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1493B - 卷料台架 - Google Patents

卷料台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1493B
CN115151493B CN202180010644.7A CN202180010644A CN115151493B CN 115151493 B CN115151493 B CN 115151493B CN 202180010644 A CN202180010644 A CN 202180010644A CN 115151493 B CN115151493 B CN 1151514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il
inner shell
container
shell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06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1493A (zh
Inventor
浅井亮吉
三浦照定
堀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OSK Lin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OSK Lin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OSK Lin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OSK Lin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51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1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jumbo rolls; for rolls of floor cov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4Contents retaining means
    • B65D90/0053Contents retaining means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2590/0041Contents retaining means
    • B65D2590/0058Contents retaining means for cylindrical transport go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2590/0041Contents retaining means
    • B65D2590/0066Containers inside the cont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llets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料台架(1),其横向地搭载卷料状物体(6),配置于运输用容器(2),其具备:一对基座梁(21),其沿运输用容器(2)的长边方向延伸并相向配置,置于容器底面(4);台架横梁(23),其朝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连结基座梁(21);一对卷料支承块体(19),其被一对基座梁(21)保持,外形为块体状,在上表面具有支承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面的支承面(53),支承面(53)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往下方倾斜;卷料支承块体(19)具备:内壳块体(55),其固定于基座梁(21);外壳块体(58),其从外侧覆盖内壳块体(55),卡合于容器侧壁(5),其回弹系数低于内壳块体(55)的回弹系数。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台架,其即使为将卷料状物体的垂直载重传递至靠近容器侧壁的容器横梁基部的构造,仍能够无擦伤地支承卷料状物体。

Description

卷料台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料台架。
背景技术
像钢板卷料这样,将板材卷绕成圆筒状的卷料状物体具有如下情况:为了进行将叉式升降机的叉插入圆筒的孔部的搬运,以圆筒的轴向朝向水平方向的“横置”设置于台架上,将台架搭载于运输用容器内进行搬运。
另一方面,由于横置中台架为从下方支承卷料状物体的圆筒面的构造,因此卷料状物体的载重难以均匀地传递至台架及容器,卷料状物体、台架或运输用容器的某个可能以载重集中的部分作为起始点而产生变形或损伤。
作为将卷料状物体的载重均匀地传递至台架及运输用容器的构造,有一种将支承卷料状物体的支承面与圆筒对应而设计成U字状的台架(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运输用容器由于反复使用,有与新品相比强度降低的情况。运输用容器为,承受运输对象的载重的容器横梁被配置成连结容器侧壁,支承容器底面,但若容器横梁的强度降低,则容器横梁会因卷料状物体的载重而变形,可能损伤卷料状物体及台架。因此,优选的台架为,不仅能将卷料状物体的载重均匀地传递至台架及运输用容器,而且还可应对长久劣化引起的容器横梁的强度降低。
作为即使在容器横梁的强度降低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损伤的构造,有一种将载重传递至容器横梁的、靠近与容器侧壁连结的连结部的基部的构造。这是因为容器横梁的基部较中央部更不易变形。因此,还已知一种仅在容器侧壁附近设置支承卷料状物体的载重的基座的构造(专利文献2)。
在该构造中,由于载重集中在台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中央部容易弯曲,因此有时会以难以受外力而变形的刚体构成台架、特别是支承卷料状物体的部分。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支承卷料状物体的固定挡块是钢制品。然而,若由刚体构成台架,则当卷料状物体与台架接触时可能擦伤而损伤接触面。因此,在质量管理上不允许存在搬运中的擦伤的种类的卷料状物体的搬运较困难。另一方面,若由不会擦伤卷料的材料构成卷料状物体的支承部件,则有时因强度不足而造成支承部件变形及损伤,以致于无法支承卷料状物体。
专利文献1:日本申请特开2017-95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申请特开2003-1920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架,其即使为将卷料状物体的垂直载重传递至容器横梁的靠近容器侧壁的基部的构造,仍能够无损伤地支承台架、卷料状物体及容器。
为了达成上述那样的目的,本发明的卷料台架以圆筒的轴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横向地搭载将板状部件卷绕成圆筒状的卷料状物体且配置于运输用容器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一对梁状基座梁,其沿前述运输用容器的长边方向延伸而相向配置,且配置于前述运输用容器的底面;横梁,其沿与前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且连结前述基座梁;及一对卷料支承块体,其为分别在前述正交方向上与一对前述基座梁相向而被保持且外形为块体状的一对部件,在上表面具有支承前述卷料状物体的圆筒面的支承面,且前述支承面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往下方倾斜;一对前述卷料支承块体具备:内壳块体,其固定于前述基座梁上;及外壳块体,其从外侧覆盖前述内壳块体且以前述支承面支承前述卷料状物体,且卡合于沿着前述长边方向的前述运输用容器的波纹状的容器侧壁,其回弹系数低于前述内壳块体的回弹系数。
在该结构中,当将卷料状物体搭载于卷料台架上时,外壳块体的支承面随着卷料状物体内周面的形状而弹性变形以防止擦伤,并且内壳块体支承卷料状物体以抑制外壳块体的过度变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台架,其即使为将卷料状物体的垂直载重传递至容器横梁的靠近容器侧壁的基部的构造,仍能够无损伤地支承台架、卷料状物体及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搭载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卷料台架的运输用容器的俯视图,且省略容器上壁的记载。
图2为图1的主视图且省略门及容器深处壁的记载。
图3为显示图1的卷料台架被搭载于轨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且左侧为运输用容器的面前侧,右侧为深处侧。
图4为显示将图1的外壳块体及导引部件拆除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为从与图1不同的角度观察卷料台架的立体图,且省略外壳块体、上部内壳块体及抵接部件的记载。
图6为图1的横剖视图,(a)为沿着A-A线所作的剖视图,(b)为沿着B-B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7(a)为图6(b)的一个垂直载重支承块体的放大图,图7(b)为图6(b)的一个垂直载重支承块体附近的放大图。
图8为图1的横剖视图,(a)为沿着C-C线所作的剖视图且为省略外壳块体的图,(b)为沿着D-D线所作的剖视图。
图9为使用卷料台架的卷料状物体的搬运顺序的流程图。
图10为说明使用卷料台架的卷料状物体的搬运顺序的图。
图11为说明使用卷料台架的卷料状物体的搬运顺序的图。
图12为说明使用卷料台架的卷料状物体的搬运顺序的图。
图13为说明使用卷料台架的卷料状物体的搬运顺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卷料台架1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搭载卷料台架1的运输用容器2的往深处侧方向设为X方向,铅直方向设为Z方向,且将与X、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
此外,参照的附图为说明实施方式的概略图,为了便于图示及说明,部件彼此的尺寸比率及形状也有与实物不同的情况。
如图1及图2所示,卷料台架1是如下所述的台架:以圆筒的轴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横向地搭载将板状部件卷绕成圆筒状的卷料状物体6,配置于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
