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0625B - 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0625B
CN115140625B CN202210119259.2A CN202210119259A CN115140625B CN 115140625 B CN115140625 B CN 115140625B CN 202210119259 A CN202210119259 A CN 202210119259A CN 115140625 B CN115140625 B CN 115140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users
floor
building
peo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192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0625A (zh
Inventor
吉川敏文
三好雅则
伊藤秀树
酒井亮一
小池幸裕
藤原正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40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0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0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0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37Performance analy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62Approximate or statistical qu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其能够使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顺畅化。一种人流管理系统,其对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进行管理,具备:移动人数计算部,其将从所述建筑物的各层向预定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去程利用者,将从所述预定层向所述建筑物的各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回程利用者,计算出去程利用者数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实测值;以及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其输出针对所述去程利用者的一部分使电梯的利用时间前后移动的情况下的去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而输出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Description

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进行管理的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是大楼内的垂直方向的交通系统,要求将大楼内的利用者从出发层高效且安全地运送到作为目标的目的层。另外,在大型大楼中,通过将多台电梯作为一个组进行统一管理的电梯群管理来高效地进行运用。
近年来,以向城市的人口集中为背景,大楼的高层化、大规模复合化不断发展,由此,在上班时、午餐时电梯的利用集中,产生电梯门厅、轿厢内的拥挤产生、电梯的等待时间增加的情况。其结果,对大楼的利用者产生了由拥挤引起的心理压力、假设在感染症扩大的状况下由密集的状态引起的感染等风险、以及由等待时间引起的时间的浪费等课题。
针对这样的电梯利用的拥挤,以往研究了通过信息提供、引导来缓和拥挤、避开拥挤的电梯的技术。
作为实现缓和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基于电梯的利用状况,对电梯的利用者将利用时间的变更信息输出到显示装置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具备检测电梯利用者的目的层或出发层的控制部的电梯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输出部,该输出部向显示装置输出显示利用者确定信息和利用时间变更信息的指令,该利用者确定信息表示向特定的目的层移动的所述利用者或从特定的出发层移动的所述利用者即特定利用者,该利用时间变更信息是所述特定利用者应变更的电梯的利用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081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近年来的特征,城市中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多样化,伴随于此,大楼内的人的拥挤的发生状况也逐渐改变。特别是到目前为止,上班时的拥挤状况成为课题,但通过灵活工作的普及、用于缓和拥挤的时差上班的推荐、远程工作的导入等,上班时的拥挤缓和,午餐时/午休时的拥挤相对显著化,成为课题。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以缓和上班时的拥挤为对象来实现利用时间的变更,因此存在应用到午餐时难以得到效果的课题。上班时的大楼内的移动是从大厅层向利用者工作的楼层移动的单向的人流,但午餐时,在短时间内在大楼内产生复杂的人流。因此,如果直接应用上班时的方法,则难以缓和拥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其针对如午餐时的拥挤那样产生复杂的人流的大楼内的拥挤状态,适当地调整人移动的时间,由此实现拥挤的缓和、拥挤抑制,能够实现人流的顺畅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人流管理系统是对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进行管理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人流管理系统具备:移动人数计算部,其将从所述建筑物的各层向预定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去程利用者,将从所述预定层向所述建筑物的各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回程利用者,计算出去程利用者数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实测值;以及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其输出针对所述去程利用者的一部分使电梯的利用时间前后移动的情况下的去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而输出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另外,本发明的人流管理方法是对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进行管理的人流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人流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移动人数计算步骤,将从所述建筑物的各层向预定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去程利用者,将从所述预定层向所述建筑物的各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回程利用者,计算出去程利用者数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实测值;以及利用时间偏移输出步骤,输出针对所述去程利用者的一部分使电梯的利用时间前后移动的情况下的去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步骤中,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而输出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顺畅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峰移条件计算部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对象即在午餐时在大楼内移动的人流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对象即在午餐时在大楼内的楼层间移动的人流的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针对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的计算方法的思考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的处理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的处理例中与图7不同的处理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前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后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后的状态的一例中与图10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的输入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的输入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峰移条件的试算结果的输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峰移条件的试算结果的输出的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峰移条件的试算结果的输出的例子中与图15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选定峰移中的时间偏移的对象层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说明与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相关的实施例的思考方法的要点。
