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0878B -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0878B
CN115110878B CN202210753416.5A CN202210753416A CN115110878B CN 115110878 B CN115110878 B CN 115110878B CN 202210753416 A CN202210753416 A CN 202210753416A CN 115110878 B CN115110878 B CN 115110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push rod
automobile
electric push
lower 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34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10878A (zh
Inventor
宋明非
王珂
陈强
曹杨
陈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5341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0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0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0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10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0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50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more than one kind of mov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70Door leaves
    • E06B3/80Door leaves flexi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48Trunk l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门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后部的背门总成,背门总成包括下背门和上背门,上背门可拆卸安装在下背门上,下背门的下端铰接在汽车后部的底侧,下背门和汽车之间安装有供背门总成打开或者关闭的下驱动件,上背门和下背门之间安装有驱动上背门与下背门分离或者合并的上驱动件;上驱动件为上电动推杆,上电动推杆的下端安装在下背门上,上电动推杆的上端安装在上背门上;上背门和下背门之间安装有与上电推杆配合的翻转限位组件。本发明中的背门总成能够向下翻转,作为承载物品的结构,以此满足人们拓展后备箱空间的需要;本发明中的上背门能够单独打开,便于人们在汽车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取放行李。

Description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背景技术
背门是汽车上用于封盖行李箱或者后备箱的结构,又称为行李箱盖。目前,汽车背门的开启方式主要有上翻式、侧开式、左右对开式和下翻式,其中以上翻式背门最为常见。
随着汽车产品的日益创新,常规的背门结构以及背门的打开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后备箱的需求。采用上翻式背门的汽车,其后备箱空间不能够拓展,满足不了人们对大容量后备箱空间的需求。侧开式和左右对开式同样也不能够拓展后备箱空间。而下翻式背门虽然能够拓展后备箱空间,但如果在停车后遇到汽车后部空间不足时,汽车后部空间不足以使下翻式背门正常开启,则背门无法打开到正常的位置或角度,导致取放行李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用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常规的背门结构不能够同时满足拓展空间需求和在汽车后部空间不足时便捷取放行李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背门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后部的背门总成,所述背门总成包括下背门和上背门,所述上背门可拆卸安装在下背门上,所述下背门的下端铰接在汽车后部的底侧,所述下背门和汽车之间安装有供背门总成打开或者关闭的下驱动件,所述上背门和下背门之间安装有驱动上背门与下背门分离或者合并的上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背门结构具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直接将背门总成向下翻转,采用这种方式,使得背门总成能够作为放置物品的承载结构,从而满足人们展后备箱空间的需求。另一种是下背门固定不动,并使上背门相对下背门移动,从而只打开后备箱敞口端的上部,只打开上背门需要的活动空间小,便于人们在汽车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取放行李。通过这样设置,使得该背门结构能够同时满足拓展空间需求和在汽车后部空间不足时便捷取放行李需求。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驱动件为上电动推杆,所述上电动推杆的下端安装在下背门上,所述上电动推杆的上端安装在上背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后部空间较小时,可以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使上电动推杆的输出轴推动上背门与下背门分离开,从而达到打开后备箱的目的,操作便捷。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和下背门之间安装有与上电推杆配合的翻转限位组件,所述上背门在上电推杆与翻转限位组件的配合下能够相对下背门翻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翻转限位组件和上电推杆的相互配合下,上背门能够相对下背门做翻转动作,从而达到打开或者关闭上背门的目的。
