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7577A -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7577A
CN115157577A CN202210612503.9A CN202210612503A CN115157577A CN 115157577 A CN115157577 A CN 115157577A CN 202210612503 A CN202210612503 A CN 202210612503A CN 115157577 A CN115157577 A CN 115157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block
guide rail
elastic
elastic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25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7577B (zh
Inventor
张伟伟
龙刚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25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7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7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7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7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7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B29C45/33Moulds having transversely, e.g. radially, movable mould parts
    • B29C45/332Mountings or guides therefor; Driv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包括:模架包括前模、与前模配合的后模;弹块组件,包括弹块,所述弹块通过第一限位螺钉限位在前模上,所述弹块沿开模方向做往复运动;滑块组件,包括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的抽芯镶件以及设置在后模内的导轨组件,所述滑块通过第二限位螺钉限位在弹块上,所述弹块通过导轨组件驱动沿抽芯镶件的抽芯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抽芯镶件穿过所述弹块与前模和内模之间形成型腔。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省略了顶针结构,所述模具不需要单独的顶出、取件以及复位的结构,精简了注塑模具的结构,减小了模具的体积和重量;生产过程不需要人员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人工及时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注塑模具都有顶出机构,如:上顶针板,下顶针板,方铁,顶针等。顶出机构结构复杂,增加了注塑模具整体体积,增加了产品的成型周期。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511970A,公开日2017年12月26日,名为“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仁、上模板、脱料板和灌嘴。脱料板堆叠在上模板。灌嘴全部容置在脱料板内。灌嘴形成有第一流道。上模板和上模仁形成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连通第一流道。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注塑模具,由于灌嘴全部容置在脱料板内,使得灌嘴的尺寸较小,第一流道的长度较短。如此,注塑模具能减少注塑过程完成后堆积在灌嘴内的废料,从而节省塑胶原料。另外,由于第一流道的长度较短,这样在成型注塑时缩短了塑料在第一流道停留的时间,有利于产品成型和提高生产效率。
现有专利存在的缺点是:现有注塑模具中都有顶针、顶板和方铁等顶出机构,结构复杂且增加了注塑模具的体积和重量,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延长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注塑模具中都有顶针、顶板和方铁等顶出机构造成注塑模具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提供一种省略顶针结构,缩短产品成型周期的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包括:
模架,所述模架包括前模、与前模配合的后模以及位于所述前模内的热流道系统;
弹块组件,所述弹块组件包括弹块,所述弹块通过第一限位螺钉限位在前模上,所述弹块沿开模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弹块外侧壁上设有卡槽;
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的抽芯镶件以及设置在后模内的导轨组件,所述滑块通过第二限位螺钉限位在弹块上,所述弹块通过导轨组件驱动沿抽芯镶件的抽芯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抽芯镶件穿过所述弹块与前模和内模之间形成型腔;
拉钩组件,所述拉钩组件包括移动设置在后模内的拉钩镶件,所述拉钩镶件与所述卡槽配合。
合模时,所述弹块组件、滑块组件、导轨组件和拉钩组件均位于所述前模和后模之间的腔体内,弹块、抽芯镶件、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型腔。所述注塑模具的脱模过程:开模时,所述拉钩镶件拉住弹块,使得弹块和滑块与后模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此时产品脱离前模;当弹块到达第一限位螺钉的限位时,所述拉钩镶件脱离滑块,所述弹块与前模同步运动,此时产品脱离后模;产品开始脱离后模时,所述导轨组件驱动所述滑块与弹块之间分离,所述滑块上的抽芯镶件在弹块内轴向移动,此时产品脱离后模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抽芯,产品送注塑模具上掉落,完成产品脱模。本发明中所述的注塑模具省略了顶针板、方铁和顶出机构。开模的同时抽芯使得产品脱离模具,从而缩短成型周期,实现注塑模具的自动化生产。