首先,目的在于避免大楼内的移动中发生拥挤。特别是,近年来午餐时大楼内移动的拥挤正显著化,目的在于避免以午餐时为主的拥挤。针对该目的,使利用者在大楼内移动的时间(时刻)适当地分散来实现避免拥挤,这成为与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有关的实施例的思考方法。
在此,通过着眼于在大楼内移动的人群的流动(被称为人流、交通流等,以下称为“人流”)的特征,着眼于午餐时的人流的特征,从而能够实现适当的移动时间(利用时间)的分散化。具体而言,其特征在于,具有午餐时为了吃午餐而从办公楼层出来的人流(“去程”的人流)和吃完午餐后返回到办公楼层的人流(“回程”的人流),解决对策在于,使各个人流的拥挤在时间上分散,并且确定2种人流不重叠的时间。这成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实施例的思考方法。另外,以下,将使处于拥挤状态的大楼内人流(大楼内移动人数)在时间上分散而实现拥挤缓和的对策称为“峰移”。成为以下对策:使移动人数集中而形成峰值(山)的状况在时间上偏移来削减峰值。
以下,使用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功能块的图。这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概要为如下结构:大楼所有者输入拥挤的基准值,并根据该值执行使拥挤成为基准以下的峰移的条件和峰移实施结果的试算,将其结果输出给大楼所有者等。
首先,在图1中,电梯系统01和大楼内人数传感器系统02收集大楼内的人流数据。电梯系统01成为单独或者多台电梯、或者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从这些电梯收集电梯的运行数据。根据该运行数据,通过门厅呼叫、轿厢呼叫、轿厢内的人数检测传感器(负荷传感器等)、目的层呼叫等,能够得到每个出发层和目的层的移动人数数据。大楼内人数传感器是配置于大厅层或大楼入口的门、各层的电梯门厅、走廊、事务所地板等的图像传感器等那样的检测人数的传感器,能够通过配置在各层、各场所的传感器来检测出大楼内的移动人数。
使用这些数据,在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03中试算使拥挤适当地分散的峰移条件及其结果,并将该信息输出给大楼的相关人员。以下,说明由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03实施的功能。
大楼内人流数据的数据库031使用由电梯系统01和大楼内人数传感器系统02收集到的运行数据和移动人数数据,生成大楼内的层间移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即人流数据,并蓄积该数据。
在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输入部032中,确定峰移后的目标。具体而言,将电梯的利用人数、乘坐率等的容许值作为峰移后的目标值而进行输入。该输入由作为对象的大楼的大楼所有者通过信息装置04进行输入。另外,在此,设为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但由于在大楼内的移动中利用电梯,因此表示与大楼内移动的拥挤状态相同的情况。
在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评价部033中,使用大楼内人流数据,根据电梯拥挤状态的容许值来评价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具体而言,根据大楼内人流数据,计算出电梯的利用人数、轿厢的乘坐率,判定该值是否超过利用人数、乘坐率的容许值。在超过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了超过容许值的拥挤。
在判定为产生了超过容许值的拥挤的情况下,峰移与否判定部034判定在该拥挤状态的对策中是否需要进行峰移。例如,在午餐时或上班时那样的每天在相同时间段发生了该拥挤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峰移是有效的。并且,与电梯的输送能力相比,在利用人数超过了输送能力的情况下,由于电梯难以应对,因此能够判断为需要进行峰移。在此,输送能力可以是利用与实际状况相匹配的参数计算出乘坐率等而得的值。例如,在轿厢的最大乘坐率为50%的情况下,比较将乘坐率设为50%而计算出的输送能力与利用人数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峰移条件计算部035是在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中成为关键的重要处理,是计算适当的峰移实施条件的处理。在图2中详细叙述,在该处理中,使用大楼内人流数据,计算成为用于实施峰移的条件的、1)峰移的对象层、2)偏移的时间量、3)偏移的时间方向等条件。例如,计算对10层的利用者实施使午餐的开始时间延迟15分钟的时间偏移的峰移条件。
在使用了峰移条件的峰移试算部036中,使用计算出的峰移条件,对峰移实施后的移动人数进行模拟计算。在上述的例子中,计算在午餐时使与10层相关的移动人数延迟15分钟的情况下的大楼整体的午餐时的移动人数。并且,也可以基于该移动人数数据(与电梯利用人数对应),实施电梯的运行模拟计算,模拟计算出大楼内的人的移动状况。在该情况下,作为结果能够计算出轿厢的乘坐率、门厅的等待人数、电梯的等待时间、搭乘时间等。
在峰移条件和试算结果的输出部037中,将峰移条件及其试算结果输出至大楼所有者的信息装置04。
大楼所有者确认峰移条件及其试算结果,在判断为所提示的峰移条件有效的情况下,通过与峰移实施有关的信息的输出部038,向租户的信息装置05、利用者的信息装置06、大楼所有者的信息装置04输出与峰移的实施有关的信息。租户、利用者查看该峰移的实施信息,来判断是否在自己的办公室实际实施峰移。另外,在利用者的情况下,也可以查看此处所示的时间偏移的信息而自主地采取变更时间的行动。
在按照所提示的峰移条件实施了峰移的情况下,由峰移实施结果计算部039计算出该结果。这能够通过使用大楼内人流数据并使用峰移实施前后的数据来计算出实施结果及其比较效果。
在峰移实施结果输出部03a中,将上述的计算结果输出到大楼所有者的信息装置04、租户的信息装置05、利用者的信息装置06,报告基于峰移的实施结果。由此,大楼所有者、租户、利用者能够定量地获知峰移的效果。
以上,根据在图1中说明的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功能块,使用大楼内人流数据,通过与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下的容许值的比较,来判定实施峰移的必要性,在需要的情况下,试算峰移的条件及其结果,并将这些信息输出至大楼所有者,而能够适当且顺利地进行该大楼中的峰移实施。其结果,能够实现与大楼内的人的移动相关的拥挤的缓和、拥挤抑制。
另外,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中的“移动人数计算部”通过大楼内人流数据的数据库031来实现。另外,请求专利保护的范围中的“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通过从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输入部032到峰移实施结果输出部03a的处理来实现。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峰移条件计算的一例的功能块的图。这是由图1的峰移条件计算部035实施的处理。该峰移条件计算的特征在于,着眼于大楼内人流的特征。具体而言,计算出午餐时(午餐时间)成为主要人流的为了午餐而从办公楼层出发的人流(“去程”的人流)和吃完午餐返回到办公楼层的人流(“回程”的人流)的数据,并使用这些数据确定峰移的条件。并且,作为适当的峰移的条件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选择对象层而移动2种人流各自的人流的拥挤的时间进行偏移,并且确定此时2种人流不重叠的偏移时间。
以下,对图2进行说明。
首先,在实施峰移的对象时间的设定部0351中,设定峰移实施的对象时间。这通过根据图1的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评价部033的结果检测出需要峰移的拥挤时间段来进行设定。例如,在午餐时设定为11:30-13:30或11:00-14:00等。使用该对象时间的人流数据来计算出峰移的条件。
接着,通过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2和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3,计算出午餐时的主要的2种大楼内人流成分。特征在于,着眼于这2种人流成分来确定峰移条件。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的移动人数对应于午餐开始时的人流。这是为了食用午餐而从大楼各层的办公楼层前往大厅层(或者有食堂的楼层)的人流,成为“去程”的人流。与此相对,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的移动人数对应于午餐结束时的人流。这是吃完午餐后从大厅层(或者有食堂的楼层)返回到大楼各层的办公楼层的人流,成为“回程”的人流。这样,特征在于,午餐时,存在在各利用者的办公场所所在的楼层和大厅层(或食堂所在的楼层)往返的多人的流动。此外,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的移动人数大多占下降方向(Down方向)的电梯利用人数的大部分,因此也可以用下降方向的电梯利用人数来代替。同样地,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的移动人数也可以用上升方向(Up方向)的电梯利用人数来代替。
