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47378U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47378U CN212147378U CN202020761991.6U CN202020761991U CN212147378U CN 212147378 U CN212147378 U CN 212147378U CN 202020761991 U CN202020761991 U CN 202020761991U CN 212147378 U CN212147378 U CN 2121473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spring
- block
- straight
- limi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直顶,所述直顶包括直顶杆以及固定在所述直顶杆顶部的直顶块,所述直顶块内制有槽口向下的弹块槽,所述弹块槽内设置有弹块,所述弹块的上部制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弹块的上部为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上制有四条倾斜的导滑条,所述四条导滑条上均设有抽芯块,所述抽芯块的一端制有使产品上的孔成型的凸块,所述抽芯块的另一端制有与所述导滑条配合的导滑斜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得抽芯块上的凸块完整脱离产品上的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保证产品可以成功脱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常当塑料产品上存在孔或槽时,注塑模具需要设计抽芯机构将模具从孔或槽内抽出,现有技术中的抽芯机构通常设计斜顶,但当产品内的孔有两组并且相对设置时,两斜顶的抽芯方向也是相对的,这就容易发生干涉,导致抽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保证产品可以成功脱模的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为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直顶,所述直顶包括直顶杆以及固定在所述直顶杆顶部的直顶块,所述直顶块内制有槽口向下的弹块槽,所述弹块槽内设置有弹块,所述弹块的上部制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簧槽的槽底和所述弹块槽的槽底,所述弹块的上部为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上制有四条倾斜的导滑条,所述四条导滑条上均设有抽芯块,所述抽芯块的一端制有使产品上的孔成型的凸块,所述抽芯块的另一端制有与所述导滑条配合的导滑斜槽,所述直顶块上还固定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弹块的底部制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配合的台阶槽,合模时所述弹块的底部与所述动模紧贴,所述弹块的顶部与所述弹块槽的槽底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抽芯块位于所述导滑条的下部,所述凸块穿过所述直顶块进入模具的模腔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模下方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动模座板、顶针副板以及顶针板,所述动模座板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下部制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限位螺丝,所述顶针副板内制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内设有弹簧罩,所述顶针板内制有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二配合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直顶杆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孔内,所述限位螺丝的杆部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弹簧罩并固定在所述直顶杆的底部,所述限位螺丝的杆部还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弹簧罩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罩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块的顶部,合模时所述顶针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弹簧罩相抵触,所述限位螺丝的帽头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处,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配合部其中一对侧面制成斜面,另外一对侧面上制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斜面配合形成四条所述导滑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制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的上表面形成限位台阶,所述台阶槽的槽壁形成与所述限位台阶配合的限位槽壁,合模时所述限位槽壁位于所述限位台阶的上方。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滑条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直顶块内部设置弹块和抽芯块,在直顶杆顶出的同时抽芯块沿着弹块上倾斜的导滑条进行内抽芯运动,使得抽芯块上的凸块完整脱离产品上的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还通过限位螺丝限制直顶杆的顶出距离,直顶杆停止运动后,顶针板继续带动产品进行后续顶出,相对于一次性顶出该二次顶出可避免产品顶出仍粘住直顶,保证产品可以成功脱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弹块与抽芯块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包括动模,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直顶,所述直顶包括直顶杆1以及固定在所述直顶杆1顶部的直顶块2,所述直顶块2内制有槽口向下的弹块槽21,所述弹块槽21内设置有弹块3,所述弹块3的上部制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簧槽的槽底和所述弹块槽21的槽底,所述弹块3的上部为配合部31,所述配合部31其中一对侧面制成斜面311,另外一对侧面上制有凹槽312,所述凹槽312与所述斜面311配合形成四条导滑条313,所述四条导滑条313上均设有抽芯块5,所述抽芯块5的一端制有使产品上的孔成型的凸块51,所述抽芯块5的另一端制有与所述导滑条313配合的导滑斜槽52。所述直顶块2上还固定有第一限位块6,所述第一限位块6的一侧制有限位凸块61,所述限位凸块61的上表面形成限位台阶611,所述弹块3的底部制有台阶槽32,所述台阶槽32的槽壁形成与所述限位台阶611配合的限位槽壁321。合模时所述弹块3的底部与所述动模紧贴,所述弹块3的顶部与所述弹块槽21的槽底相抵触,所述限位槽壁321位于所述限位台阶611的上方,所述第一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抽芯块5位于所述导滑条313的下部,所述凸块51穿过所述直顶块2进入模具的模腔内。限位台阶611与限位槽壁321的配合对弹块3的抽芯运动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抽芯块5脱离导滑条313,导致无法复位。图1是本实用新型沿弹块3轴线的横向剖面图,即图4中的B方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模下方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动模座板12、顶针副板11以及顶针板10,其中动模通过模脚安装在动模座板12上。所述动模座板12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块7,所述第二限位块7的下部制有限位槽71,所述限位槽71内设有限位螺丝8,所述顶针副板11内制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内设有弹簧罩13,所述顶针板10内制有第二配合孔101,所述第二配合孔101的直径小于第一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直顶杆1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孔101内,所述限位螺丝8的杆部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块7和所述弹簧罩13并固定在所述直顶杆1的底部,所述限位螺丝8的杆部还套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位于所述弹簧罩13内,所述第二弹簧9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罩13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块7的顶部。合模时所述顶针板10的下表面与所述弹簧罩13相抵触,所述限位螺丝8的帽头位于所述限位槽71的槽口处,所述第二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限位螺丝8和限位槽71配合限制了直顶杆1顶出的距离,顶出过程中当限位螺丝8的帽头碰到限位槽71的槽底时,直顶杆1停止运动,顶针板10与顶针副板11继续带动产品进行后续顶出,相对于一次性顶出该二次顶出可避免产品顶出后仍粘住直顶,导致脱模失败。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滑条313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20°。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所述直顶杆1上套设有滑套14,所述滑套14固定在所述动模上。滑套14对直顶杆1起到导滑和导向的作用,使得直顶杆1顶出和复位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注塑完毕后,动定模分离,顶针板10和顶针副板11开始向上做顶出运动,顶针板10不再挤压弹簧罩13,第二弹簧9的弹力逐渐释放并带动弹簧罩13、限位螺丝8以及直顶杆1向上运动,直到限位螺丝8的帽头碰到所述限位槽71的槽底时,直顶杆1停止运动;
