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9144A - 车辆用的电池盒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的电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9144A
CN115149144A CN202210324183.7A CN202210324183A CN115149144A CN 115149144 A CN115149144 A CN 115149144A CN 202210324183 A CN202210324183 A CN 202210324183A CN 115149144 A CN115149144 A CN 115149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portions
orifice
partition wall
speci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41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塚宽奈
太田直幸
大石将人
冈崎裕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048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5547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49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9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7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7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achieving uniformity or desire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54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batteries
    • B60L2240/545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电池的温度的均匀化的车辆用的电池盒。电池盒(10)的底板部的调温路径(20)包括通过电池载置空间(BS)的中央部的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二中央路径部(212)、通过电池载置空间BS的端部的第一外侧路径部(221)和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之间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之间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在一端部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连通并在另一端部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在一端部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连通并在另一端部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连通。

Description

车辆用的电池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有在内部配置有电池单元并在外部配置有水套的电池盒(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为“电池箱”)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水套构成为能够通过两端部的导入口和排出口进行制冷剂的导入和排出。而且构成为能够通过切换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向来抑制在两端部之间产生温度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55649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温度控制系统那样的在电池盒的水套的两端部设置导入口和排出口的结构中,无法防止温度在水套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变得不均匀。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结构,即,在水套的导入口与排出口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导入制冷剂的中间导入部,将制冷剂从中间导入部导入并从排出口排出。然而,在从中间导入部导入制冷剂的情况下,制冷剂不在导入口与中间导入部之间流动,因此无法进行导入口与中间导入部之间的温度调整。因此,无法防止或者充分地抑制电池的温度变得不均匀。
并且,电池的温度受到制冷剂路径的物理构造的影响,但在专利文献1中未公开水套的制冷剂路径的具体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或者抑制电池的温度的不均匀的车辆用的电池盒。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具有底板部,该底板部具有在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形状,在一个面设置有能够载置电池的区域,在内部设置有调温路径,该调温路径是能够供用于调节上述电池的温度的流体通过的路径,
上述调温路径包括:
第一外侧路径部和第二外侧路径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相互分离,具有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部分;
中央路径部,位于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与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之间,在上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位于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与上述中央路径部之间且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观察下位于上述区域内,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连通,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上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中央路径部连通;以及
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位于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与上述中央路径部之间且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位于上述区域内,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连通,并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上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中央路径部连通。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用于调节电池的温度的流体(以下,记述为“调温流体”)向中央路径部导入,从而能够使调温流体从能够载置电池的区域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流动。另外,通过向第一外侧路径部和第二外侧路径部导入调温流体,从而能够使调温流体从上述区域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流动。因此,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上述区域的两端部之间产生温度差,并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两端部与中央部之间产生温度差。特别是与使调温流体从上述区域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端部流动的结构比较,制冷剂的路径变短,因此防止或者抑制上述区域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温度差的产生的效果高。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电池的温度变得不均匀。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上述中央路径部具备设置为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第一中央路径部和第二中央路径部,该第二中央路径部比上述第一中央路径部更靠近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
多个上述第一中间路径部在靠近上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第一中央路径部连通,
多个上述第二中间路径部在靠近上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上述第二中央路径部连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向第一中央路径部和第二中央路径部导入的流体的量均匀,从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于在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与在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所载置的电池的靠一端的部分与靠另一端的部分产生温度差。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上述区域由多个电池载置空间构成,上述多个电池载置空间设置为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分别是在上述第一方向上长、在上述第二方向上短的长条形状,
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上述第一中间路径部和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上述第二中间路径部通过各个上述电池载置空间,
通过一个上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上述第一中间路径部在靠近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借助第一连通路径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第一节流孔部与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连通,
通过一个上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上述第二中间路径部通过第二连通路径部在靠近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第二节流孔部与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连通。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内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的差别、和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内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的差别。即,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分别独立地经由节流孔部与中央路径部或者第一外侧路径部连通的结构中,有时因节流孔部的加工精度而导致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别。关于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也同样。然而,根据上述结构,不产生因节流孔部的加工精度引起的量的差别,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电池的温度的不均匀的产生。另外,与在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设置一个节流孔部的结构、以及在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设置一个节流孔部的结构相比,节流孔部的尺寸精度的管理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通过一个上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上述第一中间路径部被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划分壁部划分,并且在上述第一方向观察下,上述第一节流孔部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重叠,该特定第一划分壁部是多个中的一个上述第一划分壁部,
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通过一个上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上述第二中间路径部被在上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划分,并且在上述第一方向观察下,上述第二节流孔部与特定第二划分壁部重叠,该特定第二划分壁部是多个中的一个上述第二划分壁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同样,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二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即,若是在第一方向观察下第一节流孔部与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中的某一个重叠的结构,则在调温流体从第一节流孔部侧朝向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情况下,通过了第一节流孔部的流体不被削弱势头地向与第一节流孔部重叠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入。因此,在与第一节流孔部重叠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容易大于在其他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因此,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其结果是,存在电池的温度分布变得不均匀的情况。
然而,根据上述结构,从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朝向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在暂且与第一划分壁部的端部碰撞而改变朝向之后向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入。同样,从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朝向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在暂且与第二划分壁部碰撞而改变朝向之后向各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入。因此,防止通过了第一节流孔部的流体不被削弱势头地向特定的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入。同样,防止通过了第二节流孔部的流体不被削弱势头地向特定的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入。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以及在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位于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比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以外的上述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近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
