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5933A - 双调压罐 - Google Patents

双调压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5933A
CN115075933A CN202210234006.XA CN202210234006A CN115075933A CN 115075933 A CN115075933 A CN 115075933A CN 202210234006 A CN202210234006 A CN 202210234006A CN 115075933 A CN115075933 A CN 115075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ipe
cooling water
regulating tank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340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75933B (zh
Inventor
林桂铉
李泳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D Hyundai Infraco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Doosan Yingweig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316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127071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31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12707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Doosan Yingweig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Doosan Yingweiga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75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5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75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5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04Fil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76Draining or pur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8Deaeration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8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pressure, coolant flow, or liquid-coolant lev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调压罐。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调压罐,其配置有多个调压罐单元并分别抵抗冷却水,并且在工程重型装备位于坡地或在坡地驻车时能够根据倾斜方向准确地感测冷却水量。

Description

双调压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多个调压罐的发明,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双调压罐。
背景技术
通常,挖掘机等工程重型装备是用于开采沙土或岩石的工程机械,尤其,挖掘被制作成能够进行住宅场地开发事业、道路及下水道工程、河川改造及阻水工程、隧道及地铁工程、土石采掘作业、林野开垦工程、沙土装载作业等多样的作业。
例如,可以根据作业条件执行利用铲斗的挖掘、倾卸作业,并在所述铲斗的位置设置破碎机以进行岩盘挖掘、建筑物破坏作业、建筑废弃物回收作业等复合性的作业。
参照所附图1,在以往的挖掘机中,能够相对于下行驶体1向左右两个方向旋转地搭载有具备驾驶室(Cab)的上旋转体2,并且安装有通过连接于所述上旋转体2的一侧的动臂缸4的驱动工作的动臂3。
所述动臂3由钢材制作,并且如图所示朝向所述驾驶室的前方延伸预定的长度,在所述动臂3的延伸的端部连接斗杆6,并且设有用于所述斗杆6的工作的斗杆缸5。
另外,所述斗杆6延伸预定的长度,在上侧设有铲斗缸7,并且在通过所述铲斗缸7进行机构性链接运动的杠杆8的端部设置有铲斗9。
所述铲斗9的末端部设置有铲斗齿,所述铲斗齿向所述铲斗9的外侧凸出,从而可以在进行多样的挖掘作业时更容易地实施作业。
在所述挖掘机中,为了防止发动机的过热,设有冷却模块,以通过供应冷却水以稳定的温度工作,所述冷却模块起防止发动机的温度上升至规定温度以上时发动机受损及发动机输出急剧下降的现象的同时,防止所述发动机的温度下降至规定温度以下时热效率下降所致的燃料消耗增加的现象的作用。
参照所附图2,以往,为了防止前述发动机的过热,配置有一个储存及供应冷却水的调压罐10(Surge tank),当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水量不足时,需要进一步开发调压罐,因而引发由此带来的设计及模具费用增加的问题。
然而,由于所述调压罐10由塑料制成,因而用于制作的模具费用和单价也一并上升。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弥补以往使用单调压罐所致的问题的应对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99607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配置有多个调压罐单元并且在工程重型装备在坡地进行作业或驻车时与倾斜方向无关地准确地感测冷却水量,从而实现供应至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稳定的供应并且提高了气泡去除性能的双调压罐。
本实施例能够仅在第一、第二调压罐的冷却水液位均下降至低液位的情况下判断为冷却水不足,而不会在工程重型装备在坡地作业时误感测为冷却水不足,从而能够准确地感测冷却水量。
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配置有多个调压罐单元,从而实现供应至发动机的冷却水的稳定的供应并且提高了气泡去除性能的双调压罐。
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向发动机稳定地供应冷却水,并且能够轻松去除含于冷却水中的气泡且准确地感测残留的冷却水量的双调压罐。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调压罐包括:调压罐单元100,其包括在内部分别独立地储存冷却水且以设置于支撑板50的状态为基准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设置的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冷却水供应管200,其为了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冷却水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冷却水排出管300,其为了将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向外侧延伸;以及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其为了感测储存在所述调压罐单元100的内部的冷却水量而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面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设置。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还包括:排泄管400,其为了将溢流(Overflow)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放气部500,其为了将随着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还包括设于上面的第一排泄排出口113、第二排泄排出口123,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
所述冷却水供应管200包括:第一供应管21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第二供应管22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以及第三供应管230,其用于向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供应冷却水。
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设有一端连接于下面且另一端在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后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的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包括:第一排出管310,其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12连接;第二排出管320,其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22连接;以及第三排出管3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流入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
