为相对于左右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的平面。为了有利地获得后述的支架主体12相对于外托架62插入时的导向作用,优选引导面24、24沿前后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尺寸比上下尺寸大。
如图7所示,在第二安装构件16的引导部22、22形成有外凹部26、26。外凹部26、26形成为在引导部22、22的引导面24、24开口并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槽状。外凹部26、26也如图6所示,凹状底面28、28的后部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在凹状底面28、28的后部,深度尺寸朝向前方逐渐变大,并且在前部设为大致恒定的深度尺寸。外凹部26、26的凹状底面28、28形成为与后述的卡合片96、96的左右内侧的表面对应的形状。引导部22、22的比外凹部26、26靠近前侧的部分成为卡合壁部30、30,由卡合壁部30、30构成的外凹部26、26的前方(支架主体12的插入方向的远侧)的壁内表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的平面即防脱卡合面32、32。另外,引导部22、22的比外凹部26、26靠后侧的部分形成为嵌合部34、34。
如图4、图5所示,第一安装构件14和第二安装构件16配置为在大致同一中心轴线上上下分离,并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8弹性连结。主体橡胶弹性体18形成为大致圆锥台形状,在成为小径侧的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构件14,并且在成为大径侧的下部的外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构件16。主体橡胶弹性体18例如在成形时硫化粘接于第一安装构件14和第二安装构件16。
主体橡胶弹性体18具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凹状部36。凹状部36形成为周壁的上部朝向上方直径变小的锥形状。主体橡胶弹性体18通过形成有凹状部36而具有朝向下方向外周倾斜的锥状的截面形状。
在第二安装构件16上安装有分隔构件38。分隔构件38整体形成为大致圆板形状,具有在分隔构件主体40与盖构件42之间配置有可动构件44的结构。
在分隔构件主体40的外周部分,在上表面开口地形成有以不足一周的长度沿周向延伸的周槽46。在分隔构件主体40的内周部分,在上表面开口地形成有环状的容纳凹部48。容纳凹部48的上开口被盖构件42覆盖。盖构件42形成为薄壁的圆板形状,且重叠固定于分隔构件主体40的上表面。
在分隔构件主体40的容纳凹部48容纳有可动构件44。可动构件44是大致圆环板形状的橡胶弹性体,且其内周端部和外周端部分别向上方突出而成为厚壁。并且,在可动构件44插入到容纳凹部48的状态下,盖构件42固定于分隔构件主体40,由此可动构件44在分隔构件主体40与盖构件42之间容纳于容纳凹部48。可动构件44例如被设为厚壁的内周端部和外周端部在分隔构件主体40与盖构件42的上下方向之间被夹持,在这些内周端部与外周端部的径向之间允许厚度方向的弹性变形。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可动构件44设为可动膜结构,但作为可动构件,例如也能够采用在容纳凹部48内允许上下方向的移动的可动板结构。
在分隔构件38的下方设置有由薄壁的高弹体形成的挠性膜50。挠性膜50的外周端部形成为厚壁,并与分隔构件主体40的下表面重叠。并且,环状的支承构件52从下方与挠性膜50的外周端部重叠,在将外托架62安装于后述的支架主体12的装配状态下,挠性膜50的外周端部被夹持在分隔构件主体40与支承构件52之间。
支承构件52与第二安装构件16同样地设为高刚性的构件。支承构件52在外托架62相对于后述的支架主体12的装配状态下,外周部分与分隔构件主体40的下表面抵接,第二安装构件16、分隔构件38以及支承构件52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定位。
通过将分隔构件38和挠性膜50安装于构成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第二安装构件16,从而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8与分隔构件38之间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构成的受压室54。另外,在分隔构件38与挠性膜50之间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50构成的平衡室56。在受压室54和平衡室56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非压缩性流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采用水、乙二醇等。非压缩性流体也可以是混合液。
受压室54和平衡室56通过包含分隔构件38的周槽46而构成的节流通路58相互连通。节流通路58在分隔构件38的外周部分沿周向延伸,一个端部与受压室54连通,并且另一个端部与平衡室56连通。并且,当上下方向的振动输入到第一安装构件14与第二安装构件16之间而在受压室54与平衡室56之间产生内压差时,在受压室54与平衡室56之间产生通过节流通路58后的流体流动,从而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高衰减作用等防振效果。节流通路58的流动流体的共振频率即调谐频率通过通路截面积与通路长度之比而被调节为防振对象振动的频率,例如设定为与发动机抖动相当的10Hz左右的低频。
受压室54的液压和平衡室56的液压中的各一方作用于配置于容纳凹部48的可动构件44的上下两面。而且,当上下方向的振动输入到第一安装构件14与第二安装构件16之间而在受压室54与平衡室56之间产生内压差时,可动构件44在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将受压室54的液压向平衡室56传递而释放。
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的情况下,在共振状态下积极地产生通过节流通路58后的流体流动,从而发挥由高衰减带来的防振效果。在输入低频大振幅振动的情况下,可动构件44的变形无法完全追随输入振动,降低了由可动构件44的变形引起的释放液压的作用,因此,高效地产生通过节流通路58后的流体的流动。另一方面,在输入中频或高频的小振幅振动的情况下,节流通路58因反共振而成为实质上的堵塞状态,但可动构件44在共振状态下积极地弹性变形而释放液压,由此发挥基于低动态弹性化的防振效果。
如图1~图6所示,在支架主体12安装有内托架60和作为托架的外托架62。
内托架60是板状的构件,且具备与第一安装构件14的上表面重叠并向前方(图5中的右方)延伸出的连结部64、和一体形成于连结部64的前方处的安装部66。安装部66相对于连结部64向左右两侧突出,具备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螺栓孔70、70。而且,内托架60通过利用连结螺栓72螺栓固定于第一安装构件14而安装于支架主体12。此外,内托架60在后述的支架主体12装配于外托架62的状态下,安装部66比外托架62更向前方突出,连结部64插通于外托架62的插通孔86(后述)而固定于第一安装构件14。
如图8所示,外托架62具备一对的对置壁部74、74。对置壁部74、74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为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置。对置壁部74、74的上端部通过一体形成的顶壁部76而相互连结。对置壁部74、74的下端部通过一体形成的底壁部78而相互连结。在对置壁部74、74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安装片80、80,在各安装片80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螺栓孔82(参照图1、图2)。
