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7397A -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 Google Patents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7397A
CN115057397A CN202210983722.8A CN202210983722A CN115057397A CN 115057397 A CN115057397 A CN 115057397A CN 202210983722 A CN202210983722 A CN 202210983722A CN 115057397 A CN115057397 A CN 115057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imiting
baffle
toothed bel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37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Weihai Ocean Vocation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2109837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73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7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73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9/00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3/0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 B63B73/60Building or assembling vessels or marine structures, e.g. hulls or offshore plat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ools or equipment; characterised by automation, e.g. use of robo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Robo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分段建造的辅助工装领域,具体是涉及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包括:传动机构,能为装置的运行提供动力;吸附机构,包括四个真空吸盘,四个真空吸盘能使薄板在运动时不变形;两个支撑组件,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的两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支撑机构靠近吸附机构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机构远离吸附机构固定设置;两个提拉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的两侧,每个提拉机构均与第一支撑机构相连;两个旋转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的两侧,每个旋转机构均与第二支撑机构相连;限位组件,能确保薄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限位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

Description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分段建造的辅助工装领域,具体是涉及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由公开号CN206857994U所提及的一种豪华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可知,邮轮多以薄板结构为主,特别是邮轮舱室区域薄板多,面积大,大部分板为5 mm厚,薄板焊接变 形不容易控制,但平整度要求又很严格,由于薄板分段大多以平台甲板为基面进行反造和预舾装,在进行总组和搭载前必须要进行翻身工作,因而必须考虑和解决薄板分段翻身过程的易变形特性。
对于常规船舶产品的分段及总段,船厂一般都是通过在船体分段上安装吊耳,采用起重机直接翻身吊运方式来完成分段吊装作业,而对于大型邮轮薄板结构的分段和总段,现有技术的吊装方式,薄板分段在翻身过程中容易变形,安装的精度无法控制,严重的将导致船体变形,影响船舶的建造质量。
但公开号CN206857994U所提及的装置占地面积过大,装置中翻转主体过于笨重,不利于安装和转移装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应用于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本装置应具备集成度高,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转移的优点,同时本装置还应该在对薄板翻身时确保薄板不会发生变形。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包括:
传动机构,能为装置的运行提供动力;
吸附机构,包括四个真空吸盘,四个真空吸盘能确保薄板在运动时保持稳定;