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位于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比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以外的上述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近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同样,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二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即,若特定第一划分壁部以外的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位于在第一方向上比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近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则因该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的端部而成为从第一节流孔部向“在从第一节流孔部观察下设置于比该其他的划分壁部更远的位置的第一中间路径部”(以下,记述为“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阻力。因此,有时从第一节流孔部朝向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以及从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朝向第一节流孔部流动的流体的量少于向“在从第一节流孔部观察下设置于比该其他的划分壁部近的位置的第一中间路径部”(以下,记述为“较近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及向其相反方向流动的流体)的量。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的端部成为从第一节流孔部朝向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以及从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朝向第一节流孔部流动的流体的阻力。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关于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也同样。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两个特定第一倾斜面,并且具有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上述第一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上述两个特定第一倾斜面是以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外侧而变大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两个特定第二倾斜面,并且具有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上述第二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上述两个特定第二倾斜面是以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中心朝向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外侧而变大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第一节流孔部向特定第一划分壁部流动的流体被设置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端部的两个倾斜面以朝向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的方式改变流动的方向。而且,通过增加从第一节流孔部朝向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量,从而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较近的第一中间路径部与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关于特定第二划分壁部也同样。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以外的其他的上述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并且具有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上述第一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上述第一倾斜面是以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靠近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朝向远离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而变远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以外的其他的上述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倾斜面,并且具有上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上述第二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上述第二倾斜面是以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靠近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朝向远离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而变远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从第一节流孔部朝向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量变少的效果。即,若在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的端部设置上述那样的倾斜面,则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该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成为从第一节流孔部向较远的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阻力。因此,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在较近的中间路径部和较远的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量产生差异的效果。关于第二划分壁部以及第二中间路径部也同样。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上述第一倾斜面位于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比上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两个上述特定第一倾斜面中的位于靠近上述其他的上述第一划分壁部的一侧的一个上述特定第一倾斜面的延长线更靠近上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
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上述第二倾斜面位于在上述第一方向上比上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两个上述特定第二倾斜面中的位于靠近上述其他的上述第二划分壁部的一侧的一个上述特定第二倾斜面的延长线靠近上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的效果。同样,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二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的效果。即,若从第一节流孔部到第一倾斜面(特定第一划分壁部以外的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的端部)的距离大于从第一节流孔部到特定第一倾斜面的距离,则防止或者抑制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的端部成为被特定第一倾斜面改变朝向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流动的方向的流体(朝向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阻力。因此,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的效果。关于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也同样。
能够应用以下结构,即上述第一连通路径部的用与上述流体的流通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积从靠近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朝向远离上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变大,
上述第二连通路径部的用与上述流体的流通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积从靠近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朝向远离上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变大。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同样,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二节流孔部连接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上产生差异。即,压损随着远离第一节流孔部而变大,因此若将第一节流孔部与各第一中间路径部连通的路径部的截面积均等,则在远离第一节流孔部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少于在靠近第一节流孔部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远离第一节流孔部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少于在靠近第一节流孔部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流体的量。关于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也相同。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在上述底板部的外周部设置有在上述第三方向上立起设置并包围上述区域的框体,
上述底板部具有在上述第三方向观察下向上述框体的外周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
上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个端部位于上述延伸突出部,并经由设置于上述延伸突出部的第一供排部与上述底板部的外部连通,
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和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个端部位于上述延伸突出部,上述第一外侧路径部与上述第二外侧路径部在上述延伸突出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设置于上述延伸突出部的第二供排部与上述底板部的外部连通。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增大框体的内周侧(即被框体包围的区域)的电池载置空间的专有面积,因此能够提高包括电池盒的电池能量密度。另外,能够在电池盒的一侧将用于导入调温流体的配管与用于排出调温流体的配管连接,因此车辆中的配管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若是这样的结构,则经由第一供排部导入至调温路径的调温流体向第一路径部以及第二路径部大致均等地流入。另外,经由第二供排部导入至调温路径的调温流体向第三路径以及第四路径大致均等地流入。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第三方向观察下通过一个相同的电池载置空间内所包括的多个第五路径部与多个第六路径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
能够应用如下结构,即上述底板部具有相互在上述第三方向上堆叠并接合的板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在上述第二部件设置有与上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一侧开口的有底的槽部,
被上述第一部件覆盖的上述槽部是上述调温路径。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调温流体与第一板部件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增多电池与调温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因此,能够提高电池的温度调节的效果。另外,能够实现底板部件的轻型化,因此能够提高包括电池盒的结构中的电池能量的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池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池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池盒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散热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中间路径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中间路径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中间路径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池盒;11…下面板;12…散热片;20…调温路径;21…中央路径部;211…第一中央路径部;212…第二中央路径部;221…第一外侧路径部;222…第二外侧路径部;231、232…第一中间路径部;233、234…第二中间路径部;241…第一节流孔部;242…第二节流孔部;251…第一连通路径部;252…第二连通路径部;26…第一划分壁部;27…第二划分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的电池盒10简称为“电池盒10”来记述。在以下的说明中,用于电池盒10的各方向以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方向(即车辆的方向)为基准。在各附图中,电池盒10的前侧用箭头Fr表示,后侧用箭头Rr表示,上侧用箭头Up表示,下侧用箭头Dw表示,右侧用箭头R表示,左侧并用箭头L表示。此外,左右方向(车宽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方向的例子,前后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二方向的例子,上下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三方向的例子。
电池盒10在搭载于电动车辆(EV、P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HV(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池的收纳中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收纳对象亦即电池,示出电池模块50(参照图2)。电池模块50是通过保护部件502等将串联排列配设的多个电池单元501结合为一体的组装体。电池模块50的上下方向观察下的形状是在多个电池单元501的排列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电池盒10配置于车辆的地板部(座椅的下侧),具有能够供用于温度调节的水等流体(以下,记述为“调温流体”)流通的路径(以下,记述为“调温路径20”)。而且,电池盒10构成为能够通过使调温流体向该调温路径20流动来实现电池模块50的温度调节(冷却以及加热)。另外,将调温路径20的各部记述为“路径部”。