进一步限定,所述翻转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支撑架,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在下背门上,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支撑架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架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上背门靠近上端的内板上;所述上电推杆的下端铰接在下背门上,所述上电推杆的上端铰接在支撑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后部空间较小,需单独打开上背门才能取放行李时,可以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使上电动推杆的输出轴将支撑架往上顶起,并使支撑架围绕其与连接杆上端的铰接中心转动,从而带动上背门往上侧翻转,达到单独打开上背门的目的。当需要关闭上背门时,再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将上背门拉回至与下背门合并的位置,使上背门和下背门合并为背门总成,将后备箱的敞口端封盖。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电动推杆与翻转限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上背门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对称设置的上电动推杆,以及两个上电动推杆翻转限位组件,使得上背门的受力更加均衡,既能够保证上背门的翻转动作更加流畅,也使得电动推杆和翻转限位组件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人们正常取放行李。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驱动件为下电动推杆,所述下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在汽车上,所述下电动推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下背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拓展后备箱空间时,人们可通过控制下电动推杆,使下电动推杆得输出轴推动下背门向下翻转,从而带动整个背门总成向下翻转,直到背门总成处于平翻状态时,整个背门总成便能够作为放置物品的结构,以此达到拓展后备箱空间的目的。
进一步限定,所述背门总成和汽车之间安装有下翻支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拓展后备箱空间时,人们可通过控制下电动推杆,使下电动推杆得输出轴推动下背门向下翻转,从而带动整个背门总成向下翻转,直到背门总成处于平翻状态时,整个背门总成便能够作为放置物品的结构,以此达到拓展后备箱空间的目的。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翻支撑件为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固定在汽车上,所述拉索的另一端固定在下背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索的抗拉性能比较强,能够辅助背门总成承受比较重的物品,满足人们采用背门总成拓展后备箱空间的需求。
进一步限定,所述上背门与下背门的连接处安装有锁件I,所述下背门上安装有与锁件I相适配的扣件I。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背门与下背门合并时,可以控制锁件I与扣件I锁紧,从而使得上背门与下背门合并为背门总成。当需要下背门单独开启时,可以控制锁件I与扣件I解锁,便能够使下背门单独开启,操作便捷。
进一步限定,所述下背门与汽车的连接处安装有锁件II,所述汽车上安装有与锁件II相适配的扣件II。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打开背门总成时,可以控制锁件II与扣件II解锁。当关闭整个背门总成时,可以控制锁件II与扣件II锁紧,操作便捷。
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后备箱处安装有如上述的背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们需要拓展汽车的后备箱空间时,可以将整个背门总成平翻,使背门总成作为能够放置物品的结构,以此达到拓展后备箱空间的需求。当汽车后部的活动空间较小,不足以打开整个背门总成时,可以先将下背门与汽车固定,再单独打开上背门。由于打开上背门需要的空间较小,即使汽车后部的空间较小,也容易单独打开上背门,这样便于人们取放行李。因此,在汽车上安装上述的背门结构,既使得该汽车的后备箱能够拓展空间,并且当汽车后部的活动空间较小时,也能够单独打开上背门,便于人们取放行李。
一种背门开启方法,所述背门开启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背门结构,所述背门开启方法包括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和小空间开启方式,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用于满足人们对大后备箱空间的需求,而小空间开启方式便于人们在汽车后部空间较小时取放后备箱中的行李。
进一步限定,所述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锁件I与扣件I锁紧,使上背门与下背门组合固定,形成背门总成;
S2:控制锁件II与扣件II解锁,然后通过下电动推杆驱动背门总成下翻,使背门总成保持在平翻位置,便能够拓展后备箱的空间。
进一步限定,所述小空间开启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锁件II与扣件II锁紧,使下背门与汽车后部固定;
S2:控制锁件I与扣件I解锁,然后通过上电动推杆驱动上背门相对下背门上翻,便能够在汽车后部空间不足时取放后备箱内的物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由上背门和下背门组合而成的背门总成、上电动推杆、下电动推杆等结构,使得本发明中的背门结构具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直接将背门总成向下翻转,采用这种方式,使得背门总成能够作为放置物品的承载结构,从而满足人们展后备箱空间的需求。另一种是下背门固定不动,并使上背门相对下背门移动,从而只打开后备箱敞口端的上部,只打开上背门需要的活动空间小,便于人们在汽车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取放行李。通过这样设置,使得该背门结构能够同时满足拓展空间需求和在汽车后部空间不足时便捷取放行李需求。
2、本发明通过上电动推杆、连接杆和支撑架相互配合,能够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而上电动推杆所在的一边看成能够延长的边,而连接杆所在一边与支撑架所在一边之前的夹角能够增大,通过这样设置,不仅能够使上背门与下背门分离,也能够减小上电动推杆受到的剪应力,减少对上电动推杆的损害。当汽车后部空间较小,需单独打开上背门才能取放行李时,可以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使上电动推杆的输出轴将支撑架往上顶起,并使支撑架围绕其与连接杆上端的铰接中心转动,从而带动上背门往上侧翻转,达到单独打开上背门的目的。当需要关闭上背门时,再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将上背门拉回至与下背门合并的位置,使上背门和下背门合并为背门总成,将后备箱的敞口端封盖。