两个支撑组件,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的两侧,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支撑机构靠近吸附机构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机构远离吸附机构固定设置;
两个提拉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的两侧,每个提拉机构均与第一支撑机构相连;
两个旋转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的两侧,每个旋转机构均与第二支撑机构相连;
限位组件,能确保薄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限位组件与支撑组件相连。
进一步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传动轮和转动轴,电机呈水平状态设置,电机的输出端靠近吸附机构,主动轮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传动轮与主动轮关于吸附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并且传动轮和主动轮位于两个支撑组件的同侧,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连,另一端与传动轮固定轴接。
进一步的,吸附机构还包括真空机和连接架,连接架位于四个真空吸盘的上端,四个真空吸盘位于连接架的四个边角处,真空机固定设置于连接架的上端,真空机的输出端与四个真空吸盘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挡板、保护挡板、延伸挡板和限位挡板,其中,支撑座呈水平状态设置,保护挡板固定设置在支撑座的上端,支撑挡板位于支撑座的上方,支撑挡板与保护挡板固定连接,限位挡板位于支撑座的上端,限位挡板与支撑座靠近连接架的一面固定连接,延伸挡板位于限位挡板远离吸附机构的一侧,延伸挡板与限位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提拉机构均包括转换齿轮和双向齿带,其中,位于电机旁侧的转换齿轮与主动轮相啮合,位于传动轮旁侧的转换齿轮与传动轮相啮合,双向齿带位于第一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挡板和延伸挡板之间,双向齿带的两侧成型有滑动部,第一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挡板靠近连接架的一侧成型有第一限位槽,第一支撑机构中的延伸挡板远离连接架的一侧成型有第二限位槽,双向齿带的滑动部同时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滑动连接。双向齿带的外圈上成型有外齿,转换齿轮与双向齿带的外齿相啮合。
进一步的,提拉机构还包括连接轴、齿盘、连接套、连接销、移动齿轮、两个连接板和两个连接块,两个连接板位于支撑挡板远离连接架的一侧,两个连接板分别与支撑挡板的上部和下部固连,两个连接块位于两个连接板靠近连接架的一侧,两个连接块分别与两个连接板固连,齿盘设置于两个连接块靠近连接架的一侧,齿盘同时与两个连接块固定连接,齿盘上成型有第四限位槽,连接轴的一端与连接架固连,另一端伸入第四限位槽并与第四限位槽的底部滑动连接,连接套位于齿盘靠近连接架的一侧,连接套的一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的外部,连接套的另一端与移动齿轮滚动套接,连接销穿过移动齿轮并与连接套固连,双向齿带的内圈成型有内齿,移动齿轮与双向齿带的内圈相啮合,同时,移动齿轮还与齿盘相啮合。
进一步的,旋转机构包括定位环、旋转齿轮和定位齿带,定位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的外部,旋转齿轮套设在定位环的外部,定位环上成型有定位凸缘,旋转齿轮上成型有定位凹槽,定位凸缘与定位凹槽配合连接,定位齿带内圈的两端成型有驱动齿,驱动齿与旋转齿轮相啮合,定位齿带的两侧成型有定位部,定位齿带通过定位部与第二支撑机构中的支撑挡板和延伸挡板固连。
进一步的,限位挡板的两侧成型有第三限位槽,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机构,两个限位机构呈对称状态设置在限位挡板的两侧,两个限位机构与第三限位槽滑动连接,限位机构包括限位环和限位栓,限位环成型有活动部和限位部,其中,活动部固定套接在连接轴的外部,限位部与第三限位槽的边缘相切,限位栓穿过限位部抵紧在第三限位槽的底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转移,可以应用于多种工作环境;
其二:本装置集成度高,各机构之间联动性强,只需一个动力源即可完成对薄板的移动和翻身动作:
其三:本装置采用真空吸盘将薄板夹持,可以防止薄板在移动和翻转过程中发生变形,同时无需对薄板安装吊耳等辅助器件,减少了薄板的变形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发明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支撑机构和提拉机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延伸挡板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支撑机构和旋转机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传动机构;2、电机;3、主动轮;4、传动轮;5、转动轴;6、吸附机构;7、真空吸盘;8、连接架;9、真空机;10、支撑组件;11、第一支撑机构;12、第二支撑机构;13、支撑挡板;14、第一限位槽;15、支撑座;16、保护挡板;17、延伸挡板;18、第二限位槽;19、限位挡板;20、第三限位槽;21、提拉机构;22、连接轴;23、转换齿轮;24、双向齿带;25、内齿;26、外齿;27、滑动部;28、齿盘;29、第四限位槽;30、连接板;31、连接块;32、连接套;33、连接销;34、移动齿轮;35、旋转机构;36、定位环;37、定位凸缘;38、旋转齿轮;39、定位凹槽;40、定位齿带;41、驱动齿;42、定位部;43、限位组件;44、限位机构;45、限位环;46、活动部;47、限位部;48、限位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9,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包括:
传动机构1,能为装置的运行提供动力;
吸附机构6,包括四个真空吸盘7,四个真空吸盘7能确保薄板在运动时保持稳定;
两个支撑组件10,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6的两侧,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1和第二支撑机构12,第一支撑机构11和第二支撑机构12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支撑机构12靠近吸附机构6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机构11远离吸附机构6固定设置;
两个提拉机构21,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6的两侧,每个提拉机构21均与第一支撑机构11相连;
两个旋转机构35,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6的两侧,每个旋转机构35均与第二支撑机构12相连;
限位组件43,能确保薄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限位组件43与支撑组件10相连。
传动机构1包括电机2、主动轮3、传动轮4和转动轴5,电机2呈水平状态设置,电机2的输出端靠近吸附机构6,主动轮3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套接,传动轮4与主动轮3关于吸附机构6呈对称状态设置,并且传动轮4和主动轮3位于两个支撑组件10的同侧,转动轴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连,另一端与传动轮4固定轴接。装置运行时:电机2启动,主动轮3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套接,电机2的运行带动主动轮3转动,转动轴5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套接,电机2运行同时会带动转动轴5转动,传动轮4与转动轴5固定轴接,转动轴5的转动会带动传动轮4转动。
吸附机构6还包括真空机9和连接架8,连接架8位于四个真空吸盘7的上端,四个真空吸盘7位于连接架8的四个边角处,真空机9固定设置于连接架8的上端,真空机9的输出端与四个真空吸盘7相连。装置运行时:操作人员首先将薄板运至吸附机构6下方,四个真空吸盘7附着在薄板的上端,随后吸附机构6启动,此时真空机9运行,四个真空吸盘7与真空机9的输出端相连,四个真空吸盘7内的空气被抽离,四个真空吸盘7将薄板稳定的吸附起来,四个真空吸盘7与连接架8固定相连,此时连接架8的移动会带动真空吸盘7移动,四个真空吸盘7可确保薄板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形变。
第一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座15、支撑挡板13、保护挡板16、延伸挡板17和限位挡板19,其中,支撑座15呈水平状态设置,保护挡板16固定设置在支撑座15的上端,支撑挡板13与于支撑座15的上方,支撑挡板13与保护挡板16固定连接,限位挡板19位于支撑座15的上端,限位挡板19与支撑座15靠近连接架8的一面固定连接,延伸挡板17位于限位挡板19远离吸附机构6的一侧,延伸挡板17与限位挡板19固定连接。装置运行时:保护挡板16与支撑座15固定连接,由于本装置工作场所多扬尘,保护挡板16能确保提拉机构21和旋转机构35的底端不被过多扬尘附着,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支撑挡板13位于支撑座15的上方,支撑挡板13用于确定提拉机构21与旋转机构35的位置,限位挡板19与延伸挡板17固定连接,则限位挡板19和延伸挡板17共同发挥作用,能为薄板的移动提供导向。
两个提拉机构21均包括转换齿轮23和双向齿带24,其中,位于电机2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主动轮3相啮合,位于传动轮4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传动轮4相啮合,双向齿带24位于第一支撑机构11中的支撑挡板13和延伸挡板17之间,双向齿带24的两侧成型有滑动部27,第一支撑机构11中的支撑挡板13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成型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一支撑机构11中的延伸挡板17远离连接架8的一侧成型有第二限位槽18,双向齿带24的滑动部27同时与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8滑动连接。双向齿带24的外圈上成型有外齿26,转换齿轮23与双向齿带24的外齿26相啮合。