作为具体的卷料状物体6,能够例示卷绕钢板而得的钢板卷料。
如图2所示,卷料台架1以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轴向朝向X方向的方式配置于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运输用容器2指,在搭载有包含卷料状物体6的运输对象物的状态下,一面保护运输对象物免遭外力影响一面以车辆或船舶等进行运输的箱型的搬运容器。
运输用容器2只要具有能收纳搭载有卷料状物体6的卷料台架1的大小、及不会因它们的重量或运输中的振动或撞击等而变形的强度即可。具体可列举主要在海上运输中使用的二十英尺型容器或四十英尺型容器。
如图1所示,运输用容器2具备容器侧壁5、容器横梁3、容器底面4、深处壁10及门12。
容器侧壁5是一对波纹状的侧壁,且从X方向观察时被配置在左右。容器横梁3是在Y方向上连结容器侧壁5的下端且在X方向上以既定的间隔设置的多条梁。容器底面4是在容器横梁3上伸展的板材。深处壁10是X方向深处侧的侧壁。门12是设于X方向面前侧的能够开闭的侧壁。运输用容器2也具备覆盖容器侧壁5、深处壁10及门12的上端的上壁,但在图1中省略记载。虽然根据运输效率的观点,运输用容器2优选为如ISO容器那样尺寸被标准化的容器,但也可为专用容器。
如图1〜图6所示,卷料台架1具备基座梁21、台架横梁23、卷料支承块体19、导引部件27、抵接部件28、及推入拉出夹具30。
基座梁21为一对支承梁,前述一对支承梁承受构成卷料台架1的其他部件、及搭载于卷料台架1上的卷料状物体6的重量,传递至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横梁3。
基座梁21是沿一个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方柱状的部件,在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的状态下沿运输用容器2的长边方向即X方向延伸而被相向配置,置于容器底面4。优选为,基座梁21的X方向长度大于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轴向长度。通过设计成这样的长度,在将卷料状物体6设置于卷料台架1上的情况下,卷料状物体6不会在X方向上从卷料台架1突出。
优选为,基座梁21是具有不会因构成卷料台架1的其他部件、及卷料状物体6的重量而变形的强度且容易加工的材料。此外,为了容易进行卷料台架1本身的搬运,优选为尽可能轻量的材料。并且,由于基座梁21在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时沿X方向在容器底面4上滑动,因此还要求耐磨耗性。作为这种材料,可列举合成材料这样的木材或塑料仿木。塑料仿木是指将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树脂片成型、加热后调整为与木材类似的强度及重量的树脂成型品。
要使用合成材料与塑料仿木中的哪一个,只要在考虑所要求的强度、成本、环境负担等因素后适宜设定即可。例如,合成材料在成本方面较塑胶仿木更有利。另一方面,塑料仿木在通过树脂片的材料、尺寸、成型·条件的调整而容易调整强度及重量的方面较为有利。此外,由于原料的树脂片也可为废弃塑料,因此,相较于合成材料,其环境负担较小,假定在损坏的情况下仍可将损坏的材料作为新的塑料仿木的原料使用,在这方面上也有利。但是,合成材料将不能作为实木使用的木材加以再利用者,因此相较于实木,其的环境负担较小。
如图3〜图6所示,一对基座梁21连结于台架横梁23。台架横梁23也为梁状部件,在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的状态下,朝与X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即Y方向延伸而设置。
优选为,台架横梁23的Y方向长度为卷料状物体6的直径以上。通过设为这样的长度,在将卷料状物体6设置于卷料台架1上的情况下,卷料状物体6不会在Y方向上从卷料台架1突出。台架横梁23的Y方向长度的上限为能够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的长度。
台架横梁23能够限制基座梁21的相对移动,且只要在不会对卷料状物体6的搭载产生干扰的位置上,其数量能够适宜设定。在图3中,图示一对端部横梁23a、一对卷料固定横梁23b、及一条加强横梁23c。端部横梁23a是连结一对基座梁21的长边方向端部的台架横梁23,仅具有基座梁21的连结功能。卷料固定横梁23b是以夹在端部横梁23a之间的方式设于其附近的台架横梁23,不仅具有基座梁21的连结功能,而且还具有夹持卷料状物体6的轴向的两端以限制其移动的功能。加强横梁23c为在其他的台架横梁23中连结的力可能不足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而设置的加强用的台架横梁23,其连结基座梁21的X方向中央附近。加强横梁23c具备Y方向中央凹陷的形状,但这是为了防止卷料状物体6的下表面与加强横梁23c的接触。
作为基座梁21与台架横梁23的连结机构,只要使用螺栓等公知的紧固机构即可。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优选为,将台架横梁23上的与基座梁21连结的连结部51设为与基座梁21的Y方向宽度的长度对应的凹形状而成为供基座梁21嵌入的构造。这是因为,在组装卷料台架1时能使作业员容易视觉性地根据连结部51的凹形状来掌握安装基座梁21的台架横梁23的位置。
台架横梁23用于连结一对基座梁21,其具有能够限制基座梁21的Y方向的相对距离的强度,且为了能容易搬运卷料台架1而以轻量为优选。具体可为与基座梁21相同的材料。
通过设为将基座梁21作为一对部件而相向配置于运输用容器2的长边方向且由台架横梁23连结的构造,能够在左右的容器侧壁5附近的容器横梁3的一对基部上配置一对基座梁21。因此,能够将基座梁21从卷料状物体6承受的载重传递至容器横梁3的靠近容器侧壁5的基部。由此,即使在容器横梁3的强度降低的情况下,仍能够防止容器横梁3的损伤。
在图3〜图6中,一对基座梁21分别具备固定梁29及可动梁31。因此,图3〜图6的卷料台架1具有一对固定梁29及一对可动梁31。
固定梁29是对于台架横梁23的安装位置被确定的基座梁21,在图3〜图6中,一对固定梁29分别连结于台架横梁23的延伸方向两端。
固定梁29在将卷料台架1拉入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时及从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拉出时,也作为滑行板而使用。
图1及图3〜图5所示的运输用容器2在连结于容器侧壁5的容器横梁3的基部上方沿X方向设置有一对轨道25。其中,从X方向观察时,轨道25为凹形状的金属板,且Y方向的宽度稍大于固定梁29的Y方向的宽度。当将卷料台架1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时,以固定梁29的底面接触于轨道25的凹形状的底面的方式将固定梁29收纳于轨道25。若在该状态下朝X方向对卷料台架1施加力,则固定梁29在轨道25上滑行,且卷料台架1被凹形状的侧面导引而能够朝X方向移动。
这样,固定梁29不仅能够支承构成卷料台架1的其他部件及卷料状物体6,而且也能够作为使卷料台架1在运输用容器2内移动时的滑行板使用。因此,卷料台架1不需要另外准备在运输用容器2内移动用的车轮或滑行板,在这方面也有利。
此外,如图3〜图5所示,轨道25在既定的位置上设置有将两侧面切口的缺口部25c。如图1所示,缺口部25c供宽度大于缺口部25c的Y方向宽度的块体状的挡止件34嵌合。挡止件34是在完成将卷料台架1设置在运输用容器2内之后限制固定梁29在轨道25上朝X方向移动的部件。
可动梁31是能在Y方向上固定于台架横梁23的不同的多个位置上的一对梁,在Y方向上设置于一对固定梁29之间。作为能将可动梁31固定于台架横梁23的不同的多个位置的构造,如图3所示,只要在台架横梁23的Y方向上,连结台架横梁23的连结部51的数量多于可动梁31的数量即可。在图3中具有一对可动梁31,与此相对,根据加强横梁23c的形状明显可知,设置有两对连结部51。
借助固定梁29及可动梁31构成基座梁21,能够改变固定梁29与可动梁31在Y方向上的距离。例如,在卷料状物体6的直径不同等而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台架1的接触位置在Y方向上不同的情况下,能够移动可动梁31的安装于台架横梁23上的安装位置。由此,可由固定梁29及可动梁31均匀地承受施加于卷料支承块体19的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
卷料支承块体19是与卷料状物体6直接接触而承受且支承载重的部件。
如图2、图3及图6所示,卷料支承块体19是分别在Y方向上被相向地保持于一对基座梁21上且外形为块体状的一对部件。卷料支承块体19支承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面,因此上表面具有支承圆筒面的支承面53。该支承面53是在一对卷料支承块体19处具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往下方倾斜且整体具有楔形的形状的部分。具体而言,由于卷料支承块体19在Y方向上相向,因此支承面53在Y方向上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往下方倾斜。因此,在图1中,卷料支承块体19的支承面53在Y方向上朝向基座梁21之间的中心往下方倾斜。
在该构造中,如图2所示,支承面53以夹持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面的两侧面且从下方承接圆筒面的方式支承卷料状物体6。
在该状态下,即使卷料状物体6试图朝Y方向移动,仍被倾斜面即支承面53阻止移动。此外,即使试图朝Z方向下方移动,仍被倾斜面即支承面53阻止移动。因此,卷料支承块体19能够限制卷料状物体6的朝Y方向及Z方向下方的移动。此外,在该构造中,从X方向观察时,在以卷料支承块体19的倾斜面夹持卷料状物体6的状态下,只要一对卷料支承块体19分别在一个部位接触,就能够保持卷料状物体6。因此,卷料状物体6只要为在搭载于一对卷料支承块体19的状态下不接触于容器底面4的程度的直径以上,就能够以相同尺寸的卷料支承块体19保持直径不同的卷料状物体6。因此,不需要根据卷料状物体6的直径改变卷料支承块体19的尺寸及形状。
此外,卷料状物体6的朝Z方向上方的移动通过图2所示的绑紧用带52所阻止。
在图2中,绑紧用带52绑紧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台架1。具体而言,通过使绑紧用带52穿过位于卷料支承块体19的下方的基座梁21与容器底面4之间的间隙,进而使绑紧用带52穿过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孔而呈环状加以捆绑,由此对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台架1进行绑紧。
卷料状物体6也可被绑紧于运输用容器2上,但优选为绑紧于卷料台架1。其理由如下。
