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2849U -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62849U
CN218462849U CN202222900733.3U CN202222900733U CN218462849U CN 218462849 U CN218462849 U CN 218462849U CN 202222900733 U CN202222900733 U CN 202222900733U CN 218462849 U CN218462849 U CN 218462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plate
mold
die
shove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07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永幸
宋亚丰
周震
上田雄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p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p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p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po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07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62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62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62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抽芯结构,包括第一模仁、第二模仁和成型凸起,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第二模仁固定在第一模板上,第三模板正面固定有铲基,铲基贯穿第二模板设置,铲基的侧面为斜面,铲基的侧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成型凸起设置在滑块上,滑块的第一端与第二模板的正面抵接,滑块的第二端与第一模仁抵接,第一模仁贯穿第二模仁且与铲基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同时远离第三模板移动时,第二模板推动滑块同步移动,由于铲基侧面为斜面,滑块沿斜面滑动时,使成型凸起移动方向与产品的凹陷部开口方向一致,进而实现成形凸起与凹陷部之间的分离,最终实现产品与模具的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
现有的注塑机模具通常由模仁组成注塑成型模腔,现有产品成型过程中需要在产品开口部位的内侧形成凹陷部,如图4所示,因此需要在模仁上设置与凹陷部适配的成型凸起,由于该凹陷部还向产品底部方向倾斜形成内扣结构,导致成型凸起在突出于模仁表面的同时还有一定的倾斜度,因此在产品从模具上脱出过程中,成型凸起与产品之间相互干涉,难以分离,因此需要一种模具抽芯结构以解决以上为题,使产品可以顺利从模具上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抽芯结构,以解决现有注塑机的在产品上成型凹陷部后,模仁与产品之间难以分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抽芯结构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包括第一模仁、第二模仁和成型凸起,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所述第二模仁固定在所述第一模板上,所述第三模板正面固定有铲基,所述铲基贯穿所述第二模板设置,所述铲基的侧面为斜面,所述铲基的侧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成型凸起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的正面抵接,所述滑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模仁抵接,所述第一模仁贯穿所述第二模仁且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模仁、所述第二模仁、所述滑块与所述成型凸起组合形成成型模腔。
优选的,所述第三模板的正面设置有导柱,所述第二模板和所述第一模板上均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导柱匹配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的背面设置有顶棍,所述顶棍依次贯穿所述第二模板和所述第三模板设置,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三模板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还设置有离合组件。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杆和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设置有凸缘,所述限位孔为台阶孔。
优选的,所述离合组件包括上扣板和下扣板,所述上扣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连接,所述上扣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钩状部,所述下扣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模板连接,所述下扣板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钩状部,所述第二模板的侧面开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滑动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末端通过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凹腔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块的前端邻近所述第一模板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簧。
优选的,所述铲基的侧面设置有导条,所述滑块邻近所述铲基的侧面开设有T形槽,所述导条与所述T形槽匹配,所述导条滑动设置在所述T形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抽芯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同时远离第三模板移动时,第二模板推动滑块同步移动,由于铲基侧面为斜面,滑块沿斜面滑动时,使成型凸起移动方向与产品的凹陷部开口方向一致,进而实现成形凸起与凹陷部之间的分离,最终实现产品与模具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6为图3的C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模板;2、第二模板;3、第三模板;4、导柱;5、产品;6、滑块;7、铲基;8、顶棍;9、限位杆;10、限位孔;11、上扣板;12、下扣板;13、顶块;14、第一模仁;15、凹腔;16、压簧;17、第二模仁;18、成型凸起;19、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抽芯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和第三模板3,第二模板2的正面与第一模板1的背面抵接,第三模板3的正面与第二模板2的背面抵接,第一模板1上设置有第二模仁17,第三模板3的正面对称设置有两个铲基7,铲基7贯穿第二模板2设置,两个铲基7相背的侧面均为斜面,使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沿第二模板2向第一模板1方向依次减小如图6所示,铲基7的侧面上滑动设置有滑块6,铲基7的侧面上沿第二模板2向第一模板1方向设置有导条,滑块6上设置有T形槽,导条与T形槽匹配且滑动连接,滑块6的第一端与第二模板2的正面抵接,滑块6的第二端与第一模仁14抵接,成型凸起18设置在滑块6的第二端上,所述第一模仁14贯穿第二模仁17设置,且第一模仁14的一端延伸至两个铲基7之间,铲基7与第一模仁14滑动连接,第一模仁14的一端通过拉簧与第三模板连接,第一模板1的背部设置有顶棍8,顶棍8依次贯穿第二模板2和第三模板3,第三模板3的正面设置有导柱4,第二模板2和第一模板1上均设置有导套,导套与导柱4匹配且滑动连接,实现对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导向。
使用时,模具分为三个状态,第一状态时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与第三模板3相互抵接如图1所示,第二状态时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与第三模板3分离如图2所示,第三状态时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分离如图3所示;
第一状态中,第一模仁14、第二模仁17、两个滑块6与成型凸起18组合形成成型模腔,与成型模腔的其余部分组合之后,可将原料注入,形成所需要的产品5,当产品5成型冷却之后,首先将其余部分的成型模腔分离,之后通过液压缸推动顶棍8,通过顶棍8使模具到达第二状态;
