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7863B -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7863B
CN115157863B CN202210998777.6A CN202210998777A CN115157863B CN 115157863 B CN115157863 B CN 115157863B CN 202210998777 A CN202210998777 A CN 202210998777A CN 115157863 B CN115157863 B CN 1151578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flow
liquid ejecting
carriage
flow path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87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7863A (zh
Inventor
东上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9987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78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7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78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78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78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其使忘记将供给流道设为打开而在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难以产生。该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液体贮留部,其对液体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使液体贮留部和液体喷射部连通;开闭机构,其具有开闭部和操作部,开闭部将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操作部对开闭部进行操作;滑架,其被构成为搭载液体喷射部以及开闭机构并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接触部,其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开闭机构接触;检测部,其对开闭机构和接触部的接触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910776928.1、申请日为2019年08月22日、发明名称为“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以及该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通过从印刷头向印刷纸张等印刷介质喷出液体从而实施向印刷介质的印刷(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供给装置和流道开闭装置,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将被贮留于罐(液体贮留部)中的油墨经由供给管而供给至印刷头,所述流道开闭装置能够通过手动而对供给管(流道)进行开闭。通过使用该流道开闭装置而用手动将流道设为关闭,从而即使在液体喷射装置内填充有油墨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油墨不会泄漏的状态而对液体喷射装置进行输送。
可是,由于通过手动而对流道进行开闭,从而存在产生如下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即,将流道设为关闭而对液体喷射装置进行输送,并在对液体喷射装置进行了输送之后忘记将流道设为打开,且在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44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液体贮留部,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使所述液体贮留部和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开闭机构,其具有开闭部和操作部,所述开闭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所述操作部对所述开闭部进行操作;滑架,其被构成为,搭载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所述开闭机构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接触部,其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开闭机构接触;检测部,其对所述开闭机构和所述接触部的接触进行检测。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接触部被设置于对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所述滑架进行收纳的壳体上。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操作部接触。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包括杆,所述杆被构成为,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开闭部具有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封闭,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开放,在以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杆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被构成为,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所述接触部被配置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处的所述操作部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外侧,并且被配置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操作部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内侧。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开闭机构具有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与所述操作部联动而进行位移,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位移部件接触。
本申请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液体贮留部,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使所述液体贮留部和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开闭机构,其具有开闭部和操作部,所述开闭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所述操作部对所述开闭部进行操作;滑架,其被构成为,搭载所述液体喷射部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并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所述开闭机构接触;检测部,其对所述开闭机构和所述接触部的接触进行检测。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开闭机构具有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与所述操作部联动而进行位移,所述位移部件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包括杆,所述杆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以轴部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所述开闭部具有按压部件和所述轴部,所述按压部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封闭,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开放,所述位移部件经由所述轴部而与所述杆的移动联动而进行位移。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位移部件位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内。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进行移动,并在检测出所述供给流道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滑架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移动。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告知部,所述告知部对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告知。
本申请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液体贮留部,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使所述液体贮留部和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开闭机构,其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滑架,其被构成为,搭载所述液体喷射部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通过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对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优选为,在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时,在所述滑架的移动被阻碍了的情况下检测出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优选为,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滑架电机,所述滑架电机使所述滑架进行移动,并通过所述滑架电机的驱动负载而对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优选为,伴随着电源接通而使所述滑架进行移动,并通过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对所述供给流道的状态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扫描仪拆下的情况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在从Z(+)方向侧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6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开闭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A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供给流道被开放的状态下的开闭机构的图6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图8B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供给流道被封闭的状态下的开闭机构的图6的B-B线向视剖视图。
图9为在从Z(+)方向侧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10为在从X(-)方向侧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未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的变更。
实施方式1
图1以及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图示了扫描仪5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被闭合了的状态,在图2中,图示了扫描仪5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被打开了的状态。首先,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进深方向设为Y方向,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高度方向设为Z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Z方向为与水平面正交的方向。而且,将表示方向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设为(+)方向,将表示方向的箭头标记的基端侧设为(-)方向。另外,X方向为“主扫描方向”的一个示例。
关于液体喷射装置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例如为向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喷墨式的打印机。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将各层或各部件设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从而使各层或各部件的尺寸与实际不同。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A具备装置主体2和扫描仪5,扫描仪5被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上部,并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转动。装置主体2具备液体喷射部50(参照图5)、滑架30(参照图3)、输送机构25(参照图5)、液体贮留单元10、供给流道40(参照图3)、开闭机构60A(参照图6)、操作面板6、控制部80(参照图5)。另外,操作面板6为“告知部”的一个示例。
装置主体2具备作为装置主体2的封装框架的壳体3。在壳体3之中,配置有液体喷射部50、滑架30、供给流道40、控制部80。
操作面板6被配置于装置主体2的装置进深方向前表面侧(Y(+)方向侧)。在操作面板6上,设置有液晶面板等显示部7、和具备多个输入用按钮或电源开关等的操作按钮8。而且,操作面板6以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向装置纵深方向前表面侧(Y(+)方向侧)转动的方式被安装。
当成为操作面板6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向装置进深方向前表面侧(Y(+)方向侧)转动了的状态时,被容纳于装置主体2中的未图示的介质排出托盘露出。介质排出托盘被构成为,能够在被容纳于装置主体2内的位置、和从装置主体2向装置进深方向前表面侧被拉出的位置之间进行进退。
在装置主体2的装置高度方向下方侧(Z(-)方向侧),设置有能够对介质进行收纳的介质收纳部22。介质收纳部22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从装置进深方向前表面侧(Y(+)方向侧)进行插入抽出。
扫描仪5被构成为,以装置进深方向背面侧(Y(-)方向侧)作为转动支点而能够相对于装置主体2进行转动,并且,能够切换为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闭合的姿态(参照图1)和打开的姿态(参照图2)。扫描仪5位于后述的滑架30的装置高度方向上侧(Z(+)方向侧)。而且,通过将扫描仪5切换为闭合的姿态或打开的姿态,从而使装置主体2内部的上表面露出或将其覆盖。另外,液体喷射装置1A也可以为不具备扫描仪5的结构。也可以代替扫描仪5而设置从上表面覆盖装置主体2内部的上表面罩。
液体贮留单元10被设置于装置主体2的装置宽度方向右侧(X(-)方向侧)的装置进深方向前表面侧(Y(+)方向侧)。液体贮留单元10具备对油墨进行贮留的多个液体贮留部13、对多个液体贮留部13进行覆盖的壳体12、以相对于壳体12而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的罩11。