所述排泄管400包括:第一排泄管41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侧面和后方而延伸;第二排泄管4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排泄管410的延伸的端部延伸;以及第三排泄管4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排泄至外侧。
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三连接弯头e2,所述放气部500包括:第一放气管51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第二放气管520,其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第三放气管530,其被设置为排出通过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移动的空气,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四连接弯头e3,所述第三放气管530连接于流出管,所述流出管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
所述双调压罐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构成为,当以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位置为第一点P1,以与所述第三连接弯头e2连接的位置为第二点P2时,所述第二点P2位于高于所述第一点P1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点P1与所述第二点P2之间的高度差H维持在预定的高度而使残留在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的空气移动至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
所述双调压罐的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61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中一侧端部;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中的另一侧端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620相互串联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调压罐包括:调压罐单元100,其包括在内部分别独立地储存冷却水的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冷却水供应管200,其为了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冷却水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冷却水排出管300,其为了将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向外侧延伸;以及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其用于感测储存在所述调压罐单元100的内部的冷却水量。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还包括:排泄管400,其为了将溢流(Overflow)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放气部500,其为了将随着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还包括设于上面且与所述排泄管400连接的第一排泄排出口113、第二排泄排出口123。
所述冷却水供应管200包括:第一供应管21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第二供应管22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以及第三供应管230,其用于向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供应冷却水。
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出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一连接弯头50,所述第三供应管230连接于流入管,所述流入管相对于所述流出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
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设有一端连接于下面且另一端在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后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的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包括:第一排出管310,其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12连接;第二排出管320,其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22连接;以及第三排出管3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流入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
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二连接弯头60,所述第三排出管330与流出管连接,所述流出管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
第一排出管310至第二排出管320以相同的直径及相同的长度形成。
所述排泄管400包括:第一排泄管41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另一端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延伸;第二排泄管4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另一端向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延伸;以及第三排泄管4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排泄至外侧。
所述第三排泄管430与流出管连接,所述流出管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
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三连接弯头70,所述放气部500包括:第一放气管51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第二放气管520,其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第三放气管530,其被设置为排出通过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移动的空气,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四连接弯头80,所述第三放气管530连接于流出管,所述流出管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
所述双调压罐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构成为,当以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位置为第一点P1,以与所述第三连接弯头70连接的位置为第二点P2时,所述第二点P2位于高于所述第一点P1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点P1与所述第二点P2之间的高度差H维持在预定的高度而使残留在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的空气移动至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
所述双调压罐的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61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以及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620相互串联连接。
发明的效果
本实施例在工程重型装备在坡地进行作业或驻停在坡地时也能够准确地感测冷却水量,从而能够防止感测错误导致的不必要的检查状况。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是恒定地向发动机供应冷却水,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并且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在稳定地去除含于供应至发动机的冷却水中的气泡后进行供应,从而能够向所述发动机仅供应纯冷却水,并且能够准确地感测和判断冷却水的液位。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会发生冷却水量不足的现象,从而能够防止容量不足所致的发动机的过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般的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以往的调压罐的立体图。