装置运行时:位于电机2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主动轮3相啮合,位于传动轮4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传动轮4相啮合,主动轮3和传动轮4的转动会带动两个提拉机构21中的转换齿轮23转动,双向齿带24的外齿26与转换齿轮23啮合,转换齿轮23的转动会带动双向齿带24的转动,在双向齿带24转动时,双向齿带24的滑动部27同时与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8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8能确保双向齿带24在转动时不会发生窜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提拉机构21还包括连接轴22、齿盘28、连接套32、连接销33、移动齿轮34、两个连接板30和两个连接块31,两个连接板30位于支撑挡板13远离连接架8的一侧,两个连接板30分别与支撑挡板13的上部和下部固连,两个连接块31位于两个连接板30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两个连接块31分别与两个连接板30固连,齿盘28设置于两个连接块31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齿盘28同时与两个连接块31固定连接,齿盘28上成型有第四限位槽29,连接轴22的一端与连接架8固连,另一端伸入第四限位槽29并与第四限位槽29的底部滑动连接,连接套32位于齿盘28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连接套32的一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22的外部,连接套32的另一端与移动齿轮34滚动套接,连接销33穿过移动齿轮34并与连接套32固连,双向齿带24的内圈成型有内齿25,移动齿轮34与双向齿带24的内圈相啮合,同时,移动齿轮34还与齿盘28相啮合。装置运行时,移动齿轮34与双向齿带24啮合,双向齿带24的转动会带动移动齿轮34转动,移动齿轮34同时与齿盘28啮合,齿盘28保持不动,则移动齿轮34会沿齿盘28的外沿进行移动,连接套32的一端与移动齿轮34滚动套接,则移动齿轮34的移动会带动连接套32移动,连接销33能确保连接套32在移动过程不会和移动齿轮34脱离,连接轴22和连接套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则连接套32的移动能带动连接轴22移动,连接轴22的端部与第四限位槽29的底部相抵,第四限位槽29可为连接轴22在移动过程中提供限位和导向,在此过程中,由于连接套32的一端与移动齿轮34滚动套接,则当移动齿轮34沿齿盘28的外沿移动时,连接套32不会随着移动齿轮34的转动而转动,即此时连接轴22不会发生转动,连接架8与连接轴22固连,连接轴22不发生转动则连接架8不会产生翻转,四个真空吸盘7与连接架8固连,四个真空吸盘7不会发生翻转,薄板被四个真空吸盘7吸附,则此时薄板不会发生翻转。而连接板30和连接块31确保齿盘28在装置运行时不会发生窜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旋转机构35包括定位环36、旋转齿轮38和定位齿带40,定位环36固定套设在连接轴22的外部,旋转齿轮38套设在定位环36的外部,定位环36上成型有定位凸缘37,旋转齿轮38上成型有定位凹槽39,定位凸缘37与定位凹槽39配合连接,定位齿带40内圈的两端成型有驱动齿41,驱动齿41与旋转齿轮38相啮合,定位齿带40的两侧成型有定位部42,定位齿带40通过定位部42与第二支撑机构12中的支撑挡板13和延伸挡板17固连。装置运行时:定位环36固定套设在连接轴22的外部,连接轴22的移动会带动定位环36的移动,旋转齿轮38与定位环36套设,定位环36的移动会带动旋转齿轮38移动,在定位环36和旋转齿轮38移动过程中,定位凸缘37和定位凹槽39相配合,此配合便于旋转齿轮38转动时带动定位环36转动,定位环36与连接轴22固定套接,则定位环36的转动会带动连接轴22转动,而旋转齿轮38转动的具体过程为:当旋转齿轮38移动至定位齿带40的驱动齿41处时,旋转齿轮38与驱动齿41相啮合,此时由于驱动齿41保持不动,则旋转齿轮38发生转动,旋转齿轮38与定位环36固定连接,旋转齿轮38的转动会带动定位环36的转动,连接轴22与定位环36固定连接,定位环36的转动会带动连接轴22转动,连接架8与连接轴22固连,连接轴22的转动会带动连接架8转动,四个真空吸盘7与连接架8固连,连接架8的转动会带动四个真空吸盘7转动,薄板被四个真空吸盘7吸附,则薄板会进行180°的翻转。
限位挡板19的两侧成型有第三限位槽20,限位组件43包括两个限位机构44,两个限位机构44呈对称状态设置在限位挡板19的两侧,两个限位机构44与第三限位槽20滑动连接,限位机构44包括限位环45和限位栓48,限位环45成型有活动部46和限位部47,其中,活动部46固定套接在连接轴22的外部,限位部47与第三限位槽20的边缘相切,限位栓48穿过限位部47抵紧在第三限位槽20的底部。装置运行时:限位环45的活动部46固定套接在连接轴22的外部,则当连接轴22移动时,限位环45会随着移动,限位栓48穿过限位环45的限位部47抵紧在第三限位槽20的底部,则当限位环45移动时,限位栓48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可以辅助连接轴22进行移动,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本装置工作原理为:保护挡板16与支撑座15固定连接,由于本装置工作场所多扬尘,保护挡板16和连接板30能确保提拉机构21和旋转机构35的底端不被过多扬尘附着,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支撑挡板13位于支撑座15的上方,支撑挡板13用于确定提拉机构21与旋转机构35的位置,限位挡板19与延伸挡板17固定连接,则限位挡板19和延伸挡板17共同发挥作用,能为薄板的移动提供导向。随后操作人员将薄板运至吸附机构6下方,四个真空吸盘7附着在薄板的上端,随后吸附机构6启动,此时真空机9运行,四个真空吸盘7与真空机9的输出端相连,四个真空吸盘7内的空气被抽离,四个真空吸盘7将薄板稳定的吸附起来,四个真空吸盘7与连接架8固定相连,此时连接架8的移动会带动真空吸盘7移动,四个真空吸盘7可确保薄板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不会发生形变。