液体贮留单元10被配置为,在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闭合的姿态的扫描仪5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贮留部13被设置有五个。而且,在各液体贮留部13中,从X(+)方向侧起依次贮留有黑色的油墨、品红色的油墨、黄色的油墨、蓝绿色的油墨、亮黑色的油墨的任意一种油墨。此外,贮留有黑色的油墨的液体贮留部13被设定为,与其他的液体贮留部13相比而油墨的收纳量较大。而且,在液体贮留部13的装置进深方向前表面侧(Y(+)方向侧),设置有能够对各液体贮留部13中的油墨的剩余量进行确认的显示部14。
液体贮留部13具有与液体贮留部13内连通的大气连通部(未图示)以及供给口(未图示)。大气连通部为向液体贮留部13的大气的流入口。当液体贮留部13内的油墨被消耗而液体贮留部13内的油墨量减少时,液体贮留部13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此时,大气能够从大气连通部流入至液体贮留部13内,并且液体贮留部13内的压力被维持于大气压。供给口为能够将液体贮留部13内的油墨向液体贮留部13的外部排出的排出口。液体贮留部13和液体喷射部50通过供给流道40而被连通。液体贮留部13内的油墨经由与供给流道40连接的供给口而朝向液体喷射部50被供给。
如图2所示,当采取扫描仪5相对于装置主体2而打开的姿态时,液体贮留单元10中的对液体贮留部13的上部进行覆盖的罩11完全露出。罩11以相对于壳体12而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而且,通过设为罩11完全露出的状态,而且使罩11相对于壳体12而转动,从而能够使液体贮留部13的上部露出。
在液体贮留部13的上部设置有注入口(未图示)和盖16,所述盖16对注入口进行密封,并能够相对于液体贮留部13而进行转动。当采取罩11使液体贮留部13的上部露出的姿态、且盖16开放了注入口时,通过对收纳有油墨的补充容器(未图示)和注入口进行连接,从而补充容器内的油墨经由注入口而被补充至液体贮留部13中。
图3为将扫描仪5拆下的情况下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立体图。图4为从Z(+)方向侧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
图1以及图2为从Y(+)方向侧(前方侧)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观察的立体图。另一方面,图3为从Y(-)方向侧(后方侧)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观察的立体图。此外,在图3中,图示了滑架30位于初始位置HP处的状态。在图4中,示意性地图示了滑架30、杆62A(操作部61)、壳体3和液体贮留单元10,并省略了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示。而且,在图4中,图示了装置主体2的Y(+)方向侧,并省略了装置主体2的Y(-)方向侧的图示。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液体贮留单元10的Y(-)方向侧配置有滑架30。滑架30通过从滑架电机31(参照图5)被施加的驱动力而能够在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在滑架30上,搭载有液体喷射部50以及开闭机构60A。
在滑架电机31的导向轴(未图示)上设置有驱动滑轮(未图示)。此外,在装置主体2内,以相对于驱动滑轮而在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从动滑轮(未图示)。在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上卷挂有无接头带(未图示)。无接头带的至少一部分在被设置于滑架30的背面侧端部上的把持部(未图示)处对滑架30进行把持。而且,当滑架电机31进行旋转驱动时,无接头带向与滑架电机31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并使滑架30在装置宽度方向(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此外,在壳体3内设置有线性编码器75(参照图5),该线性编码器75用于对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30的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检测。线性编码器75由被设置于壳体3上的与X方向(主扫描方向)平行的直线状的符号板(未图示)、和被设置于滑架30上的光电传感器76(参照图5)而被构成,与滑架30的移动状态相对应的预定的电气信号从光电传感器76被输出。
在图4中,在形成壳体3的一部分的框架4上施加了阴影。框架4为壳体3的结构要素,并且相对于滑架30而被配置于Z(+)方向侧。因此,在从Y方向侧观察的侧面观察时,框架4和滑架30未重叠,从而使滑架30在X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情况下,滑架30和框架4不会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在从Y方向侧观察的侧面观察时,框架4与杆62A重叠。
而且,在框架4上设置有开口OA。通过在框架4上设置开口OA,从而用户能够接近并操作被配置于装置主体2的内部的滑架30、以及开闭机构60A的杆62A等。
如图4所示,在使滑架30沿着在X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向轴而进行往复移动的情况下,滑架30进行移动的区域包括液体喷射部50实施印刷的印刷区域PA、和液体喷射部50不实施印刷的非印刷区域RA。非印刷区域RA包括相对于印刷区域PA而位于X(-)方向侧的非印刷区域RA1、和相对于印刷区域PA而位于X(+)方向侧的非印刷区域RA2。印刷区域PA被配置于两个非印刷区域RA1、RA2之间。
在非印刷区域RA1中配置有作为滑架30在非印刷时待机的位置的初始位置HP。另外,在壳体3的X(-)方向侧设置有侧壁,在非印刷时,向X(-)方向侧进行移动的滑架30能够与该侧壁接触。而且,与侧壁接触的情况下的滑架30的位置成为滑架30在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时的基准位置。
在滑架30上,搭载有多个中继适配器(未图示)。中继适配器为能够临时性地对油墨进行贮留的容器。中继适配器经由供给流道40而与液体贮留部13连接,并临时性地对油墨进行贮留。被贮留于液体贮留部13内的油墨经由供给流道40和中继适配器而被供给至液体喷射部50。滑架30为在Z(+)方向侧具有滑架罩32的中空的容器。在滑架30上,除了搭载有液体喷射部50以及开闭机构60A之外,还搭载有中继适配器。中继适配器通过滑架罩32而被覆盖,并被配置在滑架30的内侧。
而且,被搭载于滑架30上的开闭机构60A在Z(+)方向侧具有杆62A。开闭机构60A的杆62A从滑架罩32向上方突出。即,开闭机构60A的杆62A被配置在滑架30的外侧,开闭机构60A的其他的部分被配置在滑架30的内侧。
此外,在滑架30的下部设置有液体喷射部50。液体喷射部50具有压力产生室(未图示)、压电元件(未图示)和喷嘴51(参照图3)。喷嘴51位于液体喷射部50的Z(-)方向侧并与介质对置配置。喷嘴51经由被设置于液体喷射部50中的流道(未图示)而与中继适配器连通。压电元件使形成压力产生室的一部分的振动板(未图示)进行振动,以使压力产生室中产生压力变动,并且通过利用该压力变动,从而使油墨从喷嘴51向介质被喷射。液体喷射部50的下表面作为设置有多个喷嘴51的喷嘴面而被构成。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作为一个示例,多个喷嘴51沿着装置进深方向(Y方向)而被排列,并形成喷嘴列。以此方式,液体喷射部50具有向介质喷射油墨的喷嘴5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至初始位置HP处的滑架30的正下方,配置有实施包括喷嘴51的清洁在内的液体喷射部50的维护的维护单元55(参照图5)。维护单元55具备例如能够以包围喷嘴51的方式而与液体喷射部50抵接的盖(未图示),并且通过对盖进行抵接而形成的空间内进行减压而使喷嘴51内的不需要的油墨或气泡排出,从而实施喷嘴51的清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滑架30移动至非印刷区域RA2的情况下的滑架30的正下方,设置有液体接受部(未图示)。液体接受部对通过作为维护的一种的空喷出而从喷嘴51被排出的油墨进行接受。空喷出是指,通过使压电元件进行驱动从而从喷嘴51排出印刷中未被使用的油墨,由此消除喷嘴51内的油墨的增稠。
关于控制部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如图5所示,控制部80具有被设置于控制基板上的CPU(中央运算元件)81和存储器82、接口部(I/F)83以及检测部84等。
I/F83在外部的个人计算机(PC)110与液体喷射装置1A之间实施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在PC110与液体喷射装置1A之间,既可以直接通过电缆等而进行连接,也可以经由网络等而间接地进行连接。此外,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而在PC110和液体喷射装置1A之间发送或接收数据。
CPU81为用于实施液体喷射装置1A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82为,确保对CPU81工作的程序进行存储的区域和进行工作的工作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并通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元件而被形成。
控制部80根据从PC110被输出的图像数据而制作印刷数据,并根据该印刷数据,而对液体喷射部50、输送机构25、滑架电机31等进行控制。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PC110制作印刷数据,控制部80根据从PC110接收的印刷数据,而对液体喷射部50、输送机构25、滑架电机31等进行控制。而且,采用如下结构也没有问题,即,控制部80根据通过操作面板6的操作按钮8而由用户所输入的操作命令,来制作印刷数据,并根据该印刷数据,而对液体喷射部50、输送机构25、滑架电机31等进行控制。
此外,控制部80使被设置于液体喷射部50上的压电元件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从多个喷嘴51向介质喷射。而且,控制部80供给驱动信号而使滑架电机31进行驱动。而且,控制部80对滑架电机31、输送机构25、液体喷射部50等进行控制,从而在介质上记录图像。
在此,对液体喷射装置1A的介质的印刷动作进行说明。被收纳于介质收纳部22中的介质通过输送机构25而从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被输送。而且,输送机构25向被设置于在液体喷射部50的下方侧与液体喷射部50对置的区域内的压印板(未图示)输送介质。而且,油墨从液体喷射部50的喷嘴51向被支承于压印板上的介质的与液体喷射部50对置的面进行喷射。由此,在介质的与液体喷射部50对置的面上被实施印刷。而且,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朝向介质排出托盘而被排出。
控制部80接收从用于对伴随着滑架电机31的驱动而移动的滑架30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检测的线性编码器75(光电传感器76)输出的电气信号。
控制部80使输送机构25驱动,并使介质在与X方向(主扫描方向)交叉的输送方向上进行移动。控制部80通过对维护单元55进行控制,从而针对于液体喷射部50而实施维护动作。
控制部80接收来自通过用户而被操作的操作按钮8的命令,并实施各种控制。控制部80通过由光学传感器(未图示)等构成的开闭检测部85而接收扫描仪5的开闭状态。
控制部80利用从线性编码器75(光电传感器76)输出的电气信号,而对滑架30的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移动速度进行计算。即,控制部80对滑架30的移动进行控制。
控制部80中的检测部84通过对滑架电机31的旋转转矩进行检测,从而对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进行检测。检测部84通过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而对开闭机构60A(杆62A)和接触部100之间的接触进行检测,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
控制部80通过使滑架30向X(-)方向侧进行移动从而使其与壳体3的侧壁进行接触。当滑架30与壳体3的侧壁接触时,滑架30向X(-)方向的移动被阻碍,从而停止。由于滑架30向X(-)方向的移动被阻碍,从而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增大。控制部80将检测部84检测出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的增大时的滑架30的位置设为基准位置,并对X方向上的初始位置HP、非印刷区域RA1、非印刷区域RA2、印刷区域PA的各自的位置进行规定。另外,初始位置HP既可以被设置于由于滑架30与壳体3的侧壁进行接触而停止时的位置处,也可以被设置于从滑架30的该停止位置起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位置处。
关于开闭机构
图6为开闭机构60A的立体图。图7为开闭机构60A的分解立体图。图8A以及图8B为从Z(-)方向侧进行观察的开闭机构60A的图6的B-B线向视剖视图。在图8A以及图8B中,省略了外壳69的图示。图8A为供给流道40被开放的状态,图8B为供给流道40被封闭的状态。接下来,利用图6、图7、图8A、以及图8B,而对开闭机构60A进行说明。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开闭机构60A具有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的开闭部63、和对开闭部63进行操作的操作部61。开闭部63具有供给流道支承部68、轴部64、按压部件66、凸轮部件65和外壳69。操作部61具有杆62A。外壳69和供给流道支承部68为开闭部63(开闭机构60A)的封装框架。在外壳69和供给流道支承部68之间,从外壳69侧起依次配置有轴部64以及凸轮部件65、按压部件66。而且,供给流道40被配置在按压部件66和供给流道支承部68之间。
在供给流道支承部68上,设置有在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槽70。多个槽70沿着Z方向而被排列。在槽70中,插入有供给流道40。由此,五个供给流道40在供给流道支承部68处沿着Z方向而排列。按压部件66在与供给流道支承部68之间以能够对其按压的方式配置有五个供给流道40。轴部64为在Z方向上较长的部件,轴部64的与按压部件66对置的部分上设置有凸轮部件65。而且,在轴部64的Z(+)方向侧的端部上,设置有操作部61(杆62A)。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64、凸轮部件65和杆62A通过使用了树脂的一体成型而被制作。此外,外壳69、按压部件66和供给流道支承部68也为树脂的成形品。
杆62A以及凸轮部件65能够以图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的轴部64的转动轴A为转动中心而进行转动。在开闭机构60A被搭载于滑架30上的状态下,转动轴A沿着Z方向而被配置。由于杆62A被配置在滑架30的外侧,因此,当用户用手抓住杆62A而使杆62A进行旋转时,与杆62A的旋转联动从而凸轮部件65进行旋转。
在供给流道支承部68中,设置有能够插入按压部件66的凹部71。按压部件66被插入至供给流道支承部68的凹部71中,并能够沿着凹部71而进行移动。例如,按压部件66能够移动至与凹部71的底部抵接的位置为止。即,凹部71对按压部件66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
按压部件66被配置为,在与供给流道支承部68之间对被配置于槽70内的供给流道40进行夹持。五个供给流道40被配置在供给流道支承部68与按压部件66之间,并能够通过供给流道支承部68和按压部件66而按压。
轴部64沿着Z方向而延伸,并具有跨及在供给流道支承部68处沿着Z方向而排列的五个供给流道40的长度。两个凸轮部件65被设置于轴部64上,并沿着Z方向而排列。而且,凸轮部件65被配置在与按压部件66抵接的位置处。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凸轮部件65的旋转中心与轴部64的旋转中心(转动轴A)不同,凸轮部件65的旋转中心相对于轴部64而偏心。当与轴部64的旋转联动从而凸轮部件65进行旋转时,凸轮部件65以偏心的状态进行旋转。于是,与按压部件66抵接的凸轮部件65的外周面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按压部件66的位置发生变化。在供给流道40处于被开放的图8A所示的状态下,当使杆62A向在图中用箭头标记表示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轴部64以及凸轮部件65以顺时针旋转时,在按压部件66接近供给流道支承部68的方向上,按压部件66的位置发生变化。当按压部件66接近供给流道支承部68时,如图8B所示,供给流道40通过按压部件66和供给流道支承部68而被按压,从而供给流道40被压溃,并成为供给流道40被封闭的状态(成为关闭状态)。
