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2698A -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2698A
CN115072698A CN202210498452.1A CN202210498452A CN115072698A CN 115072698 A CN115072698 A CN 115072698A CN 202210498452 A CN202210498452 A CN 202210498452A CN 115072698 A CN115072698 A CN 115072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material
dimensional carbon
heteroatom
controllable
metal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84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梁凯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T
Priority to CN20221049845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26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2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2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1/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gnesium, boron, aluminium, carbon, silicon,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 B01J21/18Carb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1Surface area
    • B01J35/615100-500 m2/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1Surface area
    • B01J35/617500-1000 m2/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1Surface area
    • B01J35/618Surface area more than 1000 m2/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3Pore volume
    • B01J35/633Pore volume less than 0.5 ml/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3Pore volume
    • B01J35/6350.5-1.0 ml/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3Pore volume
    • B01J35/638Pore volume more than 1.0 ml/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talyst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将不同比例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有机小分子碱土金属盐在惰性气氛中热解处理;S2.热解处理后的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经过酸洗、水洗和干燥处理得到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S3.将所述二维碳材料与含杂原子化合物在所述惰性气氛中共热掺杂,得到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得到杂原子掺杂的孔径可控二维碳材料,与商品化Pt/C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相当。

Description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碳材料以高的导电性、导热性、优异的耐腐蚀性以及孔结构可调性被广泛应用在能源、催化等领域。其中,孔结构可调性对于催化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活性位点暴露以及反应物的输送过程,因此实现孔结构的相对可控合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通常制备孔结构可控的多孔碳材料主要是以外加模板剂以及活化剂来实现孔结构的调节,进而制备不同孔结构的多孔碳材料。该制备工艺较复杂,同时在某些模板剂的去除过程会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对实验操作人员健康,实验设备及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孔径可控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催化剂的载体,通常其本身的催化活性并不高。这就需要对多孔碳材料进行后处理,例如杂原子掺杂或者纳米粒子复合等,这些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重要手段。其中,非金属掺杂的碳材料作为ORR催化剂,应用于燃料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能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Gong K,Du F,Xia Z,et al.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s with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reduction[J].Science,2009,323(5915):760-764]。
因此,现有制备不同孔结构的碳材料主要通过不同的模板剂及苛刻的后处理条件,例如采用介孔SiO2,MgO等作为模板剂,采用HF刻蚀除去模板,但是该方法存在工艺复杂、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传统的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碳化含杂原子生物质、碳化生物质与含杂原子化合物的混合物、碳材料和含杂原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共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制备过程中利用碳材料的形成过程,但其孔结构相对不可控,往往伴随着自发形成的孔结构或者由模板剂、刻蚀剂诱导产生不同的孔结构。不同孔径的多孔结构对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究掺杂活性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催化剂活性改善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杂原子掺杂二维碳材料的孔径可控,与商品化Pt/C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相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杂原子掺杂二维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
S1.将不同比例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在惰性气氛中热解处理;
S2.热解处理后的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经过酸洗、水洗和干燥处理得到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