当电机2启动时,主动轮3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套接,电机2的运行带动主动轮3转动,转动轴5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套接,电机2运行同时会带动转动轴5转动,传动轮4与转动轴5固定轴接,转动轴5的转动会带动传动轮4转动。位于电机2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主动轮3相啮合,位于传动轮4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传动轮4相啮合,主动轮3和传动轮4的转动会带动两个提拉机构21中的转换齿轮23转动,双向齿带24的外齿26与转换齿轮23啮合,转换齿轮23的转动会带动双向齿带24的转动,在双向齿带24转动时,双向齿带24的滑动部27同时与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8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8能确保双向齿带24在转动时不会发生窜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移动齿轮34与双向齿带24啮合,双向齿带24的转动会带动移动齿轮34转动,移动齿轮34同时与齿盘28啮合,齿盘28保持不动,则移动齿轮34会沿齿盘28的外沿进行移动,连接套32的一端与移动齿轮34滚动套接,则移动齿轮34的移动会带动连接套32移动,连接销33能确保连接套32在移动过程不会和移动齿轮34脱离,连接轴22和连接套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则连接套32的移动能带动连接轴22移动,连接轴22的端部与第四限位槽29的底部相抵,第四限位槽29可为连接轴22在移动过程中提供限位和导向,在此过程中,由于连接套32的一端与移动齿轮34滚动套接,则当移动齿轮34沿齿盘28的外沿移动时,连接套32不会随着移动齿轮34的转动而转动,即此时连接轴22不会发生转动,连接架8与连接轴22固连,连接轴22不发生转动则连接架8不会产生翻转,四个真空吸盘7与连接架8固连,四个真空吸盘7不会发生翻转,薄板被四个真空吸盘7吸附,则此时薄板不会发生翻转。限位环45的活动部46固定套接在连接轴22的外部,则当连接轴22移动时,限位环45会随着移动,限位栓48穿过限位环45的限位部47抵紧在第三限位槽20的底部,则当限位环45移动时,限位栓48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可以辅助连接轴22进行移动,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而连接板30和连接块31确保齿盘28在装置运行时不会发生窜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定位环36固定套设在连接轴22的外部,连接轴22的移动会带动定位环36的移动,旋转齿轮38与定位环36套设,定位环36的移动会带动旋转齿轮38移动,在定位环36和旋转齿轮38移动过程中,定位凸缘37和定位凹槽39相配合,此配合便于旋转齿轮38转动时带动定位环36转动,定位环36与连接轴22固定套接,则定位环36的转动会带动连接轴22转动,而旋转齿轮38转动的具体过程为:当旋转齿轮38移动至定位齿带40的驱动齿41处时,旋转齿轮38与驱动齿41相啮合,此时由于驱动齿41保持不动,则旋转齿轮38发生转动,旋转齿轮38与定位环36固定连接,旋转齿轮38的转动会带动定位环36的转动,连接轴22与定位环36固定连接,定位环36的转动会带动连接轴22转动,连接架8与连接轴22固连,连接轴22的转动会带动连接架8转动,四个真空吸盘7与连接架8固连,连接架8的转动会带动四个真空吸盘7转动,薄板被四个真空吸盘7吸附,则薄板会进行180°的翻转。
需要注意的是,驱动齿41分布在定位齿带40的两端,则当连接架8在定位齿带40的一端带动薄板进行180°翻转之后,操作人员将薄板取下,连接架8会在定位齿带40的另一端再次翻转,此翻转会将连接架8进行复位,便于安装下一块薄板。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机构(1),能为装置的运行提供动力;
吸附机构(6),包括四个真空吸盘(7),四个真空吸盘(7)能确保薄板在运动时保持稳定;
两个支撑组件(10),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6)的两侧,支撑组件(10)包括第一支撑机构(11)和第二支撑机构(12),第一支撑机构(11)和第二支撑机构(12)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二支撑机构(12)靠近吸附机构(6)固定设置,第一支撑机构(11)远离吸附机构(6)固定设置;
两个提拉机构(21),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6)的两侧,每个提拉机构(21)均与第一支撑机构(11)相连;
两个旋转机构(35),呈对称状态设置在吸附机构(6)的两侧,每个旋转机构(35)均与第二支撑机构(12)相连;