作为优选,所述拉钩镶件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朝向弹块方向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朝向后模外侧的第三台阶面,所述拉钩镶件的外端套设有压块,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后模上,所述第三台阶面与压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台阶面与后模内侧壁配合。所述第二台阶面与后模内侧壁配合,防止拉钩镶件与弹块之间碰撞,所述压块通过螺钉固定在后模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拉钩镶件上,所述拉钩镶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螺钉的螺钉头上设有销钉,所述弹块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销钉过孔,所述销钉的一端位于所述销钉过孔内,所述销钉过孔的一端与所述卡槽重叠,所述拉钩镶件上与所述卡槽配合的接触面上设有过渡斜面,所述销钉与所述过渡斜面配合。开模时,当弹块到达第一限位螺钉的限位时,位于销钉过孔内的销钉移动到卡槽内,所述销钉滑过所述拉钩镶件的过渡斜面,并将拉钩镶件顶出所述卡槽,此时第一弹性件压紧,所述拉钩镶件与所述弹块脱离,所述弹块与前模同步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设置在后模上的固定块、转动设置在固定块上的轴承,所述滑块的外侧壁上设有导轨槽,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导轨槽内,所述导轨槽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导轨槽、第二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沿开模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轨槽到弹块的距离小于第一导轨槽到弹块的距离,所述第二导轨槽直线连接第一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开模时,产品脱离前模时,所述轴承在第一导轨槽内运动,所述弹块和滑块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当产品开始脱离后模时,所述轴承进入第二导轨槽内,所述弹块和滑块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此时抽芯镶件进行抽芯,产品顺利脱模后,模具直接合模开始下一个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弹块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前模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将所述第一限位螺钉限位在所述弹块上。合模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呈压紧状态,防止开模时所述弹块卡死。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上设有沿抽芯镶件抽芯方向分布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所述弹块之前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将第二限位螺钉限位在所述滑块上。滑块上设有沉孔,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沉孔内,弹块与滑块不发生相对移动时,所述第三弹性件呈压紧状态,防止滑块移动时滑块卡死。
作为优选,所述弹块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块朝向弹块的一侧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合模时,所述弹块的前端面和滑块的前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弹块的安装槽是个三包围的槽,用于包裹滑块,保证滑块在运动中定位精准和导向顺畅。
作为优选,所述弹块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分别与所述前模的内侧壁和后模的内侧壁配合。满足在合模过程中和后模接触瞬间的导向,避免因精度问题撞模。
作为优选,所述弹块的后端边缘设有第一倒角,所述与型腔相邻的导向凸起的后端边缘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的角度小于第一倒角的角度。为了在合模过程中,与型腔相邻的导向凸起先于其他位置接触,减少胶位面的摩擦,避免胶位面因摩擦过度,损坏封胶位置,导致生产过程中产品产生飞边,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的后端边缘设有斜面,所述后模内侧壁与所述斜面配合。当模具合模后,斜面和后模配合挤紧,给滑块组件一个反作用力,防止在注塑过程中,滑块后退。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省略了顶针结构,所述模具不需要单独的顶出、取件以及复位的结构,精简了注塑模具的结构,减小了模具的体积和重量;(2)生产过程不需要人员操作,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人工及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去掉前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去掉前模和后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一种爆炸图。