S3.将所述二维碳材料与含杂原子化合物在所述惰性气氛中共热掺杂,得到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碱金属盐和所述碱土金属盐为柠檬酸盐或葡萄糖酸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碱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钾盐,所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微孔为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碱土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钙盐或有机小分子镁盐,所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介孔为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碱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钠盐,所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1控制混合分别对应于以微孔为主、以介孔为主和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不同孔径结构的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的比例,所述步骤S2对应得到微孔、介孔及大介孔和大孔中至少两种混合孔径结构的二维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热解处理的热解温度为500~950℃,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或氩气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酸洗处理使用的酸为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所述酸的浓度为0.01~5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含杂原子化合物为氨气、尿素、二氰二胺、三聚氰胺、硫脲等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步骤S3中,所述共热掺杂的温度为700~1200℃,所述共热掺杂的时间为1~4小时,所述惰性气氛的气体流量为10~100ml/min。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所述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作为氧还原催化剂。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将不同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有机小分子碱土金属盐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热解,有机物部分在高温下发生脱水、碳化等过程,其阳离子碱金属及碱土金属部分,在高温下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形成二维结构的碳材料,后经过酸洗除去碱金属热解后产生的无机盐,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不同孔径的二维结构碳材料,实现碳材料的孔径可控。该制备方法可拓展到其他多孔碳材料的掺杂,制备工艺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杂原子掺杂不同孔径的二维碳材料可作为氧还原催化剂,与商品化Pt/C催化剂的氧气还原催化活性相当,其稳定性及抗甲醇中毒等性能均优于商品化的Pt/C,可应用于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能源转化与储存等领域。同时,制备的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可作为其他催化剂的载体,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催化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制备方法使用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可再生,成本低,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意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微孔碳材料透射电镜图;
图3示意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公开的介孔碳材料透射电镜图;
图4示意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公开的大介孔和大孔碳材料透射电镜图;
图5示意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3公开的不同孔径的碳材料在掺杂前后的电化学极化曲线(LSV),对应的氧还原催化剂与商品化Pt/C催化剂的活性对比;
图6示意性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公开的微孔碳材料催化剂与商品化Pt/C催化剂在锌-空气电池应用性能的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此说明书实施方式的描述应与相应的附图相结合,附图应作为完整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形状或是厚度可扩大,并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附图中各结构的部分将以分别描述进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未示出或未通过文字进行说明的元件,为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
此处实施例的描述,有关方向和方位的任何参考,均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以下对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涉及到特征的组合,这些特征可能独立存在或者组合存在,本发明并不特别地限定于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
S1.将不同比例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有机小分子碱土金属盐在惰性气氛中热解处理;
S2.热解处理后的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经过酸洗、水洗和干燥处理得到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
S3.将得到的二维碳材料与含杂原子化合物在惰性气氛中共热掺杂,得到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将不同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有机小分子碱土金属盐在惰性气氛中高温热解,有机物部分在高温下发生脱水、碳化等过程,其阳离子碱金属及碱土金属部分,在高温下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形成二维结构的碳材料,后经过酸洗除去碱金属热解后产生的无机盐,水洗、干燥处理后得到不同孔径的二维结构碳材料,实现碳材料的孔径可控。通过调控不同比例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利用不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在热解过程中不同的化学作用,分别得到以微孔为主,介孔为主,大介孔和大孔为主以及微孔、介孔及大介孔和大孔中至少两种不同混合孔径的二维结构碳材料。