在将卷料状物体6绑紧于运输用容器2上的情况下,是否被适宜地绑紧还取决于运输用容器2的强度。另一方面,即使运输用容器2为ISO容器这样的标准容器,仍存在因长久劣化而强度降低的情况。运输用容器2的货主不一定为所有者,因此有依靠货主方难以保证运输用容器2的强度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卷料台架1专门用于卷料状物体6的运输且为货主所有,因此较运输用容器2更容易确保强度。
此外,为了将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传递至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横梁3中靠近容器侧壁5的基部,卷料台架1在容器侧壁5附近设置一对基座梁21,且在基座梁21的上表面设置有卷料支承块体19。
因此,在图2所示的卷料支承块体19与容器底面4之间、即承受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F的垂直成分的部分的下方附近产生间隙。若将绑紧用带52穿过该间隙而将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台架1连结,则假定卷料状物体6试图抵抗绑紧的力而朝Z方向移动,仍能够通过卷料状物体6本身的载重F的垂直成分阻止移动。以上说明是将卷料状物体6绑紧于卷料台架1为优选的理由。
这样,卷料台架1的一大特征还有,其呈能与卷料状物体6绑紧的形状。
此外,在支承直径不同的卷料状物体6的情况下,在支承面53上,与卷料状物体6接触的Y方向位置不同。例如,如图6(a)所示,作为卷料状物体6,考虑将直径不同的2种类的卷料状物体6a、6b搭载于卷料台架1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为了使从卷料状物体6承受的垂直载重不偏向一对基座梁21的一方,不管直径如何,以卷料状物体6a、6b的轴中心位于Y方向上一对固定梁29之间的中心的方式配置卷料状物体6a、6b。因此,直径越小,则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支承块体19接触的Y方向位置越位于靠近固定梁29之间的中心的位置,而变得离固定梁29越远。在图6(a)中,卷料状物体6b的直径小于卷料状物体6a的直径。因此,相较于卷料状物体6a,卷料状物体6b与卷料支承块体19接触的Y方向位置离固定梁29更远。
另一方面,卷料台架1的可动梁31能够改变Y方向上固定梁29与可动梁31的距离。由于固定梁29的与台架横梁23的连结位置不变,因此在该结构中能够改变可动梁31的Y方向位置。因此,卷料状物体6的直径越小越使可动梁31的Y方向上的设置位置越靠近固定梁29之间的中心即卷料状物体6的轴中心,由此,固定梁29及可动梁31能够均匀地承受施加于卷料支承块体19的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例如,在图6(a)中,在搭载卷料状物体6a的情况下,只要将可动梁31的Y方向上的设置位置设为位置P1,在搭载卷料状物体6b的情况下只要将可动梁31的Y方向上的设置位置设为较位置P1更靠近卷料状物体6的轴中心的位置P2即可。
如图6(b)所示,一对卷料支承块体19分别具有内壳块体55及外壳块体58。
内壳块体55是用于使卷料支承块体19支承于基座梁21上的块体状的部件,长边方向朝向Y方向并被以未图示的螺栓等紧固机构固定于基座梁21。图4中,对于一个卷料支承块体19,设置有2个内壳块体55,所以合计设置有4个。4个内壳块体55分别在Y方向上与另一个内壳块体55相向。此外,由于卷料台架1的基座梁21具备固定梁29及可动梁31,因此如图6(b)所示,一个内壳块体55跨设于相邻的固定梁29与可动梁31上。
如图4、图5及图6(b)所示,内壳块体55具备下部内壳块体57、上部内壳块体59及连结块体61。
下部内壳块体57是作为内壳块体55的基座的长板状部件,跨设于相互相邻的固定梁29与可动梁31而被固定于基座梁21上。如图6(b)所示,下部内壳块体57在上表面具备凹形状的下部侧连结凹部57a。
上部内壳块体59为搭载于下部内壳块体57的上表面的块体状的部件,在搭载于下部内壳块体57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在位于下部侧连结凹部57a的上方的下表面具备凹形状的上部侧连结凹部59a。上部侧连结凹部59a的尺寸及形状与下部侧连结凹部57a相同。
连结块体61是连结下部内壳块体57与上部内壳块体59的块体状的部件,具有大致与上部侧连结凹部59a及下部侧连结凹部57a对应的形状,且高度为2倍。
因此,通过将连结块体61插入上部侧连结凹部59a与下部侧连结凹部57a,能够连结上部内壳块体59与下部内壳块体57。若在连结的状态下,上部内壳块体59与下部内壳块体57试图朝Y方向相对移动,由于上部侧连结凹部59a与下部侧连结凹部57a被连结块体61卡住,因此移动受到限制。此外,如图5所示,在下部内壳块体57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沿Y方向的槽部即卡合槽57c。此外,如图4所示,在上部内壳块体59的下表面也设置有与卡合槽57c嵌合的卡合凸部59c。在该结构中,通过卡合槽57c与卡合凸部59c嵌合,还能够限制上部内壳块体59与下部内壳块体57的朝X方向的相对移动。
如图6(b)所示,上部内壳块体59及下部内壳块体57的上表面为,位于支承面53的下方的部分朝与支承面53相同的方向往下方倾斜。具体而言,下部内壳块体57中,位于支承面53的下方的部分具有朝与支承面53相同的方向即Y方向中心部侧往下方倾斜的下部侧倾斜部57b。上部内壳块体59中,位于支承面53的下方的部分具有朝与支承面53相同的方向即Y方向中心部侧往下方倾斜的上部侧倾斜部59b。
在该构造中,由于下部内壳块体57跨设于固定梁29与可动梁31,因此也可发挥增加固定梁29与可动梁31的连结强度的功能。
此外,在该构造中,只要上部侧连结凹部59a为能够供连结块体61插入的形状,即能够将上部内壳块体59与下部内壳块体57连结。因此,通过准备多个形状、尺寸及强度不同的上部内壳块体59,能够根据卷料状物体6的尺寸及重量等,变更适合用于与下部内壳块体57连结的上部内壳块体59。
并且,如图6(b)所示,从基座梁21的延伸方向即X方向观察位于支承面53的下方的倾斜面即上部侧倾斜部59b及下部侧倾斜部57b时,上部内壳块体59及下部内壳块体57的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弧状。这样的形状也被称为银杏型。
这样,通过将倾斜面设为银杏型,倾斜面以拱形构造支承卷料状物体6。因此,与将倾斜面设为直线构造的情况比较,增加内壳块体55对于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的强度。
外壳块体58是与卷料状物体6直接接触并且不仅使基座梁21而且还使容器侧壁5支承卷料支承块体19的部件。
如图3及图6(b)所示,外壳块体58以从外侧覆盖内壳块体55的方式配置且具备支承面53。
此外,如图3所示,外壳块体58在Y方向的容器侧壁5侧的端面具有卡合于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侧壁5的块体侧波纹部75。由此,如图2所示,在施加于外壳块体58的载重F因运输时的船舶或车辆的横向摇晃而变成朝水平方向偏移的载重F’的情况下,该载重F’直接被传递至容器侧壁5。由此,能够借助容器侧壁5抑制卷料台架1因运输时的摇晃而朝水平方向的移动。
虽然外壳块体58被保持于内壳块体55上,但并非借助螺栓等相互紧固,而是仅为嵌合。
具体而言,如图7(a)所示,外壳块体58在底面形成有与内壳块体55的外形对应的收纳凹部58a,通过将内壳块体55插入且嵌合于外壳块体58的收纳凹部58a内,从外侧覆盖内壳块体55。
内壳块体55与外壳块体58的材料不同。具体而言,外壳块体58由回弹系数低于内壳块体55的回弹系数的弹性体构成。
所谓回弹系数是指,表示随着施加载重的物体的外形而弹性变形时的能量吸收的程度的物性值,回弹系数越低则意味着因载重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返回原来的形状的速度越慢。若以弹性体构成外壳块体58,则随着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引起的变形而弹性变形,因而接触面积增大,因此能够进行较刚体更稳定的支承,不易擦伤卷料状物体6,因此优选。此外,当卸下卷料状物体6时,会因弹性变形而返回原来的形状,因此能经得起反复使用,在这方面也优选。另一方面,若只是将弹性率高的材料使用于外壳块体58,则对于因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而产生的变形,外壳块体58反弹而试图立即返回原来的形状。因此,若接触位置因运输中的振动而略微偏离,则有时外壳块体58立即反弹而难以进行稳定的支承。尤其是在海上运输时运输船的船体因波浪而摇晃,产生在陆上运输时不会产生的大小的横向摇晃及纵向摇晃,因此稳定的支承变得更难。
因此,通过将回弹系数低的弹性体利用于外壳块体58,使因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返回原来的形状的速度变慢,从而能够进行更稳定的支承。回弹系数的测定方法可列举JIS K 6400-3中记载的方法。
另一方面,若由回弹系数低的弹性体构成所有的卷料支承块体19,则因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造成的变形变得过大,从而可能无法支承卷料状物体6。因此,采用由回弹系数低的外壳块体58覆盖回弹系数高的内壳块体55的结构,即将硬质的内壳块体55作为软质的外壳块体58的芯材,由此,由内壳块体55支承卷料状物体6,抑制外壳块体58的过度的变形。
因此,即使为将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传递至容器横梁3的靠近容器侧壁5的基部的构造,仍能够不损伤卷料状物体6及运输用容器2地支承卷料状物体6。
此外,其中所称的“硬质的”材料指将一方按压于另一方时变形小的,“软质的”材料指将一方按压于另一方时变形大的。
另一方面,外壳块体58与内壳块体55不相互固定,且仅外壳块体58卡合于容器侧壁5。
因此,如图2所示,在施加于外壳块体58的载重F因运输时的船舶或车辆的横向摇晃而变成朝水平方向偏移的载重F’的情况下,该载重F’直接被传递至容器侧壁5。因此,能够借助容器侧壁5抑制卷料台架1因运输时的摇晃而朝水平方向的移动。
此外,如图6(b)所示,通过在内壳块体55处也设置倾斜部,施加于支承面53的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沿着下部侧倾斜部57b及上部侧倾斜部59b被施加于内壳块体55。
因此,与以单纯的立方体等形成内壳块体55的情况比较,内壳块体55更均匀地承受施加于外壳块体58的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从而使外壳块体58及内壳块体55变得难以损伤。
作为构成外壳块体58的材料,可列举珠粒法发泡聚烯烃。珠粒法发泡聚烯烃是指,在将乙烯及丙烯等的烯烃缩合而作成聚烯烃的情况下,以珠粒法发泡而成的材料。珠粒法发泡聚烯烃是其回弹系数低于如发泡苯乙烯这样的使苯乙烯发泡而成的材料,因此优选。作为珠粒法发泡聚烯烃的具体例,可列举珠粒法发泡聚乙烯或珠粒法发泡聚丙烯。