当使图8A所示的杆62A进行顺时针旋转时,按压部件66接近供给流道支承部68,如图8B所示,供给流道40成为被压溃的状态,且供给流道40被封闭,液体贮留部13和液体喷射部50之间的油墨的连通被断开。即,供给流道40成为关闭状态。此时,供给流道40也可以未被完全关闭。当使图8B所示的杆62A以逆时针进行旋转时,按压部件66从供给流道支承部68远离,如图8A所示,供给流道40的压溃被消除,从而供给流道40被开放,液体贮留部13与液体喷射部50之间的油墨的连通被容许。即,供给流道40成为打开状态。如此,开闭部63具有在杆62A位于关闭位置时对供给流道40进行封闭、在杆62A位于打开位置时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按压部件66。
图8A所示的杆62A的位置为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图8B所示的杆62A的位置为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杆62A通过以轴部64的转动轴A为中心而进行旋转,从而在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打开位置、和将供给流道40封闭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如此,操作部61具有能够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杆62A。而且,操作部61(杆62A)能够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换言之,操作部61包括能够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以轴部64为中心而进行转动的杆62A。
返回至图6以及图7,外壳69被构成为,能够与供给流道支承部68卡合,并且从Y(-)方向侧对轴部64、按压部件66和凸轮部件65进行覆盖。由此,轴部64、按压部件66和凸轮部件65通过外壳69以及供给流道支承部68而被保护。
如此,开闭机构60A对五个供给流道40进行开闭。例如,当使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移动或者搬运时,即,在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时,如果将开闭机构60A封闭,则油墨难以从液体喷射部50的喷嘴51泄漏。详细而言,在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时,在液体贮留部13和供给流道40内的油墨上作用有振动或冲击。当在液体贮留部13和供给流道40内的油墨上作用有振动或冲击时,在液体喷射部50的喷嘴51内的油墨上作用压力,从而有可能使油墨从液体喷射部50的喷嘴51泄漏。在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之前,如果通过开闭机构60A而将供给流道40封闭,则在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的情况下,能够将作用于液体喷射部50内的油墨上的压力变动抑制得较低,从而能够抑制油墨从液体喷射部50的喷嘴51泄漏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通过手动作业而将杆62A设为关闭位置,并在供给流道40被关闭的状态下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当液体喷射装置1A的输送结束时,用户通过手动作业而将杆62A从关闭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并将供给流道40设为被释放的状态。可是,由于用户通过手动作业而将杆62A操作为关闭位置或者打开位置,因此可能产生如下的不良现象,即,尽管液体喷射装置1A的输送结束,但用户忘记了将杆62A从关闭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从而在供给流道40被封闭的状态下被实施了印刷处理,使得油墨未从液体喷射部50被喷射,进而在介质上未形成图像。
本实施方式具有难以产生在液体喷射装置1A的输送结束之后用户忘记了将杆62A从关闭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从而在供给流道40被封闭的状态下实施印刷处理这样的不良现象的优异的结构,以下,对其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关于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的检测方法
在图4中,用实线图示了打开位置的杆62A,用双点划线图示了关闭位置的杆62A。另外,打开位置的杆62A是指,被配置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位置处的杆62A。关闭位置的杆62A是指,被配置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位置处的杆62A。即,在杆62A位于图4中的实线的位置处的情况下,供给流道40被释放,在杆62A位于图4中的双点划线的位置处的情况下,供给流道40被关闭。而且,在图4中,在使开闭机构60A(杆62A)与滑架30一起从初始位置HP的位置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打开位置的杆62A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A用虚线被图示,关闭位置的杆62A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B用单点划线被图示。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打开位置的杆62A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A称为,打开位置的杆62A的移动区域TA。将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关闭位置的杆62A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B称为,关闭位置的杆62A的移动区域TB。以下,参照图4,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方法、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当使在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的杆62A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80°时,成为在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的杆62A。而且,当使在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的杆62A向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时,成为在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的杆62A。如此,打开位置的杆62A和关闭位置的杆62A的位置有所不同。
在开口OA的Y(-)方向侧,配置有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A,在开口OA的Y(+)方向侧,配置有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B。开口OA被设置于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A与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B之间。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B具有被配置在初始位置HP侧(X(-)方向侧)的部分91、和被配置在与初始位置HP相反的一侧(X(+)方向侧)的部分92。在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B处,部分92被配置在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A的附近,部分91被配置在远离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A的位置处。即,部分92与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A之间的距离短于部分91与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A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B处,部分92与部分91相比向Y(-)方向侧突出。而且,在框架4的Y(+)方向侧的端部4B处,向Y(-)方向侧突出的部分92的X(-)方向侧的端部为接触部100。如此,接触部100被设置于框架4上。而且,由于框架4为壳体3的结构要素,因此,接触部100被设置在对液体喷射部50以及滑架30进行收纳的壳体3上。
在从Z(+)方向侧进行了观察的俯视观察时,框架4的部分91、92(接触部100)被配置在打开位置的杆62A的移动区域TA的外侧,在使开闭机构60A(杆62A)与滑架30一起从初始位置HP的位置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打开位置的杆62A不与框架4的部分91、92重叠。因此,在使开闭机构60A(杆62A)与滑架30一起从初始位置HP的位置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打开位置的杆62A不与框架4发生干涉(接触)。其结果为,滑架30的移动未被阻碍。换言之,由于接触部100被配置在,位于打开位置的操作部61(杆62A)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A的外侧,因此,接触部100不与操作部61(杆62A)发生干涉,而滑架30的移动未被阻碍。如此,杆62A(操作部)在供给流道40处于打开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不与接触部100接触。
在从Z(+)方向侧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框架4的部分91被配置在关闭位置的杆62A的移动区域TB的外侧,框架4的部分92(接触部100)被配置在关闭位置的杆62A的移动区域TB的内侧,在使开闭机构60A(杆62A)与滑架30一起从初始位置HP的位置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关闭位置的杆62A不与框架4的部分91重叠,而与框架4的部分92(接触部100)重叠。如此,接触部100被配置在,位于关闭位置的操作部61(杆62A)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B的内侧。而且,在从Y方向侧进行观察的侧视观察时,由于框架4与杆62A重叠,因此,当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时,虽然打开位置的杆62A不与框架4的部分91接触,但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框架4的部分92(接触部100)接触。于是,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即,在以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使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滑架30一起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关闭位置的杆62A(开闭机构60A)与接触部100进行接触。换言之,接触部100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操作部61(杆62A)接触。如此,杆62A(操作部61)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接触部100接触。
而且,在从Y方向侧进行了观察的侧视观察时,由于滑架30不与框架4重叠,因此在使位于初始位置HP处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滑架30与框架4不发生干涉,从而滑架30的移动不会被阻碍。在使位于初始位置HP处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在从Z(+)方向侧进行观察的俯视观察时,虽然滑架30和框架4的部分92(接触部100)重叠,但即使使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滑架30和框架4的部分92(接触部100)也不发生干涉,从而滑架30的移动不会被阻碍。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4上设置有开口OA,以使得使开闭机构60A与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一起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位于打开位置的杆62A不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接触,且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接触。而且,在使开闭机构60A与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一起向X(+)方向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接触,从而使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设为关闭,且将杆62A从打开位置变更为关闭位置,而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根据所涉及的结构,即使用户在油墨被填充的状态下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油墨也不会泄漏。而且,当液体喷射装置1A的输送结束时,用户将杆62A从关闭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且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设为开启,再次开始向纸张等介质的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设为关断时,滑架30在初始位置HP处成为待机状态。而且,当液体喷射装置1A的输送结束,并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设为开启时,控制部80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
假设为,当在用户忘记将杆62A从关闭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杆62A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时,由于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接触,因此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从而滑架30成为停止状态,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增大。
检测部84始终对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进行检测。详细而言,检测部84在使搭载有开闭机构60A的滑架30从初始位置HP向X(+)方向进行移动,并在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超过被预先规定的阈值(被存储于存储器82中的阈值),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对接触部100和杆62A的接触进行检测。在检测部84检测出接触部100和杆62A的接触的情况下,控制部80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此外,在使搭载有开闭机构60A的滑架30从初始位置HP向X(+)方向进行移动,并在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不超过被预先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80判断为接触部100与杆62A不发生接触,供给流道40处于打开状态。如此,当液体喷射装置1A的输送结束,并将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设为开启时,控制部80使滑架30进行移动,并对供给流道40处于打开状态、或者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进行判断。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伴随着电源接通而使滑架30进行移动,并通过滑架30的移动而对供给流道40的状态进行检测。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通过滑架30的移动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在使滑架30进行移动时,在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检测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而且,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液体喷射装置1A具备使滑架30进行移动的滑架电机31,并通过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成为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准的阈值被设定于,滑架30在X方向上被移动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和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之间。即,成为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基准的阈值,与滑架30在X方向上被移动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相比而较大、且与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相比而较小。