图3至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调压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放气部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调压罐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设置有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的双调压罐的仰视图。
图8至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调压罐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放气部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设置有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的双调压罐的图。
附图标记
100:调压罐单元,110:第一调压罐,120:第二调压罐,200:冷却水供应管,210:第一供应管,220:第二供应管,230:第三供应管,300:冷却水排出管,310:第一排出管,320:第二排出管,330:第三排出管,400:排泄管,410:第一排泄管,420:第二排泄管,430:第三排泄管,500:放气部,510:第一放气管,520:第二放气管,530:第三放气管,600: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10:第一液位传感器,620:第二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双调压罐进行描述。
参照所附图3至图4,第一实施例的双调压罐通过在内部分别独立地储存冷却水且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设置的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不会在坡地误感侧冷却水量,而是能够准确地感测而进行使用。
由此,能够同时应对调压罐单元100的冷却水量不足现象、气泡去除问题以及发动机的稳定的冷却。
在具有这种特征的本实施例中,设有由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构成的调压罐单元100。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被存储相同量的冷却水而供应至发动机。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以维持储存在内部的冷却水的规定的液面的方式在内部形成有隔壁(未图示),并且在所述隔壁形成有用于冷却水的移动的冷却水孔(未图示),从而在设置于如同挖掘机那样作业之间多次发生晃动的装备的情况下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恒定地维持冷却水的液面稳定性。
本实施例包括:冷却水供应管200,其为了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冷却水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冷却水排出管300,其为了将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向外侧延伸;排泄管400,其为了将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溢流(Over flow)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放气部500,其为了将随着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其为了感测储存在所述调压罐单元100的内部的冷却水量而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面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设置(参照图5至图7)。
例如,第一调压罐110朝向前方而设置,第二调压罐120朝向后方而设置,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中的一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10,并且在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中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620。
作为参考,对第一液位传感器610、第二液位传感器620的设置位置的更详细的说明将在后面描述。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包括:第一支撑托架111、第二支撑托架121,其以固定于供下面安放的支撑板50的上面的方式设于下侧角部位置;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面连接,另一端在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后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以及第一排泄排出口113、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其设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上面,并且与所述排泄管400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托架111、所述第二支撑托架121以第一螺栓为媒介固定于支撑板50,所述支撑板50固定于设于发动机室的支撑件80,因而使得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不会从支撑板50分离或脱离而是维持被稳定地固定的状态。
所述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下面的中央,另一端沿下面向一侧端部延伸而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
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一体形成,并且通过塑料注塑成型方式制作。
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
这样设置的原因是,通过为了使待后述的第一液位传感器610、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在坡地感测准确的冷却水量而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设置而不是设置于相同的位置,防止在正常状态下误感侧为冷却水不足的状态。
所述冷却水供应管200包括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的第一供应管210、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的第二供应管220、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供应冷却水的第三供应管230。
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出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一连接弯头e1,所述第三供应管230与相对于所述流出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的流入管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弯头e1的外形形成为T字形态,并且被设置为用于在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三供应管230和流入管供应后分别分支为与流出管连接的第一供应管210、第二供应管220而向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供应冷却水。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弯头e1使供应至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量以朝向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同等量的方式分支,从而能够预防向特定调压罐过度供应冷却水的现象,并且能够总是恒定地进行供应。由此,能够使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或第二调压罐120中的某一个调压罐的内部的冷却水量的差最小化。
因此,所述第一连接弯头e1能够总是向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供应恒定量的冷却水。
由于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在从侧面观察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时与上侧连接,只要冷却水的储存容量不接近最大储存容量,总是进行稳定的冷却水供应。
由于所述第一供应管210至第二供应管220均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延伸相同的长度,因而供应至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量不会被不均匀地供应至特定调压罐的内部,而是供应相同的冷却水量。