3、本发明通过在下背门和汽车之间设置拉索,拉索能够分担背门总成处于平翻状态时所受到的压力,以此保证背门总成能够正常承载重物,满足人们对扩展后备箱空间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中背门总成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背门总成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单独打开上背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单独打开上背门并从汽车内部视角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上背门部位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下背门部位的爆炸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背门总成;11、下背门;111、连接座II;112、扣件I;113、锁件II;12、上背门;121、锁件I;13、铰链;2、上电动推杆;21、铰接座I;3、连接杆;4、支撑架;5、下电动推杆;51、铰接座II;52、铰接座III;6、拉索;61、连接环I;62、连接环II;7、汽车;71、连接座I;72、扣件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功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一种背门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7后部的背门总成1,背门总成1能够将汽车7后备箱的敞口端封盖。背门总成1包括下背门11和上背门12,下背门11位于上背门12下侧,上背门12可拆卸安装在下背门11上。即上背门12能够与下背门11合并,形成完整的背门总成1,上背门12也能够与下背门11分离,形成能够单独活动的结构。下背门11的下端与汽车7后部的底侧之间安装有铰链13,通过该铰链13,下背门11铰接在汽车7的后部,下背门11向下翻转时可带动上背门12一起运动。
下背门11和汽车7之间安装有供背门总成1打开或者关闭的下驱动件,由于下背门11可以上背门12合并在一起,因此当下驱动件驱动下背门11关闭时,能够带动整个背门总成1将汽车7后备箱的敞口端封盖;当下驱动件驱动下背门11打开时,能够带动整个背门总成1打开,从而使整个背门总成1能够被当作放置物品的承载结构,满足人们拓展后备箱空间的需求。
上背门12和下背门11之间安装有驱动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或者合并的上驱动件。当汽车7停车后,人们发现汽车7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可以先将下背门11固定不动,再通过上驱动件驱动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开,便能够取放后备箱的行李。由于上背门12相较于完整的背门总成1,需要的活动空间不大,因此,当汽车7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可以只打开上背门12,便于人们取放行李。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背门结构具有两种开启方式,一种是直接将背门总成1向下翻转,采用这种方式,使得背门总成1能够作为放置物品的承载结构,从而满足人们展后备箱空间的需求。另一种是下背门11固定不动,并使上背门12相对下背门11移动,从而只打开后备箱敞口端的上部,只打开上背门12需要的活动空间小,便于人们在汽车7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取放行李。通过这样设置,使得该背门结构能够同时满足拓展空间需求和在汽车7后部空间不足时便捷取放行李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上驱动件为上电动推杆2,上电动推杆2的下端,即上电动推杆2远离输出轴一端安装在下背门11的内板上;上电动推杆2的上端,即上电动推杆2的输出轴所在的一端,安装在上背门12的内板上,能够驱动上背门12相对下背门11移动。当汽车7后部空间较小时,可以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2,使上电动推杆2的输出轴推动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开,从而达到打开后备箱的目的。此外,为了保证上背门12能够顺利与下背门11分离开,电动推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电动推杆对称设置在上背门12的两侧,通过这样设置,既能够保证上背门12顺利与下背门11分离开,也使得电动推杆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人们正常取放行李。上电动推杆2可与汽车7的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操控上电动推杆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电动推杆2也可以为气缸,气缸的安装位置与驱动原理与上电动推杆2一致,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具体采用了上电动推杆2的驱动方式,使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但是如果只安装上电动推杆2,则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时的运动轨迹,是沿着上电动推杆2的轴线方向行进。考虑到上电动推杆2的下端安装在下背门11上,上端安装在下背门11上,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驱动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上电动推杆2在推动上背门12上,会受到较强的剪应力,可能会导致上电动推杆2损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12和下背门11之间还安装有与上电推杆配合的翻转限位组件,在翻转限位组件和上电推杆的相互配合下,上背门12能够相对下背门11做翻转动作,从而达到打开或者关闭上背门12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杆3和支撑架4,连接杆3的下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下背门11的内板上,连接杆3的上端通过销轴与支撑架4的一端铰接,支撑架4为三角结构的型板,支撑架4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上背门12的内板上。