如图1、图5所示,外托架62通过一体形成有对置壁部74、74的前端部分的远壁部84而相互连结。远壁部84形成为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左右两端部与对置壁部74、74相连。远壁部84相对于顶壁部76向下方离开,在远壁部84与顶壁部76之间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插通孔86。
在外托架62中,由对置壁部74、74、顶壁部76、底壁部78和远壁部84包围的空间成为容纳支架主体12的装配空间88。装配空间88形成为朝向后方开放的凹部状,装配空间88的向后方的开口形成为插入开口部90(参照图2、图6)。另外,装配空间88在上部通过插通孔86朝向前方开放。
如图8、图9所示,在由一对的对置壁部74、74构成的装配空间88的壁内表面即对置内表面92、92开口有嵌合槽94、94。嵌合槽94、94向前后方向直线地延伸,后端部到达对置壁部74、74的后端并在插入开口部90处在外托架62的后表面开口。换言之,嵌合槽94、94从插入开口部90朝向作为装配空间88的远侧的前方直线地延伸。嵌合槽94、94设置于对置内表面92、92的下部,对置内表面92、92在下部的左右方向的对置面间距离比在上部的左右方向的对置面间距离大。
在外托架62的对置壁部74、74一体形成有从对置内表面92、92延伸出的卡合片96、96。卡合片96、96为板状,具有板厚方向的挠性及弹性。卡合片96、96的左右内侧的表面形成为与外凹部26、26的凹状底面28、28对应的形状。如图10所示,卡合片96、96形成为基端部分98、98朝向前方而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倾斜地延伸的倾斜部分。
卡合片96、96的前端部分100、100在大致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延伸。卡合片96、96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101、101成为在前端部分100、100相对于左右方向正交地扩展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另外,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形成为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的平面。
在外托架62的一对的对置壁部74、74分别贯通形成有开口窗106。如图10~图12所示,开口窗106、106为以大致四边形截面沿左右方向贯通的孔。开口窗106、106的一个端部在外托架62中的对置壁部74、74的外部侧面107、107开口而与外部连通,并且另一个端部在对置壁部74、74的内部侧面开口而与构成装配空间88的嵌合槽94、94连通。开口窗106、106位于卡合片96、96的左右外侧,如图11所示,卡合片96、96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通过开口窗106、106在左右方向上向外部露出。由此,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开口窗106、106从外部观察卡合片96、96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本实施方式的开口窗106、106形成为不仅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露出、而且卡合片96、96的外侧面101、101的整体也露出的大小、位置、形状。不过,例如也可以是,仅包括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片96、96的外侧面101、101的一部分通过开口窗106、106在左右方向上向外部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呈大致四边形的各开口窗106的后端侧内表面的内侧(对置内表面92侧)端部朝向前方突出地分别形成有卡合片96。而且,该卡合片96位于开口窗106的内侧开口部上,至少前端部分100的内侧面位于比开口窗106的内侧开口面更向装配空间88内突出的位置。
由此,能够在左右方向上通过开口窗106、106从外部观察卡合片96、96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本实施方式的开口窗106、106形成为不仅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露出、而且卡合片96、96的外侧面101、101的整体也露出的大小、位置、形状。不过,例如也可以是,仅包括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片96、96的外侧面101、101的一部分通过开口窗106、106在左右方向上向外部露出。优选的是,包括各卡合片96的前端缘的前端部分100在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以具有通过各开口窗106向外部露出的位置和形状的方式形成开口窗106。
在开口窗106、106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设置于对置壁部74、74的外部侧面107、107,相对于左右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设置为与开口窗106、106的上方相邻,以从开口窗106、106的上缘部朝向上方延伸的方式扩展。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与开口窗106、106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开口窗106、106在对置壁部74、74的外部侧面107、107朝向下方倾斜的部分开口,因此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在对置壁部74、74的外部侧面107、107处设置为槽状。
成形外托架62的外表面的模具在上下方向上分模,图12中标注虚线的阴影线所示的成形对置壁部74、74的外部侧面107、107的模具110向上方脱模。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在对置壁部74、74的外部侧面107、107处如上下延伸的槽底面那样的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形成于在上方与开口窗106、106相邻的位置。
如图12所示,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分别相对于左右方向正交地扩展,且相互平行。不过,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相互平行未必意味着数学上严格地平行。具体而言,例如,在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设定有用于使模具110的脱模变得容易的微小的倾斜(脱模斜度)等,允许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稍微倾斜的程度。例如,在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倾斜角度为1度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视为相互平行。