内壳块体55的材料不需要为回弹系数低的材料,也不一定需要为弹性体。这是因为,内壳块体55是使卷料支承块体19支承于基座梁21的部件,不与卷料状物体6直接接触,因此考虑接触时的回弹的必要性低于外壳块体58。此外,若内壳块体55的回弹系数过低,则内壳块体55会因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而被压溃,进而也可能使卷料状物体6与加强横梁23c及容器底面4接触。
但是,只要外壳块体58的回弹系数低于内壳块体55,也不需要以完全不同的材料构成内壳块体55及外壳块体58。具体而言,也可将上部内壳块体59及外壳块体58皆以珠粒法发泡聚烯烃形成,使外壳块体58为发泡倍率相对更高的材料。这是因为,在相同组成的珠粒法发泡聚烯烃的情况下,发泡倍率相对更高则空隙率也增高,回弹系数变低。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以发泡倍率为8〜15倍的珠粒法发泡聚丙烯构成内壳块体55的上部内壳块体59,以发泡倍率为18〜20倍的珠粒法发泡聚乙烯构成外壳块体58。这是因为,虽然珠粒法发泡聚丙烯的回弹系数高于珠粒法发泡聚乙烯的回弹系数,但不易受外力而变形。此外,由于下部内壳块体57优选为不易变形的材料,因此可为合成材料或塑料仿木。
在该结构中,能够使用相同的聚烯烃的制造装置,仅变更原料及制造时的发泡条件,来制造不同物性的上部内壳块体59及外壳块体58,在生产性方面较为有利。
此外,只要上部内壳块体59的回弹系数高于外壳块体58,也可为如合成材料或塑料仿木这样的与珠粒法发泡聚烯烃不同的材料。但是,合成材料或塑料仿木的重量容易变重,不适合于安全且简单的绑紧作业。
因此,通过发泡倍率及材质不同的珠粒法发泡聚烯烃构成上部内壳块体59、外壳块体58,能够防止擦伤卷料状物体6,且能够满足安全运输的要件,同时能够实现简易且安全的绑紧作业。
如图3及图6(b)所示,外壳块体58具备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及固定部件73。
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是外壳块体58的与内壳块体55及卷料状物体6接触的块体状的部分。更具体而言,如图6(b)所示,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在上表面具有支承面53,如图7(a)所示,在底面具有收纳凹部58a。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是覆盖内壳块体55的部件,因此与内壳块体55设置相同的数量。
图3所示的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具有块体侧波形部91,前述块体侧波形部91为,与容器侧壁5相向的面、即朝向与支承面5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在俯视时具有朝X方向延伸的波形形状。
固定部件73是外壳块体58的通过与波纹状的容器侧壁5嵌合来限制外壳块体58的水平移动的块体状的部件。如图2所示,在施加于外壳块体58的载重F因运输时的船舶或车辆的横向摇晃而变成朝水平方向偏移的载重F’的情况下,该载重F’从固定部件73被传递至容器侧壁5。
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73是朝X方向延伸的块体状,具有块体侧波纹部75及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
块体侧波纹部75设在与容器侧壁5相向的面、即朝向与支承面5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面,是与波纹状的容器侧壁5嵌合的波纹状的部分。
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是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块体侧波形部91卡合的部分,被设在与块体侧波形部91相向的面、即与块体侧波纹部75相反的一侧的面。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的形状是俯视时朝X方向延伸的波形的形状,波长、振幅等的波的形状及尺寸与块体侧波形部91相同。
在该结构中,通过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块体侧波形部91与固定部件73的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卡合,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与固定部件73成为一体而构成外壳块体58。进而,在成为一体的状态下通过容器侧壁5与块体侧波纹部75嵌合,限制外壳块体58的水平移动。此外,如图2所示,在施加于外壳块体58的载重F因运输时的船舶或车辆的横向摇晃而变成朝水平方向偏移的载重F’的情况下,该载重F’直接被传递至容器侧壁5。
此外,在该结构中,通过改变块体侧波形部91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卡合的波的相位,能够改变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与固定部件73的X方向的相对位置。该结构的优点如下。
运输用容器2纵深大多大于搬运卷料状物体6的叉式升降机的叉的长度。因此,在将卷料台架1的运输用容器2内的X方向的位置固定之后,若欲将卷料状物体6搭载于卷料台架1上,则叉有无法抵达卷料台架1的情况。因此,优选为,首先将卷料台架1搭载于叉能抵达的位置上,当载置卷料状物体6之后再使卷料台架1朝X方向深处侧移动,移动至所期望的固定位置。
另一方面,若固定部件73与容器侧壁5嵌合,则会限制朝X方向的移动。因此,优选为,在卷料台架1移动至期望的固定位置之前,将固定部件73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分离(参照图10),在移动后进行一体化(参照图13)。
但是,一体化时,需要以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不相互地朝X方向移动的方式嵌合的嵌合构造。
虽然嵌合构造也可为单纯的凹凸嵌合,但固定部件73的X方向位置被容器侧壁5限制,另一方面,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X方向位置被挡止件34限制。因此,根据挡止件34的设置位置不同,在单纯的凹凸嵌合中,存在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凹凸的X方向位置偏离而不能嵌合的情形。
因此,只要设为以块体侧波形部91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连结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构造,即使假定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X方向位置偏离,只要错开波的相位进行卡合,仍能够吸收位置偏离。
此外,若X方向上相邻的2个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X方向距离大于卷料状物体6的轴向的长度,则不能支承卷料状物体6。因此,在该情况下,需要以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彼此的距离较卷料状物体6的轴向的长度更短的方式使X方向位置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即使移动后的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与固定部件73的X方向位置偏离,只要错开波的相位进行卡合,仍能够吸收位置偏离。
此外,块体侧波形部91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的形状与块体侧波纹部75不同,不会受到容器侧壁5的波纹形状的影响。因此,越缩短波长则卡合位置的能够进行调整的X方向的最小距离越短,能够进行更微细的位置偏离的调整,在这方面也有益。
但是,若过度地缩短块体侧波形部91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的波长,则强度降低,波形的部分变得容易折损,因此在能确保强度的范围内适宜设定。
此外,虽然波的振幅越大则卡合的保持力越高,但若振幅过大则波形的部分变得容易折损,因此在能确保强度的范围内适宜设定。
此外,图示的外壳块体58是将2个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与一个固定部件73组合而成的构造,但也可为通过将固定部件73分割成两半等,组合一个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与一个固定部件73的构造。即,能够适宜选择外壳块体58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组合数量。
另一方面,在以块体侧波形部91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连结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构造的情况下,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卡合可能因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而脱离。以下对这点进行说明。
由于卷料支承块体19借助朝下方倾斜的支承面53承受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因此,外壳块体58的支承面53由于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而被朝图7(b)所示的H1的方向牵引。
若支承面53被朝H1的方向牵引,则较支承面53更靠近固定部件73的上表面即倒倾斜部54被朝H2的方向牵引。H2的方向是从固定部件73分离的方向。因此,有可能块体侧波形部91因牵引力而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脱离,使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朝H2的方向浮起。在该状态下,会造成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卡合脱离。此外,若支承面53被朝H1的方向牵引,则卷料状物体6也会下降,可能接触至容器底面4。
因此,为了防止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浮起,如图4及图7所示,卷料支承块体19具备内壳侧波形部62a、外壳侧波形部62b、块体槽部54a、蚁榫56a及蚁槽56b。