连接杆3和支撑架4相互配合,能够形成类似连杆机构的组合结构。上电动推杆2的下端通过销轴铰接有铰接座I21,铰接座I21固定在背门的内板上,铰接座I21与内板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螺栓固定、焊接固定等。上电动推杆2的上端,即上电动推杆2的输出轴通过销轴铰接在支撑架4上,上电动推杆2输出轴与支撑架4的铰接位置位于连接杆3上端与后背门之间。上电动推杆2、连接杆3和支撑架4相互配合,能够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而上电动推杆2所在的一边看成能够延长的边,而连接杆3所在一边与支撑架4所在一边之前的夹角能够增大,通过这样设置,不仅能够使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也能够减小上电动推杆2受到的剪应力,减少对上电动推杆2的损害。
当汽车7后部空间较小,需单独打开上背门12才能取放行李时,可以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2,使上电动推杆2的输出轴将支撑架4往上顶起,并使支撑架4围绕其与连接杆3上端的铰接中心转动,从而带动上背门12往上侧翻转,达到单独打开上背门12的目的。当需要关闭上背门12时,再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2,将上背门12拉回至与下背门11合并的位置,使上背门12和下背门11合并为背门总成1,将后备箱的敞口端封盖。
此外,为了便于连接杆3与支撑架4安装,连接杆3上具有两处弯折部位,使连接杆3上端与上背门12的距离大于连接杆3下端与下背门11的距离,以此使得连接杆3的结构与支撑架4的结构相匹配,从而使得上背门12的翻转动作更加流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上背门12的翻转动作更加流畅,上电动推杆2与翻转限位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两个上电动推杆2对称设置在上背门12的两侧,两个翻转限位组件也对称设置在上背门12的两侧。通过这样设置,既能够保证上背门12的翻转动作更加流畅,也使得电动推杆和翻转限位组件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人们正常取放行李。
在本实施例中,下驱动件为下电动推杆5,下电动推杆5远离输出轴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铰接座II51,铰接座II51远离下电动推杆5的一侧固定在汽车7的后部上,铰接座II51与汽车7后部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螺栓固定、焊接固定等。下电动推杆5输出轴所在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铰接座III52,铰接座III52远离下电动推杆5的一侧固定在下背门11的内板上,铰接座III52与下背门11的固定方式可采用螺栓固定、焊接固定等。当需要拓展后备箱空间时,人们可通过控制下电动推杆5,使下电动推杆5得输出轴推动下背门11向下翻转,从而带动整个背门总成1向下翻转,直到背门总成1处于平翻状态时,整个背门总成1便能够作为放置物品的结构,以此达到拓展后备箱空间的目的。下电动推杆5可与汽车7的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操控下电动推杆5。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下电动推杆5也可以为气缸,气缸的安装位置与驱动原理与下电动推杆5一致,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背门总成1能够顺利翻转,下电动推杆5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下电动推杆5对称设置在下背门11的两侧。通过这样设置,既保证背门总成1能够顺利翻转,又使得下电动推杆5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人们正常取放行李。
当背门总成1上放置的物品过重时,光靠下电动推杆5的拉力有可能承载不了重物。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背门总成1和汽车7之间安装有下翻支撑件,下翻支撑件能够分担背门总成1处于平翻状态时所受到的压力,以此保证背门总成1能够正常承载重物。
在本实施例中,下翻支撑件为拉索6,拉索6为多根钢丝绞绕而成,具有非常强的抗拉性能。拉索6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环I61,汽车7的后部焊固定有连接座I71,连接环I61固定连接在连接座I71上;拉索6的另一端固定有连接环II62,下背门11的内板上固定有连接座II111,连接环II62固定连接在连接座II111上。拉索6的长度固定,并且当背门总成1处于平翻状态时,拉索6也处于绷紧状态。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下翻支撑件也可以为抗拉性能较强的麻绳、尼龙绳等。
在本实施例中,拉索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拉索6对称设置在下背门11的两侧。通过这样设置,既能够提高拉索6对背门总成1的支撑性能,又使得拉索6的安装位置不会人们正常取放行李。
在本实施例中,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的连接处安装有锁件I121,锁件I121可以为自吸锁或者中控锁,下背门11上安装有与锁件I121相适配的扣件I112。当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合并时,可以控制锁件I121与扣件I112锁紧,从而使得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合并为背门总成1。当需要下背门11单独开启时,可以控制锁件I121与扣件I112解锁,便能够使下背门11单独开启,操作便捷。此外,锁件I121可以汽车7的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控制锁件I121的启闭。
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11两侧与汽车7的连接处均安装有锁件II113,锁件II113可以为自吸锁或者中控锁,汽车7上安装有与锁件II113相适配的扣件II72。当需要打开背门总成1时,可以控制锁件II113与扣件II72解锁。当关闭整个背门总成1时,可以控制锁件II113与扣件II72锁紧,操作便捷。此外,锁件II113可与汽车7的整车控制器电连接,便于人们操控锁件II113的启闭。
