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1037A - 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1037A
CN115071037A CN202111301658.2A CN202111301658A CN115071037A CN 115071037 A CN115071037 A CN 115071037A CN 202111301658 A CN202111301658 A CN 202111301658A CN 115071037 A CN115071037 A CN 115071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mold
engagement
movable plate
pu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016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塚本淳
福本健二
神野镇绪
田岛久良
长谷川裕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Steel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Steel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642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213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Steel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Steel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71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10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6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C44/38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 B29C44/42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e.g. by injection or by vacuum
    • B29C44/424Details of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6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C44/38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 B29C44/42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into a closed space, i.e. to make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using pressure difference, e.g. by injection or by vacu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02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for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36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 B29C44/367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using spray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4/00Shap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material, e.g. swelling or foaming ; Producing porous or cellular expanded plastics articles
    • B29C44/34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4/58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 B29C45/5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into the mould using mould parts movable during or after injection, e.g. injection-compression moulding
    • B29C45/561Injection-compression 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o-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o-mechanical
    • B29C2045/68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o-mechanical using tie rods as separate elements for cl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形装置,其能够简化装置结构、或者更稳定地向第二卡合部件施加力而使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成形装置(1)具备:拉杆(319),其与固定板(312)和可动板(314)的任一个连接设置且具备卡合槽(321);第一卡合部件(324),其相对于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第二卡合部件(327),其相对于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并且还能够在拉杆)的轴向(L)上位移;以及传力部件(507),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配置在与第一卡合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具备拉杆插通的贯通孔(510)和推压第二卡合部件的推压面(511);以及驱动机构(502),其能够经由所述传力部件(507)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

Description

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形装置,其具备:模具开闭机构,其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的固定板使安装有可动模具的可动板在模具开闭方向上移动;以及合模机构,其使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合模。
背景技术
成形装置具备:模具开闭机构,其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的固定板使安装有可动模具的可动板在模具开闭方向上移动;以及合模机构,其使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合模,对于上述成形装置而言,设置有相对于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的卡合部件,并在卡合部件与拉杆的卡合槽卡合的状态下利用合模机构进行合模或者加压。但是由于在卡合槽与卡合部件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背隙),因此所述背隙有可能在压缩成形或型芯后退成形等领域对成形品的精度产生影响。专利文献1记载了将所述背隙除去、或者使其固定化而无效的技术。
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记载了:一种合模装置,其具备与拉杆的螺纹或环槽进行卡合脱离的合模用两半分割螺母,其中,具备如下手段:相对于合模用两半分割螺母追加在拉杆轴向上受到约束且能够在两半分割螺母开闭方向上进行相对动作的另一对追加两半分割部件,当所述合模用两半分割螺母闭合停止并经由螺纹或环槽与拉杆啮合时,所述追加两半分割部件也闭合停止并把持所述拉杆,将啮合部的松动(背隙)除去、或者使其固定化而无效。