上述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和有机小分子碱土金属盐为柠檬酸盐或葡萄糖酸盐,优选为柠檬酸盐。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驱体碱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钾盐(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柠檬酸钾或葡萄糖酸钾),得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微孔为主。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驱体碱土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钙盐(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柠檬酸钙或葡萄糖酸钙)或有机小分子镁盐(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柠檬酸镁或葡萄糖酸镁),优选为有机小分子钙盐,得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介孔为主。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驱体碱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钠盐(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柠檬酸钠或葡萄糖酸钠),得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控制混合分别对应于以微孔为主、以介孔为主和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不同孔径结构的前驱体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的比例,步骤S2对应得到微孔、介孔及大介孔和大孔中至少两种混合孔径结构的二维碳材料。例如通过热解不同比例的钾盐和钠盐,可得到微孔和大孔的混合孔径的二维结构碳材料。得到其他混合孔径碳材料可通过热解混合不同孔径结构对应的前驱体比例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解处理的热解温度为500~95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热解温度对碳材料孔结构形成影响较大,温度较低,碳材料难以形成高导电的碳材料,温度较高时,金属阳离子与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发生剧烈反应,得到碳材料产率较低。优选地,热解温度为750~85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或氩气中的至少一种。
热解后处理条件分别为酸洗,水洗及干燥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酸洗处理使用的酸为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优选为稀盐酸,其浓度为0.01~5M,优选的酸浓度为0.5~2M。
在一些实施例中,杂原子的掺杂中,含杂原子化合物为氨气、尿素、二氰二胺、三聚氰胺、硫脲等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3中,含杂原子化合物与不同孔径二维结构碳材料的共热掺杂的温度为700~1200℃,优选为950~1050℃。共热掺杂的时间为1~4小时,该步骤S3中的惰性气氛的气体流量为10~100ml/min。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作为氧还原催化剂,其性能与现有的贵金属铂碳(Pt/C)催化剂活性相当,可用于氧还原催化反应。
实施例1
以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的制备:称取10g柠檬酸钾,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氩气流量为200ml/min,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并保温1小时后自然冷却,收集得到的碳材料。再加入1M的稀盐酸,不断搅拌至溶液显酸性,继续搅拌2小时,然后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60℃下经过10h干燥后,得到以微孔为主的多孔二维结构的碳材料,记为C-mip。
杂原子掺杂以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的制备:称取0.1g以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C-mip和5g二氰二胺,分别置于两个瓷舟中,放入管式炉中,二氰二胺置于气流方向的上游,以5℃/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50℃,保温2小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杂原子掺杂以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记为N-C-mip。本实施例得到的微孔碳材料透射电镜图如图2所示。
将本实施例得到的杂原子掺杂以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N-C-mip作为催化剂,进行氧还原电化学测试及其锌-空气电池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将得到的5mg杂原子掺杂以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分散在乙醇水溶液(乙醇:水=1:1)中,加入Nafion(5wt%)溶液,超声30分钟,得到均匀的碳材料墨汁;
将得到的3μl碳材料墨汁滴在直径为3mm的旋转圆盘电极上,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将制备得到的杂原子掺杂的微孔结构的二维碳材料与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混合,制备成薄膜,与泡沫镍和气体扩散层一起压成锌-空气电极催化层,并组装成锌-空气电池。采用蓝电测试系统测试其电池性能。
实施例2
以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的制备:称取10g柠檬酸钙,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氩气流量为200ml/min,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并保温1小时后自然冷却,收集得到的碳材料。再加入1M的稀盐酸,不断搅拌至溶液显酸性,继续搅拌2小时,然后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60℃下经过10h干燥后,得到以介孔为主的多孔二维结构的碳材料,记为C-mep。
杂原子掺杂以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的制备:称取0.1g以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C-mep和5g二氰二胺,分别置于两个瓷舟中,放入管式炉中,二氰二胺置于气流方向的上游,以5℃/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050℃,保温2小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杂原子掺杂以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记为N-C-mep。本实施例得到的介孔碳材料透射电镜图如图3所示。
将本实施例得到的杂原子掺杂以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N-C-mep作为催化剂,进行氧还原电化学测试及其锌-空气电池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将得到的5mg杂原子掺杂以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分散在乙醇水溶液(乙醇:水=1:1)中,加入Nafion(5wt%)溶液,超声30分钟,得到均匀的碳材料墨汁;
将得到的3μl碳材料墨汁滴在直径为3mm的旋转圆盘电极上,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将制备得到的杂原子掺杂的介孔结构的二维碳材料与一定量的PTFE混合,制备成薄膜,与泡沫镍和气体扩散层一起压成锌-空气电极催化层,并组装成锌-空气电池。采用蓝电测试系统测试其电池性能。
实施例3
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的制备:称取10g柠檬酸钠,置于管式炉中,通入氩气流量为200ml/min,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并保温1小时后自然冷却,收集得到的碳材料。加入1M的稀盐酸,不断搅拌至溶液显酸性,继续搅拌2小时,然后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60℃下经过10h干燥后,得到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多孔二维结构的碳材料,记为C-map。
杂原子掺杂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的制备:称取0.1g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C-map和5g二氰二胺分别置于两个瓷舟中,以分离的状态置于管式炉中,二氰二胺置于气流方向的上游,在1050℃保温2小时,使得杂原子掺入大介孔和大孔碳材料中,最后得到杂原子掺杂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记为N-C-map。本实施例得到的大介孔和大孔碳材料透射电镜图如图4所示。