图7是本发明中弹块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拉钩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滑块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导轨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合模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合模状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脱离前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脱离前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脱离后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脱离后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抽芯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抽芯状态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如图:前模1、后模2、热流道系统3、弹块4、第一限位螺钉5、卡槽6、滑块7、抽芯镶件8、第二限位螺钉9、型腔10、拉钩镶件11、第一通孔12、第一限位凸台13、第一弹性件14、第一台阶面15、第二台阶面16、第三台阶面17、压块18、第二弹性件19、销钉20、销钉过孔21、过渡斜面22、第二通孔23、第二限位凸台24、第三弹性件25、固定块26、轴承27、导轨槽28、第一导轨槽28.1、第二导轨槽28.2、第三导轨槽28.3、安装槽29、导向凸起30、第一倒角31、第二倒角32、斜面33、产品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包括:模架,模架包括前模1、与前模1配合的后模2以及位于前模1内的热流道系统3;弹块4组件,弹块4组件包括弹块4,弹块4通过第一限位螺钉5限位在前模1上,弹块4沿开模方向做往复运动,弹块4外侧壁上设有卡槽6;滑块7组件,滑块7组件包括滑块7、设置在滑块7上的抽芯镶件8以及设置在后模2内的导轨组件,滑块7通过第二限位螺钉9限位在弹块4上,弹块4通过导轨组件驱动沿抽芯镶件8的抽芯方向做往复运动,抽芯镶件8穿过弹块4与前模1和内模之间形成型腔10;
拉钩组件,拉钩组件包括移动设置在后模2内的拉钩镶件11,拉钩镶件11与卡槽6配合。
合模时,弹块4组件、滑块7组件、导轨组件和拉钩组件均位于前模1和后模2之间的腔体内,弹块4、抽芯镶件8、前模1和后模2之间形成型腔10。注塑模具的脱模过程:开模时,拉钩镶件11拉住弹块4,使得弹块4和滑块7与后模2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此时产品脱离前模1;当弹块4到达第一限位螺钉5的限位时,拉钩镶件11脱离滑块7,弹块4与前模1同步运动,此时产品脱离后模2;产品开始脱离后模2时,导轨组件驱动滑块7与弹块4之间分离,滑块7上的抽芯镶件8在弹块4内轴向移动,此时产品脱离后模2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抽芯,产品送注塑模具上掉落,完成产品脱模。本发明中的注塑模具省略了顶针板、方铁和顶出机构。开模的同时抽芯使得产品脱离模具,从而缩短成型周期,实现注塑模具的自动化生产。本发明采用热流道点进胶,没有冷料,不需要剪料头,模具没有顶针板,模具不需要顶出,不需要取件,不需要复位,生产过程不需要人员操作,生产周期缩短20%-30%,节约人工及时间成本。
如图8所示,拉钩镶件11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朝向弹块4方向的第一台阶面15和第二台阶面16、朝向后模2外侧的第三台阶面17,拉钩镶件11的外端套设有压块18,压块18设置在后模2上,第三台阶面17与压块18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4,第二台阶面16与后模2内侧壁配合。第二台阶面16与后模2内侧壁配合,防止拉钩镶件11与弹块4之间碰撞,压块18通过螺钉固定在后模2内,第一弹性件14套设在拉钩镶件11上,拉钩镶件11在第一弹性件14的作用下往复运动。抽芯镶件8不仅是抽芯,还是导向柱。
如图9、图10所示,导轨组件包括设置在后模2上的固定块26、转动设置在固定块26上的轴承27,滑块7的外侧壁上设有导轨槽28,轴承27位于导轨槽28内,导轨槽28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导轨槽28.1、第二导轨槽28.2和第三导轨槽28.3,第一导轨槽28.1和第三导轨槽28.3沿开模方向延伸,第三导轨槽28.3到弹块4的距离小于第一导轨槽28.1到弹块4的距离,第二导轨槽28.2直线连接第一导轨槽28.1和第三导轨槽28.3。开模时,产品脱离前模1时,轴承27在第一导轨槽28.1内运动,弹块4和滑块7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当产品开始脱离后模2时,轴承27进入第二导轨槽28.2内,弹块4和滑块7之间产生相对移动,此时抽芯镶件8进行抽芯,产品顺利脱模后,模具直接合模开始下一个循环。
如图7所示,弹块4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13,第一限位凸台13与前模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19,第一限位凸台13将第一限位螺钉5限位在弹块4上。合模时,第二弹性件19呈压紧状态,防止开模时弹块4卡死。
如图9所示,滑块7上设有沿抽芯镶件8抽芯方向分布的第二通孔23,第二通孔23内设有第二限位凸台24,第二限位凸台与弹块4之前设有第三弹性件25,第二限位凸台24将第二限位螺钉9限位在滑块7上。滑块7上设有沉孔,第三弹性件25位于沉孔内,弹块4与滑块7不发生相对移动时,第三弹性件25呈压紧状态,防止滑块7移动时滑块7卡死。
如图7所示,弹块4上设有安装槽29,滑块7朝向弹块4的一侧位于安装槽29内,合模时,弹块4的前端面和滑块7的前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弹块4的安装槽29是个三包围的槽,用于包裹滑块7,保证滑块7在运动中定位精准和导向顺畅。
如图7所示,弹块4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导向凸起30,导向凸起30分别与前模1的内侧壁和后模2的内侧壁配合。满足在合模过程中和后模2接触瞬间的导向,避免因精度问题撞模。
如图7所示,弹块4的后端边缘设有第一倒角31,与型腔10相邻的导向凸起30的后端边缘设有第二倒角32,第二倒角32的角度小于第一倒角31的角度。为了在合模过程中,与型腔10相邻的导向凸起30先于其他位置接触,减少胶位面的摩擦,避免胶位面因摩擦过度,损坏封胶位置,导致生产过程中产品产生飞边,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如图9所示,滑块7的后端边缘设有斜面33,后模2内侧壁与斜面33配合。当模具合模后,斜面33和后模2配合挤紧,给滑块7组件一个反作用力,防止在注塑过程中,滑块7后退。
实施例二,如图7、图8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