第二状态中,第二模板2推动滑块6沿铲基7的斜面滑动,使滑块6在远离第三模板的同时,两个滑块6还相互靠近移动,通过设置铲基7斜面的角度,可使滑块6最终的移动方向与产品5上凹陷部19的角度一致,使成型凸起18可以顺利从凹陷部19内部脱离,之后顶棍8继续施力,使模具到达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中,第一模板1移动时通过第一模仁17推动产品5开口边缘处,使产品5与第一模仁14分离,进而实现产品5与模具的分离,之后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复位,同时拉簧的弹力使第一模仁14复位,第一模仁14推动滑块6,实现滑块6的复位,当模具整体复位后,可进行下一次注塑。
为了控制第一模板1和第二模板2的移动距离,同时实现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之间的分离,如图5所示,第二模板2正面设置有限位杆9,第一模板1上设置有与限位杆9匹配的限位孔10,同样第三模板3正面设置有限位杆9,第二模板2上设置有与限位杆9匹配的限位孔10,限位孔10为台阶孔,限位杆9的顶端设置有凸缘,当第一模板1或者第二模板2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凸缘与台阶孔的台阶部抵接实现限位。并且第二模板2的侧面开设有凹腔15,凹腔15内滑动连接有顶块13,顶块13的末端通过压簧16与凹腔15的内底壁连接,顶块13的前端邻近第一模板1的一侧设置有倒角,第一模板1的侧面与上扣板11的第一端连接,上扣板11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一钩状部,第一钩状部位于顶块13前端的邻近第三模板3的一侧,第三模板3的侧面与下扣板12的第一端连接,下扣板1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钩状部,第二钩状部位于顶块13前端的邻近第一模板1的一侧,模具由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时,第一钩状部勾住顶块13,使第一模板1可以拉动第二模板2同步移动,当到达第二状态时,第二模板2被限位杆9与限位孔10限位,此时第二钩状部将顶块13顶入凹腔15内部,并一直压住顶块13,使顶块13与第一钩状部脱离,进而使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分离,之后第一模板1继续移动,直至限位杆9与限位孔10对第一模块1实现限位,复位时,第一模板1首先与第二模板2抵接,此时第一钩状部移动到顶块13的邻近第三模板3的一侧,之后第一模板1与第二模板2一起移动,使第二钩状部与顶块13分离,使顶块13弹出复位,等待下次操作的进行。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模具抽芯结构,包括第一模仁(14)、第二模仁(17)和成型凸起(18),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和第三模板(3),所述第二模仁(17)固定在所述第一模板(1)上,所述第三模板(3)正面固定有铲基(7),所述铲基(7)贯穿所述第二模板(2)设置,所述铲基(7)的侧面为斜面,所述铲基(7)的侧面上滑动连接有滑块(6),所述成型凸起(18)设置在所述滑块(6)上,所述滑块(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模板(2)的正面抵接,所述滑块(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模仁(14)抵接,所述第一模仁(14)贯穿所述第二模仁(17)且与所述铲基(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模仁(17)通过拉簧与所述第三模板(3)连接,所述第一模仁(14)、所述第二模仁(17)、所述滑块(6)与所述成型凸起(18)组合形成成型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板(3)的正面设置有导柱(4),所述第二模板(2)和所述第一模板(1)上均设置有导套,所述导套与所述导柱(4)匹配且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1)的背面设置有顶棍(8),所述顶棍(8)依次贯穿所述第二模板(2)和所述第三模板(3)设置,所述第一模板(1)与所述第二模板(2)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模板(2)与所述第三模板(3)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模板(1)与所述第二模板(2)之间还设置有离合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杆(9)和限位孔(10),所述限位杆(9)的顶端设置有凸缘,所述限位孔(10)为台阶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组件包括上扣板(11)和下扣板(12),所述上扣板(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模板(1)连接,所述上扣板(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钩状部,所述下扣板(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模板(3)连接,所述下扣板(1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钩状部,所述第二模板(2)的侧面开设有凹腔(15),所述凹腔(15)内滑动连接有顶块(13),所述顶块(13)的末端通过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凹腔(15)的内底壁连接,所述顶块(13)的前端邻近所述第一模板(1)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簧(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抽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基(7)的侧面设置有导条,所述滑块(6)邻近所述铲基(7)的侧面开设有T形槽,所述导条与所述T形槽匹配,所述导条滑动设置在所述T形槽内部。
CN202222900733.3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Active CN218462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0733.3U CN218462849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0733.3U CN218462849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62849U true CN218462849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4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0733.3U Active CN218462849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62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33164U (zh) 一种具有内倒扣脱模机构的汽车车灯注塑模具
CN105058711A (zh) 一种手柄脱模机构及其成型结构
CN218462849U (zh) 一种模具抽芯结构
CN208428590U (zh) 一种内置模具二次强脱结构
CN216182492U (zh) 具有防粘模滑块侧抽芯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6001294U (zh) 一种汽车门把手注塑成型模具
CN210047006U (zh) 一种具有行位内倒扣联动出模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2147378U (zh)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CN211194802U (zh) 一种二次顶出模具结构
CN210116135U (zh) 注塑模具的滑块多方向抽芯机构
CN210702039U (zh) 一种防止薄料产品脱料变形的成型模具
CN218083963U (zh) 具有内行位的模具
CN220052685U (zh) 汽车门槛注塑模具弹簧弯销滑块联合上下侧抽芯机构
CN212498783U (zh) 一种切断浇口的模具
CN214383244U (zh) 一种矩形框架成型模具
CN213166616U (zh) 注塑模具
CN218803748U (zh) 一种装饰盖的三次抽芯注塑模
CN212603144U (zh) 注塑模具定模侧斜孔抽芯机构
CN217098726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二次抽芯机构
CN219360021U (zh) 易于脱模的模具
CN216465878U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模具
CN115157577B (zh) 一种无顶出的注塑模具
CN111113818B (zh) 一种异向组合滑块先后抽芯开模结构及模具的抽芯方法
CN216658720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联动滑块二次抽芯装置
CN214820430U (zh) 一种带折弯角度调整功能的模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