具体而言,如图4及图7所示,在上部内壳块体59的倾斜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内壳侧波形部62a。从基座梁21的延伸方向即X方向观察时,内壳侧波形部62a是波形的部分。
此外,如图7所示,在外壳块体58的与内壳块体55的倾斜面接触的接触面即收纳凹部58a的上表面,形成有与内壳侧波形部62a卡合的波形的外壳侧波形部62b。
并且,如图7所示,外壳块体58在较支承面53更靠近固定部件73侧的上表面具备朝与支承面53相反的方向往下方倾斜的倒倾斜部54。
倒倾斜部54具备朝基座梁21的延伸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块体槽部54a。
此外,上部内壳块体59在与固定部件73相向的垂直面上具备沿铅垂方向设置的蚁榫或蚁槽。在图4及图7中图示蚁榫56a。
另一方面,在外壳块体58的与上部内壳块体59的铅垂面相向的内周面具备与蚁榫或蚁槽卡合的蚁槽或蚁榫。图7中,图示与蚁榫56a卡合的蚁槽56b。
在该结构中,在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支承面53通过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而被朝图7(b)所示的H1的方向牵引的情况下,能够如下所述地阻止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浮起。
首先,通过内壳侧波形部62a与外壳侧波形部62b卡合,防止外壳块体58相对于内壳块体55朝H1的方向相对移动。由此,阻止倒倾斜部54被朝H2的方向牵引而造成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浮起。
其次,即使在假定倒倾斜部54被朝H2的方向牵引的情况下,如图7(b)的箭头H3所示,通过块体槽部54a以朝水平方向扩张的方式变形,阻止牵引力被传递至块体侧波形部91。由此,阻止图7(a)所示的块体侧波形部91的朝图7(b)的H2的方向的移动,防止块体侧波形部91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参照图3)脱离。
并且,通过借助蚁榫56a与蚁槽56b将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与上部内壳块体59卡合,限制朝水平方向的移动。由此,阻止块体侧波形部91的朝H1的方向的移动,防止块体侧波形部91从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脱离。
导引部件27是限制基座梁21的朝Y方向的容器侧壁5侧的移动的部件,是插入基座梁21与容器侧壁5之间的块体状的部件。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导引部件27是立方体,与X-Z平面平行的一个面即基座梁侧抵接面27a与台架横梁23接触。在图5中,在基座梁侧抵接面27a设置有导引部件凹部27b。通过加强横梁23c的超过基座梁21且朝Y方向的容器侧壁5侧突出的部分嵌合于导引部件凹部27b,导引部件27被固定于加强横梁23c,与基座梁21的相对位置被固定。
如图2所示,导引部件27设于容器底面4。因此,导引部件27设于固定部件73的下方,还发挥从下方支承固定部件73的功能。
如图5所示,基座梁侧抵接面27a具备与块体侧波形部91卡合的导引部件侧波形部50。导引部件侧波形部50是俯视时沿X方向的波形的部分。通过导引部件侧波形部50与块体侧波形部91卡合,能够使导引部件27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卡合,进一步提高防止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浮起的功效。
此外,由于导引部件侧波形部50与块体侧波形部91卡合,因此导引部件27的上表面的高度高于块体侧波形部91的下端。即,导引部件27还与外壳块体58的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相向。
另一方面,与基座梁侧抵接面27a相反的一侧的面、也就是与容器侧壁5相向的面即壁面侧导引面27c是既非波纹状也非波形的平面,如图1所示,与容器侧壁5的波纹状的凸状部32a抵接。因此,导引部件27的朝Y方向的移动被容器侧壁5的凸状部32a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壁面侧导引面27c既非波纹状也非波形,因此与容器侧壁5的凹部32b分离而不抵接。因而,壁面侧导引面27c不与容器侧壁5嵌合,导引部件27的朝X方向的移动不会被容器侧壁5限制。
若在将卷料台架1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的状态下朝X方向对卷料台架1施加外力,则导引部件27的壁面侧导引面27c与壁面侧波纹部32的凸状部32a抵接且滑动,并且被朝X方向导引至与挡止件34抵接为止。
因此,作为使卷料台架1沿运输用容器2的长边方向即X方向移动时的导引,不仅可利用轨道25而且还可利用导引部件27,而可降低轨道25的导引负荷。此外,即使为将卷料台架1搭载于未设置轨道25的运输用容器2的情况下,也可朝X方向导引卷料台架1。
对于导引部件27,适宜设定具有不会因使卷料台架1朝X方向移动时的滑动而容易磨耗、损伤且能支承固定部件73的强度、及安装时不会对作业员产生负担的质量的材料。具体而言,可列举与外壳块体58相同的材料。此外,图式中,导引部件27的数量与固定部件73相同,但只要能支承固定部件73,也可为不同的数量。
抵接部件28是通过与卷料状物体6的轴向两端的平坦面即两端面抵接并在X方向上夹持卷料状物体6,来限制卷料状物体6在卷料台架1上朝X方向移动的部件。尤其是,当对卷料状物体6进行陆上运输时,由于运输车辆根据交通信号的指示或与行驶在前后方的车辆的车间距离会较船舶更频繁地进行加减速,因此卷料台架1容易朝X方向振动。因此,陆上运输时限制卷料状物体6朝X方向的移动较海上运输时显得更为重要,抵接部件28变得重要。
如图3所示,抵接部件28分别设于一对卷料固定横梁23b的相向面侧,该一对卷料固定横梁23b是以隔着卷料状物体6的方式相向配置的一对台架横梁23的一种。
更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抵接部件28的底面具备抵接部件凹部28a,该抵接部件凹部28a具有凹形状的剖面形状,抵接部件凹部28a的侧面间的X方向的距离Lx与卷料固定横梁23b的X方向的宽度形成为相同程度。
在该结构中,通过将抵接部件凹部28a朝向下方且从上方嵌入并固定于卷料固定横梁23b上,将抵接部件28设置于加强横梁23c的相向面侧。
图1所示的抵接部件28的Y方向的宽度Dy优选为在将抵接部件28固定于加强横梁23c的状态下与卷料状物体6抵接、且卷料状物体6不会因运输时的振动等而与卷料固定横梁23b接触程度的宽度。但是,假若为在抵接部件28与卷料状物体6之间插入缓冲材料的构造,则卷料状物体6与抵接部件28也可不抵接。
宽度Dy只要具有即使在卷料状物体6因运输时的振动等而朝水平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不使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固定横梁23b接触的程度的宽度,则不需要为大于卷料状物体6的直径的长度。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基座梁21的延伸方向即X方向上,一对抵接部件28间的距离Dx在不搭载卷料状物体6的状态下需要为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轴向距离Cx以下。这是因为,若不满足该条件,则会在卷料状物体6与抵接部件28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不能夹持保持。但是,在将缓冲部件插入间隙的情况下,一对抵接部件28间的距离Dx也可不为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轴向距离Cx以下。
此外,在图1中,虽然将抵接部件28固定于卷料固定横梁23b,但也可不设置卷料固定横梁23b而固定于端部横梁23a。在固定于卷料固定横梁23b的情况下,能够减轻施加于端部横梁23a上的载重,进而增加台架横梁23的数量,因此在提高卷料台架1整体的强度的方面上较为有利。
在固定于端部横梁23a的情况下,由于端部横梁23a兼作为卷料固定横梁23b,因此卷料台架1的构造变得简单,在成本及作业性方面较有益。
抵接部件28被要求具有在抵接于卷料状物体6的状态下即使产生运输时的振动仍不擦伤卷料状物体6的程度的黏弹性。具体而言,只要使用与外壳块体58相同的材料即可。
此外,在将缓冲材料插入抵接部件28与卷料状物体6之间的情况下,也要求缓冲材料具有在抵接于卷料状物体6的状态下即使产生运输时的振动仍不擦伤卷料状物体6的程度的黏弹性。具体而言,只要使用与外壳块体58相同的材料即可。
这样,通过利用抵接部件28沿X方向夹持卷料状物体6的两端面,能够限制卷料状物体6的沿卷料状物体6的轴向即X方向的移动,进一步增加能防止运输中的卷料状物体6的擦伤的功效。
推入拉出夹具30是在将卷料状物体6推入运输用容器2时、及从运输用容器2拉出时使用的夹具。
如图1及图3所示,推入拉出夹具30具备柱状部30a及钩部30b。
柱状部30a是将卷料状物体6推入运输用容器2时被推压的部分,例如为钢制的方筒。
柱状部30a沿基座梁21的延伸方向即X方向抵接于端部横梁23a且能够被装卸地设置,沿与端部横梁23a的延伸方向相同的Y方向延伸。柱状部30a只要能在抵接于端部横梁23a的状态下保持位置,也可不需要固定于基座梁21而仅仅接触。
在该结构中,柱状部30a在将卷料状物体6推入运输用容器2时被按压抵接于运输用容器2的面前侧的端部横梁23a(参照图11)。使用柱状部30a的理由如下。
当卷料台架1将卷料状物体6推入运输用容器2内时,优选为以不朝Y方向对轨道25及导引部件27施加载重的方式使因推入而造成的载重的方向与X方向平行。另一方面,由于卷料台架1将一对固定梁29作为滑行板而在轨道25上滑行,由此朝X方向移动,因此为了使因推入而造成的载重的方向与X方向平行,需要对一对固定梁29均匀地施加载重。
因此,通过使柱状部30a抵接于端部横梁23a且按压延伸方向的中央附近,能够均匀地对一对固定梁29施加载重。
钩部30b是在将卷料状物体6从运输用容器2内拉出时供牵引的带即拉出用带36捆绑的部件,设于柱状部30a的下端附近。
如图1及图3所示,钩部30b是U字的扶手状的棒状材料。
当将卷料状物体6从运输用容器2拉出时,使柱状部30a抵接于运输用容器2的X方向深处侧的端部横梁23a,将拉出用带36捆绑于钩部30b上来进行牵引,由此使卷料台架1朝X方向面前侧移动。
如图1及图3所示,优选为在柱状部30a的沿延伸方向的一个面的两端设置有一对钩部30b。即,优选为从X方向观察时设于正面或背面的Y方向两端附近。其理由如下。首先,当将卷料状物体6从运输用容器2拉出时,优选为以不沿Y方向对轨道25或导引部件27施加载重的方式,使因牵引造成的载重的方向与X方向平行。这是因为,在钩部30b为一个的情况下,由于拉出用带36的拉出方向容易从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朝X方向倾斜,因此难以将因牵引造成的载重的方向保持于Y方向。其次,在如图1所示的固定梁29在轨道25上滑行的构造的情况下,在尽可能靠近固定梁29的位置设置钩部30b,更容易使因牵引造成的载重的方向成为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这是因为,设置有一对轨道25及固定梁29,因此在钩部30b为一个的情况下,只能被设于单侧。