如图1所示,在远壁部84形成有一对的孔112、112。孔112、112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远壁部84,如图8、图10所示,配置在嵌合槽94、94的延长线上。孔112、112的上下两侧的壁内表面相对于开口窗106、106的上下两侧的壁内表面而在上下方向上处于相同的位置。孔112、11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壁内表面位于比卡合片96、96的左右方向的外表面靠外侧的位置,并且左右方向的内侧的壁内表面位于比卡合片96、96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在成形外托架62时,通过形成孔112、112的未图示的模具,能够成形卡合片96、96的包括前端面104、104的前表面。
如图1~图6所示,外托架62安装于支架主体12。即,如图13所示,支架主体12相对于外托架62的装配空间88而从插入开口部90朝向组装方向即前方插入。此时,如图4所示,构成支架主体12的左右两侧的端部的嵌合部114、114从插入开口部90侧朝向前方插入到设置于外托架62的一对的对置壁部74、74的嵌合槽94、94,包含第二安装构件16的嵌合部114、114被夹持在嵌合槽94、94的上下侧壁部之间。由此,配置于对置内表面92、92之间的第二安装构件16固定地支承于外托架62,支架主体12从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的侧方(后方)组装于外托架62。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嵌合部114、114由第二安装构件16、分隔构件38和支承构件52构成。另外,支承构件52不仅在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分,还在包括前后方向的两侧部分的整周上与外托架62的底壁部78的上表面重叠。
通过将支架主体12的嵌合部114、114嵌合于嵌合槽94、94,在第二安装构件16与支承构件52之间作用有在上下方向上接近方向的力。由此,在第二安装构件16与分隔构件38之间,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下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并且在分隔构件38与支承构件52之间,挠性膜50的外周端部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受压室54以及平衡室56的壁部的流体密封性,避免漏液等不良情况。
通过将支架主体12的嵌合部114、114嵌合于外托架62的嵌合槽94、94,第二安装构件16的引导面24、24与嵌合槽94、94的各槽底面重叠。由此,第二安装构件16和外托架62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定位。
如图7所示,通过将支架主体12组装于外托架62,外托架62的从对置内表面92、92突出的卡合片96、96被插入到第二安装构件16的外凹部26、26。此外,关于以下说明的卡合片96、96向外侧凹部26、26的插入过程和由其构成的卡合结构(防脱结构),由于在左右两侧大致对称地相同,因此对单侧进行说明。
即,卡合片96、96通过将基端部分98、98设为倾斜部分而位于比嵌合槽94、94的底面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将支架主体12从后方向前方插入外托架62的装配空间88,第二安装构件16的卡合壁部30、30与卡合片96、96的基端部分98、98抵接。
通过支架主体12相对于外托架62进一步前进,卡合壁部30、30一边使卡合片96、96弹性变形而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推开,一边越过卡合片96、9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合片96、96位于开口窗106、106的延长线上,因此在卡合壁部30、30越过卡合片96、96时,能够充分地允许卡合片96、96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变形以及位移。
当卡合壁部30、30移动到比卡合片96、96靠前方的位置时,通过卡合壁部30、30的抵接,作用于卡合片96、96的朝向左右外侧的力被解除,卡合片96、96弹性地复原为原来的形状,卡合片96、96被插入到外凹部26、26。卡合片96、96通过基端部分98、98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倾斜地延伸,从而仅通过使支架主体12相对于外托架62向前方移动,就能够向外凹部26、26插入。
插入到外凹部26、26的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与外凹部26、26的防脱卡合面32、32重叠。卡合片96、96的位于卡合片96、96的各中心轴线L上的前端面104、10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于外凹部26、26内,前端面104、104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与外凹部26、26的防脱卡合面32、32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面104、104的整体容纳于外凹部26、26,并与防脱卡合面32、32重叠。
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优选与防脱卡合面32、32抵接,以便迅速地发挥后述的防脱阻力,但也可以以具有间隙地对置的方式重叠,由此,难以产生因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与防脱卡合面32、32的卡挂而引起的卡合不良。另外,卡合片96、96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也可以与外凹部26、26的凹状底面28、28接触,但优选在卡合片96、96的左右方向的内表面与凹状底面28、28的重叠面之间设置有间隙116、116。
在支架主体12欲通过插入开口部90相对于外托架62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后方脱出时,支架主体12相对于外托架62向后方(脱开方向)的移动被卡合片96、96与外凹部26、26的防脱卡合面32、32的卡止限制。
若支架主体12欲相对于外托架62向后方相对移动,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与外凹部26、26的防脱卡合面32、32卡合,则对卡合片96、96施加抵接反作用力。卡合片96、96在抵接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作为倾斜部分的基端部分98、98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前端部分100、100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移动,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移动的卡合片96、96的前端部分100、100与外凹部26、26的凹状底面28、28抵接。由此,卡合片96、96的前端部分100、100向左右内侧的移动被作为限位面的凹状底面28、28限制,基端部分98、98的进一步的倾斜角度的变化被限制。通过限制基端部分98、98的倾动,输入到卡合片96、96的抵接反作用力主要作为各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压缩力发挥作用。并且,利用卡合片96、96相对于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压缩的优异的耐载荷性能,限制第二安装构件16相对于外托架62向后方的移动,防止支架主体12相对于外托架62向后方脱出。这样,在发动机支架10中,巧妙地利用对卡合片96、96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压缩的优异的耐载荷性,能够更大地得到防止支架主体12相对于外托架62向后方脱开的防脱阻力。