限位组件(43),能确保薄板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限位组件(43)与支撑组件(1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1)包括电机(2)、主动轮(3)、传动轮(4)和转动轴(5),电机(2)呈水平状态设置,电机(2)的输出端靠近吸附机构(6),主动轮(3)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套接,传动轮(4)与主动轮(3)关于吸附机构(6)呈对称状态设置,并且传动轮(4)和主动轮(3)位于两个支撑组件(10)的同侧,转动轴(5)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2)的输出端固连,另一端与传动轮(4)固定轴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机构(6)还包括真空机(9)和连接架(8),连接架(8)位于四个真空吸盘(7)的上端,四个真空吸盘(7)位于连接架(8)的四个边角处,真空机(9)固定设置于连接架(8)的上端,真空机(9)的输出端与四个真空吸盘(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机构(11)包括支撑座(15)、支撑挡板(13)、保护挡板(16)、延伸挡板(17)和限位挡板(19),其中,支撑座(15)呈水平状态设置,保护挡板(16)固定设置在支撑座(15)的上端,支撑挡板(13)位于支撑座(15)的上方,支撑挡板(13)与保护挡板(16)固定连接,限位挡板(19)位于支撑座(15)的上端,限位挡板(19)与支撑座(15)靠近连接架(8)的一面固定连接,延伸挡板(17)位于限位挡板(19)远离吸附机构(6)的一侧,延伸挡板(17)与限位挡板(1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提拉机构(21)均包括转换齿轮(23)和双向齿带(24),其中,位于电机(2)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主动轮(3)相啮合,位于传动轮(4)旁侧的转换齿轮(23)与传动轮(4)相啮合,双向齿带(24)位于第一支撑机构(11)中的支撑挡板(13)和延伸挡板(17)之间,双向齿带(24)的两侧成型有滑动部(27),第一支撑机构(11)中的支撑挡板(13)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成型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一支撑机构(11)中的延伸挡板(17)远离连接架(8)的一侧成型有第二限位槽(18),双向齿带(24)的滑动部(27)同时与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8)滑动连接;双向齿带(24)的外圈上成型有外齿(26),转换齿轮(23)与双向齿带(24)的外齿(26)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提拉机构(21)还包括连接轴(22)、齿盘(28)、连接套(32)、连接销(33)、移动齿轮(34)、两个连接板(30)和两个连接块(31),两个连接板(30)位于支撑挡板(13)远离连接架(8)的一侧,两个连接板(30)分别与支撑挡板(13)的上部和下部固连,两个连接块(31)位于两个连接板(30)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两个连接块(31)分别与两个连接板(30)固连,齿盘(28)设置于两个连接块(31)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齿盘(28)同时与两个连接块(31)固定连接,齿盘(28)上成型有第四限位槽(29),连接轴(22)的一端与连接架(8)固连,另一端伸入第四限位槽(29)并与第四限位槽(29)的底部滑动连接,连接套(32)位于齿盘(28)靠近连接架(8)的一侧,连接套(32)的一端固定套设在连接轴(22)的外部,连接套(32)的另一端与移动齿轮(34)滚动套接,连接销(33)穿过移动齿轮(34)并与连接套(32)固连,双向齿带(24)的内圈成型有内齿(25),移动齿轮(34)与双向齿带(24)的内圈相啮合,同时,移动齿轮(34)还与齿盘(28)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机构(35)包括定位环(36)、旋转齿轮(38)和定位齿带(40),定位环(36)固定套设在连接轴(22)的外部,旋转齿轮(38)套设在定位环(36)的外部,定位环(36)上成型有定位凸缘(37),旋转齿轮(38)上成型有定位凹槽(39),定位凸缘(37)与定位凹槽(39)配合连接,定位齿带(40)内圈的两端成型有驱动齿(41),驱动齿(41)与旋转齿轮(38)相啮合,定位齿带(40)的两侧成型有定位部(42),定位齿带(40)通过定位部(42)与第二支撑机构(12)中的支撑挡板(13)和延伸挡板(17)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挡板(19)的两侧成型有第三限位槽(20),限位组件(43)包括两个限位机构(44),两个限位机构(44)呈对称状态设置在限位挡板(19)的两侧,两个限位机构(44)与第三限位槽(20)滑动连接,限位机构(44)包括限位环(45)和限位栓(48),限位环(45)成型有活动部(46)和限位部(47),其中,活动部(46)固定套接在连接轴(22)的外部,限位部(47)与第三限位槽(20)的边缘相切,限位栓(48)穿过限位部(47)抵紧在第三限位槽(20)的底部。
CN202210983722.8A 2022-08-17 2022-08-17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Pending CN1150573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722.8A CN115057397A (zh) 2022-08-17 2022-08-17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722.8A CN115057397A (zh) 2022-08-17 2022-08-17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7397A true CN115057397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7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3722.8A Pending CN115057397A (zh) 2022-08-17 2022-08-17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739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4038A (en) * 1970-07-15 1972-11-28 Eckert Paul Negative pressure lift device