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图5等中记载了:利用在可动板侧的垂直板设置的致动器使追加两半分割部件相对于两半分割螺母移动的方式。并且在专利文献的图6等中记载了:利用在与可动板的相反侧的垂直板设置的致动器使追加两半分割部件相对于两半分割螺母移动的方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20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合模装置中,就使追加两半分割部件移动的致动器而言,螺纹轴机构等截面积较小的呈圆筒状的轴部件利用通常的液压缸的杆、电动马达进行动作,利用上述的轴部件使追加两半分割部件移动,难以向追加两半分割部件整体稳定地施加力。或者专利文献1的该部分的结构较为复杂。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成形装置,其能够简化装置结构、或者以更稳定地向第二卡合部件施加力的状态使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此外其它的课题和新特征可以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知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具备:模具开闭机构,其使安装有可动模具的可动板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的固定板在模具开闭方向上移动;以及合模机构,其使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合模,所述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拉杆,其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可动板的任一个连接设置且具备卡合槽;第一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第二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并且还能够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以及传力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配置在与第一卡合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具备拉杆插通的贯通孔和推压第二卡合部件的推压面;以及驱动机构,其能够经由所述传力部件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成形装置,能够简化装置结构、或者更稳定地向第二卡合部件施加力而使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表示卡合机构卡合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表示型芯后退控制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从图1的A的方向观察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半部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后半部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与图4同样地是从图1的A的方向观察的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图8的J-J向视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图8的K-K向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前半部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后半部分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中:
1—注射成形装置;2—基台;3—合模装置;4—注射装置;311—固定模具;312—固定板;313—可动模具;314—可动板;315—模具开闭机构;319—拉杆(轴部件);321—卡合槽;323—卡合机构;324、324a、324b—第一卡合部件;325、333—液压缸(致动器);326、328—卡合齿;327、327a、327b—第二卡合部件;L—拉杆的轴向;M—与拉杆的轴向正交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使说明清楚而对以下的记载和附图适宜地进行了简化。另外,为了避免附图繁杂,存在省略了剖面线的部分。
<注射成形装置>
参照图1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装置1进行说明。图1是注射成形装置的侧视图。作为成形装置的一种的注射成形装置1在基台2上具备合模装置3和注射装置4。合模装置3具备:使安装有可动模具313的可动板314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311的固定板312移动的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以及进行固定模具311与可动模具313的合模的四台合模机构316的合模缸317(但是在图1中仅示出近前侧的模具开闭机构315及合模机构316)。并且注射装置4在加热缸4a内部具备未图示的螺杆等,能够进行发泡成形等成形。
在固定于基台2上的固定板312的模具安装相反面312a侧的中央部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注射装置4的喷嘴4b插入的研钵部312b,在研钵部312b的中央设置有供所述喷嘴4b与固定模具311连接的孔。并且在固定板312内部的四角附近分别设置有合模机构316的合模缸317。合模缸317的活塞318的前进侧的杆构成了相当于本发明的轴部件的拉杆319。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固定板312上连接有轴部件的拉杆319。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开模侧称为拉杆319的前进侧,将合模侧称为拉杆319的后退侧。合模缸317是在活塞318的前进侧具备合模侧油室317a且在活塞318的后退侧具备强力开模侧油室317b的双动缸。并且合模缸317与具备阀、传感器、泵、储罐等的液压装置320连接。
在所述各拉杆319外周的前端侧附近位置,卡合槽321以模具开闭方向的预定长度形成有多个相同间距的槽。如图2至图4所示,卡合槽321具备:相对于拉杆319的轴向L设置于直角方向的合模侧抵接面321a、相对于拉杆319的轴向L设置于倾斜方向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以及与其间的轴向L平行的底面321c。但是卡合槽321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也可以是相对于轴向L为直角方向的面。并且卡合槽321也可以是连续的螺纹槽。并且各拉杆319分别插通于在可动板314的四角附近设置的插通孔322。并且合模装置3也可以在基台2上的可动板314的模具安装相反面314a侧与所述可动板314隔开恒定间隔设置用于保持各拉杆319的拉杆保持器。
在可动板314的模具安装相反面314a的四角附近的插通孔322的两侧,与各拉杆319对应地分别配设有卡合机构323。卡合机构323也称为半螺母,在本发明中具备第一卡合部件324及第二卡合部件327。
并且在基台2上配设有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其使安装有可动模具313的可动板314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311的固定板312进行接近或远离移动。模具开闭机构315使用了伺服机构,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伺服马达338和滚珠丝杠机构339。更具体而言,在基台2上表面的支架上固定有伺服马达338,伺服马达338具备位置检测机构即旋转编码器338a。并且,包含旋转编码器338a的伺服马达338与伺服放大器342、控制装置343连接。并且控制装置343也与所述液压装置320连接。
滚珠丝杠机构339的滚珠丝杠34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经由轴承旋转自如地在基台2上的支架上安装为使得滚珠丝杠340的轴向与模具开闭方向一致。并且伺服马达338的驱动轴与所述滚珠丝杠340直接连接或者经由带进行连接,滚珠丝杠340利用伺服马达338的驱动而能够旋转自如。并且在可动板314的侧面下部或者下表面经由支架分别固定有滚珠丝杠螺母341,所述滚珠丝杠340分别插通于所述滚珠丝杠螺母341。利用这些机构并通过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的驱动而能够使可动板314在模具开闭方向上分别移动。并且可动板314的位置可利用旋转编码器338a进行检测,可动板314通过伺服放大器342等进行基于闭环控制的速度控制(包括位置控制)。并且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机构也可以是由使用伺服阀而能够进行闭环控制的两个液压缸构成的机构等。
并且,就可动板314相对于固定板312的位置或者可动模具313相对于固定模具311的位置而言,也可以利用所述旋转编码器338a以外的线位移传感器等位置检测机构进行测定。并且,就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在基台2上配设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的情况而言,对于重量物即伺服马达338、滚珠丝杠机构339的配置、配线或者相关成本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模具开闭机构315不限于两台,也可以一台或者其它数量。
在合模装置3中,除了合模缸317之外,使拉杆319移动一定距离的拉杆移动机构345与拉杆319的个数对应地设有四台(但是在图1中仅示出两台)。在各合模缸317的活塞318的后退侧固定有杆349,在所述杆349的前端,在直角方向上经由接头等或者直接安装有结合板347。并且在固定板312的模具安装相反面312a上沿着与所述杆349平行的方向安装有多个引导棒348,所述引导棒348插通于在结合板347上设置的插通孔。并且在所述模具安装相反面312a的所述杆349的两侧,与所述杆349平行地分别安装有拉杆移动缸346。并且所述拉杆移动缸346的模具安装相反面侧的杆346a分别安装于结合板347,所述杆349与杆346a一体地连结。
拉杆移动缸346是双杆型的液压缸,在模具安装面312c侧也具备未图示的杆,两方的油室的增压面的面积是相同面积。所述拉杆移动缸346与液压装置320连接,经由通过闭环控制而能够进行流量控制的阀344进行控制并供给动作油。关于能够进行流量控制的阀344,可以是伺服阀,也可以是其它的可变流量控制阀。拉杆移动机构345具备这些机构,通过拉杆移动缸346的动作使结合板347被引导棒348引导而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移动,同时地,与结合板347连接的杆349、活塞318、拉杆319也在前进和后退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固定板312与结合板347之间安装有线位移传感器等位置传感器350,就拉杆319相对于固定板312的位置而言,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进行测定。并且在拉杆移动机构345采用液压机构的情况下,拉杆移动缸的数量没有限定,也可以在固定板312内设置液压缸。并且,拉杆移动机构345只要通过闭环控制进行控制(位置控制或者速度控制)即可,也可以采用电动机构。此时可以采用伺服马达和滚珠丝杠机构,还可以并用肘节机构、楔机构。