另外,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在通过检测部84而检测出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超过了被预先规定的阈值而固定时间的情况下,控制部80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存在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由于错误工作而瞬间急剧上升并超过阈值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80会错误地检测为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当设为在以一定时间而超过了被预先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80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时,即使由于错误工作而使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瞬间急剧上升,控制部80进行错误检测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从而控制部80能够适当地对如下情况进行检测,即,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接触,从而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且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另外,上述的一定时间例如为1秒钟以上。
另外,在供给流道40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即,在杆62A位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即使使滑架30向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由于打开位置的杆62A也不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进行接触,因此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小于阈值,而不会超过阈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80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开放。
控制部80在检测出供给流道40的封闭(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滑架30向X(-)方向侧进行移动。即,控制部80在使滑架30向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并检测出供给流道40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滑架30向作为X(+)方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X(-)方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并使滑架30移动至初始位置HP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相当于“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方向”,X(-)方向相当于“作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二方向”。当使滑架30向X(-)方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并移动至初始位置HP的位置时,被搭载于滑架30上的开闭机构60A(杆62A)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的接触被消除,从而变得向滑架30和开闭机构60A未施加多余的力。而且,当杆62A与接触部100之间的接触被消除时,将杆62A的位置从关闭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的作业变得易于实施。另外,优选为,在控制部80检测出供给流道40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即,在被搭载于滑架30上的开闭机构60A与框架4的接触部100接触了的情况下,控制部80临时性地使滑架电机31的驱动停止,以使得向滑架30和开闭机构60A不施加多余的力。
而且,控制部80向操作面板6输入用于向用户告知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信号,操作面板6使基于该信号而生成的信息、即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这样的警报显示在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7上。即,操作面板6作为向用户告知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的“告知部”而发挥功能。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具备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告知的操作面板6(告知部)。另外,向用户告知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的“告知部”为进行闪烁的灯(室内信号灯(注册商标)),也可以通过光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警报进行告知。向用户告知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的“告知部”为蜂鸣器,也可以通过语音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这样的警报进行告知。
用户根据被显示于操作面板6的显示部7上的信息(警报),而切实地掌握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而且,用户在初始位置HP的位置处,使杆62A向从Z(+)方向侧进行观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将杆62A从关闭位置变更为打开位置,从而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另外,由于在杆62A和接触部100接触的状态下,难以使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使滑架30向X(-)方向侧(第二方向侧)进行移动。
另外,只要设为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向X(+)方向侧(第一方向侧)进行转动,而不向X(-)方向侧(第二方向侧)进行转动即可。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即,即使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接触部100接触,但由于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向X(-)方向侧(第二方向侧)进行转动从而滑架电机31上也未被施加驱动负载的情况。
此外,接触部100在滑架30进行移动的X方向上被设置于X(-)方向侧(第二方向侧)。因此,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接触部100在滑架30的移动区域TA的X方向上被设置于X(+)方向侧(第一方向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较早地对接触部100与杆62A的接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提高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动作的生产率。
此外,开闭机构60A被设置于滑架30中的X(+)方向侧(第一方向侧)。因此,与开闭机构60A被设置于滑架30中的X(-)方向侧(第二方向侧)的情况相比,能够较早地对接触部100与杆62A的接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提高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动作的生产率。
此外,在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时的滑架30的移动速度被设定为,与实施印刷时的滑架30的移动速度相比而较慢。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从而能够抑制在接触部100与杆62A进行了接触时,在杆62A以及接触部100上作用较大的力的情况,例如,能够抑制接触部100发生变形的不良现象。
关于实施检测的定时
在此,对控制部80检测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定时进行说明。
控制部80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定时只要在从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被接通起至电源接通后的油墨最初从喷嘴51被排出为止的期间即可。具体而言,也可以为如下期间中的任意一个,即,在从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被接通起至实施电源接通后的最初的空喷出为止的期间、在从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被接通起至通过电源接通后的最初的清洁而排出油墨为止的期间、在从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被接通起至为了电源接通后的最初的印刷而喷射油墨为止的期间。而且,在上述的定时中的任意一个中,也可以实施如下操作,即,根据伴随着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的接通而被发送的从控制部80向滑架电机31的驱动信号并通过滑架30向X(+)方向(第一方向)侧进行移动的动作而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
对检测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另外的定时进行说明。在电源处于开启的状态的情况下,扫描仪5的开闭动作能够通过开闭检测部85而被检测。存在通过扫描仪5被打开,从而操作部61通过用户而被进行操作,供给流道40被封闭的可能性。而且,存在用户在将供给流道40封闭的状态下,将扫描仪5闭合的可能性。因此,优选为,在电源为开启的状态下,在从扫描仪5打开后被闭合的开闭动作后起、至在该开闭动作后油墨最初从喷嘴51被排出为止的期间。具体而言,只要为如下期间中的任意一个即可,即,在电源处于开启的状态下从扫描仪5的开闭动作之后起至实施该开闭动作后的最初的空喷出为止的期间、在电源处于开启的状态下从扫描仪5的开闭动作之后起至通过该开闭动作后的最初的清洁而油墨被排出为止的期间、在电源处于开启的状态下从扫描仪5的开闭动作之后起至喷射用于该开闭动作后的最初的印刷的油墨为止的期间。通过在上述的定时处实施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动作,从而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关闭供给流道40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液体喷射装置1A的输送结束,并且液体喷射装置1A的电源成为开启时,控制部80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以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
如以上所述,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中,当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向主扫描方向(X方向)进行移动时,开闭机构60A将与接触部100接触,当在供给流道40处于打开状态下使滑架30向主扫描方向(X方向)进行移动时,开闭机构60A不与接触部100接触,因此控制部80能够通过开闭机构60A与接触部100的接触而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中,抑制了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而且,抑制了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被印刷的不良现象。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液体喷射装置1A的结构要素中的、开闭机构60A、壳体3(框架4)、滑架30、控制部80(检测部84)和操作面板6,而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结构要素(开闭机构60A、壳体3、滑架30、控制部80、操作面板6)为,用于液体喷射装置1A对介质进行印刷的结构要素。
即,由于本实施方式灵活运用了用于液体喷射装置1A对介质进行印刷的结构要素来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因此为了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无需新的结构要素,从而与为了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需要新的结构要素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液体喷射装置1A的低成本化。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A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说明。
(1-1)由于通过用手动而对操作部61进行操作从而对供给流道40进行开闭,从而存在在液体喷射装置1A内填充了油墨的状态下对液体喷射装置1A进行输送,并在再次开始印刷时忘记了打开供给流道40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检测部84在以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对开闭机构60A与接触部100接触的情况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2)接触部100被设置于对液体喷射部50以及滑架30进行收纳的壳体3(框架4)上。由于壳体3的刚性较高,因此接触部100变得难以变形,从而检测部84能够稳定地对开闭机构60A和接触部100的接触进行检测。