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和外凹部26、26的防脱卡合面32、32均相对于前后方向正交地扩展,因此,在前端面104、104与防脱卡合面32、32卡止时,左右方向、上下方向的力难以作用于前端面104、104与防脱卡合面32、32之间。因此,正交方向的力有效地作用于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能够有效地得到前后方向的防脱阻力。
卡合片96、96的前端部分100、100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和外凹部26、26的防脱卡合面32、32均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地扩展。由此,通过前端面104、104相对于防脱卡合面32、32的抵接卡止而作用于卡合片96、96的力的方向与卡合片96、96的前端部分100、100的各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因此,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的卡止所产生的力更有效地作为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的压缩力作用于卡合片96、96。
在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处,各中心轴线L位于外凹部26、26内。由此,作用于卡合片96、96的抵接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减小,抵接反作用力作为压缩力更有效地作用于卡合片96、96,因此能够有效地发挥防脱阻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均位于外凹部26、26内,前端面104、104的整体容纳于外凹部26、26。由此,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在较宽的范围内与外凹部26、26的防脱卡合面32、32抵接卡止,从而能够有效地获得防脱阻力。
通过与卡合片96、96的抵接来限制卡合片96、96的变形的限位面由外凹部26、26的凹状底面28、28构成。通过将外凹部26、26的凹状底面28、28设为与卡合片96、96的左右内侧的表面对应的形状,从而使插入到外凹部26、26中的卡合片96、96在较宽的范围内与凹状底面28、28抵接。因此,能够有效地体现由卡合片96、96的相对于压缩载荷的应力引起的防脱阻力,并且能够避免由卡合片96、96的过大的变形引起的损伤。
在卡合片96、96中,相对于前后方向非倾斜地延伸的前端部分100、100、和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地延伸的基端部分98、98平滑地连续,在边界部分的外表面未形成角、凹凸。因此,在从前端部分100、100向基端部分98、98沿各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传递力时,避免局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卡合片96、96的损伤等。
由于卡合片96、96设置于外托架6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因此在未组装支架主体12的外托架62的单品状态下,能够防止卡合片96、96的损伤。特别是,通过在外托架62的前端部分设置有远壁部84,卡合片96、96的前方被远壁部84覆盖而被保护,更有效地实现防止卡合片96、96的损伤。
然而,在外托架62装配于支架主体12的发动机支架10中,在卡合壁部30、30越过卡合片96、96时卡合片96、96发生损伤等,需要确认卡合片96、96的前端面104、104与防脱卡合面32、32两者的卡合是否产生不良情况。对此,通过具有在将外托架62装配于支架主体12的状态下在左右两侧分别测定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的相对位置的工序(非破坏检查工序)的发动机支架10的制造方法,能够检测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的卡合不良。
即,在支架主体12的卡合壁部30、30越过外托架62的卡合片96、96时,卡合片96、96会弹性变形,因此卡合片96、96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相对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而相对地移动。然后,当卡合壁部30、30越过卡合片96、96,卡合片96、96插入外凹部26、26时,卡合片96、96恢复为初始形状,因此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恢复到相对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初始的相对位置。因此,在外托架62装配于支架主体12的发动机支架10中,在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与初始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具备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的卡合片96、96无损伤地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被适当地卡合。
另一方面,在外托架62装配于支架主体12的发动机支架10中,在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偏离初始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认为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未适当地卡合。即,在卡合片96、96卡挂于防脱卡合面32、32等而卡合片96、96未适当地容纳于外凹部26、26的情况、卡合片96、96在越过卡合壁部30、30时损伤的情况等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未被适当地卡合的情况下,卡合片96、96不会复原至初始形状。因此,在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的卡合处于不良的情况下,设于卡合片96、96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置从初始位置偏移。因此,在将外托架62装配于支架主体12之后,实施在左右方向上测定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的非破坏检查工序,由此能够基于测定结果检测例如由卡合片96、96的损伤等引起的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的卡合不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卡合片96、96的左右内表面与外凹部26、26的凹状底面28、28之间设定有间隙116、116,在卡合片96、96适当地容纳于外凹部26、26的情况下,卡合片96、96不会被凹状底面28、28向左右方向的外侧推出。因此,在卡合片96、96与防脱卡合面32、32的适当的卡合状态下,卡合片96、96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不会从初始的相对位置偏离,能够基于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准确地掌握卡合状态。