如图所示,第一限位螺钉5的螺钉头上设有销钉20,弹块4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销钉过孔21,销钉20的一端位于销钉过孔21内,销钉过孔21的一端与卡槽6重叠,拉钩镶件11上与卡槽6配合的接触面上设有斜面22,销钉20与斜面22配合。开模时,当弹块4到达第一限位螺钉5的限位时,位于销钉过孔21内的销钉20移动到卡槽6内,销钉20滑过拉钩镶件11的斜面22,并将拉钩镶件11顶出卡槽6,此时第一弹性件14压紧,拉钩镶件11与弹块4脱离,弹块4与前模1同步运动。第一限位螺钉5的螺钉头侧壁上设有平位,销钉20位于平位上,平位用于销钉20的定位和安装,销钉20用于控制弹块4的拉动和脱离。
本发明的注塑模具的脱模过程:
如图13、图14所示,开模,拉钩镶件11拉住弹块4组件,弹块4组件和滑块7组件与后模2同步运动,产品脱离前模1;
如图15、图16、图17、图18所示,当弹块4到达第一限位螺钉5的限位时,位于销钉过孔21内的销钉20移动到卡槽6内,销钉20滑过拉钩镶件11的斜面22,并将拉钩镶件11顶出卡槽6,此时第一弹性件14压紧,拉钩镶件11与弹块4脱离,弹块4与前模1同步运动,产品开始脱离后模2;产品开始脱离后模2的同时,轴承27进入第二导轨槽28.2内,滑块7与弹块4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滑块7带动抽芯镶件8抽芯,产品完成脱模;
产品完成脱模后,注塑模具合模进入下一个循环。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范围。凡依照本发明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架,所述模架包括前模、与前模配合的后模以及位于所述前模内的热流道系统;
弹块组件,所述弹块组件包括弹块,所述弹块通过第一限位螺钉限位在前模上,所述弹块沿开模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弹块外侧壁上设有卡槽;
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块、设置在滑块上的抽芯镶件以及设置在后模内的导轨组件,所述滑块通过第二限位螺钉限位在弹块上,所述弹块通过导轨组件驱动沿抽芯镶件的抽芯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抽芯镶件穿过所述弹块与前模和内模之间形成型腔;
拉钩组件,所述拉钩组件包括移动设置在后模内的拉钩镶件,所述拉钩镶件与所述卡槽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拉钩镶件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朝向弹块方向的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朝向后模外侧的第三台阶面,所述拉钩镶件的外端套设有压块,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后模上,所述第三台阶面与压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台阶面与后模内侧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螺钉的螺钉头上设有销钉,所述弹块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销钉过孔,所述销钉的一端位于所述销钉过孔内,所述销钉过孔的一端与所述卡槽重叠,所述拉钩镶件上与所述卡槽配合的接触面上设有过渡斜面,所述销钉与所述过渡斜面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导轨组件包括设置在后模上的固定块、转动设置在固定块上的轴承,所述滑块的外侧壁上设有导轨槽,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导轨槽内,所述导轨槽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导轨槽、第二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沿开模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轨槽到弹块的距离小于第一导轨槽到弹块的距离,所述第二导轨槽直线连接第一导轨槽和第三导轨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弹块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前模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将所述第一限位螺钉限位在所述弹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滑块上设有沿抽芯镶件抽芯方向分布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所述弹块之前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将第二限位螺钉限位在所述滑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弹块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滑块朝向弹块的一侧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合模时,所述弹块的前端面和滑块的前端面在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弹块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开模方向分布的导向凸起,所述导向凸起分别与所述前模的内侧壁和后模的内侧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弹块的后端边缘设有第一倒角,所述与型腔相邻的导向凸起的后端边缘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倒角的角度小于第一倒角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滑块的后端边缘设有斜面,所述后模内侧壁与所述斜面配合。
CN202210612503.9A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115157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2503.9A CN115157577B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2503.9A CN115157577B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7577A true CN115157577A (zh) 2022-10-11