GB1432669A (en) * 1973-07-25 1976-04-22 Vacu Lift Maschbau Suction cup and a vacuum lifting device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ch cups
CN206014230U (zh) * 2016-07-13 2017-03-15 江苏越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板件粘接翻身检验平台
CN206051485U (zh) * 2016-08-31 2017-03-29 上海拔山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风挡玻璃翻转提升组合装置
CN106829822A (zh) * 2017-04-25 2017-06-13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件翻转设备
CN110526184A (zh) * 2019-07-29 2019-12-03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式薄板分段翻身装置
CN210340264U (zh) * 2019-03-21 2020-04-17 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含夹持小车的翻身设备
CN114148912A (zh) * 2021-07-07 2022-03-08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4038A (en) * 1970-07-15 1972-11-28 Eckert Paul Negative pressure lift device
GB1432669A (en) * 1973-07-25 1976-04-22 Vacu Lift Maschbau Suction cup and a vacuum lifting device comprising one or more such cups
CN206014230U (zh) * 2016-07-13 2017-03-15 江苏越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板件粘接翻身检验平台
CN206051485U (zh) * 2016-08-31 2017-03-29 上海拔山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风挡玻璃翻转提升组合装置
CN106829822A (zh) * 2017-04-25 2017-06-13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材件翻转设备
CN210340264U (zh) * 2019-03-21 2020-04-17 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含夹持小车的翻身设备
CN110526184A (zh) * 2019-07-29 2019-12-03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式薄板分段翻身装置
CN114148912A (zh) * 2021-07-07 2022-03-08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1004B (zh) 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自动化焊接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23230B (zh) 一种智能汽车转向轴轴管的驱动控制高精度焊接设备
CN113070774B (zh) 全自动玻璃上下料磨边清洗生产线
CN111733641A (zh) 一种打磨铁轨的工程推车
CN115057397A (zh) 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CN214721902U (zh) 一种龙门式变位机
CN214923193U (zh) 一种钣金件打磨装置
CN210615653U (zh) 一种头尾架升降翻转装置
CN114654133A (zh) 一种防护门外侧钢板焊接辅助定位装置
CN213004576U (zh) 一种金属件用的抛光装置
CN213531448U (zh) 升降旋转变位机
CN212330213U (zh) 一种双l型五轴变位机
CN112975262A (zh) 一种龙门式变位机
CN107877077B (zh) 一种子母卡盘装置
CN219617192U (zh) 一种汽车钣金加工用翻转夹持装置
CN218800031U (zh) 用于硫化机上蒸汽室法兰焊接的伸缩工作台
CN220372703U (zh) 机器人工件夹紧装置
CN217496187U (zh) 一种用于精密加工件的转运装置
CN219378838U (zh) 一种电液锤加工的防护装置
CN219925862U (zh) 飞机座椅骨架装配夹具
CN218052056U (zh) 一种工件夹持组件
CN218775730U (zh) 一种金属板材全自动钻孔机
CN218395664U (zh) 一种冲压设备的工件输送机构
CN213135472U (zh) 一种带可移动出料工位的激光切割加工设备
CN211727843U (zh) 一种仿形切割机的辅助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16