<卡合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对卡合机构323进行说明。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表示卡合机构卡合前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表示型芯后退控制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从图1的A的方向观察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在可动板314的所述插通孔322的两侧固定有构成卡合机构323的壳体的保持部件351、352。并且以被保持部件351、352的内侧的与可动板314相对较近侧的引导部351a、352a夹持的形式设置有第一卡合部件324。第一卡合部件324由一对的324a、324b构成。以将所述保持部件351、352的上端彼此连接的形式设置有结合部353,在所述结合部353上安装有将卡合机构323驱动于开闭方向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即液压缸325,液压缸325的杆325a固定于第一卡合部件324a的后部。即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固定地安装于固定板312或者可动板314。
并且同样地以将保持部件351、352的下端彼此连接的形式设置有结合部354,在所述结合部354上安装有将卡合机构323驱动于开闭方向的致动器即液压缸325,液压缸325的杆325a固定于第一卡合部件324b的后部。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液压缸325、325的动作使一对卡合部件324a、324b相对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进退。此外,将卡合机构323驱动于开闭方向的致动器也可以采用伺服马达等电动马达。并且,就将卡合机构323驱动于开闭方向的致动器而言,只要是利用一个液压缸或电动马达等致动器使多个卡合机构323动作即可而没有限定。在利用一个液压缸或电动马达等致动器使多个卡合机构323动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致动器使在水平方向上相邻的卡合机构323动作,也可以通过一个致动器使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卡合机构323动作。
卡合机构323的第一卡合部件324的第一卡合部件324a和第一卡合部件324b由块状的螺母部件构成,在与拉杆319对置的内周部分别形成有多个卡合齿326。就所述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的卡合齿326的形状而言,具备:对应于拉杆319的合模侧抵接面321a和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而相对于拉杆319的轴向L设置于直角方向的合模侧抵接面326a、以及沿着轴向设置于倾斜方向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6b。并且第一卡合部件324a的内周部的两侧的下表面部分成为平面部,当第一卡合部件324a与第一卡合部件324b闭锁时,成为与第一卡合部件324b的平面部抵接或者隔开微小距离对置的部分。并且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在通过驱动机构的液压缸325的动作而前进时,卡合齿326能够使可动板314相对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卡合。此外,就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的卡合齿326的形状而言,只要是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即可,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6b也可以是垂直面。另外,就卡合机构323相对于拉杆319的开闭方向而言,除了如图1所示那样一对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之外,也可以是在水平方向上开闭移动等方式。
此外,如图2、图3所示,以被保持部件351、352的内侧的与可动板314相对较远侧的滑动面夹持的形式分别配设有本发明的卡合机构323即第二卡合部件327。第二卡合部件327的第二卡合部件327a和第二卡合部件327b由块状的螺母部件构成,在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对置的一侧具备与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同样的卡合齿328。即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卡合齿328具备:相对于拉杆319的轴向L设置于直角方向的合模侧抵接面328a;以及沿着轴向设置于倾斜方向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另外,第二卡合部件327a的内周部的两侧的下表面部分成为平面部327a3,当第二卡合部件327a与第二卡合部件327b闭锁时,成为与第二卡合部件327b的平面部抵接的部分。此外,在图2、图3中,为了使卡合机构323的第一卡合部件324或者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齿的数量清晰可见来进行说明,图示数量比实际少。但是基本上设置为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齿328的数量比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齿326的数量少。
就第一卡合部件324与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关系而言,由于上下的卡合部件彼此分别为相同形状,因此针对一侧的卡合部件324a、327a彼此的关系进行说明。第二卡合部件327的第二卡合部件327a能够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24的第一卡合部件324a在拉杆319的轴向L上位移。更具体而言,在第一卡合部件324a的侧面324a1朝向拉杆319的轴向L固定有圆柱状的连结引导棒329,连结引导棒329的前端插入到从另一方的第二卡合部件327a的侧面327a1朝向拉杆319的轴向L形成的引导孔330中。另外,在第一卡合部件324a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之间的连结引导棒329的外周安装有弹簧331,弹簧331的端面分别与第一卡合部件324a的侧面324a1、第二卡合部件327a的侧面327a1抵接。此外,在这些卡合部件324a、327a彼此之间设置连结引导棒329和弹簧331的组合的数量没有限定,但是优选设置多个。另外,连结引导棒329、弹簧331也可以设置于其它位置。另外,也可以在第二卡合部件327a设置连结引导棒,并在第一卡合部件324a设置引导孔。
根据这些机构,如果使卡合机构323的致动器即液压缸325的杆325a在前进方向上动作,则第一卡合部件324a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同时地朝向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前进移动。并且相反地,如果使液压缸325的杆325a向退缩方向动作,则第一卡合部件324a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同时地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向脱离方向后退移动。此外,第一卡合部件324a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没有通过连结引导棒329连结,对于第二卡合部件327也可以设置使其朝向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前后移动的专用的驱动机构。此时对于驱动机构的种类或数量没有限定。
此外,在与可动板314一体的保持部件351、352的前端侧(与可动板314相对较远侧)固定有块332,该块332安装能够使第二卡合部件327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24在拉杆319的轴向L上位移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因此,块332自身相对于可动板314不会在拉杆319的轴向L上和与轴向L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在所述块332内的插通拉杆319的一侧设置有相当于所述致动器的液压缸333。液压缸333是双动型的缸,液压缸333的杆即传力部件334的拉杆319的与轴向L正交的截面M的截面形状如图4所示那样是具有预定宽度的环状。并且,形成液压缸333的前进侧油室333a和后退侧油室333b的活塞335的增压面的形状也同样地如图4所示那样是具备预定宽度的环状。并且,传力部件334夹持液压缸333的活塞335延伸于两侧,前方侧和后方侧为相同的截面形状。并且,在传力部件334的外周部356与块332的内孔之间嵌入环状的密封部件,为了避免前进侧油室333a和后退侧油室333b的动作油泄漏而进行密封。采用该结构能够简化液压缸333的结构且构成为使动作油不易泄漏。