(1-3)接触部100在以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操作部61(关闭位置的杆62A)接触。由此,由于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检测部84能够对操作部61与接触部100接触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4)操作部61包括能够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杆62A,开闭部63具有在杆62A位于关闭位置时将供给流道40封闭、并在杆62A位于打开位置时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按压部件66,并且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杆62A与接触部100接触。由此,由于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检测部84能够对位于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接触部100接触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5)操作部61(杆62A)能够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与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接触部100被配置在位于打开位置处的操作部61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A(打开位置的杆62A的移动区域TA)的外侧,并且被配置在位于关闭位置处的操作部61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B(关闭位置的杆62A的移动区域TB)的内侧。接触部100由于被配置在位于关闭位置处的操作部61伴随着滑架3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TB的内侧,因此通过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而与操作部61接触。因此,由于检测部84能够对操作部61和接触部100的接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6)还具备对滑架30的移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80,控制部80在使滑架30向主扫描方向中的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而检测出供给流道40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滑架30向作为X(+)方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X(-)方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由此,用户能够对操作部61进行操作。因此,用户能够抑制印刷不良。
(1-7)还具备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告知的告知部。由此,由于用户能够了解到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8)在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能够通过滑架30的移动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9)在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在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时,在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10)在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能够通过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1-11)在液体喷射装置1A的检测方法中,伴随着电源接通而使滑架30进行移动,并通过滑架30的移动而对供给流道40的状态进行检测。由于在将开闭机构60A(供给流道40)关闭时,处于对装置进行输送时等的电源未接通的状态,因此,只要在接通了电源时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即可。由于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少检测次数,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实施方式2
图9为与图4相对应的图,且为在从Z(+)方向侧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图10在从X(-)方向侧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图11为与图7相对应的图,且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开闭机构60B的分解立体图。在图9中,滑架30进行移动的区域TC(以下,称为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用虚线而被图示。而且,在图9中,省略了框架4的图示。在图10中,示意性地图示了滑架30、杆62B和液体贮留单元10,并省略了其他的结构要素的图示。而且,在图9以及图10中,用实线图示了供给流道40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位移部件67,用双点划线图示了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位移部件67。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开闭机构60A被搭载于滑架30上,并与滑架30一起移动。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开闭机构60A接触的接触部100被设置于框架4上,从而处于静止。而且,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开闭机构60A进行移动而与接触部100进行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01被设置于滑架30上,从而进行移动。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接触部101进行接触的开闭机构60B不移动,从而处于静止。而且,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接触部101进行移动而与开闭机构60B进行接触。该点为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主要的不同点。以下,参照图9~图11,以与实施方式1之间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的概要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所示,作为滑架30在非印刷时待机的位置的初始位置HP被配置于非印刷区域RA2中。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滑架30在非印刷时待机的位置的初始位置HP被配置于非印刷区域RA1中。液体贮留单元10被配置于非印刷区域RA1中。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滑架30上搭载有液体喷射部50,而并未搭载开闭机构60B。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在滑架30上搭载有液体喷射部50和开闭机构60A,开闭机构60A与滑架30一起进行移动。开闭机构60B以与液体贮留单元10的Z(+)方向侧的两个面(上表面)中的、位于Z(-)方向侧的面接触的方式被配置在液体贮留单元10的上部。因此,开闭机构60B不移动而处于静止。
如图11所示,开闭机构60B具有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的开闭部63、和对开闭部63进行操作的操作部61、位移部件67。开闭部63具有供给流道支承部68、轴部64、按压部件66、凸轮部件65和外壳69。操作部61包括杆62B,该杆62B能够以轴部64为中心而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按压部件66在杆62B位于关闭位置时对供给流道40进行封闭,并在杆62B位于打开位置时将供给流道40开放。在开闭机构60B中,除了杆62B之外,其他部件被配置在装置主体2的壳体3的内部。因此,杆62B从壳体3的X(-)方向侧的侧面向壳体3的外部突出。另外,也可以为杆62B被设置于壳体3内的这种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优选为,以在打开了扫描仪5的状态下能够观察到杆62B的方式,而在壳体3的框架4上设置开口(图示省略)。位移部件67被安装于轴部64的与安装有杆62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并与杆62B的移动联动而进行位移。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1中,开闭机构60A具有开闭部63和操作部61,而不具有位移部件67。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杆62B与实施方式1的杆62A相比尺寸较短,轴部64被配置于杆62B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处,从而用户易于抓住杆62B而使之进行转动。
杆62B以轴部64的沿着X方向的转动轴A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杆62B被安装在轴部64的X(-)方向的端部上,位移部件67被安装在轴部64的X(+)方向的端部上。其结果为,位移部件67能够经由轴部64而与以转动轴A为中心而转动的杆62B联动而进行转动。如此,开闭机构60B具有与杆62B联动而进行位移的位移部件67。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成为,杆62B的长度方向和位移部件67的长度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成为45度。杆62B的长度方向和位移部件67的长度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当用户抓住杆62B并将杆62B向供给流道40成为关闭状态的方向转动时,按压部件66将供给流道40压溃,从而供给流道40成为关闭状态。当用户抓住杆62B并将杆62B向供给流道40成为打开状态的方向转动时,由按压部件66对供给流道40的压溃被消除,从而供给流道40成为打开状态。
位移部件67在供给流道40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打开位置(图10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移部件67的位置)、与供给流道40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关闭位置(图10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移部件67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供给流道40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位移部件67称为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将供给流道40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位移部件67称为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在图10中,当使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逆时针转动180度时,成为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当将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顺时针转动180度时,成为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而且,在图10中,在从X方向侧对位移部件67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不与滑架30重叠,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与滑架30重叠。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被配置在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的内侧,在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滑架30的X(-)方向侧的面(接触部101)与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接触,从而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即,在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与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接触的、滑架30的X(-)侧的面为接触部101。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01被设置于滑架30。位移部件67在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移动的情况下,与设置于滑架30上的接触部101接触。换言之,滑架30对液体喷射部50进行搭载,并能够在X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并且具有在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与位移部件67(开闭机构60B)接触的接触部101。另外,接触部101既可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被设置在滑架30上,也可以被设置为,被固定在滑架30的壳体上,并如能够缓冲与位移部件67之间的接触的缓冲材料那样的与滑架30不同的部件。
另一方面,在供给流道40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图中用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被配置在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的外侧,在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进行移动的情况下,滑架30的X(-)方向侧的面(接触部101)不与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接触,从而滑架30的移动未被阻碍。
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的检测方法
接下来,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如上所述,控制部80在特定的定时实施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杆62B被设置于壳体3的外侧,因此在扫描仪5的开闭动作后也可以不实施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另外,在采用杆62B被设置于壳体3内部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为,在扫描仪5的开闭动作后实施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的检测。
首先,控制部80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由于在供给流道40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位于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位于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的外侧,因此即使使滑架30向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接触部101与位移部件67也不会发生接触。在该情况下,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不会超过阈值,从而检测部84不会检测出接触部101与位移部件67的接触。而且,控制部80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打开状态。