所述第一连接弯头e1通过夹紧件固定于在所述支撑板50以图为基准向上侧弯曲的第一延伸板。此外,由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e1的位置位于比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第一供应管210、第二供应管220的位置相对靠上侧的位置,因而冷却水通过重力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e1朝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总是向一个方向进行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当冷却水被供应至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时,使供应稳定性和供应量恒定。
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包括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12连接的第一排出管310、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22连接的第二排出管320、以及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流入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的第三排出管330。
由于所述第一至第三排出管310、320、330以比前述冷却水供应管200的直径相对粗的直径形成,因而总是恒定地向发动机供应大量的冷却水,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的稳定的热交换。
所述第一排出管310从第一调压罐110如图所示延伸,所述第二排出管320从第二调压罐120如图所示延伸后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中间位置处以第三排出管330为媒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接收冷却水并通过冷却水排出管300进行供应,从而总是向发动机供应大量的冷却水,因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就发动机而言,在高温的作业条件下,只有稳定地进行通过冷却水的热交换才会防止过热或误动作,因此,如前所述,当通过冷却水排出管300稳定地供应冷却水时,还会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发动机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以均匀的流量接收冷却水,并且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量的变化分别相同地维持,因而液位恒定地变化。因此,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不会发生急剧的冷却水量的偏差,而是被恒定地维持。
由于第一排出管310至第二排出管320以相同的直径及相同的长度形成,因而会流入相同量的冷却水。
所述排泄管400包括:第一排泄管41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侧面和后方而延伸;第二排泄管4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排泄管410的延伸的端部延伸;以及第三排泄管4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排泄至外侧。
第一排泄管410、第二排泄管420被设置为用于当发生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所致的膨胀时将预定量的冷却水排出至发动机室的外侧,由此预防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变形及膨胀。
由于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以相同的直径及相同的长度形成,因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排出的冷却水的排出量也被排出得相同乃至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调压罐110或第二调压罐120中的某一个调压罐排泄的排泄冷却水量变得不均匀,并且分别通过第一排泄管410、第二排泄管420向外部排泄相同量,使得冷却水的体积膨胀所致的排泄量变得恒定。
所述第三排泄管430被设置为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并将其排出至外部,延伸的长度没有特殊限制。
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三连接弯头e2,所述第三排泄管430与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的流出管连接。
参照所附图3至图5,本实施例的放气部500包括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的第一放气管510、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第二放气管520、以及被设置为排出通过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移动的空气的第三放气管530。
放气部500被设置为用于将由于冷却水的体积变化及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侧面上侧连接。
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均可以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延伸相同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产生的气泡朝向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分别被相同地供应后移动至待后述的第三放气管530。
此外,提高由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生成的气泡的排出性能,从而可以在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分别减少含于供应至发动机的冷却水中的气泡量。
因此,发动机可以接收去除气泡后的冷却水以实施通过热交换的冷却,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的稳定的工作。
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四连接弯头e3,所述第三放气管530与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的流出管连接。
第四连接弯头e3被设置为使通过第一放气管510、第二放气管520移动的气泡分别流入,并且位于通过在所述支撑板50向上侧弯曲的第三连接板设置的支撑部件而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侧面间隔开的位置。
所述第四连接弯头e3在与第一放气管510、第二放气管520连接的位置设有夹紧件而彼此进行连接,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夹紧件结合于所述第三连接板56,从而能够进行第四连接弯头e3及第一至第三放气管510、520、530的稳定的位置固定。
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构成为,当以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位置为第一点P1,以与所述第四连接弯头e3连接的位置为第二点P2时,所述第二点P2位于高于所述第一点P1的位置。当这样配置时,第一点P1与第二点P2之间的高度差H维持在预定的高度而使残留在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的空气移动至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
这样维持高度差H的原因是,为了在挖掘机的发动机关闭时通过残留在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的冷却水引导气泡朝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一放气管510、第二放气管520,由于总是维持第一点P1与第二点P2的高度差H,因而使冷却水的液位也分别被均匀地维持,并且可以通过第三放气管530向外部仅排出气泡,从而提高气泡的移动性能。
参照所附图6至图7,本实施例的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中的一侧端部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10,并且在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中的另一侧端部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620,以在工程重型装备在坡地实施作业或驻车或停车的状态下感测准确的冷却水量。
例如,当工程重型装备在以图1为基准朝向前方倾斜的坡地进行作业时,第一液位传感器610可能会感测为冷却水量不足,但通过设置于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10相反侧的位置的第二液位传感器620正常地感测冷却水量,因而可以正常地判断所述冷却水量。
因此,当作业者在坡地进行作业或在驻车之后搭乘时,可以准确地判断并使用冷却水量而不会进行误判断。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在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面相互串联连接。
第一液位传感器610、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分别如图所示延伸有线束以感测冷却水量,当串联连接时,被配置为仅在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液位为低液位(Lowlevel)以下时使警告显示以警报的形式工作。