在设置一对钩部30b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将拉出用带36分别捆绑在一对钩部30b上,且在运输用容器2的门12侧将拉出用带36捆束成一个,然后牵引该捆束的部分。此时,只要以2个钩部30b与捆束的部分的距离分别相等的方式牵引拉出用带36,则能够使拉出用带36的牵引造成的载重的方向保持在与Y方向平行的方向。
这样,通过设置推入拉出夹具30,能够通过推入柱状部30a而将卷料台架1推入运输用容器2
此外,若将拉出用带36挂在钩部30b上进行牵引,则能够将卷料台架1从运输用容器2内拉出。
因此,不需要另外准备推入/拉出用的夹具,进一步提高作业性。此外,推入拉出夹具30也可在预安装于一方的端部横梁23a的状态下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上,或者也可仅在进行推入/拉出时安装于一方的端部横梁23a。
只要为钩部30b能够捆绑拉出用带36、且在捆绑的状态牵引拉出用带36的情况下不变形或拉出用带36不脱落的构造,则不限于U字的棒状。也可为J字的钥匙形。此外,也可在柱状部30a处设置捆绑拉出用带36的孔或槽作为钩部30b。
以上为本实施方式的卷料台架1的结构的说明。
其次,对将卷料状物体6搭载于卷料台架1且由运输用容器2进行运输的运输方法进行说明。在该运输方法的装载步骤(装柜步骤:将货物积载于容器的步骤)中,如图9所示,进行铺设步骤、卷料搭载步骤、深处侧定位步骤、推入步骤、面前侧定位步骤、及绑紧步骤。
首先,在铺设步骤中,如图1所示,开启运输用容器2的门12,将卷料台架1配置于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此时,如图10所示,以固定梁29的底面接触于轨道25的凹形底面的方式将固定梁29收纳于轨道25,且使导引部件27抵接于容器侧壁5,由此能够暂时确定Y方向的位置。此外,在能将垂直载重传递至容器横梁3的靠近容器侧壁5的基部的位置上配置基座梁21。
如图10所示,在铺设步骤中,成为将固定部件73(图3)从卷料台架1拆除的状态。这是因为,在安装了固定部件73的状态下卷料台架1被容器侧壁5限制而无法朝X方向移动。
除了固定部件73以外的部件只要在铺设步骤中组装至被安装在卷料台架1的状态即可。这些部件既可在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组装,也可将在运输用容器2的外部组装完成的部件搬入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
组装时,首先将基座梁21设置于容器底面4,接着用台架横梁23连结基座梁21。然后,将内壳块体55固定于基座梁21,用外壳块体58的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覆盖内壳块体55。进而,使导引部件27卡合于加强横梁23c。
在卷料搭载步骤中,如图10所示,将卷料状物体6载置于卷料台架1上。具体而言,首先在运输用容器2的外部,以未图示的叉式升降机等将叉插入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孔部,将卷料状物体6抬起。
然后使叉式升降机移动,使卷料状物体6移动至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的卷料台架1的上方。在该移动之后,使叉下降,将卷料状物体6载置于卷料台架1的卷料支承块体19的支承面53上。载置之后,使叉略微上升,然后使叉式升降机后退,从卷料状物体6的孔部拔出叉,由此结束运输对象物搭载步骤。
此外,在将卷料状物体6载置于卷料台架1的状态下,当在卷料状物体6之间在X方向产生间隙而不抵接于抵接部件28的情况下,在该间隙内插入缓冲材料而填埋间隙。
在深处侧定位步骤中,如图10所示,将挡止件34配置于轨道25的恒定位置上作为卷料台架1的X方向深处侧的定位部件及运输时的卷料台架1的朝X方向深处侧的移动限制部件。在已经有其他的卷料台架1被积载于运输用容器2内的情况下,只要利用完成积载的运输用容器2的X方向面前侧的挡止件34作为定位部件及移动限制部件,则无需设置新的挡止件34。
在推入步骤中,如图11所示,将载置有卷料状物体6的卷料台架1从运输用容器2的入口侧即门12侧,沿X方向推入至设置有挡止件34的位置。在推入步骤中,由于卷料台架1的固定梁29在轨道25上滑行,因此优选为在推入前,借助喷雾器等将润滑脂或硅胶作为润滑材料涂布在轨道25上的卷料台架1的深处侧,以使滑行更容易。
在推入步骤中,如图11所示,使推入拉出夹具30抵接于X方向面前侧的端部横梁23a,且乘载于轨道25的上端等而成配置于轨道25的上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以叉式升降机等从运输用容器2的外部朝X方向深处侧推压推入拉出夹具30的延伸方向中央,由此将卷料台架1推入。被推入的卷料台架1被轨道25及导引部件27导引而在运输用容器2内沿X方向移动。若推入至卷料台架1的X方向深处侧端部与挡止件34接触的位置,则结束推入步骤。推入拉出夹具30可从端部横梁23a上拆除,也可直接固定于端部横梁23a上而当拉出时使用。
在面前侧定位步骤中,如图12所示,将面前侧的挡止件34配置于卷料台架1的X方向面前侧的恒定位置上。面前侧的挡止件34还被作为卷料台架1的定位来使用,但抑制运输时的移动的作用更大。面前侧的挡止件34的配置方法与深处侧的挡止件34的配置方法相同。
在绑紧步骤中,首先如图13所示,通过将固定部件73配置于导引部件27上,使固定部件侧波形部81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的块体侧波形部91卡合,由此将固定部件73与垂直载重支承块体71一体化以成为外壳块体58。
并且,通过将固定部件73的块体侧波纹部75嵌合于容器侧壁5,使外壳块体58与容器侧壁5连结。
其次,如图2所示,将卷料状物体6绑紧于卷料台架1上。具体而言,首先将绑紧用带52穿过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孔部,进而将绑紧用带52穿过下部内壳块体57、容器底面4、可动梁31及固定梁29之间的间隙内。在该状态下将绑紧用带52捆绑成环状,以未图示的棘轮等拴紧,由此将卷料状物体6绑紧于卷料台架1上。
在绑紧步骤中,虽然也可将卷料状物体6与设于容器底面4的未图示的钩加以捆绑,由此将卷料状物体6绑紧于运输用容器2上,但是将卷料状物体6绑紧于卷料台架1上为更容易保证绑紧的强度,因此优选。
在完成绑紧步骤的状态下,卷料台架1的朝X方向的移动通过挡止件34、及固定部件73的块体侧波纹部75与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侧壁5的嵌合而被限制。卷料状物体6的与卷料台架1的X方向及Y方向的相对移动也借助绑紧用带52限制。因卷料状物体6的本身重量产生的可动梁31与容器底面4之间的摩擦、及固定梁29与轨道25之间的摩擦也抑制X方向的移动。
此外,卷料台架1的朝Y方向的移动通过将固定梁29收纳于轨道25内、导引部件27与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侧壁5抵接、及外壳块体58与容器侧壁5嵌合而被抑制。因卷料状物体6的本身重量产生的可动梁31与容器底面4之间的摩擦、及固定梁29与轨道25之间的摩擦也抑制Y方向的移动。
此外,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台架1对于横向摇晃、横向倾斜、及因这些引起的旋转,也通过导引部件27与容器侧壁5的抵接、固定部件73与容器侧壁5的抵接、绑紧用带52的绑紧、及与抵接部件28的抵接而抑制移动。此时,由于将固定部件73配置于导引部件27上,因此能够在接近于卷料状物体6与卷料台架1的重心高度的高度使固定部件73嵌合于容器侧壁5,从而更有利于抑制移动。
卷料状物体6的跳动通过本身重量及绑紧用带52防止。
对它们的功效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使用卷料台架1的卷料状物体6的搬运是被称为多式联运的运输,在该多式联运中实施陆上运输及海上运输的双方。在多式联运中,在利用车辆的陆上运输中,卷料状物体6会受到来从崎岖不平的路面凹凸、及高速公路的路面的接缝处的上下方向较小但频率却高的反复撞击。此外,在陆上运输时,还被施加因剎车等产生的频繁的朝前后方向的撞击。
另一方面,在海上运输时,无论是内航还是外航皆可能被施加因被称为滚转的横向摇晃而致的撞击。
并且,在陆上运输与海上运输之间,由于需要进行对运输工具的积载、卸载,因此在积载、卸载时会被施加上下方向的较大的撞击。
因此,在多式联运中需要应对多种多样的撞击。
在先前的多式联运中,考虑到安全运输的理由,当进行卷料状物体6的绑紧时,采用木材等坚硬的绑紧材料而将卷料状物体6固定,因此绑紧材料可能擦伤卷料状物体6。
此外,由坚硬的绑紧材料所致的牢固的绑紧,会直接受到陆上运输时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频率高的反复撞击,从而可能造成绑紧脱落。
另一方面,在海上运输中,往往更注意对横向摇晃产生的撞击的应对,为了实现还用以应对陆上运输时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撞击的绑紧,需要更大量的资材、人员的绑紧、绑紧作业。
此外,若在绑紧作业时使用木材等的坚硬但比重较重的材料,则在绑紧作业中会伴随着危险。虽然具有如底板这样的呈组装完毕的形状且能借助叉式升降机搬运的部件,其即使重量重仍有助于安全且有效的作业,但对于以手动作业搬运重量物而组装的作业尤其会伴随有危险。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卷料台架1由回弹系数不同的材料构成支承卷料状物体6的外壳块体58、及支承外壳块体58的内壳块体55。优选为,借助较木材更轻量的珠粒法发泡聚烯烃构成外壳块体58、上部内壳块体59、导引部件27及抵接部件28。由此,当陆上运输时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的频率高的反复撞击时,能够利用珠粒法发泡聚烯烃的收缩来吸收卷料状物体6的撞击,能够防止卷料状物体6的擦伤。此外,还能够防止卷料台架1的变形、移动。
并且,该结构还应对海上运输时的横向摇晃的撞击。
在绑紧步骤之后,外壳块体58的支承面53随着卷料状物体6的内周面的形状弹性变形以防止卷料状物体6的擦伤,并且与内壳块体55一起支承卷料状物体6。
此外,卷料状物体6的载重直接施加于外壳块体58上,但载重的垂直成分被传递至内壳块体55及基座梁21,分散传递至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底面4的容器横梁3的基部。
因此,即使为将垂直载重传递至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横梁3的靠近容器侧壁5的基部的构造,仍能够不损伤卷料状物体6及运输用容器2地支承卷料状物体6。此外,通过增加基座梁21的宽度及个数,能够容易地减小接触于运输用容器2的容器底面4的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载重。