在时间偏移前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4中,根据上述2种移动人数成分计算出基于峰移的时间偏移前的移动人数。该计算结果用作用于获知基于峰移实施的峰值人数抑制效果的比较。可以分别为2种人数成分,也可以为2种人数的合计值。另外,该人数数据可以用下降方向、上升方向的电梯利用人数来代替,也可以直接使用当前的电梯的利用人数数据。
在时间偏移的对象层选定部0355中,通过峰移来选定变更要移动的时间(与午餐开始时间相同)的楼层。这使用之前计算出的“去程”的人流成分和“回程”的人流成分来选定。特别是在午餐时的情况下,午餐开始时的去程的人流成分的拥挤峰值大,因此可以将其选定为对象。例如,在使用去程的人流成分来选定对象层的情况下,从去程的人流成分即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数成分中,根据各层的移动人数值来选定将移动人数削减到拥挤状态的容许值(在图1的符号032的处理中设定)的楼层。在此,选定的楼层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由于从利用者侧不希望进行时间的偏移,所以楼层的数量越少越好。另外,在选择多个楼层的情况下,优选选择相同租户的楼层。此外,在根据去程的人流成分选择对象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纯地根据去程的人流成分选定移动人数大的楼层。并且,在上述中叙述了基于去程的人流成分来选定的方法,但也可以基于回程的人流成分、将去程和回程的人流成分相加而得的人流成分来选定。
在针对对象层的时间偏移条件的设定部0356中,针对所选定的对象层,设定在峰移中实施的时间偏移的条件。该时间偏移的条件是指,例如在使午餐时间偏移的情况下,该时间的条件,设定错开的时间量和错开的时间方向。错开的时间量从15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中选定,错开的时间方向从延迟方向(后方向)和提前方向(前方向)选定。例如,在对象层为10层、偏移前的午餐时间为12:00的情况下,在错开的时间量为15分钟、错开的时间方向在延迟方向上设定了时间偏移条件的情况下,偏移后的午餐时间为12:15。
针对从对象层向大厅层移动的利用者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7和针对从大厅层向对象层移动的利用者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8成为计算之前所述的针对去程和回程这2种人流成分的时间偏移后的人流数据的处理。针对已经选定的时间偏移的对象层,按照时间偏移的条件,计算出针对去程和回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这样,在试算峰移后的人数状况时,重要的是使用主要的2种人流成分。更重要的点是去程和回程的时间偏移条件的设定。使用图5在后面进行说明,对于偏移对象层,相对于去程成分的时间偏移,回程成分也以进行相同的时间偏移的方式进行计算。通过这样计算,能够计算出与午餐时的人的移动的实际状况相应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
在针对整个楼层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9中,对于2种人流成分,将使对象层的移动人数进行时间偏移后的结果和除此以外的楼层的移动人数相加,而计算出针对各个人流成分的整个楼层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对2种人流成分分别实施,进一步根据需要计算出将两者合计而得的值。
在针对时间偏移的人数计算结果的评价部035a中,将上述计算出的针对整个楼层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计算结果与符号0354计算出的时间偏移前的移动人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基于时间偏移的拥挤状态(移动人数的最大值)的削减效果。此时,成为评价基准的是由图1的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输入部032决定的容许值,通过偏移后的移动人数的最大值是否为容许值以下或者是否满足基于容许值计算出的其他容许条件来进行评价。对于满足该容许值或容许条件的时间偏移条件,通过时间偏移条件的候选选定部035b选定为时间偏移条件的候选。然后,输出所选择的峰移条件作为计算结果。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对象即在午餐时在大楼内移动的人流的图。如上所述,在午餐时存在主要的2种人流成分,图3的(a)是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这对应于午餐开始时移动的“去程”的人流成分。图3的(b)是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这对应于午餐结束时的“回程”的人流成分。
在图3的(a)中,符号A01所示的箭头的流向表示移动的人流,成为午餐开始时从大楼的各层向大厅层或食堂层一齐移动的流向。同样地,在图3的(b)中,符号A02也表示移动的人流,成为午餐结束时从大厅层或食堂层返回到大楼的各层的人流。
这样,着眼于午餐时特征性的去程和回程这2种人流,提取这2种人流成分,实施移动人数数据的时间偏移的模拟计算,由此能够计算出更符合实际状态的适当的峰移条件。
另外,如图3的(a)、(b)所示,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A01是下降方向的人流成分,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A02是上升方向的人流成分,因此也能够分别代替。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对象即在午餐时在大楼内的楼层间移动的人流的数据的一例的图。大楼内的人流数据具体为图4所示那样的数据结构。
图4的(a)是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的数据,图4的(b)是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的数据。首先,关于图4的(a),2维的矩阵B01是表示楼层间的人流数据(移动人数的数据)的矩阵数据,也被称为OD(Origin-Desitination:起点-终点)矩阵。该矩阵的列方向(横向)表示大楼内移动的出发层,行方向(纵向)表示目的层。矩阵内的各要素为从出发层向目的层移动的人数。按各时间(例如,每5分钟)计算出该OD矩阵的数据作为时间序列数据。该OD矩阵数据由图1的大楼内人流数据的数据库031计算出,并存储在数据库中。
在图4的(a)所示的OD矩阵数据中,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为标注了符号B02的数据列。因此,在图2的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2中,进行根据OD矩阵数据计算出该数据成分的处理。图4的(b)的OD矩阵数据B01也同样如此,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为标注了符号B03的数据列。该数据成分由图2的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3计算出。将以上所述的去程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作为具体的数据,分别使用符号B02的数据列、符号B03的数据列来处理。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的计算方法的一例的图。这是与午餐时成为特征的2种人流的特征对应的时间偏移的方法,是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峰移条件计算的特征。
首先,图5的(a)是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序列数据,以符号C01那样的表形式进行表示。表的纵向表示楼层,分为出发层的成分C02(从7层到2层)和目的层的成分C03(大厅层的1层)。这对应于将图4的符号B02的数据列变换为纵向并按时间序列排列的数据。在此,将实施峰移的对象层设为6层。从去程的成分即6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符号C04的数据列。在通过时间偏移使该6层利用者的利用时间在延迟方向上错开15分钟的情况下,对于在12:00-12:05从6层移动到大厅层的人,人数数据C05被偏移到12:15-12:20的时间的数据位置C06。其他时间的数据也同样如此,符号C04的数据列整体在延迟方向上偏移15分钟。这样,能够执行偏移对象层6层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的计算。
接着,说明图5的(b)的移动人数相对于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的偏移的计算方法。首先,数据的形式与图5的(a)相同,成为符号C07的表形式。不同的是,在纵向的楼层的成分中,出发层的成分C08、目的层的成分C09的配置相反。另外,该数据列对应于将图4的符号B03的数据列按时间序列排列而成的数据。同样地,实施峰移的对象层为6层,从作为回程成分的大厅层向6层移动的人流成分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符号C10的数据列。