如图3、图11、图12所示,设置于卡合片96、96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通过开口窗106、106在左右方向上向外部露出,并且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设置于向左右方向的外部露出的对置壁部74、74的外部侧面107、107。由此,能够从外部容易地测定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
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的测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使用了电波、光波等的反射的公知的方法来测定。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对向左右外侧露出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照射激光,基于反射光来测定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通过这样的非破坏检查工序,能够进行比基于目视的确认更高精度且快速的检查,并且还能够进行基于机械的自动检查。
例如,对于由带式输送机等向前方或后方输送的发动机支架10,通过从左右方向的两侧向左右的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照射激光,也能够在左右两侧分别测定并检查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的相对距离。由此,检查的自动化容易,能够削减检查所需的人员。
通过使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相互平行,即使由带式输送机等进行的发动机支架10的向前方或后方的输送位置存在偏移,激光等的反射方向也难以变化,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测定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此外,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优选以即使存在上述的发动机支架10的进给位置的偏移等也能够利用激光等进行相对位置的测定的方式设定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大小。
在非破坏检查工序中,优选在与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正交的左右方向上,测定这些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和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由此,在对多个发动机支架10进行检查工序的量产时,能够进行稳定的测定。这是因为,例如在利用在测定方向上照射的激光的反射光等来测定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108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即使从反射光的受光位置到这些检查用平坦面102、108的距离存在偏差,由检查用平坦面102、108反射的反射光也难以偏离受光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的记载。例如,卡合片的具体的形状能够适当地变更。具体而言,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形状延伸的卡合片96,但卡合片也可以从前端朝向基端形成为厚壁,或者从前端朝向基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为宽幅等,截面形状在长度方向上变化。
例如,也可以在外托架62的对置内表面92、92分别形成朝向左右内侧开口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嵌合槽,通过第二安装构件16的左右两端部分(引导部22、22)嵌合于该嵌合槽,从而外托架62仅固定于第二安装构件16。此外,通过使橡胶弹性体介于支架主体12与外托架62的安装部分的重叠面之间,也能够实现尺寸误差的允许等。
卡合片96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101不一定需要整体从开口窗106露出,只要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通过开口窗106露出即可。
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只要设置于在对置壁部74的外部侧面107中偏离开口窗106的位置即可,不限定配置,例如,可以配置为相对于开口窗106在前后方向的外侧邻接,也可以设置于远离开口窗106的位置。
也可以是,在测定了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的从初始的相对位置起的预定的偏移的情况下,判定为卡合片96与防脱卡合面32的卡合状态适当,在第一检查用平坦面102与第二检查用平坦面108的从初始的相对位置起的偏移比预定量大的情况和比预定量小的情况下,判定为卡合片96与防脱卡合面32的卡合状态不适当。这样的判定方法例如能够在卡合片96与外凹部26的凹状底面28之间未设定间隙116、卡合片96相对于凹状底面28以接触状态重叠的情况下采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流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主体,但防振装置主体也可以是例如非流体封入式的实心型。

Claims (5)

1.一种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其通过将防振装置主体(12)从侧方插入到托架(62)的装配空间(88),在该托架(62)中的该装配空间(88)的对置内表面(92)之间配置并固定地支承该防振装置主体(12)的固定用构件(16)而形成,
其中,
在所述托架(62),在所述装配空间(88)的对置内表面(92)设有卡合片(96),通过该卡合片(96)对在所述防振装置主体(12)的所述固定用构件(16)形成的防脱卡合面(32)所产生的卡合作用,阻止该防振装置主体(12)从该托架(62)的该装配空间(88)脱出,另一方面,
在该托架(62)中的该装配空间(88)的对置壁部(74)贯通形成有开口窗(106),在通过该开口窗(106)从外部所看到的该卡合片(96)的外侧面(101)、和从该开口窗(106)偏离的该托架(62)的外部侧面(107)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检查用平坦面(102、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其中,在所述卡合片(96)的内侧面与所述固定用构件(16)的重叠面之间设置有间隙(1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其中,设置于所述托架(62)的外部侧面(107)上的所述检查用平坦面(108)设置为在对该托架(62)的外部侧面(107)进行成形的模具(110)的分模方向与所述开口窗(106)相邻。
4.一种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的制造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的制造方法包括非破坏检查工序,在该非破坏检查工序中,测定设置于所述卡合片(96)的外侧面(101)和所述托架(62)的外部侧面(107)上的所述检查用平坦面(102、108)的相对位置,检测该卡合片(96)与所述防脱卡合面(32)两者的卡合不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托架的防振装置(10)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与所述检查用平坦面(102、108)正交的方向测定该检查用平坦面(102、108)的相对位置。