首先,对电池盒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电池盒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电池盒10收纳有电池模块5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电池盒1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是从下方观察的图。
如图1~图3所示,电池盒10具有下面板11、散热片12、前框架13、后框架14、左右的2根侧框架15、多个横梁16、多个横梁支承部件17、多个下框架18以及共用面板19。电池盒10具有左右大致对称的结构。另外,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电池盒10具有大致四边形,具有上侧开口的有底的箱状的构造。具体而言,下面板11、散热片12、下框架18以及共用面板19构成“箱的底部”,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构成“箱的侧壁部”。另外,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构成在上下方向上的内周侧具有开口部的框体。在该框体的开口部的内部(即被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包围的区域)能够收纳多个电池模块50。并且,在下面板11的上表面侧(能够载置电池模块50的一侧)以相互在前后方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分离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横梁16。
电池盒10具有双重底构造,该双重底构造具有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内底板部和外底板部。内底板部具有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在上下方向上层叠,并相互直接接合。在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之间(即内底板部的内部)设置有调温路径20。此外,关于调温路径20的结构将后述。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下方配置有共用面板19。而且,共用面板19形成双重底构造的外底板部。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内底板部)与共用面板19(外底板部)之间配置有多个下框架18。而且,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与共用面板19之间形成有空间。此外,内底板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相当于底板部。
在下面板11的上表面侧设置有能够载置电池模块50的区域。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在上下方向观察下配置成沿着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外周部,并设置为从这些的外周部向上侧立起设置。通过这些框架形成具有能够收纳电池模块50的开口部的框体。而且,电池盒10能够在上述的开口部内将多个电池模块50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电池盒10的左右方向平行的朝向收纳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具体而言,电池盒10构成为在相互邻接的横梁16彼此之间的区域、位于最前侧的横梁16与前框架13之间的区域、以及位于最后侧的横梁16与后框架14之间的区域分别各能够收纳(即能够载置)两个电池模块50。
接下来,对电池盒10的各部件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均是大致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另外,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为相互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大致相同的尺寸。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例如由铝板成型。
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均具有左右大致对称的形状。在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前端部(前侧的边)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前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111、121。在下面板11的延伸突出部111设置有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这两个供排部。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是将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之间的调温路径2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孔。经由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能够实现调温流体向调温路径20的供给以及调温流体从调温路径20的排出。
在下面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载置电池模块50的多个电池载置空间BS。换言之,下面板11的上表面能够在接触多个电池模块50的下表面的状态下载置多个电池模块50。在该情况下,被载置的各电池模块50的下表面接触的区域是电池载置空间BS。此外,能够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载置一个电池模块50。而且,各电池载置空间BS构成为能够以多个电池模块50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朝向载置各电池模块50。具体而言,各电池载置空间BS是在沿着上下方向观察各电池模块50时与各电池模块50大致同形同尺寸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的区域。
在散热片12设置有构成调温路径20的路径壁部122。路径壁部122是上侧开口的有底的槽部(凹陷),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型。因此,路径壁部122朝向下侧膨出。
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均是中空且长条棒状的部件,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形成为在与沿着下面板11、散热片12以及共用面板19的外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针对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为前后方向,针对侧框架15为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例如应用铝的挤压件。
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平行的朝向平行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下方部构成为能够将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内底板部)与共用面板19(外底板部)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接合。具体而言,在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下方部形成供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接合的第一接合面131、141和供共用面板19接合的第二接合面132、142。第一接合面131、141以及第二接合面132、142均是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带状的平面,且是相对于上下方向垂直朝向下侧的平面。
第一接合面131、141与第二接合面132、142相互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错开,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不相互重叠。另外,第二接合面132、142位于比第一接合面131、141靠下侧。此外,在前框架13中,第一接合面13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32靠后侧,在后框架14中,第一接合面14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42靠前侧。即,第二接合面132、142位于比第一接合面131、141靠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形成的四边形的框体的外侧(外周侧)且下侧。
在前框架13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避免与下面板11及散热片12的延伸突出部111、121的干涉的凹部133。该凹部133的下侧开口,使得能够从前框架13的下侧安装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
左右的侧框架15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朝向平行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分离。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下方部构成为能够在将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与共用面板19以相互在上下方向上分离的状态接合。具体而言,在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下方部形成供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接合的第一接合面151与供共用面板19接合的第二接合面152。第一接合面151和第二接合面152均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带状的平面,且是相对于上下方向垂直朝向下侧的平面。
第一接合面151与第二接合面152相互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错开,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不相互重叠。另外,第二接合面152位于比第一接合面151靠下侧的位置。此外,在左侧的侧框架15中,第一接合面15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52靠右侧,在右侧的侧框架15中,第一接合面151位于比第二接合面152靠左侧。即,第二接合面152位于比第一接合面151靠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形成的大致四边形的框体的外侧(外周侧)且下侧。
左右的侧框架15具有能量吸收部153。能量吸收部153是朝向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相互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与其他的部分连接为一体。在能量吸收部153的内部形成有空间(空洞)。能量吸收部153构成为通过在发生了侧面碰撞等时变形来缓和施加于电池模块50的冲击。
多个横梁16通过在发生了侧面碰撞等时承受左右方向的载荷来防止或者抑制侧框架15变形而与电池模块50接触。多个横梁16均是长条棒状的部件,例如应用铝的挤压件。多个横梁16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朝向沿着下面板11的上表面延伸为棒状,并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此外,在各附图中,示出横梁16的剖面形状为大致四边形,但横梁16的剖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
横梁支承部件17是用于将各横梁16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左右的侧框架15各自的部件。横梁支承部件17例如应用铝的挤压件。但是,横梁支承部件17的具体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各横梁支承部件17只要具有能够将各横梁16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左右的侧框架15的结构即可。
下框架18是长条棒状的部件,例如应用铝的挤压件。在下框架18的上端侧设置有用于避免与散热片12的路径壁部122的干涉的凹部。此外,下框架18的剖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
共用面板19在上下方向观察下是大致四边形的板状的部件。共用面板19例如应用铝板。
接下来,对电池盒10的组装结构进行说明。
将前框架13以及后框架14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与左右的侧框架15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相互接合。由此,形成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在内周侧具有开口部的大致四边形的框体。而且,将多个横梁16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前框架13及后框架14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朝向配置于该框体的开口部的内部。而且,各横梁16的两端部经由横梁支承部件17与左右的侧框架15分别接合。
在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下侧配置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此时,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外周部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31、141、151的下侧重叠。而且,将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外周部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一接合面131、141、151接合。此外,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延伸突出部111、121的根部嵌入于前框架13的凹部133,并且该延伸突出部111、121的前端部(前端部)比前框架13的前表面更向前侧突出。而且,设置于延伸突出部111、121的第一供排部112以及第二供排部113位于比前框架13的前表面更向前侧突出的部分。即,第一供排部112以及第二供排部113位于比前框架13的前表面靠前侧(框体的外周侧)。
并且,将横梁16的下表面与下面板11接合。而且,在下面板11的上表面的相互邻接的横梁16彼此之间的区域、位于最前侧的横梁16与前框架13之间的区域、以及位于最后侧的横梁16与后框架14之间的区域分别各设置有两处电池载置空间BS。
在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下侧配置有多个下框架18。具体而言,多个下框架18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前框架13及后框架14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朝向配置为相互在前后方向上分离。而且,各下框架18的上端部(上表面)与散热片12的下表面接合。
在下面板11、散热片12、左右的侧框架15以及多个下框架18的下侧配置共用面板19。共用面板19的外周部重叠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二接合面152的下侧。另外,各下框架18的下端部(下表面)与共用面板19的上表面接触。而且,共用面板19的外周部与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的第二接合面132、142、152接合。并且,将各下框架18的下端部(下表面)与共用面板19接合。