由于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位于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位于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的内侧,因此当使位于初始位置HP的滑架30向X(-)方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时,接触部101与位移部件67接触,从而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且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增大。检测部84在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出接触部101与位移部件67的接触。而且,控制部80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如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的检测方法中,通过滑架30的移动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换言之,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的检测方法中,在使滑架30进行移动时,在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检测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而且,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1B的检测方法中,液体喷射装置1B具备使滑架30进行移动的滑架电机31,并通过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而对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而且,控制部80在向X方向(主扫描方向)上的X(-)方向(第一方向)使滑架30进行移动,并检测出供给流道40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滑架30向作为X(-)方向(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X(+)方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并使滑架30移动至初始位置HP的位置。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X(-)方向相当于“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方向”,X(+)方向相当于“作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
而且,本实施方式使用液体喷射装置1B的结构要素中的、开闭机构60B、壳体3(框架4)、滑架30、控制部80(检测部84)和操作面板6,而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对该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结构要素(开闭机构60B、壳体3、滑架30、控制部80、操作面板6)为,用于液体喷射装置1B对介质进行印刷的结构要素。由于本实施方式灵活运用了用于液体喷射装置1B对介质进行印刷的结构要素来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因此为了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无需新的结构要素,从而与为了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需要新的结构要素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液体喷射装置1B的低成本化。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2-1)由于通过用手动而对操作部61进行操作从而对供给流道40进行开闭,因此存在在液体喷射装置1B内填充了油墨的状态下对液体喷射装置1B进行输送,并在再次开始印刷时忘记将供给流道40打开的情况。关于这一点,检测部84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对开闭机构60B与接触部101接触的情况进行检测。由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2-2)开闭机构60B具有与操作部61联动而进行位移的位移部件67,位移部件67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接触部101接触。由此,由于检测部84能够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对位移部件67与接触部101接触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2-3)操作部61包括能够在将供给流道40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供给流道40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以轴部64为中心而进行转动的杆62B,开闭部63具有按压部件66和轴部64,该按压部件66在杆62B位于关闭位置时将供给流道40封闭,并在杆62B位于打开位置时将供给流道40开放,位移部件67经由轴部64而与杆62B的移动联动而进行位移。由此,由于检测部84能够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对位移部件67与接触部101进行接触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2-4)在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位移部件67位于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内。由此,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时,位移部件67与接触部101接触。因此,由于检测部84能够对接触部101和位移部件67的接触进行检测,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本发明并未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以及说明书整体中读取的发明的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以下,列举出变形例而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射装置1A也可以采用代替开闭机构60A而搭载实施方式2的开闭机构60B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设为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和接触部100接触。
变形例1中的接触部100位于,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伴随着滑架30向X方向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外侧。即,变形例1中的接触部100位于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的移动区域的外侧。因此,在供给流道40为打开状态时,即使滑架30向第一方向(X(+)方向)侧进行移动,打开位置的位移部件67和接触部100也不会发生接触。
此外,接触部100位于,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伴随着滑架30向X方向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内侧。即,变形例1中的接触部100位于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的移动区域的内侧。因此,当在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时滑架30向第一方向(X(+)方向)侧进行移动时,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将与接触部100接触,从而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检测部84能够检测出位移部件67与接触部100接触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变形例2
实施方式2的液体喷射装置1B也可以采用代替开闭机构60B而具有实施方式1的开闭机构60A的机构。也就是说,也可以设为接触部101和杆62A接触。在变形例2中,关闭位置的杆62A被配置在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的内侧,打开位置的杆62A被配置在滑架30的移动区域TC的外侧。
因此,在供给流道40为打开状态时,即使滑架30向第一方向(X(-)方向)侧进行移动,打开位置的杆62A与接触部101也不会发生接触。而且,在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时,当滑架30向第一方向(X(-)方向)侧进行移动时,关闭位置的杆62A会与接触部101接触,从而滑架30的移动被阻碍。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在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30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检测部84能够检测出操作部61与接触部101接触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用户忘记将供给流道40开放的可能性。
变形例3
凸轮部件65、轴部64和按压部件66也可以被一体地形成。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从而能够削减零件件数。此外,轴部64和杆62A也可以被一体地形成。而且,轴部64、杆62B和位移部件67也可以被一体地形成。
变形例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80也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在关闭位置的杆62A与接触部100发生接触而使滑架30的移动停止时的滑架30的位置即停止位置与初始位置HP之间,预先设定使滑架30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减速的减速位置。即,在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时,如果滑架30移动至减速位置,则使滑架30的移动速度减速。因此,由于能够至减速位置为止将滑架30的移动速度设为较快,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变形例5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控制部80也可以在主扫描方向上,在位于关闭位置的位移部件67和接触部101接触而使滑架30的移动停止时的滑架30的位置即停止位置、与初始位置HP之间,预先设定使滑架30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减速的减速位置。即,在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时,如果滑架30移动至减速位置,则使滑架30的移动速度减速。因此,由于能够至减速位置为止将滑架30的移动速度设为较快,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
变形例6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滑架30向第一方向的移动被阻碍,从而检测部84检测出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超过阈值的情况。而且,控制部80根据检测部84的检测结果,而判断为供给流道40处于关闭状态。滑架30向第一方向的移动被阻碍不仅包括滑架30的移动停止的情况,还包括滑架30向第一方向进行移动的速度变慢的情况。也就是说,由于接触部100和操作部61的接触、或者接触部101和位移部件67的接触而引起的使滑架30向第一方向的移动阻碍,不仅包括滑架30的移动停止的情况,还包括滑架30的移动速度变慢的情况。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滑架30的向第一方向的移动被阻碍的期间内,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也会变大。另外,滑架30的移动速度变慢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的变化,与滑架30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的变化相比而变小。因此,只要通过与滑架30停止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的阈值相比,而将滑架30的移动速度变慢的情况下的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的阈值设定得较低,从而使得除了滑架30的移动停止的情况以外,在滑架30的移动速度变慢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接触部100和操作部61的接触、或者接触部101和位移部件67的接触进行检测即可。
变形例7
操作部61也可以代替以轴部64为中心而进行转动的杆62A、62B,而采用滑动式的操作部61。此外,也可以采用通过使作为操作部61的捏持部进行转动从而使位移部件67进行位移的结构。
变形例8
作为除了通过按压部件66而对供给流道40进行压溃的结构以外的对供给流道40进行封闭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通过对操作部61进行操作,从而利用空气来对挠性的隔膜进行加压以使供给流道40封闭的结构。
变形例9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并未被限定于通过对滑架电机31的驱动负载进行检测从而对供给流道40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的结构。也可以通过在供给流道40为关闭状态时使滑架30向第一方向的移动停止的位置处,设置对位于关闭位置的操作部61或位移部件67进行检测的光学传感器,从而对操作部61和接触部100的接触、或者位移部件67和接触部101的接触进行检测。
变形例1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接触部100也可以由壳体3的框架4以外的构成装置主体2的部分构成。例如,也可以在被设置于装置主体2上并对为了维护液体喷射部50而被排出的废液进行回收的维护盒(未图示)的壳体上设置接触部100。
变形例11
通过供给流道支承部68而使多个供给流道40被排列的方向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变更。
变形例12
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开闭机构60B被配置在液体贮留单元10上,也可以配置在装置主体2内部的任意的位置处。
变形例13
虽然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采用了五种油墨,但油墨的种类也可以采用任意的数量。在该情况下,只要与所采用的油墨的任意的种类的数量相对应地,使液体贮留部13、供给流道40等的数量对应设置即可。
变形例14
液体喷射装置1A、1B也可以为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1A、1B。作为以微量的液滴而从液体喷射装置1A、1B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在线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滴的状态。在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从液体喷射装置1A、1B喷出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也可以为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液体,其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它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这样的流状体。液体不仅包含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含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油墨、液晶等。在这里,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的物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1A、1B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以具有如下的装置,即,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彩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出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A、1B也可以为喷出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体有机物的装置、作为精密吸液管所使用并喷出作为样本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射装置1A、1B也可以为如下的装置,即,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设备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被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出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A、1B也可以为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装置。