如图4所示,圆筒形状的缸杆即传力部件334的内周面336成为供拉杆319插通的孔。并且,所述内周面336的直径比拉杆319的外周的直径略大,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凸部顶面321d的外周与所述传力部件334的内周面336隔开微小的间隔对置。本实施方式的传力部件334的与拉杆319的轴向L正交的截面M的内周形状是圆形。因此,所述内周面336的形状具备相对于拉杆319的外周形状而言至少大致相似形状的部分。上述结构的所述驱动机构的液压缸333相对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不会在卡合/脱离方向上移动。
但是,传力部件334的内周面336的与拉杆319的轴向L正交的方向的截面M的截面形状可以不是完全地真圆,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楕圆或者形成有花键槽的圆形等。另外,致动器的传力部件334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在环的一部上有切口的形式,内周部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弧状。或者可以是,两个液压缸333是大致半圆状或者扇状且具备预定宽度的截面形状,且具备在内周部具备圆弧面的两个传力部件(与缸杆相当的部分),各传力部件可以分别推压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来传递力。在传力部件334的内周面336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的情况下,可以是多个曲率的圆弧,并且如果在过半的部分是圆弧的形状,则也可以在一部分具备不是圆弧形状的直线等部分。或者,关于该部分使用的致动器,在与权利要求5对应的情况下,可以是通常的具有圆形的杆的单动或双动的液压缸,也可以是具备伺服马达等电动马达或电动缸的结构。在将电动马达或电动缸用作致动器的情况下,驱动机构的传力部件的形状可以是圆筒形状,传力部件的与拉杆319的轴向L正交的截面M的内周形状可以包含圆或圆弧的部分。
就所述液压缸333的圆筒形状的传力部件334的前端面而言,成为由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可动板相反侧的侧面327a2平行的平面构成的抵接面337。并且,所述抵接面337不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327a的可动板相反侧的侧面327a2结合,当传力部件334后退时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液压缸333和传力部件334不会在与拉杆319的轴向L正交的方向上移动,能够仅使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与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一起朝向拉杆319的卡合槽321进退移动。并且,传力部件334不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直接固定连接,当传力部件334推压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侧面327a2、327b2时,能够使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在拉杆的轴向上移动。另外,在传力部件334不对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进行推压的情况下,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利用弹簧331的弹力恢复至原位置。所述的传力部件334不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直接固定连接的状态也可以是指:传力部件334的抵接面337能够始终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抵接并滑动的状态。另外,只要相对于不在与拉杆319的轴向L成直角的方向上移动的传力部件334而言,是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能够以相对于拉杆的卡合槽卡合/脱离的方式移动的状态,则传力部件334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也可以是卡合关系。
<合模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发泡成形品的成形方法>
接下来,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装置1的合模装置3的控制方法和发泡成形品的成形方法,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来进行说明。此外,关于构成第一卡合部件324的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构成第二卡合部件327的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实际上卡合齿326、卡合齿328的数量均为多个,但是为了清楚地进行说明,在图5和图6中分别仅示出一个。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合模装置3的成形模具355也称为插承式模具,即使在相对于型腔模即固定模具311而言,型芯模即可动模具313的模具开闭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型腔C也保持于进行了容积变更的状态。此外,成形模具355也可以是其它方式的能够进行型芯后退成形的模具。
在合模装置3的固定板312和可动板314上安装所述的能够进行型芯后退控制的成形模具355之后,接下来对成形模具355的模具厚度进行测定。并且,根据成形模具355的模具厚度,使拉杆移动机构345动作来移动调整合模机构316的合模缸317的活塞318与拉杆319的位置,以便相对于可动板314合模时的卡合机构323的位置,使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位置成为能够卡合的位置。
并且在注射装置4中使供给的发泡成形用的树脂材料在加热缸4a内塑化进行准备。在本发明中,发泡成形可以是添加发泡剂的化学发泡成形,也可以注入气体的物理发泡成形。此外,物理发泡成形也包括超临界发泡成形。
<合模装置的动作>
关于合模装置的动作,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前半部分的动作的说明图。并且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后半部分的动作的说明图。从控制装置343向伺服放大器342、液压装置320等发送指令信号,开始合模装置3的动作。首先,从可动板314后退的开模状态起,通过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的动作使滚珠丝杠340旋转,供滚珠丝杠340插通的滚珠丝杠螺母341在模具开闭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停止于开模位置的可动板314和可动模具313朝向固定板312和固定模具311移动。其中,就第一卡合部件324的螺母部件与第二卡合部件327的螺母部件的关系而言,如图5的(a)所示,处于驱动机构即液压缸333的传力部件334后退的位置,前端的抵接面337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的可动板相反侧的侧面327a2处于分离状态。但是,在使第二卡合部件327a位移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为单动缸的情况下,传力部件334的抵接面337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的侧面327a2保持抵接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卡合部件327a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24a的位置关系处于弹簧331伸长而两者距离最远的状态。
接下来,通过模具开闭机构315的动作使可动模具313抵接于固定模具311,于是在固定模具311与可动模具313之间形成用于进行成形的型腔C(合模工序)。进行了模具抵接之后,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进行伺服锁定来保持可动板314的位置。然后,卡合机构323的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从图5的(a)的螺母插入前的位置前进,从而利用液压缸325的前进动作使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齿326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卡合,成为可动板314与拉杆319卡合的状态。此时,如图5的(b)所示,在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的卡合齿326的合模侧抵接面326a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合模侧抵接面321a之间、所述卡合齿326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6b与所述卡合槽321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之间分别形成微小的间隙F、G。