此外,形成电池盒10的各部件彼此的接合例如应用激光焊接。
接下来,对调温路径20进行说明。在散热片12的上侧叠合下面板11,从而由路径壁部122形成的凹陷的上侧被下面板11堵塞(即成为被蒙盖的状态)。由此,在下面板11与散热片12之间(即在内底板部的内部)成型能够供调温流体流通的调温路径20。
图4是表示散热片12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在图4中,附图标记BS所示的双点划线包围而成的四边形表示在上下方向上投影下面板11的上表面的电池载置空间BS而成的区域。为了便于说明,关于该区域(即,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与电池载置空间BS重叠的区域,换言之,电池载置空间BS的正下方的区域)也记述为电池载置空间BS。如图4所示,调温路径20包括中央路径部21、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第二外侧路径部222、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多个第一节流孔部241、多个第二节流孔部242、多个第一连通路径部251以及多个第二连通路径部252。而且,调温路径20具有以通过各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的中心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C(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直线与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线C一致)为对称轴的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以下,有时将通过各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C(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C)记述为主中心线C。
中央路径部21是位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第一方向)的大致中心的路径部,在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上延伸。中央路径部21包括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这两条路径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设置于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以主中心线C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的位置,在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相互接近以及邻接。另外,中央路径部21(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后述的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之间。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的前侧的端部位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延伸突出部111、121,并在该延伸突出部111、121相互连通。并且,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在延伸突出部111、121经由设置于相互连通的部位的第一供排部112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外部连通。
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分别是具有位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外周附近的部分的路径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此外,第一外侧路径部221和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部分”是设置为沿着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左右的端部(外周)的部分。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设置于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以主中心线C为对称轴相互左右对称的位置。并且,从主中心线C观察,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位于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相同的一侧,从主中心线C观察,第二外侧路径部222位于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相同的一侧。换言之,从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车宽方向右侧)起依次排列有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第一中央路径部211、第二中央路径部212、第二外侧路径部222。
而且,第一外侧路径部221通过各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右侧的端部),第二外侧路径部222通过各电池载置空间BS的另一端部(左侧的端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具有通过各电池载置空间BS内的部分,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第一外侧路径部221和第二外侧路径部222也可以不通过各电池载置空间BS内。
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前端部附近沿着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前端部位于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延伸突出部111、121,并在该延伸突出部111、121相互连通。而且,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在该延伸突出部111、121经由设置于相互连通的部位的第二供排部113与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的层叠体的外部连通。此外,根据图4可知,延伸突出部111、121中的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前端部形成为包围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的前侧的端部。
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以及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均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路径部。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位于比主中心线C靠右侧的位置,设置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之间。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位于比主中心线C靠左侧,设置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之间。此外,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以及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在上下方向观察下以主中心线C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并且,如图4所示,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内,成为一组地设置有规定的数量(但是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并且成为一组地设置有规定的数量(但是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为了便于说明,将设置于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的一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与一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分别记述为“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这样,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内,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和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设置为关于主中心线C左右对称。而且,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并且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也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
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靠近主中心线C的一侧的端部,换言之,靠近中央路径部21的一侧的端部)分别与作为中央路径部21的第一中央路径部211连通。换言之,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具体而言为右侧)分支。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在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远离主中心线C的一侧的端部、即靠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一侧的端部)通过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相互连通,并且通过一个第一节流孔部24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因此,也能够说“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是“经由一个第一连通路径部251连通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集合”。
同样,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在左右方向上的一个端部(靠近主中心线C的一侧的端部、即靠近中央路径部21的一侧的端部)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连通。换言之,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朝向左右方向外侧(具体而言为左侧)分支。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在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远离主中心线C侧的端部、即靠近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一侧的端部)通过第二连通路径部252相互连通,并且通过一个第二节流孔部242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因此,也能够说“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是“经由一个第二连通路径部252连通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集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的调温路径20,从第一供排部112流入至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二中央路径部212的规定的位置(具体而言为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连通的部位)的调温流体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分别朝向后侧流动。而且,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流动的调温流体向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的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入。通过了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调温流体通过各第一连通路径部251以及各第一节流孔部241来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流入。而且,流入至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调温流体在第一外侧路径部221朝向前方流动。同样,在第二中央路径部212流动的调温流体向各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的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流入。通过了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调温流体通过各第二连通路径部252以及各第二节流孔部242来向第二外侧路径部222流入。而且,流入至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调温流体在第二外侧路径部222朝向前方流动。
在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朝向前侧流动的调温流体从设置于相互连通的部位的第二供排部113向调温路径20的外部(即内底板部的外部)排出。而且,调温流体当在调温路径20中流动的期间(特别是在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以及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流动的期间)与电池模块50热交换。由此,调节电池模块50的温度。此外,调温路径20能够在电池模块50的加热与冷却这两方中使用。