以下,对从实施方式中导出的内容进行记载。
本申请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液体贮留部,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使所述液体贮留部和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开闭机构,其具有开闭部和操作部,所述开闭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所述操作部对所述开闭部进行操作;滑架,其被构成为,搭载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所述开闭机构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接触部,其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开闭机构接触;检测部,其对所述开闭机构和所述接触部的接触进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由于设置有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开闭机构接触的接触部,因此,检测部能够根据开闭机构和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接触部被设置于对所述液体喷射部以及所述滑架进行收纳的壳体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壳体的刚性较高,因此当将接触部设置在壳体上时,接触部变得难以变形,从而检测部能够稳定地对开闭机构和接触部的接触进行检测。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操作部接触。
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当接触部与操作部接触时,检测部能够根据操作部和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包括杆,所述杆被构成为,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转动,所述开闭部具有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封闭,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开放,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杆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由于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位于关闭位置的杆与接触部接触,因此检测部能够根据杆和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被构成为,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所述接触部被配置在位于所述打开位置处的所述操作部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外侧,并且被配置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操作部伴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内侧。
当接触部被配置在位于打开位置处的操作部伴随着滑架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外侧、且被配置在位于关闭位置处的操作部伴随着滑架的移动而进行移动的移动区域的内侧时,接触部与位于打开位置的操作部不接触,而与位于关闭位置的操作部接触。于是,检测部能够根据操作部和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开闭机构具有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与所述操作部联动而进行位移,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位移部件接触。
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位移部件与接触部接触。于是,检测部能够根据位移部件与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本申请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液体贮留部,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使所述液体贮留部和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开闭机构,其具有开闭部和操作部,所述开闭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所述操作部对所述开闭部进行操作;滑架,其被构成为,搭载所述液体喷射部,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并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所述开闭机构接触;检测部,其对所述开闭机构和所述接触部的接触进行检测。
由于滑架具有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与开闭机构进行接触的接触部,因此检测部能够根据开闭机构与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开闭机构的操作部与接触部接触,因此,检测部能够根据开闭机构的操作部和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开闭机构具有位移部件,所述位移部件与所述操作部联动而进行位移,所述位移部件在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与所述接触部接触。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位移部件与接触部接触,因此,检测部能够根据位移部件和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操作部包括杆,所述杆被构成为,在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的打开位置和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关闭状态的关闭位置之间以轴部为中心进行转动,所述开闭部具有按压部件和所述轴部,所述按压部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封闭,并在所述杆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供给流道开放,所述位移部件经由所述轴部而与所述杆的移动联动而进行位移。
根据该结构,当设置与杆的移动联动而位移的位移部件时,能够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将位移部件和接触部设为接触状态,并在供给流道处于打开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将位移部件和接触部设为非接触状态。于是,检测部能够根据位移部件与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在所述供给流道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位移部件位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内。
当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位移部件位于滑架的移动区域内时,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下使滑架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位移部件将与接触部接触。于是,检测部能够根据位移部件和接触部的接触的有无,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而且,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滑架向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而在检测出所述供给流道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使所述滑架向作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移动。
在使滑架向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方向进行移动而检测出供给流道的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当使滑架向作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进行移动时,能够在第二方向侧获得将供给流道从关闭状态变更为打开状态的工作空间,从而能够适当地实施将供给流道从关闭状态设为打开状态的作业。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优选为,还具备告知部,所述告知部告知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
当具有对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告知的告知部时,用户易于切实地掌握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
本申请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液体喷射部,其具有对介质喷射液体的喷嘴;液体贮留部,其对所述液体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使所述液体贮留部和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开闭机构,其将所述供给流道设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滑架,其被构成为,搭载所述液体喷射部,并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在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通过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对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通过滑架的移动而对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因此,当设为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优选为,在使所述滑架进行了移动时,在所述滑架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检测出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
根据该结构,在滑架的移动被阻碍的情况下,检测出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优选为,所述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滑架电机,所述滑架电机使所述滑架进行移动,并通过所述滑架电机的驱动负载而对所述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根据对滑架电机的驱动负载进行检测从而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因此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为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在上述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中,优选为,伴随着电源接通而使所述滑架进行移动,并通过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对所述供给流道的状态进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伴随着电源接通而使滑架进行移动,并对供给流道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当设为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将供给流道打开时,抑制了在供给流道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再次开始印刷这样的不良现象。
符号说明
1A、1B…液体喷射装置;2…装置主体;3…壳体;4…框架;5…扫描仪;6…操作面板;7…显示部;8…操作按钮;10…液体贮留单元;11…罩;12…壳体;13…液体贮留部;14…显示部;16…盖;22…介质收纳部;25…输送机构;30…滑架;31…滑架电机;32…滑架罩;40…供给流道;50…液体喷射部;51…喷嘴;55…维护单元;60A、60B…开闭机构;61…操作部;62A、62B…杆;63…开闭部;64…轴部;65…凸轮部件;66…按压部件;67…位移部件;68…供给流道支承部件;69…外壳;70…槽;71…凹部;75…线性编码器;76…光电传感器;80…控制部;81…CPU;82…存储器;83…接口部(I/F);84…检测部;85…开闭检测部;91…部分;92…部分;100…接触部;101…接触部;110…PC;HP…初始位置;PA…印刷区域;RA…非印刷区域;RA1…非印刷区域;RA2…非印刷区域;TA…移动区域;OA…开口;A…转动轴。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部,其通过对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介质喷射液体,从而进行印刷;
液体贮留部,其对向所述液体喷射部被供给的液体进行贮留;
供给流道,其使所述液体贮留部和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
开闭机构,其具有开闭部和操作部,所述开闭部能够将所述供给流道切换为使所述液体贮留部与所述液体喷射部连通的打开状态、以及使所述液体贮留部与所述液体喷射部不连通的关闭状态,所述操作部为,用户能够通过手动来对所述开闭部进行操作的部件;
检测部,其能够对所述供给流道的所述开闭状态进行检测;
上表面罩,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设置,
所述操作部能够在所述上表面罩被打开的状态下从液体喷射装置的上方进行操作,
在通过所述操作部而将所述开闭部设为所述关闭状态并由所述上表面罩覆盖了所述操作部的情况下,所述开闭部的所述关闭状态被维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与所述液体喷射部相比靠下游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滑架,所述滑架在搭载有所述液体喷射部的状态下能够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
在从上方进行俯视观察时,所述开闭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所述滑架的移动区域重叠的位置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具有位移部,所述位移部与所述操作部联动而进行位移,
所述检测部通过对所述位移部的位置进行检测,从而对所述供给流道的所述开闭状态进行检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告知部,所述告知部对所述供给流道处于所述关闭状态的情况进行告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液体贮留部具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能够对液体进行补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具有按压部件,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操作部联动而进行位移,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按压部件将所述供给流道压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机构被配置于与所述液体贮留部分离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在从液体喷射装置的电源被接通起至所述液体喷射部最初喷射液体为止的期间内,使由所述检测部实施的检测执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被配置于与所述液体喷射部相比靠上方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贮留部具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能够对液体进行补充,