尤其,在挖掘机在坡地实施作业的情况下,当随着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倾斜特定角度使得冷却水仅向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610的方向移动或仅向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620的方向移动时,仅从某一个液位传感器输入感测信号,因而最终不会判断为冷却水量不足。
当从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或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分别接收的信号数据均为低液位(Low level)时,会判断为冷却水量不足,因而可以准确地判断冷却水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会发生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感测错误所致的警告错误,使得作业者能够安心实施作业。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双调压罐进行说明。
参照所附图8至图11,第二实施例的双调压罐旨在利用包括在内部分别独立地储存冷却水的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调压罐单元100来同时应对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冷却水量不足现象、气泡去除问题以及发动机的稳定的冷却。
为此,本实施例设有由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构成的调压罐单元100。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被存储相同量的冷却水而供应至发动机。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因而将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包括:冷却水供应管200,其为了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冷却水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冷却水排出管300,其为了将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向外侧延伸;排泄管400,其为了将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溢流(Over flow)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放气部500,其为了将随着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其用于感测储存在所述调压罐单元100的内部的冷却水量(参照图11)。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包括:第一支撑托架111、第二支撑托架121,其以固定于供下面安放的支撑板50的上面的方式设于下侧角部位置;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面连接,另一端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后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以及第一排泄排出口113、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其设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上面,并且与所述排泄管400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托架111、所述第二支撑托架121以第一螺栓为媒介固定于支撑板50,所述支撑板50固定于设于发动机室的支撑件M,因而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不会从支撑板50分离或脱离而是维持被稳定地固定的状态。
所述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下面的中央,另一端沿下面向一侧端部延伸而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
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一体形成,并且通过塑料注塑成型方式制作。
所述冷却水供应管200包括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的第一供应管210、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的第二供应管220、以及用于向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供应冷却水的第三供应管230。
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出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一连接弯头53,所述第三供应管230与相对于所述流出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的流入管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弯头53的外形形成为T字形态,并且被设置为用于在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三供应管230和流入管供应后分别分支为与流出管连接的第一供应管210、第二供应管220而向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供应冷却水。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弯头53使供应至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量以朝向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同等量的方式分支。在这种情况下,预防向特定调压罐过度供应冷却水的现象,并且总是恒定地进行供应,从而可以使储存在第一调压罐110或第二调压罐120中的某一个调压罐的内部的冷却水量的差最小化。
因此,所述第一连接弯头53能够总是向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供应恒定量的冷却水。
由于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在从侧面观察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时与上侧连接,只要冷却水的储存容量不接近最大储存容量,总是进行稳定的冷却水供应。
所述第一连接弯头53通过夹紧件固定于在所述支撑板50以图为基准向上侧弯曲的第一延伸板52。由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53的位置位于比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第一供应管210、第二供应管220的位置相对靠上侧的位置,因而冷却水通过重力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53朝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总是向一个方向进行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当冷却水被供应至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时,使供应稳定性和供应量恒定。
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包括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12连接的第一排出管310、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22连接的第二排出管320、以及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流入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的第三排出管330。
由于所述第一至第三排出管310、320、330以比前述冷却水供应管200的直径相对粗的直径形成,因而总是恒定地向发动机供应大量的冷却水,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的稳定的热交换。
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二连接弯头60,所述第三排出管330与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的流出管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弯头60从所述支撑板50朝向外侧水平地延伸后,以螺栓为媒介固定而设置于以图为基准朝向下侧垂直地弯曲的第二连接板54,因而维持免受从外部传递的振动及冲击的影像而被稳定地固定的状态。
所述第二连接弯头60的外形形成为T字形态,并且被设置为用于在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和流入管供应后通过与流出管连接的第三排出管330向发动机进行供应。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接收冷却水并通过冷却水排出管300进行供应,从而总是向发动机供应大量的冷却水,因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发动机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以均匀的流量接收冷却水,并且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量的变化分别相同地维持,因而液位恒定地变化。因此,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不会发生急剧的冷却水量的偏差,而是被恒定地维持。