在本实施例中,下背门11的上端设计为U形结构,而上背门12的内板形状设计为与U形结构相适配的形状,即上背门12的内板能够进入下背门11的U形结构内,使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合并成为背门总成1。当单独打开上背门12,并且后备箱内物品过多时,由于下背门11这个U形结构的设计,下背门11上侧的两端也能够对后备箱内的物品起到阻挡作用,防止后备箱内物品一涌而出,比较实用。此外,由于下背门11上侧的两端均为向上延伸的结构,而拉索6与下背门11的连接部位均位于下背门11向上延伸的结构上,这样可以增大拉索6的力臂,将拉索6作为支撑结构的效果最大化,从而进一步增大背门总成1的承受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背门结构同时满足人们对拓展后备箱空间需求和在汽车7后部空间不足时便捷取放行李需求。当人们需要拓展后备箱空间时,先保证锁件I121与扣件I112处于锁紧状态,使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合并成完整的背门总成1,并解开锁件II113对扣件II72的锁定状态,然后再通过控制下电动推杆5,使下电动推杆5的输出轴推动下背门11向下翻转,从而带动整个背门总成1往下翻转,当背门总成1翻转至平翻位置时,拉索6能够对背门总成1起到支撑作用,使背门总成1保持在平翻位置,此时,便能够在背门总成1上放置行李等物品,以此最大限度地拓展后备箱的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
当汽车7停车后,人们发现汽车7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并且汽车7尾部的空间不足以打开整个背门总成1时,可以单独打开上背门12,从而取放行李。具体操作方式为,先保证锁件II113与扣件II72处于锁紧状态,使下背门11与汽车7尾部固定,再解开锁件I121对扣件I112的锁定状态,使上背门12能够与下背门11分离开,然后再通过控制上电动推杆2,使上电动推杆2的输出轴将支撑架4往上顶起,并使支撑架4围绕其与连接杆3上端的铰接中心转动,从而带动上背门12往上侧翻转,达到打开上背门12的目的。由于上背门12相较于完整的背门总成1,体积较小,其翻转时需要的活动空间不大,因此,当汽车7尾部的可活动空间较小时,可以只打开上背门12,便于人们取放行李。
实施例二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汽车,汽车7的后备箱处安装有实施例一中的背门结构。通过安装该背门结构,既使得该汽车7的后备箱能够拓展空间,并且当汽车7后部的活动空间较小时,也能够单独打开上背门12,便于人们取放行李。
实施例三
一种背门开启方法,该背门开启方法应用于实施例一中的背门结构,该背门开启方法包括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和小空间开启方式,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用于满足人们对大后备箱空间的需求,而小空间开启方式便于人们在汽车7后部空间较小时取放后备箱中的行李。
在本实施例中,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锁件I121与扣件I112锁紧,使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组合固定,形成背门总成1;
S2:控制锁件II113与扣件II72解锁,然后通过下电动推杆5驱动背门总成1下翻,使背门总成1保持在平翻位置,便能够拓展后备箱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小空间开启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锁件II113与扣件II72锁紧,使下背门11与汽车7后部固定;
S2:控制锁件I121与扣件I112解锁,然后通过上电动推杆2驱动上背门12相对下背门11上翻,便能够在汽车7后部空间不足时取放后备箱内的物品。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以上”和“在……之上”,以使得“在……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以上”或者“在……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背门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7)后部的背门总成(1),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门总成(1)包括下背门(11)和上背门(12),所述上背门(12)可拆卸安装在下背门(11)上,所述下背门(11)的下端铰接在汽车(7)后部的底侧,所述下背门(11)和汽车(7)之间安装有供背门总成(1)打开或者关闭的下驱动件,所述上背门(12)和下背门(11)之间安装有驱动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分离或者合并的上驱动件;
所述上驱动件为上电动推杆(2),所述上电动推杆(2)的下端安装在下背门(11)上,所述上电动推杆(2)的上端安装在上背门(12)上;
所述上背门(12)和下背门(11)之间安装有与上电推杆配合的翻转限位组件,所述上背门(12)在上电推杆与翻转限位组件的配合下能够相对下背门(11)翻转;
所述翻转限位组件包括连接杆(3)和支撑架(4),所述连接杆(3)的下端固定在下背门(11)上,所述连接杆(3)的上端与支撑架(4)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架(4)远离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在上背门(12)靠近上端的内板上;所述上电推杆的下端铰接在下背门(11)上,所述上电推杆的上端铰接在支撑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动推杆(2)与翻转限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上背门(1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驱动件为下电动推杆(5),所述下电动推杆(5)的一端铰接在汽车(7)上,所述下电动推杆(5)的另一端铰接在下背门(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门总成(1)和汽车(7)之间安装有下翻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翻支撑件为拉索(6),所述拉索(6)的一端固定在汽车(7)上,所述拉索(6)的另一端固定在下背门(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电动推杆(5)和拉索(6)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下背门(11)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的连接处安装有锁件I(121),所述下背门(11)上安装有与锁件I(121)相适配的扣件I(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背门(11)与汽车(7)的连接处安装有锁件II(113),所述汽车(7)上安装有与锁件II(113)相适配的扣件II(72)。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7)的后备箱处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结构。