此外,调温流体的流动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向,也可以是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另外,也可以交替地切换调温流体的流动的方向。例如,首先,通过第一供排部112向调温路径20的内部导入调温流体。在该情况下,调温流体在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以及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从电池载置空间BS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流动。因此,在冷却电池模块50的情况下,有时位于电池模块5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的电池单元501的温度低于位于中央部侧的电池单元501。因此,在中央部的电池单元501与两端部的电池单元501的温度差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调温流体的流动的方向相反。即,通过第二供排部113向调温路径20的内部导入调温流体。在该情况下,调温流体在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以及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从电池载置空间BS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流动。这样,根据电池模块50所包括的电池单元501的温度差来切换调温流体的流动的方向。由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电池模块50的温度变得不均匀。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向中央路径部21(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导入调温流体,能够使调温流体从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两端部流动。另外,通过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导入调温流体,能够使调温流体从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流动。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电池模块5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之间产生温度差。并且,与使调温流体从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端部流动的结构相比,制冷剂的路径变短,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电池载置空间BS的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产生温度差。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电池模块50的温度变得不均匀。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这两条路径部作为中央路径部21。而且,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连通,第二中央路径部212与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连通。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设置于一个相同的电池载置空间BS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和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
具体而言,与设置1条路径部作为通过各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的中央路径部21、该1条路径部与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以及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两方连通的结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和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从1条路径部分支的结构)相比,能够在由电池盒10的左右方向上的倾斜(搭载有电池盒10的车辆的倾斜)等引起的从上述1条路径部向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入的调温流体的量与向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流入的调温流体的量上减少差异。其结果是,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在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靠一个端部的部分和靠另一端部的部分在温度调节的效果上产生差异的效果,能够使不产生电池模块5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的温度差、或者提高减小该温度差的效果。
这样,作为中央路径部21,并列地设置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这两条路径部,并使向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以及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导入的流体的量均匀,由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与在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因此,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在电池模块50的长度方向上的靠一端的部分与靠另一端的部分产生温度差的效果。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中央路径部21的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在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相互连通,且在相互连通的部位设置有第一供排部112。若是这样的结构,则无论电池盒10的左右方向上的倾斜等如何,从第一供排部112流入至调温路径20的内部的调温流体几乎均等地向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流入。其结果是,能够使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二中央路径部212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均匀,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位于一个相同的电池载置空间BS内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与在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因此,能够提高实现电池模块50的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的均匀化的效果。
另外,若是在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这两条路径部的结构,则与设置1条路径部的结构相比,能够确保路径部的强度并实现轻型化。即,若是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这两条的路径部形成为大致平行的结构,则能够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之间接合散热片12与下面板11。因此,与设置有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这两条路径部同等的能够供调温流体流动的1条路径部的结构相比,能够缩小散热片12与下面板11的接合部位彼此的间隔。并且,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之间设置立壁状的部分,因此刚性高于简单的平板状的结构。因此,与设置1条路径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提高中央路径部21的刚性。
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而且,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在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靠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一侧的端部)经由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相互连通,并且通过一个第一节流孔部24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同样,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而且,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在左右方向外侧的端部(靠近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一侧的端部)经由第二连通路径部252相互连通,并且通过一个第二节流孔部242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连通。
第一连通路径部251和第二连通路径部252均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路径部。而且,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与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连接,另一侧经由第一节流孔部24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接。同样,第二连通路径部252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与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连接,另一侧经由第二节流孔部242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的差别、和在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的差别。即,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分别独立地经由节流孔部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的结构中,有时由节流孔部的加工精度导致于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上产生差别。对于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也相同。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会产生由节流孔部的加工精度导致的量的差别,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电池模块50的温度的不均匀的产生。另外,与在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设置一个节流孔部的结构、和在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设置一个节流孔部的结构比较,节流孔部的尺寸精度的管理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
此外,多个第一节流孔部241的流路截面积(能够进行流体调温的区域的截面积)相互不同。具体而言,随着远离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而多个第一节流孔部241的流路截面积变大。同样,随着远离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多个第二节流孔部242的流路截面积也变大。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某第一节流孔部241的流路截面积大于比其靠前方的第一节流孔部241的流路截面积,某第二节流孔部242的流路截面积大于比其靠前方的第二节流孔部242的流路截面积。为这样的结构的理由如下。
对于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第二中央路径部212、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以及第二外侧路径部222中流动的调温流体而言,因在各自的路径部中产生的压损,随着远离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而压力降低。因此,若多个第一节流孔部241的流路截面积和多个第二节流孔部242的流路截面积相同,则随着远离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在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和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变少。其结果是,有时在对收纳于电池盒10的靠近前侧的位置的电池模块50的温度调节的效果和对收纳于靠近后侧的位置的电池模块50的温度调节的效果上产生差异。具体而言,越是靠近后端的电池模块50,温度调节的效果越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远离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多个第一节流孔部241和多个第二节流孔部242的流路截面积变大。换言之,随着接近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由第一节流孔部241和第二节流孔部242造成的压损变大。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通过第一节流孔部241与第二节流孔部242的压损之差抵消由距第一供排部112和第二供排部113的距离引起的压损之差。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于在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和各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上产生差异。
但是,一个相同的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第一节流孔部241与第二节流孔部242的流路截面积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于在设置于一个相同的电池载置空间BS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和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中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上产生差异。
图5是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的俯视图,图6是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的立体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包括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另外,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相互平行。而且,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被3条第一划分壁部26划分。3条第一划分壁部2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另外,3条第一划分壁部26相互平行。同样,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包括4条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4条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另外,4条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相互平行。而且,4条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被3条第二划分壁部27划分。3条第二划分壁部2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另外,3条第二划分壁部27相互平行(参照图3和图4)。
换言之,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中央路径部2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之间中的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内设置有前侧、后侧以及左右方向上的一侧中的靠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一侧这三方被立壁部(位于前侧的前壁部28、位于后侧的后壁部29、以及位于靠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一侧的侧壁部30)包围且靠近第一中央路径部211的一侧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连接(开口)的空间。在该空间的内部设置有排列为相互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3条第一划分壁部26。