另外,第一卡合部件324与第二卡合部件327通过连结引导棒329进行了连结,因此通过液压缸325向前进方向动作而使得随着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前进而第二卡合部件327也前进。并且,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齿328也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卡合,成为可动板314与拉杆319卡合的状态。此时,如图5的(b)所示,在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卡合齿326的合模侧抵接面328a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合模侧抵接面321a之间、所述卡合齿328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与所述卡合槽321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之间也分别形成微小的間隙H、I。
(卡合机构的卡合工序)
接下来,向合模机构316即合模缸317的合模侧油室317a供给动作油,使得拉杆319被朝向图5的(c)的箭头B的方向牵拉而进行合模增压,之后如图5的(c)所示那样,使卡合机构323的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的合模侧抵接面326a与拉杆319的合模侧抵接面321a之间的间隙F消失,所述合模侧抵接面326a与所述合模侧抵接面321a抵接。另一方面,第一卡合部件324a的卡合齿326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6b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的间隙扩大为F+G。此时,与第一卡合部件324侧同样地,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齿328的合模侧抵接面328a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合模侧抵接面321a之间、所述卡合齿328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与所述卡合槽321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的间隙也扩大为H+I。此外,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齿328的合模侧抵接面328a的面积的合计面积,与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合模侧抵接面326a的面积的合计面积相比较小,因此优选设计为使得合模力的过半部分经由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合模侧抵接面326a向可动板314传递。然后进一步使合模缸317增压来对固定模具311和可动模具313进行合模。
(合模增压工序)
确认达到预定的合模力之后,接下来转入合模工序,从注射装置4向型腔C注射发泡成形用的熔融树脂(合模工序)。此外,在进行合模工序时,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处于无负荷状态。并且在注射后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将合模缸317的合模侧油室317a与放泄口连接,合模侧油室317a内的动作油的压力降为0。
(泄压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合模工序开始起到泄压工序完成的期间,如图6的(d)所示,向卡合部件327的移动用的致动器即液压缸333的前进侧油室333a供给动作油,使传力部件334前进,与螺母部件即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侧面327a2,327b2抵接,之后继续前进。并且,使液压缸333的前进力经由传力部件334向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传递,使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向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移动。此时,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与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分别以连结引导棒329插通于引导孔330的形式进行了连接,因此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而言,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沿着拉杆319的轴向L移动。同时,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得弹簧331收缩。
另外,仅通过所述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移动,使得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卡合齿328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与拉杆319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抵接并且进行推压。将所述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推压于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从而使拉杆319的合模侧抵接面321a向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齿326的合模侧抵接面326a推压,使得卡合机构323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之间的背隙消失。并且,可动板314与拉杆319以没有松动的固定状态连结。此外,相对于四个拉杆319而言同时进行第二卡合部件327的移动,四个拉杆319与可动板314以没有背隙的状态卡合和固定。
泄压工序结束后,接下来如图6的(e)所示,转入型芯后退控制工序。对于型芯后退控制工序可以考虑多个控制方法。就第一型芯后退控制方法而言,仅使四台拉杆移动机构345动作,使拉杆319向目标位置沿着开模方向(图6的(e)的箭头D的方向)移动,从而以与拉杆319没有背隙的状态使实质上成为一体的可动板314和可动模具313向目标位置移动。就通过拉杆移动机构345的拉杆移动缸346进行的拉杆319的移动控制而言,通过利用位置传感器350来检测拉杆319的位置,并对伺服阀等阀344进行闭环控制来进行。在第一型芯后退控制方法中,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型芯后退控制。该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保持可动模具313相对于固定模具311的平行度的同时进行移动。
就第二型芯后退控制方法而言,仅使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动作,以与拉杆319没有背隙的状态使实质上成为一体的可动板314和可动模具313向目标位置移动。就第二型芯后退控制方式而言,能够以较强力度使用位置控制能力也较高的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来进行型芯后退控制。但是,在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的数量并非四台的情况下,有时在可动模具313相对于固定模具311的平行度的方面比第一控制方式差。
就第三型芯后退控制方法而言,使四台拉杆移动机构345、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动作,同时也使与可动板314一体的拉杆319移动。就第三型芯后退控制方式而言,能够以较强力度使用位置控制能力也较高的两台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并且也使用四台拉杆移动机构345来控制可动模具313相对于固定模具311的平行度。在第三型芯后退控制方式中,对于一部分的型芯后退区间也可以仅通过四台拉杆移动机构345进行控制,或者仅通过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进行控制。
(型芯后退工序)
并且,不论哪一种型芯后退控制方法,都在泄压工序结束的时刻成为拉杆319与可动板314一体固定而不受背隙影响的状态,因此能够实现高速且高精度的型芯后退成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发泡成形)。并且,当型芯后退控制工序结束后,接下来转入冷却工序。在冷却工序中基本上将可动板314保持于目标位置,并且拉杆319也保持于目标位置并经过预定时间。但是,型腔C内的树脂冷却收缩,向合模缸317的合模侧油室317a、拉杆移动缸346的后退侧油室供给动作油,使拉杆319向后退侧移动,或者也可以是,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也向合模侧移动,将可动板314和可动模具313向合模方向推压。
(冷却工序)
并且,当冷却工序结束后,则如图6的(f)所示那样,向使第二卡合部件327位移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即液压缸333的后退侧油室333b供给动作油,使传力部件334后退。由此,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之间的弹簧331伸长,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沿着拉杆319的轴向L向远离的方向移动。