在以一个运输用容器2运输多个卷料状物体6的情况下,准备根据卷料状物体6的数量的卷料台架1。对该卷料台架1一个个地重复进行铺设步骤至绑紧步骤为止的步骤,以卷料台架1及卷料状物体6相互不抵接的方式在X方向上排列且固定。
这样,在将多个卷料状物体6搭载于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的情况下,通过以卷料台架1与卷料状物体6相互不抵接的方式配置,相邻的卷料台架1彼此及卷料状物体6彼此成为不会受到因加速度所致的移动力的配置。由此,即使在对运输用容器2施加具有X方向成分的加速度时,内部的多个卷料台架1仍不抵接,因此能够避免施加于运输用容器2的深处壁10的力增大。
当完成绑紧步骤时,转移至运输步骤。如图9所示,运输步骤包含第一陆上运输步骤、装船步骤、海上运输步骤、卸岸步骤、第二陆上运输步骤。在第一陆上运输步骤中,使用卡车、铁路等的移动机构将运输用容器2从送货出发地移动至装运港。此外,在装运港,通过装船步骤将运输用容器2装载于容器船等的船舶。装载完之后,在海上运输步骤中,通过船舶的航行而移动至离目的地最近的目的港口。
在目的港中,通过卸岸步骤将运输用容器2从容器船等的船舶上卸货至岸上。然后,在第二陆上运输步骤中,使用卡车、铁路等的移动机构将运输用容器2从目的港移动至目的地。运输用容器2的这些移动及装船、卸岸等皆与周知的容器的移动方法相同。由此,将卷料状物体6从送货出发地运输至目的地。
接着,对在目的地的卸货步骤(拆柜步骤:从容器中取出货物的步骤)进行说明。在卸载步骤中实施绑紧解除步骤、拉出步骤、卷料卸载步骤及后处理步骤。
在绑紧解除步骤中,首先,将运输用容器2的门12开启,解开图2所示的绑紧用带52,解除卷料状物体6的绑紧。此外,在上侧拔除固定部件73,解除卷料台架1的朝X方向的移动的限制(参照图13)。
并且,拆除X方向面前侧的挡止件34。由此,使载置有卷料状物体6的状态的卷料台架1处于能朝X方向移动的状态(参照图12)。
在拉出步骤中,由于固定梁29在轨道25上滑行,因此在滑行前对卷料台架1的面前侧的轨道25喷洒润滑脂或硅胶作为润滑材料以使移动更容易。接着,如图1所示,使推入拉出夹具30抵接于X方向深处侧的端部横梁23a,乘载于轨道25的上端而配置于轨道25的上方。接着,将拉出用带36捆绑于推入拉出夹具30的钩部30b上,借助叉式升降机或车辆、外部的卷扬机等进行牵引,由此使卷料台架1在轨道25上滑行移动。通过该移动,将卷料台架1从运输用容器2的运输时的位置牵引至入口侧即门12侧。
当结束拉出步骤且将卷料台架1拉动至入口侧时,在卷料卸载步骤中,从卷料台架1上抬起卷料状物体6而从运输用容器2中取出。更详细而言,使叉式升降机前进,将叉插入卷料状物体6的圆筒的孔部,然后使叉略微上升。由此,将卷料状物体6从卷料台架1上取下。接着,使叉式升降机后退,将卷料状物体6从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取出。然后,使卷料状物体6移动至预先设定的既定场地。在该卷料卸载步骤中,完成卷料状物体6的运输。
在后处理步骤中,将完成运输后的卷料台架1从运输用容器2中取出。可将卷料台架1分解后从运输用容器2中取出,或者也可不分解而从运输用容器2中取出。在分解的情况下,只要以与组装相反的操作顺序将各构成部件分离即可。
在从运输用容器2中取出卷料台架1之后,根据需要对运输用容器2的内部进行清扫。
以上为运输方法的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卷料台架1具备:一对基座梁21;台架横梁23;内壳块体55;及外壳块体58,前述外壳块体58覆盖内壳块体55且支承卷料状物体6,前述外壳块体58回弹系数低于内壳块体55的回弹系数,前述外壳块体58卡合于容器侧壁5。
在该结构中,若将卷料状物体6搭载于卷料台架1,则外壳块体58的支承面53随着卷料状物体6的内周面的形状而弹性变形以防止擦伤,并且,内壳块体55支承卷料状物体6,抑制外壳块体58的过度变形。
因此,即使为垂直载重传递至容器底面4的容器横梁3的靠近容器侧壁5的基部的构造,仍能够不损伤卷料台架1、卷料状物体6及运输用容器2地支承卷料状物体6。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形例及改良例,这些变形及改良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说明
1:卷料台架
2:运输用容器
3:容器横梁
4:容器底面
5:容器侧壁
6、6a、6b:卷料状物体
10:深处壁
12:门
19:卷料支承块体
21:基座梁
23:台架横梁
23a:端部横梁
23b:卷料固定横梁
23c:加强横梁
25:轨道
25c:缺口部
27:导引部件
27a:基座梁侧抵接面
27b:导引部件凹部
27c:壁面侧导引面
28:抵接部件
28a:抵接部件凹部
29:固定梁
30:推入拉出夹具
30a:柱状部
30b:钩部
31:可动梁
32a:凸状部
32b:凹部
34:挡止件
36:拉出用带
50:导引部件侧波形部
51:连结部
52:绑紧用带
53:支承面
54:倒倾斜部
54a:块体槽部
55:内壳块体
56a:蚁榫
56b:蚁槽
57:下部内壳块体
57a:下部侧连结凹部
57b:下部侧倾斜部
57c:卡合槽
58:外壳块体
58a:收纳凹部
59:上部内壳块体
59a:上部侧连结凹部
59b:上部侧倾斜部
59c:卡合凸部
61:连结块体
62a:内壳侧波形部
62b:外壳侧波形部
71:垂直载重支承块体
73:固定部件
75:块体侧波纹部
81:固定部件侧波形部
91:块体侧波形部。

Claims (13)

1.一种卷料台架,其以圆筒的轴朝向水平方向的方式横向地搭载将板状部件卷绕成圆筒状的卷料状物体且配置于运输用容器的内部者;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一对梁状基座梁,前述一对梁状基座梁被沿前述运输用容器的长边方向延伸地相向配置,配置于前述运输用容器的底面;
台架横梁,前述台架横梁沿与前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延伸,连结前述基座梁;
一对卷料支承块体,前述一对卷料支承块体是分别在前述正交方向上被与一对前述基座梁相向地保持且外形为块体状的一对部件,在上表面具有支承前述卷料状物体的圆筒面的支承面,且前述支承面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往下方倾斜;
一对前述卷料支承块体具备:
内壳块体,前述内壳块体固定于前述基座梁;
外壳块体,前述外壳块体从外侧覆盖前述内壳块体,借助前述支承面支承前述卷料状物体,卡合于沿着前述长边方向的前述运输用容器的波纹状的容器侧壁,前述外壳块体的回弹系数低于前述内壳块体的回弹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外壳块体具备:
垂直载重支承块体,前述垂直载重支承块体与前述内壳块体及前述卷料状物体接触;
固定部件,前述固定部件插入前述容器侧壁与前述垂直载重支承块体之间,限制前述垂直载重支承块体的水平移动;
前述固定部件为,与前述容器侧壁相向的面具有与前述容器侧壁卡合的波纹状的块体侧波纹部,与前述外壳块体相向的面具有具备俯视时呈在前述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波形形状的固定部件侧波形部,
前述垂直载重支承块体为,与前述固定部件相向的面具备与前述固定部件侧波形部卡合的波形的块体侧波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导引部件,前述导引部件被插入前述基座梁与前述容器侧壁之间,从下方支承前述固定部件,能够沿前述长边方向移动地与前述容器侧壁抵接,且与前述垂直载重支承块体相向,嵌合于前述台架横梁,限制前述基座梁的朝前述容器侧壁侧的移动,
前述导引部件为,与前述垂直载重支承块体相向的相向面是具备与前述块体侧波形部卡合的波形的导引部件侧波形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基座梁具备:
一对固定梁,前述一对固定梁固定于前述台架横梁;
一对可动梁,前述一对可动梁设于一对前述固定梁之间,能在前述正交方向上固定于前述台架横梁的不同的多个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固定梁是在沿前述长边方向设于前述运输用容器的容器底面的轨道上滑行的滑行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内壳块体具备:
下部内壳块体,前述下部内壳块体跨设于相邻的前述固定梁与前述可动梁;
上部内壳块体,前述上部内壳块体固定于前述下部内壳块体上;
前述上部内壳块体及前述下部内壳块体的上表面为,位于前述支承面下方的部分朝与前述支承面相同的方向往下方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上部内壳块体及前述下部内壳块体的上表面为,位于前述支承面下方的部分朝与前述支承面相同的方向往下方倾斜,且从前述基座梁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倾斜的面呈朝上凸起的弧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
波形的内壳侧波形部,从前述基座梁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前述波形的内壳侧波形部设于前述上部内壳块体及前述下部内壳块体的上表面;
波形的外壳侧波形部,前述波形的外壳侧波形部设于前述外壳块体的与前述上表面接触的接触面,与前述内壳侧波形部卡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外壳块体在比前述支承面靠近前述固定部件侧的上表面具备朝与前述支承面相反的方向往下方倾斜的倒倾斜部,
前述倒倾斜部具备沿前述基座梁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块体槽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
蚁榫或蚁槽的一方,其沿铅垂方向设于前述上部内壳块体的与前述固定部件相向的垂直面上;
蚁槽或蚁榫的另一方,其设于前述外壳块体的与前述垂直面相向的内周面,与前述蚁榫或蚁槽的一方卡合。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构成前述下部内壳块体的材料是合成材料或塑料仿木,
构成前述上部内壳块体的材料是珠粒法发泡聚丙烯,
构成前述外壳块体的材料是珠粒法发泡聚乙烯,发泡倍率高于前述内壳块体的发泡倍率。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前述台架横梁具备:
一对卷料固定横梁,前述一对卷料固定横梁被以夹持前述卷料状物体的方式相向配置;
一对抵接部件,前述一对抵接部件设于一对前述卷料固定横梁的相向面侧,分别与前述卷料状物体的两端面抵接,夹持前述卷料状物体,由此限制前述卷料状物体朝前述长边方向的移动;
在前述基座梁的延伸方向上,一对前述抵接部件间的距离为前述卷料状物体的圆筒的轴向距离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卷料台架,其特征在于,
具备推入拉出夹具,前述推入拉出夹具具有:
柱状部,前述柱状部沿前述基座梁的延伸方向抵接于前述台架横梁且能够被装卸地设置,朝与前述台架横梁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将前述卷料状物体推入前述运输用容器时被推压;
钩部,前述钩部设于前述柱状部的沿延伸方向的一个面的两端,在将前述卷料状物体从前述运输用容器拉出时,供牵引的带即拉出用带捆绑。
CN202180010644.7A 2020-01-22 2021-01-08 卷料台架 Active CN1151514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8416 2020-01-22
JP2020-008416 2020-01-22
PCT/JP2021/000439 WO2021149507A1 (ja) 2020-01-22 2021-01-08 コイル架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1493A CN115151493A (zh) 2022-10-04
CN115151493B true CN115151493B (zh) 2024-05-03

Family

ID=7699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0644.7A Active CN115151493B (zh) 2020-01-22 2021-01-08 卷料台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095069A4 (zh)
JP (1) JP6913839B1 (zh)
CN (1) CN115151493B (zh)
TW (1) TW202134145A (zh)
WO (1) WO202114950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75085D1 (de) * 1987-11-30 1992-11-05 Shiogenobu Furukawa Container zum transport von wickelgut.
JPH11349115A (ja) * 1998-03-30 1999-12-21 Toyota Steel Center Kk 重量物搬送装置及び重量物の搬送方法
GB2417720A (en) * 2004-09-07 2006-03-08 David Hoy Chock or cradle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goods
JP200714553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巻解方法
TWM391518U (en) * 2010-04-09 2010-11-01 ren-an Li Steel roll fixing structure
JP2015151133A (ja) * 2014-02-10 2015-08-24 Jfe物流株式会社 コイル状重量物用パレット
JP2018126771A (ja) * 2017-02-08 2018-08-16 株式会社カネカ 重量物載置架台
JP2019099192A (ja) * 2017-11-30 2019-06-24 商船三井テクノトレード株式会社 組立式架台、組立式架台の製造方法、コンテナによる輸送方法、及び、コンテナによる海上輸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26566A (ja) * 1988-03-03 1989-09-11 Shigenobu Furukawa ロール貨物輸送用コンテナ
GB9805246D0 (en) * 1998-03-12 1998-05-06 Blackrock Engineering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reight container utilisation and to a pallet therefor
JP3522145B2 (ja) * 1998-03-30 2004-04-26 豊田スチールセンター株式会社 輸送容器用重量物搬出入ステージ及び重量物搬出入方法
JP3613524B2 (ja) 2001-10-17 2005-01-26 住友金属物流株式会社 貨物固定補助具
US7383951B2 (en) * 2005-07-13 2008-06-10 Coli-Tainer, Ltd. Freight pallet with detachable base shed
EP2447188A1 (en) * 2010-10-26 2012-05-02 Robert A. Edwards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 coil in a shipping container and method therewith
FI125055B (fi) * 2011-04-07 2015-05-15 Oy Langh Ship Ab Kontti
JP6650255B2 (ja) 2015-11-26 2020-02-19 商船三井テクノトレード株式会社 段ボール組立構造体、コンテナによる輸送方法、及び、コンテナによる海上輸送方法
US20170166351A1 (en) * 2015-12-15 2017-06-15 Snyder Industries, Inc. Pallet with integrated shift prevention features
JP6768854B2 (ja) * 2019-02-05 2020-10-14 株式会社 商船三井 コンテナによる輸送方法、コンテナによる海上輸送方法
JP2019081614A (ja) * 2019-02-25 2019-05-30 商船三井テクノトレード株式会社 組立構造体、コンテナによる輸送方法、及び、コンテナによる海上輸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75085D1 (de) * 1987-11-30 1992-11-05 Shiogenobu Furukawa Container zum transport von wickelgut.
JPH11349115A (ja) * 1998-03-30 1999-12-21 Toyota Steel Center Kk 重量物搬送装置及び重量物の搬送方法
GB2417720A (en) * 2004-09-07 2006-03-08 David Hoy Chock or cradle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goods
JP2007145538A (ja) * 2005-11-29 2007-06-14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積載保持体及びレベルワウンドコイルの巻解方法
TWM391518U (en) * 2010-04-09 2010-11-01 ren-an Li Steel roll fixing structure
JP2015151133A (ja) * 2014-02-10 2015-08-24 Jfe物流株式会社 コイル状重量物用パレット
JP2018126771A (ja) * 2017-02-08 2018-08-16 株式会社カネカ 重量物載置架台
JP2019099192A (ja) * 2017-11-30 2019-06-24 商船三井テクノトレード株式会社 組立式架台、組立式架台の製造方法、コンテナによる輸送方法、及び、コンテナによる海上輸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145A (zh) 2021-09-16
JPWO2021149507A1 (zh) 2021-07-29
CN115151493A (zh) 2022-10-04
EP4095069A1 (en) 2022-11-30
EP4095069A4 (en) 2024-01-31
JP6913839B1 (ja) 2021-08-04
WO2021149507A1 (ja)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9927B2 (en) Tie down anchor system
JP5579684B2 (ja) 運送貨物コンテナ
US8636303B2 (en) Module for the modular frame of a heavy load transport vehicle
US9637042B2 (en) Side rail of a flatbed trailer for use with cargo restraint devices
WO2020162283A1 (ja) コンテナによる輸送方法、コンテナによる海上輸送方法、及び、その荷役用具
KR101473976B1 (ko) 코일 운송을 위한 컨테이너
GB2072627A (en) Containerized shipment of automobiles
US8727682B2 (en) Shock absorption and restraint apparatus
US20030161700A1 (en) Beam clamp accessory
CN115151493B (zh) 卷料台架
US20050006261A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US20090317205A1 (en) Decking beam support bracket
EP1481843B1 (en) Transport apparatus for cars
CN104553952A (zh) 用于存储货物的容器
EP4223657A1 (en) Packaging body for wire coil and method for loading wire coil into container
CN219601055U (zh) 一种平车用运输物锁紧结构
CN218908458U (zh) 一种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托架
EP3878768B1 (en) Platform for transporting reels in containers
WO2022091488A1 (ja) 線材コイルの梱包体、及び線材コイルのコンテナへの搭載方法
GB2402123A (en) Transport container for cars
US20160200237A1 (en) Cargo restraint system
WO202026447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cargo
US2007009851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an article in a containment chamber
KR20090097517A (ko) 방사성폐기물 운반용기의 운반을 위한 운반트레일러
JP2000229575A (ja) 荷崩れ防止具及び運搬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