10.一种背门开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门开启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门结构,所述背门开启方法包括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和小空间开启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背门开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拓展后备箱空间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锁件I(121)与扣件I(112)锁紧,使上背门(12)与下背门(11)组合固定,形成背门总成(1);
S2:控制锁件II(113)与扣件II(72)解锁,然后通过下电动推杆(5)驱动背门总成(1)下翻,使背门总成(1)保持在平翻位置,便能够拓展后备箱的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背门开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空间开启方式包括如下步骤:
S1:控制锁件II(113)与扣件II(72)锁紧,使下背门(11)与汽车(7)后部固定;
S2:控制锁件I(121)与扣件I(112)解锁,然后通过上电动推杆(2)驱动上背门(12)相对下背门(11)上翻,便能够在汽车(7)后部空间不足时取放后备箱内的物品。
CN202210753416.5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Active CN115110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416.5A CN115110878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3416.5A CN115110878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0878A CN115110878A (zh) 2022-09-27
CN115110878B true CN115110878B (zh) 2023-06-20

Family

ID=8333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3416.5A Active CN115110878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0878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2679A (ja) * 1994-11-15 1996-06-04 Takada Kogyo Kk 自動車用後部車体構造
JPH10226237A (ja) * 1997-02-17 1998-08-25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開閉構造
JPH11115498A (ja) * 1997-10-08 1999-04-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ガラスハッチ開閉構造
JP2002205547A (ja) * 2001-01-12 2002-07-2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組み付け方法および組み付け構造
EP1270295A1 (en) * 2001-06-22 2003-01-02 FIAT AUTO S.p.A. Rear window for the back door or hatchback door of motor vehicles
JP2003118378A (ja) * 2001-10-12 2003-04-2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2004284401A (ja) * 2003-03-19 2004-10-14 Aisin Seiki Co Ltd 開閉装置
JP2005088647A (ja) * 2003-09-12 2005-04-0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CN102407755A (zh) * 2011-09-27 2012-04-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风挡玻璃可开启的汽车后背门
CN105849346A (zh) * 2013-12-27 2016-08-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带尾门的车辆
JP2018145635A (ja) * 2017-03-02 2018-09-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バックドアの制御装置
WO2019001985A1 (fr) * 2017-06-27 2019-01-03 Renault S.A.S Mécanisme pour un coffre à deux ouvrants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CN109131106A (zh) * 2017-06-27 2019-01-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
CN209888617U (zh) * 2019-04-04 2020-01-03 浙江锐野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房车尾门
CN113715592A (zh) * 2020-05-20 2021-11-30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尾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车辆
CN216341596U (zh) * 2021-11-25 2022-04-19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背门开关装置及汽车