接下来,向合模缸317的强力开模侧油室317b供给动作油进行强力开模。由此,拉杆319向开模方向(图6的(f)的箭头E的方向)移动,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与卡合机构323的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6b抵接。并且进一步向所述强力开模侧油室317b供给动作油,从而拉杆319将卡合机构323和可动板314向箭头E的方向推压来进行强力开模,固定模具311与可动模具313之间也仅以预定间隔开模。此时,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保持与拉杆319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抵接的状态,但是从强力开模时的拉杆319向可动板314传递的开模力中过半的力经由第一卡合部件324向可动板314传递。此外,强力开模工序也并非必须,在开模力无需太大时等情况下,也可以在冷却工序后使卡合机构323脱离之后,直接使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动作来进行使可动板314开模的动作。
(强力开模工序)
接下来,使固定模具311与可动模具313之间的距离分开至预定间隔,之后使卡合机构323进行开闭动作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即液压缸325向后退方向动作,所连结的第一卡合部件324a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第一卡合部件324b与第二卡合部件327b分别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脱离。此时,传力部件334与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侧面327a2、327b2也都没有直接通过螺栓等固定连接,因此能够与液压缸333的传力部件334的位置无关地,使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从卡合槽321向脱离方向打开。之后,使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动作,使可动板314和可动模具313移动到开模完成位置。并且,通过未图示的顶出机构的动作使成形的发泡成形品从可动模具313的型腔面突出,并利用未图示的取出机取出。此时的拉杆319与第一卡合部件324和第二卡合部件327的位置关系是图5的(a)的状态,并以该状态转入下一个成形循环。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参照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装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的图7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板314的背面安装有卡合机构401。卡合机构401中的构成第一卡合部件402的螺母部件即第一卡合部件402a、402b在包含保持部件的壳体403内能够利用驱动机构的致动器404相对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仅在接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所述壳体403设置有与第一卡合部件402一起利用所述致动器404相对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在接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的第二卡合部件405。
构成第二卡合部件405的螺母部件即第二卡合部件405a、405b能够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402在拉杆319的轴向L上位移。具体而言,在第二卡合部件40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使第二卡合部件405a、405b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402a、402b位移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即液压缸406。所述液压缸406具备截面形状大致为半圆形状或圆弧形状且具有预定厚度的传力部件407,在其外周侧具备动作油的油室408。此外,传力部件407是在通常的液压缸中相当于杆的部分。
此外,就传力部件407的与拉杆的轴向正交的截面M的截面形状而言,优选内周部408a的形状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外周形状为相似形(此时包含与第一卡合部件402的卡合齿的前端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底面321c抵接时相同的形状)。并且,在传力部件407大致为半圆形状或圆弧形状的情况下,中心角(从大致半圆或圆弧的中心点起向两端的放射线的内侧的角度)优选为80°至170°。如果所述角度比所述80°小,则在传力部件407进行推压时难以获得稳定推压的效果,比170°大时则壁面过薄而会影响强度。通过使致动器404的传力部件407成为所述结构,从而与利用一至三个杆推压第二卡合部件时相比而言,能够确保传力部件407的抵接面的面积并稳定地推压第二卡合部件。
此外,液压缸可以是单动缸或双动缸。在单动缸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部件402的侧面402b1与第二卡合部件405的第一卡合部件侧的侧面405b1之间设置原位置恢复用的弹簧409,或者在油室内设置原位置恢复用的弹簧。或者也可以是,弹簧如第一实施方式的与可动板314一体的块332那样设置块,该块位于与第二卡合部件405相比相对较离的位置,对第二卡合部件405向可动板314施力。另外,在液压缸406为双动缸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部件402中设置前进用油室、活塞、后退用油室。并且,双动缸的杆的前端可以与第二卡合部件405卡合。另外,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可以是电动马达。
另一方面,在固定于可动板314的壳体403的保持部件之间,第二卡合部件405与第一卡合部件402一起设置为能够在相对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接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卡合部件405如前述那样,能够通过液压缸406的动作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402在拉杆319的轴向L上向接近和远离的方向移动。但是,第二卡合部件405也可以具备专用的致动器。该情况下,液压缸406的传力部件407的前端的抵接面可以不与第二卡合部件405的侧面405a1直接固定连接,仅为抵接。
能够利用所述机构使第二卡合部件405的螺母部件相对于第一卡合部件402的螺母部件向拉杆319的轴向L位移,并且相对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接近和远离。此外,液压缸406可以装配于第一卡合部件402a、402b侧,朝向第二卡合部件405设置传力部件。在向第一卡合部件402装配致动器的情况下,传力部件的前端可以是仅与第二卡合部件405的侧面抵接的结构也可以是卡合的结构。在驱动机构的致动器是双动缸或电动马达的情况下,在传力部件的前端与另一方的卡合部件卡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致动器经由传力部件向使一方的卡合部件靠近另一方的卡合部件的方向传递力,从而消除卡合机构的背隙。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也可以在可动板314与第一卡合部件324之间设置第二卡合部件327。此时,从泄压结束的状态起使本发明的致动器动作,仅使第二卡合部件327向合模方向移动。由此,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与拉杆319的卡合槽321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进行抵接和推压,能够消除背隙。
接下来,参照图8至图12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装置1的合模装置3和注射装置4的大部分,因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使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且以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如图8所示,在构成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卡合机构501收纳于内部的壳体的保持部件351、352上分别各设置有两个液压缸,即能够使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的驱动机构502的液压缸505、506的缸筒505a、506a设置于保持部件351,能够使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的驱动机构502的液压缸503、504的缸筒503a、504a设置于保持部件352。并且,在所述缸筒503a、504a、505a、506a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活塞503b、504b、505b、506b。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保持部件351的内部设置了驱动机构502的所述缸筒503a等,但是也可以采用市售的液压缸。此外,驱动机构502的液压缸的数量没有限定,驱动机构502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那样的环状的液压缸。虽然第三实施方式的液压缸是双动缸,但是也可以没有仅向活塞的一侧供给动作油的油室,而是采用通过弹簧进行复位的单动缸。另外,驱动机构502也可以采用伺服马达、滚珠丝杠等电动的驱动机构。另外,如图8所示,在保持部件351、352上与液压缸503等平行地设置有用于对接下来说明的传力部件507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棒508、509。关于引导棒508、509,虽然这里记载了两个,但是对于数量没有限定,实际中通常会使用更多的引导棒。