CN202210155232.9A 2021-03-22 2022-02-21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5182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7685A JP7487133B2 (ja) 2021-03-22 2021-03-22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47685 2021-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2954A true CN115182954A (zh) 2022-10-14
CN115182954B CN115182954B (zh) 2023-05-16

Family

ID=83285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55232.9A Active CN115182954B (zh) 2021-03-22 2022-02-21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26216B2 (zh)
JP (1) JP7487133B2 (zh)
CN (1) CN1151829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6681B2 (ja) * 2019-03-26 2022-10-0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DE102021213546A1 (de) * 2021-11-30 2023-06-01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Motorlager
US20230332661A1 (en) * 2022-04-14 2023-10-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train mount with integrated tuned mass damper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4918A (ja) * 2008-10-02 2010-04-15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JP2012013153A (ja) * 2010-06-30 2012-01-19 Tokai Rubber Ind Ltd 樹脂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CN102362093A (zh) * 2009-04-08 2012-02-22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能动型减振器及能动型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CN102822558A (zh) * 2010-03-19 2012-12-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以及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16080047A1 (ja) * 2014-11-19 2016-05-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および防振装置
JP2017082991A (ja) * 2015-10-30 2017-05-1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CN106838115A (zh) * 2015-11-19 2017-06-13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带托架防振装置
CN107131249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206485200U (zh) * 2016-07-05 2017-09-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Tm悬置的止动件
CN107448531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JP2018162824A (ja) * 2017-03-24 2018-10-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2019183874A (ja) * 2018-04-03 2019-10-24 Toyo Tire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110410448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20085181A (ja) * 2018-11-29 2020-06-0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と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0194927A1 (ja) * 2019-03-26 2020-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JP2020159446A (ja) * 2019-03-26 2020-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5128B1 (fr) * 2001-05-25 2003-08-15 Hutchinson Support antivibratoir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support
CA2530982A1 (en) * 2003-07-03 2005-10-06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Plastic quick-snap centerbearing isolator mou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ing same
FR2916503B1 (fr) * 2007-05-24 2010-09-10 Hutchinson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US8298308B2 (en) * 2010-03-15 2012-10-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ir filter assembly
DE102010024903A1 (de) * 2010-06-24 2011-12-29 Anvis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m elastischen Lagern eines Motors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selben
US8403097B2 (en) * 2011-04-19 2013-03-26 Paulstra Crc Movement limiting anti-vibration assembly