所述注入口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与所述操作部相比靠下游侧。
CN202210998777.6A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151578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777.6A CN115157863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8075 2018-08-27
JP2018158075A JP7077866B2 (ja) 2018-08-27 2018-08-27 液体噴射装置
CN201910776928.1A CN110861405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CN202210998777.6A CN115157863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6928.1A Division CN110861405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7863A CN115157863A (zh) 2022-10-11
CN115157863B true CN115157863B (zh) 2024-05-07

Family

ID=6958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8777.6A Active CN115157863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CN202210876992.9A Active CN115157862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CN202110635924.9A Active CN113370659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
CN201910776928.1A Active CN110861405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6992.9A Active CN115157862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CN202110635924.9A Active CN113370659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
CN201910776928.1A Active CN110861405B (zh) 2018-08-27 2019-08-22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1110715B2 (zh)
JP (1) JP7077866B2 (zh)
CN (4) CN1151578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77866B2 (ja) * 2018-08-27 2022-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2015459A (ja) * 2020-07-09 2022-01-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6305A (en) * 1990-12-06 1992-08-04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with ink supply monitoring means
CN1161279A (zh) * 1996-03-08 1997-10-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供墨装置
CN1325795A (zh) * 2000-04-14 2001-12-12 佳能株式会社 设有半导体器件的墨水罐,喷墨记录设备及器件的使用、制造
CN1861406A (zh) * 2005-05-12 2006-11-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盒、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喷射控制方法
JP2008307841A (ja) * 2007-06-18 2008-12-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134485A (ja) * 2014-01-20 2015-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CN107776202A (zh) * 2016-08-24 2018-03-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体、液体填充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3370659B (zh) * 2018-08-27 2022-08-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8890A (ja) * 1997-10-20 1999-07-13 Canon Inc 液体補充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JP3812288B2 (ja) * 1999-09-24 2006-08-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のホームポジション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ならびに検出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416161B1 (en) * 2000-06-16 2002-07-09 Xerox Corporation Wiper blade mechanism for ink jet printers
JP2002370374A (ja) 2001-06-18 2002-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2004255753A (ja) 2003-02-26 2004-09-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91301B2 (ja) * 2004-08-25 2010-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068994A (ja) 2004-09-01 2006-03-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068443A (ja) 2006-09-12 2008-03-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
JP4809178B2 (ja) * 2006-09-29 2011-1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供給方法
US7682010B2 (en) * 2006-10-11 2010-03-23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coating
JP4960792B2 (ja) * 2007-07-27 2012-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搬送不良解除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格納した情報記録媒体
JP5332431B2 (ja) * 2008-09-12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印刷装置及び液体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113612B2 (en) * 2009-02-27 2012-02-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delivery system
JP5560720B2 (ja) * 2010-01-12 2014-07-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94639A (ja) 2010-03-18 2011-10-0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05272B2 (ja) * 2010-11-17 2014-05-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188929A (ja) 2013-03-28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9387694B2 (en) * 2013-06-17 2016-07-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5024527A (ja) 2013-07-25 2015-0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消費装置
JP5921020B2 (ja) 2013-07-30 2016-05-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流路開閉装置及び該流路開閉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400093B2 (ja) 2013-10-22 2018-10-03 エイチピー・サイテックス・リミテッド プリントヘッドへのインク流れの制御
JP2016060097A (ja) 2014-09-17 2016-04-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447016B2 (ja) 2014-10-31 2019-0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とボトルのセット、及びボトル
JP6556021B2 (ja) 2015-10-30 2019-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液体吐出ヘッドの交換方法
JP6452594B2 (ja) 2015-10-30 2019-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012254A (ja) 2016-07-20 2018-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の故障検知方法
JP6763289B2 (ja) * 2016-12-08 2020-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7099208B2 (ja) * 2018-09-12 2022-07-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6305A (en) * 1990-12-06 1992-08-04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er with ink supply monitoring means
CN1161279A (zh) * 1996-03-08 1997-10-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供墨装置
CN1325795A (zh) * 2000-04-14 2001-12-12 佳能株式会社 设有半导体器件的墨水罐,喷墨记录设备及器件的使用、制造
CN1861406A (zh) * 2005-05-12 2006-11-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盒、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喷射控制方法
JP2008307841A (ja) * 2007-06-18 2008-12-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134485A (ja) * 2014-01-20 2015-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CN107776202A (zh) * 2016-08-24 2018-03-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体、液体填充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3370659B (zh) * 2018-08-27 2022-08-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0659B (zh) 2022-08-12
CN113370659A (zh) 2021-09-10
US20210291539A1 (en) 2021-09-23
CN110861405B (zh) 2022-08-23
CN110861405A (zh) 2020-03-06
CN115157862B (zh) 2024-03-15
US20200062000A1 (en) 2020-02-27
JP7077866B2 (ja) 2022-05-31
US11801685B2 (en) 2023-10-31
CN115157863A (zh) 2022-10-11
US20230382126A1 (en) 2023-11-30
CN115157862A (zh) 2022-10-11
JP2020032533A (ja) 2020-03-05
US11110715B2 (en)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82126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WO2015107594A1 (ja)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
US89199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and head tank
US2014015274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80178532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straining entry of air to recording portion
CN108327405B (zh) 记录装置
KR101465271B1 (ko) 프린팅 시스템
US940940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include nozzle face capping control
JP7047951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3060175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743997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2207112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17173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461915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89607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1162344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20093438A (ja)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211165945U (zh) 印刷装置
JP2011016236A (ja) インク充填用治具、インク充填装置、インク充填方法、インク充填キット
CN102350876A (zh)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方法
JP20181717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96552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8221749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200403451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226703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