将本实施例得到的杂原子掺杂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N-C-map作为催化剂,进行氧还原电化学测试及其锌-空气电池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将得到的5mg杂原子掺杂大介孔和大孔的二维碳材料分散在1ml乙醇水溶液(乙醇:水=1:1)中,加入Nafion(5wt%)溶液,超声30分钟,得到均匀的碳材料墨汁;
将得到的3μl碳材料墨汁滴在直径为3mm的旋转圆盘电极上,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其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催化活性;
将制备得到的杂原子掺杂的大介孔和大孔孔结构的二维碳材料与一定量的PTFE混合,制备成薄膜,与泡沫镍和气体扩散层一起压成锌-空气电极催化层,并组装成锌-空气电池。采用蓝电测试系统测试其电池性能。
上述实施例1-3中得到的不同孔径的碳材料在掺杂前后电化学极化曲线(LSV),表示对应的氧还原催化剂与商品化Pt/C催化剂的活性对比如图5所示。图6示意性表示了上述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杂原子掺杂以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N-C-mip作为催化剂与商品化Pt/C催化剂在锌-空气电池应用性能的对比,其中,图(a)为锌-空气电池的模型图,图(b)为锌-空气电池正极材料的极化曲线,其中N-C-mip代表实施例1中氮掺杂后的微孔碳材料,具有更高的活性,图(c)为氮掺杂后的微孔碳材料与商品化的Pt/C锌-空气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放电电压的变化及长时间稳定性。
表1为实施例1-3制备得到不同孔径的碳材料和氮掺杂后碳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表,其中C-mip代表实施例1中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C-mep代表实施例2中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C-map代表实施例3中大介孔和大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N-C-mip代表实施例1中氮掺杂微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N-C-mep代表实施例2中氮掺杂介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N-C-map代表实施例3中氮掺杂大介孔和大孔为主的二维碳材料。
Figure BDA0003633827010000091
表1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二次热处理实现多孔碳材料的杂原子掺入,并探究了掺杂条件对不同孔径碳材料的掺杂效果,比较了材料掺杂前后的催化活性,可以拓展到其他多孔碳材料及活性碳材料的掺杂改性。将得到的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碳材料应用到氧还原催化反应中,其活性可媲美商品化的Pt/C催化剂,其稳定性及抗甲醇毒化作用优于商品化的Pt/C催化剂。同时,制备的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可作为其他催化剂的载体。
对于本发明的方法所涉及的上述各个步骤的序号并不意味着方法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制备方法,包括:
S1.将不同比例的有机小分子碱金属盐及有机小分子碱土金属盐在惰性气氛中热解处理;
S2.热解处理后的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经过酸洗、水洗和干燥处理得到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
S3.将所述二维碳材料与含杂原子化合物在所述惰性气氛中共热掺杂,得到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和所述碱土金属盐为柠檬酸盐或葡萄糖酸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钾盐,所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微孔为主;所述碱土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钙盐或有机小分子镁盐,所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介孔为主;所述碱金属盐为有机小分子钠盐,所述二维碳材料的结构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控制混合分别对应于以微孔为主、以介孔为主和以大介孔和大孔为主不同孔径结构的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的比例,所述步骤S2对应得到微孔、介孔及大介孔和大孔中至少两种混合孔径结构的二维碳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处理的热解温度为500~950℃,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或氩气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处理使用的酸为稀盐酸、稀硫酸或稀硝酸,所述酸的浓度为0.01~5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杂原子化合物为氨气、尿素、二氰二胺、三聚氰胺、硫脲等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共热掺杂的温度为700~1200℃,所述共热掺杂的时间为1~4小时,所述惰性气氛的气体流量为10~100ml/min。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等能源转换领域,还可作为催化剂载体,对其进行纳米颗粒复合应用于能源储存及其他催化领域。
CN202210498452.1A 2022-05-09 2022-05-09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0726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8452.1A CN115072698A (zh) 2022-05-09 2022-05-09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8452.1A CN115072698A (zh) 2022-05-09 2022-05-09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2698A true CN115072698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8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8452.1A Pending CN115072698A (zh) 2022-05-09 2022-05-09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26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9014A (zh) * 2023-07-18 2023-09-05 江苏大学 一种多级孔硼碳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305A (zh) * 2014-03-26 2014-07-16 同济大学 一种高比表面积高氮含量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CN106207239A (zh) * 2016-09-26 2016-12-0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方面的应用
CN107487766A (zh) * 2017-08-29 2017-12-19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杂原子掺杂三维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3665A (zh) * 2017-10-20 2018-01-16 南京大学 一种二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制法及其用途