在此,重要的点是使回程的人流成分以与去程的人流成分相同的时间(在该情况下,延迟15分钟的方向)偏移。具体而言,例如,使从12:30-12:35的大厅层向6层移动的人数数据偏移到在延迟方向上错开了15分钟的符号C12的位置。这在下面的图6中进行说明,但由于考虑到偏移后也与偏移前吃午餐的所需时间相同,因此认为回程的偏移时间也成为与去程的偏移时间相同的时间量、相同的时间方向。
如上所述,当通过峰移使对象层的午餐时间偏移时,重要的是去程的时间偏移,并且回程的时间也平行移动与去程相同的时间,通过该方法,即使对于午餐时那样的2种复杂的人流的时间偏移,也能够适当地计算出偏移后的移动人数。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针对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的偏移的计算方法的思考方法的图。图6的上图表示午休开始时,例如表示从6层下降到1层(大厅层)去吃午餐的人的移动(去程的移动)。并且,午餐后表示从1层返回到6层的移动(回程的移动)。
在时间轴上表示该情况的图成为图6的下图。图6的下图的上侧时间轴的图为峰移前,下侧时间轴的图为峰移后。这里的要点是,即使在如图5中所述那样实施了基于峰移的时间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认为吃午餐的时间(标号D01和D02)的长度相同,因此回程时间(标号D03和D04)也与去程时间的错开时间(=偏移时间)相同。
这样,关于偏移后的特别是回程的偏移时间的设定,由于以基于午餐的实际状态的时间错开进行设定,因此能够计算出更适当的偏移后的移动人数。因此,可以选定更适当的峰移条件。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偏移的处理例的图。该图7的(a)和图7的(b)的表形式的数据E01的表的纵、横的结构均与图5的(a)中说明的表形式的数据C01相同,表示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序列数据。另外,图7的(a)表示峰移前的人流成分的数据,图7的(b)表示峰移后的人流成分的数据。
首先,图7的(a)的表形式的数据列E01是与图5的(a)的表形式的列C01相同的结构,纵向表示楼层,分为出发层的成分E02(7层至2层)和目的层的成分E03(大厅层的1层)。横向表示时间,表示每5分钟的各层间的移动人数的数据列。例如,图7的(a)中的符号E04的数据要素表示12:00-12:05的5分钟内从6层向1层的移动人数为54人。
根据图7的(a)的数据列E01,12点左右午餐时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的峰值为12:00-12:05的147人(符号E05),根据该峰值的发生时间,选定峰移的对象层。在此,作为例子,将峰值削减的效果最高的移动人数最多的层6层选定为偏移对象层。出发层为6层、目的层为1层的移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是由符号E06的框包围的部分,通过时间偏移使该层的成分整体在时间方向(横向)上偏移(平行移动)。
图7的(b)是对图7的(a)试算峰移后的移动人数的结果。偏移对象层为6层,偏移时间作为例子设为在延迟方向上偏移15分钟。该时间偏移的结果是,出发层为6层、目的层为1层的移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向右方向(使午餐时间延迟的方向)偏移15分钟,成为符号E07。其结果,12点左右的午餐时的移动人数的峰值被削减为95人(符号E08),成为削减35%的效果。以上的图7的(a)的削减前到图7的(b)的削减后的数据的计算处理成为图2中说明的针对从对象层向大厅层移动的利用者的时间削减后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7的处理。
这样,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通过时间偏移而得到有可能削减峰值人数的试算结果。但是,如在图6中说明的那样,午餐时存在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关于这一点,也需要计算出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在图8中对此进行说明。
图8是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的偏移的处理例,是针对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偏移的处理。该图8的(a)和图8的(b)的表形式的数据的结构均与图5的(b)中说明的表形式的数据相同。另外,图8的(a)表示峰移前的人流成分的数据,图8的(b)表示峰移后的人流成分的数据。
图8的(a)的表形式的数据列F01是与图5的(b)的表形式的列C07相同的结构,纵向表示楼层,分为出发层的成分F02(大厅层的1层)和目的层的成分F03(2层到7层)。横向表示时间,表示每5分钟的各楼层间的移动人数的数据列。相对于作为午餐时的去程的人流数据的图7的(a),图8的(a)是回程的人流数据,成为午餐结束后从大厅层返回到办公场所所在的楼层的状态。因此,移动人数的峰值在12:30-12:35的时间产生。实施峰移的对象层是图7的(a)中决定的6层,出发层为1层、目的层为6层的移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是由符号F04的框包围的部分。
与该图8的(a)所示的回程对应的人流数据相对于去程的人流数据的时间偏移如何错开是重要的,但如在图5以及图6中说明的那样,认为吃午餐的时间的长度不变,因此以错开与图7的(b)所示的去程的人流数据的时间偏移相同的时间长度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结果成为图8的(b)。
图8的(b)是针对图8的(a)的峰移后的结果,与图7的(b)所示的去程的移动人数的时间偏移联动,回程侧也在延迟方向上偏移15分钟。其结果,出发层为1层、目的层为6层的移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如符号F08那样成为偏移后的数据。
以上,如图7的(a)(b)、图8的(a)(b)所说明的那样,针对成为午餐时的特征的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和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这2种人流成分,决定偏移对象层,使与该对象层相关的移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时间上偏移,由此能够计算出适当的偏移后的移动人数的数据。特别是对于回程的人流成分,使其时间偏移与去程联动地以相同的时间长度进行偏移,从而能够计算出更接近实际状况的偏移后的人数数据。并且,对于偏移后的结果即图7的(b)和图8的(b)的人流数据,重要的是以两者在时间上不重叠的方式决定偏移时间,通过使用上述的偏移后的计算结果的数据,能够实施该处理。以下,使用图9、图10、图11,通过时间轴上的图表来说明该方法。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的偏移前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9的(a)表示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轴上的图表,图9的(b)表示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轴上的图表。各图表的时间轴以午餐时间为对象,表示12:00至13:00的时间段,纵轴表示电梯的利用人数。在此,电梯利用人数与大楼内的移动人数相同,表示针对各人流成分的利用电梯的人数的合计。这例如在图7的(a)中与每个时间的人数的合计值对应。峰移前,去程的人流成分为从12:00急增的符号G01的形状,回程的人流成分为12:30附近成为峰值的符号G02的形状。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基于峰移的移动人数的偏移后的状态的一例的图。该图10表示图9的偏移后的电梯利用人数的试算结果,图10的(a)表示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轴上的图表,图10的(b)表示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轴上的图表。在该图10中,示出了针对所选定的偏移对象层(由于以合计人数来观察,因此未明示)在延迟方向上进行了30分钟时间偏移的结果。
首先,在去程成分的图10的(a)中,峰移前是虚线H01所示的人数状况,而峰移后的试算被分散为实线H02和H03这2个山的人数分布。偏移后的2个山的时间差为30分钟。同样,回程成分的图10的(b)中峰移前是虚线H04所示的人数状况,而峰移后的试算被分散为实线H05和H06这2个山的人数分布。
在此,重要的点是,如果仅观察去程成分,则看起来通过峰移而适当地实施了人数的分散化,但在实际的午餐时也伴随有回程成分,因此需要考虑双方的成分。在该图10的情况下,在12:30附近的时间,去程成分的偏移后的人数分布H03与回程成分的偏移后的人数分布H05重叠,因此两者的合计人数并未减少。这表示在去程侧和回程侧双方电梯的利用人数较多,在下降方向和上升方向双方发生很多门厅呼叫和轿厢呼叫,停止次数增多,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需要根据去程成分和回程成分的偏移后的人数的分布来决定两者不重叠的适当的时间偏移条件。