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卡合机构501的第一卡合部件324、第二卡合部件327的结构及其开闭用的驱动机构的致动器,因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而省略说明。图9是图8的J-J向视图,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327在与第一卡合部件324的相反侧(在图9中为左侧即可动板相反侧)设置有传力部件507。传力部件507是一块的方体、多面体、圆筒体等块体,在拉杆轴向的中心形成有供拉杆插通的圆筒状的贯通孔510。另外,传力部件507在第二卡合部件327侧形成有推压面511。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传力部件507的推压面511,虽然是由与拉杆轴向正交的平面构成,但是,只要是与第二卡合部件327的被推压面即侧面327a2以一定程度以上的面积抵接的形状,则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传力部件507是一个块体,但是并不排除由多个块体构成的情况。
图10是图8的K-K向视图,是保持部件351部分的截面。但是,为了容易理解,也以虚线示出了并未出现于该截面的拉杆319、第一卡合部件324、第二卡合部件327。在传力部件507上沿着拉杆轴向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引导棒508、509插入的引导孔512、513。另外,在传力部件507的推压面511侧的外周侧安装有在所述可动板314侧的保持部件351、352等部件安装的驱动机构502的液压缸503等的杆503c、504c、505c、506c。推压面511与安装液压缸503等的杆的部分可以是同一面,也可以是图8、高度不同的面。采用上述结构,作为块体的传力部件507能够通过多个驱动机构502稳定地将第二卡合部件327朝向第一卡合部件324推压。另外,并非如专利文献1那样驱动机构的杆直接安装于直接卡合部件327,且无需将卡合部件以相对于杆可变更位置的方式安装,也具有避免结构复杂化的优点。
<第三实施方式的合模装置的制御方法和发泡成形品的成形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1、图12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注射成形装置1的发泡成形品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发泡成形品的成形方法(型芯后退控制方法),就第一卡合部件324、第二卡合部件327、拉杆319的动作的关系而言,与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5、图6的动作的说明图通用。如图11的中段的(b)所示,当通过螺母插入而将第一卡合部件324的一对第一卡合部件324a、324b、第二卡合部件327的一对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分别与拉杆319的槽321卡合之后,接下来则如图11的下段的(c)所示那样进行合模增压。
接下来,如图12的上段的(d)所示,当合模完成后,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部件327a、327b朝向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部件324a、324b移动。此时,向驱动机构502的液压缸503等的前方的杆侧油室503d等供给动作油,与杆503c等的后退驱动同时地,传力部件507的推压面511推压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部件327a、327b的被推压面即侧面327a2。由此,第二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部件324a、324b的卡合齿328在拉杆319的槽321内以背隙量沿着合模方向移动,卡合齿328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与拉杆319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1b抵接。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部件324a、324b是在拉杆319的轴向上不能移动的结构,因此利用驱动机构的液压缸503等的力,在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部件324a、324b的卡合齿326的合模侧抵接面326a与第二卡合部件327的卡合部件327a、327b的卡合齿328的强力开模侧抵接面328b之间,夹持形成在拉杆319的两个槽部321之间的凸部321e的部分,成为消除了背隙且固定的状态。然后,在合模增压过程中,从注射装置4向未图示的模具的型腔内注射包含发泡材料的熔融树脂。此外,关于该第二卡合部件327的一对第二卡合部件327a、327b的移动,只要在从合模工序开始到泄压工序完成之间进行即可。
在该状态下,进行如图11的中段的(e)所示的型芯后退控制。在型芯后退控制中,使拉杆移动缸346动作,使拉杆319向开模方向移动来进行型芯后退控制。或者,使模具开闭机构315的伺服马达338驱动。然后,通过使可动板314和可动模具313向开模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固定模具311与可动模具313之间的型腔C的容积扩大。
当型芯后退控制结束后,接下来则转入如图11的下段的(f)所示的强力开模控制。在进行强力开模控制时,向驱动机构502的液压缸503等的缸侧油室503e等供给动作油,在使杆503c等前进的同时使传力部件507向开模方向(在图12中为左方向)移动。然后,向合模缸317的强力开模侧油室317b供给动作油而使拉杆319向开模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来自拉杆319的主要的力施加于第一卡合部件324的卡合部件324a、324b侧,使可动板314和可动模具313向开模方向移动来进行成形品的脱模。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板312上设置合模缸317,相对于与固定板312连接的拉杆319,在可动板314上设置有卡合机构323即第一卡合部件324和第二卡合部件327。但是,也可以在可动板上设置合模缸,相对于与可动板连接的拉杆,在固定板上设置卡合机构的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该情况下,可动板由安装可动模具的第一可动板和安装合模缸的第二可动板这两个板构成,也可以将卡合机构即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设置于第二可动板。此外,也可以相对于通过螺母连接于可动板的拉杆,在固定板上设置合模缸,将卡合机构即第一卡合部件和第二卡合部件设置于固定板。
在相对于四个拉杆319利用第二卡合部件327进行卡合的情况下,几乎在各情况下都与全部拉杆319对应地设置第二卡合部件327。但是,也可以考虑不相对于全部拉杆319设置第二卡合部件327的情况。例如在利用在可动板314下方连接的模具开闭机构315使可动板314移动的情况下,可动板314的上部的前进有可能较慢,此时可以是仅在与上部的拉杆319对应的部分设置第二卡合部件等。另外,卡合机构323可以不仅具备第一卡合部件324和第二卡合部件327,而且具备第三卡合部件等。
在本发明的成形装置是注射成形机的合模装置的情况下,对于成形方法的应用例而言,不仅可以应用包含发泡成形的型芯后退控制,也可以应用注射压缩成形、注射加压成形、抽气成形等合模力较低的使可动板移动的成形方法等。在注射成形装置的合模装置的情况下不限于此,作为一例尤其适用于合模力为10000kN以上的大型合模装置。
另外,对于成形装置的应用例而言,能够广泛地利用加压成形装置、中空成形装置、真空成形装置、层叠成形装置、转印成形装置等包含平板在内的模具来进行成形品的成形。另外,在各情况下,成形装置的可动模具的模具开闭方向没有限定,也可以是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者其它方向上进行模具开闭。
此外,虽然对于本发明进行了一些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本领域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以上说明的多个例子也可以适当组合实施。

Claims (6)

1.一种成形装置,其具备:模具开闭机构,其使安装有可动模具的可动板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的固定板在模具开闭方向上移动;以及合模机构,其使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合模,
所述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杆,其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可动板的任一个连接设置且具备卡合槽;
第一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
第二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并且还能够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以及
传力部件,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配置在与第一卡合部件相反的一侧,且具备拉杆插通的贯通孔和推压第二卡合部件的推压面;以及
驱动机构,其能够经由所述传力部件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
2.一种成形装置,其具备:模具开闭机构,其使安装有可动模具的可动板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的固定板在模具开闭方向上移动;以及合模机构,其使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合模,