所述排泄管400包括:第一排泄管41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另一端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延伸;第二排泄管4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另一端向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延伸;以及第三排泄管4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排泄至外侧。
第一排泄管410、第二排泄管420被设置为用于当发生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所致的膨胀时将预定量的冷却水排出至发动机室的外侧,由此预防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变形及膨胀。
由于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在一端连接于第一排泄排出口113、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后向作为重力方向的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延伸,并且以相同的直径及相同的长度形成,因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排出的冷却水的排出量也被排出得相同乃至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调压罐110或第二调压罐120中的某一个调压罐排泄的排泄冷却水量变得不均匀,并且分别通过第一排泄管410、第二排泄管420向外部排泄相同量,使得冷却水的体积膨胀所致的排泄量变得恒定。
所述第三排泄管430被设置为用于接收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并将其排出至外部,延伸的长度没有特殊限制。
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三连接弯头70,所述第三排泄管430与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的流出管连接。
第三连接弯头70的功能与前述第二连接弯头60相似,因而将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放气部500包括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的第一放气管510、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第二放气管520、以及被设置为排出通过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移动的空气的第三放气管530。
放气部500被设置为用于将由于冷却水的体积变化及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并且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侧面上侧连接。
由于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均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延伸相同的长度,因而在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产生的气泡朝向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分别被相同地供应后移动至待后述的第三放气管530。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由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生成的气泡的排出性能,从而可以在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分别减少含于供应至发动机的冷却水中的气泡量。
因此,发动机可以接收去除气泡后的冷却水以实施通过热交换的冷却,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的稳定的工作。
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四连接弯头80,所述第三放气管530与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的流出管连接。
第四连接弯头80被设置为使通过第一放气管510、第二放气管520移动的气泡分别流入,并且位于通过在所述支撑板50向上侧弯曲的第三连接板56设置的支撑部件90而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侧面间隔开的位置。
所述第四连接弯头80在与第一放气管510、第二放气管520连接的位置设有夹紧件而彼此进行连接,所述支撑部件90在所述夹紧件结合于所述第三连接板56,从而能够进行第四连接弯头80及第一至第三放气管510、520、530的稳定的位置固定。
参照所附图10,本实施例的第一放气管510、第二放气管520构成为,当以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位置为第一点P1,以与所述第四连接弯头80连接的位置为第二点P2时,所述第二点P2位于高于所述第一点P1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点P1、所述第二点P2之间的高度差H维持在预定的高度而使残留在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的空气移动至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
这样维持高度差H的原因是,为了在挖掘机的发动机关闭时通过残留在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的冷却水引导气泡朝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一放气管510、第二放气管520,由于总是维持第一点P1与第二点P2的高度差H,因而使冷却水的液位也分别被均匀地维持,并且可以通过第三放气管530向外部仅排出气泡,从而提高气泡的移动性能。
参照所附图11,本实施例的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的第一液位传感器61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的第二液位传感器620。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分别设置于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面,并且相互串联连接。
第一液位传感器610、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分别如图所示延伸有线束以感测冷却水量,当串联连接时,被配置为仅在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内部液位为低液位(Lowlevel)以下时使警告显示以警报的形式工作。
尤其,在挖掘机在坡地实施作业的情况下,当随着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倾斜特定角度使得冷却水向一侧方向移动时,也仅在从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或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分别接收的信号数据均为低液位(Low level)的情况下判断为冷却水量不足,因而可以准确地判断冷却水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会发生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感测错误所致的警告错误,使得作业者能够安心实施作业。

Claims (14)

1.一种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压罐单元(100),其包括在内部分别独立地储存冷却水且以设置于支撑板(50)的状态为基准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设置的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
冷却水供应管(200),其为了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冷却水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
冷却水排出管(300),其为了将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向外侧延伸;以及
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其为了感测储存在所述调压罐单元(100)的内部的冷却水量而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面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还包括:
排泄管(400),其为了将溢流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
放气部(500),其为了将随着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还包括设于上面的第一排泄排出口(113)、第二排泄排出口(123),