图11是适当地决定了偏移时间的情况下的例子。在此,示出了将时间偏移条件在延迟方向上偏移了15分钟的情况下的结果。图11的(a)表示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的偏移后的结果,虚线I01的人数分布表示偏移前,实线I02、I03的人数分布表示偏移后。同样地,图11的(b)表示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利用者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的偏移后的结果,虚线I04的人数分布表示偏移前,实线I05、I06的人数分布表示偏移后。在该图11的情况下,偏移后的去程的人数成分(符号I02和I03)与回程的人数成分(符号I05和I06)在时间上的重叠较小。由于偏移时间的长度为15分钟,因此去程的第二个人数的山I03能够配置在12:30附近产生的回程的第一个人数的山I05之前,能够避免峰值的重叠。
这样,作为时间偏移的条件,将偏移的时间长度和时间的方向选定为适当的条件,从而能够避免去程的人数成分与回程的人数成分的重叠,能够选定电梯利用人数的适当的峰值分散的条件。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基准值的输入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这成为在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施方式的功能块中的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输入部032中实施的处理。在该处理中,使大楼所有者输入针对对象大楼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并根据该容许值来评价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设定实施峰移的必要性、基于峰移的人数削减的基准。
以下,说明图12的流程图的处理。
首先,从大楼所有者的信息终端接受指定是否以轿厢内的拥挤状态为基准的输入(ST01)。在以轿厢内的拥挤状态为基准的情况下,从信息终端接受轿厢内的乘坐率的容许值的输入即可(ST02)。在此基础上,使用所输入的轿厢内的乘坐率的容许值,基于乘坐率与利用人数的关系式来计算出电梯利用人数的容许值(ST03)。在此,能够通过使用了实际数据的机器学习,例如通过回归模型等求出乘坐率与利用人数的关系式。
在不以轿厢内的拥挤状态为基准的情况下,接着从大楼所有者的信息终端接受表示是否以电梯的利用人数为基准的输入(ST04)。
在以利用人数为基准的情况下,只要接受将利用人数与电梯的输送能力(表示每5分钟的最大输送人数)进行比较后的比率的容许值即可(ST05)。这是因为,仅通过利用人数的数值难以获知好坏的状态,因此通过将电梯的输送能力作为比较基准,具有如“将电梯的输送能力的80%作为容许值”等那样容易理解的目的。
如果输入了上述容许值,则根据该值计算出电梯利用人数的容许值(ST06)。
并且,在不以利用人数为基准的情况下,从大楼所有者的信息终端接受指定是否以电梯的平均等待时间为基准的输入(ST07)。
在以电梯的平均等待时间为基准的情况下,接受平均等待时间的容许值作为输入(ST08),根据该平均等待时间的容许值,基于交通计算来计算出电梯利用人数的容许值(ST09)。在电梯的交通计算中,能够计算出电梯的1周时间,因此能够由此计算出平均运转间隔,如果将其作为平均等待时间的代用,则能够计算出平均等待时间与输送能力(输送人数)的关系,并且将输送能力视为利用人数,由此能够近似地估计平均等待时间与利用人数的关系。
并且,在不以电梯的平均等待时间为基准的情况下,接受电梯利用人数相对于当前值的减少率作为输入(ST10),根据减少率来计算出电梯利用人数的容许值(ST11)。
基于根据最后输入的容许值计算出的电梯利用人数的容许值,设定峰移后的最大人数(峰值人数)的目标值(ST12)。
如上所述,输入与该大楼相对应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并将该值转换为电梯的利用人数(与大楼内移动人数相同),从而能够确定实施峰移后的最大人数的抑制目标。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的输入的例子的图。这是大楼所有者所输入的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的输入画面的例子。
该输入画面由确定为容许值的项目栏J01、选择哪个项目的选择栏J02、输入容许值的栏J03构成。确定为容许值的项目为轿厢的乘坐率(%)、电梯的最大利用人数(%)(相对于输送能力100%的比例)、电梯的平均等待时间(%)(相对于现行100%的比例)、电梯的最大利用人数(%)(相对于现行100%的比例)。在此,将轿厢的乘坐率设定为轿厢内成为“密集状态”的乘坐率。根据大楼的利用者的不同,即使乘坐率为50%也会感觉到结构拥挤的情况也较多,因此例如考虑设定为30~50%左右。另外,虽然在此未图示,但也可以将上述确定的“密集状态”的发生次数作为指标,将其降低率(例如,减少50%等)作为容许值。
按照在图12中说明的流程图来实施以上所述的容许值的输入处理。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出基于峰移条件的试算结果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这成为将根据收集到的大楼内人流数据在系统侧计算出的峰移条件和峰移实施时的试算结果输出给大楼所有者的处理。在此,重要的是,除了偏移的条件的提示、基于偏移的效果以外,还提示说明因什么原因在该条件下产生效果的理由。因此,以上说明的分为去程和回程的人流成分的峰移后的人数数据的输出成为特征。
以下,对图14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首先,输出与所选定的峰移的条件相关的信息(ST13)。关于峰移条件的输出信息(符号K01)如以下所示。
·实施峰移的对象时间
·通过峰移使午餐时间等时间偏移的对象层
·偏移的时间的时间长度
·时间方向(延迟情况和提前情况这2种)
如图所示,存在多个偏移条件的候选的情况下,将其表示为多个候选。
接下来,输出基于峰移条件的人数减少效果的试算结果的信息(ST14)。在此,对各候选进行输出。输出信息是偏移前后的峰值人数、偏移后的峰值人数的减少率等试算结果(符号K02)、表示在时间轴上偏移前后电梯利用人数的图表(符号K03)等。大楼所有者观察该信息,能够获知假定实施了峰移的情况下的峰值人数的降低效果。另外,为了避免轿厢的密集状态而想要实现乘坐率的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以表示偏移后的乘坐率的试算结果。
并且,作为说明上述所示的偏移后的效果的理由的信息,输出说明人数减少效果的主要原因的信息(ST15)。这通过图表等对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电梯利用人数(“去程”的移动人数)的偏移前和偏移后的试算结果(符号K04)、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电梯利用人数(“回程”的移动人数)的偏移前和偏移后的试算结果(符号K05)进行比较并输出。根据该信息,大楼所有者能够根据偏移条件,具体地知道对于成为午餐时的特征的去程和回程的人流成分,各个成分通过时间偏移而怎样分散、以及2种成分在时间上重叠的状况等。符号K03的图表为2种人流成分的合计人数,但可知其在怎样的明细中成立的理由,在判断实施峰移的基础上,能够决定更适当的判断。
此外,也可以根据去程利用者数的分布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分布来推定各楼层的午休,提示将午休的时间段错开多少即可。此时,例如,优选10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等作为使午休错开的量而从适当的多个值中选择提示的值。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出峰移条件的试算结果的例子的图。这是图14的符号K02所示的针对峰值人数的试算结果的输出信息的另一例。
基于峰移的试算结果以表形式被提示,输出的信息设为成为拥挤状态的指标的轿厢的平均乘坐率L01、电梯利用人数L02,分别与由大楼所有者输入而确定的容许值L03、峰移前的最大值L04(这与现行的值对应)、峰移后的最大值L05(这与试算的结果对应)、容许值的比较来进行评价。
大楼所有者通过观察该输出信息,能够比较通过峰移是否能够满足所希望的拥挤的容许值、以及峰移前后的乘坐率、利用人数等来确认效果。其结果,能够更适当地实施峰移实施的判断。
在此,提示了轿厢的平均乘坐率L01和电梯的利用人数L02这2个指标,但在大楼所有者关注轿厢的平均乘坐率的情况下,也可以仅示出平均乘坐率。电梯的利用人数位于作为用于降低平均乘坐率的单元的指标的位置,因此作为说明为什么平均乘坐率下降的作用,在图15中进行了提示。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峰移条件的试算结果的输出的例子的图,示出了与图15不同的例子。
图16与图15的不同点在于,以轿厢的密集状态的发生次数L06为指标。在此,密集状态的发生次数是指轿厢的乘坐率为预定值以上的次数,该预定值通过图13所述的容许值的输入处理来设定。在图的例子中,示出了大楼所有者希望使密集状态的发生次数比现行减少50%,根据计算出的峰移的条件得到满足该容许条件的试算结果。另外,也可以与图15相同,仅示出轿厢的密集状态的发生次数的数值。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选定峰移中的时间偏移的对象层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该处理是在图2的实施峰移的对象时间的设定部0351中实施的处理。以下,说明图17的流程图的处理。
首先,生成每个楼层的电梯利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ST16)。该数据成为图7以及图8所示的表形式的时间序列数据。存在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去程的人流成分)、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移动的人流成分(回程的人流成分)这2种,但优选生成双方来选择峰值人数较大的一方。