CN108328599A (zh) * 2018-01-30 2018-07-27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柠檬酸过渡/碱金属络合物盐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CN108364796A (zh) * 2018-03-08 2018-08-03 山东大学 一种异质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37704A (zh) * 2018-07-09 2018-12-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氮掺杂3d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47474A (zh) * 2018-11-12 2019-04-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其制备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2305A (zh) * 2014-03-26 2014-07-16 同济大学 一种高比表面积高氮含量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
CN106207239A (zh) * 2016-09-26 2016-12-07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的合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方面的应用
CN107487766A (zh) * 2017-08-29 2017-12-19 东华理工大学 一种杂原子掺杂三维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3665A (zh) * 2017-10-20 2018-01-16 南京大学 一种二维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制法及其用途
CN108328599A (zh) * 2018-01-30 2018-07-27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柠檬酸过渡/碱金属络合物盐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CN108364796A (zh) * 2018-03-08 2018-08-03 山东大学 一种异质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37704A (zh) * 2018-07-09 2018-12-1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氮掺杂3d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647474A (zh) * 2018-11-12 2019-04-1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其制备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TA SEVILLA ET AL.: "Direct Synthesis of Highly Porous Interconnected Carbon Nanoshe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ACS NANO》, pages 5069 - 5078 *
YUNHUI ET.AL: "One-step synthesis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porouscarbon and their modified electrode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of hydroquinone and catecho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pages 302 *
朱远帅: "碳基固体酸催化玉米秸秆制备糠醛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pages 36 *
李绍婷等: "介孔碳负载纳米Pt高效催化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制卤代芳胺", 《山东化工》, vol. 50, pages 8 - 1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89014A (zh) * 2023-07-18 2023-09-05 江苏大学 一种多级孔硼碳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1854B (zh) 一种氮掺杂碳载单原子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8482B (zh) 非贵金属催化材料负载的核壳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344369B (zh) 具有三维分级多孔结构的钴氮共掺杂炭基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752380A (zh) 一种ZIF-8衍生的中空Fe/Cu-N-C型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94581B (zh) 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碳包覆磷化亚铜复合型催化剂的应用
CN108336374B (zh) 一种高性能三元Fe-Co-Ni共掺杂含氮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56546B (zh) 一种氮、氧共掺杂分级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21530A (zh) 一种非贵金属单原子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607183A (zh) 一种低温燃料电池Pd-Pt多面体纳米晶电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2479199A (zh) 一种氮、磷、氧共掺杂多孔石墨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8579718B (zh) 一种铟掺杂的纳米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043437B (zh) 一种空心SiC载体型Ir-Ru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5072698A (zh) 杂原子掺杂孔径可控的二维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12738B (zh) 三元铁镍钼基复合材料电解水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40196A (zh) 一种硼氮共掺杂多孔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649276A (zh) 一种基于n2等离子刻蚀的立体式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管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85079A (zh) 一种双杂原子掺杂的CoFe/SN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0055556A (zh) 析氢反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02080A (zh) 一种基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碳材料造孔剂的三维多孔Fe‑N‑C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4709427A (zh) 一种具有耐酸碱氧还原催化性能的氮硫共掺杂多级孔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0611107A (zh) 一种包含气体扩散层的燃料电池
CN114606512A (zh) 一种Ru掺杂W4.6N4颗粒@氮掺杂石墨烯管析氢电催化剂
CN113684499A (zh) 一种高金属负载效率的镍氮共掺杂炭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786966B (zh) 一种用于pem电解水装置的阴极析氢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4045527B (zh) 一种电解水析氢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