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各自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而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供应管(200)包括:
第一供应管(21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
第二供应管(22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以及
第三供应管(230),其用于向所述第一供应管(210)、所述第二供应管(220)供应冷却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设有一端连接于下面且另一端在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后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的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
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包括:
第一排出管(310),其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12)连接;
第二排出管(320),其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22)连接;以及
第三排出管(3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流入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泄管(400)包括:
第一排泄管(41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另一端经由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侧面和后方而延伸;
第二排泄管(4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排泄管(410)的延伸的端部延伸;以及
第三排泄管(4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排泄至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三连接弯头(e2),
所述放气部(500)包括:
第一放气管(510),其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连接;
第二放气管(520),其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
第三放气管(530),其被设置为排出通过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移动的空气,
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四连接弯头(e3),
所述第三放气管(530)连接于流出管,所述流出管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构成为,
当以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的位置为第一点(P1),以与所述第三连接弯头(e2)连接的位置为第二点(P2)时,所述第二点(P2)位于高于所述第一点(P1)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点(P1)与所述第二点(P2)之间的高度差(H)维持在预定的高度而使残留在所述第一放气管(510)、所述第二放气管(520)的空气移动至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61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中一侧端部;以及
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中的另一侧端部,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620)相互串联连接。
10.一种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压罐单元(100),其包括在内部分别独立地储存冷却水的第一调压罐(110)、第二调压罐(120);
冷却水供应管(200),其为了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分别供应冷却水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
冷却水排出管(300),其为了将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而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向外侧延伸;以及
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其用于感测储存在所述调压罐单元(100)的内部的冷却水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中设有一端连接于下面且另一端在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外侧延伸后与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连接的第一排出口(112)、第二排出口(122),
所述冷却水排出管(300)包括:
第一排出管(310),其与所述第一排出口(112)连接;
第二排出管(320),其与所述第二排出口(122)连接;以及
第三排出管(3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流入的冷却水供应至发动机,
所述第一排出管(310)、所述第二排出管(320)分别连接于以直管延伸的流入管的具有两侧端部的第二连接弯头(60),
所述第三排出管(330)与流出管连接,所述流出管相对于所述流入管垂直地交叉而向外侧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具有:
排泄管(400),其为了将溢流的冷却水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以及
放气部(500),其为了将随着储存在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冷却水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气泡排出至外部而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压罐(110)、所述第二调压罐(120)还包括设于上面且与所述排泄管(400)连接的第一排泄排出口(113)、第二排泄排出口(123),
所述排泄管(400)包括:
第一排泄管(41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泄排出口(113),另一端向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延伸;
第二排泄管(42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泄排出口(123),另一端向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延伸;以及
第三排泄管(430),其被设置为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泄管(410)、所述第二排泄管(420)移动的冷却水排泄至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调压罐,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水液位传感器部(600)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610),其设置于所述第一调压罐(110)的下侧;以及
第二液位传感器(620),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调压罐(120)的下侧,
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610)、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620)相互串联连接。
CN202210234006.XA 2021-03-10 2022-03-10 双调压罐 Active CN115075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31631A KR20220127071A (ko) 2021-03-10 2021-03-10 듀얼 서지 탱크
KR10-2021-0031631 2021-03-10
KR10-2021-0031632 2021-03-10
KR1020210031632A KR20220127072A (ko) 2021-03-10 2021-03-10 듀얼 서지 탱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5933A true CN115075933A (zh) 2022-09-20
CN115075933B CN115075933B (zh) 2023-11-21

Family

ID=83247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34006.XA Active CN115075933B (zh) 2021-03-10 2022-03-10 双调压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5933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8533A1 (en) * 2003-03-31 2004-09-30 Shigeo Ito Heat storage tank in cooling water circuit