接着,根据所生成的时间序列数据,检测峰值人数(最大人数)及其发生时间(ST17)。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每个楼层的电梯利用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示出了午餐时的去程的人流成分的时间序列数据M01,根据该数据,检测出峰值人数(最大人数)为200人,其发生时间为12:00-12:05(符号M02)。
接着,判定检测出的峰值人数是否大于电梯利用人数的容许值(ST18)。在峰值人数超过了容许值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需要进行峰移。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若峰值人数未超过容许值(ST18;否),则直接结束处理。
在峰值人数超过了容许值的情况下(ST18;是),基于每个楼层的利用人数数据,选定在峰移后满足下述的式(1)的楼层(ST19)。
楼层的移动人数≥(峰值人数﹣电梯利用人数的容许值)(1)
该式(1)具有选定用于使峰值人数为容许值以下的楼层要素的意思。
然后,判定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楼层(ST20),在存在满足条件的楼层的情况下(ST20;是),将该楼层选定为峰移的对象层(ST21)。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如果不存在单独满足条件的楼层(ST20;否),则只要通过多个楼层的组合满足条件即可。此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楼层的数量越少越好。另外,在选择多个楼层的情况下,优选选择相同租户的楼层。
如上所述,对于超过了容许值的峰值人数,能够适当地选定成为容许值以下的峰移楼层。
如上所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对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进行管理,该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具有:移动人数计算部,其将从所述建筑物的各层向预定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去程利用者,将从所述预定层向所述建筑物的各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回程利用者,计算出去程利用者数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实测值;以及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其输出针对所述去程利用者的一部分使电梯的利用时间前后移动的情况下的去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而输出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根据该结构和动作,针对如午餐时的拥挤那样产生复杂的人流的大楼内的拥挤状态,适当地调整人移动的时间,由此能够实现拥挤的缓和、拥挤抑制,使人流顺畅化。
另外,在使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情况下,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与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一致。
另外,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将从所述去程利用者利用电梯的利用时间起经过预定时间后的回程利用者作为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
因此,能够基于去程利用者在预定时间后作为回程利用者返回这样的关系,推测利用时间的移动带来的影响。
另外,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将利用状况超过评价基准的时间段选择为与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相关的移动源的时间段。
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和拥挤。
另外,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将轿厢的乘坐率、所述轿厢的乘坐率为预定值以上的次数、所述电梯的最大利用人数、所述电梯的平均等待时间中的至少任一个作为所述评价基准而使用。
因此,能够基于任意的评价基准来实现拥挤的消除。
另外,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数的分布和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分布来推定各楼层的午休,提示所述利用状况满足所述评价基准的午休的时间段。
因此,能够对大楼的所有者、租户进行更具体且明确的提案。
另外,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以楼层为单位选择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对象。具体而言,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在所述去程利用者数的最大值的产生时间,从利用人数较多的楼层中选择成为所述移动对象的楼层。
因此,能够以较少的楼层数有效地实现拥挤的消除。
另外,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从多个预定值中选择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量,因此能够在作为午休等而容易处理的范围内进行利用时间的移动。
另外,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除了输出所述去程利用者数和所述回程利用者数以外,还输出将所述去程利用者数和所述回程利用者数合计后的合计利用人数,因此能够通知去程利用者和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重叠的状况。
并且,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选择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以使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所涉及的移动目的地的时间段与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峰值的时间段不同。
因此,能够以去程利用者和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不重复的方式错开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
此外,在错开利用时间时,能够任意地设定从哪里到哪里错开。但是,如果使对象楼层的整个时间段错开,则会错开到上班或下班的时间。如果一边维持上班、下班的时间一边错开午休,则只要将包含午休且在其两端附近利用者足够少的时间段作为对象即可。
另外,也可以利用从去程利用者利用电梯的利用时间起经过预定时间后的回程利用者成为对应的回程利用者的关系。作为一例,针对移动对象的楼层,对去程利用者数的峰值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峰值进行比较来推定去程利用者成为回程利用者为止的预定时间,使去程利用者数错开的范围和回程利用者数错开的范围具有预定时间量的延迟,由此能够使去程利用者数和回程利用者数适当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检测紧密状态的发生的定时能够使用任意的定时。例如,既可以在各层的每次通过时检测密集状态,也可以在每次向楼层停止时检测密集状态。另外,也可以按上升、下降的每1个行程判定密集状态。
并且,这些紧密状态的检测结果能够任意地使用。例如,按每个工序检测出的密集状态用于判定利用时间的移动的必要性来代替利用人数,能够使利用时间移动以消除密集状态。各层通过、楼层停止时的密集状态的检测结果能够用作在根据利用人数判定了利用时间的移动的必要性之后选择哪个楼层的指标。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想午休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地用于去程利用者与回程利用者之间产生时间上的关系的情况。例如,也能够应用于上班与下班的关系。
这样,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不限于该结构的删除,也能够进行结构的置换、追加。
符号说明
01…电梯系统、02…大楼内人数传感器系统、03…大楼内人流管理系统、031…大楼内人流数据的数据库、032…针对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的容许值输入部、033…电梯利用的拥挤状态评价部、034…峰移与否判定部、035…峰移条件计算部、0351…实施峰移的对象时间的设定部、0352…从大楼各层向大厅层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3…从大厅层向大楼各层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4…时间偏移前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5…时间偏移的对象层选定部、0356…针对对象层的时间偏移条件的设定部、0357…针对从对象层向大厅层移动的利用者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8…针对从大厅层向对象层移动的利用者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9…针对整个楼层的时间偏移后的移动人数计算部、035a…针对时间偏移的人数计算结果的评价部、035b…时间偏移条件的候选选定部、036…使用了峰移条件的峰移试算部、037…峰移条件和试算结果的输出部、038…与峰移实施有关的信息的输出部、039…峰移实施结果计算部、03a…峰移实施结果输出部、04…大楼所有者的信息装置、05…租户的信息装置、06…利用者的信息装置。