CN115157577B CN115157577B (zh) 2023-10-03

Family

ID=8348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2503.9A Active CN115157577B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757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5443A (en) * 1961-08-28 1963-08-28 Eric George Hultgren Molding device
US20070172539A1 (en) * 2006-01-24 2007-07-26 Chiang-Chang Wang Core-pulling mechanism and injection mold with the same
CN203305478U (zh) * 2013-05-29 2013-11-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弹块机构
US20140106022A1 (en) * 2011-06-01 2014-04-17 Comercial De Utiles Moldes, S.A. Compact slide rail for injection molds
CN204640713U (zh) * 2015-03-26 2015-09-16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CN104960156A (zh) * 2015-07-16 2015-10-07 周秀君 一种新型无顶出注塑模具
CN209063456U (zh) * 2018-10-26 2019-07-05 东莞市广联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小空间内抽芯注塑模具
CN111251548A (zh) * 2020-01-07 2020-06-09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机构
WO2021248777A1 (zh) * 2020-06-10 2021-12-16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剪浇口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5443A (en) * 1961-08-28 1963-08-28 Eric George Hultgren Molding device
US20070172539A1 (en) * 2006-01-24 2007-07-26 Chiang-Chang Wang Core-pulling mechanism and injection mold with the same
US20140106022A1 (en) * 2011-06-01 2014-04-17 Comercial De Utiles Moldes, S.A. Compact slide rail for injection molds
CN203305478U (zh) * 2013-05-29 2013-11-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弹块机构
CN204640713U (zh) * 2015-03-26 2015-09-16 武汉燎原模塑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
CN104960156A (zh) * 2015-07-16 2015-10-07 周秀君 一种新型无顶出注塑模具
CN209063456U (zh) * 2018-10-26 2019-07-05 东莞市广联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小空间内抽芯注塑模具
CN111251548A (zh) * 2020-01-07 2020-06-09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抽芯机构
WO2021248777A1 (zh) * 2020-06-10 2021-12-16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的自动剪浇口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7577B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0758B (zh) 螺纹抽芯机构和注塑模具
CN212194035U (zh) 一种手柄前模抽芯机构三板模模具
CN210552779U (zh) 一种前模镶件抽芯机构注塑模具
CN115157577A (zh)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CN216182492U (zh) 具有防粘模滑块侧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4926708U (zh) 一种驱动组件
CN214082613U (zh) 一种双色注塑滑块铲机模具结构
CN112810082B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复合驱动脱模机构
CN215151379U (zh) 一种三板式滑轨注塑模具
CN213860419U (zh) 行位延时开模的注塑模具
CN115556310A (zh) 一种无顶杆多腔弯头成型模具及其操作方法
CN208343357U (zh) 一种前模行位无顶出注塑模具
CN113510899A (zh) 一种水桶注塑模具
CN218399274U (zh) 双向顶出模具
CN217373094U (zh) 二次抽芯模具装置
CN215849426U (zh) 一种复合侧向抽芯注塑模
CN219028350U (zh) 一种下斜孔的抽芯机构
CN214926709U (zh) 一种内顶出组件
CN212764559U (zh) 一种具有新型进胶结构以及脱模结构的前模
CN217169588U (zh) 一种扎带注塑模具结构
CN218139605U (zh) 一种模具拉板
CN218256522U (zh) 一种中空结构的后模内抽芯模具
CN217862609U (zh) 一种行位螺纹内缩柯结构
CN218462849U (zh)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CN215039800U (zh) 一种水桶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