MX365232B (es) * 2013-09-10 2019-05-27 Sumitomo Riko Co Ltd Dispositivo amortiguador de vibraciones lleno de fluido.
JP5941966B2 (ja) * 2014-12-08 2016-06-2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644640B2 (ja) 2016-05-31 2020-02-1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JP6813998B2 (ja) 2016-09-06 2021-01-13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6456339B2 (ja) * 2016-11-17 2019-01-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KR20210153256A (ko) * 2020-06-10 2021-12-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트랜스미션 마운트
JP7432471B2 (ja) * 2020-08-28 2024-02-16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4918A (ja) * 2008-10-02 2010-04-15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CN102362093A (zh) * 2009-04-08 2012-02-22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能动型减振器及能动型减振器的制造方法
CN102822558A (zh) * 2010-03-19 2012-12-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以及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12013153A (ja) * 2010-06-30 2012-01-19 Tokai Rubber Ind Ltd 樹脂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WO2016080047A1 (ja) * 2014-11-19 2016-05-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用ブラケットおよび防振装置
JP2017082991A (ja) * 2015-10-30 2017-05-1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CN106838115A (zh) * 2015-11-19 2017-06-13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带托架防振装置
CN107131249A (zh) * 2016-02-29 2017-09-0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107448531A (zh) * 2016-05-31 2017-12-0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CN206485200U (zh) * 2016-07-05 2017-09-1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Tm悬置的止动件
JP2018162824A (ja) * 2017-03-24 2018-10-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2019183874A (ja) * 2018-04-03 2019-10-24 Toyo Tire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CN110410448A (zh) * 2018-04-26 2019-11-05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2020085181A (ja) * 2018-11-29 2020-06-04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と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0194927A1 (ja) * 2019-03-26 2020-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JP2020159446A (ja) * 2019-03-26 2020-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尚宽;: "发动机支承的设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82954B (zh) 2023-05-16
US11926216B2 (en) 2024-03-12
US20220297525A1 (en) 2022-09-22
JP2022146626A (ja) 2022-10-05
JP7487133B2 (ja) 2024-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82954A (zh)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103617B (zh)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CN107448531B (zh)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JP6546511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EP2594917B1 (en) Pressure sensor unit and brake device
CN112262267B (zh)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JP6807257B2 (ja) 防振装置
US10436280B2 (en) Fluid-fil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12771285B (zh) 带托架的防振装置
WO2013038855A1 (ja) ガスケット及び密封構造
JP4300482B2 (ja) 筒型防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44645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
JP3662045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テストパレット及びテストベンチ
JP3727495B2 (ja) ストッパ機構を備えた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CA3064856A1 (en) A holding arrangement for an acoustic transmitter in an acoustic spectroscopy system
JP7161048B2 (ja) 防振装置およびブラケット
JP2023124195A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液封防振装置
JP2024037497A (ja) 防振装置
JP2008025781A (ja) 防振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