Claims (12)

1.一种人流管理系统,其对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
该人流管理系统具备:
移动人数计算部,其使用由电梯系统和大楼内人数传感器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将从所述建筑物的各层向预定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去程利用者,将从所述预定层向所述建筑物的各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回程利用者,计算出去程利用者数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实测值;以及
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其使用所述数据来检测峰值人数以及所述峰值人数的发生时间,在所述峰值人数超过了容许值的情况下,输出针对所述去程利用者的一部分使电梯的利用时间前后移动的情况下的去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而输出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在使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情况下,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与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方向及移动量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将从所述去程利用者利用电梯的利用时间起经过预定时间后的回程利用者作为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将利用状况超过评价基准的时间段选择为与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相关的移动源的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将轿厢的乘坐率、所述轿厢的乘坐率为预定值以上的次数、所述电梯的最大利用人数、所述电梯的平均等待时间中的至少任一个作为所述评价基准而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数的分布和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分布来推定各楼层的午休,提示所述利用状况满足所述评价基准的午休的时间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以楼层为单位选择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在所述去程利用者数的最大值的产生时间,从利用人数多的楼层中选择成为所述移动对象的楼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从多个预定值中选择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不仅输出所述去程利用者数和所述回程利用者数,还输出将所述去程利用者数和所述回程利用者数合计而得的合计利用人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流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部选择所述利用时间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量,以使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所涉及的移动目的地的时间段与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峰值的时间段不同。
12.一种人流管理方法,其对具有多个楼层的建筑物内部的人流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
该人流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人数计算步骤,使用由电梯系统和大楼内人数传感器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将从所述建筑物的各层向预定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去程利用者,将从所述预定层向所述建筑物的各层移动的电梯的利用者设为回程利用者,计算出去程利用者数和回程利用者数的实测值;以及
利用时间偏移输出步骤,使用所述数据来检测峰值人数以及所述峰值人数的发生时间,在所述峰值人数超过了容许值的情况下,输出针对所述去程利用者的一部分使电梯的利用时间前后移动的情况下的去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所述利用时间偏移输出步骤中,根据所述去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的移动,使对应的所述回程利用者的利用时间移动而输出所述回程利用者数的推测值。
CN202210119259.2A 2021-03-31 2022-02-08 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 Active CN115140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60017 2021-03-31
JP2021060017A JP7499208B2 (ja) 2021-03-31 2021-03-31 人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人流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0625A CN115140625A (zh) 2022-10-04
CN115140625B true CN115140625B (zh) 2024-03-08

Family

ID=83405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9259.2A Active CN115140625B (zh) 2021-03-31 2022-02-08 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99208B2 (zh)
CN (1) CN115140625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23082A (ja) * 1988-10-28 1990-05-1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状況収集装置
US5168136A (en) * 1991-10-15 1992-12-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Learning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traffic prediction accuracy of elevator system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5183981A (en) * 1988-06-21 1993-02-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Up-peak" elevator channeling system with optimized preferential service to high intensity traffic floors
JPH06274713A (ja) * 1993-03-23 1994-09-30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混雑度検出装置
CN101477580A (zh) * 2007-10-18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人流运算装置
WO2011048079A1 (de) * 2009-10-19 2011-04-28 Eads Deutschland Gmbh Passagierbewegungsvorhersage- und optimierungssystem
JP2016160079A (ja) * 2015-03-04 2016-09-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管理方法
JP2018026028A (ja) * 2016-08-12 2018-02-15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所在人数予測装置、設備管理システム、所在人数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720947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外部系统协同分配系统以及方法
JP2019108189A (ja) * 2017-12-18 2019-07-04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
CN111225867A (zh) * 2017-10-30 2020-06-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大楼内人流推算系统和推算方法