3条第一划分壁部26的左右方向(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靠近第一中央路径部211的一侧的端部)与形成第一中央路径部211的路径壁部122连接为一体。与此相对,3条第一划分壁部26的左右方向上的另一端部(靠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一侧的端部)与立壁部(侧壁部30)分离。因此,3条第一划分壁部26的另一端部与立壁部(侧壁部30)之间能够供调温流体流通。即,由3条第一划分壁部26的各自的另一端部和立壁部(侧壁部30)形成将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相互连通的第一连通路径部251。另外,在立壁部(侧壁部30)设置有将第一连通路径部25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的第一节流孔部241。
而且,如图5和图6所示,在左右方向观察下,第一节流孔部241与3条第一划分壁部26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中央的1条第一划分壁部261对置。换言之,第一节流孔部241的流路的中心线CO与3条第一划分壁部26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中央的1条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中心线CW一致。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241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具体而言,若是在左右方向观察下第一节流孔部241与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中的一个重叠的结构,则在调温流体从第一节流孔部241侧流动的情况下,通过了第一节流孔部241的调温流体不被削弱势头地向该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入。另外,即使是调温流体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侧流动的情况,在与第一节流孔部241重叠的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和不与第一节流孔部241重叠的另一第一中间路径部中,调温流体的流动阻力也不同。即,在与第一节流孔部241重叠的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不改变流动的方向就向第一节流孔部241流入,相对于此,在不与第一节流孔部241重叠的其他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在向第一节流孔部241流入时,其流动的方向变化。因此,在与第一节流孔部241重叠的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容易多于在不与第一节流孔部241重叠的其他的第一中间路径部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因此,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其结果是,有时电池模块50的温度分布变得不均匀。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朝向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不直接地向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入,而与1条第一划分壁部261碰撞,势头被削弱。另外,对于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的一侧流入至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调温流体而言,在向第一节流孔部241流入时,流动的方向均变化。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
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3条第一划分壁部26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1条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与立壁部(侧壁部30)的距离t1小于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端部与立壁部(侧壁部30)的距离t2。即,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的流路截面积随着在前后方向上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而变大。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经由第一连通路径部251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241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即,在第一连通路径部251中流动的调温度流体的压损随着在前后方向上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而变大,因此若是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的流路截面积的大小不设置差异的结构,则在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具体而言,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少于在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具体而言,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越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则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的流路截面积越大,因此减轻在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压损。换言之,在第一连通路径部251,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存在于第一节流孔部241与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之间的第一划分壁部264(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端部成为在第一节流孔部241与较远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之间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阻力。由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少于在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流动的流体的量。此外,上述距离t1、t2的具体的值以及距离t1、t2之差不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地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包括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因此,在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之间设置有3条第一划分壁部26。而且,第一节流孔部241在左右方向观察下与3条第一划分壁部26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1条第一划分壁部261重叠。若是这样的结构,则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位于相对于第一节流孔部241以及中央的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中心线CO、CW在前后方向上对称的位置,因此从第一节流孔部241到中央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的距离相同,从第一节流孔部241到位于最前侧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的距离与到位于最后侧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的距离相同。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中央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并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位于前端和后端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产生差异。
此外,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第二连通路径部252、第二划分壁部27以及第二节流孔部242具有与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第一划分壁部26以及第一节流孔部241左右对称的结构。即,如图4所示,通过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来划分出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靠近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连通路径部252连通。并且,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在左右方向观察下与第二节流孔部242重叠。另外,上述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以外的其他的第二划分壁部274的靠近第二节流孔部242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上述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靠近中央路径部21的一侧(远离第二节流孔部242的一侧)的位置。因此,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第二连通路径部252、第二划分壁部27以及第二节流孔部242起到与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第一划分壁部26以及第一节流孔部241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相互平行。同样,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相互平行。但是,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也可以不相互平行。同样,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也可以不相互平行。例如,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中心线也可以相互倾斜。同样,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中心线也可以相互倾斜。另外,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每一个以及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每一个的中心线也可以不是直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排部112以及第二供排部113设置于下面板11的延伸突出部111,位于前框架13的前侧(即框体的外周侧)。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增大框体的内周侧(被框体包围的区域)中的电池载置空间BS的专有面积,因此能够提高包括电池盒10的电池能量密度。另外,能够在电池盒10的一侧将用于导入调温流体的配管和用于排出调温流体的配管连接,因此车辆中的配管布局的自由度提高。
并且,内底板部由下面板11和散热片12的层叠体形成。而且,下面板11以及散热片12由铝板构成,通过冲压加工成型。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调温流体与下面板11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因此能够增多电池模块50与调温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因此,能够提高电池模块50的温度调节的效果。
另外,散热片12的路径壁部122也通过冲压加工成型。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实现内底板部的轻型化,因此能够提高包括电池盒10的结构中的电池能量的密度。即,若是通过冲压加工来成型路径壁部122的结构,则例如与通过切削加工来成型路径壁部122(通过切削加工开槽)的结构相比,能够减薄散热片12,因此能够实现散热片12的轻型化。
接下来,对能够进一步减少在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的差异的例子(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以及第一划分壁部26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7所示,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由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条)第一划分壁部26划分。
如图7所示,多个第一划分壁部26中的特定的一个第一划分壁部261在左右方向观察下与第一节流孔部241重叠。更具体地,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中心线CO与特定的一个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中心线CW大致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相互平行的多个第一划分壁部26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一个第一划分壁部261是“特定的一个第一划分壁部261”。将该特定的一个第一划分壁部记述为“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
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具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宽度尺寸(前后方向尺寸)随着朝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而逐渐变小的尖细形状。具体而言,在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以关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前后方向(宽度方向的)的中心线CW相互对称的方式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对于该中心线CW以规定的角度倾斜(即相对于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这两方倾斜)的两个倾斜面262。这两个倾斜面262是本发明的特定第一倾斜面的例子。这两个倾斜面262(特定第一倾斜面)均以在上下方向观察下距第一节流孔部241的距离随着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即中心线CW)向前后方向前侧和后侧分别远离而变大的方式倾斜。而且,在两个倾斜面262彼此之间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263(圆弧形状的面)。换言之,两个倾斜面262通过设置于它们之间的圆弧形状的曲面263而平滑地连接。因此,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具有关于中心线CW对称(镜面对称)的形状,前后方向上的中心最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前后方向上的两端最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