直顶杆1的上述运动过程中,直顶块2、第一限位块6和抽芯块5也被带动同步向上运动,同时由于第一弹簧4对弹块3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弹块3相对直顶块2产生向下的滑动,该过程中抽芯块5逐渐沿着导滑条313进行内抽芯运动,凸块51逐渐脱离产品,直到限位槽壁321碰到限位台阶611,凸块51此时完全脱离产品,内抽芯完毕,弹块3被限位凸块61带动同步上移。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包括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直顶,所述直顶包括直顶杆(1)以及固定在所述直顶杆(1)顶部的直顶块(2),所述直顶块(2)内制有槽口向下的弹块槽(21),所述弹块槽(21)内设置有弹块(3),所述弹块(3)的上部制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设置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弹簧槽的槽底和所述弹块槽(21)的槽底,所述弹块(3)的上部为配合部(31),所述配合部(31)上制有四条倾斜的导滑条(313),所述四条导滑条(313)上均设有抽芯块(5),所述抽芯块(5)的一端制有使产品上的孔成型的凸块(51),所述抽芯块(5)的另一端制有与所述导滑条(313)配合的导滑斜槽(52),所述直顶块(2)上还固定有第一限位块(6),所述弹块(3)的底部制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块(6)配合的台阶槽(32),合模时所述弹块(3)的底部与所述动模紧贴,所述弹块(3)的顶部与所述弹块槽(21)的槽底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抽芯块(5)位于所述导滑条(313)的下部,所述凸块(51)穿过所述直顶块(2)进入模具的模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下方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有动模座板(12)、顶针副板(11)以及顶针板(10),所述动模座板(12)上固定有第二限位块(7),所述第二限位块(7)的下部制有限位槽(71),所述限位槽(71)内设有限位螺丝(8),所述顶针副板(11)内制有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内设有弹簧罩(13),所述顶针板(10)内制有第二配合孔(101),所述第二配合孔(10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配合孔的直径,所述直顶杆(1)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二配合孔(101)内,所述限位螺丝(8)的杆部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块(7)和所述弹簧罩(13)并固定在所述直顶杆(1)的底部,所述限位螺丝(8)的杆部还套设有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位于所述弹簧罩(13)内,所述第二弹簧(9)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罩(13)顶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块(7)的顶部,合模时所述顶针板(10)的下表面与所述弹簧罩(13)相抵触,所述限位螺丝(8)的帽头位于所述限位槽(71)的槽口处,所述第二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31)其中一对侧面制成斜面(311),另外一对侧面上制有凹槽(312),所述凹槽(312)与所述斜面(311)配合形成四条所述导滑条(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6)的一侧制有限位凸块(61),所述限位凸块(61)的上表面形成限位台阶(611),所述台阶槽(32)的槽壁形成与所述限位台阶(611)配合的限位槽壁(321),合模时所述限位槽壁(321)位于所述限位台阶(611)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61991.6U CN212147378U (zh) | 2020-05-10 | 2020-05-10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61991.6U CN212147378U (zh) | 2020-05-10 | 2020-05-10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47378U true CN212147378U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1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6199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47378U (zh) | 2020-05-10 | 2020-05-10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473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9357A (zh) * | 2020-05-10 | 2020-07-31 | 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
2020
- 2020-05-10 CN CN202020761991.6U patent/CN2121473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69357A (zh) * | 2020-05-10 | 2020-07-31 | 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CN111469357B (zh) * | 2020-05-10 | 2021-09-14 | 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47378U (zh)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
CN104760226A (zh) | 一种注塑模具定模侧抽芯滑块机构 | |
CN111469357B (zh) |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 |
CN212147402U (zh) | 注塑模具的弹针顶出机构 | |
CN212045809U (zh) | 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 |
CN210116135U (zh) | 注塑模具的滑块多方向抽芯机构 | |
CN205130297U (zh) | 一种滑块差动式脱模机构 | |
CN209207957U (zh) | 带有斜顶滑块机构的注塑模具 | |
CN112356402A (zh) | 一种注塑模具侧边深倒钩脱模机构 | |
CN111688130A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滑块结构 | |
CN204640721U (zh) | 注塑模具的延迟顶出机构 | |
CN217373335U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的成品自动脱卸装置 | |
CN210389941U (zh) |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
CN214605715U (zh) | 注塑模具的脱模结构 | |
CN215320349U (zh) | 一种侧向抽芯机构以及注塑模具 | |
CN214605714U (zh) | 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
CN217495057U (zh) | 斜销内跑滑块机构及注塑模具 | |
CN215151513U (zh) | 注塑模具的斜顶顶出机构 | |
CN210283089U (zh) | 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 |
CN210211191U (zh) | 具有产品内侧大面积倒扣强脱机构的模具 | |
CN215791138U (zh) | 一种二次脱模成型模具 | |
CN216001294U (zh) | 一种汽车门把手注塑成型模具 | |
CN218700977U (zh) | 一种单耳试剂瓶的模具 | |
CN114770880B (zh) | 一种注塑模具爆炸柯顶出机构 | |
CN210415396U (zh) |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斜顶运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