CN111259714A (zh) * 2019-09-27 2020-06-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地铁列车车厢客流检测与预测及站台候车诱导系统
CN111994748A (zh) * 2020-08-04 2020-11-27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2978529A (zh) * 2019-12-02 2021-06-18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拥挤度预测显示系统和显示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46115A (ja) 2011-05-30 2012-12-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降履歴情報の可視化装置および乗降履歴情報の可視化プログラム
US20200302187A1 (en) * 2015-07-17 2020-09-24 Origin Wireles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eople counting and recognition based on rhythmic motion monitoring
JP6968660B2 (ja) 2017-10-30 2021-11-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ビル内交通予測システム、ビル内交通予測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エレベーター乗り場レイアウトの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3981A (en) * 1988-06-21 1993-02-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Up-peak" elevator channeling system with optimized preferential service to high intensity traffic floors
JPH02123082A (ja) * 1988-10-28 1990-05-10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利用状況収集装置
US5168136A (en) * 1991-10-15 1992-12-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Learning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traffic prediction accuracy of elevator systems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PH06274713A (ja) * 1993-03-23 1994-09-30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混雑度検出装置
CN101477580A (zh) * 2007-10-18 2009-07-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人流运算装置
WO2011048079A1 (de) * 2009-10-19 2011-04-28 Eads Deutschland Gmbh Passagierbewegungsvorhersage- und optimierungssystem
JP2016160079A (ja) * 2015-03-04 2016-09-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管理方法
JP2018026028A (ja) * 2016-08-12 2018-02-15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所在人数予測装置、設備管理システム、所在人数予測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720947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外部系统协同分配系统以及方法
CN111225867A (zh) * 2017-10-30 2020-06-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大楼内人流推算系统和推算方法
JP2019108189A (ja) * 2017-12-18 2019-07-04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
CN111259714A (zh) * 2019-09-27 2020-06-0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地铁列车车厢客流检测与预测及站台候车诱导系统
CN112978529A (zh) * 2019-12-02 2021-06-18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拥挤度预测显示系统和显示方法、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94748A (zh) * 2020-08-04 2020-11-27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峰期电梯客流量模拟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基于人流计数方法的呼梯控制技术;杨小泽;张今朝;徐祝青;张锐;;科技创新与应用(20);全文 *
浅谈医院电梯的使用与管理;王镇江;景京;相新泉;;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6369A (ja) 2022-10-14
JP7499208B2 (ja) 2024-06-13
CN115140625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24322B (zh) 电梯系统
JP6173780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838775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on of destination calls in elevator system
JP5094314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3086214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74693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 관리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546497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511037B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1767736A (zh) 在电梯门厅预约目的地楼层的群管理电梯的控制装置
US8800723B2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floors locked from receiving service
CN110589642B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系统
JP4663762B2 (ja)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0225874B (zh) 电梯群管理系统
EA020711B1 (ru)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вызовов с указанием этажа назначения между лифтовыми группами в лифтовой системе
JP2020196597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情報通知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行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201916719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590403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CN115140625B (zh) 人流管理系统以及人流管理方法
JP4969540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
JP710642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EP2221266B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JP2014221683A (ja) エレベータ運行システム
CN111517184B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WO2014184922A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CN113371562A (zh) 用于乘客分流的电梯运载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