如图7所示,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以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靠近中央路径部21的一侧。有时将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以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记述为“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靠近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设置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两个倾斜面262中的一方亦即位于靠近该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一侧的倾斜面262的延长线EW(此外,该延长线EW实际上是面)更靠近中央路径部21的一侧(更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换言之,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靠近中央路径部21的一侧的端部不比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两个倾斜面262中的位于靠近该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一侧的倾斜面262的延长线EW(该倾斜面262的延长面)更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突出。
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也具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宽度尺寸(前后方向尺寸)随着朝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而逐渐变小的尖细形状。具体而言,在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对于该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中心线CX以规定的角度β倾斜(即,相对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两方倾斜)的一个倾斜面265(图7中的点划线EX是倾斜面265的延长线)。该一个倾斜面是本发明的第一倾斜面的例子。换言之,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面是相对于该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中心线CX以规定的角度β倾斜的倾斜面265。而且,该倾斜面265向距第一节流孔部241的距离随着从靠近同一个电池载置空间所包括的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一侧的侧面(前后方向上的一个面)朝向其相反侧(远离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一侧)的侧面而变大那样的方向倾斜。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在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241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动的调温流体的量上产生差异的效果。具体而言,通过一个第一节流孔部241而流动至第一连通路径部251的调温流体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碰撞。由于在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设置有上述那样的倾斜面262以及圆弧状的曲面263,因此调温流体被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两个倾斜面262分为前侧和后侧这两侧,并且分开后的调温流体的流动的方向分别被改变为与倾斜面262大致平行的方向。因此,能够使调温流体朝向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4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中的设置于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2(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流动。因此,能够使向这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2流入的调温流体的量增加,因此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向这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2流入的调温流体的量少于向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流入的调温流体的量的效果。
并且,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端部(倾斜面265)位于比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的倾斜面262的延长线EW靠近中央路径部21的一侧的位置。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端部成为被设置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的倾斜面262引导了的调温流体的流动阻力。因此,能够提高防止或者抑制向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流入的调温流体的量少于向位于它们之间的两条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流入的调温流体的量的效果。
此外,优选上下方向观察下的中心线CW与倾斜面262形成的角度α是45°~60°。即,若该角度α不足45°,则在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分开的调温流体到达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端部(换言之,前后两端侧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为止的路径变长,周边部(前后两端侧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的流量分布容易产生偏差。另一方面,若该角度超过60°,则在调温流体碰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后,调温流体的流动容易产生紊乱,抑制使流量均等的效果。另外,优选倾斜面265相对于中心线CX的角度β在上下方向观察下是45°~60°。若该角度β不足45°,则周边部(前后两端侧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中的调温流体的流量的分布容易产生偏差。若该角度β超过60°,则在调温流体碰到其他的第一划分壁部264的端部后,调温流体的流动容易产生紊乱,周边部中的调温流体的流量的分布容易产生偏差。此外,该倾斜面265也可以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倾斜面262大致平行。另外,优选将两个倾斜面262彼此连接的曲面263的上下方向观察下的曲率半径是0.5mm~2.5mm。即,若该曲率半径不足0.5mm,则前端部的接合强度可能变弱,若该曲率半径超过2.5mm,则前端接近平面形状,因此在调温流体碰到前端部后,调温流体的流动容易产生紊乱,周边部的流量的分布容易产生偏差。
并且,在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随着接近第一节流孔部241而前壁部28与后壁部29的间隔逐渐变小。换言之,侧壁部30相对于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中心线CO并不垂直,而是以以规定的角度倾斜为随着在前后方向上远离第一节流孔部241而接近中央路径部21。再换言之,前壁部28和后壁部29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附近以及侧壁部30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具有朝向第一节流孔部241收缩的那样的漏斗状的形状。
若是这样的结构,则从第一节流孔部241向第一连通路径部251流入并在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端部分为前后的调温流体被前壁部28、后壁部29以及侧壁部30顺畅地导向位于前后的两端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2。另外,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向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流入并通过了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调温流体被前壁部28、后壁部29以及侧壁部30顺畅地导向第一节流孔部241。因此,能够使调温流体的流动阻力减少,并且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调温流体滞留在第一连通路径部251。
此外,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具有关于主中心线C与同一个电池载置空间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划分壁部26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参照图4)的靠近第二节流孔部242的一侧的端部对称地设置两个倾斜面,并且设置有将两个倾斜面平滑地连接的曲面。此外,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是本发明的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例子,设置于该第二划分壁部271的两个倾斜面是本发明的特定第二倾斜面的例子。因此,同一个电池载置空间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划分壁部26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第二节流孔部242的一侧的端部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261的靠近第一节流孔部241的一侧的端部同样,具有前后方向尺寸随着接近第二节流孔部242而变小的尖细形状。
同样,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以外的第二划分壁部274的靠近第二节流孔部242的一侧的端部也具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下前后方向尺寸随着朝向第二节流孔部242的一侧而逐渐变小的尖细形状。具体而言,在这些第二划分壁部274的靠近第二节流孔部242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观察下相对于各个第二划分壁部274的中心线以规定的角度β倾斜(即,相对于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两方倾斜)的一个倾斜面。该一个倾斜面是本发明的第二倾斜面的例子。该倾斜面向距第二节流孔部242的距离随着从靠近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中的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1的一侧的侧面(前后方向上的一个面)朝向其相反侧(远离第二划分壁部271的一侧)的侧面而变大那样的方向倾斜。
因此,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所包括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27起到与同一个电池载置空间所包括的多个第一划分壁部26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中央路径部21具备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这两条路径部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中央路径部21由1条路径部构成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和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从作为中央路径部21的1条路径部分别向左右方向上的相反侧分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一个端部分别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连通、另一端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第一节流孔部24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一个端部分别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连通、另一端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节流孔部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连通的结构。同样,也可以是各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一个端部分别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连通、另一端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节流孔部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连通的结构。
总之,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在一个端部分别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一方连通,在另一端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第一节流孔部241与第一中央路径部211和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另一方连通即可。同样,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在一个端部分别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和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一方连通,在另一端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第二节流孔部242与第二中央路径部212和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另一方连通即可。
另外,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数量和各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4条。例如,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数量和各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数量可以是3条以下,也可以是5条以上。但是,优选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设置为以第一节流孔部241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对称,且在左右方向观察下第一节流孔部241与一个第一划分壁部261重叠。因此,优选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数量是偶数。根据同样的理由,优选各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数量也是偶数。