所述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杆,其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可动板的任一个连接设置且具备卡合槽;
第一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
第二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并且还能够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以及
驱动机构,其具备传力部件且能够向所述第二卡合部件传递力而使该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该传力部件包含与拉杆的轴向正交的截面的内周形状呈圆或圆弧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的致动器是液压缸,传力部件呈圆筒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板或者所述可动板,且不会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在卡合/脱离方向上移动。
5.一种成形装置,其具备:模具开闭机构,其使安装有可动模具的可动板相对于安装有固定模具的固定板在模具开闭方向上移动;以及合模机构,其使所述固定模具与可动模具合模,
所述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拉杆,其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可动板的任一个连接设置且具备卡合槽;
第一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
第二卡合部件,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进行卡合/脱离,并且还能够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以及
驱动机构,其具备不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直接固定连接的传力部件,且能够在推压所述第二卡合部件时使该第二卡合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在拉杆的轴向上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板或者所述可动板,且不会相对于所述拉杆的卡合槽在卡合/脱离方向上移动。
CN202111301658.2A 2021-03-16 2021-11-04 成形装置 Pending CN1150710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2838 2021-03-16
JP2021042838 2021-03-16
JP2021164268A JP7282137B2 (ja) 2021-03-16 2021-10-05 成形装置
JP2021-164268 2021-10-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1037A true CN115071037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6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01658.2A Pending CN115071037A (zh) 2021-03-16 2021-11-04 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0128B2 (zh)
CN (1) CN115071037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95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CN101138871A (zh) * 2006-09-04 2008-03-12 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 合模装置
CN101454137A (zh) * 2006-06-19 2009-06-10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拉杆逆向拉制合模装置
CN101873914A (zh) * 2007-11-30 2010-10-27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11111B2 (ja) 1988-07-07 1996-06-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型厚調整装置
JPH06106542A (ja) 1992-09-25 1994-04-19 Ube Ind Ltd 型締装置
JPH06182839A (ja) 1992-12-21 1994-07-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型締装置
JP3188908B2 (ja) 1994-12-27 2001-07-16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射出圧縮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299140B2 (ja) 1997-04-30 2002-07-08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等の複合型締装置
JP4689534B2 (ja) 2006-05-24 2011-05-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発泡樹脂成形機
JP5179987B2 (ja) 2008-07-29 2013-04-10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5489059B2 (ja) 2009-07-31 2014-05-14 宇部興産機械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のハーフナ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395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合模装置及合模方法
CN101454137A (zh) * 2006-06-19 2009-06-10 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拉杆逆向拉制合模装置
CN101138871A (zh) * 2006-09-04 2008-03-12 株式会社名机制作所 合模装置
CN101873914A (zh) * 2007-11-30 2010-10-27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80128B2 (en) 2023-10-10
US20220297357A1 (en)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4167B2 (en) Clamping machine
US8550806B2 (en) Molding apparatus
EP2117803B1 (en) Molding-system clamp
US7179409B2 (en) Die clamping apparatus and die clamping method
US20030020194A1 (en) Method and mould clamping press for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s
CA2673692C (en) Molding-system lock
US7537443B2 (en) Mold clamping system
WO2007143810A1 (en) Molding-system locking mechanism
EP2150389B1 (en) Molding system having clamp actuator having actuator mount
CN115071037A (zh) 成形装置
US20090104305A1 (en) Ejector Assembly for Ejecting Parts from a Mold
JP2002225100A (ja) 電動式トグル型締装置及び電動式ハーフナット開閉装置
WO2009079748A1 (en) An ejector assembly for ejecting parts from a mold
JP7282137B2 (ja) 成形装置
JP2022118462A (ja) 成形装置および成形装置のバックラッシ除去方法
CN113306101A (zh) 一种液压两板式塑料注射成型机
EP2958729B1 (en) Molding system comprising an actuator
JP4304090B2 (ja) 型締装置
JP5991725B1 (ja) 射出成形機
JPH0924520A (ja) 型締装置
US6811392B2 (en) Traction type electric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2024046585A (ja) 成形装置の成形方法、成形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2022072494A (ja) 型締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型締装置ならびに該型締装置を備えた射出成形機
KR20020065339A (ko) 금형-클램핑 장치 및 장치의 작동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