CN114379341A (zh) * 2022-01-17 2022-04-2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背门结构及背门开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15962D0 (en) * 2012-09-06 2012-10-24 Jaguar Cars Power tailgate system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2679A (ja) * 1994-11-15 1996-06-04 Takada Kogyo Kk 自動車用後部車体構造
JPH10226237A (ja) * 1997-02-17 1998-08-25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開閉構造
JPH11115498A (ja) * 1997-10-08 1999-04-27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のガラスハッチ開閉構造
JP2002205547A (ja) * 2001-01-12 2002-07-2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組み付け方法および組み付け構造
EP1270295A1 (en) * 2001-06-22 2003-01-02 FIAT AUTO S.p.A. Rear window for the back door or hatchback door of motor vehicles
JP2003118378A (ja) * 2001-10-12 2003-04-2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2004284401A (ja) * 2003-03-19 2004-10-14 Aisin Seiki Co Ltd 開閉装置
JP2005088647A (ja) * 2003-09-12 2005-04-07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構造
CN102407755A (zh) * 2011-09-27 2012-04-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风挡玻璃可开启的汽车后背门
CN105849346A (zh) * 2013-12-27 2016-08-1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带尾门的车辆
JP2018145635A (ja) * 2017-03-02 2018-09-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バックドアの制御装置
WO2019001985A1 (fr) * 2017-06-27 2019-01-03 Renault S.A.S Mécanisme pour un coffre à deux ouvrants d'un véhicule automobile
CN109131106A (zh) * 2017-06-27 2019-01-04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机动车辆
CN209888617U (zh) * 2019-04-04 2020-01-03 浙江锐野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房车尾门
CN113715592A (zh) * 2020-05-20 2021-11-30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尾门组件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车辆
CN216341596U (zh) * 2021-11-25 2022-04-19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下背门开关装置及汽车
CN114379341A (zh) * 2022-01-17 2022-04-2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背门结构及背门开启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上掀式背门气动撑杆的优化布置;李宇彤,牛冬妍,李卓森;汽车技术(第09期);全文 *
汽车后背门开启控制方式的研究;吴成东;;机械(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0878A (zh)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1636A1 (en) Tailgate with load area extender for utility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CN211473762U (zh) 车门铰链和车辆
US20060261216A1 (en) Helicopter one-piece door
CN102785599B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总成
US6679541B1 (en) Chain driven linkage assemblies for room extensions
CN115110878B (zh) 一种背门结构、汽车及背门开启方法
CN110435402A (zh) 一种车厢尾部的门中门
US20230322148A1 (en) Camper with strut, latching, hatch-securing and awning systems
US20050067853A1 (en) Lifting apparatus
CN213391696U (zh) 一种车门开闭装置、车门开闭系统和厢式车
CN115489279A (zh) 一种汽车多功能背门系统总成及车辆
CN102933782B (zh) 汽车的车门装置
CN104816611B (zh) 一种舱门装置及使用该舱门装置的客车
CN210310158U (zh) 车用多功能踏板装置的加强型折叠驱动机构
CN109462010B (zh) 一种天线俯仰装置及控制方法
KR200385932Y1 (ko) 카텐트 리프팅 장치
CA2928493A1 (en) Aerodynamic rear drag reduction system for a trailer
CN115489280A (zh) 一种背门结构及车辆
CN110949536B (zh) 客车及其前围门组件
CN202753826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总成
CN219618884U (zh) 可自动开闭的货箱门及车辆
CN116252597A (zh) 一种背门结构总成及车辆
JP5182119B2 (ja) 福祉車両
CN220199024U (zh) 汽车尾门总成
CN219601439U (zh) 车载厢体上下翻转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