此外,在各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数量和各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数量是两条的情况下,第一划分壁部26以及第二划分壁部27分别是1条。而且在该情况下,在左右方向观察下,第一节流孔部241与该一个第一划分壁部26重叠,第二节流孔部242与该一个第二划分壁部27重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一致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电池载置空间BS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散热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也可以错开。并且,第一中央路径部211与第一外侧路径部221的间隔和第二中央路径部212与第二外侧路径部222的间隔可以不相同,也可以存在差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内设置有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和一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例如,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所包括的第一中间路径部231、232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电池载置空间BS的外侧。同样,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所包括的第二中间路径部233、234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电池载置空间BS的外侧。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内设置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和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并且,在视为与一个第一节流孔部241连接的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231是一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内设置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组235。同样,也可以在一个电池载置空间BS内设置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组236。
另外,前框架13、后框架14、侧框架15的尺寸以及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电池载置空间BS、横梁16、下框架18的数量也不限定。另外,下面板11、散热片12、前框架13、后框架14、侧框架15、横梁16、横梁支承部件17、下框架18以及共用面板19的材质也不限定于铝。上述各部件能够应用各种金属材料。
另外,电池盒10也可以具有覆盖由前框架13、后框架14以及左右的侧框架15构成的框体的开口部的上侧的盖部件。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车辆用的电池盒具有底板部,该底板部具有在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形状,在一个面设置有能够载置电池的区域,在内部设置有调温路径,该调温路径是能够供用于调节所述电池的温度的流体通过的路径,
所述调温路径包括:
第一外侧路径部和第二外侧路径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分离,具有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部分;
中央路径部,位于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与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多个第一中间路径部,位于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与所述中央路径部之间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观察下位于所述区域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连通,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所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中央路径部连通;以及
多个第二中间路径部,位于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与所述中央路径部之间且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位于所述区域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连通,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靠近所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中央路径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中央路径部具备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第一中央路径部和第二中央路径部,该第二中央路径部比所述第一中央路径部更靠近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
多个所述第一中间路径部在靠近所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中央路径部连通,
多个所述第二中间路径部在靠近所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中央路径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区域由多个电池载置空间构成,该多个电池载置空间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分别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短的长条形状,
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中间路径部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中间路径部通过各个所述电池载置空间,
通过一个所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所述第一中间路径部在靠近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借助第一连通路径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第一节流孔部与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连通,
通过一个所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所述第二中间路径部在靠近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借助第二连通路径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第二节流孔部与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通过一个所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所述第一中间路径部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划分壁部划分,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观察下,所述第一节流孔部与特定第一划分壁部重叠,该特定第一划分壁部是多个中的一个所述第一划分壁部,
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通过一个所述电池载置空间的多个所述第二中间路径部被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二划分壁部划分,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观察下,所述第二节流孔部与特定第二划分壁部重叠,该特定第二划分壁部是多个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划分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以外的所述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
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以外的所述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两个特定第一倾斜面,并且具有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第一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所述两个特定第一倾斜面是以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外侧而变大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两个特定第二倾斜面,并且具有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第二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所述两个特定第二倾斜面是以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中心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外侧而变大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以外的其他的所述第一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并且具有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第一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所述第一倾斜面是以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朝向远离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而变远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以外的其他的所述第二划分壁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第二倾斜面,并且具有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接近所述第二节流孔部而变小的尖细形状,所述第二倾斜面是以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距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距离随着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靠近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朝向远离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一侧的面而变远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所述第一倾斜面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特定第一划分壁部的两个所述特定第一倾斜面中的位于靠近所述其他的所述第一划分壁部的一侧的一个所述特定第一倾斜面的延长线更靠近所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
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所述第二倾斜面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比所述特定第二划分壁部的两个所述特定第二倾斜面中的位于靠近所述其他的所述第二划分壁部的一侧的一个所述特定第二倾斜面的延长线更靠近所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第一连通路径部的用与所述流体的流通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节流孔部的一侧变大,
所述第二连通路径部的用与所述流体的流通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节流孔部的一侧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在所述底板部的外周部设置有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立起设置并包围所述区域的框体,
所述底板部具有在所述第三方向观察下向所述框体的外周侧延伸突出的延伸突出部,
所述中央路径部的一个端部位于所述延伸突出部,并经由设置于所述延伸突出部的第一供排部与所述底板部的外部连通,
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和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的一个端部位于所述延伸突出部,所述第一外侧路径部和所述第二外侧路径部在所述延伸突出部相互连通,并且经由设置于所述延伸突出部的第二供排部与所述底板部的外部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的电池盒,其中,
所述底板部具有相互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堆叠并接合的板状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在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部件对置的一侧开口的有底的槽部,
被所述第一部件覆盖的所述槽部是所述调温路径。
CN202210324183.7A 2021-03-30 2022-03-28 车辆用的电池盒 Pending CN1151491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7839 2021-03-30
JP2021057839 2021-03-30
JP2022004847A JP2022155479A (ja) 2021-03-30 2022-01-17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JP2022-004847 2022-0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144A true CN115149144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4183.7A Pending CN115149144A (zh) 2021-03-30 2022-03-28 车辆用的电池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0654A1 (zh)
CN (1) CN11514914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0654A1 (en)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9935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냉각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064730B2 (ja) 冷却装置
JP5920348B2 (ja) 組電池
JP6683756B2 (ja)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冷却装置
CN215930673U (zh) 热交换器
KR102220838B1 (ko) 배터리용 열교환기
JPWO2012173269A1 (ja) 組電池
CN217848100U (zh) 液冷板及电池包
CN215869534U (zh) 带有用于冷流体分配的跨接通路的热交换器
JP5285489B2 (ja) 組電池装置
CN111435721B (zh) 电池装置
CN116169397A (zh) 一种液冷板、液冷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3629315B (zh) 一种电池包底盘及电池包
JP5793969B2 (ja) 積層電池
US7845392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JP2020113410A (ja) 電池ケース
CN114303276A (zh) 热交换器
CN115149144A (zh) 车辆用的电池盒
WO2020012921A1 (ja) 熱交換器
JP2022155479A (ja) 車両用のバッテリーケース
JP7306255B2 (ja) 熱交換器
JP7413676B2 (ja) 空気流通装置
JP6874646B2 (ja) 組電池
US20220320653A1 (en) Vehicular battery cas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ular battery case
CN219371143U (zh) 换热板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