JP2008261314A (ja) * 2007-04-13 2008-10-30 Denso Corp リザーブタンク
CN203452897U (zh) * 2013-08-15 2014-02-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膨胀水箱
CN204492959U (zh) * 2015-03-24 2015-07-22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
US20160054169A1 (en) * 2013-04-09 2016-02-25 Tristone Flowtech Solutions (Tfs) Fluid tank
EP3051093A1 (en) * 2015-01-29 2016-08-03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Expansion tank
CN107288737A (zh) * 2017-07-31 2017-10-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水箱冷却控制系统及方法
DE102017004632A1 (de) * 2016-05-23 2017-11-23 Scania Cv Ab Ausgleichsbehälter und Kühlanlage umfassend solch einen Ausgleichsbehälter
CN108350787A (zh) * 2015-11-05 2018-07-31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还原剂喷射模块的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选择性发动机冷却系统
DE102018102235A1 (de) * 2018-02-01 2019-08-01 Man Truck & Bus Ag Ausgleichsbehälter für Kühlkreisläufe mit unterschiedlichem Temperaturniveau und Druckaddition
CN110295639A (zh) * 2019-06-24 2019-10-01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于复杂工况下的重心可调装载机
CN210105969U (zh) * 2019-05-20 2020-02-21 宁波春华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膨胀水箱
CN211144627U (zh) * 2019-09-27 2020-07-31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汽车的副水箱以及汽车
US20200408134A1 (en) * 2018-03-14 2020-12-31 Denso Corporation Reserve tank device and cooling system
CN112211832A (zh) * 2019-07-09 2021-01-12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风扇组件
CN112277610A (zh) * 2020-10-19 2021-01-29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用一体双腔储液罐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8533A1 (en) * 2003-03-31 2004-09-30 Shigeo Ito Heat storage tank in cooling water circuit
JP2008261314A (ja) * 2007-04-13 2008-10-30 Denso Corp リザーブタンク
US20160054169A1 (en) * 2013-04-09 2016-02-25 Tristone Flowtech Solutions (Tfs) Fluid tank
CN203452897U (zh) * 2013-08-15 2014-02-2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膨胀水箱
EP3051093A1 (en) * 2015-01-29 2016-08-03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Expansion tank
CN204492959U (zh) * 2015-03-24 2015-07-22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膨胀水箱
CN108350787A (zh) * 2015-11-05 2018-07-31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还原剂喷射模块的冷却装置及具有其的选择性发动机冷却系统
DE102017004632A1 (de) * 2016-05-23 2017-11-23 Scania Cv Ab Ausgleichsbehälter und Kühlanlage umfassend solch einen Ausgleichsbehälter
CN107288737A (zh) * 2017-07-31 2017-10-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水箱冷却控制系统及方法
DE102018102235A1 (de) * 2018-02-01 2019-08-01 Man Truck & Bus Ag Ausgleichsbehälter für Kühlkreisläufe mit unterschiedlichem Temperaturniveau und Druckaddition
US20200408134A1 (en) * 2018-03-14 2020-12-31 Denso Corporation Reserve tank device and cooling system
CN210105969U (zh) * 2019-05-20 2020-02-21 宁波春华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膨胀水箱
CN110295639A (zh) * 2019-06-24 2019-10-01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于复杂工况下的重心可调装载机
CN112211832A (zh) * 2019-07-09 2021-01-12 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风扇组件
CN211144627U (zh) * 2019-09-27 2020-07-31 恒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汽车的副水箱以及汽车
CN112277610A (zh) * 2020-10-19 2021-01-29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用一体双腔储液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5933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383A (zh) 工程机械
EP1873392B1 (en) Fuel supply system for use in heavy construction/forest equipment and secondary fuel tank thereof
RU2493977C2 (ru) Система топливных баков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такой системой
US20030097837A1 (en) Hbrid machine with hydraulic drive device
JP6734488B2 (ja) 作業機械
JP6588239B2 (ja) 建設機械
US11964555B2 (en) Work vehicle
CN115075933A (zh) 双调压罐
JP2008223496A (ja) 作業機ポンプの回転制御システム
WO2004076844A1 (ja) 液体燃料量計測装置、及び液体燃料量計測方法
EP2199471B1 (en)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01960249B (zh) 散热器
CN107269892A (zh) 一种液体输送管路及其系统
KR20220127072A (ko) 듀얼 서지 탱크
KR20220127071A (ko) 듀얼 서지 탱크
CN102001281B (zh) 工程机械
CN201025109Y (zh)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用副水箱
CN202970886U (zh) 具有膨胀水箱的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机器
KR20080063999A (ko) 보조동력장치용 연료공급 시스템
CN207646782U (zh) 挖土机
CN216999920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散热器
JP2022053113A (ja) 建設機械
WO2023021845A1 (ja) 建設機械
KR20220085588A (ko) 굴삭기
JPH10217777A (ja) 補助燃料タンク付き作業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HYUNDAI DOOSAN INFRACORE Co.,Ltd.

Address before: Inchon,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Hyundai Doosan yingweigao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